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辑为您打造了这份“担保法课件”,希望我写的故事能够给您带来欢乐。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的达成。

担保法课件 篇1

担保法是指对借款人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予以担保的法律规范,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借贷双方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是关于担保法的详细介绍。

一、担保法的基本原则

担保法有以下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担保的选择和操作应该是自愿的,不应强制;

2、公平原则。担保的双方应当平等地进行谈判和协商,互相尊重和体谅;

3、诚信原则。担保的双方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欺骗或隐瞒有关情况;

4、优先原则。保证人对债权人的担保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的优先权;

5、保护原则。保证人保证担保的财产不受侵犯。

二、担保法的分类

根据担保的方式和性质,担保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抵押。抵押是指借款人或其他人将个人财产转让给债权人作为抵押,以此作为还款保障。财产可以是房产、车辆、存款证券等;

2、质押。质押是指借款人向债权人出售或转让其个人财产,以此作为还款保障。财产可以是有价证券、金银首饰或者其他贵重物品;

3、保证。保证是指有第三方向债权人提供保证,以此作为还款保障。第三方可以是个人或公司;

4、信用。信用是指借款人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声誉,以此作为还款保障。

三、担保法的适用范围

担保法可以适用于以下情况:

1、贷款。无论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还是个人之间的贷款,都可以适用担保法;

2、信用卡透支。信用卡透支也可以适用担保法,因为透支的本质就是一种贷款;

3、企业借贷。企业之间的借贷、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等也可以适用担保法。

四、担保法的优异性及意义

担保法在金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具有以下优异性和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有了担保法,人们的贷款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鼓励投资。投资者可以采用担保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降低了他们的风险,并鼓励他们做更多的投资;

3、提高金融安全性。担保法可以保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并降低了金融产品出现大规模违约的风险;

4、增加社会财富。担保法的实施可以让金融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使得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担保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其目的是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不论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还是个人之间的贷款,都可以适用担保法。担保法在金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优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担保法课件 篇2

担保法课件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它是指担保法学科的学习材料和教学内容,主要涵盖担保法的基本概念、担保方式、担保制度、担保责任、担保法律程序等方面。作为经济法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保法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担保法课件重点介绍了担保法的基本概念。担保法是一门研究债权保障制度的法律学科,它主要涉及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详细讲解“担保”的概念、作用及其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担保法的基本概念。

其次,学习担保法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担保的种类。在担保法课件中,教师详细介绍了担保的种类及其特点,例如抵押、质押、保证、信用担保等。学生通过对担保种类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担保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法律规定,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每种担保方式所涉及的风险和利益。

第三,担保法课件还介绍了担保制度和担保责任。在担保法实践中,担保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的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商业和金融领域的秩序,因此在担保法课程中,教师还对担保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变和现存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了解担保制度的基本情况,并且知道担保责任制度的形成和内容,以及 这种制度中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担保法课件中,教师还介绍了担保法的相关法律程序。 在担保法中,检验合同的效力、变更、履行、解除等法律程序是不可避免的环节。学生通过理解这些程序,不仅增强了对担保法律制度的了解,还能够在实际中被运用。同时,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案例分析和解决模拟,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担保法律制度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她们的法律思维和能力,并促进她们对法律实践的准确应用。

综上所述,担保法课件是一门非常有用、重要、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通过对担保法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担保法的概念、担保方式、担保制度、担保责任、法律程序等方面,以便他们在将来的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担保法案例,更好地保障客户利益。相信,通过深入学习担保法课件,学生对担保法律制度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并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的帮助。

担保法课件 篇3

担保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它涉及到财产法、民事法和经济法等领域,是国家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概述

担保法是保障借款人还款义务的一种方式,可以提高借款人的借款信用并降低贷款利率。其主要内容包括担保和抵押两种形式。担保是指借款人提供担保物来保证其还款义务的能力,而抵押则是指将财产作为担保来保证其还款能力。

2.担保法的种类

担保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抵押担保法,另一种是质押担保法。抵押担保法是指借款人将其持有的有价物品抵押给贷款方作为借款的保障,以保证还款义务的能力。质押担保法则是借款人将其拥有的有价物品作为保障,以保证其还款能力。

3.担保法的功能

担保法的主要功能是对借款人提供保障,以提高其借款信用。同时,担保也可以帮助贷款方降低风险,提高放贷的信心。此外,担保法还可以降低贷款利率,使借款人更容易获得合适的贷款。

4.担保法的适用范围

担保法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贷款。无论是个人借款还是企业贷款,都可以适用担保法。不过,不同种类的贷款可能会对担保的种类和要求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担保的选择。

5.担保法的操作流程

担保法的操作流程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申请担保。借款人向担保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担保。二是审批担保。担保机构审核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和担保物价值,制定担保方案。三是签订合同。担保机构和借款人签订担保合同。四是赔付担保。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担保机构将承担全部或部分损失,并从担保物中扣除应赔付金额。

6.担保法的操作要点

在使用担保法实现借贷关系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评估风险。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担保物的价值,为制定担保方案提供依据。

(2)签订合同。在签订担保合同时,合同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合同中必须明确担保的种类、范围和要求。

(3)编制担保方案。制定担保方案时,必须考虑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偿还方式、还款期限、担保方式等因素。

(4)保障担保物。担保物必须保障得当,并妥善保管,以防发生损失或损坏。

(5)及时止损。如果发现担保物价值下降或其他风险发生,担保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止损。

7.担保法的优缺点

担保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提高借款人的借款信用,降低贷款利率;

(2)提高贷款方的信心,降低风险;

(3)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贷款。

担保法的缺点主要体现在:

(1)需要提供担保物,增加借款人的负担;

(2)可能存在担保物价值下降和担保人的风险。

8.担保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担保法与信用法、合同法、侵权法等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担保合法有效,保障贷款的安全。

总之,担保法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可以帮助借贷双方降低风险,提高借款信用。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相关要点,确保担保合法有效。

其他人在看

戊戌变法课件汇总5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戊戌变法课件汇总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戊戌变法课件(篇1)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4、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在《走向共和》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导入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进行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教师出示:第7课戊戌变法

设计情境模拟题目——“献计献策”:

(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0分钟)

(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0分钟)

自学指导一: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什么除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

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精讲点拨一:公车上书虽然最终失败,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急关头,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掀起了维新变法活动。

自学指导二:

1、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

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法令的颁布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精讲点拨二:

1、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2、和学生共同阅读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对立观点并进行讨论:你同意那种观点?为什么?

维新派:“无百年不变之法。”“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戊戌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产生的影响。并简单探讨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结论:

进步性:“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

局限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过渡语:从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变法内容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只是对原有的封建机体的局部改革,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的改革,是要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改革。这场改革不可能得到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派的支持。最终,它必定会失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思考自学指导三提出的问题。

自学指导三:

1、戊戌变法是怎样失败的?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精讲点拨三:

1、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从变法开始到结束只有103天,所以称为百日维新。

2、教师归纳:

(1)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利益

(2)顽固派的实力强大

(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四)教师小结:

1、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

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

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失败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百日维新)

课后小结

通过提问、回答、归纳讲述,使学生在明确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时,掌握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

重点讲解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强调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实际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形势下的施政纲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内容。 指出维新派成立保国会是为变法进行的组织准备。保国会一成立,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更加激化。一则壁垒分明了,二则意味着思想领域的维新变法即将转变为政治领域的付诸实施阶段,斗争更加激化、这是必然的。

具体分析变法诏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①“提倡官房上书言事”须讲清楚两点:一是从发展来看,清朝旧制不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没有资格上书言事。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康有为多次上书被轻易地扣压了。如今加以提倡,而且光绪帝极为重视,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二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②“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③经济方面的举措,无疑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

④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二是废除八股取土,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这实际是在改变官僚机构的构成,用现代话说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无疑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变革的。 局限性:①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地控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幻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严重对立性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

②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非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

③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束手待毙,运动失败了。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戊戌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戊戌变法课件(篇2)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从难点来看,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戊戌变法的评价也是难点。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探究,同时给学生以一定的提示。

根据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能力来看:

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兴起、内容、结果。

理解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以及变法的意义和教训,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从过程与方法来看:

通过查找和阅读资料以及分组讨论有关问题,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发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潜能。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看:

了解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部分是方法的问题。

首先是教法。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戊戌变法的兴起、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变法的评价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其思维也逐渐趋于理性化,为本节课开展探究提供了条件;此外学生对自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让他们亲自动手寻找发现更,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表现欲,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同时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的需要,也考虑到本人优于课堂组织和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再就是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样也是要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让学生自己掌握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的设计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能够有效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法。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体,以情境问题为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按照“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设计。从具体的教学流程来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探究——提出问题,初步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总结反思,拓展探究四个环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以一则诗歌为主线,围绕诗歌提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展开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人文素质。

在进入正式的教学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做好知识储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也需要观看相关影片、阅读相关资料做好情境准备,通过预习教材,做好知识准备,并且按要求分组。

在第一个环节里,以多媒体呈现诗歌,并请学生朗诵诗歌,从而将学生带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制造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历史氛围为学生的探究创设情境,并提供探究的材料。

并且提出这样的问题:“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倒流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将有何感受?

由已掌握的知识导入探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充分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探究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由“多事”来总结变法的背景,由“感受”来引入变法的兴起。

在第二个环节(提出问题,初步探究)里,教师再就诗歌提出问题

1、落日的紫禁城为什么热闹起来?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热闹起来意味着变法运动从维新思想的传播已经开始兴起。

2、“几个读书人”“呼号”些什么?在他们之前,有没有人提出类似的呼号?他们的主张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思维的方向,使学生理解维新思想的内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早期维新派的主张、评价的表格,利用多媒体适当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找出康、梁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以及早期维新派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对维新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提到康梁维新思想的时候,肯定会从教材中找到,“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话,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正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那么,请学生看问题

3、康有为为什么要在宣传变法思想的时候,贴上孔子的标签呢?

这个问题是教材的难点,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介绍《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方面理解“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可以减少变法宣传所遇到的阻力,与康有为的出身经历也分不开;同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注意提醒这个特点也反映了康有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和思想上与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他后来是政治上倒退的一个原因。

此外,可以通过问题

4、“几个读书人”除了呼号,还做了些什么?

提示学生掌握变法兴起的其它内容。如“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与顽固派进行论战等。对“公车上书”,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并提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举人都挣着上书光绪帝。假如你也是当时的应试举人,你会在上面署名吗?为什么?使学生思维进一步延伸,理解变法由思想宣传变成了爱国救亡运动。同时,教师展示《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进行简单介绍。“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则要求学生掌握内容、实质和影响,注意它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变法已经兴起,各种准备都做好之后,就意味着变法高潮的到来。并通过这样的提问,

1、“一个苍老的声音”指的是哪些人的声音?为什么终于要“改”?

理解高潮到来的原因。包括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等内容。改的标志就是光绪帝《定国是诏》。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所以,学生自主学习了变法的内容后,要引导学生去思考:

2、“改”了些什么?这些变化到底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从而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变法内容的作用。通过问题

3、“改”的内容与维新派“呼号”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注意提醒学生光绪帝与“维新派的关系。从而形成对变法内容的正确评价。

4、“杀”字指的是什么?

