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书写报告,报告是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一份高水平的报告该怎么去写?这篇文章“农业调研报告模板”很值得一读励志的句子小编建议您不要错过,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篇1)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个人简历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四)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村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五)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首先,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经营经常入不敷出,保险公司对其要求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其次,许多农民对保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差。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三是道德风险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分散,保险公司监督力度不够,范文参考网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利用保险进行欺诈活动,把保险当作“摇钱树”,失去了保险的意义,触犯了国家法律。

(六)我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市场尚不完善

我国农业保险由于缺乏适当的再保险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保险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而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普遍有再保险机制的支持,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目的是既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不超过115%),又限制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而我国,由于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导致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一方面供给主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心得体会另一方面技术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供给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问题,保险经营和发展的两难困境。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市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二是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农业保险意识,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三是培育农业保险人才。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保险人才,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的多层次需要。

(二)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再保险市场,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三)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额风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

(四)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要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农业保险更是呈萎缩趋势,导致农业保险人才奇缺。因此,为了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开展对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同时,要在大专院校培养具有农业保险系统理论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农业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篇2)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省中部,地处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交通方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和建材生产基地。辖五区三县和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其中农业人口140万。耕地总面积238万亩,其中粮田185万亩,农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农业产值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8%,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65元。**农业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土地资源自然条件逐渐好转,耕地递增,林地递减,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土地资源破坏及功能退化严重,加上组群式城市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量较大,土地资源的紧缺。

二、主要措施

(一)以高效利用禽畜粪便资源为纽带的沼气工程能源生态模式

1.以“猪沼果”山地果园生态模式和“猪沼菜”为主的庭院生态模式

沂源县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山地果园“猪沼果”和庭院“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和“猪沼菜”生态模式生态模式。在山地果园重点推广了“猪沼果”生态模式,创建了“猪沼果”生态能源示范区,建成独具特色的“猪沼果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果园,一座房,一池沼气,一栏猪,配套一座风力扬水机。以户为单元,以山地果园和庭院为依托,建设沼气池、猪圈及厕所,开展“沼液、沼气和沼肥”的综合利用。现已建成“猪沼果”模式6000多个。

在农户庭院重点建设“猪沼菜”生态模式,猪沼菜”1200多个。其中还有“一池三改”生态模式,建成示范户2800多户。全县已建成沼气池8500个,发展“千池乡”7个,建成“百池村”70个,生态示范村56个,实现了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2.猪-沼-电生态模式

**大有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运行猪厂粪污处理,日处理养殖场粪便约20t、废水80m3/d。日产沼气1000m3的usr(1000m3)反应器1座,年发电量49.5万kwh。生产期内年均销售收入57.09万元,年均总成本17.77万元,利润39.32万元。

3.畜-沼-粮生态模式

高青县唐坊镇农户以粮食和秸秆喂猪、牛和鸡,而猪、牛和鸡粪进入沼气池发酵后变成肥料用来种粮,而产生的沼气用于取暖、照明,沼渣可作饲料添加剂,沼液又可喷施农田作物,防病虫,形成多元化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模式。“畜—沼—粮”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改变了农民家庭生活方式,通过改厨、改厕、改圈,使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达到了农民增收、净化环境、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唐坊镇已有36个村普及了这一模式。

(二)以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模式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大棚瓜菜增产幅度20-30%,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500-2500元。目前临淄区有80%的蔬菜大棚推广应用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该区政府XX年秸秆反应堆技术每亩大棚补助900元,XX年提高到每亩大棚补助1000元。

2.秸秆养藕周村萌山湖荷花生态园,利用作物秸秆和发酵菌产生二氧化碳作为气肥,为藕提供营养并增加其产量,亩增效益30-50%,该区已推广15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XX亩。3.淄川区胶王路沿线有关乡镇玉米秸秆还田、青贮或固化等技术。

三、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种植业产量较高与效益较低的矛盾比较突出。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种植业生产效益较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化肥农药浪费现象较重;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2.扶持力度偏小,缺少资金,覆盖面小。根据立地条件及经济负担能力,目前沼气项目的覆盖面仍然偏小,高青县是山区县,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一池三改”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项目资金明显不足,影响了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和农业节能工作的更好开展,沼气用户仅占可发展规模的1/4,许多积极性高的村和户因受经济能力所限无法铺工建设,建设户用沼气并配套太阳能的户更是寥寥无几。

