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守法公民观后感实用4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守法公民观后感 篇1

剧情简介

警官克莱德·谢尔顿和他的妻子和女儿住在费城。一天晚上,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两个抢劫者打破了。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死了,他受了重伤,差点就死了。**他很快被逮捕,助理检察官尼克·莱斯接手了此案。

按照上级检控官的指示,尼克与其中一名犯人暗中达成交易,将杀人罪名都归结在了他的另一位同伙身上,致使其被判死刑,而真正**克莱德妻子并杀死他的女儿的**则最终只获10年监禁。 10年后,当年的杀人**刚刚被释放,便遭人杀害。而一切证据都将杀人**指向了克莱德·谢尔顿,克莱德很快**,并对杀掉当年的罪犯的行为供认不讳。

克莱德还透露,他已经早早安排好了复仇计划,他警告尼克,如果他不能揪出腐败的司法体制的幕后**,还他的家人以公道,所有当年涉及到这宗案件的人甚至尼克的家人都将为此付出生命代价。随着案件的接二连三,克莱德在狱中的警告变成了现实,尼克不得不在家人成为受害者之前阻止克莱德的疯狂。

观后感:确切的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这部影片了,我这人有个毛病,我认为好看的电影,我可以翻来覆去的看,不嫌厌烦。每次看我都会从中得到新的**乐趣,《肖申克的救赎》我看了不下二十遍,依旧乐此不疲,每当我闲下来的时候我就会找出来看一遍,细细体味里面的每一句台词,演员的每一个动作跟细节。

《守法公民》这部**在我喜欢的观影历史里面,算是次数比较少的,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应该可以被演绎的更好,因为很多的细节并没有深入的刻画,以至于在结尾部分显得有些虎头蛇尾,并没有更加让人深入思考的东西,相比于《肖申克的救赎》最终主角逃出监狱,打败困住自己人生的监狱,《守法公民》主角最终被自己的炸弹炸死的结尾,多少有点让观影者感到落寞跟无奈。

即将剧透:

这是2009年10月16日上映的一部老电影,所以我不认为剧透会影响我家人的生活。接下来,我将根据情节谈谈我得印象。当然,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我建议你先停下来,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先找到这部电影,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共鸣和情节在一起。

守法公民观后感 篇2

我年轻的时候,很想改变这个系统,我想抗争,不惜代价,做到最好,但是这里让一步,那里让一步,最后陷入到这个游戏中。后来我意识到我想改变的体制改变了我。

——电影《守法公民》中的检察官尼克

尼克赖斯,美国费城一名检察官,他以自己的工作为傲,因为,他的定罪率高达96%。

这就是说,被他起诉的嫌疑犯,最后96%的人被判有罪而得到惩罚。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但是,他的一个“保护对象”克莱德谢尔顿,却决定报复尼克。

不,准确说来不是报复尼克,而是将费城的司法体系这个“腐朽的圣殿”摧毁给尼克看。

这是好莱坞心理惊秫片《守法公民》所讲述的故事。

《守法公民》的编剧中有经典名片《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尼克的扮演者杰米福克斯是多才多艺的奥斯卡影帝,克莱德的扮演者也是《300勇士》的男主角,其阵容可谓强大。

然而,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

屈从命运,然后转嫁命运

克莱德的命运凄惨至极。原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土匪达比和阿妹袭击了他的家。他被刺伤和**,而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被达比**并当面杀害。

达比故意不杀克莱德,在他去克莱德的任务中告诉他:

你不能反抗命运。

达比要的不是克莱德的财物,他要的是给克莱德制造一种感觉——“你不能反抗命运。”

这是典型的投射,达比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感觉“我不能反抗命运”,他无法忍受这种感觉,所以寻找机会将这种感觉投射出去。他不能反抗他的命运,但他可以将他的命运转嫁给别人。

尼克聪明、执着、认真。他知道达比是谁。他也知道达比是主犯,艾米是同谋。然而,他却与达比达成了认罪协议。这是个交易。达比的协议是指控艾米,而尼克的协议是撤销对达比的**指控。

为什么做这个交易?