反映变法的结果——戊戌政变。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只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过即可。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反思,拓展探究的部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思考

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在这里沉思”,沉思什么?为什么“眼角”会“滑落一行浊泪”?“悲哀”的是什么?“感动”的又是什么?从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角度思考。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各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后,教师点评:“沉思”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近代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滑落一行浊泪”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痛心,为辛亥革命的进一步探索埋下伏笔;而通过“感动”和“悲哀”来引导学生形成对戊戌变法的正确评价。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还可以提供一组关于谭嗣同的材料,指导学生对谭嗣同的言行进行辩论、评价,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最后是教学预测。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尝试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组织课堂讨论。期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戊戌变法课件(篇3)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1992年起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我国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朝粮食等的生产。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商朝的繁荣: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奴隶的悲惨生活:“人牲”和“人殉”。

通过的“商汤灭夏”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商朝奴隶制文明的介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奴隶制统治的残酷性,同时,还认识到奴隶社会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经济繁荣,它比原始杜会前进了一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通过“司母戊鼎”等手工业精品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国家文物观念的教育。

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阶级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夏朝出现了国家机构。公元前16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指导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才稳定下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因为商朝无论在农业,畜牧业还是在手工业方面都超过了前代.特别是商代的青铜器,从其铸造的精工、形状的繁多和花纹的精巧,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为全世界所有青铜器时代的文化所少见。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阶级社会。

通过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讲解,是学生理解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朝代的更迭放入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重点突破:

首先指导学生识别图示代表都城的图标,其次根据图示在地图上找到都城所在地。夏的都城为阳城;商的都城为毫。

难点突破:

首先介绍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亡4个时期,使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历史阶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抓住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说明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紧扣教材讲清“国家”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讲述商朝经济生产时,突出青铜器的制造及其巨大成就,教师可适当补充些材料,讲清奴隶是怎样制造青铜器的,及青铜器工艺之高超、产品之多,使学生感受奴隶们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重点讲述司母戊鼎,教师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激情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

知道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显著对比中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提高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多媒体放成龙从小到大照片,请学生发现照片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教师小结:你们想了解成龙小时候到现在这期间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变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特点,并进行对比。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前颜色非常单调、单一,改革开放后名牌服装争奇斗艳,而且服装不但成为人们穿着、用的东西,还是显示人们个性、风格的一种亮丽的风景线。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粮票、油票和厨房的图片,教师讲解粮票、油票的用途:油票和粮票就是当时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时间的钱,只有用这个才能买到吃的、喝的,实行着统分统配的政策,规定了你一个人一个月能有多少规定量,油有多少斤,粮食有多少斤。学生总结改革开放前物资非常紧缺。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谈现在饮食的特点。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之前匮乏单调,甚至温饱都困难,之后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粗细搭配。

戊戌变法课件(篇4)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

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当官的。

师:这里的"民"具体指什么人?

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国防力量等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答案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戊戌政变

以学生自学为主。(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师最后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板书设计

戊戌变法课件(篇5)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百日维新”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首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主要围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来设问。然后指导学生回答书上的思考题。从而得出变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百日维新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结果,集中体现了维新派的变法的具体要求,是学习和认识这场变法运动的重点。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了解这一内容,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对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这场运动的进步性,同时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这一目教师只要讲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了宣传和筹划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在光绪帝的支持下,组织保国会即可。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初中学生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性质、作用,或给学生提供思路。失败原因中涉及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脱离群众等特点的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封建顽固势力为什么要反对变法,然后按照书上的材料讲清政变的经过,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书中戊戌六君子的事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并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谭嗣同等爱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就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概括。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18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教学思想: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答案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以学生自学为主。(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师最后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法律课件(汇编9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法律课件”方面的资料,为了不错过此页的内容建议您收藏了解更多!

法律课件 篇1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课时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知识与能力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规则的分类(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新课导入:

有些同学总认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规矩”,实在让我们“烦恼”,于是一位调皮的同学自编了一首“顺口溜”《我好烦恼》: “早上上学带胸卡,晚上回家要按时。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课上不让睡小觉,课下不能胡乱跑。自习课上不能叫,考场严禁带小抄。做操必须排好队,打架斗殴更不许。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要看红绿灯。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不开心呀不开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很多的“规则”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走进法律》。

四、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活动一:认识规则

多媒体出示娜娜日记及交通混乱图片:

①某十字路口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

②在交警指挥下井然有序的交通状况。

讨论:①前后两种不一样的现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②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生:略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然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那么规则是什么呢?

生:略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擦亮我们的双眼,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吧。

活动二:寻找规则

请同学从自身的经历或社会见闻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来寻找。讨论:①列举规则

②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可以分为哪几类?(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生:略

师:这三种不同的规则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为什么特殊呢?接下来我们学习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则的三个基本特征。活动三:走进法律

1.观看图片:《法律特征两图片》 ①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慈善法。②2015年6月11日***被判处无期徒刑。

讨论:从法律的创制形式、法律的实施、法律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可以体现法律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 生: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师:法律和道德、规章一样,都是社会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遵守的规则。

2.结合课本三者定义,完成86页表格,总结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的区别。

思考:86页“我的一天”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每一种规则都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今天的法治社会更离不开法律。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四:法律规范我

材料一:86页小郑的案例。

讨论:①如果你 碰到过小郑经历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 ②假设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③这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生:略。

师:因为法律的规范作用,使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法律约束了舞迷夫妇的行为。除此之外,法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活动五:法律保护我

材料二: 2016年2月14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游客在哈尔滨吃鱼被宰上万元的消息,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刷爆了网络。一位江苏名叫陈岩的网友发微博说,春节去哈尔滨过年,被导游带去一家叫“北岸野生鱼村”的饭店,两桌吃了1万多块钱。单据上显示雅罗鱼、赶条鱼和鳇鱼三种,前两种鱼的单价每斤都是298元,鳇鱼单价为每斤398元。陈岩说明明吃了10斤,买单时却成了14斤。2月17日,“天价鱼”酒店被停业;2月19日,警方介入侦查;2月20日,税务部门介入调查该事件,同日,老板马某接受有关部门调查;2月21日,天价鱼店被吊销营业执照,店主被罚款50万元,该饭店门牌被摘掉。

思考:①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情况会怎么样?

②本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生:略。

师: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神”,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得知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活动六:收获与感悟

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生:略。

师小结: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不懂法的人将处处碰壁,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关注法律,践行法律,做一个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五、板书设计: 一、走进法律

1.我们身边的规则(1.)道德

(2.)纪律、规章

(3)法律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生活离不开法律

①法律的规范作用

②法律的保护作用

法律课件 篇2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制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第十二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二思想政治讲的是法律常识,是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传授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维权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法律常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前消费生活中屡屡发生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讲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

3、解决消费纠纷的正确方式和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三、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从理论上讲,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要让全体公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加强法律常识的教育和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部很重要的法律,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享有合法的权益有哪些和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实践上讲,学生也是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行为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消费问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我国法律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应让学生了解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理论引导。通过讲述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践锻炼。通过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消费现象,使学生感性的了解作为消费者享有的权益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

四、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对本课的设计如下:

首先,遵循教育原则,必须了解教育对象。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我运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从认知能力上看,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局限性,进行抽象思维往往还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柱,独立思考时容易出现片面性,因此,在讲述本课时,我应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身心特点上看,初三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学习和交往中逐步发展。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他们容易接受一些消极影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最后,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播放录象片《山西假酒案》,通过现实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发放课堂调查表,调查一下作为一名消费者,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消费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本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兴趣。

(3)在调查的基础上教师趁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你该怎么办?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4)投影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谈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总结全课:播放歌曲《雾里看花》让学生结合歌曲复习本课内容。

五、遵循目的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学以致用性原则,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能力,我设计了本课的课后练习:做一次本地区消费者维权情况调查。本活动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符合政治教学的目的。

六、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录音机

运用这些媒体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最后,为了对本课的知识结构有所概括和总结,突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板书设计如下: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本法律

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

二、消费者享有合法权益

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

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三、消费者维权途径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课件 篇3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说教材

教课版教材中没有这方面内容,特此补充:本课时是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知晓消费者有哪些权益,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维权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法律常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说学情

在当前消费生活中屡屡发生侵权行为。而学生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知识和方法比较欠缺,在这种情况下,讲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录象片《三鹿》,通过现实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发放课堂调查表,调查一下作为一名消费者,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消费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本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兴趣。

(3)在调查的基础上教师趁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消费者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吗?假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你该怎么办?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4)投影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谈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总结全课:播放歌曲《雾里看花》让学生结合歌曲复习本课内容。

六、辅助教学手段

小黑板展示课堂练习题,录音机播放歌曲。

七、说板书设计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本法律

二、消费者享有合法权益:

1、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

2、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3、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

4、享有人格尊严

5、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6、依法求偿权

三、消费者维权途径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说教学反思

法律课件 篇4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运用

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自尊自信(重点)

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对自尊与自信理解方面的不足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不够自尊、不够自信的行为。而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2)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重点也是难点)

在日常德育课教学中,知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好解决的,但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自尊与自信的重要性只是解决了知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自觉珍惜自尊自信,加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对于这节课来说,不仅是重点,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难度。2.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材从认识自己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尊自信的内容及重要性,然后再进入践行的层面,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和了解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自觉加强修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自尊自信的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对于自尊和自信理解得并不全面,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情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树立自尊与自信的方法,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除了小小的忘忧草,其它的花草树木都枯死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觉得自己没有松树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甜美的果子,也自惭死了;葡萄羞愧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像桃树能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叹息自己没有茉莉花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分别觉得自己缺陷太多,比不了别人而无精打采,而顶细小的忘忧草却并不觉得自己卑微,独自欣赏着自己,茂盛地生长。【引思明理】 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古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你认为人认识自己重要吗?请结合你对上面故事的理解谈谈你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理解。

高大的橡树、挺拔的松树、深受人们喜爱的葡萄树都觉得自己无法活下去了,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们真的很差劲,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吗?忘忧草为什么能愉快地活着?

师生一起讨论。

老师总结:这些原本优秀的植物纷纷自愿放弃生存的机会,不是因为它们自身的缺陷,而是自信心和自尊心出了问题,而自信的丧失来源于它们自我认识的偏差。那么,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1.正确认识自己: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8页中 “相关链接”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各小组总结出的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认识自我是人生的起点,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选择。

案例:小明上课时很怕站起来回答问题。很多时候他知道答案,但又怕自己回答不好,因而不敢举手,有时候老师指定他来回答,他会显得犹豫、畏缩。要是回答得不够准确,他会灰心、自责,暗暗地想:“看来我真的不行”。即使答对了,他心里也会不踏实,觉得自己是侥幸,愧于接受老师的好评。小明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太强了,使自己不敢表现自己。

2.做自尊自信的人

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明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自尊心强的表现吗?自尊心强应该有哪些表现?平时同学们的哪些行为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回答,老师参与讨论并进行点拨和补充:环境因素(来自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家庭气氛、父母的教育方式等)、个人的身心特征、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个人对成败的归因方式等等。

看看下面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出了什么问题?

A同学:我,一个男孩子,个子还不到165cm,站在人群中总是觉得比别人矮一截,唉!

