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谈论电影感想时应当讲究简练明快,避免徒增冗词和繁复,你在创作关于“作品名”的观影解析时有什么心得与启发呢?关于“作品名”的感想稿,你已经构思出初步结构了吗?编辑精心打造的“爱情观后感”必将满足你的需求,愿这篇文章能为你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爱情观后感 篇1

《爱情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

随随着交际心理学这堂课的结束,我们班布置了一篇关于读一本心理学书籍的论文,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学生恋爱心理学主题。那不仅是因为恋爱这一问题在大学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也必将为我以后甚至于每位大学生的恋爱指明方向。

专入图书馆,我精心挑选了《爱情心理学》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所含爱情甚广,但我也切合现在大学生的实际心里,确定了属于我自己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爱情会给人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使人们充满巨大的内在力量。它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的希望。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爱情以自身的存在而使他(她)感到快乐……只消瞥一眼心爱的人,我们就会心醉。"爱情还会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处于失恋中的人们常常因此而失态。如果谁还要因此而承受恋人离逝之痛,那更是一下子容颜憔悴,让人看了也心酸。就连莎士比亚也会问:"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

而如今的大学生确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恋爱问题也随之出现。就我而言,爱情始终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并不是呼之而来,弃之而去的玩具。因此对于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爱情观与恋爱行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首先,我们必须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牢固的爱情。有话可谈的爱情才会长久。其次,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仍要把建设祖国这一目标放在首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了。最后,我们还应懂得爱情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因为在爱情的漫漫长路,并不是一方在走独木桥,而是两个人的共同作用,其间不免会碰到荆棘林、沼泽地,这时两人之间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连接爱情的纽带

除此之外,在恋爱的过程中或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我们要热爱他人,热爱生活。在处理施爱与被施爱的问题上要有一种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相信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享受到沐浴阳光的舒服和爱情的无限力量。

爱情的道德纯洁性,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一个人如果在道德情操方面是肮脏的,那么他就是一个卑鄙讨厌的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公民、忠诚的劳动者和正派的人。人和世界上其他动物的区别,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人使性的本能变得高尚化。在精神生活的这个领域,理智和意志需要成为性欲的高度警惕的哨兵。我不同意某些作家和评论家的观点,他们说什么对感情不能下禁令,人不能控制欲望。这是一种掩饰性道德败坏中"爱情自由"的柔软面纱。

许多青年人的轻率放荡行为使我不安。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常常见到青年男女又搂抱又亲嘴。一次我问一个很年轻的姑娘:"周围这么多人,你们不感到害臊吗?"她却回答说:"难道需要掩盖友情?"这个姑娘的回答很不高明。她虽然在生理上已有做母亲的资格,但在道德上还没有。一个人把应当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的、不可侵犯的感情拿出来示众,是一种愚蠢的和下流的行为。真正的爱情,要求终生承担巨大的、神圣的义务。你如果不想失掉自己的感情,不愿在精神上堕落,那么就不要屈从于第一次情欲。自己对负有某种道德义务的人,才能亲吻和爱抚,因为你做了她的丈夫,做了子女的父亲。我认为,除此之外的其他爱情,追求刺激的爱情,为排除寂寞而去寻找的爱情,都是道德败坏。

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

夫妇一生在道德上的纯洁,取决于男女的婚前关系的性质,取决于在这种关系中道德情操的因素占何等重要位置。在爱情方面,"经验多"、"阅历深"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侣在婚前的.品德关系越纯洁高尚,青年人——未来丈夫的道德义务感也就会越强烈。对女人的道德义务感,对她的前途的责任感,把青年人变成男子汉。纯洁的爱情使青年人健康成长;轻浮的爱情、消愁解闷的爱情使他们堕落。

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常反映出他的真实道德面貌。遗憾的是,在我们生活中还能见到一些人,他们在外边给人一种愿为崇高目的献身的战士形象,但在家里却是一个利己主义者或暴君。有些人,按其道德发展水平,根本不具备结婚条件,他们娶妻或出嫁是一种严重的不道德行为,是对下一代犯罪。有人认为结婚可以不受阻拦地满足个人的本能。某些道德败坏的年轻人,尽管他们向对方一再恳求,发出诺言和誓语,但他们还是把结婚看做是一种权力,以便获得婚前未能获得的一切。任何法律也不能使缺乏内心联系的爱情保持久远。

要记住,人们一旦结婚,就不仅承担了法律的和物质的责任,而且承担了精神责任。社会的精神丰富取决于家庭关系。年轻夫妇有时在婚后头几个月就感到"失望",让"爱情的诗篇"从身边消失。促成这种不和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一点:年轻人以为一旦结婚,在肉体和精神结合方面就不会遇到任何阻力,爱情会给他们带来取之不尽的幸福。他们忘掉了爱情之火,姑且让我这样比喻,经常需要添加好燃料——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如果缺少这种燃料,爱情之火将会熄灭,冒出浓烟,使你自己和别人都遭殃。只有精神生活丰富的爱情,才能巩固家庭。

年轻人结婚后在更大程度上应是自己爱情的创造者,而不单是爱情乐趣的需求者。婚后,创造应当超过需求。在家庭生活的某一阶段,会突然发生丈夫和妻子把全部感情发挥净尽,以至不能给爱人展示什么新东西,不能给家庭精神生活提供什么新事物。在婚前,曾为短暂离别而饱尝过痛苦,可是婚后,彼此却水火不能相容,家庭生活变成了地狱。要记住,首先孩子因此吃到苦头。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公民,首先就要关心社会的未来,关心我们的未来——孩子。你要记住:如果你产生建立家庭的意愿,你就应当好好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决心履行公民的义务。

爱情观后感 篇2

这个女性角色可以说是一个“矛盾体”。婚姻与外遇,她的内心,其实并没有严格的道德界定。她不认为自己与斯图尔特的结合后与奥利弗相爱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是令人洋洋得意的。相反,有些方面她还感到了厌恶。但正如她所说:“爱情就这样发生了。”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随心所欲,没有陈规陋习,也没有清规戒律。完全遵从内心,释放自我。

“尚待商榷”——这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情感问题。虽然三角恋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书里的三位主人公,因为其对“价值”的定位不同。作文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三人就如同三条分岔路,各自驶向不同的方向。那是不是他们的内心永远没有交集呢?也许,巴恩斯已经向读者透露了解决的方式——将三位主人公拉到聚光灯下,接受大众的评判!我们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书写成为活生生的现实,那样不仅主人公的隐私受到伤害,而且有可能会导向社会价值的偏差。那么换种方式也未尝不可:他们三人,是不是可以好好地坐到一张大餐桌前,面对忽明忽暗的烛光,摆出新鲜的佳肴,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将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和盘托出?