尼克对他的老师、费城总检察官乔纳斯说,他不能冒险,因为,这起案件目前缺乏证据,dna检测失败,而克莱德当时神经错乱也不足为信,如果不做认罪协议而继续起诉,那很可能的结局是,达比和阿米都无罪释放。

尼克说得很有道理,但乔纳斯说,你怎么告诉受害者的丈夫?

这难不倒尼克,他在和克莱德谈话时,镇定自若,坦然地告诉克莱德:“我跟他们做了交易……这对我们来说是场胜利!”

克莱德说,你知道事实是什么。尼克则反驳说:“你知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在法庭上证明什么。”

这是法律社会的核心,然而,尼克如此坚定地说,在那一刻,他的心里没有温暖和柔软。

克莱德不能让他的心柔软,达比却能找到这柔软的所在。在最后一次关键的审判中,达比知道大局已定,他只需住3年监狱,他很开心,先问尼克:“你结婚了吗?”

接着他对尼克也说:“你不能对抗命运!”

达比在嫉妒,凭什么我内心如此无助,而你们却可以过那么好,凭什么我不能和女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而你们却可以结婚过幸福生活?你是我这一边的,但我却想让你死,我想让我身边的所有人死,我想让你们都和我一样无助,和我一样接受这个逻辑——“你不能对抗命运!”

尼克对达比恨之入骨。事实上,即使达比不说这两个字,他也不会对达比有任何好感。但结局是什么?他的感情站在克莱德一边,但他心目中的法律制度却站在另一边。特别是在这个体系中,他证明了自己,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96%的定罪率,这个数字,超越了妻子和女儿,超越了对受害者的同情,他不想冒险,关键是他不想损害这个数字,这是他在法律体系中存在的证明。

心中的情感和心中的法律制度都会发生。之所以发生这种**,一个关键是,他不愿意再动情感。

离开法庭去见**的路上,乔纳斯安慰尼克说:“一旦你做了一个决定,就得接受它,然后忘记它。”

乔纳斯后来告诉尼克,做决定并不难,很难接受。

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困难的还是如何做出决定,尤其困难的是,如何带着情感去面对这个工作中经常看到的世间最悲惨的事情。

乔纳斯是说,不管情感如何,你得说服自己强行接受自己的决定。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决定合理化。

另一个关键是,掌控别人的命运是非常特别的。乔纳斯和尼克不喜欢达比的结局,但他们都喜欢自己决定。所以乔纳斯对尼克讲了深通哲学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故事:

每次去一个广场时,奥勒留都会带着一个专门的仆人,每当听到有人赞美皇帝时,这个仆人就对奥勒留耳语说:“你只是一个人,你只是一个人(you’re just a man)。”

一般来说,第一个关键是关上感情,第二个关键是享受权力感。尼克关闭自己的情绪是可以原谅的,而尼克,享受权力感,深深地刺伤克莱德。在广场上,当尼克和记者交谈,特别是尼克和达比握手时,克莱德非常痛苦,他决定报复。

看着尼克侃侃而谈,克莱德决定报复。

说的是情感,玩的是权力

情感和权力,孰轻孰重?

意识上,尼克、乔纳斯和费城司法体系中的每一个重量级人物,想必都会说情感更重,权力,他们才不在乎呢,他们可不会追求权力,他们在乎的是追求正义,譬如尼克就喜欢问女儿:“爸爸上什么班?”

女儿会回答:“抓坏蛋。”

尼克再问:“为什么抓坏蛋呢?”

