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当自己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我们会分享一些有趣的句子,无论是语气还是观点,都可以用短句表达。你知道哪些好句子可遇不可求呀?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太极拳经典语录大全,很适合教学及实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太极拳经典语录大全,很适合教学及实战

太极拳经典语录

练拳修道,首须确定观念。如果观念有出入,就难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三丰祖师将练拳修道列在太极行功内面,时常提到关窍。因为人的关窍,是储藏人身元真精华的处所。

不管修道或练拳,都必须精神专一,将此关窍内的元真激发出来。所谓精神力,就是灵性的激发力,亦称电能。如能坚守不移,即可促成两电相吸,是谓之养。练拳者养到精充、气足、神完,则可大用矣。

练拳时,老师总是教人应精神专一。就是教你先要将自己身体关窍内之元真充实起来,然后才能将脑波,去与天地关窍所放射的电能元真相合。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制人于顷刻之间,发人于无影无形,这才算是拳术家。

太极拳虽然讲求阴阳、动静,而对敌运用则重视虚实、刚柔。须知人的身体,处处都有阴阳、动静、虚实、刚柔的存在。只要你能切实了解,练习纯熟,则随时随地都可疗疾养生,克敌致胜。比如人身有384条神经是柔软的,365块骨节是坚刚的,力由于骨,劲由于经。力之用有限,劲之用无穷,如能练至神经与骨节合而如一,则觉身轻如燕,身空如谷,要刚有刚,要柔有柔。哪里还有什么神经?哪里还有什么骨节?

前面谈到人身的灵性关窍,阴阳刚柔,神经骨节等问题,为了有进一步的认识,这里提出体、系、阴、阳四个字来研究。按人身系以灵为体,以性为系;以骨为体,以筋脉为系;骨的凸面为阳,骨的凹面为阴;用阴贯阳为刚,用阳贯阴为柔。换言之,就是以骨的凸面及筋络所发的元真,去贯注骨的凹面及筋络之元真,合于骨髓内而发于指掌者,为阴柔之劲。这种劲变化多端。如以凹面与凸面合,其所发之劲即为阳刚之劲,这种劲无坚不摧。用柔用刚,则在一念之间耳。

太极拳为内功拳,原属道功拳,其整个功法,是用意在操纵、领导与发挥。比如用灵贯注骨的凸面时,要以玄奥规为主体,因该窍所发之气为阳刚之气,走于骨的凸面,举凡骨节的凸面(阳)处,所含的元真有急旋作用,摧折力极强,亦称急电联系。若以性贯注骨的凹面时,便要以玄妙规为主体,因玄妙规所发之元真为阴柔之气,是串走于骨的凹面处,故凡骨凹(阴)处多有联系之筋(此筋无血)。此筋所放射出的元真,其所出之手阴毒无比,并且很难收回。上述玄奥规、玄妙规,都受六神操纵规的指挥,这就是本身天罡、地煞的运用,也是人身天罡元真与地煞元真的运用。练拳者,如只知锻练笨力,不追研真气放发的根据,实难练成内家拳高手。

开始时要精神集中,六神统一,将天罡、地煞元真之气,与筋骨合住,运用六神操纵规,贯注两腿两脚之上,在意念上:要以两腿为树身,两脚为树根,如用右脚踏劲时,就以天罡之气下行人地,与地煞元真而合;左脚心微提,以地煞元真之气顺涌泉穴而上与天罡元真而合。如此左右交换练习,可以增加两腿两脚之站力。如用于拳,亦可增加臂力。

走路,是人人都有的经验,自然而然,但要说出这是一种什么步法?却又不好道出。其实走路,就是拳术中的三元步法。在习练时把精神集合的劲力,贯注于后腿膝窝之处;向下踏劲时,是天罡合地煞;迈步弹劲时,是地煞找天罡。

交换而练,可增加拳法、步法、身法之灵活与沉稳。此项功力有了基础,拳架与招式自然跟着变化,与前不同。

太极拳为中华文化之瑰宝,武林的一项绝学,源远流长,最早用于御侮防身,寝假成为强身养生,最后形成动静处中之道,能守能用,不但有养心防身之效,且有益寿延年之功。

可惜近代多有失传,流于形式,只重架式之盘练,不求真理之来由。殊堪痛惜。

太极拳本是一种致用之实学。真正学太极拳的人,可以应机而发,因势而变,动静守中,浑元因应,神妙莫测。因为他在练拳时,不在于身体运动之形式,而在于筋骨内窍元真之发挥。这种元真,受精神意念之指挥领导。如习拳只重形式,忘了体内元真,那便是本末错认,追求其末而忘其本也。

人体内之劲力,原生于血与筋骨内所含之元真,所以练太极拳时,应刻刻精神集中,不能离开与关窍筋骨元真的结合与放射。要配合阴阳动静之机,反正交错之秘,才能有所得。

太极拳一动就有阴阳,有时称之为刚柔,有时称之为虚实,有时称之为正反。比如人身之柔绵者为筋属阴,坚刚者为骨属阳,若在体内而言,是为灵性,体系元真之情与性。

因此习拳时,不管是十三势、六十四式、-。八式,式式都有正反,势势都有阴阳。一势之内,要有正反;一处之内,要有阴阳。就是舒展筋络时,同时要缩骨;伸展骨骼时,筋络就要收缩贴骨,才能产生阴阳正反作用。

在道功中,几乎都在强调天体、行星与人身的关系。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实在离不开天体(天)行星(地)的旋律,及元真的反应变化所形成。人体内含有天体与行星所结构以及其组织的条件。每个行星旋转的规律,完全系受天体的回旋(引力)及行星与龙脉(吸力)所操纵,因而产生了很平衡的、很规律的自转与公转,才不致使行星行驶混乱及下沉的危险始终飘浮在天体中。地球上的动植物及一切的物质,甚至山川河流,无不受此交配力的反应变化而形成。是即宇宙间的自然之道。

练太极拳,最终的目的是希望练成浑元劲。这种劲力在发放时,柔中有刚,同时具有一种沉潜的吸力,在拳内通称之为争力。其实就是所谓的吸力与引力所交配反应而成的合力,由回旋、柔绵、坚刚、闪展、腾挪等的劲力揉合而成。

这与天体与行星所构成的回旋力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功效,同样的反应,武术的变化亦出于此。

我们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架势要圆活松柔。

究竟如何才能圆活松柔,却很少人去追求,因而徒具形式。

盖此圆活松柔之本,便是从争力中建立起来。

练太极拳不仅要外练筋骨皮,而且要内练精气神。而精气神的运用和争力的作用,是不分动静,都要一致的,这是拳术不易之真理。太极拳的浑圆整劲,是从筋骨内窍的元真里,由阴阳、正反互相交配而产生出来,并不是从外筋骨皮的拙力内练出来的。

太极拳所谓松,是初习拳者为了不要吃力与努气之弊,以使心身平静之谓。习拳者绝不能过分拘泥与迁就字义,以致生出偏差。拳术中所说之松劲,是指争力中的浑元与流旋之劲。此劲能随意念而发,随意念而收,动静处于自然,绝无丝毫之勉强。没有丝毫之做作。

近人习拳,多讲力学的支点与力点,其实这也是争力的作用。支点是说明静时的争力作用(阴阳互引,即静中有动),力点是说明敌我交手两力相接时体内所产生之争力作用(即发劲与沉劲)。如果功夫得到浑元之劲,则精、气、神定能动静一致,内外合一。所谓得其环中之意,不难领会矣。

称浑元劲,是天体与行星间一引一吸的交配力。人体内的浑元劲,即同于宇宙之回旋力,它充满了所有的空间,并包含着复杂的元真与电能。其练法可用宇宙躐、三元步法、松肩手、打云手等。与拳理的认识深浅有关,如能配合道功而练,才能立收速效。因此,太极拳之基不在于十三势之形,而是浑元劲之成,如此劲气不生,棚、履、挤、按、采、捌、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步,又有何用?明乎此,拳、道有成也。

太极拳十三势,势势都讲求松、柔。松者,沉也、自然也;柔者,顺也、和也。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旨在求其松柔之劲。如果盘架时没有松柔,那就不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讲求体用相生的。有阴就有阳,有虚就有实,有松就有紧。松处是虚,紧处便是实了。虚中必含有实,实中自然也含有虚。实者,就是聚敛。松聚之间,旋扭不停,才能产生变化,发生力量。

扭绳子,一般都有这个经验。练太极拳要松,不是叫你松的空空洞洞,假如你松得一无所有,那么太极拳所讲的弹簧力又是如何呢?可知松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功夫。松紧之间,必须旋扭不停,如同扭绳子,绳子一松,必倒旋,而另一端反而扭紧,这是自然的变化。太极拳就是利用这一松一紧的力量发人,自然而然,将人发出寻丈之外。

称太极拳十三字功法,指棚、履、挤、按、采,捌、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步等方法。每一种拳内几乎都不能离开这些方法。练演时,不管任何一字或任何一势,总要有一处松,一处紧,否则便无正反,即失阴阳,就不是太极拳了。

练太极拳时要求松开,不可用力,这是练拳人无有不知的。但于放松时必有一只脚着地,这着地的一只脚必须根深稳固,可以支撑全身,便能八方应敌。如误于全身放松而一松到底,甚致把精神力都一齐松去,那还有什么一正一反呢?

若有松无紧,就是没有阴阳、没有内外、没有虚实、没有刚柔,无一是处,任人宰割了。

前面讲过:太极拳十三势,不管任何一势,总要有一处松,一处紧的。如果感到身体某部受到压力,内敛之处,随之将聚结的元真劲气向外发射,配合虚实、正反、内外、刚柔之变化而用。绝不可固执不变,而用于死。

太极拳之招式用法中,要时时刻刻以精神注入灵、性相合。因为性通大小脑,为神经总枢,它所发之电波作用,直接影响到小脑的机能。小脑有一种特殊的机能预测机能,此种预测力,是在动作之前,可预知身体各部之体位。也适用于身体对周围事物的关系。小脑的另一机能,是为平衡机能,由脑干直接传人脊髓,再传于体位肌。凡此人体之电冲动,即为吾人之动作。所以在拳术内之招式变化,无一能离开灵性、电能冲动之作用。此亦为动的根据也。

太极拳十三势按八卦五行而产生,即棚、履、挤、按、采、捌、肘、靠八法方位八门而为八卦。进、退、顾、盼、定五步,而为五行。步法固应配合搠等八法而用,如果不能掌握时间,控制空间,配合软、绵、缩、小、巧的功法,仍然不能克敌致果,流于空谈。

太极拳是要求尾闾中正神贯顶,立身需中正安舒的。因此很多拳书内,把中正解释为:尾闾、夹脊至头顶,成一垂直,谓之中正。又谓顶头悬,为练拳之秘。这有顾上不顾下之嫌疑。盖太极拳为内功拳,如有一处不到,即不能内外相合。应知中正,实为脚跟、尾闾、昆仑顶成一垂直。

才是上下相生相成,互为表里,中聚内劲(此中劲为仙骨内水、火、风相合的元真之气所成)成为一整体。动时旋扭,静时聚敛,上下左右总成圆形而流旋。这才是中正之秘解。

太极拳每一招式,都包含于阴阳变化之中。要想练至神化之境,非它莫属。须知宇宙间事物,一切都有正反,如果只求正,不求反,或只求反,不求正,都失阴阳之理。人们都知道太极拳以练慢为佳,一点儿不错,但不可过于拘泥。

比如慢,旨在求其阴柔之劲;而快,则在求其阳刚之劲。再由刚而柔,反覆习练,期能使全身之劲,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依然混为一体。刚即柔,柔即刚;慢即快,快即慢;虚即实,实即虚;退即进,进即退;此即阴阳变化合而为一之理。可知每一招式,皆为两面之一体。例如阴阳、虚实、动静、松紧,左右、前后、分合、升降、刚柔、大小、进退等,皆为正反相生相成而为一体。如分开而用,其效即失,此一定之理也。

习太极拳者,大都晓得阴阳正反的说法,而盘架或推手时,却又不含阴阳正反之理,走入了偏途。试观现在一般推手发人时,身随劲冲进,被逼成弓箭步;后退化人时,又将身退坐于后腿上,将自己的体重压于一腿,失去蹬力;前足之劲与后足之劲不能相合运用,只是一进一退形成拉锯,表面看来似乎有阴有阳,实际上完全相反相克。须知阴阳者道之本体,是变化生化之基,宇宙间一切万物之生化,皆不出阴阳之理也。

阴阳既为变化生化之根本,则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两者难以离开。亦即一二、一的说法。一加二生三,反过来说二加一也是三,三为一体,变化出,内气生,故三才为生化真气之源。所以在拳势中一正一反,中合为一体,方能生化出招式而为三窍。如两者不合,即成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局,招式中由何而生化出内劲与真气。由此可知,凡是相对的必须合于中,而生三,才能练成内功。

在太极拳里,非常注重虚的考究。因为在虚的作用与价值方面,是广大无边。虽无实质的存在,然而能包容与生化一切实体的物质。整个太阳系及诸星球皆包容在太虚之中,唯有虚是无从捉摸的,无从克服的。

虚能凝止和消散实体与物质作用,而实体对虚,却不易发生有效的影响。因为实体的东西无论如何强大,都有相对的力量和方法去克服与抵制它。而虚,却是无从捉摸,无从克服的。

按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原为时、空相配合的。在空间内,似乎是静静地停止在那儿,然时间通过了空间,那空间再也无法安静下来。时间变,空间中之万物亦随之在变,相荡相磨,于是易性改质,化为异物,时间好像就是负着迎新送旧的任务。所以空与虚,必须与时间相配合,才能发生效用。

按跑步,是一种向前冲的姿势,中劲无法聚于仙骨,尾闾离开了后脚跟,没有沉劲。即所谓相依相成的反射与弹簧劲,随之消失。所以习太极拳,只有走步之姿势。

按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变化的宇宙,由变化中寻找出出路,才是研究科学的目标。我们习太极拳,亦应知从变化中找出出路,这就是适者生存。

软、绵、缩、小、巧五个字,一般拳书多有记载,唯认为软、绵就是松、柔而不用力,失去了哲理的见解。盖软、绵之内含蕴着虚、空,也就是说:软、绵者,为空间;缩、小者,为时间。如果习拳者不能使空间与时间相配合成一体,甚至时间不能通过空间,则变通与生化即不能成立,所以在软、绵的应用上,是有其限度的。不是漫无止境的。要一软(虚、空),即缩(时),一缩即发(变),缩的幅度越小,时速越快,这样的应用才能生化出巧来。

在这宇宙里,谁能掌握时间,谁就是胜利者。习拳者如能运用轻、绵,即可掌握时间。所以先贤晓谕我们:如能运用虚来争取时间,套取空间,才是虚无运用的巧妙。

拳术中所谓缩小,并不是把身体收缩成一小堆。因人是有实体的,你再收缩,也不能把实体变成空气。所以在拳而论缩小,是指动作的幅度,不是指身体。因为幅度的大小,影响时速的快慢。幅度愈大,时速愈慢;幅度愈小,时速愈快。快慢之中变化亦相对而生,习拳者若不深入探求,怎能生化出巧妙来。

称内功,就是行功,指用精神贯注内窍而练拳言。它照样也要练外功。真正练太极拳的人,不但在形的方面去追求,重要的是追求人体内元真的增长,及与天地元真的溶化,而求其长生与延年也。

学太极拳,不但要注意外形,而且要注意内里;不但要注意正面,而且要注意反面。因为太极拳是根据哲学,依于科学,真理甚深,其道甚真。盘练时,一刻也不能离开道功真理。如果舍其理,求其形,即反正相背,内外不合,便不是太极拳。

前脚为锚,后脚如山这两句话,骤然一看,似与太极拳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原则相背,其实不然。如照规矩去练,其中有很深功夫。兹举例言之:开始时两腿自然站立,调匀呼吸,再将两脚走成不丁不八步即斜丁字步,然后两手平伸,手心向上,慢慢将手腕向外扭转,转至手心向下为止。

此时两肘与两肩窝,因手腕之转动,而连带扭劲,使肩窝与肩里合扣紧。此时亦随之沉肩、松胯、屈膝,身成就形,对直后脚跟,往上与昆仑顶相对。微微吸气,收胎元、提阴趼,里膝用精神向胯跟仙骨内贯注,前脚用脚掌向后微微蹬劲,后脚向前蹬劲。此谓之:前脚为锚,后脚如山。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蹬劲,如锚如山,谁能挡之。

凡事之成败,首重思想之正邪。正确的思想与观念,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去实行,有了坚定的信仰心,才能激发出精神上的潜力。一个人有了这种坚定的精神潜力,何愁事业不成功。练拳修身,亦复如此。

皇极经云:龙能大能小,然亦有制之者,受制于阴阳之气,得时则能变化,变变则不能也。又注云:龙神功,变化其体,阳变阴而化阳,则能大;变阳而化阴,则能小,大而飞,小而潜,孰能制之,然亦受制于阴阳之气,盖受阳则升之,而飞大也,受阴气则降之,而潜小也。是皆得时能变化。

而其为阴阳之变,终莫之能变则一元之干统之也。圣人亦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磁基,不如待时。练拳修身,亦谈阴阳,而阴阳用不得时,变化由何而生?三才由何而成呢?

在我国所谓内家拳,有三大主流,即太极、形意、八卦。

其实这三种拳理相同,皆不出道功之外。所不同者,完全由人的因素而分野。

拳,何尝有门派之分,端在拳与理、架与势能否相合、相结。如拳与理、架与势,不能相结合,即是阴阳失时之势,失时之架。而失去灵魂、失去主宰,谈何应用呢?

练太极拳者,无不在谈太极阴阳,到底阴阳为何物?它看不到,摸不着,可是它时刻与本身元真相结,得时而变。

生老病死是它,长生永驻是它,全在得时与不得时,而分出生与死,强与弱。

练太极拳的人,无不知道六合的重要,但在盘起架来却是不相吻合。因为相合的拳架,在一动时即可看出:架是受气而成,不是架去领气而出。凡六合的拳架,在未动之先,即已六神合一,以阳注阴,而使阴抱阳,成构精之象而潜之,动而变阴而化阳也。

拳势完全脱离了六合的要求,就会走入了松、空的境地。其实,盘架时全身放松,是有条件的,其精神还是凝聚的,如真松得空空洞洞的,根本与六合的精神相反,那就错了。

前面讲过:太极拳为内功拳,他不但重视外练,尤其重视内练。盘架时不仅要重视松柔慢匀,同时尤其要重视敬静定圆整。因此提出了身心要松的说法,又提出外三合、内三合的要求。尽管你的身子要放松,你的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必须合住。尽管你的心里要放松,可是你的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必须合住。练拳时你的内三合与外三合确实能够凝聚相合,久而久之自然可以感觉拳术之玄奥。

幅度越小,时速越快。步子越小,身子越灵。今人习推手时,常采撞人的推法,步入弓箭,力出于肩膀上,不知劲发于肩窝。两胯不合,腰劲与阴趼,胎元分散,故发劲一出即完、即断,不能成为整劲,也不能构成劲,与所谓绵绵不断之说,大相违背。所以,一发即散,散即断,断即与太极相背,手足因与步法的角度不相互配合,肘与膝、肩与胯,亦因步子迈得大,至使劲气上下分散。如果外三合不合,根本就谈不上内三合了,习拳者应慎思之。

太极拳讲阴阳,讲分合,要求圆,要求整。太极拳的八法,分言之,是八个劲;合言之,八劲合一就是一个劲;一个劲,可以打人,八劲合一更可以打人。他要求圆满,要求完整,要求内三外三合而为一,一招发出,可以绵连不断,纵或招式已断,而其劲气仍然是绵绵不断的,这就是六合一的整劲、圆劲,断而不断,变化无穷。

太极拳五步,即前进、后退、右顾、左盼、中定,是配合八法而用的。但这八法五步,都以中定为中心,所以中定十分重要。要知这中定的中,不是指人的心脏,而是指人的脊骨中的尾闾关。习拳或静坐,行气必先渡尾闾,故称尾闾关为第一关。医学称尾闾为尾骨,因其在脊椎骨之尾,有五节,在仙骨之下,道家称的复命关或生死根,就在其尖端。

有谓尾闾关为长强穴者,其实长强穴在尾骨尖下半寸与肛门之中点,道家称为玄化规。初练拳者应先从此玄化规练起。

因此规与丹田、阴娇有直接关系,上通玄、灵,所以有尾间中正神贯顶之论。经云:天地之中,其起于中乎?是以乾坤屡变,而不离中乎?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日中则盛,月中则盈,故君子贵中也。是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字。

迈步时尾闾对正脚后跟,就是三元步法。因尾闾神经与阴趼相联系,有两条神经腺,一在延髓,上通灵台,称生命线;一在脊髓,上通玄关,称寿命线。而阴趼又有六条神经腺,两条通仙骨,两条通肾脏,两条通心脏,并通达全身。

所以尾闾一动,全身都动。六合练好以后,再配合三元步法,很快就可以练成内功。

凡练内功者,必须凝聚下盘元真之中窍穴。因此穴可将所结之元真,传导于两腿两足,并可借下盘之沉劲,传导于两肩两臂两手,所以必须配合三元步法。如果用前弓箭步,因其步子较大,易使仙骨与真气穴松开,劲气上下分散,所以前弓箭步为练内功之克星。

