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上课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同时,教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也需要花费一些心思。精心准备的教学课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励志的句子的编辑辛苦付出,制作出了这份令人满意的“周长的课件”,希望您能认真阅读并保留收藏!

周长的课件 篇1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过程: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三>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课外引申,拓展思维四>

周长的课件 篇2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及圆柱、圆锥等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从而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有些圆不能测量出周长,怎么办?在此基础上,探索圆周率,并归纳总结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题。为了有效内化计算公式,教材安排了相应的变式应用练习。

笔者以为,本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二是特别重视实验操作,突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和发现规律的能力;四是通过圆周率的介绍,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熟练掌握了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直观的情境导入,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会很容易。学生已具备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技能,关键是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关系学生难以想到;或者容易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影响,以为圆周长与直(半)径也一定成整数倍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探究活动,找出规律,总结特征。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1.复习圆的认识。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及几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明确其计算结果用的是长度单位。

以上两步同时进行,为理解圆周长的含义做好铺垫。

(1)具体感知圆周长的概念。

出示情境图(小蚂蚁在正方形和圆形路口爬行),谁能说说小蚂蚁走哪条路近一些?

说明,小蚂蚁走过的路程实际上就是圆的的周长。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量圆的周长。

用绳测和滚动测量法,测量自己的学具圆获圆形实物的周长。

学生测量了这些圆的周长以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要是有一个很大的圆,怎么测量它的周长呢?如学校的圆形花坛。”如果学生说用卷尺绕花坛一周进行测量,教师可以举出更多的圆的例子,如空中划出的圆形,引导学生寻求更为一般化的方法。

学生猜想圆的周长是否也有计算公式时?

激思: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

同桌两人一组,正确测量学具圆(实物)的周长和直径。并逐一汇总填表。

分别引导学生竖向和横向看表格,比较找规律,计算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最后比较、分析、归纳出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

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推导公式:圆周率=圆周长/直径;推出圆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

基本练习。判断题,直接求周长。

变式练习。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内化画一个最大的圆,再求周长。

1课前预设的学生活动太少,数学上没有从活动中探究新知;

2课前对学生原有任职的单位太简单,没有具体到学生。

周长的课件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及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录像、投影片、3个大小不等的圆、分别在一端系上红、白小球体的绳子各一根。

学具:圆、直尺、小绳。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它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正方形的图形。)

学生指着图形回答上述问题。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四条边的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周长是边长的4倍。

教师当场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以两条折线的交点为圆心画了一个最大的圆。提问: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谁能指一指。

师:通过手摸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长是由4条直直的线段组成的;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老师请同学们闭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呢?

老师一边显示图象一边讲述:

以这点为圆心,以这条线段为半径画圆。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现在将圆的周长展开,请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

圆的周长展开后变成了一条线段。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认识了圆,知道了半径、直径和周长,学会了测量和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圆的周长能不能测量和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计算)

【评: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圆周长的计算,教师注意了必要的复习铺垫,并引导学生研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这就为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渗透了要求圆的周长也需从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入手】

2、学习新知。

(1)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圆的周长。

全班同学分学习小组,分别测量手中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并报出测量后的数据。

(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并板书测量的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测量出圆的周长的呢?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是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如果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让你测量它的周长,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圆形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老师边说边做手势,同学们笑了。)

生1:不能。

师: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

生2:我用绳子在圆的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轻轻地拿起一端拴有小白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使小白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你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

生2:(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不能了。

师:看来用滚动的方法或是绕绳的方法可以测量出一些圆的周长,但是实践证明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今天我们能来能探索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评:从滚动圆测量、绕圆周测量,到空中的小球所经的轨迹画出的圆不好测量,不断的设疑、激疑,导出要探索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使学生感到很有必要,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根据实验结果,探索规律。

教师将一端分别系上小球(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两条绳子同时在空中旋转,使两个小球经过的轨迹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

师: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圆的周长长短不同。

师:圆的周长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是由老师手上的那条绳子决定的。绳子短,周长短;绳子长,周长长。

师:请认真观察,(教师再演示)这条绳子是这个圆的什么?

生:是这个圆的半径。

师:半径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又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半径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系,也就是和直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测量你手中那些圆的直径。

(学生测量圆的直径)

随着学生报数,教师板书: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

9厘米多一些3厘米

31厘米多一些 10厘米

47厘米多一些 15厘米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计算、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行间指导、集中发言)

生1:我发现这个小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

师:整3倍吗?

