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只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在这期间,我们通常需要撰写各种报告,但是在报告中不能出现任何物理性错误。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写报告都感到非常困扰,不知如何下笔。然而,这篇“开题报告样本”一看就能明显感受到它高质量的价值,非常值得一读。我们希望您能从我们的网站中获取到有益的信息!
开题报告样本 篇1
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了题目理论依据,研究方案,条件分析,课件负责人,起始时间和报告提纲等等。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该怎么样才能够写好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呢?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有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借鉴。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开题报告的报告提纲主要包括了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概括和相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大致的进度安排。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已经具备的条件。需要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经费的概算,预期研究结果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以及人员分工。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顺序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括,论文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论文计划进度。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了题目立论依据这也就是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里面包括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所以对于题目一定要准确规范要求将研究的问题准确的概括出来。要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需要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际研究的基本要求,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等等。其次就是要简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一般来说,题目的字数是不能够超过20个汉字的。理论依据在开题报告初衷是需要考虑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说,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和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并且具有针对性。
要注重资料分析基础,也需要注重时代,地区和单位发展的需要。四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也就是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作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要和研究问题相关,但是又不能够局限于一点。和问题无关的则是不需要过多关注,因为过于极限,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让自己的视野变得狭隘起来。所谓的综述,也就是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括。此外,文献综述还可以引用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利润的真实根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开题报告样本 篇2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于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题材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现提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有关于开题报告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借鉴。
报告的基本内容和顺序开题报告封面有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对于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目的一定要明确,要充分该课题的重要性,论文的背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对于国内外研究的概括。要结合自己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理论的渊源和演讲的过程,对于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对于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思想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要结合所要研究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预期的结果,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内容要丰富,但不是不能够写的太简单,要充实,可以按周填写,至少要有五个时间段,任务要具体,能够充分反映研究内容。
课题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低成本,低功耗。安全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芯片设计。课题目的。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因特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障计算机用户通过网络所传递的数据的私密性,如何保障涉密信息能够安全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等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中的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基于因特网的应用的领域和深度与日俱增,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和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因特网应用也正在对人们所接受。当人们在享受这些应用带来的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成为当前影响因特网应用继续发展的平静,利用数据加密算法,尤其是新的高级数据加密标准,对于数据进行加密来保障信息阐述的安全性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研究数据加密算法的时限和加密电路的设计对于解决因特网应用中的各项安全问题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题报告样本 篇3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范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引言:
企业管理是指组织和指导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综合性工作。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长久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目的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组成的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使员工形成团结、和谐、高效率的工作态度和风格,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1. 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凝聚向心力,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 提高组织效益: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带来更大的组织效益。
3. 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减少员工的离职率。
4. 增强企业形象和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案例分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成功与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合作”和“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价值观,并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措施来贯彻落实。华为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凝聚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华为还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实现,在工作中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这种企业文化建设使华为得以稳步发展,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益和竞争力。华为的案例证明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成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题报告样本 篇4
