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我们常常通过手机交流信息,一般大家都喜欢分享一些流行的文案,句子充分表达了分享者的感受或观点。有哪些短句子值得我们收藏?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老年感悟经典句子”,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老年感悟经典句子

【 人生如斯】

人生像什么?其比喻多得不计其数。有的人说像登山下坡,有的人说像花开花谢这些比喻都很形象,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态度很不一致,有的甚至恰恰相反。

孩童如旭日东升,青壮年如登山爬坡,老年人如日落西山;青少年如盛开的花朵,老年人如飘落的花瓣。低沉消极的人看到的是黑暗和凋零,发出的是哀叹,吞咽的是惆怅;达观积极的人看到的是宁静和安逸,吟咏的是乐章,享受的是愉悦。

人生在世几十年,好不容易过来了,在已往的匆忙中,往往无暇顾及身边的美好风景,待到现在回首时,那些风景却早已成了过眼烟云。现在停下匆匆的脚步,心灵该放松一些了,阳光和清风等待着你去沐浴,春花秋月等待着你去欣赏。白发之人,应当给自己的生命加上点糊涂,带上点微醉,倚青山,傍秀水,闲看云卷云舒,静享美好时光。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古人尚能如此潇洒,更况我辈现代老人乎!

【力争超我】

步入老年之后的人,既不同于中年时的自我,更不同于青少年时的自我,需来一个自我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过去的你曾经生龙活虎,走南闯北,既能参与各种竞争拼搏,又能养家糊口、封妻荫子;而现在的你,又是什么样子呢?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真需要好好地自我审视一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格的结构有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本我、自我、超我就好比一辆行进中的马车,本我为马。自我为车夫,超我是乘车的客人。拉车的马以为车的运行是自己决定的,如果没有它的存在,车就不能前进了。殊不知,马车能不能走、向何处去,不是由马而是由车夫决定的。只有聪明的马懂得这个道理,而驽马却以为自己才是马车的主宰。

决定马车如何运行,甚至最终的目的地是何处,不是马也不是车夫,而是坐在车上的客人。客人说走就走,说停就停,说到哪里就到哪里。客人才是马车真正的主宰者。

老年人一般不会失去自我,但缺乏审视,自我定位不准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你坚持的是本我、自我还是超我,自己是在人格结构中的哪个层次上,不妨认真检点一下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本我、自我都是以我为中心,凡事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应当听我的,其错误与那拉车的马和车夫如出一辙。超我近似忘我、无我,是一种大彻大悟的高境界。一般人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妨从善人开始。老子云: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只要逐渐收敛指点江山的想法和做法,想方设法改变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不要再去想改造别人和世界的事。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时间长了,超我的境界也许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等待即人生】

等待,既是充满整个人生旅程中大大小小的站点,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诱惑和动力。人有许许多多的时光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没有等待,也就没有了人生。

婴儿降临人世,第一声啼哭之后,要等待洗礼,等待第一次喂奶再后来要等待人幼儿园,等待上小学等待成串,等待叠加,等待一个接着一个。幼年如此,青年、中年也无一不在追赶、超越着一个个等待。

进入老境的人就没有等待了吗?不是的,依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等待;期盼着有所等待,直至在等待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人老了还等待什么呢?年老了还要为儿女忙活,为孙子辈忙活。什么时候能活得清闲些呢?等儿女用不着的时候,等孙辈上了学以后,等他们都不在眼前的时候即便自己想出去走走,到外地或外国旅游一番,或想添置点什么,改善点什么,也需要等:等有了钱的时候,等有了空闲的时候,等有人帮助操办的时候等待依然是无穷无尽。

等待的滋味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有希望、有把握的等待是兴奋的、甜蜜的、幸福的;不确定、似是而非的等待是焦虑、不安和烦躁的;不祥与在劫难逃的等待,是哀伤、绝望和揪心的不管哪种等待,等待的时间最好不要太长。即使对好事的等待,等待的时间长了也会由兴奋变成无聊、疲惫和不耐烦。但所有的等待都是被动的,等待的人对于被等的对象说了不算,完全不能支配。等待只能耐心,没有别的办法。

不管等待多么无聊、疲惫和需要耐心,人生,即使是老年人生,也还是有许多值得等待的事情:如等待儿女来探视、陪伴和说说心底的话,等待久别亲友的列车快快进站,等待早日抱上孙子,等待自己的某种疾病早日痊愈由此可见,不论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没有等待。如果没有了等待,那还有什么生活?等待的生活也许是无聊的,但没有等待就空虚,没有了等待也就没有了人生。

【坚持走在路上】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人老了,说明你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人生之路,而且依然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这本身,就说明你是一个胜利者,值得骄傲和庆幸。更可贵的是,你还要坚定地、乐观地继续走在这条路上。

人老了,在人生的路上平添了许多限制,这是不争的事实。值得重视的是要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而不能被限制所阻挡,裹足不前。人老了,腿脚不灵便了,掉牙脱发了,视力听力减退了,消化能力变差了诸如此类的限制和障碍的确很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活质量。但这是规律,任何人都免不了,无法抗拒,不可回避。

障碍和限制对老年人生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但作为一个明白的、智慧的老者,决不能由此陷入消极和悲哀,被困难所吓倒。

智者的做法是:首先要与障碍和限制拉开一定的距离。限制虽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要认识到这是必然,有些事情已经做不了了这种自知之明就是智慧的起点,就说明你已经有了思想准备,而不会再妄想妄动。再就是要学会与限制和平共处,相伴而行。某些方面受到限制不要紧,你可以忽视它、绕过它,也可以想方设法对抗它。人不能总是低着头生活,低着头会发晕。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了最糟糕的逆境,也要昂起头来生活!

不能远足可以近行,听力不行可用视力,吃硬的不行吃软的;即使肉体不行了,还有精神性的自我,只要精神不倒,就可以与限制终生相伴而行。当代坚强而伟大的作家史铁生说得好:皈依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史铁生不信佛,我们也不一定都要去做佛家的信徒,但坚定地走在路上,这行走的坚毅就已经是最好的信仰了。

【心地圆满弥缺憾】

《菜根谭》有言告诫人们说: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憾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恻之人情。其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心态是正常的,是没有障碍和缺憾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世界就会是美好的;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宽容的、平静的,那么他就不会有什么险恶的人际关系。此说看似有些唯心主义,但它所强调的心地圆满和宽平却是非常重要的。

心地圆满宽平是成熟练达的表现。老年人处于人生的金秋季节,应当是成熟的、洒脱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有诗句赞美老年人的可贵之处: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老年人见多识广,不仅经历了许多事,见过许多世面,结识过许多人,而且还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和本质,这不正是成熟的优势吗?成熟的老人有自己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遇事会三思而后行,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焦躁不安。

心地圆满宽平,方能坦然安详。生活总是多舛的、坎坷的,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的确如此。既然要想万事如意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如直面人生,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既然人已步入老境,前面已无太多的路程,何不开心地生活,以和平安详的心态笑迎未来呢?老去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失去的过程,既然什么都可以失去,那本难念的经为什么就不能抛弃呢!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无可挽回,就让它逝去吧;未来虽然尚可以追求,但也不必费神操劳。年纪大了,还是让心地圆满宽平点好。心地圆满宽平了,方有恬淡宁静的生活。要想恬淡宁静,就要甘于寂寞,甘于沉淀。在物质上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贪婪、不攀比,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在精神上要守住自己,学会内省,尽可能地摆脱世俗,努力走向更高的境界。

【书圣之死】

近读南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从对王羲之的记载中,使我认识了这位旷世大名人的另一面,并从中略有小悟。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即今山东临沂市)人。此君可谓天厚之人,生于富贵之家,异常聪敏,天赋书法特长,尤喜隶书,为古今之冠,后又号称书圣。王羲之一生为官,最终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人称之为王右军。

人生到此地步,名利双全,夫复何求?可王羲之还是被过多的欲望所累,从其身上显露出了一些致命的弱点。

王羲之天生好忌妒,喜欢攀比,在书法、文章、名利、地位等诸多方面,样样不甘人后,所以一生活得很累。史书记载,有个叫王述的人,与王羲之为同门、同宗、同龄人,同时为官,其人颇有素养和气质。但王羲之从小把他视为假想敌,一贯甚轻之,由是情怀不协。后来王述做了扬州刺史,会稽归扬州管辖,这样,王羲之便成了王述的下属。于是王羲之受不了了。初得消息,求分会稽为越州,他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将会稽划出扬州,升格为越州,以求自己的官职能与王述平起平坐。目的没有达到,结果大为时贤所笑。

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本来不错。但王、许死后,他却在公开场合对其大加贬损,致使其部下都看不下去,显然这是有失修养的行为。王羲之是怎么死的?史书说就是因与他人争高低,闹得情绪不佳,最后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说白了,就是同周瑜一样,气死的。

一代书圣,标高独立,竟在思想狭隘、行为欠妥上栽了大跟头,其教训不可谓不深!

【珍珠贝的启示】

海贝的种类十分繁多,其中珍珠贝最奇特、最可贵。它不仅有美丽的外壳,而且有独特的本能。那就是,在受伤以后,其肉体不仅不会溃烂残缺,而且会在受伤的地方逐渐形成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故被称为珍珠贝。

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会受到一些伤害。有的人在伤害面前英勇不屈,不折不挠,或自行慢慢地将伤害化解,或从中吸取教训,并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使日后的人生更加辉煌灿烂。但也有的人受到伤害之后,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心理上留下永久的阴影,一直到老,依然被那阴影笼罩着,想起来就感到心痛,甚至潸然泪下,生活暗淡无华。

前者,可谓是具有珍珠贝特质的人,会在受伤的地方逐渐形成宝贵的珍珠,使自己终身受益无穷。很显然,这是智者,心有城府,值得效法。而后者,则应当好好学习珍珠贝的精神,尽早尽快地抹去那心理的阴影,使自己保有清明的心境。也像那美丽的贝类一样,张开紧闭的心灵之壳,坦然自在地正视眼前的生活,接受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生活同样是美好的。

【B级人生的启示】

日本有个名叫森永卓郎的经济学家,他把人生分成A、B、C三级:A级人生的标准是有钱有闲;B级人生是钱少一点,但也有闲,大致也可以算是有钱有闲的人;C级人生是有闲缺钱,有的是闲时间,但就是没有钱。这一论述据说曾在日本引起热烈讨论。20xx年,韩国有个叫海星的音乐人,创作了一首名为《B级人生》的歌曲,同样轰动一时,并制造了具有中毒性的超影响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森永卓郎将人生分为A、B、C三级,标准只有钱与闲两条。它引起共鸣的人群是有职业者、上班族,与老年人关系不大。为什么?因为老年人每时每刻都是闲着的,时间不是大事。但有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健康。因此,针对老年人,可以将闲换成健康,来一个新的组合,将老年人的人生也分成A、B、C三级,即A级是有钱有健康;B级是有健康缺少钱;C级是既缺钱又缺健康。

很显然,在以上三级老年人生中,A级最理想,不论是在整个社会还是在我们周边,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充足的金钱的老人,肯定有一部分,但不会是多数。B级也还行,只要有健康的身体,钱财即使少些,花起来不那么宽裕,又有何妨?这一级的老者当属多数,其生活的着重点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只要掌控得好,安排得当,其生活质量不一定输给A级。最糟糕的是C级,既没有健康又没有钱,为数不多,但值得政府、社会和大家共同关怀。

拥有A级人生的老年人不可炫耀,能回报社会的是高尚,不愿回报的也应懂得感恩。拥有B级人生的老者也应庆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健康的老本尚在,就没有不高兴的理由。即使属于C级人生的老人,也应当常怀信心,看到希望,鼓起勇气。社会正在一日千里地前进,医疗条件在不断地改善。只要看到光明,一往直前,美好的未来永远属于坚毅的人。

【路在何方】

有人就有路,但人生的路千差万别,有的人走过的路是宽阔的、笔直的;有的人走过的路则是曲折的、坎坷的;有人走的是光明大道,有人走的则是偏僻小路;有人走的是顺风路,有人则是一路逆风而行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自己走出来的。你一路走的怎么样,别人无从评说,即使评说也无关紧要,最切实际的当是自己的感觉。

人生之路,前半生是爬坡,后半生则是一路下行。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见老人的下山之路并不容易。

难在哪里?难的不只在过程,选择更是一道难关。哲学家梁漱溟说:人生大致有三种态度,实际上也就是三条路:一是追求的路,如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是人对物的无止境的追求,即世俗之路;二是厌离之路,如佛家,反顾人生无聊,于是选择了出世;三是郑重之路,讲求童心、天真,不是对外用力,而是反顾于己、对内的剖析。

老年人生应该选择什么路?见仁见智,不可能舆论一律。

以愚之见,当属郑重之路为宜,以自由自在和快乐为宗旨。讲忠恕,学慎独,严于律己,抵御外界诱惑,自觉用心尽力地生活,如此而已矣。

【人生寓言(三则)】

一、小比丘之路小比丘在师父的手下学习修炼了多年,师父对他说:你长进了,可以游走四方了。我到哪里去呢?小比丘不知所措地问。师父告诉他说:地上的路很多,任你选择,任你驰骋。今天晚上你必须离开这里。