3.产业化经营滞后,后续服务跟不上。目前,沼气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农村沼气正处在兴起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从建设→使用→管理→后续服务的产业链条,而且农村能源产品市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许多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这无疑加大了建设成本。影响了沼气产业发展。受服务经费缺乏、运作方式不成熟等原因限制,农村沼气的后续管理和服务还跟不上沼气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产业的发展。

4.种植业分散与规模化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业经营模式与日趋规模化的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农作物秸秆为例,一家一户的作物秸秆集中起来,为规模化养殖提供饲草饲料困难较大,原因如下:一是秸秆密度较轻,储运难度大。二是秸秆价格较低,不能引发农民的销售积极性。三是秸秆收获时,也是)三秋大忙时,农民无暇销售作物秸秆。四是秸秆收获季节性强,受贮存条件的限制,规模化养殖场不能贮存足够的秸秆。五是养殖废弃物未能充分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效益,造成了污染环境。

四、建议

1.抓政策推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引导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要立足于大农业范畴,种、养、加相结合,统筹规划。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详尽和可行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2.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培养典型,建立集“种、养、加为一体,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园区,创品牌,为群众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引好路,踩好点,助推农村经济上档次,上台阶。沼能、太阳能、风能等农村新能源是建设循环农业、节约型社会的有效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3.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抓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标准及高起点建设,抓技术培训,确保建设质量。各级政府应加强循环农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建立起促进循环农业高新技术、增效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考核体系,让科技人才及其先进科技成果扎根于广大农村,使农民真正掌握农业科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集中培训主要是组织各乡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理论,总结交流经验,分散培训主要是在施工现场边施工、边讲解、手把手的传教。通过选派村技术员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建设质量的督促与检查来保证使用安全和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标准4.加强农村能源用产品的科研及市场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强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新路子,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投入力度,构建促进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5.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产业带”建设的规划原则。一是分阶段建设的原则。可考虑将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动员与组织阶段、规划实施阶段和完善深化三个发展阶段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二是分层次建设的原则。由于各地区地貌复杂,丘陵、平原并存,农业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因此各区域根据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与资源特点等,可考虑在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三个层面上建设循环农业。按照此原则,能够探索出最能够发挥各地区域优势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三是分产业带建设的原则。建设循环农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循环农业建设,把各不同地区的循环农业推向健康轨道。

6.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根本原因。在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健全流转市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赋予农民土地的物权,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7.加强农业专业化组织服务体系的建立。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现状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推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分”的功能增强,“统”的功能弱化,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保持现有龙头企业数量的前提下,重点在提高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上下功夫,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一体化组织形式,加强产业链中各主体的协作与联合,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和带动能力。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规范化发展,鼓励农村能人、龙头企业、乡镇事业站所、基层供销社等领办合作组织,创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农资供应、融资担保、标准化技术服务等。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人才激励、社会保障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篇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进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进XX市现代农业发展,日前,XX市组织50多人分成13个组,分赴13个镇、街道开展以法律法规宣传、春耕备耕情况调查、低丘缓坡开发农业、耕地抛荒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农业专项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深入抛荒、低丘缓坡开发等实地勘察,详细掌握基础材料,确保此次农业调研取得有效成果,为进一步细化扶农政策和开展农业工作奠定基础。

一、基本现状

1、贯彻市农村工作会议情况

自市里的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市各镇、街均能行动迅速、宣传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开展传达落实。如稠城、稠江、后宅、城西、大陈等镇(街)多层次组织召开了农技员会议和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会议,进行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市农村工作,部署了农业生产措施。佛堂、苏溪、廿三里等镇(街)已草拟出扶农政策初稿,总体上扶持力度不减、资金不降。

2、土地抛荒情况

全市存在连片抛荒隐患的面积为3491亩,涉及10个镇(街)88个村。其中抛荒隐患面积100亩以上的稠江、后宅、江东、城西、苏溪、稠城等7个镇(街),合计面积为3343亩,占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为征而未用、项目工程建设造成配套渠系毁坏,农田整理后未落实到户等,也有部分是因种粮效益低下,农户自己不愿耕种又未及时流转,引起抛荒。

