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必须备好的课程资料,每位教师都应按要求准备教案资料。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会在教案中体现出来。编辑挑选了这篇文章,为大家解读关于“猫头鹰课件”最新的知识。如果有需要的朋友,请继续阅读!

猫头鹰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知道要保护动物。

2、愿意欣赏诗歌,喜欢跟读诗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领会诗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猫头鹰头饰、启蒙阅读《猫头鹰》大范例、启蒙阅读读本。

2、字卡“猫头鹰”、“该”、信封、汉字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谜语:像猫不是猫,黑夜站树梢,白天睡大觉,夜晚捉老鼠。

幼儿猜谜底,师出示字卡“猫头鹰”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大范例。提问:(1)画面上是什么时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猫头鹰和其它的鸟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请你猜想一下,猫头鹰为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欣赏诗歌。(1)提示幼儿欣赏诗歌常规。

(2)提问:①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②猫头鹰睁着那只眼睛做什么?闭着那

只眼睛做什么?

3、游戏活动:《猫头鹰来信了》

师头戴猫头鹰头饰读猫头鹰的来信,请幼儿说一说猫头鹰

为我们捉老鼠,我们要怎么对待它们?

4、跟读诗歌。提问:(1)诗歌中的“想”做什么?

(2)模仿读“我”的语气读句子。

认读“该”。

5、学做猫头鹰。幼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说说自己睁眼在做什么?闭眼在做什么?

6、鼓励幼儿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仿编成诗歌。

三、结束部分

游戏活动:《猫头鹰捉老鼠》

教学反思

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比较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动物的兴趣十分浓厚,知识掌握较快。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了比较多维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想象抒发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因为班额较大,师对幼儿经验水平的了解不够,往往只能关注到个别幼儿,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幼儿。

师活动前材料准备充足,语言精练,活动环节会较为紧凑。活动后,要充分考虑幼儿对活动的需要进行教学调整,也会认真吸取同仁提出的宝贵意见,更进一步完善活动设计,开展适合幼儿自主发展的活动。

小百科:本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相对于头部硕大的双目均向前是本目鸟类共有且区别于其他鸟类的特征,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本目鸟类俗称猫头鹰。

猫头鹰课件(篇2)

清晨,小黄莺一醒来,就飞到枝头上快乐地唱起了歌。她一唱,小百灵、小山雀也跟着唱了起来。

老黄莺急得轻声叫:“小家伙们,轻点!新搬来的猫头鹰阿姨正在睡觉,不要把她吵醒了。”

小黄莺哼了一声:“这个懒阿姨,太阳都老高了,还在睡觉。我们就是要吵醒她。”说着又带头唱了起来。

“不许胡闹!”老黄莺挥一挥右翅说,“猫头鹰阿姨是保护庄稼、消灭田鼠的能手。她每天夜里值班,一个夏天能消灭上千只田鼠呢!我们应该让她白天好好休息……”

小黄莺听了,连连点头:“哦,我明白了!”她对小伙伴们说:“我们一起飞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唱,好吗?”

“好,好!”大家拍拍翅膀,高兴地飞走了。

《让猫头鹰好好睡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不同的语言。

3、展示想象,把课文内容演一演,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新课

1、质疑:谁让猫头鹰好好睡觉?什么时候睡觉?为什么要让它睡觉?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

2、生字教学。

(1)认识生字。特别要让学生读准翘舌音:“吵”;后鼻音:“醒”、“鹰”、“应”、“灵”。

(2)齐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

(3)请学生观察生字,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点拨较难的字。

3、分段抽读课文,师生共评,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合作探研,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第一段。

(1)学生汇报这一段的内容。

(2)抓住“一……就……”这个句子,体会小黄莺的活泼。

(3)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感情朗读,突出小黄莺的活泼、群鸟的快乐。

2、齐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老黄莺为什么“急得轻声叫”?(老黄莺见群鸟欢唱,怕打扰猫头鹰睡觉,所以很“急”;为了不打扰猫头鹰睡觉,所以“轻声叫”)

(2)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急”,一个“轻声叫”写出了老黄莺时时替他人着想的品质。

(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老黄莺轻声又着急的语气。

3、自由练读第三段。

(1)自由练读时,加上动作,带上表情。

(2)抓住“哼了一声”、“就是要”、“带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小黄莺顽皮、直率的性格。

