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今天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给大家推荐的是一篇讲述“人才调研报告范文”的好文。大家都说,实践后才会有收获,当我们结束一项工作时。我们常常会用到报告这种实用文,报告主要是下级向上级汇报时使用的公文,以取得上级的指导。还请您收藏本文!

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篇1

截止20XX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8870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9%。从行业看,其中:党政人才 1356 人,占人才总数的7.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941人,占10.3% ;专业技术人才6437人,占34.1%;农村实用型人才4673 人,占24.8%;技能人才2615人,占13.9%;社会工作人才1848人,占9.8%。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21人,占人才总数的0.1% ,大专和本科学历8034人,占人才总数的42.58%,中专及高中学历1905人,占人才总数的10.1%。高中以下学历8910人,占人才总数的47.22%。从职称看,高级职称367人,占人才总数的1.94%,中级职称2294人,占人才总数的12.2%,初级以下职称4293人,占人才总数的22.8%。

分类别统计:党政人才1356人。从职级看,县处级37人,占2.7%,乡科级837人,占61.7%,科员及以下482 人,占35.5%;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19人,占1.4%,大学本科学历503人,占37.1%,大学专科学历693人,占51.1%,高中及以下学历141人,占10.4%;从年龄上看,30周岁以下92人,占6.8%,31-35周岁77人,占5.7%,36-40周岁295人,占21.8%,41-50周岁624人,占46%,50周岁以上268人,占19.8%。此外,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中,女干部126人,占14.4%,非党干部41人,占4.7%,少数民族干部1人,占0.1%。

经营管理人才1941人。从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792人,占40.8%,中专及高中491人,占25.3%,初中及以下658人,占33.9%;从职称看,具有高级职称的78人,占4.0%,中级职称的352人,占18.1%,初级职称的466人,占24%。

专业技术人才6437人。其中正高职称的10人,副高301人,中级2091人,初级4035人。从行业看,教育类3229人,工程类117人,卫生类642人,农业类73人,乡镇企业(非公经济)类1802人,其它574人;从学历看,大学本科以上203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专科3926人,大学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 31.6%。

农村实用型人才4673人。其中生产能手1417人,经营能手1093人,村级管理人才1411人,能工巧匠613人,其他139人。

社会工作人才1848人,其中:男性1248人,女性600人;中共党员1218人,占65.9%;从文化程度看,本科219人,占11.85%,大专351人,占18.99%,高中及以下1105人,占59.8%。中专168人,占9%。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104人,31至40岁407人,41至50岁878人,51岁以上458人。

技能人才2615人。从职称看,技师465人,高级工1047人,中级工1103人。

我县人才状况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人才总量逐步增长。近年来,我县人才数量稳步上升。到底,我县人才总数达到18870人,比的17900人增加970人,增长5.4 %。

二是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从人才职称看: 、20、2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分别是2144 人、2209、2294人,年均增长率3.5%。人才的高学历和高、中级职称比例明显提高。我县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功臣3名、科技企业家4名、拔尖人才3名;拥有市级专业技术人才3人,市级经营管理人才3名,市级农村实用人才4名,省级专家3名,市级产业英才2人。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所增加。

三是人才结构渐趋合理。从人才职称结构看,年,我县人才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4:8,逐步向1:3:6的“金字塔”式合理结构模式靠近。从人才的专业、行业分布看,我县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上。2012年,分布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教育人才3229人,占18.8 %;乡镇企业人才1802人,占10.5 %;党政人才1356 人,占3.7 %。这三部分合计占到33 %。从人才年龄结构看,人才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35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30.4%,45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74.2%,50岁以上人员仅占12.9%,均比过去有了质的提高和变化。中青年逐渐成为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四是人才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在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型人才、技能人才、社会管理人才等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了系列化人才工程。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

五是人才环境逐步优化。随着我县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落实市县各种人才扶持奖励政策,对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专业精通、成果显著、成绩优异的优秀人才的重奖,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我县不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营造了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是人才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人才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业新品研发、实用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五年,全县取得科技成果10项,其中2012年3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加快了我县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一大批党政人才已成为优秀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企事业单位技术与管理的“领头雁”。 在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大多作为本单位中层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成为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实用人才等方面的排头兵,在企业创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教育培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统筹使用人才,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管人才。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我县人才工作坚持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并由人才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综合协调和联络服务。形成了县委直接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高度出发,先后制定了《县中长期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人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探索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及时掌握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个性特点及专业特长、思想和工作动态、人才作用发挥情况,帮助解决困难落实政策和改善环境。把人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范围,从制度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开展争创“人才工作十强县”、 “人才工作先进县”和“人才服务专员”等活动,印发《人才工作任务要点和分解及考核办法》,完善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服务、激励的一系列工作制度,筑巢引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促进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2.创新方式,强化培训育人才。

在人才工作中,我县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首先是明确培训规划。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人才队伍培训计划,明确了人才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和工作要求。其次是灵活施教。本着人才需求和创新工作需要的原则,以各级培训基地为龙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线学”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县委党校、县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村实训基地等发挥各自优势,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个班次,培训人才9000余人次。其中党政人才基本得到普遍轮训。通过组织宽领域、多形式的培训,极大地拓宽了人才的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3.创造条件,丰富载体引人才。

我县不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建设,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目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个,先后接纳30余名高学历人才进站工作,博士后工作站引才聚才的孵化功效逐渐增强。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共计23家。其中昌鑫生物研究所、平定陶瓷研究所、刻花瓷实验基地、煤炭气化实验基地、激光器应用研发中心、贝特瑞负极粉研发中心、长青陶粒砂科研中心等企业技术机构已成为我县人才聚集、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同时我县以实施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通过交流会引才、项目带才等多种途径,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近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700余名,及时为各行业补充了一批骨干力量。

4.营造氛围,注重宣传塑人才。

我县把人才宣传工作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宣传。一是阵地宣传。充分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和专题专栏等阵地,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举措、实践成果,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强化人才意识。二是嫁接宣传。将人才宣传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宣传紧密结合。在对外推介引进项目的同时,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吸引各地优秀人才集聚,投身到我县各项事业中来,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典型宣传。大力宣传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通过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人才奉献创新精神,塑造人才锐意进取、勇争一流的形象,在社会上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djz525.com

