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学习中,大家会互相分享一些有趣又美好的句子。好的句子可以治愈我们的人生。你有什么的短句可以分享给大家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有关忏悔的佛语经典语录,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忏悔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禅语》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静心佛语经典语录_经典佛语


静心佛语经典语录_经典佛语_

1、 人与人能够互尽心力、互相照顾,实在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修成正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

2、 一个有思想和远见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独闯大业,才能培养做事能 力。敢于放胆一搏,就不愁夹缝里挤不出一条生路来。

3、 除了佛法的精妙和说法的高超外,外表形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天赋条件和后天修炼,佛陀身具色相庄严八十种好,怎么看怎么漂亮,让人一见便喜欢,不知不觉地为他的魅力所吸引。所谓八十种好,从头发、皮肤、指甲、五官、四肢、神色、姿态、声音,总之,全身上下,每一个部位,无不美妙,例如:手足里赤;手足润泽;身体滑泽;身体净洁;身体柔软;身体紧细;身色不黑;身体无黡;身毛净洁;身体明净见诸色相。

4、 人们常说随喜心处世,自在心为人。一个随字,蕴涵许多人生学问,一个喜字,是多好的结果啊。它给人的是吉祥和喜气凡事别难为自己,要开心和爽朗。其实,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随喜。只要我们肯换个角度去想,人的一生让我们随喜的事太多太多了。随时随地都可以随喜。随喜像快乐一样可以自得其乐,当然快乐的心情也可以传递给亲戚朋友和家人,但是快乐的心情需要自己去营造。

5、 六度给人们带来的世间美德:布施不但得到荣华富贵,还能养成知足常乐。持戒不但得到人天安乐,还能养成道德完美。忍辱不但得到相貌庄严,还能养成心地善良。精进不但得到圆满成功,还能养成持之以恒。禅定不但得到心的平静,还能养成行为稳重。智慧不但得到身心F{在,还能养成保持觉知。

6、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梦窗国师

7、 【最有禅意的句子】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8、 保持心灵的寂静,那就是幸福和快乐。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9、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楞严经》卷四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天天禅语】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与、安宁、喜悦、慈悲与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对现象进行分别与执著,那么现象就会成为我们遭受痛苦与烦恼的因素了。

11、 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也就是心魔。名利、欲望、奢求就如同罗刹一般,诱引着人们。为了钱,为了权,为了欲,为了名,许多人日夜奔波。要驱除心魔,我们不妨参照以下几点:一、以平常心生活。二、以欢喜心处事。三、以舍心对治贪欲。四、以正心对治邪见。其实,世界上有金钱、有名位、有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欢喜。名利如井,易进难出。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规规矩矩地做人,得功名利禄便得,不得也不要强求。

12、 在人间净土,清洗身心的浮躁,荡涤灵魂的尘埃,不亦乐乎!

13、 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14、 如果你想让父母欢喜,就应该使家庭与睦,家庭与睦是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就应该与师兄团结,师兄团结是供养上师们的最好礼物;如果你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庇护,就应该以真诚待人、关爱生命,真诚待人与关爱生命是令诸佛菩萨欢喜的最殊胜途径。愿佛菩萨保佑如母一切有情众生。

15、 阿弥陀佛手电筒,照到哪里哪里亮。

16、 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

17、 小参僧问:卷帘目对千峰秀,掩室时闻百鸟声。正恁么时,还有佛法也无?师云:透过声色了无依,一切法中常自在。《宏智禅师广录》

18、 小与大、微与著,都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没有小,就无所谓大;没有 微,也无所谓著。大小之间、微著之间,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粒米成箩,小可变大,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19、 应普事一切善知识。《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20、 佛说:犯下罪行而知道错了,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罪业将消解,后来必定得道。

21、 【天天禅语】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打败敌人,只是一时的战胜。降伏烦恼,才是永恒的胜利。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更多的敌人,降伏烦恼等于彻灭一切,也战胜一切:064。

22、 不自爱的人不会爱他人,博爱一定从自爱出发。自爱不同于 自私,自私仅为一己之私,自爱则是一种对爱的培养,真正的爱本质 上是无私的。

23、 谨守自己的本分,认真活在当下。

24、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就是爱的表现。虽然只是大

25、 净土因缘有三事:一菩萨功德;二众生;三众生功德。三因既净,则得净土。(东晋)鸠摩罗什《注维摩经》卷一

26、 开悟是生命的转换、生命的觉醒,从有限的生命迈向无限的生命,从迷妄的生命进入觉醒的生命。

27、 【最有禅意的句子】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旧业。

28、 以分别为道,以烦恼为道,以疾病为道,以鬼神为道,以苦为道,以死为道。(宋)藏巴嘉热大师六平等

29、 一阴一阳谓之道,万事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无不处在流变当中。此时阴者,彼时可能为阳;此时阳者,彼地可能为阴。它不都是如日月那般明显,有时我们的心情、状态、某种感悟也在阴阳之列。比如,你骑着野马在草原上狂奔,不管你是男女,透出的都是一股阳刚之气。若是花前月下,云中漫步,和自己最爱的人相携相挽,其情其景自然是阴柔若柳。阴阳没有好坏吉凶,过犹不及皆为病态。阳不及者,扶阳抑阴;阴不及者,制阳补阴。损有余而补不足,一切以平衡中和为首要。

30、 江湖不过旅程中的幻境,风浪是你必经的修炼。你继续走还是停留? 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31、 世间物质的喜好只是一种潮流。太平年代金银玉石是宝,而战乱时期米粮衣布是宝。所以,世间所谓有价的东西,完全在于人心的潮流及虚荣的作祟。

32、 生活中的阴阳感悟:发生任何事情好或不好,都会有压力来对应。压力是一种预兆和示现。如手术当天是全家人压力最大时,同时,也是解除压力生命康复希望时。压力即希望,烦恼即菩提!压力最大时是事物得以实现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门!成功就是痛并快乐着!犯贱就是机会到来前的奠名欢喜。

33、 薄雾飘渺了山影、湖光和鸟鸣,湿润了我的短发、衣衫及思 绪,风摇曳在近处的枝头,传递着岁月的秋凉。没有感伤,步履轻 快,看不见的朝阳在内心弹奏弦歌,敞亮而激越,清澈而温暖。说真 的,即使雾蒙蒙的早晨也一样美好,你照旧可以怀想,可以希望,可 以爱,可以憧憬生命中的任何奇迹发生。

34、 木鱼封唇,瘦骨嶙峋,声声胜蝉鸣,怎教贫僧禅定。寺庙空灵,冤怨微熏,蜡灭缘尽。

35、 你行走在路上,处处都是江湖。你只管找适合你的渡口,跟 适合的人一起上船。你既然已经出发,就不要害怕风浪。有江湖就有 风浪,有风浪就有兴风作浪者。你是个旅人,有你的彼岸需要到达。

36、 心正、路正,走下去就不会偏差。

37、 其实,人生到底是上升,或者下坠,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人生。

38、 不自弃则志刚,不自暴则气柔。志刚则本立道生,气柔则深造自得。志刚可上求佛道,气柔可下化众生。志刚可荷负众生,气柔可承事诸佛。《法语二》

39、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证严法师

40、 愿心定,目标不在远处成功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刻开始,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41、 真正的自由是随遇而安的心态。自由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心境的坦然。

42、 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43、 每一分钟的我们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并不能活在已经成为过去的昨天,也无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变,我们只有一瞬,只活在当下。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44、 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发给十方众生的信息,我们听到、口称,即是收到了弥陀的信息,并回应了弥陀的呼唤。愚痴的众生收到慈父的信息,茫然不知所以,下意识原样返回一条信息,阿弥陀佛收到是如何地惊喜呀!

45、 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悄悄从指间溜走?每个人掌中所握的沙子数量都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找不回来。

46、 骄傲是失败之母。《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47、 同样,觉醒之道也是如此,它具备增长众善和净化烦恼的功德,并不断地引领行者朝着佛果的大海迈进。增长众善的功德,是爱心;净化烦恼的功德,是智慧。

48、 忏修黑白为下根戒;于福慧资粮无贪,知一切如幻,为中根戒;修一切善不求福慧,见空性,乃上根戒也。佚名

49、 如何达到生死自在的境界?唯有靠平常多培养能舍之心,方达提得起、放得下之境界。

50、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恶,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轮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行即为,受其善报,如影随形。《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51、 凡圣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转变能够舍己为人,就是佛菩萨;如果为自己也为别人,就是凡夫;只为自己不为别人,就很难避免堕入恶道。

52、 遗憾的是,人生没有彩排,更不能倒带,手里握着的单程船票,很醒目地标注着有去无回。若时光可以随意倒流,如人生可以重新选择,我愿在红尘深深处,静倚在缘份的渡口,揣着一颗云水禅心,将寂寞坐断,将孤独守成一帧最美的水山画卷,一直一直等待那位触动灵魂的归人翩翩而来,与我共守山河岁月,携手演绎一世情长。

53、 问:慈悲和善的关系如何?师言: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时也会生出毛病来的。最浅近的例子,像当前社会上常发生善心人被骗的事,如此,慈悲不仅未能达到善的理想,反而助长了骗徒的罪行。我们要在智慧中发挥慈悲,才是真正的善。证严法师

54、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证严法师

55、 禅是禅非佛言慧语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心小了,小事就会变大;心大了,大事就会变小;看淡世事沧桑,内心自在安详。大事难事敢担当,逆境顺境都乐受,舍名舍利舍虚妄,人生到老皆坦荡。

56、 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和不邪淫,还要做到爱护生命、布施财物和持守净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语、不恶口、不挑拨离间和不绮语,还要做到言谈忠实、谈吐文雅、劝人和睦和言必及义;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贪欲和不邪见,还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和树立正知正见。

57、 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需求越少的人越接近上帝。一个人对物质的依赖越小,他的精神和身体越自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那就离天堂比较近了。相反,对物质的依赖度越高,越是难得自由,为了支付吃喝玩乐的费用,不得不做许多自己原本讨厌甚至痛恨的工作。

58、 【天天禅语】把握当下,恒持刹那。

59、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人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名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日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日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日圣人。(明)莲池《普劝念佛》

60、 【禅语悟道】发心立愿,是制造人生幸福的原动力。

61、 【佛心禅语】 忏悔能战胜自己内在的敌人,打扫自己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 神痛苦并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62、 当一个人能量旺盛,处于阳性气场时,感召的自然都是吉祥的物象;反之,当一个人能量虚弱,处于阴性气场时,感召的也都是不祥之物。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草地不会偶然长出豆苗,池塘不会偶然开出莲花,众生不会偶然念出佛号。只要念出一声佛,他就是被弥陀发现了,也是被弥陀救到了,往生净土只是早晚的事。

64、 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65、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

66、 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想,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密,无能诽谤者。《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0经

67、 【天天禅语】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与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与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68、 生活中的纸醉金迷只是一具华丽的空壳,在珠光宝气的背后通常是人性的沉沦。沉迷于荣华富贵的人多是肤浅的人,在繁华落尽时他们会备受煎熬。倘若一味执著于对物质的追求,执著于世俗的欲求,最终必然要承受空虚的煎熬。因为人们站在生命的终点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所执著的事物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浮生一梦,终是一无所得。

69、 官场一如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都是演员。官场只是你人 生的一部分,有时间去扮演那些不同的面孔,不如守护好自己的一颗平 常心,等你离开官场,走下戏台之后,也好有一处安置灵魂的地方。

70、 光阴只方寸,却演绎着各种离奇的故事。世间有善便有恶,有晴便有雨。所以有种文字是生活的缩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禅,细读慢品,方知其中真味。这样的文字,是一粥一饭,一烟一火里,经过时间的打磨,世间的历练,以睿智之心沉淀下来的精华,是经得起重复咀嚼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的。