生1:不,3倍多一些。

生2:我发现第二个圆的周长里包含着3个直径的长度,还多一点。

生3:我发现第三个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

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滚动法验证:

绳绕法验证:

投影显示验证:

直径:

周长: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所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呢?第一个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呢?

投影出示祖冲之的画像并配乐朗诵。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数值----圆周率。祖冲之的发现比外国科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前苏联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教师很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今天正是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的道路,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努力吧,同学们!数学中还有许多未知项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教师继续讲到:刚才我们讲到了圆周率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板书:圆周率)

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一般取两位小数:3。14。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或直径,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这个字母公式会写吗?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看书)

板书公式:C =πd

C =2πr

【评:首先通过教师演示揭示圆周长有的长些、有的短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计算、讨论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充分感知,又反复加以验证,使学生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确信无疑。这一段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结合认识圆周率对于学生进行热爱中华民族的教育,也是恰到好处的】

3、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把开始测量的三个圆的周长用公式准确计算出来。

(学生计算)

师:通过用测量、计算两种不同的方法算出圆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生:计算比测量要准确、方便、迅速。

(1)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单位:分米)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

师:为什么题目中给的数据都是10,可计算出的圆周长却不同呢?

生: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10,但第一个图中的10表示直径,第二个图中的10表示半径。因此选择的计算公式就不同。给了直径,可直接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给了半径,就要先乘2,再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

【评:教师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给了两个数据,一个直径是10分米,一个半径是10分米,让学生计算后区分不同。这样可以弄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揭示本质属性,能有效地促进知识技能的正迁移。】

(2)判断正误。(出示反馈卡)

① 圆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14倍()

② 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 ()

③ C =2π r =πd()

④ 圆周率与直径的长短无关 ()

⑤ π> 3。14()

⑥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一部分同学认为第⑥题是错误的。

教师举起了表示半圆的模型,(如图)

请判断失误的同学们亲自指一指半圆的周长。

在操作中,同学们恍然大悟,发现半圆的周长

比圆的周长的一半多了一条直径的长度。

(3)抢答。直接说出各题的结果。(单位:厘米)

① d =1 C =

② r =5 C =

③ C =6。28d =r =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算出的答案)

(4)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口述:在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和同学们来到天坛公园秋游,一进门就看见一棵粗大的古树,我问大家: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当时张伟同学脱口而出:好办,把大树横着锯开,用直尺测量一下就可以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摇摇头,表示不赞赏。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张伟锯古树该罚款了。”

教师补充了一句:“是啊,你们有什么比张伟更好的办法吗?”

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生1:“不用锯树,只要用绳子测量一下大树截面的周长,再除以圆周率就可以计算出大树截面的直径。”

(同学们笑了,鼓起掌来,表示赞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请打开书----看书。

教师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贴着的三个圆,提出问题:“这三个圆什么在变,什么始终没变?”

师:同学们通过圆的直径、周长变化的现象,看到了圆周率始终不变的实质。同学们能经常用这样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变----不变)

师: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最后我留一个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怎样画?

【简评: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的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2、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当中来。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环节紧凑,密度得当。

3、教学方法既灵活多样又讲求实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程序设计比较精细,或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或教师演示直观教具,学生不止一次地操作学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并能适时地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培养思维能力。整节课始终注意以教师的情和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来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能精心设问,问题能从多角度提出,正反向进行。问题提得准,导向性强,设问有开放性,语速恰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5、练习的安排计划性强,有针对性,先安排了一些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又安排了判断练习,口算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学生愿意做、愿意学。安排操作性练习,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长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圆的周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两只小狗在草地上跑步,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它们每跑一圈的路程各是多少?

(二)迁移类推,认识圆的周长。

1.要求小黄狗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可见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2.要求小灰狗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什么叫圆的周长?

(三)实际感知,触摸圆的周长。

1.师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长?

