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周记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了通过记录周记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周围的世界和人群。编辑经过连续的筛选和修改,最终推出了最新的“长征日记”,如果你觉得这个想法有趣,就请将其分享给你的社交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长征日记 篇1
读书伴我成长征文:读着书长大
一学期结束了,回顾半年来我们班的读书活动,我根据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尽量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书相伴。
一、日有所诵。
我们日有所诵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1、背诵成语。
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一本《绘图成语600则》,坚持每天让学生背诵一个成语。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我们搞高效课堂把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这六个小组轮流把成语及释义抄写在小黑板上,组长负责安排,每个人都要抄写。该谁抄写谁负责给大家读相关的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只有一、两句话),再带领大家读两遍成语及释义。然后,学生背诵成语,组长负责检查。下午到校后,再复习一遍。
2、背诵古诗文。
这学期继续背诵县教育局发的《经典诗文诵读选篇》,我们在上午背诵了成语以后,背诵这本书。背诵时不做同意要求,学生自由背诵,并有相应的奖励,像《三字经》《千字文》每背诵一行加二分,古诗词每背诵一首加三分。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天上午到校后就开始了日有所诵,领读,齐读,自由读,背诵,检查及加分,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自由读书。
下午到校后,复习完上午背诵的成语后,是自由读书的时间。为了能让学生读更多的书,我们让学生互相交换读书。
1、建立班级图书角。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上家长及学生思想局限,上学期我们只在小组中建立了图书角。慢慢地学生有了跨组交换读书的想法。所以,这学期建立班级图书角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要求学生每人捐献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由班长负责登记好书名,捐献者的名字。我找来了一张旧课桌,放在教室的后面。胡际辉同学从家带来了一个书夹,我把我们的图书竖放在上面,书背朝外,两头用书夹上,小小的班级图书角就建成了。我买了一本五角钱的笔记本作为借书记录。图书管理员我们是招聘的:现招聘图书管理员两名,有愿意为大家服务者,请找班长联系。班长根据办事能力最后招聘了杨曼、杨珂两位同学。
2、借书。
图书管理员规定按组让学生借书、还书,每星期一的上午借书、还书。图书角开张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借书,借到后竟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刚才还鼓鼓的书夹,现在变得前心贴后心了。
3、读书。
长征日记 篇2
星期五,学而思举行了学期末考试。上午10:40,我们考场的学生都进入了战斗状态。到了负一楼,一个挤着一个的家长如潮水般涌了过来,每个人哈出的二氧化碳,都让我感觉要窒息——实在是太闷、太热了!当我们考场可以出去时,我们立即冲进“战场”,寻找自己的父母。我好不容易挤出这人流,当看到妈妈时,我奋力冲出了“沙场”。
“我们走回家呗,锻炼锻炼。”刚出同曦大厦,妈妈就对我说。“什么?走回去?”我都快吓死了,从这儿回家至少有5千米之远!但我又不想让妈妈说我懒,于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吧好吧,走吧。”
大家可能要问,好好的,为什么要走路回家?那是因为今天早上的电梯。早上,我将要赶赴“战场”,摁下电梯才知道电梯坏了。我们家的电动车停在楼上,不可能搬下去,但要怎么走呢?早上,我是风尘仆仆地坐出租车来的。
刚开始走的时候,到还觉得蛮轻松的。但快要走到黄金海岸时,太阳当空照,晒死人了,我感觉这路真的越走越长,永远都走不完。而这时,行程只完成了三分之一而已。
快到万达时,妈妈带我从旁边的小公园绕过去。小公园里很阴凉,到处都是水塘。虽然是初夏,但还是有睡莲在塘中开放。一朵一朵,雪白雪白,一看就让人清爽。睡莲一朵虽不有荷花开得好看,但也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更是让我完全放放松下起来了。走着走着,有一方水塘里开着荷花。那荷叶一簇簇的,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中间夹着同色的荷花苞,要不仔细瞧,还真看不出这“捉迷藏的高手”哩!