B同学:我口才不好,专业技能在班里也不是最好的,学历又不高,我注定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

C同学:虽然我十分努力,在文体活动中表现也很突出,动手能力也不错,老师都夸我有礼貌,同学也喜欢和我交往,但文化课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因此,我一直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老师点拨:A同学和C同学分别把自尊和自信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了? 学生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之后,老师提供下列故事:

故事1.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常遭到班主任菲利普太太的责骂:“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到26岁时还大字不识几个。有一次,一个朋友念了一篇《思考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震动,从此发愤图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后来,他事业有成,买下了他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名叫《菲利普太太,你错了》。

故事2.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的评价是:“反应迟钝,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死后,还有许多科学家在研究他的大脑和常人的不同之处。

故事3.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罗丹后来成了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故事4.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身高156cm;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深受前苏联人民爱戴的列宁身高156cm;雷锋身高156cm,并未影响他成为一个时代青年的楷模;曾横扫全欧洲,被无数人崇拜的拿破伦身高162cm,男人气十足的俄罗斯前任总统、现任总理普京身高170cm,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163cm。老师提出问题: 1)

听完上面的故事和数字,你认为还有必要为自己过去和眼前的分数而丧失信心吗?还认为身高和未来的前途有着直接必然的关系吗? 2)

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决定未来前途的最关键的东西应该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老师:我们今天已经讨论了许多关于自尊和自信方面的问题,现在,同学们能否归纳一下:自尊和自信对我们的个人成长有哪些作用呢?自尊与自信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吗?它与集体和国家有没有联系?

请学习小组派代表按自己的理解归纳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作用,老师适当加以补充并导入下一个问题:

3.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老师:看来,我们都认识到自尊与自信对于个人的发展、祖国的强大都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呢? 学习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书上第11页中的内容,归纳出塑造健康人格的一些途径。【体验导行】

1.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不够自尊的表现,并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板书设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 2.做自尊自信的人

3.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六、教学反思

1.思想的转变必须是一个主动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过程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 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3.运用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要学生明白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清楚个人礼仪规范与自身修养、社会和谐和整个国家以及全民族的文明程度的关系。从小处讲,提升个人礼仪,可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搞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大处讲,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礼仪教育,让中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

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2.教学难点

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中华民族虽然有几千年文明史,但由于多种原因,文明礼仪的传承好像受到“阻碍”,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但能按一定礼仪规范去做的更是不多见。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呢?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学生把个人礼仪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礼仪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礼仪习惯差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收集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事例,制作幻灯片。

2.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能够展示中学生风采的个人礼仪规范,做好表演的准备。

3.拍摄制作好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 曾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能够坐上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第一公民”,与他的仪态表现分不开。在1988年的总统选举中,布什的对手杜卡基斯,猛烈抨击布什是里根的影子,没有独立的政见。而布什在选民中的形象也的确不佳,在民意测验中一度落后于杜十个百分点,不料两个月后,布什以光彩照人的形象扭转了劣势,反而领先十多个百分点。原来布什有个毛病,他的演讲不太好,声音又尖又细,手势及手臂动作总显出死板,身体动作不美。后来布什接受了专家的指导,纠正了自己的动作,有效地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案例2 小金是某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前夕,她参加了很多企业的招聘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她接到了很多面试通知,可是几乎没有成功。她大为不解,请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指点,老师很快发现了她的问题:说话声音小,底气不足,面容苍白,头发蓬乱。

案例3 教材第12页(两个镜头)。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几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案例1中老布什在竞选中为什么能反败为胜?案例2、3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尽管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但仪容仪表,个人形象等礼仪问题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那么,什么是礼仪呢?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教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提问: 谈谈个人礼仪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才能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学生活动:一分钟专业演讲比赛。

课前请两个同学准备好演讲稿,不穿校服,自备职业服饰(最好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台下各组派一名评委打分,参照书上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对演讲者进行评价。(仪容仪表20分 肢体动作20分语言表达20分服饰20分整体感觉20分)

学生活动:观看演讲的学生对演讲者进行评价,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和小结。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现在要创建和谐社会,不遵循礼仪规范是不行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心理学家说过,在沟通前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见面后的20秒,而这20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你个人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谈吐等外在因素的感受决定的。这也说明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镜头:一家企业的招聘现场,一个男生挤到招聘席前,高举着简历,大声叫嚷“喂,收一下我的应聘材料!”但招聘人员盯了他一眼,继续和其他应聘者交谈。事后,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没礼貌的人,谁也不敢要!否则,哪天公司形象受损都不知道。”

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1.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镜头:午饭时间,某职业技术学校饭堂内人头攒动,大多数同学自觉排队打饭,李想打完饭经过长长的队伍时,因为空间比较窄,加上走路太急,不小心碰到了正排队打饭的张强,张强很大声地责备说:“他X的,走路没张眼睛啊”,李想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谁叫你不排好队的”,“你跟我说对不起!”“凭什么?你也不对!”两人遂吵起来,后来看有老师走过来制止.张强指着李想鼻子说:“你小子等着瞧!”,李想毫不示弱:“谁怕谁啊!”后来双方各约一大帮人晚上聚集在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解决问题,结果几句话不合,双方动起手来,引发一起恶性校园打架事件,几个主要肇事者被学校开除,其他参与打架者被处以校内留校察看处分。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情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李想,你会怎么处理?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分析: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中学生中的许多纠纷多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大多与恶语伤人有关。俗语说“祸从口出”,即说话不当可能引来祸端。当由于你的不小心,伤害了别人的利益,要真心实意地向人说一句“对不起”。反过来由于别人不小心伤害了自己利益时,要尽可能大度一些,说—声“没关系”,这样纠纷就会自然化解。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2.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公交车站、校园、旅游景点等地)存在的违背礼仪要求的行为,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老师:如果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和事,这个社会还有和谐可言吗?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加以点拨并小结,导入下一个问题。

老师总结过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道德、懂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条件。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现在的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不尊重教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家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等不良习气。我们该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呢?

三、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材料一: 一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动手能力也很强,拿到博士学位后,自认为可以轻易地留在德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可他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四处求职,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均遭到拒绝,对方也没有对他说出任何拒聘的理由。直到他在一家很小的计算机公司去求职,仍然遭到了公司 很有礼貌的拒绝。后才得知遭到拒绝的原委:这一切都因为自己乘坐公交车时曾经有过3次逃票的记录。这使得他更加气愤——就因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区区小事,就小题大做,把一个博士生拒之门外。

乘车逃票是区区小事吗?人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是如何形成的?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我们应如何自觉践行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1.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学生活动:课前安排4人一组,小组到校园内外拍摄不合文明礼仪的现象,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用投影展示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与笔,在纸上写下你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有多少写多少,写好了放在桌上面,请同学起来念一下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的。

学生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大家知道的文明用语。将文明用语进行分类,并在全班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教师总结: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懂得自尊自爱 学生表演礼貌情景剧

(场景一)当你想向同学借东西时,你该怎么说,怎样做呢?

(场景二)如果课间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你该怎么办?

(场景三)当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招待他?

观看表演的学生逐一评价表演者的语言,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3.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

适度的含义是指在应用礼仪时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学生活动: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同学互相观察,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有关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教师点评:(结合学生的讨论)仪容仪表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一是要注意适体性,修饰要与容貌、体型、个人气质相适宜;要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协调统一,合乎和体现自己的身份特点和表现内在的素意。恰二是要注意整体性,各部位的修饰要与整体协调一致。三是要把握适度性,无论在修饰程度,还是饰品的数量和修饰技巧上,都要把握分寸,自然适度,追求雕而无痕的效果。

教师点拨:许多人在生活中时往往因为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就与人产生矛盾;面试的时候仅仅因为挠头抓耳、抖腿,着装不当,进退场没有注意打招呼,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可见,讲礼仪必须从日常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归纳:“礼仪”给社会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音符。他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大家互助、互敬,也使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礼仪的含义: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1.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2.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的发展

三、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1.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2.要懂得自尊自爱 3.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筛选案例时尽量用学生身边和周围所发生的人和事来进行设计,但必须要以课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不能离题万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表演和学生自己收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学的东西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2.在课堂教学中,设法用生动深刻的案例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尽管使学生入情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动情。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2)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3)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

3.运用

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从理论角度看,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最终要落实到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上,这是学生学习和践行的重点内容。从实践角度看,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有重要的亲和作用,可以在交往中表达尊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理解。从现实生活看,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中职学生在与老师、同学、实习单位人员等的日常交往中需要自觉践行相关的交往礼仪规范。

2.教学难点

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目前,存在着一些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学了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本道德的水平。这是与交往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交往礼仪的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交往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材从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作用,从而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身心变化大,情感情绪表现出丰富多变、矛盾的特点,学生中的一部分曾经在学习上受挫而生活上又远离父母,内心容易苦闷、孤独和烦恼。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交往经验和自身品德修养的限制,缺乏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偏差,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迫切的交往愿望,乐于与人沟通,渴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交往礼仪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调节不良情绪,提高交往中的品德修养,培养和增进接纳别人的意识,为自己赢得一个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发现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马克思把交往比喻为“人们日常生活、日常接触中的必然伴侣”。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与人交往。我们与他人可以因共同做一件事而喜悦,可以一起体味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在今天的课上,让我们先来测试一下自己的交往能力。

展示:人际交往能力小测试

1.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活动。2.我不喜欢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也不用语言。3.我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4.同学们不喜欢与我一起学习和活动。5.同学们不喜欢在我面前讨论各种问题。6.父母总是对我管束严厉,动辄训斥。7.放学后我不愿意回家而喜欢在外面玩。8.我对爸爸妈妈的谈话十分反感。9.我对爸妈的斗嘴、吵架感到无所谓。10.爸妈从不过问我的任何事。

11.老师对我特别挑剔,专爱跟我过不去。12.老师在课堂上几乎从来没有看过我一眼。13.在路上看到老师,我总是设法躲避。14.老师家访时经常向爸妈讲我的坏话。15.我觉得老师对我太不公平了。a.是

b.不一定

c.否

积分规则:选a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得分说明:40分以上,说明你乐于与人交往,人际互动良好。

20~40分,说明你与人交往意愿与能力不是很突出。20分以下,说明你的人际交往意愿与能力偏弱。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些了解。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交往的能力,更好的与人和谐相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金钥匙——交往礼仪。【引思明理】

师:课前我们已经分组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请各组同学的代表将本组准备的内容进行展示。

1.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组学生代表:我们组的任务是展示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个概念——个人礼仪(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这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品质、文化素养、风度魅力的外在表现),哪位同学能讲讲什么是交往礼仪吗?

生:交往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师: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体现的是相互服务、竞争合作、团结和谐的关系。

一组学生代表:在了解了交往礼仪的概念后,让我们着重来学习一下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请大家看一组我们搜集的材料。

镜头一:风总要和太阳争执谁的力量大。风说:我可以证明我的力量是巨大的。你看,地下正走着一位身披大衣的老者,我能比你更快速地将他的大衣脱掉。于是,太阳躲进乌云里,风使出它所有的威力狂吹,但是,风吹得越大,那老者越将他的大衣牢牢抓住。最后,等到风筋疲力尽停下来时,太阳从云彩里钻了出来,对那位老者投去微笑。不久,那位老者便用手将他前额的汗水拭去,并轻轻脱掉身上的大衣。太阳对风亲切地说:“仁慈和友善总要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

(问)上述这段寓言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课本的探究性活动材料)

法律课件 篇5

识记:列举实例,对照有关法规,表明侵犯公私财产犯罪和破坏经济秩序犯罪的种类

理解:列举实例,对照有关法规,表明法律打击经济犯罪的作用。

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正确判断多种行为是否属于经济犯罪行为,属于经济犯罪行为的哪一种类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法律打击经济犯罪的作用,并能做到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同经济犯罪行为作斗争。

导入: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种种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我国法律必须给予严厉打击。

一条巨大的鳄鱼,张开血盆大口,口中塞满了钱和宝贵物件。它穿着官服,手里拿着刻着“权”字的大印。

要求学生讨论:韩玉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对这类行为国家法律应不应该实施制裁?为什么?

