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为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观后感而困扰?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们内心往往会涌起许多感受。观后感,就是在观看完一个作品之后,总结自己的感受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观后感可以感受到一部电影或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我们特意从网络上精选了一篇“苦难辉煌观后感”的文章,希望您喜欢!感谢您对本页的关注,我们将用最好的内容回报您!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1)
涅槃重生共筑中国梦
是不是非要经过苦难才能辉煌?
我们已经过去了被人称作东亚病夫,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那个年代。1840年以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的历史使命。从林则徐禁烟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曾国藩的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化,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各种方法,各种道路,。
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功。
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28年后建立新中国。在其他政治力量都失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能够爆发出如此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力量。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党是最勇敢、最顽强的,是最能为人民利益无私奋斗的,是最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个党付出了历史上所有政治团体从未付出过的巨大代价和牺牲。终于为中华民族杀出了一条血路,走上了使这个民族从苦难走向光荣的新道路。
看完《苦难辉煌》之后,我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和近代因统治者昏聩而使中华民族蒙难的一幕一幕,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不屈民族一次次涅槃重生的历程。
今天,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们找到了实现她领导下的中华民族腾飞的际会。现在,新一届中国领导人自信的眼神和语调,使我们有信心实现无数有理想的人一直奋斗的中国富强梦想。我们来之不易的今天,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的光辉;现在,经过无数凤凰涅槃,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世界将是中国梦的世界。
因为,这是时代赋予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咱们的国家由弱到强的历程。如视频讲述的一样,1921年的那个夏日成立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拉开了开天辟地的序幕;然而,无人能相信这个东躲西藏的仅有几十个成员的政党能够带领苦难的中华民族赢得美好的未来。
在历经了来自自然的以及来自敌人丧心病狂围追堵截的炼狱般苦难之后,共产党和红军将革命和救国救民争取解放的火种播撒在沿途的城市乡村;当红军战胜了自然和肉体的敌人赢得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一些有识之士明白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支面黄肌瘦步履艰难的队伍身上。
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的艰难困苦,中国共产党人及其红军还能继续前进,还能取得战胜自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后不久的岁月里,他们明白了:
只有征服了雪山、草原、河流和武装敌人的红军,才能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因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今天的中国,早就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经过无数工人和科技人员的努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赢得无数国际赞誉,我们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理想。
《苦难辉煌》告诉我们应该必须铭记的这段历史:那段历史的演绎者用自己的信念和生命融进了历史前进的洪流。时间的唯一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机会往往便要面对失败。
反围剿的失败,在于我们盲目地把无数红军战士的命运和革命前途交给一个只有半瓶醋的外国洋先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得伟大的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物质带给我们的丰富生活时,我们是否会转向历史去看:
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去缅怀一下那段苦难的历史;因为,一个知道反思的民族才是一个会铸就未来辉煌的民族。
掩卷沉思,在历史的长河里,追寻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我要将先辈那份执着的信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慢慢融汇进前行的步伐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你有一个要到绿色军营的梦想,在那个革命的熔炉里;你将百炼成钢。在为国家尊严而战的过程中,你们将发扬先辈的精神。这是你。你把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融为一体。
无数的辉煌,那是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铸就的;难以忘却的耻辱,这是我们时时警醒的钟声;去努力吧,实现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理想和自己的中国梦吧;因为,无数把自己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事业联系起来的个人的中国梦就构成了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014/11/1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2)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1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小段记录片,名字是《苦难辉煌》,感觉好,放不下,就去网上搜,十二集,起早摸黑,一天看完。
许多关于革命历史的文章,以及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都读过。过去那些年讲正面的多,拔高的多,有些高得甚至离谱。这些年,没有了那些假大空,却多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有些书对共产党,对它的领袖的行为胡编乱造,肆意批判、甚至是诋毁。
象《苦难辉煌》这部**这样,能以宽广纵深的视角,精微细致的笔触,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它未来的可能命运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去观察,这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说它有纵深的历史脉络是因为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包括新世纪,都在它的审视中。说它有世界性的宽广视野是因为从欧洲到亚洲,从苏联到日本,一个个左右世界走向,左右中国命运的事件,一个个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发展的历史人物,都表现了作者较强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以及睿智的令人回味的思索。
它的语言不浮华,却句句击打人心。它的一些早年影像不很清晰,可看着看着就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它最击打人的是这样一些话,“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年代”。“对丧魂落魄者来说,这是一支残兵,对前赴后继者来说,这是一堆火种”。
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为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战死了一批,又爬起了一批。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那个年代,政党无数。当初不被看好的共产党为什么会成为气候。答曰得人心。
书中说,淮海战役,十万解放军在前,后面竟跟了三十万的支前民工。国*党的前线总指挥杜聿明闹心的问自己,我这是在跟谁打仗?其实张学良在他之前就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蒋*石:
“剿共不成。原因是,我们没人心,他们有人心。”
为什么共产党有民心?这也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
想起看过的一些书籍、刊物,有的无良作者把毛泽东成长为党的领袖,描写成是靠排挤、打击、阴谋、暗算这些下作的手段实现的,把毛泽东的私生活也写得很**。这些人中,有的人知道历史,一些人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为了个人的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地去肢解歪曲那段历史。还有些人根本就不读史,甚至还有的大字都不识几个,自以为愤青,以骂领袖来博得别人的眼球,肆意的胡说八道。
要知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如果不是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有着宽广的革命胸襟,不是有着对革命战友的生死情意,不是有着对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不要说在那九死一生的残酷岁月能吸引到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与之共同战斗,最终奋斗出一个崭新的共和国,恐怕共产党自己在它建党之初,也早就四分五裂,领袖们也早就各奔西东了。翻开毛泽东的诗歌,翻开毛泽东的著作,想想他和他的同志们为我们留下的伟大国家。任何有点良心的人都应该为我们有这么一位伟大的领袖而感到感动、骄傲和荣幸。还有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能比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更优秀,没有。
一个人得有多无知,多无畏,甚至得多无耻,才能口吐恶言,昧心的抹黑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在他的书中写到了国防大学的一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将军,是一个关于当年如何入党的问答。
“一个晚上,来人把我领到城墙边问我:你怕死吗?我说:
不怕!负责入党的同志对我说,那现在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手续简单吗?