走出小公园,喝了一杯柚子冰茶,斗志又在燃烧呢。走完这5千米,我的脚都快废了。当初红军是怎么走过二万五千里路的啊?
长征日记 篇3
长征手抄报
今天,我收看了央视一套9月1日晚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为我们翻开了历史的画卷,让我们重温那个风雨交加的年代,那个谱写着传奇的年代。
在开头,主持人给我们讲了一篇故事《三棵柳树》。这篇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候德明的小男孩,跟着一些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他把一枝柳枝摘了下来。在途中,因为他生病了,所以红军把他留在了当地,让当地的人照顾他。在那里,他看见了一片沙漠。于是,他把手中的那一枝柳枝插在了沙漠上。过了很久,那片沙漠长出了三棵柳树。
柳树的生命是极其顽强的,我们红军就像柳树,他们经过了两万里长征。那些路都是他们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在长征的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险阻。一路上牺牲了许许多多的战士。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看到了几位差不多100岁高龄的老人,他们在80年前曾经历过长征,曾经身强力壮的他们,如今却已是白发苍苍了。
在播放中,我还看到了曾经长征中的收音员,如今也是白发苍苍。在当时,他们只能靠小小的电台获取消息,那些消息是极其重要的,电文也是万万不可泄露的,因为那关系到每个红军的生命。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坚强、勇敢、顽强、智慧、团结、自信。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长征日记 篇4
我的脚好痛啊!
今天我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班上老师说星期五出去玩搞了半天原来是去军营看看,听到这两个字我就有点害怕了,听哥哥说他六年级的时候也去了,而且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程。
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星期五来临了,杨老师说:想当逃兵的还来的及啊!有没有逃兵!我们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没有!就这样我们走出了校门,一路都有警察跟着我们,保护我们的安全,每一次过马路的时候我们班后面总是掉队,杨老师拿出了教鞭这下后面的人拼命的跑,在路上,我们边笑边走,一步步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买狼狗的,还有骡子,等我们看见了新河的牌子的时候以为快到了,大家都拼命的跑,没想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大家都筋疲力尽了,一路走走,一路休息,终于到了!肖扬这个人看见人就喊:同志们辛苦了!然后不知道怎么了我和薛浩远一起说:傻子肖扬辛苦了!我笑了,然后肖扬和薛浩远也笑了。
来到军营,我真的想大声的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当然是假的)我们走过来了!
我们看了精彩的表演,其实我真的想拿着枪,开一枪,摸一下也好啊!
今天真的是累死了,但大家都乐在其中。
长征日记 篇5
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这是一部少见的资料,它的作者林伟是长征时中央红军红九军团司令部的测绘员。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坚持记录,书中的文字都是活生生的历史。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回忆录和纪实,但是往往由于当事人年岁增大,体力变差,记忆力减退,或者出于其它原因,总会有不少遗憾和问题,能够当作真正资料的不是很多。林伟将军虽然不是红军中的决策层,所以他是以一名普通一兵的角度感受长征,但是他工作在司令部,又能接触到一些重要文书,所以他的记录不仅仅是日常琐事,还包括不少让人感兴趣的资料。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内容是他在一九五六年誊写的,虽然忠于原始记录,恐怕还是会有一些出入。如果原始记录能够保存至今并能够有影印本的话,那将更加让人兴奋……
长征日记 篇6
长征,是中国革命上一副无比壮观的历史画卷;长征,是人类军事中一个空前的奇迹;长征,是中国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一伟大壮举!1936年10月,中国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他们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排除万难,最终凯旋而归,到达陕北。
80年前的长征中,红军们是那么的英勇。大雪纷飞的严寒中,走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正在艰难前进的一支支队伍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尽管他们冻得全身打哆嗦,脚上都是血泡,可他们没有埋怨,没有放弃,他们一鼓作气,硬是咬牙挺过来了,这是多么可贵!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战士光荣牺牲了。他们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才离开了人间,他们死得其所。这让我想起了文天祥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光阴似箭,眨眼间80年过去了。红军长征的精神仍在。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像红军们一样遇到困难不怕苦的人。比如一些塑造工人,他们在酷暑中工作着,尽管已经汗流浃背,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和红军一样,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我们应该继承且发扬当年红军长征时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财富变为推动我们的巨浪。红军长征十分艰苦漫长,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漫长。我相信,只要不畏艰苦,万众一心,就一定可以再一次创造出新长征!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无论时光流逝多长时间,我们都会把你的一切谨记于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品德传承下去!