虽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笔者认为:人类始终不能放弃对于有效沟通的努力。爱情——人类至高无上的情感体验,不要让它的纯粹沾染任何不应属于它的脏污。

爱情观后感 篇3

愿意当一页书。上面满是忧伤美丽的文字。

仅仅一页,已然足够。

幽雅在经典的故事里,不轻易被人找到,当你一路姗姗而来,于是我们相遇。

你的用心阅读,我有感知。假若有一句战栗到你,让你心生牵挂,这便是我最大的幸福。及至掩卷,你仍不舍得放下,若有所思。我想,那一面之缘的情愫或许已经滋润到你。

先前,喜欢当一缕柔柔的风,大象无形,或隐于山林,或隐于市朝,阅尽人间春色,心中有闲云野鹤般的窃喜。然“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还居然牵扯出朝代的兴衰来了,这样的结果很沧桑。耳边厢又听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原来风是不肯怜香惜玉的,让花容失色,也酸化了许多期盼美好的心。何况变化莫测、性情乖张的灵性,让人总有一丝惆怅的意味。追风的少年,断然不喜风平浪静,但也不具“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古人情结。

于是又想当一棵树。

开不开花无所谓,立什么姿势也非紧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好,在这路边野地,有风有雨有花事,满树的葱绿便是我满身的诗意。

那棵树,不要分泌禅意,也不是为尘缘求了五百年的佛而化作的那棵;就一棵普通平常的小树也行,严守着自然的节律。保持着对生命和天籁的敬畏,逢春开花,遇寒落叶吧!

立在春风里,与众花相约,风在你的枝枝叶叶间零星散碎,浑身的香味就纷飞到了四面八方,让路成为香径,让人内心饱和、安逸。

小时在乡下读书,要走很远的小路到学校。一路上很孤独,路边的大大小小的树就成了我的临时伙伴,有时爬上去弄一根枝条,摘一朵鲜花,打下一串野果,刻下一个名字,累了就靠在树下休息一会,既孤单又有趣。有时就呆想:树怎么不读书,老站在这里是不是很清幽寂寞,它的儿子应该像我一样是要读书的吧!于是,那些树的子孙们如枝条、鲜花、野果每天被我带进教室听书声琅琅、唱小呀嘛小儿郎……正式学文化了,这样的日子至少有五年,直至小学毕业,但后来我没有机会再让它们升到更高级的学校了,于是我们开始疏远,最后成为路人。

后来偶然看了台湾的霹雳布袋戏,被一个名叫一页书的高深的武学修为所吸引。他法相庄严、正气凛然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自由豁达,浑身洋溢着正义的光辉,不着世俗凡尘的爱恨情仇,对世人保持佛陀悲悯的胸怀,用几近救赎的心去引领苍生,为苍生排忧解惑、行善疾恶,令世人为之动容。

于是一声霹雳响过,猛然感悟到生命里应该腾出“一页书”的位置。幻想中,一阵和风吹过,仿佛自己正驾着祥云,骤然闪耀万众的上空。像百世经纶一页书一样,就这样气势万千地降临凡尘,去普渡众生。

从1988年的《霹雳金光》至《霹雳兵燹之圣魔战印》的长达1698集的故事里,从少年到中年,安放了我无数的梦想与记忆。跟随一页书一路前行,山长水远,义无反顾。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迷恋到一定的程度,便顶礼膜拜了,其实有时候又会反问自己,这样虚构的东西可信吗?但一种匡扶正义、渡化迷航众生的思维惯性,时常把自己抛到半阖眼眸看尽世俗庸人,微扬嘴角笑尽天下英雄的超现实境地。

真的是这样!

然年岁渐长,终于明白自己能量有限,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把自己打回原形,那种一心想弥平尘世狼烟、扭转乾坤、化解危机的雄心壮志也变得越来越遥远。

看来只能作一张实实在在的一页书纸了。可以是一本诗集,也可以是一部经典名着,而我只是其中的一页,有一小段自己经营的故事;或者有几句触动人心的观点和寓意,不媚俗不妖艳,藏在那儿用书香氲氤自己。

那一页细密清幽的文字,兀自鲜活在那里,耐心等待有缘人。如城南郊外的一树桃花,等待着与崔护的那美丽一遇。

亦可以是一纸经书,在佛国里承载一种可以让人大悟的亮光,字字玑珠,被人反复低吟,如泣如诉。如风拂竹林、月洗群山。又似一缕琴声轻抚心灵,化着浅浅涟漪,轻悠心海,沐浴身心。

但我不要做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回的经书在晒经石上毁掉的那一页,惹得。三藏懊悔不已:“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以至行者得出:“盖天地不全,这经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是人力所能与耶!”之人生永无周全的无奈叹息。

小时爱看小说,真正打动人心,让人多年不忘的故事高潮部分,只有页数,而那页的情节往往会反复来读,然后将书捧在胸口,眼含热泪,将感动百转千回之后,便想一些迷茫而遥远的事情,那一页的记忆,那一页的温暖与迷恋,往往相伴一生。

一段很安静的文字,可以没有大悲大喜,亦无需热血贲张;但数百年时间流不走文字的空灵意蕴,颜色渐黄但丝毫不改自己本色的坚强表达,嶙峋的文字游走在有些凉薄的纸上,情绪饱满着每一天每一夜以及每一根浸满书香的纤维;落下的尘灰,敲打着前世来生的禅语,落在那一页的光阴里,遗世独立,至深至美,各自无言。

我真的希望自己就是那么一页!

爱情观后感 篇4

HR关注简历的时候,也会因为招聘职位不同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果你恰好属于其中一种人群,就要着重注意简历中的相关部分了。杨小姐介绍,因为不同的职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她说:“比如对专业技术方面的管理人员,我对其知识背景、管理背景、实践经验等都会关注,而对于一个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他的实践经验,其次是他的.知识背景。有些特殊职位还会特别关注应聘者的性格特点等。”

赵复成说:“对大学生和有经验的人关注点也不同,大学生的成绩虽然不是重点,但也是HR考查学生是否有学习能力,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的重要依据。学历也是考查大学生的一个关键,而对于实习经验只要有就可以,不用多也不能杂,要做到适度。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曾经工作的公司和从事的职务,包括工作业绩都是考查重点。”

细节反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一些不被注意的细节往往会直接断送求职者的前程。赵复成说,有些简历连性别和联系方式都没有,这虽然是一些小的细节,但反映了求职者的认真程度和做事情的专心程度。而一些错字和病句,虽然不是很重要,但起码在说明求职者不够重视的同时,也反映其文字能力不是很强。杨小姐表示有的应聘人员的简历对自己工作经历的时间编排无次序,反映了应聘者在日常工作中的条理性较差和工作不够细致。有的求职简历中时间上出现重复或交叉,这会让人对简历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这些都有可能直接导致简历无法通过“海选”。