天津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专题姓院业目名指导教师(签名)2009年3月拟选题目关于支付经济补偿的条件和标准问题探讨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经济补偿是国家调节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手段,对于引导用人单位长期使用劳动者,谨慎行使解除权利和终止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合同解除后,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问题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最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支付经济补偿问题的规定与先前的法律规定有较大差异,因此有很大的探讨空间。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引导用人单位的有效手段,是一类与劳动者密切相关的重大经济利益。在制定《劳动合同法》过程中,围绕着经济补偿问题各种观点激烈交锋,这其中尤以关于支付经济补偿的条件和标准问题的探讨为甚。《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我国《劳动法》、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等法规均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该按一定标准支付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企业改制、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用工制度的重大变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急剧增加,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我国对此立法的滞后和不完善,涉及经济补偿金的争议又是主要争议且所占比例畸重,实践中对此处理存在很多问题。我国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已经明显落后时代步伐。因此《劳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出现的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争议,是如何对于补偿金重新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新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经济补偿金的适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在劳动合同解除时,除劳动者自愿、主动辞职或者劳动者有严重过错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外,用人单位都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用人单位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非过失性解除、经济性裁员、“被迫辞职”、合同期满、破产解散等造成合同终止六类情况。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问题规定于《劳动合同法》第47条,该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社会法视野中的经济补偿金是维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设计,应当体现社会法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原则。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立法者在制定《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也正是将倾斜保护作为出发点的。文献综述(对已有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综合介绍与评价)
一、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性质,有三种主要的学说:劳动贡献补偿说认为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所作贡献的积累给予的补偿,其数额应当与本单位的工龄挂钩。法定违约说认为经济补偿金是国家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强行干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合同的结果,是企业未能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社会保障说认为是基于《宪法》《劳动法》对公民生存权保护的需要,国家、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支付给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帮助劳动者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无来源的失业阶段,保护劳动者权益。我认为上述三种学说均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一些不足。我主张第四种观点,前三种学说在《劳动法》环境下对经济补偿金性质做出的界说都有其合理性的成分。但是,我认为,这三种学说均存在一定缺陷,并不能全面和准确地对经济补偿金制度进行说明。而用人单位帮助义务说与它们相比,能够通过基准法的形式使“用人单位帮助义务化或法定化”以对被动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提供资助。
二、对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条件,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第
一、用人单位违法、违约,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违法、违约,劳动者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又称劳动者行使特别解除权。由于劳动者行使特别解除权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只限于用人单位有法定过错行为,劳动者无需向用人单位预告就可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第
二、用人单位提出动议,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之后,尚未履行完毕以前,由于劳动合同双方或者单方的法律行为导致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可分为协商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情况。第
三、劳动者无过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无过失被用人单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的,又称无过失性辞退。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履行中,劳动者本人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用
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并履行法定程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第
四、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所谓经济经济性裁员,就是指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重大技术革新、转产、重整等经济性原因,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解雇多个劳动者。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法律赋予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出于经营方面考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使企业保持更大发展的用人体制。法律规定经济性裁员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用人单位才可以单方解除还未到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
五、因特定原因,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结束,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消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这两种情形下导致劳动合同终止,劳动者无任何过错,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合情合理。第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劳动合同法的一个兜底条款,避免遗漏了其它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同时也为今后法律法规制定相应规定预留接口。我目前阅读过的相关著作有王兴全的《劳动合同法学》、石先广的《劳动合同法深度解析与企业应对》、姜颖的《劳动合同法新论》《劳动法学》等。关于、经济补偿问题以上著作均有所涉及,《劳动合同法》将其予以总结与系统化。