71、 云是云,山是山,溪是溪。乡野人家,往往是十里一家。独享一方桃红杏白,水墨丹青。一个镢头,一把锄,一袭蓑衣,一个笠。牛羊在云烟里,篱笆在悬崖上,种豆栽花,自在安逸。空山野岸,一人独来,一人独往,只把禅心逐白云。

72、 是福有二种相:能与乐,能与苦。如杂毒饭,食时美,欲消时苦,福亦如是。(古印度)提婆《百论》卷上,舍罪福品

73、 早晨照亮雨丝飘飞的身影,湿漉漉的晨风晶莹了初秋的心 境。我看见氤氲紫气在雨滴中弥漫,我听见朝霞凌空踏响云层的脚步 声。朋友,晨雨不是裹足不前的理由,晨雨是朝霞的另一种灿烂。

74、 更有西方学者提出:天人合一是遵循宇宙整体运动规律的一种辩证思维方法,这种大思维实际上是全息论,即任何个体中都包含着整体。

75、 一切诸法毕竟寂灭,心寂灭故,名究竟毗尼。一切诸法我不可得,无染着故,名不悔毗尼;一切诸法本性清净,无颠倒故,名最胜毗尼;一切诸法如如实际离诸见故,名清净毗尼;一切诸法不来不去,无分别故,名不思议毗尼。《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76、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融入自然,放松自己,修行 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虽然,生活的本质就是沉重和庸碌的,但这并不妨碍 人们欣赏美好事物,寻找生活的乐趣。

77、 给我们设置障碍的并不是生活的挫折,而是一颗斤斤计较、不豁达的心。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下了障碍,阻碍了跨越痛苦、超越自我的脚步。

78、 清贫不是舍不得,不是受贪念所困的悭吝,而是一种自主的选择。选择清贫是为了消减欲望,是为了在不断的付出中收获心灵的富足。与其在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迷失自我,不如做个清淡、简朴的清贫者,过简单的生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79、 对他人友爱,才能收获爱。

80、 【天天禅语】能接受法,成长慧命;获得回响,就是回因向果。

81、 阻碍他人走正路,或破坏他人发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内心的魔自己内心起了扰乱,不仅障碍他人,也障碍自己。

82、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83、 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藏学法师

84、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遣除烦恼,不知烦恼本空,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研讨。(梁)宝志《道体不二歌》

85、 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当我们一心想得到什么的时候,苦苦追求反而适得其反。当我们不再执著于一念时,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重要的是应该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自然能水到渠成。

86、 水往往给人以柔和婉转的感觉,一如微笑给人的柔和之感。正如为了健康人们须日日饮水一样,为了欢乐人们也应时时微笑。

87、 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控制外界的情况变化,但是,切断苦恼的电 源,让快乐融入你的生活,这完全是你自己能控制并且能做到的。别皱眉, 别苦恼,相信你大脑中有取之不尽的宝藏,用你的脑子想一想,如何让自己 快乐起来。

88、 0.男人爱你的时候总会觉得你笨,处处要他担心;反之,他不爱你的时候,会觉得你聪明伶俐,不劳任何人操心心中有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有爱?爱,就是懂了也要装作不懂,让男人我见犹怜,不娶了你就不放心。

89、 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90、 佛三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练,我今安住常灭寂光,名大涅槃。《大般涅槃经后分》,应尽还源品

91、 为除三毒刺,专求智慧犁。《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92、 今日不只限于今日的事情。昨日有今日,今日有明日有未来。[日]千宗室

93、 春日青山里,春事尽皆春。春光照春水,春气结春云。春客春情动,春诗春更新。唯有识春人,万劫原一春。《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94、 宁尽未来受无间苦,终不发起一念瞋心,于一蚊一蚁微细众生起恼害想。四十华严卷十二

95、 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谓的无知无明,被认为是一种罪。梅原谛愚禅师

96、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97、 【无欲】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98、 人生的道理,一言以蔽之,就是得失的道理,任何一件事都有得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而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经常处于未得患得、既得患失的状态。明智的做法不是想着怎么抓住,而是学会如何放手。

99、 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被爱的人,就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证严法师

100、 对人与睦才能欢喜、自在地过日子。

101、 【天天禅语】调与: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与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与而融合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与而成。同样的道理,由于爱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j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才有可能与谐相处、充满与平。

102、 【看人与修养】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103、 当我们拥有很多钱财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对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懂得感恩之人变得更加珍惜,并善用它来做更多的好事,其结果是良性循环;私欲膨胀之人变得更加贪婪,并利用它来做更多的坏事,其结果是恶性循环。

104、 早安,夜晚的精灵;早安,晨间的歌者!你们沉睡或者醒 来,在梦中还是路上,都一样受到光明的眷顾。朝晖热爱你们的思 想,晨风眷恋你们的身影,因为你们天空没有忧郁,大地不再寂寞。

105、 我们生命的所有感受,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正确,才使我们的心不安宁,使我们生活得矛盾、无奈,很乱、很苦。耕云先生

106、 以无勤为方便圆满进度,身心勤怠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107、 将心态放平,快乐工作,亦能得趣。

108、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时无刻不是修持参禅的好机缘。

109、 尝观世之百工技艺之精,而造乎妙者,不可以言传。效之者,亦不可以言得。况大道之妙,可以口耳授受,语言文字而致哉?盖在心悟之妙耳。《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110、 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111、 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有时却比声音更深刻。证严法师

112、 烦恼由心产生,世间烦恼本是庸人自扰。一个人如果在面对世事变幻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不生妄念,又何来烦恼呢?

113、 幸福不在对岸,而在心底,幸福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哲学,而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心灵变化。

114、 父母对待儿女,传承着他人无法替代的关怀和彼此心灵的默契。漠视亲情,会成为冷酷的人;忽略亲人,将失去最宝贵的心灵财富。天下做儿女的,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去回报父母吧,虽然报答不完,但也可以慰藉父母和自己的心灵。

115、 诚于中,外于形。一个人命中能赚多少钱,当多大的官,其实都是由他自己平时为人处世所积累的善恶来决定的。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预示着事物发展的规律,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和大自然都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行为好坏甚至一个起心动念,对这个世界都会有深远的影响,这叫天人合一!

116、 何等为真如?谓法无我所显、圣智所行,非一切言谈安足处事。(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真实义品

117、 【最有禅意的句子】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和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118、 原谅别人,人和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退一步天地宽,不妨试着置之一笑,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原谅别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高远的宽阔的胸怀,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可欺,因为原谅远远比报复好!

119、 若无分别心,都是好境遇,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风水轮着转,花开时要学会呵护脚下的小草;冬来时洁身自爱,点一盏心灯,让自己永远都置身于光明的火海之中!富贵不淫,贫贱不屈,方能在未来平淡的日子安于平淡!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这世间,有一条道路,叫做归途;还有一种淡泊,叫做菩提。于是,将心放逐于天涯地角,把那曾经的旧事,远去的回忆装入行囊,风情山水,沉淀岁月。在花开时,约见菩提,作一场心际修行,归于心灵的原乡,找找一颗云水禅心。

121、 禅,就在自己与万法应对之处,不能当下坦荡,就会分别妄想、烦恼千差。 妄想起时,切莫用佛性对治,不执妄、不执佛,佛妄宛然,却不碍我当 下之坦荡,到此地步,即可与祖师同心。

122、 孝道,最宝贵的财富。

123、 如果我们足够善良,足够完美,还有人对我们冷嘲热讽,还有人紧抓着我们卑微的过去取笑我们,我们可以不必在意,只须丢掉那些坏脸.色,坏的评价,淡然地面对一切是非功过,我们会过得很快乐。

124、 千经万论,求诸语言文字,则转多转远;求之现前一念,则愈约愈亲。盖一切经论,不过现前一念心之注脚,非心性外别有佛祖道理也。真明心性者,知经论是明心性之要诀,必不弃舍。但看时知无一字不是指点此理,就所指处,直下从身心理会清楚。如破我法二执,的的破尽,不留分毫,辨种现根随,则使自心种现根随历如指掌,不使家贼作祟,是谓不离文字而得观照。不作文字解,不作道理解,便是真参实究。(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125、 【做人】要受教,受气,受苦;【修身】要改言,改性,改心;【做事】要敢做,敢说,敢当;【学习】要思想,思考,思虑;【为官】要知清,知勤,知慎;,【学儒】要立智,立仁,立勇;【参禅】要灭贪,灭嗔,灭痴;【明道】要养精,养气,养神;【处事】要与气,与睦,与谐。

126、 展一抹笑靥,暖一世薄凉,拢一季花香,淡一缕情愁,捧一路幸福,微笑于明媚红尘。人生,因岁月而明媚。岁月,因淡然而静美。时光匆匆,有些惆怅,要放逐,有些得失,要看开。岁月的诗行,谱写如莲的心境。人生的画卷,雕琢水墨的淡花,雕出时光的唯美,雕出岁月的永恒。让生活淡一缕浮华,让世界留一半清新,让心境,明如水,淡如茶,静如禅。在喧嚣里,安定一颗纷杂的心,盈盈浮世,弹去尘埃,淡然生活。

127、 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六祖坛经机缘品》

128、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勤奋、努力地工作,但是脾气暴躁,生活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他们只顾匆匆赶路,却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从而葬送了自己安静的生活,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幸福。

129、 人生如梦,这场梦不论是美梦、噩梦,我们都是这场梦的主人,可以选择在美梦里不迷失,陷入噩梦时保有醒觉的能力。一海涛法师

130、 我常常感觉自己就像一台电脑,所有的程序都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提前 设置,总是在既定的路径上被动运行。这不是我所期待的人生,我试 图用一种错乱来稍稍改变一下生命轨迹。

131、 生活中当被别人骂时,大多数人首先会怒火中烧,先是当场回骂, 继而升格,甚至大打出手。常常有人还会听到好心人传来的非 议甚至恶骂,尽管不是亲耳听见,却比当面听见还要气愤,恨不得 冲到当事人面前问个究竟或也反骂他一回,最好让他立刻闭嘴。人的本性 决定我们饥饿时想抢劫,愤怒时想杀人,但是又因为人大都是有理性的, 极端的行为很少人会干,唯其这样痛苦反而更多。

132、 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乐,就不要把人事当是非,应把是非当教育,以增进待人处世常识。如果把人事当是非,心将永远很痛苦。

133、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意思是说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 展。宋代吕本中说: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日 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矛盾,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使 它平息,经常是愈演愈烈,最后弄得难以收拾,这都是因为不肯低头、不 肯弯腰、不肯服输!柔软地弯曲一下,包容对方,又有什么坏处呢?