女儿再回答:“为了我们的安全。”

又如达比和阿米的辩护律师雷诺兹,在阿米10年后被处死刑时,他来到现场,尼克问他为什么不在家里看***而非要来现场,雷诺兹回答令人动容:“阿米没有亲人,我觉得应该来送他一程。”

似乎是,雷诺兹很讲情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真的,但同时,他在年老时变得性兴奋,他也在关注尼克的助手莎拉的大腿。

弗洛伊德早就发现性兴奋与死亡密切相关。如果你自己死或者看着别人死,你可能会被唤起性欲甚至**。但我总觉得雷诺兹的性兴奋意味着别的。司法系统的成员们一排排地坐在执刑室前面,还有别的事情。

但这种意味被破坏了,本来可以**死去的阿米,却在痛苦中挣扎了很久才死去。

有人动了手脚,一个瓶子上写着:“你不能反抗命运。”

这使尼克想起了达比,他们立即出去逮捕达比。

但自以为聪明无比的尼克错了,从现在起,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克莱德的一个圈套。

克莱德终于动了手术,让艾米痛苦地死去,这只是他的第一步。

克莱德的第二步是利用尼克的警察护送队来欺骗并杀死达比。接下来,他让达比产生了无助感。

达比中了一种河豚的毒,因而,他将失去行动能力,但是,他的感受能力却丝毫没有被破坏。

然后克莱德把达比紧紧地绑在一张床上,床上有克莱德妻子和女儿的一面镜子。他想肢解达比,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看着他复仇,达比看着自己肢解。

他还给了达比肾上腺素,这样达比就不会晕倒,他还割下达比的眼皮,让达比闭不上眼睛。

……看起来,克莱德和那些**杀手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差异巨大。那些**杀手首先有一个信念“我不能反抗命运”,接着他们给别人制造“你不能反抗命运”的无助感。相反,克莱德是直接“反抗命运”,他要将达比给他制造的无助感直接还给达比。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尽管不够好,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这种复仇的方式,可以将痛苦限制在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而不会向外传递。

当然,这不是法制社会的逻辑,法制社会的逻辑是,一切问题在法律体系内解决,所以不管是加害还是复仇,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克莱德想做一个“守法公民”,所以他留下线索让尼克轻易抓到他。

这时,才是故事的真正开始。克莱德要和尼克以及整个司法体系玩够“认罪协议”这个交易游戏。

认罪协议,是谁说了算的游戏

尼克抓住了克莱德,但是,他没有一点证据,所以,他得说服克莱德认罪。

这很容易,因为克莱德主动提出了认罪协议,他的交易筹码是认罪,而他的条件是,给他在牢房里弄一个席梦思床。

克莱德的要求低得令人出乎想象,但尼克却有点恼怒地拒绝了。

尼克的同行们不能理解,他们问尼克,为什么不接受?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消费时很奇特,他有时会把服务员或经理叫过来说,你们这个菜的**怎么定得这么不合理!

不待服务员或经理辩解,他会继续说,**太低了,应该是多少多少。

他的这个游戏,和克莱德的游戏是一样的,就是谁说了算的游戏。消费中的**是经营方定的,消费者似乎只有接受的份,尤其是在那些大餐馆,我这位朋友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他要挑刺,他要提价。提价对方一定会答应,那样他就有说了算的感觉。

不过他很聪明,每次挑刺时都是挑一些小菜的价。

尼克玩认罪协议的游戏时,他更喜欢对方漫天要价,那样证明对方害怕,而他尼克有足够重的筹码。但像克莱德,承认杀死阿米和达比的两起重罪,要的筹码却只是一张席梦思床,这太轻,轻到他似乎没有理由拒绝,轻到他似乎必须得接受,这种被迫被戏弄的感觉很不爽。

由此看来,检察官和罪犯之间的较量,和丈夫与妻子的吵架一样,其实核心是意志的较量,争夺的是谁说了算的权力。

但尼克是一个好检察官。任何一个体系内,好的表现都意味着,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情绪为中心。所以尼克还是和克莱德达成了认罪协议,给他的牢房安装了一个席梦思床垫。

一切结束了,尼克以为,但克莱德说,我还要和你做第二个交易。

尼克懵了,他问,交易要有筹码,你有筹码吗?克莱德问,雷诺兹的性命够不够?