简单,可又不简单。为了信仰,他押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那血血腥的恐怖岁月里,什么比冒生命危险更重要。
不可否认,今天的共产党人不能和当年的共产党人同时讲话。当年是为“他”,为人民。今天的一些党员是为“己”,为自己的家人。
仅仅是为己就足以能毁掉这个党了,有时甚至还要加上“损人”二字。这些党的异己分子,正在肆意糟蹋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荣誉,正在疯狂的消减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声望。他们穷奢极欲,他们贪婪无比。
由此,当下的整个社会风气向下,只讲物质,不讲精神。信仰不在,理想缺失。一些有思想、有见识的优秀人才正在逐步离开共产党。
共产党在新世纪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说:“这本书,看似讲过去,实则讲今天,看似问现在,实则问未来。
”此话极有见地。是的,看似苦难离我们远了,辉煌离我们近了,可如果我们堕落了,没了信仰,丢了百姓,回到苦难也许只是一夜间的事。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2近日,央视综合频道的大型记录片《苦难辉煌》,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近代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揭示和深入剖析,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1840年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两座大山仍在中国贫苦农民的肩上,中国仍然是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本侵略中国,人民无法生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变为了东方巨龙,沉沦到百年的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正是当年那些拥有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妥协、队伍的弥合**、以及万里长征的艰难跋涉之际后,以巨大的牺牲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和坚强意志。面对南昌起义即将垮台的部队,朱德尽力扭转局面。他鼓励军队,只要军队保持力量,就有办法进行革命;黑暗是暂时的,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
在全体官兵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群众情绪低落的时候,朱德指出了革命的光明前途,增加了群众的革命信念,保持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从此以后,星火燎原,这支南昌起义余部发展成为了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不懈努力的结果。最不可能避免的是错误,最有价值的是改正错误。一个伟人决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能及时改正错误的人。
土城失利后,红军立即放弃北上西渡赤水。在西渡赤水的失败中,红军立即转战川滇黔边境;在进川的失败中,红军立即奔赴陕北。长征的困难在于红军在追剿国民党军阀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犯了许多错误,打了许多仗。
但是,红军的领导人实事事求是的人,他们坚持真理,随时准备改正错误。他们脚踏实地、灵活决策,一次又一次地把危机变成安全。工农红军凭借着战胜死亡的超强决心和寻求胜利的钢铁意志,练就了那个时代最顽强不屈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通过**《苦难辉煌》历史记录片,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合作制度的原则不动摇。对于不幸生活在各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3人,是不是走得远了,就会忘了来时的路?人,是不是走得久了,就会忘了当初出发的方向?我们从**来?
又要到何处去?当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不得不叩问:为什么当年身处黑暗中的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为什么占尽天时地利的国*党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在一些所谓“饱学之士”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时候,可以说纪录片《苦难辉煌》的**正当其时。该片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专家访谈着重表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两次历史性转变,让我们从中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又是什么。
在纪录片《苦难辉煌》里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李立三的女儿说,南昌起义前夕,李立三要去庐山见鲍罗廷和瞿秋白,而上山必须坐轿子。这在今天看来都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当时的李立三却需专门请示**,经**批准才可以坐轿子上山。
因为那时候坐轿子被共产党人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是人剥削人的一种表现。这件细微的小事回忆震撼了我,遥想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他们革命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他们追求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天下劳苦大众都得到解放的目标。今天,当我们议论民主、自由的时候,我认为,共产党人为人民大众谋取最大利益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当今社会,那些追求“学有所成”以期“功成名就”的目标,与其说是理想还不如说是欲望。当人人都被绑架在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的轨道上的时候,何谈 “信仰”这个崇高而伟大的话题!而从李大钊到瞿秋白,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他们当中哪一个不是当时主流社会的精英?
但是在他们的人生信仰中,完完全全是把国家命运放在了个人命运之上,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可以沙场马革裹尸还!该片在第三集里采访了朱德之孙朱和平。他说,朱德当将军的时候,仅仅32岁,是云南的警察厅长,相当于国*党中将。
当时的朱德可谓是**厚禄春风得意,然而心存救国之志的朱德却毅然抛弃了这一切,去寻找刚刚建党不到200人的共产党,这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纪录片《苦难辉煌》以其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那段艰难曲折、错综复杂、变革深刻、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第八集中,敌人大兵压境,情势危急。当陈毅把大腿绑在树上自己为自己挖出子弹,发出“就是到地狱也要干革命”的豪言壮语的时候,当独臂将军刘畴西和方志敏被俘以后面对蒋*石一次次劝降而选择慷慨赴义的时候,个人信仰的坚定和执着高下立见。
今天的我们可以不必去追问如果切换历史场景是选择当勇士还是做叛徒?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在人类寻求解放、争取自由的革命史上,有一群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挽救国家命运,选择了抛弃人生繁华,选择了面对苦难!他们是播种者,却不参与收获;他们是手持火炬的人,却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无论历史怎样演变,道路如何发展,那些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度,都将是人世间的一座丰碑,永远震撼着朝圣者的心灵!