2.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自己的圆片的周长就是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一)测量圆的周长。

1.怎样能测量出圆的周长?请用你想到的方法跟同桌合作动手测一测你们的一个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师巡视指导)

2.生边汇报方法边演示,接着媒体演示(分别为测绳法和滚动法),引导学生发现测量时的操作要点及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

3.生再尝试与同桌合作测一测刚才测过的一个圆的周长,以加深认识。

4.小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吗?是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5.通过测量花坛及物体转动的曲线,让学生发现刚才的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去探究出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探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1)设疑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猜猜看。

2. 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自己的圆的直径和周长,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后汇报。

(2)动手测量计算。

明确要求: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用新学的方法测量出自己手中两个不同圆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师巡视指导) (3)指名小组汇报相关数据,师依次填写在黑板表格中。

(4)观察这些数据,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汇报。

(5)小结: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吗?

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

2.现在你能计算出刚才小灰狗每跑一圈的路程吗?只要测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师报出其直径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

3.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半径长度,会计算它的周长吗?试试看。汇报订正后小结出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公式。

四、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

(2)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π及其读写法。

(3)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π≈3.14。

五、回顾课堂,谈收获。

(一)请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引导质疑。

(三)看书99页内容,内化新知。

六、初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周长的课件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及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具:录像、投影片、3个大小不等的圆、分别在一端系上红、白小球体的绳子各一根。

1、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它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指着图形回答上述问题。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四条边的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周长是边长的4倍。

教师当场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以两条折线的交点为圆心画了一个最大的圆。提问: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谁能指一指。

师:通过手摸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长是由4条直直的线段组成的;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老师请同学们闭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呢?

老师一边显示图象一边讲述:

以这点为圆心,以这条线段为半径画圆。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现在将圆的周长展开,请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

圆的周长展开后变成了一条线段。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认识了圆,知道了半径、直径和周长,学会了测量和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圆的周长能不能测量和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

2、学习新知。

(1)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圆的周长。

全班同学分学习小组,分别测量手中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并报出测量后的数据。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是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如果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让你测量它的周长,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圆形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生2:我用绳子在圆的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轻轻地拿起一端拴有小白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使小白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你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

师:看来用滚动的方法或是绕绳的方法可以测量出一些圆的周长,但是实践证明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今天我们能来能探索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2)根据实验结果,探索规律。

教师将一端分别系上小球(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两条绳子同时在空中旋转,使两个小球经过的轨迹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

生:是由老师手上的那条绳子决定的。绳子短,周长短;绳子长,周长长。

师:请认真观察,(教师再演示)这条绳子是这个圆的什么?

师:半径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又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半径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系,也就是和直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测量你手中那些圆的直径。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计算、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生2:我发现第二个圆的周长里包含着3个直径的长度,还多一点。

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所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呢?第一个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呢?

投影出示祖冲之的画像并配乐朗诵。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数值----圆周率。祖冲之的发现比外国科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前苏联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教师很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今天正是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的道路,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努力吧,同学们!数学中还有许多未知项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教师继续讲到:刚才我们讲到了圆周率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一般取两位小数:3。14。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或直径,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这个字母公式会写吗?

3、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把开始测量的三个圆的周长用公式准确计算出来。

师:通过用测量、计算两种不同的方法算出圆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题目中给的数据都是10,可计算出的圆周长却不同呢?

生: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10,但第一个图中的10表示直径,第二个图中的10表示半径。因此选择的计算公式就不同。给了直径,可直接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给了半径,就要先乘2,再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

一部分同学认为第⑥题是错误的。

请判断失误的同学们亲自指一指半圆的周长。

比圆的周长的一半多了一条直径的长度。

① d =1 C =

② r =5 C =

③ C =6。28d =r =

(4)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口述:在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和同学们来到天坛公园秋游,一进门就看见一棵粗大的古树,我问大家: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当时张伟同学脱口而出:好办,把大树横着锯开,用直尺测量一下就可以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摇摇头,表示不赞赏。

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生1:“不用锯树,只要用绳子测量一下大树截面的周长,再除以圆周率就可以计算出大树截面的直径。”

教师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贴着的三个圆,提出问题:“这三个圆什么在变,什么始终没变?”

师:同学们通过圆的直径、周长变化的现象,看到了圆周率始终不变的实质。同学们能经常用这样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会越来越聪明的。

师: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最后我留一个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怎样画?

1、教学目的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2、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当中来。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环节紧凑,密度得当。

3、教学方法既灵活多样又讲求实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程序设计比较精细,或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或教师演示直观教具,学生不止一次地操作学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并能适时地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培养思维能力。整节课始终注意以教师的情和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来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能精心设问,问题能从多角度提出,正反向进行。问题提得准,导向性强,设问有开放性,语速恰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5、练习的安排计划性强,有针对性,先安排了一些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又安排了判断练习,口算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学生愿意做、愿意学。安排操作性练习,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长的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观看后提问:

1.谁获胜呢?