雷诺兹就是那个在阿米死刑前关心女人大腿的辩护律师,他的性命自然够筹码。这次,克莱德的条件是一份高质量的西餐,20磅的牛扒一套,还有他的随身听,要在中午1点前送到。

这次,轮到了监狱长不爽。他也觉得被戏弄,他要反抗。既然1点是克莱德的意志,他有意要拖到1:08才将西餐送到。

通常,作为司法人员,展现一下自己的意志是很爽的,但在克莱德面前,这种做法会有代价,这次的代价是,雷诺兹死去了。本来,如果他们准时将西餐送到,雷诺兹是可以活的。

谁不热爱权力感?在克莱德一案中,最有权力的还不是尼克,而是一名女法官。她宣判了阿米死刑,她宣判了达比3年监禁。

现在,事情紧急,克莱德拥有可怕的破坏力,所以尼克和乔纳斯请求女法官限制尼克的行动范围。

守法公民观后感 篇3

电影《守法公民》观后感:如何追求”正义”?

如何追求”正义”?

——电影《守法公民》观后感

张小明在锦城

**了一部电影《守法公民》,网传很不错!看后亦有震撼心灵之感,而且一时难以言说是非对错。而”是非对错”应该是我们通常说的”正义”的基本内涵了吧?

”难以言说”则表明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01”你无法反抗命运”

电影中,男主人公克莱德有着温馨的家庭——漂亮的妻子、乖巧的女儿,然而一场入室抢劫案中他失去了妻子和女儿,并且目睹自己的至亲至爱被辱被害。主诉检察官尼克在控告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和主要犯罪嫌疑人达比通过辩诉交易使得从犯阿米被判死刑,主犯达比从轻发落。从案发到审判,达比告诉克莱德和尼克:

”你无法反抗命运!”,而且这句话也在影片中出现多次 ;这样一个具有长期犯罪史,并且暴虐成性、吸毒成瘾的”坏人”说出这句话颇具有讽刺意味!是的,克莱德无法抗拒妻子和女儿被杀的命运。尼克无法抗拒司法系统的规则。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和事业的进步有什么不对的?

法庭**前,克莱德找到尼克,希望尼克能够继续指控犯罪嫌疑人,而非达成”交易”;尼克称,有些证据上的问题法庭不予采信,不做”交易”的话可能面临两个人都无罪的判决!克莱德说:“我亲眼看到他们的脸。我知道我女儿被达比杀了。这是事实。

”你知道什么并不重要,法庭只看你能提供什么样的证据!”尼克的这一句话让克莱德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从司法角度而言,尼克这样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区分”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但对于失去家庭、失去生命支柱的克莱德而言,他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认识到:公权力无法实现他自身所需要的”正义”了!

当达比走出法庭时,他讽刺地对尼克说:司法系统现在很好!远处的克莱德,看着达比罪恶的嘴脸及其走近尼克身边窃窃私语,那脸上的愤怒和仇视让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尼克看到了,他的表情很庄重——他知道克莱德想要什么;当然,他知道他想要什么。司法事业上的”胜利”也许不是单单的个案来评价的,但又毫无悬念是一个个具体的个案组成的。同僚说:

做出决定并不困难,难的是接受决定!他们也谈到,在这个行业中”要学会不断的忘记”,这些话语都为剧情的深入发展埋下了伏笔。

02是”正义”的缺席?还是”正义”的迟到?

尼克在一次次心里挣扎中一步步”前进”,十年后的他经验更加丰富、思路更加敏捷、工作更加干练,也拥有领导的信任和赏识,下属对他钦佩有加并愿意为之卖力,他俨然成为当地检察官中的佼佼者!当然,他也常有对家庭的愧疚——孩子懂事、听话,他却少了很多重要时刻的陪伴;面对妻子的”责难”,他无奈的继续奔向自己的”事业”!然而,那个当初怀着巨大悲痛转身离去的克莱德并没有”学会遗忘”,也没有”接受命运”;他策划了一系列”复仇”行动:

首先是阿米执行死刑的药物被替换,本应该**苦的”注射死刑”变成了一场”残忍、不人道”的惩罚,给现场的司法**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注射药瓶上的一句”无法反抗命运”让司法人员将矛头指向了已经被尼克”遗忘”在记忆深处的达比,而达比被找到的时候已经被残忍的杀害,肢解了25块——克莱德具有重大嫌疑!**找到克莱德的时候,他脱光衣服束手就擒;然而,就”谁杀死了达比”这个核心问题,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够指向克莱德。

克莱德在能否对自己保释的问题上,对尼克基于其财产状况、可能逃跑以及犯罪手段残忍等情形提出的”不予保释”意见不屑一顾,侃侃而谈自己守法、首次被指控,公诉人无证据、侵犯公民宪法权利、违反先例等等与保释相关的事实和依据,认为自己依法应该被保释!当法官表达倾向意见后,他顿时破口大骂法官为**,称其糊涂、没有是非、草菅人命……,克莱德对达比和阿米案件审理中的每个人都记得一清二楚!紧接着,克莱德虽然在监狱中,却通过和尼克的一次次”谈判”,因为对方一次次不履约、延迟履约,实施了精准的”报复”:

达比的辩护律师,审判长,尼克的检察官团队,尼克的检察官领导都非常干净,也非常冷静和残忍,而且非常逼真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杀人!直至克莱德将矛头对准了整个司法体系,试图摧毁以当地市长治下的整个司法体系的领导人的时候,尼克才最终阻止了他,并且让克莱德最终死在了自己的”计划”中!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克莱德和尼克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和反思。克莱德认为自己已经一步步的通过”教训”让尼克学会了尊重事实,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司法正义;尼克也确实进行了这方面的反思:”我年轻的时候很想改变司法系统,我想去抗争,不惜代价、做到最好; 但是这里让一步,那里让一步,最后就陷入其中了 ,然后就意识到我想改变的司法系统已经改变了我……我已经迷失了道路了!

”克莱德的一系列行动都表现出了计划周密、行动冷静、目标精确的特点,这和他毫不动摇的想要摧毁他认为已经腐败透顶的司法体系有关,当尼克无奈又愤怒的问到他何时能”收手”,诘问他”不断地杀人复仇,妻子和女儿就能感受到愉快了吗?”的时候,克莱德说了一句很痛苦,也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她们什么也感受不到……她们已经死了!

”而且声称自己并不单是为了”复仇”,而是要摧毁这一切,要做”像圣经一样伟大的事”——大概的意思就是毁灭和重生吧?

03如何追求”正义”?

杀人犯罪造成的社会关系损坏具有一种”不可恢复性”.所有后续的补偿、惩罚,似乎都无法真正弥补死去的亲人给活着的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但文明社会极力避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公正观,希望通过更加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去修补已经损坏的社会关系。然而,那种”自然正义”总是不会缺乏市场的,也总有人为之欢呼雀跃——复仇行动的成功会让人有一种”沉冤得雪”的快意(前阶段网络热炒的”张扣扣除夕杀人案”即有类似的体现);这大概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始终没有取消死刑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然而,克莱德的目标对准的是整个司法体系,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摧毁不公的”体系”,这在根本目标上同尼克在反思中所谈到的”改变和抗争”是同一个问题。尼克通过的是一次次的妥协让步的方式,在司法体系中迷失了;克莱德通过的是一个个屠戮事件对之进行攻击,试图”彻底摧毁”司法体系。(当然,这里存在”方法错误”的问题:

你只能摧毁”人”,无法真正摧毁”体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尼克从事司法工作的”初心”,也可以说是克莱德的”终极目标”——他们都希望能够”改变”司法体系!

整个电影中当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追问”:为什么这么恶劣的案件会出现”证据不足”的问题,责任在于谁?这是不是说明确实存在司法腐败的问题?

为什么尼克会选择”辩诉交易”,而不是像克莱德所说的那样”努力”去追究**者的责任?是考虑司法效率,还是平衡自己的”精力”?司法人员如何在个案中做出价值判断,做出”继续指控”还是”辩诉交易”的决定?