练太极拳始终是以精神合一贯注于内窍之中,再与架势配合,没有一丝一毫松懈。所以步法要借腰劲的旋扭而上。

劲气绵绵不断地练下去,则可收立竿之效。

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搜等六种劲势全与三元步法有关。如果此种步法走对,而成习惯自然,则所谓之内三合、外三合的劲气才能集中于窍内,发则石破天惊。

松的反面是紧,空的反面是实,散的反面是聚。练太极拳时刻不能离开精神集中及关窍筋骨元真的结合与放射。要配合阴阳动静之机,正反交错之秘,凝神敛气,不能有丝毫松懈、空洞与散慢。真正练太极拳的人,其所发之劲都是圆的、整的。这种圆劲、整劲,就是太极拳内所谓的浑元气与太极功。所以,松、空、散是练此功之大忌。希各位仔细分析体认。

与敌人搏击中,敌人上前迫近打来,不要慌乱,而要从容自然,照顾自己的脚前、膝前与手前,看住对方的两肘、两膝、两胯与头部。迨敌人逼近时,闪开正中定横中,借力发劲,即可将敌人击出寻丈之外。

太极为圆形,阴阳流旋于其中,得时而变,所以太极拳势,是一个圆劲。要练此劲,应在挣劲上去研究,去体认。

任何一种姿势,都要以外三合为基础。以尾闾、仙骨为中窍,上对昆仑顶,下对重心之脚跟,即不失中定之规矩。如有偏差,全身之整劲、撑劲、沉劲、圆劲即时抵消。散举凡一种发放,必须要有沉劲相助,才能得力。

太极拳的劲道很多,任何一种劲,并不是从凭空的想象中得来,而是根据太极的哲理,由繁化简中求得。比如发劲,必须要有沉劲帮助。这种助势,是浑厚的,这一沉一发,完全操纵在中窍穴。沉于脚,发于手,流旋于全身而构成一种圆劲、整劲,无往不利也。

圆劲的劲势,没有角度上的漏洞,使敌人无懈可击。其完全是一种惊弹、抖搜之劲势,故称之为浑元劲。敌人攻击力越强,我之旋弹力越强。发人于顷刻之间而不见其形者也。

上面所讲的浑元劲,如果用科学的词句来讲,就是一种劲波或震波。因为它是由全身各窍元真及六神集中所凝结的精华而成。由阴贯阳而发出的刚劲,即前面所言由筋脉、神经内之元真贯于骨内而发,谓之阴化阳,飞而大也。

拳书云:大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动越微,神越全,如能做到不动时,才是生生不已之真动。此生生不已之真动,就是绵绵不断之真意。故太极拳不在形式上,而是全在于窍中之元真的流旋。如以精神集中,劲气一致,练至全身劲气圆实,而止于中,守于中,动静处中,自无妄动矣。

练太极拳之秘密,足以仙骨(此窍内有一玄化规,所谓虚五与十及八卦九官都是从这里出来)为集结全身元真之中心而守,所以盘架时,劲气要走圆,其范围越小越精。如果劲波运至不现其形,其发人即达不现其形之阶段。

太极拳又称道功拳,道功所追求者,是人体内元真的增长,及与天地元真的溶化,求其长生与健康。故拳语中所谓之绵绵不断,系指无形之元真之气,不是指练拳时之架势。

如用在架势上,那就完全错误了。如用于无形的元真之气,功夫若有所成,真气穴内即有生生不已、绵绵不断的真气放射而出。既便招势已断,亦可应机击敌,正是拳术达到深奥境界之时。

太极拳内的中定,学者无不耳熟能言,但多认为是指尾闾至头顶,不知尾闾对脚跟的练法,以致把拳势练成上重下轻,顾上不顾下的毛病。失去下盘功夫,无法练成太极拳中的各种劲法。要知守中,就是用精神集中,将所结聚着的全身的元真之气,完全凝聚于仙骨尾闾,一切收发,全由此处而出。因此处之沉劲,下可达于两腿、两足,上可贯于两肩、两臂、两手,甚至流旋全身各部,成为混元劲。这也是练拳之秘诀。

太极拳之步法,占着很重要之地位,不但与身法相互配合,而且全身得力与不得力,完全要看步子是否能跟身法的转动配合得正确。然身法又要以步法的重心为依据,如顾此失彼,拳势必受影响。步法与身法配合好后,还要随着意念而动,即是意先势随,动静合一而不乱。可知内功拳的动作,是以配合精神为主,架势次之。如以精神凝注窍穴,配合架势,方能发挥内功效果。

拳术的好坏,主要在步法。如果步法的劲势有问题,在架子上即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步法劲势走对,练拳者本身的关节便会协调得很好。所以说:步法,是练拳的基础,但必须与身法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结果。

任何拳术,都讲求步法与身法。太极拳的要求是:步随身换,以身法带动步法;意动气从,气动身从,身动肢从。

可知步法与身法是相结合的。根据具体情况,步法要适时而以不同的方式去应付。如果用之失时,又不能与身法配合,必败也。

你的功夫练好了。确实做到内外劲气合一,意在势先,而且习成自然能把内功劲气贯于全身各部,全身是劲,则处处可以发人。要知处处都可发人的功夫,主要是在步子上。

如果功夫根基扎好,不能打人的架子,照样可以发人。其理在此。

步法的练习,应求两胯、两脚、两膝、两肩、两手的合劲相互统一,称统一,是指精神及六神元真与有形之体的结合,这是练习的关键。比如现在有人将搂膝拗步(拗步者,剪子股步法也)当做前弓箭步而练,是否妥适?按前弓箭步,将膛跨开,步子过大,尾闾与脚跟前后不能中正,使两胯跟不合,仙骨内的中窍穴不聚,难以发出全身整劲。

这种步法,很显然是做调整体位前进、后退、左摆、右旋而用,是一种动步。假如把它做发人用,在理论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按拳势的进行,一定要时时刻刻保持全身整劲发放的机会。无论在角度上、进行时、稍停时,以及各种动作上,这种整劲不能与身体及精神稍有分开,稍分即是失时,失时则败矣。

严格地说,盘架时一招一式都由全身整劲为据。凝结越小,效果越大。步法的开合也是如此。要知用时的开,是配合整劲同时而为,这才符合拳书所说:脚到手到才为真。那种松、空的观念,必须要予修正。但是可以把它当做是种功夫,是一种灵活的运用。因为放松是有条件的、有方法的、有技术的,并不是盲目的。

我们时常听到前辈拳界谈及少林授徒之严格。在教拳之先必要经过一番磨炼,比如下山挑水、上山打柴、搬石头等等阶段,才慢慢传授拳架。可知不论何种拳术都看重下沉工夫。尤其步法上更属重要,所以拳书上有云:打拳如担担。实非虚语。

中窍穴位于脊骨末端,尾闾之上,名日仙骨,是人身站立的重要之基,是人的全身动作扭转、摇摆的总枢机。它一动,可以牵制全身上下各关节随之而动。所谓中正,即以此窍为总枢机。上至昆仑顶,下至脚跟,都不能与此处脱离关系。如只知顾上而不知顾下,皆非所宜。故仙骨的开合凝聚与步法有着莫大之关系。

关于肩的收放,是与肩窝的聚合相配的。因为发放时是肩窝的劲收敛入骨,发之于手。然肩窝之劲,是由脚底而发,注于仙骨中窍,经典气穴而达夹脊、项骨,再反射到肩窝,发之于手。练拳的步法、身法、拳势,绝不可与此基本要素相违。所以松肩者,是将肩骨环节松开,不可用劲控制。随着精神意念与两膝内劲相合。因为肩与胯的摆动、扭转有着密切关连,也可以说是形于外的。

沉肩与松肩是不同的,一内一外,练时绝对有别。称沉肩者,是以内敛之劲,凝于肩窝,意注项骨内之玄化规中。

此规可与天灵元真相结,沉于仙骨下尾闾上的玄化规中。此规可与地灵元真相吸引。此外在脊骨的中部夹脊关内也有一个玄化规,此规与心、肾、肝、肺、脾五脏元真有密切关连,故此三规有天、地、人三才之作用。项骨在颈骨之第七节处,有两个肩上下通者,脑神经与脊髓神经都由此通达全身,是十分重要之关窍。

练习太极拳在步法上、身法上、拳势中,要时时刻刻在动静的刹那间,把握住脚跟涌泉穴的沉劲和仙骨内的劲气,不能有稍微的分离,这是形之于内的。把内外的合放配合自然,勿忘勿助,呼吸亦在有意无意中求以配合,不必勉强,此拳中之要秘也。

肘是上肢重要关节之一,膝是下肢重要关节之一,肘与膝的特性,是富有旋弹力,并含有绵韧劲。在内、外的练法上都十分重要。必须自然而然、密切配合。

膝关节虽然富有旋弹力,但必须与步法及胯跟相配合。

如与胯跟不合,则仙骨内的中窍穴不聚,尾闾不能中正,无法发出全身整劲,其特性即失效用。

大凡一种关节,都是筋、脉、神经血管的总汇之处。凹处为阴,凸处为阳。练拳时,把阳面环节自然松开,阴面筋脉等处要用精神意念微微凝聚。下,可以将劲合足;上,可以将劲贯于仙骨。是以上下调合,左右盘旋,皆赖膝之运用。

当然,膝的用法,要与肩、手配合才能生效。

练拳时,步法是绝对要注意的,如果步子开大,后腿不跟,裆下胯开,好像是用来抢位,并不是作发人用。这种步子因胯松而无合劲,是向前冲、推的力量,身随劲走,有前无后,更无左右,是一种单线前劲,易受人制。要以圆劲为最佳,因为圆劲所产生之劲力,是一种劲波,他有绵绵滋生的一种特性。因此发放时所用之步法,是以合步、顺步、拗步为最佳,因为这种步子容易与关窍相配合而不散漫也。

与敌相较,手足的关系十分重要。为达到相互间配合之目的,实难脱离步法的配合。如果足下无力,仙骨内的真气难聚,不管架子多好,必败于人。是以手足齐到才为真,此语已道破手足的关系用法。太极拳虽然是慢动作,其与全身内外的配合是很密切的。如果把腿迈得太快,手圈转得慢,练成习惯时,一旦实用便是碍手碍脚不能随意了。而太极拳,一动就要内外互结(其基点仍在仙骨内),脚下的震动和手上的发劲,应同时而生,同时而到,精神意念要在劲先,方可制人。我们自命为太极拳人,千万要内外配合,不可养成坏的习惯。

习拳者所谓之刚柔,就是一种挣力的调和运用,其中不能以单字之意相解。如以刚为阳,按卦象看,是阴多阳少;以柔为阴,是阳多阴少,适得其反。

意与气合为劲,所以劲的滋生与放射,并不是一般想象的,不用力为柔,用力为刚者然。

柔劲是重于精神方面的锻练,是无形劲气揉合而成,性长而绵韧;阳刚之劲,重于形体,性烈而短促,同时要快速。

有大来小往之意含其内,大来者阴柔之劲,为空间,为虚、为气;小往者短而快,为时间、为实、为体。交错反应,劲生而存,成为刚侧之体。所以刚柔的解释是交互的,不是分开的。一切都是这样。

刚柔完完全全是并用的、配合的。所以身体前进发劲,必须有沉坐之劲于后,才不失中正。劲往上发,必以下劲牵制之,左右亦如此。劲形于外者,必以内敛的劲气以冲之。

形于内者,必以外形而调之。故步法,为劲气生化运用之主要条件,万勿忽略,不然有伤拳势之进行。

太极拳讲劲讲力,劲是怎么生的,在此做一简单说明。

力的产生是由微粒子的流旋摩擦而生的热能。人身如天地,他的劲气也是如此化生,这种热能而谓之电,如阴电与阳电相互磨擦,即发光而成光波,甚至发生音波(波也是力的),是故劲气的初步表现,应该是力的震波,由鼓荡相磨才生的热能,再进而电波、光波、音波。其主要是由于空间、时间的变易产生了整个宇宙间万物的变化。人与天地同理,又为万物之灵,因之体力的滋生当同天地,并有其一定规律。故要想锻炼劲力,万不可背理而练。所以人体的血脉、神经、腺体、关节、穴、窍等皆与天地合,有他一定的规律。故习太极拳,并非一件简单的事:第一要先明理,以坚诚意。才能促使精神统一,启发六神电能元真,及凝合全细胞之微粒子于窍穴内,而与天地微粒子相结合;第二要有恒心。不问结果,勤练到底。此功要根据空间(天)、时间(地)及精神(人之灵)的关系,才能练有所成。

含胸,不是虚心。过去有人把虚心看成心脏,那是错误的。含者,内含收敛也。含胸者,应为含虚之意。与有形无关,是一种平静其精神情绪,使之泰然明静,一意专注,不动心神而已。

拔者,提高也。不是弓背。是指无形劲气顺脊骨而上的意思。有人把拔背练成弓背,弓者有向外发力之准备,构成有形的姿态,这种发劲完全是一种横力,值得检讨。

虚其心,实其腹,这是老子的BBB。如今拳术界有人把虚其心演成含胸拔背,重于有形方面。其实所谓虚其心,是指无形之劲气,不现于形。

实其腹,不是吸气鼓肚,气沉丹田。因实者有内敛之意。

故收敛胎元,将元真之气沉于腹脐动脉内,凝敛入骨合入仙骨内,才是正确的解释。要知内功拳十之八九在于内窍外穴之元真,通天合地,用于精神以促生化也。

人身本是无形之气所化而成有形,以有形又化无形之劲气。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先天化后天,后天返先天,往来返复,一气所为。一气者,太极也。是故太极拳十三势,合于五行八卦。又五行为经,属先天;八卦为纬,属后天。总之内外体用,一气而已。

在太极拳中,时常提到动、静、阴、阳、刚、柔之术语。

这些术语并非晓得字面之意,就算全懂了,还要知道其正反,做到阴阳合一、动静合一与刚柔合一之功,还要透彻时间与空间的配合,因为时间瞬息万变,空间亦随之更易,行拳对敌,如不知运用时空,必为所败。

灵能,生命能,无形。人体的活动,都操于无形的灵能。

乾坤肇造,原起于无极内之一气。人是后天的产物,为万物之灵,其体内即含有先天之气。道家称此气为灵光,生命之光,生命能源。人身各关窍内部都储有此电能,称之为真元或元真。行拳或静坐,老师叫你精神集中,抱元守一,就是教你守住人身关窍内相结合的灵能一气,不是叫你守住某一个窍穴。动,一气之分;静,一气之合。生生不息,皆此一气之流行。

太极拳的理论非常深奥,要想学好它,首须拜明师,依据老师口诀练,有信心、有恒心,不可把成果放在心上。称明师,指真正明白太极拳道理的老师。比如说:劲气的形成是宇宙万物的生化及天地气流的变化所转变而成的力,力的产生,是由微粒子的流旋磨擦而生的热能。人身如天地,他的劲气也是如此化生,这种热能而称之电,如阴电与阳电再相互磨擦,即发光而成光波甚至发生音波,这波就是力,所以劲气的初步表现,应该是力的震波,由鼓荡相磨才生的热能,再进而电波、光波、音波。甚至要是由时、空的变易产生了整个宇宙间万物的生化。如果要想练劲力,便需要有这样明理的老师,根据他的指示,切实了解人身的血脉、神经、腺体、关节、窍穴等,并与天地合而为一,勤苦去练,不可把成果放在心上;其次,除了勤练拳架,必须明白拳经拳义,除了三丰祖师与宗岳前辈之拳论外,应读《易经》、《道德经》等书,参悟生理、医学及理论与实务之真谛,使我之元真与天之元真合而为一,才有所成。

这是先贤留下来的语录,即是说:太极动而分阴阳、动静、刚柔、文武二圣。治国大业,唯文与武。武以定国,文以安邦。如果文武合一,国家必能长治久安。人身与国家同,学太极拳,必先了解元真、元神,使各关窍元真、元气、元神、真脑汁、真心血、真精液,贯通奇经八脉,那么你的武功便可达最高境界。真正学道的人,自身的元真结合如一还不算,还要更进一层与天、地的元真之气结合,使天、地、人的灵气合而如一,则我身便如大空,虚灵不昧,自然而然,可以随心所欲了。

太极拳为我中华民族之瑰宝,武林的一项绝学,源远流长。自羲皇而后,历代都有补充发明。数千年前,伏羲氏苦:人民为六气所中,荣卫失宣,气血聚而为病,没有医药,乃命大臣阴康作大舞,舒展肢体,俯仰屈伸,以意导气,以愈民疾,是为导引之发端,太极拳之始源。后经黄帝、老子、华佗、程灵洗、许宣平,至宋之张三丰,始集太极拳之大成,传授道门弟子,故称道功拳。使能强健身体,益寿延年,而其另一作用则能御侮克敌,武功精湛。

行拳对敌,两目都要正视正前方之目标或敌人,这与练拳治病,目视指尖是不同的,目为心之苗,神聚于目,视时要自然灵活,不可用力。练拳的架式要轻灵柔巧,活泼自然而合乎规矩,不能有一丝毫马虎。如此习惯成自然,用时则可中规中矩。

阴趼:男性称精窍或精关,医学称此为前列腺;女性称会阴神经丛。在脐下三寸,肛门前三分,阴囊后七分,其内上一寸三分处,窍中窍为青蓝色,为魄所藏,管人体之精,圆形,上下尖各有一小孔,上孔通灵台,下孔接地灵,为六神之一,行功时一提阴趼,步法即轻灵活泼。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或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脚一动就要按五行步法,走生门生路,身体自然灵活。比如人站立之位置为中土,一动就要走生门,其生门在右,其右在西方属金,土生金,这就是五行步法。

知道走五行步法,身子自然灵活了。

八卦: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在拳即为搠、履、挤、按、采、捌、肘、靠。太极拳一出手,不管是哪一势,就要八势合一,按八卦之卦气循五行生克而动,无不得力。

九宫:胎元里边有太极,才长成八卦,八卦反面有九宫。兹以肚脐为中宫,其上一寸三分为气海,下一寸三分为丹田,左一寸三分为阳鱼,右一寸三分为阴鱼,天左旋:乾、坎、艮、震,地右旋为;巽、离、坤、兑。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坎为水,离为火,坤、艮为土,是八卦与五行之关系。九宫步法系由五行步法而来,九宫步法其快无比,变化无穷,故日遁形在九宫。

生克:指五行之相生相克,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日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日五行相克。对敌时应注意走生门,不可进克路。

灵:即灵台、万灵塔,在人体头部第三脑室内,生理学称为第三脑室,道家称为昆仑顶下方寸,科学称神经发源总系,为人身关窍之主宰总神经丛,专能指挥电子能及通各真气窍穴,为六神之一。它有灵感、灵应、灵透作用。所有意念的操纵都是灵台,练拳如能用灵,即可得最精妙的功夫。

在人体内所含之元真,即谓之真气,此气一动即旋转流行,为太极转动之自然现象。行功时必需六神统一,以元真之气注于窍,配合身法、步法,合于一,发于一。这种流旋全身的气构成一种圆形混元气,发出时即成一种浑元劲。科学称为劲波或震波。由于体内的混元气是活的,所以发出来的混元劲也是活的,由脚底之涌泉穴而腿而腰而背而肩而肘而手一气贯通,全身之经脉骨髓亦无不畅达。

周身384条神经脉,都由性窍来统制。性又称玄关或性关,在人的大小脑中间,医学称为四丘体或四叠体,为六神之一,为三关之一,十分重要。灵为人身之体,与延髓及生命线相连。延髓上通大脑,下通五脏六腑,与脊髓合于复命关,上通玄关之性。性为人身之系,所以灵性一动,体系即合。全身384条神经腺无不在动,一气贯通。

六神:即灵、灵台、第三脑室。神经发源总系,管理全身骨骼为骨营养输送器。

性:为玄关、四丘体、筋脉总枢,是全身经脉与营养输送器。

神:住于中心神室,其真血培养元神。

意:一切以意为先锋,藏于肾,为内分泌系统总供应站。

魄:住阴趼中心,管人体精气神之精。

魂:住仙骨中心,为骨主体。

六神合一:即六种不同的电能合而为一,无坚不摧,无敌不克。

练拳不仅是调呼吸之气,而应知调天地人三才之气。太极生,是为三才五行之本。比如太极拳起势两手上提、下按、合抱。上提阳手象天,下按阴手象地,合抱于脐象人。上提阳手止眉心,贯注天窍穴,可以吞天之气;下按阴手止小腹,贯注地穴,可以吸地之力;合抱上手止于天突穴,下手止于脐轮,贯注本身内窍。三方之气调合后,下要注意阴趼穴,上要注意灵台穴,中要注意胎元穴。

启发先天之气于胎元,将阴阳二气合为太极,使用先天之柔气,以灵为立宰,后天之刚气,以神为用,三才真气合一,为天罡之气,如发出时无坚不摧。练至此点,寒暑不侵,而能用真灵传真说话,可在百步之内辨识人之呼吸。启发智慧,全在大脑十条神经腺之总枢,名日机台,科学日松果体,练到此步,可以闻声还击。

无极为胎元,太极为阴阳之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拳掌使用法,不在十三势之名称。太极以圆为准,掌分两仪。

神为主宰,窍在心;纵横变化,主宰在腰肾脏穴;气行三元,主在灵台,宰立阴趼。如太极拳功练到六神合一,则达于登峰造极。

太极拳为道功拳,不但注意有形之架势,特别重视无形之灵能。如果只注重外形,纵然练得一身刚气,可使身强体壮,却不长寿。如能从有形的体内,去寻回生我之先天一气,集中精神,充实精窍、神室、骨髓、脑海等处,俟精汁、心血、骨髓、脑汁充满,则气足、神完、精充,不但身体健康,并可寿命长久。

练拳之要,在使形体与气相结合,亦即先天与后天合而为一。如能以后天之身,返回先天之机,即是有形控制无形,才能成其金刚不坏之身。所以练拳者特别重视太极拳柔而勇,期能收放自如,而且能得健康长寿。行功时提阴趼,气靠仙骨上注阴维穴,内气自然流畅,真气贯注到肾上腺,身体自然轻活,内家拳讲的是行真养气,活髓补脑。若上冲阳维穴,发人刚而猛,有伤心血,故有碍于寿。

昔日老师授徒,对于逞强好胜之人,都是排除于门墙之外的。不管学生的拳术到了什么境界,严禁出手伤人,所以自古以来,即有太极拳不能打人的说法。这不是说太极拳不能打人,而是严禁学太极拳的人打人。因为出手打人,就要动气,气动则伤,纵然你的功夫高,将人打伤,人都有父母家人,你的内心亦会感到难过。所以古拳经中云:术高莫逞强,动则真气伤,杀人损真气,伤人受人伤。这是何等诚切的警语。

气有真有浊,若是浊气冲了神经,身、步、法方位自乱。

称浊气,练拳提肛则气浊。按提肛,乃提罡之误,罡气即真气,蓄于腰,藏于气穴,如练拳提罡则是真气。蓄先天之真气,灵、性、神清静巧妙重生。玄功者,以灵导五行真气,专克七政空门,使用无上心法,出手兼用虚实,敌人挨到我哪处,我哪处就可以发人,这才叫灵活。所以说,真气蓄于腰,灵活身似鹞。

学太极拳,就要知道太极拳的根本,秘录上注明:先天是混元无极,太极是后天三才显形。先天卦没有太极,是天地加以阴阳玄数,才有太极。但是太极现形,在于后天。所以习太极拳人的脑中要常存太极,不可有门户之见。只有太极才是真理,门户算是什么?