讲:韩玉姬行为属于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法律必须予以打击制裁。

一、法律打出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

提问:

打出侵犯公私财产犯罪有什么重要性?

要求学生回答并集体朗读:

公共财产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

讲:1月29日上午,延边州中级有民法院在延边市招开宣判大会,韩玉姬因犯案集资诈骗罪,行贿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大快人心。

讲:我国法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对经济犯罪的处罚刑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阅读P42辅助,教师摘部分内容讲。

引导学生欣赏P42左上角“漫画――高速度”

提问:我国法律规定哪些犯罪属于侵犯公私财产犯罪?

( 如果学生没办法举例的,可以由教师带,学生作判别,判断最好教师将各种犯罪行为设计成漫画投影出来,教学显得生动,效果好。)

小结:只有运用法律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才能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不受侵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教育: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培养爱护公物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勇于同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破坏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市场经济遭受严重损害的行为。

图四、他双手戴上了手铐,脖子上挂着一块“破坏经济秩序罪”

教师讲:贩假,造假行为都是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害已,害人,害国家,法律对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应严厉打击。

提问:我国法律规定哪些犯罪属于破坏经济秩序犯罪?

要求学生举一个或几个破坏经济秩序犯罪行为的例子。

教师内容:为了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法律对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行为坚决打击。

先由学生填表,再由教师提问或由教师在黑板画表,叫学生演示。

法律课件 篇6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织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于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2)典型案例(3)启发式教学(4)归纳教学 3.知识与能力: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律和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逐步形成按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学会初步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三大特征;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新课导入:

朗读学生编的顺口溜:《我好烦恼》,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规则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何种重要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话题。

四、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活动一:认识规则 多媒体出示图片:

①校门口交通拥挤的显现

②交警指挥下井然有序的状况。

讨论: ①前后两种不一样的现象,交通规则起到什么作用?

②这个现象给你什么启示?(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不同的规则?)生:略。

师: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然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中,那么什么是规则呢? 生:略。

师:好,让我们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吧。活动二:寻找规则

请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社会见闻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来寻找。

讨论:①列举规则

②社会中的规则可以分几类?(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生:略。

师:这三种不同的规则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为什么特殊呢?我们要学习法律区别于其他规则的三个基本特征。活动三:走进法律

①观看视频:《我爸是李刚》

讨论:从法律的创制形式、法律的实施、法律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可以体现法律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

生: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师:法律和道德、规章一样,都是社会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遵守的规则。

②结合课本三者定义,完成88页表格,总结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的区别。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每一种规则都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社会更离不开法律。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四:法律规范我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表示,自核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截至4月5日,东电以向海中排放3430吨低放射性污水,日本将超标100倍的放射性污水排入海洋的行为触犯国际法,并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恐慌,日本官员以就此道歉,并立刻着手放射性污水的其他处理办法。材料二:88叶小郑的案例。讨论:①他们的行为错在哪里?

②假设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③这两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生:略。

师:因为法律的规范作用,使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约束了日本和舞迷夫妇的行为。除此之外,法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活动五:法律保护我

2012年7月25日,河南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两起涉“瘦肉精”刑事案件,制造销售“瘦肉精”的被告人刘襄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其他4名制售“瘦肉精”的被告人、3名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被告人本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从而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① 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怎么样? ② 本材料体现了什么法律的什么作用? 生:略。

师: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神”,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得知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活动六:收获与感悟

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生:略。师小结: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不懂法的人将处处碰壁,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关注法律,践行法律,做一个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五、板书设计:

一、为什么要有规则?

二、规则的含义

三、种类:1.道德

2.纪律、规章

3.法律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作用:①规范作用

②保护作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授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的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主要从身边的规则入手,让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规章、纪律和法律的区别。教育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法律,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积极的学法、用法、护法。整节课结构清楚,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完整;通过最新时政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体会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及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使学生努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落实了三维目标。

法律课件 篇7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李善婷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知识与能力: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三、教材分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和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第一 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是本框的重点之一。接着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规则,从而认识规则,感悟规则的重要性。其次,教材说明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列举了道德、纪律、规章等,并说明法律是特殊的规则。再次,教材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教材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教材又设计了两个情景对法律的保护作用作用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学情分析

一是针对学生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漠,如不受到相关的法制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会滑向严重不良行为的范围乃至发生犯罪行为。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三大特征;法律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中的内容,安排一课时。

从教材来看,《走进法律》这一课是学生结束思品课的道德部分的内容,进入法律部分学习的第一课。从内容和难度来说,都比较适中。因为法律部分需要准确识记的知识点会进一步增多,内容的变化就需要学生调整学习思路。这一框共安排了两目内容:第一目“身边的规则”;第二目“生活离不开规则”。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四个问题: 1 、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 、我身边都有哪几类规则? 3 、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4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其中,法律的三个特征和两个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来看, 一是针对学生对“ 规矩” 、“ 法律” 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 规矩” 、“ 法律” 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 规矩” 、“ 法律” 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 规矩” 、“ 法律” 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 规矩” 、“ 法律” ,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的实际情况,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漠,如不受到相关的法制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上中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本课依据的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中“ 学法用法” 部分:“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因为学生之前一直进行着法律部分的学习,接触的感性材料比较多,而法律部分的抽象理解内容对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把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为了在一课时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对教学内容做了整合,教学思路大致如下:

第一目“身边的规则”。 本目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规则引入,分析了法律的特征,重在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其一,播放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公益广告带给他们的启示,进而顺着视频的铺垫进一步设问: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或者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其二,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和抢答竞赛的形式,列举身边的规则,根据学生列举的规则,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身边的规则主要分为纪律规章、道德规范和法律三类,教师对每一类规则进行简单的讲解。

其三,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守则、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对比表格,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结合实例,我重点分析了法律所谓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规则”。 本目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其一,说明了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教材通过“噪音扰民,向谁求助”这个案例 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然后具体说明了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表现在法律规定了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

其二,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依然结合“噪音扰民,向谁求助”案例,说明法律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其中特别强调了保护与青少年学生息息相关的四部法律,引导学生体会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特殊关怀和爱护,从而由学生自我感悟得出:要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好公民。

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和其他听课教师的反映,我把这节课的优点总结如下:

1、材料的选取相对比较典型也比较贴近学生。这样既能很好地辅助说明教材中的内容,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2、有意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尽可能地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课堂,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当然,课堂教学也存在这不少遗憾,例如:

1 、这节课开篇一直在讲规则,但是对于“什么是规则”,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总结;

2 、法律的保护作用没有特别详细地展开,没有和规范作用加以区分,显得课堂虎头蛇尾;

3 、结尾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位只是由我自己提了一下,没有升华到位,应当是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4 、PPT 播放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瑕疵,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改进上述问题,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法律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②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② 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对我们约束作用,法律更对我们有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尊重法律,真正爱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观念。

②感受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谈话,分析法,总结法

教学准备

课本, 相关资料,网上查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

有一位父亲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结果,他因滥用监护权而被依法剥夺了监护权。

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不正当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

问: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同学们,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的。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爱法,用法,护法。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讨论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我们身边的规则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比如说:我们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就是一种乘车规则。

现在,在城市里出现的无人售票公交车,前门上,后门下也是一种乘车规则。

在公共食堂就餐,排队也是一种规则。

不同项目的体育竞赛,有不同的规则。

同学们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的规则?

同学们的答案是对的,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归纳起来,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三种类型:

⒈道德 2. 纪律、规章 3. 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纪律、规章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归纳分析:请同学们填写课本86页中的表格……

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通过这一表格的填写,我们可以看出来,社会道德,纪律规章和国家法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各有各的特征。那么,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之处: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在一定的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

2. 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看漫画分析问题

看教材的86页漫画,要求学生合作讨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不堪设想的。我国法律作为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引导:那么,对于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你知道多少呢?

同学们看教材87页的相关链接。

(二)法律的保护作用

1.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2.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课堂总结

社会生活需要各种规则,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四、巩固练习

选择题

1.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B.法律依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课件 篇9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运用 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自尊自信(重点)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对自尊与自信理解方面的不足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不够自尊、不够自信的行为。而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2)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重点也是难点)在日常德育课教学中,知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好解决的,但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自尊与自信的重要性只是解决了知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自觉珍惜自尊自信,加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对于这节课来说,不仅是重点,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难度。

2.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材从认识自己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尊自信的内容及重要性,然后再进入践行的层面,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和了解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自觉加强修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自尊自信的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对于自尊和自信理解得并不全面,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

情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树立自尊与自信的方法,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除了小小的忘忧草,其它的花草树木都枯死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觉得自己没有松树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甜美的果子,也自惭死了;葡萄羞愧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像桃树能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叹息自己没有茉莉花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分别觉得自己缺陷太多,比不了别人而无精打采,而顶细小的忘忧草却并不觉得自己卑微,独自欣赏着自己,茂盛地生长。

【引思明理】 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古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你认为人认识自己重要吗?请结合你对上面故事的理解谈谈你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理解。

高大的橡树、挺拔的松树、深受人们喜爱的葡萄树都觉得自己无法活下去了,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们真的很差劲,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吗?忘忧草为什么能 愉快地活着?

师生一起讨论。

老师总结:这些原本优秀的植物纷纷自愿放弃生存的机会,不是因为它们自 身的缺陷,而是自信心和自尊心出了问题,而自信的丧失来源于它们自我认识的 偏差。那么,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1.正确认识自己: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 8 页中 “相关链接”的内容结合自己的 体会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各小组总结出的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认识自我是人生的起点,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选择。

案例:小明上课时很怕站起来回答问题。很多时候他知道答案,但又怕自己 回答不好,因而不敢举手,有时候老师指定他来回答,他会显得犹豫、畏缩。要

“看来我真的不行” 是回答得不够准确,他会灰心、自责,暗暗地想:。即使答对 了,他心里也会不踏实,觉得自己是侥幸,愧于接受老师的好评。小明觉得自己 的自尊心太强了,使自己不敢表现自己。

2.做自尊自信的人

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明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自尊心强的表现吗?

自尊心强应 该有哪些表现?平时同学们的哪些行为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回答,老师参与讨论并进行点拨和补充:环境因素(来自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家庭气氛、父母的教育方式等)、个人的身心特征、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个人对成败的归因方式等等。

看看下面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出了什么问题?

A 同学:我,一个男孩子,个子还不到 165cm,站在人群中总是觉得比别人矮一截,唉!