3、春耕生产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积169838亩。具体为早稻面积6840亩,落实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其中机插示范畈11个面积1307亩。春季蔬菜面积42883亩,其中设施蔬菜8955亩。西瓜xx3亩,其中设施栽培2612亩;甜瓜3612亩,其中设施栽培1904亩,并以义亭镇为主。田藕8041亩,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面积1165亩,糖蔗面积6545亩,果蔗17244亩,同比有一定增长。春大豆11251亩,春玉米5716亩,番薯10232亩,小麦1427亩,油菜16983亩,春马铃薯12888亩,蚕豌豆4898亩。

4、土地流转及农业项目开发情况

今年全市土地流转进行农业项目开发有70处面积达11406亩。其中新增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的有赤岸、义亭、佛堂、廿三里4个镇(街),面积达7877亩。全市新流转土地用于发展粮油蔬菜生产的为2634亩,占23.1%;用于种植水果的1035亩,占9.1%;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的594亩,占5.2%;用于其它农业综合开发的为7143亩,占62.6%。

二、主要亮点

1、春耕生产亮点纷呈

一是示范畈建设成效明显。在政策引导、效益影响下,农户对建立示范畈有较高积极性。统计显示,全市已落实50亩以上的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同比增长了600多亩。

二是内部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品种优良、经济效益明显的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同比均有较大增长。农户对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种植均有较高积极性,全市预计种植面积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长在5%以上。

三是作物区域性生产布局更趋明显。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呈现出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如春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上溪、义亭等镇,种植面积占全市的66.1%。果蔗种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占全市的85.8%,义亭、佛堂两地糖蔗面积达4297亩,占全市面积的65.7%。

四是设施农业强势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XX市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增加钢架大棚等设施,生产大棚瓜果和反季节蔬菜,全市预计新增钢架大棚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义亭发展了大棚西瓜1400亩,大棚甜瓜1550亩。同时依托全市10家水稻、植保和农机服务社,早稻机插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已落实11个机插示范点1307亩,占早稻面积的19.1%。

2、各地扶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调动农户发展农业积极性,部分镇(街)也明确了扶农政策,总体上与上年度扶持力度不减或略有加大。如上溪镇对粮食生产与沃土工程扶持上,按市财政补助1:1配套;稠江街道和后宅街道对50亩以上早稻示范畈均从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后宅街道还将连栋大棚3亩以上的从15元/平方提高到20元/平方;农业机械和设备给予购置价的20%补助;廿三里街道对土地流转xx年100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0-600元/亩的奖励。

3、有效尝试股份制土地流转开发

稠城街道尚经村拟对全村土地进行股份制入股改造。尚经村现在527户1300多人,土地1300亩(含塘、路等),实际分到户有1000多亩。目前,该村两委拟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流转开发,并于3月下旬专门组织了村两委、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等30余人赴江苏华西村考察。考察后,基本明确了具体设想。目前村里已成立股

份制操作小组。具体由村两委成员、监委会成员、老年协会会长、团支部书记、护村队长、出纳、文书共12人组成。并专门印发了告村民书,对入股后的效益、分红等事项进行广泛宣传,积极鼓励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便于村里集中流转。经初步测算,年分红田每亩400元,地每亩200元。从村民的反映看,普遍均能接受。但应在阳光大道以内靠村边处,留部分土地用于自用种菜等,也为旧村改造预留用地。对于阳光大道外侧的田地则可集中流转。

三、存在问题

1、对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足。近年来,政府有和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服务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多数对务农存在认识偏见,引致农户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总体见效不大。

2、土地抛荒情况尤其是零星耕地抛荒较为普遍,镇(街)及村均没有有效措施。

3、春耕农业生产各镇(街)进展不一。各镇、街道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与奖金等利益挂钩,牵扯农技员精力过大。个别镇、街道出现移用农技人员现象。

四、对策措施

1、加大宣传,落实措施,努力减少抛荒现象

一是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浙江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户对制止抛荒的认识。

二是加强与人大、政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抛荒列入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各镇(街道)辖区内较大范围耕地抛荒特别是连片50亩以上(建成的标准田连片20亩以上)采取告知、督促形式,由镇(街)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各村、户恢复耕种,制止抛荒。

三是积极完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因工程施工引起农田水利设施挖损、塌陷、堆积、压占及其它原因造成渠系不配套等耕种条件破坏的,要衔接相关镇(街)、村,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废土清理和修复水渠,尽早恢复耕种条件。