不经历“苦难”哪来“辉煌”,可是“辉煌”之后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当年仅有5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现在已有8000多万党员。
可是,大党不等于强党。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国家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德国,取得了二战主战场的全面胜利,解放了几乎整个欧洲,而在拥有xx万党员时,却轰然倒塌!在和平与发展作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变化多端。
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仰抵制腐蚀我党筋骨的各种**和侵害。
**《苦难辉煌》就是重温中国近代的苦难史,就是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4长征是20世纪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壮美的诗篇。
由于流行在根据地中“左”的错误,“反围剿”失败了,根据地军民遭到重创,革命的火种几乎被扑灭,红色的江山几乎变为“全白”。红军在那一刻面临去留生死的抉择。必须要长征,必须要保存革命的火种,我们的理想必须要实现,必定能实现。
长征则生,不长征则死。
红军们出发了,离开了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根据地,离开了根据地的熟悉的青山和绿水,离开了与人民军队血肉相连、患难相交的根据地人民。看见了吗?10 月并不是肃杀的寒冬季节,为什么根据地的山水都已变色,抬望眼,黑云已压在人民的头顶,暴风雨要来了……然而,这不得人心的黑暗终将被光明取代,暴风雨过后终将是绚丽的彩虹!
送走了红军又开始盼红军……红军啊,你们何日才能又到这漫山的映山红?亲人相聚何日?但愿归来时玉宇已澄清!
红军们出发了,红军们开始远征了。他们将书写人类历史的壮丽新篇。出发了,管它前路是箪食壶浆者还是豺狼虎豹、荆棘满地,管它山恶是水险,都要英勇向前,向前进,向前进!!
红军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只等闲耳。他们走过了五岭,踏过了乌蒙山,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翻过了万年寒冰覆盖的岷山,管它们有多险多恶、多艰多难,红军笑对它们依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磨难的红军在二万五千里路上播下了胜利的种子,点燃了熊熊希望的火焰。英勇的红军们是战斗队、是宣传队、是播种者、是光明中国的启明星。
在他们脚下的是大地,在他们身边是多灾多难的受苦的人民,在他们肩上的是解放全中国人民、打败一切反动派和侵略者的历史使命,在他们眼前的是光明的新中国、是无限美好的必定要实现的英特纳雄奈尔!
伟大的红军,伟大的长征!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3)
这次王朝的覆灭看起来好像有些与众不同,它是真的被倾覆了,帝王的威严被狠狠的摔在了地上,而长久以来被奴役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反抗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并且把一切都认作是命运的安排。在各方强力的撕扯下,刚刚苏醒还不能完全站立的国度就要拖着它的子民坠入另一个深渊,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状况,事实上,它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
悬崖勒马止步回缰
不管结果如何,第一步都值得尊重。孙中山先生正是用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为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鞠躬尽瘁,令中国脱离了万劫不复的边缘,并提出三民主义以期能光复中华。然而历史总是不合时宜的展现它的幽默感,有些路越走越艰难,却会让人以为那是因为正确的一方历来都是备受排挤的,最后却发现也许那并不是最对的路,只是早就已经无力挽回局面,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屡次试图纠正。
时局惨淡,军阀混战,洒向人间都是怨,这又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所以战争更难有结果。战争的主导者们接受了新的社会秩序并不代表就能接受自己跟普通人享有一样的地位,权利之争还是无可避免的变成了主旋律。
看到又陷入了另一个类似的泥潭,我不知道看似偏离的方向,但可能离真正的出口越来越近。
峰回路转破茧而出
有这样一群人,无论什么朝代,都处于社会最底层,无论谁人冠冕,都是蝼蚁一般的存在,没有人正视,更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诉求和生存的权利,所以忽视了这样的人脆弱也顽强,经受不起什么伤害,给一个平和的环境又能生存下来。终于有人看见了这仿若来自深渊的微光,看到了这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们,愿意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融入他们,并以无匹的领导力和预见力唤醒他们的力量,走出深渊,以着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去做新中国的奠基者。
这样的一群人用着苦难的过去给自己结了一层厚厚的茧,起着保护的作用,然后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不透气的牢笼,只待能有太阳般的光和热去融化掉这层坚实,给他们破茧而出的能量。这种能量足以改变世界,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峥嵘岁月不复苍茫
经过了这许多的坎坷和荆棘,我们终是走到了一条光辉万丈的大路上,这是数不清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所铸就的。好在事实证明它不再是历史的另一个玩笑,虽然过程更为艰难,也更加曲折,能正确领导方向的人终是牢牢的把握住了斩妖除魔的利剑,带领广大劳苦人民战胜外来侵袭和内部的压迫,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渐渐过往的一切变的模糊而遥远,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同样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的人总会有判断失准的时候,可是我们习惯了信任之后就好像越发变得难以忍受错误,是我们将自己带入了思想认识的误区,历史的正确与否从来都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某个人的责任,同样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小的插曲就急切的否定过去。
新中国走过的峥嵘岁月并非什么不光彩的事,反而正是过去与现在的这种对比凸显了中华人民的伟大和在复兴之路上的超卓成就。正是这些先民改写了历史,使今天的风景如画,不再辽阔。
凤凰浴火重生辉煌
所有的动荡和不安已经成为一段新的历史,最后你可以享受胜利的甜蜜果实。通过所有的努力,世界人民可以听到东方的声音,见证中国速度的奇迹。并且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仅是用文字将自己区别开来,而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与众不同的创新。
重生的中国自有一番气度,不因蜗角虚名而沾沾自喜,不因蝇头小利而气急败坏,而是以谦逊又坚定的态度稳步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坚强的政党,曾领导过众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运动,最终奠定了其无可置疑的领导者地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不好的一面就否定全部,我党也是在革新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改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而不时间立。没有什么重大而稳定的变化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前方的道路未知,需要慢慢探索。
在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坚信,我们终将迎来一个辉煌的未来。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谨以此文献礼我党成立九十一周年。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4)
读《苦难辉煌》有感
——论“领袖、思想、意志”的作用
在百度百科对《苦难辉煌》的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苦难辉煌》讲述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合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共产国际和日本军阀集团四大势力在中国舞台上激烈碰撞。
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在读完《苦难辉煌》反观上述评价时候,我突然觉得,抛开中国革命的坎坷与艰辛,苦难与辉煌之外,“领袖”、“思想”、“意志”等关键词在历史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历史正因为其不可预测所以才充满机会,而对不可预测的历史,能够凭借的只有自身的素质与信念领导者的素质与信念,最终汇成历史的自觉。
