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看完一部作品后,写下观后感是与他人分享经验的一种方式。写好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梳理能力。你知道写观后感时应该注意什么吗?这份特别定制的“色戒观后感”一定会超出您的期望,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您有所帮助!

色戒观后感(篇1)

张爱玲《色戒》读后感800字:

本来秦公子这几日想再看一遍电影版的《色戒》,无奈这部片子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已经下线了。于是,秦公子就把张爱玲的原著找来,一方面重温剧情,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张爱玲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诠释。

老实说,以前从未看过张爱玲的文字,因为很多朋友以及网上的评论都在说她的文字比较小资,只适合文艺女青年看,所以很长时间内,秦公子都对她的作品敬而远之。

不过看完这篇《色戒》之后,秦公子发现,小资只是表象,张爱玲的文字,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是异于常人的,而且,她驾驭文字的能力,也配得上世人对她的爱戴。

不得不说,这部小说,颠覆了秦公子对张爱玲的偏见,人性从来不分文青不文青。她的文字,就像一把无情的大手,能撕开任何想要伪装或者躲藏起来的人性,而且,她特别擅长的是,用一种看似唯美的文字,来反衬这些人性,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使其更加血淋淋。

小说从牌桌上的钻石宴而起,也从牌桌上的喧闹结束。张爱玲异常清醒的明白,再惊心动魄的爱情,也不过就是打牌间隙,他人口中的谈资。这种旁观者的角度,对于噬爱如命的人,是何等的讽刺。在秦公子看来,《色,戒》想要展现的,是男女在情欲面前的不同选择,而这种不同选择的根源,来源于张爱玲自己内心的矛盾:她既对爱情充满渴望,又对人性充满悲观。

小说的人设:

一个追求进步的女大学生,爱上了一个民族的叛徒;一个没有性经验的女孩子,爱上了床笫之欢的施虐者;一个渴望爱情的女人,爱上了一个她最不可能爱上的人;一个舍命救爱的女人,当天即倒在了她所救的人枪下。

小说通过持续地反衬,将张爱玲这种矛盾的心理一步步放大,直至最后爆发。自然,读者的心也在爆发之后,随即陷入长久的沉默。所以说,易其实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人,因为他永远都没有错,同时也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他理解的爱情就是占有。

这哪是成年人的爱情观,分明就是个孩子。反观王佳芝,铺墨颇多,大量的细节描写,自始至终的摇摆心理,终于感性占了上风,放走了易先生,却随即遭枪杀,没有活过当夜十点。

所以说,在张爱玲眼里,女人都是为爱情而生的,女人在爱情中都是付出型的。遇到自己心动的人,宁肯自己香消玉殒,也要成全对方。而现实生活中,为爱无条件付出的,只有母亲。极度渴望爱情,又不相信爱情,这就是张爱玲。因色而爱,为爱而戒,是为《色戒》。

色戒观后感(篇2)

昨日在线观看了李安执导的热门电影《色戒》。不能不说,李安的每一力作,从《卧虎藏龙》、《断背山》到如今的《色戒》,都给人一种说不尽的韵味。

这几部影片都是以感情为主线的,只但是《色戒》是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时代为背景,演绎着男男女女的情感纠葛。

邝裕民与易先生之于王佳芝,完全是两个极端:邝嫉恶如仇,为革命,为爱国牺牲了感情,把王佳芝推向了汉奸的怀抱;易阴郁谨慎,外冷内热,征服了王佳芝,自己也深陷情欲身不由己。至于王佳芝自己,完全是一个为了感情牺牲自我的女子。

母亲认为剧中女主角的最终行为愚蠢之极,不可理喻,因此下场悲惨。在看完全片之后,我只能说,这是王佳芝必然的结局。一个母亲早亡,父亲远走,孤独无助的弱女子,从小缺少关心爱护。她喜爱的第一个男子是邝裕民,却得不到他承诺的兑现。邝说不会让她受到伤害,而恰恰是他让她深陷伤害无法自拔;为了爱国,执行任务,王佳芝接近易先生,她的细腻优雅,独特的气质以及令人无法抵御的吸引力将其诱惑并俘虏。王佳芝的演技的确十分出色,然而好演员往往都是过于易感并脆弱的,她投入自己的主角太深,以至于深陷其中,矛盾、彷徨、迷惘与挣扎无处不在。而当她看到易先生温柔怜惜的表情,送她如此昂贵的连自己太太都舍不得送的钻石戒指,她一下子迷失了,觉得易真是爱她的,才会临阵倒戈,出卖了同学和战友。正因她觉得最后得到了爱,得到了怜惜,于是就为了感情不顾一切了。