(3)抽读,注意读出小黄莺因为不满意,坚持要闹醒猫头鹰的语气。

4、教师范读第四段。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鸟儿们继续唱歌会产生什么后果?(利用学生搜集到的有关猫头鹰的资料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了解它对人类的贡献)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白天,猫头鹰睡不好觉,晚上就不能值夜班,田鼠就会越来越多,庄稼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

(3)引导学生明白白天睡觉的原因:猫头鹰晚上值夜班,消灭田鼠,保护庄稼。

5、学生自读课文5、6段。

(1)质疑:“小黄莺听了,连连点头:哦,我明白了!”它明白了什么?这时会想些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白小黄莺明事理,理解了猫头鹰。所以动员小伙伴们飞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唱。

四、拓展活动,参与实践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

五、自主揣摸,识记字形

1、注意观察,“吵”、“挥”、“消”这3个字在书写上的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晨”、“班”两个字。“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班”字写紧凑,其中竖撇写在竖中线上,教师边讲边范写。

3、识记字形。

(1)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

一+火=灭、一+白=百、京+尤=就、口+少=吵

日+辰=晨、扌+军=挥、氵+肖=消

(2)写“灭”字时,引导学生想象将一层东西压在火上,火就会熄灭。

4、完成课后作业。

《让猫头鹰好好睡觉》教学反思

《让猫头鹰好好睡觉》是一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童话故事。主要介绍了猫头鹰的生活习性,告诉孩子们猫头鹰是捕捉天数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以小黄莺与老黄莺对话为主,写了小黄莺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自然段些小黄莺一早起来,就快乐地唱歌;二三自然段写小黄莺不听老黄莺的劝告,坚持要闹醒白天还在睡觉的猫头鹰;第四自然段写老黄莺制止了小黄莺的行为,冰箱小黄莺介绍了猫头鹰的工作,生活习性;第五六自然段些小黄莺理解了猫头鹰,十分懂事的和小伙伴一起飞走了。通过对话,勾画出小黄莺活泼,直率,顽皮和懂道理的鲜明个性。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文中对话较多,小黄莺极富个性的语言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容易激起儿童的共鸣,在教学本课的'生字时,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例如“吵”字,口加少等于吵,还可以用吵架的时候需要张口这种方法识记,所以“吵”是口字旁;写“灭”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将一层东西压在火上,火就会熄灭。

在教学本课课文时,采用一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多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小黄莺的心理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感受到小黄莺的鲜明个性。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在教学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把小黄莺快乐的在枝头上唱歌,老黄莺急得轻声叫的样子等带上动作,表情让孩子们更好的去理解课文。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

猫头鹰课件(篇3)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点点它们的名字。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请看大屏幕。(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你看到了什么?

2、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怎么样?

(2)生答到勤快。你是从哪儿看出小和尚勤快的?

(3)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瞧,柳枝长得怎么样?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

(4)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勤快的小和尚。

3、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

(2)他们是怎么争执的?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4、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他们还有水喝吗?为什么?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读后回答。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枯萎。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请看书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2)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寺庙起火了,情况非常危急。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把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出来?指名读,读后评。指导:读时加快语速。

(4)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5)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争先恐后”

6、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1)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儿的“亭亭玉立”也是说柳枝长得好。

(4)课文第五个自然段就说了故事的结果,一起读读。

(5)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

(6)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板书:齐心协力)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1)先请小朋友默读课文。

(2)闭上眼睛,把这个故事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演一演。

(3)推荐你们班故事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来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可以跟课文不一样。

(4)下课以后把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回家再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学唱歌曲《三个和尚》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个和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猫头鹰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猫头鹰,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利用卷纸筒芯挤压出猫头鹰的头部,再粘贴其他身体部位,制作出可爱的猫头鹰。

3.体验自己动手制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猫头鹰,学习动手制作猫头鹰。

活动难点:学习用卷纸筒芯挤压出猫头鹰的头部,并在合适的位置粘贴各个身体部位,完成猫头鹰的造型。

活动准备:PPT、裹上彩纸的卷纸筒芯、身体部位、背景板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枝干上,站一鸟,不知叫它什么好?猫的头,鹰的嘴,翅膀它也有一对。日间睡觉,晚上忙,专抓老鼠保护粮。

二、欣赏猫头鹰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头鹰的外形特征。

师:请仔细看看猫头鹰长得什么样子,看到它,你有什么感觉?猫头鹰的眼睛什么形状、颜色?嘴巴长得像什么?