134、 人的爱好,在生死关头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雪小禅《瘦金体》

135、 【最有禅意的句子】我们能不能拥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136、 面对扭曲或责难,要有化杂音为零的功力。

137、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诚恳地愿意去播撒幸福和快乐的种子断恶行善。所以多数人越寻求幸福和快乐,越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死永无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无穷无尽的理由。

138、 每天的言行举止,也和走路一样,都是修行。因此,我们每天开口, 所说的言语都要是正语,利益别人之语,借着不断的熏修,将原来不习惯 以爱语赞叹、关怀他人的心,转成喜悦爱语、柔软慈悲的心。

139、 在佛法里,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叫做正知正见,佛法所弘扬的 是如何将它提升到完美人生的境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

140、 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谓大慈。《圣法集经》

141、 君子不掠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2、 当在和平年代,大多数人还算是丰衣足食之时,人心的不安便只能说明这个地球在发生质的变化。物质的丰裕终究掩盖不住内心的虚浮,人类正用我们虽然微小却又能毁灭世界的力量在改变着世界。

143、 佛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每个人都渴 望过得快乐,然而却总因为一些琐事郁郁寡欢。快乐是一种 能力,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需要智 慧。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和要求,放下憎恨,避免忧 虑,简简单单地生活,快乐自然会与你形影不离。

144、 我们今天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它们都是地球的表情,它在震怒时也会像人一样战栗、哭泣、流泪,内心也会千疮百孔。当我们的河流阻断,湖泊干涸时,也正是地球的血脉遭受严重破坏之时。

145、 初中时学化学,老师教我们怎么配平,由此我懂得了一个道 理:化学变化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 数相等。想到母亲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恍然有悟: 生活和人生不也是一种配平吗,基于此,面对生活的逆境我从未绝 望;处在人生的顺境,我从不敢沾沾自喜。

146、 开悟之事,绝无僧俗之别,但能真参实修,时节因缘自会现前。张秀才 随顺世缘无呈碍,就是在家人悟后显用的样子。悟者之心如水面之澄明, 绝不会因云影浮动而自起波澜,即使外力推波助澜,而水之本性何曾有 异?此境界不可思不可议,只可当下体证。

147、 物资生活要往下比,人格品德向上提升。

148、 对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来。

149、 行者每天早晨都是被叽叽喳喳的鸟儿喊醒的,她们仿佛我的 闹钟,总是准时抵达梦的门槛,将我带向一个琉璃世界。或在晨光中 左顾右盼,或在微风中甩手踢腿,或对一片鸟羽静静凝望。行者就像 一个老小孩,在似曾相识,又从未见过的琉璃世界,放飞好奇,挥洒 快乐,开心地涂抹。早晨真好,活着真奇妙!

150、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凡心斋坊,听了一堂了凡先生关于生命重建的课程,听完后便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是一种全新生命的体验,也是了凡先生经过多年的研习,对生命与自然的特别解读。而最近,我也一直在研究关于生命本真的课题,于是就有了与了凡先生合作此书的想法。

151、 思想家卢梭说: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人存活于世间,应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自然真实,怡然自得,就能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152、 【三毒】 人生有三毒:贪、嗔、痴。可用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153、 除去我们心中的杂草:一切嫉妒、怨恨、猜疑、迷茫、空虚、孤独。

154、 灵魂当掉了,再多的钱也赎不回;心被掏空了,再多的钞票也填不满。

155、 要成为让别人欣赏的风景,你就必须走在别人的前头。

156、 【禅语悟道】.出有所求,求不得,苦不堪言;若求得,欢喜也短暂。

157、 宁舍身命,终不为恶。不为养身,邪命自活。宁舍身命,不恼于他。《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

158、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村1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宣化上人

159、 我们的才能并不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也不会因为遭受挫败而贬值,无论别人怎么侮辱、诋毁、践踏,我们的才能依然存在。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和态度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因为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的才能都不会因此而改变。

160、 【天天禅语】生命健康需要活动,慧命健康需靠精进。

161、 虽是俗世尘光,却也岁月静好。做一个淡然女人,飘忽人际中,置身世相外,不睹万般诱惑,只赢一人之心;做一个静默女人,浅笑袪千愁,轻语醉春秋,虽不善言辞,亦自成风景;做一个浓情女人,寂时似禅定,情窦如烈火,爱就梦一场,别恨只道无;做一个寒梅女人,只为暖冬,无意争春,惟愿走过,不求来过。

162、 心无邪,人生得大自在。放下对真理的执著,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163、 我们应该多一点执着的精神。一心一意地向着一个目标稳步前 行,百折不挠,一定不会失败。这就好比用玻璃聚集起太阳的光束,就算是 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燃起火来。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选择 的目标,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学会等待、忍耐,对每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平 等的。

164、 作事不难敏达,难于深忍。(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165、 心生懊恼,会囤积烦恼;心甘情愿,则能欢喜付出。

166、 心力若正,毅力就无穷尽。

167、 充满爱的付出而没烦恼、很洒脱,是修行的目标。

168、 苹果、花生之类的很好吃,很有营养,那是对人来说的。佛菩萨并用不着。此世的善事、功德也一样,只对人有益,净土佛菩萨用不上,还是留在人间好好享用吧。

169、 付出真情的人,一定能够得到生活丰厚的回报。懂得行善的人,才能一生快乐无穷。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的人生也会因你的付出而升华,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续和增值。乐善好施就是在播种福因,同样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敬。

170、 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唐)大珠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

171、 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佛遗教经》

172、 【禅语感悟】 阡悔是提升心灵的最佳妙药,它不但令我们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 错误,而且更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言行,不再重蹈覆辙。世人对于美丽的外 表总是汲汲营营地苦苦追求,外在的美丽,又岂能长久?改变赖提公主命 运的就是忏悔这服良药,正如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心境转了相貌自然 会改变,而至诚恳切也正是追求美丽人生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173、 在佛法来讲,自性也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不受时间和空间支配的,也就 是理事无碍的道理。好比个剧场,倘若在个宽敞的空地上,远远看起来 是小的;可是,当你走进剧场里,再仔细看看,小的剧场反而变大起来了。

174、 世上没有你喜欢不喜欢做的事,只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世 上也没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只有你不得不做的事。为稻粱谋的事那 就是事,无需为稻粱谋的事,那是诗。生活中多的是事,缺少的是 诗,所以许多人才会以不同的形式写诗。

175、 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而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76、 善良,是开在心上柔媚的花朵。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善良是灵魂的微笑,是对生命的感恩,以一颗善良的心看世界,就不会有伤害和薄凉。

177、 夫妻感情不睦,整天吵闹、互不体谅,是男女情爱的

178、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得上是幸福的放。

179、 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尽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与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尽所有智,是真理的广的角度而言,犹如辽阔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说,仿佛深广的海底。虽然深广的不同,但究竟是一体。

180、 七、缘起空无我中道(一)缘起法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9经

181、 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地藏十轮经》卷七

182、 如何才能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呢?每日说好话,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欢喜,只有在今天时把今天过好,在明天时把明天过好,才能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过好,才会一生过好。

183、 终日寻春不见春,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但都找不到真正或者恒久的幸 福,无论是否意识到什么动机,其实我们都是在追求自己的佛性,却总是一 筹莫展,并无所得,拔剑四顾心茫然。只有在偶然的时候,看到窗外梅花 已悠然盛开,才发现原来春意就在枝头上!其实禅理何尝不是偶然所得,刹 那间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悄然而至,解开多年的心锁!

184、 其实,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可以作布施,都可以积德行善。

185、 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86、 人总是习惯于把所有的东西都具体化,于是打着追求幸福的旗号到处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追求地位。一切都拥有之后,人却被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蒙上了双眼,看不见最简单的幸福。

187、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与时竞争、接受考验,才会成功。

188、 【禅语感悟】 小无名有了宝盒就不想劳动,想过饭来张口、钱来伸手的日子,结果 失去了宝盒。坐享其成是人性的弱点,更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在取得一 点成就后,不是乘胜追击,更上一层楼,而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直到 将自身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失败。

189、 【刚柔与动静】 舌存见齿落,刚强不胜柔。户朽枢不蠹,偏执岂圆融。

190、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不可以学;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一星云大师

191、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192、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功可造。我们修行,就是要去习气毛病,去 肮脏的思想,现出本有的光明,本来之智慧。

193、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到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会被别人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就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那还不如拔除愤怒的毒根,做一个轻松之人。

194、 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了生脱死,最终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能够做得了主。

195、 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196、 透过烦恼转成智慧,这个烦恼才有意义。

197、 【敌人与烦恼】 慈悲没有敌人,智悟不起烦恼。

198、 【看人看根本】看人看根本。佛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不计一切而救度之。佛性是金,罪垢是尘,不因尘而弃金。有人看人,只要看到一个缺点,其他再多优点也看不见,这样不好。母不嫌子丑,阿弥陀佛看我们都是好的,很可爱。

199、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坛经付嘱第十》

200、 所谓禅在当下,就是用禅的精神、禅的方法、禅的见地、禅的功夫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生命的当下、生活的当下。

佛语经典语录 励志_佛语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励志_佛语语录

1、 【禅语悟道】比如一个人人住高级酒店,房间里有各种丰盛的美食及饮品,他以为都是免费的,于是随心所欲地享用,然而当他离开时才发现,这些享用都会从押金里扣除。同样,在短暂的人生里,人们过度地开发资源,破坏大自然,肆意浪费食物,并心安理得,然而当他离开人世时才发现,这些奢侈都会从自己的福德里扣除。

2、 多做好事,可在行动中纠正过去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从而与人结下更多缘分。

3、 除心中无明诸结使,以清净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法性,性名真实。(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七

4、 所有的理论和教条都是苍白的,只有不断去努力探讨新的方法,不断去 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大胆地去做一些新的尝试,掌握多种方法,才能提高 自己。禅,要靠自己去悟,经验教训思维等等也是如此,亲身体验才是最重 要的。

5、 以道德住持积道德,以礼义住持积礼义。以刻剥住持积怨恨。怨恨积则中外离背,礼义积则中外和悦,道德积则中外感服。(宋)浮山远禅师(《禅林宝训》)

6、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是白白浪费。海涛法师

7、 有一志一同的人时时彼此鞭策、勉励,才能照顾好自己一念善心。

8、 生活中,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先学会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别人时,就先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重要的是要学会先识道而后居山,不让内心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左右。

9、 人生是需要用苦难浸泡的,没有了伤痛,生命就少了炫彩和厚重。失去变淡了痛苦就轻了;拥有看重了快乐就增值了。只有在伤口中盛开的花朵,才是陪伴我们默默前行的风景。不要在意小小的委屈,难过只是你心情的点缀,而不是制约你灵魂的枷锁。该铭记的,就把它雕刻在心灵的石碑上;该淡忘的,就把它融入宣泄的泪水中。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生活中,占有再多的金钱、名誉、权力,也不能换来幸福。占有得太多,反而离满足越来越远,人生也会因此而被贪念填满。将占有变成拥有,将拥有施与他人,时时保留一份得失无碍的心情,才有余裕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妙悦。

11、 一切众生命,如电、旋火轮,如乾达婆城,速过不暂停。《正法念处经》卷六十一

12、 于诸佛所,念报重恩,如父母想。《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13、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实例就是说明狂言妄语自损的,那就是魏延的 死因。在当时来说,大多数能够单打独斗胜过魏延的人都已经死去了,他 因此对自己有些过于自负,以至于在被杨仪激怒,问他是否敢大喊三声 谁敢杀我时,他毫不畏惧地猖狂大笑而发三声谁敢杀我,谁知在第 三声之时,他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命丧马岱之手。

14、 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清香。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来的平静。偶尔如此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人们便永远体会不到安宁。内心清净的人,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15、 佛法无多子,为临济义玄禅师开悟时之言句。禅门祖师横说竖说,只是 在为众生之种种烦恼解缚,然而众生与烦恼如磁石相吸,放下一件又粘 一件,解脱自在永无了期。虽说佛法没什么玄妙,然而长久以来,真能 证悟且践行的人,亦是难得,只因众生业深障重,又无解脱之决定志。 就算学佛参禅,也是寻言逐句、自造花样,不知佛法无多子,空逐名言 堕有无。

16、 因解成行,行成解绝。(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

17、 用推人之手扶人,毁人之口赞人,怨憾人之心爱人慈人,是谓即业火成解脱火。(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

18、 一心善思,见诸如来,见已即住,住已问义,解释欢喜,即复思惟:今此佛者,从何所来?而我是身,复从何出?观彼如来,竞无来处及以去处,我身亦尔,本无出趣,岂有转还?彼复应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她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诸法不真,思想缘起,所思既灭,能想亦空。如是乃至不念彼如来,亦不得彼如来,彼作如是念如来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也。《大集经》卷二,贤护分

19、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20、 人生,绝对提纯是不可能的,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人生反而更真实,更美好。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不是由单一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的湖水养不了鲜活的鱼,腐臭的肥料却营养着美丽的鲜花,五谷杂粮才能让我们健康成长。

