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压力调查报告精选”,欢迎你的品鉴!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1

年年岁岁说就业,岁岁年年就业难!继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xx年的毕业生人数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似乎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那么,今年的就业压力是否真的也会随人数增加而增加?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压力又有哪些变化?今年的调查问卷于4月1日~4月27日在腾讯网推出之后,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有18171人参与此项调查,我们在严格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保留了15728份有效问卷,然后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近日,《xx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出炉,今夏毕业生期望月薪为3680元,跌至近4年最低点。

是挺进北上广还是留守郑州?是入职大公司还是个人打拼天下?这是很多毕业生要面临的选择。

于是,有人离开郑州,最后又回来了;有人想创业,最后却退缩了……在毕业生中,有创业想法的人占22.7%,但真正创业的人不足2%。

逃离北上广郑州等二线城市受宠

又到了毕业季,又到了就业季。《xx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出炉,让很多即将毕业的学子,对未来充满了一丝焦虑。

从榜单来看,今夏,毕业生期望的月薪为3680元,跌至近4年最低点。对比期望月薪高达5537元的xx年,降低1857元,下降33.5%。

在选择期望工作地点时,近半数(49.6%)的被调查者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作,而xx年至xx年,该比例均在50%上下。也就是说,包括郑州在内的二线城市成为最受求职大学生欢迎的地方。

作为曾经的“广漂”一族,小郭形容之前的岁月“很糟糕”。

小郭在广州的两个月里换了三份工作,“第二份较长,待了三周,但因我慢热,第二周人事经理就警告我应该改变。我在广州一直是想逃离的状态,经济困窘,心情郁闷。”在经历了坚守还是逃离的心碎抉择后,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郑州老家。

王皓初到北京时,谋得了一份月薪2200元的宅急送分拣员工作。“寒冷的冬夜里,我和同事卸下70公斤重的货物,忙了一个通宵到第二天上午8点。一个多月后,我查出患了胆汁回流性肠胃炎,清晨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大口大口地吐胃里的苦水。”他说。

越往小城市走压力反而越大

对于郑州等二线城市受欢迎的原因,报告分析称,过半数(52.5%)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要选择标准,然后才是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宜居程度。

王皓的想法与上述观点完全吻合。“我找工作会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和工资。除了房租太高外,郑州其余的生活成本还能接受。”如今,逃回郑州的王皓找到了一份电商的工作,未来他想从事平面设计和美工。

可是,从北京到郑州,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王皓觉得并没有幸福多少。

“普通的快递费8元,一个客户退产品时用的顺丰,光快递费就50元,这多出来的钱谁出?经理也不管,弄得我焦头烂额。熬夜花了仨小时给客户设计出了一个图片,对方一句‘太幼稚’,差点让我崩溃。”王皓说。

王皓逃回郑州的不幸福感,在该报告中也得到了印证:直辖市的压力指数为16.6%,省会城市增长至16.9%,地级市17.1%。

因为压力指数和幸福指数正相关,换言之,选择在郑州等二线城市的毕业生不如在北上广的毕业生过得幸福。

报告的发布者、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分析说,在大城市工作,显而易见的是更大更多的外在现实压力,诸如住房、交通、竞争、生活环境等,但要离开求学的大城市而去(或者回到)偏远的小城乃至乡镇工作,这与“人往高处走”的常态思维是不相符的。“因此,期望‘往低处走’的人表面上似乎回避了大城市的外在现实压力,但实际上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内在心理压力,诸如担心他人的看法等。”他说。

两三个月吃不起水果、肉奶蛋

在该报告中,河南商报记者发现,有创业想法的人达22.7%,超过想考研的人(20.1%)。而对比4年来的数据,每年有创业意愿的人群比例都在20%上下。

李智豪xx年毕业后就开始了创业,是当年高达19%的“有意愿创业一族”的真正履践者。

本科毕业时,他也曾接到过好单位的入职通知,但他的专业是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坚持“应该到更适合自己专业的领域去就业”的他,最后选择扎根民权县,干起了麦茬番茄种植与推广的创业实践。

“我和一个哥们儿每人开一辆三轮车,顶风淋雨去卖番茄,跑遍了民权、宁陵、睢县的主要集贸市场和上百个村庄。”李智豪回忆他创业过程的不易,“种的礼品西瓜,第一茬瓜没挣一分钱,一半运到学校送礼了,剩下的又被偷光了。”

有一次,沙尘暴吹破了棚膜,大棚着火,自己也被刮下的大棚砸伤膝盖。生活最艰难时,两三个月吃不起鸡蛋,水果和肉、奶更别说了。

幸运的是,成果也开始显现:他带领的团队获得贷款后,在扩大麦茬番茄种植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了紫薯、娃娃菜等共40亩的种植。xx年8月份,又以合作社名义流转华佗庙村的6个温室大棚。

“以前经常做赔本的行当,现在不同了,身后有了一大帮子兄弟姐妹,决不能委屈了他们。”他说,事业有了起色后,他又面临着缺乏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管理粗放混乱等诸多问题,于是,这个农村基层的草根创业者,又返回校园,读研深造,但“最终目的还是反哺创业基地发展”。

李智豪创业的艰辛可见一斑,这也就不难解释报告中提到的数据:大学生毕业后每年真正走向创业的人群比例还不足2%。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2

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也不尽相同,其中大学是丰富知识、增加阅历、积累经验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将影响自我价值观的实现和确定,实现和确定必定会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压力,在心理学的角度讲压力是指“事件或环境,包括个体在与这些事件或环境的相互过程中,通过的认知与评价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而学习压力的实质是个体面对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特殊反应,是个体和学习任务、是 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状态。 然而,在大学的学习中,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占相当大的地位。学习压力的产生就直接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压力的调研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们决定做此次针对哈尔滨师范大学进行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研

二、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调查形式,在学校内走访发放调查问卷

首先。将学校总共27个学院按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其他类,四类,分别为10个、8个、3个和6个。其次按三分之一的`比例抽取9个学院作为第一级样本。 二段抽样:从学院到年级,为了使样本分布平均,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

首先,把9个学院每个学院的4个年级9*4=36个,编号为1到36,抽出12个作为二级样本。抽样间距离36除以12等于3。再次,随机抽出第二级样本,即先在第一抽样间隔1到9号内随机抽出第一个样本,假定是编号3的学院,最后按照抽样间距3,抽出编号3,6,9,12,15,18,21,24,27,30,33,36,12个年级作为二级样本。

三段抽样:从年级到班级,为了简便易行,采取简单随机抽样.

首先,在12个二级样本中随机抽取五个,即从12个不同学院的不同年级中抽5个班级,共5*12为60个班级,36*60=2160人为第三级样本,最后,对这2160人进行问卷调查。 一段抽样:从校到学院,因为学校各学院各专业有所不同,因而采用分类随机抽样法.

四、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处理学习压力的方法和对待压力的看法进行进一步调查,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3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0日至27日

2.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

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附加: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您对本问卷的查看!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弄清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烦恼,配合引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特作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再次感谢您的作答!

