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语文整合教案范例十四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语文整合教案【篇1】

学习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导学单,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散文填表格,找到了作者对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景物写生动具体的。

(1)自由朗读三篇散文,边读边标出文中描写景物的生动的句子。

(2)在小组中交流标注的句子,再筛选出最生动的填表。

课题

《四季之美》

《鸟的天堂》

《月迹》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3.集体交流:品读句子。

学习步骤和要求:

先有感情的朗读段落,边读边思考,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动态美或静态美。

再配乐朗读,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

(1)即使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萤火虫飞行的动态美)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榕树的茂盛样子的静态动态相结合描写)

(3)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獭地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抓住月亮的不停变化进行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活泼有趣。)

【设计说明:根据自主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生动,并且通过小组中交流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为后面的品读做准备。】

二、多种形式朗读散文,品味语言

1.出示例句:即使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预设:配乐指名读,哪些词体现了动态的美,(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配合图片引导想象再读。

2.出示例句: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预设:这句中写到的景物有:夕阳、归鸦、大雁,而抓住归鸦和大雁的动态来写,如:急急匆匆、飞去、比翼而飞,体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秋日黄昏图。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说明:根据课后的提示,来品读语言,想象画面,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培养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3.对比句子

(1)读读这两句话,想象情景有什么不同。

(2)对比读,体会抓特点写具体的生动形象。

【设计说明: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训练提示,通过句子对比的形式,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的生动具体,为习作中语言的建构和发展做铺垫。】

教学反思: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本节课就围绕语文要素确定了主题:第七单元多文本整合---动态描写。并预设了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品读课文,学习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二是通过片段练习,学会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精读课文,体会语言;精读课文,品析语言;小试牛刀,片段练习。学生能快速、准确找出动态描写的句子,并能通过字、词、情感方面去品味,分析透彻说的很好。最后片段练习中孩子们写的动态描写不是很突出,可见本节课目标达成率不高,这与老师的引领有直接关系,本节课反映出老师问题:老师评价语言啰嗦,重复学生的语言,板书不合理,不规范,老师说的太多,语言不精炼,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环节处理不微妙,评价语言太单调。还是备课不够充分,没有深入去设计,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以后会多听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深入文本,精益求精。

语文整合教案【篇2】

研究背景: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小学生作为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资源,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加亲密地对话.

另外,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多媒体和校园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等都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传统的语文学科,更好地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也正是现在研究地最多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就省编教材第九册《万里长城》一课,谈谈如何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环境等进行学生自主地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创设情景诱发感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万里长城,同学们回去搜集了许多关于长城的资料,现在就请你们用一到两句话简单地说说你对万里长城的感受好吗

师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或深或浅地对长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课文中是怎么来概括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词.

(板书:气魄雄伟,历史久远,工程浩大)

师:也就是说,课文就是写了长城的这三个方面.那么找到关键词以后,接下来咱们该干什么了呢(生:研究)

恩,很会学习,想亲眼见见长城的气魄吗[播放录象]

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情境.当学生看到电脑显示的长城巨龙般身躯时,他们被长城的气魄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哇的轻声惊叹.此时,任何语言都已失去了意义,一幅画已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他们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听到了课文的配乐朗读,看到了气魄雄伟的长城,此时,他们心弦已被拔动了.

【媒体辅助研读课文】

◆长城的气魄雄伟

1,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感觉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3,随机出示: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4,看了这段录象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

策略:从龙体验长城的雄伟气魄

层次一:形似(视频展示)

层次二:神似(收集出示相关资料)

师:从龙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吗

生:龙是我国古代传说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生:华民族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吉祥物.所以用巨龙来比喻长城,不仅因为形似,而且蕴涵着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和赞誉.

生:我知道一些关于龙的成语,比如龙凤成祥,龙腾虎跃,这些都显得龙有吉祥,有气魄.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成语大王.(笑语)

生:古代帝王穿龙袍,坐龙椅子可见自古龙都是至尊至贵的象征

师:对呀,你们有没有电视上见过,咱们古代天子可以说与龙这个象征物是分不开的.看来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一种崇高,庄重,权威.是一种精神象征,正如**同学说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呀!作者把长城比作龙也正是这个意思.

5,指导朗读

6,出示句子: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会有谁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蓝眼睛的外国人,海外游子)

师讲述一段海外游子的故事:离开的时候还是一个年纪青青的少年,而如今再次来到这祖国的长城时,已经是白发苍苍,他说无论如何也要回来再看一看祖国这雄伟的万里长城.而当他再次登上这长城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争答:是太激动了!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师小结:是啊,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语言,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长城深深的敬意和爱.能把这种敬意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借助网络研读课文】

◆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

1,导语:如此让人赞叹不已的长城,是一簇而就的吗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万里长城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

2,分组合作上网搜索学习

师:好,一起上网去找一找关于这些朝代的长城的资料,并集合全组人的智慧筛选出你们觉得最有意义的资料,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或者展示给全班同学.好吗

3,小结:今天长城已经失去了它作为防御的功能,但是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那巨龙般的身躯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4,现在和林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引读:原来早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秦统一中国后,到了明朝师:同学们,这么伟大的长城,难怪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都赞叹说:

网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资源的大空间,当学生觉得书本介绍的知识不能满足于他的知识需求时,便想到利用互联网来搜索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而此时教师就提供给他们这个空间,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讨论,有效地筛选,并且利用软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说明段落,在学生生动图片和资料的补充下,显得丰满了很多.