无论是中国,俄国还是日本,都是先有“新思想”的出现,再有利用这一思想去实践的一个个领袖的出现,当领袖们通过个人的能力或其它的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变成一个团体继而是一个国家的意志的时候,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就会产生。
中国是如此:从鸦片战争开始,国人中出现了睁眼看世界的一批人,几十年间,不同的人接受了不同的西方思想,于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蒋介石等的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一系列的变革在不断产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真正把自己的意志变成全国意志的是毛泽东,所以中国革命以无产阶己的胜利而告终。
日本是这样的:也是从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日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明治维新,还是后来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崛起,一切的发展都是逃不出“思想、领袖、意识”的规律,只不过最后在特殊情况下统一日本的思想是错的,而那些好战又有野心的统治团体把国家导向了战场。
俄国是如此: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开始,落后的俄国开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过度的进程,莫斯科工人的十二月起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再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最后统一苏联的斯大林用领袖的力量把苏联建设成一个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
每一个历史时刻,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时代的思想”,每一个思想的出现都会孕育出一位领袖,当他在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是在将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意志灌输给一个群体或国家。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胡适、毛泽东、列宁和斯大林、苟延残喘、田中义一,年轻的军国主义者,甚至是蒋介石,我们一直不看好他们。蒋介石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大破坏者和白色恐怖的制造者,没有受到我们的欢迎。
但是我们不能否定,他也是有“主义”的人,只不过他信仰的是“三民主义”。这也是他几次下野又能上位,多少军阀混战中始终能保持胜利的秘密之一。
《苦难辉煌》除了让我了解了在20世纪复杂世界条件下的中国革命的艰辛之外,还让我看到了以前从为注意的东西。“从人类社会划分为阶级后,阶级的核心是政党,政党的核心是领袖,领袖的核心的思想和意志”。这是金一南在书中提出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
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有统一的思想,或者以主流思想为指导,有积极的实践者。列宁有思想、敢于行动,但他没有把个人意识加到国家意识中去,所以列宁时代的俄国不是统一的;毛泽东有思想且敢于行动,他成功的通过个人的努力把自己的意识变为国家的意识,所以中国在解放后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蒋介石多的是一个实践家,他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他所实践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以他虽然很有能力,却永远达不到毛泽东和列宁的高度。
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先进思想的指导和更强有力的实践者的指导。在考虑“领袖、思想、意识”的作用的时候,当一个领袖找到一种思想并成功将自己的意志加入到国家意志中去后,他的实际地位就等同于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后的国王。在这种条件下如何能够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有所信仰。人只有有信心,才能不迷路;只有有信心,才能害怕。同样,只有有所信仰,才能无所畏惧!
领导者要创造和相信先进的思想,要实践伟人的意志,使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地前进。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5)
《苦难辉煌》是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字里行间的信息量极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我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夕的思想斗争和长征的深远意义。
读书使我回顾那段血淋淋的历史,追溯我国人民军队承担救国使命、突出包围、杀戮血路、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轨迹。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掩卷而思,不禁感叹:
在各种危机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选择了毛泽东,而毛泽东往往采纳了领导层最成熟、最周到的建议。所以邓小平后来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者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提建议的能力,而在于采纳建议的能力。
毛泽东不是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毛泽东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的被神化的计划或预言,而在于他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这是共产党人最为鲜活的灵魂。伟人不是普通人。历史上留下的无数波澜,都是有着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最后,只有几千人坚持了下来,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这本书使我更加关注历史伟人和和平时代的生活。
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他们能坚持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唯上也不唯书,他们敢于奋起抗争,他们更不追求个人的私利,甚至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去追求一个美丽的梦想,更重要还在于他们这么想也这么干了。正是中国革命的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所以,不要为自己干不出惊天伟业而忧伤,却要把自己的份内事做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是一名好老师,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教书要教出自己的风格,育人就该育出对人民有利的人。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理想,有追求,不要说得太多,干的太少,要做个能干实事的实干家。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大多不能创造出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地对待苦难才能浴火重生创造辉煌。我愿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中华民族创造新的辉煌。
读完这本历史书,我觉得走进历史的殿堂,让我的人生理想和方向更加清晰,她让我的灵魂再次升华!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苦难辉煌》这本书描述的是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应该说,一路走来,我们党和军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取得了无数辉煌胜利。为什么金一南选择了这段历史?他想解释什么问题?我觉得从我党我军发展史看,这段历史确实惊心动魄,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大书特书,最能回答“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
但仅仅是这样吗?我觉得还不尽然。这本书似乎谈论历史,但实际上它谈论今天;它似乎询问过去,但实际上它询问未来。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经济规模合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但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道德文化等软实力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然会与到精神上的东西。当物质丰富的时候,我们的信仰和精神在哪里?