王佳芝可恨又可悲。看了她的结局,只觉得女生真可怜,为了感情付出了一切,却得到如此下场。。。。。。唏嘘嗟叹之余,身为女生,最后对王佳芝满怀的只有深深的同情了。

看完这部电影,可能有许多人问同一个问题,王佳芝为何在最后,选取了保护《易》,反而出卖了自己的同学?单单从剧情来看,王佳芝是正因“爱”才这样做的。

剧情交待得很清楚,在那个本就人情淡泊乱世,她被父亲无情的抛弃,留意的过着没有温暖的日子,造成了她某些方面的心理扭曲,但是,她这时还是对爱充满憧憬的。

和同学一齐参加爱国户外,到之后决定刺杀大汉奸《易》,王佳芝都没有犹豫过,一,她王佳芝是爱国的,二,也是正因爱,同学的友爱,和邝之间朦胧感情,然而,事情的发展,对王佳芝来说,太残酷,她失去了贞操,而且,还是被最好的朋友算计的,一句《你们都商量好了》道出原委,一句《和妓女》道出辛酸,失去贞操后,又被同学无形的隔离,这时的她可谓心如死灰,亲情,友情,感情,她全都失去,《易》又突然回上海了,连初衷的目的也失去了。这一次的打击让她再难以翻身。到之后的《三年前,为何不是你》道出的却是恨。

万念俱灰的王佳芝回到上海,投奔的亲戚更加势力,冷漠,无情,她再次参加刺杀《易》的行动,是正因她爱国和刺激,这些刺激让她感觉还活着,还有目的和方向。色,让王佳芝感觉到《易》爱她,那颗戒指,却让她肯定《易》爱她,在一个弱女子失去所有爱的时候,《易》却伸过来一把救命的稻草,她选取保护《易》是贴合情理的,对以前的同学,本身就有恨,这也是的原因之一。

邝,一个想成为民族英雄却又不负职责的男生,想做大事又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他一个并不成熟的计划,葬送了王佳芝的清白,而且毫无所获,能够说他无谋,杀《易》他的条件最好,自己不去做,却拖着一帮好友同学下水,能够说他无勇,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他却把所有的期望寄予一个女子身上,更能够说他没见识。

王佳芝在初次刺杀《易》的行动中,是尽力的,那怕失去清白,她仍然没有退缩。

至于张爱玲为什么这样写这篇小说,和她自己爱上大汉奸胡兰成是有关联的。在这篇小说里,或多或少的能够看见她自己的影子。

《色戒》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就《色戒》来说,其故事本身并无太多新意,类似情节在许多香港的黑社会影片里都能看到,无非就是爱与恨、忠诚与背叛在另一个时代里的重新阐释和演绎。但《色戒》故事饱满,节奏紧凑,触及人性的深度更非那些港片可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汤唯和梁朝伟的表演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梁朝伟的表演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对细节的表现尤其到位。作为新人,汤唯的演技可圈可点,集单纯朴素的王佳芝与风情万种的麦太太于一身,收放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在电影院里看《色戒》,音效和色彩都不成问题,最大的遗憾毫无疑问是床戏的部分删除。《色戒》里的部分床戏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导演借此想要表现的是两个主角王佳芝与易先生的心路变化。说白了,色与戒、放纵与克制,互为对照,根本就是这部电影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被彻底切除之后,一部完整的电影也就变得残缺。因此,有戒无色,有克制无放纵,不只可惜,更为荒谬。

片中邝裕民让我感到可笑,表面上他是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其实,骨子里但是是想为哥哥报仇而已。他那个正气凛然的上级也是如此,正因妻儿被杀,而对易先生恨之入骨。说到底,国仇原是家恨,但不管是哪一种,活在仇恨之中,他们的人性已被仇恨的力量扭曲,即使出发点是正义,也是正义的恶。与此相反,由汤唯扮演的王佳芝代表的却是仇恨的反面——爱,她会一而再地理解那个荒谬而危险的任务,原因便是出于她对邝裕民的爱;最后关头,她会致自己的安危于不顾,用眼神反复暗示,放走易先生,也是出于对易先生的爱。正因影院删掉了部分床戏,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情感转变就显得十分苍白和不充分。因此我一向不明白“为什么会爱易先生,要放掉易先生呢?”。但能够想象,必须是色与戒的比较,也是爱与恨的较量。

色戒观后感(篇3)

一天内看了两个电影,同名,《色戒》。一个是李安导演、梁朝伟、汤唯主演的,讲几个爱国学生为了刺杀一个汉奸而实施美人计,但美人最终真的陷于汉奸的感情而功亏一篑,爱国学生全部被杀。这部影片爱情用贯穿了整个电影,影响了女主人公最后一刻的选择。

对于爱情,在这个电影所展现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人物事件中,爱情已经不具备众人所熟知的面目,它不是温馨的、呵护的,在这样一个紧张暗藏杀机情欲纠缠的电影中,它是以一种比较畸形的形态展现出来的,是被扭曲了的,因此被许多人怀疑,甚至认为那不是爱,而只是背叛或占有。