三、对于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问题,《劳动和合同法》颁布之前的相关规定比较复杂,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劳动合同法对于这一问题统一了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的核心计算规定涉及工作年限和计发基数两个要素,分解后涉及工作年限、工资、月平均工资三个子要素。
(一)工作年限(劳动合同关系确定的开始点和消灭点)的确定
1、劳动合同关系的开始的时间点;
2、劳动关系的消灭的时间点;
(二)工资数据来源的解决和认定。
(三)月工资的计算和认定。《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金进行重构后,从范围上提高了覆盖面,适度地限制了支付标准,向“广覆盖”“低标准”进一步靠拢,也使解雇保护的解雇理由、、提前通知、经济补偿三大措施更加完善。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对劳动者定位的转变过程,也是从“抽象人”视角向“具体人”视角转变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本人力求
从经济补偿金的本源出发,深入探究经济补偿金的性质、特征以及相关功能,力图证实经济补偿金的特质。同时,从实务角度,剖析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实践中的认定模式等相关困惑,期待我国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经济补偿金的概念
二、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
(一)
(二)
(三)
三、经济补偿金的标准的研究
(一)
(二)
(三)
四、经济补偿金适用的新变化及思考研究进程安排1.2009年1月9日之前,完成选题申请表。2.2009年3月9日-----2009年3月22日,完成实习报告。3.2009年3月22日之前,完成开题报告,并通过开题报告答辩。4.2009年4月15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含外文资料翻译)。5.2009年4月20日-------2009年4月26日,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6.2009年5月8日之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完成第二稿。7.2009年5月22日之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并完成第三稿。8.2009年6月5日之前,修改论文并定稿。9.2009年6月5日------2009年6月10日,学院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的审查,符合答辩条件的学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的延期答辩。10.2009年6月21日之前,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组织毕业论文答辩。主要参阅文献[1]冯彦君.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J].当代法学,2006,(11):25.[2]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论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定位[A].法商研究[C].2006,(5):47.[3]贾占荣.经济补偿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6):61.[4]王全兴.试论劳动者进出劳动关系宽严选择[J].中国劳动,2006,(9):28.[5]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279.[6]王全兴.劳动合同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1-175.[7]黎建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辅导读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240.[8]石先广.劳动合同法深度解析与企业应对[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86-200.[9]郭捷.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M].法律出版社,2008:147-149.[10]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54.[11]王兴全,黄昆.中国劳动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90-108.[12]姜颖.劳动法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3]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4]姜颖.劳动合同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6.[15]石先广.劳动法律问题与实务操作[M].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340-355.[16]刘京州.浅议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J].甘肃科技,2004.[17]林嘉,杨飞.劳动合同解除中的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问题的研究[J].劳动法评
论,2005,(1):17.[18]沈中昊.完善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法律思考[D].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9]王全兴.试论劳动者进出劳动关系宽严选择[J].中国劳动,2006,(9):28.[20]AlbertA.Blum.InternationalHandbookofIndustrialRelationsContemporaryDevelopmentsandResearch,AldwychPress,London1981,pp.266-267.其它说明指导教师是否同意开题签名:年月教研室教学负责人签署日签名:年月日说明:
1、开题报告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开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调研、收资后,于第八学期第四周前完成。
2、纸张填写不够可另加附页。
开题报告样本 篇5
毕业论文题目: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地教改探索
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教师除了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学知识,使之具备扎实的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实践模拟直到真实的司法实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获得法律职业所需技能,并让学生在法律知识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忠实于法律、信仰法律并最终形成良好的法律职业品格。
一、现阶段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往往只单纯依靠教师单一传授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实现法学教学目的,而对于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法学教育来说,纯理论的教学显然是不利于法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推行法学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法学学科教学的共识,也有很多人已经为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阶段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主体定位错误
在当前,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没有将学生定位为实践的主体,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具体的运作中会出现教师单兵作战、选用教学方法混乱等诸多问题。比如,在一些模拟法庭的实践中,学生往往是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角色,机械地去扮演,并没有实际地将法律知识运用或发挥,只是纯粹的“演员”。
2.没有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长期化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往往是“一时兴起”才开展实践,宏观模式不清晰、系统性较差,没有形成长效、考核机制。如,学生去“两院”实践,教师指导不到位,也没有安排具体的法官或检察官对学生予以辅导或考核,最终学生实践只是交一份实习报告草草了事。又如,在普法宣传中,由于没有形成制度,导致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资料发放”层面,没有深入地思考在实践和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不用说去解决问题。
3.基地的建设还处于数量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功能上仅仅只是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毕业实习单一问题
事实上,实践基地不但为高年级毕业实习提供平台,而且应成为教学实践环节中的课堂实习、法律职业道德养成、法律职业规划培训与指导、综合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
二、法学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运行反思