另外,简单明了的简历一般来说容易通过,能让读到它的人感觉清楚明了,不复杂不麻烦。赵复成认为一页纸的简历是HR最希望看到的,而最多再加上“英文版”达到两页纸。

爱情观后感 篇5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过:“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阿萨里可算是幸运中的幸运,因为他在情窦初开,青春年少时就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要和弗尔明娜在一起。此后53年,他以不可战胜的决心,坚如磐石般的固执,一直履行着这个使命。53年,他从忧郁少年变成了睿智老人,从无名小卒成为了显赫富翁。最终,在76岁时,他得以和丧了夫的弗尔明娜相守了。这53年间,他有过622个情人。

这就是诺贝尔奖得主,大名鼎鼎的马尔克斯,即《百年孤独》之后又一经典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所讲的故事。无论你是被阿萨里半世的等待所震撼,还是对他滥情又忠诚的行为感到荒诞,都不可否认这是爱情千万种形式中的一种。这世上有人会爱过了就遗忘,也就有人会历经沧桑仍放不下心中白月光,有人一生只爱一个人,也就有人同时爱着许多人。千人千面,都是爱情。

马尔克斯在这本书里用一个并不浪漫的一生之爱,表达了一个最浪漫的愿望:爱情可以抵得住岁月,抵得住衰老,抵得住死亡。只要努力在现实中让爱情升华,这个世界幸福真的可能。

爱情观后感 篇6

当我十四岁时我怎么看《霍乱时期的爱情》

“多年以后,当他试图回忆那个被诗歌的魔力理想化了的原本的模样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将她从昔日那些支离破碎的黄昏中分离出来。即是在他急于等待她的第一个回答的日子里,在他静静地看着她却不敢让她知到的日子里,他所看到的只是她在下午两点的阳光下和杏花的微弱轮廓。无论季节如何变化,景色总是停留在四月。”

《霍乱时期的爱情》从这段话开始打动我。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第一次见到费米娜·达萨时,他只有十九岁,而她只有十五岁。他们唯一能在一起的时间是弗洛伦蒂诺坐在她对面的长凳上,手里拿着一本书读着她下午的书。他们对彼此的印象只是在绿涩岁月里的一个清晰轮廓。透过五颜六色的杏花和温暖的眼睛,他们在心里想互想象。

这便是这场半个多世纪三角恋的开始。

一很多人说费尔明娜很幸运,因为她总是被爱着。也有人说她很不幸,因为年轻时和弗洛伦蒂诺被拆散,嫁给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爱的乌尔比诺一生,他们之间刚刚有了爱他就死了,而最后能和爱的人相守时已经鹤发鸡皮,曾经的纤纤玉体早已不再。

十五岁。她是个早熟的女孩,她那鹿一般的傲慢吸引了弗洛伦蒂诺。她对这个每天都经过她的人感到好奇。

这是倍受严格管教的她第一次感觉到爱情的美好。她一位他是一个英俊的男人,他深邃的眼睛,优雅的下巴,强壮的手指,爱情开始萌芽,她爱上了佛洛伦萨。所谓的爱情不过是普通的通信而已。从远处难得一瞥,她更多的幸福在于她写信的日子。

对她来说,弗洛伦蒂诺是一次开启爱之门的冒险。懵懵懂懂的她沉迷于自己的想象。所以即使弗洛伦蒂诺求婚,即是在信中,她也同意了。

她觉得新鲜,刺激,好玩。她以为自己很爱他。

而有一天,她真正近距离看到了他,就在自己面前,不过是一个穿着简朴会写点文绉绉的情诗的男人——甚至都算不上——的时候,她彻底失望了。

“她回过头,在距离和自己的双眼两拃远的地方,她看见了他那冰冷的眼睛、青紫色的面庞和因爱情的恐惧而变得僵硬的嘴唇。他离她很近,就像他出生时在人群中看到的那样。但与当时不同的是,她没有感受到爱情的震撼,而是陷入了失望的深渊。

在那一瞬间,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她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滴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

就这样,这场幻梦般的爱情以费尔明娜的骤然惊醒暂时告终。

二这时不得不提一下费尔明娜的父亲洛伦索·达萨。

虽然他很有钱,把女儿养得像个公主,但他毕竟只是个卖骡子的人。他的眼里只有升官发财,所以绝对不允许自己唯一的女儿嫁给一个小小的电报员。

这时候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一生出现了。他二十八岁,仪表堂堂,文质彬彬,知识渊博,而且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但对洛伦佐·达萨来说,他最喜欢的是他的富裕家庭。

乌尔比诺·德拉卡列家族在当地颇负盛名。他们家族世代居住在卡萨尔多罗侯爵,以其名字而闻名。

但费尔明娜却完全看不上他,不仅仅是因为不喜欢,更多的是她高傲的性格使她认为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一生是父亲的同伙。她生性叛逆,更讨厌这样的人。她讨厌别人操纵她。但最终她带着所有的恐惧嫁给了这个看起来完美的医生。

他们两个没有任何爱情。费尔明娜对他只有恐惧,而胡维纳尔对她只有尊敬,并无爱情。

“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爱她。她结婚是因为她喜欢自己的骄傲、认真、坚强,还有一点自己的虚荣心,但当她第一次吻他时,他确信没有任何障碍阻止他们建立完美的爱情。”

这就是开始。他们的爱情并不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因为他们只有蜜月才有爱情。甜蜜得抑或是平淡的,他们之间始终没有。

他们过得很幸福,互相怀着感激,责任,体谅,谦让,照顾甚至尊敬,它几乎等同于爱情,但它终究不是。他们的生活非常平淡,像白开水。胡维纳尔当医生挣钱养家,费尔明娜每日在家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时常和婆婆拌嘴。

毕竟,她来自一个商人的家。即使她读过书,也常常被婆婆看不起,认为不够体面。在卡萨尔多罗侯爵的豪宅里,没有人真正爱她,这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幸。但她没办法。她还得做饭,接孩子,做床单等等,这让她完全失去了爱他的能力。

就算有的话,也早已被这种喘不过气来的无尽黑暗生活所吞没。

但时间打败一切。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挣扎毫无意义时,她选择了服从,因为在这里,连她丈夫都不会为他说一句话。他们的生活接近无声的争吵,每一次行动都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不满。

她坚持独立思考,并常常用一句话来诠释自己:

“让扇子见鬼去吧,现在已经是微风的季节了。”

但哈维纳尔甚至没有做出任何努力来改善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这源于婚姻本身的本质:一个只有上帝无限仁慈才能存在的荒谬发明。两个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别都不同,却突然间不得不承诺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分享彼此也许注定有分歧的命运,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违背科学的。

