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每当我观看某部作品,心中总会涌动出不同的感动。观后感不仅是为了真实记录自己在观影后的体会,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我内心的感悟和作品的精髓。或许很少人意识到,我们自己所写的观后感也有着完善的空间需要去探索。

作为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韶山观后感”深深吸引着我的注意。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探讨和思考,供各位参考和借鉴。

首先,观后感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简单评价,更是我对作品所获得的感受和领悟的总结。每部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情节、角色和意义,而观后感就是我在观看后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思考中并予以表达的过程。通过观后感的写作,我能够更深入地思考作品中的主题,提炼出其中的哲理和启示,进而使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

其次,观后感也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通过写作观后感,我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收获他人对于作品的不同见解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这种交流不仅仅限于身边的朋友和同学,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与更多的人进行分享和交流,使得我的观后感得到更多的反馈和启发。

最后,观后感的完善不仅在于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准确性,更在于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深入挖掘。每个人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观感都会有所差异,而我认为观后感的完善应当是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提高。每一次观看,我都努力去寻找作品中更多的细节和线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这种持续的探索和思考不仅能够使观后感更加真实和深入,也能够使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观后感的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和记录,更是一种思考和成长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观看、思考和写作,我相信我的观后感能够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使自己在作品中所获得的感动得到更好地传达和表达。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自己观后感的完善空间,以更好地发挥观后感的力量,让每次观影都成为心灵的洗礼和思维的启迪。

韶山观后感 篇1

当我来到毛主席故居时,那是湖南一套普通的两户人家的房子。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这里出生。屋前水塘和南岸水塘相毗邻,绿水莹莹,微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几只鸭子正悠闲、惬意地拍打着翅膀。

趁着排队正酣时,我和班上的同学来到了故居对面的展览亭欣赏**,无意中看到了**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来过这里,甚为惊喜,更觉自己不枉此行。然而,主席故居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不得不放弃欣赏,甘愿加入如巨龙般的长队。我们一点也不累,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伟人的崇拜。

好不容易到了故居内,但是人数太多,我们便只有走马观花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馆,依旧是长长的队伍,在展厅里,我看到毛主席为了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的解说,毛主席有儿女情长,却更深刻地知道革命的任重而道远,他舍小家为大家,成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建立了不朽的功业。我们将永远铭记他坚苦奋斗的历史,指出江山的谋略和风度,平易近人、关心人民疾苦的慈善胸怀。在参观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10)”后,我再次感受到了以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富强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感悟到了主席人格的魅力。

这里有中共一大,开国大典的模拟片段,有集主席所有的诗词展,也记录了旧中国腐朽,新中国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这是中国百年历史的见证,这是中国近代史!

从纪念馆后门出来,已经12点多了,由于下午还要到刘少奇故居,我们就不顾劳累又来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居所在地,刚下车我们同学基本上肚子很饿了。所以晚饭后我去了刘少奇故居。导游告诉我们,刘少奇故居是邓小平同志1982年冬天写的。我们走进故居,可以看到这个院子里有“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

刘少奇故居与毛主席故居非常相似,毛主席故居是南方常见的农舍。背靠松临荷青竹,面朝荷塘,有小木床、煤油灯、土炉、农具等,一切都朴素安静。而这栋普通农舍不同的是它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经历了辉煌而坎坷的岁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着120多年前的原始风貌。参观了刘少奇的纪念馆和故居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气质、他的修养和他为提高党员修养所作的不懈努力。

刘少奇毕生致力于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他对党的建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建树,特别是他的关于党员修养的理论,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而且也教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

通过参观两位**故居,我不仅对共和国两位伟大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印象深刻,而且感受到了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性。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我将不断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所以我要努力,加油p>

韶山观后感 篇2

从小到大,我游玩过很多地方,它们都很美丽,很令人难忘,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韶山。

记得那是初中的一次秋游,我们集体去韶山游玩,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跟我说过,韶山是毛主席的故居,是诞生这位伟人的地方,于是韶山就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这次,我终于实现愿望了,可以亲眼目睹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成长的地方。