1、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是哪里人()

A农村B城市

3、你对现在的学习有压力吗()

A.完全没有压力B很少有压力C偶尔有压力D压力非常大

4、与大学前相比,现在压力()

A更大了

B还是一样

C压力小了

D没感觉

5、你对你目前的专业满意吗

A非常满意B不是很满意C不满意D没感觉

6、你觉得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哪方面()【多选题】

A就业压力

B家庭压力

C在校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

D感情压力

E在校任职学生干部的压力

F其他

7、压力对你的生活起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

B较为负面影响

C很大负面影响

D没影响到生活

8、家里让你最有压力的是()

A父母的期望

B家庭教育

C家境欠佳

D家人关系不好

9、你觉得你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A活泼开朗B冷漠C内向D孤僻

10、感觉到压力时,你的心情是()

A心情低落,啥事都不想干B烦躁

C开心,因为有动力D平静,和平常没两样

11、你会采取什么方式面对压力()

A压抑自己B宣泄C转移D顺其自然

12、你觉得学校哪种方式最能使你释放压力()

A多开些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

B多组织一些外出活动

C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

D举行多种比赛

非常感谢你对本次问卷的支持。如果你想发表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那么请你把你的宝贵意见写下来。谢谢!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4

报告显示,20XX年的就业压力总体回升,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相比上涨了1830元,达到5510元,但幸福感有所下降。同时,20XX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XX年。继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XX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之多。

调查显示,相比20XX年的期望月薪平均值3680元,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增长了近2000元(1830元)而达到了5510元。20,期望月薪首度有了大幅提高。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物价和职场总体工资上涨,求职者期望月薪也水涨船高,“但这种过大的增幅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加大了求职者的就业压力。”调查也显示,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

本次调查中,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仅有14%的人表示希望去直辖市。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57%的人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到23%,明显超过今年选择考研的人数。年选择“考研”的比例较前一年有明显下降,仅占到13.2%。调查显示,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的压力水平(16.91)。而在“幸福感”这一调查内容中,近4年就业大学生的幸福感均值以为最低,2015年仅达到3.08,明显低于年的3.39。调查还发现,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占到37.9%,其次是房价与物价因素,分别占到30.7%和25.1%。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5

因为创纪录的699万毕业生而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的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之多!如果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及大量的海归生,今年的就业人数可能突破800万!年年递增的就业人数,使得人们觉得就业似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因此,就业的话题历年来都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

那么,今年的就业压力到底如何呢?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与新浪教育再次联手,在新浪网推出“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这也是既之后连续第六年推出同一主题的系列调查,依据前面五年的调查结果而分别于每年的五月底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在引起媒体关注的同时,也给毕业生求职者以及相关就业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就业参考。今年的调查问卷于4月1日~4月28日在新浪网推出之后,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有9659人参与此项调查,我们在严格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保留了8193份有效问卷,然后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参加本次调查的男性3366人,占总数的41.1%;女性4827人,占总数的58.9%。

如图1-2所示,本次调查中,本科生5971人,占总人数的72.9%,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1707人,占总人数的20.8%;硕士生487人,占总人数的5.9%;博士生参与性不强,只有28人,占总人数的0.3%。

本次调查中,独生子女2703人,占总数的33.0%,非独生子女5490人,占总数的67.0%。、

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1807人(已入职484人,未入职1323人),占总数的22.1%,往届毕业尚未入职217人(2.6%),往届毕业生已经入职1847人(22.5%),在校1~3年级学生4322人(52.8%)。

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中有4987人(60.9%)表示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过兼职经历的为6294人(76.3%)。

本次调查中来自乡镇4876人(59.5%),中小城市2190人(26.7%),省会及其他城市946人(11.5%),其他地区181人(2.2%)。

如图所示,参与本次调查人群涉及22个专业,以管理、经济、计算机最多,分别为1261人(15.4%)、962人(11.7%)、936人(11.4%),最少的为哲学,仅有20人(0.2%)。

本次调查中最大部分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之间,为3274人,占总体的40.0%,总体人群的平均月收入3830元。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以来自地方院校、国家211以外重点院校的学生为主,分别为2537人(31.0%)、2044人(24.9%),其他(海外)最少,只有228人(2.8%)。

如图1-10、1-11所示,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3001~5000元范围内,人数为3711人(45.3%),并且,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望月薪334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为3660元、硕士生为5450元、博士生为7790元,平均期望月薪为3680元。

年与相比:专科生的期望月薪略有涨幅(500元),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期望月薪与2013年基本持平,而博士生的期望月薪下降1160元;

20与2013年相比:专科生期望月薪略有下降,但仍然高于20的水平;本科生期望月薪略有增加(增幅100元);硕士生期望月薪增幅较大(600元),博士生期望月薪增幅最大(1500元)。但2014年总体的平均期望月薪(3680元)与2013年(3683元)基本持平。

本次调查中,近半数(49.6%)的被调查者(4062人)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1937人,23.6%),然后才是直辖市(1456人,17.8%);另有490人(6.0%)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59人(0.7%)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189人(2.3%)选择了其他地区(海外)。

对选取工作地点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过半数的人(52.5%)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了首要选择标准。可见对于面临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宜居程度(分别为14.0%、11.8%、11.2%)。

在今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求职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只占16.5% ;“愿意”去的为31.6%;“可以考虑”的比例为51.8%,相比去年“可以考虑”的比例上升了将近13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做了一些探讨,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3147人,38.4%),其次是房价(2338人,28.5%)与物价因素(2198人,26.8%),而交通因素(510人,6.2%)则远小于其他三个因素。

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近半数的人(4070人,49.7%)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达1856人(22.7%)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712人,20.1%),极少数人(279人,3.4%)认为应当出国深造,也有人(276人,3.4%)认为可以等几年再说。

对比去年的数据,今年求职者表示想创业和考研的人数比例都有所上升,而选择直接工作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就业时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调查,其中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依然最受求职者关注,其次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相反道德修养、组织能力、独立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与工作热情等被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忽略。

为了跟过去五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压力分析部分也分别从压力源、压力感受、压力应对以及幸福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业压力源分为4个维度: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个人,每个维度分别有3道题目,以及从2012年开始新增的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题目,一共包括13道题目。

由图可以看出,压力源的调查结果与往年大体相同,家庭、社会、学校依旧是最受关注的压力源,而个人方面的压力源依旧不被求职者重视。

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6.91,明显低于2013年的压力水平,回到了2012年的压力水平(16.93),表明今年的就业压力不仅没有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所降低。

在衡量压力大小的三项指标上,仍然以情绪体验最为突出,此结果与历年的数据基本吻合,说明年轻的求职者在情绪管理技能方面仍需提高。

表面看来,担任学生干部似乎会承担更多的事务压力,但正因为这样,反而使得这些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这也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能力与抗压能力,因此,他们更少受到心理压力的困扰。