5.提升功能,优化服务留人才。

我县坚持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并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积极优化服务内容,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方式,科学规范服务程序,努力构建崭新的人才服务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服务保障。 一是变“单一”为“多元”,实现由常规到特色的转变。按照人才服务信息化的要求,全面规范梳理业务职能,将各项业务职能纳入“平定人才网”,将过去主要提供人才招聘信息服务拓展为提供政策咨询、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培训、人才招聘等全面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为办事群众和单位提供服务。二是变“坐等”为“上门”,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紧紧围绕全县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组织开展“送政策、引人才、送服务、解难题”活动,20XX年以来共计下发人才服务政策咨询卡1216份,解答政策业务方面的咨询问题76个,帮助昌鑫生物有限公司、大地石油压裂支撑剂公司等重点企业引进急需人才468名。三是变“求快”为“求好”,实现由重效率到重效能的转变。按照公共人才体系化建设标准,综合运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9项服务制度,加强考核,跟踪问效,力求各项服务又好又快。同时积极参与山西省人才服务合作网络,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合作,与北京、河北、山东、深圳等地先进地区人才中心建立合作联系,推动了区域之间的人才服务合作、人才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我县人才资源配置发挥了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

6.统筹结合,多措并举用人才。

我县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有效盘活人才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现有人才资源潜力,不断提高人才使用工作水平。一是做好人才选拔,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的用人导向,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放到合适岗位用起来。二是完善薪酬分配形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使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保证人才既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将人才个人利益和单位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紧密结合实际,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围绕我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培植壮大的新兴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使用好各类人才,积极用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领办项目,给他们压担子、定目标、定任务,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提高人才的本领。同时为人才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促进人才作用的发挥,促使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竭诚尽力。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近几年来在人才工作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就全县人才工作整体而言,目前还不能满足和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

1.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

从人才总量上来看,我县现有的各类人才总量18870人,只占我县总人口数的5.9%,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县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复合型较少。如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1.63%,而大专以下学历的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8.4%。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适用人才、技能型人才紧缺。

2.人才分布失衡,结构不尽合理。从人才分布上来看,人才大都集中在县城和一些人口较集中的乡镇,党政机关、学校和医院等事业单位,企业拥有人才量过低,分布不均衡。如教育、卫生行业类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3871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0.19%;工业类、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8%、1.13%,与我县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目标很不相称。党政人才80%以上集中在县直单位,一些边远乡镇人才年龄老化,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年轻干部断层,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从专业结构上来看,一些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如我县农技人员中传统产业方面的人才多,而且知识结构单一,服务面狭窄,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不能很好适应农民技术多样化需求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人才开发的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健全。政府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开发、引进和培养投入不高,力度不大,对人才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人才层次提高慢。政府依靠政策导向、行政手段控制人才总量和布局,显得相对乏力。

4.人才市场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人才资源配置效应还不够明显。目前我县的人才交流平台主要是设在县人社局的人才交流中心,但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滞后,业务开展广度不深,信息化程度不高,为各类人才供需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仍有差距,对各乡镇乃至全县的人才交流带动作用还不够。

5.人才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一些富余人员出不去,一些紧缺人才因没有编制进不来,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现行的考评考核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分配未能向优秀人才有效倾斜,部分人才外流,尤其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

1.环境不够理想。一是硬环境不足。从我县整个经济来看,经济总量规模小,发展速度还不快,缺少能牵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在人才报酬、福利、待遇、出路、激励机制等方面缺少吸引力,影响了我县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和使用,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本地人才的向外流失。二是软环境不优。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力度不够。

2.人才观念滞后。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却忽视对其进行培养使用。二是人才本身的观念跟不上。相当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企业,更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是真正就业。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更开放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更有力的措施,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平定发展靠人才”的思想,不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各级领导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放。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职,按国家、省、市、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县人才工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电讯和专栏专版专题等传播方式,广泛宣传,让人才政策真正达到用人单位熟悉、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各类人才了解、全社会共同落实。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积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尽快制定各类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办法或细则。如《党政人才能力建设实施意见》、《高技能人才开发实施意见》、《现代农业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招才引智奖励办法》,《乡土人才开发管理实施意见》、《盘活存量人才规定》、《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等。立足我县实际,着力加强煤电化工、种植养殖、医疗卫生教育、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政策的落实。三是完善人才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应大胆破格提拔任用,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适合企业特点的人才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用人制度,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纳入劳动合同管理、由编制管理为主逐步过渡为经费管理为主,人事关系实现社会化管理,变养人为养事,真正做到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改革分配制度,解决能高能低的问题,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严格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推进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创新人才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流动管理机制。通过岗位责任考核、业绩量化评估等举措,建立起与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积极开展平定县杰出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企业家、创业之星等各类评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政府给予表彰,予以重奖,创造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对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行来往自由,不转工作关系,采取兼职等方式,用高薪聘请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签订协议或合同,以解决各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五是加大人才资金的投入。设立县人才基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奖励等。今后人才资金的投入要随每年县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同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挥要主体作用,增加对科研开发的投入。各类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资助、定向培养等基金,用于人才资本投资。要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做到“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到位,为开展人才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六是切实关心爱护各类人才。要落实好联系人才制度、人才定期体检、津贴补贴的发放等制度。

(三)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素质。

1、党政人才。一是以执政为民为主线,培养党政人才的政治品质,引导教育党政人才勤政务实、廉洁自律,保持执政为民的本色,体现立党为公的要求;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党政人才的业务素质;三是以教育体制创新为动力,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党政人才终身学习的体系。

2、经营管理人才。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资格培训,建立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梯队;二是加强企业专业技术骨干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建立“政府调控、行业指导、企业自主、个人自愿”的教育培训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才的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对经商办企业的人才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3、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建立和完善在职学习、带薪学习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学术深造,骨干技术人员到同行业技术单位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农村自主创业,引导人才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流动,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

4、技能人才。一是加快短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劳动力市场急需和短缺技能人才,缓解供需矛盾;二是积极开发利用现有技能型人才,提升现有技能型人才的技能结构和层次,形成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的梯次配备;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并以企业为依托,建立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基地。