小比丘离开师父后,天已变得一片漆黑。他沿着一条路走了不多远,便遇上一个岔路口。他踌躇了一会儿,就选择了其中的一条继续往前走。可正在他走得很起劲的时候,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为了前进,他只好又做了一次选择就这样,他在黑暗中不断地前行,不断地选择,至于选择的对与错,只有天知道。

小比丘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一夜,天亮了,他放眼向四周一看,到处灰蒙蒙的,一望无际,什么东西也没有。这时他在想,如果我不走这条路,而是选择另一条路,也许能走向一片光明;假若我不朝这个方向走,而走向另一个方向,也许那里就有美好的一切可现在一切都晚了,如果和假若毫无意义。怎么办?只能直面现实,想方设法生存下去。

一、一棵小草的归宿经历了春暖花开,沐浴了和风细雨,一棵茁壮的小草长大了。它喜欢温暖的阳光,它愿意伴随着一阵阵和风翩翩起舞,它更钟爱那绵绵细雨,它一直生活得自由自在,热情奔放。可是,温暖的春天,热烈的夏天,不知不觉地很快就过去了。

萧瑟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意,吹得小草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得越来越灰暗一又过了不久,大地上的许多野草都倒下去了,树上的叶片也纷纷飘落,天气渐渐变凉。这时,小草害怕了,它吓得浑身发抖。在它的旁边有一棵大树,看见它那可怜的样子深表同情,于是安慰它说:春天变夏天,夏天变秋天,由冷变热,由热变冷,这都是自然变化的必然规律,完全不必担心。再说,担心害怕又有什么用呢?毫无用处,谁都改变不了规律。

那就只能听天由命,这样忍受着吗?小草抬起头看了看大树,似乎并不完全相信大树的说法。大树也看了看小草,进而对它说:死亡的季节不可怕,春夏秋冬都是生命的过程;生命是永存的,但作为生物,我们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冬天来了,雪花飞扬,小草与它的伙伴们都静静地躺下了,闭上了眼睛,开始了长眠。不过它确信,生命是永存的这话是正确的,明年春天它还会欣欣向荣。

三、明智可贵三个年富力强的人都极有进取精神,一心一意想在名利场上拼搏一番,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机会。

一天,上帝将他们三人一起带到一条深不见底的沟壑旁边,指了指对岸对他们说:你们三人谁能跳过这条沟去,我就给他以英雄的称号,让他名扬天下。这话激起了其中一人,他二话没说,鼓了鼓劲一跃跳了过去。上帝向他竖起拇指,给他戴上了英雄的桂冠。

一会儿,上帝又拿出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在剩下的两个人面前晃了晃说:还是这条沟壑,你们两个人谁能跳过去,谁就能得到这块金子。他们二人面面相觑,都对那金块垂涎三尺,但也都有些胆怯和犹豫。最后终于有一个人鼓起了勇气,助跑,起跳,他也顺利地跳到了对岸,将那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第三个人由于迟疑不决,错过了得到金子的机会,正在懊丧悔恨之时,突然从背后蹿过来一只凶猛的大老虎,张牙舞爪地向他扑丁过来。这人为了逃命,情急之下啥也不顾,赶紧起跳,结果不仅跳过了沟壑,而且绰绰有余,比谁跳得都远。

这三个人都成功地跳过了沟壑,但促使他们起跳的动机却不同:第一个为了名,第二个为了利,第三个为了保全性命。

这三个人的结果也大不一样:第一个人得到了英雄的称号,第二个人得到了金子,第三个虽然跳得最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为什么?前二者有激情,有明智的选择;而后者是迫于无奈,缺乏胆识,没有把握住机遇。

【落叶的归宿(外二则)】

秋风骤起,一片树叶被吹落在地上,它随风反转飘到空中,试图再回到树上。树枝摇了摇头,摆了摆手,诚恳地对它说:对不起,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不同于春天;老化了的叶片不可能再回到树上,随遇而安吧。落叶归根是正道。

落叶重新落到了地上,看了看身边的同伙,都在静享晚年。于是,它也安然了。

【小木刺的启示】

一根细细的小木刺,扎进了一个人的肌肉里。它以为找到了安心之地,沾沾自喜。可它不知道,被扎的人是何等的疼痛,何等的难以忍受啊!

被扎的人自然不甘心。为了解除痛苦,他想方设法终于把刺挑了出来。

一个老人,遇到不受人欢迎、不被人接受的时候,首先不要抱怨,不要迁怒于人,而是要好好反省自己,认真地检点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尖刻的刺,扎进了别人的心里。

如果不想被人远离,不想被嫌弃,那就必须谨言慎行,不要伤害别人。

【长尾巴松鼠与兔子】

一只兔子与一只长尾巴松鼠相遇。兔子见长尾巴松鼠的尾巴足有自己身长的两倍,感到很惊讶。它好奇地问:你的尾巴这么长,行动起来,尤其在转身时,多不方便呀!如果遇到敌人,要想逃跑恐怕都很困难吧?

兔子先生,你完全不必担心。长尾巴松鼠回答说,我这长长的尾巴不仅不是累赘,而且还是我的优势和法宝呢。我之所以能在树上与树之间跳来跳去,可以轻易地滑翔十多米远,靠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既像船上的帆又像降落伞的长尾巴。兔子听后大受启发,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尾巴所以短的道理跑起来轻便。

长尾巴与短尾巴分别是松鼠和兔子的特点。特点用得好就是优点,用得不好就会变成缺点。人亦如此,有的老者口才很好,能说会道;有的老者爱动,手脚总是闲不住;有的老者好奇,凡事喜欢追根究底这都是各人的特点。这些特点只要用对地方,发挥得好,于人于己都有好处;如果用不对地方,却会令人生厌,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茶与人生】

多年来,喝茶是我唯一的嗜好,喝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便从中似乎略有所悟。

茶的名堂很多,其等级之悬殊有如天渊之别。就目前所谓的明前茶(即清明节前采摘的嫩茶)来说,极品每斤在万元以上,市场销售的从一级到末级,价格约在八千元到二百元一斤不等。据记者探访说,在这些所谓的名贵茶叶中,鱼龙混杂,其成分口感并不比几十元一斤的好多少。可见茶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是一样的,差别也很悬殊。

其实,茶的本身十分单纯,本无好坏之分、等级之别;有些茶仅在农家的田头,大茶壶烧煮,用大碗盛来,以供众人解渴而已。有些到了上层人士的案头,则用小炉炭烧,用小口杯慢慢筛来,有的还由服务员端着有了名茶,还要配上名贵的茶具,喝茶日渐讲究,于是上升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其实,这就更加远离了茶的本质,失去了茶的自然之本色,而融人了人的世俗,染上了人的等级,成了富贵人家的玩偶。

茶叶不管在什么壶里,其姿态只有两种,那就是沉与浮。

喝茶人的动作也不复杂,无非是端起、放下。人生如乱麻,看似千头万绪,如果你静下来,仔细想一想,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与喝茶也没有什么两样,无非就是沉与浮,拿起来和放下。

人生如茶,浮的时候不要趾高气扬,不要得意忘形;沉的时候不要恐惧,无须悲观失望。沉时泰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来放得下,这样才能氤氲出茶的清香,才能显出喝茶人的风采和气质。这就是应有的茶品和人品。

懂不懂茶文化并不重要,正如千利休禅师所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茶,喝茶无非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抑或是一种闲适的情调,意在静静的品茶中享受人生。

【余的远虑】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似乎已经成为常识,但我却想从另一个角度说几句闲话。作为一个年事已高的人,有必要想那么多、那么远吗?想那么多、那么远有何用?我看纯属多余,完全可以不费那种心思。我主张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使自己的心情舒畅些、愉悦些,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以为,胸中的忧与虑,就是内心的阴影与霉菌,它与恼、怒、怨、恨密切相关,成正比例关系,对人体,尤其对孱弱的老人的身体,伤害是十分严重的。有研究表明,那些敏感、精明且总是瞻前顾后的人,往往容易得病,生活得并不快乐。而那些反应迟钝、傻乎乎的人,反而生病少些,生活质量反而更高、更好。

【自信与自卑】

老年人的思想是复杂的,活法也是多样的。但就心理情绪而言,自信与自卑更为常见。换言之,就是在老年人当中,自信的人不少,自卑的人也不少。

老年人各种能力日渐衰退,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受抑郁、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不断侵袭,这时,自卑便成了不少老年人心理上的最大的黑洞。正如西方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所说:当一个人面对诸多问题,感到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时,便可能出现强烈的自卑情绪。这就是说,某些老年人的自卑和自卑感的产生,是来自于力不从心和无可奈何,是不可避免的。

自卑固然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但并非一无是处。一般来说,自卑的老年人心怀对于强健时的留恋和向往,深知变老之后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乎所以,不会张扬,不会浮躁。同时,凡属自卑的人大都有自知之明,对别人的长处是肯定的、赞许的,对别人的弱点和错误能够理解和宽容。所以,自卑感只要不过分,对生活不要绝望,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它毕竟是一种负面情绪,消极作用显然更大一些。

性格内向的人容易自卑,性格外向的人容易自信。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老年人在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的情况下,应当具备基本的自信,否则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乐趣。因此,只要不是盲目自信,不自负、自夸,其价值和作用就远远大于自卑。

需要指出的是,自卑是可以克服的,自信也是可以培养的。其途径就是面对现实,多听多看正向的、光明的一面,杜绝负面和阴暗的因素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当今属于前无古人的太平盛世,没有哪个时代的物质条件有这么好,生活空间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开阔。国泰民安,衣食无忧,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俗话说:国兴老有乐,子孝心无忧。至于自身衰老、疾病等人生规律性的东西,那就让它大化从浪去吧,不管自信还是自卑,对它都是没有用处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记不清是哪个哲学家讲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问题,其大致意思是:人与人之间都是等距离的。一个站在大山顶峰的人,看身处山下谷底的人,肯定是渺小的;那么身处山下谷底的人看山峰顶上的人,就会高大吗?不会的,对方同样也是渺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理:高官、富商、大名人等,如果自以为高人一等,了不起,瞧不起平民,那么平民会认为他们高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同样不会看重他们。为什么?因为人都有自尊心,都是有感情的。你不尊重别人,对人是冷血的、毫无感情的,人家能尊重你吗?休想!即使有一厢情愿、感情距离不对称的情况,往往也是暂时的,不会持久。

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

如果你是站在与人平等的基点上,就不会自以为比别人高多少。真正有本事、有学识的人,常常虚怀若谷,谦虚得很;而那些目空一切、高傲自大的人,往往是些半瓶子醋。

就一般规律来看,总觉得自己渺小卑微的人,大概怀有出人头地的愿望而未能实现;只有觉得自己既不高于别人、也不低于别人的人,才会感到人与人是平等的。

人老了无须自卑,也不能骄傲。年龄大不是缺憾,也不能当作资本。平易些,与人亲近些,就能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同时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收获心情的愉悦和高兴。

【比比看】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大约不到20u/。是富人,占有80%多的财富;约20%的穷人,仅占有1.5%的财富;其他60%的人,属于中间阶层。不妨比比看,你属于哪个阶层?

一个人,如果有食物能填饱肚子,不至于流浪乞讨,那么他的幸福度就可在10亿人之上。

如果你不愁吃,不愁穿,有自己的住房,那么你的幸福度就能超过世界上60010以上的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衣柜里有衣服,房间里有床铺,你的幸福度就能在50亿人之上。

如果你是老人,夫妻和睦,儿女孝顺,那么你的幸福度就能超过95010以上的人。

如果你身体无恙,家庭和睦,有吃有穿有钱花,那么你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

当然,容易满足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如果总是不满足,那么他永远也成不了一个幸福的人。

【潜在的奖赏与惩罚】

民间有句妇孺皆知的俗话,叫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不论是行善的还是作恶的,人们都希望能够马上兑现,立刻就让当事者得到报应。可现实中的事情往往不是这样。

俗话说时候不到,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呢?我见过一些一生善良,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是大家公认的好人的人,他们却始终未得到好报,直至在苦难中离开人世。我也见过一生作恶不断,干了许许多多的坏事,被众人所指,遭众人唾骂,但并未得到恶报的人。对此,我曾迷惑不解,愤愤不平,甚至迁怒于社会,抱怨上帝。

最近,我忽然想起幼时在读小学的一件事:我们几个一贯表现很好的学生,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而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家伙,却屡屡受到老师的夸奖,班里很多小伙伴都为之不满。一次,老师在一个专为优秀学生召开的会上说:你们是好孩子,好学生,一向表现让人放心,还用再表扬吗?而他们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许多。有道德的人不张扬,不自夸,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很完美,让人放心。表扬有缺点的人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促使他们进步,让他们转化。

好人始终是好人。上帝这样安排,就是对好人的最高奖赏;让恶人一直成为恶人,使他整天负罪,这本身就是对恶人最严厉的惩罚。换一个角度看,同样如此:为人行善,福虽未来,但祸已远离;为人作恶,祸虽未临,但福亦不再。所以,永远不要抱怨上帝,上帝是公平的。