四是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农户依法、自愿地流转不耕种的土地,引进大户进行农业开发。

五是加大“三新”技术的引进、培训和推广,提高农地产出效益,增强农户种植积极性,努力减少抛荒现象。

2、创新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春耕生产

一是强化服务。积极发挥科技指导作用,引导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农民,指导实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技首席专家、农技责任大使及“双联”责任制、分片包干负责制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力倡导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春耕实际问题,推进春耕生产。

二是加强上下联动,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进村活动等载体,提高镇、街道及工作片农技人员的参与度,并及时分解落实各镇、街道的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任务,完善细化考核机制,确保业务工作的精心。

三是牵线搭桥,培育大户。农业大户是当前XX市的农业生产的主导力量,同时在政策的引导下,工商业主反哺农业热情高涨。有关部门可因势利导,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开发项目推介等服务,努力引进和培育农业大户推进春耕生产。

3、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尊重自然规律,立足义乌实际,有重点发展早熟梨、果蔗、马铃薯、竹笋、桃、田藕、有机茶、花卉苗木和健康养殖业,努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强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

二是加快培育现代生产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农业企业化行动,积极培育发展带动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阳光工程”“十万农民培训计划”为载体,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推动农业劳动者分工分业。

三是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在完善市、镇(街)、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网络的同时,积极培育民营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涉农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强化以市农业信息网为主导的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积极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主导产业各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装备,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

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积极实施品牌农业战略,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到市外建立基地、开拓市场。

六是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一方面增加财政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发挥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对粮食生产、生态农业、农业风险救助等方面的补助,增强农业效益。另一方面着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平台。围绕新形势下农民所需所求,努力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构建为农民办实事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篇4)

盛夏,阳光灿烂,xx秋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阳春”但是来得早,几十“职业农民。在田间挖掘、开沟、播种、育苗,各司其职。

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土壤中展开枝叶,茁壮成长,绿色的桑园生机盎然。

反弹琵琶:大宗蔬菜产业应该大有可为

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山,没有习俗,没有季节。段,土生土长的农民,弹起了琵琶,奏起了现代农业的新乐章。“300亩早春萝卜卖了100万。”这就是散装蔬菜的无穷魅力。

农业产业也像金字塔。段曾从事高山蔬菜的购销和特色农产品的经营考察。“3000人,每天都要摆上台面的萝卜白菜,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他选择了正确的Taki ”追求。

白菜,萝卜,豇豆,白菜,早春,盛夏,秋延,越冬,周而复始,他种的蔬菜总能瞄准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坝蔬菜的空地,赢得最好的商机。

“不要低估这几天和十天价格几倍十倍的悬殊。”段坦言,只要能避免季节性、错位竞争、提高复种指数,低山区的散装蔬菜产业就大有可为。

多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地一直重视“特殊”Light “Pu ”。回望市场,权衡“数量”“效果”能否在抓住特色产业的同时,更多关注惠及百姓餐桌和农民的大型农业产业?

困难:工业形成的道路有多远

xx年以来,秋瑾农业从一个只有几十亩基地,启动资金只有一万元的大种植园主,成长为一个拥有500万元资产,1000多亩基地,近千家万户的重要龙头企业。

今年短短几个月,萝卜就种了几百万。段没有了常人所期望的那种喜悦,反而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今年春天下雨,蔬菜产量普遍下降,每公斤萝卜卖到1.8元,相当于正常年份价格的4到5倍。“只要简单腌制存放两三个月,每公斤可以卖到1.2元。”

“为什么不这样做?”段告诉记者,建设一个500吨的气调保鲜仓库需要200多万元,可以使时令蔬菜保鲜半年。由于市场需求大,在处理大宗蔬菜时,资金周转速度极快。基地投入很大,没有办法贷款。段只能看着行情而发愁。

资金瓶颈一直是困扰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各级政府和金融业亟待研究的课题。

打个比方:现代农业能开拓新的视野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单一家庭农业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的繁荣成为新的'时代问题。“过去,一亩地产生产400公斤粮食,全家人可以画一幅画& lsquo腹部是圆的。现在还有人在外打工,收入过万。死了的农场只能永远受穷。”大河镇山木堂村留守农民张欣明显感受到了生产生活的压力。