人生太极为根,八卦为依。降生之后,如按照八卦来研究,由八卦中间阴阳玄数及太极的生克变化。人出胎后,太极八卦印于肚脐,故日肚脐为脉轮或脐轮。这是人的根本,道家称为胎元。在肚脐上一寸三分为气海,属阳;下一寸三分为丹田,属阴;左一寸三分为阳鱼,乾、坎、艮、震四卦;右一寸三分为阴鱼,巽、离、坤、兑四卦。天左旋,地右旋,习太极拳者不可不知。

心是元神。心神同阴趼调合,就会发挥出热度而化成精。

若守灵台,提阴趼把它提上去,就不会化出精来,这完全是真气作用。这个真气用在腿上、用在臂部、用腿踢弹脚扫,就是用丹田这边真气穴之气。如朝上,气穴叫阳维穴、心脏穴,心脏上是阳维穴。朝后是阴维穴,在肾脏穴上三寸三分。

如果阴维穴与阳维穴两股真气一触,人马上会纵起来,就是轻功。身形飘、闪、腾、挪,都是在阴维穴及阳维穴的助力。

阴维穴有浮性。

太极者阴阳也,此阴阳之气,必须调和,不可过刚,亦不可过柔,过刚则蛮横,过柔则软弱,必须刚柔相济,才能产生效果。行拳时不能用成横力,用横力不能延年益寿,而要完全用竖力。什么是横力?是阴维气与阳维气一碰,假如碰到阴维穴前上方阳维穴的后面,气路不正,损伤心血,虽力大而损寿。刚则折也。

不论是什么拳术及一切发明,都在大脑每一边五条神经腺内,在这10条神经腺里边发明、辨视,一切智慧、思想、方法都在这10条神经腺里产生出来。小脑12条神经腺,是按地支。小脑72瓣,72条小神经腺。大脑十条神经腺,是按天于。大脑36瓣,36条小神经腺,这两个脑脉共108条神经腺,按天罡地煞列成。太极拳一百零八式,便是按此天罡、地煞列成。

打太极拳绝对不能用横力,因为横力就是刚,竖力就是柔。如果柔而带刚,就是一种弹力。练竖力可以延年益寿。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要用竖力。

凡是用横力的,如西洋拳、日本柔道,看来力气很大,因为他是用横力而形于外,内里的真气先到外边来,气源受损,这叫做外强内空,所以很少长寿。

拳术巧妙,讲的是拳不打三寸三。怎么叫拳不打三寸三?

比如拳出去,这拳能有多少斤力量,要在三寸三以内才有威力,超过三寸三以外,就是超过了范围,纵然被他打上,也没有多大力量。如对拳时,你只要避开三寸三,他就没有办法,所以拳术不打三寸三。

对敌时要避开三寸三,只用缩小身形往后一坐,躲过重点,震臂发掌,肘方不飘,这就是一种反力。这个反力,身形要快,实在不要用力。

站立时的身形,有气功的人,是不会形于外的。上来先要真气沉于脐轮,两腿轻而有根,因为气穴于阴趼,真气完全集中在阳维,待出于掌,腿是轻的。一到与人接手,就把真气集中暗行两仪,真气穴一合,上边阴维阳维一动,气在单边无形的力量就发出来了。

胎元里边先有太极,才长成八卦,八卦反面有九宫,中宫称为胎元,又日脐轮。胎元发挥出来的元真,称为九天。

九天真穴发挥出去之力为罡气。但是要把六神调动灵活,调动六神之气,则要灵性为主,别的窍无法控制真气。罡气,玄功也。是用灵导引,以性控制,练真气时要使用性想。

我们打太极拳,讲的是一个架式,架式既然是打拳的样子,内里用的,就得要合上真气,如果不把真气用上,那就是外家功夫。

内家真功,说起来全在引用,功夫越高,动力越大。练拳术的秘录上说:要练太极拳,先学龟鹤延年,即先学龟缩头、鹤绕脖子。有谓脊背马打战,抖伸脊背的主要是两根大筋,用大力伸展。仙鹤用绕脖子形式向上拔,马打战是恢复疲劳的一种方法。当筋疲力尽时,找一个地方打几个滚,马上就可以恢复疲劳。调息的功夫,还要学龟缩的样子,5分钟就会转过气来。

我们练武功,就要知六神是6种不同的气,要把真气穴的用法研究清楚。所谓前三关、后九窍,都要了然于心,不然,就无法发挥拳术武功的玄妙。

第231条原文与注解。

窍:就是穴,就是关节,就是交叉神经。道家多称窍,拳家多称穴,医家多称关节,生理学家多称交叉神经。亦有称之为关窍、窍穴、关节或神经丛者,其实都是一个东西。

道家、拳家、医家、生理学家对所谓三关、九窍都十分重视,兹简注如次。

玄关:又称性关或元性、真性。在人之大、小脑中间,是由4个小圆形腺体重叠而成,医学称为四丘体或四叠体,为六神之一,亦为三关之一。大脑为天,小脑如地,性居天、地中间,与生俱来,如仁丹大小,其中心点即窍中窍为红色,能发毫光,为纯阳体,玄中之玄为性。故玄关为性之居所。

性为人身之系,玄关是神经腺之总枢,司一切知觉,修道人称此为真性。上管玉枕、项骨、更年三窍。

玉枕:又称玉枕穴、玉枕窍或玉枕关,在脊椎骨最上端环椎之上头骨背面凸起处,居人身之上部,与尾闾成一直线,由丹田上行之气,经尾闾、夹脊、玉枕而人泥丸,故武术家称此为第三关,任、督两脉之气,都需经过此窍。

项骨:在颈骨第7节处,为生死穴,有两个肩上下通着,脑神经与脊髓神经都由此通达全身。

更年:在胸椎骨第5节处,人到中年以后更年期开始钙化,龟鹤吐纳伸展颈部运动,就是活动更年。

元关:又称神关或心窍,在心脏房室束顶中心,窍中窍为一鸡心形之粉红点,为元神听居,为六神之一。心窍内有真血,彩白色,循环系统原动力,司人体血液循环,为生血之所。是阴阳交汇点,左阳右阴,阴阳相交而生元神,故道家称此为元神窍。中管阴维、肾脏、腰脊三窍。

阴维穴:又称副肾或肾上腺,在肾窍上端一寸三分处,及两副肾相合其中间的相交点。白色腺体小泡,只有肾0.5克,为人体中重要器管。

肾脏:又称骨窍,在两肾中间的动静脉神经交点,其窍中窍为深枣红点,为藏意之所,为六神之一,拳术家称此为夹脊关,脊中穴或脊膂穴。因其为一身之枢纽,又称为辘轳关;又因其为尾闾关与玉枕关中间交通之要道,故又称中关。

肾有二,在左者称肾,依于第11、12肋骨;在右者称命门,依于第12肋骨。命门乃精神之所寄,元气之所系,在第2腰椎棘突下,属督脉,与关元穴相对,为三焦主穴。

腰脊:又称腰椎或腰骨,一般称为中窍穴,在腰椎骨第3节。其前正对胎元,甚脆弱。

妙关:又称精关、气关、鬼门关或阴趼。男性称为精窍或精关,医学称前列腺;女性称为会阴神经丛。在脐下三寸,肛门前三分,阴囊后七分,其内上一寸三分窍中窍为青蓝色,为魄所藏,管人体之精,圆形为六神之一。下管真气穴、仙骨、尾闾三窍。

真气穴:在仙骨瓶口上一寸三分,统率全身真气,故真气一动,全身都动。

仙骨:医学称骶骨,为人体脊椎骨之一,长三寸三分,成瓶子形,上接腰椎骨,下接尾间骨,骶骨神经丛集于此,为六神之一,为脊椎骨之基,坚硬无比,故称仙骨。骨上有八个洞,分列四组,左阳右阴,阴阳各自合一,其窍中窍为黄色小点,为魂所居,是补充骨与髓营养的中心,为脊之主体。

尾闾:医学称为尾骨。因其在脊椎之末尾,有五节,道称之复命关或生死根,即在其尖端。行功时行气必先度尾闾,故称第一关。有称尾闾关为长强穴者,其实长强穴在尾骨尖下半寸,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中点。丹田之气通尾闾,尾闾神经与阴趼相连系,有两条神经腺,上通灵玄。故尾闾一动,全身都动。附三关九窍六神图。

【三关:】

1.玄关:即性关,纯阳体。

2.元关:即神关,生血之所。

3.妙关:即精关,纯阴体。

【九窍:】

【1.玉枕穴:在脊椎骨最上端环椎上头骨背面凸起处小脑】

后。

2.项骨:在颈骨第7节打之立死,及时向上推拍,即可救人。

3.更年:在项骨下数第5节,人到中年更年期开始钙化,故应活动之。

4.阴维穴:称副肾或肾上腺,在肾窍上端一寸三分,为补肾系荷尔蒙输送器。

5.夹脊:肾脏、脊膂穴、脊中穴为一身活动之枢钮,为三焦之主穴。

6.腰骨:中窍穴,在腰椎骨第3节。练轻功穴,精气蓄于此。

7.真气:在腰椎骨第5节,统率全身真气。其正面即胎元。

8.仙骨:为人体脊椎骨之基,坚硬无比,骨上八洞并列,左阳右阴。

9.尾闾:在脊椎骨之末尾,有两条线,一通延髓称生命线,一在脊髓称寿命线。

【六神:】

1灵、灵台;2性、玄关;3神、心窍;4意、肾窍;5魄、阴趼;6魂、仙骨。

附三关九窍六神图于下页。

迷信,原是某些人轻视宗教信徒的一句讥笑话。其不知迷信之中,包含很大的哲理。所谓迷信者,非以坚决不移之至诚精神,才能构成迷信之存在。此至诚之精神,才是事业、学问成功之母。俗话说:有恒为成功之本。所谓有恒,即不出至诚精神,若无诚即无恒之存在。按迷者,可说是对某事、某物或信仰等着了迷,虽经屡屡失败、挫折、讥笑而不灰心,甚至反增加不折不挠的追求力,此即着迷之意。信,是择善而固执的表现。如果我们怕别人的讥笑即失去迷信的追求力,则对某事、某物便绝无成功之望。信力系从虔诚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精神力,所以它是无坚不摧、无远不至、无事不成的一种灵力,(来源 )信之而迷,则其产生之念力无穷,学拳之人,岂可忽视。

人本身之生理作用,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心理上有一种感觉与感触,即发生生理上之影响。例如,看到别人吃酸东西时,你口舌会有什么感觉?见到悲惨事故时,你会不觉中掉下眼泪。你在黑夜里突然以手指摸到一种物体,从知觉上感到要发生可怕事件时,会马上全身发冷、发麻。

这都是心理影响生理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形的,而最玄妙的感应,却是无形的。比如某人突然感到烦闷不快,而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往往不久会接到不幸的消息,这是一种灵力的感应,即所谓第六感作用。这种感应,可以习练使他加强,使他更为灵敏。由于心理可影响生理,生理亦可影响心理。

这种交互反应作用,都由精神而来,我们习练太极拳,即为加强此灵力之修练。

练太极拳的人常常说:气沉丹田,神气合一。这气能不能沉于丹田呢?根据学者专家研究报告,气是不能进入体内的,进人体内之气不是气,是电。这种电能,有人说是心灵光,有人说是以太体,有人说是健康腺。因此,我们对于气沉丹田与神气合一所谓气之观念,应该完全改掉。

称演译法,即乘法。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越生化越多,越多越细。此即先天化后天,故谓之乘法。

称归纳法,即除法。由生化之结果而返回原来。即由六十四卦返回八卦,八卦返回四象,四象返回两仪,两仪返回太极,太极再化为无极。还原。此即后天返回先天。故谓之除法。

演译为化,归纳为合,举凡一切物体之生化,有化必有合,有合必有化,这个定律,可应用于数学、哲学、医学等各种学问之研究。

演译与归纳,为科学之本体。习太极拳者必须明此道理。

不明理而讲拳,不能收效。拳一出手,必含变化,这种变化之发生,即为演译,有越变化越多之势。然只知变化拳式,亦不能称为高手,必知锻练内窍外穴聚合之法,如果真气无从发生,招式变化再多,又有何用。所以有变化(演译),必须研练聚合(归纳),方有效验。

人身之骨为体,筋脉神经等为系。灵为体、性为系。天有天之体系,地有地之体系,故锻练筋骨不能离开用灵用性。

必须体系合即灵性合一,进而再与天地之体系合一,才能达于化境。因为这种筋骨神经(体系)内各个细胞之活动,全系电能之放射吸引反应而生,故体系皆为电能所生化。所以我们练拳,要把精神与灵力集中,使其贯注于窍内,发挥该窍之特能,以生感应,而刺激另一关窍与其电能合一,才能发生劲力。故知劲者,即电能也。如欲练此种电能,则要明了人身内窍外穴及体系之结构,尤能得明师之指点方可下手习练,方可一日千里。

练拳收势后,一定要站立原地不动,即时提住阴趼,收回胎元,与真气穴合住,用精神集中之力,将真气贯注夹脊关,走中窍穴、更年期、颈骨,上至玉枕关,入玄关、机台、灵台、乳哺,下重楼,走神室,经胎元,归阴8;再上至仙骨、肾窍,由肾上腺上行再入玄,往返走3遍。其后再做体系之练习,亦往返循环3次,方可将身体与精神散开活动,这就叫溶化之功。因为练拳时,精神统一,天地气(电能)已运于体内,如不能即时将此气溶化于各关窍筋脉之内,即失修炼之意。要知这种溶化,就是充实各关窍筋脉之电能,有了电能不断充实内窍外穴及筋脉骨髓,身体自然健康,益寿延年。

太极拳就是道功拳,即云太极不能离道,如有人将太极拳与道分开,拳是拳,道是道,则太极由何而生,由何而化,不知生化之理,只知拳架之摆动,岂非瞎修瞎练。须知太极拳为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最深奥的一种武术,不但可以健身去病,并可防御他人侵犯。然流传年久,由于各家门派不同,及人与人间智慧根基之差别,慢慢由转变而将精华逐渐失传,殊为可惜。

今人所练者以杨架为多。然对于研究太极拳人,最好不要以门派短见所限,要集多数人之智慧见解,才能探究我们祖先所传此拳之奥秘,发扬光大。

很多拳师教拳时总是说:拳在多练,熟中生巧。这句话的确不错。错在他不能讲出拳理拳义,所以他们学来学去都是空架。若以此言来搪塞,便不应该。

气沉丹田之说,由来已久。虽今人都说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然在解剖学里却找不出这样一个东西。所以有人认为丹田就是胎元。按气由口鼻而至肺,由肺将吸进来之气转化为能,送入血管,再由血管输送到各器官及全身。这种能即为全身之动力。而那气是绝不能进入血管及各器官筋脉内而流通,能流通者,本身之电能而已。故气沉丹田之说,在思想上应该改变了。

【原文】

练拳时全身松开,不要用力,不是叫你松得空空洞洞,如果你松得一无所有,那么太极拳讲的弹簧力,又是如何?

不知的。不过这是一个原则,不可固执此言。必须认清松的方法及其深奥之意。并不是叫你松得空空洞洞,假如你松得一无所有,那么太极拳讲的所谓弹簧力,又指的是什么呢?

拳术所谓之松,是要看情形来决定的。练拳时叫你放松,主要是教你心里平静,不要紧张,专心一意将精神力贯于全身,发于指掌。比如肩松,腿不一定放松;右脚松,左脚千万不能再放松。该松的要松,该紧的要紧,这是练拳的人应该深切了解的。

弹簧力就是精神力,练拳时放松可以,但不能把精神力也一起松去。因人身之电能,是由此精神力引导而发,引导而行,是将劲力贯注全身之法。并非所说松静,气才能通行。

既是电能作用,不管你是松或紧,只要精神力贯注,就可达到。假如你把电线拉紧,也就不能通了吗。

孩子们学字,每天学一个字,300天可学300个字。到年终时,他绝不会只认识一个字。因为只有越学越多,没有越学越少的道理。一切学问如此,练拳亦不例外。虽然你学的是-。八式,如果你能虚心研究,请教高明,能变化出很多招式来。这是进步的表现。所以千万不可固步自封,不要有门户之见,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那就永无进步了。

太极拳既可变化出很多招式来,所以我们不要限定人家只打固定的死架子。因为各式拳架,都是由各种禽兽的动作演变而化生,所以招式在某一个角度上是同一名称,而架式可能就不相同,是应明白。

行拳对敌,招式是没有一定的,必须量形而发,因人而用。又因人的智慧、根基、功夫亦有深浅,所以每一个人架式都不相同。比如白鹤亮翅,在一般人练之,只能略表其形,不能发挥白鹤的特能,如有上乘轻功者练之,则能显出禽兽之特能。虽属同一名称,演出招式可能另有一层境界。这就是功夫。

太极拳的架式既是由各种禽兽的动作演变而化出,所以他的架式便没有定形,龙与虎的动作不同,猴与鹰的动作亦有异,如果将其固定起来,编成统一拳架,那就成为死架,与之对敌,那就只有挨打的份。

太极者,一阴一阳也,一虚一实也。太极拳就是借此阴阳变化,虚实无定而化生出玄奥的理论、绝妙的高招。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虚即是实、实即是虚、虚虚实实、变化无定,这才是太极拳的真义。比如打棚,如果一棚到底,没有变化,就是无阴阳;无阴阳,此势就不能称太极之式。要知道阴阳变化,并不能认为阴变阳、阳变阴,虚变实、实变虚,就算做到了确实的程度。因为阴阳变化是无穷尽的,虚实转换亦是变化无定的,如有穷尽,太极之意即失。

老子之道,法于自然,太极拳为道,故练习时应力求自然,不可有丝毫之做作。而在自然之中要不失规矩,才能现出轻灵活泼的境界。比如用弓箭步时,步法与身腰之配合要自然,不可以端死架子。今人练太极拳多犯此病,亟宜注意。

每一种动物发力时都是弓腰,绝对没有塌腰的,只有在摇尾乞怜时才会塌腰。比如猫之捕鼠、虎之发威,都是先将腰后坐而弓,借一弹之劲猛力而出。拳术都是模仿禽兽之动作,练习时理应如此。但今人练拳如搂膝拗步,往往有将后腿随腰扭转时,将后腿弯曲,因为后腿弯曲,无形中上身挺直,由于上身过份挺直,身腰即随之塌下,腰一塌,气即断,此时如欲出拳发掌,力由何而发?练拳者应多省悟。

人体的主干为脊骨,若脊骨与后腿成一直线,发之才有力量。因此,练拳时要求尾闾中正神贯顶,一气贯穿。

不管什么步子,前腿弯曲时,膝尖不能超过脚尖,鼻尖不能超过膝尖,如果超此三尖,重心即失,受制于人。如后腿弯曲时,与前腿三尖同等重要。因弯时腰必塌,前后脚重心平均,虚实不分,动作不灵,所谓由脚而腿而腰而肘而手之贯穿一气的说法即不能做到。