【礼貌与感情】

为人处世不论年龄大小、身份高低,均须有适合自己的礼貌。所谓礼貌,就是以一定的方式或举动对别人表示感情和敬意的过程。从个人的修养来看,这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从交际的角度看,这可以视作人际交流的艺术。所以,有人将礼貌比作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钥匙。

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事情,但它却是非常重要而又珍贵的东西。说它珍贵,不是指外表和形式,而是在于它的内核感情。一个人的礼貌里是否含有感情,含有多深的感情,只要你稍加留意,是不难发现的。

顺便说个笑话:一对男女走在街上,女的不小心,撞到一辆停下来的汽车上,男的立马上前搀扶,又是抚摸,又是安慰,其关爱程度几乎胜过了自己的宝贝孩子,这很可能不是夫妻。假如男的见女的撞到车上,不仅不安慰,反而大声呵斥:你的眼瞎了吗?这么大的汽车都看不见!这可断定,他们十有八九是夫妻关系。为什么?因为在这种严厉呵斥的声音里隐含着爱意。所以,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缺乏感情的礼貌是表面的、浅薄的,难以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就常人而言,彼此之间的感情不论深浅,但礼貌是不可或缺的。这大概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感情不到礼貌凑。有礼貌不一定是智慧的表现,可不礼貌总显得有点傲慢和愚蠢。因此,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对人总得有点礼貌。

【呼唤单纯的美好】

上了年纪的人大都知道:在从前的时候,不论官方讲的,还是坊间传的,人们多是深信不疑的。可现在倒好,不论官方郑重宣布的,还是名人的信誓旦旦,一律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难怪有的官员说:现在的老百姓,简直成了老不信。不管你说什么,怎么说,他们总是摇头不信。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坑蒙拐骗确实不少。别的不说,仅就专掏老人腰包的虚假保健品、伪劣医疗器材,一本万利的传销和形形色色的亲情陷阱等,大有让人防不胜防之势。尽管如此,但决不能将整个社会看得一团漆黑,决不能对所有的人都失去信任,决不能染上惧怕坑蒙拐骗综合征。行文至此,我想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去年夏季某一天的傍晚,我所住的小区里来了一个卖西瓜的老人,他拖着一辆破旧的地排车,车上的西瓜既不多,也不大,但他声称自己是南部山区的,西瓜是自己亲手种植的,别说农药、催熟剂、膨胀剂什么的,连化肥都一粒未用,所用的全是农家土杂肥和豆饼之类的有机肥。瓜的个头小,无光泽,是干旱造成的。但瓜瓤肯定是起沙的,甜甜的。围拢上来的人,有的打量了一阵,有的端详了一番,疑心的人们一拨拨地离去,谁也没有出手去买。一连好几个傍晚,老人天天来,爪就是卖不出去。后来,有位腿不好的老太太,因去不了市场,只好就近买了他几个西瓜。

第二天老太太出来说:啊呀,那个山里人卖的西瓜实在太好了,太甜了,多少年来没有吃到那样的西瓜了。好多人后悔错过了机会,都盼望那位卖西瓜的老人再次出现,可就是没有见到他。

我们应当小心谨慎,避免上当受骗。但同时应当相信,纯朴和美好依然存在,诚信还是主流。决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老百姓还是老百姓,不能变成老不信。

【对自身经验的反思】

有些老年人既经历过战乱,也体验过灾荒;既饱尝过动乱之苦,也亲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非常自信于自己的经验。总以为自己走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还多,与别人说话居高临下,喜欢对晚辈指点教训。岂不知这恰恰与人拉开了距离,说话的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经验不是科学,往往带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久病成良医,也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没有普遍意义。例如,同样是得了感冒,有的人是喝姜汤、发汗治好的,有的人是吃药、打点滴痊愈的,还有的人说:治疗需要一个星期,不治也就是七天,靠靠就好了。这都可能成为个人的经验,但你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别人,更何况人的疾病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不可能总是局限于你所罹患过的那一种或几种。好的医生毕竟不是得病得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锻炼出来的。即使一个得过许多种病的人,其医学知识也要少于医科大学最蹩脚的学生。

经验是有时代性的。时过境迁,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用过去的老经验判断现在的事,无异于刻舟求剑。有些老人喜欢说我年轻时如何如何,过去怎样怎样。比如有位老兄数落他儿子说:从前我在车间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星期天很少休息,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回到家里家务照样干,你们可倒好话还未完,就被儿子顶上了:好好好,你能干,可结果怎么样呢?干了一辈子挣下了多少钱?到头来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这老先生哑言了。时代发展了、进步了,人们的生活从内容到形式都今非昔比,过了时的皇历的确没有用了。

白岩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人,只要别拿自己当回事,就知道自己该怎么活着。对于一些老年人,是否可以这样套用:只要别拿自己的资历和经验当回事,就不会居高临下地教训别人。不拿自己当回事,不拿自己的资历和经验当回事,人就没有包袱了,就轻松了,活得也就自由自在了。

【站在听众的立场说话】

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语气,便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因为一句话表达不妥,结果让对方不快,甚至闹出乱子。因此,说话不得不慎,不能不注意方式方法、注意礼让客气、注意尊重别人。

说话确有好听与不好听之分,其关键在于能否摆正位置,慎重处理好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比如:你说了些什么呀!

很显然,这是责怪对方表达能力差,未能把事情说清楚。如果换种说法:没听懂,我不太明白。这就把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给对方留下了余地。再如:你们都对着我来了,这不是故意难为我吗?一听便知,这是一种负面的说法,极容易引起别人的辩驳。如果改变一下指向,换成也许是我不好,造成了您的不满,请谅解。这就使谈话的气氛缓和了下来。

同样是一句话,负面的说法是:他嫉妒我。正面的说法是:我可能有让他不顺眼的地方。负面的说法是:那人太差劲,其行为让人难以接受。正面的说法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的做法与别人不一样。一总之,说话不能站在自以为是、我是人非的制高点上,不能不加具体分析,统统把不是推给别人。更不可盛气凌人,说话不留余地,把别人逼向死胡同,让人下不来台阶。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鸡毛蒜皮的琐事,谁是谁非均无所谓,更不必过于计较。

【期待诚信的回归】

不论在农贸市场还是在大型超市里,卖服装的都说自己的货是名牌,不是假冒的;肉摊上都标着非注水肉;出售瓜果蔬菜的都高喊是绿色的有机的;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都拍着胸脯说是正宗的岂不知,越是这样自我标榜,人们越不敢相信、越是无所适从。人们即使买来穿了、吃了、喝了、用了,也往往处于不得已或别无选择的境地,只能将一个又一个的不信任吞进肚子里。这颇像管理学上所说的钟表定律:当你只有一只表的时候,你一看就知道现在是几点了,完全相信这只表;当你有了两只表的时候,且有一只是不准确的,这就使你难以判断现在是几点了,对哪只表都不敢绝对相信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社会何以充满如此多的不信任?

无疑是假冒伪劣把大家搞蒙了、搞怕了。在这种处处都弥漫着不信任的氛围中,诚信就像原始的金子,被大量的泥沙裹挟着,沉到了水底,就像不信任已深深地潜入到了人们灵魂的深处一样。

现在人们都在呼唤诚信,期待诚信,政府也在大力倡导诚信。我们应当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诚信终将会回归的,并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主流。

【一笑泯恩仇】

我曾看到这样一些事情:对弈的两位老者,平常是好友,但因为一步棋之差,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出言不逊或动粗;买菜的老太太,因为几片菜叶,与对方吵得不可开交;在饭店、医院或其他公共场所,有些接受服务的老人,因工作人员的不周,闹得沸沸扬扬这是何苦呢!值得吗?

有人说,双方发生摩擦冲突时,首先笑出来的一方就是赢家,因为他的心理具有强大的优势。在那种激烈纷争的时候他为什么能笑出来?可能是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可笑,也许是认识到了对方的可笑。如果这种笑不是冷笑、嘲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善意,这笑就是以起到灭火剂的作用,完全可以一笑泯恩仇。

动不动就发火,时不时就与人争吵,这是一种心病的表现。心中有块垒,出气不顺,自然便会在举止言行上表露出来。或许有人要问,这种心病能治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医生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不能依靠外来的作用,只能加强修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借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要跳出三界,做到觉悟自明。

【自尊的呼唤】

走在路上自己摔倒的老头儿,路人前来救助,他却反诬施救者将他撞倒;走出商场自己跌倒在台阶上的老婆婆,好心人想把她扶起来,她却反咬一口,硬说她是被人家推倒的其目的就是讹诈。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日趋文明,可类似颠倒是非、恩将仇报的无良事件似乎越来越多。看看这些丑陋的行为,听听人们的负面反响,这些缺德的老人真让人心寒!难怪有人在报纸上发出这样的质疑:这些人是老了以后变坏的,还是坏了以后变老的?

我想这样的人不是老了以后变坏的,而是本来就不怎么样,活着活着变老了;老了以后劣根未除,一有机会又耍起了无赖。这种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人数量不会很多,但影响极坏,向社会释放了一股不小的负能量。事件的本身算不得重大,但起的负面作用却是巨大的,给人们心理上留下的阴影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如此发展下去,谁还敢见义勇为,谁还敢靠近老人!这些人是老人中的败类,是老年人的反面典型,众多的老者可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借以增强自尊心,提高自尊感。

最近的报纸、电视等媒体还屡屡有这样的报道:老人乘坐公交车,年轻人为其让座稍微晚了点,老人便出言不逊,有的竟然坐到了青年女子身上,有的还动手打人,这也是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表现。这种事情虽与诬告他人不一样,但自尊心的缺失却是相同的。

老人须知,乘车坐船时年轻人为自己让座,这是社会倡导的文明礼让行为,而不是法律规定。让座者是自愿的,是高风格,是对老年人的尊重、礼貌和同情;老年人应当表示感谢,不能认为是应该的、必须的,更不能无礼或粗暴地对待不让座的人。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尊老敬老是人们的美德,是文明礼让的表现。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老年人更应当呼唤自尊、注重自尊,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学会欣赏】

所谓欣赏,就是用眼睛去关注,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体味人世间的美好事物。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就是一首诗;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就是一幅画;人说人笑,你来我往,就是一种情。对于人生,对于万事万物,都需要用真诚去欣赏,而不是用怪怪的眼光去打量,更不能用怀疑的心思去猜度。只有这样,你才能从欣赏中获得裨益,得到享受。

欣赏应当有所选择,而不应是盲目的。欣赏别人的学识,能增加自己前进的动力;欣赏别人的安详,能使自己清静;欣赏别人的爽朗,能增加自己的质朴;欣赏别人的善举,可净化自己的心灵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时,别人也会向我们投以同样的目光。欣赏是双向的、对等的,学会欣赏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情趣大有好处。

欣赏不能选错了目标和方向,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造成身心上的污秽和创伤。艳羡别人的财富,就会助长自己的贪欲;喜欢别人的奢华,就会增加自己的虚荣;向往别人的名望,就会使自己产生自卑感这里面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是人生辩证法。

欣赏需要学习,需要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欣赏水平时,你就能从欣赏风景中增添愉悦的心情,从欣赏书画中提升自己的情操欣赏一个人,就会从他身上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欣赏自己也不错,因为它会增强你快乐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学学欣赏吧,在你身边需要欣赏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爱的花朵要勤浇灌】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写过一本《爱的多重奏》的书,通篇阐述的是对爱的理解和培植,可谓精辟透彻。他所说的爱,重点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但又不仅仅是爱情。人,本来是单独存在于世的,而爱情却让人从一变成了一从单数的形式变成了两个数。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两个人都必须打破自身的封闭,敞开自己的心扉,学会渐渐地用另一个人的角度去看世界,让另一个人的好恶融人自己的生活。两个人的爱,其结构虽然很简单,但往往需要很大的付出,甚至是终生的付出。在此,我不由得想起一对英国老夫妻的故事。

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生活了三十多年,二人吃一条鱼,妻子总是抢先吃鱼头,把肉多的一段留给丈夫,理由是她最爱吃的就是鱼头。直到丈夫病重吃不下鱼的时候,妻子才大口大口地吃起了鱼肉。丈夫看了愕然地说:你不是最爱吃鱼头吗?

妻子看了一眼丈夫,泪水夺眶而出:我何尝不爱吃鱼肉啊!

