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2023视察报告(必备五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视察报告 篇1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20xx年以来,我市以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态多元化为主线,以引进大项目、塑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为目标,以效益优先、突出特色、注重标准、市场运作、产业开发为原则,深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强化品牌宣传促销,加强旅游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7月末,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89.4亿元,同比增长11.6%。

(一)夯实基础抓项目

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的基础和消费载体,对旅游吸引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我市在开发旅游项目上开展了多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凡河新区游在全市旅游项目中的龙头地位。在莲花湖湿地一、二期工程大面积恢复湿地建设,开发怡荷园、鸥鸟翔集、曲苑荷风等20余个景点,丰富湿地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湿地三期新增水系62.7公顷,完成绿化面积122公顷,打造了十公里环湖水路,目前电瓶船和摇橹船等娱乐性亲水项目已投入运营。不断完善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既定的马术俱乐部、房车营地、稻田酒店、北方水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巩固提高中国铁岭莲花湖灯会;积极洽谈铁岭冬宫文化旅游综合体。冬宫项目位于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新调公路以东、黑龙江路以北、泰山路口围合区内,是由哈尔滨冰雪之冠游乐园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打造的四季冰雪娱乐项目,包括冰雪第五区、北国寒地水城、寒地水城温泉、寒地温泉健康养老等功能分区。二是实现各县(市)区旅游项目新突破。铁岭县投资一亿元建设的辽北水镇旅游度假区、雷锋纪念馆和张学良百年人生展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开原市象牙山风景区温泉改造已经完成,白鹭洲溶洞开发以及水乡小镇、康熙行宫、玻璃栈道等正在建设中;西丰县城子山景区、红豆杉养生谷等相继建设并对外开放;昌图县太阳谷生态民俗体验区正在建设之中;调兵山市龙源温泉度假区投入使用,并于今年8月5日开放龙兴温泉水世界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完成旅游项目投资4.85亿元。三是进一步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今年以来,我市在已有的8个标准化农家乐示范村基础上,开展了新建7个农家乐示范村、10个规模农家乐(农庄)、规划建设3个养生养老基地的乡村旅游开发活动,乡村旅游有了突破性进展。

(二)注重质量抓品牌

一是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铁岭县、西丰县成立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域旅游工作方案,着手进行全域旅游规划设计和有序实施。二是启动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莲花湖湿地已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铁岭县观陵山艺术园林、西丰美麟野蚕博物馆申报国家3A级景区;铁岭县噶山小镇申报国家2A级景区;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在积极做好4A级景区的恢复工作。三是大力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和省级旅游特色小镇申报工作。目前已推荐昌图县宝力农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昌图县太阳谷温泉旅游度假村、裕泉生态谷等多个旅游特色小镇为省级旅游特色小镇。四是精心打造功能完善的景区(点)旅游线路。在形成一日、二日和多日旅游产品的同时,筛选出具有铁岭特色的旅游商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旅游需求。

(三)创新营销抓宣传

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叫响北方水城,快乐铁岭旅游品牌。一是与沈阳铁路局合作,将长春北京南G400/G399次列车冠名为铁岭莲花湿地号,扩大我市旅游品牌的辐射区域,拓展客源市场。二是组织参加北京、西安、天津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国家和省级旅游交流活动,扩大铁岭知名度。三是推进互联网+旅游营销工作,实现铁岭优质旅游产品网上销售。四是与省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合作,通过在我市设立分社和营业部等方式,做好引客入铁工作。五是强化与沈阳经济区、辽西城市区域以及省外周边城市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景点互通、游客互换、抱团取暖。六是持续办好中国铁岭第三届莲花湖灯会、20xx万亩花海旅游节、第十一届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象牙山温泉梨花节、铁岭西丰首届盛京围场文化节等30余个年度节会活动,实现常年有活动、件件有特色、个个成品牌。

(四)提升服务抓管理

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全市积极推进列入国家计划的111个旅游厕所和第三卫生间建设,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需求。乡村旅游景区基本实现三通(通路、通水、通网络)、三建(建停车场、建购物场所、建游客中心)、三改(改厕、改水、改厨),努力提高可进入性和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二是举办导游大赛,以赛代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水平。三是坚持依法治旅,完善综合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游客为本的旅游质量评估体系和旅游投诉平台,强化安全管理,排除安全隐患。四是建立健全旅游标准体系,全面推动全市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视察组认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外地来铁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逐年增加,促进了社会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体现了我市旅游工作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我市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问题:

1、旅游经济总量较小,龙头景区尚未培育成熟。在省内比较,我市旅游收入仅占全省3%左右,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作为全市龙头景区的莲花湿地还不成熟,核心拉动作用不强。

2、旅游项目少、层次低、体量小,增长乏力。

3、旅游产业、产品相对单一,缺乏生态观光与文化、休闲、娱乐、商贸的深度融合,魅力不足。

4、景区分布散落,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与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相去较远。

三、意见和建议

1、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方式,凝神聚力,抓紧、抓实、抓细我市旅游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2、以凡河新区为核心,在深度营造魅力铁岭、生态新城、绿色家园的同时,积极引进、策划、打造具有影响力、带动力、规模化、品牌化的旅游项目,以增量调结构、促发展、增后劲,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3、以带来人、留住人为目标,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功能互补、开发互动、资源共享,促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

视察报告 篇2

R>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人大代表,在市政府副市长××、市农经局局长××的陪同下,视察了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情况。代表们认为,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能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市农村经济局先后组建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草莓研究所、果树技术推广站、农机推广站和农业服务信息办公室。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视察《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情况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人大代表,在市政府副市长××、市农经局局长××的陪同下,视察了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情况。