【披文入境升华主题】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1,导语:喝水不忘挖井人,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2,生:孟姜女的故事

生: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请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师:这些故事很感人,我们的长城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生:光蛮干一定不行.要靠智慧.

师:这智慧在哪呢

3,指导朗读:

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是生命.

师:同学们就光靠肩膀和手啊,这种艰辛能读出来吗

师:要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在并非易事.不仅靠体力,还靠智慧.

4,再次朗读句子:(升华主题)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领略了长城的气魄和历史,听了关于长城的故事,现在你再来读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利用网络转换练笔】

小结与延伸性练笔:

1,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真不愧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我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如今却它却时刻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2,林老师昨天在上网的时候,在我们常去的红泥巴网站的论坛里发现这样一册消息.(师在网络上找到准备好的论坛留言.

(内容为:标题:文化建设抢救长城作者:老者

中国的长城正在二十一世纪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大段的长城墙体,烽堠,敌台,都在被人为地毁坏,城砖或夯土被推倒,碑版被充作建筑材料,,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在这个建筑物的长城正在被蚕食的同时,中华文化的长城也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城就是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主题.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

3,出示被破坏的长城的图片

4,看了署名老者的呼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可做的吗

5,现在我们马上可以做的就是也登陆论坛,响应老者的号召,为保护长城添一份力量.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吧![播放歌曲:长城长]

传统的练笔作文方式不少学生觉得是对作文的一种强制,而通过网络BBS论坛,巧妙地结合课文主题,在教师抛砖引玉式的引导下,学生面对老者先生的号召,并且同学这节课文激发的深厚的情感就会迸发而出.这种笔尖的流泻自然会真实感人,这种不着痕迹的练习不仅有效,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练笔方式.

教学反思:

整节课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在课上,学生不仅能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感受情景,还能随时地查阅网络,补充知识.课堂不是封闭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应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积极上网查询资料,补充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对教材做补充,填补空白.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特别是上网浏览获取知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在查找,筛选和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合作,一起探讨的过程.课外练笔分的内容,我充分抓住了网络BBS论坛的优势,先是自己在论坛上实现发布一则消息作引子,引发学生愤慨之情,进而展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升华学生的情感,自然的,学生也就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进行了绝佳的练笔训练.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适时辅助,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语文整合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飞机、银色飞机、火箭的外形、特点和作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羡、械、障、维、宇。新词:羡慕、宇宙、自豪。

3、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掌握信息的查询搜集方法,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4、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应用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搜求信息资料,深入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飞行特点、作用,并进行想象创造。

三、教学过程:

1、课题的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太空世界去畅游一番。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放映网页片头)

揭示课题:航天飞机

(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飞机和宇航员在月球着陆图)

师:同学们肯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向往其它星球的美好愿望。如今,现代科学技术使梦想变成现实。前几节课,同学们带着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自学了课文。还阅读了有关航天飞机知识的课外书,并上网查找了资料。现在,同学们就分成三大组来个小博士擂台赛。

2、擂台赛一:

第1组: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飞行工具(生读。给朗读评奖。)

第2组:在电子课本中点击飞行工具。(点击正确,电脑即出现相应的飞行工具的图片。)

认清: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火箭的外形。(评奖)

第3组: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提出问题:云层、大气层、太空之间有什么区别?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自己演示,调出图片,并讲解。(评奖)

3、擂台赛二:刚才我们知道了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火箭的三种飞行工具外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飞行特点和作用?

多媒体出示:

航天飞机飞机火箭

外形:(图)外形:(图)外形:(图)

特点:特点:特点:

作用:作用:作用:

请先从电子课本当中找出答案,再补充课外阅读中找到的材料。

(1)、首先,看看文中哪几句话写出航天飞机的飞行特点?

生说:(多媒体出示)

1、它飞得多快呀!如果我也飞得那么快那该多好啊!银色飞机羡慕极了。

2、啊!我的朋友,你可回来了!银色飞机惊喜地说,我还以为你回不来了呢?

3、哪儿的话呀!我也火箭可不一样,能去能回。航天飞机自豪地说。

(2)、哪一种飞行工具本领更了不起,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就可以知道。

比赛:感情朗读。

讲评感情朗读中理解:羡慕、惊喜、自豪

A、羡慕:生字词。请找出文中飞机羡慕的具体内容?

(飞得快、能飞出大气层。)哪些地方体现它的羡慕?(多快呀、那该多好呀。!号。)

这个词生活中经常用到。你有过羡慕的经历吗?

你怎么记羡慕的字形?(强调慕下部。)书空。

生感情朗读。(比赛,评奖。)

B、惊喜:换成惊奇好不好?

(不好。惊喜突出了高兴、喜悦的意思。)

找出体现惊喜的词语?(你可回来了!)