至此,丈夫才解开了妻子抢先吃鱼头的奥秘,才真正理解了妻子一生对自己的爱。

爱,有时要宣布,甚至要不断地宣布,但更重要的是默默地付出。爱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用真诚之水不断地去浇灌。爱不是轻松的、随便的,而是需要不断地激发自己身上的热情和能量,去寄托、去行动。爱是贯穿人生全过程最美丽、最赏心悦目的花朵,但也需要自始至终地培植和维护。

【生活的思辨】

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事一物,哪怕是每一个细节,只要你仔细想一想、品,无不充满着人生的哲思与辩证。

比如吃饭,年轻时吃啥啥香,粗细不拒,狼吞虎咽,生冷不忌,一日三餐尚嫌不足,时不时还要加点零食。但老来以后,却变得望饭兴叹;即使食精脍细,也吃不下多少。同时怕生冷,忌肥甘,一不小心还会吃出些毛病。这吃饭与人生何其相似尔!年轻时图生计、谋发展,东奔西走,夜以继日地忙于工作和事业,高高兴兴地接纳收获。人老了,日渐进入失去的时代: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健康,失去了能力自然也失去了食欲和胃口。

有人从菜肴中领悟出君子与小人的道理:肥甘油腻的菜肴近似小人,清淡纯正的菜肴颇像君子。肥甘者香味扑鼻、格外诱人,但吃多了会给身体健康造成隐患;清淡者虽然色不艳、味不浓,吃起来也许不那么顺口,但对身体大有裨益。

小人巧言令色,善于伪装,短时间可能给人以迷惑,但时间长了就会显出丑恶的本质。君子质朴,诚恳坦率,刚接触时也许给人以冷漠的感觉,但处世待人却非常厚道,令人折服。

再比如喝茶,不管是一个人独酌,还是几个人边喝边聊,总是端起来放下,放下再端起来,直至水清味淡,兴尽而止,将杯子彻底放下。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次、一天天地重复着,拿起来放下,放下再拿起来,直至最后彻底放下。拿起来放下是茶道,实际上也是人生哲学。

衣食住行皆学问,哲思无处不存在。因为生活就像万花筒,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辨,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人生规则与自由】

人生百态,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追求完美不现实,也是永远做不到的。人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生绝无至境可言。老年人虽然经过了大半辈子的历练,见多识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很难说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

孔老夫子自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活到七十岁,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不会违背规律和社会道德准绳了。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比六十耳顺提高了一步,而未必就是最高境界,也不敢保证不逾矩。西方哲学家罗素说: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对规则与自由的探索。这种探索需要人类长期的努力,而且是无止境的。

当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知识大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假若七十岁的孔子活在今天,也未必能从心所欲,更何况我们还不是圣人呢。

由于历史的局限,当时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少,所以孔子未能做出更高、更进一步的判断。现在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七十岁,八九十岁的老人已不鲜见,所以不妨做进一步的假设。以愚之见,八十岁的人虽然体力不行了,但在规则与自由的探索与领悟上,却是年轻人所不能企及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历练有成。动的能力虽然小了,但可以做到如秋叶之静美,与物相和,与人相安。有人说九十活不过,全是自己的错,如果人老了依然还犯错,错误大概还是犯在对规则与自由关系的把握上。古人认为内不顺莫如舜,外不顺莫如孔子。不论长幼,人生遭际难免不顺,但老年人那经过千锤百炼的心灵,却应当是圆融的、光华的,相对纯洁而又老练。因为高龄老人已经超越了许多,已经站到了人生的制高点上,对万事万物已经能够看得更开了,所以,对规则与自由的驾驭已经轻车熟路。

【神圣的孤独】

居民小区的中心花园里,有一片翠绿如茵的草坪。遗憾的是,人们为了少走几步,撇开正道不走,就在那草坪的正中间踩出了一条苍白的路。物业管理者为了保护草坪,在那路的两端拉上缆绳,并插上了写有爱护花草近似神圣的木牌。几天后,缆绳被扔在一边,木牌也倒在了地上,人们照样踏着草坪走来走去。

有一天,我突然看见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妪,搀扶着一位拄拐杖的老先生,慢慢行走在草坪外圈的水泥地上。草坪中间的路上依然走着许多人。面对一群群抄近道的男男女女,看着绕草坪慢慢而去的两位老人,我的心里顿时五味杂陈。对那些走捷径的人我无话可说,那两位孤独绕行的老者却使我非常感动!

两位老人像孤零零的两棵苍松,寂寞而形影相吊。他们的孤独,是近似神圣的孤独;他们的寂寞,是令人崇敬的寂寞。

我十分欣赏他们的孤独和寂寞!

在日常生活的许多场合和事情上,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在马路上闯红灯,从众购买保健品,随波逐流赶时髦诸如此类的行为不是别人强迫的,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和选择。如果你轻轻松松地随大流,顷刻间就会习以为常地被淹没在滚滚的人流之中;如果你特立独行不随俗,就必然要承受行为或心灵上的孤独,或许还有世俗的白眼。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是改变不了世俗的,无法阻挡不文明的人流,但你完全可以守住自己的信念,享受精神家园中神圣的孤独。

【过客更从容】

有位从海南省三亚回来的候鸟老人说:海南岛四季如春,蓝天白云,碧海清风,环境确实好极了。但那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很多,有短期旅游观光的,有长期居住养生的,有开店经商的,也有各种打工谋生的。总之,都是外来过客。

他们白天各玩各的,各干各的。每到晚上,或在海边,或在广场,或在临时租房里,或在饭店旅馆里,常有许多半生半熟的人聚在一起,有喝茶打牌的、聊天的,有认老乡谈乡情的,也有天南海北不知所云的。玩归玩,谈归谈,但这些人从来不交朋友,不交心,谁也不会说出自己的过往和计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会有突如其来的行动。即使今天谈得很投机,也许明天就不知哪里去了。在外面生活得很自由,但就是交不到任何朋友。

我也曾在这种环境中待过。我以为漂泊的人生本来就应该这样,这恰恰是一种既随便又合理的接触方式,因为大家都是过客、路人。对于走在路上的人来说,过客如行云,如流水,彼此无情无义,属于正常现象,聚散都是从容的。人与人之间的欢聚能使人开心,感觉上能加快人生的速度,但内心深处,却又是固守的、孤立的。他们之间谁也不依赖谁,谁也不相信谁。他们不需要长期驻留,因为那会使人有负担,产生的纠葛让人难以承受。

即使是朋友,也不过是人生之旅某一路段上的伙伴,是锦上添花的热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记忆和纠结之处,甚至会有隔膜和深渊,始终是自己临岸独立,决定前进的方向。

个人的暗室,别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所以,不必留恋,不必对对方寄予长久的期望。相聚是缘分,分离也是缘分;缘分只能在从容中相遇,不能强拉硬拽;缘分是有数的,不可能绵绵无期。

【人如文章】

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喜欢用凤头豹尾起要美丽,结要响亮等来启发学生。意思是说,一篇文章的好坏,开好头、结好尾至关重要。据说凤凰的头占其整个身体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它是最美丽、最出彩的部分;豹子的尾巴虽然不粗,但非常有力,几乎像钢鞭一样,能将一棵小树齐齐地抽断。以此比喻文章的开头要精彩美丽,结尾要干净利索、铮铮有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龙点睛之笔。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青少年时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个时期是学习增智最最重要的阶段。所以,现在当家长的无不在孩子身上铆足了劲:从婴儿起就开始进行教育,有的还从胎教做起;进了幼儿园、小学、中学那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正常的学业,还要参加名目繁多的业余学习班。所有的这一切,无不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也就是要让人起要美丽,有个好的开头。

人在中年,如同负重攀登。上有老下有小,既为工作所累,又有家务缠身,可谓千头万绪,艰辛疲惫。过来的人,对此了如指掌。

【自己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人们的回答肯定是不同的:有的说是为了体现个人的价值,有的说是为了赢得社会的认可,有的说是为了奉献,有的说是为了后代很显然,这都是青壮年抑或是那些还要有所作为的人的答案。那么作为一个七老八十、毫无作为或基本无所作为的老者,应当如何回答呢?考虑再三,我的答案是: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社会,而首先是为了自己。

为个人活着说来是自私的、狭隘的,但这却是实在的、必需的。如果说假话,唱高调,说什么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再去如何如何拼搏奉献,恐怕那只能是撒谎,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我深知,自己早已没有那种能力了,何必再去自欺欺人呢?

老年人应当是务实的、坦诚的,不应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说实话,年纪大了能照顾自己,为自己活着,这已经就不错了。因为你的冷暖、痛痒只有你知道;儿女的孝顺、别人的关怀很重要,但毕竟不如自己更直接、更可靠。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这话用到老人身上最贴切。再说,老人能照顾好自己,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小的贡献。

如果将问题倒过来,不为别人活着,不为别人的看法而活着,又会怎么样呢?许多老人的自我评价常常是不行了没用了。其实别人早已对你没有什么要求了,而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关怀你、照顾你,如何回报你。所以,老年人不必多虑,完全可以活得坦然些、自由自在些,真正做到随遇而安。

【活下去的理由】

20世纪早期,一个患肺结核多年而又悲观厌世的人,向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请教: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哲学家不假思索地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大半辈子,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继续活下去。

哲学家的话很简单,说话的口气也很平淡,但那个病人感触很深,他也继续活了下去。

十多年后,青霉素、链霉素相继问世,结核病得以治疗。

病人虽然变老了,但他依然活得非常幸福。

活下去不需要什么理由,也无须探讨什么生活的意义。生存的权利是人生来就有的,谁都无权剥夺,包括你自己。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老年人最佳的生活态度,生活感悟句子


老年人最佳的生活态度,生活感悟句子

【明月清风】

去年某医疗部门曾公开发表了一篇关于癌症患者治愈率和死亡率的报道。其中有关数据使我非常惊讶,那就是有30010多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所谓吓死,是指被确诊患癌症后,有的当场失态甚至晕厥,有的惶惶不可终日,与确诊前判若两人,有的自残自杀总之,最后的结局不是疾病本身致其死亡,而是精神崩溃导致其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倍感惋惜。

生活质量取决于生活态度,能否战胜病魔则取决于对待生命的态度。精神作用之强大,确实超乎人们的想象。

报纸上曾有这样两则关于笑傲癌症并获得意料之外的生命奇迹的文章:

一是,有一位中年人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说其生命最多只能维持半年。这位病人不仅没有被吓倒,而是当天出院,背起行囊,花了七十多天的时间周游了六个省份的数十个景点。他说,属于我的时间越少,我越要珍惜,弥补前半生的不足,给生命尽量少留些遗憾。之后,他又多次出游,并拍了一千多张照片,刊印了厚厚的数百册,分送亲朋,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三年过去了,他再去医院复查,结果肺癌消失了。

二是,20xx年《中华读者》第三期介绍了一位61岁的癌症病人:他躺在医院的床上做化疗,头顶上挂着五六个药袋,但他依然满面春风,谈笑自如。他对来探望的朋友说,曹操62岁病亡,李白61岁就没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享年分别是49、69、50、49岁,想想这些旷世大名人,也就活了这么久;我作为一个平头百姓,也60出头了,到这个份上就算够数了。然后爽朗大笑,俨然是一个胜利者。笑过之后他又说:别以为我不恋世,刚才我算的只是死账,同时我也算了一笔活账,得了癌症后依然活了很久的人大有人在:马寅初先生90岁高龄做了直肠癌手术,活到102岁;二胡演奏家闵惠芬1981年患癌症,先后做过6次大手术,至今还活跃在乐坛这样一算,我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说完,他又是一阵开怀大笑,笑得十分率真,甚至把周边的人也都逗笑了。

凡把疾病与生命看得过重的人,必然会徒增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对疾病和人生来说等于雪上加霜。凡能正确对待疾病,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反而总会迎来明月和清风。

【过好每一天】

人生颇像一列行进中的火车、一艘航行中的轮船,但它只能走单行线:一路向前,直达终点,而没有回头路。明白了这一点,不论刚刚步人老年之境,还是已经垂垂老矣,你就会时刻注意把好舵,控制好方向.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地驶向人生的彼岸。

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不论在哪个年龄段,均难免产生困惑、焦躁、忧虑和痛苦,如手足不便、食欲欠佳、肢体疼痛,或因看到病历上的诊断结论而慌张等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都是正常的,不足为怪。就算是一辆车、一艘船、一台机器,不停地运转了几十年,某些部件受损了、不灵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有人开玩笑说,年过七十的人,睡一夜醒来,如果周身没有疼痛不适的地方,那就要怀疑是否还活着。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也说明人老了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是自然的、普遍的,不必过于惊慌。

衰老和疾病是没法回避的事实,上至高官巨富,下至平民百姓,谁都难以幸免。唯一可做的就是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潇洒应对,快快活活地过好每一天。

【人与内心的关系】

人生在世,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关系,如在家有长幼关系、夫妻关系;在社会上有同学关系、上下级关系,还有金钱关系、朋友关系等等。总之,凡事无不存在关系。梁漱溟将人生中诸多需要解决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归纳,大致分成了三类,按其先后顺序为:一是首先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二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是要解决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

人的一生为什么要首先解决与物之间的关系呢?因为年轻时要成家立业,要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就要处理婚姻、生儿育女和工作中的种种关系。一旦到了老年,前二者就会与自己渐行渐远,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关系网日趋疏远,什么金钱、名利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时,与外界的关系虽然少了,但自己内心的纠结,行为与灵魂的冲突,却变得复杂起来。这倒成了老年人必须直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自己与内心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别无他途,只有通过净化心灵、提升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真诚无私、和善乐观、淡泊宁静的人,才能启开内心的关系之门,到达那自由自在的王国。

【坚守】

近年来,我在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里结识了一位名叫胡生宝的老人。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生十分单纯。但他是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根雕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在省城参展,并分获二、三等奖。有一次登门拜访,我见他室内正中挂有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横幅。我请教其义,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争是非,不传播绯闻,不说别人的坏话;独居守心,就是不怀嫉妒之心,戒除轻狂之心,常有自省之心,保持善良的人性真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深处大山之中,有如此纯真的高洁之人。经过细谈方知,早在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就曾在他家住过,当时他12岁。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到武中奇府上做客,其书法就是受了武中奇的影响。