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头、身体、羽毛、脚等局部进行观察并讲述。

老师小结:猫头鹰有着鹰的三角形尖尖的长嘴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椭圆身体,还有翅膀和脚。在漆黑的夜晚捕捉到老鼠,虽然猫头鹰长得凶猛,但它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它。

三、讲解制作过程和方法。

1.介绍制作材料:

出示小朋友们共同收集来的卷纸筒芯,幼儿观察并讨论这是用来当猫头鹰的什么部位。另,老师准备好的猫头鹰的各个身体部位如何粘贴。

2.讲解制作过程:

--将卷筒芯的一头压出一个弧度出来,猫头鹰的头部两只角就出来了。

--找到猫头鹰的眼睛、嘴巴,在背面抹点胶,粘贴在猫头鹰身体上合适的位置。

--猫头鹰的羽毛一排排粘贴在身体上,再将翅膀粘贴牢固,猫头鹰就完成了。

四、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五、作品展示,讨论交流。

请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谈一谈最喜欢哪一只猫头鹰,老师适当地评价。

活动反思:

捕鼠能手猫头鹰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动物。它大头圆面,两只圆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花纹清晰的羽毛,特征明显,用绘画的形式容易表现,能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这一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而且能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猜谜的形式展开的。“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从中来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我还给孩子们讲了猫头鹰的许多有趣故事。因为有了前半部分的认识和感知,所以孩子们的作品生动、有趣,有猫头鹰躲在树上等待田鼠出洞,有猫头鹰在夜间捉田鼠、与蛇搏斗等。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点,在幼儿作画前一定要讲细、讲透,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孩子们才有啥画,画地生动、画地大气。美术课,我认为不一定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孩子们作画上,只有理解了、认识了,画面才丰富、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打破以往的思想观念,即,两头短中间长的模式,因为我们的美术目标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作画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要求孩子们如何如何画的像,所以每次活动我们应该根据情况而定,把时间的倾重点放在那里。

猫头鹰课件(篇5)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猫头鹰课件(篇6)

本课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教师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既重视学习的过程,又渗透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既培养和树立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又解放了教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不断闪现思维碰撞的火花。

1比鲜侗究蔚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兄弟分别指谁,各自有何功能。

3痹诳瓮馊チ私飧多有关电视机或其他电器的知识,有主动搜集信息的兴趣。

教师:生字卡片,废旧荧光屏、扬声器、接收器或图片,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到电视机生产厂家去参观。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兄弟的功能。

1辈旅沼铮核乃姆椒剑有声有色。足不出户,纵观世界。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电视机,请学生说说对电视机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认识电视机的三兄弟。

2毖生读课题。教师在“弟”字下面画“△”,认识生字“弟”。

师:(小结)对,想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说和别人不一样的话。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有新奇的想法,谁能说出与众不同的话。

1毖生自己试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要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2蓖桌合作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请小朋友互相叫字指字,如,生1:“兄弟”的“兄”在哪里?生2:“兄弟”的“兄”在这里。同桌互相指认,反复几次。教师指导,注意策略渗透,把难认的字多读几遍。

3比班交流识字方法。

(2)给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

1毖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苯淌σ导学生质疑,合作解惑。

(1)大彩电里有哪三兄弟?这三兄弟分别有何作用?先勾出文中有关句子,自由读,然后抽多名同学分别读,教师引读。

(2)从老大、老二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老三说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一……就……”的句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并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最后,分角色朗读本段,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痹谑於恋幕础上师生分别介绍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电视机其他方面的知识。

1毖生自由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2苯樯苣闳衔难写的字,教师注意指导书写。

3泵杳栊葱纯魏蟮8个字。

4毖生相互评价。

[《三兄弟》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猫头鹰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巩固生字的认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在

3、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互相理解展的道理。

3、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回家预习生字的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宝宝,学生开火车认读。

②去掉拼音再认读。

4、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新的生字宝宝带进课文,一起来好好学习课文吧。(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1、出示课件:图(一)小黄莺在树枝上快乐地唱歌,小百灵看见了也兴高采烈的唱起来。

(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黄莺的歌唱得很动听。树林里很热闹。小伙伴特别的天真、活泼。)

