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为了保留沉浸观看的喜悦和心情,选择写一份观后感是没有错的,观后感有利于我们深入体验影视作品中的剧情和人物的感情,相信您也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1

朋友圈看几次这部片子,老师也提到这部电影,于是我也报着窥探的心理看了这部电影。去看藏人在如何磕长头,如何让信仰在内心生长,去看看他们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平铺直叙的纪录片模式,看似沉闷,一点点触碰我们的内心深处。讲述着这十一个一路磕长头两千多公里到冈仁波齐朝圣的信徒们,一起有了一年多的时间。首先的观感是,他们的语言极简,无论多复杂的事情,去朝圣也是简单的一句话,我想和你们一起去。

路上车子坏了,多么大的困难啊,他们只是说,推着走。到了拉萨钱花没了,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们干活挣钱。语言中没有啰嗦,没有对困难的蔑视或增强,就只是简单的决定然后执行。相比之下,我们的心神很多时候耗费在对困难的畏惧,脑子嘴巴不停的琢磨困难,而不是行动起来立即解决。这才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也最能安定自己的心。第二个触动我的是,居然有孕妇一起去,路上居然生下了健康的孩子,居然带着孩子磕长头坚持完成朝圣。

这对于城市中的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对于生孩子我们如临大敌,严阵以待,其实生产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越是小心翼翼,现在产妇的问题反而越多,其中也有心神不宁的原因吧。一路上遇到积水拦路,不管不顾磕头过去,再换下湿衣服礼物磕长头。困难有各种各样的,毕竟路上一年的时间,却一直感受到的只是他们安静笃定的内心,就只是相信朝圣可以解决一切。信仰的力量惊人,我们很难完完全全相信什么,完完全全奋不顾身的去做,一起去的孩子可以一年不上学,大人们一年抛开家里的生活不管不顾。信仰有神奇的力量,人生一世不易,信仰能够安抚人们的内心。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2

记得第一次接触《冈仁波齐》元素是在回家路上的一则灯箱广告,图片里纯洁的蓝天与藏民美丽的心灵纵横交错,永远定格在那条通往神圣的路上。

我和各位知金人分享三点:蓝天、心灵、知金人生

蓝天,可能是近几年生活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人们向往的最多的东西,然而我认为人们向往的并不是蓝天白云本身,向往的是那自由呼吸的状态以及不用考虑客观因素,放手追求幸福的人生态度。但随着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逐渐变成常态,人们的内心不自然的趋向于浮躁,原本可以做到的认真、仔细也变得荡然无存。

记得有人曾大肆宣扬日本的匠人精神,在我看来不是国人没有匠人精神,也不是没有匠人的能力,而是大多数人一踏入社会便进入了某种为了经济利益而奋斗的死循环。如果自己不能从循环中脱离,空闲下来看清这个世界,就好像永远藏在乌云中不见天日,加之周遭人的影响,哪里来的匠人,就算有,也埋没在了人海中。所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是蓝天还是雾霾,问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静下来过?这点别人帮不了我们,需要大家自己做出努力。先去找寻属于你的那块蓝天,美好的人生才会真正开始。

其次我跟大家分享心灵。心灵会成长,也需要我们不断修炼,是一生的功课。就像很多人都有本科学历,都有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历,但又有几个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个人认为真正的人生赢家,都是心灵足够纯洁、足够美丽、足够坚强,能够在大事小事面前从容面对,最终才会顺利的拿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任何人都不能凭借一个脆弱的、甚至是败坏的心灵赢得人生。

最后是“知金人生”。个人认为在知金的这段人生就像是一辆开完冈仁波齐的公交车,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才会带领你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在知金,我们彼此不就是这车上的乘客吗?当我们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就算车子坏掉了,停下了,我们依旧会一起上路。一起奔赴这个阶段性的人生目标,但就算车子完好无损,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同,人们也会提前下车。

如果你刚刚上来,我们欢迎你一路同行,这将是一段精彩的旅程,如果中途选择下车,我们也祝愿你在其他的旅程上一路平安,也许下一站,我们还会相遇。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3

电影院的灯光亮起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终于结束了。旁边的女士伸了个懒腰,说道,都要睡着了。果然,一个人来看是明智的,这实在不是一部耐看的电影。

不过一些文青自称看了两遍,豆瓣评分也是很高。它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吧。

我以为它的可取之处就是它是一部展示精神层面的作品。哪怕它所展示的这种精神是海市蜃楼,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海市蜃楼是无比美丽、充满吸引力的。并且,很久了,人们在充满尘埃的土地上迷茫的生活,从来无暇仰望天空,忘记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坚守,什么是属于精神的幸福感。