生感情朗读。(比赛,评奖。)

C、自豪:自己读。想想哪些词体现自豪?不分析,直接进行感情朗读比赛。评奖。

(3)、比赛:小结三种飞行工具的特点。(多媒体显示板书。)

(4)、课外知识补充:

A、学生演示下载的航天飞机速度资料。

B、说一说表示快的课外的词语。

C、学生演示航天飞机飞行轨迹的flash动画。

(5)、师:同学们真棒.通过阅读课文并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理解了航天飞机的飞行特点。下面我们继续比赛:说说这三种飞行工具的作用。

(生说,多媒体显示:飞机作用:载人、载货等运输作用

火箭作用:载航天飞机、卫星等上太空。)

航天飞机呢?找出文中描写航天飞机作用的段落。

生说,多媒体出示文章第四节。齐读。

师:有网上材料进行补充吗?

生演示网络下载材料。

再次感情朗读。

4、擂台赛三:刚才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询信息,了解了这么多航天飞机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乘坐航空飞机去太空站,去其他星球探秘、旅游。我们的擂台赛继续进行:(多媒体出示:

小博士擂台赛

1、了解了多少航天知识?

2、设计一架智能航天飞机或其他太空飞行器,并说说它的用途。

3、从网上下载你感兴趣的资料,制成一张航空科技小报。

4、自拟题目,写一张关于太空探险或太空旅行的童话。

分小组学习、上网、讨论、交流。

全班比赛交流。

9、总结: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小博士擂台赛,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网站,补充你的创作、构想,到时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航天小博士。

同学们,宇宙辽阔,知识的天地更加广阔。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忘了应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发现、思考、整理、探索。相信,总有一天,你们将揭开宇宙的无穷奥秘!

语文整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在网络环境下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发现的新问题,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通过多种作品的展示,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4、学会研究的方法,渗透大语文观教学思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学生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诸多教育。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教学内容

在我国有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藏羚羊等,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麋鹿也是一种,只是相比较前面几种动物,它甚至有点神秘,命运也更为坎坷。

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层次清晰地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本文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和坎坷的史识:晨雾如清纱般漂浮四不像当做姜子牙的坐骑失而复得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习者兴趣倍增,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资源

鉴于学生对动物的爱好与对世上万物的好奇,学生学完《麋鹿》后,浓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猎取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开发这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自己制定的有关麋鹿的研究主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拓展与延伸。对所需要的阅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述,对培养学生众多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里其他同学对研究主题的研究结果。

教学模式

教学支架

当学生完成《麋鹿》两课时学习后,我发现学生提出了一些颇有研究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技能,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几个核心问题,也就是确定了本堂课的研究性主题。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研究主题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围绕研究主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阅读,指导学生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生将各类信息加工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小型报告、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组织形式

全班发现问题学生明确研究方法小组合作、实施研究全班汇报交流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教学环境

自愿组成小组,每人一台电脑。每组学生围坐在电脑前。

每台电脑连入宽带网。

各组自己推荐一名组长。

教学评价

(1)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否持久地比较专注于他研究的领域,能否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

学生能否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

通过多种作品的展示,学生是否能比较概括地、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是否能合理地评价别人的作品

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是否学会研究的方法,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学生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达与展示形式。

上网浏览,学生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是否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是否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是否有成就感。

教学过程

学习支持网与语文教学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原则,学生能够完成确定研究主题、实施研究、成果评价等研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本课的研究性学习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生成问题,确定研究主题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研究性课程虽然有总的目标要求,但作为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形态,更为详细的课程目标是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逐渐构建的。学生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能够达到何种水平,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当学生完成《麋鹿》两课时学习后,我发现学生提出了一些颇有研究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

因此,我就通过留言薄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技能,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几个核心问题,也就是确定了本堂课的研究性主题。其实,这些都属于动态生成。

2.分析资料,实施研究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研究主题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围绕研究主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阅读;通过个人研究和团队协作,识别对本研究主题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活动目标:一、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二、学生学会在BBS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三、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热情,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活动计划:一、各小组讨论初步的研究方向。二、学生网上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三、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提出自己的观点。

研究过程中也可以突破时空隧道,与校外专家、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将各类信息加工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小型报告、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及指导学生制作各种PPT作品、电子作文,将研究结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汇报,展开答辩会等,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整个过程,呈非线形结构,流程均为动态生成。我们则可按照如下几块问题展开研究。

研究一

A麋鹿在3000年前在长江中下游就有,为何在汉朝销声匿迹,在1885年又在北京发现。时隔这么多年,还有奇迹的出现。而我们大家都喜欢的恐龙为何却没有奇迹般的出现呢?(生活习性、地球运动等方面研究,涉及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的拓展)

研究二:姜子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封神榜写了个怎样的故事?通过研究了解姜子牙的人物特点以及文学艺术,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其他更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与故事。

研究三:中国还有哪些麋鹿保护区,这些麋鹿生活得怎样?我们全社会该怎样来保护这些麋鹿,以及珍稀动物。再次激发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民族自豪感。

研究四:贝福特是怎样饲养这些动物的?他为什么把这些动物养得这么好?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感悟保护之重要。

研究五:中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他们生活怎样?深化动物人类的朋友。之强烈意识。