B 同学:我口才不好,专业技能在班里也不是最好的,学历又不高,我注定 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

C 同学:虽然我十分努力,在文体活动中表现也很突出,动手能力也不错,老师都夸我有礼貌,同学也喜欢和我交往,但文化课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因此,我一直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老师点拨:A 同学和 C 同学分别把自尊和自信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了?

学生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之后,老师提供下列故事: 故事 1.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常遭到班主任菲利普太太的责骂:“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到 26 岁时还大字不识几个。有一次,一个朋友念了一篇《思考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震动,从此发愤图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后来,他事业有成,买下了他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名叫《菲利普太太,你错了》。“反应迟钝,故事 2.爱因斯坦 4 岁才会说话,7 岁才会认字,老师的评价是: ”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死后,还有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许多科学家在研究他的大脑和常人的不同之处。

故事 3.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

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罗丹后来成了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故事 4.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身高 156cm;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深受前苏联人民爱戴的列宁身高 156cm;雷锋身高 156cm,并未影响他成为一个时代青年的楷模;曾横扫全欧洲,被无数人崇拜的拿破伦身高 162cm,男人气十足的俄罗斯前任总统、现任总理普京身高 170cm,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 163cm。

老师提出问题:

1)听完上面的故事和数字,你认为还有必要为自己过去和眼前的分数而丧失 信心吗?还认为身高和未来的前途有着直接必然的关系吗?

2)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决定未来前途的最关键的东西应该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老师:我们今天已经讨论了许多关于自尊和自信方面的问题,现在,同学们能否归纳一下:

自尊和自信对我们的个人成长有哪些作用呢?自尊与自信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吗?

它与集体和国家有没有联系?

请学习小组派代表按自己的理解归纳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作用,老师适当加以补充并导入下一个问题:

3.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老师:看来,我们都认识到自尊与自信对于个人的发展、祖国的强大都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呢?学习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书上第 11 页中的内容,归纳出塑造健康人格的一些途径。

【体验导行】

1.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不够自尊的表现,并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板书设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

3.做自尊自信的人

4.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六。教学反思

1.思想的转变必须是一个主动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过程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 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3.运用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要学生明白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清楚个人礼仪规范与自身修养、社会和谐和整个国家以及全民族的文明程度的关系。从小处讲,提升个人礼仪,可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搞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大处讲,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礼仪教育,让中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 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2.教学难点 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中华民族虽然有几千年文明史,但由于多种原因,文明礼仪的传承好像受到“阻碍”,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但能按一定礼仪规范去做的更是不多见。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呢?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学生把个人礼仪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礼仪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礼仪习惯差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收集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事例,制作幻灯片。

2.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能够展示中学生风采的个人礼仪规范做好表演的准备。

3.拍摄制作好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 1 曾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能够坐上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quot第一公民quot,与他的仪态表现分不开。在 1988 年的总统选举中,布什的对手杜卡基斯,猛烈抨击布什是里根的影子,没有独立的政见。而布什在选民中的形象也的确不佳,在民意测验中一度落后于杜十个百分点,不料两个月后,布什以光彩照人的形象扭转了劣势,反而领先十多个百分点。原来布什有个毛病,他的演讲不太好,声音又尖又细,手势及手臂动作总显出死板,身体动作不美。后来布什接受了专家的指导,纠正了自己的动作,有效地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案例 2 小金是某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前夕,她参加了很多企业的招聘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她接到了很多面试通知,可是几乎没有成功。她大为不解,请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指点,老师很快发现了她的问题:说话声音小,底气不足,面容苍白,头发蓬乱。

案例 3 教材第 12 页(两个镜头)。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几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 案例 1 中老布什在竞选中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案例 2、3 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尽管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但仪容仪表,个人形象等礼仪问题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那么,什么是礼仪呢?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教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提问: 谈谈个人礼仪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才能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学生活动:一分钟专业演讲比赛。课前请两个同学准备好演讲稿,不穿校服,自备职业服饰(最好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台下各组派一名评委打分,参照书上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对演讲者进行评价。(仪容仪表 20 分 肢体动作 20 分语言表达 20 分服饰 20 分整体感觉20 分)

学生活动:观看演讲的学生对演讲者进行评价,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和小结。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部分。孔子说:,我们现在要创建和谐社会,不遵循礼仪规范是不行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心理学家说过,在沟通前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见面后的 20 秒,而这 20 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你个人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谈吐等外在因素的感受决定的。这也说明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镜头:一家企业的招聘现场,一个男生挤到招聘席前,高举着简历,大声叫嚷“喂,收一下我的应聘材料!”但招聘人员盯了他一眼,继续和其他应聘者交谈。事后,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没礼貌的人,谁也不敢要!否则,哪天公司形象受损都不知道。”

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1. 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 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镜头:午饭时间,某职业技术学校饭堂内人头攒动,大多数同学自觉排队打饭,李想打完饭经过长长的队伍时,因为空间比较窄,加上走路太急,不小心碰到了正排队打饭的张强,张强很大声地责备说:“他 X 的,走路没张眼睛啊”,李想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谁叫你不排好队的”,“你跟我说对不起!”“凭什么?你也不对!”两人遂吵起来后来看有老师走过来制止.张强指着李想鼻子说:“你小子等着瞧!”,李想毫不示弱:“谁怕谁啊!”后来双方各约一大帮人晚上聚集在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解决问题,结果几句话不合,双方动起手来,引发一起恶性校园打架事件,几个主要肇事者被学校开除,其他参与打架者被处以校内留校察看处分。

引导学生思考:

这件事情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么做?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分析: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中学生中的许多纠纷多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大多与恶语伤人有关。

俗语说“祸从口出”,即说话不当可能引来祸端。

当由于你的不小心,伤害了别人的利益,要真心实意地向人说一句。

“对不起” 反过来由于别人不小心伤害了自己利益时,要尽可能大度一些,说—声“没关系”,这样纠纷就会自然化解。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

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2.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公交车站、校园、旅游景点等地)存在的违背礼仪要求的行为,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老师:如果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和事,这个社会还有和谐可言吗?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加以点拨并小结,导入下一个问题。

老师总结过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道德、懂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条件。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现在的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不尊重教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家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等不良习气。我们该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呢?

三、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材料一: 一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动手能力也很强,拿到博士学位后,自认为可以轻易地留在德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可他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四处求职,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均遭到拒绝,对方也没有对他说出任何拒聘的理由。直到他在一家很小的计算机公司去求职,仍然遭到了公司 很有礼貌的拒绝。后才得知遭到拒绝的原委:这一切都因为自己乘坐公交车时曾经有过 3 次逃票的记录。这使得他更加气愤——就因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区区小事,就小题大做,把一个博士生拒之门外。

乘车逃票是区区小事吗?

人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是如何形成的?

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我们应如何自觉践行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1.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学生活动:课前安排 4 人一组,小组到校园内外拍摄不合文明礼仪的现象,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用投影展示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与笔,在纸上写下你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有多少写多少,写好了放在桌上面,请同学起来念一下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的。

学生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大家知道的文明用语。将文明用语进行分类,并在全班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教师总结: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懂得自尊自爱 学生表演礼貌情景剧 场景一 当你想向同学借东西时,你该怎么说,怎样做呢?

场景二 如果课间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你该怎么办

场景三 当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招待他?观看表演的学生逐一评价表演者的语言,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

3.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 适度的含义是指在应用礼仪时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学生活动: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同学互相观察,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有关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教师点评:(结合学生的讨论)仪容仪表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一是要注意适体性,修饰要与容貌、体型、个人气质相适宜;要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协调统一,合乎和体现自己的身份特点和表现内在的素意。

二是要注意整体性,各部位的修饰要与整体协调一致。

三是要把握适度性,无论在修饰程度,还是饰品的数量和修饰技巧上,都要把握分寸,自然适度,追求雕而无痕的效果。

教师点拨:许多人在生活中时往往因为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就与人产生矛盾;面试的时候仅仅因为挠头抓耳、抖腿,着装不当,进退场没有注意打招呼,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可见,讲礼仪必须从日常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归纳:“礼仪”给社会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音符。他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大家互助、互敬,也使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法规课件4篇


本文整理了一些与“法规课件”有关的关键信息,供大家参考。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这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相信大家能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

法规课件(篇1)

为了加强产品检验检测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适应产品检验检测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学习培训计划。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政府加快推进依法行政的部署,加强产品检验检测执法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产品检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产品检验检测执法形象,努力建设一支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产品检验检测执法队伍。

1.产品检验检测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实现普法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显著提高,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行政执法人员全年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不少于15天(包括日常工作中的自学、讲座、案件研讨和集中培训时间),全体执法人员受训覆盖面达100%。

2.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业务能力、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法治理念、服务意识、履责能力进一步增强,使产品检验检测管理、行政执法做到公正、规范、文明。

三、工作任务

1.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教育。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六六”普法读本、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安排好学习和辅导。

2.举办法律文书制作讲座。

3.举办执法队员集中培训班。根据工作需要并结合新的`形势要求,组织举办针对性的集中法律法规培训,并组织相关知识考试。

4.抓好在职自学。规定执法人员、法制工作人员的自学时间和内容;积极鼓励行政执法人员积极参加法律专业学历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5.积极组织参加有关培训班。根据工作需要和上级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参加组织选调及本系统举办的相关培训班、进修班。

(2)内容:产品检验检测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政政。

(1)时间要求:执法人员每月自学法律法规时间不少于4学时。

(2)学习内容:以与本职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及其他新知识为主。

全中心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必须做到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深刻领会学习内容,确保学习培训工作取得实际效果,考试合格率达100%。

法规课件(篇2)

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内容摘要: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班会过程:

一、播放歌曲《水手》,营造气氛,主持人提出理想含义。

主持人(女):我们刚才听到的《水手》这首歌,看谁把其中重复多遍的歌词记了下来?

答: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主持人(男):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风雨”和“痛”指什么?

甲同学:我认为“风雨”是指崎岖的人生道路,“痛”是指挫折和失败。

主持人(女):是的,歌词告诉我们,无论学习,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的挫折、失败或困难,但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主持人(男):伴随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水手》拉开了我们“理想”主题班会的序幕。

主持人(男):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主持人(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航船失去了方向。

主持人(男):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主持人(女):罗勃朗宁曾在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主持人(男):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主持人(女):上面所讲的“想做什么”、“朝什么方向走”指的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法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问题对我们的重要性。

2、我们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3、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优秀的交通小天使。

教学媒体:

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引入活动

1、放故事录音:“丁丁今年刚满七岁,可爸爸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上街,说他不会走路。”丁丁很不高兴,撅着嘴说:“谁说的,我不但会走路,而且会跑呢!不信,我跑给你看。”爸爸笑着摇着头:“我不是说你没学会走路,是说你还没学会在马路上走路。”丁丁奇怪的问道:”在马路上走路还用学吗?”爸爸点点头,说:“是的,不但要学,而且应该记住一些规定。”

2,爸爸让记住的这些规定是交通规则,我们应该怎样记住交通规则呢?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 看说比学,掌握规范

1、认识交通信号灯。(出示交通信号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红灯、绿灯、黄灯各表示什意思吗?(学生说出后引导条理语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2.了解走路规范.(课件出示三图)

图一:小朋友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人行道上。

图二:小朋友走在人行横道上准备过十字路口。

图三:小朋友放学回家走在过街天桥上。

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们走在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走的?(学生边看图边比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

教唱儿歌,认识过街天桥。(过街天桥空中跨,横空马路作用大。行人靠右快速过,千万不要贪玩耍。)

3、小朋友怎样走路才能最安全?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与小朋友讨论。

①把小朋友身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增强安全意识。

②小组讨论后得出:走规定路线,看交通指挥灯,不看书不乱跑,不爬栏不玩耍。

4、礼貌候车,学拦“出租车”。

① 听故事:《徐特立爷爷排队候车的故事》

② 学生听后,说说应该怎样候车?(像徐特立爷爷那样排队候车,不挤不抢)

③ 情景表演:学拦“出租车”。(引导学生懂得:站在人行道,对车挥挥手,话语要礼貌,双方都喜欢)

三、回顾所学,交流体会

同学们,今天的安全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四、明辨是非,认识升华

1、课件出示图,辨别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说说为什么?

j放学路上,小明与小伙伴们边走边踢球。

k红灯亮了,小红从人行横道通过。

l几个小朋友走在马路中央去上学。

五、夸夸同学,发红花

j夸夸咱们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的好同学。

k给这些同学发交通红花,并评出“安全小天使”。

六、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安全课,同学们认识了交通信号灯,还懂得了行路的规定。为了我们的安全,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优秀的交通小天使,好吗?