21、 阿弥陀佛要把他的功德强塞给我们,强塞不来就诱劝给我们。

22、 善法犹可舍,何况非法?《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力品

23、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 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24、 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25、 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得什么都懂,那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否则,只能痛苦烦恼一生!女人快乐的法宝就是简单,尤其是让那个爱你的男人觉得你很简单,是永远需要依赖的。

26、 如果凡事多看好的一面,就容易理解与宽容,不仅能减轻对方的痛苦, 还能升华自己。因为,用瞋怒的心来面对一切的人事物,我们的人生也会愤 愤不平,陷于琐屑的烦恼之中。过度保护自己的人,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 索绑住自己一样,常常扭曲了别人的用意,自寻烦恼。而当我们包容别人的 时候,我们反而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7、 【壮大与缩小】 想壮大自己的人,要勇于缩小自己。

28、 我们要接受自己生活中所谓不完美的地方,用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如果我们愿意放下攀比,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从对方的成功中得到启发,收获最多的其实还是自己。生活中,请你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激,静下心来,放下心灵的负担,仔细品味你所拥有的一切吧。

29、 有一天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原来两人早已走上分岔路,渐行渐远终于,走不下去了。那么,曾经拥有的美好爱恋难道都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30、 (三)老病死苦有三天使在于世间。何等为三?所谓老、病、死也。《起世经》卷四,佛言

31、 伤害对方的恶言,就是敌人也别用;否则如山谷回声,对你马上有反应。(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32、 所有一切诸佛正法,皆以大悲而为导首。《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33、 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楞伽经》卷二

34、 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布施 与人分享,是谓大心;不图回报的分享,收获到的将是不可预知的。

35、 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36、 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二

37、 固执于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 它为束缚。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 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着于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 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38、 【天天禅语】虔诚地为人群服务,不要加减做,加加减减就不会进步。

39、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南,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六祖坛经般若品》

40、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41、 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42、 多瞋恚者,死当堕泥犁,后虽复人身,面貌丑恶,人所憎恶。《菩萨地持经》

43、 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种,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种,提得起、放得下。

44、 堕俗生世苦,命速如电光。老病死时至,对来无豪强。无亲可恃怙,无处可隐藏。天福尚有尽,人命岂久长?《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45、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准适合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而是怕没有能力让自己站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能开拓出自己独有的人生道路。

46、 佛家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意就是告诉人们,如果能够忍受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就可以做他人所不能做的,进而取得他人所达不到的成就。一个人能够做到忍让,他同样可以做到宽容,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47、 做一个自由、乐观的人。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48、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无所拥护,名为大舍。《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49、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渐修就要 不停地断除各种杂念妄想,以对境心不起。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 得作净想,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 念心。

50、 【天天禅语】常怀感恩心而不埋怨,人生道路才能畅通无碍。

51、 佛家认为,虽然种因必得果,但未熟不受。每个人种的东西不一样,成熟时间有长短,有的人种稻麦,半年之内即可见果;有的人种桃李,三年才挂果;有的人种人参,十几年才得大熟;有的人种紫檀,数十百年尚难成材。见果有迟速,别人悠闲而富,可能正好到了成熟期;你辛苦而贫,可能还没到自己的季节。那就只能继续努力,不能急于求成,摘未成熟的涩果。例如歌德创作《(浮士德》,前后花了60年,虽然见果迟,但价值巨大。假设你没有歌德这般耐心,不如种点别的。

52、 【天天禅语】扫除心灵阴霾,则能显现亮丽本性。

53、 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

54、 为什么日食与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与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与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与月食等殊胜日。

55、 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法句经》卷上,心意品

56、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 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57、 我们的人生,有一半的生命是负面的情绪,怎样可以活得更开心呢?就 是不断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情绪,悲伤痛苦要很快地结束它或者减短 它,增长你快乐、幸福的那一面。和合就是融入,首先是跟人相处,好的人 际关系对你的人生很重要。人生跟这个世界其实是共通的。如果你懂得观察 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跟这个世界合一,那你就会变成一个开阔的、有 智慧的人。

58、 接纳爱的本来面目,纵时光如刃,切割彼此的容貌,消磨彼此的激情,爱也能保持恒久。

59、 笑话、幽默均应有度,而且要区分对象。

60、 现实生活中,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一旦快 接近了极限,就要及时抽身,跳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 切,否则就只会跳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中。

61、 【最有禅意的句子】我们的行、住、坐、卧和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62、 佛言:一切壮无过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卷一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岩禅师)

64、 佛说,一切拥有都是从布施得来的。现代人一味地追求财富、名利, 你争我夺,搞得自己和别人都烦恼不已。对于一切事理、业因果报,看得 最清楚、最透彻的还是诸佛。佛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 带去。

65、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民国)印光《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66、 在浮躁、焦虑、郁闷、迷茫之风盛行的现代社会中,青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身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领悟到禅宗智慧的青年们,不能做一只挣扎的困兽,而要做一只展翅的大鹏,绝云气,负青天,击水三干,扶摇而上九万里。

67、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俸成;偶一恣 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68、 古人道即心即佛,而今会者少得。虽道即心,不是五识、六识、八识、九识及心数法等。又不是悉多、汗栗驮、矣栗陀等。不是虑知念觉、知见解会、灵灵知、昭昭了等。(日本)大久保道舟《道元禅师全集》卷下

69、 在任何情况下,不分别、不攀缘。一念不生,六根就不会被六尘所染污。

70、 【佛语禅心】在我们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与你关系最密切、给你的爱最多、和你接触频率最高的是你的父母。可以说,对父母的孝,是最能历练和考验人的善根牢不牢、善念真不真、善行久不久的。对父母的孝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而帮助社会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

71、 对各种麻烦劳苦的事,安然接纳,常常感到满足。事情越麻烦、越辛苦,越能体现你的价值,没必要厌恶排斥,安然接纳就可以了。

72、 众生因为认识不清,所以常把无常误为常、把不乐认为乐,也因心性颠倒而造作许多堕入地狱之恶业。

73、 言为心声,行为魂驱,人的言行是其内心和灵魂的告密者。

74、 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75、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学佛就是在学做人做事。佛家妙语,精诚之言,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可贵的人生启示。

76、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77、 清净:水的本质是清净,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污垢的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

78、 善知识,对爱占小便宜的人,对生活贫穷、身份低微的人,没有厌弃心理,心里总想着尽己之力,帮助他们获利。例如,买东西时,看见对方在蝇头小利上斤斤计较,心里就想,做生意也不容易啊,房租高、税收重,弄不好就会关门大吉。心里这样想,还价时就让一步,自己吃点小亏,等于帮对方一个忙。这是有悲天悯人之情怀的大好人。

79、 能开启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80、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脑瓜子特聪明,经常会冒出许多聪明的主意,如果这些主意带着善意,那是没关系的,如果带着恶意,就有问题了。

81、 厚黑学大行其道,薄白学日渐式微,社会不公平必然日剧。

82、 优填王担任施主。佛陀于身之两旁化出两座高巍宝山,美妙庄严,众宝杂合,光辉耀眼,山中花果繁茂,发出微妙香味。一个山顶有成熟的粳米,美味可口,想吃的人就去吃,众皆获得饱满;另一山顶长出肥美的芳草,牛羊吃了心满意足。佛陀为众生开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无数。

83、 佛祖所说之法有没有包括在一切音声中呢?那是自然的,佛祖所说之法,也是虚伪,对此,佛祖曾多次表示,自己所说之法,非法非非法,不是佛法,但也并非不是佛法,并不是绝对佛法;当佛祖离世时,将弘法49年所说之法,一举推翻,自称不曾说着一字,没有一个字可以当不变的真理。

84、 我们想把心量打开,在修行上就要把我放下。把我放下,从哪个地方放呢?因为这个我往往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和名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想把我放下,首先得破名和利。凡是要名的情景下,首先要把名放下,不要追求名。我们可能一下子放不掉,比如说有人在批评我们的时候,感觉到脸红;别人表扬我们的时候,感觉很高兴、很兴奋。这就是知见,这就是无明,这就是心量。不要名,不计较名利,而应该专门找什么呢?找能把我们的名给毁掉的这种方式、这种因缘来接受,来锻炼自己把心量打开。妙祥法师

85、 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 惑也。

86、 愿我们的慈悲心永恒地散布到每一角落,使众生如沐浴在温和明亮的月光下,得到真正的清凉快乐!

87、 【天天禅语】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无比的恐惧与难忍的痛苦下被残杀,然而多数人并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怜悯它们,还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肉食。尤其是举办大型宴会时,有些人为了炫耀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餐桌上会准备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会被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生命与对地球环保不负责任的表现。

88、 佛说:懂得舍弃才可能有所获得。对人生来说,舍弃本身就是一种 智慧、一种清醒,更是一种金钱买不来的财富。人们应该舍弃世间的浮华 欲望;舍弃贪、痴、嗔;舍弃梦幻泡影、虚妄;舍弃一切本不属于自己的 东西,你才可能获得更多,正所谓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89、 我们经常会为失去的对象惆怅,但最好玩的是,对象还没得手,我们每每就已经开始担忧会失去它。着实你没获得的对象,原来就不是你的;失去的对象也不是你的。用佛语讲就是:已往心不行得,将来心不行得。就像我的猫,它分开了,就不再是我的了。

90、 生命中的禅意无处不在,走进自然,听山风过耳,闻花香怡然,嗅空气中泥土的芬芳,看花草树木,在阳光沐浴中欣欣向荣,万物,就在简单中从容。生命最好的状态来自淳朴与本真,不刻意雕琢的东西才最美,顺应自然的生长方显葱茏。

91、 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92、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93、 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6经

94、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天赋,因此佛家在度人的时候也讲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早出于《论语》,这种教育宗旨对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主张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95、 总想把温润的时光涂抹成一幅多彩的画卷,与你在暖色的光阴里许一场岁月清欢,许一场天荒地老,千山万水,与你牵手人生,风雨同舟。揽一卷诗文,看风听雨,煮一壶清茶,细品光阴,邀一缕荷香,静赏清月,菩提树下,斟一味禅茶,饮一杯深情,灵魂深处,那份懂得,在流年静默安暖,那份令人心动的初见,温柔着记忆。

96、 问:心的本体在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那我的心如此,你的心如此,众生心亦如此,结果要挤到哪里去呢?答:一室一灯,光满全室,若装千灯,灯灯有光。一灯之光,已满全室,九百灯光,挤往何处?李炳南居士

97、 行善要诚,处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实。

98、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却是他的整个世界。你要相信,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另外的一半在等待着你的团圆,所以你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谁会爱上你的笑容。这不是奇迹,只要你相信就一定会有。相信我!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还没有出现,那是因为你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99、 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

100、 由一切内外大种,及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三

101、 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魁众人,是为能善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102、 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佛说孛经抄》

103、 【人类灵感】 在人类的思维中,灵感是突发、奇特、美妙而富有创造性的,灵感主 管着成功和财富的大门。

104、 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着,是菩萨行。《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05、 乐受不放逸,苦触不增忧,苦乐二俱舍,不顺亦不违。《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0经

106、 【器量】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107、 进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贫家女子携篮去,牧童横笛望源归∥《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108、 命运很吝啬,绝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一个人美貌,就可能剥夺他的智慧;给了一个人金钱,就可能剥夺他的健康;给了一个人天赋,就可能剥夺他的自由;给了一个人成功,就一定会在过程中制造些苦难。

109、 【天天禅语】人心与,气就与,大地也会平安。

110、 看好路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坚持走下去的信心也不会成功。很多事,就 是在一念之间,所以我们在决定任何事时,要多想深思,抉择固然是重要 的,可是抉择后的坚持更是重要的。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坚持下去,总会 有所成就的。