为什么社会上有这么多的伦理危机和丑恶现象?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走向未来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梁启超讲过,过去中国失败,表面看是器物上有差距,再细看是制度上的差距,再往深里看是文化上的差距。
金一南同志的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问题,显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宝贵认识。从一开始,它将以肯定结束;从一开始,它将以问题结束。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表达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时代声音。
有一种说法,不满是最具破坏性和创造性的。不满是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开始。
牛顿的问题意识很强。苹果在他面前从树上掉了多少年?只有当牛顿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时,他才有了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那么发达,后来落后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
这些问题都引领了前进的方向。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提问题,给世界提问题。
当前,在****战略、军事理论创新、学校建设转型和高级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并通过我们的研究,给中央、军委提供决策咨询,给我们党和军队提供解决问题的良方。只有不断发问,才能激活思维,搞好学习,培养一流人才。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经筋疲力尽,伟大时代的宏伟图景正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是相对于现在的历史,现在是相对于未来的历史。
作为后来者,我们继续写历史。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指挥棒,走自己的道路,做历史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我常想,没有全国著名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共同抵抗;但史没有历史的假设,历史就是历史。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在享受着今天金钱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可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那点空白p>
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在他的新著《苦难辉煌》中感言,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能获得腾飞的翅膀?近期我仔细研读了这本书,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
中国革命史是一幅立体画,从一部分看不到它的原貌。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
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有没有忘掉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
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经筋疲力尽,伟大时代的宏伟图景正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是相对于现在的历史,现在是相对于未来的历史。
作为后来者,我们继续写历史。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指挥棒,走自己的道路,做历史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6)
那天,看完《苦难辉煌》对我触动很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放:从辛亥革命、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记录片把我带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长河中,重温中国革命史,使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我的心很感慨,想想我们现在,口袋里有钱了,但缺乏精神,房子变得高了,但灵魂却小了。我们看历史,忘记过去,回顾党的苦难,洗心革面,振奋精神。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两座大山仍然落在穷人的肩上,国家仍然是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人民无法生存。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
正如记录片中所描述的那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没有多少人相信,仅有50多人的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的、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我想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正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我禁不住地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们,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我想支撑他们的一定是共产主义信仰,新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正是那些有着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敌人的包围、内部的纷争和妥协、队伍的架桥合分裂、长征的艰苦征程后,以巨大的牺牲挽救了革命的种子,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光荣。
除此之外,还有吗?
还有,我觉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必胜决心与坚强意志。面对南昌起义即将垮台的部队,朱德同志尽力扭转局面。他鼓励军队,只要保持力量,革命就有前途;黑暗是暂时的,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面对对革命前途的悲观失望和同志们的沮丧,他指出了革命的光明前途,增加了同志们的革命信念,保持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从此以后,星火燎原,这支南昌起义余部发展成为了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
先辈们的那种信仰、那种决心、那种坚强的意志力,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在和平发展成为主题的今天,我国面临的问题是多而复杂的。事实上,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前没有一条满是鲜花的路。所有的未来仍然需要我们去创造,跨过荆棘,跨过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仍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光荣走向更大光荣。
因此,通过观看《苦难辉煌》,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我的脑海里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苦难辉煌》开篇的提问:'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引领着我思索:我从哪里来?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何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多难。我珍惜生命吗?
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不停地问,不停地寻找我心中的答案,回想从1997年来机关工作,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这十几年中我忙碌工作着,麻木地工作着,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行走在沙漠中,无论种什么梦,从不结果。
我反省那个充满了抱怨的我,常常没心没肺、口无遮拦的语言脱口而出,那时的我常常被失控的情绪所左右,伤害别人的同时,更多的是伤害自己。
我反省那常常自以为是的我,活在别人的眼里,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奋斗,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不能自卑于别人。表面上看我很要强,很倔强、强势,有时甚至是自傲,但其实是骨子里面深深的自卑感,内心的脆弱,而且没有力量反省自己。
那是一种扭曲,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当我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时,我觉得自己从事的信息工作是一项非常注重服务的工作。一方面为领导决策服务,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另一方面为同志服务,为基层服务,帮助同志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是在做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
信息化和业务工作又是紧密结合的,是将我们手工的工作高度精炼和梳理后,形成规范的模式,通过电脑程序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我们是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之间的桥梁。根据领导和业务需要,协助设计研发人员做好需求分析。
同时,做好每天的系统维护,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我们的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向群众,但也很重要。
坐在这里的许多同志是我的老师。他们耐心地教我信访业务知识。他们的宽容和理解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此我要感谢:
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曾经语重心长对我教诲的人,甚至曾经被我怒吼过的人,是他们对我的包容和理解,是他们的善良和美德,唤醒了我的良知,让我打出去的拳头碰到的是柔软的心,让我自形残悔。
我想在人生这条不平坦的道路上,只有经过苦难和磨难,我们才学会长大,更何况现在我所经历的这点苦,相对于革命者很言又能算什么?真是微不足道。我很惭愧能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常常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不知足啊!
什么是苦难?什么又是磨难?没有苦难就没有辉煌吗?