克莱德为什么一直没有将尼克作为”惩罚”对象,而且相当于间接的帮助了他在仕途上走的更远?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改变”了尼克吗?是认为”辩诉交易”不会再在尼克身上出现了吗?

克莱德在一次次精确打击下,究竟能否达到摧毁”腐败的司法系统”的目的?这究竟是一个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伟大目标,还只是一个充满”偏见”的、具有破坏性的暴虐行为?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智慧”喝彩,还是应该对这样的”行为”批判?

进而我们也可以问:”罪恶”能分级别嘛?能辨析谁的”罪恶”更重一些、谁的更轻一些?

谁的”罪恶”应该受到残忍杀害的惩罚,谁应该受到一般的惩罚?克莱德美满家庭被摧毁给他带来的伤害更大,还是那么多无辜牺牲的检察官的家人受到的伤害更大?更加深刻地,我们还可以问:

正义能否被”量化”?如何去追求”正义”?当我们谈到追求”正义”的时候,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一些答案可以尝试,有些可能很难回答。但毫无悬念,这样的影片能够给人带来反思和警醒:我们在思考关于公正的问题的时候不单单从大处着眼,也要关注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个案;但愿,”公平正义的阳光”能够照进每一个具体的案件!

守法公民观后感 篇4

题目长的令人害臊,但是,这的确是看完这个中规中矩的电影以后最想说的。

很标准的前戏,一个安分守己的公民,目睹妻女被杀,虽然罪犯被抓到了,却因为法律上对公民权利的过度保护,badguy没有收到应有的惩罚。然后温顺的羊羔变成凶狠的狼,打开了外挂,展开了智慧且疯狂的报复。花大价钱养着的州警、FBI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白痴,惨剧接二连三,有辜或无辜的人以各种神奇的方式惨死。最后男主在编剧的授意下放了个大招,于是,社会和谐了。

法律对个人权利的过度保护,往往被坏人利用,好人被逼诉诸暴力,最后却被同样的法律所制裁。也许导演正希望通过这一点提升一下这个电影的层次,让它看起来不仅仅是一场新奇的杀戮表演。其实这样的题材已经被香港流水线电影排烂了。对此我不想多说什么。我不觉得有什么好讨论的。面对以政府的财力为支撑的司法系统,任何一个罪犯都是弱者。对罪犯的正当权利的保护,最能体现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尽管这样的立意会让辛普森这样的杀人犯漏网,但是,这就是自由民主的代价。美国最高法院那些最有智慧的头脑,显然对此做过权衡,然后遗憾地承受了这样的代价。

让这些东西见鬼吧。我想说的是对杀戮的欣赏。编剧们肯定知道,那些花了工资的一部分钻进电影院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可不打算对法律的立意皱眉深思,他们只想到电影院爽一下。还有什么能比用各种方式干死自己的同类更刺激神经呢?但是,站在杀人狂的角度干死无辜的受害者,这样的杀戮欣赏起来难免有心理负担。如果能把这些倒霉蛋放在“活该被干死”的位置,让观众从道德的山头俯冲下来,正义凛然地欣赏杀戮,观众的心理负担下来了,电影的票房就上了。

本片的导演知道这一点,《电锯惊魂》系列的导演也知道这一点,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更是知道这一点。你看,在《电锯》系列里,每一个受害者背后都有一段使他看起来罪有应得的故事,然后被当成小白鼠放在各种疯狂的杀人游戏里:开膛破肚、脑浆迸裂、锯腿、断臂……供观众欣赏。《无耻混蛋》里,被杀戮者变成了德国纳粹兵,布拉德皮特用手术刀在他们脑门上进行艺术创作,血肉横飞,皆大欢喜。把你的杀戮大餐端上来吧,给个安慰人心的借口就行。人类就是这么操蛋。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83584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青春的文案短句80句
下一篇 : 潜力励志句子4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