2.它们对自己跑的距离产生了怀疑,都说自己跑的远……

3.拿起一个圆用手模一摸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新课

(一)介绍测量方法:

1.绳测法。

2.滚动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知道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感知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

(二)猜想。

(三)实验。

1.小组协作。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2.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

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四)验证结论。

(五)阅读理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三、练习

计算方法:

1.能说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c=∏d c=2∏r(板书)

2.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10cm r=10cm

3.(略)

4.现在你明白小龟和小兔谁跑的路程长吗?谁跑得快?

5.拓展练习。

四、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请主动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

周长的课件 篇7

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1)摆小棒:(课件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撕纸活动:

1、先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 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教学用具准备: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周长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

①复习周长的意义。什么叫周长?(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周长的意义)。

②复习正方形周长的意义。(课件演示小花狗围着正方形跑一圈正方形的周长闪动红色)要求小花狗所跑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课件演示小白狗围绕圆形跑一圈圆形的周长闪动黄色)要求这只小白狗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又是求这个圆的什么?(圆的周长,揭示课题)你能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 (教师完成板书,学生读书)

(2)同位用自己带来的圆形实物互相口述圆的周长。

二、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问: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①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测量工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你手中圆的周长并做好填表记录,(边量边交流测量方法)让我看哪个小组做得最棒。(教师巡视操作过程)

周长(C)直径(d)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

②请四人小组上台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方法。

2、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课件演示填表)

(1)请同学们看屏幕的表格,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2)讨论:究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汇报)引出圆周率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板书)

3、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1)师:科学家的大量准确测量和精确计算得出,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叫什么?请自学99页第二自然段。(叫做圆周率)什么叫圆周率呢?用哪个字母表示。谁能说一说(指导读写π。)

(2)了解圆周率的历史。(课件演示圆周率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99页下面小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个结果比外国数学家得到这个结果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可见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外国数学家利用计算机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亿多位,我国现在又落后了。哪我们还有机会超过外国人吗?没错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让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了,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那么要求圆的周长,你必须知道什么?(直径或半径)你会求吗?

4.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应际问题。

出示例1(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评点。

5看书、质疑

(1)若将例1的直径改为半径,会求它的周长吗?

(2)及时反馈,完成第100页(练一练1、2)。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

2.解答练习二十一第2题(课件演示)

3.测量一圆形实物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4、扣展练习

(1)画一个周长12.56厘米的圆

(2)思考题。(课件出示两只蜜蜂分别在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上走一圈)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同样长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学生互评。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的表现最佳?

板书设计:

圆 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例1、一块圆形铝片的直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周长的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2.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4.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1、我们知道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课前老师让大家了解了它的一些规格,谁来说?

2、估计学生不知道,师边出示22英寸、24英寸、26英寸的轮胎图片,边介绍。这里的22英寸、24英寸、26英寸是指轮胎的直径。

3、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在自己所带的圆上指出圆的周长。

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

1、讨论实验方案。

揭题。直径和周长有什么关系呢?要研究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

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量它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先请大家在纸上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用手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来量你这个圆的周长呢?

4、学生实验。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把P99的实验报告单填写完整。填完以后思考表格下面的问题。

5、交流发现。

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1)介绍圆周率。

(2)阅读P102 的“你知道吗”内容。

7、推导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字母公式。

强调π≈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1、P99“试一试”。

2、P99“练一练”

3、神六绕地球第5周轨道是圆形的,半径大约是6700千米,你能算一算它的飞行轨道的周长吗?

4、用一根细线扣一个小螺丝,旋转起来,让学生说说这样转出的圆你能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5.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圆周率表示同一个圆内( )与( )的倍数关系,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同一个圆内周长是直径的( )倍,是半径的( )倍。

2、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3、把一个圆规两脚尖分开4.5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直径是( ),周长是( )。

4、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要求学生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注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格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小结: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c÷π r=c÷π÷2或列方程解答。

要借助圆柱形教具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树干的横截面”

要让学生理解“拱门的高度”就是相应圆的直径。

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也可以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来直接比较。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92537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抒情作文好想优选
下一篇 : 生日礼物课件经典8篇
" 周长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