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作为教师教作业务的初始步骤,也是优质课程的必备前提,所有教师应做好自身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是激发教学创新的关键途径。编辑特为您梳理的“菱形的课件”必将给您启发,欢迎您收藏我们的网站并随时查阅最新消息!
菱形的课件(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拼图游戏,感知菱形的多种拼法。
2、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激发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能区分菱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菱形泡棉每人三个。
2、教师展示图片(三角型拼成的小鱼、圆形拼成的毛毛虫、方型拼成的机器人)。
3、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人手一个图形;教师用大菱形图形三个
4、每组一张操作图,水笔。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个大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2、图形娃娃找朋友(分类计数)
(二)出示图片(小鱼、毛毛虫、机器人)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图形娃娃觉得小朋友真是聪明,所以它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新朋友,看,它们是谁?”
2、师:谁来告诉我它们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
(三)介绍新朋友——菱形
1、(教师出示菱形)看,图形乐园里来了位新朋友,这是什么图形?
2、我和菱形娃娃做游戏
1)听口令找朋友(如:3个小朋友、5个小朋友等)
2)用3个菱形来尝试拼图。
3、幼儿每人从篓框里拿出三个相同颜色的菱形,自由操作菱形娃娃。
4、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自己拼的成果,并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其余幼儿将自己的结果粘贴在每组的纸上。教师展示其中一组结果,请幼儿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
5、幼儿将拼图展示给客人老师,并说己拼的是什么图形。
(四)延伸活动:
1、教师出示操作图,请幼儿根据图上的形状用菱形去拼(按组进行),并且请组里的一位幼儿进行记录。
2、巡回指导幼儿拼图情况。
四、活动结束
1、
2、
菱形的课件(篇2)
由于菱形并不是孤立存在,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还蕴涵着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所以我把菱形的性质和特殊三角形综合运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突破难点的方法是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显示一个菱形被分割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两对等腰三角形,让学生直观感受菱形被对角线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或者两个等腰三角形,使学生知道在菱形的计算或证明时常常将菱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活动一)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演变菱形。借助筝形辨析菱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学习菱形性质做好类比。
2、探究菱形的概念,课件展现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平移特化为菱形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深入理解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活动二)感受菱形。
设计意图:在欣赏中为学生在生活和空间与图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只要留意就可以发现菱形,菱形的美是对称、和谐、简约的美。菱形很美,可以用来改变和装点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菱形的愿望。
(二)类比探究论证归纳
(活动三)折叠剪纸,目的:探究菱形的性质。
①我对折纸活动做了这样的处理:任一形状的纸,先折。
②分组讨论,探究菱形的性质,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菱形的性质验证。
③严格逻辑推理证明以上的结论。
这个探究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遵循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逻旋上升式原则,按照学生从“直观操作→直觉猜想→合情推理→逻辑推理论证”的认知规律来设置问题情境。在这里,我会提供给学生较充足的学习时间,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自主的去操作、去猜想、去验证,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说理,得到菱形的性质。我会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推理不同的验证方法。期间教师根据学情做出适当的点拨,这样做既能较好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更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教师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获得了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预测到:
(1)学生对菱形性质探究的方向不一定正确、合理,符合老师的预期,不一定能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的研究,并合情地做出猜想。我根据课堂状况随时做好引导和指导,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及时的完成。
(2)会对性质的探索口头表述比较零碎,凌乱,所用的语言一定不够恰当、准确,教师做好梳理点拨总结工作,并适时板书。另外学生容易遗漏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做好点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由菱形的轴对称得到了菱形的性质,并对所实现的结论进行验证,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此时,我会适时利用课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活动四)、例1,理解推导菱形面积公式,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对教材做了适当变动,将菱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设置为例1,以题目的形式出现减轻学生对理论知识点学习的枯燥和心理压力。
(三)建立模型提炼方法
(活动五)例2、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20m,∠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
为了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把课本的例题作为一道提升能力的题,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交流,选能力高的学生示范。这道题目能让学生准确的利用菱形的性质,巩固新知,第三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这个环节我预测: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能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两条小路的长,即菱形对角线的长,但出现计算√300的困难,由于没有学习二次根式,还不会对它进行化简,教师提示需要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取近似值即可。
经过整个环节,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已运用自如,通过体验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并在挑战中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美妙。
(四)阶梯练习因材施教
(活动六)适度科学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菱形的课件(篇3)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菱形的课件(篇5)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1:课题引入
思考: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可以通过折叠、裁剪等方法如何得到一个菱形?