随着期望工作地点从一线的直辖市到基层的乡镇,求职者的压力体验几乎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到底是因为想回避更大的现实压力才期望去更小的地方工作,还是因为想去小地方工作会带来更多的内在压力体验呢?在大城市工作,显而易见的是更大更多的外在现实压力,诸如住房、交通、竞争、生活环境等,但要离开求学的大城市而去(或者回到)偏远的小城乃至乡镇工作,这与“人往高处走”的常态思维是不相符的,因此,期望“往低处走”的人表面上似乎回避了大城市的外在现实压力,但实际上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内在心理压力,诸如担心他人的看法、个人职业发展等等。

随着入职阶段的不同,求职者的压力体验会有显著的不同:往届毕业尚未入职的人,其压力体验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次是应届毕业尚未入职的人,而应届毕业已经入职的人所体验到的压力甚至还低于在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求职者来说,找到工作才是硬道理。

相对于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那些困惑于选择而仍然没有主意的大学生,显然会承受更多的压力体验,就像现实中的拖延族,“等几年再说”常常会使得压力随着“拖”的时间延长而递增。

此结果与前几年的基本相似:求职者的压力体验基本上有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换言之,过低的期望月薪反而体验到更高的压力。自身能力强、压力体验小的求职者,在求职时有相对高的期望月薪;而自身能力弱、压力体验大的求职者,在求职时自然会有相对较低的期望月薪。因此,在增强自身实力与抗压能力的同时,求职者还需要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以利于在求职时提出更为合理的期望月薪。

图中可以看到:从专科生到本科生再到硕士生,压力体验有随着学历增高而逐步降低的趋势,博士生的压力体验虽然在图中显示是最高的,但因为在整个调查中博士人群的样本量太少(28人,占总人数的0.3%),因此,依据此图还不足以说明博士人群的压力最大。但现实情形下,近几年的博士生因为论文的要求、导师的要求、实验的要求等而被延期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博士的专业限制与自身期望偏高而使得求职面更窄,因此,博士生的求职压力确实也不容小视。

揭示了很有意思的结果:明确表示愿意去基层的求职者体验到的压力最小,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的求职者压力最大,可以考虑去基层的求职者压力居中。如果单从态度的乐观性而言,对于来自“基层”工作环境的诸多压力挑战,“愿意去、可以考虑去、不愿意去”这三种态度的乐观性显然是逐步降低的。面对同样的压力,乐观性越强,压力体验自然也就越低。因此,在“挑战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的总体目标下,如何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乐观性,也是值得整个社会重视的一个问题。

就业不仅仅是能力问题,个人所拥有的现实资源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压力体验。图中的结果说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求职者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显然高于来自中小城市的求职者,更高于来自大城市的求职者。

能否有效缓解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是否合理。在就业压力应对的题目设计上,我们选择了两种应对方式,分为自我调整与向社会寻求帮助,我们为每种方式分别设计的两个题目,共计四个题目,试图寻找每个维度的积极应对或是消极应对情况,在计分方面,我们采取了反向计分,举例而言,如果A的自我调整得分很高,那么说明A在自我调整方面的问题很大,处理的相对被动,并因此带来很多的压力。

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选择缓解压力的应对方式时,无论是积极的采取自我调整,或是寻求社会帮助的意愿与行为都是略显不足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结果与、、以及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正确的减压途径和理念还是有待宣传和推广的。 在具体的压力应对方式上,我们把主动寻求社会支持、主动解决问题等应对方式定义为积极应对,把自己独自忍受和回避问题定义为消极应对。一般来讲,积极应对可以减少部分的压力而消极的应对能够增加压力。下面对不同因素与压力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尝试做进一步的分析。

揭示了独生子女会更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反,非独生子女的求职者倾向于更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诸如寻求社会支持、主动解决问题等。

有过兼职经历的求职者在应对压力的方式上更多的采用积极的自我调整,而更少采用消极应对。

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更少采用消极应对。

与前面的压力体验趋势相似:求职者的消极应对随着期望工作地点的边远化而越发明显!与期望去大城市工作的求职者相比,期望去乡镇工作的求职者在压力应对方式上更多地采用消极的诸如回避、独自忍受之类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反而体验到更多的压力。因此,如果只是想回避现实的压力而期望去边远的乡镇工作,其实并不能真正地减缓压力。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正视各种现实压力才是应对压力的正确途径。

相对于其他就业选择的求职者来说,选择毕业后等几年再说的求职者本身就是奉行回避与拖延的人生哲学,因此,他们在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其他几类求职者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2012年开始,我们在调研中增设了有关幸福感的相关问题。今年得到的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大多数人都处于偏向幸福的状态(平均数为2.61,小于中位数3),其中,感觉幸福的人数为1085人(13.2%),比较幸福的2719人(14.1%),一般的3066人(37.4%),远高于感觉不太幸福(912人,占11.1%)和不幸福的人(411人,占5.0%),这一结果较去年(3.02)下降不少(反向计分,分值越小表明幸福感越高),表明今年的就业人数虽然比去年增加了,但总体人群的幸福感却明显上升了!这一趋势也进一步印证了今年的就业压力相对于去年而言有所下降的趋势。

结果表明:压力确实让求职者不爽!压力体验与幸福感之间几乎是直线相关。压力越大的求职者感受的幸福感越低(不太幸福、不幸福),而感受到比较幸福或幸福的求职者体验到的压力也越小。

2013年曾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求职者的压力感受确实在近四年是最高的,但略低于20的就业压力水平;在经历了2013年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今年的就业压力也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现象,相对于2013年的就业压力水平说,今年求职者的压力感受下降明显,回落到了2012年的水平。

尽管物价在上涨,职场的总体工资也在上涨,但求职者的期望月薪却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从连续6年的调查数据来看,的期望月薪最高,平均达到5537.5元,在2012、2013年分别下降到4592.5元和3683.6元,每年降幅都在千元左右!今年的期望月薪均值为3680.0元,与2013年持平(见图3-2)。

可以发现:连续4年的结果都显示“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在求职者选择工作地点时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才是“直辖市”这样的大都市。

2009至2014年的6年期间,表示“愿意”、“不愿意”、“可以考虑”去基层工作的人群比例虽然偶有起伏,但从这六年的总体趋势来看:明确表示“愿意”与“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都呈缓慢下降趋势,而表示“可以考虑”的比例却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表明求职者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总体上似乎更趋模糊。

图3-7的结果表明:毕业选择直接就业的依然为主体人群,但相对2013年而言,2014年选择“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而有意“考研”与“创业”的比例较前一年度都有明显的上升。

从2012年增加了有关幸福感的题目之后,这三年的幸福感均值以2013年为最低,2014年相对2013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已经连续做了六年了,每一年的调查结果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从本次调查来看,2014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2013年的就业压力出现了一个比较高的反弹,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当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在外界传言“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但实际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在2013年的基础上随就业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相反还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总体的就业压力回落到了2012年的相当水平。