在医生眼里,婚姻和爱情是两码事。虽然大多数人把他们混为一谈。刘易阳说过:

“细节打败爱情。”何况他们根本就没有爱情。婚姻只是一种契约,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每个人扮演自己的角色,这个机制才可以正常运行。

他说:“婚姻的问题在于,它终结于每晚做爱之后,却在第二天早餐之前又必须重新建立起来。”

尽管他们实际上有多么不相爱,但在外人面前,他们必须装出一副幸福的样子。这甚至都不是商量过的,因为他们都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幸福是一种胜利。这是两个强势的人。

对此,费尔明娜简单地说:“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再后来,在他们都已进入中年时,他们的生活才呈现出和谐幸福的一面,至少家里的气氛不再那么阴沉。

有一次,他刚尝了一口甘菊茶,便把它推到远处,只说了一句:“这玩意儿有股窗户味儿。”她和女仆们都大吃一惊,因为谁也没听说过有人喝过水煮窗户,她们尝了尝那壶茶,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结果,还真有股窗户味儿。

他是个完美丈夫:从不会捡起地上的任何东西,也从不关灯,不关门。黑暗的清晨,如果他发现衣服上缺了一颗扣子,她便会听见他说:

“男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另一个用来钉扣子。”每天,当他喝第一口咖啡,喝第一勺冒着热气的汤时,都要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号叫,大家已经对此不感到害怕了,接着他会长叹一声:“等我有一天离开了这个家,你们要明白,那是因为这种烫嘴的日子我过够了。

”我不得不承认这一段文字我看一遍乐一遍。这时他们已经学会用轻松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像过去那样冷战或者直接吵架。

然而费尔明娜始终没有忘记过弗洛伦蒂诺。她常常回忆起他,在梦中,或者在下雨天。但她相信那并非是对爱的回忆,也不是后悔的回忆,而是对一个曾使她泪水连连的痛苦形象的回忆。

在他们结婚将近三十年时,他们终于彻底互相了解。他们一起克服日常生活的误解,顷刻结下的怨恨,相互间的无理取闹,以及夫唱妇随的那种神话般的荣耀之光。

三“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弗洛伦蒂诺是一个复杂的人。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原因都是那样简单——为了得到费尔明娜·达萨。

十九岁那年在窗前的惊鸿一瞥,那个高傲而清秀的女子让他魂牵梦萦了一生。

年轻时候的他极具文采,喜欢读情诗,连公文报告都会无意识地写出韵脚。他深爱费尔明娜,即使在她早已不再爱他(如果曾经有过的话),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她。她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这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一个人都极有可能死心,然后结婚,但他没有。

他为了解除对费尔明娜孤寂而痛苦的绵绵思念,放荡终生。他有过无数个情妇,每个人都带给了他不同的意义。那些人大多都很爱他,然而他却从来没爱过她们。

他也从未对任何人提过费尔明娜,如若他人提起,只是假装自己和她不熟。

他很自私,因为他只愿索取却不肯付出。

他的童贞被拿撒勒的寡妇夺走。在他刚刚失去费尔明娜的爱的时候,他对一切世俗的爱都不感兴趣。拿撒勒的寡妇是一个代称,因为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她的丈夫背叛了她,而后又因某种原因死去。而她说:“我很幸福,因为只有现在我才十分肯定地知道,他不在家时到底在哪儿。

”是她让他发现,原来自己对费尔明娜的爱和思念,可以用世俗的交欢来缓解。

渐渐地,他越来越放纵,但仍然深信有一天胡维纳尔医生会死掉,那时候他将一定会得到费尔明娜。那是一种无理由的信念,让他终身不娶,终身放荡。他为了她早早地装修好自己的房子,时时刻刻准备迎接费尔明娜搬过来。

他虽然偷情,但是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为了避免传言传到费尔明娜耳中,为了让她相信他那忠贞不渝的爱情。

他肉体上不忠,心灵上却死心塌地;不停地努力摆脱自己所受的奴役,却又从不让自己的背叛给他带去痛苦。

他一直坚持写诗,不是为了获奖,只是为了看到他心爱的费尔明娜在台上宣读获奖名单,年复一年,费尔明娜的身姿早不如当年那般美丽,然而在他眼中依然是那么完美。在诗歌比赛上他认识了一位女诗人,叫做萨拉·诺列加。他们有着一样的文学品味,甚至作者暗示的颇为相似的人生经历。

她是唯一一个知道他爱着费尔明娜的人,并且是她自己看出来的。

她说:“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不会。”

在弗洛伦蒂诺为爱情到底是什么而困扰时,她平静地说:“凡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为了让她过上富裕的生活,他转行成了一家航运公司的职员,凭借着亲戚关系和一位从未和他上过床的女人的帮助,他坐上了董事长的椅子。然而那时候他已经步入老年,心中开始恐惧。他的头发开始渐渐稀疏,牙齿开始松动,再后来,假牙配了一副又一副。

但他依旧放荡不羁,八十多岁的他最后一个情妇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女孩,她叫阿美利加·维库尼亚。她和费尔明娜是何等相似,使早已衰老的弗洛伦蒂诺一下子又回到十九岁那些下午,十四岁的费尔明娜小母鹿般的走路姿势。

任时光匆匆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很像你。

这句话很新潮,但我没觉得用在这里有什么不妥。

他一直在等待,等待胡维纳尔·乌尔比诺死亡的那一天,等待向费尔明娜·达萨宣告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的那一天,等待他们两个能够结合的那一天。

那一天终于到来。那时,她和他都已老去。

四其实我最后合上本书的时候不禁苦笑。

马尔克斯的讽刺啊,太耐人寻味。

最后的他终于得到了她,依旧是在船上。那个费尔明娜和胡维纳尔最甜蜜的地方。那个弗洛伦蒂诺最初用来消除痛苦的地方。

我认为费尔明娜之所以会被她打动,不完全是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有愧于她。更重要的是,他早已不像年轻时那样张口闭口儿女情长。他给她写信,叙述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安抚她失去丈夫以后孤寂的心。

然而他的成熟,他的睿智不能不说是几十年来无数个情妇带给他的。

爱情观后感 篇7

于是她快刀斩乱麻,这种未经解释地断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阿里萨决意终生不婚。经过了一段时间,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的爱情反而显得符合世人想象,至少在女方父亲来看是绝佳的爱情,好吧,在世人眼里,来路不明的费尔明娜怎么会衬得上完美的乌尔比诺?当然,时间证明了费米娜和乌尔比诺实是上是平等的,没有人比他们更糟。