搂膝拗步的正确架式,应将后腿蹬直,与拳掌同时而发,随即重心移前腿,后腿随掌亦向前移,备做下一步法的开始,非如此,气不能贯穿而达指尖。今人所练者,是前腿一弓,后腿一弯,再将腰一塌,如此练法,气势已随松而去,一看即有死板而无力的感觉。望习者虚心研究,以求进步。

阴阳者,道之本体也。宇宙万物之生化,皆不出阴阳之理。太极拳亦然。所以在拳术中,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于阴阳变化之中。要想练至神化,尽气阴阳之玄妙,非独具慧根,有恒深研不可。

在太极拳中时常提到快慢之术语,比如拳书中说:练拳需从慢中求。至于慢中求什么,没有详细解答。不过练拳以慢为佳,确实如此。但凡一切事情都有正反,如果只有反不求正,便失阴阳之理。练拳在开始时,是应当慢慢求其架势稳而浑厚,如果将基础打好后,便应慢慢加快。如能有慢有快,有正有反,才有阴阳变化,才是太极拳。

太极拳讲体用、讲阴阳、讲刚柔、讲快慢。练体以阴、以柔、以慢为主;练用则以阳、以刚、以快为主。是以练太极拳有慢有快、有柔有刚。在慢中求其阴柔之功,即虚灵之劲;在快中求其阳刚之劲,即发放之力。可知练功夫不能只求柔而不求刚,只求慢而不求快,如只知求慢、求柔,那便是只知有阴而无阳,已失太极之本体。

练习太极拳是先慢后快,先柔后刚,在慢中求其阴柔之劲,在快中求其阳刚之劲,然后由快而慢,由刚而柔,反复练习,期能使全身之劲,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浑然为一体。

刚即柔,柔即刚,慢即快,快即慢,即阴阳变化合而为一之理,乃拳术中最高境界。故特强调:快者与慢者,刚者与柔者同属重要,如分出此重彼轻,即有偏差。

练拳者如将刚柔、虚实、快慢、进退领悟透澈,并能做到合而为一之地步,即为阴阳合一之功,身法自然灵活,全身筋肉之感应,及腰、骨之转折,步法之穿插,才能做到有效反应,而不致只有柔劲,没有刚劲,只能慢打,不能快打,诸凡都能化合为一,才能遇招拆式,应付裕如,立于不败之地。如有所偏,即非太极。

习拳者如能将拳中之变化,及刚柔、虚实、快慢、进退,一切之手、眼、身、法、步演练得混合成了一个,再进而与精神亦揉合为一体,功夫至此境界,可说是已无意识存在,完全由灵主宰而收发,这才说得上是真正的巧。

练太极拳如仅是做到巧字,还嫌不够,如能生化巧中之巧,则巧的功夫又上一层。所谓巧中之巧,须以灵、性导引与全身365处关节,与384条神经腺完全调合为一体,再与天、地神经之灵能合而为一,便能达到虚灵之境界。由虚灵所生之巧,才是真正所谓之化境(灵由骨生,性由筋生,以灵性导引全身关节与神经线须得明师指点)。

开始演练拳式时,必须以精神贯注在前手之食指尖上,手腕微往上挺劲,虎口往前推动,两手心随着两肩微往回缩劲,腰随手腕拧劲,如拧绳子然,胸不可故意往里扣劲,只要两肩一起松开,微微回缩劲,自然而然地就内开外合,如工夫长久,胸前自然便有圆合之形式,慢慢即可达到浑身松劲浑身劲之境界。

练拳时应注意迈步转身,先不要求快。手、足、肩、腰、胯、肘与内外务要合成一气,身中不可有一处散乱,然后迈步转身,这才活泼自然。

骨、肉、筋、血称为四梢。牙为骨梢。骨为灵,为体;舌为肉梢;手足指为筋梢;浑身毛孔为血梢。舌、手、足指与毛孔为性、为柔。按柔劲之发放,以性为主,如四梢合而贯通,即体系、灵性合一之证,攻无不克。

对敌用劲时,必须将口齿紧闭,不可松开,一松即精神涣散,不能集中。因牙齿为骨梢,骨由灵生,为体,灵与骨有关,所以用劲不叩齿,即无法发力。

练拳者,要将鼻尖与膝尖上下相对成一直线,而膝尖又不能超过脚尖,如超过时,重心即失,容易摇摆,站于被打地位。故练拳时步法不稳,应于三尖求之。

演练拳式时,身子高矮要一律,转走时身子要端正。不可左歪右斜,要做到内中之气如一。

演练拳架时,要总似鸟之展翅,频频飞去之势。又如平水漂流之物,不见水流,只见物行,有安稳自然之象。拳势到此地步,已进入另一层境界,也是求匀与慢之秘诀。

劲有竖劲、横劲之分,是即柔劲、刚劲之别。柔劲之练法,是以阴趼之电,激发阴维穴而生,是日竖劲;刚劲之练法,是以真气穴之电,经阴维穴而激发阳维穴之电能而生,是日横劲。横劲用多伤身,因为阳维穴之电能,系由心脏供给,用之而伤心血,故过去之拳击家多不寿。

太极拳之劲,完全是由精神激发而来。所以始练时,必须先固三真。继而三真合一,才能奠定劲的基础。称三真,指真精、真气、真神言。由三真而与筋骨合,即体系合,才能达至更深境界。

太极拳为何能使人长生?其原因是以太极拳劲即电能合于筋骨血脉之中,即体系合,并与六神混合为一体,进而与天地之电能合一(即前用之归纳法),才能练成金刚不坏之身。

劲的用法,是将全身之劲,刚柔合一,完全以柔劲为先,方能使化劲灵活。

太极拳用劲,不但是手可以化对方之劲,全身手、肘、肩、腰、胯、腿、脚及皮肤各处,无处不含化劲,无处不含刚劲。所谓太极拳浑身是劲即指此也。

假如用脚化对方之劲,要在对方发劲击我时(彼必将腿迈前成弓箭步而发掌),我抓着彼前迈之一刹那间机会(用灵),用脚尖微微一带彼之脚跟,使彼有落空之感,此机会要在彼之脚要离地而未离地时,用脚一带即可。用时过老或过嫩皆无功。总之自己的脚尖,要随着彼抬脚之力而起,似黏似沾,稍稍一带即发,敌人无不府手而出。

人的身体,完全以两腿支撑着,腿一落空,身体即倾。

比如我们走路,一步踏空,重心即失。行拳对敌,不可只知用身化、手化、腰化,要知脚化更为重要。

初学太极拳时,应对各种劲的用法,加以习练分析。因为每一种劲的运用,都牵制全身的反应动作。所以太极拳的注解太极拳的化劲就是发劲,它是一化即发的。又太极拳练到浑身是劲时,处处一化即发。这才是真太极拳。

沾、黏劲,即不丢不顶之劲,主前进,为太极拳中最重要之基本内劲。练至纯熟时,全身皮肤都有感觉,似沾非沾,似黏非黏,如胶似漆。功夫高深者,此种劲气(电能)面积大而主柔。柔劲是由筋脉而生,由性而发,故称玄气。

这个听,是用周身皮肤感觉听之,不是用耳去听。所以练听劲之前,必须练沾黏劲,不然,无从听起。既听,必须心平气和,凝神于窍,激发电能,运用灵性,这是听的秘诀,必须记住。

懂劲有探敌虚实之意,探不确实,反受敌制。必须配合伸、屈、动、静、开、合、升、降之法,更须体会尺、寸之度数。如敌人发掌在三寸三之内,我必以听劲、沾黏劲而探知,所谓能听才能懂。如敌已超过三寸三时,我即改探为发,可虚可实,不可拘泥。

走劲,即不顶之劲,主退,由懂劲而来。敌之来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或左或右,原无一定。故要先采敌势(懂劲),才能走避敌人之重力点。如以手探知敌人的重力点,系前袭我胸而来,我必以横克之,一走即发,一发即随势而化,变化层出,这就是演译法。

化劲由黏劲与走劲而成。不丢不顶,随感随化,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相济不离,全在我顺人背。其要全在探知敌手之重力点之意向,称点者,皆圆形,可随转变,所以化时必须恰到好处,化之太快,不能引敌人壳,化得太慢,敌力未化,发之无效。这就是功夫。

引劲者为虚,彼不动我引其动,有引君入壳之意。即虚势假招,引低打高,引直打横,引左打右,同时配合身法、步法、腰法,遇机即发,以主动力要。

欲击敌,非发劲不可。故发劲,为拳术中之主劲。惟发劲时,必须配合化劲而应用之,主刚劲。分截劲、长劲、沉劲、钻劲、寸劲、分劲、冷劲、断劲、抖劲等九种。其中截劲较长劲为猛;钻劲较沉劲为厉;分劲较寸劲为狠;冷劲发人于不知不觉中,其势更猛,故君子不取;断劲乃在引人得势后,中间内劲稍断,随即以全身蓄劲(即体系灵性合一之劲)乘其不备而直发,此劲亦猛烈异常;抖劲为当己劲与敌劲黏住时即用腰腿劲抖拍之,然此劲非高手不能用。

不管你发什么劲,固然要依敌之变化而为之,但其唯一之共同点,是应与化、引、拿等劲相配合,拿之得势,方能言发。不然,发之无效。

人身分上、中、下三大部分,譬如根、枝、叶然。脚为根、身为枝、头为叶。人之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手为叶。

人之下身,腿为根、膝为枝、脚为叶。拿人、发人,须先制其根,方能摧敌。

发敌时重点有三:1.机势,2.方向,3.时间。称机势,即我势顺,敌势背。即敌重心稍偏,显露弱点;或某部有呆滞现象,或气势上升根基不固时,即敌旧劲已完,新劲未生时(不能过早或过迟),恰合其时而发敌,无不应手而出。

此三点缺一不可,如知机势、方向而不知时机,发亦无用,是应注意。

借劲,为太极拳中奥妙的上乘发劲。因借劲发人,无引无拿,其间仅含有少许化劲,随到随发,不加思考,其速犹如风驰电掣,乘人之势,借人之力,高来高往,低临低去,无须觅其焦点背势,能使敌不知不觉而出。只要抓住敌人之力向,用腰胯肩肘之拧劲,借敌顺劲而发,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劲路。

称见入即开,指见人劲来时,化开之谓。开劲,有开展之意。用以达人之内门,其势甚猛,用时身法、步法必须配合应用,一开即入,一入即发,一发即退,一气而成,方不失其时机。

开之反为合,阴阳也。一开为阳,一合为阴。有合必有开,有开必有合。敌去则合,一合即发。合为圆劲,亦即紧凑之意。合时用腰腿劲沉肩坠肘、收胯、两膝扣紧。如提手上式、如封似闭、十字手等,皆有合劲之意。此劲亦有归纳合一之意,集众劲合一,凝于一点而发,无往不利也。

提劲为提上拔高之意。即将敌根拔起,使其重心倾斜。

然此劲为巧劲,全在腰腿,非用手提,手提则笨。盖非用精神集中灵力,凝神而发不可,非高手不能为。

沉与重,人皆误以为一。其实重为有形,沉为无形。重力呆而滞,沉劲活,而有似松非松,似紧非紧之形。沉重与轻浮相对。双重为病,用于填实,气闭力呆;双沉不为病,因其活泼能变;双浮为病,因其飘渺;双轻不为病,因其有自然轻灵之势。如发劲能沉,可挫其根,敌必应手而出。是不可不辨识洁楚。

用搠劲时,不在于手,须用腰腿拧劲,凝神而搠,使敌不易攻入。与沾黏劲、化劲同时而用。俟搠到适当时机,以冷劲而发,无往不利。

捋者,一手沾人腕部,一手黏人肘臂,用时必借敌发来之劲而捋之,使其失重心而发。其手法有直捋、斜捋,需用腰、腿、胯拧劲,而非手臂也。

挤者,指以小臂挤击之。挤生于敌捋我之后,俟敌捋之已满,不等敌有换劲之机,即挫身、换位、跟步一气而成,用沉劲发而挤之,无不成功。

按劲以单双手皆可,以顺步为得势,然要有开合之意。

用时手足相应,以起步为虚,落步为实,虚为引,实为发,与挤劲略同。

采即以手执人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之意。采劲主要是腰胯腿之坐劲。如海底针式即采劲。

捌劲系在我倾仰背势之时欲转顺势而用之劲。其法为一手按住敌之臂,一手即用手背反捌其衣领,使之后仰,用腰腿拧劲,并配合步法、身法而用之。

与敌相击我手不得势时,唯用肘劲以助之。肘为人之二门,较手为短。发之得势,力猛。捣人心窝,是为毒手,发时须与膝、腰、腿合劲,用时必含变化配合,方不易受敌所制。此劲非至救命时不可用之。

靠劲系以肩靠人心口,要用之于速,一靠即收。用时必须以肩、腰、腿之拧劲及旋转劲,并要配合身法、步法与劲合一。远脚手、近靠肘,用靠贵快,在我肘劲被人制时用之,靠劲其厉.非不得已时不可用之。

练拳的顺序是:先求开展,即舒展大方;次求紧凑,即拳架松舒大方;有了成效,便应求其紧密灵活,最后需求尺寸分毫。分清外门、内门,上、中、下之根,及得机、得势随意运用,而达于慎密。有人误以开展为大架子,紧凑为小架子,真是笑话。

学拳的人,知道了发劲还不算,还要研练主劲与助势,因主劲在发掌时,先以柔劲出手,而后手必储助势之劲,后手一坐劲,前掌即发,这是自然的力量。按拳术内有很多招式是必须配合的,如掌向左,助势必在右;换言之,发人时劲不在前手,必须用后手拉劲,前掌发出才能产生最大效能。

用劲时必须注意,腰、胯要坐稳,裆要圆,两腿要有扣劲,不然,即犯上重下轻之病。这是重要的诀窍,希学者多加研练。

人体之骨骼是各自分开的,以筋脉连结,平衡负荷全身重量,才构成为活动自如的整体。双手是与整个全身密切关连的一部分,遂成以身使臂,以臂使指的自然灵活状态。为发挥力量,学者应从整体着眼,即由筋脉(体系合一)结合,才有无坚不摧之大力。如练拳时,应以体内六神集中于灵性,注视心窍上动静大脉交叉处(阳维穴),使性的电能贯注于双手之筋脉,再传到拳,即可产生灵活之动作,发挥无比之力量。练时以手向外扭转,使筋脉所发之掌力与手臂阳面之力合一,方能发挥最大之效能。希学者多多研练。

习拳之人,双眼必须灵活。习拳时除注视自己之动作外,对于对方之举动尤应加以透视,方能应付裕如。为使达此目的,平时应着重于注视脑中之视神经视交叉处,使眼能透视对方深处,预先知道对方未动作前之企图及其虚隙之弱点,而早做对付之准备,如能具有这样的眼力,则其拳术已臻高峰。

练拳要身子活泼,应从腰部发动。如果腰不灵活,则身成呆板,不但不好看,且因腰力不能发挥,易为人制。所以学者平时须多练活腰之功。即微收胎元,冲动真气穴发动真气,一面腰部活动圆滑,一面真气传到全身及四肢。则身子轻松,转动快捷,是为取胜对方要诀之一。

步行就是走路,走路要知走路之要领。即行时应着重后脚之脚掌即脚尖内一寸三分处,及大、小腿之大筋,因脚掌是蹬动之力,筋是弹弓力,蹬与弹之力如射弓箭一样,且连系腰力,则此步行不但不易疲劳,并且脚步跨大快捷有冲劲,身子进退轻快便利。按猫、兔的轻快跳动,就是用腰、脚的弹力。仔细参悟。

练拳架式虽有各家不同与多少之异,而拳法仍着重于架式之变化,以应付不测之风雨。初练时手、眼,身、步、法虽然可以单独为之,但架式纯熟后,务求内外合成一气的密切配合,由灵而发而收,绝不可有所散乱。

打太极拳,不管你的目的是在养生,或是对敌,都必须先聚气。气聚,则可养,亦可练。气者,能也,力也。对敌时,聚气缩身,一聚即放,一缩即发。所以内聚便是外发。

平时练拳,就要养成一聚一发的观念。

我们平日练太极拳,不管你练的是什么架势,每式总是一伸一缩、一开一合。一缩即合,那便是收,一伸即开,那便是发。朝里一收,便是要向外发了。对敌时,我气一沉身一缩,便是聚气蓄劲,准备要发敌了。

胎元就是肚脐,有脐静脉与脐动脉连结其上,是人生命之蒂,胎元一收,脐动脉跟着也收,就是要发放了。高手发人,就是胎元一收一放,即发人于寻丈之外。胎元又日中宫,由胎元发挥出去的元真,称为九天,九天真穴发挥出去的力为罡气,罡气者,玄功也。用灵引导,以性控制,发人于无影无形。

真泉穴,在仙骨瓶口上沿。其上一寸三分为真气穴,统率令身之直气.真气穴一动,全身皆动。

我国旧式太极拳,共为一百零八式,内含三十六天罡、阳手。七十二地煞,阴手。交配而用,变化多端,因为练时要聚气凝神,各个架式要配合全身内窍外穴,使脊髓充实,所以练一套一百零八式,需时45分钟。

六字长生诀,为道家养生心法,与太极拳同出一门。所以太极拳之呼吸,应与六字长生诀之呼吸同为吸取天地之灵,要轻舒匀绵,去浊吸清。吸清,是吸取新鲜之氧气;去浊,是吐尽体内之浊气。吸清之法很多,去浊之法少见,六字便是去浊的功夫,做时不可有声音。

六字1.咽,齿音,去肺浊,呼吸系统;2.吹,唇齿音,去肾浊,循环系统;3.嘘,唇齿音,去肝浊,营养解毒系统:4.呵,喉音,去心浊,血液循环系统;5.呼,喉音,去脾浊,消化系统;6.嘻,上颚音,去三焦浊,去全身浊气,为练完前五字之整合工夫。

发音之所以可去浊,是因口形牵动了体内部位的神经腺所造成,所以发音之口形与部位应正确。养生时,六个字可以全做,必须按咽、吹、嘘、呵、呼、嘻之顺序,不可颠倒,颠倒即犯冲。治病时,可单独做某一个字,这是最好的养生疗疾心法。

松,为教拳、练拳重要课程,所有拳书无不强调松之重要。因为松可以消除拙力,每式每招外形都很和顺,内部都很舒畅,而不感动作生硬,这是松的主要目的。但是太极拳讲松,是要看情形来定的,不是每一个动作都松得一点气力都没有。练拳时,只要动作轻松,丝毫不紧张就对了;对敌时,松就是要发的意思,只要不顶就可以了。

所谓知拳、知医,必知仙。是说仙、医、拳都讲究通气、通穴。如果不知通气、通穴,那就不是医生,不是拳师,不是修道之士了。我们打太极拳的人,不但要重视架势之活泼,尤须重视内气之通畅,必须气通三关,使全身之元真透度内窍外穴而结合为一,则其效用无穷矣。

尾骶骨医学称骶骨,又称仙骨,长三寸三分。骨上面有8个洞,并列两排,左阳右阴,分为4组,阴阳各自合一,呼吸丹田之真气,即真气由此8个洞里出来。

腰椎骨,又称腰椎、腰脊,即一般所谓之中窍穴,在腰椎骨第3节。腰为轴,腰一动,全身都动。如果腰椎骨不动,则无论怎样都不能转动。

守腰椎骨与副肾,可产生轻功,守左朝左飘,守右朝右飘,守前朝前纵,守后朝后纵,守中间则向上升。走路时守这些窍穴,身体便轻灵如猫。如在空中或水里,只要胸脯挺直,身成浮形,便是浮功。

初练太极拳,精神很难专一,如以红笔点在两肩、两肘、两膝、两胯,举手时注意两肩、两肘红点,动脚时留心两膝、两胯。久久纯熟,便会自然而然,迨练至轻灵活泼时,一想就要力达标的,可臻大用。

太极拳术,内练的功夫,实指先天八卦;外架的伸缩,是为后天八卦。中定者,九宫也,为先天元气所藏之处,亦即真气穴之位。上对夹脊,与灵性相呼应;下对尾闾,与涌泉而相契。拳势之变化伸缩,步法之穿插进退,莫不依此气而生化。如不能了解人身关窍与天地之元真合,纵然你天天在练拳,仍不能发生奇特效果。

人家上山学道,一心一意,按时勤练,三年有成。太极拳是一种深奥而难练的武术,必须精神专一,心无旁鹜,每天按时依师所示而练,到时必有所成。如果今天你看到孙家太极拳好,你就去练孙家太极拳;明天看到郝家太极拳好,你又去练郝家太极拳;后天你看到吴家太极拳好,你又去打吴家太极拳,如此三心二意,你就是打一辈子太极拳也不会有成就。

练拳以意为先,一伸一缩,一进一退,一左一右,一上一下,都是由意在指挥,是谓无形指导有形。迨久久纯熟,习惯成自然,则可从心所欲,心一想,就会动;心一想,就会到达你想到的地方。这就是太极拳的奥秘。

无论中、西医,都必须了解人体的结构,才谈得上望、闻、问、切,与人看病。而拳师与修仙者,亦必须透彻人身的内窍外穴,才能配合呼吸而练。所以坊间有句谚语:知拳知医必知仙。因为这三种人,都能了解人体之结构,人身之内窍外穴,都是讲究通气通穴的。