七、听歌曲,学唱《交通安全儿歌》

提防可疑的陌生人

法规课件(篇4)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装饰柱课件(汇集六篇)


我们精心整理了大量资料呈现出这篇“装饰柱课件”。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 优秀的教学课件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请不要忘记收藏我们的网站以获得全面的资讯!

装饰柱课件 篇1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范畴,教学中我采用了:欣赏导入——合作探究——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五个学习步骤,在合作探究环节我运用了感知欣赏——感悟解析——实践巩固“五步三导”教学模式,将教学时间划分为2分钟——15分钟——25分钟——8分钟。

整节课以图片欣赏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欣赏典型图片,小组探讨分析如:

(1)从课本中你了解了哪些黑白装饰画的信息?你认为怎样才算好的黑白装饰画?

(2)在深色衣服上如何表现黑色的辫子?

(3)怎样使一副黑白装饰画更具美感呢?……系列问题,这些提问就像是路上的导向牌,把游人引向目的地一样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由表及里的描述、分析、解释与判断,很自然地使学生最终获得审美享受,并掌握创作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五步三导”教学模式的主导精神与构建基础,归纳起来就是:一导主题视觉形象描述;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

二、说教学技术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容量大、使视觉冲击力强、让学生在富有艺术氛围的课堂中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两段视频一是通过收集网络资源和视频软件下载截取获取;一是课前录制。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资源选取教学图片,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案例。

三、说教学艺术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示范画教法进行教学,用1课时完成本节内容。采用欣赏、讨论、实践、讲授和示范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感悟走进黑白装饰画,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活动方式考虑到初中生比较好动,在教学组织方面我采用比较活泼的分组竞赛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穿插富有特色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2、实践方式特别设计出课堂作业的版面,让学生在范例学习后立刻进行欣赏实践操作,促进迁移,是感性到理性,理解到应用得到真正的落实

3、辅导与评价方式在学生进行练习时间里老师走看,对一些学生进行辅导,指导画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增强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把握作画技法,及时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对不足的作品要进行鼓励。在组内和全班采用自评、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欣赏。

装饰柱课件 篇2

一、设计思路:

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大树妈妈”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光盘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多媒体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二、教师手拿大型树叶扮演大树妈妈,进行表演唱两遍,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做风吹大树状。

(用多媒体光盘放音乐)

三、启发幼儿创编各种树造型。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模仿其中较好的造型动作,边哼音乐边随乐曲做动作。

四、分角色表演。

教师扮大树妈妈,幼儿扮小鸟,小鸟围在大树妈妈身边做鸟飞,睡觉,刮风下雨及依偎大树妈妈的动作。

五、结伴表演。

六、点评:

这个活动是基于幼儿年龄、幼儿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环境、氛围,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表达已知,在设置的几个环节中层层递进,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运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还运用生生互动,促使幼儿互相传递信息,互相感染情绪,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教学反思: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歌曲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整首歌曲的基调是抒情的,需要表现的声音是轻柔的,根据二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天性,唱好这首歌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第一次出现,还出现了六次,学生掌握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

装饰柱课件 篇3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里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对黑白装饰画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比较,共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图片中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发展潜在的艺术个性,大胆传递主观思想和感情。提高对黑白装饰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装饰柱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辑本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装饰柱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了解建筑中柱形装饰的功能、和其文化、历史渊源。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

1、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步骤。

2、能小组合作完成装饰柱作品。

隐性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创意的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彩卡、剪刀、双面胶、从前美术课上完成的设计作业等。

教学设计:

一、对比导入,分析装饰柱的材质与制作方法。

1、同时出示凤鸣实验小学主入口立柱照片与雅典卫城六女神柱照片,提示学生对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的区别。(一个是单纯的立柱,一个是有立柱功能的装饰柱)

教师总结得出: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柱子除了承重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它们不仅美化生活还能表达一定的寓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装饰柱。出示课题装饰柱。

3、回忆你所见过的装饰柱、分析它的材质与装饰方法。

4、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装饰柱相关资料。

教师播放其他装饰柱图片和学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质与制作方法。

装饰方法主要是圆雕、浮雕和彩绘。

装饰纹样主要有云龙纹、花卉纹、瑞兽纹等。

1、分析书学生作品用材料。

他们在制作装饰柱的时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时间不容许、技术不到位。)

他们用了什么替代品?你还能想到什么他们没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萝卜、卷筒纸芯)

我们也找来了这么多的材料,怎么将它们组合起来呢?

老师来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减法”

2、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如绘画、剪纸、彩球、脸谱、挂盘等)

步骤:

要求明确。如以环保为主题设计的《莫让水龙头哭泣》。

以春节为主题设计的《彩球高高挂》。

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说说主题、材质、设计和组合方面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同学们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样勇于承受压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1、通过认识柱子,了解各种柱的,使学生对柱子产生兴趣,进而研究柱子的形态,结构与柱子上的装饰。

2、制作装饰柱,培养学生学生设计,制作及装饰技能。

3、体会生活中的美,欣赏自己作品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柱子相关知识,制作一个漂亮的装饰柱子。

1、教师黑板上画一个柱体,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与现实生活中联系,可以将柱体想象成什么?回答:柱子。

2、教师将柱体添上几笔,画成一个亭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亭子的主体是靠柱子支撑。(教师板书柱子作用之一:承重、支撑)

3、教师继续绘画,将亭子变成房子,反问学生,房子中有柱子吗?(可以联想古代建筑)

教师总结:柱子是我们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它无论是在建筑物的里面还是在建筑物的外面,都有着承重支撑的作用。但是露在建筑外面的柱子光秃秃的,不好看,那么古代时候的人就非常的聪明,他们对柱子进行了装饰,。

1、他们是怎么样装饰的呢?

3、谁还收集到了资料,说一说。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内外。

4、今天我们也有一个任务,做一个现代的立体装饰柱,你们愿意吗?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5、欣赏书中的作品,根据书中学生的作品,想象一下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柱子。

(1)根据自己的材料,讨论装饰柱的设计形式?

(2)你的装饰柱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教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给予指导。

装饰柱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辑本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装饰柱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了解建筑中柱形装饰的功能、和其文化、历史渊源。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

1、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步骤。

2、能小组合作完成装饰柱作品。

隐性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创意的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彩卡、剪刀、双面胶、从前美术课上完成的设计作业等。

教学设计:

一、对比导入,分析装饰柱的材质与制作方法。

1、同时出示凤鸣实验小学主入口立柱照片与雅典卫城六女神柱照片,提示学生对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的区别。(一个是单纯的立柱,一个是有立柱功能的装饰柱)

教师总结得出: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柱子除了承重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它们不仅美化生活还能表达一定的寓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装饰柱。出示课题装饰柱。

3、回忆你所见过的装饰柱、分析它的材质与装饰方法。

4、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装饰柱相关资料。

教师播放其他装饰柱图片和学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质与制作方法。

装饰方法主要是圆雕、浮雕和彩绘。

装饰纹样主要有云龙纹、花卉纹、瑞兽纹等。

1、分析书学生作品用材料。

他们在制作装饰柱的时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时间不容许、技术不到位。)

他们用了什么替代品?你还能想到什么他们没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萝卜、卷筒纸芯)

我们也找来了这么多的材料,怎么将它们组合起来呢?

老师来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减法”

2、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如绘画、剪纸、彩球、脸谱、挂盘等)

步骤:

要求明确。如以环保为主题设计的《莫让水龙头哭泣》。

以春节为主题设计的《彩球高高挂》。

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说说主题、材质、设计和组合方面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同学们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样勇于承受压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装饰柱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幼儿进行线条和色彩的训练,使幼儿的手部运动灵活。

2、引导幼儿尝试大胆、随意地绘画,培养幼儿对图形形状和色彩的认识和兴趣。

3、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4、对色彩和图形的的初步认识,学会初步画各种形状。

教学方法:

引导教学法:教师首先创立一种开放性的氛围,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和发现,根据学生的个性表现和长处所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掘这两方面的潜力,以学生能寻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为最终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学生学习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作为资料的小幅图片几张,卡纸,画笔,铅笔。相关图片资料书籍。

学具:直尺、一盒水彩笔两种以上颜色的麦克笔或粗水笔收。

组织教学:课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课桌排成几个大桌,学生围坐。分好以后要稳定纪律,检查所需用具。

今天我们要交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彩色笔(让幼儿齐声复述一遍),它有许多种颜色,可以画出不同颜色的画。画画的时候,要用右手,也就是拿勺子的这只手握笔,握笔的时候,要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食指按住它。请小朋友跟老师一样拿笔,比比看,谁拿得对。

教师巡回走动示范,让幼儿看清楚如何握笔,同时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握笔方法

2、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大胆随意地画,同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笔方法。

装饰柱课件 篇7

在我们的美术展区中,有上一届学生制作的装饰柱作品,学生经常能看到,再加上课前给学生介绍了一下装饰柱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在没有完全了解装饰柱及其特点的情况下,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开始动手做了,而且显得特别有信心。于是,我改变了这节课原始的教学设计,向学生反问了两个关于装饰柱的问题,而学生因为对装饰柱的了解还不够,所以被我提出的问题给问住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装饰柱的特点以及手工制作装饰柱的要点进行了重点学习,而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的表现所以也学得比较认真。在这节课总结的时候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你制作的装饰柱与你之前对装饰柱的了解还不够时想法有区别吗?那种更加符合装饰柱的特点?学生对后者表示了肯定,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学生应该能体会,任何创作主题的表现都离不开之前对这一主题的充分了解。

装饰柱课件 篇8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鱼可以在蓝天上飞翔……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们无穷无尽的幻想之中,但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许多东西想象得到但却说不出来,3岁左右的幼儿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虽然他们只是处于涂鸦阶段,但画出的东西成人往往看不懂,有时只是涂了一个圈,但却能乐滋滋地说,我画了什么,并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又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还不完善,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用具运用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尝试感觉到用棉签作画更适用于小班幼儿。因为棉签画色彩鲜艳,棉签又便于孩子使用,在10几分钟内能很轻松的完成一幅作品,有成就感。所以我抓住另他们感兴趣的树叶课题设计了美术活动。棉签画————《装饰树叶》,他们虽然不能画出树叶复杂的叶脉和细小的纹路,但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下初步尝试用色块、圆点、线条等装饰树叶。缩小绘画的难度不仅能激起幼儿的自信心,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到各种树叶,在讲解作品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地做到《纲要》中提倡的在各种领域渗透教学新理念。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并运用棉签装饰树叶。

2、大胆想象并尝试用色块、圆点、线条等装饰树叶。

3、体验在用各种色卡纸剪好的树叶上作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的美。

活动准备:

课前带幼儿捡各种各样的树叶,棉签、调色盘、水粉颜料、用各种色卡纸剪好的树叶,歌曲《小树叶》等

活动过程:

一、以“捡树叶”活动激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咦,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秋天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飘落下来。草地上,小河里到处都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捡到了一片最美丽的树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的树叶上都有什么?