怎样才能缓解这种压力?农业企业无疑是生产和市场中最有效的“传动轴”。

xx县农民有30年种植桑树和养蚕的历史。由于缺少“在短暂中成长。在市场冲击波的影响下,大部分桑园被毁。近年来,老乡依托秋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蚕桑产业..通过订单生产方式,在桑园种植冬春蔬菜,与武汉市场对接,不仅实现了“桑椹和蔬菜相辅相成。并且可以规避单一行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季蚕收入xx元,两季菜收入3000元。农民对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三年间增长到6000多亩,带动了3000多农民。

“只有把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作为商品,把山野和农村作为作坊,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才能惠及每一个农民,开辟现代农业的新天地。”县里的有关领导说。

事业有成就是有钱。走大宗产品产销之路是根本解决之道。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篇5)

镇位于县东北部,面积36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3万人口,耕地16万亩,海岸线11.8公里。同大多数滨海地区一样,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模式单一。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高点规划,科学引导,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走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畜牧、水产、特色种植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盐碱地上开启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破冰之旅。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目前基本形成了“南蒜、北棉、中冬枣、东水产、畜牧林业覆盖全镇”的产业格局。但是,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却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5%,高效生态种植作物面积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0%。民风淳朴、干劲十足的人民经历了解决吃饭问题的传统农业阶段,初步进入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阶段。在农业发展中重视生态、关注生态、保护生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根本取向。的土地资源广阔,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可生产效益仍然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始终束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农民大幅增收,在黄三角开发建设中勇立潮头,必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经济。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找准定位,把好方向。镇按照“点亮星火,遂成燎原”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到寿光、沂南、苍山、肥城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1200人次,举办特色农业培训班14期,在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面前,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认识发生逐步转变。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管理者头脑中去。生产管理者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指挥员、组织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养了76名能组织、会管理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造就了1000余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本领,促使现代农业技术向生产第一线集结,解决在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凸显出来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让生态高效融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环节中去。积极利用气候适中,土地资源广阔,病虫害少等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态的理念和要素,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把好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的管理关。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经营运作中去,按照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营销,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做好生态文章,提升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近年来创立的田丰西瓜、黄河口冬枣、老家果蔬、雪绒花奶业、赛夷海产品等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实现了生态农业和经济发展“双赢”。

二、培育高竞争力的农业合作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它能提高组织化水平,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增加获利机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扶持农业。目前,该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涉及特色种植、畜牧、水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类领域,带动农户150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3%。

记者来到李沧村菠菜大棚,采访了大棚种植户李光水,“村合作社联系寿光那边统一给俺们配了种,还办了培训班教俺们怎么种大棚,等收获的时候再一起来收,俺们这全是订单种植,啥都不用愁。今年俺种了两个棚,估计一亩菠菜能产多公斤,一个棚就能挣1万多呢”。

当记者问到现在种大棚的感受时,热门思想汇报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俺今年60多了都没在家歇着,种大棚心里可有劲了。一年基本不住下种三季,柿子、老黄瓜、菠菜效益都不错,种大棚比种棉花好多了,用不着下大力气,每天过来看看就行。俺们村最多的能种10个棚,人手用不过来,都雇人了,合作社给俺们带来了实惠,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镇建立了初步的市场、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针对部分合作社运作不规范,与市场、企业连接不紧密,缺乏资金、技术支撑等问题。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办社、依章办事、规范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帮助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帮助合作社落实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盈余分配制度。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化经营,提高合作社产品信誉度,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将农民专业

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财政支持规模,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服务,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扶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畅通产销渠道,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三、创新发展机制不可或缺

机制活,动力足,机制新,事业兴。高效生态农业在这块盐碱地上的突破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府支持激励机制、组织管理和政策引导。深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机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和购销等多种服务。通过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创新循环经济利用机制。镇立足于生态环境现状,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发展“绿色种植—秸秆利用—规模养殖—有机肥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流程,转变传统农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增长模式,初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

在万二庄村甜瓜大棚,村支部书记吴英法向记者介绍,村里是第二个年头尝试种甜瓜大棚了,大棚开始投入大,但是后期收益好。一个棚能产3000—4000公斤,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去年价格高的时候能卖到15元/斤。各级领导对大棚果蔬种植项目都很支持,一再要求建立循环经济利用机制,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县里派专人下来搞有机肥实验,蘑菇皮已经成为果蔬种植不可少的肥料,不仅如此,我们还请来了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利用奶牛场牛粪加工有机肥,这样我们的绿色肥料来源问题解决了,生态绿色高效农业步子迈得也更有劲头了。