5、农村实用型人才。一是依托“新农村建设”、 “三级联创”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把村干部培养成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实现能人治村;二是扎实做好绿色证书培训,培养一批新型技术农民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产品营销人才、田专家、土秀才;三是加强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行“订单培训”,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大批农业技能人才。

6、社会管理人才。全面加强对我县各类社会管理人才的规范管理和引导发展,抓好现有各类社会管理人才的职业规范、服务技能的培养提高。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和创优社会服务的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管理中普法调解、社会救助、就业指导、婚姻介绍等各类社会管理人才。

(四)强化管理措施,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在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中,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我县人口文化科学素质。二是以我县各级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为龙头,建立人才培训网络,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选送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实力雄厚的单位进修深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四是选派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任职,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丰富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知识转化,提高实际能力。

(五)克服区位瓶颈,不拘一格引才引智。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平定实际出发,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合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实行人才重点突破,广开渠道,简化手续,减少环节,开通引进人才智力的“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经济建设中的人才瓶颈问题。组织实施“千人百县”服务基层项目工程,将我们急需的人才引进来,用起来。要重点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适合行业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对紧缺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高精尖人才,加大引进政策的刚性,敢于突破常规,舍得花钱,面向全国全省高薪聘用。积极推行“人才持股”的股份制模式,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咨询服务、成果转让、参与收益分配等方式方法引进人才。实施“人才家园”工程。凡来平定兴业、创业的各类人才,本人及家属子女、直系亲属的户口可以同时办理。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社保医保、子女入学、住房购置等方面给予常住人口同等待遇。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体现不同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机制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企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自主权,鼓励分配向富有实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六)广泛沟通联系,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

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优惠促回归、亲情感召促回归、环境优化促回归”,实施“凤还巢”工程。对那些为家乡发展出点子、支持家乡发展的和返乡创业的平定籍人士,应大力宣传,努力激发其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带回资金、技术和项目,推进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七)拓宽资源平台,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以平定人才市场为龙头,县直主管部门和乡镇为骨干,用人单位和村为基础的三级人才网络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同时做好与国家、省、市人才市场的衔接,在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构建起“金色桥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二是切实抓好我县人才库和高层次人才业绩档案建设,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抓好拔尖人才、科技带头人、优秀知识分子的选拔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反映我县人才需求状况,为各类人才择业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四是做好“人才服务专员”试点工作。实施产学研结合工程,充分利用晋京科技合作平台,加强外引内联,组织推动企业、农业基地与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对接,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进行多种技术合作,争取提高产学研合作引进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平定。

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篇2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吴江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吴江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院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10家中、小型企业,毕业生选取20xx、20xx届30名学生。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一)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普通会计技能的专业人员已开始无法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而具有“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却属于极度紧缺的人才行列。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 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二)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一直以来,在热门职业排行榜里很难找到会计的踪影,难道企业真的不需要会计了吗?新增企业数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总体投资规模是越来越大,可是各媒体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就这么几个?其实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初级会计人员太多了,连年饱和。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学历需求的比例构成如图5所示: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岗位需求情况如图6 所示: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

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自然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具体方法,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光靠输血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造血的功能。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这些已经十分明确的显示出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的变化,它将社会活动能力纳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衡协调能力,这是由其职业在现代社会或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与社会、企业其他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微妙关系所决定的。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一)会计专业方向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银行业、饮食业、酒店宾馆业等归纳这些行业的会计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单位)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三是盈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银行业。由此应该将会计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绝大部分知识能力被企业会计内容覆盖,技能方面与企业会计没有区别,所以决定去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门化方向。最近的从财经网和一些相关的报道中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很缺乏资产评估方面的人才,由此最后确定,会计专业开设企业会计、银行会计和资产评估师三个方向,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资产评估师重心是大专会计班的考证。

会计专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在会计基本知识、

操作技能等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业务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企业会计主要是内部管理方面的核算,银行会计主要是对外经营业务方面的核算,资产评估师要求执业人员既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又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这些共同点所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而其不同点将成为专门化方向课程的依据。

(二)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项目主要有:出纳、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a 在这些岗位群中,有些只适合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够适合中职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目前适合中职学生的会计类岗位主要有:单位出纳员、银行柜面出纳员、会计信息录入员、统计员、工资员、成本核算员、仓库保管员等。

(三)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会计证管理制度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我国国内的会计资质考试可以按照难易水平和参加人员的素质大体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二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三是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试时间: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一年组织两次。

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包括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考核由上海市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近几年中每年约有3万人报名参加考核,合格率约40X~右。

具备条件:报考者应具有高中毕业(含技校、职校)及财经中专结业证书、专业证书以上学历。 免试条件:其中具有财经类专业中专毕业以上学历者可免考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考试)

考试分类: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和中级资格考试。

(1).初级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有2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均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两个科目的考试,才可以取

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

(2).中级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B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C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D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E取得博士学位。

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三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

此外,目前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已由评审制转变为考试制。

3.注册会计师考试

报考条件:有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且具有会计、统计、审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资格的中国公民。

免试条件: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可申请免试一门专长科目。申请者应在报考期内填报免试申请表,经省考试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并报请上级考试委员会核准后,方可免试。

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考试形式为闭卷。

4.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cPT)。

这是一种类似于注册会计师,但主要以税务相关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会计类资格考试,取得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税务相关工作规定年限者均可报名参加。

5.注册资产评估师

考试科目:《资产评估学》、《经济法》、《财务会计学》、《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五门考试科目。

报考条件:

A.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工程技术,下同)中专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七年。

B.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五年。

C.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三年。

D.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一年。

E.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F.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会计、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六年。

以上证书中面向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书、珠算等级证书,还可以增加“点钞”、“账簿书写”、“传票翻打录入”等技能考核。

五、关于会计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二)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体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4个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篇3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农业女性专技人才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也是昆山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昆山市农委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贯彻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发女性技能型人才资源,通过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高学历农业技术人才,以及大力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农服务。