(1)、解答“为什么小百灵、小山雀跟着小黄莺唱歌会让老黄莺着急?(小百灵、小山雀、小黄莺他们的歌声很动听,也很响亮,这样会把晚上捉田鼠,白天睡觉的猫头鹰阿姨吵醒)

(2)、解答“猫头鹰阿姨被吵醒后有什么影响?(猫鹰白天睡不好,晚上就不能认真捉田鼠,农民伯伯种的庄稼就会受到损害)

用“~~~~~”勾出老黄莺说话的内容,用“--”勾画出小黄莺说话的内容,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并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把你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小组的同伴听,并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出读得棒的?读得最糟糕的句子向同学请教请教。

生:“小家伙们,轻点!‥‥‥”我从“轻”、“急”看出来要读得又急又快,而且要读出妈妈的怜爱。

生:“这个懒阿姨‥‥‥”我从“哼”了一声看出小黄莺的不满与孩子气

生:从“连连点头“还可以看出小黄莺终于明白了猫头鹰白天睡觉的原因,要读得心服口服。

(2)、同桌讨论:“老黄莺的语气有什么变化,这对小黄莺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1 、合作小组试着分角色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小黄莺感情的变化。

2、分角色集体朗读。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2、、师质疑:老师黑板上板书的是:“让猫头鹰好好睡觉”,从“让”“好好”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可以看出老黄莺十分关心人类的朋友--猫头鹰阿姨。我们也应该关心保护可爱的小动物们!)

[《让猫头鹰好好睡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猫头鹰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巩固生字的认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在

3、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互相理解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出示猫头鹰的图,大家看看,这是上面?(猫头鹰)

让学生说说猫头鹰(眼睛大、捉老鼠、晚上活动、白天睡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猫头鹰的课文

(板书课题)《让猫头鹰好好睡觉》

3、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回家预习生字的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宝宝,学生开火车认读。

②去掉拼音再认读。

4、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新的生字宝宝带进课文,一起来好好学习课文吧。(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二、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出示课件:图(一)小黄莺在树枝上快乐地唱歌,小百灵看见了也兴高采烈的唱起来。

(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黄莺的歌唱得很动听。树林里很热闹。小伙伴特别的天真、活泼。)

(2)、你从哪儿体会出小黄莺很高兴的?(书上第一句话)

(3)、学生齐读体会

(4)、练习用一‥‥‥就‥‥‥说话

2、齐读2-6自然段,整体感知

(1)、解答为什么小百灵、小山雀跟着小黄莺唱歌会让老黄莺着急?(小百灵、小山雀、小黄莺他们的歌声很动听,也很响亮,这样会把晚上捉田鼠,白天睡觉的猫头鹰阿姨吵醒)

(2)、解答猫头鹰阿姨被吵醒后有什么影响?(猫鹰白天睡不好,晚上就不能认真捉田鼠,农民伯伯种的庄稼就会受到损害)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用~~~~~勾出老黄莺说话的内容,用勾画出小黄莺说话的内容,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并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4、检查学习情况

分男女生读大屏幕上出示的对话内容

5、小组合作探究,再学课文

把你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小组的同伴听,并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出读得棒的?读得最糟糕的句子向同学请教请教。

6、汇报学习成果

生:小家伙们,轻点!‥‥‥我从轻、急看出来要读得又急又快,而且要读出妈妈的怜爱。

生:这个懒阿姨‥‥‥我从哼了一声看出小黄莺的不满与孩子气

生:不许胡闹要读出老黄莺很生气。

生:从连连点头还可以看出小黄莺终于明白了猫头鹰白天睡觉的原因,要读得心服口服。

(1)、通过自评、互评,再自由读、抽读、齐读等形式体会感情

(2)、同桌讨论:老黄莺的语气有什么变化,这对小黄莺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二)、分角色朗读

1、合作小组试着分角色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小黄莺感情的变化。

2、分角色集体朗读。

3、学生到听录音表情朗读。

三、议一议

出示课件图二、图三,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2、、师质疑:老师黑板上板书的是:让猫头鹰好好睡觉,从让好好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可以看出老黄莺十分关心人类的朋友猫头鹰阿姨。我们也应该关心保护可爱的小动物们!)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小结

猫头鹰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小狮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575269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人事行政求职信
下一篇 : 电话里的童话读书笔记(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