汇报形式多样化,或PPT,或电子作文,或自由创作,或完成教师提供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呈现出白花竟艳的势头。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达与展示形式,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宏观地把握学生的研究进度、深度,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脱困境,为了使学生持久地比较专注于他研究的领域,我们的评价坚持激励与发展的原则,并贯穿学习的全过程,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学习中,个体成员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承担学习责任,荣辱与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研究,周而复始。

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产生的新问题再次展开研究,让我们的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语文整合教案【篇5】

【学习内容】

人教社美术课本第九册。

【学习目标】

学科目标:学习人物肖像的画法,了解人物表情的变化,掌握人物表情的画法,学习观察人物表情,学会画人物的表情。

作文目标:养成在课堂中观察体验的习惯,学习观察人物表情,练习写人物外貌。

【听老师说】

1、我们复习一下人物脸的画法。画人物的脸要注意三庭五眼:三庭就是说脸的长度比例,把脸的长度分为三个等分,从前额发际线至眉骨,从眉骨至鼻底,从鼻底至下颏,各占脸长的1/3。五眼指脸的宽度比例,以眼形长度为单位,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分,从左侧发际至右侧发际,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睛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发际各为一只眼睛的间距,各占比例的1/5。

2、这节课我们将练习画人物的表情。每天我们都看见各种表情的脸,你注意到他们的区别吗?

3、我们先欣赏一下卡通漫画中的人物表情。这是一张安静的脸,这是一张写满忧伤的脸,这是一张充满怨恨的脸,这是一张洋溢笑容的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恨离愁都写在脸上。同学们在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人物的脸。

4、我们再看同一张脸的三种表情:这是一张清秀的脸,瓜子型,眼睛自然的睁开,眉毛舒展着,嘴巴小巧,微露出洁白的牙齿,一脸的平静,这是我们经常看见的一种表情,也是我们脸上经常呈现的一种表情。再看另一种表情,眉毛往中间聚拢,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开着,这是发怒的表情;接下来这张脸有什么变化呢?同样是这个小女孩,眉毛舒展了,眼睛微微眯起,嘴角向上翘起。人物表情的变化体现在:眼睛、眉毛、嘴巴。

5、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脸谱大聚会。每个同学表演一种表情,大家一起评说,看谁表演得最像。

6、绘画时间:每个同学画一张画,画出人物的表情。

7、评讲学生的画。

【看我们做】

掠影1、按照惯例,课前的准备乱成一锅粥,下位和同学打招呼的,匆匆从外面奔回教室的,在教室大叫着上课啦,有不服气的气呼呼地拿出书本,同桌小声地谈论刚下课未谈完的话题,甚至还有同学在教师后面打闹,班干部也和同学一起嘻嘻笑笑的。

掠影2、老师神色凝重地走进教室,睁大眼睛开始扫视全班,前面的同学很快安静下来,不少同学停止了手中的小动作,挺了挺腰,坐直身子,两手平整地放在桌面。教室终于安静下来,我们终于开始上课了。

掠影3、同桌扮起鬼脸,眉毛往上翘起,眼睛夸张地睁得大大的,眼球似乎要爆出来,嘴唇紧紧地闭着,明显感觉到牙齿咬得咯咯响,整个脸都扭曲了,怪吓人的。

掠影4、大家哄地笑开了,有的边指着画边拍着桌子,有的扶着同伴的肩膀,好像要共享这难得的快乐,有的脸上洋溢笑容却没有发出笑声,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仍然专注地盯着黑板上地画,好像在找什么答案?

掠影5、我连忙打开文具盒,拿出水笔,在铺展开地白纸上画起来。教室一下安静下来,只听见一片打开文具盒的声音,接下来是唰唰的声音,一个个好像大画家,一会儿凝思静想,一会儿挥笔作画,老师像个工头般,监视着我们画画。

掠影6、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画完了。圆圆的脸蛋,秀美的长发,眼睛特别好看,细长明净,微微地睁开着,似乎望着远方的蓝天,要装下这眼前的美景,嘴巴也是小巧可人,好像在赞美这秋日的天高云淡。

掠影7、老师打开电脑,点开一个文件,荧幕上出现熟悉的卡通漫画图象,一张少女纯情的脸,像兔宝宝似的,眼睛出奇地大,水灵灵的,配上长长的睫毛,宛如林中仙子。嘀哒,鼠标一点,画面变成另一幅场景。少女低着头,满腹心思,眼帘搭拉着。

掠影8、全班同学都盯着荧幕。上课竟然可以欣赏卡通画,这是很好的享受。班级漫画大王一下精神大增,挺直了胸膛,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

掠影9、这是一幅很搞笑的人物头像,爆炸式的发型,似乎还浓烟滚滚,脸部完全扭曲,好像坑坑洼洼的路面,眼睛是一双胶鞋,又像一副绑腿。每个同学都惊奇地睁大眼睛,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掠影10、终于,巡回画展开始了。老师举着画,来到我们中间,每到一处都是一阵欢呼和尖叫。