一、昆山市农业女性专技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根据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市农技推广人员159人,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共有339名工作人员,其中在编在岗144人、在岗不在编113人、在编不在岗74人、不在编不在岗(工资为农服务中心发,但无编制且已借调出去的人员)8人。其中女性专技人才占比极小,女性专技人才的短缺已经是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在某些特殊领域,比如农业方面则表现的更为突出。研究表明,社会性别文化影响着技能型人才的形成过程与发展结果,社会性别被看作一整套的刻板印象,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和潜移默化的,哪些是适合女性的技术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观念,造成女性专技人才在农业领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1、按从事行业结构分析

在岗的257人中,从事种植业有76名、林业9名、渔业28名、农机20名、其他行业124名;在编在岗的144人中,从事种植业有59名、渔业25名、农机14名、其他行业46名。从农业技术推广需求看,从事各个行业的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人员数量远不能达到农民需求。另外农业经营主体基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设施现代化发展,需要既有业务水平、又懂生产经营、还善现代管理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农业经营推广型人才等需求,需引进或培养新兴产业领域和复合型人才。

2、按年龄结构分析

在岗的257人中,50-59年出生的105人、60-69年出生的101人、70年以后出生的51人,分别占在岗人员的40.8%、39.3%、19.9%;在编在岗的144人中,50-59年出生的71人、60-69年出生的49人、70年以后出生的24人,分别占在编在岗人员的49.3%、34%、16.7%。全系统整体年龄结构偏大,队伍结构年龄严重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老化。这种供求矛盾决定了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业经营主体需要。

3、按学历层次结构分析

在岗的257人中,本科28人、大专及大专专业证书110人、高中和中专49人,分别占在岗人员10.9%、42.8%、19.1%;初级以上职称为102人,占在岗人员39.7%。在编在岗的144人中,本科21人、大专及大专以上73人、高中和中专35人,分别占在编在岗人员14.6%、50.7%、24.3%;初级以上职称为109人,占在编在岗人员75.7%。从现有在编在岗农业推广人员队伍整体情况统计分析看,昆山市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中专以下学历、初级及以下技术职称人数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严重不足,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有突出贡献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很少。

二、农业女性专技人才掣肘因素

1、技术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传统的性别文化构建了性别化的技术观念。男性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产生活中使用技术、改进技术、创造技术。女性从事的家庭劳动将他们排除在形成生产技术的生产劳动之外,女性缺乏技术发明的机会,大多数女性都是技术的使用者而不是创造者。因而技术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鸿沟,男性是技术变革的主要力量,技术发明者和技术创新人员绝大部分是男性,知名女性技术发明者的数量非常少。

2、体制教育投资存在差异

教育是形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人力资本投资。在教育中,受传统技术性别观念的影响,在选修专业的同时已经存在因性别产生的不同价值取向,男性更多的集中在农业、工程和技术相关的领域,女性更多的集中在教育、卫生、服务业等。即使有少部分的女性选择了农业领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被视为弱势群体,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教师更重视男性专业能力的培养,女性只能是从属地位。例如下乡、苦活累活等等都选择不让女性实践操作,这在受教育期间就产生了专业技能教学的不公平性。

3、工作环境构成对农业女性专技人员的制约

这部分在农业院校如期毕业的女性进入工作岗位,也会因各种不便,被分配做些文职工作。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工作环境异常艰苦,需要长期待在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夏日炎炎,每天早出晚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女性专技人员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或者认可,则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专业上要更加突出,实践上要更加出色,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

4、职业生涯发展存在性别弱势

技术性别的偏见影响着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进入农业专业技术领域的女性,要应对大家的固有看法,她们必须能够展现她们具有男性性格特征的一面。在业务指导、社会交际、开展工作等过程中要接受男性化的态度和行为模式,要在男性技术特点和女性气质之间找到平衡,表现出一个能够被接受的形象。

三、农业专业农技人才需求适应女性新特点

1、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结构多元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使农业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发展;新品种研发推广特别是“一村一品”工程实施,农业种养品种结构明显呈区域化发展。农业内部产业分工深化、农业经营领域拓展使得经营主体所需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需求结构多元化发展。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涉农企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需求已由传统意义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向现代企业经营各领域渗透,需求结构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摒弃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传统模式,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对于女性进军农业领域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2、规模经济激励:人才需求层次高质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素质、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要求。在与20家涉农企业老总访谈中,他们都感觉到在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过程中,高层次人才太少,很难满足企业提质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经营主体基于规模经济效益追求而对生产工艺、经营管理技术改进提出了明确要求,女性专技人才更能适应在规模化经营中的精细运作。特别是现在女性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比例较高。

3、差异化发展:人才需求服务个性化

农业生产经营区域化、差异化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服务表现出明显个体差异性。在调查中发现,20家涉农企业虽然都是从事农产品加工,但加工对象、加工方式、设备、经营模式都明显不同,所需技术人才也各有差异。这样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施展空间,可以选择自己更加擅长的部分从事。

四、探索农业女性专技人才培养路径

1、构建农业女性专技人才培养平台

通过搭建平台,融合各条线业务工作及知识,吸取众长,凝聚力量,有利于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一是每年初召开一次农业女性专技人才研讨会,让女性人才有机会畅谈和交流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体会,感受昆山现代农业发展的气息和清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达到相互了解、学习和借鉴作用。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包括蹲好一个点、做好二项试验、完成三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等。二是建立种植业科研工作站,为女性人才搭建更高的发展平台。目前农技推广中心已与扬州大学农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种植业科研工作站,并向省教育厅申报了创建研究生工作站申请。通过科研工作站这个平台,鼓励女性人员积极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开展科学技术试验,提高学术水平、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加强农业女性专技人才培训工作

以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推广能力,造就复合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为目标,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完善终身教育机制。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和进行自学,并充分发挥我省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与科技优势,有计划地安排农业女性专技人才进行轮训,接受知识更新。同时,继续推行高层次农技骨干培养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农技骨干赴农业院校进行系统深造和研修。二是在产学研合作中接受教育。通过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依靠其技术力量和科研设备,共同开展创新项目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科研实践促进高端农业女性专技人才的成长。三是抓好对女性专技人才的“扶、帮、带”。针对女性专技人才知识层次高,但缺乏实践经验与能力,农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农业技术指导推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为了让她们能迅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尽快发挥她们应有的作用,推广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推广研究员领衔带,各业务站站长直接传,业务骨干亲自帮”的形式,完善“扶、帮、带”的培养机制,使女性专技能尽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促进农业女性专技人才进行学术研究