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不但要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而且还要增强他们直接利用法学基本理论从事学习、交流和初步专业研究及以专业视角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创建一套理论回归实践、指导实践的基地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1.确立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个性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建立一套与实践基地、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制度,使实践教学体系化、规范化。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应避免实践基地的重复性建设,注重学生专业实践和理论学习之间的衔接
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本地资源,克服实践教学推广中模式的简单化和实践教学个人的倾向化,把一般理论与本地实践资源相结合,反复印证推演,以求更细致深入地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
3.要充分考虑到法学实践基地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法学课程根据其特色予以区别,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基地实践与课程相接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避免实践教学改革的两级化,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践提供合适的实践基地平台。
三、实践基地设置的设想与应用
1.模拟法庭基地
为了真正有效发挥模拟法庭的“实验室”作用,应将传统单纯由学生参演的模拟庭审改为以学生模拟庭审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方式,改变过去“教师或少数学生主导,多数学生被动观看”的模式,使学生尝试模拟审判的不同角色。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对学生的模拟审判进行指导,在一定条件下将模拟法庭直接用于法院的真实审判,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审判,便于学生旁听和学习,从而提高模拟法庭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应将模拟审判列入教学计划中。
2.法律援助中心基地
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基地是让学生在一个非控制的现实场景中代理各种法律事务,学习法律执业技能,锻炼法律工作技能,加深对法律的理解,提高法律职业意识。但由于学生知识和实践经验存在不足,因此,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序地开展如接待来访咨询、电话咨询、进行信函回复等活动,并且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表现应当与教学考核和学习成绩挂钩,在具体安排学生时应根据其年级及知识程度按一定梯度予以安排,并形成长期机制,以此保证学生在援助时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3.两院实习基地
对此可借鉴笔者所在学院即通过结合本地实际,与湖南凤凰县、花垣县、湘西州中级人民检察院和重庆秀山县人民法院共建学生实习与实践基地,以签订共建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要求参与共建的司法机关应制订或完善本院实习指导规范,将接纳学生的实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双方在共建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共同监督实习学生,同时选聘优秀教师挂职基地,一方面促使教师的处理事务性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实地指导实践学生的实践工作。
4.社会实践基地
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开展低年级学生不定期的社区普法宣传。因为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普法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2)开展高年级学生定期送法下乡。高年级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送法下乡时面对咨询者的提问已经有了一定的解答能力,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3)组织学生对监狱进行长期的帮教活动。在帮教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在押人员,从而形成“帮教D发现不足、解决问题D再学习D再帮教”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开题报告样本 篇6
流年飞转,精品学习网陪大家走过20xx,来到20xx,小编为大家带走一分忧愁,带来一份喜悦。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20xx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是不是帮到你了呢?来中国人才网有更多相关信息等着你。
开题报告样本 篇7
1、国内研究动态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民工大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下是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陈信勇,蓝邓骏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一文指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权益缺损主要有几点表现:
1、入学条件遭受不公正对待。许多地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要很多证明才能申请就读公办学校。虽然国家已经取消借读费,但是还有很多公办学校巧立名目征收类似于借读费的歧视性费用。
2、难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与优质教育无缘。
3、民工子女学校成为歧视源头,并且遭遇义务教育根本价值强烈冲突。
4、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动性使得子女学习过程不稳定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指出:
1、辍学和超龄上学现象严重。
2、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学习条件特别简陋。
3、流动人口子女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状态,影响对社会的认知,很难产生对社会的认同。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认为受教育权有缺损体现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个不平等。
1、教育经费不足,根据国务院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的供给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权的实现。
2、教育及教学设施匮乏,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缺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3、参加教育及教学活动的不平等,流动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而无法正常参加某些教学活动。
顾益民,张慧洁在《行政法语境下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中通过行政法视野分析认为造成受教育权益缺损原因有:
1、县市等基层行政单位所承担的教育财政压力和行政责任与其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负担沉重。
2、缺乏有限的行政监督行为和系统性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教育行政责任人往往是基层县市级的教育管理者,责任追究中裁量空间过宽。
邬雪红,姜国平在《论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中详细分析了司法保护的诸多缺陷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
1、宪法不能进入普通司法程序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不能通过宪法予以救济。
2、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有时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替代方式对受教育权予以保障。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对受教育权予以明确规定,民法理论上也没有关于受教育权的概念。
3、受教育权也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救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且只有当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特定相对人的受教育权时,行政相对人方可提起行政诉讼。
郑风,李娜在《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认为:
1、我国对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程序性规定较少。
2、法律体系存在内在矛盾并且与现实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实现。
3、在教育法体系中,有关保障受教育权的部分比较单薄,对侵犯受教育权所负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还比较模糊。