精神统一,就是六神合一。六神者,灵、性、神、意、魄、魂也。就是6种不同的气,依科学言就是6种不同的电能。以意指挥六电合一,其快无比,其力无穷,可以吐气如剑,可以隔空点穴,可以制人于无形也。注解练太极拳,杨、吴两家主张目视食指或大指尖,陈家主张目视中指尖。因为中指尖有一穴名日中冲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起自胸中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膈内行太阴、少阴之间,下臂出行两筋之间,人掌中,循中指出其端。视中指尖,即可视心包络,有调和三焦之功,收摄心神之效。而且中指在前领劲,所以中指力量比其他几个指头力量为大。

太极拳就是一开一合、一阴一阳、一呼一吸的运动。所以有人称开合太极拳。开是吸气,合是呼气,一开一合时,都好像有一股气在中间,这是因为行拳时以意导气之结果,初练时是毫无感觉的,久久练之,气就来了。不但来了,而且可以随你的意转来去自如、收发从心。可知太极拳不但是练外,而其重要的是练内。

太极拳是拳。拳就是武术,就是兵事,就是用来对敌的。

两军相对,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所以动起手来,出手要求要快、要准、要狠,必将敌人打倒而后可。如果不快、不准,如何完成抓、打,擒、拿、点之目的呢?唯狠之一字,最好要有分寸,让人知难而退即可,不必一定要伤人件命。

老子说: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生化之道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人的生化之道也是自然而然的。

学拳与学医,必须懂得天地生化之道,必须时时刻刻根据天地与人身生化之道,才能达成救人救己之功。

人体由脊椎骨为主干组合而成。其于人之健康长寿,十分密切。有称为36根,有称为34根,有称为31根,有称为24根,由上而下排列着,节节贯串,周身一家。每根脊骨与脊骨之间,夹着富含水份的软骨即椎间盘,是脊椎之间的软垫,可使来自脚上的冲击,不致直接影响到重要的脑部。每根脊骨都有孔,通过梢柱,形成一条管状。这中心管上可通天,下可透地。而各椎骨间还有椎间孔小洞,脑脊髓神经的分支神经和自律神经就由这个小洞延伸,分布至身体各部分及各个内脏器官。如果脊柱正常,椎间孔小洞延伸的神经便很通畅,如脊位稍偏或脱臼,这小洞便变窄,延伸洞内的神经便会受到压迫,形成疾病。人体广布神经而有中枢神经与末梢神经之别,中枢神经与其他中枢神经有相同作用,其本身亦可独立进行神经活动。末梢神经则由于活动之种类不同,又有动物性神经与植物性神经之别。动物性神经以脑脊髓神经系统为主,由随意肌所主持;植物性神经以自律神经系统为主,由不随意肌所作用。但在中枢和末梢各器官之间,却存在着有如电力开关的神经细胞。这些末梢神经群和中枢神经通过脊椎骨中央管道,从椎间孔出来并分布在身体各部分,既要传达脑部命令,又要反应末梢发生的变化,而脊椎骨便是神经通讯网的主干。所以脊骨一收,肩即上。练太极拳人知道了这个道理,照老师指示勤练一周,即感气力很大,如经常习之,脊骨一收,即可发人。

尾闾骨即尾骨,在脊椎骨之末尾。尾闾神经有两条神经腺,一在延髓,上通灵台,称生命腺;一在脊髓,上通玄关,称寿命线。其又与阴趼相连系。阴趼有六条神经腺,两条通仙骨,两条通肾脏,两条通心脏。所以尾闾一动,全身都动。尾闾有船舵之作用,尾闾向右摆,力向左去;尾闾向左摆,力向右去;尾闾正中,力向前去。又丹田之气通过尾闾,只要尾闾中正,其气即可上下通达,周流全身。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遍周身不少滞,气如车轮。是说明尾闾骨必须正而不可歪也。

虚五一十又称虚五与十,就是太极,指两肩、两胯与腰椎骨言。腰椎骨为指挥,腰椎骨一动,两肩两跨便活了。所以打拳时应刻刻留心在腰间。注解脊骨为人体组成之主干,且为神经通讯网之中枢,已属中、西学者不争之事实。所以学医、学拳的人,对于每一根脊骨,每一椎间孔之小洞,每个小洞所延伸的神经分布在身体那一部分及那一器官,都必须有彻底之认知。因为人体的灵活,操纵于脊骨。骨上面有三个大穴,即项骨、腰椎骨与尾闾骨。项骨指挥上半身活动,尾闾骨指挥下半身活动,腰椎骨指挥中部身体之活动。所以养生家对于脊骨之保养十分看重。附脊椎骨图。

剑一出手,即包含搠、劈、挑、刺、滚、点、云、填、冲、绞、束、托等,遇招拆招,遇式化式,一拆即劈,一劈即刺,一化即挑,一挑即点,连绵不断,巧妙异常,没有硬砍硬拼的。处处含有黏沾随化之劲,附于对方臂剑之上,使自己之剑走到机势时,随即转变剑路,使用旋转之劲,变化发敌。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故在平日练习时就要注意守一想一,如能达到用灵,则可统制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妙招叠出无穷矣。

打太极拳,讲求的是八法五步,而在应用方面,则应注意软、绵、钻、贴、巧5个字。这与第126、137条之软、绵、缩、小、巧5个字是同义。对敌时如不能掌握时间,是无法变化出巧妙的。

前面讲过,脊骨为人身体组成之主干,又为人身通讯网之中枢,自头顶至尾闾,节节贯穿。打拳时如能刻刻想住脊骨,头虚灵,神贯顶,提阴趼,收胎元,尾闾一动,脊骨随动,脊骨一动,周身自然跟着全动。这是生理的自然现象。

人身之电能,皆合于筋骨血脉之中,筋属柔,为阴;骨属刚,为阳。不管是阴贯阳,阳贯阴,柔贯刚,刚贯柔,都能发生大力量。所以练太极拳,必须精神统一,意想筋肉向骨头一贴,便能发生热能。所谓阴阳合一为电,这是练太极拳之秘,应特别注意。

副肾,就是肾脏顶上的腺体,又称肾上腺,只有0.5克,为人体内无比重要之器官,道家称之为阴维穴。其上与阳维穴相连,下与阴蹶相通,前与胎元相结,后与腰椎相合。它分泌一种肾上腺素的荷尔蒙,是支持身体应付危机的一种激素,且为上通玄关之总枢纽,所以拳术家会经常扭转活动此窍,使身体自然康泰,血管永不硬化。如精神集中令阴维穴与阳维穴合,人即马上跳跃,这是练轻功的重要大穴。

人的根本是肚脐,肚脐的脐带下头长在太极图上头,上头是肚脐,由太极的阴阳精气神的动作吸收天地之气,肚脐之二孔,即脐动脉与脐静脉。太极自动力胎息,所以它不用吃饭,不用喘气,是即胎呼吸。肚脐之后面便是真气穴,真气穴上面腰椎第三节即腰椎骨,腰椎骨指挥虚五与十。虚五与十者,两肩两跨与腰椎骨也。

学拳必须知道人身关窍,学医也必须知道人身关窍,学道更必须知道人身关窍。如果学拳、学医、学道不通人身关窍,都不得称为明医生、明拳师、明修仙者。

刘师说:阴阳合一为道,电能合一为剑,道剑合一,乃操其极。可知拳术功夫是有层次的。我们练到阴阳合一就不错了,现在练太极拳的,何止千万,除了盘练架式,有几个真的明究拳理,透彻人身关窍,与天地真气合一的。若是练到电能合一之谓剑,可发可收,发则无坚不摧者,近代尚未闻有其人。是先人真诀未传,抑无下苦功苦练之人哉。

三丰祖师是主张功拳并练的。他说:既得行功奥窍,还需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始于此。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练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三丰祖师在静坐中还默念拳剑招式,在打拳时还同静坐中一样行气通关,所以三丰祖师的功夫极为高深。

从阴趼上提二寸六分为玄气,六神合一是为玄气,如能练至皮肤亦可呼吸时,则身内凝聚之气透出体外,即所谓玄气护身。练功夫除六神统一,必须注意身上三个大穴,上为项骨,中为腰骨,下为骶骨。六神合一后,轻而微,自然而然,慢慢想到颈骨之第7节(其前正对心脏),腰椎骨第3节(其前正对胎元),仙骨8个洞的中间,则其力甚大,不但可以承受千斤之力,发之则可摧枯拉朽,无可当之者。

盖乾坤之肇造,原起于无极内之一气,所以宇宙间之一切,都是以无形支配有形。独练功之秘,则为有形控制无形,即以后天之身返回先天之机,不可不知。

意为阴电,静坐练拳,打通全身关窍,必须以意为先锋,千万不可用力。力是死的刚的,意是柔的活的。

人的周身都充满了气(电、能),如果气弱,则体病,气竭,则如鱼之无水即死。所以人的体外之皮毛,体内之五脏六腑,无不充满了气。人的五脏,都很脆弱,气贯五脏时,柔而不刚,如果气刚,则伤脏腑。比如太极拳之劲,有刚有柔,柔劲之练法,是以阴趼之电激发阴维穴而生,称为竖劲;刚劲是以真气穴之电,经阴维穴而激发阳维穴之电能而生,称为横劲。因为阳维穴之电(气),系由心脏供给,用之而伤心血,横劲即刚劲,用之伤心,故而损寿。不可不知。

从知难行易到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不知经过多少先圣先贤的血汗结晶,才得出了即知即行的结论。行而不知无大用,知而不行更是无用。所以太极拳的前辈,教我们要学、学、学,要练、练、练,学而不练,是没有用的。要想随时可用,就要练要学。

隔空点穴,在过去认为是很玄的事情。因为点穴,必须要接触对方的身体,才能点到对方的关窍,隔空怎么能点上对方的关窍,使对方的血气不通呢?殊不知人身上都有电、有能,只要你将身上的6种电能合而为一,再与天地间的电能合,认准对方的窍穴,发之无不中的。如果功夫到了化境,重手可以使之立死,轻手可以使之伤身,再轻可以使之休息几个小时。观今日之以摇控开、关电视机即可知之。

灵光,就是灵力,亦即电子灵,有万能作用。其从虚无中所生。听之不闻,嗅之无味,触之不得,而又确然存在于人身及天地之间,起互相交感及密切的反应作用。人类的生活动态,不是因有人而活动,完全是因为在人体的精神力(看不见的物质)能分子间的相互感应之动而动的。所以说人的身体是假窍,必须以灵光领之,以灵光指挥之,才能活动。如果没有灵光的领导和指挥,便如行尸走肉,毫无效果。

换句话说,如果你打太极拳不知人身内窍外穴,元真真元,发挥人体之精神力,那不过是乱动而已,谈不上什么功效的。

打太极拳,有人说要两眼平视,有人说要目注前方标的或敌人,有人说要目视中指尖,有人说要目视食指或大指尖,有人说要目视指尖。究竟谁说的是?我在论目视指尖一文内认为所说都对。如果站在养生的立场说目视指尖,是对的,如果站在疗疾的立场说目视中指尖、目视食指或大指尖是对的,如果站在对敌的立场说目注前方标的或敌人、两眼平视是对的。本条开首就说目视正方,完全是指对敌而言。接着说目视中指,并非目随手中指旋转。目视左,敌人从右击来,如之何?

故应正视。拳就是对敌的,太极拳是拳,自亦不能例外。

阴趼,在肛门前三分及上一寸三分处,即前列腺下端之会阴穴,其附近气窍发出之气为罡气,阴趼为圆形,上下尖各有小孔,上孔通灵台,下孔接地气,乃人体阴电通外之插头。阴电为主动力,故接通人体电能,必须先提阴趼,发动阴电,以接合阳电,前提上行合灵台,后提上行合玄关。行拳时胎元一收,阴趼一提或罡一缩,守灵台或玄关,身子便轻了。

宇宙规指下脑沟中间的一颗珠,形如芥菜子大小,能通玄达妙,贯通周身窍穴,穿骨透髓,能合六电通遍宇宙,静用此规,能消化疾病,返老还童。如果宇宙规朝前转,就是呼气;向后转,就是吸气。在此一呼一吸之中,如与宇宙网合而为一,就是罡气护身。此即周身毛孔呼吸,周身都是罡气,是练气士(武术家)最高境界。

定,安也,正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太极拳十三势中有中定一式,而且系以中定一势为主,其他搠等十二势为辅。有中定然后有一切势,一切势都不能离开中定,可见定在太极拳中之重要。要知定是在不定中,不定是在定中,惟有在不定中的定,才能永恒,在定中的不定,才能产生大力量(详参《论太极拳》中论定一文)。松中有紧,能松就能紧,练拳时要在紧中求松,惟有大松,才能产生大力量,定与松,是练太极拳的大功夫,刻刻都要注意。

灵台,又称万灵塔,即第三脑室,为神经发源总系,管辖全身骨骼,为骨营养输送器。灵居灵台中心,为六神之统领,可集结全身电能。灵由骨生,由骨髓发动出来的为真电,能发毫光,具有灵力。灵光甚速,灵力甚强,打拳如能守灵台,其功夫即可登峰造极。

习拳如能将灵性筋骨合一之电能,以精神集中之力,与天地之电能合一,收归本身之窍穴,以使全身365关节,384条神经合,及至六神窍合而守中,才能练出真功夫。有了这种真功夫的人,他是阴阳合一,刚柔互济的,不管在什么状况下,他都是沉稳着实、温柔和平的。

因宇宙规在下脑沟中间,能穿骨透髓合六电通遍宇宙。

称六电即六神:灵、性、神、意、魄、魂。三阴在前、三阳在后。由尾闾到头顶有两条神经腺:一在延髓,上通灵台,称生命线;一在脊髓,上通玄关,称寿命线。寿命线上有九大窍穴,由下而上即尾闾、仙骨、真气穴、腰骨、肾脏、阴维穴、更年期、项骨、玉枕穴。这些关窍,都由六神操纵规在操纵,由宇宙规在指挥,且这些关窍都在脊椎骨上,所以练宇宙规,必须先练脊髓。由宇宙规指挥六神操纵规,才可发生大力量。

这是练浑元功的方法。从表面看,这方法很简单,只要以意导气,经宇宙规中间由后向下走至脊骨第六节,然后向前包住便是混元一体。从实质看,这功夫很深奥,如何向前,如何包住,包住什么,则非老师口授心传不可。易者即难,难者即易,只要有心,即可练成。

太极拳即道功拳,拳云太极,便不可离道,今有人将太极拳与道分开,拳是拳,道是道,难怪打来打去,仍然是个空架子。须知练太极拳,必须将内功加入,明白太极由何而生,由何而化,知道生化之理,而后配合拳架演练,这才是太极拳内功拳,才能产生太极拳内功拳效用。

三才规,指天规、地规、人规言,它在下脑沟的后面,发人时,三才规与宇宙规合,力量便大。附三才规图。

这一条要配合第367条一起研究,每天早、中,晚各练一次,每次只要练半小时,连续练60天,便可练成浑元功。

这个想当然是意,只要意想宇宙规与天地规合,而后向下走至项骨第8节,而后由第8节向两边向前包住。但是如何走,须由老师口授心传。

医生与拳师,都须知道人身构造与人身关窍,所以医、拳是相通的。如果不知人身构造与人身关窍,即不能通气、通穴,更无法知道天地生化,这样的医生与拳师,如何能替人治病?如何能够教人打拳?

体系者,指骨、筋、灵、性而言。人之骨为体,筋脉神经等为系;灵为体,性为系。此种骨筋神经(体系)内各个细胞之活动,全系电能之放射吸引反应而生,故体系皆系电能所生化。因天有天的体系,地有地的体系,所以吾人练太极拳锻练筋、骨,不能离开用灵用性,以至灵性合一,并进而再与天地之体系合一,才能达于化境,才能发生大力量。

习拳如不知此,不过空架而已。

脊椎骨共有31节,即颈椎8节、胸椎12节、腰椎5节、仙骨1节、尾骨5节。脊骨有3条线,中间一条由尾闾直上通至下脑沟,而且每一节都有一条神经延伸,分布在身体各部分。打太极拳时,只要守住宇宙规,想此31条神经,则全身自然摆动。

开始练拳出汗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心情紧张,注意动作,而且尚有拙力存乎中,所以一套拳练完,总是大汗淋漓。

迨拳练到很自然,很轻松时,出汗的情形便减少了。如果功夫练到从心所欲,体系合,灵性合,便是登峰造极,金刚不坏之身,哪里还会出汗呢?

太极是圆形,人体内的血球都是圆的。比如灵台、玄关、心窍、阴趼、胎元等皆是圆的。所以太极拳、剑一出手就是圆的、旋转的。因为圆劲是旋转的,一动全动,即全身之劲归于一。所以发敌时都是利用圆的旋转之劲,.快而有力。这在平时就要养成,而且需要长时期之努力,明师之指导,方能有成。

圆形,球也,行星之缩影也。乃一容积最大,面积最小之体积。雨露虽小,一滴中,便会有无量数之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都极力向外发展,其结果是各得其半,互相牵引,其表面虽有张力,其内里仍有聚力,这就是圆的成因。郑老师说:太极拳之所谓圆者,以其效法太极。所以太极拳一动,即采旋转之势,决不可直来直往。因为直劲,易使敌人发觉而闪避之,在敌人走化之下,我可能遭到偷袭,发人不成而遭人发。只有圆形之旋转劲,才可随时变化灵活,才不会遭人所发而能变化发人。知道这圆的道理,你就会生存,你就能长生。

天下事都是互为运用的,不可犯冲。你生病了,头上痛,可以从脚上医;左边痛,可以从右边医。因为人的神经是交叉的,你看到对方左肩向后一动,就知道他发右掌了。比如有人打左搂膝按右掌,他用的是前弓箭步,前腿弓,后腿蹬,这种步法招式,是错误的。因为他蹬右腿,出右掌,与人体的神经结构相冲,与太极自然生化相反。如能振左足,发右掌,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腰椎骨在第15节椎骨处,又名中窍穴,所谓中宫,即人身之中点。其上为阳,其下为阴,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腰骨有调节此阴阳二气之作用。

人身就是一个八卦,两手、两足,两膝、两胯合称为八大金刚,也就是所谓之八卦。若仅言两手、两足,拳术称之为四大天王。行拳对敌时,想到阳维穴与真气穴合,无论是举手投足,其力量便无穷,无坚不摧也。

练太极拳跟修道一样,都是练气。所以练习时必须全身放松,以意导气,慢慢遍行周身,收胎元,提阴趼,想脊骨,守灵台,身体自然而然会前后左右转动,此时勿忘勿助,慢开慢合,徐伸徐缩,久而久之,太极功成。

太极拳运动,便是依循宇宙循环的规律,浑然一元,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圆而神通,靡有穷际,完全效法于圆,所以打拳时,不论身法、手法或步法,无不走弧形,划圆圈,绝无直往直来、直上直下的动作。如能刻刻想到身子是圆的,则无论举手投足都会螺旋式地旋转作大小不等的弧形或环形,才能使关节如意,手臂足腿松柔圆活,筋肉纤维得到舒适,这才是真太极拳。

太极者,一阴一阳之道也。其表现于太极拳者,即一屈一伸、一开一合、一收一发。但不管屈伸、开合、收发,抑不管其系养生或对敌,都不可过与不及。必须恰到好处,合乎中道。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与敌人较,应先知己彼,可以发则发,可以收则收,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皆得其宜,此之谓时中。所以练拳之要为收、发、中三字,如此三字都能做得恰到好处,当然可人高手之林。

而此三字,尤以中字为重要。如不得中字,虽列名高手,亦徒具其表。

人身以脊骨为中心支柱,其上15节为阳,下15节为阴。

其左为阳,右为阴。虽然分阴分阳,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举一动,就有阴阳,而且是阴阳相济的。所以脊骨不但对人十分重要,对太极拳人尤为重要。

练太极拳为什么以安心养肾为主呢?因为心属火,火性上燃,易酿成灾。肾属水,水性下流,易成水患。形成水火未济。所以练太极拳要慢,将心安于炉中,使火不外荧,将肾养于鼎内,使水不外泄,形成离坎交媾,水火既济。如此不但不会成灾,反而生化成元精、元气、元神,使人精充气足神完,自然能延年益寿。

俗语说:一娘生九子,九子九般心。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人其心性都不一样,难怪生活环境不同的人集聚在一起便各有各的意见。孔夫子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而贤人中便有主张人性善的、人性恶的。这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有每个人的性格。比如我们一个教练场的老师教一套拳,几个月学完了,而结果验收,每个人打的都不一样。这就是今日门派形成的原因,也可以说这是自然现象,不足为怪。

各种拳术,都是模仿各种动物的防身技能,慢慢地形成的。吾人学习其技能,便应注意其所发生之力量何在而勤习之,必要时便可应用。须知天下之动物甚夥,各有其防身技能,因此南方人的拳术,与北方人的拳术不一样,东方人的拳术与西方人的拳术又不一样,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如无门户之见,取各种拳术之长,冶为一炉而练之,则可包罗万有,领袖群伦。如果固执己见,认为我的就是最好的,除非你不出门,一出门便会被人克制。

不论何种拳术,每个架式都是先圣先贤的心血结晶,式式都可打人。不但式式打人,而且一出手便要打对方7处,因为你的出手,是由意在指挥,灵在指挥,指挥你上半身的神经丛,上半身的脊骨,其力量是很大的。