那天,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韶山。下车后,我们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一尊铜像下,抬起头,只见毛主席的双眼炯炯有神地凝视着前方,他那伟岸的身躯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我看着这尊铜像,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了毛主席英勇地站在高地上,指挥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作战的景象。

我们全班同学在铜像前合了一个影,就一同前往毛主席的故居,排了不知多久的队,我们终于走进了这栋破旧的房屋,里面陈列着很多毛主席以前用的家具,这里很简陋,只有一些生活的必需品,他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一副桌椅和一盏油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正是这种生活磨砺着他,使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

我们走出了这栋房子,又一同去了主席纪念馆,里面的玻璃柜里,存放着很多革命时期的照片,有些人拿着步枪冲锋,有些人点起手榴弹向敌人扔去,还有的人身负重伤,却还在和敌人拼刺刀,我注视着这些照片,感觉就身处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心情非常激动。在一个台子上,我看到了毛主席以前写的一篇文章,只见上面修改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插入,删除的符号,可以看出,毛主席即使对待一篇文章,也是那么细致,那么认真。还有一张照片也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毛主席和他家人的合照,上面有他的妻子和儿女,下面有一段注释,讲的是毛主席的亲人们大多都在革命战役中牺牲,但是他并没有随着亲人的离去变得一蹶不振,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挑起领导共产党的重任,开掘出一个新世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们过上了今天这样的生活。下午三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韶山。

如果没有毛主席,没有革命先烈的努力和牺牲,也许我们现在还受着外国人的欺压,还在悲痛与恐惧中度日。我很感谢这次韶山之旅,它让我们知道了今天的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艰苦奋斗,才能活出生活的意义。

韶山观后感 篇3

去年六月一日,我们全校师生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韶山。

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几辆满载着全校师生的大巴车,快速的向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开去。一路上,一片片黄澄澄的稻田从我们的身边一晃而过,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听,好像也在为我们高兴。这时,车内忽然响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嘹亮歌声。此时此刻,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心仰已久的地方——韶山。中午,我们终于来到了韶山,下了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毛主席的故居走去。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毛主席童年时代读书、学习的房间,看到了毛主席童年时代刻苦学习用过的书桌、笔墨、灯盏。我站在房间中央,凝视着这些东西,听着讲解员地讲解,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毛主席童年时代勤奋努力学习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小小年纪的他心中就埋下了为了推翻那黑暗的社会,那吃人的制度,为了天下的贫苦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仿佛看到了少年时代的他为了求学、寻求真理而四处奔波劳累的身影。此时我心里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当讲解员把我带到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铜像前时,讲解员地声音哽咽了,这六位烈士他们都是被敌人杀害的,他们牺牲时都很年轻,特别是他的儿子毛岸英,被彭德怀称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8岁时,跟随母亲被捕入狱。

1950年11月25日,为了保家为国,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我站在铜像前用手轻轻的抚摸着他们的铜像,听着讲解员地讲解,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低着头看着胸前的红领巾。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炮火纷纷的战争年代,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书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鲜艳的红领巾啊!

你分明就是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参观完了毛主席的故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家中条件优越,如果不努力学习,能对得起这些死去的先烈们吗?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学好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完成先烈们未完成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韶山观后感 篇4

读王新明《我心中的韶山》有感原创: 李书海读了王新明《我心中的韶山》一文,勾起了我对韶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深深的敬仰之情。新明战友老家与韶山相邻,曾多次去过韶山,加之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军人,更是对毛主席及其故乡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新明战友在文中叙述了韶山的由来、韶山的圣洁、韶山的美丽、毛泽东故居、毛泽东广场、毛泽东纪念堂等。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韶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也去过韶山。那是1983年11月,我因公绕道而行。

就是那次到韶山,圆了我的韶山之旅梦。我曾在所写的《军旅生涯》中回忆了那次到韶山的感受。韶山,虽然我只去过一次,但几十年来,她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一个挥之不去、永久的定格。