顾倩在《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中认为需要扩展法律保障范围以及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1、修改部分法规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并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法》。
2、增加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并确立民事诉讼赔偿制度,当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受到除行政机关和公立学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体侵犯时,应当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认为应该建立宪法诉讼保障制度。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认为应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定《义务教育经费法》,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足额的投入与使用。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义务教育法》。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诉讼的救济方式,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都可以作为原告,以“行政不作为”为诉因,以侵犯受教育权的主体为被告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属于弱势群体,当个人诉求利益遇到困难时,国家应当提供一种公益诉讼以实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权利。
陈思琦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中提出应该加强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经费法》规范教育财政投入。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及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明确违反教育经费法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大对行政诉讼法中作为保护范围的“合法权益”的解释",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开题报告样本 篇8
很多人都知道开题报告是毕业必须要经过的环节,如果开题报告不通过的话,也会直接影响后期的毕业工作,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相关的淘汰率。可是对于我们来说,该如何才能够写好开题报告呢。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有关于开题报告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借鉴。
研究目的,我们期待的可能性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集中研究探讨的比较多。不过因为我们回家对期待的可能性理论的研究起步相较晚的原因在很多问题上面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概念和意见。知道现如今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假期以及理论本身都没有居绝对优势的地位的悬殊。虽然说对于期待可能性刑法理论上争论不休,但是它的合理已经存在于刑事司法的实践之中,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所以本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研究,首先先介绍一下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行权发展等技术法律问题。在分析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和适用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在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借鉴的一些简介。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都能够有所启发。起来可能性的理论的积极意义主要是在于考虑行为人本身的实际情况啊,不强人所难,能够达到事实上的合理性和实际上的正义。不给被告人附加多余的义务。所以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可以给刑事责任的认定启动人性的标志,让刑事责任认定变得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引入起来可能性理论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且在刑事司法方面也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疑难争议案件能够做出令人信服的阐释,而且更容易实现我们国家司法的公正和合理的目的。有一部分的人主张从狭义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让我期待可能性是指从行为时的外部情况考虑的期待行为人不犯罪行为而为其他司法行为的可能性。也有的人认为,要从广义上理解起来可能性,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根据行为人行为时的各种因素,能够期待行为人选择合法行为。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合法行为的时候,就不能对行为人的行为要求承担一定的责任。
开题报告样本 篇9
法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法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2008年初,中国南方十几个省份遭遇了连续的雨雪灾害天气,低温冰冻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灾害(本文中的灾害均指自然灾害)给社会的破坏性固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在灾害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南方各地由于最近几年受温室效应的影响而气候变暖,忽略了预防冰冻灾害的各项机制,在灾害发生后又缺乏一套高效的救灾应急机制,以至于在突来的雪灾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曾有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缺乏制度化的防灾救灾机制,呼吁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国家在此方面的立法进展十分缓慢,只是在灾害发生后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以作弥补。因此,我国当前在灾害预防与救治上面的法律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引发了笔者的深思。
在历史上,灾害的发生同样是频繁的,历代政府不仅在防灾、抗灾、救灾上取得了不少成效,还在灾害防治的制度建设上存在不少建树,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机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古代政府的灾害防治法律机制在当代可能未必存在巨大实用性,但是古人对灾害防治的各种思想,以及他们在制度方面的设计思路,或许能够给予我们当代一些启迪,能为当代借鉴与反思。
此外,灾害的发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一些灾害的爆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些年,我国似乎进入了灾害的高发阶段,接二连三地爆发严重灾害,如像2003年的“非典”,2007年的“太湖蓝藻”以及最近的“雪灾”。在这灾害频繁时期,通过研究历代政府关于灾害防治的相关史料记载,我们可以获取灾害的信息,掌握灾害的发生规律,从而为当代构建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灾害防治法律机制寻找新的思路方案,具有相当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决定将《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机制研究》作为选题,以期能够取得一定的收获。
(二)意义
我国虽然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一个灾害深重的国度。据古籍的记载,在伏羲燧人时期就有洪水为患,黄帝纪元一百年的时候出现了地震,传说“尧、禹有九年水灾,商汤有七年干旱”。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记述:从公元前1766年至1936年的3700多年间,中国共发生各种自然灾害5258次,平均约6个月一次。
在严重的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开始了防灾、抗灾、救灾的实践探索。《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在不断的实践努力下,我国古代的政权逐渐把一些灾害防治的有效经验政策化、制度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机制,史称“荒政”。
在实践的同时,祖先们对灾害的成因,以及对灾害的预防和救治,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各种学说观点。在历史上,普遍的观点认为灾害是上天对世人的惩罚,《尚书》中说“天毒降灾荒”,汉代的董仲舒认为“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除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之外,也不乏存在唯物主义的观点,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主张“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耕耘”。