手掌打人面积大,力量分散,侧手掌打人面积小,力量集中,所以痛。

拳术是一种功夫,必须天天练,一天最少要练3次,早上、中午、晚上按时而练,天天如此,必有所得。

拳乃武事,治国之大道,必须精神专一,才有所成。宇宙规在人之下脑沟中,能通玄达妙。太极图在人之中部,以肚脐为中心,其上一寸三分为气海,等于阳鱼;其下一寸三分为丹田,就是阴鱼。开始习拳时,注意宇宙规与太极图一肚脐阴阳鱼。久而久之,便会感觉有一气在腹部及脑际在流动。所以说太极拳是由无到有的。

习拳就是盘架子,必须按照老师的指示,规规矩矩地练。

所以练是十分重要的事,所谓拳练万遍,神气自现。但是这个架子这样练,那个架子为什么那样练,练拳的道理,无论养生或对敌,都要了然于心,运用自如。如果习拳不知其理,那就等于死架,毫无用处。

称含胸,系指含虚言。与有形无关,是一种平静其精神情绪,使之泰然平静,一意专注,不动心神言。称拔背,指无形劲气顺脊骨而上言。称虚领,指用头脑虚虚地领着言。

称顶劲,指将颈部放松,不可用力向上顶,而是意到。只要将下颚往回收,颈部即自然而然直起,然后叩齿舐舌,集中精神即可。这些都是顺其生理之自然,没有一点做作。

第194、195、257、456诸条。)注解两手、两足为四大天王,加上两膝、两胯为八大金刚,他们都以脊椎骨为中心,接受腰椎骨之指挥。而八大金刚,是人身之八卦,因为腰椎骨在八卦之中心,所以为九宫。

两脚站地,则为双重,必以一实一虚,方可持久。其以九比一,八比二、七比三、六比四都是以意为之。所谓以脚掌前四趾抓地,并非用力,只要以意贯注站地之实脚前四趾,脚即有跟。而且两脚可以随时互换,人莫能知。称发生大力者,非发人之力也。是应知晓。

胎元又日脐轮,又日中宫,是人的根本所在。由胎元出去的气,可以贯通全身,行拳时如果想到胎元,自然含胸拔背,力贯指掌。

腰椎骨是四大天王、八大金刚的指挥者,发人时如想到腰椎骨,则指掌之力便无穷。

肚脐与腰椎骨,一前一后,本来就是相对的,打拳时你如想到肚脐,腰椎骨便会动,腰椎骨一动,两胯便动便灵活起来。

张三丰论太极拳十要之第一要是虚灵;王宗岳太极拳经是虚灵顶劲;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纪录之太极拳十要说第一要是虚领顶劲;本语录是虚领顶劲,非虚灵顶劲注解提罡之罡乃罡气之罡,在会阴附近。即从阴趼上提一寸三分为罡气。此罡气直通颈头,贯澈全身,所以罡一提,颈就松竖了。称挈领,指虚虚领起言。即自然而然虚虚领起之意。

这是你练快的事例。马如此,其他动物亦然,我们人又何能例外。

脊骨上有三个玄化规,上在项骨,下在尾闾,中在夹脊腰骨。这中部一个玄化规,与心、肾、肝、肺、脾五脏元真有密切关系,即中部神经丛完全受此玄化规之控制与指挥。

人的生理构造真奇特,一根脊骨,上透天,下达地,中为人,可以分用,可以合一,其力甚大。

新官上任三把火。人身上的确有三把火,一在脑部、一在胸部、一在腹下部。这三把火不管是那一把火烧起来,都可使人失去理智,发生问题。练习太极拳的人,因一动就会想到胎元、阴趼,六神集中,心平气和,使性宫、精宫、神宫之火变为真性、真神、真精而达精充、气足、神完,身体强健。哪里还会烧身呢?

脊骨58节之神经丛,即为中部夹脊关,上通玉枕,下透尾闾,夹脊关附近之阴维穴与胸前之阳维穴,都是发人之重要窍穴。如于打拳时想到肾上腺,自然含胸拔背,心平气和。

练太极拳,一动周身都动的,外面的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固然在动,身内的五脏、六腑、筋脉骨髓亦无不在动,即全身每一个细胞、毛孔都在动的,所以行拳时可与一切相接合,心身泰然。

阴阳者道之本体,万物之生化,皆不出阴阳之理,拳名太极,自然应尽气阴阳之玄妙。在太极拳中时常提到刚柔、快慢、虚实、进退之术语。究竟这些话真意何在?必须切实了解。比如练拳要慢,大家都知道。架势基础打好了,便应慢慢加快。因慢中所求者阴柔之劲,快中所求者阳刚之功。

再由刚而柔,期使全身之劲,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混为一体。刚即柔、柔即刚;慢即快、快即慢;虚即实、实即虚;退即进、进即退;此即阴阳变化合而为一之理,为太极拳之最高境界。

腰椎骨为九宫的中心,又为五行的中心,为上下左右的中心。所以发劲时想到腰椎骨,两肩两肘的力量便来了。这是练太极拳之秘,应予重视。

两仪就是分合,亦即阴阳。人身有31对脊骨,左为阳,右为阴,脊骨的中央有一条白线,其左、右也有一条线,发劲时如将左、右之阴阳线合而为一,则力量无穷。所以知阴阳,还要知分合,才有大用。

天下事都有正反,只求正不求反,或只求反不求正,即失阴阳之理。人身以脊骨为中心,其左为阳,右为阴;左手为阳,右手为阴。上左脚,即出右手;上右脚,即出左手;左右合即阴阳合,阴阳合则力量甚大,这是生理之自然,必须了解。

称八卦,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指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言;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指坎北、离南、震东、兑西、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言。四正指搠、履、挤、按四正方;四隅指采、捌、肘、靠四斜角。前者即坎、离、震、兑,后者即乾、坤、艮、巽,四正四隅,合为后天八卦,因后天八卦主用。前为火,属阳,故前面出拳为阳。后为水,属阴,故后面出拳为阴(九为老阳,七为少阳,故四加五为九,老阳;二加五为七,少阳。八为老阴,六为少阴,故三加五为八,老阴;一加五为六,少阴)。

太极分而有阴阳,阴阳合则又返回太极。故合者先天也,哲学也;分者后天也,科学也。分者,演绎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样分演下去,可分到千千万万。有演绎就有归纳,将六十四返回八,八返回四,四返回二,二返回一。如果你知道了阴阳,不知道分合,有哲学而无科学,有体而无用,那就是死的东西,与行尸走肉何异?

前已言之:体为骨,为灵;系为筋、神经,为性。骨为阳,筋为阴,故体系合,即脊骨神经合,即灵性合,即阴阳合,这是打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是打太极拳的最高秘密,不明此,不得谓为太极拳。

由尾闾骨向上数至项骨共有31节,每一骨节椎孔都有一对神经通过,人体就靠此31节脊骨支撑、活命。这31对神经分别通达全身各处。行拳对敌,只要想此脊骨,要打对方哪里就打哪里,力量无穷。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寿命在125175岁之间,这里说人最少可活300岁,自亦有其依据,惟人因不知修养,好气、好吃、好坐、好走,损失元真,所以损寿。我们既然知道了,就要练,就要养,不可耗气,不可乱吃,要注意坐,要好好走,才能长生久视。

虚五一十,系指两肩、两胯与腰椎骨言。这五点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腰椎骨属土,一切都由土生,只要土一动,金、木、水、火便活起来了。注解太极动而两仪生。两仪者,阴阳也,开合也。因为太极拳一动即分阴阳,即有开合,一开,即自然而然松;一合,即力量凝聚一点。开固可以发人,合亦可以击敌,所谓左右开弓,无不可以打人。

在拳术中,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于阴阳变化之中。比如我们练拳时要慢,是在慢中求其阴柔之劲,以后逐渐求快,是在快中求其阳刚之劲。再由刚而柔,由快而慢,反复习练,期使全身之劲,柔中有有刚,刚中有柔,快而能慢,慢而又快,依然浑为一体。刚即柔,柔即刚;慢即快,快即慢;阴即阳,阳即阴。这种阴阳变化合一之理,应时时刻刻印于脑中,用时一想即成也。

子时,夜间111时阳生,乃天地阳气回复之初。午时,日间111时阴生,乃天地阴气垂凝之候。卯时,凌晨57时阳气盛。酉时,黄昏57时阴气强。所以养生家在子、午、卯、酉四时辰便冥神静坐。不用针,也不习拳。如果盲目用针习拳,非死即病。如得明师,此时辰照样可以用针,功》漫谈子午卯酉一文)。

练习太极拳,特别重视慢、匀、松、柔4个字。慢者,从容而不矫情,在缓慢中增强内力。匀者,动息均匀,六虚平衡。松者,全身筋络松开,没有丝毫紧张,自然内外和顺。

柔者,周身轻灵平和,没有拙力僵劲,宽胸实腹,处处圆满协调,均匀贯串。打拳练气的人特别注意这四个字。练太极拳要气通三关,当其行气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时,都是以意导引毫不用力,慢而匀、松而柔,迨其气至脑部,遇热变为液体,则以之补脑,或再化而补髓。如脑髓充满,自然身体强健,长生不老。如何练精补脑,练精补髓,须明师指导之。

修道以意为先锋,拳亦以意为先导。习拳不知用意而用力,那是死架笨力,毫无用处。意是什么?人身上本有之灵能,即科学所谓之电,越用越多越灵。

太极拳是道,道法自然,用力如果不自然,等于无力。

天下事很奇妙的,举凡向右并向前旋转的便快而有力,向左而向右后旋转的便慢而无力,所以我们对敌发力时,力朝右转则大。

太极拳是内功拳,虽然也习练架式,其重要的是习练内功,练精、练气、练神。所以习练太极拳时,不可用力,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一举动轻灵松柔,活泼自然。

玄奥规受六神操纵规之指挥,用灵贯注骨的凸面时,要以玄奥规为主体,因其所发之气为阳刚之气,走于骨的凸面,凡骨节的凸面所含之元真都有急旋作用,摧折力强,称急电联系,是人身天罡元真的运行,所以行拳时想到玄奥规,身便轻飘。阴维穴在腰部,想到阴维穴,动作便快。阳维穴在胸部,想阳维穴,力量便大。腰子白泡在两副肾相合中间的相交点,想到这里即可挺起轻松,在水中即可浮起。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结合的拳势呼吸,所以每一姿势中的动作都应与呼吸结合,不可分开。但是初习太极拳的人,因其既要记动作,又要注意呼吸,记了这又忘了那,所以进度很慢。此时最好自然呼吸,迨动作相当纯熟了,再配合呼吸,较为自然。

宇宙间的现象是自然的,万物的变化也是自然的。由于有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东南西北的地域各异,不仅其生产之动植物不同,即人的肤色都有差别,所以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池塘里的鱼有土味,淡水中的鱼肉是甜的。四川的药材与福建的药材用时份量应有差别,陈家的功夫与杨家的功夫原各有异,昆仑派与峨媚派本质不同。所以拜师学艺,应该审慎。不是明师,怎会学得到东西。

拳术巧妙,讲的是拳不打三寸三。比如拳出手,这拳有多少斤力量,要在三寸三以内才有威力,超过三寸三以外便是超过了范围,就是他被打上也没多大力量。凡此皆是用意,不是用力,用意即可发挥内窍之力,收放自如,意重则重,意轻则轻,操纵在我也。

血气在身内流行,都是自然而然,慢而匀,轻而柔的,所以五脏舒和,健康快乐。如果饮食不正,生活失常,脏腑受伤,则损寿命。所以先贤发明太极拳,教人作慢而轻的运动,旨在调和五脏,益寿延年。

脊椎骨为人体通讯中心,每根椎骨都有孔,脑神经与脊椎即运动神经与知觉神经就由这小孔延伸,分布至身体各部分及各个内脏器官。又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群通过脊椎骨中央管道,经椎间孔出来分布在身体各部分,既要传达脑部命令,又要反应末梢所发生变化,所以脊椎骨便是神经通讯网的主干。腰椎骨指挥两肩两胯,并有腰神经丛与此,所以腰椎骨一动,两肩两胯便动。

腰椎在中,它指挥两肩、两胯,故称上五;尾闾在下,它指挥两膝、两肘,乃日下五。行拳对敌,下五必须与上五合,即肩、胯、肘、膝合住,则快而有力。

太极拳为圆弧运动,一动就是旋转的,不管向前退后,右顾左盼,都是旋转的。但应知道:由右向前旋转,快而有力;由左向后旋转,慢而无力。尤须熟练。

人体之生化,都由父精母血阴阳转变而成,故全身之筋脉骨髓,五官、四肢、肌肉、细胞、神经、五脏等,及至感觉、思想、动作、智慧,无一不受此灵性所支配。故练功的人必先要将天地之生化与人之生化研究清楚,悟透了这个道理,练拳时便会自然由意而行毫不用拙力,对敌时亦会从容不迫,刚柔互济,阴阳兼有,旋转而后出,敌未有不应手而倒者。

斜的面积是一条线,力量集中,所以力量大。唯必须左右力量相生,不可相克。

人体以脊椎骨为支柱,以腰骨为中心,腰骨正对胎元,31对脊骨以腰骨为中心,所以31对神经以胎元为中心。左阳右阴,故脊骨的开合,就是两翼的开合,阴阳的开合,开则为阴阳,合则为太极也。

静坐的人,要打通任、督二脉,我们打太极拳也要打通任、督二脉。本条告诉我们:任脉在人体前面,在大脑下,故属阳:督脉在人体后面,在小脑下,故属阴。但任脉走前,属阴;督脉走后,属阳,并非与此说相反。是应注意与明白。

数千年来,道家的功夫,都是着重口授心传。所以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照样功夫了得。有人读书万卷,照样一窍不通,仍然是个书呆子。所以有真经不落纸,道传三遍乱如麻之说。这不是说书本无用,文字不可靠,因为同一个道理,你这样解说,他那样解说,说来说去,不知哪个说得对,如果判断力不强,便会误了一生。

乾、兑属金,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震、巽属木,所以八卦是配合五行而用。太极拳之变化,不但应与卦气相合,尤应知道五行生克。用意指挥之,自然而然,才能发生生化之效果。

太极拳的动作,慢吞吞,软绵绵,所以有人批评太极拳是不能打人的。殊不知太极拳之所以慢,目的在练意、练气、练劲,是主张意到、气到、劲到的。真正太极拳人对打,绝对不是用手打人或用脚踢人,而是用意、用气、用劲就把人制服了。什么是意?感觉力,电能也。只要用眼神注视敌人某个窍穴,就可把敌人打倒,这就是电视摇控的道理,一点也不虚玄。

窍,就是穴,就是关节,就是交叉神经。道家称窍,拳家称穴,医家称关节,生理学家称交叉神经。亦有称之为关窍、窍穴、关节或神经丛者,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医师、拳师,仙师不但要透澈人身关窍,而且对窍中之窍,与天、地之关窍都有详细之明了。了解透彻还不算,必须能够运用。

由无到有,由有到无,由生到化,由化到生,才称得上是真医师、真拳师、真仙师。

练拳的经验是:步子越大则越呆、越笨;旋转越大,则越滞、越不灵活。所以练拳的次序是先求开展,次求紧凑,最后乃能慎密。敌我对峙,对方动作越小,越要注意。

太极拳是讲求八卦五行、八门五步的,所以特别注意四正四隅。称四正,就是东、南、西、北,亦即前、后、左、右。前进为火,属刚;后退为水,属柔;左顾属金,为阳;右盼属木,为阴。明了阴、阳、刚、柔,才可周游前、后、左、右,应付裕如。

打太极拳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所以他的动作慢而匀、松而柔,旨在使这个窍穴的真气同那个窍穴的真气发生关系,使全身大小窍穴之真气能合而如一,欲聚则聚,欲放则放。如行拳不知发生穴窍之真气,不过空架而已,毫无所成。

脊椎骨计31节,从尾闾骨向上数共有9个穴,即尾闾、仙骨、真气穴、腰骨、肾脏、阴维穴、更年期、项骨、玉枕穴。在此9穴中,又以项骨、腰椎骨、尾闾骨为重要。因为项骨内有一个玄化规,他可与天灵元真相结,指挥上半身;尾闾骨内有一个玄化规,可与地灵元真相吸引,指挥下半身;腰椎骨内有一个玄化规,可与五脏元真有密切关连,可以指挥两肩两胯。但这三大穴都接受六神操维规之指挥,能知此则已达登峰造极功夫。

陈家和杨家太极拳都有不传条文之记载,本语录只有非人不传,没有品德的人不传二条。仔细研究实在只有一条:没有品德的人不传。所谓没有品德,范围很广,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固不可传,即奸盗邪淫的人亦不可传,现在推行全民健身运动,来者必传。自不可选择,如果真正传太极拳功夫,仍应注意。

学太极拳之目的有二:一、强身。二、御侮。如果你学的既不能强身,又不能御敌,那你学的便不是拳,不过普通健身操而已。本条教你要去学有用的拳。

万里长城是秦始皇建筑的。秦始皇建万里长城的目的是御敌。迄今数千年了,万里长城依然存在,而秦始皇不过活了数十年便与世长辞,殊堪浩叹。要知中华文化讲求的就是一个让字。对人应该有一让、再让而三让的美德,太极拳一起手就是右挪、左搠、后搠者,就是一让、再让、三让的意思。如果对方不知适可而止还要无礼取闹,始可前搠发敌,但仍应点到为止,让敌人知难而退,不可下重手使人有伤或死的情形。亟应知道。

一身有36大穴,72小穴,这108穴,穴穴有力,窍窍有用。尤其是36大穴中的12大穴,发之有无穷力量,用之有无限幸福。所以太极拳人应切实了解每个关窍之元真与真元之力量与用法,才算得道。

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的,意是什么?这里说是感觉,实际上就是电,人人身上原来具有的电,所以打拳时用感觉力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勉强。

真正的医师、拳师与仙师能确实知道云化规(即玄化规)、项骨、腰椎骨与尾闾骨之生化,当然不会有半身不遂的情形。

太极拳打人时,对于女人,有5个地方不可以打的。即女人的脸、乳、小肚、胯与脚,不管在何时都不可以打。古人订下这个规矩,自然有他的道理,尽管今日男女平等,我人仍应遵守之。

打拳时应闭口扣齿,舌向上贴,微提罡,则力量无穷。

这罡在会阴附近,乃真气,上提与真气穴等相通即成罡气,一般人误提罡为提肛,提肛门之浊气,非常危险。

腰椎骨在脊骨之中心,即腰骨之第3节,是阳;其前正对胎元,是柔;一正一反,一前一后,一刚一柔,各有其作用。行拳对敌,收胎元,与腰椎骨合,即刚柔合一,无坚不摧。

太极拳内功拳,是练意练气的,练到意与气合而为一时,便化为劲。劲者,人身固有之电能也。阴阳合一为道,电能合一为剑,道剑合一,乃操其极。所谓吐气为剑,乃电之作用。能按明师之指导而练必有所得。

快,是武术取胜的条件之一。你快,如果他比你更快,你便屈膝投降了。所以古人有以逸待劳的原则,他动,你不动,等他的动作快及你身时,你才出手将其制服。这不是比他更快吗?