每当有人从韶山回来,或者有人谈起韶山,我都会说一句话:韶山,我去过。由此,而引以为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对韶山和毛主席的了解与日俱增。可喜的是,我们鸡泽县历史上出了一位”毛遂自荐”的千古名人——毛遂,而与当今的韶山结了缘。十年来,我县大力挖掘历史名人典故,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经过几年的专题班讨论和确认,毛遂终于与韶山、毛泽东取得了联系。鸡泽县出版发行的《鸡泽韶山毛氏一家亲》一书的序言中写到:毛遂后人,数度迁徙,其中一支落户湖南韶山,孕育出一代伟人毛泽东。

这是中华民族和毛家的骄傲。由此可知,鸡泽毛氏与韶山毛氏有着数千年的血缘关系。毛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当今著名的姓氏。

”天下毛无二姓”,所有姓毛的原本是一家。历史上有许多姓毛的人,如毛遂、毛亨、毛苌、毛藻、毛文刚等。中国毛氏研究会认定鸡泽是毛遂、毛苌祖籍地和出生成长地,对于记录毛姓历史和源流世系、研究毛姓迁徙和分布根源、弘扬和挖掘毛姓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毛遂毛泽东相隔两千多年,鸡泽韶山相隔两千多里,但是毛氏一根血脉穿越了时空隧道,跨越了空间距离,把鸡泽毛氏和韶山毛氏紧紧相连。同根相生,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两地的交往中得到最真切的体现。韶山毛泽东纪念园里有一块横卧着的淡青色大理石碑,碑的正面镌刻着”鸡泽韶山毛氏一家亲”九个红色大字。

为纪念毛遂,发扬毛遂自荐精神,更是牵手鸡泽与韶山的亲情,鸡泽县建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毛遂公园”.在公园的北门内显著位置,一块与韶山毛泽东纪念园一模一样的”鸡泽韶山毛氏一家亲”的大理石安然地坐落在园内,引来无数游客驻足观望、拍照留念。而毛遂公园的东南角专门设立了故园。

其入口处一本巨大的汉白玉雕塑书籍打开着,上面以红色箭头形式刻画出毛氏先人从鸡泽迁徙各地直至韶山的路线图。在老花园里,白色花岗岩墙以微雕的形式雕刻,雕刻出韶山的全景。雕塑墙的右后方是毛主席的诗碑林。

碑林郁郁葱葱,有青竹、花枝和冬青。一块块高大、光滑呈各种颜色、造型各异的大理石上,均以红色为主镂刻着毛主席不同时期的十几首诗词。每当我和家人、朋友、战友、朋友、同学和同事一起去公园时,我建议去那里。

去那里欣赏毛主席雄伟壮丽的诗篇,舞龙舞凤,赏赏赏赏赏心悦目的毛体书法,真是太高兴了!鸡泽与韶山的联系,缩短了北方千年古县与毛主席故里的距离,也缩短了两地人民的心灵交流。近年来,鸡泽县党政领导多次代表全县人民来到韶山,韶山市领导也多次来到鸡泽。

鸡泽县和韶山市是友好县。毛遂出生地毛官营村和韶山村是友好村。鸡泽韶山各呈特色,两地优势互补,以血脉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加强经济合作,谋求发展共赢,壮大两地经济基础,促进了两地快速发展。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于20xx年10月所题”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

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领袖毛泽东”的诗句,足以印证了鸡泽与韶山的血脉渊源。韶山,她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对韶山充满敬意。虽然我去过那里一次,但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去一次。

韶山观后感 篇5

我回家了,晓得不?--《毛泽东回韶山》观后感

**:原作者:栀子花盛开时间:2012年10月30日22:07 325浏览量0评论37顶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界三江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

1893年,中国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1910年,毛泽东外出求学;1927年毛泽东回到家乡进行湖南湘潭考察运动;1959年,毛泽东再次回到家乡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电影《毛泽东回韶山》讲述了这次回乡的一些事情,着重塑造了亲民、爱民、受人民拥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影片中毛主席的话颇具代表性,值得我们学习。