利用科技入户工程、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农业科研基地建设、科技项目申报等,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农业女性专技人才下基层、进基地,亲自参与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活动。一是继续做女性专技人才到基层蹲点工作,积极发挥其专业技术特长,使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田间地头总结经验。二是安排和鼓励女性专技人才选择合适研究方向,撰写科技论文,要保证每名女性专技人才一年内至少完成两到三篇科技论文,并向省部级农业专业杂志投稿。三是鼓励女性专技人才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一篇以上的调研报告,提出新形势下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四是组织开展一次论文及调研报告评比活动,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并在年终召开女性专技人才学术研讨会,就一年来的工作体会,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思路进行交流。

4、完善工作监督考核机制

继续建立健全农业女性专技人才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要明确各个环节、不同岗位上每一名农业女性专技人才的职责目标和工作重点,将各项工作任务予以量化细化。重点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把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农业女性专技人才的评价,以及论文评比结果等都纳入到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切实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晋级、职称评聘挂钩。

5、为农业女性专技人才提供广阔拓展空间

一是优先作为项目的第一主持人申报科技项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年每人至少主持1个科技项目,探索研究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农技推广水平;二是优先安排重要的工作岗位,锻炼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根据各科站的业务特点,有目的地把重要的工作分配给他们,既给她们压担子,又提供施展才华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优先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进一步全面培养她们的综合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也为其他人才树立榜样。

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篇4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人才,以其熟练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内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务英语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但企业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层次结构及专业素质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 然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者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我国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因此我们小组黄劲草、刘志君、龙凤鸣、杨令润四人组成调研小组分别对湖南普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信电子有限公司及湖南友铭贸易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与指导思想

1、目的: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商务英语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校商务英语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调研,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调研的主要内容:

1、所调研企业的涉外商务工作岗位(英语)的设置情况

2、所调研企业涉外各岗位人才需求的情况

3、所调研企业人才来源渠道

4、所调研企业对舌癌各岗位人才的要求

5、适合本专业培养层次或类型的岗位(群)的具体工作任务

四、调研方法:

走访用人单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法、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涉外商务相关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逐年增长。目前我过的对外贸易总值在世界居于前列。但是,中国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主。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的方式,同时加工贸易也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存在一下几点不足:发展水平较低,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加工贸易中的加工往往只会体现为对零部件或原辅材料的简单加工和装配,经济效益偏低,中方获利较少;使用国产资料较少,主要依赖进口原料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现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管理水平较低。这样就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借助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地理区域位优势必然导致出现西方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同时还导致企业对外依赖性过大,处于被动。这样

就为我国的企业参与世界分工的过程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中的管理质量就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依靠低价的素质较低的劳动力将被更多具备高素质的技工和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的双向型人才所取代,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样,企业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生产、管理和服务中来,商务人才的缺口将继续拉大。

外贸人才的需求扩大在几年以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业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工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企业的管理也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发展和培养。尤其是“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外贸行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外贸人才更是遭受到“冷遇”。 至从“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我国的企业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在价格竞争上非常激烈,而且近年我国人民币不断面对生值压力,而且技术工人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珠三角很多地方出现“民工荒”。这样导致外贸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招聘力度。20xx 年7 月中国出台的“新外贸法”, 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将有大量的民营企业等生产企业开始走进国际市场开展竞争。我国的外贸行业遇到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带着机遇的时机,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外贸人才都大量缺乏,而且成为稀缺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未来五年,我国外贸人才的缺口达100 万人之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目前对于外贸人才的寻求,不仅是需要外语类人才,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外贸跟单员、外销员、采购员、物流师、进出口经理、涉外律师和商务谈判师等成为当前外贸行业中的热门职业。

随着外贸发展,更多的职位出现,需要更多的人才,这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外语的交际能力上,要求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还要求对于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知识的掌握。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内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务英语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但企业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层次结构及专业素质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

1、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增长较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各种体制的企业数量也快速增长,使得我国人才总量需求也稳步增长。

中国加入WTO,尤其是20xx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新外贸法》之后,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极大地拓展了商务英语的发展空间,上万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目前,无论大型三资企业,还是国营、民营中小企业都存在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商务英语的行为和意图,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如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都将走俏职场。国内著名人力资源网站前程无忧统计数据显示,仅20xx年底该网站就发布了全国20xx多家外贸企业的19000多个需求职位,而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高校经济大类毕业生仅13万人左右。以此推算,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经贸工作,仍不足以满足全国人才市场对国际商贸类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炙手可热,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人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国内本专业的人才供给却十分有限,据预测,在未来10年里,商务英语专业

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的人才之一。

2、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者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我国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

(三)、商务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本次实践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1、商务英语专业的适用岗位

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外贸业务员、商务英语翻译、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及报检员等岗位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比例分别为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期望

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最受欢迎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为学习成绩好,并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的占半数以上,社交能力强的为其次,学习成绩好的占的比例最低。由次可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对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50%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可以上岗工作。

在外语技能方面,最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其次就是书面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及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非常富有责任感,认真、仔细地给我们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总结如下:

首先,培养方向。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中职培养人才的定位应该是初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在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涵盖的课程这个问题上,选择商务英语语言技能类的占36.7%,商务翻译类的占27.8%,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的占19.6%,选择财经管理类的占15.9%。这表明用人单位是非常注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第二外语的态度也很一致,多数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反思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化的变化。无论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个人基本素质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转变,所以我们在中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上也要相应的转变。

1.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适应社会本领的培养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培养的“宽基础、活模块”新路.调整现有课程设置,积极进行技能锻炼引导逐步提高学生技能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 根据企业要求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增开一些社会急需领域的相关课程,增加实践操作类课程.