据世界科学家研究所得,人体内有一种心灵光,或称电子灵,或称以太体,或称康健腺。这种质子都是无形之物,完全不出电能的本体。这是人生固有的东西,今之习静与行拳者所谓练气,即是指此电能而言。此电能充满人身内窍外穴以及各个关节,达至某一时期即自然停止,所以古人便发明练习的动作,使全身电能发生生化作用,愈练愈强,愈练愈活。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说明鱼是必须保藏在水底下,不贪小便宜,不生浮动心,才能安处无危,一旦脱离水底,很易上了钓饵的当。

又如卫国保家的利器,必须秘密地保藏起来,一旦有事才可用以抵挡。如果显露于人,被人知道你的底细,敌人就会预备更利害的武器来进攻,这样一切就要被人控制了。所以你有了真功夫,便不可露,露则无法于必要时使用之。杨氏有言抬腿三分险,拢手可保身,真是明论。

时间是由我来支配的,不可让时间来支配我。假如我是公务员,每日要上8小时班,但在8小时以外的时间我可以自由分配,善加运用,自己拟一个作息时间表,每天照此时间作息,照此时间打拳,天天如是,3年即有所得。每日中午,亦应把握休息时间,抽出10~20分钟练拳,配合早晚之运动。久之自然而然变成日课。

顶者头顶也。下颏内扣,颈项自然伸直,与尾闾成直线,上体遂中正而不偏,气即得过三关而至顶,故日神贯顶。神若贯顶,顶似有劲,故日顶劲。可知顶劲不是用力顶,而是以意虚虚领起,故日虚领顶劲。

筋肉为柔、为阴、为系;骨为刚、为阳、为体。打太极拳时先想筋肉向骨贴,就是教你一开始就要柔与刚合、阴与阳合、系与体合。体与系合。再想昆仑顶,这里是神经总系,灵台、玄关、乳哺、机台重要窍穴都在此。然后想胎元,这里是人的根蒂之所在,想到胎元对正真气穴,这里都是真气发动的地方,然后慢慢想到腰椎骨。已经从柔想到刚,又从刚想到柔,再从柔想到刚,最后想到三个玄化规,又从刚想到柔了。这里说明太极拳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关窍关系,那你打的便不是太极拳。

人与天地一样,要在自然中过活,无论春、夏、秋、冬,作息时间都有一定,才能适应万变。所以历代养生家对于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都有作息时间之规定,早睡早起,天天如是,绝对守信。所以如此则一生快乐,幸福美满。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今人则不同,处处贪多,以为自己知道得越多越好。比如打拳吧,这一势还未学会,就想学第二势,太极拳还没学好,就想学太极剑。难怪今日学拳人千千万万,却是没有一个有成就的。所以本条特别提出:这一势学会了好了,再学第二势;这一样学会了,好了,才学第二样。切记:不可贪多,多则消化不良。

练太极拳分为四个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为架式。盘拳架,必须姿势正确、纯熟。第一势不正确不纯熟,不可以练第二势。这是基础,基础不稳固,莫谈其他;第二步为关窍。明白人身关窍,盘架时便要收胎元,守昆仑顶及两肩两膝与腰椎骨;第三步为真气。须知人身真气系由骨生,所以行拳便要注视全身之骨气,而与项骨腰椎骨与尾闾骨内三个圆化规合,是即阴阳体系合,可达登峰造极之功;第四步为天地合。自己的体系合了,便要以灵体去吸收天地之元真,使天地之元真与我身之上、中、下内三个圆化规相合,即达天、地、人三才合一,其拳术可达化境。

虚五与十即虚五一十,即为太极。指两肩、两胯与腰椎骨言。图中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人脊骨第一腰椎,即人的中官,在天为土星,在地为嵩山。腰椎骨指挥两肩、两胯,左肩即人之左肩峰骨,在天为木星,在地为泰山;右肩即人之右肩峰骨,在天为金星,在地为华山。左胯即人之左胯肠骨棱,在天为火星,在地为恒山;右胯即人之右胯肠骨棱,在天为水星,在地为衡山。在此可以看出天、地、人之五点,即天之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地之东、南、西、北、中五岳。人之右、左肩峰骨,右、左胯肠骨棱,脊骨第一腰椎五窍。

三十六阳手,七十二阴手,系从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来。而三十六天罡,系由大脑十条神经腺,是按天干、大脑36瓣,36条小神经腺而来;七十二地煞,系由小脑12条神经腺,是按地支、小脑72瓣,72条小神经腺而来。大脑为阳,故三十六天罡为阳手;小脑为阴,故七十二地煞为阴手;合而为太极拳-。八式。所以对敌时发劲想到昆仑顶,发出之力量乃无穷大。如能明白五行生克变化,则是无敌。

玉井关即玉枕关,又称玉枕窍、玉枕穴,在脊椎骨最上端环椎之上头骨背面凸起处,居人身之上部,与尾闾成一直线。由丹田上行之气,经尾闾、夹脊、玉枕而入泥丸故称玉枕为第三关。任督两脉之气通,都需经过以玉枕穴。如此穴被人打中,立刻死去,若有高人在旁即以掌向项骨第二节一拍,马上就活过来。所以昔日老师授徒,都是先教学生救人功夫,救人功夫学会了,而后才授予各种拳术与兵器。

清末,北京城里有一名疾恶如仇的侠丐,不知其姓氏,因其来去无踪无影,人皆呼之为一朵云。由于两条腿一断一无,无法行动,练成一身轻功。当时北京城里贪官污吏死于其手者甚多,均无法破案,或有密告其为凶手,官府见其状,莫之能信。终以某吏牵涉无辜甚多,乃自首而白于世。

凡人只要有志向,纵然无手,可以将其脚练至无所不能。

脊椎骨上有三大穴,每个穴内有一个玄化规,腰椎在脊椎骨之中部,指挥两肩两胯,如果用武时想到腰椎内之玄化规,由掌而发即无敌。

习拳时,老师教你用鼻呼吸不可开口,就是养成闭口扣齿的习惯。嘴唇微合,牙齿相接,舌向上贴而不卷舐,这都是养气练气的功夫。发劲时为什么要吐气开声,微提阴趼呢?

因为气在身内为电能,发敌时则凝为罡气。这是练拳者应知练气发劲之秘密。

太极拳是拳,拳就是武术,两敌交锋,固要以力胜人,但太极拳不主张硬碰硬,绝不使用拙力,而是主张掌握时间、控制空间,用最巧妙的方法将人制服。所以提出软、绵、缩、小、巧五要诀。故人称太极拳为智慧拳,不无道理。

称风火轮,言其快也。人靠两只脚走路,能够快如风火轮吗?前人有言,走路时想着两胯骨、两脚心,便会走得很快。如何想,当然要由老师口授心传。

有没有缩骨法?有的。早年我在武宁柳山念经馆,曾拜朱学松师父学拳,曾见朱师父缩如小孩钻入笼子。按人的脊椎骨是一节一节贯串的,有如车水的河车,所以练小周天叫倒河车,这河车如何缩?自然要由老师传授。

今天在教练场教拳,千万不可以老师自居,你不过是替总教练传授拳架而已。如果你要以师自居,那师的责任太重了。传道、授业、解惑,你能吗?

剑一出手,即包含了劈、挑、刺、滚、点、云、填、绞、束,托等;剑尖一摆头,即含有黏、沾、随、化之劲。所以只要对方剑尖一摆头,即知其有从明师否。

这空中系指宇宙天地言。天地间经、纬线都是弧形,所以自然界的大力量都是旋转的。我们打太极拳,不管举手、投足,都是旋转的,如果直来直往,就是违反自然,毫无力量。

你注意没有,当鸟雀要飞起的时候,都是尾巴先动的。

它的尾巴向下一垂,就要向上飞去;尾巴向上一提,就要向下飞去;尾巴向左一摆,就要向右飞去;尾巴向右一摆,就要向左飞去。这是动物的生理构造使然。人不知此,怎能习拳。

是明师,不是名师。明师出高徒。明师明白人身关窍、天地关窍,而且能使天地人关窍合,所以你练什么,就有什么。

称五行步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

以自己为中心,站立的地方属土,由你站立的地方向右行,右属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属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行,左属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进属火,此即木生火。这种步法就是五行步法。一般称此走生门,走生门则通畅无阻,所以很快。

脊椎骨有31节,是人体的支柱,上阳下阴,左阳右阴。

31对神经丛通过此31脊椎骨通达全身。所以脊椎骨一动,全身都动。打太极拳如不知转动脊椎骨,那他的动作是呆滞的。

一切步法,都在脚上,若要快而稳,便应注意真气。真气由仙骨下、胯骨上会阴发出,阴趼一提,身便轻了。按照五行步法走去,由于身体平衡而轻灵,所以在桥上走,不会摔跤。练五行步法,须由明师口授。

人身的穴窍甚多,其要者为36大穴、72小穴。而在36大穴中,尤以12大穴为最重要,任何武功都不能离开12大穴而不谈。称12大穴,即玄关、玉枕穴、项骨、更年期、心窍、阴维穴、肾脏、腰骨、精关、真气穴、仙骨、尾闾言。

仙骨,医学称骶骨,为人体脊椎骨之一,长三寸三分,成瓶子形,上接腰椎骨,下接尾闾骨,骶骨神经丛集于此,为六神之一。仙骨上通脊、延髓,上冲大、小脑及方寸,一条腿站时想到仙骨,即脚后跟与尾闾、玉枕成一直线,则身体稳如泰山矣。

当一只脚着地时,全神贯注在着地之脚之前脚掌,则全身之力由脊骨直贯涌泉,自然稳而不倒。

十二时,指一日中之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2小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言,每个时辰分上、中、下三刻,人身血行在哪一个时刻即通过哪一个窍穴,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窍穴如被人打中,非死即伤。比如子宫上刻血行心头穴,此时心头穴如被人打中,即口吐鲜血,心如刀割,死在旦夕。所以点穴须知十二时,否则无效。二十四节气为天候阴阳变化之时,故点穴者亦应知之。昔者老师教人认穴救人,而后才教人打人,所谓太极拳不知生,焉知死。亟宜慎重。

凡属拳术,都有外练与内练之别,外练就是练筋骨皮,内练就是练精气神。如果单练筋骨皮而不练精气神,难有成就。如果拳的理论你说得头头是道而不实际配合去练,等于放弃内练一样。先贤淳淳告诫,不可疏忽。

初练拳者,对于每一架式之盘练,必须遵照老师的指导,合乎严格的规定,内外配合,不可固执己见,有所偏差。如果这个老师不能指导你如何以内气配合架势,你应设法找得明师,以免浪费时间。

称九要,即:一要三弓(拔背如弓、两膝如弓、两肱如弓);二要三垂(肩要垂、肘要垂、胯要垂);三要三扣(膀要扣、齿要扣、膝要扣);四要三圆(脊背要圆、身势要圆、虎口要圆);五要三顶(头要顶、手要顶、劲要顶);六要三收(阴趼要收、胎元要收、神要收);七要三挺(腕要挺、腰要挺、足背要挺。此三挺要配合动作,发劲时用之,不是在整个拳架要挺,反之则成大病);八要三抱(两肱要抱、气要抱、精神要抱);九要起钻落翻(起势要钻,落势要翻;起势要横,落势要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此学拳者不可不知。

称八法,即搠、履、挤、按、采、捌、肘、靠。称八性,即抓、扑、抖、掀、截、挂、舒、绵。称八忌,即一忌出拳高举两肋空,二忌绝力使来少虚灵,三忌力猛变迟倾折快,四忌臂肱直伸无返弓,五忌身无桩法如竿立,六忌相击易跌一身空,七忌怒腾气升血冲脑,八忌心智变动不机警。

初练拳者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执己见,虽然老师教你不要用力,要松透,须知太极拳是一动就有阴阳、虚实、开合、刚柔、正反的,你既不可为力所拘,更不可为松所蔽。力由骨生,骨为灵;柔为筋脉神经所发,筋为性。如只用灵不用性,或只用性不用灵,均有偏差,有虚必有实,有合必有开,有刚必有柔随之,有柔必有刚助之,有正必有反,有阴必有阳,灵性合一,内外合一,中正不偏,方有大成。

太极之变化,千万要注意:劲力要成圆形。因为圆劲可随时变化灵活。因圆劲即旋转劲,能促使敌势转背,然此机在时间上不能拖延太久致失机发敌。因敌处于背势时,可能借身腰扭转,步法穿插而由背转顺,所以要聚劲、发劲、借力一气呵成。掌握老嫩,得机得势,功夫至此,才算尽悉圆中之妙,得太极之功。

发劲的方法,最好在发劲之先,即扭转腕臂,反扣敌人脉穴及关节,借身腰扭转劲,逼使敌人之身腰臂腕成背势,配合松腰扭胯,沉肩坠肘,把所凝聚之劲力振腕而出,发之才能有效。所以老师曾说:发劲要在圆中量,杠杆作用内中藏;仔细审慎勿放过,扭肘震腕似电光;圆中自有圆中妙,杠杆自有巧中巧;恰摄全凭灵引进,旋身扭腰可称豪。又说:拿劲要准,发劲要狠,险中求胜,全在腰中,起落钻翻,配合旋转,乾坤之内,总不离圆。圆中套巧,杠杆杠杆。请仔细揣摩。

宇宙间的一切事情,有正就有反,有阴就有阳,有主就有从。必须正反合,阴阳合,主从合,才能发生力量。我们练拳,应以骨骼为主,筋脉神经为从,必须以灵使筋脉神经向骨骼上贴,使神经与骨胳合而为一,即灵性合,阴阳合,才能发生大力量。

骨为体、为阳,筋为系、为阴。静坐下来,就可以灵使筋向骨内贴,即可产生真气。再以意导引此气畅流全身,就是最高的营养品。这是养生家的养生之秘,并不是在打拳的时候就要如此。

练拳以意为先锋,对敌以灵为先导。如果练拳到了非常熟透的程度,则对敌时只要对方一动就可以出手制敌,而且威力恰到好处。这想关窍的功夫要在平时练就,到用肘要与平时一样才成。

练拳时为什么只能以鼻孔呼吸,而要闭嘴扣齿呢?因为嘴张开,上下的牙齿也会分开,不仅真气外泄,而且形成身体上重下轻,所以要求练拳时应扣齿,使真气下行,成为下重上轻,自然而有气力。

骨为体,筋为系,全身的力气虽然在筋骨,但发劲时全身不可有一处散乱,如有散乱处,即身中之气不合,可于腰胯肩肘及四梢求之。牙为骨梢,用劲如不扣齿,即无法发力。

本条说明:全身的力气在骨膜、骨节与筋,而其控制中心在脸上两腮上一点,若齿不扣,则力不发矣。

从尾闾经夹脊至玉枕这一条腺叫寿命腺,是纵的,由大脑神经总系统制的神经线是由颈神经丛经两肩胛骨网状地分布至全身。当两腺在背脊相交成十字时,这相交点就成为劲气的凝聚处。因为脊椎骨本为全身之通讯中心,所以这一个相交点成为全身骨膜之联系。练拳、剑时,想到此腺交会点便轻灵活泼,发敌时想到此处,则力量无穷。所谓力由脊发,就是这个道理。

练拳的人应知一切力量用在前脚掌,全身脊骨即架在这一只脚上。所以要你一只脚着地时,只要想到仙骨,想到胯跟(大腿鼠蹊沟之筋),想到腿弯,想到涌泉穴(此穴即在前脚掌),身体即可站稳,踏实而不倒。

仙骨有8个洞,并列两排。洞之左有红外细胞,右有白外细胞,中间有一高线,前有条纵短线,在坐骨间之横线上端,行拳时想此纵线与横线合在一块形成一小十字,则力量甚大。

仙骨上的小十字架,与大腿沟之神经本来就在一条纵线上,再上就是寿命腺与肩胛骨前面的神经腺形成的十字架,再上就是大脑沟,大脑才是一切力量的指挥者,小十字架与大腿沟之神经,不过一气贯穿而已。

练太极拳主要就是呼吸二字,郑老师说:吞天之气,吸地之灵,寿人以柔。所谓吸地之灵,就是以灵想涌泉穴,吸地煞之气,顺涌泉而上经腿弯大腿上脊骨、脊髓至灵台昆仑顶与天罡合,自然神爽体轻。

太极拳之主宰在腰,练拳剑要身子活泼,应从腰部发动。

腰部有个真气穴,如果向下发力时,真气穴之气即经仙骨而至胯,再由胯传于膝,由膝传于脚,则脚着地如生根。

人的腰部有个阴维穴,如果向上发力时,阴维穴之气即经背脊而至肩,再由肩传之于肘,再由肘经腕而贯于手,则手之力甚大。

真气穴在腰椎骨第五节即仙骨瓶口上一寸三分,统率全身真气。如向上走,则真气经腰椎而阴维而阳维而肩而肘而手。这样发出的劲力很大。

劲气发源于真气穴,如果发劲时想到腰骨第3节斜十字神经丛,则有大力量。

阴趼的位置是外边谷道前三分,海底后七分,这是外阴趼,上行一寸三分是气窍,真气就由这里出来,它通后面尾闾骨、仙骨。仙洞上面有8个洞,并列两排,分为四组,真气由这个洞里出来。仙骨上端一寸三分是真气穴。阴维穴在肾窍上端一寸三分。肾窍之下为腰骨即中窍穴。因为阴趼有6条神经脉,两条通仙骨,两条通肾脏,两条通心脏。行功时微提阴趼,真气即送仙骨八洞,上真气穴,经阴维穴、更年期、肩胛骨、剑状突起,由肘至掌心,这样发出来的气便是真气。这与拳论所谓由脚而腿而腰而形于手指是一致的。

仙骨上有8个洞,并列两排,左阳右阴,分为4组,阴阳各自合一。左掌为阳,仙骨左边4个洞为阳,木能生火,火上加油,其威力自然大了。

骨由灵生,骨为体,为阳,由骨所生之气为阳刚之气。

筋由性生,筋为系,为阴,由筋所生之气为阴柔之气。知其所生而复知其所用则善。

阳维穴就在心肺处,它把心脏两边两个大动脉口神经相连,即两仪动脉之源,是人体真气之总发电机,一动那个窍穴,气力就会大增。练拳时,意想阳维穴与真气穴相合,支持两手、两足、两肩、两胯,则力量无穷。

六神操纵规在心窍后三分三,它控制神意。如行拳时想此操纵规顺心尖而至剑峰骨,出手便奇快。称剑峰骨,即胸前之剑骨。

腰椎骨有5节,真气穴与腰骨都在此,其下为仙骨、尾闾。故尾闾一动,腰椎骨即动,腰椎骨动时意守夹脊关,肩胛骨便发热。这说明此一电路已通,不管养生或发人,都要按此顺序来练。

人由千万亿的细胞组成,这细胞靠气存养,这气、细胞就是电,就是能,所以说气的传递,就是细胞的传递,电的传递。

人体的架构,全靠骨骼;人的生命,全靠骨髓。骨髓充足,人体健康;骨髓稀空,人体衰弱而死亡。骨当中是空的,充满了骨髓,骨遍周身,髓遍周身,细胞遍周身,电能遍周身注解想,是用意、脑、灵。所谓意到气到,脑到力到,灵到电到。因为骨髓充满骨胳,周身都是电能。练拳时意注骨髓,一想举手就举手,一想投足就投足,快逾闪电,无不如意。

这在平时就要下功夫。

灵台,医言第三脑室,科学称神经发源总系,道称昆仑顶下方寸,为人生关窍之主宰总神经丛。大脑10条神经腺,指挥电子能及通各真气窍穴。所以行功时静想灵台下10条神经腺,真气立通。

骨是造血的,所以骨间之体有红丝,这红丝依于骨骼,骨骼内有真气流行。练拳时如能静想脊髓内红丝从骨骼贴真气,使血气合,则发生生化作用,十分厉害。

灵体纯阳,魄体纯阴,行功时提阴趼,守灵台,阴阳自然合一。阴阳电合,不仅手心发热,全身都是暖烘烘的。早年韩振声理事长常言:外出时如遇变天衣穿得太少,就以静坐取暖一提阴趼、守灵台。以后我也常行此功。

阳维穴就是心窍,心属火。阳维穴之上顶,正对着灵台之下洞。灵体纯阳,阳为火,灵体之尖端如与阳维穴上顶一合,发至手上之气便为热气,为阳掌。

阴维穴就是肾上腺,肾属水。魄体纯阴,阴为水,魄体之尖端如与阴维穴对正合一,发至手上之气便为冷气,为阴掌。

天下事有正就有反,有生就有克。如果你知道他是用阳掌攻来,你就可以用阴掌反制之。因为阴掌是阳掌的克星。

如果你不知道他打你的是阳掌,那你就要吃亏了。

阳掌的克星是阴掌,阴掌的克星便是阳掌。如果你知道他是用阴掌打来,你只要用阳掌反击便可以破解了。

人体骨头凸出的一面为阳,凹进的一面为阴。每根骨头中央部分都是凸出的,故为阳,两头都是凹进的,故为阴,发敌时一想骨头的凸出与凹进部分,力量便大。因为骨头的凸出部分为刚,凹进部分为柔,阴阳合一,即刚柔相济,所以力量才大。

阳反阴掌,就是阳掌去合阴掌,阳与阴合,所以力量非常厉害。

阴反阳掌,就是阴掌去合阳掌,阴与阳合,所以力量也非常厉害。比如阳掌向上击敌,忽而反阴掌向下袭人,不但快而出人意表,其力最亦非常惊人,盖以实击虚也。

小脑为阴,小脑12条神经腺是按地支接地穴12条龙脉,小脑72瓣即72条小神经,为72地煞形成72阴手。如果对敌时用阴掌击人,非常阴毒(尤其点穴禁用阴掌),厉害已极,应注意克制。

脊骨是人体的支柱,共有31节,每节有一条神经腺贯通达周身,所以练内功到相当程度,便要练上天梯的功夫。练时是以灵想脊骨,从下而上,想着脊骨内侧,由尾闾向上一节连一节不可间断。如果间断了,必须从头再来,一气练到第31节为止,才算成功。如何想?必须老师口授,此处无法说明。

虚五与十,就是太极。所以两肩、两胯都受腰椎骨指挥,腰椎骨一动,两肩、两胯自然灵活起来。

腰椎居人体之中心故属土,右肩峰骨属金,左肩峰骨属木,右胯肠骨属水,左胯肠骨属火,所以说腰椎、两肩、两胯五点叫五行。只要用灵一想,快逾闪电,五行即可合而为一了。

灵通,指灵台有灵感、灵应、灵透作用。灵通时,对方一动就知道他要打哪里。为了先发制人,我想打对方哪里,自自然然用不着瞄准,就打到对方哪里。这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非诚心苦学不能达。

出汗,原是一种自然现象,运动到了某种程度就自然会出汗。因汗为人身之精液,养生之电能,不宜外泄。所以养生家告诉我们,运动到全身发热时应停止休息。

太极拳中所言之气、力都是电能。可以在人体流通者就是电能。人体发出之劲有刚有柔,是因各关窍之激发不同而分,这些都是人身自己原有的东西。我们练拳就是练各关窍之电能使之越练越强,所以练拳时要想身上重要关窍,守重要关窍,使我身之电能与天地之电能合,感觉我身上电能之强与弱而操纵之。如我之电能比对方强,则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心所欲。如何去练?须由明师指导之。