代表们认为,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能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市农村经济局先后组建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草莓研究所、果树技术推广站、农机推广站和农业服务信息办公室。各乡镇组建了农业服务中心。以市级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建立农业、畜牧、果树、草莓、食用菌和农机科技等六大科技示范基地。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果显著。几年来,市政府及涉农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根据我市实际,实施农业规模经营、品牌、科技致富战略,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品得以保持和提升,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创新,先后有黄瓜、甜瓜嫁接生产等××项新技术和新品种在全市推广和应用,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草莓作为我市农业开发重点产业,其科学研究、种苗生产和新技术推广的综合能力已居全国草莓专业之首,居国际先进水平的“红实美”新品种的培育已于××××年月××日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填补了我国自育温室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空白,已在全国推广栽植。水稻是我市农业的重要产业,面积达××万亩,几年来,推广新技术××多项、新品种××多个,其中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等项目获得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今年被国家列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县后公开招聘了××位技术指导员,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在全市选择了××个水稻生产面积相对集中的乡镇,培育××××个示范户,辐射带动×万个农户,面积达××万亩,除推广×个优良水稻品种和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外,又争取国家投入专项资金×××万元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市×××多个村进行了土样采集工作,今年春耕实施配方施肥。通过科技示范户示范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的示范,我市今年水稻长势好于往年,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几年来,六大科技示范基地先后完成省、市及自拟的各类试验项目××项,示范各类新技术×××项,推广新品种××多个,新技术××多项,已展示了科研成果,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三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有所完善。近几年来,市政府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有的乡镇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拨付一定的科研经费。涉农部门每年都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基本保证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以市级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建立了农业、畜牧、果树、草莓、食用菌和农机六大科技示范基地,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化项目,使我市农业科研、培训、试验、示范、指导、推广以及咨询服务等工作得到了保障。充分发挥农业仲裁作用,为“三农”保驾护航,为我省依法通过仲裁解决“三农”纠纷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和表彰。××××年×月被国家列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试点县,在全国获得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仲裁机构设施建设,使我市农业仲裁机构建设成全国一流。我市的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自××××年开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采取了农业行政处罚相对集中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多头执法、越权执法等弊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被国家列为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

代表们同时还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部分乡镇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职能弱化,“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量化不足,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青黄不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管理体制职责不清,技术推广经费没有保障。全市约有××%以上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资被削弱或停发,有的基层农技人员多年来领不到工资,使有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基本瘫痪,少数乡镇已“名存实亡”,多数农技人员主要忙于“养家糊口”,无暇顾及为农民提供公益性服务,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制约。三是科技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典型不多,除了传统的瓜、果、菜等以外,缺少从点到线、从线到条、从条到块、从块到片的典型带动型农业经济,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在我市市场少见。。

代表们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力度。要把握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切入点,切实抓住市场导向、科技推动、科技入户,帮助农民致富等主要环节,将农业技术推广到每家每户,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充分利用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业产品,促进增产增收。二是要加强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队伍建设。要调整农技推广队伍,对现行农技推广体系进行科学的定编、定岗、定员,实行竞争上岗;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划定职能范围,定岗定责;对进入乡镇公益性岗位的农技人员要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并要取得职业资格,持证上岗;要加强管理,努力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力争每年每人有推广成果,服务与“三农”。三是要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技术投入。市政府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增长,不断提高支农支出在预算安排中的份额,切实落实公共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法律规定。要把行之有效的支农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此,财政支出资金要向科技兴农方向倾斜,向科技入户方向倾斜,向农产品从原材料状态转化为商品方向倾斜。市、乡两极财政每年都应按规定划拨试验推广经费,保证试验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福利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一心朴实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视察报告 篇3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成果,促进我县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组织有关政协委员于10月深入东冶、驾岭、横河、演礼等乡镇,以寄宿制小学实际运行过程中凸现的利弊为课题,采取“一听、二看、三访”的办法,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目前的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农村小学171所,其中寄宿制小学72所,寄宿学生13902名(一年级848人、二年级1138人、三年级1835人、四年级3269人、五年级3609人、六年级3203人);农村小学在岗教职工2205人,其中临时代教职工441人。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优势

20xx年,、县政府针对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发展不均衡、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实际情况,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制定了“一年攻坚、二年扫尾、三年完善”的总体规划。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农村小学由原来的476所调整为现在的171所,校均学生由原来的78.2人,提高到现在的216人,彻底消除了单师校、复式校、单班校以及规模小、条件差、课程难以开全的小学,迈上了规模办学之路;教育资源达到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尤其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实现了班班有电视、VCD,校校有计算机,构建起了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平台;有效地集中了财力物力,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以驾岭乡小考成绩为例,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小学建设之前,该乡小考成绩一直在全县18个乡镇联校和2所县直小学的18名左右徘徊不前,而今年一跃上升到全县第8名。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为实现规模办学、资源共享、提升义务教育标准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也在运行过程中凸现出如下问题:

1、炊管人员、生活教师严重短缺。布局调整前,农村小学生多实行就地就近上学,无寄宿制,布局调整后,多数学生寄宿,尤以小学低段学生居多,学生年龄较小,况且6-7周岁学生生活基本不能自理,8-11周岁的学生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样,就需要生活教师来负责日常饮食起居的管理与服务。近一年来,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虽说已选配了部分后勤管理人员,但由于工资过低且存在不能按时发放的问题,致使管理人员流动现象时有发生,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更无从谈起,而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则基本无能力配备,学校只好让教师轮流兼管,运行中困难很大,也非长久之计。演礼中心小学招聘的13名临代生活教师和5名临时炊事员中,一个月内就有6人因月工资只有500元和业务的不适应而辞职;东冶完小、横河完小临时炊事员月工资除县里拨付的每月200元外,学校在公用经费中补助100元后也只有300元,年轻人不能干,只好找些老头,时间一长也因工资偏低,并且还是到年底才能拿到手,致使流动现象经常出现。校长们为此而发愁。这种现象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经调查测算,按每20名1-2年级低段寄宿生配备1名生活教师,1986名需配备100人,按每100名3-6年级高段寄宿生配备1名宿舍管-理-员,11916名需配备120人,按每50名上灶生配备1名炊事员,13902名上灶生需配备278人,按照实际需要计算,炊事员、生活教师应编683人,即便将不适应教学工作的221名教师转岗到后勤岗位上顶岗,仍短缺462人。