乌尔比诺的死为费米娜和佛罗伦萨提供了一个重聚的机会。虽然两人也都已经老了,但阿里萨的热情不变,虽然他声称最爱的是费尔明娜,但其实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也有很多情人,其中也有很多甚得他喜爱,只能说,他能够保证心灵的自由,却逃不出情欲的控制。最后,他终新审视了自己对费米娜的热情,以另一种温柔的态度对待费米娜,终于走到了一起。

看完全文之后,我对费尔明娜的印象比较深刻,她敢爱敢恨,虽然在与乌尔比诺的婚姻里有过挫败,但整体看来,她的骄傲不服输,是她一生不变的性格,她在感情事上处理得干净利落,虽然对阿里萨的愧疚深藏于心底。

而乌尔比诺对费米娜的爱主要是因为她的人很好,她的美貌,她的能力,所以他爱她,她的爱,基于对家庭的责任,基于费米娜是他的妻子。在几十年的婚姻里,他有过一次短暂的脱轨,这次脱轨可能就是所谓不计较对方是怎么样的人、拥有什么家境等等附加值,会心一击,命运的爱。但这份爱也是对家人的背叛,他最终放弃了。

如果没有这段爱情的出轨,我会觉得乌尔比诺的刻画并不深刻,但这血肉之躯我无法认同。

最让我无法认可的角色还是阿里萨。在与费尔明娜长达半个世纪的纠缠中,他一边说着最爱的是费尔明娜,一边又十分贪恋情欲的欢愉,虽然他对费尔明娜的深情矢志不渝,连意识到自己可能没办法等到乌尔比诺先死之时,都为自己无法为爱而死而痛苦,但身心真的能够分开吗?就算可以,那阿里萨的心也分成了好几瓣,最大的那份当然是乌尔明娜所占据,但其他的也分属给太多情人了。

但其实,爱是什么呢?

有人视如珍宝

有人弃如敞履

反正,芸芸众生也不差你一个

爱情观后感 篇8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爱情”已经变得如此难以启齿,总让人觉得该是无聊落寞到什么地步才需要去谈论“爱情”?是车、房、毛爷爷不好吗?可另一面,我们又总把爱挂在嘴边,好像不说“爱”我们就没有了爱情,所以,我们分明还是在渴望着爱情的啊。只是,我们不相信自己会好运到遇见“爱情”的地步,只得在历史的片断中寻找爱情存在的证据,极有时代特色的1980年代就被刻画成了我们如今追忆爱情的黄金年代。

有野夫半自传体之称的这段爱情故事,虽已在电影里预知了情节,面对文字还是难以做到心如止水,这是一个女人不为抵达,只为成全的爱情。1982年,大学毕业的男主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土家族乡村,满腔热血不甘的他遇到了高中时代暗恋的女主,在省城已有女友的他清醒的明白女主才是他的白月光。蠢蠢欲动的男主每次将戳破那层纸的时候,女主总是巧妙的逃逸,也不知是当今的我们太自恋?还是那时的他们太愚钝?一个女人上门为你缝缝补补,为你嗔,为你哭,为你失态,为你说只有你懂的话,你到底还想要她怎样的表述才能确定她爱你?终于,我们的男主迎来光明,再次离开这荒山野岭奔向灯红酒绿的都市。女主以拥抱痛哭道别,男主坐着汽车挥手再见!

时间拉至1990 年代,结婚又离婚,入狱又出狱的男主,在归乡领取父亲骨灰的时候,意外再遇女主。失魂落魄的他借酒消愁,酩酊大醉,知晓他十几年来不堪经历的女主终于把自己献给他,用身体用性帮这个男人找回失去的信心,而对于自己的经历绝口不提。他们彼此表白“我爱你”,然后她再一次把男主推向远方,仿佛他生来就该属于远方,而她必定就是他的累赘,他坐着她为他买的飞机票再次离开。一晃又是一个十几年,男主遵从女主的意思,不再打扰她的生活,直至得知她死去的消息,第三次奔至故乡,挥泪做最后的道别,聆听他不知道的关于她的故事。从此,她永远活在他的心里,一切能让他想起她的情景都让他泪流满面。

这是一段我不知该如何形容的爱情故事,几年前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是由于时代不同,才致使自己难以理解他们的爱情”。如今却不愿再骗自己,我不愿再说这是爱情的模样,时代不该背负爱而不得和爱而不能的所有黑锅。他们每一次重逢,女主其实都是很勇敢的,问题出在男主。第一次他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承认自己不爱省城的女友却还是把她当做备胎,对女主的爱又没到能让他以自己的远大前程做赌注的地步,女主怕自己的政治成分拖累他,男主如果内心深处没有这样想又为什么不留下来?这是女主一个人的爱。第二次重逢,男主贪婪的把女主的身体当做避风港,两夜云雨过后再次启航,他到底为这爱做了什么?1990年代时代变了,女主的父亲和丈夫都已逝,这是他们可以在一起的最好时机,女主为何总是不自信的认为自己是他的累赘?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观者无话可说。最后,成了韩剧桥段,女主癌症去世,男主得知全部真相,可又有什么用呢?总说,爱情是不该在乎那个用处的,可我们的男主为什么要那么贪婪的一次次享受着女主带来的好处?这样只图索取不懂付出的男人不要也罢,这样啥都不图的女人必定成为牺牲品。

我不知爱情片骗过了多少痴男怨女,曾经的我也一度在心里临摹爱情的模样。好在庸俗的我总是在爱情里图点什么。总有人说爱情是盲目的,就该包容对方的所有缺点,可那个一味包容的你们走到最后了吗?电视剧桥段害过我,深深的害过我,好在身边总有高于电视情节的“爱情”,让我这个还算喜欢反思的人迷途知返。爱情与时间、荷尔蒙、年龄、物质等都有联系,我没法否定,但爱情更与三观、珍惜、责任有关,请不要否定这些不那么柏拉图的爱情因素。两个人也许因为时机和外貌钟意彼此,但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我很难想象三观不合的感情是什么模样?如果大家有幸走入婚姻殿堂,又凭借什么面对现实的财米油盐?这样的时代我们很容易知晓各式各样的“爱情”,该借那些反思一下自己想要的是哪一种,为物质、为美貌、为荷尔蒙、为外界压力等的爱情都没有错,只是无论何时你都该记住你的所谓目标,当你抱怨你没有得到主要目标之外的那些东西的时候,请不要责怪对方,毕竟你曾经就是图这些的不是吗?只是,如果有那么一点可能,我想劝劝你请不要那么匆忙,那么物质的去选择爱情乃至婚姻。如果足够“幸运”,人生不会太过短暂,你实在需要一个人陪你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请你相信每一对分手都是必然,没有那么多无可奈何。请你要有在财米油盐、一地鸡毛中为彼此改变守候的决心。不要总是随缘,爱上了就好好争取,让对方在你心中的那个闪光点蔓延开花。更不要同床异梦,无论如何,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就是最好的,你该有对这个人负责的态度。要么你就像书里的老田一样自己一个人孤独终老,这毕竟是对己对人都应有的担当。所以,我觉得女主和男主没有在一起是必然,我也不觉得1980年代的爱情跟如今有什么不一样,每个时代都是如此,不该美化也无需唾弃。无论身边的那个人是美是丑,是贫是富,一定要图彼此不离不弃,嬉笑怒骂后仍为财米油盐四处奔波,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爱情观后感 篇9