小朋友:有一根一根的线、有小洞洞、有好多颜色……

二、教师示范树叶的装饰方法

师:我捡的树叶上也有一根一根的线,是叶脉。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还有小虫咬的洞洞……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播放歌曲《小树叶》)

小朋友,自己选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画出你捡的树叶上都有什么。

四、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尝试用各种颜色装饰树叶

五、幼儿拿自己的作品向同伴或老师解说你的树叶上都有什么,并把装饰好的树叶用大头针别在大树上,供小朋友欣赏。活动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美术教学活动,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和独特的绘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每幅作品都非常优秀,好象大师之作。所以说,棉签画更适合小班幼儿。

装饰柱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世界各地有关装饰柱的图片,了解他们的文化和造型特点。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步骤,并于同学合作完成装饰作品。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立体造型设计的意义及设计要领,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装饰柱形象,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设计,制作及装饰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了古朴精美的华表,接触到深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珍爱传统文化,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柱的设计要素,即柱体造型和装饰纹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具有特色的装饰柱。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设计制作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装饰柱。

教学策略: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辑本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装饰柱艺术设计与生活中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了解装饰柱中包含的文化和历史,感受装饰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设计时需要进行整体思考,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计,设计时还要关注材料,一定要考虑材料的性能。利用点、线、面组合,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应。通过学生实践进行有主题的设计,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主题。在设计实践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本课的关键。创新设计就是要体现个人的特色,本课围绕创新进行课堂设计,较好地完成了创新这一设计理念的表达。在讲授时,通过欣赏世界各地的装饰柱,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表现内容、色彩关系等各方面,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眼界,再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如何做装饰柱的柱体、柱身的色彩、柱身的花纹及其象征的含义,学生可以选择卡纸制作、泥工、剪纸、绘画等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很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两幅图片,(学校教学楼入口立柱照片与雅典卫城六女神柱照片),请同学们对比照片中柱子造型,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一个是单纯的立柱,一个是有立柱功能的装饰柱。

师:其实呀!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柱子除了承重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它们不仅美化生活还能表达一定的寓意。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装饰柱。出示课题神奇的装饰柱。

师:说到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装饰柱不能不让我想起它──请看大屏幕。(天安门华表)

师生一起观看,教师进行解说:北京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十几米高的大石柱上,从下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彩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显示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领域中技艺精良巧夺天工的本领。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师:为什么华表上表现的是龙纹,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形象呢?

生:龙是中国的神兽,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权利的象征。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装饰柱蕴含了什么寓意,又是用什么纹样和造型来表达寓意的呢?

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柱身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师:华表寓意着吉祥,使用了什么装饰来表现吉祥的寓意呢?

师:观看印第安人的装饰柱图片,了解“天神雷鸟”与现实雷鸟的对比,找不同。

生:这些装饰柱在制作时采用了夸张和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

师:装饰柱,除了是圆柱体。那还可以是其他形体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装饰柱。

师:看过了这么多柱子,想一想,它们在造型、纹饰、色彩和材质上有什么特点?

师:装饰柱经常被人们应用在什么地方?它具有什么作用?

生:承重、崇拜、信仰、美化、装饰、象征寓意等。

师:我们在欣赏一下教材中学生的美术作品。能用我们身边的哪些材料来表现神奇的装饰柱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想不想看看我是怎样制作的:老师来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减法”。

首先了解柱体基本形,选择圆柱或棱柱。

其次是加法,就是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如绘画、剪纸、彩球、脸谱、挂盘等。也可以是减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纹样,使其出现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师:看过老师的作品,你想设计什么样子的.装饰柱。

生:柱上可以刻画各种人物、动物、植物、服饰、风俗等图样。

生:可以放在大路边、广场上、公园中、博物馆内。

生:构思:发挥想象,突显个性;构图:画面饱满,细节完整;配色:色彩丰富,画面和谐。

作业要求:

1.设计有民族特色和装饰韵味的装饰柱。

2.用学过的点、线、面的组合表现。

3.图样可以采用夸张、变形、重叠、重复等形式。

4.色彩可以单色,也可以复色,要求协调统一。

师:说一下自己采用的什么材料,表现的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学生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师:同学们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样勇于承受压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童谣课件(汇总7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童谣课件(汇总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谣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个月份出产的蔬菜,初步了解童谣。

2、学习叠词“嫩青青”“紫英英”“瓷丁丁”“水灵灵”。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各个月份出产的蔬菜,初步了解童谣。

活动难点:

学习叠词“嫩青青”“紫英英”“瓷丁丁”“水灵灵”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童谣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1、出示画面: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2、图上剪的是什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蔬菜吗?

3、你们看这个娃娃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娃娃会很快乐呢?

图中有白菜、南瓜、茄子等常见的蔬菜,而且还有一个快乐的娃娃,这个剪纸图表现了蔬果丰收欢快喜庆的场景。

4、小朋友你认识什么蔬菜,你认识的蔬菜在哪个月出产呢?

二、欣赏童谣。

1、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蔬菜出产,为了让小朋友记住每个月不同的蔬菜,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十二月出产不同蔬菜的童谣,童谣的名字叫《十二月菜》。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童谣里都说了什么。

2、播放童谣。

3、提问:童谣的名字叫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蔬菜,在哪个月出产?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够用念谣中的句子讲出来?(启发幼儿用一月……二月……的句式来讲述)

儿歌中讲述了十二月出产的蔬菜,一月菠菜怎么样?我们用完整的句子来说一遍:一月菠菜刚发青。

二月写的是什么蔬菜呢?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羊角葱呢?

三、再次欣赏童谣。

1、我们再来听一编童谣,听一听还有什么蔬菜在哪个月出产?

2、你还听到什么蔬菜在哪个月出产?

3、四月韭菜怎么样?童谣中是怎么讲的呢?

四月韭菜嫩青青,嫩青青这个词语叫叠词,后面的两个字是一样的,这样就叫叠词。童谣中你还听到其他叠词吗?

“嫩青青”“紫英英”“瓷丁丁”“水灵灵”这些都叫叠词。

4、家家有也叫叠词,只是它是前面的两个词是一样的。

5、你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句话?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句话。

四、:

1、一年十二月都有不同的蔬菜出产,而且每一种蔬菜都是不一样的,这些蔬菜都很营养,小朋友在平时的时候不同挑食,什么蔬菜都要吃,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

2、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等会我们就要吃餐点里,我们按小组去进行洗手拉尿,在洗手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可以拥挤。

童谣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理解童谣的内容。

2.引导学生读唱童谣,欣赏朗诵童谣,初步感受童谣的特点,体验童谣带来的乐趣。

3.熟悉童谣,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童。

4.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乐器、情景表演的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呢?

1.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有礼貌的小白兔》,启发学习故事中的“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引起兴趣。

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里都有谁呢?你们喜欢谁?你们为什么喜欢小白兔呀!”

生:“因为小白兔有礼貌,所以大家都喜欢它!”

师:“对了!这是一只有礼貌的小白兔。你们看,小白兔去小熊家做客,见到小熊说——你好;小熊请小白兔吃萝卜,小白兔说——谢谢;小白兔和小熊一起搭积木玩游戏时不争不抢,玩得真高兴;小白兔回家的时候还跟小熊招招手说——再见!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

2.过渡:我们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像小白兔一样有礼貌,这样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现在我来考考你们,看看我们班的同学平时都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早上进来见到老师说(早上好);跟人告别时说(再见);我的铅笔没有带,妞妞把她的铅笔借给我,我要说一声(谢谢你);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踩了别的小朋友了,怎么办?(说对不起);别人不小心碰了我,向我说对不起,我应该怎么说(没关系)。哎呀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很有礼貌,见到别的老师也主动地说(老师好!)你们真棒!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二、学习童谣。

1.老师把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童谣,名字叫《礼貌歌》,听老师来念一遍给小朋友听。

礼貌歌老师您好敬个礼老师听了笑眯眯同学你好真心意花儿听了笑嘻嘻

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真神奇温馨校园真美丽

老师恩情记心里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要做好孩子礼貌待人要牢记

要牢记

2.这首童谣呀有些长,小朋友们在学的时候可要认真听认真记。听老师念一遍,可以一边听一边轻声地跟着念。

3.自由读、有感情地读、全班齐读童谣。

4.童谣接龙游戏,老师念前一句,小朋友念后一句。

5.听着小朋友们把童谣念得这么好听,小乐器们也想来凑个热闹。你们欢迎不欢迎?(人手一件小乐器,有节奏地打拍子念童谣。)

三、游戏巩固

1.小朋友们,听了故事、念了童谣,我们都有些累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伴着好听的音乐一起唱起来、跳起来!(播放歌曲《礼貌歌》)2.学唱童谣。

3.展示唱童谣。

个别唱,小组唱,男女唱,全班唱。

四、总结

这篇童谣教我们小学生要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今后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演泽这首童谣吧。

童谣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读、吟唱溧阳童谣,让孩子感受到溧阳人专属童谣优美的韵律和独特回忆。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溧阳方言,并进一步了解溧阳文化。

活动准备:

1、会说溧阳方言。

2、溧阳民谣若干首。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讨论交流:你会说溧阳话吗?

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吧!(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归纳小结:溧阳话是我们溧阳地区的方言,是我们的家乡话。

二、学习溧阳民谣,感知溧阳民谣的独特魅力。

1、交流互动:谁会念民谣《炒蚕豆炒黄豆》?用溧阳话怎么念呢?

2、游戏互动:这首民谣还可以玩游戏呢?你玩过吗,怎么玩?我们一起来边念边玩吧!

3、学习民谣:《牵磨拉磨》

(1)教师朗诵民谣,幼儿讨论理解其含义。

(2)幼儿学念民谣。

(3)介绍玩法,边念边游戏。

4、欣赏交流:教师朗读其他溧阳民谣,幼儿交流讨论。

三、拓展积累。

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溧阳童谣吗?