2、身心健康和安全保卫得不到应有保障。寄宿学生年龄较小,抵抗力较差,刚走出家庭生活对集体生活有诸多不适应,头疼脑热、小伤小病时有发生。但大多数学校没有校医,达不到及时防治,一但发病只能到医院就诊,十分不便,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像横河、三窑等一些边远山区的寄宿小学大部分学生家校相离均在10公里以上,交通不便、通讯缺乏,学生一旦生病无法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特别是三窑完小,虽说所在地有卫生院,但由于效益不好,卫生院经常没人,一遇急情无法保证及时救治。在学校安全方面,由于教职工人手紧张,多数学校没有专职门卫,少数学校即使配有专职门卫,也多是退下来的老头老婆,缺乏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小商小贩和闲杂人等经常出入校园,对学生的食宿卫生和学校财产安全均构成威胁。

3、上下学交通安全存在明显的隐患。虽然县政府对寄宿制小学学生进行了交通费补贴,但据调查,住校生上下学主要交通工具是沿途有的公交车,但能乘坐到所在村庄的学生是少数,特别是寄宿制小学所在地与学生所住村庄基本上没有公交车,学生住返乘坐的车辆大多为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和手扶车,有的车无牌无照,存在严重超载现象,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忧。

4、取暖锅炉和饮用水茶炉用煤供需量缺口过大,加大了学校的开支。据调查,东冶完小766名学生中有寄宿学生440人,年需取暖煤炭80吨,而县里按每班2吨标准供应仅有26吨,短缺54吨,生均缺口0.13吨,需高价购买;驾岭完小720名学生中有寄宿学生630人,暖气锅炉和饮用水茶炉年需用煤炭200吨,而县里按每班2吨标准供应仅有40吨,短缺160吨,生均缺口0.25吨,需按每吨270元的价格购买,照此计算全县13902名寄宿生共计煤炭缺口3475吨,约增加支出171.1万元。

5、设施设备依然短缺。设施设备的短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舍短缺。东冶完小440名上灶学生没有厨房和餐厅,现用厨房以一年一万元租金租用了粮站三间库房,学生吃饭只能在相距200米远的教室用餐,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横河完小201名高段寄宿生吃饭没餐厅,住宿没宿舍,现居住在远离校园300米之外的农贸市场,上厕所还得出院外马路边的公厕,不利于安全管理。横河完小没有实验、仪器、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二是普遍存在内部设施严重短缺现象。从本次调研的4个乡镇看,所属小学均无学生计算机,驾岭小学虽说去年由在北京工作的老干部为其捐赠了10台,但属已淘汰的88型老式机,已不适应新的教学需求。这一问题属全县寄宿制小学的共性问题。

6、幼儿入园率下降。农村税费改革前全县农村基本上村村办有幼儿园、幼儿班,幼儿入园率达到了95%以上。农村税费改革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依然坚持自办,经济欠发达村将幼儿附设在小学一年级,幼儿入园率还可达到91.5%。布局调整后,大部分小学被撤销,原来附设在小学的幼儿班也随之而停办,原来单独办园的幼儿教师因工资低或者说村里干脆无能力支付而辞职,幼儿教育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家长只好自行将孩子送在其它能勉强办有幼儿园的村,幼儿入园率急剧下降,尤其是三周岁的幼儿入园率显得更低。以驾岭乡为例,布局调整前23所小学,就有23个幼儿园(班),而今只有幼儿园(班)8个,据统计现有3周岁幼儿52人,入园28人,占应入园的53.8%;4周岁幼儿47人,入园45人,占应入园的95.7%;5周岁幼儿63人,入园63人,占应入园的100%。整体算账,幼儿入园率仅达到84%,且存在师资水平低下和设施设备严重短缺问题,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仍属于全县农村幼儿教育的共性问题。

7、学校建设资金欠账多,乡村无力偿还,包工队锁门现象时有发生。调研中乡村干部反映烈的问题是学校建设债务问题。债务一是20xx年前学校危房改造所欠债务还未清,学校就被撤销,造成校舍闲置。所到乡镇数额不等地均存在危改欠账问题,以横河镇为例,横河、受益、水头、中寺、劝头、索泉岭等村危改欠账多达100万元,长达5年无着落。债务二是旧账未还新建寄宿制小学的债务又发生,为此,包工队锁校门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东冶镇3所寄宿制小学建设总投资544万元(东冶300万元,西冶146万元,降98万元),除去县级以上补助和乡村自筹外,现仍短缺231万元(东冶115万元,西冶76万元,降40万元),因五小企业关闭后,干脆无力偿还。驾岭乡投资700余万元,现仍有600万元欠账无偿还能力。横河镇投资330万元,现仍短缺50万元。因山区乡镇无企业没来源,横河完小的包工队曾在县城拦截镇党委书记小车,曾组织工人包车前往横河镇集体上门讨账,造成了不安定因素。

四、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现状的几点建议

我县十分重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问题,不仅召开了后勤管理工作现场会,而且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在“两免一补”的同时,推行了住宿费全免、交通费补助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寄宿制学校的健康运作,但仍需做好下列工作:

1、多渠道解决人员缺编问题。按照《阳城县新增中小学教师实行聘用制管理的办法》,着手招聘一批小学各科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让原先编内不适应教学一线的教师转岗改任生活教师或炊管人员,也可直接招聘生活教师、后勤人员,以解决后勤人员不足问题。

2、调配专职校医和保安人员。为确保寄宿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小病有效治疗、大病有效预防、校园内平安无事故的安全目标,校医可在乡镇医院中调配,保安人员可通过县保安公司培训合格后持有上岗证的人员中选聘。配备标准按100人以上至800人以下的寄宿生学校各配备1人,800名以上寄宿生学校各配备2人,全县共需配备各47人。

3、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是对上下学能乘坐公交车的学生,由学生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安排各村委主要领导负责,让学生家长与公交公司签订合同,并确定上下学接送学生的时间、地点及安全保障条款;二是对于上下学没有公交车的学生,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寄宿制小学、学生所在村委主要负责人三方合作召开学生家长会,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并让学生家长签订上下学途中不得乘坐三轮车、农用车和手扶车,由家长亲自安全接送的协议。把安全监管任务落实到人头上。

4、提高对经济欠发达乡镇寄宿制学校平价煤炭供应标准。根据调研中几所学校提供的取暖和饮用水煤炭所需数量,县里在平价煤炭供应方面可根据寄宿学生的分布情况,对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寄宿制学校在原先供应标准的基础上再加生均0.25吨的标准予以分配,以此解决贫困乡镇学生少、经费少、开支大的实际困难。