111、 在家菩萨若在村落、城邑、郡县人众中住,随所住处为众说法;不信众生劝导令信,不孝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识长幼,不顺教诲,无所畏避,劝令孝顺;若少闻者,劝令多闻,悭者劝施,毁禁劝戒,瞋者劝忍,懈怠劝进,乱念劝定,无慧劝慧,贫者给财,病者施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彼人应随如是诸处,念行是法,不令一人堕于恶道。若是菩萨随所住处,不教众生,令堕恶道,而是菩萨则为诸佛之所诃责。《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112、 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113、 【珍惜每一天,享受当下的幸福】禅家说:人只活在当下呼吸之间。既不抱怨,也不做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珍惜每一天,享受当下的充实,享受做好每一件事的过程,静心息虑地感受自己现有生活的快乐,从当下这一心念来把握你的生命生存的方式,生存的方向,生存的质量,你就能把幸福牢牢捧在手中。昨天已成历史,不要为了昨天流泪。

114、 如何走出一条展现自我价值的独特人生之路呢?一、肯定自己,内心坚定不动摇。二、有确定的人生方向,在现实和利益的旋涡中保持冷静清醒。三、不要总想成为别人,或是超过别人,而要观照自身,认识自己的优势。

115、 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古印度)弥勒《瑜珈师地论》卷三十八

116、 【越古让今】 超越古人是有志气,不让今人谓无肚量。

117、 士大夫读得书多底,无明多,读得;少底,无明少。做得官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盖从上大人丘乙己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宋)大慧宗果《答吕郎中隆礼》

118、 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理性如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119、 此缘起甚深,明亦甚深。阿难,于此缘起不知如真、不见如实,不觉不达故,令彼众生如织织相锁,如蔓草多有稠乱,匆匆喧闹,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往来,不能出过生死。《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121、 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办法可想,逃避也躲不过。人应扩大心 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地成长。

122、 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123、 儿时的我们率性天真,想哭就哭,不会在乎鼻涕流下来是不是雅观;想笑就笑,不会去想咧开的嘴是不是很难看。儿时的我们善于忘记,两个人吵过架,没一会儿又言归于好;曾经那么伤害过,仍然可以做好朋友。儿时的我们容易满足,一个苹果,一块奶糖,会让我们开心一天;一个玩具,一本小书,会让我们欢跳不止。而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烦恼,常常是因为我们总是追求错误的东西,追求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放不下失去的东西,放不下得不到的东西。许多人想行云流水过此一生,却总是风波四起,劲浪不止;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

124、 【禅语悟道】不做事、不动手就事事困难,只要有心动手做,沙漠也会成绿洲。

125、 知道自己有苦,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126、 恭敬于法及说法者,为法,欲法,乐法极乐,助法,住法,持法,护法,坚住于法,赞叹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为力,施法器杖,唯法为务。《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127、 念佛的正品是往生;惭愧、忏悔、感恩、法喜都是念佛的副产品。正品是必然会有的,自然就有的,即使不知不觉,也必定不虚;副产品则时有时无,可有可无,或有或无。

128、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29、 中国古代著名的得道高僧慧能有一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却始终难以看破因缘,洞穿生死,超脱爱恨情仇。所谓人有百岁寿,却有千岁忧。千忧万忧到头来都是一个空字。不如付之一笑,坐看云淡风轻。

130、 人生在世,能恰当地满足生活所需,即是最适意的

131、 感恩是要从对待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做起。感恩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事身上,才是实实在在的。心如虚空,就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把虚空挤破呢?

132、 所谓苦行,修的是信念,行的是坚定。要想取得真经,就必须以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耐力去坚持,虔诚地去探求。

133、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梵网经》卷下

134、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找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135、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但若不能和至爱家人住在一起,别墅怎么会有家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田产,但若不在其中播撒种子,一块荒地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巨额财富,但如果只是将其紧紧握在手中而不使用,财富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136、 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赶早集,黎明动身,一路磕磕绊绊。寂 静的乡道上,父亲因为跳着沉重担子,我则为赶上父亲的脚步,两人 都有点气喘吁吁。我一遍遍地问:天什么时候才亮呀,父亲一遍遍地 答:一直朝前走,走着走着天就亮了。父亲的这句话至今一直是我人 生路上的明灯。

137、 人心本净,纵处秽浊,终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玷污。《文殊师利净律经》

138、 谓手自杀生、教人令杀、赞叹杀生、见人杀生心随欢喜,乃至自行邪见,教人令行、赞叹邪见、见行邪见心随欢喜,是名四十法成就,如铁枪投水,身坏命终,下生恶趣泥犁中。《杂阿含经》卷三十八,第1061经

139、 一块玉石,若要成为价值不菲的宝玉,必须经过砺

140、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导他人。

141、 思惟诸佛复有五事:一者思惟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初始发心,具烦恼性,亦如我今,终成正觉为无上尊,以此缘故发菩提心;二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勇猛,各各能得无上菩提,若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应得,缘此事故发菩提心;三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明慧,于无明壳中建立胜心,积集苦行,皆能自拔超出三界,我亦如是当自拔济,缘此事故发菩提心;四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为人中雄,皆度生死烦恼大海,我亦丈夫,亦当能度,缘此事故发菩提心;五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精进,舍身命财,求一切智,我今亦当随学诸佛,缘此事故发菩提心。(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上

142、 生命应如拂面的清风,怎么来就怎么去,恬淡自在,随风而至、随风而逝。生命需要一泓静水,来涤荡内心世界的浮华与焦躁。要活在当下,在禅茶一味,在青山绿水间,在书香中,体验生命里那一份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143、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144、 【天天禅语】简单,才真正有福;单纯,才真正快乐。

145、 由能弃小乐,后若见大乐。智人舍小乐,观于后大乐。佚名

146、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47、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148、 【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名利地位就可 能变成零。

149、 修行,头一个就要懂得吃亏是福,我愿意吃亏、我愿意上当;不肯 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不能修行。

150、 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151、 般若如大火聚,般若如无尽藏,般若如泛海舟楫,般若如照夜明灯。《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52、 对待将要成年的子女,父母要学会示弱。父母过于强势,容 易让子女产生依赖心理。在他们看来,父母就是一堵墙,再大的风雨 都与自己无关,反正有这堵墙遮挡。父母示弱,有利于培养子女的责 任感,面对人世的风雨,他们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还会将自己当 成一堵墙,努力地去庇护父母。

153、 (二)不争不诤避争不争,犯而不慢,恶来善待,是谓梵志。《法句经》卷下,梵志品胜者更增怨,负者卧不安,胜负二俱舍,是得安隐眠。《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2经

154、 成佛不是参禅打坐,云游四海,不是面壁思过,艰苦修行。佛家常常告诫修行之人无须心外求法,也不用苦思明证。佛法并不高远,也并不深奥。它就在每一个人的身畔,就蕴藏在每个人发慈悲之心的那一刹那。真正的彻悟或许源于一个细微的契机,或者仅仅来自一件无私的善行。佛法的真意也许人人都能明白,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155、 【天天禅语】造福者,时时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宽。

156、 佛说:一刹那一刹那之间,都经历了一个个生、老、死的过程,刚消逝随即诞生。

157、 【天天禅语】心中有爱,就是富有人生;福缘共聚,就是美善人间。

158、 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159、 (二)持、犯之利害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法句经》卷上,戒慎品

160、 佛说,人最靠得住的是自己,自修自得。佛又说,人最靠不住的也是自 己,不修不得。

161、 学者问禅师:你常教人慈悲为怀,慈悲有什么用呢?禅师答道:慈悲能给你无边的力量。学者又问:我怎么才能感受到这种无边的力量呢?禅师道:慈悲能助人,福报围绕着你;慈悲能润心,嗔怒的火气就灭了;慈悲能护卫,贪欲杂念进不来;慈悲能宽慰,痴心的执念能放下。

162、 满山遍野,若众生需要,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是如此。一证严法师

163、 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皈?言却成妄。《坛经-忏悔第六》

164、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 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165、 一块铁必须先经过洪炉烈火的熔烧和锻炼,才能炼制成一件精美的器具。同样的,一个成功的人,也必须经得起别人的恶骂和批评,就像在洪炉烈火中燃烧一般,要经得起烧、经得起打,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

16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67、 热衷于找裂缝、挑差错的人不是朋友;与他相处,就像儿子睡在母亲怀中,这样的人才是朋友。《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168、 人获得幸福的方法并非对着天地佛祖顶礼膜拜。

169、 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完成,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70、 唐朝的杜秋娘写过这么一首诗: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的就是对待时间的做法。其实,在我们每个人漫长的一生中,时间就像是地上的沙砾,唯有紧紧 抓住了时间的人,才能将这些普通粗糙的沙砾变成可贵的金子。不紧紧抓住 时间的人固然轻松潇洒,但是他的生命长河却黯淡粗糙,他始终发不出如金 子般灿烂的光辉。问问我们自己,今天抓住了多少沙砾?

171、 生命的次第从有形到无形,物质永远是第一性,凡人要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身体,形体都不规范、不圆满又何谈神韵。生命的运气好坏皆由有形之身心、肝、脾、肺、肾来决定,如肝气旺之人必然有谋略和胆识,自然也就具备当官的素质,反之胆都拿掉了,魄力从何而来,官又如何求之。

172、 要看清人间真相,你的眼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人生真相, 你的境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生命真相,你的灵界必须高一点。

173、 【五个步骤轻松减压】①平静1分钟。拍拍自己的肩膀、胳膊、腰腿部等处,帮助身体放松。②冥想2分钟。闭眼深呼吸,集中注意力于一呼一吸之间。③眼睛转3圈。④学会观察情绪。⑤祈祷5分钟。每天花几分钟,祝福自己与他人,便能像修禅一般,让心灵得到洗礼。

174、 要信守诚实之道,不可用欺骗的手段获利,同时要防止别人欺骗你。

175、 【天天禅语】一味地想改变别人,不自我修正,会造成心灵失调。

176、 有一些看来像烦恼制造机的人,他们总在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足 挂齿的小事、烦恼至极也没用的事、事不关己的事而烦恼。在日积月累的烦 恼中,对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有了疑心病,仿佛在努力 地防卫这一切,也防卫了快乐的可能。别人怎样想我们、沮丧怎样包围我 们,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投射出来的,都是魔由心中生。除非你改 变你的态度,它们才会消失。一定要在你自身上找到原因。你必须懂得,烦 恼只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

177、 念是心的资源配置,心血、心力是最宝贵、最根本的资源。

178、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块田,这块田的耕夫只能是自己。一个懒惰的、抱怨的耕夫,其田地将满是荒草蛀虫;而一个充满希望、辛勤劳作的耕夫,会把田地耕种得丰收连连。

179、 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我只想安静于时光一角,任由嘈杂横生在心门外,任由风雪,染尽流年沧桑,我的时空永远静如水岚,情思若禅,就算尘世的污浊,染了千年流光,就算世界的黑暗,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眸,至少,我的三寸天堂,依然阳光明媚细水流畅,澄净不起微澜。

180、 一切诸佛刹,庄严悉圆满,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81、 若初发心时,誓愿当作佛,已过诸世间,应受世供养。(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

182、 但了妄念无生,即是真心不动,此不动之外,更无毫厘法可得。(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五

183、 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84、 【时间是心念之觉动】时间,科学之解释,似与运动有关;以佛教来看,时间乃是心念之觉动。这就常人之经验也可明一二,如静坐时心较专注凝定,少躁动,一小时亦如一小会儿;急切等人时,心念波动甚大,则一小时如很长时间。总之,心动故有时间,心若完全寂止,则时间消失;时间消失,即没有先后次序等概念,三世一切顿然全现。比如放掌于空中,则有掌上掌下;抽掌则无上下,浑然虚空,浑然虚空故,一切上下左右皆在其中。阿弥陀佛之无量寿,实是无生无灭之无时间之无量寿,非有生有灭之有时间而时间长之无量寿。