长征日记 篇7
几十年前,我从开封徒步走到了兰考。那时,徒步长征的队伍很多,多则几十人,少则几个人,我还见过一个人的,扛着一面大旗,那勇气真令人钦佩。
当时我十二三岁,上小学五六年级。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去串联吧,马上有不少人响应。那时候全国都在学焦裕禄,跟焦裕禄一起出名的自然是兰考,而且兰考离开封也近。大家商量好以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学校门口集合。报名时有20多人,集合时只剩下十几个人。11月份的天气开始冷了,一些家长怕孩子冻着给孩子套上了自己的棉衣,说夜里可以当被子盖。其中一个女同学穿的是她奶奶的大襟棉袄,又胖又长,看上去滑稽可笑。一群孩子就这样揣着几块儿干馍、身无分文地上路了。我们这支队伍没有军装,没有红旗,没有袖章,按照大人们指点的路线,沿着铁路一直往东走。幼小的年龄加上各种长长短短的服装,像一群难民,夹杂在“正规军”的队伍里,显得那么灰暗和弱小。
走出开封不远,有人就后悔了,想家了。有哭鼻子的,有坐在地上赖着不走的,吵着脚疼腿累要回去。最后只剩下6个人,我在其中。因此我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有韧性。我们这6个意志坚定者走了两天,终于走到了兰考,每个人的`脚上都打了泡。
兰考因焦裕禄而闻名,各地的人都拥向那里,一时人满为患。政府机关、学校教室都腾出来做了接待站,我们6个人跟几个高中生大姐姐同住一屋。屋里没床,地上铺着干草,大家和衣而卧。早上起来找点凉水胡乱抹一把脸,就去找吃的。在一个政府大院改成的接待处,有农民模样的几个厨师不停地蒸馍、搅面汤。我们从大筐里拿了馍吃了,又喝点汤,没有菜,主食管饱,随便谁去吃都行。之后的一天三顿饭我们都去那里解决。现在想起来,兰考那样一个穷县,怎能扛得住这样的折腾?
在兰考待了两天,同屋的姐姐说她们要走了,下一个目的地是延安。延安,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但除了我,其余5个人没一个人敢去。如果我不要命地跟了去,只会成为大家的累赘,这是我长大后才明白的。
那次远足是我唯一的一次,也是印象最深的一次,以后我再没走过那么远的路。
长征日记 篇8
今天闲着无聊,便报名参加了有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主板的网上夏令营活动——百万儿童重走长征路。
长征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音乐响起来了!我们走向了这段艰辛的道路……
我们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根据地。我们经历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等历史重大战役:我们也和中央工农红军一起,经历了懋功会师、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大会师等历史重大事件。
每经过一次战役,红军爷爷就会给我们讲述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讲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搏的故事……那故事带我回到了那个时期,我听得入了神,后面红军爷爷的问题当然也就难不倒我了,我几下就通过了红军爷爷的考验。
长征结束了,我意犹未尽,红军爷爷给了我一段美好的回忆,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红军及全体人民子弟兵用鲜血使红旗永不退色!但愿我们少先队员能够从革命
烈士手中,接过光荣的使命……我于洪军爷爷告别时,我默默的祈祷,愿这段记忆陪伴我成为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我将会光荣的说:“我是少先队员!”