可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长期防灾、抗灾、救灾的历史。在学术界,学者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十分热衷,我国古代的“荒政”及其思想被广泛地作为研究论题。当前,国家又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报告中,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这又给予了学者研究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新的契机。尽管如此,在法学领域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却十分的缓慢,留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笔者认为,从法学的视角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机制进行审视与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本论文拟从法学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的灾害防治机制进行全面的梳理,挖掘出一套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机制。
本论文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论述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思想基础。笔者认为,任何法律制度、法律机制的形成,必定有其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在我国古代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涌现了诸多的思想家,他们对灾害的防治都存在着自己的看法,形成了各种学说。其中,存在唯心主义的观点,也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观点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接着,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具体介绍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机制的法律设计,分别从灾害防治的立法、法律执行、法律监督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灾害防治的立法部分,主要介绍阐述古代在灾害防治上面的一些制度。灾害防治的法律执行部分,从灾害防治的主体、灾害防治的法律措施与灾害防治的实施程序等方面进行论述,灾害防治的主体包括政府与民间的各种力量,法律措施包括灾害预防与灾害救治的多种手段,灾害防治的实施程序主要对灾害救治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灾害防治的法律监督部分,主要论述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与监督内容、灾害防治的监督方式与责任主体的法律承担。
第三部分是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现实思考。通过前两大部分的论述,此部分在充分把握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进行思考,借鉴该法律机制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制度设计,同时对一些制度设计的缺陷进行反思,从而使我们当代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任何论题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多种的研究方法,本论文拟从中国古代灾害的思想基础着手,然后详细论述灾害防治机制的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监督等多方面内容,最后对该机制进行分析思考。因此,文中研究方法也并非单一。
一是文献分析法,此方法是本论文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篇法制史文章,需要借鉴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无论对古代灾害防治的各种思想,还是古代灾害防治的立法、执行与监督,这都需要以古代的历史文献内容为依据,从而展开文章的论述与研究。
二是比较分析法,对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除了鉴别与分析之外,同时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搜寻到有利的历史文献,更好的`利用史料。另外,最后部分对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现实思考,需要将古代与当代的灾害防治机制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历史价值所在以及存在的一些经验教训。
三是层层推进法,本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并非孤立的论述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首先第一部分进行思想基础的论述,从而引出并为第二部分的论述作好铺垫。接着,第二部分承接第一部分的论述,进行文章中心的论述。最后,第三部分对文章的中心部分进行分析与深化。因此,这三部分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论文作为一篇法制史文章,撰写的主要目的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我们借鉴的是古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要用的也不是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本身,而是对当代仍有借鉴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的文化精髓。
因此,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非是赞誉我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机制,值得当今时代的效仿,而是突出这一法律机制的历史价值,即论述分析对当今的借鉴价值与值得反思的经验教训。任何制度的起源、形成与完善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待历史文化,不管是正确的指引,还是错误的引导,对我们当代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探索,以其能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机制有更加全面本质的了解,从而为我国当代构建完善的灾害防治法律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迪。
五、论文的写作提纲
前言
一、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思想基础
(一)唯心主义的灾害防治思想
1.天命主义的禳弭论
2.阴阳五行说
3.“天人感应”的灾异观
(二)唯物主义的灾害防治思想
1.“天人相分”的学说
2.灾害循环学说
3.以民为本的救荒学说
二、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机制的法律设计
(一)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立法述略
1.仓储制度的立法
2.灾害奏报勘察制度的立法
3.民间自救制度的立法
(二)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执行
1.灾害防治的主体
2.灾害防治的法律措施
3.灾害防治的实施程序
(三)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监督
1.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与监督内容
2.灾害防治的监督方式
3.责任主体的法律承担
三、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现实思考
(一)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借鉴价值
1.兼容并蓄的立法思想
2.积极预防的立法倾向
3.多元化主体的灾害防治
4.多元化手段的灾害救治措施
(二)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当代反思
1.突破单一的监督机制,采用多元化的监督方式
2.加强民众的权利维护,完善救济途径
结语
六、论文的进度安排
第一周最后确定选题、交中英文题目
第二周------第三周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译文
第四周开题报告答辩
第五周------第六周论文初稿完成
第七周------第八周第一次修改
第九周------第十周第二次修改
第十一周第三次修改、定稿
第十二周答辩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总结
第十五周DD第十六周装订成册
七、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上海书店1984年出版。
2.孙绍骋著:《中国救灾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3.李文海、夏明方主编:《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4.陈桦、刘宗志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唐]长孙无忌编:《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宋刑统》,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大元通制条格》,郭成伟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大明律》,怀效锋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大清律例》,田涛、郑秦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论文类
1.方潇:《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3期。