185、 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与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不要向外找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与挖掘。

186、 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悦,爱染深乐着,诸天及世人,唯以此为乐。变易灭尽时,彼则生大苦。唯有诸贤圣,见其灭为乐。《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21经

187、 【最有禅意的句子】心合、齐力,力量就大。

188、 《易经》的本质无所谓吉凶好坏,合适就是最好的,它主要的精髓是让我们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你到哪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帮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你自己的春夏秋冬。春天到了你就开花,迎运而上。冬天来了你就潜藏,蓄势待发。整体概括起来其实就两个字位当。

189、 若菩萨见病众生,以恶心瞋心不赡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养,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190、 一切诸法真实之相,不来不去,无分无断,不一性、不异性,到一切法第一彼岸。到彼岸者,即是涅槃。一切诸法悉涅槃相,是故当知不可宣说,唯除世俗说为中道。如是中道,彼即趣向大涅槃路,亦无涅槃是彼所趣。《大宝积经》卷六,无边庄严会

191、 与噩梦纠缠的人,最希望有个声音来打破 死寂的静谧,帮助脱离迷海。佛家所言,当头棒 喝、醍醐灌顶实际上也有这个意思。有些人在梦 中被噩梦缠绕,有些人是醒着被迷障遮眼。叫醒 梦中的人容易,叫醒醒着的人则困难重重。醒着 的人若迷,是迷于心智,心智的问题要靠心去解 决。悟而后方能觉。

192、 【树的联想】他是诗人,无言成趣,叹咏不尽。他是画家,春画嫩绿,夏画浓荫,秋画成熟,冬画苍劲。他是舞蹈家,随风起舞,柔态多姿。他是音乐家,一叶一舌,妙汇和声。他是养生家,随顺四时,不违天心。他是伟大的菩萨行者,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切。根静止而冠摇动,他是动与静的统一。干坚实而枝柔软,他是刚与柔的统一。叶面晶晶,树下郁郁,他是光与影的统一。根系泥壤,叶净明空,他是净与秽的统一。

193、 生活禅应该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用禅的智慧、禅的觉悟来净化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生活,超越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庸俗化,使我们的生活不会违背真、善、美的原则,不会违背清净法、善法的原则。

194、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相遇何其不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牵手,就应当相互扶持,互敬互爱。

195、 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轻秤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196、 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恕中无愠

197、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教认为,心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要修行,想要真正地人定,必须先从修心开始。

198、 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199、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观无量寿佛经》

200、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世间善事没有一项做不成,也没有一个人无能力,有的只是不肯做而已!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那滴水已和缸中的水结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是别人的。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_经典佛语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_经典佛语_

1、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楞伽经》卷一

2、 既知意矣,即思量义,思量义矣,即见真实。《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3、 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如救头燃,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但只一心常恁么念,是名无上深妙禅门。此则根身器界,密随其心念念转变。《彻悟禅师语录》

4、 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我们一定不要被犹豫和怯懦绊住脚步,不要害怕去爱,将爱大胆说出口,才能收获幸福的爱情。

5、 多么美丽的感伤,唯有你,可以完成禅意与诗意的无痕绾结,唯有你,可以把经卷当做情书来念。

6、 花草树木的枯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如昼夜的交替、四季的转换一样,是自然界里极其平常的事情,而一旦与个人际遇相联系,人们便会生发出无限感慨。大多数人会因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伤慨叹,但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

7、 古人说:思而得,虑而中,尽名鬼家活计。又谓:凡是透过思索,回答别人问话的,叫黑山鬼窟里作活计。耕云先生

8、 生活如此美好,睿智的人从来不会慨叹。我们随着快速流逝的生命朝前奔跑,从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担心衰老。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一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不必伤春悲秋,把握佳时间,就能把握住生命。

9、 第四种是卑劣慢,是出于对他人的嫉妒而产生的畸形的鄙视心理。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灵魂决不可放纵,肉体却可以放逐。欲望是火,这种火若将 灵魂燃成灰烬,那是万万要不得的邪火;若能够使灵魂涅槃,那它就 是熊熊烈焰。这是个度的问题,需用心把握。

11、 以智慧力知尘数,劫数兆载不可称,书疏数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将来后进怀狐疑,此菩萨德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12、 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人,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唐)澄观《华严经大疏》卷二

13、 当我不小心被热水烫疼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业障重,还会忆念起地狱的热苦。由于业障太重,就会受到热水的影响。业障清净会表现为不受地水火风的影响。祖师密勒日巴尊者,地不能埋,水不能淹,火不能烧,风不能摧,能超越和战胜一切!既然我们已经业障够重,还可以再伤害动物吗?难道真的不怕罪业加重吗7

14、 施劳于人,而欲望佑,殃咎归身,自遘广怨。《法句经》卷下,广衍品

15、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卷四

16、 别人对自己好或不好,不要求,不拒绝。别人的态度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强求别人对自己好,讨厌别人对自己不好,如同模样不好怪镜子。

17、 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18、 世间所有力,游在天、人中,福力最为胜,由福成佛道。《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力品

19、 钵中遗余持与人者,其福难量,以清净之心着净水中,普生斯念:斯中有形之类蒙佑无量,何况人形。施畜生之类其福难量,况复人身乎?《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20、 醒觉并非刻意追求而能得到的,它和人的思维习惯、内心的清净程度相关。我们的心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却并非如天地宇宙一样苍茫而无法填满。只要真正寻找到了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契合的点,就能够摆脱愚痴,于清醒之时寻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21、 对朋友,应不念旧恶;对自己,要不忘初心。(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22、 不出恶言,不骂恶人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 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23、 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24、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25、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关怀他人就有幸福。(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26、 做人当有温,就是做人要有温度,为人要有暖意。生活的实践告诉人们:世上万物,无温不生;人间万事,无温难和。正因为如此,人见人喜的温和、温顺也好,有口皆碑的温厚、温良也罢,都以温领先。可以说,世无温,难美;人无温,难惠。

27、 破除贪念,需要奉献精神。

28、 一切挫折,一切委屈,一切不幸,甚至灾难,都是因缘成就。该来的就来,该去的就去,这叫该来当来,该去当去。既无须等待,无须期盼,也无须逃避,无须畏惧,当然,更无须妄想多多了。千里长江几多曲?人生不可能没有曲折,不可能没有挫折,不可能没有意外的打击。早点遇到这些,可能是你的福气。它可以帮助你积累勇气,储备资粮,总结自己,学会上路,日后才能赢得成功。一觉真法师

29、 有一种缘分叫相遇,有一种奇迹叫相知,有一种快乐叫相 依。人生那么短,相遇已不易,相知更难得,相依太珍稀,缘分你没 有理由不珍惜,奇迹你没有理由去拒绝,快乐你没有理由不接受。缘 是快乐的种子,缘是奇迹的蓓蕾,人世间没有常开不败的花,却有常 在常新的缘。

30、 说话,谁都会,但是做到,就未必人人都能了。但是做事情,重要的偏 偏是做,而不是说。人们做不到很多事情,原因就是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说 上,去空谈,去空想,却不舍得动一下手。世间的事情都是一样,做永远比 说强。

31、 心观六分尘,析为十方已,此明了法义,心净最无垢。过去未来心,如是无所得,无二无无二,虚空亦无住。如是观察已,一切众生空。是无垢瑜伽,想自心无体。《金刚庄严续》

32、 船子和尚一连几桨,棒打夹山省悟,悟什么?就是悟佛法真谛,教外别传,心心相印,不落文字。一旦江波钓尽,遇上可传之人,即金鲤鱼,船子和尚便死而无憾。从中可看出禅宗悟道的艰辛和悟道的风格。

33、 【禅语悟道】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的大恩父母。

34、 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不染亦无忧,二心俱寂静。《杂阿含经》卷三十八

35、 祸患藏于隐微,发于人之所忽。(宋)大觉怀琏禅师《禅林宝训》卷一

3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而不到真正的大草原,很少有人能透彻地领悟到这诗画一般的境界,草原这幅天禅之画,竟然就这样被大自然地信手勾勒出来,让我如醉如痴。草原之美于婀娜,美于辽阔,是色彩,是自由,是奔放。

37、 【天天禅语】疼惜大地,要从人人的足下起步。

38、 宽恕由爱而起,是人间最动人的篇章。

39、 爱人自爱、自爱爱人,就是佛心、菩萨心。

40、 【花树人】一盆鲜花,很可爱,放在室内,满屋飘香;移到庭院,赏心悦目。然而她却不能长得高大长远,只要几天不照护她,不给她浇水,她就开始耍脾气、摆脸色;再不理她,她就要枯萎了。也真是难为她了,她不自在,只能这样。一棵树,远远没有花那样鲜艳好看,放出芳香,让人依恋。他朴素,默默无闻,静静地伫立在地角路边,永远不会贸然迈步跨入主人的卧室、客厅;但他却能长得高大长远,扎根大地,昂首蓝天,沐日月雨露,寿百年千年。尤其是他自立,一年四季不给他浇一次水,他也不会耍脾气,依然生机盎然。主人出门,他在背后轻轻挥手相送;主人回来,他迎面招枝相迎。而主人多数时候并没注意到他的存在,他也就这样在主人遗忘当中日日生长,年年生长,成了参天大树。一个健康而敏感的心灵,一定会追求佛法解脱,逃避无穷生死,证悟完美涅槃。

41、 【佛心禅语】 痛苦和忍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调剂品,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一个 人如果不畏苦难,一定能走出困境,赢得更大的成功。强者正是凭借着 永不失望,更不绝望,还有希望的生存意志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42、 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击是愚蠢的,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愤怒。而且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所谓逢强智取,如果保持冷静,态度更平和些,让对方心平气和地接受,对双方都有益。

43、 如果你是为今天的事而烦恼,那你不够明智,因为那只会自乱方寸,与事无补,更没有好处,只有乐观应对才是上上策。如果你是为明天的事而烦恼,那你大可不必,因为未来的事本无定数,町望而不可即,与其望洋兴叹,不如早为舟楫!