现在来看:苦难也好,磨难也好,那是幸福来敲门,那是生命成长最好的磨刀石,也是生命成长最好的试金石。因为只有战胜磨难,才能有突破,才能有成就,否则,一切得意顺利安好,是难以成就道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曾经经历的苦难的历史也证实了这一切。
什么是人生的辉煌?我现在的理解人生的辉煌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获得到了什么,而是在你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失败,面对磨难的那一刻开始,直到努力战胜它的时刻。因此,苦难成就辉煌。
此时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在对自己一次次地剖析反省中,当那些垃圾思想观念被清理之后,我的心态改变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因此而改变,我学会了理解他人,接纳他人,我学会了>倾听,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幸福生活。
因此,作为后来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需要我们拥有顽强不屈、开拓创新的精神,需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我们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立足本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具体地说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二)铭记苦难感悟辉煌思考未来
——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
从2013年5月13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日起,中央电视台在一套综合频道晚间的黄金时间段'魅力纪录'隆重推出《苦难辉煌》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总共12集,在播放期间的我都推掉了所有的宴请与繁杂事情,每天晚上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苦难辉煌》。以下是我观后这部纪录片后的>心得体会 :
一、《苦难辉煌》是一部怎么样的纪录片
《苦难辉煌》纪录片根据著名作家金一南同名著作改编,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联合摄制。该纪录片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初期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描述了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苦难辉煌》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征程,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该片首次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影像史料,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回答了在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各条道路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二、观后《苦难辉煌》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一份悲壮、一种精神、一种辉煌
《苦难辉煌》的多维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征程和革命精神;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虽然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史的一个阶段,但'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回答了1840年以来,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试过了,各条道路走过了,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它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贵品格;看到的是这个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智慧,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坚强意志。高扬的是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旗帜,鼓荡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苦难辉煌》以其全新的视角、鲜活的语言、激越的精神、深邃的思想把那段错综复杂、变革深刻、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观看振憾电视画面的同时,更多地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一份悲壮、一种精神、一种辉煌。
三、观看《苦难辉煌》纪录片给我的感想
观看《苦难辉煌》就是就能通过电视画面看中国的苦难史,看中国的辉煌历史。我们触摸的是厚重的中国历史,思考的是中国的未来。
在和平和发展作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实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甚至是前人从未遇见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仍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光荣走向更大光荣。而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们要牢记革命先辈的教诲,传承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信仰,完成他们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7)
**部长于瑞军
题记:按照“三学习”活动安排,要求党员干部认真研读推荐书籍《苦难辉煌》一书,并写读后感。
通过认真阅读,《苦难辉煌》这本书比较真实的记述了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成长革命史。这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艰难困苦、浴血奋战、从苦难走向辉煌历史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选择了共产主义?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为什么会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工农红军为什么不可战胜?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经过深思熟虑,这些宏大的问题不再是抽象的答案,而是由生动的人物和生动的细节构成的令人信服的历史结论。
应该说,一路走来,我们党和军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取得了无数辉煌胜利。为什么金一南将军选择了这段历史,他想解释什么问题?我觉得从我党我军发展史看,这段历史确实惊心动魄,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大书特书,最能回答“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
但仅仅是这样吗?我觉得还不尽然。这本书似乎谈论历史,但实际上它谈论今天;它似乎询问过去,但实际上它询问未来。
现在,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经济规模、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但理想信仰、精神追求、道德文化等软实力差距还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然会与到精神上的东西。当物质极大丰富时,我们的信仰和精神将以**告终?
为什么社会上有这么多的伦理危机和丑恶现象?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走向未来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梁启超讲过,过去中国失败,表面看是器物上有差距,再细看是制度上的差距,再往深里看是文化上的差距。
金一南同志的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问题,显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宝贵认识。从一开始,它将以肯定结束;从一开始,它将以问题结束。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表达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时代声音。
有一种说法,不满是最具破坏性和创造性的。不满是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开始。
牛顿的问题意识很强。苹果在他面前从树上掉了多少年?只有当牛顿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时,他才有了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那么发达,后来落后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
这些问题都引领了前进的方向。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提问题,给世界提问题。
当前,在****战略、军事理论创新、学校建设转型和高级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并通过我们的研究,给**、军委提供决策咨询,给我们党和军队提供解决问题的良方。只有不断发问,才能激活思维,搞好学习,培养一流人才。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经筋疲力尽,伟大时代的宏伟图景正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是相对于现在的历史,现在是相对于未来的历史。
作为后来者,我们继续写历史。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指挥棒,走自己的道路,做历史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物质不灭。宇宙不灭。
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者预言,而在于它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真理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
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甚至是远处的一道亮光。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
”这些都是《苦难辉煌》里让我受益的精彩睿语。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基石。”这警示我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将边检业务情况和检查勤务规范一一扎实学好,坚决打牢理论基础并将它们牢记于心,继而将累积完成的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具体的边防检查工作中去,并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真正做到以人本、专业、安全为服务理念,以效率、亲切、严格为工作信念,以更快、更亲、更严为工作追求,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严谨方式切实服务好边检工作,踏踏实实的走好边检人生的每一步,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神圣的边检事业中去,做一名忠诚进取的国门卫士。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8)
本文公分为16章。我不能深刻地感受过去,但我也看过许多抗日战争的电视剧。最近我认真读了这本书,那血雨腥风的历史,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的重大关头,慨然承担了救国使命,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历史艰难,重获新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我们那病货不堪的军队,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她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千千万万的人英勇献身,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的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
《苦难辉煌》吹响了一声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革命战争年代浓缩的感天动地、悲泣鬼神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创造美好家园。
就像我们的交通监控工作,负责交通运输状况的监控和应急工作的辅助处理一样,在建立之初,系统和工作并不完善。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肩负着群众的殷勤期盼。我们也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努力实现交通事业的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也说,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你想做的,尽力而为,热爱生活,做好工作;创新在于坚持,只要用别人的打牌和看电视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在8个小时之外。
通过他的文字,我了解到这部巨著的几十万字,来自于他多年来积累的两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以及他多年来独立而细致的思考。因此,我认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工做出成绩,不能半途而废;要工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一直感叹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的——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最终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优秀党员的不懈奋斗最终成就了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如本书前言所述,他们历经艰难困苦,我们取得了辉煌。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在耳濡目染了先辈们的舍身就义、无私奉献后,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不进取。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有无数优秀的中国人代代相传,舍生忘死。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建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9)
最近我利用课余时间自习研读了金一南的著作《苦难辉煌》,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们的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的。我们的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胜利,当然,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令人心碎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进步的新时代,没有理由不努力进取。祖国不再需要我们流血,只需要我们尽力为自己做贡献。我们必须努力不懈,向社会、向党、向祖国交出自己最满意的答卷。
在20世纪的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是就过于革命。没有那个世纪能像本世纪那样,战争和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混杂瓦砾。谁能把中国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和军阀**中拯救出来?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正在经受历史的考验。
谁能想到,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那艘游船上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谁能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共产党人的坚韧不拔已经显示了他们的前途和未来。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上天给的机会,而是千千万万人民英勇奉献的结果。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
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我感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成长,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白色恐怖到五次反战,再到长征,这是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啊!