掠影11、大家都埋头画起来,教室里一个个晃动的脑袋,真像爬动的甲壳虫,教室一下安静下来。

【精彩对白】

生:他画的眼睛比例比对,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看起来怪怪的。

生:这幅画看起来很舒服,他注意到三庭五眼,前额发际线到眉骨,从眉骨到鼻底,从鼻底到下巴,距离相等,符合比例。眼睛的大小也合适,两眼的距离刚好是一只眼睛的宽度。

生:我发现:人笑的时候,眼睛是弯弯的,眉毛是弯弯的,嘴角往上翘。

生:我发现:人发脾气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要暴出来。眉毛往上竖,嘴角往下翘。我最怕我爸爸生气了,他一生气,就像一只大老虎,要吃人似的。

生:我发现人悲伤的时候眼睛小了一些,眉毛聚在一起,嘴角也是往下压。

【习作指导】

《复活》是俄国大文泰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描写了少女卡秋莎的悲惨遭遇。

托尔斯泰为了让卡秋莎一出场就给读给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卡秋莎的外貌描写作了多次修改。头几稿是这样写的:她是个瘦削而丑陋的黑发女人,她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的鼻子。--高高的个子,带有凝神和病态的样子。她的脸本来并不漂亮,而在脸上又带着堕落的痕迹。这些描写细节不够突出,有很多强加给读者的东西,什么才是病态堕落的痕迹,读者并不清楚,并且一味突出卡秋莎的丑陋,和故事的发展不吻合。

于是,托尔斯泰反复琢磨,改成:美丽的前额,卷曲的头发,匀称的鼻子,在两条平直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秀丽的黑眼睛。这样一改,就好像进行了一次整容,人一下变得非常漂亮,非常健康,非常有朝气,可一个从牢房出来的妇女,不应该这样光彩照人,这样就违背了生活的真实。

于是,托尔斯泰又一次修改,最后定稿为:一个身量不高,胸脯颇为丰满的年轻女人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出牢门,她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分明故事让几绺卷曲的黑发从头巾里滑下来。她整个脸上现出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地窖里马玲薯嫩芽。在那张脸上,特别是由惨白无光的脸色衬托着,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为带点斜睨的眼神。显然,这样一改,既写出卡秋莎美丽、丰韵,同时点明了她悲惨的遭遇,而那滑出来的头发,带着斜睨的眼神则可以看出她的生活经历、职业特点以及其间的辛酸。那黑而亮的眼睛折射出人物内心聪敏深沉。这段描写也成了一段经典,反映出作家的严谨和高超的刻画人物的能力。

托尔斯泰对人物外貌的精心修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第一,写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各人有各人的样子,即使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同学写人物外貌,往往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什么苹果似的圆脸,炯炯有神的眼睛,不大不小的鼻子等,谁的脸上都这么按上去,结果把老奶奶写成:黑又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苹果似的圆脸,挂着招牌式的笑容。老奶奶变成了老妖精。

还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同学写他的同桌有一头黑发,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耳朵,眉毛在眼睛上面,鼻子在眼睛下面,耳朵长在头的两侧。你能猜出他到底写谁吗写的是人还是动物呢兔子、狗不也是这样吗

人物卡秋莎的特点是漂亮而又受侮辱,所以作者在描写时突出她丰满的胸脯黑而高的眼睛,很有生气,卷曲的黑发,同时又写出她囚禁牢狱所受的迫害:脸色惨白使人联想到地窖里马玲薯的嫩芽。眼晴浮肿,而且还抓住滑下来的几绺黑发,斜睨的眼神写出卡秋莎的轻佻,浅薄。这样人物就丰满,特点突出,让人读了留下深刻印象。画人物同样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每个人的脸形、眼睛、嘴巴、鼻子等都是有区别的,我们只有认真观察,才能看出其间的细微差别,才能写出人物独特的样子。

第二,要学会观察人物外貌

你看,美术上画人物的脸要注意三庭五眼,这是人物脸形的基本特点,但每个人的脸形不同,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各有特点,表现为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变化,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我们观察是否认真体会到脸部细微不同呢?

看人,我们一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打量,下面是一张观察表,你每次都能做到吗?

对象形状大小长短颜色变化

语文整合教案【篇6】

以一本教材作为一个单元,从中抽取相关的篇目,然后和与之相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部分文章进行整合,也是我们在进行整合性写作训练时常用的整合方式。如王坤老师设计的案例:《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莫怀戚《散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张之路《羚羊木雕》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1.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如何适时地在自己的文章里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即用“景语”表达“情语”。

图片导入:

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展示图片),它们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二幅图片,蓝天白云、黄绿点染的空旷原野,一个明丽的少女轻提裙摆,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轻快奔跑,一如她明快的心情,令人不禁被感染,无比的赏心悦目;而第一幅图片则是一片黑色,显得沉闷、压抑。

我们发现,人物还是那个人物,给我们感受不同在于她身后景物的不同。在文学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点明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最常见、最常用和最能为文章添彩的莫过于景物描写,因此,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一、美段入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片段,如此美段,让我们一起来读。

1. 出示两个语言片段: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同学们,这两段属于什么描写?

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调动视觉、味觉、听觉等感觉器官。

(二)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上面文字中加粗的字词感情色彩非常鲜明,想一想,有何作用?