44、 身体有病,要靠医生来诊疗;心灵有病,要靠自己来医治。(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45、 证严法师说: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 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洪应明说: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 门,无如寸心挹损。做人一旦严重偏离道义标准,就会遭到现实的惩罚。

46、 禅者曾说:人人都不想吃苦,但却自找苦吃;人人都向往幸福快乐,但与自我为敌,破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其实,都是慈悲心不够造成的。当然了,慈悲也要有智慧。慈悲不是一时的恻隐之心,而是透过如法的感动助人;慈悲不是热闹的随众起舞,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务济人;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亲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于人,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亲平等、是无我无私。

47、 十二、慈悲喜舍愿一切有情皆得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皆得远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皆得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有情皆得住离亲疏爱憎之平等舍。《密答喇百法主尊像》

48、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当有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壮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命为死所吞,无有法常者。诸王得自在,势力等无双,一切皆迁动,寿命亦如是。众苦轮无际,流转无休息;三界皆无常,诸有无有乐。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品

49、 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道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佛说孝子经》卷一

50、 【用智慧和赞美的眼看世界】 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 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双眼。

51、 个时身心广大如法界,究竟等虚空,的的分晓便知道,金枝敲玉户,韵出碧霄。《宏智禅师广录》

52、 【佛心慧语】1逆来顺受,顺来忍受。2执着近于迷惑。3大贫亦是大富,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宁静谈泊、恬然自得。4什么是空?难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空是自在安详义。5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6若心有定,说你好,说你坏,都一样。7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

53、 淡泊名利,而只有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心,才有成就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便是庄子人生世界里的逍遥游。

54、 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日: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大龙智洪祥禅师》

55、 痴痴恋恋的角落里,落叶成泥,清香尤存,那些灵魂的叶子即使飞得再远,上面依然有你的名子,习惯用沉默执守一份潜藏在心里的对白,习惯用感观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习惯守候在心有灵犀的墨点,浅浅的问候,淡淡的思,不必问,也不须懂;是否此刻你也陷入沉默,缘在无话可说,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一切有为,缘法自然。

56、 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57、 不在乎一朵花,怎能祈求满地花开?不在意一棵树,怎能奢望一片森林?任何伟大,都源自平凡。做平凡人,理平凡事,将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才有可能不平凡。

58、 见他受苦心战动,处在地狱不觉痛。为诸众生受大苦,是故无胜无有量。《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59、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60、 事物的变化需要一种能量来推动,生命也不例外,需要灵性能量来推动,这种灵性能量用中国智慧的老祖宗的语言叫德,即阴德、功德。

61、 在这个世界上,成就的机会最高的是人类,堕落的可能性最大的也是人类;对社会奉献最大的是人类,对社会破坏最强的也是人类;对众生利益最大的是人类,对众生伤害最惨的也是人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心善人便善,心恶人便恶;心正人便正,心邪人便邪。人类既伟大,又可怕。

62、 在人的成长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优势,明天有可能就成为劣势,所以,你必须能够跟上时代,让优势更优。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人的一生,很难保证永远相安无事。尽管先人们创造了祈祷、祝福一类的吉祥词,但灾难和痛苦还是免不了降临人间。天灾从生命诞生初始便如影随形,人祸则与每个人的一生紧紧相伴,不可分离。

64、 佛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尊敬爱护,不可彼此憎恨忌妒;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不要贪婪吝啬;言语态度要常常保持宽厚温和,不要互相违逆伤害。

65、 善多的人,以他人为中心,时时想着关怀帮助别人,将好话、好东西慷慨地送给他喜欢的人或需要帮助的人,并以此为乐。一时没有好话和好东西,可以暂时不送,并不欠着别人什么,心里没有压力;有好话、好东西,想送就送,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心情也可以由自己左右。即使是穷人,拿不出好东西,好话总是说不尽,让别人高兴的同时自己也开心,所以,善多的人欢乐也多。

66、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67、 如果能够静心抬头,为自己开一扇窗,便看得见广阔晴朗的天,心中的烦恼也好似天边浮云,转瞬便会消逝。生活有了繁杂才显真实,不烦恼,不疾不徐地对待纷扰才能身心舒坦。

68、 的确,何必为了那些钱财而绞尽脑汁,你争我抢呢?懂得布施,懂得 舍弃,也许你会得到更多。

69、 一个人如果拥有财富、健康,却独独缺少快乐,生命便失去了意义。如果希望自己快乐,就要调整观念,将繁杂的心念转移到放松

70、 佛家对僧人的培养与管理方法,颇有可借鉴之处,用于俗家的教育与管理,也无不宜,例如,父母管孩子,老师管学生,领导管员工,都只能根据对象的接受程度,提出对象能达到的要求,一步步加以引导,而不能求全责备,一下子就要求对象达到自己期望的水准,否则,便无异于揠苗助长,结果必定会让自己大失所望。

71、 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五

72、 咸淡都是滋味,如果不用世俗的观点加以分别,都是自然的滋味,吃到嘴里,都能找到亲近自然的感觉,那么,吃什么东西都是一种享受。相反,有的人强调好吃,总想吃好吃的东西,到头来,尝过百味后,已经找不到好味了,吃什么都没滋没味,接下来还能享受到吃饭的乐趣吗?

73、 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其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少室六门》

74、 问:如何是双峰境?师日:夜听水流庵后竹,昼看云起面前山。《双峰意钦禅师》

75、 有一个人常常觉得生活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悲伤就是烦恼,所以,他越来微笑如水般柔婉,带给他人的心灵安慰和享受。微笑是一种力量,是幸福快乐生活的必需。微笑能够使烦恼得到解脱,使疲劳得到安适,使颓唐得到鼓励,使悲伤得到安慰。

76、 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如同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方圆,没有大小,也没颜色,没有上下长短,没有怒喜,没有善恶是非,也没头尾。像这样超越对立,融化矛盾,不执著、不贪爱,就是般若与禅定。

77、 【天天禅语】到德是本分事,礼仪是做人的规则。

78、 想到几十年后就要去成佛,人生几十年无论如何都是一场戏,何必当真,不过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79、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许多事你必须去做;不管你愿意不愿, 许多话你必须去说;不管你为不为难,许多人你必须去交。这是生活 的常态,人生的必经,以什么样的心境去对待,你得到的就是什么样 的心境。我选择乐观地面对,你呢?

80、 芸芸众生处在这个婆娑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但是事实上不如意的事经常会发生;唯有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多讲好话、多撒播欢喜的种子,才能少计较、少烦恼、少发脾气,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

81、 这就好比同样多的事情,有人为世事所烦扰,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生活中的智者虽因忙碌而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一颗清静、洒脱而无求的心,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快乐。

82、 光明,希望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也最稀缺的元素,缺或不缺, 全看你是否良善。

83、 【天天禅语】爱是致富的妙方。

84、 生命总是欲得必失,有失有得,了却尘缘方能一心向佛。

85、 什么事是重要的呢?什么事都不重要,只要你想得开。不能在小事上纠 缠,该过去的就要让它过去,尤其是不愉快的事情。

86、 慈悲,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份至死不渝的信念,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气概,举手投足的潇洒来源于日久天长的积淀,杀伐决断的果敢来源于冷静细致的分析,真正的慈悲来自于内心深处、理智约束下的镇定和智慧。

87、 【天天禅语】家庭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终生的老师。

88、 【心有烦恼不得乐】 无法去除内心的烦恼,纵然遍游世界,也得不到快乐。

89、 诸佛众生,本来平等。一《宏智禅师广录》

90、 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刚,气欲柔。志不刚不足成千古品格,气不柔不足陶多生习气。(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91、 春节即将结束,大家欢聚的情形仿佛昨夜一梦,转瞬即逝。开心被留在回忆里,美食只能成为回味,五彩烟花也只曾是天空的一瞬而已。除了业力,没有什么能跟随我们到永远。孝敬父母,关爱生命,怀有善念地度过春节,还是烦恼多多,大鱼大肉,自私自利地享受假日,都将会产生不同的善恶果报。

92、 淡泊以清心,日日是好日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 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93、 【面对现实】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 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94、 爱心一启发,行善有信心。

95、 【天天禅语】随分随力,涓滴爱心可累积成就大业。

96、 唯我独尊,不是狂妄,而是注重体验、过程的一种心态。

97、 想得明白的,不一定说得明白;说得明白的不一定做得明 白。所谓知易行难,动嘴不如动腿,由此可见一斑。

98、 真学以解行双到为宗趣,非开解无以趋道,非力行无以证道。(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示真学

99、 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100、 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当于一切有情起恭敬心,不应起侨慢心;当于一切有情起质直心,不应起谄诈心;当于一切有情起调柔心,不应起刚强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安乐心。《大般若经》卷三二四,真如品

101、 我们应该珍惜时光,活在当下,而不要因一些小事扰乱了内心的宁静,以至于心浮气躁,郁气满腔;所以,我们不妨学点佛学智慧,学点不生气的智慧。

102、 人,只能自救。而自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耕云先生

103、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犹在。学道见谛,愚痴都灭,得无不见。《四十二章经》

104、 人生烦恼时,切记忍耐。处事纷扰处,切记心静。人生失意处,切记看淡。聪明人时时动用心机,智慧人日日月月随缘。聪明人对命运怨天尤人,智慧人对命运守心问心。

105、 信念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在生活中,想想积极的事,有助于心态的改变。凡事若不从好的方面去想,很可能还没有做某件事,就失去了信心,结果就很有可能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有积极的信念,都要从好的方面去想。从好的方面想,才会有好的结果,当你想象自己会成功时,信心就会增强,你就会想方设法地获得成功。有成功的信念,瞄准方向努力前行,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106、 为大乘人,不应一向说厌离法,不应一向说于速证涅槃之法,应当为说慈喜相应甚深微妙无染之法、远离忧悔无系着法、无障无碍性空之法。菩萨闻已,于生死中而无厌倦,决定圆满无上菩提。《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107、 其实,心安处便能找到意义。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人生最大的富有。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钱财多了,是不是真的就很幸福、快乐呢?不尽然也!有很多人钱财越多,烦恼越多,是非越多。其实财富不要完全从金钱上去看,人生应该追求的,除了金钱以外,还有更多的财富,更究竟的财富。什么是究竟的财富呢?一、身体的健康。二、生活的如意。三、前程的美好。四、眷属的平安。五、合法的钱财。六、内心的能源。

108、 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荷莲不着水。《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3经

109、 【管策与商策】 做官之人应知进退之策,不知则官危;大富之人应知施舍善举之策, 不知则命危。

110、 佛教的本质是慈悲。慈悲无敌无敌人,无敌对,没有任何事物会挑战慈悲。无敌,因为无害;无害,因为无我。有我,必定有害;有害,必定有敌。慈悲必然要求无我。

111、 做人修行,做一件善事或做一天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行善。在佛家看来,前者是布施积福,后者才是真正的觉悟。大爱无私,至善无痕,一个人倘若拥有这样的品质,便与圣人无异了。

112、 做生活的智者,获取知识的甘霖,需要心系一处,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它是人生的一种定力,没有坚强的韧性、持续的耐力,很难达到;它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或者困苦,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能够心系一处,这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在人的一生中,只有那些真正智慧的人,才能够站在人生的最高处。

113、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与唯心主义混为一谈。《金刚经》里说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082。

114、 家庭的幸福,从孝开始。

115、 佛说:众生为了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已经迷失了本性,母亲与儿子相争,儿子与母亲相争,父子、兄弟、姊妹、亲族彼此相争,国王与国王、梵志与梵志、居士与居士、百姓与百姓、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这都是现世的苦难。

116、 风过叶蔬,云逝难找,世事如是纷沓往复,许多物情也便于这无息年岁里,漫然地被撕裂得支离破碎,不堪回首。但众生万相,各有其貌,就如这人间百态,当中总携带着许多不可言说难以参透的玄机。然,也许正是这些禅索,才让人们更为灵动而又热爱着生命地探找下去。

117、 烟雨织纱,瑶柳轻袅花照影的静水湄岸,隐约见着,着素衣的尘外女人,不宠不媚,孤芳冷艳,不问莲梦谁为同,倚琴翠寰一路瑶歌,寄心清风明月,自淡然的穿行在那朵花开的从容里,聆听红尘深处静了的禅因。

118、 人道为罪福、圣凡户枢。(民国)太虚《优婆塞戒经讲录》

119、 为什么日食和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和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和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和月食等殊胜日!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生活就是如此,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拥有的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就会患得患失。

121、 就算每天只吃一碗白饭,喝一杯水,住在简陋的小地方,也不会失去乐观的心态,心境依然恬淡而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始终保持顶天立地的气概与内心的快乐,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确实震撼人心。

122、 佛祖慧命,只有八个字包括无余: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明)憨山《梦游集》卷四,示周锡孺

123、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侨人,是如盲执炬,照彼不自明。《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少学或心高,易满如牛迹,如鼠手持物,自谓己能多。智海广难量,不测反增谤。四十华严卷十二

124、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125、 恒愚法师禅语人生顺其自然,是一种心灵的洒脱;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幻想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重要的是把思想转化为行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126、 所谓天堂、净土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参禅修行的目的就是把我们 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显现出来,就是常说的明心见性。《六祖坛经》中的 无相颂最后一句说: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就在目前。说的就是这个 道理。

127、 你不能嘲笑别人,但可以自嘲;你不能损别人,但可以自损。

128、 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

129、 真正的法喜,是做了之后的欢喜。

130、 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佛遗教经》

131、 王欲理人,先自理身。四十华严卷十

132、 有缺乏的人,才能显出知足者的人格;有需求的人,才能显出无所求者的伟大。所以,应该时时感恩那些接受我们布施的人。

133、 人们喜欢向外追求幸福,这样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纵即逝,因为外在的东西是变化无常的。