2、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

提高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能力 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应聘的技巧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外贸工作人 员应该熟悉并能熟练操作各项进出口流程。作到迅速调整自己,适应企业和社会。

3、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力度

教育和引导学生考取就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xx年3月颁布了《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必须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的行业,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过去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就业,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某个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所以,要根据专业特色,相对应地培养学生考取商务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秘书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普通话证等。

4、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起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证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互结合,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5、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在积极培育就业市场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主动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了解当地的就业政策,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方便学生求职。同时,还应寻求在外省建立实习基地,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创了一些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活动为一体的就业实习基地,既给学生创造好的实践机会,又为学生顺利和高质量的就业做好超前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建议

(一)专业建设

很多企业需要的是既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沟通,又兼具商务操作技能和行业知识的人才。英语语言是基础,是开展国际商务业务的有利工具。

专业是发展方向,是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坚实基础。只精通外语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地全面开放,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多的涌入中国,国内的企业也必将走出国门,参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精通国际商务语言,又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贸易规则。这是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学改革建议

1、招生阶段

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招生录取阶段就应该严格把好关,加强对报考学生的英语成绩(必要时口语水平)的考核力度。并可视情况制定一些相关政策以保证生源质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根本环节。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在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几项:

(1) 新生入学以后必须经过一个为期两个月左右的英语语音语调训练和强化并对此进行严格考核,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主要课程的教材一定要适合中职应用型这一特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不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一定要否决。

(3) 对现有的商务英语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口语听力的课程。

2、课外语言氛围学习语言要注重氛围一味强调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对该专

业学生强调“英文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1) 选派认真负责、水平较高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担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班主任工作做到平时对学生语言上的潜移默化。如用英语开班会举办英语晚会等。

(2) 定期举办各类英语讲座、报告、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及英语短剧大赛等活动。

(3) 鼓励并组织学生课外英语活动如指导学生收听、观看电台电视台的英文节目等。

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篇5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县人才工作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全县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为加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按照县委主要领导安排,由县委办牵头,组织部、人社局参与,5月下旬集中利用4天时间,深入教育局、卫生局、农牧局、工信局等19个单位和中台、百里等4个乡镇,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走访了解等形式,对全县人才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17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六支人才队伍中,党政人才1913人,占人才总量的16.3%;专业技术人才3557人,占人才总量的30.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37人,占人才总量的1.2%;高技能人才335人,占人才总量的2.9%;农村实用人才5684人,占人才总量的48.4%;社会工作人才105人,占人才总量的0.9%。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从全县人才现状分析,目前党政人才相对比较充足,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所占比重仍明显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农牧、林业、水务、文体等行业的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当缺乏。全县人才总量小,且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这些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和“五化”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党政齐抓重人才,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思路,讨论制定了《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人才工作提供了指南。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科技人才包抓产业示范点等制度,创优了人才工作环境,加大了各类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使全县人才工作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整合资源育人才,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加紧培养的思路,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拓宽培训渠道,狠抓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建成了体系健全的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改善了县委党校的办学条件,配套建成了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络c级站和公务员信息化培训中心,完成了县职业中学向职业中专的升级改造,全县13个乡镇和1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在浙江温州、山东潍坊创建了赴外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内外结合、县乡村三级承接的人才培训网络。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活动。整合涉农部门的农民培训项目和资金,统一对全县5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和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进行了一次轮训。连续举办了8期“县委大课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参训人员达4800余人次。社保、农牧、扶贫、妇联等单位依托项目支撑,开展引导性就业培训和家政、缝纫、电焊、地方风味小吃等专业短期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3.66万人,全县有442名农民技术员获得农民培训绿色证书。三是加大了各类人才的赴外培训力度。连续6年组织乡镇负责人和牛、果、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村支部书记及部分农户代表共计1630人(次)分别赴山东潍坊、浙江温州、内蒙、新疆及省内的敦煌、天水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和培训,选派287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乡村组织赴外培训1.28万人(次),教育、卫生系统分别遴选了5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临床医师在兰州、广州等地开展了为期2个多月的实地培训,赴外培训已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

(三)多措并举引人才,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考、招、聘、援”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从20XX年开始,先后8年从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农业大学等院校为教育、卫生、林业等系统引进专业人才104名,优化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20XX年以来,全县累计登记接收本科毕业生980名,考录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187名、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14名,分配“三支一扶”服务生76名、进村(社区)人员114名、大学生“村官”19名,组织97名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实习。同时,将农村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民间“能工巧匠”等纳入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范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主导产业开发人才库。高薪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21人,组建了“农村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整合教育、卫生、科技、农牧等单位人才资源,建立了人才资源档案库,并及时更新,定期维护,为各项事业的发展积蓄了较为充足的人才力量。