事实上,就如同我在主评中所探讨过的人物性格,男主人公是一个情感极度压抑、内心被长期的阴暗恐怖生存环境折磨得变形的人物,因此他的感情是游走在一种信任与不信任之间,包含着痛苦、宣泄的流露。

影片第一场交谈,谈看电影、谈论细节,试探女主人公的那几句话都极为清晰的表现了他是个戒心十足的男人,每次出入自己家门都以闪电般的速度,最后为了逃生更是以一个几乎可笑的子弹般的速度射进车厢的,这都可以看出他畏惧死亡,极度不信任周围的人。然而就算戒备如此之强,他还是肯打破常规亲自走出车厢护送王佳芝到她家门口,甚至犹豫要不要进去,可以说这个行动已经体现出他情感的一角,在信任与不信任的游走中最后是信任占据了上风。

而接下来,下雨时他主动留在家中,用心记下王佳芝的电话号码,几次幽会强烈的肢体动作表达,在车厢内以及和式屋中彻下心防的那种内心独白,隐讳的眼神交流……都可以看出这种被扭曲了的非正常的情感表露。结尾的那颗钻石戒指可以说就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不爱这个女人如何能做出一系列的改变,如何肯为她把压抑在内心中丑陋痛苦的一面展现出来?对于特务头子来说,他应当最明白喜怒形于色、情感的外露会使敌人抓住自己的弱点,但影片从最初的戒备森严到买钻戒时丝毫不设防,甚至需要女主人公的再一次提醒才能意识到已然步入圈套,这都充分表示了男主人公在这场情感交锋中是有所沦陷的。

影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不是一种正常环境下发生的正常表达的爱,而是被时代、身份背景所扭曲压迫的爱,它是一种畸形的表露,犹如带有暴力宣泄的性爱。有的观众会反感那几场激情戏中的暴力情节,非要暴力不可吗?有的人会产生疑问,我认为这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人眼球而设计的,“暴虐”是男主人公压抑的心灵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他生活在肮脏的血海中,生活在背叛与不信任中,因此暴力是他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与他阴暗的性格相适应的,集中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类似《罗马》中幼年期就备受母亲和情夫讥讽折磨的屋大维,长大后必须要用残暴的性交形式来宣泄性格中不正常的一部分。

虽然是带有暴力折磨的爱,是扭曲的爱,但依然算是属于爱的成分。在结尾观众会感到疑惑,面对王佳芝的通风报信,易先生逃跑后却转身逮捕杀害了她,那么这还能算爱吗?我认为在那种环境是非人的感情所能左右的,当影片结尾真相大白,男女主人公的身份由情人瞬时归位为敌我双方清澈分明的对立,是你死我活,那么特务头子也就不得不执行他的工作使命,签署处死令。但小说中一段易先生的独白很好地说明了特务头子的内心所想:“她是真爱我的,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这看来极为自私残酷,却又是不得已,不杀王佳芝,爱国学生也就不能杀,不杀革命分子就不是特务头子,不杀掉要杀自己的人那就是自杀,因此他只能忍痛杀自己所爱的人,但还要来上那么一段缅怀,虽然女主人公死了,但特务头子让她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这并非虚情假意的告慰,而是这一对恋人所能选择的唯一方式,恰恰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而对于女主人公,在她完成了拯救敌人也是自己所爱的人后,影片步入尾声,她徜徉在大街上,漫无目的,最后坐上一辆车,看着车头飞快旋转的风车,音乐轻快自然,种.种都暗示了她此刻解放的心,她已经获得自由,没有后悔的情绪表露,因此我相信她的选择完全是忠于自己的心的。而她也知道这种选择后是什么,是自己的死亡,是同伴们的死亡,但付出如此代价,心情竟是如此畅快的,那么也就是无怨无悔,难道不是真爱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吗?

虽然男女主人公的爱是不能经得起生死考验的,但在电影中却得到双方的共识认同,影片中的爱不是正常的表示,也不是众多电影中被极度神圣宣扬、美化的无私奉献的爱,而是再现实不过的爱,特务头子没有为爱而反过来拯救王佳芝,但却又合情合理,因为那是谁也无法拯救谁,王佳芝因为天真美好而舍身奉献,特务头子因为世故冷血而保全了自我,但在他们之间,爱并没有因彼此的选择而被抹煞,王佳芝不会因拯救敌人而后悔,特务头子又会在结尾深深的缅怀自己的情人,所以我看到,尽管它与我们一般理解的爱相去甚远,但却绝对是一种可称得上爱的强烈情感,是为影片男女主人公双方都认同的。