溧阳民谣是我们溧阳人的回忆,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还知道更多的溧阳民谣,你们去学一学,玩一玩,下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附民谣:

(一)炒黄豆,炒蚕豆,锅洛锅喽翻跟头。

(二)牵磨拉磨,米细三播,鸡生瓜瓜,板凳上酷酷,宝宝吃一个,XX吃一个。

(三)小辫头,洋洋头,偷偶铜板打酱油,打得多,不点偶,打得少,否怪偶。

(四)麻子麻偷枇杷,枇杷树上一条蛇,麻子吓着两头爬。

(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哭哭笑笑,乌龟抬轿,抬到黄婆桥,拾到一顶破丫帽,戴戴正好。

童谣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中尾巴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童谣的内容。

2、根据问题与图片提供的线索,学习童谣。

3、积极地与同伴合作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观察第一组动物图片(鸭子、公鸡、松鼠)

指导语:你们看,谁来了?

二、观察尾巴的特征,学习第一段童谣。

1、观察这三只动物尾巴的特征。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回答。

指导语: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3、完整朗诵童谣第一段。

三、迁移第一段经验,创编第二段童谣。

1、观察第二组动物图片(猴子、兔子、孑L雀),了解尾巴的特点,激发创编第二段童谣的兴趣。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2、自由创编童谣第二段。

3、集体交流。

四、用多种形式完整朗诵问答式童谣,感受问答式童谣的特点(问、答)。

指导语:这首童谣还可以怎么念?(分组问、答等。)

五、拓展经验,激发进一步创编愿望。

指导语:除了问小动物的尾巴,还可以问什么呢?

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童谣课件 篇5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牧童谣》

教授对象:一年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乐课件、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 “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

3、通过学习敲击双响筒,加深对音乐以及乐曲强弱的体验与感受。

教学重点: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商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 、mi、 sol、 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创设轻松、自由、惬意的课堂氛围。)

2、发声练习:

(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遇到5、3、6、2四个音时教师示范带下手势,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这里学生不需要做柯尔文手势,教师边弹琴边做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音高。)

(2)模唱55556-- 55553-- 33332---

(设计意图: 6是这课要学的柯尔文手势,通过图形谱的辅助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作用,学生对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

二、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牧童短笛》的动画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牧童、笛声、晚霞优美、宁静的氛围中。)

生: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

师:哦,原来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声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想。

师:那么下面请大家竖起耳朵,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牧童在他放牧时演唱的一首童谣——牧童谣。

(设计意图:先动画片导入,吸引了学生,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年龄特点,再激趣谈话引导,引出歌曲题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

三、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歌曲,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学生听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 旋律把身体动起来。(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为有感情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语 来介绍歌曲,让学生有听故事的感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2、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教师先喊后号带学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强、弱、次强、弱,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再配上音乐打拍子。(设计意图:通过“跟我做”,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接下来的学习歌曲铺垫)

3、学生听音乐,看歌词内容体会歌词特点。

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接下来请同学认真听音乐,再仔细看歌词,看看哪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衬词,放牧时的呐喊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呐喊声老师演示一次,再带着学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两句歌词的学唱。

(设计意图:教师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有强烈的视听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有节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词。就把歌曲第三句的乐句念下。再重点讲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词讲法,特别注意光明两字的念法。

(设计意图:有节奏感的念歌词,调动学生念歌谣的积极性,一问一答的念歌词,很快就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为歌曲打下基础)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老师弹琴带学生唱。教师唱响些,学生轻些。最后一段教师一句一句带学生唱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定的教学方法,前面学生的听,念,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的学唱基础,直接带学生唱,加快进度,让学生的积极性一直调动着,那么最后一段一句一句带学生唱,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5、师生接龙唱歌词,衬词部分老师唱,第三句乐句部分学生一句一句来。最后一段重点跟唱。 (设计意图:前面念歌词时用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唱歌词也用这样的方式,配合得当,学习效率比较好)

6、男女生对唱,一段一段来。

(设计意图: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学习了这首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7、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8、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9、跟伴奏最后来一遍。

四、歌曲的编创与活动:

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势,第三句唱歌词。

2、歌词部分师生对唱。(师问生答)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时,衬词部分的音已经学习过柯尔文手势,现在放在歌曲里面进行巩固,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达到教学目标)

五、歌曲的拓展

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并注意打出强弱节奏规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适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学打强弱拍子为歌曲伴奏。

2、小组合作表演: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用嘴巴模仿双响筒给歌曲伴奏,一组用双响筒伴奏。 (设计意图:认识、学习双响筒,并引导学生用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喉咙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提示要注意强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学习。)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这位牧童小朋友学习了他们家乡湖北的民歌《牧童谣》,还认识了新朋友“la” 和它的手势,了解了它在音阶上的位置和音高。同学们还能很好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牧童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创编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的一个作业。另外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习小牧童,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说好不好。(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吻来总结结束今天的课堂,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最后还深入德育教育,达到了情感升华)

童谣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主题)的拓展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大体复述自己喜欢的童话。

2、学生能绘声绘色地演绎自己喜欢的童话。

教学重点:

复述童话故事,演绎童话。

教学难点:

1、复述童话时口齿清晰,语句通顺、完整。

2、演绎童话时力求绘声绘色,有自己的特色。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

2、你们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呢?

3、学生汇报。

4、你们喜欢这些童话故事的内容吗?

5、谁能把这些童话故事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呢?

6、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演童话,看谁演的童话最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课一开始就激活了课堂气氛。进而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本课主题——演童话。】

二、小组合作预演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再挑选一个本小组要演的童话,然后分好角色,大家试着演一次。

2、小组合作预演。

3、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演绎给全班同学看时先来一个热身,多一次,小场合的练习能让学生消除紧张,消除顾虑。】

三、评价表演。

1、刚才的两组同学分别演了两则不同的童话故事,你更喜欢哪一组的同学演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畅谈。

3、教师总结:演好童话要做到:1、分好角色;2、讲清故事的大概内容;3、讲述中要做到绘声绘色;4、可加入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评价和老师的及时总结,让演绎童话的小组代表也能及时查漏补缺,力求更好地演绎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四、再次表演

1、接下来哪一个组再来挑战一下,把你们准备的童话演得更好。

2、几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

3、学生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预演、评价反馈之后,演绎童话的小组代表对自己要演绎的童话已经有更好地把握,演绎起来更得心应手。】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演童话。希望以后同学们看更多的童话书,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演得更好。

【设计意图:教师的最后总结给怎样更好地演绎童话指明了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明确方向。】

童谣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相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二)具体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童谣。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童谣说唱、做音乐游戏等活动,体验童谣申蕴涵的乐趣,用打击乐器为童谣说唱伴奏。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

4、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并鼓励学生自编童谣。

教学准备:

1、蜗牛的图片或幻灯片、头饰(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儿、小花篮。

2、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响板、小堂鼓和铃鼓等。自制的打击乐器:能敲响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儿等。

3、音带、录音机,写有童谣歌词的大歌片。

4、节奏卡片

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歌曲《水牛儿》,欣赏《蜻蜒你来吧》《编花篮》活动课《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组成。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童谣进行编写。

童谣指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童谣与儿歌都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范畴。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为儿童歌谣,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辞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二)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可以加入游戏或简单的集体舞如《编花篮》。让学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水牛儿》。

2、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水牛儿》,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2、欣赏《蜻蜒你来吧》,学习巩固后十六分节奏。并进一步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童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唱歌《水牛儿》

1、让学生们说一说平时喜爱的游戏,做游戏的时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围着蜗牛说着歌谣:蜗搂蜗搂牛,先出角,后出头。

2、介绍蜗牛。拿出图片或幻灯。听一听北京的孩子是怎样唱《水牛儿》歌谣的。

3、将有北京方言特点的发音做介绍。如:花(儿)、牛(儿)、头(儿)、莆(儿)、蔓(儿)、菜(儿)、篙(hao)、莴苣(woju)。

4、听录音,引导学生用北京方言说歌词,附点四分音符可以在说歌词的时候自然学会。

5、反复学唱,注意五个乐句的变化和休止符的准确。

6、巩固。

二、欣赏山东谣《蜻蜒你来吧》

1、介绍什么是童谣。

刚才学过的《水牛儿》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对蜗牛说的话。好似蜗牛能听懂孩子们的语言,会先伸出角后再伸出头。现在我们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对靖蜒说什么呢?

2、边拍手边按节奏说歌词。可以采用二部卡农的形式。

3、说歌谣的声音渐渐变弱。只有拍节奏的声音。

4、复听《蜻蜒你来吧》。

学生可以小声随录音学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节奏。拍手和用打击乐器都可以。

随笔: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编花篮》;音乐游戏。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随音乐跳《编花篮》。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童谣《水牛儿》,听唱《蜻蜒你来吧》。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介绍《编花篮》的歌词大意,按节奏说歌词。3、初听。感受歌中的欢乐气氛。复听。小声随唱。

4、可以分成小组表演。有《水牛儿》《蜻蜒你来吧》《编花篮》。

分组可以按男同学或女同学分组。也可以各种表演形式分组。有舞蹈、打击乐、情景表演组等。

5、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分成小组。三、四或六个人一组。围成二个小圆圈,每个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个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编成"花篮"形状。开始时,可让其他同学扶持一下。跳一下,说一句歌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

6、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再表演。鼓励学生自编短小童谣。让学生明白歌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中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容易记忆,是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歌曲体裁。

7、布置下一课作业。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带到课上来。

随笔:学生能随音乐跳《编花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

2、制作打击乐器。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教师选用一首欢快的乐曲学生随音乐敲击。

2、师可以引导:这样的敲击有些简单与枯燥。我们加上会说的歌谣或歌曲再试一次。

3、学生可以复习一年级时就已经学会的《唐僧骑马咚得咚》教师引导后十六分音符的敲击。

4、按学生的打击乐器分出长音组与短音组。按声部敲击。

5、教师可以再说一个歌谣:并可用说、跺脚、拍手的方法。

最后只有节奏的敲击声音。

提出十六分节奏的敲击。

6《小老鼠上灯台》

全体同学一起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将“叽哩咕鲁”说得均匀。

用打击乐器伴奏。

7、听录音学唱《小老鼠上灯台》。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并加上动作表演。

8、分组将几首儿歌(八小节),一起以轮说、轮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麦歌》和《小老鼠上灯台》《蜻蜒你来吧》。

9布置下一课作业。回家找一找有关的歌谣、儿歌资料,可以问老人、大人,有关童谣演唱的录音带、书、歌曲都可以。

随笔:学生自制打击乐。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打花巴掌》,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在学习《打花巴掌》时,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聆听几首外国的童谣。

2、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过程

1、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建议在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将前几课所学的童谣用各种形式表演。

2、介绍拍手说歌谣。

播放《打花巴掌》录音,带领学生边说边拍,两人一组,面对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对拍。

3、随音乐说歌词。唱一唱,拍一拍。可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方式拍手。

4、启发学生自己再编出《打花巴掌》的歌词。

5、注意《打花巴掌》中“呔”的发音为dai。

6、学生编歌词每一段只有一句话。

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 X X X I X X X

冬 天到了 穿棉衣

7、《童谣说唱会》

(1)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童谣唱一唱、说一说。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2)教师要鼓励积极找寻童谣、创编童谣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将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再做一做、玩一玩。将本单元的歌曲以各种形式表演。

(4)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参考资料中的英国童谣、日本童谣等介绍给学生。

(5)启发学生总结:你知道的童谣。什么是童谣(歌曲体裁之一)。以后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注意观察,音乐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紧密相连的。

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582605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新年的句子精品
下一篇 : 造价实习周记收藏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