毛主席对长征曾有这样一番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帝五帝来到今天,我们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
总而言之,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伟人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由此而体现。历史伟人已逝,回音墙上的轰鸣声仍如雷鸣。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打土豪、分田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共产党人还是得靠自己的力量来慢慢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历程,不少的仁人志士甚至为此而流血牺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在党的奋斗史上,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了生命,为党的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最伟大的是毛泽东主席。在实践中毛泽东总结出一个道理:
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他不是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毛泽东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预言,而在于它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这是共产党人最为鲜活的灵魂。红军横渡赤水的战斗,最令人惊叹的,不仅是领导人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技巧,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胜死亡的决心和求胜的意志。它是意志不朽的鸟,意志火中的凤凰!
红军渡金沙江时,刘伯承带着6艘小船出发,终于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共产党人从不停止自己的探索和追求,始终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索这些历史,才能真正倾听生命的真谛,吸收进步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摆在我们面前的路还很长,我们新一代的继承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积极的带头作用,成为国家建设过程中中流砥柱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尽了百年的历程。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
”不能深刻地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金钱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可会翻开历史去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那点空白······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10)
1921年诞生的这个党,最初只有50多个年轻人,28年以后竟然能够建立新中国。党领导的军队成立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只剩下800人。22年后,数百万只狮子可以过河。为什么在其他政治力量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党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翻天覆地的力量?
从根本上讲,因为党是最英勇、最顽强、最能为群众利益无私奋斗的,所以它具有最不怕牺牲的精神。党付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团体从未付出过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最终,它为中华民族杀出了一条血路,走出了一条新路,使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荣耀。这个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苦难辉煌》这部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教授所著、长达52万字的著作,记录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过程。2013年5月13日起,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根据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原著进行联合摄制,再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斗争历程的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在央视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播出。
《苦难辉煌》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征程,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该片首次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影像史料,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回答了在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各条道路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两座大山仍然落在中国贫苦农民的肩上,中国仍然是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本侵略中国,人民无法生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变为了东方巨龙,沉沦到百年的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观看此片后我感触良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最初只有50多个年轻人,28年以后竟然能够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立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只剩下800人。22年后,数百万只狮子可以过河。为什么在其他政治力量相继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翻天覆地的力量?
在我看来,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是最勇敢、最顽强、最能为群众利益无私奋斗的,是最无畏的牺牲精神。我们党付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团体从未付出过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最后,它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光荣。那么,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度过了如此惊心动魄、风雨飘摇的一天?这一定是一个坚定的信念。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从苦难走向荣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党的奋斗史上,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为国家和民族献身,为党的成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昭示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上天给的机会,而是几万人英勇奉献的结果。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
”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将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本身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将祖国的未来和自身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发扬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坚持正确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观看《苦难辉煌》历史记录片,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原则。对于不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必须立足本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的富兴作出贡献。
苦难辉煌观后感(篇11)
“一衣带水”之下的异与同
——小议十九世纪的日本和中国
【阅读书目】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金一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8。
一、颇有争议的中日关系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有一辆9.0级的超大**。作为日本的邻国之一,中国人在这一重大事件中有不同的反应,凸显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5月9日,日媒《日本新华侨报》刊文认为,“后震灾时期”中日关系逐渐“步入改善轨道”,。但对这一新闻,也有网友评论表示:“中日之间的要提升民间彼此的感情认同,至今为止,是不太可能的事”。
中日关系着实复杂。早在十九世纪,日本和中国之间就有着扯不断的影响,无论影响是积极或是消极。金一南先生的著作《苦难辉煌》中有这样的描述: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金先生认为,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用“一衣带水”四个字皆可以带过。“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即使两国关系更为复杂,从我国人民的普遍民族感情来看,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也远大于其它影响。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遭受的许多苦难都与日本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2、十九世纪的中日同与异