希望这个红色的flash小游戏能够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长征日记 篇9
长征给我的感悟-随笔400字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页叫做长征。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期间经过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行程约两万五千里,人数从十万一下子锐减到了三万人。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足足有7万名中国工农红军牺牲在了长征的途中。他们是在战友牺牲的悲伤中走完的,无论是翻越万年雪山,还是走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他们都始终抱着一个信念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我必须坚持下去。在那段日子里,他们只能吃草根,啃树皮,虽然有许多人冻死、饿死,可红军还是坚持了下去,正是这种精神让那革命的火种保留了下来。
看看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有许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连一点苦都没吃过,更别说吃草根、啃树皮了。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们应该更多地磨练自己,锻炼自己,长大了才能为祖国效力,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长征日记 篇10
关于长征的手抄报
今天,是我进入到八年级学习生活的第一天,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的80周年。
这时的我们还沉浸在暑假的生活中,丝毫没有为开学啦!或我现在已经是八年级的同学啦!有所改变,直到现在观看开学第一课。
这次的课程固然和红军的长征有所连系,所以课程由一台老式战争时期的手机引入,最后说到了使用这种被红军们称之为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人---通信员。随之我们又跟老红军们和老红军的后辈们走进了他们的故事。
其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已经99岁高龄的胡正先老先生和已经104岁高齡的秦华礼老人,还有耿虚将军和他的女儿,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最小的红军仅是刚出生才18天就入队的女孩;就是耿虚将军的女儿。
然后,主持人让现场的小朋友分为两队开始体验飞夺泸定桥事件中的红军是怎么样在只有几根铁索的沪定桥上穿过的。让我们改得了百折不挠、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等词语的深刻含义。
节目中又出现了一些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组在敢一个歌唱团,这个歌唱团里的人都是一些老红军将军的子女,比如说:有曹丹辉将军的子女、李天佑的子女、杨至成的子女、陈坊仁的子女、王宗槐的子女、陈再道的子女等等,他们一起和歌手平安演唱了一首《映山红》。
紧接着,航天人王亚军出来了!她简单地说了说自己进入航天培训的日子里的感受并说出了一句话,她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在一个视角里,随着长征号火箭一个个的上升、一个个的成功,我们用实力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已经掌握航天飞行技术了。我还在视频里得知:我们从开始研究到现在已成功发射7个长征号火箭、10个神舟号飞船,共成功17个上升飞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共尝试了235次,成功率已达到了95%左右。
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传承长征精神,让我们这一代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日记 篇11
长征小剧本:金色的鱼钩
时间:一个又一个瞬间的四月星辰。
地点:红军长征途中。
人物:老班长、小梁、小俊、小宝。
【主持人上】【一望无际的大草地,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鸟啼,点缀着苍茫荒凉的草地。】
主持人:1935年秋天,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肠胃病,小梁和另外两个小战士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员班长照顾他们,跟着大部队后面慢慢着,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他们走一阵歇一阵,不到半个月,他们的干粮都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下)
小梁与小俊艰难地上。
小俊:小梁哥,我实在走不动了。
小梁:那好,就在这儿歇歇吧。
小俊:小梁哥,我饿极了
小梁:看看还有吃的吗?(解下身上的干粮袋)啊呀,没有了。
小俊:(解下粮袋)我也没有了。
小梁:(突然发现野菜)小俊,你看这是什么?
小俊:野菜!(抢过来欲吃)
小梁:(阻止)别吃。问问老班长,不知能不能吃呢?
[老班长背小宝上。
小宝:老班长,放下我,放下我。
[老班长放下小宝,小宝的腿伤突然疼痛。
老班长:咱们今天就在着儿宿营吧!
小俊:老班长,这能吃吗?
老班长:(接过野菜,放在嘴里,尝了尝)能吃。你们找野菜,我去找水。
小战士们:是!(分头找野菜)
[老战士来到水塘边,突然发现水塘里有鱼,惊喜万分。
老班长:鱼,水塘里有鱼!(喊)小梁、小宝、小俊,你们快俩看呀!这水塘里有鱼啊![小战士们疾步上前,观察水塘。
小梁:真的,这水塘里有鱼啊!
[小宝急用手去捞鱼。
老班长:(拉住小宝)小宝,当心!别掉进水塘里!
小宝:我要是掉进水塘里,就变成一条大鱼。
小俊:不行!大鱼吃小鱼,都让你吃了,我们连毛毛鱼都吃不着了。
[小战士们一阵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