影片通过人民公社、社会主义敬老院和九安宫**开始讲述故事背景,为以后的发展铺路。毛泽东是伴着约法三章的嘱咐声出场的:一切从简;有绝对自由;不要公安警卫影响他接触群众。

后来上山为父母扫墓时,还拜托公社党委书记“要珍惜山上的一草一木,不要再做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蠢事了”,并且拒绝为自己父母修墓,提倡“厚生薄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毛主席亲民、爱民、勤俭节约、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德,作为一代领袖,他不仅不摆官架子,还主动关心群体,“只往人多的地方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实属难得啊!相信这也是人民如此爱戴毛主席的原因之一吧。

看这部影片时我经常被感动,本来觉得这肯定又是一个****的官方影片,再加上看到17岁的毛泽东竟然有痣时,我更对其没了兴趣。可是看着那个并不像毛主席的毛主席在与群众接触时所作的事,听着他所说的话,心里突然觉得很是悲凉,我也不清楚怎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当听到民谣“崽疼娘哎,扁担长呦;娘疼崽哟,路长长哎”时;当听到“32个年头了,韶山啊,润之回来了,你的儿子回来了”时;当听到“解放十年了,农村仍然没有通电,我是共和国主席,难辞其咎啊”时,还有“大家看看,一个阿婆,为了一个承诺坚守了32年;建国十年了,我们答应老百姓的事又做了多少啊?

”时,真的没有办法不感动了!看看现在的**,芝麻大点的官都想把老百姓压在底下,更别说**了,有几个会真心关心百姓疾苦?有谁会喝山区的混水,会请百姓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即使有,怕也是形式主义吧,真该让他们听听把毛主席的教诲:“要实事求是嘛,讲假话不仅欺骗了国家,欺骗了人民,也欺骗了自己,人民会埋怨我们的,也会埋怨你们的嘛。”

当然,还有很多让人难忘的镜头,毛主席对老一辈的父老乡亲很是关心,他一直记得他们:李二阿公、神六花、牛三鞭、四道师、六细满、毛福轩、五阿婆、十三婆等,他深深的记得那些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人。当五奶奶知道毛主席的妻儿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时,她哭着说:“你怎么能忍受?”?

但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都支持甚至视毛主席为上帝。因为他为了大家放弃了家庭,因为他是人民的好儿子,因为他永远和群众在一起!因为他给人民带来了希望,那就是生命的希望!

忘不了毛主席说“没得牛粪臭,哪得五谷香”时的亲切,忘不了他说“我回家了,你晓得不?”时警卫人员的无奈表情,忘不了他和乡亲们握手握到手肿的情形,忘不了他走的时候满山乡亲相送的场面,更忘不了那种真诚的情感带给我的强烈震撼与感动!

他是一个时代的信仰,是一个国家人民的希望,正如毛宇居所说:

毛君润之,年少英雄。四处奔走,为国为民。一介布衣,情系工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韶山观后感 篇6

韶山可美了,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我们先到韶山毛泽东纪念园去参观。我来到伟人情园林,一进去就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原来是毛泽东的蜡像。他面带微笑,神态慈祥地抽烟。眼睛露出智慧的光芒,显得炯炯有神。

我最有印象的地方就是过泸定桥了。那座桥是由几条粗粗的铁索和木板组成。我不敢走上去,爸爸妈妈硬拖着我像杀猪一样过桥,桥轻微地晃动起来。吓得我要死!到韶峰的时候山峰又高又尖飞岩陡壁,我们是坐电动揽车上去的。等我坐上去的时候脚不停地在发抖,都快要哭了。

下了车,我们就走上宝塔,啊,可真漂亮呀!韶山的每个角落都被尽收眼底,好像玩具一样小小的。凉风吹来感觉十分凉快,下山的时候,我坐在电动揽车上往下看;看见了许多花,有红的、有紫的、有粉红的……美丽极了。还有翠绿的竹子、清清的河水,这时我一点也不害怕了。