2.李鸣:《明朝救荒立法述略》,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3.王宏治:《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5期。
4.赵容俊:《甲骨卜辞所见之巫者的救灾活动》,载《殷都学刊》2003年第4期。
5.刘军英:《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载《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6.陈业新:《两汉荒政思想探析》,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7.贾玉英、赵文东:《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8.刘永刚、胡鹏:《浅论清代灾荒与政府行为》,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9.许秀文:《浅议南宋社仓制度》,载《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
10.林文勋:《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载《思想战线》2004年第6期。
11.孙湘云:《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3期。
12.卜风贤:《先秦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载《灾害学》2007年第3期。
13.刘厚琴:《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灾减灾思想》,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4.毛阳光:《中古时期民间救灾综论》,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5.张文:《中国古代报灾检灾制度述论》,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
16.段华明:《中国古代减灾思想和政策》,载《南方经济》2000年第7期。
17.JanetSharpHermann:《DisasterReliefThenandNow》,IdeasonLiberty,May2000;50,5;AcademicResearchLibrary。
18.PatrickWebb:《EmergencyReliefduringEurope'sFamineof1817AnticipatedCrisis-responseMechanismsofToday》,TheJournalofNutrition;Jul2002;132,7;AcademicResearchLibrary。
开题报告样本 篇10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自己要毕业就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毕业论文。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首先又要做好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那么大家知道该多才能够写好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吗,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有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板,希望可以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借鉴。
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论文的名称,也就是课题的名字。对于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准确,规范,准确是将论文的名称要将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都需要交代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够太大,也不能够太小。要准确的将自己的研究对象问题全部概括出来。对于论文的名称要简洁,不能够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是课题名称都不需要很长,能不要的事就尽量不要了,一般来说论文的名称字数不超过20字。其次就是自己已关于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点就是说明了为什么要研究自己的课题,研究自己的课题有什么样的价值。通常来说这一点可以从现实需求方面去论述,指出在现实当中存在的这个问题,然后我们需要去研究去解决。对于论文的研究有什么样的实际作用吗?然后再写出论文的理论和艺术价值。这些都需要写的具体一些,并且要有针对性,不能过空喊口号。这些主要内容包括了研究的有关背景,也就是根据什么受到什么方面的启发而想到了这项研究。规范的开题报告需要有文献综述,如果是小课题的话,那么就可以省略掉文献综述这个部分我县松树一般包括了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经取得的成过,寻找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以及研究的特色或者是突破点。
写作目的,是需要我们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就是洛文研究需要达到的预定目标,也是论文写作的定位。确定论文写作目标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考虑到自己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水平。研究内容一定要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会通过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目标和内容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并不是特别的具体。对于写出来的研究内容要笼统,要将目的,意义当作自己的研究内容。
开题报告样本 篇11
很多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纠结于开题报告该怎么写。其实开题报告实际上就是一份研究计划书,开题报告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展示给读者。解决的研究问题和具体思路,步骤等等。那么对于开题报告又该怎么写呢,在这里我特意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板,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题报告首先就是标题这一部分。在引言的时候,我们要介绍研究的一些背景。当然了,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自己研究问题最相近的领域的一些城市开始,其实没必要都需要从很久以前开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评委并不懂得我们所做的研究。那么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找一个或者是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让评委们知道我们在大体方向上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的。其次就是对于研究文献的背景。这一部分经常会导出研究问题的目的的核心结论。也有可能指出自己研究的不足之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够通过贬低别人报告,从而来抬高自己。
在这之后就是研究问题,对于研究问题我们可以写多个问题,并且以问号的形式所以结束。尽量避免用陈述句来表达。并不是因为逻辑上不行,而是因为用问句结束的句子更加具有力量,所以说有多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介绍问题之间的必要联系。然后就是研究问题的意义,如果研究问题得到了一些合理的回答,那么对于这一部分,我们不必与过大夸大里面的内容。可是如果并没有明确的指出研究问题之前一定要小心翼翼的。探讨。对于研究思路,为了回答问题总体的思维框架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引言部分结束之后就是文献综述这个部分。
主要是回答了文献综述的目的,方法,还有导出研究问题为目的的一些文献综述,支持自己假设的一些综述以及对文献综述的总结。不过通常来说,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导出研究问题,以及支持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对研究问题的一些尝试性的回答。突然进去之后就是对于进度的安排,在进度安排这一方面,最好是以图或者是以表格的方法进行表达,最好能够落实到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某个具体的人需要使用什么资源,得到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开题报告样本 篇12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立题的背景及意义
结合工程应用背景提出,要重点强调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该分部十分重要,必须写好!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文献综述部分可以沿时间主线组织撰写,也可按研究内容分类组织撰写;可以将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分开撰写,也可不分。文献分析部分是找差距、找问题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下文研究内容的提出。当然,也可以一边综述,一边分析,再在结尾部分加以强调。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理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内容必须针对上文提出的学术问题加以提炼,研究内容必须要有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其科学性。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六、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七、论文提纲
可按两级目录格式粗线条撰写。
八、预期的结果及创新点