据了解,该村历年有种植露天甜瓜的习惯,但由于灌溉难和农户市场意识淡薄,只是个别农户零散种植,或套种在棉花地里,图个自家吃着方便,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采用大棚种植的先例。县里组织专人对村里土质进行检测,心得体会并根据农技专家建议,镇领导决定下大力气发展果蔬大棚,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和习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要种大棚,水浇是关键。我们村重新启用了村内闲置的水源井,解决了灌溉难题。还从寿光市请来技术人员指导建棚,种植了甜度高的富尔5号甜瓜种,采用吊蔓爬藤的生长方式,为了提高品质我们只收获一茬,一棵甜瓜苗只结两、三个瓜。在具体种植管理过程中,坚持走无公害有机蔬菜的种植路子,施用有机肥和无毒、高效的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瓜菜药残。瓜菜喷洒上这种农药当时就可以吃,产品很受杭州、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欢迎,效益非常可观。”技术员吴维杰说。

牛圈食用菌示范园运用棉籽壳、棉杆、玉米芯制作生产基料,万二庄果蔬大棚综合利用沼液、沼渣推广生物防治,民和牧业实行的“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循环生产,华泰清河构筑的林浆纸一体化绿色生态产业链等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让种植业与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相联结,使“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环环相扣,形成了农业、工业内部、两者之间互相提供原材料,互相消化产品、废品的互补循环格局。

四、抓产业调整拓宽农民致富途径

社会化大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发展途径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运用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农工贸环环相扣,把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服务的社会化全部纳入经营一体化的轨道之中,工作总结把农民组织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利益环节中,从而拓宽现代农业的发展领域,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培育高附加值的农业主导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拳头产品,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坚持以“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兴一业”为路子积极培育具有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扶持发展有机瓜果、绿色蔬菜、生态牛、优质菌等特色产业。

牛圈村金针菇大棚种植专业户牛建利是附近村庄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他去年组建了“绿义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成员16个,现在投入种植5个大棚,今年秋后将扩大到60个。牛建利向记者介绍了种植情况,菌种都是在利津统一采购的,一个棚容纳1.5万公斤,收获四茬,头两茬占总产量的60%,我们种植的金针菇都是按照订单价格统一收购,没有什么风险,一年能挣3万多元,附近村的村民都来看我们的大棚,对金针菇种植很感兴趣,他们觉得这是个致富的好门道。

当记者问到对以后的大棚种植有什么打算时,牛建利娓娓道来:“当供大于求的时候收购方难免会压价,这样我们的金针菇卖不出好价钱,4月1日,开工建设深加工厂,建成后我们就由原来的单一种植转变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这样价格我们说了算,让社员们多挣钱,好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奔小康。以后我们还要降低生产成本自己来育种,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开拓市场,打开销路,高薪聘用销售人员,把市场主要放在三亚、东北三省。”

培育高效益的农业带动龙头。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力量。镇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县级3家,在巩固提升本土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仓储加工类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近期重点抓好一期投资1.46亿元澳亚现代牧场奶牛养殖加工项目建设,打造省内第一家万头奶牛现代化养殖基地。范文写作促使畜牧业养殖、饲料青贮、乳产品经营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带动3000余从业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积极加强与县内外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提升产业效益。通过在土地流转、财税优惠等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倾斜,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培育壮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坚持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强化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引领农业生产,让农民与农业企业结成利益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篇6)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调研报告模板(篇7)

x县属于老、少、边、穷、库区县,位于xx省西部,xx市东南面,素有xx“门户”之称。全县农业人口25.6万人,耕地面积31.7万亩,其中水田27.9万亩,旱地3.8万亩,林地面积180.9万亩(xx年统计数据)。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如何摸清农业农村基本底数,推进农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现状

1、农村劳动力构成情况。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18.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9.5万人,女劳动9.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6.8万人,较xx年减少0.4万人,减少2.4%。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7公里;实施“五小”水利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自来水受益村132个,在xx年基础上增加1.5%,通村公路134个,增加2.3%,农村通电与通电话村134个,与xx年持平。