答案:教师演示,将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就会得到菱形。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入课题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菱形?什么样的图形叫菱形?
活动2:认识菱形
1.展示出我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毛衣上的菱形图案、菱形耳环、办公室窗子的防护栏、自动收缩门、操场上地砖拼成的图案。
2.利用多媒体演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教具的变化情况,引出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通过等式“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强化菱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引入菱形的定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3:菱形性质的探究
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
学生容易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有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根据图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口头表述出探究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要深入学生中,了解、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并及时的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
2.探究菱形的性质:(分组讨论:菱形具有哪些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3.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
命题: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
求证:(1)AB=BC=CD=DA
(2)AC⊥BD,
AC平分∠DAB和∠DCB
BD平分∠ADC和∠ABC
【设计意图】通过对猜想的论证,进一步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推理的必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推理是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此外,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求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活动4:菱形性质的运用
练一练: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BAD=60度,则∠ABD=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
4、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菱形的应用,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活动5:菱形的面积
5、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BD、AC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的结论引入讨论菱形的面积公式。
生活中的数学:
例1: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80m,∠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答出可以用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4倍来求.此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菱形的面积也可以由两条对角线的长求出,即用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菱形的面积.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菱形性质的应用,巩固了菱形性质,会灵活运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BD=6cm,DH⊥AB于H.求DH的长.
【分析过程】由菱形性质及AC=8cm,BD=6cm,易得菱形边长AB=5cm.又DH⊥AB于H,这样可由S△ABD=S菱形ABCD得到AB·DH=AC·BD,从而可求线段DH的长,即DH=AC·BD/AB=×8×6/5=24/5(cm).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答过程应在师生共同分析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对仍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适当帮助,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6:课堂小结
对自己说我有哪些收获?
对同学说有哪些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感受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树立自信心.
活动7:作业布置
1、在A4纸上画出菱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2、教材:P60页第5题P61页第11题
活动8:利用希沃的课堂活动制作分组PK小游戏,课间或课后学生积极参与,在玩中学,复习本节课“菱形的性质”。
板书设计: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并且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高
S菱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附)当堂检测: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边相等且平行
2.已知菱形的边长为4cm,则菱形的周长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BAD=120度,AB=6cm
求:对角线AC,BD的长度和菱形的面积.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菱形的周长是()
A.40 B.24 C.20 D.10
5.如图,菱形ABCD的内角∠ABC=120°,AB=4cm,求菱形ABCD的面积.
菱形的课件(篇6)
牟平大窑街道蛤堆后小学邹宏建
一、活动背景:
风筝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玩具,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航天科技作品。学生放风筝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春季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运用数学、物理、美工知识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学生通过研究风筝,了解风筝的历史、了解风筝的演变、了解风筝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设计风筝、制作风筝、创造新风筝的基本任务。
本节课是以制作风筝为主线,加强学生手工技能的培养,通过“研究风筝”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学会系线、剪纸、粘贴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积极探索的态度。学生在设计、制作、放风筝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自我劳动带来的生活之美、幸福感和趣味性。
二、目标确定:
1学会仔细观察,找出风筝的特点,设计简单,画风筝,并按要求制作简易风筝。
2通过制作风筝,掌握系线、定位、粘贴、打结的基本技能。学会画图、装订、粘贴等简单的操作技巧和简单工具的使用。
三。团队制作风筝,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研究、团队合作的精神。
4.通过制作风筝,学生可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许多课件、风筝实例、制作风筝的工具和材料(刀、铅笔、透明胶带、双面胶带、竹条、纸、丝线、剪刀等)。
四、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
教学难点:风筝骨架的绑扎和线的定位。
五、实施过程:
(1) 引导谈话,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村居》。猜猜诗中的“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是指什么?学生猜出“风筝”。
(板书:风筝)
[师]:说到风筝,请问大家,你们知道风筝起源于哪个国家吗?