八十多岁的胡老先生,不仅向我阐释了守口与守心的含义,同时还讲了许多关于守的学问,如守信守朴守中守拙等。后来在翻阅闲书时,我还真的看到了一些关于守的典型事例。

1949年,酷爱收藏的黄裳托人向书法家张充和求字。当时,张充和与傅汉思恰逢新婚宴尔,正准备去美国,匆忙中,遂将此事忘却。32年后的1981年,张充和在美国寓所翻出当年的信札,发现漏掉了曾答应黄裳的一幅字。素以守信闻名的张充和,于是在是年6月22日为黄裳书写了陶渊明的名作《归去来兮辞》,并附信一封:想来你已忘却此事,因1949年的信尚在,我非了此心愿不可收到信的黄裳由字度人,百感交集。

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政府经济全面崩溃,全民陷入困苦之中。清华大学陈寅恪教授也未能幸免,全家几乎断粮。季羡林得知后,将此情况向北大校长胡适做了汇报。胡适深表同情,便决定向陈寅恪赠送为数不小的一笔美金。可把事情向陈说明后,陈却拒不接受;后经多人劝说,他才勉强同意,但条件是北大必须接收他的一部分图书。胡适无奈,只好同意,派自己的车去陈家拉回一车图书。这些书多是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特别珍贵的资料,价值非常高,仅一部《圣彼得堡大词典》的市价就在两千美元以上,而陈寅恪却只收取了两千美元,多了一点也不肯收。

这是诚信的坚守、道义的坚守,也是令人仰望的坚守。我们每个老年人,大都坚守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如思想、道德、作风等,不过还得继续坚守越是浮躁的年代,越是信仰迷茫的时期,越需要坚守。

【人生的周而复始】

记不清是哪位西方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不止有一次生命。人会活很多次,可以周而复始开始,我以为他说的是佛家所信奉的人生轮回,人人都有前世来生,灵魂不灭。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这段话的含义: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会有许多驿站,许多十字路口;而每个驿站的起点,都是一次新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人生可以划分成许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序曲、高潮、低潮和尾声。人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不断地加油、充电,并控制好生活的转折和节奏,方能过好每一个阶段,直至终点。

少年、青年、壮年等阶段,老年人都曾为之付出过、奋斗过,已经成为过去,不必过多地回眸。而值得关注、积极应对的是当下,是未来。

60岁花甲之年进入老年青春期,70岁古稀之年是中老年人,80岁以后才算真正的老年人,年逾90岁为长寿老人。就老年人的人生而言,每一个阶段就是一次转折,也是一次新的开始,都有新的生活内容在等待着自己。开始可能不适应,待你适应了、习惯了以后,又会有新的挑战。你看,这不就是周而复始吗?

迎接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构建美好的梦想,挨过难耐的时期,这是对人生的砥砺,也正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关于死】

中国人对关于死的话题一向讳莫如深。不要说一般人不愿谈论死,即使圣人也往往加以回避。孔子的弟子问孔子死是怎么回事,他的回答是:不知生,焉知死。我连人生还没弄明白,哪里知道死的事。可见他是不愿谈及的。

其实,死对任何人都是一件大事,谁也绕不过这个门槛。既然如此,何必躲躲闪闪呢?有些智者对这个问题看得十分豁达。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人固有一死。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一书中说:什么都有挽救之道,唯有死是无可挽救的。人迟早是要两条腿一伸了事。中国台湾作家吴鲁芹,针对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说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对于平常人的死,是没有什么轻重之分的,只是有迟有早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一概而论。不论在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等领域里,已经做出重大贡献或行将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的死,的确可用重于泰山来形容,令人倍加痛心和惋惜。而普通人的死,对其家人或亲朋来说,无疑是令人悲伤的、难过的,但应视为是正常的;即使属于塌天之祸,也应理性对待。至于恶棍、坏蛋之死,可以说轻于鸿毛,甚至不如鸿毛,死有余辜。

既然人固有一死,那就无须畏惧。丘吉尔过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怕不怕死,他十分开心地笑着说:我早已准备去见上帝了,但是上帝是否已经准备忍受见到我的那种折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明确声明不怕去见上帝,而是上帝怕见到他,所以他高高兴兴地活到85岁。英国诗人兰道尔说:死神向我耳语,说了好大一堆话,其中就是没有一个怕字。智慧的人无所畏惧,畏惧只能加快死亡。

至于死后,古人也曾多有论述。如在《礼记檀弓》篇中,子路说: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意思是说,在举行葬礼的时候,与其哀伤不足而搞些多余的形式,不如少搞些形式,化悲痛为力量来纪念死者。在祭奠死者的时候,与其尊敬不足而搞些多余的形式,倒不如少搞些形式,而多来些实实在在的尊敬。总之,厚养薄葬是正道。至于人死了之后,关键在于美德的传承,而不是那些繁文缛节。

【最后的爱】

人生如棋。一个人从小到老,其间总会有进有退,有对有错;过往的对与错已不重要,如何发展、如何结局却是十分值得重视的。近来翻阅闲书,偶然发现如下两则关于准备死亡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一是关于吴祖光的故事。吴祖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其书法、绘画造诣也很深厚。1998年其爱妻新凤霞去世后,81岁的吴老说,自己的时日也不多了,有些事需要抓紧准备。于是,他立即做了三件事:一是给两个小保姆提供了上学的机会,他怕自己死后耽误了青年人的前途;二是把自己所居住的单元楼道进行粉刷和装修,以示对诸位邻居的答谢;三是把家中所有的藏书全部捐献给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他在2003年告别人世时,一切都如愿以偿,未留下任何遗憾。

二是关于两位女性的叙述。有这样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老人,趁着还健康的时候,将家中的房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改建。不论卧室、厨房还是卫生间,都要适合老人使用,以作为最后的容身之所。对家中的器具一律删繁就简,将用不着的东西统统卖掉或扔进垃圾箱,只留下几把座椅和一些盘碗,以免未来走得不利落。还有一位日本女子,在其为父母整理遗物时,将她父母家中的家具、餐具等全都处理得干干净净,所留之物只是一本日记。以后她每读一次母亲的日记,总是沉浸在痛苦之中。当她年过半百时,先烧掉了自己的日记,然后将母亲的日记也付之一炬,从此一了百了。

起初,这些文字涌入我的眼帘时,我曾有这样的疑惑:不论对老人、自己,还是后人,将生前的东西处理得那么干净,是否太冷漠、太绝情?这样合适吗?后来读到日本女作家曾野绫子在她耄耋之年写的《晚年的美学》后,才似乎略有开悟。

绫子在书中写道:让任何物品都消失无踪,是往生者对世间所表现的最高敬意,孩子们只需怀念亡者即可。是啊,假如你既不是伟人,又不是名人,所用过的旧物、穿过的旧衣,不仅毫无收藏价值,而且给人一种龌龊悲凉之感,那何不趁早处理掉呢?这大抵就是晚年的美学。

像吴祖光老先生那样,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尽到最后的责任,能给人们留下爱,这当然是最可贵的。倘若不能,也要尽量少积存和遗留下一些垃圾。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离世,也不失为对后人的一种爱。

【爱的平静】

前几年,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肿瘤科的女医生时,曾有如下一段问答,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记者:你送走过那么多癌症病人,他们在面对死亡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医生:大多是没有思想准备,忽然面对死亡,基本上都是精神崩溃,痛苦至极。哭的,闹的,求的什么样的都有。

记者:什么人会死得平静些、有尊严些呢?是不是老人能比年轻人好些?男人比女人强些?文化程度高的,见过世面的人好一些?

医生:不是的,面对死亡的表现跟年龄、性别、地位毫无关系。以我多年的经验看来,好像被爱得多些,付出的爱也多些,总体是体验美好感情多些的人,他们会走得轻松些、平静些。

医生的话曾使我想了很久。为什么被爱得多些,付出的爱也多些的人会走得轻松些、平静些呢?最后我得出的答案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知足。

一个人曾被人爱过,曾被许多人爱过;同时对别人也付出了爱,甚至付出的还多于接受的,问心无愧,于人无愧,心地坦然,无憾无疚,自然就会走得平静些。

其实,谁人未被人爱过?没有爱,你何以成长、何以能有今天?起码你的父母、爱人、子女,对你曾经爱过,有的至今还一直爱着你。再就是,你曾经的幼小伙伴、同学、同事、战友、老上级、老下级大概都会和你有过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爱和被爱。谁都会有爱,谁都被爱过。那些自认为缺少爱的人其实缺的不是爱,而是身在爱中不懂爱,没有对爱的感受、体验和满足。

所以,老人可以从回忆中挖掘往昔的爱,也可以仔细品味眼前的爱,并怀着感激之心接受别人的爱。当然也应尽可能地付出自己的爱,以被爱与施爱安慰自己的心理,以平常心面对死亡、看待后事,就是最好的结局。

【最后的升华】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有人生五计的记载。其大意是:在人的一生中,二十岁之前以学为计,人到三十岁当以谋生为计,四十岁时为家计,五十岁时为老计,人到六十岁就要为死计。计,就是打算、计划的意思。当时人的寿限短,能活到花甲之年不容易,所以到六十岁就应当考虑自己的后事了。现在,人活七十多岁很平常,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多得很,超过九十也不难。但不管寿登多高,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自然法则。既然如此,到了一定岁数的人,做点死计在离世之前做点适当的安排,也并非是多余的。

死计的主要内容不应过多地考虑物质,不是购什么墓穴、做什么寿衣之类的事情,而应当在精神层面上想一想。有人说:不幸的事情不是死去,而是死得不美。是的,生命的过程可能是崎岖的、艰难的、痛苦的,但在最后谢幕时就没有必要再去费心用力了。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逾越的四个阶段,最后的阶段应该是解脱、宁静、从容、优美。不美就是不真实、不安祥,不是善终。一个人经过多年的锤炼,总会具备不同程度的修养,心灵与心智总会获得一定的淬炼和净化,最后的时刻便是最大的考验,也是最后的升华。

【压轴戏的分量】

演员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分外重视演好压轴戏,因为它是整个演出的总结,是画龙点睛之笔。演出最后能否给观众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能否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就在这最后关键的一出。

人生如戏。在人生的旅途上,老年人虽然已行程过半,哪怕是离驿站不远了,演好压轴戏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得不慎。不管你原来是官是民、是贫是富,也不管你能力大小、阅历深浅,只要把人生的压轴戏演好了,人生就是无憾的、成功的,就能给子女后代或社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精神财富;同时,也能够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虽说是演,但无须刻意做作,不必苦心经营。(整理)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量力而行,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能写、能画、能歌、能舞、能种、能养只要自己喜欢,于人有益,均无不可。即使毫无所长,能给人一句善言、一丝微笑,都可视为是精彩的。

【回归自然】

说来奇怪,在过去生活困难的时候,天天顿顿吃粗粮,真的吃够了,对于精米白面那是何等的渴望啊!粮食不足瓜菜代,对野菜简直到了厌恶、恐惧的程度。可谁能想到,如今城市里的不少老人由于过食肥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富贵病急剧增加,于是又来了个华丽转身重新花高价买粗粮,穿梭于山野采野菜。

在居住和生活环境方面,不少退休老人也响亮地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远离了喧嚣的大城市,搬到了山清水秀的乡村;放弃了高楼大厦,住进了农家小院;由整天无所事事,到勤奋地学起了种种养养生活的确靠近了自然。

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科学技术的繁荣造就了现代文明,城市的文明程度明显高于农村。那些回归的老人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我想,这既与他们的年龄有关,也与他们的来历和经历有关。本来他们是贴近自然的,后来才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远离了自然;当他们年事渐高,其身体和心灵又越来越受到现代文明的挤压时,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回归,想到了自然的静妙。

自然的确是可贵的、令人向往的。不要说纯朴而自然的生活,就连死亡也是自然些好。作家兼医生的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她对人的自然死亡一往情深,曾公开发表多次议论。她在一篇《随死犹轻盈》的文章中说:我建议人们在临终时放弃过度治疗抢救,以最接近自然的死亡方式实现尊严死。有些长期卧床不起、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甚至连意识都没有了,临终时在他的鼻子、嘴里还横七竖八地插入一些管子,还在他身上施加一些干预,这是否就是罗医生所说的过度治疗抢救?这对老人的尊严是否是一种粗暴的伤害?老人寿终正寝,从容地谢世,犹如秋叶飘零一样轻盈,这是多么自然而又合理的方式啊!印度作家泰戈尔说得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自然死、尊严死,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必多加折腾呢!

【带走与带不走】

20xx年8月24日,一架客机在黑龙江伊春机场不幸坠毁,共造成44人遇难,52人受伤。据一位幸存者回忆,在飞机起火爆炸前的瞬间,一名在他前面的乘客本可以顺利逃生,但这位乘客却连滚带爬地返回去寻找自己的提包,结果再也没有看见这位乘客出来。

这位乘客的提包里可能装有不少钱,也许还有其他贵重的东西。有人哀叹说:好好的一条生命,结果被金钱带走了!