我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参加了一个穿孔卡片阅读任务,看到其他小朋友在读这本书。因为书名里有“爱情”两个字,所以有些好奇这是什么样的爱情。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下,才知道作者马尔克斯,获过诺贝尔文学奖,写过《百年孤独》。

虽然我没有读过一百年的《孤独》,但我知道这本书很有名。好友在她公司的图书馆里帮忙借了这本书。

熟悉的红色封面,很厚的一层,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外国名作,那么厚!抱着好奇的心情开始读它。

一开始就讲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是位医生,去现场查看他老朋友的遗体,他的朋友在满60岁那天自杀了。

书中的叙述很细,很慢。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读下去。难道主人公就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吗?

后来,医生的妻子出现了。再后来这位医生不幸的摔死了。然后出现了一位老人,他表达了对妻子的爱。

原来他才是男主人公!书中开始了漫长的爱情故事的回忆。

这是一段跨越世纪的爱情。

英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年轻时,一见钟情于女主角费米娜·达萨,开始追求。费尔明娜一开始也准备与他相守。但是,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

费尔明娜的父亲带着她长途旅行。在长途旅行中,她开阔了眼界,成熟了。在回来之后,她看到男主人公的一瞬间,就改变了主意!

转折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就像弗洛伦蒂诺一见钟情一样。当费米娜看到他时,她决定立刻放弃这段感情。

人的心思会变得如此之快吗?或许在之前的相处中,她就已经有判断了。只是这次回归后的对视让她有了面对现实的决心。费尔明娜真是一个很决绝,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弗洛伦蒂诺开始了他三年的等待,直到费米娜的丈夫去世,他们一起走在70多岁。

53年零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日日夜夜都在等待答案。“一生一世。”他说。

这三年的记录,让我深深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几十年的光阴,就在作者的笔下流逝着。费米娜的不安,放弃,结婚,生孩子,发现丈夫出轨,回到家里,失去丈夫,挣扎,终于勇敢地和弗洛伦蒂诺在一起。

我想,费尔明娜是爱她丈夫的。弗洛伦蒂诺一直爱着费米娜,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也和无数的女人发生了关系,只为费米娜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从未放弃过期待。这种爱,算忠贞吗?

或许,爱情并不能单纯用忠贞二字来概括。

人的情感太复杂了。

费尔明娜是幸福的,她有她丈夫陪伴着她,在丈夫去世后,还有佛洛伦蒂诺陪伴。但这也取决于菲尔米娜的性格,她的独立性。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解自己的内心,勇敢,忠诚!

在她嫁给医生之后,也从未与弗洛伦蒂诺有过纠缠不清。

这本被赞为史诗的书,被我解读得如此简单。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读出它的精髓。或许是我读得太不认真,或许是我还没有到某个年纪,不明白岁月的可怕,无情。

把一个人放在你的心里超过0年,甚至是一辈子有多难?多难得!

谁会爱你,念你一生一世?

爱情观后感 篇10

刚开始打开《霍乱时期的爱情》,特别欣赏和羡慕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状态,像一场战争、像一种游戏......书中道出了婚姻的许多本质。费尔明娜曾说:

社交生活的关键是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是控制厌恶。作为一个已婚两年的我来说,渐渐会感受到这些,因为两个人长期在一起,看到对方的所有,婚姻的真实面貌慢慢就会变成越来越接近世俗和彼此较劲的一场游戏。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继续彼此相爱,反而会增加某种黏性,我称之为亲属之间的纽带。

继续阅读,阅读弗罗伦蒂诺·阿里萨的出现,这位热情、纯洁的诗人般的青春,在第一眼看到费尔米娜时,他的失眠、紧张、焦虑。。。以及他的生活。

这里让我惊艳的有两个点:一个是马尔克斯描写关于弗罗伦蒂诺的母亲发现儿子坠入情网后,鼓励他要充分享受爱情带给他的感受,不论是痛苦还是欣喜,都要去接受,因为世上没有几人能尝到真爱,并去真正经历这些过程。还有一点,弗罗伦蒂诺被费米娜拒绝了,虽然一开始是一段痛苦的时光,但他的内心一直忠于费米娜,并坚守着自己对他的承诺。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爱想要去占有和破坏费尔明娜的生活,而是选择一直默默守护在有她的地方,并且静静等待乌尔比诺医生死亡的那一天。最后,两个瘦骨嶙峋的老人终于结合在一起了,我觉得这是形而上学,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

最后,我想说,无论如何,这真是一本伟大的史诗书!故事的原型是马奎兹的父亲,一个报社经营者,诗人和小提琴家,他是佛罗伦萨的原型。包括阿姨在里面的场景,阿里扎在福音花园之夜的小夜曲

等等这些细节也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说,作家有非凡的能力把生活变成艺术。

我所能想到,上天给一个年轻人最棒的礼物,大概是”热爱艺术”。越是用心孤苦的,越是能抵御世俗。

爱情观后感 篇11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长的一本书。纵观这三本全书,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近百万字,描述了十年来几代人的成长和国家的重大变化。“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并不平凡的人,他们在被历史选中的同时也在努力改造和书写历史,这其间还穿插了老一辈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年轻一辈令人唏嘘的爱情。由此,我第一次见识到如此详尽的描写黄土高原的文字,也第一次对我不曾到过的世界产生幻想,“黄原”“原西”“铜城”“哭咽河”“双水村”这些由文字构建的景象至今还在我的眼前萦绕:

黄土高原上扎着白色头巾的男人们,弓着背,将汗水洒在这片贫瘠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上,女人们连手腕都被晒成了古铜色,怀抱的婴孩声声啼哭,健壮的骡子行走的地头,耕耘着嵌入了生命的黄土地

国家的变迁于我而言,除了感慨二字简单描述,我再也拿不出更多的字眼来形容我内心的复杂情绪。十年,于个人而言都会发生不可估量的变化,孩子走出了学校,成为教师,工人,或者农民,辉煌一时,跌入了低估,再爬起来,傲视命运的无情,遭遇了爱情,又被爱情痛苦地折磨;父辈流干了血泪,行将就木,或者早已长眠于土;新生命不断降临,给这个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世界带来感动和欣喜。十年,于集体而言,变化更大,石讫节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主”一词慢慢卷进历史的车轮,在发展中被碾碎,工人和生意人不再卑微,农民却依旧伟大。

那么于国家呢?流血泣泪?地覆天翻?