此趋势也进一步说明了外在的压力其本身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内在的压力感受也是可以调节的。

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合理的期望反而会降低压力。

从2009年到2014年的六年期间,每一年的平均期望月薪分别是2657元、3057元、5537元、4592元、3683元、3680元,相对于前一年的水平,20的期望月薪几乎翻了一番而达到虚高的最高值,随后在2012、2013年连续两年持续下降,几乎每一年的降幅都接近千元!2014年的期望月薪与2013年基本持平,这一平稳的期望月薪走势或许也是今年就业压力回落的一个原因之一。

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在选择期望工作地点时,大学生求职者对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的选择比例每年都在50%上下!其次选择的工作地点是地级市,而直辖市仅排在第三位。

相对于排在前三位的工作地点来说,选择以县级市以及乡镇为工作地点的人数则少的太多了!以今年的数据为例,选择二线城市、地级市、直辖市、县级市、乡镇为工作地点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9.6%、23.6%、17.8%、6.0%、0.7%。尤其是选择去乡镇工作的人数比例还不到1%!

大学毕业生人数在年年增加,整个社会所拥有的大学生比例也在随之增加,但是仍然有许多的企事业单位难以招到足够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基层岗位。尽管这些年各级政府相应推出了一系列的吸引大学生去基层岗位工作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措施对大学生的实际吸引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明确表示“愿意”与“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人群比例都在缓慢下降,而表示“可以考虑”去基层的人群比例却在逐年上升,尤其是与2013年相比,2014年选择“可以考虑”去基层的人群比例上升了差不多13个百分点。显然,如何调整、加强吸引大学生去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是吸引这些“可以考虑”的态度模糊的中间派人群真正走向基层、进一步缓解大城市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

在“毕业选择”的意愿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每年都是主流,选择考研的人群比例有升有降,但今年有意考研与实际考研的人群比例十分接近。

在本项调查开始的最初几年(2009、2010、2011三年),我们发现了就业的“高压硕士”现象,即在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四类人群中,以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最为显著,因此在2011年的调查中我们增加了“毕业选择”的题目,以探讨就业的“高压硕士”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结果发现,“被考研”(不想考研而实际上参加考研了)是导致“高压硕士”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的“毕业选择”中有考研意愿的只占总人群的13%,而实际上参加考研的人群比例为23%,因此,当年的“高压硕士”现象依旧显著;2012年有考研意愿与实际考研的人群比例分别为21%和25%,比例接近,“高压硕士”现象消失;2013年有意考研与实际考研人群比例分别为12%和26%,差距再次拉大,“高压硕士”现象再次抬头;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将近30万,但实际考研人数反而下降了8万,实际考研比例为24%,有考研意愿的比例为21%,两者很接近,表明考研渐趋理性而不是盲目跟风的“被考研”,因此,今年的“高压硕士”现象也没有出现。

连续几年的调查发现,每年有创业意愿的人群比例都在20%上下!2014年的数据为22.7%,比去年的20.4%上升了2个百分点,但实际上大学生毕业后每年真正走向创业的人群比例还不足2%!两者差距都在10倍以上!

政府在往年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上虽然也很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但相应的步子还不足够大;今年与就业相关的国办文件颁发的是“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与去年“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相比多了“创业”两个字;这也是十八大把“政府促进就业”扩展为“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总体就业方针的一个具体政策调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29次提到“就业”,而关于创业的“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表明政府对就业重视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创业对就业的重要带动作用。期望政府在进一步落实创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条件等诸多方面都能够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保驾护航,为他们实际走向创业起到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连续几年的调查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即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已成常态,包括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含各类社团干部)和从事兼职社会工作,这两类人群的比例在历年的调查中都维持在总体人群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超过七成!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有过兼职与干部经历的求职者不仅在压力应对方式上更为积极主动,而且他们在求职时能体验到更低的压力感、更高的幸福感!这种主流的实践意识会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升就业能力以及应对就业压力。

幸福感与压力体验直接相关。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总体的就业压力确实也在近几年里是最高的,参与调查人群相应的幸福感偏低;而今年的就业压力总体上低于去年(与2012年的就业压力水平相当),参与调查人群的幸福感指标也相应的有所提升,而且在总体人群的幸福感分布上略微偏向“幸福”一侧。然而,毕竟就业压力依旧存在,就业形势也并不轻松,因此,要想进一步大幅提高就业人群的幸福指数,显然还需要多方努力以改善就业环境,最终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

连续六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我们都是本着帮助大学生求职者“挑战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基本理念,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调查和分析大学生求职者的就业压力现状、压力应对模式等,期望在为各级政府、高校以及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类专业机构、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依据的同时,更期望能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以及已经走向社会的职场新人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建议。

外在的现实压力并不等同于内在的心理压力,即便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外界传言“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014年也没有出现比前一年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对于就业者来说,没有必要被外界传言所吓倒,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应对就业压力才是正途。尤其在具体的压力应对方式上,多采用诸如寻求社会支持、积极自我调节等积极主动的方式。

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都发现:参与调查的人群在压力的归因模式上更多倾向于外归因,即认为更多的压力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而对于个人内在因素相对忽略。这种外归因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压力,但却容易导致推卸责任、或者不愿或者不敢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不利于挖掘个人潜能,因此从长远来说也不利于个人提升自我。只有采用合理的归因模式,才能真正达到提升个人能力、挑战就业压力的目的。

每一个求职者只有在满足社会的需求之后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因此,了解用人单位以及具体岗位的实际需求,求职者需要提前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我们在连续几年的调查中都发现,大学生求职者对于一些技能方面的素质相对比较重视,如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等,而对于组织能力、道德修养、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工作热情等社会与具体用人单位所看重的素质类型(更多的是软能力),却被大学生求职者所忽视。事实上,这些被忽视的软能力,不仅应该是社会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更是求职者个人发展所应该具备的深层能力。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出台,关键是让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大学生真正受益。只有这样,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才能真正走向自主创业之路,那些“可以考虑”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模糊的求职者才能被可以看得见的好处所吸引而真正走向基层。

所有的事件都会因为媒体的宣传而得以扩大社会影响,就业与就业压力历年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也因此更为整个社会尤其是就业相关人员所关注,进而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与结果。媒体没有必要一味宣传就业人数的增加,而应该对于与就业有关的政策以及成功创业与成功就业的典型案例等多加宣传,因势利导地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不同,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的基本职能应该是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尤其是实践型或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我们的调查结果有一点非常令人欣慰的就是:如今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已成主流并呈现常态化的趋势。这一点与高校的具体支持分不开。事实上,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在为本校学生提供校内资源(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的同时,完全可以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式教学:“请进来”——聘请更多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为客座教授;“走出去”——加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同时,结合各高校各专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加强课程的实用性改革,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对于大学生就业,家长的干预越大越不利于大学生独立与成长,尤其是心理成长。进入大学是子女离开父母走向相对独立的关键一步,但仍然只是一小步,因为大学生们所处的环境依旧是自己所熟悉的校园、任务也依旧是自己所熟悉的学习、人际关系同样依旧是自己所熟悉的年龄相仿的同学关系。这种熟悉并不能让大学生的心理真正成熟起来,而走向社会的就业考验却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说进大学与选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家长的主意的话,那么,就业或考研,大学生们应该会有更多自己的主张。作为家长,此时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参谋与心理支持,即便面对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相信自己的子女能够很好地去作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年轻人的心理成长,让他们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就业网站、就业指导机构、面试辅导机构、人才中心、职业介绍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等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类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提供辅导,以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从而真正提高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就业率。