日本首先在“闭关锁国”的背景上与中国存在着绝对的类似。十九世纪上半期,在美国舰队向日本叩关之前,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为了维护封建体制,德川幕府先后五次发布“锁国令”,采取种种措施将日本隔绝于世界之外,竭力扼制日本官办和民办的商业企业开展对外**,视洋货为洪水猛兽加以禁止;严禁日本国民出海,对擅自乘船出海者处以极刑,查禁“洋书”,**传播西方科学的日本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
日本封建统治者原以为“闭关锁国”能够带来“歌舞升平”,然而,它却进一步导致了停滞、愚昧、落后和衰朽。
远东是欧亚大陆最后一个受欧洲扩张影响的主要地区。但十九世纪中叶起,中国和日本这两个距离欧洲最远的远东国家逃不过和印度等国一样的命运,正如费正清先生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描述:“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
这便是中日在十九世纪面临的“同”。不过,面对欧美列强的侵扰,虽然“两国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却“是以完全本同的方式。日本可以采纳和利用西方列强的原则,并将其用于自卫和后来的权力扩张。
相比之下,中国不能以已种改变了的西方方式重组自己。”
事实上,日本统治者认为列强的炮火会瞄准日本而不是中国。1837年幕府统治者德川齐昭发出预言:“日本将是西方攻击的第一个目标”。
在他看来,中国太大了,朝鲜和琉球太小了,对于英国的炮艇来说,日本只是大小不一。可以说,他感受到了中国道光皇帝面前的危机。不过,三年后危机真正到来,却首先到达了躺在床上抽鸦片的中国。
即便如此,鸦片战争的冲击对日本也极大。金一南先生书中讲道,“(在日本)许多人以鸦片战争为题著书立说,论述西方对东方的野心,慨叹清**的失败,警告德川幕府如果不速筹对策,必重蹈中国覆辙”。同样是学中国,和以前的学汉字、学围棋、学《论语》、学《法华经》相比,日本人这次从中国学习到的是危机。
危机终于在1853年7月爆发,当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裴伊利率领4名中国共产党人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后来,日本和中国一样,被迫与外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开放条约,如开放**口岸、索取战争赔偿、控制日本关税、在日本取得军事力量等。
金一南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真正使日本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个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另一个是中国的魏源”。说起魏源,以前中学历史教材等相关资料似乎介绍过,虎门销烟的英雄人物林则徐请魏源撰写《海国图志》、《圣武记》、《瀛环志略》,林则徐也被相关教材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事实上,据金一南先生说,魏源的书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鸦片战争后,这些书传到日本,却引起强烈震动。对于日本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来说,这是最早的留学知识。金一南先生这样评价,“魏源在日本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中国”。
费正清先生在书中对林则徐的介绍和金一南先生含蓄的描述相比,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中国总督林则徐曾试图禁止鸦片流入国内,并顶住了英国人的第一次强攻,但他也认识到外**事力量的优势。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
‘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我只请你对此保密’,他这样要求他的朋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费正清先生指出,林则徐不愿意公开这些观点,说明他担心这会在同僚和上司中引起敌对反应。这种担心决不是没有道理的。与出于对西方的恐惧而决定彻底改变旧制度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相比,统治中国的士大夫们,除了少数人,仍然对西方的一切极为反感和鄙视。
虽然战争失败的打击迫使他们采取了某些措施,典型代表便是“洋务运动”,以效仿西方的**和技术,但在实际中他们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官吏们在机械事务方面的无能已无可救药,纵然他们真诚地想模仿西方——从根本上说,他们并不想模仿西方。因此,在1842年至1858年的十年间,中国几乎没有面对欧洲扩张主义的挑战。
”不可否认,1868年明治维新从开展时间、代表人物、改革目标等许多方面与中国当时的洋务运动存在相同或相似。金一南先生在书中总结说,从时间上讲,清朝洋务运动始于1862年,比日本明治维新只早了6年。从代表人物来说,中国的洋务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日本也有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这明治维新“三杰”。
从改革目标出发,日本明治维新提出了“尊王攘夷”,也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驱逐外国侵略势力,这跟我们现在熟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自强”十分相似。甚至如前所述,明治维新不仅受到中国危机和魏源思想的启发,也受到日本自身危机的推动,或多或少带有模仿中国洋务运动的意味。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日本对中国的另一种学习。
然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被日本明治维新所击败。金一南先生援引美国学者赖特夫人评价当时中国与日本的改革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不是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和努力,是历史上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留下的一个‘小阳春’”。中日历史在这里再次出现了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相对中国洋务运动而言却是十分彻底的。“当时明治天皇以‘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和‘破除旧习,求知识于全世界’为主导,自上而下开展了一场效仿西方的激进改革”。明治维新设计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交通、文化的制度设计与重构。
当然,再后来的历史证实,“就是这场激进的改革,使日本最终走上了战争扩张的道路”。“中日就此分道扬镳”。
由于清廷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的惨败迫使中国人打开了大门,结束了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传统文明。
因此,当历史走得更远的时候,中国人民也试图走一条不同于封建闭关锁国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是后话。就三次战争而言,根据费正清先生的分析,第三次失败是最丢人的,因为这次是被邻国日本打败的。
“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1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队又轻易地被击溃了,1895年4月,北京不得不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条款要求中国支付赔偿金,承认朝鲜独立,将台湾岛、澎湖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并再开放4个**港。
日本战争对中国的傲慢自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以现代战争**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这也是前述“分道扬镳”的重要体现。
3、跨越历史歧路:中日关系新展望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战舰大炮,先后打开了两国的门户,“闭关锁国”的时代从此一去不返。中日两国不是开放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开放、如何借鉴西方救国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近代中日社会进步与落后、进步与倒退的标志之一。
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国门失守”危机当前,对外开放思想上的差距,造成了各自结果的相去甚远。甲午战争实际上是一个明显的考验。
余杰先生认为,一种伟大的文化形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创造智慧,二是接受能力。数千年以来,中国文化虽然以创造为主,也吸收了不少外来的成分,所谓“有容乃大”。
在辉煌的治世,中国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吸取其他文化的优长,中国人也以开放的心胸应对其他文明的挑战;而在衰微的末世,中国文化则以严重的惰性拒绝与外来文化平等对话,中国人也以保守的姿态惊恐地注视着强敌的来临。日本被迫开门几年后,决定派使节到西方世界观察这场运动,学习先进文化。日本统治者愿意遵守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建立的国际秩序,使他们尽快加入,从一个牺牲品变成一个平等者。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中国却要等到二十世纪末期才明白过来。
再回到中日关系。本文之所以将“十九世纪”作为一个重要的裁量,正是因为“十九世纪”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之前有人曾说,中日两国千余年来只有两种历史背景下建立起的相互关系:
一是中国强大,日本弱小。这一历史阶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中国在中日战争中战败。二是日本强大,中国弱小。
此阶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末。当中国强大的时候,中国和日本之间是贡国的关系。当日本强大的时候,中国就成了日本侵略的对象。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曾数次兵戎相见,也曾世代友好。上世纪七十年代双方建交后,关系也是起起伏伏,时晴时阴。 毫不夸张地说,两国关系是双方也是亚洲甚至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的稳定有着相当的影响。
日本是有史以来从中国获取最多、但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无论是从民族感情还是地缘政治上来看,中日两国恐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德法式的完全平等的密切合作关系。不过,最终跨越了两次中日战争、走出数次外交低谷的中日两国,在这一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双方的磨合甚至摩擦仍将进一步持续;但在认清形势、摆正心态的两国之间的友好发展依然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