接着,我们驱车来到滴水洞。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多石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办公楼一号楼。这里曾是毛主席回故乡时办公和休息的地方。我们随着人流有序地参观着,因为是第一次到这里。沿着石阶,我们又到了“滴水秀色”,嘻,这里真是好玩极了,我时而爬假山,时而走石头,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怎样让我停下来了。登上“虎歇坪”韶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峰像波浪一样连绵不断。我和妹妹好不容易爬上“老虎”背上,双手紧紧地抓装老虎”耳朵,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微风吹来,刚才还是大汗淋漓,现在已是神清气爽了。要走了,爸爸让我下来,哎!现在是“骑虎难下”了!

出了滴水洞,我们参观了毛主席故居。里面摆放着毛主席用过的床铺,厨房里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用具。

韶山这儿真好,希望你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

韶山观后感 篇7

眼前,是人潮涌动的韶山冲,心中,是激情涌动和澎湃感动。这个寒假,难忘的韶山之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屋前,一池碧水映衬土屋,屋后,一抹青山掩映青瓦,面临绿水,背依青山,刚到韶山冲,我就被山乡秀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环顾群山,脉脉回环,恍惚间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只身入得山中,但见炊烟袅袅,蓦然回首,不见来时路,若置身世外桃源。

几乎是屏住呼吸,我开始参观毛主席故居。缓步走进光线略暗的堂屋、退堂屋、厨房、横屋、卧室、碓屋等处一一瞻仰,站在烙印着伟人足迹的土地上,心潮澎湃,唯恐错过一物一景,退堂屋、碓屋、横屋这些新鲜的名词很自然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里是伟人的家。

遥想当年,伟人也曾年少,伟人故里多少一同成长在山乡的孩子,一生闭锁终老在这青山绿水间。但是在伟人眼中,池水虽小却闪耀着日月星辰的光芒,只要心中装着天下,一抹青山怎么能挡住眺望世界的目光?伟人自小发愤读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后求学长沙,接受共产主义,橘子洲头指点江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滴水洞,我看到,主席曾经用过的床与众不同,在床的一侧加装一条长长的挡板,因为主席的习惯在床的一侧摆放书籍卧床阅读,据导游介绍,床板一侧略有倾斜,为的是当主席伴书入眠后让书自然滑落到一旁。遥想伟人当年戎马倥偬,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熟读丹青,俯仰古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踏上回程的汽车,我心中思绪万千,望着宽敞的公路、高耸的高架桥、一个个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感谢伟人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学生必须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韶山观后感 篇8

爷爷生日那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游玩,那里的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们先来到毛主席的故居,故居前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开了一大片荷花,就好像有许多个花仙子聚在一起开舞会呢!池塘边还有许多青苔,好像是给花仙子们伴奏呢!我们继续向前走,又看见了一个没有荷花的池塘,这个池塘比之前的更白,白得像一面刚买来的镜子。走着走着,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棵大柳树下面,这棵柳树的树枝可真长啊!都垂下腰碰到水了,真像一位姑娘在水边洗头发。我见过许多地方的美景,但唯独钟情这里的景色,因为这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铜像广场,这个广场好宽敞啊!广场中央矗立着毛主席的雕像,雕像刻的栩栩如生,他老人家满脸慈祥,炯炯有神的眼睛平视前方,好像正在给我们讲人生的哲理。雕像旁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花圈,这是有人用来祭奠毛主席的,寄托了大家对伟人的哀思。

驱车来到滴水洞,洞口是用石头砌成的,上面刻有“滴水洞”三个大字。洞里陈列着伟人用过的东西,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仅此而已。导游详细介绍了毛主席的生活,艰苦朴素是他的一贯作风,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当一代伟人真的不容易。

最后,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韶山,美丽的韶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92016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做事努力励志正能量说说38句
下一篇 : 描写山的日记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