用人单位总是在随着新人的加入而发展壮大并伴随新人的成长而成长,因此,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性质的用人单位,应该具有更强的责任意识,适当减少功利性,以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成功实现就业的总体目标。

本项调查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还有:

全部数据分析主要由李昂完成,吴思娜做了部分的数据复核工作。

在此向参与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的上述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问卷的设计、网络推出、数据回收与处理等环节中,还得到新浪网教育频道、新闻频道以及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的合力支持,同时得到北京青年宫、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志愿者联合会、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部分高校等相关机构的协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6

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 首先,万分感激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配合此次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不记名也没有标准答案,结果只做数据统计分析之用。 谢谢您的合作!!

2您是大学哪个年级__.

3.你对你的专业满意吗?

4.你对自己的专业去向清楚吗?

学习压力___.

6.请问您觉得大学的学习节奏应该是___.

A.没日没夜紧张学习B.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C.考试前一天突击学习D其他

7请问您觉得自己的学习状态___.

8请问您学习的功课中压力最大的是哪一门学科是___。

9.请问您习惯用来排解学习压力的方式是___.

11请问您自我感觉自己学习压力的来源是___.

A.同学比自己优秀所带来的压力 B.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C. 未来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D.父母,学校和考试等方面带来的压力

12请问您一般如何对待这样的学习压力____.

A.转化为动力 B.越有压力越消极 C.有没有压力都无所谓,没影响

13请问您认为自己平时的课业量如何____.

14请问您对自己的学习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_____.

15请问平时您平时一天花多少个小时投入学习_____.

A.一小时左右 B.二小时左右 C.三小时左右D.四小时以上E其他

16您经常在哪里进行学习____.

19兼职工作对您学习压力的影响程度----.

21考试成绩不佳时,你会____.

23学校的教学制度对您的学习压力的影响是怎样的____.

24学校的学习氛围对你学习的压力有什么影响?

25请问最能给你提供学习的动力的是___.

26请问您对自己的将来抱着怎样的希望____。

27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是否感到学习上有压力____.

A.能力强 没压力B.能力一般,有一定压力 相信通过学习可以提高 C.能力不足,压力很大 D没考虑过。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7

大学生是祖国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随着心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大学生承受了越来越重的压力,只有找到压力的来源并用合适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我们才能够有良好的状态去学习知识,学做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1. 20xx年1月5日晚8时30分许,武汉某大学一学院男生宿舍7号楼,一名男生从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死者仰躺在宿舍楼前滴草坪上,像是睡了过去。死者身高1.7米左右,体型偏瘦。现场已拉起警戒线,多名正在勘查,大量观看学生正被学校治理员劝离现场。据了解,事发前,学校一名巡查职员曾发现7号楼顶趴着一个人,因天气暗淡,并不能确定,正当他前往细看时,那人已经从楼顶跳了下来。事发后,学校领导带领治理职员迅速赶往现场,发现跳楼者是该校计算机系大四学生,住在7号楼212寝室。知情者称,该跳楼男生已找好工作单位,预备毕业后就上岗滴。该生跳楼亦可能与情感有关。

2. 20xx年01月09日,身患白血病的即墨小伙刁旭亮高考结束,被青岛一所大学录取,当准备到学校报名时,病情突然加重,不得不住进青岛的医院。因不忍拖累父母,在医院治疗期间,用水果刀刺进喉咙试图自杀。幸亏家人及时发现,经抢救才保住他的性命。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刁旭亮家住偏远农村,家庭十分困难,为了治病,目前家人已经负债20多万。

3. 20xx年1月16日凌晨5时许,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汽车学院一学生从宿舍楼坠楼身亡。昨天从校方坠亡者为一名20岁左右的叶姓男生,目前已排除他杀可能。而网友事后在学校的BBS上发现,有一封疑似死者留下的遗书,称因厌恶学习,从优等生变成差等生,愧对父母而选择结束生命。

4. 20xx年1月17日早九点多,浠水清泉镇水产局附近名年仅23岁的女大学生从六楼跳下身亡,周围目击群众说,女孩满身是血。女孩昨天下午才从学校放假回家,昨天晚上她父母吵了一晚上架,她妈打牌输了几十万,还了二十多万,还有十几万的债。

一·基本概况

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们幸运地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新的环境的冲突及未来的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大学生们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以致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的案例是有发生且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众多群体的广泛关注。

为此我们组的同学在共同努力下,共投出了300份社会调查问卷,收回有效数据297份;调查方式为无记名调查(问卷见附录)和电子版调查问卷结果。从我们的的调查结果分析看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2日到27日

调查地点:XX医学院

1.你觉得自己受到的压力有多大?

A非常大B较大C一般D较小E很小

比例5% 41% 35% 10% 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状况不容乐观。有接近一般的大学生敢打有较大的压力,甚至有5%的学生感到了不可调节的巨大压力!故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以适当的方式或途径啦缓解压力

2.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A学习B人际交往C就业D家长期待E其他

比例63% 2% 8% 20% 7%

从本题的数据分析来看,有63%的大学生选择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习方面,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仍然一学习为首要任务。另外有20%的大学生选择了压力的来源是家长的期盼,也从侧面反映出大袋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还是有很强的作用里于学生身上的,而就业形势也毫无疑问成为了大学生的一大压力源,而且这在高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综合上述层面来看,只有大学生自身对环境的实力里的加强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些压力重重的生活

3.当你觉得压力过大时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宣泄压力?

A对朋友倾诉B大哭一场C自己闷着D运动E其他

比例22% 24% 19% 29% 6%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懂的如何合理有效滴去缓解压力,宣泄压力,但还有19%的学生选择有有压力时让自己闷着。这表明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应对或者解决压力所带来的困扰,但是还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用合理的方法宣泄压力

4.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那么你认为你现在承受的压力对你的主要影响是?

A几乎都能转换为动力B大部分能转换为动力

比例13% 36%

C小部分能转换为动力D几乎不能

44% 7%

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从表中可以清晰地得出这一结论,绝大多数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吧压力转变为动力,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感到压力几乎不能转化为动力。所以这表明我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较为良好的,同时也能辩证滴对待压力与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再逆境中更好地成长,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相符合,相适应的。

5.你对大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而自杀有什么看法?