明确: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变得坚强、勇敢。

(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表达情感?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抓住景物特征。“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三、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关键所在。

(一)下面两段文字中,加粗的词是每段所选的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分别用这些景物抒发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明确:

第一段是“明丽、欢快、充满生机”的“乐景”,第二段是“清冷、孤寂”的“哀景”。 朱自清在《春》中用乐景抒发了喜悦之情,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中用哀景抒发了伤心之情。

由此可以想到情景交融的文章选景的一般方法是在有情的前提下,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也就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请同学们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

星期日下午,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一)看看下面景物描写有什么错误?

“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 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明确: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不相符合。(注意要点:情与景要和谐统一)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欢喜

例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2.A题:今天水平测验,我经过认真复习,上学的时候充满信心。

B题:由于昨晚看电视,我没有充分复习,上学的时候满心懊悔。

根据以上提示,写一段上学路上所见景物的环境描写,借所写景物来表达出文中“我”的特定心情。

②景物描写要有序;

③描写要生动具体,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④80字左右。

结语: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美景,以我心写我情,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七年级学生,对于景物描写这一描写方法并不陌生,但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尤其是其对七年级的训练体裁——记叙文来说,对于环境渲染、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结合主题阅读教学,我尝试着将七(上)课本上涉及的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例子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然后由《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篇目拓展,最后重点是学习写景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以我景抒我情。层层递进,先归纳学习,后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课文的经典写景语段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美文中,学得情景交融技巧,在写景记叙文中能有意识地大胆尝试运用。

情景交融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景物描写语段,给学生以“景语”表达“情语”的意识,感受其魅力。再由主题阅读加以拓展,“赏景析情”,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在互相交流、碰撞中,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写作训练。

课堂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有些知识要系统呈现,尤其对于刚升入七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所以第一环节“美段入景”对于景物描写的定义,我考虑了很久还是保留了。有些地方生成比预设的要好。比如我让学生回顾学习《春》时学到的写作手法,孩子们说的的确很好,如:使用修辞、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都在我的预料之中,甚至意料之外的好,这对于写法指导就更容易生成。所以本节课的这几个环节在时间上用时多了一点儿。

这次主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学得写景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要点,学会情景交融,有意识地去尝试,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选取适合情境的景物描写,让景物描写能够在作文中起到精彩的点缀作用!

语文整合教案【篇7】

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共包括《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秀丽风光,领略风土人情。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难点: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本文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三、指导书写。学习第一、二段中的生字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 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 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 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 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 说说自己的感受

c 指名读本段

d 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7、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学习三、四段中的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10、《葡萄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教学难点: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hǎo)好地方(gàn)干活

fēn)分开

(dīng)钉子(hào)好客

(gān)葡萄干(fèn)水分

(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 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师范读:“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教师相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3)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3)认记“碉堡”。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相机板书:色鲜、味甜)看了刚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教师板书:真)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同偏旁:搭—摘 同结构: 上下结构——吾、季、留、杏;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2、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五、复习巩固 1、猜字谜巩固生字。(1)多一句。(够)(2)弟弟站在木头边。(梯)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3、多音字填空练习。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六、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 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 味甜

是个好地方 人

热情好客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本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1.写生字各一行。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1)这段有几句话。(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总结。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北京夜景的文章。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城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文中的好词佳句像那华美的灯饰一样使课文也亮了起来。学习本文要注意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特别是许多比喻句和课后的四字词语等,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这篇课文适合朗读,教师要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教学难点: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收集北京的景色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学生可能会发出惊叹。

师:看到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惊叹道:“哇,好美啊!”却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的美丽描述出来,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晚的课文,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夜景的精彩词语,想去读一读吗?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读文,勾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次。

2、指名起来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力争把字音读正确。

3、齐读课文。

4、检查认字情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字。

5、教师注意指导:

(1)在合作读和比较读时侧重纠正字音。重点关注“幕、烁、幢、焕、绚”等字的读音。

(2)和学生一起发现、交流识字方法。A、拆合发识字:烁、辉、夺、扮、幢、府 B、换偏旁:优——犹 换——焕 煌——皇 C、相同偏旁归类识字:烁、煌、焕(3)组词法认字。

幕:夜幕、荧幕

临:光临、降临、濒临灭绝、来临

烁:闪烁、辉:光辉、辉煌

夺:夺取、争夺

幢:一幢幢(多音字zhuang chuang)

犹:犹如、犹豫

府:官府、王府 绚:绚丽、繁:繁华、繁荣 扮:装扮、打扮 宫:皇宫、宫内、出宫

6、课件出示词语(卡片出示词语)

夜幕降临 犹如 王府井 绚丽 繁华 光彩夺目 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 焕然一新 一幢楼房 华灯高招 从天而降 装扮

7、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抽读、齐读

三、指导写字(1)指导写正确

“烁”右边的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比。“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

(二)指导写美观 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掌全字。

夺:撇捺要左右舒展,将下边的“寸”字盖住。

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长。

(三)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灯)

师:北京很美,尤其是北京的夜景,北京的夜晚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夜晚欣赏北京吧。

3、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

4、同桌合作读,并体会课文中写的“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的明亮、辉煌。

5、说说自己读课文以后的感受。

二、赏读课文

1、合作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2、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联系课文,体会“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3、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一起去欣赏。长安街:灯使建筑越发雄伟