5、加大对经济欠发达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资金的倾斜力度。对于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全靠财政生活的乡镇在校舍建设方面,无论是过去的危改欠账,还是现在或今后的寄宿制校舍建设资金方面,需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校舍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拨付设施设备的专项配套资金,为寄宿制小学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等内部设备。

6、制定和出台因地制宜的办园办法。结合我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县里应出台新的办园办法,对经济发达的乡村实行一村一园,自主举办的原则;对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利用已撤销的学校为阵地,实行大村单办,小村合办,县里分配幼儿教师的原则。确保幼儿能够按时就近入园,为义务教育奠定学前教育基础。

视察报告 篇4

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乡镇人大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3月8日,xx县人大常委会成立工作调研组,对全县10个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围绕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为主题,以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互动座谈为主要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各乡镇的人大工作开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解决存在问题,真正发挥乡镇人大的作用。

(一)进一步明确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

由于《宪法》、《组织法》对乡镇人大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只作了粗略阐述,作为乡镇人大工作指南的《工作条例》也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需要通过修改和完善来进一步明确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理顺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真正实现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有效突出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尽快解决无机构编制和独立办公场所、无专职人员、无专项经费的“三无局面”。要落实法律和有关文件的要求,设立独立的人大办公室,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要进一步明确大人干部编制,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人大日常工作,解决无专职人员的问题;要把人大工作经费、代表履职活动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规定落实到位,为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理顺和落实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正科级、人大秘书正股级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立和完善人大干部队伍提拔任用及交流制度,提高乡镇人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帮助解决乡镇人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支持乡镇人大依法开展各项活动,增强乡镇人大活力;邀请乡镇人大干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各种调研活动,为乡镇人大干部学习提供机会和平台。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自身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主席团议事机制,充分发挥主席团的决策作用。

二是加大对乡镇人大干部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发挥他们在人大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各乡镇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乡镇人大的各项工作制度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使乡镇人大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四)进一步重视和开展好代表工作。

一要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严把代表“进口关”,把政治条件、品德条件、文化条件、能力条件和群众基础好的,既具有参政议政之能,又具有参政议政之德的人提名为候选人,不能因追求代表的广泛性而降低代表的素质;加强对代表的培训工作,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人大及代表行使职权的方式和程序,为履行代表职责奠定基础。

二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及时了解代表情况,积极帮助解决代表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探索代表工作室建设,加强代表之间、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为代表提供交流和履职平台,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更好为民代言、为民解忧、为民服务。

三要积极组织开展代表活动,制订好代表小组活动计划,做到早作安排,提前准备,认真实施,讲求实效。

四要切实改进和加强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创新督办办法,并从制度上保证督办效果,最终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

视察报告 篇5

市人大常委会:

为了解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9月10日—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水和,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天法分别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农业小组人大代表,分赴林州市、县、县、县等县(市),听取了有关县(市)的工作情况汇报,认真察看了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对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

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通过视察,大家认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成绩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我市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为动力,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连续14年获省政府颁发的“红旗渠精神杯”。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南谷洞、琵琶寺水库除险加固,河市区东段治理、茶店坡沟治理,引黄补源、跃进渠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通过建水库、机电井、旱井、水窖、集中供水处,初步形成了沟相通、渠能联、旱能浇、涝能排的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70多万亩,年可节水3亿m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重点林业工程进展顺利,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良好。近年来,我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积极组织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外资造林等重点林业工程,扎实开展“四荒”拍卖造林体制改革,大力搞好林业高效园区建设,切实加强林地、湿地、沙地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使全市各项林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今年林业生态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奖补力度、严格考核奖惩、严把造林技术关、实行户户合同以及广泛宣传发动等措施和手段,使我市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4.28万亩,是省下达28.83万亩的119%,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3万亩,是任务的100%。全市的林木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5.4%,生态环境状况初步得到改善。

(三)耕地保护政策及责任制得到了较好落实。近年来,我市把保护耕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首要任务。通过强化领导、广泛宣传、动态巡查、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关于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规定,实现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确保了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全市现有农用地面积522646.49公顷,其中:耕地408214.21公顷;园地11505.39公顷;林地68926.49公顷;牧草地4.71公顷;其他农用地33995.71公顷。1999年—,我市共实施占补平衡项目782个,新增耕地面积9826.66公顷。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工矿废弃地治理和砖瓦窑厂复垦等项目,自以来共开发整理和复垦土地4.3万亩,新增耕地21200亩。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农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机具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组织联合机收、机械化秸杆还田、农机行政执法等工作,不仅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而且提高了农机管理工作水平,有力的服务了全市的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14.6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870台、联合收割机6900台、秸杆还田机7522台、旋耕机7196台、机引播种机34130台(其中免耕播种机1230台)。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一方面提高了我市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增强了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认真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绿证工程“四大工程”,积极推广各项优质配套技术。如县结合其工作实际,创建了三大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目前,县小麦优质专用率已达到100%。使精量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八大技术得到推广,推广配方施肥250万亩,今年夏粮生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接近170万亩,基本实现全县覆盖。林州市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引进农业新技术6—8项,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筛选出适合该市的农业新技术3项,农作物新品种10余个,并认真加以推广。县重点推广了优质小麦、玉米、花生、尖椒以及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等5项新技术,推广面积较大,使该县的

农业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近年来我市对农业的总投入虽然大幅度增长,但大都用在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高新技术项目等方面,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却明显不足。因此,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如全市已治理的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不足30%,尚有近400万亩的中低产田有待开发改造。通往农田的道路、桥梁年久失修,有些已经损坏,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群众“一事一议”比较困难,极需要财政投入资金修复改造。此外,今年是创建林业生态市第一年,省下达我市植树造林任务已超额完成,但市财政奖补资金缺口较大,至今没有到位,占地补助资金具体落实时间也没明确,群众吃不上“定心丸”,将直接导至夏秋两季收种时新植树木的保存问题。