A十分理解B能够理解,但不认同他们的做法

比例4% 68%

C无看法D无法理解

2% 24%

通过分析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待压力问题还是很理智的,能理解压力过大的痛苦但又不会采取极端的做法去解决。另外,有2%的同学选择了对此无看法,而这其中的原因是为何呢?是真的无看法亦或是压力太大早已对此感到麻木呢?从另一个侧面看大多数大学生对他们的这些做法感到不可以理解是否也表明了他们的感同身受呢?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除了这些外,我们又对男女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开统计与对比,发现男女在承受压力和解决压力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从调查报告上显示,58%的女生认为自己受压力一般,但是68%的男生表示受到压力较大。这表示男生较于女生来说,受到的压力的影响明显要大许多。我们又根据其他问题,总结出了几点原因:(1)当压力过大时,超过80%的男生宣泄方法只有自己闷着和运动,而其中有32%是选择自己闷着,而女生几乎每种宣泄方式都会用到,其中对朋友倾述和大哭一场较多,各占36%和28%,只有6%的女生会选择自己闷着;(2)女生较于男生来说,更擅长于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她们40%的人都能把大部分压力转化为动力,而能够做到这点的男生不过21%。

我们还有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表示压力对自己影响较小的调查对象,宣泄方式都不会是自己闷着,而在第四题上,他们也常常会选择能够把大部分压力转化为动力。

综合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压力的大小跟我们选择的宣泄方法正确与否以及能否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分析原因:

1.心理压力过大

(1)外部环境方面。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我国许多行业,不少行业用人计划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流传着“毕业即失业”的口号。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专业方向、社会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就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一部分学生就读时优心忡忡,以致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问题。

(2)内部环境方面。由于大多数学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外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条件,有的学校甚至将这两个证书作为获得学士学位资格的硬件。社会和学校的双重环境迫使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三的重负以后,又进人了更为紧张的“高四”,繁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一部分不善于化压力为动力的学生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学习乃至日后的.生活。

2.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追求完美、向往成功,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加上一些学校存在重“智”轻“德”,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的倾向,使得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无论在自我估量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一旦受阻,便心灰意冷、裹足不前。长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也使大学生似温室的花朵,一遇风雨便神形俱废、一撅不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矛盾,经常陷人焦虑、抑郁等情绪中,有的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发展到自残、轻生、伤人的严重程度。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题中之义。

3.心理调节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大学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会给大学生带来焦虑,即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

三·几点建议与思考

1.医学生作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后备军,肩负着未来社会救死扶伤的重责,所以必须掌握精湛的医术,而这也使得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繁重,单这也是必然的。没有这些学习上的压力就无法学好这些知识,更谈不上服务于社会。

2.为了学好医学知识,学生们应尽快适应大学宽松自由的学习生活,加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号学习医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滴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动力,虽然大多数学生对待压力的态度比较乐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

小结:医学是一门复杂艰难的学科,其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把这些内容学好,这不仅关系到医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更关系到以后患者和生命健康。所以医学生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充分发挥自主性,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医学学好学精,而不负患者所托做一个真正称职的医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基本了解到我校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小与来源,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一下建议:

1.学校应适当增加心理讲座,开设心理课程,完善心理咨询室,让更多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心理状况接受心理教育。

2.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排解压力的能力,帮助我校学生加强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信阳光的生活态度,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学生间的沟通,尽可能减少心理压力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3.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合理宣泄,以及转移压力。

关于大学生各方面压力的调查与报告

大学生是祖国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随着心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大学生承受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压力。大学生的自杀案例也逐年增加,这引起了社会上许多群体的关注。所以我们也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做出了一个调查表。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觉得自己受到的压力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A非常大B较大C一般D较小E很小

3:你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哪方面?

A学习方面B人际交往C就业方面D家人的期望E其他方面

4:当你的压力过大时你一般用什么方法宣泄?

A对朋友倾诉B大哭一场C自己闷着D运动E其他

5: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那么你认为你现在承受的压力对你的主要影响是?

A几乎都能转化为动力B大部分能转化为动力

C小部分能转化为动力D几乎不能转化为动力

6:你对一些大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而自杀有什么看法?

A十分理解B能理解,但不认同他们的做法C没有看法D无法理解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8

一、前言

(一)调查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虽然我国经济近几年快速发展,但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为了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生存,人人都从小受到严格的应试教育,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本以为在大学情况能以后情况能有很大改善,但仍有不少同学感到力不从心,就此本小组对大学生学习压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方式、时间、内容:

1、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压力情况及处理压力的情况

2、调查对象:贵州大学新校区学生

3、对象的一般情况:17-22周岁,主要是理工科学生

4、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的方式,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教学楼的各个教室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在全校各教室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70份,回收率达90%

5、调查时间:20xx年4月—5月

6、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大学生产生压力的原因,学习的态度及对学习压力的处理方式,问卷共向学生提出16个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压力及处理方法:

1、学习压力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有15.5%的同学表示又很强的学习压力,60%的人认为学习压力一般,只有24.5%的学生认为压力弱,但当问其学习压力由何引起时,16.3%的学生认为学习紧张让他们觉得学习有压力,17.2%的人认为作业多是原因,15.5%的人因为成绩差而感到压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上课走神,无法专心学习,学习压力也就自然光顾与他了。

2、学习压力谈论情况

对于学习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自己的学习压力,65%的受调查者表示和别人谈论过自己的学习压力,其对象主要是同学,也有25.6%的同学像亲人倾诉,另外9%的同学选择了老师。但他们当中只有12.5%经常向他人谈论,51.4%的人偶尔与别人谈论,其余人很少跟别人谈论此类问题。

3、处理压力的方法

整体来看每个学生都会存在一些学习压力,关键看我们如何减轻学习压力。一部分人认为利用运动和逛街能减轻学习压力也有16.9%的通过与别人交谈来释放压力,其他人通过听音乐和其他方式减轻压力。

2

(二)造成压力的原因

1、因考试二感到紧张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考试就一直不离不弃的跟随着我们,考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试次数的增强,我们对考试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笔者中小学对考试一直能心平气和,坦然面对,到之后考试前都会紧张,当同学们被问到考试前是否会紧张时,62%的受调查者表示会紧张,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镇静的面对,这不得不说也是学习压力搞的鬼。

2、因就业而造成压力

这几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各行各业的竞争日渐激烈,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前不久甚至出现了多个大学生竞争一个猪肉摊位的事件。面对如此严重的就业压力,当被问及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是否有信心时,只有45%的同学表示有信心,48.2%的人信心不强,也有6.8%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没信心。本组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无时无刻不在竞争的社会,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来,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把它做得有声有色,这样我们才不会落后于人,时刻紧跟时代步伐,不会被社会淘汰。为了自己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应具备的就是自信,不应被我们的学习压力所压倒,要成为学习压力的主人而非仆人。所以那些对自己学习前景没有信心的同学,性该重新树立起信心,努力完成学业,为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社会关注给予的压力