(四)公平公正用人才,人才创业热情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在“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中成效比较明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工作机制,20XX年换届以来,共提拔使用党政领导干部186名,交流187名。先后3次公开推荐、差额选XX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3名,乡镇党政正职4名。按照“三考三化”方式,一次性公开选拔和公开提名推荐80后乡镇副科级干部20名,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了快车道。按照“双推双考”方式,储备县管科级后备干部227名,择优提拔使用122名。确立了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及党群机关“凡进必考”用人制度,近五年,共为县委各部门及群团组织招考综合素质好的工作人员70名。特别是今年5月份,县上选拔了137名年轻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在提升大学生村干部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的作用日趋突出。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XX年以来先后对15个中学(学区)校长、6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和30个中层管理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在全县34所学校推行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了教师聘用制考核、绩效工资考核、骨干教师培养、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专业领域积极发挥特长,近两年申报各类科技成果32项,其中市级科技成果22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围绕果、畜、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培养建立了一支能吃苦、善实践、会管理的实用人才队伍,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创优环境留人才,人才工作氛围日趋浓厚。各级关心重视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从20XX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作为县级人才开发专项经费,支持人才工作。制订出台了《XX县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试行)》,20XX年在全县范围内评选表彰了15名县级优秀人才,两年内每人每月享受优秀人才津贴300元,同时组织为优秀人才进行了体检。为业绩突出的100名困难教师优先分配了经济适用房指标,有效调动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XX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了“皇甫谧杯”实用人才技能大赛,表彰奖励优秀技能人才220名,向市上推荐领军人才17名,人才培养开发、评价选拔和激励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结合“双联”行动,鼓励支持党政事业单位人才走出机关,下到农村生产一线,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指导,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县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等方面支持扶持乡土人才发展产业,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提供科技信息。县农牧、金融等部门开通了“科技支农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业部门在种子、技术、农用物资等方面积极提供优质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按照“三二一六”战略思路和“五化”目标任务,全县人才工作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偏少,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截止20XX年底,全县人才总量仅占总人口数的5.1%,略高于全省4.27%和全市4.1%的水平,远低于全国8.96%的平均水平。从行业分布来看,教育、卫生、农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煤电化工、文化旅游、针灸养生、城建工程、商贸流通、交通设计、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教育系统,按照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际看,教师总量相对不足,一些学科教师相当缺乏。按照最新课程设置标准,全县英语学科尚缺专业教师99人,体育学科尚缺专业教师111人,音乐学科尚缺专业教师27人,美术学科尚缺专业教师31人;语文、数学等专业教师也相对不足。灵台一中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要求,师生比例应为1:13,而目前只有256名专任教师,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还缺30-40名。大部分基层学校和农村边远山区缺乏音、体、美专业教师,很多乡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兼任音体美和英语教学任务,不专业、不规范的问题非常突出。基层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专业教师缺乏问题更为严重,许多基层幼儿园甚至没有一名专业教师。县职业中专作为我县的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开设的矿山机电、护理、电焊、数控等专业,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有的专业没有一名专业教师,到了无法开设的境地;电焊、数控等专业教师多为其他专业教师转聘而来,护理专业教师一般为县医院XX县皇甫谧中医院外聘教师,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卫生系统,普遍存在医疗骨干人才短缺和断档的现象,既缺少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又缺少临床业务骨干,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人才严重短缺,普遍缺乏公共卫生、药剂、放射、检验等专业人员。从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来看,全县有执业医师286人,万人仅有执业医师12.4人,均低于全国18.6人、全省16.4人、全市13.5人的平均水平;从万人拥有注册护士来看,全县有执业护士231人,万人仅拥有护士10.04人,均低于全国18.6人、全省15.1人和全市12.3人的平均水平;全县医护比为1:0.73,远低于国家配置标准1:2的要求。通过分析,全县尚需执业医师198人,执业护士270人,影像26人,检验23人,麻醉6人,针灸推拿22人。农牧系统,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县农、林、水、牧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9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5%。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专业人才总量偏少,很难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林果、畜牧、蔬菜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对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土专家”、“田秀才”比较少。全县共有农业人口20.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仅5684人,只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7%。他们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种田、养殖的好把式,有一部分人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和新技术比较快,对农村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还是沿用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我县企业发展总体程度低,一方面紧缺人才引进难,另一方面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流失严重,产品研发、营销、财会、文秘、机电工程方面人才短缺,尤其是产品研发人才和一线综合人才缺乏,导致企业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多数一线员工要么没有专业知识,要么不精通生产技术。大部分企业员工学历偏低、年龄老化,专业技能达不到生产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商品化大生产的要求。如皇甫谧制药厂,仅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大输液生产线投入运营后,若没有合格的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和药理药性检测化验专业人员,后面的gmp达标验收和投产运营就很难进行。云翔面业目前技术人员大多为下岗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加之年轻人员招不来,来了留不住,以前招收的3名专业技术人员都相继离开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断层比较严重。其他行业,煤电化工、文化旅游、针灸养生、城建工程、商贸流通、交通设计、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且现有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县煤炭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层次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譬如,县交通局每年实施的项目达20项以上,投资总额都在3千万元以上,但桥梁设计、道路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6名,质检类人才奇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综合分析,造成我县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原因可归为三点:一是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工资待遇低,缺乏吸引力,人才来的少,走的多;二是人才使用层次低,高层次人才“用不上”,来不了,留不住;三是受编制限制,人才容量小,造成人才就业难,出现了培养超前,就业滞后的现象。

(二)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我县人才分布状况分析,人才行业分布不尽合理,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一是党政人才多,专业技术人才少。全县目前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比为1:1.84,表象上看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例较大,但从深层次分析,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人才都比较充裕,党政人才岗位基本都有人理事,有人干事,而且好多岗位重叠,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人多不管事、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断档的问题却普遍存在,好多有建设任务的部门(比如交通、水利、规划等部门),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几项工作任务,从设计、预算、施工,到最后的决算验收,都是一人承包,工作量大,而且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健全。二是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全县现有人才队伍中高学历、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少,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初级人才占绝大多数,专业素养偏低,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力。同时,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自主培养、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缺乏科研成果。部分党政人才理论水平与科学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不相适应,自身素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低层次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到人才总量的30%,并且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人员少,在职函授毕业的第二学历人员较多。从党政人才队伍来看,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上、第一学历为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63.6%;从专业技术人才来看,目前有高级职称的146名,占4.1%,中级职称的1008名,占28.3%,初级职称的1849名,占52%,未评职称的554名,占15.6%,初级职称人数占比大,高层次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四是文教卫生行业人才相对多,其他行业的人才总量少。目前,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88.2%,而其他行业处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特别是畜牧、交通、水利、林果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些单位技术人员本来就很短缺,提拔后既承担领导管理职能,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疲于应付的现象。

(三)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易流失。我县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富余与人才奇缺问题并存。。一些专业技术部门如县农技中心36名工作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三分之二,且一半以上人员年龄在50岁左右,平均年龄达到46.5岁,非专业人员占岗又占编,富余人员出不去,急缺人才进不来。调研中发现,农业、畜牧等部门多年未引进人才,补充的人员多是退伍军人,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导致人才出现断层危机。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岗位聘任制还没有真正落实,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同时,乡镇人才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辛苦,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现象异常突出。近三年来,市上共审批我县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计划128人,实际引进56人,人才引进率仅43.8%,主要原因是省市人才引进的政策门槛比较高,同时县域经济总量小、创业条件差、待遇比较低,导致高层次人才引不来。