沧海桑田?不,这些还不足以描述大的变化,这些还不够,想想看,就像看到一条鱼在天空中飞翔,用鳍换翅膀的鸟是不可思议的,很难复原!

我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社会变化上,虽然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原谅我的肤浅,现在我只为爱情童话的幻灭而哭泣。

读这一部**,我流泪了三次,第一次是孙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决绝,一种无奈和心痛击碎了少安的心,也打破了我的臆想,第二次是兰香考上大学,**中的喜悦让我情不自禁,第三次是晓霞的牺牲,我没有去看**中如何描述少平的心痛,因为我知道,我感同身受。这里,我只想说说这两个破碎的爱情童话。

少安、少平两兄弟是中国共产党的两位主人公。除了他们的兄弟情谊,他们的故事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集,甚至在工人和农民的不同世界里也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少安和润叶的爱情里的遗憾让我留下了眼泪,女孩儿面对爱情的不安和羞怯,在润叶这样一个进步女性的身上一览无遗,她热情活泼,不甘屈就于包办的婚姻,“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跟你好,润叶。”这样一封大胆的情书让少安这个农民的儿子幸福地哭泣,故事外的我没哭,我在笑,为润叶的爱情,为少安平凡又不平凡的幸福。但是他们之间的差距,比尼亚加拉大瀑布还要大,少安,这个农民的儿子,他爱润叶,却无法突破农民狭隘的意识,于是被身份认同所禁锢,少安他拒绝了润叶的爱,还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带着复杂的情绪远足,去寻找另一个姑娘:

原谅我吧,润叶!我将要远足他乡,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姑娘。别了,我亲爱的人

少安的心声独白里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读到这里,泪眼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可怜的少安,你的幸福就要交付这场远足了,可是你亲爱的润叶呢,你把她置于何地呢,你甚至没有明明白白跟她说清楚,无奈也好,决绝也罢,你是不是应该给她一个完整的交代呢?

**在书的后半部分,润叶终于开心了。人生就是这样,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练和洗礼后,人总是会对生活充满无限感激,为**为人母的润叶,帮助残疾的丈夫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公婆一起抚养孩子,对工作兢兢业业,这些就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过去了爱情懵懂的年纪,现实的压力和眼前的幸福总能让人稍稍忘记之前受过的伤,或者有意识地将这些伤,深埋。

但固执的我,总觉得润叶还爱少安,这种痴迷,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关于少平,年少时期在学校懵懂的情愫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朵小花,不论是读者还是作者,都不忍将它摘下,唯恐多年以后回望,闻不到当初的那点酸涩的味道。

我要说的少平和晓霞,新旧交替时期,在共同的志趣和彼此的欣赏上建立起的灵魂上的爱情,才最让少平最刻骨铭心。

第二部第三十八章,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少平和晓霞在古塔山上的那一幕,世界宁静地只有他们两个,少平没头没脑地被晓霞带进了苏联**《热尼亚*鲁勉采娃》的讨论中,然后他们做了一个约定,一个像**里一样的约定,“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统一个时刻,不管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在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

爱情观后感 篇12

董美美很偶然间,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不期而遇。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奎兹的作品。只翻了几页,就想停下来,一头扎进去,直到最后一张**消失。

整部**,像一棵大树,作者以冷峻、从容的笔调,先展示树冠的繁茂,然后顺着叶脉、枝干向树根走去,把阿里萨、费尔米娜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描写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那偶尔冒出的或激情或幽默的语句,似草丛中潜伏的鸣虫,突然跳出搅动你的眼神,趁你咀嚼回味之际,又“倏”地藏起。这大概就是传说中张弛有度、令人着迷的语言风格了。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奎兹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一个才华横溢、备受赞誉的**家族,加西亚·马奎兹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改变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据悉,马奎兹患有老年痴呆症,未来可能无法从事创作活动。

本写了一个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50年的时间里,马奎兹展示了所有的爱的可能性,所有的爱的方式:

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通过这些爱情故事,*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哥伦比亚被哥伦比亚人自己毁灭的历史。**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

而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这里有阿莫乌尔的隐蔽的爱情,但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阿里萨许许多多的朝露之情、有乌尔比诺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变化丰富、形态各异,“真挚火热”的情感内核却都是一样的。

它不仅是一本经典的爱情教科书,更是一本充满了哭泣、叹息、憧憬、挫折、不幸、喜悦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所有这些科目都无一例外地在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爱?

加西亚并未告诉你答案,他只在书中展示了人类所有可能经历的爱情:一见钟情,热恋、苦恋、单恋、三角恋……精神的、身体的……高尚的、卑微的……极少浓墨重彩,大多轻描淡写,有些甚至只以寥寥数笔带过。在严肃而严谨的写作风格中,一切都是真实而深刻的:

“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艰难的事了。”“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存在的爱情变种。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他们的感觉不像新婚夫妻更不像晚遇的情人。这就像穿越夫妻生活中必要的磨难,没有任何曲折,直奔爱巢。

他们像被生活伤害了的一对老夫妻那样,不声不响地超脱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和醒悟的粗鲁的嘲弄,到达了爱情的彼岸。”“……”每一段都意味深长——真实的爱情往往充满了不凡的气质,只是有些人连真实的勇气也没有。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意外的邂逅后爱上了费米娜。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

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在那减去一半的情书中激切寻找那份想望的热烈。白山茶花是他们的爱花。它纯洁,美丽,充满青春。后来,阿里扎在等待费米拉回复的时候爱上了霍乱。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封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

他母亲担心他吃了太多玫瑰后会拉肚子,削弱抵抗力,使他患上真正的霍乱。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成为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扎写了一首关于发烧的情诗,费米拉写了一些简单的家务。

爱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最闪亮的爱情见证。在费米拉离开她埋葬爱情的城市之前,她在写给艾莉莎的信中剪了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

霍乱了。相思病类似于霍乱,可能是马奎兹的意外。也给读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意外。霍乱之所以被用在爱的恍惚意义上。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费米拉和艾莉莎真的相爱了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

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一句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地狱。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也或许是两者交集,绝望充满着他的内心,复杂的心情随着前去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船只渐行渐远……..当阿里萨把提琴放进盒子,头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静的街道回去的时候,已经觉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觉得仿佛在许多年前他就带着决不回头的决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气忘掉过去,并且继续生存了”。我以为他可以忘记她,但他对费米娜的爱是如此的深和强烈,以至于他做不到。

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他等着乌尔比诺·费米娜的丈夫死。经过五十一年零九个月的等待,他终于有机会再次向她表露心声,但遭到拒绝。

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真的很佩服阿里·萨那坚如磐石的耐心。他还等待着他想要的结果:*最后,阿里·萨那和费尔米娜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黄旗标志。没有人能打扰他们。船长问漫无目的的航行要持续多久?