是啊,这是多大的悲哀呀!从这一则真实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钱能把人的宝贵的生命带走,人却带不走金钱。

【诸家人生三字经】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许多名人大家及民间人士,均有许多十分可贵的生活经验,堪称智慧的结晶。对此,他们多用三字加以概括,言简意赅,寓意精深。现将我所听到见到的几条,辑录如下,以供细细品味:一、三经养生之道:《易经》提出养生在于气,在于阴阳和谐;《黄帝内经》主张天地人和通以及精气神兼养;《道德经》倡导天人合一,返璞归真,道法自然。此三者,均是养生之大道。

二、三去: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极端行为,去奢靡之风,去饱食终生无所用心。

三、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有三善之说:善言、善视、善行,即说好话,看美好的事物,做善事。

四、孔子在《论语》一书中提出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贪恋色情;壮年人,要避免争强好斗;年纪大了的时候,就不要贪图得到什么了。

五、孔子还有三畏之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可理解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规律是不可违背和抗拒的;大人圣人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道德、学问,是不可不怀敬畏之心的。

六、古代养生学家主张三慎,即慎食、慎药、慎怒。提醒人们要小心饮食,小心用药,避免怒气攻心。

七、宋代理学家、养生学家程颐告诫人们要做到三少三宜。他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肚中食少,有此三者,神仙可到。同时他还提出:酒宜少饮,忿宜少作,欲宜自制,依次三者,疾病自稀。这三少三宜可谓是简单明了的养生之道,而少说少事少吃,少酒少怒少欲,也是广为传播的养生必修课。

八、三寡:寡欲养精,寡言养气,寡思养神。寡是少的意思,少欲、少说、少想,方能确保精气神的旺盛。

九、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三悟:悟能、悟净、悟空。他们是唐三藏的三个徒弟,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凭感官享受生活,做到心地清净无杂,进而超越时空。

十、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十一、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走得直。

十二、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十三、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十四、老人三不再:不再等待,不再吝啬,不再管闲事。

十五、人生三日:昨日已逝去,不再留恋;今日要珍惜,不要错过;明日不可知,无须多想。

十六、修身养性要三放:放心、放手、放飞。

十七、人生三修与三养:修良心、修宽心、修信心;养感性、养理性、养悟性。

【清福与清乐】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明朝有个人,每到寂静的夜间,他就在庭院里摆上香案,焚香烧纸,拜天祭神。至于祭祀的是什么神,他也说不清。不管你是南来的北往的,也不论你是东天的还是西天的,只要你是天上的神,什么玉皇大帝、老君、观音、菩萨等等,均在其拜祭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拜就是数十年,天天如此,从未间断,他的虔诚精神全然出于自觉。

有一天,他终于感动了一位天神,天神降临到他的面前说:我在天上早就知道,凡是拜天敬神的人,都是有所求的。

那么,你的要求是什么呢?这人想了一会儿说:我别无所求,只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有吃有穿有钱花,没有痛苦,最后无疾而终。天神听后回答道:噢,此乃天堂之清福也,神仙尚难坐享,况尔等俗人乎!说罢,飘然而去。

其实,要想求得清福并没有那么难。当今我国的大部分老年人,不说人人都有了享受清福的条件,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城市里的老年人,谁还缺吃少穿?至于钱是否够花的,那要看你怎么个花法。如果以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倘若如此,享清福不就有了起码的保障了吗?如果依然感到不幸福,就得探讨一下自己的心理根源了。

高质量的生活不仅要有福可享,而且还必须要有快乐相伴。快乐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往往各有所爱:有的喜欢酒色之乐,有的热爱山水之乐,有的喜玩丝竹之乐,有的崇尚书画之乐依我看,快乐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清乐。

何谓清乐?可以望文生义,简单理解就是清淡之快乐。

这种快乐不讲究物质条件,无须多高的成本,关键在于格调高洁,用心灵去品味,发自内心深处。当一个人能感觉到一盘野菜的清香可以胜过山珍海味,一盏清茶不亚于一樽醇酒,几声鸟鸣可以比得过动听的乐章,一片山野绿地优于豪华的殿堂能够静静地欣赏这些平平常常的东西,能体味这些平平淡淡的滋味,并能从中找到别人找不到的快乐时,那就可以说,你已经享受到清乐了。

【聚灵与敛脏】

佛家把多看别人的优点、集中别人的好处,叫作聚灵;而把尽看别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毛病,称之为敛脏。仔细想来,此话颇有道理。

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说明自己有见贤思齐的要求和觉悟,使自己得到提高和进步成为可能。聚灵就是提升精神境界,增益道德,既能修身养性,又能增强自己内心的慰藉感和温暖感。而敛脏却恰恰相反,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收敛脏东西,往自己的内心里积存垃圾,其结果必然导致心理阴沉黑暗,浊气上升,最终会伤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出发点就是提倡聚灵,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人缘好,同时也能开阔自己的胸怀,消除自己的苦恼。

对社会、对天地自然同样如此,要多看进步的一面、光明的一面。如果老是陷在阴霾、泥淖之中,老是抱着收敛来的脏东西不放,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成一个脏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与天地同为一体,如果整个世界不好,自己怎么能好得了呢?

聚灵是敞开天堂的门,敛脏是通往地狱的路。何去何从,不得不慎。

【为中庸正名】

中庸中庸之道,在动荡的革命年代,尤其在文革的非常时期,曾一度遭到严厉批判,在人们的思想和印象中是一个典型的贬义词。其实,那是极左思潮的表现,是对中庸的一种误解。

《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战国时子思所作。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国古代的中庸之道,讲的是合适、辩证、不走极端。就人的品性而言,至清至纯与缺德而又肆无忌惮,都是极少数。高者难攀,低者可恶,而居中间者则是大道正道。所以,《伦理学》上有这样的论述:居于怯懦和鲁莽之间是奋勇有为;居于吝啬和挥霍之间是慷慨大方;居于卑屈和傲慢之间是谦虚谨慎人,无不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在多年的生活过程中,往往形成和坚守着一套思维定式和习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旧有的思维和习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现实生活。因此,必须在思维观念和生活态度上有所调整转变,其方向就是既不能攀高,也不能沉沦,比较适合的方式就是中庸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有人超常刻苦自励,有人挥霍无度,有人一毛不拔此等行为均属过分,绝非合理之道。就人的手来说,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伸不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才是正常。所以,凡事适可而止,既不能偏,也不能倚,不偏不倚,就是中庸。

【道以拙成】

古人讲究道以拙成,立德修道要下真功夫,靠的是历练苦修,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下苦功获得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玩弄机巧得到的只能是徒有虚名的花架子,不会有货真价实的真本领。有人问季羡林的学生钱文忠:季老学习外语有什么诀窍?钱文忠说:季先生认为,学习外语最好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如果说聪明人下聪明功夫,那肯定学得不扎实;如果是笨人下笨功夫,那起码还能记住好多东西;如果是笨人下聪明功夫,那就完蛋了,什么也学不到。在老年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等方面,大概也应当遵循这一拙成的原则。

老来为人要靠真挚、靠诚实,决不能靠花言巧语,更不能搞欺瞒哄骗,这就是一个老者应有的晚节。否则,你就会堕入令人生厌的境地。

老年人与人交往,要靠坦诚率真,既不能倚老卖老、盛气凌人,也不能搞小恩小惠。否则,就会令人侧目。

老年人养生健身,要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要靠良好的心态和及时就医,既不能依赖于保健品,更不能求神拜鬼。否则,将自取其咎。

人老了,自然就显得有些拙。拙一点不要紧,要紧的是拙得要真实,拙得要纯朴。只要你能守住拙,就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就能安然踏实。

八戒、悟空可为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孙悟空是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

至于何为八戒,何为悟空,却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口作答的。

在猪八戒被唐僧收为徒弟时,他曾自我介绍说: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于是唐僧根据五荤三厌的说法为其取名为八戒。其实,猪八戒所说的五荤三厌,并非属一家之戒律。五荤是佛家禁食的五种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三厌是道家禁食的三种动物,即雁、狗、乌龟。除了佛道二家这一混合的五荤三厌之外,实际上佛家还有另有所指的八戒,即男女教徒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称作八斋戒。其内容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不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再吃东西等。

悟空,原意为佛家进入涅槃之门。在佛教看来,世界上芸芸众生之所以陷入生死轮回的苦海中不能自拔,就在于先天元始所具有的无明遮蔽了佛智,执迷于尘世的诸色,贪恋荣华富贵,至死不悟。人应当看破红尘,证悟空谛,方能做到像古人所说的物我皆忘,达到一种真正的自由境界。

如果参不透空的真谛,即使遁人空门,读遍佛经,也永远成不了佛。所以,石猴的师父菩提便为他取了悟空的法名。这猴王没有辜负他师父的期望,最后功成正果,真的做到了悟空,成了斗战胜佛。

对我们俗家人而言,八戒也好,悟空也好,都是很难做到的,也没有必要苛求做到。但它给人们的启示和劝诫意义,却是不可忽视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老年人来说,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有些事可以做,应当做,应尽量去做;但有些事就要加以斟酌,不能盲目去做;有些事,如偷盗、妄话、淫欲、酗酒等,就一定不要做。

老年人虽已进入耳顺和不逾矩的年龄,但反省和自律还是必要的、必需的。八戒悟空虽不是常人的戒条,但我们可以以此为鉴,洗涤心灵,增强心智,使自己的晚年更加明彻、干净,生活得更加安闲自在。

【脾气可养不可纵】

所谓脾气,大致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性情的种种表现,古人称之为性,也就是人的秉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秉性,而且差异明显,相对固化。有的急躁刚烈,有的沉稳和气;有的尖酸刻薄,有的大度仁慈;有的优柔寡断,有的刚愎自用;有的忠厚善良,有的虚伪冷漠秉性决定人性,人性决定品性,这绝非是一个小问题。

脾气的外在表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先天遗传的因子,也有后天生活环境的成分。脾气有好坏之分、大小之别,一旦形成,其固性顽强,很难改变。有副对联说得好: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故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说。虽然如此,但从养生与健康的角度出发,脾气属于情绪,二者密不可分。好情绪是好心情的表象,对健康长寿十分有益;不良情绪是坏心境的反映,对健康长寿危害极大:轻则与人争气斗殴,重则致祸罹病,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项羽因刚愎自用而丧生,周瑜因气急郁闷而殒命,无不都是因脾气不好给后世留下了血的教训。

脾气虽然不容易改变,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控的。古人把控制情绪、调和脾气称之为养性。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说: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这便是以折中调和之法克服不良情绪的良方。

要养性必须先养心,心与性密切相关;只要心态平和了,性情就会沉稳,诸多不良情绪和坏脾气自然就会得到抑制。

《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之一,讲的多是养生治病,对精神情志和人体气机的调和,也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它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也就是说,人只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私心杂念和非分的妄想,精神不散而内聚,正气旺盛而不狂躁,就会心神安泰,不会生病。一个人倘若有了如此高尚的涵养,坏脾气就会退避三舍,君子之风就会高扬。

【少说与少做】

在意大利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它讲述了三个正常人被错抓,而后又相继走出精神病院的经历:因工作人员的疏忽,从一辆运送精神病人的汽车上逃跑了三名患者。为了交差,工作人员又以免费搭车拉客的名义,招揽了三名正常人,把他们和精神病人一起送进了精神病院。

住进精神病院后,这三个上了当的正常人都想尽各种办法,以求早日走出去。其中一个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病,他不停地嚷嚷,大声告诉医生:我没有病,我真的没有病!你看,我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医生让护士立即给他加量注射了镇静药,并严加看管。另一个被错抓的人似乎聪明些,他毫不吵闹,十分冷静地告诉医生:我不是精神病患者,我是社会学家,我知道美国的前总统是克林顿,英国的前首相是布莱尔护士也给他打了一针,把他隔离了起来。而第三个被错抓的人,什么也不说,该吃吃该睡睡,医护人员不论为他做什么,他都十分客气地说谢谢,结果他很快就被放了出来。

他出院后立即报了警,另外二人获得解救。

一个千方百计想证明自己的人,往往遭人怀疑,结果适得其反;而不去试图证明,只是将真实的面貌展现给人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在精神病院里是这样,在正常人的社会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过分使用心计不如不用心计。

还有一篇题为《天生青衣张火丁》的文章,对张火丁京剧表演艺术的评价是:我喜欢张火丁,不是因为她在舞台上比别人做得多,而是因为她比别人做得少。还有评价说:像她这样在舞台上以简胜繁,以静制动,懂得克制和收敛的演员非常少见。

张火丁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著名教授,是程派艺术家赵荣琛的关门弟子,在《秋江》《绝路问苍天》等剧目演出中,均表现出极高的造诣,受到广泛好评。她生于1971年,现在尚年轻,但她既没有电脑,更不会上网。几家电视台请她做访谈,她都一一谢绝。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张火丁不论台上还是台下,做得少做得好是她可贵的特质。

做人也好,做戏也好,能比别人做得多,可能是本事;能够自觉地做得比别人少,更要力争做得好,那就是很高的一种境界了!