理解‘灯光闪烁’、‘从天而将’、‘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雄伟’

在理解的基础上造句。立交桥、环形路:灯的种类多。

理解‘犹如’并造句。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灯光绚丽,灯光耀眼。

理解‘绚丽多彩’、‘繁华’ 用‘绚丽多彩’、‘繁华’造句。故宫:灯使它更年轻了。

4、就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读(有价值的问题)注意落实一些词语:倒影、川流不息„„

5、再读课文,想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夜晚的北京。(明亮、辉煌、美丽、繁华等)

6、引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还可以配合课件一起进行。

三、扩展运用

1、给出重庆夜景的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最多。

高大的建筑物 绚丽多彩的广告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川流不息的汽车 繁华的大街 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一座座立交桥 一束束灯光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2、除课文后列出的词语外,还可以引导积累运用以下词语:

勾画 轮廓 犹如 装点 繁华 装扮 古老 年轻 倒映 一幢幢

一座座 一束束 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川流不息

3、读“我知道”中的两段话,引导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四、实践活动

1、选择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用一幅画表现词句的意思。

2、结合学过的有关北京的课文,如《北京》、《我们成功了》和本课,说说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儿去看看。

五、板书设计:

12、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

环行路、立交桥 灯 —— 北京亮起来了 王府井、商业街 故宫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展示台

课前布置收集家乡变化的照片,练习词语接龙。

一、导入

1、师:下面开始进行“你来,我来,大家来”的环节——展示台。首先请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家乡变化图,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讲解自己家乡的变化。然后请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一位同学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乡的飞跃。

2、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3、选出变化最大、讲解最详细的同学。

4、师或同学出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5、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 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6、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宽带网

课前安排学生认识祖国的地图,了解地区的划分。

一、导入:

1、演示部分民族的图片或录像,创设情景,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生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宽带网

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有多少个民族吗?

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是哪个民族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一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重庆的位置,观察一下,重庆的的版图像个什么?找一找自己居住的九龙坡区在重庆的哪个位置。从地图上找到其他的三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个省在什么地方。

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学生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词语接龙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最长。示例: 祖国—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人民„„ 祖国-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动物„„ 选择词语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汇报战士,讨论交流

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或自己的画,说一说你对家乡的了解。并互相交流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获取经过

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二、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它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你的家乡在那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三、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在口语交际中听到的相关内容综合起来,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四、课后作业

办一期夸家乡的小报或专栏黑板报。

语文整合教案【篇8】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

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篇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平等参与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块儿探讨研究这两首古诗,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知道的东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学中,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和学生平等相视,从而平等对话;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诗歌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超越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课堂上师生彼此间的隔膜,使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坦然地走进诗歌的天地间。

语文整合教案【篇9】

教例:古诗《泊船瓜洲》(人教版第十一册)

师:请同学们用简笔画为这首诗配幅插图,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相信大家一定能行。

生:(板画)京口与瓜洲隔着一条长江水,

钟山与京口又隔着几座山。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京口"标在上面,"瓜洲"标在下面?

生:课本上注释有写"京口在长江南岸""瓜洲在长江北岸"。

师:噢,你是借助注释来弄懂诗意的,这办法不错,值得大家借鉴。

生:我觉得"京口"与"瓜洲"标的位置不对,应该互换。因为方向是"上北下南"。

生:还有那钟山也应该标在下边。

师:因为是(上北下南)好,我们把它们的位置调换。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图画,你觉得这位同学的图还需要补充吗?

生:(板画)要补上月亮和诗人。因为"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说明亮的月光什么时候照诗人回家。

师:那"明月"画成小船样好呢?还是画圆月好?

生:随便怎么画都行,只要能照诗人回家就行。

生:画圆月好。因为"明月"是说明亮的月光。

生:我也觉得画圆月好。因为圆月有皎洁的月光,仰望星空,更能勾起诗人无限的思乡情怀。

生:八月十五,中秋月儿圆,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圆月更能看出作者想还乡。

生:(板画)除了画圆月,南岸要画些绿草。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

师:那北岸画吗?

生:不用。诗中只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没说长江两岸。

生:我觉得要画。长江两岸不就是隔着几十米,最宽上百米吗?春风会把两岸都吹绿了。

生:那"春风又绿江南岸"应该理解为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师:是啊,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可诗人为什么只说"春风又绿南岸"呢?

生:因为诗人家乡在南岸,春风吹绿了南岸,强调诗人难忘家乡。

生:其实两岸都有绿意,诗人只是突出南岸,因为南岸有自己的家,他是多么想回家啊!

师:大家能结合生活体验,说得很有道理。据说,这"绿"字作者曾改过几次,最后选定它。你们猜猜作者原先可能用什么字?

生:吹,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来,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作者为什么最后选定"绿"字?

生:因为"绿"可以看出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

生:因为"绿"可以看出万物复苏,富有生命力。

生:这"绿"字看出景色美,体现作者热爱家乡。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好,有从内容领会情感,又从情感这个高度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内容情感内容)。现在,我们对照课文插图,看看它与我们画的什么不同?