134、 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有了好的,我们会想要更好的,却始终不懂珍惜和放下的意义。假若你再次沦为身无分文的乞丐时,你还会想着去拉斯维加斯豪赌一番吗?不会,你此时只会想着怎么填饱你的肚子,此时生存才是首要的条件。而当你从乞丐变成富翁,又从富翁沦为乞丐时,你会发现人生原来转了一个欲望的圈,最后又回到了原点。而我们辛辛苦苦,蝇营狗苟,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不过是受着欲望的驱使,不断地前行产生的一种虚妄而已,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幸福却是微乎其微。

135、 什么是共业和不共业?共业是大家共同造作的善业或恶业,不共业是独自造作的善业或恶业。打个比方,大家为了奔小康,不注意保护环境,结果空气质量变坏了,河流污染了,全球变暖了,资源枯竭了,森林减少了,这是共业。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这纯属个人修养,属于不共业。由于共业的存在,使报应变得更加微妙。打个比方,因竞争激烈,失业人口增多,必然导致犯罪率上升,小偷、强盗随时会冒出来。对这种结果,每一个参与竞争的人都该分一点责任,但报应却不是均匀分配,到时候落到谁头上,没有一定。好比天上下冰雹,应该砸在谁的头上,应该砸出几个包,谁说得清呢?无论是谁,假设遇到犯罪分子的侵害,都是共业所感,不需要想:我没干过坏事,为什么遭这报应?一般而言,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较少受伤害,不谨慎的人更容易为共业承担责任。

13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我们的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

137、 普贤法身遍一切,能为世间自在主,无始无终无生灭,性相常住等虚空。《金刚顶经》

138、 【禅语感悟】 盲人提灯笼是多此一举吗?在别人看来,盲人提灯笼确实是瞎子点灯 白费蜡,可对迎面而来的人来说却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灯笼带来了光亮, 才使人们在黑暗中不至于摔跤,同时,盲人自己也不至于挨碰。

139、 有些奇迹会不期而遇地发生在你身上,你或许感到意外,甚 至觉得悴不及防。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倘若世上真有奇迹,奇迹就注 定要发生,发生在你身上也是一种注定。造化早已安排的事情,不会 事先告诉你,要不然,奇迹就变得稀松平常了。

140、 心安才能身安,安贫就是一个人在不利条件下,也能够保持心灵的安宁。

141、 谁拒绝承担组织和团队中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谁就会被淘汰出局。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能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与团队共同成长。

142、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开始变了,变得物欲横陈而杂乱无绪。人人为财,心哪得片刻清净?心已蒙尘,谈何身康体健。

143、 健康的人,要照顾不健康的人;平安的人,要照顾有灾难的人。

144、 世界好像在进步,世界却又在飞速地倒退。我们对自身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疑惑和迷惘,我们甚至不知道生存之于我们还有什么价值。但是我们在发问的同时却忘了检讨自己:人类的贪婪,几时才能休止?那些作恶的人几时才能意识到,他们是在害人害己?

145、 【天天禅语】通过一生的努力,我们或许能得到名车豪宅等令人羡慕的世间利益。我们曾以为拥有这些,就会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真正拥有钱财之后,才发现因此而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更令人沮丧的是,现在拥有的幸福未必比以前多,而健康的身体却一去不返,纯净的思想已被染污,快乐幸福已消失不见。

146、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147、 说好不熬夜,又过十二点。说好的或许做不好,多少人因此纠结?

148、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将一份善意珍藏于心,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怎样让内心充满阳光?佛日: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大方广佛华严经》

149、 一切众生皆有念心、慧心、发心、勤精进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虽念念生灭,犹故相似相续不断,故名修道。《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狮子吼菩萨品

150、 快乐与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151、 疼惜大地,要从人人的足下起步。

152、 忏悔。忏悔则清净,清净则能去除烦恼。

153、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 讲她祖母很会骂人,后来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烂到喉咙处, 不能饮食、说话,痛得翻来覆去,几天之后便死去。这位祖母唯独舌 头会烂,可见她恶语业很重,她骂人的时候,能以势压人,别人都怕 她,但是这个女强人最后坏在自己的舌头上。舌根和语业关系很大, 譬如口不妄语,说诚实话语,舌可以覆面;如果说恶语,说妄语,舌 会萎缩、糜烂。

154、 为什么会累?心念妄动。不知随顺因缘,没有倚靠弥陀,心不甘情不愿,放不下,要面子,对人不放心。

155、 一个有觉悟了的人,他今天做功德今天就得到,今天持戒或禅修,今天就得到结果,通通都不须等到死后。

156、 空是突破、超越、发展、转变的意思,而不是空无的空:不是消灭一个东西,而是不断地超越。

157、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158、 一切因缘法,随根欲所行,如其所有愿,得如是果报。《大宝积经》卷五十九,文殊师利授记会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159、 佛门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是 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五戒之一的妄语就是说 假话、欺骗人,所谓见说不见,不见说见;闻说不闻,不闻说闻;不懂 说懂,懂说不懂;知说不知,不知说知,这就是妄语。出家人不打诳语, 修行的人不说谎话,这就是守戒。

160、 两个聪明人商量,就会想出更好的主张,姜黄和硼砂配在一起,就会变出另一种色彩。(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161、 一个人,你看他好、说他好,他就好,不好也会慢慢变好;看他坏、说他坏,他就坏,好的也会变坏。心念、语言,是神妙的工具,可以雕塑人。

162、 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63、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我们以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恩德。八心是:一,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二,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三,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四,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五,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六,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七,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八,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164、 苦不言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往往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心痛不已。累累伤痕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礼物。与其喋喋抱怨,不如静下深思,流年似水,青春的灼痛终将沉淀为一种经历,成为蕴藏在灵魂深处的暗夜精灵。与其苦形于色,不如苦过之后,轻轻拭去眼角的残泪,用灿烂的笑脸遮掩忧伤,将暗涌深藏。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痛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人!

165、 问: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如何是不露的事?师日:满船空载月,渔父宿芦花。《芙蓉道楷禅师》

166、 回归当下就是与生命相接触。生命只能从当下发现,因为过去事已灭,未来尚未到。佛性、解脱、觉悟、安宁、快乐和幸福只能在当下发现。我们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我们约会的地点就在此地,能够停止追逐未来,给了我们时间和空间,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所追寻的所有这些美好的事物,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存在于当下。生命不是一个地址,不是一处我们要到的地方,不是一个目的地,生命是一条路。一一行禅师

167、 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同时也是一生相守的承诺。结婚时要认清爱情和婚姻中存在种种的不完美。男人在结婚的时候需要想清楚,自己爱的是对方的模样还是品行;女人在结婚的时候也要想清楚,追求的是一时激情,还是永恒的厮守。如果只是一晌贪欢,不如趁早放手。如果爱的是彼此之间的举手投足的默契,怜惜对方每个不完美的瞬间,那么,婚姻便是一种理性而清醒的选择。

168、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一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169、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无须为了注定的悲剧,选择感伤。但也不能为了将来的圆满,停止修行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让我们不为表象迷惑,早日抵达清静的彼岸。

170、 不必强求完美,要豁达地对待人生。我们什么时候能看清和正确对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对生命有真正信心的时候。

171、 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无翳。《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

172、 是故诸佛子,宜发大勇猛,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梵网经》卷上

173、 【平常心】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

174、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 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只有换一种心态 去面对这世界,你才会感到其美好。

175、 身体原是一具皮囊,坐禅也不过是一种修禅的方式。打坐无法成佛,就像磨砖不能成镜一样。

176、 世间上什么力量最大?忍辱的力量最大。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露者,不名为有力大人。世间上的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不能服人,唯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一切都会过去的,这是非常智慧的话。人生如流水,无论好事、坏事,令人高兴的事还是让人感到不愉快的事,都会如流水一般静静地过去。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77、 心集无边业,庄严诸世间。《华严经》卷七十一,入法界品

178、 人应该为了什么而行善,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富足。

179、 【天天禅语】微笑是最祥与的语言。

180、 【天天禅语】用心凝聚爱的力量,创造爱的循环。

181、 恭敬、赞美、包容,是待人处世的三部曲。(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82、 无著贤菩萨生病,示现圆寂的征兆。弟子询问f:师会投生到什么净土?大师开示:过去也有噶当派的大师发愿投生地狱。因此若是能够利益他人,投生地狱我也高兴。若是不能利益他人,我也不想投生到净土。无论如何,我虽然没有自主的能力,但我发愿投生为一个能够利益他人的生命。

183、 忍不可忍者,万福之源。《六度集经》卷五

184、 没有我,就没有偏见,就没有了物欲,就没有心机,就能淡泊名利。这时所看、所听、所闻、所品味的样样都是真实无妄,那就是真心的自在。《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85、 不必回头看咒骂你的人是谁 根本不必回头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 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

186、 一切所有及其果,尽施于人舍心生。说名布施波罗蜜,是故彼唯心体性。(古印度)月称《入菩萨行论》

187、 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都可以帮助人入定。

188、 【慧心禅语】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与。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189、 岁月有情,历史因岁月有了厚度;人生因岁月有了高度;生 命因岁月有了硬度,爱情因岁月有了温度。朋友,请珍惜,珍惜每一 缕念想,珍惜每一份真实,珍惜每一种感觉。在珍惜中放纵勇气,在 珍惜中笑傲心灵,在珍惜中绽放人生。

190、 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如是四双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供养、恭敬、尊重之处,堪为世间无上福田。《杂阿含经》卷二十,第554经

191、 人们常常为名誉、钱财等身外之物奔波劳碌,殊不知,身外的堆积越多,离生活最本真的清静就越远。心浮气躁、患得患失之间,人很难得到沉静的安宁。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

192、 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印光法师文钞复高劭麟书》

193、 补血养颜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在所有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早晚空腹饮用。注意:药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功效:补血调血,不仅能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还能使发质变得润泽。(by:禅一)此方需辨证使用,非所有体质适合。

194、 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195、 人生亦应如此,在生活强迫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日: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196、 人起一念善,造一分福,可以汇聚为福气,消弭灾殃。

197、 【禅,最高境界】缘于放下。放下类同于得与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的幸福。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马,也要放别人一马,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长很宽敞,放下才能如诗如画。

198、 要做到提放自如,首先,要把去恶行善的心提起,把争名逐利的心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去恶行善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行善是分内事,止恶也是该主动承担的责任。真正的智者应该子然一身,不受虚名牵绊,也不为富贵诱惑。其次,要把成己成人的心提起,把成败得失的心放下。成就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别人,只有充实自己,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要能够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而不只是沉浸在收获的快乐或者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最后,要把淡定的心提起,把浮躁的心放下。无论进退,都不躁进冲动,都不喜不忧,不沉醉不迷失,专注于自身,如此方能收获心灵的平和与充足。

199、 人脱去了身上的伪装和雕饰,以一颗最简单的初心面对世界,面对自我。人在世俗社会中熏染得越久,就会越来越世故,这种天性流露的片刻也会变得越来越稀少,心灵的泉水也会接近干涸。因此,那些能够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200、 有这样一个微博,每篇博文都唯美纯粹,仿佛叶尖的晨露晶 莹欲滴。博主是一位商务人士,每天奔波于都市的红尘。该博主的博 文大多完成于工作中的小憩,宁静的深夜,甚至红绿灯前的等候。博 主说自己是诗意控,行者凝思: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诗意控是个多么 陌生又何等令人神往的境界!

读了“有关忏悔的佛语经典语录”,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心寒的经典语录,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187605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佛语人生的经典语录
下一篇 : 张爱玲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