(四)人才工作环境不够宽松,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一是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部门和单位作为人才使用的主体,不能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导致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存在着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的现象,对真正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不能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导致部分人才对发展环境、成长空间不满,挫伤了干事激情。二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全县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且单位领导有“鞭打快牛”的思想,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不安心本职工作。三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一方面,受编制等政策限制,有岗无编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教育系统,现有正式在职教职工2627名,而市上最新下达给我县教育系统的教职工编制数为2030名,有597名在职教职工有岗无编。另一方面,县上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个别人才引进后,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向往进“官场”,在具体工作中脱离专业岗位,造成了人才的隐性流失和浪费。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县“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和“五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坚持人才强县,优化人才战略布局。重新确定人才强县战略,用宽广的视野将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适时召开全县人才工作大会,引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抓住人才就是抓住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理念、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理念和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的理念,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到工作部署和落实中,以更加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保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完善,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创造灵台发展新优势。二要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加大财政对重点人才开发的预算支出,保证每年10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列支到位。设立不少于5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用于紧缺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保证教育、卫生、农牧、林业、文体、工信等人才比较多的县直部门每年用于人才工作的投入达到6—10万元,其他部门和乡镇每年用于人才工作的投入至少达到5万元。三要增加人才队伍总量。完善落实《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XX年)》,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

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优化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和分布结构,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围绕牛果菜、煤电、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开发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增加人才总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重,从而提升相关产业开发水平。

(二)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一要抓培训。组织部门牵头,要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机制,大力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人社部门牵头,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华能、中水、酒钢等知名国企的合作联系,举办诸如煤电产业、制药造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专题培训班,每年定向培训一批不少于200人的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大教师、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在巩固现有人才培养“50人”计划成果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赴外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人以上。农牧部门要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整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项目资金,大规模、分层次开展果农和养殖户标准化实用技术培训,培训面达到90%以上;要积极采取函授与面授结合、长训与短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辅导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学习培训与推广服务结合等有效形式,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科技带头人。宣教口部门要抓紧培养一支100人以上的文化创意、演艺制作、旅游管理、高级导游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实现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体培训计划如表3所示:

二要强教育。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下大气力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批与地域文化特色相匹配、与就业市场相对接的示范专业,加大县内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对口行业“结亲联姻”工程,形成教育系统与知名院校、卫生系统与知名医院、煤电行业与省煤炭学校等高等院校、畜牧及苹果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联姻,大力培养一批紧缺专门人才。三要重实践。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结合“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实践成才的新模式、新方式,组织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企业人才进车间、农业人才到田地,让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重大工程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提高、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特别要重视抓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压担子,搭梯子,引导青年人才到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到重大项目、关键岗位上经受考验、积累经验、成长提高,形成人才队伍的梯次储备。

(三)紧贴发展需要,多举措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人才,是解决高层次人才匮乏,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一要放宽视野引人才。放眼省内外,坚持“五湖四海”, 从更宽的范围引进人才,积极联系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紧抓住东部产业组团转移的有利时机,采取“产业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以及技术指导、兼职兼薪、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二要优化机制引人才。切实落实党管人才要求,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改变目前由人社部门牵头引进人才的局面,由县级分管领导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统筹,人社局(人才中心)配合,教育、卫生、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每年根据实际提出计划,确定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专门招引人才,每年引进不少于2次。同时,要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引进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三要制定政策引人才。引才的关键是“引心”。县委人才办要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县人社局要尽快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教育部门要完善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住建部门完善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优惠政策,齐心协力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人才来灵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四要紧贴需求引人才。坚持“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产业开发,加快引进煤电化、牛果产业(尤其是苹果矮化定植技术)、旅游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围绕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引进文化系统播音主持、新闻采写、广告策划、广播电视维护;教育系统幼师专业、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类、高中语数外专业教师;卫生系统针灸推拿、映像、检验、临床医学、麻醉等高精尖急需人才和领军人才;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关于针灸养生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围绕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多层次引进现代物流、资本运作、金融服务、电子信息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围绕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引进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方面急需的高级人才;围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引进社会慈善、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近三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初步计划如表4所示:

五要通过招商引人才。围绕牛、果、菜等主导产业发展、煤炭资源深度开发、皇甫谧针灸养生基地建设等,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企业、煤炭洗选贮存货运物流等配套企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企业,把企业作为人才就业创业的平台,把招商引资作为引进人才的有效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增智”,促使项目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齐头并进,形成“引进一个龙头或知名企业,带动培养一支专业人才团队”的机制和通过招商引人才、借助人才兴产业、做大产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引资和引才“双赢”,促进人才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式发展。

(四)着眼服务大局,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贵在知人善用。要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一要知人善任。要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组织人社部门要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三年内调整到对口部门或岗位工作,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敢用善用。县直各人才使用主体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要大胆使用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界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压担子,交任务,让其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三要匡正导向。人社、教育、卫生和农口部门要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五)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必须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优化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各人才主管部门要分行业类别制定各自的人才评价办法,改变论资历、看文凭、重奖项的习惯做法,把人才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主要业绩、群众口碑及其技术推广、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加快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人才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在实践中锻炼,在一线上建功。

二要创新人才选任机制。组织部门要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开发和考核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六重”用人导向,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构建开放式、竞争性的人才选拔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各方面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人社部门要建立一套适应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特点的选聘办法,积极探索依靠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把优秀人才优先配置到重要行业、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关键部门中去,真正使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走上经营管理岗位,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才以创新、发展的空间。

三要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流动配置机制,加大对各类基层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采取特殊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生产一线流动。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大力开展“人才帮扶”主题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能力。组织部、人社局要积极引入“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机制,积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问责制、政府公务员辞职制和淘汰制,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工作较长时间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轮岗交流,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

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人社局要制定专门的《人才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推行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基础的多元分配制度,使一流人才得到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探索建立包括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不断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使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和待遇。

五要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强化县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调整充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委抓政策、抓规划,政府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门抓协调、抓落实。构建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县人社局(人才中心)和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人才工作格局,统筹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制定、重大工作部署、重点工程推进、重要问题协调等,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满腔热情地为各类人才当好“后勤部长”,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顺心发展、舒心生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多种类型的人才中介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推介活动,为人才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搭建平台,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库,健全人事代理、企业用工登记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弘扬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571569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小朋友元旦的文案句子
下一篇 : 场务工作人员转正总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