九、进度安排
十、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 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 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 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 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 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 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 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 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 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六、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研究目标是分解了的、比较具体的。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 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工作计划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准绳,“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有了开题报告,它可以作为课题 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时间后,觉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开题报告样本 篇13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开题呈文格式与开题呈文写作技巧
开题呈文是研究生毕业论文任务的首要环节,是指为叙述、审核和肯定毕业论文标题而做的专题书面呈文,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首要措施,同时也是教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用的施行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信息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呈文,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肃穆的眼力见识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呈文任务,可以说,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够的问题——视“论文开题呈文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呈文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够外,对毕业设计开题呈文的撰写伎俩缺少了解也是首要因由之一。鉴于此,笔者纠合自己的管理任务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呈文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条件餍足以下原则:
①开辟性:古人没有特地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空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差别,有必要长远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辈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设性劳绩;
③劳绩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必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迷信开展的必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④劳绩的可以性:课题的形式要有迷信性,难易程度和任务量要妥善,满盈琢磨到在必定时间内获得劳绩的可以性。
以上条件说明,毕业论文标题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进去的,唯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从前、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实行全面把握、长远分析的基础上,才略够确立餍足以上“四性”条件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非论是纠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需体验的进程,学会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只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进程,但导师并
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练习、研究的独立性条件。
1.22开题呈文的形式与撰写条件
开题呈文的形式一般包括:标题、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际外研究现状)、研究计划(研究方针、研究形式、研究伎俩、研究进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互助单位及合作、人员配置)等。
2.1开题呈文——毕业论文标题
标题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条件:
①准确、范例。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进去,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子,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处理身分、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迷信、范例。
②简捷。要用尽可以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越过20个汉字。对比一下开题报告范文。
2.2开题呈文——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呈文中要琢磨:
①毕业论文的选标题的与意义,即回复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必要背景。一般先谈实际必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实际及学术价值,条件举座、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期间、区域或单位开展的必要,切忌空空如也的口号。
②国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有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反了学科交织、分泌原则,使视野窄小,头脑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分析,分析某一学科领域在必定时期内的研究轮廓;“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听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特长发现问题,学习研究生。突出选题在面前目今研究中的职位地方、上风及突破点;要摒弃成见,不引用与导师及自己主张相悖的主张是一个清楚明明的不对。综述的对象,除主张外,还可以是资料与伎俩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设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呈文——毕业设计研究计划
开题呈文中要琢磨:
①研究的方针。只无方针明确、重点突出,才略保证举座的研究方向,才略清除研究进程中各种身分的干扰。
②研究的形式。要遵照研究方针来肯定举座的研究形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条件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形式笼统、恍惚,乃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形式,常常使研究进程陷于主动。
③研究的伎俩。选题确立后,最首要的莫过于伎俩。倘使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利用伎俩,不对便在所难免,相同,即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消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伎俩,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研究的进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放,要分阶段实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形式及劳绩均要有明确的规矩,其实论文开题报告格式。阶段之间不能中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赓续性。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以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基的关键性艰巨与问题要有准确、迷信的估量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伎俩和措施。
⑥创新点。对比一下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开题呈文——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精神条件的上风。明确互助单位及合作,合作要合理,明确各自的任务及职责,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