【养怡之福】

北宋诗人苏东坡,不仅在诗词、书法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人至极乐,莫过于心无忧,身无病。这话说得很实在,不愁不忧,又无啥病,显然这是快乐的基础。

有的人既无病也无忧,却依然终日愁眉不展,抑郁寡欢,这是为什么?据有关人士调查后发现,原因来自方方面面。如有的人嫌钱少,不够富裕;有的人抱怨居住条件不理想,盼望有套大豪宅;有的人左顾右盼,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家还有的人不知为什么,整天总有熄不灭的无名火,消不了的无名愁,驱不走的无名躁。凡此种种,大抵都是在精神、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古代有句养生格言说得好: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守。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守不住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私欲和不良情绪呢?原因就在于心有病。

古人主张养心养怡,认为这是健康长寿的先决条件。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善待自己,保有良好的心情,并能主动地寻找乐趣,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文化活动、健身活动,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从养怡之福中获得延年益寿的裨益,那将是多么好的事情啊!何乐而不为呢?

【老人须学加减法】

邓石如,清朝著名的书法家,懂医学,善养生,深谙加减之道。他说: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少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却是减、除去或远离的意思,补是补充、增加的意思。这一却一补,无形中就减少了许多毛病和灾难,增加了许多好处和优势,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更加健康和完美。

人到老年,如同草木进入了秋天,机能衰退,精力、体力均不如从前,需求也有很大的变化。这时,就需要重新学习加减法,当加的加,当减的则减,以期使身心达到新的平衡。如饮食,就需要加以控制,增加一些蔬菜水果,减少一些大肉大鱼;劳动、运动不可过劳,过了就要适当减少。同理,诸多需求也不可过少,过少了就要适当增加。如多读点书,多一点兴趣爱好,多找朋友叙谈叙谈力争多增加一些正能量,尽量减少一些负面的东西,使自己处在一个正常健康的状态。

【适度的好与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借跛足道人之口唱出了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歌中为什么以神仙为坐标,都说神仙好?因为神仙长生不老,自由自在。为什么忘不了的是功名、金银、娇妻和儿孙?

因为名利、妻子和后代几乎是所有男子汉大丈夫追求的目标。

有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不遗余力,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而《好了歌》却为之唱反调,用股票市场的术语来说就是利空。

以往人们对《好了歌》的理解总以为它是消极的,悲观厌世的,其实并不尽然。从历来人生的现实情况看,了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人的一切拼搏和孜孜以求,以及那些无穷无尽的贪婪,到头来无不都是以一个了字作终结。歌中的了与佛家的空十分相似,它并非是要人们去消极地对待生活,也不是让人们悲观、绝望或沮丧,而是劝诫人们要正确地对待人生,要想得开,放得下,学会潇洒自在,不要过分贪恋。

要想好必须了,只有了才能好。好与了互为因果。功名、金银、娇妻、儿孙极有诱惑力,要想完全忘掉很难,但对一个老者来说,有些是可以看淡的,有些是可以了断的。只要能做到该了的了了,该淡的淡了,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快活的人、开心的人。

【忍与让】

前几年,著名歌曲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在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个节目时,当主持人问他们: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羽首先抢答道:一个字,忍。

其夫人也不示弱,紧接着说: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这虽是调侃,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忍字是何等的可贵!忍,忍出了和睦相处,忍出了健康长寿。

许多人将忍字解为在心上插了一把刀,从字的构成来解释,忍则是痛苦的、难以接受的意思。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过于牵强附会。忍不是象形字,而是形声字:以心为形,以刃为声。所以,《说文解字》直截了当地说:忍,能也。忍,不是懦弱,不是任人宰割,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一种能力。《荀子儒效》篇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要求人在思想志向上,要忍住私心,不要贪婪,然后才能为公着想;在行为上能忍住不良性情,不感情用事,然后才能增进修养。《晋书朱伺传》云:两敌相对,唯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战略;忍,既是战胜各种敌人和困难的强大武器,同时也是战胜自我的法宝;忍,的确是一个可贵的字眼。

忍与让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忍是被动的,让是主动的,二者结合在一起,其内涵便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有深度。文学家沈从文之墓,坐落在湘西凤凰城南的一个山坡上,其碑的背面有著名书法家张充和(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妹妹)撰写的四句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将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连缀起来,便是从文让人。这让人二字,可谓是沈从文人品性格的高度概括。忍让、礼让使他成了文学大家,在逆境中完成了《中国服饰史》这一巨著,在多舛的一生中享有86岁的高寿。

忍与让在每一个人的旅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忍能使家庭和睦兴旺,人际关系和谐友善,既安己又宁人。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我想每个人都能列举出许许多多。

【能睡也是福】

上了年纪的人大都了解武训兴学的故事。据说武训年轻时外出打工,雇主欺负他老实,三年没给他一分工钱。无奈之下,他愤而回家,不食不语,上床蒙头大睡。这一睡就是三天三夜。当他醒来后,心里的冤苦便荡然无存,像根本没有那回事一样。

可见,睡得沉、睡得香是福慧兼得之举,是心身双修之功课。但可惜的是,许多老人没有这个福气,缺少这种本事。他们不仅不能沉睡,而且浅睡都很难,整天整夜受到失眠的折磨。尤其是遇到烦心难解之事,更是辗转反侧,终夜不得安宁。

医家说,失眠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神经性的,也叫器质性的,这种失眠需要药物治疗或食疗。二是精神性的,是由压力、焦虑、沮丧、忧愁等因素造成的。凡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失眠,当由自己通过调控情绪、化解内心的郁结来解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想得开、放得下,自然而然地就会好了。我想,武训能在冤苦面前睡得那么深沉、那么香甜,可谓是想得开、放得下的典范。有些属精神性失眠的老者,不妨学学武训的精神,也许能获得满意的睡福。

高水平的糊;清代郑板桥有句家喻户晓的名言,那就是难得糊涂。

这是他在乾隆十六年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所写下的一联条幅。在条幅的空白处还有阐释,全文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全文连贯起来看,真可谓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以愚之见,只说难得糊涂不行,像我等这样从来就没有精明过的人,糊里糊涂地活了七八十年的人,直到如今也不沾聪明的边,还能说糊涂难得吗?一点也不难得。对老郑的这句话,必须纵观全文加以全面理解。

人生在世需要聪明,而且必须聪明一点。只有聪明起来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就难以安身立命,更不要说发展创新了。就人的一生而言,不论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时期,还是工作创业的壮年岁月,都需要一定的聪明,甚至高度的聪明。而作为一个七老八十的老者,聪明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有时需要的反而倒是糊涂一点。同时须知,这个糊涂不是痴傻、不省事理、不辨是非;而是一种放一著,退一步的大度,是一种精神放飞的海阔天空,是一种高水平的糊涂。

糊涂人要想聪明起来很难,这是自不待言的。而聪明人要转入糊涂,由整天忙于竞争、拼搏,突然要放下手,退出来,这种质的转变肯定更是难上加难。但不管多么难,对某些聪明的老人来说,一定要做点转化的功课。再就是,高水平的糊涂不是装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必须在观念上有所升华,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快乐,更加自由自在。

【己生活】

钱钟书先生在长篇小说《围城》里说: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以吃葡萄作比:在一串葡萄面前,一种人是先吃颗粒又大又甜的,将又小又酸涩的放到最后;另一种人是先吃颗粒小而又酸涩的,留着又大又甜的最后吃。本来我是属于后者,喜欢先苦后甜,但现在想来,似乎应当变一变。少壮时充当第一种人是可以的,也是应当的,但对一个七老八十的人来说就不合适了。因为来日无多,再去争先吃苦,日后有甜恐怕也就吃不到了。

二三十岁的人,为工作、爱情和自身的发展,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四十岁之后的人则应为人格和心灵的完善而进取。后者的发力与承担更坚毅,更沉重,因为这是人性完善所必需的。作为行将老去或已经老了的人,则理应卸下肩上的重负,放慢追逐的脚步,淡化物欲的浸染。此时还不先吃又大又甜的葡萄,那还更待何时?

当然,一切快乐的享受大都属于精神的。人生最为曼妙的风景应是自然、大方和优雅的,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过去曾力争的成功,期盼他人的认可,对一个垂垂老者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换一种心情】

经济学领域中有个重要的边际效应理论,其含义是人得到的越多,满足感越小。这看似是悖论,但反映的却是事实,其哲理耐人寻味。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社会养老保障金,开始时每人每月50元,后来增加到60元,现在又提到70元。每次提高都是每月增加10元,一年增加120元,这便使大批农村老年人眉飞色舞,高兴不已。一个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金,由先前的每年400万元,提高到580万元,一年增加了180万元。

怎么样?这位老总说:按国际标准,我的收入应该上千万,可我得到的仅是应得的一半很显然,他的满足感远远不如那些乡村老婶大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胃口太大了。

人生有苦亦有乐,无权无钱的人照样快乐;说一不二、腰缠万贯的人,仍有许多东西他们得不到;国色天香,青丝迟早尽染白发其实,世界的面目本来就是这样:疾风骤雨,皓月风光,春暖冬寒,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这关键就看你有怎样的胸怀,如何去品味。

有这样一个故事:沙漠中有两个迷路的旅行者,各自都仅剩下半瓶子水。一个旅行者悲伤地说:我只剩下这半瓶子水了!另一个旅行者却高兴地说:怕什么,我还有半瓶子水呢!结果绝望的旅行者倒在了离水源不远的地方,再也没有爬起来;而乐观的旅行者却凭着那半瓶子水的希望,最终找到了水源;走出了沙漠。看待万事万物,很多时候仅凭换一个立足点,换一种心情,便能从地狱走向天堂。

面对七老八十的沧桑人生,智者说:人生堪比南山松,风雨如磐胜严冬。只要具有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勇气和信心,人生的希望就会永不泯灭。

老年养生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老年人的比例明显升高,中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养生保建知识非常重要。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老年养生小知识细则】盘点老年人养生语句,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1、【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2、【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3、【风儿,拂去你的哀愁;阳光,散播情谊的融融温柔;白云,是不变的幸福为你留守;短信,是问候跟着思念在走。在这烂漫的冬季,愿你快乐常在,好运常有!】

4、【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5、【饭养人,歌养心。经典语录】

6、【冬日保暖,不生杂病;少食多餐,益寿延年;饮食有度,少病添寿;欲得长生,讲究卫生;烟酒不沾,身体康健;锻炼有素,青春长驻。祝你健康快乐一冬天!】

7、【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8、【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

9、【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10、【性格开朗,疾病躲藏】

11、【秋季养生注意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粮促肠胃蠕动,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食物,少喝甜味饮料,多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愿你健康过秋季!】

12、【甜言夺志,甜食坏齿】

13、【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14、【饮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

15、【炎炎夏日将匿藏,徐徐秋风轻送爽。立秋时节好时光,短信祝福来送上:祝你工作不繁忙,愿你高兴心情朗,望你健康体舒畅,盼你一切喜洋洋!】

16、【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老年人养生小知识100个

17、【梨润肺,能消痰止咳;苹果含多种维生素和钾,营养丰富防疾病;龙眼滋补、强壮、安神、补血,对付失眠有一套;葡萄可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等作用。】

18、【冬叹风霜独满衣,深深思念在心底,冬日阳光不御寒,问候短信能保暖,愿你分分秒秒都快乐,时时刻刻都幸福,年年岁岁展笑颜!】

19、【秋季养生要调摄精神,要保持神志安宁,心平气和,静想秋季收获硕果的喜悦,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助心旷神怡,开阔胸禁。祝您旅途愉快,一路顺风!秋季养生三坚持:一、坚持秋练。秋练是指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二、坚持秋防。秋防是指预防秋季易于感染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三、坚持秋养。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

20、【冬风冬雨冬雪忙,冬花凋零冬草亡;冬凉袭来防感冒,冬寒逼人多添衣;多做运动多劳动,少睡懒觉少懈怠;欢欢喜喜迎冬天,红红火火过冬天。】

21、【要得身体好,常把澡儿泡】

22、【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3、【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24、【冬天就要来,关怀提前到: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为补充维生素,可以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为防冬季抑郁,可用荸荠绞汁,加入豆浆中食用。】

25、【要得腿不废,走路往后退】

26、【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27、【眨眼到秋季,天气有凉意,照顾身体要牢记,饮食起居要注意。你是我朋友,今生不忘记,虽说时常不联系,可是心中总惦记。这不,特此发来短信息,祝福心意来传递。你我之情要珍惜,心中永远好天气。】

28、【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29、【金秋十月,情满京城,在这个意兴盎然的季节,让思念插上翅膀,让关怀化作音符,让祝福化作诗句,让快乐变成精灵,带给你愉快心情,乐赏人生美景!】

30、【重阳已过深秋渐入,早晚愈凉切忌贪口,着装打扮要随气候,秋季养生锻炼为首,胸襟开阔万事莫愁,心宽体健高枕无忧。短信关怀愿君快乐,秋天安康!】

31、【秋天必吃七种菜:莲藕增强免疫力,菠菜预防口角炎,补脾健胃胡萝卜,消除疲劳食豆芽,芹菜促消增食欲,益心强肾小白菜,莴笋平喘润燥多。愿你健康!】

32、【雪花飘落寒风起,天寒地冻让人寒,寒冬季节多保重,穿好保暖才防寒,食物搭配要合理,锻炼身体要坚持,开朗乐观心情好,快快乐乐过寒冬!】

33、【关怀是冬日里的一米阳光,问候是心房里的一丝温暖,思念是荒漠中的一抹绿意,祝福是旅途中的一线风景,放飞心中的快乐,祝你冬日无忧!】

34、【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35、【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36、【秋来天变无常,感冒提早预防。打开门窗通风,开水多喝无妨;早晚盐水漱口,睡前烫脚上床;加强体育锻炼,适时增添衣裳;肥皂洗手消毒,祝你快乐健康!】