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成功与否一直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所以又55%的学生很在意自己的成绩,39.5%的同学不太在意,也有少数人对学习成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三)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1、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不同于小学和中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和固定的教室,每天上课都在变换不同的教室,变换不同的学习环境,所以又10.2%的同学到教室时的心情很愉快,63.4%的人心情一般,23.3%的同学表示有时很烦,3.1%的人表示不愉快。我们平时应该以积极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这样才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就不会给学习压力产生的机会。

2、学习方式和积极性的影响

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很单一,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学习知识将来可以找份好工作,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有27.5%学生认为学习不累,但其中7%的同学认为老师留得作业太多,75.4%的同学认为作业量一般,其余同学认为很少。同学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作业上,缺少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当然不会太高,成绩落下,自然而然学习压力也随之而来。所以在某些方面我们因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

3、课余活动的影响

在大学中我们有机会参加比中学更多的社团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但是在调查当中,有10.1%的同学认为课外活动会造成学习压力,从而不愿参加。36.3%的人认为课外活动会或多或少造成一些学习压力,53.6%的人认为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有些人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的非常高,不愿放弃任何的学习时间,也不愿意参加任何的课外活动。这样的大学生虽然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但将来未必能适应社会,适当的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加交际能力,还能多交一些朋友,学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所以,在闲暇的时候适当的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也能减轻学习压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4、授课效果的影响

我们平时上课时,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例如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在问卷过程中,本组了解到,一般的人都担心此种情况的发生,害怕跟不上老师的步伐,40.3%的人不担心此种情况,9.7%的同学一点也不担心。

5、学习态度的影响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学习的态度,在调查中,25%的同学表示努力完成全部任务,60.5%的同学全力理解掌握,另有10.5%会只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也有4%的.同学认为完不完成任务无所谓,想学就学。学习就像种田,不认播种不勤劳管理,秋天就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成绩能更上一层楼,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调查过程中,10.6%的人把学习压力当成自己前进的阻力,然而50.2%的人会把压力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这其中一大部分人认为适当的学习压力很重要,只有34.2%的人认为学习压力不重要。

三、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对策及建议

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引起学习压力的因素分几个方面,包括学习紧张、作业多、成绩差、上课走神等原因。很多同学考试前紧张,临场发挥不佳,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对学习越来越焦虑,甚至厌学,很多同学由于紧张讨厌教室来到教室莫名的烦躁,这方面也促使同学不愿意上课。又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主业和就业方向,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感到担忧,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虽然一部分乐观的学生能正确看待学习压力并能合理处理,将学习压力当成前进的动力,但还有大部分学生不愿面对学习压力,极少的同学愿意与老师家长或者朋友谈及自己的压力,以寻求解决办法。,以至于不知该怎样处理,甚至有逃避现实的倾向。事实上强压在心底的压力,很可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封闭自己,脾气暴戾等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社会悲剧。

也有部分同学因为课外活动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没有充分时间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压力。课上老师所讲内容听不懂也是引起压力的原因之一,很少一部分同学会课前预习,致使老师课后作业不会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同学感到疲乏,对学习失去自信心。如何面对这些学习压力,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好的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挑战,是一个生活道路上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学习压力,大学生首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无论正视与否,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心态是正视压力,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消极的态度是脱离现实,逃避压力。压力是客观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正视压力,并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压力我们前进的道路才会畅通无阻,越来越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放松自己,达到劳逸结合,例如,运动、睡觉、逛街、与别人谈心、听音乐都可有效地减轻压力。

社会也应该重视大学生学习压力的问题,经常开设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视并克服学习压力,引导大家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社会也应尽可能为大学生求职提供适应的环境,这将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广阔的天地。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感到学习压力对当代大学生有利有弊。它是动力,时刻激励他们去探索知识的康壮大道,创新,实践,挑战自我。它又是阻力,给他们带来内心的苦楚。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挫折是必要的,广大的学生朋友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最后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平衡好学习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刻苦努力,毫不畏惧;

2、开放心胸,亲近自然,返朴归真,心凝神静,万化冥合;

3、开卷有益,交良师,学益友,多与他人、父母沟通交流,必要时可咨询心理专家。

4、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大学生学习压力问题,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学生压力调查报告 篇9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

姓名:邱显楠

学号:04100503

班级:计算机与科学技术05班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7.24

调查地点:广州大学城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

调查人:黄晓石

调查分工: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和个性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成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前途的烦恼等方面的问题,其心理状况值得注意,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试图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做一综述,以便了解整体状况。因此本次调查目的为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方法综合当代大学生的有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年级、家庭状况、地域、专业等有一定关系。而且有关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的结论对在高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与高校学生讨论和访谈,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编制出高校学生心理压力问卷,并以此问卷对1624名被试进行测查,进而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的维度及其相关背景因素。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经因子分析抽取出11个维度;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与不同维度的压力具有显著的偏相关;在7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5个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对有的放矢地做好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缓解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压力的概念探讨

当stress被引入作为心 理学 术语时,我国心理学词典和教科书对其有多种解释,如压力、应激、紧张、挫折等,当前心理学研究并未给其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概念接受角度来说,用压力这个概念则相对来说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接受。如果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对其进行定义,那么就可能有多种概念的内涵:如压力反应、压力事件、压力感、压力应对等。如塞里(1936)从生物医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具有非特异性的生物学反应现象。我国有心理学家则认为压力包括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两个概念,压力事件(stress)是指一定令个体紧张,感受到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特别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而应激则是心理压力的特殊表现形态。从上述观点来看,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压力的定义并不尽相同,可见,压力是个普遍概念而非单独概念。

二、压力研究的取向

纵观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各种压力研究,大致可以概括出三种类型:

1.将压力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早期以塞里为代表的生物医学观认为应激是有害刺激作用于有机体的结果,注重研究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过程,而不是引起这种反应的心理社会原因,并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般应激综合症(GAS模型),其观点和研究模式至今还在医学的病理生理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将压力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关注压力来源的性质与特征

这类研究把应激作为自变量,研究各种有害性刺激物的性质和特征。历史 上,与塞里研究

形成对照的是一段时期里心理学家们把应激与应激源作为同一概念来研究。而且心理学家所指的应激源的范围相当广泛,远不是塞里所强调的躯体性应激源,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性的应激源。

3.对压力过程中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在应激源与应激身心反应中,中介变量如何其作用

例如,认知因素首先被认为是应激的决定因素,Lazarus提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其它还发现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许多因素对应激反应起着中介作用。

三、压力研究的阶段

依照压力的研究取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临床取向(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该阶段主要是从病理心理的角度出发,说明生活中的危机事件或身体疾病对个体身心的影响,对危机事件的研究是从压力源研究角度而言的。