在我们看来这种压抑痛苦的爱并不美好,但对比当时的环境却又不得不承认它是唯一美好的,当王佳芝在美人计行动中受到情感和道义的折磨,摇摆不定,身心俱首创伤的时候,她痛苦的表示:“他要钻进我的身体,钻进我的心中……”这是痛苦已达顶点的求救,但作为革命同盟阵线的同志们却不能理解,尤其是组织暗杀的王先生甚至是喝斥她的内心独白,这就使女主人公彻底明白恰恰是在自己的同袍中无法得到救赎,这也使得她放弃了希望,既然身后已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那么她不如飞蛾扑火,拯救她认为唯一值得她留恋的敌人。

《色戒》中的一系列感情都是通过一种隐讳的、暧昧不明甚至是矛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虽然男女主人公谁也未曾说出一个“爱”来,但人类的感情从来都是复杂多元化不能被用一个字来简单概括的,正如张爱玲在其原著中所说: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正因如此,我们只能通过影片中多处细节、言语、神态来解读体会这种矛盾的情结,而相较于同学们的背叛和利用,显然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更趋于保全人性,因此用爱来衡量它又未尝不形似。

色戒观后感(篇4)

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每日所思所想离不开时代的控制和环境的影响。几个青年学生会产生出杀汉奸的一念。最终却被这一念要了性命。如果是在现在,恐怕这些学生想的就是别的一些事情了--------金钱和爱情。

每个人都反映着时代的烙印,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如此。能有几人能够从自己所处的年代游离出去,从自己的环境跳出去。能够走出三界五行的人太少了。

张爱玲算是一个另类吧。在那个抗日的年代,为了民族大义可以把自我的价值牺牲掉。很残忍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张爱玲却不像其他作家一样,为抗日大声疾呼,只是由着自己这一份性情发展,生活在自己的温情中。默默的坚守。

我在想这几个青年学生要杀人这一念是怎么产生的。无非是每天听的话接触的人和那个独特的年代。蒙蒙胧胧中自己就消失了,本性被迷惑了做出宿命里安排好逃不脱的事。以前有一个和尚,每天都要对自己说一句话;“主人公,惺惺着,莫被他人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要小心啊,千万不要被别人给骗了。所以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该反复嘱托自己,不要被环境和时代给骗了。一定要坚守自己那一份坚定的思想和独一无二的内心气质。释迦是坚守的,梵高是坚守的,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另一部色戒。就是钟丽缇演的那一部。一个年轻的出家人饱尝了困苦磨难,最终却没有经受起火宅和尘俗之情的诱惑。用他的话说是“好多事物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以放下”于是顺应着自己的欲望娶妻生子,过起了幸福安稳的老百姓的日子。但是日子注定是不安稳的有波澜的。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再次的出了家,过起苦行僧的生活。当他的妻子找到他时说了一番触及他心灵的话,于是他再次动摇了想回到妻子的怀抱。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他痛苦的哭了出来,世界也在泪水中朦胧成一片悲哀。不过还好,人生的契机和转折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如何使一滴水不枯干”这句刻在石头上的话让他迷惘了多年后终于在他将这块石头反过来时发现了。“让它流入大海。”影片中的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思想转变的霎那,森罗万象的大地上出现了一道彩虹。

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部精彩却又交织着无奈的纪录片。我们演着自己,演着演着就入了戏,出不来了。是啊,出戏还是入戏,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色戒观后感(篇5)

《色戒》是张爱玲的一部短片小说,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看完这本说,感觉这部小说中的女主公有张爱玲自己的影子。这本说主要讲述一个汉奸和一个抗日学生之间的爱恨纠葛,其中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描述非常的细腻,把人物的爱恨纠葛跃然纸上,不得不佩服作者娴熟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物心里的准确把握,其中《色戒》反映出张爱玲自己在面对爱情时的复杂心情。

张爱玲的经历是传奇的,有着贵族的出生和显赫的家世,很小就显示出在文学方面异乎常人的天赋,创作的小说《倾城之恋》而在文坛一鸣惊人,家喻户晓。她的自我评价:“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在没有人与人交界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愉”,张爱玲是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后来遇到了胡兰成也把头低到了尘埃里去了,结婚时写下了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女子的及时低到尘埃里的欢喜。张爱玲不是不知道胡兰成身份的尴尬,但她都接受了。她唯一不能忍受的是他一次次的背叛。胡兰成是风筝一样的男人,这样的男子注定只会给女人带来伤害。在一次次的伤害和容忍后,张爱玲彻底绝望了,留下一封诀别信,从此再无瓜葛。任你再风流倜傥,再博才多学,只是有一天那温柔不在只属于我一人,那只能你做你的原野碧树,我做我的天地沙鸥,从此再无相干。任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此心已死,此情已变,不复相见便是他们最好的解脱了。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78104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腊八节积极向上的句子37句
下一篇 : 元宵节端灯展说说13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