(二)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老化问题严重。我市的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如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豆公渠等灌区工程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老化问题严重。代表在视察中看到,豆公灌区的拦河大闸仍在带病运行,急需修复。据汇报统计,全市110座小水库中,有60多座病险水库未得到治理,严重威胁下游安全。许多桥梁、涵闸等建筑物,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低,经过多年超标准运行,现在大部分已成病险工程,桥梁断裂、桥墩倾斜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急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据了解,县存在比较严重问题的桥涵闸就达643座,县2600座桥梁中的半数承载能力不够或损坏,200座水闸中90%存在漏水等毛病,有的已无法提起。而且,目前我市有很多水井没有通电,只能用柴油机进行灌溉,浇一亩地要比用电增加成本12元。全市现有的540万亩耕地中,还有90万亩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另外,县倾全县之力耗资4800万元历时四年的修建的引黄补源工程,由于上级没有统一调水机构,至今没有引来黄河水。

(三)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一是大多数乡镇农技站已名存实亡,即便是仅有的一两名农技人员,也往往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待遇低,人心不稳。三是随着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而目前农业技术干部再培训的渠道却没有相应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但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资金缺乏,新的生产领域的机械化进展慢,滞后于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小麦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但高效农业、经济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发展缓慢。另外柴油价格逐年上升,农机作业成本越来越高。小麦跨区机收市场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迅猛增长,造成作业价格下,机手不能获得应有效益,挫伤了农机经营者的积极性。

(五)有的地方对耕地保护认识不足,对耕地的质量建设重视不够。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站在“从国家全局着想,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而是从局部和短期利益出发,侧重考虑本辖区的经济增长,甚至以过多占用耕地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现象。二是在一些地方,只注重占补平衡数量的落实,而不考虑耕地质量的提高,在配套设施方面远达不到要求,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外,还要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拓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支持、民办公助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田间道路和桥梁修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要尽快发挥引黄补源重点水利工程效益。鉴于县耗巨资修建的引黄补源重点水利工程竣工五年未发挥效益,市政府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引黄补源调水协调机构,督促省水利厅及黄委会建立和完善调水机制,使引黄入内补源工程尽早发挥效益。

(三)完善和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要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要有重点地扶持一批示范性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鼓励开展经营性服务,对一些发展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服务实体,优先培育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承包领办高效农业科技园,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快建设各种专业协会,发挥协会带头推广作用。完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建立形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增效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要搭建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为主体,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站为服务窗口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搞好服务。:

(四)进一步加快农机事业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每年财政要拿出一定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先进的大中型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机田间作业补贴,鼓励和保护农机经营者的积极性。二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组织,完善农机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建设。三是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快推进高效农业、经济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进程。

(五)加强耕地保护,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一是严格实施土地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乱占滥用耕地行为。二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积极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集中清理闲置土地,特别是注重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等的治理力度,建设环境友好的耕地生态系统。

视察报告 篇6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14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全体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对我县2010年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弋江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三里镇峨岭敬老院和留守儿童活动室、籍山桃园初中校舍安全工程、润福家园廉租房建设、城南停车场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召开了座谈会。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徐晓明、县民生办、部分民生工程承办单位及各有关镇负责同志分别陪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生工程实施的总体情况

县政府对38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大部分工程都在按时间节点要求有序推进。

38项民生工程总体进展顺利,部分已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8月份,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已达46.2万余人,参合率98.49%,支出资金占到位资金达78.56%,93所一体化卫生室全部实行网络直报;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补差水平分别达到150元、70元;全县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达到年度民生工程项目目标要求;完成了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完成2015人,培训合格1621人;2个留守儿童活动室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县组织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共招工录用4300余人;对全县20座自来水厂进行了第一轮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覆盖率达100%;投入资金达352万元的60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全部完成。

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农村敬老院建设有序进行。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秩序井然,前来咨询、办理保险工作的人员络绎不绝,各项保险基金的筹集、储存、调挤拨付、转移等有条不紊。视察所见的三里镇峨岭敬老院工程,主体工程已建到第三层,建成后将新增床位90张,集中供养率达45%以上。

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视察所见的弋江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部分橱柜设备已安装到位,即将投入使用。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已初步发挥作用。三里镇近20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活动室依托该镇综合文化站,添置了价值近3万元的图书1400余册,并已对留守儿童开放,初步发挥了其社会效益。

廉租住房建设正在加快进度。总规划面积达27.8公顷的润福家园一期已开工建设,目前已交付16幢,基本竣工8幢。另有6幢廉租房建设已进入工程量清单编制,拟于10月底开工建设,年内完成工程结构主体。

城区停车场建设推进有力。至8月底,已完成1处停车场建设任务,占地面积30亩的城南货车停车场主体工程及围墙、值班房等附属设施已全部完工,待水电等配套设施安装完成,即将交付使用。

二、民生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视察组认为38项民生工程按照时间进度,总的来说,政策类民生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少数工程类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或未动工建设,如廉租房建设、敬老院、公厕改造等项目。要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宣传不够深入。政策宣传不够深入,造成部分干部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在民生工程政策宣传上仅限于目的、意义层面的宣传,而对于要求群众如何支持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宣传却很少;个别干部对政策不了解,认为民生工程是上级“硬压”的任务,工作缺乏积极主动,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对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埋怨多却难以解决。

(二)少数工程进展缓慢。由于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不同,在实施进度上有快有慢,少数工程项目未达到序时进度,有的项目尚未动工建设。有的项目前期工作量较大,程序复杂,周期较长;有的低价中标后,施工方因为无利润,工程建设缓慢,进而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有的项目虽已建好,但因种种问题未能按期投入使用,如弋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篮球架和乒乓球桌未安装,球场变成了晒稻场;城南停车场等在建项目,附属设施至今未到位,影响正常投入使用;视察中还了解到籍山镇新坝敬老院因选址问题,目前主体工程还未开工建设。

(三)部分民生工程尚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度类民生工程项目,在配套措施、配套资金、管理机制方面还需完善,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实施好民生工程的几点建议

政府组织实施的38项民生工程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群众要求办好、办实的愿望也很强烈。现在年内仅剩三个月时间,要兑现承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民生工程的浓厚氛围。要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把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政策规定,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宣传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明白民生工程、关心民生工程、支持民生工程、维护民生工程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建全民生工程实施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责任,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和跟踪督办力度,强化调度,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对基本完成的项目要进行使用效率评估,促使其尽早发挥效益;对正在建设的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对于廉租房、公厕改造等仍未开工建设或进度滞后的项目,要分析原因,找准矛盾症结,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三)提高认识,保证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承办单位领导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各项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成群众满意、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民生工程建设与县镇规划、村镇布局、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尽量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造成新的浪费。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