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价值所在的地方吧。让我们望洋兴叹,向朝菌描述了晦朔,向蟪蛄介绍了春秋,向井蛙展现了大海。我亦不是有信仰的人,但我尊重所有的信仰、所有的善良。那默默的承受着人生的。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4

像我如此所谓的修行人,对于磕长头朝拜拉萨,连观想一下的勇气也没;有时去藏地碰到在路边匍匐的行人,连眼神都不敢在他们身上停留太久。

《冈仁波齐》在我的内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对于一个灵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去深深的敬仰,我没资格评论;但对于修行人而言,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菩萨的勇气,对于苦难一点点都无所畏惧,对于众生苦乐的'承担也无所畏惧,这才是所谓的勇气吧!虽然理论上知晓不少,但真的的勇气表现出来,确实被人震惊!

然后是对于众生的惦念,不论是杨培叔叔还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说“要想到为所有些众生,所有些苦难众生去朝拜”这种惦念愈加让他们慈悲,坚韧吧!

再就是他们对于生死平和的态度,生对于他们来讲是喜悦的,也是平时的,所以一个马上临盆的人去朝圣,那样平时;杨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样自然,没哭天抹泪,他们真的同意这种无常,同意这种生死的自然规律。

最后就是对于困难表现出来的谈定、随缘;车子坏了,坏了就坏了,拉着走,没抱怨,没诅咒老天爷,也没自艾自怜;到拉萨没钱了,没钱就去赚,那样平时,自然;还有在河边跳舞的一段,他们的喜悦,比较容易。

从头到尾,没不少的台词,没大喜大悲,所有都如他们的灵魂一样安静、平和;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一点都没华丽的成分,但对于生命来讲,这才是真的的华丽吧!

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说的一句话“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5

今天是第二次看《冈仁波齐》。上次看是一年前,同样是看完感动得一塌糊涂,对“信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但一年过去了,除了生活给予的教训,让人无奈地接受某些现实,调整心态平抚情绪,继续每天平淡无奇的日子外,似乎别无更多的改变。

但心中想过、念过的东西,就成了思想的一部分,虽然会遗忘,在不经意的时候有时又会漂浮在眼前,作为宽慰自己,或未来可以憧憬的一部分。或者说,当回想起曾经希望憧憬过的场景时,竟然也会产生一种自己似乎已经历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和自己很久之前曾经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似乎一样真实又飘忽,似梦非梦。如果没有照片或同行者佐证事实,或有人伪造事实专门合成了你在某现场的证据,又如何确定自己是在现实还是在梦境?自己的感受还是幻觉?

今天第二次看《冈仁波齐》。看之前我觉得似乎已经忘掉了电影的大部分内容,但在看的过程中,像第一次一样的震撼减弱了许多,有许多场景似乎觉得和老熟人一样:就是这样,本来是这样。

第一次看,我像一个旁观者,心里迫切地在问“然后呢?”,情绪一直被剧情所牵引。第二次看,我似乎成为一个同行者,小姑娘、老爷爷、小伙子、孕妇、拖拉机手、屠夫,我似乎和每一个心有惺惺的人有了眼神的交流。但我并没有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肉体痛苦,没有腰酸背痛、脚底打泡的身体记忆,有的,只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人说,当演员挺好,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体会不同的人生。那么,当坐在家里或者影院观影时,不也在体会不同的人生吗?当玩虚拟现实的游戏时,不也在体会不同的人生吗?那些瘾君子在吸毒后,进入极度的亢奋状态,产生幻觉,不也在体会不同的人生吗?将来,有了虚拟性爱,同样也在体现不同的人生呀。对了,这叫做精神出轨,是对自己爱人的背叛,因为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存粹的、独占的。但这一生一世,此时此刻,不需要专一吗?可以容忍心在别处吗?自己的生活过不好,心里总在向往着别人的生活,自己的主角不做,偏要做观众。

理智似乎是个好东西,让人能够权衡利弊,算计出何时、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这一切,都需要长期、艰苦地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厌倦、懈怠,会有逃离的.想法,需要有一个梦境,来给予生命一个喘息的机会,或许这也是书籍、影视的意义之一吧。

《冈仁波齐》中的朝圣者,平和、执着、乐观,团队中没有抱怨,没有纠结,没有放弃,没有人性中任何消极的表现,20xx多公里,九死一生的经历,看似有了信仰的力量,一切显得风轻云淡,这是怎样开挂的人生。这是造梦师造出来的梦。她似乎不遵循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规律,为一点小事纠结、为一些小利反目、为细密而粘连的网所缠绕。

“夏虫不可以语冰”。尽管跟随一程,要理解朝圣者的世界,终究需要自己亲自上路。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59573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回味无穷的句子摘录200句
下一篇 : 描写弹琵琶的句子6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