[生]:中国!!
2、看一些风筝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和放风筝。
(学生不住地发出赞叹声)
【说明:课件内容包括:各类风筝**,放飞风筝**】
3、玩过风筝吗?你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鸟、龙等。
过渡: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风筝。(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菱形风筝的制作。
(二)、 制作材料和工具
[师]:要想制作风筝,就需要用到材料和工具,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你知道吗?那么还需要哪些工具你知道吗?
学生展示交流课余时间自己收集的风筝制作的相关资料,比如风筝制作所用的材料、制作工序、风筝的制作原理、方法与技巧等,并把收集的资料填入下表。进行交流。
[生]:学生发言制作工具和材料:双面胶、剪刀、竹篾、胶带、针、线、铅笔、绘图工具。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制作风筝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请同学们看投影课件。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学习如何制作钻石风筝?
(三)、制作原理
[师]: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我们还需要了解风筝的制作原理。
出示风筝,让学生仔细观察。风筝有一个特点:你能看见吗?
教师:同学们,根据我们所欣赏的不同种类的风筝,请找一找,想一想这些不同种类的风筝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吧?
[生]:他们的外形都是对称的。
[师]:为什么必须对称呢?
学生交流
[师]总结:以我们常见的蝴蝶和蜻蜓风筝来说,它们的左边和右边,不论大小,体形,还是花色、重量来说,都是一致的。像这样的左右一致的形状我们称为对称。
只有具备这些特性,风筝才能在空中平稳地飞行。因此,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称性。
老师强调:风筝的骨架一定要对称,但风筝表面的图案不一定对称,可以是不同的图案。
(板书:对称图形)
(四)、学生自主观察,制作方法指导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关于“风筝制作” 过程方面的资料。
教师指导下制作风筝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风筝技巧:剪、画、修、绑、贴、粘、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剪将纸裁成菱形。边示范边和学生一起做。
学生们展示如何将方纸切割成钻石。
方法:a.将方纸沿中心线折叠,
b.在大约三分之一处标点,点要标在在纸能展开的一面。(检查一下所标的点对否。)
c、 然后从中心线的两端画一条线到标点。(如果尺子不够长,可以用竹条。)
d、 最后,用剪刀沿直线剪两个角。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将剪好的纸展开就是一个菱形。
剪好后的菱形纸展开互相展示一下。
2、 绘。
展示多彩的风筝。彩绘图案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
颜色鲜艳,图案大,为什么?