(四)规范管理,形成民生工程长效机制。实施民生工程应突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重点,优先安排受益面广、带有长远性、制度性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建立健全民生工程综合决策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系统的民生工程指标管理体系。对现有的项目进行整合,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逐步理顺民生工程建设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视察报告 篇7

为全面摸清我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3月上旬,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分别由六位主席带队,深入到11个乡镇、选择22个贫困村(20xx年出列村2个,20xx年出列村10个,20xx年计划出列村10个)、220户非政策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视察分析;召开由部分县直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采取县内视察与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考察组到宜昌五峰、远安考察学习产业扶贫经验,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专题视察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各地认识程度较高,产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各级各单位都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抓住产业扶贫“命根子”,认真落实产业扶贫规划。县农业局、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农商行等部门通力配合,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全力服务产业扶贫。各乡镇和村认真对照村出列、户销号的标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大力实施“5117”产业扶贫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黄堡镇寨湾村通过流转农民土地,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寺坪镇龙凤村将贫困户300亩土地流转给神农本草公司,网络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马桥镇白果村20xx年发展土豆xx40亩,草场3000亩,今年计划发展银杏xx00亩,户均产业基地达到13亩,成为产业发展重点村。一批市、县驻村工作队坚持吃住在村,真帮实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二)奖扶政策落实较好,农民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xx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扶持意见》、《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兑现产业奖扶和小额信贷政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据视察了解,20xx年全县兑现产业奖扶资金6650.12万元,发放小额信贷1.06亿元,扶持2.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4.7万亩,辐射带动7000户、1.88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走访调查的220户贫困户中,20xx年发展1至2个产业项目的有102户,占46.4%,3至5个产业项目的有118户,占53.6%。

(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乡镇和村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联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发展链条,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据视察了解,全县共注册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657家,家庭农场70家,20xx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定帮扶协议1.4万份,辐射带动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万余亩,发展畜禽养殖30余万头(只),实现特色产品订单销售2.8亿元。如:寺坪镇依托南河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大畈、天子坪等5个村、112户贫困户发展渔业养殖和乡村旅游,户均增收6000元;过渡湾镇茶庵村依托襄阳佰蒂蓝莓公司,带动180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4000元;店垭镇依托楚原欣茶叶公司,带动500多户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户均增收12000元;歇马镇白竹村依托九路寨景区开发,带动70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到景区务工,人均增收1800元。

(四)配套建设力度较大,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各级各地高度重视,整合政策资金,全面加强水、电、路、田等产业配套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实。据视察了解,20xx年县水务局投入2740万元,集中解决了31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县供电公司投入2522万元,对31个贫困村、128个台区,193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了农网改造;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4条县乡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新修水泥路21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2.8公里,加宽窄路面103公里;县国土资源局投入7036万元,对7个乡镇、54个村的30000亩土地实施了开发整理,硬化田间水泥路74049米,新建田间道26170米、生产路6056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扶贫措施落实不够。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虽然对产业扶贫认识程度较高,但真正静下心、沉下去抓落实还不够。客观上讲,20xx年是易地搬迁年,各乡镇和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啃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上,导致部分乡镇和村对本地产业发展宏观谋划不够,产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编制的规划指导性不是很强,特别是对集中安置点后扶产业规划还正在谋划之中,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微观指导,存在规划与实际“两张皮”现象。从调查走访的220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规划项目与实际发展相吻合的只有108户,占比不到50%。少数村对产业扶贫压力传导不够,政策宣传不够,上热下冷,坐等观望,存在“你能脱贫、我也能脱贫”的消极思想,扶贫工作手册、政策汇编等资料还放在村委会,没有发到贫困群众手中,个别村干部对产业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说不清楚。少数部门工作重心和精力还没有完全倾注到贫困户,小额信贷门槛较高,手续复杂,贫困群众贷款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视察的22个贫困村、220户中只有6个村、33户获批了小额信贷,马良镇峡峪河村2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没有一户获批小额信贷;农民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不是很强,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是很接地气,20xx年全县虽然组织开展了47场(次)的劳动技能培训,但只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90人,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4.2%;光伏发电项目推进不快,全县报备光伏发电52个村,目前仅建成3个试点。

(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乏力。通过对11个乡镇、22个贫困村、220户贫困户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增收仍面临严峻形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很难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从产业结构看,各地对长效产业发展认识还不够,缺乏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发展项目小而全,没有特色,科技含量低,产品商品化率低,组织化程度低,据视察了解,11个乡镇中发展项目最多的达23个,22个贫困村中发展产业项目最多的达17个,220户贫困户近70%选择发展生猪、土鸡、山羊、蔬菜等传统种养项目;从劳力结构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思想保守、体力不支,承接产业发展能力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现象,据视察统计,220户贫困户共有9xx人,如果按人均2000元产业奖扶计算,20xx年应兑现奖扶资金183万元,而实际只兑付126万元,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从收入结构看,抽查的22个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占比29%,最高达64%,最低只有3%,务工收入平均占比50%,转移性收入平均占比14%,最高达27%,最低为6%,说明农民发展产业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从空间结构看,部分集中安置贫困户由于人地分离,产业发展难度较大,与“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视察了解到,20xx年兴建的部分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建设还不够到位,贫困户要往返数公里去耕种;从收入情况看,被视察的22个重点贫困村,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的只有8个,仅占36%,走访调查的220户贫困户,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255元脱贫销号标准的还有21户、79人,如果扣去产业奖扶资金,有44户、xx5人低于3255元脱贫销号标准,说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不强,贫困户收入还在靠政策的硬性拉动,持续增收渠道狭窄、后续乏力。

(三)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通过视察和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是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中坚力量。据视察了解,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较弱,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严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受产业规模、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龙头公司和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不精、销路不畅、带动力不强,经不起市场调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据视察统计,全县目前真正运行健康、管理规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左右,仅占28%;专业合作社250家左右,仅占38%。视察中,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20xx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如:马良镇农信兴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行比较规范,带动力较强,20xx年基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峡峪河、东风头、老岭垭等5个村发展甜玉米和旱黄瓜,产前急需xx万元资金信贷,找到银行多次协商未果,只得找亲朋好友拆借。