从阴趼上行一寸三分为气窍,由这气窍发出来的气为真气、罡气。练拳时老师教你提罡,就是教你提这气窍,今人错以提肛,以致发生练拳流弊。

练拳剑时必须集中精神,以充实精窍、神室、骨髓、脑海等处,俟精汁、心血、髓、脑汁充满(真元充满),此时真元之电能放射力才强,这种电能的放射,才是元真之气。把此元真之气凝合起来,方能产生真气。如能将此气导至骨髓,穿行365骨节与灵台,游行384条神经腺而与性合,再使神经、筋脉、肌肉与骨合,即为灵性合一,如将这种真气发人则为剑气。

六神,指灵(灵台)、性(玄关)、神(心窍)、意(肾脏)、魄(阴趼)、魂(仙骨)言。三阴三阳,故称三阴神三阳神,分居人身之上、中、下。六神就是六种不同的电,以电引电,如将这六种电能合而为一,是一种玄气,可以益寿延年。

三才,指天、地。人言。比如太极拳起手势有两手上提、下按、合抱3个动作。上提者必为阳手,象天,必使本身所聚之真灵,与天之真灵合归于身内,即上提两手止于眉心,在内功上要贯注天窍穴(10条回归线的总点);下按者必为阴手,象地,使本身之阴阳与人地阴阳相合于本身窍穴内,即下按两手止于小腹,以精神注于地穴(12条龙脉的总点);合抱者必于脐,象人,同时注念将合于本身之元真随两手相抱时慢慢往胎元内合。即两手在上者止于天突穴,在下者止于关元穴。因胎元为人生之根本,筋骨血脉、内脏五行皆由此而生。如能练至人之真气与天、地之真气合而为一,是为金刚气,即可成为金刚不坏之身。

三元指天元、地元、人元言。天元是天的生根处,10条回归线所聚之所,此线所放射之电能,充满整个宇宙。如人身血脉及各个大小星球之生成,皆不离此线之功能。其象人身之骨骼,故称天之胎元。地元是地之生根处,为12条龙脉所聚之所,是受水火风的灵能而成,穿行地下,如人身之血脉。地上的山岳亦受此龙脉而成,其象征人身之骨骼,称地之胎元。人元是人的生根处,故人的384条神经线及365骨节,皆象征天之回归线与天之行星及地之龙脉与山岳。如将天、地、人之胎元所蕴之元真凝聚而归一,则成宇宙之光。

剑术开始习练与拳术略同,先求架式演练纯熟,其后要分析架式、招式之变化,与拳术内各劲之练法同。然亦须精神统一,注于内窍,使精神与剑合成一体,方能得心应手。

出手时如想肩胛骨两傍之筋,则身轻如燕飞出。

锁骨在肩,颈神经丛在此穿通全身,通到手之中指时则为小神经,其细如牛毛。用时不可不慎。

人体之骨骼是各自分开的,以筋脉相连结,平衡负荷全身重量,才构成为活动自如的整体。两手是与整个全身密切关连的一部分,造成以身使臂,以臂使指的自然灵活状态。

为发挥力量,须从整体着眼。而发劲整体,必由筋骨(即体系)合一,方有无坚不摧之力。比如练剑,应以体内之神集中于灵性,注视心窍上动静大脉交叉处(即阳维穴),使性灵的电能贯注于双手之筋脉,再传到剑,即可灵活动作,发出无比力量。正如锁骨神经腺从右手中指的阴面,通手臂,经夹脊窝,到左手中指阳面。如紧握剑诀,真气就马上传至剑尖,这就是功到自然成的说明。

运剑在骨,这是先贤的经验之谈。所以练剑时想着剑骨(胸骨体),真气即从背脊骨经肋条(脊背穴)集中至剑骨(由仙骨而真气穴而腰椎骨而剑峰骨而脊背骨而来)而达剑身并引入走。练剑到了这个阶段,即有大成。

灵为剑气,性为真气,灵性合则为玄气。所以剑法一起,即会朝着对方之窍穴刺去,自自然然,这便是运剑在灵的原因。

练剑时注视剑峰骨的中央,则冲力很大。因其中央有一个洞,只要以意引之,洞内即有真气发出。真气向外冲,所以人亦向前冲。

腰椎骨前面正对胎元,练剑时腰椎骨一挺,身子即往前冲,这时在其下面的真气穴及其下面的聘骨窍跟着往前冲,如再与南方的大公星合(此星须由师口授),则可以发挥最大之威力。大公星三颗在人身指项骨、夹脊与复命关言。

剑峰骨在腰椎骨上,聆骨在腰椎骨下,练剑时腰椎骨挺直,意想剑峰骨与驰骨,三窍即合,即可产生很大威力。如经明师指点能再与南方大公星合,立时有剑气发出咄咄逼人。

此昆仑派剑法独秘,鲜为外人知。

真气穴的下面是仙骨,再下是气窍,其前正对丹田,丹田上一寸三分为肚脐,再上一寸三分为气海,气海之气为阳,丹田之气为阴,由于天左旋,地右旋,这阴阳二气合而为一,肚脐后为胎元,胎元一动,真气穴即动。阴趼一提,气窍之罡气即上达仙骨,上达真气穴,如果真气穴的阳电发动,再与天、地之阳电接上,便是罡气。这里所说之气(气),即电能。

依第547条说明:六神合一,是为玄气,若六神合一发挥的真气再与天、地合上,当然是玄上加玄。如果发出,要热就热,要冷就冷,变化无穷。

六神合一之玄气,是由本身之元真接合天地之电能锻炼而成,自然形成金刚不坏之体,如以这种玄气发人,就是剑气,看去就是一道剑光,力量奇大。

劲发源于真气穴,其上第3节为腰椎,其正面为胎元,腰椎之上为阴维,阴维之上为阳维,其上为剑峰骨。剑峰骨为金气,阴维为水气,胎元为木气,阳维为火气,腰椎为土气。五气合一而形成之气,日罡气。

仙骨上有8个洞,并成二排,左阳右阴,分为4组,阴阳各自合一。如果八个洞内缩,即四阴与四阳台,若此气传到真气穴,上达腰椎、更年期、肩胛骨而到中指,中指即会跳动。若以之击人便形成剑气玄气,想打对方什么窍穴就打对方什么窍穴。只要用目注视对方该窍穴,中指指向该窍穴即可。这种隔空点穴功夫,非练到六神合一不可。

本条介绍大家认识什么叫做太极道功拳,是练外练内练气的。练外形架势,讲求松。这松是功夫,有方法的,只要心里平静,不紧张,一心一意将精神力贯注于全身,发于指掌,虚实变化,周游六虚。而其主要还是练内。拳云太极,就不能离开太极之道。盖太极由何而生?由何而化?若不知生化之理,仅知拳架之摆动,岂得谓之为太极拳。所以练太极拳,应注意人身之内窍外穴,发挥窍穴之特能,行聚合之法,使各关窍之电能合而如一,发生劲气。尤其是两肩、两肘、两胯、两膝,四大天王与八大金刚为八卦必须合而为一,要刚就刚,要柔就柔,要虚就虚,要实就实,变化无穷,玄妙莫测,这就是太极道玄功、太极道功拳。

操纵规在心窍后三分三,人身之中部,它是控制神意的。

如果守心窍与操纵规合,再与剑尖骨合,其发出之真气,便可增加剑力剑气及拳掌腿脚力量。

本条为练轻功方法之一。只要守中部的六神操纵规,六神统一,心窍向操纵规贴近合住,再向后靠近延髓、脊髓,这时阴坼一提,身体即有腾起之感觉。久久习之,练到一想即可腾起,才算功成。

本条为练轻功的又一方法。玄妙规在阴趼后一分三,他是控制魂魄的,在人身之下部。练功时提阴趼,意想玄妙规慢慢向仙骨八洞最下一组靠近,人即会跳起,发生轻功。因玄妙规指挥下半身神经及阴趼,故一想即跳。

人的元真,是在脊骨的脊髓与延髓中,由脊髓、延髓两边的齿形三角尖发挥出来。行拳对敌时,想劲力或真气由脊髓、延髓两边的齿形三角尖发出经仙骨、腰骨、更年期、肩胛骨到手臂发挥出来,其力量最大。这在平日练习时就要如此,一旦对敌时只要一想此齿形三角尖,劲气即出。

本条是教人练习缩骨的方法。脊骨是人体的支柱,在人体之正中央。所以练此法应以脊骨为中心,以灵引导两手、两足、两肩、两膝、两胸之关节向脊骨收缩,使这些关节的真气慢而轻地注入髓内。久练即可成功。但如何引,如何缩,须老师口授。

这是练轻功的又一方法。魄住阴拼的中心,管人体的精,为色电波,动作快,专活腾神经。玄妙规在阴趼后一分三,阴趼在肛门前三分,其上一寸三分即会阴穴及跨根之肠骨动脉。所以练此功夫,应以阴趼为本,魄体为根,意想会阴及肠骨动脉内收,自玄妙规向魄体轻缩,即觉全身空空飘飘。

如何轻缩,须老师口授。

胎元在肚脐后一寸三分,其上一寸三分是气海属阳,下一寸三分是丹田属阴,左一寸三分白色为阳鱼,右一寸三分青色为阴鱼,中心点为红色。天左旋、地右旋,这正面就是八卦,八卦反面有九宫,由胎元发挥出去的元真,称为九天,由九天真穴发挥出去的力称为罡气。天左旋就是向内吸,吸进来的天地元真则为我身之营养(真元);地右旋就是向外发,发出去的元真则凝为周身罡气,在一定距离内,任何来袭之力量都会撞回。

这是练罡气护身的又一方法。三才真气合一即为天罡之气。兹天地气贯通合为三才之气,并贯通6种电能(灵、性、神、意、魂、魄)散布于人体周身,形成护身之罡气,这气体虽无形迹可见,如果碰上马上即被弹回去。

阴趼的窍中窍藏魄,为色电波。圆形,其上尖小孔通灵台,接天灵,天上10条回规线,灵体纯阳为电子灵。阳维穴即心脏穴,属火。六神统一后即引魄体上升与灵体合(阴合阳),吸取日月星精华,即有一股热流进入体内,如将引入阳维穴,经由手掌或手指发出,即属热腺。

灵台的窍中窍藏灵体,圆形,其下圆小孔通阴趼,接地灵12条龙脉,纯阴。阴维穴即肾脏,属水,六神统一后即引灵体下降与魄体合(阳合阴),吸取地上灵气,乃有一股冷流进入(涌泉)体内,如将引入阴维穴,经由阳维穴、肩胛骨至手掌或手指发出,即属冷腺。

本条系教你练剑之方法。只要你了解脊骨及操纵规之所在,练剑时想此脊骨中心的白筋(因白筋外裹簿膜)与操纵规,你就可以挥洒自如,发挥很大威力。

十三经轮金钟罩,简称金钟罩,如果练就金钟罩功夫,可以刀枪不入。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或电影、电视上常听见到的功夫。本条说明练十三经轮金钟罩,就是练泥丸宫、玉枕关、左太阳穴、右太阳穴、左耳骨穴、右耳骨穴、上喉头穴、灵台、玄关、神关、肾窍、阴趼、仙骨等十三窍功夫。

如何练,须老师口授。始可通达。

这是练罡气护身的另一种方式。即天上的日、月、星真气与地上的水、火、风真气相通,再与人体的精、气、神真气三才合一,这种真气散布全身,即成一层罡气护身,如将此气上升头顶,即成一团云状罡气宇宙网。什么叫真气?就是真元与元真结合而产生的气。什么叫真元、元真?称真元,是含有电能的质体,称元真,是为无形的电能,可知元真就是真元质体内之能。比如我人练此真气时,必须集中精神,以充实精窍、神室、骨髓、脑海等处。俟精汁、心血,髓汁、脑汁充满,即为真元充满,此时真元之电能的放射力才强,这种电能的放射,才是元真之气,把此元真之气凝合起来,才产生真气。至于如何将天上三光与地上三宝与人之三宝合,则须老师口授。

守,指意想言。如果出手时想到胸椎骨第5、6、7节神经丛,力量便很大。其应六神统一而后发。

用腿踢、蹬时意想腰椎骨第3节斜十字神经丛,力量便很大。其应收胎元、提阴趼、六神统一而后发。

太极拳用掌主张自然松舒,不直不屈、不并不开、振腕挺肘,使肘劲贯于指掌。其能用灵指挥才有力量。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不同,它是讲求用意不用力,刚柔并济的。它是着重练内亦不忽视练外的,所谓练内,指练精、气、神言;练外,指练筋、骨、皮言。练筋、骨、皮要求架势要正确,练精、气、神要求意气要平和。因此练外功的讲求气力,练内功的讲求劲道。即练内功的讲求练意,练外功的讲求练力。所以太极拳有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用意不用力就是尚柔,反之用力不用意就是尚刚了。

我们打太极拳只能练柔劲,不可练刚劲。练柔劲乃练内窍之气,内窍之气乃先天气,柔而勇,收放自如,身体健康,可延年益寿。练刚劲乃练体外骨皮,属后天,后天之气刚而猛,放出不能收,看起来身强体壮,却有损于寿。所以打太极拳禁止用横力,提倡竖力。竖力为柔,是以阴趼之电激发阴维穴而生,柔而带刚,是一种弹力,化劲灵活,融于内可为筋脉骨髓之营养,达于外可及皮肤各处含有化劲发劲。能化能发,浑身是劲。横劲为刚,是以真气穴之电,经阴维穴内激发阳维穴之电能而生,此力发时虽猛,因阳维穴之电系由心脏供给,用之而伤心血,气源受损,即俗所谓外强内空,故有损于寿。故日:意,电也,气也,气不可刚,刚则不寿。

切记切记。

呼吸,本是不教而知,不学而能的。太极拳语录,条条重要,为什么最后结尾一条还谈呼吸呢?请读者仔细看看,从语录第一条起,虽每一条的内容不同,但重要之处,无不是讲呼吸与气字。这里虽然简单告诉你:低头吐气,仰头吸气,自然而不用力。要知玄中奥妙出练手,皆是呼吸二气功,别看天地只是空,精华就在呼吸中,呼吸二字论性命,得到真传是金仙,指示妙功玄奥理,大道全在呼吸中。呼吸的道理既然如此玄奥,岂是只有14个字能作本语录的结尾。但是,呼吸要很自然,呼吸要不用力。这是在任何状况下都应遵守的。尤其是在练太极拳时,呼吸更要自然,呼吸更不可用力。习惯成了自然,即在推手时,对敌时,仍然是呼吸要很自然,仍然是不用力。不过在发劲吐气开声时(一刹那间),便不能不用力了。

太极拳讲求尾闾中正神贯顶,既然神贯顶,自然不会有低头、仰头的情形,可知低头吐气与仰头吸气,应是指坐着或站着练某种气功时才会有的特别动作。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教学经典语录



1、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2、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

3、露珠不愿跟珍珠比美,只顾默默地滋润绿叶和鲜花。

4、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看待,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5、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6、生命需要燃烧激-情,教育更需要燃烧激-情,燃尽自己的一切,铸造不朽的诗篇。

7、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乃培优辅差之大策也。

8、尽管创作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9、站在三尺讲坛上,我们四季耕耘,凭着一腔热血,换取万世幸福。

10、一束赞许的目光,一次赞许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传递出真诚的鼓励,都能表达出孩子的赞美。

11、我愿成为一缕阳光,给学生一份光明和温暖。我愿成为一缕春风,给学生一份抚爱和馨香。

1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3、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

14、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15、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

16、中小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对其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启智、明理、导行的过程。

17、论行为,习惯重;论学习,思维重。

18、做平凡的教师,创不平凡的事业。

19、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20、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让孩子们记住: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21、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要有甘做绿叶、甘当园盯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22、把温馨的话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

23、心中装着爱,行中有着严,用效率引导学生追求优秀,享受快乐。

24、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25、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26、你不能控制他们,但你可以掌握自已。

27、昂扬振奋的精神,豁达开朗的心胸。

28、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

29、对后进生,班主任请用睿智引导,更要耐心等待。相信等待之后,会有一朵绽开的鲜花迎向你!

30、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

31、视责任为美德。

32、教育的真谛是火柴精神,用它迸发的火花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炬。

33、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断感到自己是多余的。

34、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读懂他,就得走进他们的心灵。

35、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

36、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37、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8、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39、教师的工作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并乐意终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40、教师的爱心是无形的教育。让我们用爱心铺设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道,用真心真情谱写壮丽的人生乐章。

41、对学生要恰当地把握宽与严。在宽方面,给予学生一个提高的过程;在严方面,做到言必信,令必行。

42、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

43、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44、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

45、引导学生以探索的眼光去思考,那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

46、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4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8、终生学习,永无止境;甘为人梯,其乐融融。

49、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

50、教师是研究者,是学生心灵的开拓者,是传承文化的传播者。

51、每时每刻都能用耐心和爱心去发现孩子,欣赏孩子,培养孩子。只有欣赏孩子的现在,才能塑造孩子的未来。

52、教师的最大愉悦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53、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54、关爱学生,让学生快乐成长。

5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

56、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57、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5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59、只有群众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60、勤于给一棵棵稚嫩的幼苗松土浇水捉虫施肥的园丁终将迎来争奇斗妍的春天。

61、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62、孩子的真实比做出来的真诚更可爱。月亮从不为自已不是星王而从天上掉下来,相反,它处于一种非常美妙的格局中:这便是众星拱月。

63、信任学生,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育者的职责。

64、不要随便给一个人定性。

65、对待学生,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批评。

66、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67、业精于勤,荒于嬉。

68、老师的爱是雨天里的一把把小伞,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一方方无雨的晴空。

69、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光辉的,是荣耀的。教师的心声是纯净的,高贵的,无私的。

70、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想上天空,想潜蚁穴,往往他们思维跳跃比我们要快得多。

71、如果一学期养成一种好习惯,那么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72、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73、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74、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75、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76、普通人不怕做难事做成了,事不难了,人不普通了;做不成,事不会更难,人却也已不普通了!

77、教学生学霍元甲,不学蒲巴甲,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在。

78、我最期盼的是学生的点滴进步。

79、以率先垂范的品格,激励学生;以广博精深的学识,丰富学生;以循序渐进的诱导,引领学生。

80、童心是个宝,让我们共同呵护!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围城经典语录大全及赏析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围城的经典语录及赏析,欢迎大家的阅读。

 【围城经典语录大全及赏析一】

1、沈太太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2、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3、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4、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知识面部肌肉做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

5、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6、方鸿渐还想到昨晚那中国馆子吃午饭,鲍小姐定要吃西菜,说不愿意碰见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

7、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8、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9、“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10、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个饭碗。

11、(张先生)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他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过二十还没嫁掉,只能进古物陈列所供人凭吊了。

12、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13、自己答应过去看她,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生活实在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14、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学政治,那真是以后天发展先天,锦上添花了。……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

15、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16、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17、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18、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品。

19、 魅力是什么?魅力不是漂亮,漂亮的女人不一定能吸引我,端庄幽雅的女人我才喜欢。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不够漂亮。

20、 初恋都让人难忘,觉得美好。为什么?不是因为他(她)很漂亮或很帅,也不是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因为人初涉爱河时心里异常纯真,绝无私心杂念,只知道倾己所有去爱对方。而以后的爱情都没有这么纯洁无瑕了。纯真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我们渴求的就是她。

21、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的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直到\“妙\”的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22、从此,他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

23、想到你还是想你?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真正想一个人,记挂着他,希望跟他接近,这少得很。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到,想到而已。

24、(张先生)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他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过二十还没嫁掉,只能进古物陈列所供人凭吊了。

25、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

26、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你现在是想进城还是想出城呢?

27、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必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28、上帝会懊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摇的狗尾巴,因此减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

29、一个人,到了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30、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

【围城经典语录大全及赏析二】

1、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2、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3、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4、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5、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 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6、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7、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监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时间对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而把它洗濯的光洁了。

8、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9、老年人恋爱,就象老房子着火,没的救。

10、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11、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12、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13、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

14、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

15、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16、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17、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18、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19、长期相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吧,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

20、老婆和老妈掉进了河里,我先救老妈,因为是老妈给了我生命,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丢下她不管。老婆如果没救上来,我可以再给她陪葬,在墓里继续我们的爱情。

21、“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22、泛黄的照片失了真,承诺像刀伤了人。

23、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24、睡眠这东西脾气很怪,不要它,它偏会来;请它,哄它,千方百计地勾引它,它便躲得连影子也不见。

25、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

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是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译文:学问知识,要不断增强,日益广博,修身养性悟道,要逐渐去掉自身的各种杂念,此为日损。减少又减少,最后就到了什么也不僵持固着的无为境地。

7、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译文:最上乘的统治者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习惯于把百姓的意向作为自己的意向。善良的人我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就会让所有的人一心向善。

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把无为当做为,把无事当做事,把无味当做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9、善火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1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

11、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1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坚克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改变它、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懂,却不能实现。

1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到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平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1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16、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17、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1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19、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2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译文: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21、不以物挫志。

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2、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2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24、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译文: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25、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译文: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26、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7、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译文: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2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译文: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9、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3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译文: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1、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32、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译文: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33、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3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荆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35、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译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3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3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3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40、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41、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译文: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4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djz525.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208263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蕴含哲理的句子,经典语录赏析
下一篇 : 致自己的经典人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