主要研究:绑架、家庭成员杀害人(Mayers&Pitt;1976;Morawetz;1982;Petti&Wells;1980);父母离异(Steinberg,1974;Yours,1980)以及创伤性事件(Bulman&wortman,1977)等。身体疾病又是该阶段研究较多的另一个压力源。研究者主要考虑一些传染性小而残废率的重大疾病。包括心脏病(Mehler,1978),激素疾病(Drotar,ousens,1980),癌症(Earle,1979)等。该阶段研究明显不足之处在于被试年龄分布的不均衡,青少年研究只有7%,而成人研究则高达42%,另外过度重视危机和重大压力源而忽视了日常压力源的研究工具缺乏。

第二个发展取向研究阶段。自80年代开始,对压力的研究突破生理心理模式,转向发展心理模式。从压力源来说,日常压力源的研究是第二阶段的显著性标志。日常压力源主要来指家庭、学校、同伴等日常压力事件,例如学校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者着重从发展任务的角度来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应对的关系(oerter,1985)。研究考察了年龄、性别、种族和人格特征对压力的影响,研究了社会支持对象,如压力问题此外,研究者开始从自我概念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内部因素对压力的影响。

四、压力研究的主要理论背景

1.反应理论——生理医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有机体的许多不同需求而引起,并且具有非特异性。该理论提出应激的“一般适应综合症”模型(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ne,简称GAS)包括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三个阶段,提出用生理参数(肌肉紧张度,皮肤电等)作为应激反应的客观指标,比心理变量或其他的躯体状况在应激的评估和测量上更具有信度和效度,此外GAS理论的提出促进了从生理系统的变化来揭示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这一新的突破口,也是阐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作用机制的关键。

GAS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包含理解人类应激的重要心理因素,把人看作是对不良环境做被动反映的生命体。在强调生理指标的同时,忽视了人心理和行为的反作用。另外对于压力的评价也有较偏向的一面。

2.压力刺激理论——生物物理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模型把压力定义为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激,如失业,失恋,天灾,贫困等。其关注的核心在于何种环境能够使人产生紧张反应。

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推动压力源(生活事件)的定量化研究,促进了人们对社会心理刺激和疾病关系的认识,从而加速了身心医学的发展。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对于揭示生活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病症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型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将活生生的人物理化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行为的复杂性。

3.CPT模型——心理学的压力观

压力的CPT模型,即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cognitive_phenomenological_transactional,CPT)模型,该模型的典型人物代表是拉扎罗斯(lazarus)和福克曼(Folkman)等人。该模型的核心点是,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

该理论模型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要点:

(1)认知的观点,即认为思维和认知是决定压力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用,换言之,压力感能否产生,以什么形式出现,均取决于个体对其与环境间关系的评估。

(2)现象学的观点,既强调与压力有关的时间、地点、事件、环境以及人物的具体性。

(3)相互作用的观点,包含两大要点:其一,在压力过程中,存在许多中介因素,压力源与中介因素的交互作用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最后的反应方式和结果。其二,压力产生与个体与环境间的特定关系,若个体认为自己无力对付环境需求则会产生压力体验。

该模型包含了压力研究的基本的四个要素:压力源、中介变量、生理或心理的反应结果。拉扎罗斯(lazarus和Launier,1978)认为:任何一个事件,只要是环境或内在要求超出了个体的适应性资源,压力就会产生。

与刺激模型理论和GAS模型相比,CPT是有下述特点:(1)不像前两种理论那样,只关注压力过程的两端,而是更注重中间过程的研究,尤其强调了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对于全面理解压力想象具有重要意义;(2)克服了前两种理论中对人的机械生物化的看法,不再将人看作是只受压力情景摆布的消极有机体,而是认可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3)运用该模型可促进对压力的干预方式的研究,如改变中介机制可有效控制压力反应等。

五、压力研究的主要方法

纵观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压力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法,采用最多的工具是量表或问卷。最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如下表1所示:从以上研究工具分析看,由于依据压力研究理论观点各异,出现了不同压力调查问卷和测量量表,但总体来看他们大部分是考察个体所承受的压力源来评价压力,而对压力源研究主要是通过归纳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影响较大且产生压力的事件。事件越多,影响程度越大则表明个体的压力越大。

六、压力研究的 发展 趋势

回顾过去的压力研究 历史 ,可以发现压力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中介变量三个领域,从上个世纪末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压力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压力的跨方化研究

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发展任务给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提出了不同的挑战(Greenfield&Cocking,1994)。Markus,Kitayama(1991)和chan(1994)指出,文化的力量可能对压力的评估产生显著影响,压力与心理适应的研究结果是有明显的跨方化差异。对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文化背景,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和社会团体中的个体的事件的压力感受和态度不尽相同,这无疑是取决于该文化规则、习俗和观念等因素。

有的研究者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学生生活应激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对量表部分因素的反应及其总分都与美国大学生有及其显著的差异,表明我国大学生对应激状态的认知和应对反应不同与美国学生。

Jose和Anna等人(1998)近期对俄罗斯和美国青少年的压力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结果发现,俄美两国青少年在重大生活事件的压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俄罗斯青少年的日常压力显著大于美国同龄人,这与俄罗斯社会动荡,经济 衰退直接有关。

2.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在压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常常是关注危机性或重大性生活事件与人的心理适应之间的关

系,如失业、配偶或朋友死亡等危险性压力事件的影响(B.S,Dohrenwent,1981)。后来研究者发现,由日常生活及社会角色所带来的持续压力是影响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如由婚姻、育儿及家庭经济所带来的压力与人的抑郁有密切相关(Schnefer&Lazarus,1981)。同时发现,时间压力,缺乏自主决策,工作角色含糊不清,工作中的绩效评价等与人的抑郁也有相关很大(Billings&Moos,1982;Kasc,1978)。40多项横断研究均发现了压力与抑郁的显著相关(Compas,Orosan&Grant,1993)。然而,这种相关不局限于抑郁。Compas和Howell(1989)等人发现,压力与内在心理问题相关(可解释11%的变异)要大于外在心理问题的相关(可解释5%的变异)。这可能表明,压力事件与抑郁等与其它症状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压力与各种心理和症状之间均存在普遍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七、压力研究的评析

1.研究对象的范围过于集中

被试的选择“重两端轻中间”,即重视18岁之前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轻视18岁之后到成熟的中间阶段压力的特点考察,青年时期,尤其是青年中期和晚期日常压力特点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青年中期的压力研究远落后于成人方面的研究,也落后于儿童期的研究。美国心 理学 家科雷汶(W.Kleiwer,1991)指出,有关成人的压力与应对研究已处于“成熟期”,而对于青年的这方面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婴儿期”。这种现状与发展心理学的生命全程观不够协调。

2.重静态特点研究,轻动态发展考察。

已有研究对压力随个体成熟而发展变化的特点缺之考察,对18岁之后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的发展特点尤其缺之足够的探讨。

3.理论研究较多,干预研究较少。

从研究的取向来看,压力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压力的来源、反应及中介变量等方面,而在压力的应对及干预方面研究较少,即便有,也是相关研究,如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等,实证研究则少见。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564326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在校生实习合同通用6篇
下一篇 : 物业合作合同范本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