(四)产业奖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去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25类产业到户奖扶政策后,各地通过一年的实践,普遍认为政策撬动效应明显,但仍然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盼望能够调整优化。如:在奖扶项目上,类别偏多,容易分散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注意力,不利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在奖扶标准确定上还不够合理,对全县重点产业的政策倾斜还不够,对像药材等投入较高的产业项目标准过低,对像土鸡、露天白菜等投入相对较低的产业项目标准过高;在奖扶方式上,简单地货币化注入,容易造成短期内“奖扶脱贫”,带来产业扶贫福利化和贫困户选定项目趋利性倾向,使有限的帮扶资源使用率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督办部门工作责任落实,转变服务方式,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注。进一步放大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政策效应,鼓励金融部门降低信贷门槛、优化信贷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紧盯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培训到合作社、到产业、到农户、到田块;按照“放管服”要求,加强对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管理与服务,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推进速度,确保建好的光伏电站尽快并网发电,在建的光伏电站在6月底全部峻工投入使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助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水平,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为全县广大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二)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五峰、远安“一县一品”产业发展经验,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确定3至5个最具xx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给予重点奖励扶持,激励和引导各乡镇按照全县统一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扶贫,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助力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确保每个乡镇和村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骨干增收项目,为全县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品”打基础、增后劲。

(三)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远安县“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设立产业扶贫专项基金,选择确定几家骨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培育,通过建立贫困户与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把各种资源要素聚集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让广大贫困户分享更多的增值效益;对于集中安置贫困户和产业承接能力不足的分散贫困户,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经营得分红等方式,真正实现如期脱贫、长期脱贫。

(四)进一步完善奖扶机制,放大政策裂变效应。建议县委、县政府对产业奖扶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在产业奖扶项目和标准确定上,对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适当提高奖扶标准,实行重奖激励,对比较效益低的产业项目果断拿掉,集中力量培植骨干支柱产业;在政策操作上,改一味货币化注入为奖钱与给物相结合;在产业奖扶兑现上,改变过去验收后一次性拨付资金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提前预拨资金,以解决贫困户产前投入问题;在奖扶内容构成上,兼顾考虑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比如对养殖项目要设定前置条件,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产业验收上,在保证产业发展真实的情况下,尽量减化验收程序,按时令确定最佳时间组织验收;在集体经济发展上,用活用足有关政策,支持村集体合理处置农村闲置资产,利用荒山和抛荒地发展高效经济林、药材等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视察报告 篇8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庄区、市中区和山亭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现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其中,台儿庄区积极引进美琪服装、青纺联织造、酒店用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联润3万纱锭纺纱项目,新上20万锭精梳纱和800万米牛仔布生产线,全区现已形成功能性面料1500万米、酒店用纺织品1500吨、成衣100万件的产能。市中区仅税郭镇就有纺织服装企业130余家,另有小型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是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山亭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家,20xx年全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利润8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2%、5.8%.

(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客户需求,积极突破发展瓶颈,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台儿庄区联润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纤维产能位居全省前5位,20xx年位居中国纺织500强企业第14位。海扬王朝牛仔布产能居全市首位,是20xx年中国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色织布主营业务收入20强企业。市中区纺纱和织布业以正凯新材料、东方纺织等公司为代表;印染业以宝隆制衣、鸿泰制衣等公司为代表;服装业以海之杰、龙翔针织等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山亭区银光精纺、海扬服装、丰泽印染等公司销售收入及纳税额也都达到一定规模。

(三)创新研发日趋活跃。通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整个产业正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其中,台儿庄区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2项。市中区加强同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邀请其专家教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鼓励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引进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加盟或开展短期生产指导,宝隆、鸿泰等企业都高薪聘请了南方专家进行技术管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端的产品结构,在传统纺织业遭受东南亚、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冲击的形势下,我市纺织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四)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随着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品种丰富,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其中,台儿庄区海扬王朝公司生产各类高档特细精梳纱线500余种,全棉、混纺及弹力牛仔布、本色布1000余种,海扬牌色织牛仔布和棉本纺布均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市中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注册商标12件,其中,金田服饰公司劲仔品牌荣获全省十大新星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华派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尚家族服饰已开设专卖店50余家;海之杰公司针(梭)织中东长袍、世纪公司婴幼儿口水巾、宝源公司婴儿爬爬服等,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劲。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纺织服装产业予以精准扶持。台儿庄区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促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措施的争引,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全力支持海扬王朝在新三板上市,协助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引导联润新材料在中小板、新三板挂牌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市中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纵深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攻坚战,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品牌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推动了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通过强基础、培龙头、扩规模等多元化发展举措,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受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产业仍在低位运行。纺织服装企业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同质化问题严重。部分企业处于小作坊状态,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企业产品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受以上原因及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财税贡献还不突出。

(二)自主品牌建设缺失。市中区虽然为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但出口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企业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自有品牌、自主开发比重较低。山亭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一直存在短板,多数企业只重视外贸订单,产品出口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有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不够,只是通过引进设备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偏弱。银光精纺制品有限公司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销路一直较为单一,近期受沃尔玛超市订单锐减影响,导致企业20xx年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了下降。

(四)要素制约比较明显。银行贷款收紧、附加条件增加以及续贷不及时导致企业运行困难,有的企业为了资金救急选择短贷长投,其中隐藏较大风险。当前市场活跃度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新建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实现年度目标压力较大。纺织产业用工缺口较大,如海扬服装有限公司行情虽较好,但由于招工难,导致熟练工缺口100多人,严重影响了订单交付。与此同时,产品研发、高端管理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结合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现对推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搞好产业引导。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及《枣庄市265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出发点,围绕建链、补链、强链,高标准制定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将纺织服装的定位从乡土型、传统型向既拥有自己特色与传统且又精致、时尚、现代的纺织服装产业转变。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业政策,积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和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全面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孵化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积极搭建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