老年人养生保健

37、【秋凉莫感冒,健康最重要;笑要开怀笑,青春永不老;遇事别急躁,情绪调节好;累了就睡觉,心情更美妙;常把快乐抱,幸福身旁绕;朋友问候到,关心要记牢。天冷添衣裳莫烦恼,愿你健康快乐往前跑。】

38、【独一无二的健康,天下少有的好运,千金难买的短信,装着冬季的问候,溜达到你手机,祝你天天快乐!查收后请发给心里惦记的朋友,别自己独吞哦!】

39、【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40、【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41、【一阵秋风一阵凉,一地落叶遍地秋,一声问候情义至,一片温暖上心头。寒露已至,给你温馨提示:添衣保暖身体适,秋季养生挑好食,早睡早起健康至。】

42、【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43、【头发宜常梳,脸面宜常搓;眼睛宜远看,耳朵宜轻弹;唾液宜常咽,浊气宜常呵;肢体宜常摇,足膝宜常动;脊背宜常暖,腹部宜常摩,】

44、【寒风起,雪花飘,防寒保暖要做到。包严实,别忘了,衣服鞋帽头到脚。喝热汤,勤烫脚,适当咱再练练跑。防冻伤,别感冒,温暖过冬身体好!】

45、【秋季养生三阶段:初秋之时,欲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晚秋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

46、【快乐总与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智慧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豁达的人相伴!】

47、【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48、【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49、【冷水洗脸,美容保健。老年养生小知识细则】

50、【食不语,睡不言】

51、【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52、【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53、【冬天已经登场,气温直线下降。防寒莫要逞强,保暖内衣穿上。喝点养生滋补汤,烦恼别放心上。健康不下降,快乐不缺项。笑傲雨雪风霜,精彩为你绽放!】

54、【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55、【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56、【瑟瑟寒风呼呼吹,丝丝冬雨轻轻飘,暖暖阳光懒懒爬,深深祝福真真心,句句关怀默默情,小小短信悄悄来:愿你冷冷冬日暖暖心,棒棒身体悠悠心!】

57、【立冬是冬季的起点,降温是这次的重点。防寒保暖早准备,加强运动要坚持。我的短信发给你了,问候也送于你了。气温虽然变了,但我祝你快乐的心情永不变】

58、【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59、【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60、【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61、【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62、【秋季养生之养气:养胆气要多读书,养肝气记不发怒,养神气需谨慎,养浩气慷慨下,傲字单养骨气,谦虚礼让养锐气,忘忧忘烦养心气,淡薄饮食养胃气。】

63、【秋养生,冬养生,饮食结构要平衡;讲营养,讲科学,不吃辛辣忌生冷;今保健,明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祝健康过冬天】

64、【给事业加油,让拼搏多一些收获;给心灵减负,让生活多一些轻松;给快乐充电,让开心多一些理由;给心情升温,让生活多一些精彩。走过四季,快乐同行!】

65、【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66、【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67、【饭前便后要洗手】

68、【哭一哭,解千愁】

69、【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70、【人说苦瓜苦,我话苦瓜甜】

71、【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都可以忘掉,天天健身不能忘掉!】

7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73、【要得身体好,常把秧歌跳】

74、【常吃素,好养肚】

75、【一日三枣,长生不老。盘点老年人养生语句】

76、【冬天的温暖,真正来自内心的安稳和踏实;春天的骚动,大抵源于外界的万物复苏。所以说,恋情的萌发在春天,而过日子,无非红泥小火炉。】

77、【秋日来临果实多,最美数着酸枣果,荒郊野外红一片,采摘艰辛全值过。维生素含量第一名,开胃助消化肠道清,酸甜可口果肉鲜美,果仁煎汤有助睡眠。养生日,祝愿朋友多多收集好资料,择优应用健康保证。】

78、【防治冬季抑郁,几个方面调理:加强营养,果蔬多多摄取;坚持运动,缓解紧张焦虑;心情乐观,好友相聚畅谈;多晒太阳,赶走烦闷思绪。祝快乐,常联系!】

79、【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80、【冬睡不蒙头,夏睡不露肚】

81、【凉风起了又停,对你思念不曾停;工作闲了又忙,送你祝福不会忘;秋去冬来气温低,天冷记得要添衣,多做运动强身体,祝你健健康康过冬季!】

82、【锻炼要趁小,别等老时恼】

83、【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84、【好人健康,恶人命短】

85、【你知道笑的养生功效吗?笑能增加能量消耗,燃烧卡路里;能令体内的白细胞增加,增强免疫力;能赶走压力,保持乐观积极,所以你也要多笑哦。】

86、【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147、【夏天到了,女孩子出门一定要记得打伞遮阳还有涂抹防晒霜哦!这个不仅仅是为了漂亮,也是为皮肤健康。中午尽量抽空睡个午觉,一天都会有好精力的!】

148、【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149、【秋季养生谈:一精神调养: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二起居调养:冷暖无常,增减衣裳。三饮食调养:多食酸味,滋阴润阳。四运动调养:吐纳健身,加强锻炼。】

150、【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151、【常把舞来跳,痴呆不会到】

152、【浪漫冬季,寒冷侵袭;注意健康,保重身体;合理饮食,调整作息;远离忧伤,快乐心理;烦恼忘记,幸福相依;祝福送上,愿你甜蜜,温暖快乐一冬季!】

153、【先睡心,后睡眼】

154、【笑一笑,十年少】

155、【秋令保健养肺为先。肺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适当多吃些蜂蜜、核桃、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热与助火之品。】

156、【汗水没干,冷水莫沾】

157、【戒烟限酒,健康长久】

158、【秋日的风凉凉的,秋日的雨爽爽的,秋日的景美美的,秋日的思念长长的。弹指一挥间,四季又转换,气温已降,天气已凉,提醒朋友保重健康。一日三餐,加强营养,早起早睡,精神清爽,愿你幸福生活长又长。】

159、【秋季养生有门道,分享给你请记好,早睡早起莫熬夜,适时添衣防受凉,乐观开朗心豁达,避免悲伤养肺忙,酸性食物宜多吃,山楂橘子猕猴桃,银耳百合煲靓汤,秋燥秋乏一扫光,清补正是好时节,鸡汤骨汤是良方,适当增加运动量,慢跑登山坚持棒,温馨关怀已送上,愿你快乐又安康!】

160、【秋季进补正当季,最宜吃鱼营养高,鲫鱼熬汤益气健脾,带鱼香煎滋润皮肤,青鱼红烧祛风解烦,鲤鱼干烧消肿利尿,草鱼清蒸平肝补脑,愿天天有鱼身体好!】

161、【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162、【秋来护肤注意:气候渐冷空气干燥,补充水分是个急需;调节饮食多喝开水,煎炸油腻尽量远离;体育锻炼莫要忘记,增强肌肤御寒能力。愿你秋季美丽如意!】

163、【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164、【大雁南飞,霜染枫林,寒风瑟瑟冬来临;浓浓冬意,依依柔情,关怀短信传真情。朋友,入冬添寒意,要注意身体,记得多加衣,健康过冬季!】

165、【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166、【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167、【冬季运动有诀窍,我来给你唠一唠,选在下午三四点,避开严寒和污染,热身最好戴口罩,贴心保护呼吸道,运动完喝热糖水,半小时后热水澡。愿你健康!】

168、【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

169、【睡多容易病,少睡亦伤身】

170、【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171、【秋季养生小常识:秋季要注意健康,每天睡觉前搓脚心20分钟,有利于健足养生,因为足底涌泉穴有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87、【秋季养生要常笑,笑是一种健身运动,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让肺吸入足量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气血调和。】

88、【秋季养生勤梳头,对于平时压力比较大的都市白领来说,经常梳头可以缓解压力,畅通经气,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并能够缓解头痛、减轻疲劳。】

89、【秋季养生小秘诀:宜收不宜散,早睡早起收气养气。饮食上少食葱、姜等辛辣物,多食酸味甘润的蔬菜水果及润肺生津之物,如百合、银耳、秋梨等。】

90、【秋季养生重在调养,关键在四个方面:多事之秋先调睡眠;秋风秋雨不要秋愁,消除抑郁情绪;调整饮食防秋燥,清补为主;重在养肺、饮食应增酸少辛。】

91、【秋去冬来天寒冷,深深祝福未曾停,加件衣裳可防寒,阅读短信心也甜,常常锻炼身体健,时时微笑精神好,开开心心过冬天,快快乐乐展笑颜!】

92、【养生在动,动过则损】

93、【冬季注意保三暖:一保头暖,头若受凉易得流感;二保背暖,背部受寒容易腰酸;三保脚暖,脚底生寒可致月经紊乱。祝您冬日暖暖,健康天天!】

94、【寒流四处在流窜,寒冷肆意在侵犯,降温千万要保暖,注意加衫防流感,冬季保健多锻炼,身强体健心欢颜,问候款款到身边,祝愿朋友永康健!】

95、【四季更替,时光流转,冬日已到,雪花纷飞,寒风阵阵,冷气袭人,愿君保重,身体健康,愿君平安,幸福开心,愿君如意,心想事成,冬天快乐,万事顺心!】

96、【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97、【心灵手巧,动指健脑】

98、【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99、【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100、【秋意归去冬复来,深情问候送温暖;寒冬祝福呵护你,饮食平衡多注意;日日微笑来陪伴,幸福连连齐喝彩;好运健康享不够,祝愿你开心乐无忧。】

101、【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102、【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103、【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104、【经常失眠,少活十年】

10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知已难求,得一无憾。有君相伴,无怨无求。冬季来到,保暖做好,少赚点钱,没有关系!革命钱途虽要把握,身体本钱才最重要!】

106、【要得腿不老,常踢毽子好】

107、【吃得巧,睡得好】

108、【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109、【秋季注意养生,记住五句保重:一句秋季防干燥,滋养补水皮肤好;二句秋季防累困,睡眠充足好精神;三句秋季防感冒,防寒保暖热情高;四句防痢疾,饮食卫生要注意;五句防发胖,合理饮食好健康!】

110、【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111、【中午睡觉好,犹如捡个宝】

112、【寒冷冬季寒风绕,身体健康要护牢,莫忘养生小诀窍,早睡晚起要做到,水果首选是香蕉,姜汤一碗防感冒,晨喝豆浆润心肺,多多锻炼身体好。祝健康报到!】

113、【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114、【吃好睡好,长生不老】

115、【多变的天气,不变的情意。岁月拉远距离,把思念放进电波里,带着最诚挚的祝福,飞越千山万水,直达你心底:又是一年冬季,愿你保重身体,心情更美丽。】

116、【友情的世界因无私而纯洁,多彩的空间因朋友的祝福而温馨,不因忙碌而疏远,更不因时间的冲刷而淡忘你,秋花冬雪,夏去又立秋,季节虽变,我的关心未曾改变,祝福你拥有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愿我们的友谊永远是绚丽多彩的春天。】

苍老年华的经典心情说说


1、从前有一个人突然闯入你的生活,教会了你什么是爱,然后他就离开了。

2、你和我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根本没有外面的世界

3、有时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发现自己所在乎的事是那么可笑。

4、很多习惯,不是想改就能改的。就像很多人,不是想忘就能忘的。

5、你和我不了了之的爱情,留下了不了了之的回忆

6、没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是不喜欢让自己失望,所以不得不孤独。

7、我讨厌别人看见我刘海被大风吹成中分的样子。

8、小时候,妈妈常给我喝一种洋咖啡,长大了才知道那是板蓝根。

9、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10、在学校就要好好学习。不然就毁了自己的前途了。

11、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只是谁来的快,谁来得慢而已

12、看我不顺眼的人,能给您心里添堵,我真是舒坦

13、我在减肥,但是我没有节食也不运动、我用的是意念--我会瘦的。

14、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 就像不知道什么在等待着我。

15、男人这辈子最值得自豪的一句话是 : 我老婆在家等我吃饭。

16、每一个玩笑的背后,都是不可提起的伤

17、我坚信,你不会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18、突然想到一个很严肃的学术性问题,是谁把分定为及格的。

19、以前爱一个人、形影不离。 现在爱一个人、放在心里。

20、没有人厌恶爱情,但所有人都厌倦等待,猜测,道歉和伤害,以及无法兑现的承诺

21、缺点可以改正,性格可以磨合,但机会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shy;

22、久而久之就忘了,久而久之就不那么在意了。

23、谁都不必失落,适合自己的人生就是就是最好的人生。

24、每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都在意着外人是怎样看待自己。

25、有些东西失去了,比拥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

26、如果了解以前的我,那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

27、那些我留不住的,都走。

28、理想就像内裤,要有,但不能逢人就去证明你有!

29、当有人说幸福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读了“老年感悟经典句子”,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生活伤感感悟经典句子,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207934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人生经典五字经七字经
下一篇 : 老年人最佳的生活态度,生活感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