这个愚蠢的家伙在费尔米纳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在阿里萨的脸上看到勇敢无畏的爱,然后,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但我总觉得费米娜同意阿里扎是因为年老后的孤独和孤独。甚至在她和乌尔比诺之间也没有爱,他们的结合就是接受他们所需要的——他想要她的美丽和骄傲;她想要她的尊严和崇高。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

当我发现她丈夫有外遇时,她的愤怒让我觉得这是出于爱。可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她的自尊遭到践踏。也许他们之间有爱,但他们没有找到,我也没有找到。

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米纳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50年的时间里,马奎兹展示了所有的爱的可能性,所有的爱的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我不禁佩服马奎兹的神奇笔迹,它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如此生动的人物和情感。还有他通过人物,隐秘地表达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注显然与作家本人的年龄有关。当作家那回忆的幽灵天使一般在过往的时空里飞翔时,我们便倾听到一声沧桑悠远的叹息。叹息声吸纳了人物的私语声,还隐藏了作家探求生命价值的欲望。

同时,**又涌动着滔滔激情。这是作家五十多岁时的作品,我们不得不对老马尔克斯感到敬佩。这样,一方面,我们听见了深沉的叹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见了一位老人满脸热烈的笑,那是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笑。

这一点在**最后一章体现得最为鲜明。半个世纪后,费米娜和阿里扎走到了一起。看起来两人仍不太可能结合,但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

当“新忠诚号”在热带河流上昂然而行时,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我们在不期然中听到作家的宣告:

爱情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其形而上的永恒品格。舍此,人类所谓的“高尚”、“伟大”必将大打折扣。我们被这个“永恒”所眩惑,恰如被**结尾阿里萨说出的那句话所震动一样:

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我一直以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最最好的地方就是对人性的描述。他并没有说人性是怎样怎样的。可是他**的人物表现出来的东西显示他对人性是那么了解。

我想他对于这些人是同情的,是理解的。人们总是向着真善美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成功的突破自己的牢笼,而达到世俗眼中的完美呢,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这个人打上虚伪的烙印。我喜欢他那个真实的世界。-人们总是那么的脆弱而又顽强。

脆弱是一点点事就可以触动一个人。

爱情观后感 篇13

台湾人总是特别的热情,那股劲像八月的阳光一样耀眼。

来到台湾的第二天我们去了龙门中学,一进门就看到迎接我们的旗帜高高挂起,在树梢之间,五彩的风车,小路旁五彩的小旗,毫不吝啬地展示着它们,就像台湾的同学们热情展示自己一样。

随着满满的热情走过小路,我们来到了会议室。每个人的座位前都放上了水果、礼物,什么都是五彩缤纷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才艺大比拼的环节,台湾的同学们跳起了龙拳操,整齐的步伐,挥拳、踢腿、再挥拳,我不禁暗自为他们叫好。

不仅台湾的老师、学生们热情,台湾的陌生人也很热情。

“你好,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来玩多久啊?”“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啊?”……

走在大街上、宾馆里、甚至乘在电梯上,我都能听到亲切的寒暄声。它无处不在,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无时无刻不让你离乡的心得到一阵阵暖意。所有的人都微笑着——大街上的百姓微笑着、电梯里的乘客微笑着、商店里的掌柜微笑着、机场的工作人员微笑着……他们热情洋溢,直抵我的心头。

台湾人的热情,像八月的阳光一直耀眼下去。

宝岛的城市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却与江南水乡那种亲切大相径庭。

台湾的城市与这里最大的不同是你所意想不到的,不管在城市的哪里,不管是集市或商场,那里的街道总是那么干净——没有多余的垃圾,;连垃圾桶的周围也不例外,垃圾都在垃圾桶里乖乖地躺着,没有平湖的垃圾那么“滑头”,这点是令我佩服的。在台湾,你几乎找不到可以乱丢垃圾的理由,只得乖乖把垃圾丢到垃圾桶。

台湾的城市除了干净,还有另一个新鲜的亮点。

台湾的房屋总是很有特点,根据时代的变化,房屋的高矮、外形都各不相同,在行程中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故宫博物院是那么的宏伟,里面的藏品那么的精致;101大楼也毫不逊色,高高地耸立在中正纪念堂的前方;还有台南的老街、士林夜市、地质博物馆……它们的'光芒不亚于别处,即使是普通的公寓楼、写字楼或是公园、广场,每样建筑都放射着不同的光芒,尽情展现着自己的独特,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倍感亲切。

在大巴里实在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可做,窗外的风景于是变成了最有趣的风景,我们看着窗外,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左边的房屋像蘑菇,右边的像菠萝……导游也耐心地讲解着,车上的行程也不乏枯燥,大家乐在其中。

宝岛的城市与这里不同,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台湾的风情也是其独特的一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那种浓浓的亲切感久而久之生成了一种气氛,紧紧包裹着我,让我情不自禁就融入了其中、乐此不疲。

最能体现宝岛风情的地方,走马濑农场无疑是其中之一。仅仅40分钟的表演,就把台湾的风情尽情展现了出来,肚皮舞、杂技,无论什么,都是台湾热情展现给我们的。在表演中,大家的情绪也一起跟着波动了起来,我们绝不吝啬自己的掌声,每一个节目之后都有我们的欢呼。互动环节有很多同学都被请上了舞台,展现了自己。在与台湾原住民们的热情狂欢中,我们不仅体现到了他们的热情,还了解了一颗璀璨在中国南方的耀眼明珠——宝岛台湾。

狂欢过后,我们体验了自己烤肉。刚开始并不熟练,甚至连火都点不起来。我们乱成了一团,甚至想到要放弃,随便吃点晚饭了。但在导游和司机的耐心指引下,我们的情况渐渐好起来,火苗也慢慢把木炭烧红。又过了一会儿,烤架上的热气平均开来,火生起来了,肉也烤成了。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体验到了自力更生的辛苦。虽然不那么专业,虽然铁片把手指划了好几个口子,虽然自己烤的肉焦了、或半生不熟,但是我们依然很快乐,体验生活的乐趣,也算是宝岛风情之一吧。

记得在大巴上,导游放了一碟电影,叫《一夜台北》,虽然我没有看太懂,但我明知那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够诠释的。对宝岛的感情也是这样,我不能用好或坏来形容它,就只能用我心中的掌声,来赞美这个会一直闪耀下去的璀璨明珠。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86899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宣传读书的标语
下一篇 : 秋天的景色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