(二)突出搞好技术创新。加快科研、商贸、物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政、银、企和中介机构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保障,培育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尊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以现代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效、清洁、生态发展。积极加强与枣庄学院、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将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科技投入、推广应用的主体。

(三)突出搞好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定位,以塑造我市纺织服装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以构建品牌营销体系为载体,大力实施纺织服装品牌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实现我市从纺织服装生产大市向品牌强市的转变。支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实现从OEM(原产地加工)到ODM(原产地设计生产)再到品牌营销升级,逐步进入市场营销的高利润环节。引导企业与国内大企业集团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突出搞好人才培养。聚焦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大局、按需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支持引进具有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关键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人才、智力的培育和引进,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轮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人,跟随外来专家学习,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深度。做好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评审的推荐工作,组织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为企业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强企业软实力。

视察报告 篇9

20××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最早提倡举办寄宿制学校以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撤点并校的展开,寄宿制学校渐成农村义务教育的主流,办学条件与寄宿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第一轮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实施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探索经验,率先开展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工作。5月25日至27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年,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正式启动。20xx—20xx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150万元,分别在特区乡小学、断丘田小学、县乡小学开展试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为:

(一)特区乡寄宿制小学:20xx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25万元,建设学生宿舍500平方米。该项目于年月动工建设,于20xx年7月竣工,合同平价566元/平方米,实际建筑面456.6平方米,完成投资26.47万元。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县乡寄宿制小学:计划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580平方米,实际实施面积596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93平方米,学生食堂103平方米。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75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其中:20xx年25万元,20xx年50万元。由于建设用地是粮食公司仓库,在评估和划拨过程中,耽误较长时间。该项目于20xx年4月才开工建设,基础开挖完成后,由于无施工用电而停工。目前,由县教育局出资购买变压器,待地电公司安装后即可施工,预计8月底竣工,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三)断丘田寄宿制小学:20xx年投入市级教育费附加50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总面积580平方米。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竣工,9月份可投入使用,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存在问题

(一)投资严重不足,影响了该项目建设进度,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投入使用。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在全国尚未开展的情况下先行试点,没有中央资金支持,县、乡财政未配套,仅靠市级教育费附加投入少量资金很难完成。如特区乡寄宿制小学,投入的25万元资金仅能修建一层学生宿舍,可满足110人入住。学生食堂没有资金投入建设,宿舍内的床、被生活设施无钱购买,20xx年7月竣工后,至今未能投入使用。

(二)寄宿制学校将面临运营成本高的难题。农村学校维持正常运行的经费来源主要靠财政拨给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和普通学校的生均经费是相同的,但是寄宿制学校的运行成本显然要高于普通学校”。至少有几项成本要新增,如宿舍和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食堂炊具与食堂工作人员工资成本,宿舍与食堂的管理成本等,另外,水、电费成本也会因寄宿制而迅速增加。这部分成本该如何消化,如何合理分摊,现实中尚需有效探索。

(三)寄宿制学校结构性缺编,将导致学校自身管理存在缺陷。结构性缺编,在农村寄宿制中学普遍存在,而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试点同样将面临这一难题。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只是解决校舍建设问题,却没有解决生活管理员、安全保卫员、医务员等专职管理人员编制及其经费。由于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和专项资金,只能由学校老师轮流监管。这样,一是加重了教师负担。教师的许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管理学生方面的很多琐事上,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二是管理质量不高。安全问题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学生都是5、6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很多方面都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监管,学校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学生的安全问题很难得到保障。三是无医疗保障。学生集中食宿,在疾病预防、治疗方面都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一旦有某种疾病发生或流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寄宿制小学贫困学生生活费用也将影响学校入学率问题。国家对农村寄宿制中学贫困学生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费补助,而寄宿制小学还没有政策性的扶持,如按每个学生一天5元的标准计算,一个月就需支付110元生活费,这样加重了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时间长了,贫困家庭学生、边远地区学生、留守儿童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从而辍学,学校的入学率就很难保证。

三、建议

(一)深化认识,抓好试点。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广,农村学龄人口正逐步从深山区、边远地区向中心城镇地区转移,从教育资源劣势地区向教育资源优势地区转移。布局调整的客观需求依然存在。寄宿制学校成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其优点是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势资源,特别是对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读书难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开展20xx—20xx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我市32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规划已上报省教育厅。在国家未全面实施前,先行一步抓试点很有必要,通过试点,探索经验,为下一步实施该项工程打基础。

(二)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试点学校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尽早投入使用。由于是试点,配套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衔接不尽完善,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欠缺,致使项目建设不能尽快投入使用。市、县、特区、区教育部门要对试点学校查缺补漏,加以完善补充。市、县两级要从教育附加费中继续给予配套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使之尽快投入运行,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三)超前谋划,切实解决寄宿制小学运行后管理中的实际困难。寄宿制学校建成投入运行后,面临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管理人员无编制、无专项资金。一是各级政府、教育、人事、编制部门要努力帮助学校解决管理人员编制及工资问题;二是在人员编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市、县两级财政配套投入、或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出专项资金,对管理人员实行聘用制解决,专职医务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调配和解决工资待遇。

(四)多渠道解决寄宿制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费补助问题,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入住率和入学率。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家庭,寄宿制都意味着经济成本的增加。因此对寄宿制学校的贫困学生要建立长效的生活保障机制,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一是将寄宿制小学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农村社会低保可解决部分生活费;二是从县、特区教育附加费中给予适当生活补助,三是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给予一定的临时性救助,创造生活环境、缓解生活费补助压力,确保贫困学生住得下好、学得好、不辍学。

视察报告 篇10

xx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认真听取审查了张彪同志代表镇人大主席团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一年来,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市人大会的指导下,围绕“建设省级中心镇,争创衢州市经济强镇” 这一目标,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执行镇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工作,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会议对一年来的工作表示满意,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镇人大主席团要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组织条例》,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十八届三中会精神和省级中心镇建设的要求,全力推进“打造江山水城、培育休闲慢镇、构筑和谐家园”三大工作任务,促进我镇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检查、督促镇政府实施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和办理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继续完善人民代表的学习制度、活动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充分行使权利。人大主席团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与水平,为推动我镇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581837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健身座右铭励志名言
下一篇 : 抖音惊蛰文案142句
" 视察报告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