3、农村能源物资消耗情况。农村用电量2481.9万度,较xx年增加26.3%;氮肥施用量8615吨,减少11.2%,磷肥施用量3147吨,减幅达到4.4%,钾肥施用量1098吨,增幅3.4%,复合肥施用量7030吨,增幅46.7%;农用薄膜施用296吨,增幅17.0%,柴油1385吨,增幅18.2%,农药456吨,增幅8.1%。

4、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9.9万亩,增幅9.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1.5万亩,增加4.2%,产量7.37万吨。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27.96万亩,在xx年基础上增加3.65万亩,增幅15%。柑橘种植22.4万亩,产量17.9万吨,增幅分别达8.3%和19.3%;特色水果种植0.34万亩,增幅3%,产量1.8万吨。

5、畜牧渔业生产情况。全县生猪出栏15万头,增幅5.6%;牛出栏0.89万头,增幅8.5%;羊出栏2.5万只,增幅6.4%;家禽出笼86万羽,增幅5.5%。肉类产量达12758吨,增幅达8.8%;水产养殖1.5万亩,增幅1.7%;产量达2424吨,增幅达10.1%。

6、农业装备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1万台,16万千瓦,增加0.39万台,2.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18万亩,增幅84.5%;机收面积9.3万亩,增幅达106.7%农机作业面进一步加大,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7、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8亿元,年递增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速达13%以上。

二、农业农村发展制约因素

1、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调查的7个乡镇70户农民,353人,其中务农人员139名,占调查人口的39.4%,外出务工103人,占31%。50岁以上务农人员73人,占52.5%。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后,农业面临“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种好地”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2、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调查的务农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占8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1.4%。劳动力素质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不强;特别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固囿”,盲目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整体提高。

3、农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达岚镇都用村农户杨胜好,这些年儿子在外打工,赚了一点钱,坚持回家创业,去年养了20多头羊,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对“到哪个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有没有贷款扶持”等政策一窍不通。调查的70户农户,95.7%的农户对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感”、“获得感”、“满足感”大打折扣。

4、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较严重。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水平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抛荒弃管,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平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5、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通过“亲戚代种”、“少量租金转包”、“他人免费承包”等农民自发形式进行分散流转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土地整体利用效率。

6、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发现,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机耕率达到了60.3%,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它山区乡镇,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大部分还在采用牛力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业农村发展出路及对策

1、坚持政策惠农,让农民发展生产“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员和资源优势,把各类农业优惠扶持政策,梳理、汇总成册,当好政策“宣讲员”,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项强农、惠农、扶农、助农政策宣传,为农民发展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及时根据政策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搞好产业规划,实施产业开发,把农业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信贷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简化农业信贷资金申报、审批程序,开辟信贷资金支持“快速通道”,让农村有为青年敢用、有好农业信贷资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2、坚持制度管农,让农村土地流转“活”起来。建立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种养能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规范、合法、有序流转机制,让农村产业带头人吃下一颗“定心丸”,鼓励他们采取土地入股、土地转让、土地出租、土地托管、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建立土地流转公证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让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图,切实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限度地发挥土地在农业生产上的增值效益。

3、坚持科技兴农,让先进技术全面“推”起来。坚持强化产学研结合、农企校联结,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技术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健全县乡农技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技术推广责任到村、服务到人、覆盖到面。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养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4、坚持装备固农,让现代农业生产“跑”起来。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完善农机购置、政策性保险等补贴政策,加快新型农业机械引进、示范和推广,重点引进更新一批农业排灌、运输、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机械,实现农业装备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要加快节种、节水、节肥、节工等节约节能型农业装备引进利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先进农业装备“领跑”现代农业发展。

5、坚持产品优农,让农村群众尽快“富”起来。大力推进“产品优农”战略,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全程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跟踪服务,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农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产地认证、品牌创建同步跟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名、特、优、新”品牌创建,以监管促品质,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质量,以质量赢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店,借助电子商务的强大网络推介力,抢占市场先机,向市场拓展要“效益”。

6、坚持产业强农,让农业经济迅速“升”起来。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强农”战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上的“火车头”作用,大力推进椪柑、玻璃椒、铁骨猪、烤烟、茶油、生姜、葡萄、佤乡米等特色产业“八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充分调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创意、休闲、循环、观光、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致富门路,打造xx农业经济发展“升级版”,促进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571303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秩序员工作总结11篇
下一篇 : 大学生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