鲜艳的色彩,大图案,强烈的对比度,可以在蓝天上更加醒目。
3、扎风筝骨架。
a扎骨架时,常用的方法是“十字花法”,将两根竹条呈十字摆放,横向竹条放在竖向竹条三分之一处,左右对称,。
b、 缠绕骨架前,应为棉绳预留15cm绳头。
思考原因。为了方便打结连接。
c、 固定骨架时,采用交叉缠绕法,即将棉绳对角缠绕,左右各5次,最后打结,留15厘米长
图2(老师演示结法,骨架制作完成)
学生展示部分骨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错误。
4、 糊——糊纸面
(1) 把纸放在桌上,然后把风筝骨架放在纸上。(注意不要歪斜,否则风筝的重心会不稳定,不会飞。)
(2)骨架摆放后,用胶带将十字骨架固定在风筝纸面上,这样骨架就不会移动。风筝面的四个边用胶带粘贴平整。
注意:骨架的棱角应粘贴牢固,不得移动。
或者用胶带直接粘贴。
(3) 用丝带装饰钻石风筝的肩或尾。
宽约2-3厘米,长约30厘米。飘带依次粘于风筝的尾部。(用双面胶黏在一起)。
5、 绑——绑风筝线。
当骨架和风筝表面完成后,将风筝骨架的绳端与风筝线系紧并系紧,板状菱形风筝即完成。
制作: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风筝制作的知识。现在,让我们用传统的风筝制作材料来制作你喜欢的钻石风筝。
1、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检查教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导语:制作风筝骨架时,要将缠绕在骨架上的绳头检起来检查。如果发现以下问题,应及时解决。
(1) 风筝总是偏向一边,因为骨架不对称,需要调整。
(2) 风筝总是大头朝下,但重心错了。调整重心使尾巴向下。
(5) 学生做(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六)、集中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制作的风筝,与师生交流。
展示交流。
获奖队伍获得小红花,个人奖励小红花,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手册中。
(七)、本课总结:
大家畅谈做风筝的收获与感想。
老师总结:劳动的果实来自劳动实践,是劳累的回归。当一个人有劳动的果实时,那是他最深刻的经历。
归纳建议:
风筝骨架要对称,风筝面料要完全粘合牢固,找到重心。
完成风筝后,下一步是飞到户外。根据你的飞**况,你应该不断调整风筝,使它在蓝天上飞翔。
菱形的课件(篇7)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道补充题,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例2是教材P108中的例2,这是一道用菱形知识与直角三角形知识来求菱形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目,除用以巩固菱形性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菱形的面积,以促进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
四、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18、2、2菱形》课时练习含答案;
5、在同一平面内,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纸片不能裁剪)可以拼成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梯形
答案:B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解析:
解答: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长都为a,根据菱形的定义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题意得,拼成的四边形四边相等,则是菱形、故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定义、
6、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
A、等腰梯形 B、正方形 C、矩形 D、菱形
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解析:
解答:由于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都相等,则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也相等,即是菱形、由题意可得: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即是菱形、故选D、
分析:本题利用了菱形的概念: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四边形中不一定为菱形的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B、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D、用两个全等的 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A、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C、矩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菱形的课件(篇8)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 1.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 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
3. 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
4. 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 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及其运用。
教学媒体 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性质:
(1)矩形:①矩形的 四个角 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3)正方形: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②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 角。
2.判定:
(1)矩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菱形: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柳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面积计算:
(1)矩形:S=长(2)菱形: ( 是对角线)
(3)正方形:S=边长2
4.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二):【课前练习】
1.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
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 =60,则AED的大小是( )
A.60. B.50. C.75. D.55
3.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则它的对角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为( )
A、22 a B、24 a C、a2 D、22 a
4.如图,是根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边长均为15㎝的可活动菱
形衣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则1=_____度
5.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如图,先裁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
窗料(如图①),使AB=CD,EF= GH;
(2)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
的形状是 ,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
(3)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_____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 ________
二:【经典考题剖析】
1.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正方形B.矩形C.等腰梯形D.直角梯形
2.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A.98 B. 96 C.280 D.284
3.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 ,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
对角线A C于点F、E为垂足,连结DF,则CDF等于( )
A.80 B.70 C.65 D.60
4.如图,小明想把平面镜MN挂在墙上,要使小明能从镜子里看
见自己的脚?问平面镜至多离地面多高?(已知小明身高1.60米)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
DA的中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添加的条件__________,理由:
三:【课后训练】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个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
2.如图 ,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 正方形,小明把矩形
的一个角沿折痕AE翻折上去,使AB和AD边上的AF重合,则四
边形ABEF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 O,且CA:BD=l:3 ,若AB=2,求菱形ABCD的面积。
5.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组长将两条等宽的长纸条倾斜地重叠着,并问同学,重叠部 分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同学说: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乙同学说:这是一个菱形。请问:你同意谁的看法要解决此题,需建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即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边CD与边BC上的高相等,试判断四边形 ABCD的形状。
6.如图,在矩形AB 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对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 间(0
(1)当t为何值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