生:多了两只大雁。

师:为什么多画两只大雁?

生:画面更好看,有静态,又有动态。

生:说明长江两岸环境好,有"绿"才引来了大雁。

师:看来,春风吹绿长江两岸,还吹来了大雁,有静态美,还有动态美,课文插图的作者水平就是不一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知道,课本封底有写着。

生:插图作者有四个人,我们不知道是哪一个?

生:他们可能是合作画的。

师:这有可能。我们不是也在提倡合作学习吗?

生:写封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问一问不就明白了吗?

师:对,凡事就要弄个明白。同学们写信问的时候,顺便帮老师问个问题:课文插图,为什么把诗人画在下边呢?你们知道吗?

生:(交流)

师:(提示)人在北岸,景在南岸,这样的图看起来给人感觉会怎样呢?

生:作者这样画,符合生活(视觉)实际。人看景物,画图总不能人在远处,景在近处。

师:作者画图,总是与生活实际相吻合的,这又是画技高超的一个体现。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给书中插图加个方向标,怎么加呢?

生:画个箭头向下,写个"北"字。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机会,把自己的简笔画补充修正,使它符合生活实际。

感悟:

一、探究学习。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教师让学生诗意图示形象化,刺激学生兴奋神经,并且以此引导慢嚼、细品、深悟,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巧设问题,情中有理,理中有情,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

二、资源整合。拓展语文空间,建构多种资源整合的立体的语文校本资源,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整合了美术绘画、自然地理(方向、圆月)、环境保护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三、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努力增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沟通生活库存与言语实践的联系,使儿童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开地。

语文整合教案【篇10】

课前准备:

即将上《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了》,像往常一样,我丢开已经备好的课和教参,重新审视教材。

以前听过一节这课的教学,是谁上的不记得了,但记忆深刻的是那节课让我听了很不舒服至少通过那节课留在我的印象中的彭德怀是一个残忍的刽子手,他就轻易那么杀掉了所谓心爱的大黑骡子!我想,我不能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

也与以往一样,我还是先从课题入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两个对象,之间的联系呢?一是爱,二是杀;反之,大黑骡子对于彭德怀来说可谓功不可没,结果是被杀。二者之间还隐含着第三者战士,彭德怀爱战士,骡子可以救战士的命,这是要让学生找出来并悟出来的。

于是,我决定从爱字入手进行教学: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彭总出对大黑骡子的爱,体会出对战士的爱,以爱为教学奠定基调。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有了难以抉择的痛。不能让杀的血腥味儿弥漫在课堂上,所以还要抓住一个痛字,为心爱的坐骑而痛,为战士们饥寒交迫的困境而痛。课文中有不少可以挖掘的空白处,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文中没有直接写,但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复杂而痛苦的内心世界。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所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长征中的小故事,利用晨会时间让大家讲故事、谈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那特殊的年代、环境中,粮食对生命的重要性,才能体会彭德怀将军深爱大黑骡子(将自己的口粮省下来喂它),更能体会彭德怀将军爱战士的思想感情(杀大黑骡子拯救战士生命)。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彭德怀和大黑骡子

学生读课题,发现问题,(加上他的和原来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谈感受。同学们真会读书,从这两个不起眼的字中能体会到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2、再来考考你们,板书:艰苦燃眉之急你能选用一个词或两个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句或一段话吗?

教师小结: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在草地上,饥饿是红军战士最大的威胁,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彭德怀决定杀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理智与情感,个人与大局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下面,让我们共同阅读课文,一起走进那永恒的岁月,去目睹那悲壮的一幕,去品味那浓浓的真情,去感受彭德怀元帅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走近彭德怀,感悟爱骡情深

1、让我们先走近彭德怀大元帅的身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2----20自然段,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认识了怎样的彭德怀元帅?(爱大黑骡子、爱战士。。。。。。)

2、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记录下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真挚又感人的情怀,同学们可以划出相关的句子、词语,在书旁写写你的读后的感悟。

3、交流:整理出示如下文字: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读读这两句话,哪些词语运用的特别感人?细细体会这些词语,透过词语你看到什么?这些动作我们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也能看到?像自己的亲人、孩子一样关心着它、爱着它)

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部队现在连野菜。。。。。。

(你觉得哪些词语值得回味?从这两个词来体会彭德怀决定要杀大黑骡子的心理。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都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平静的外表下掩饰的都是那份忍痛割爱的伤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彭德怀元帅不愧为一代开国元勋,朗读这段话)

C、彭德怀背过脸去。

(此时,你是他身边的警卫员,你会从他背过去的脸上看到什么?)

D、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的地摘下军帽。。。。。。

(摘军帽这个动作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表示什么?此时,他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画面?可以到文中去找,也可以展开你的想象。当时,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溜一溜,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都能看见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相依相伴的身影啊!这么劳苦功高的大黑骡子,在彭德怀的眼里,已不仅仅是牲口,不仅仅是坐骑,更是生死与共的战友!这样的战友,是杀不得的,不能杀的,不忍杀的!!)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前面决定杀大黑骡子的时候,他表现的很平静,可现在为什么发火呢?难过到了极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火发的越大,越能看出他对大黑骡子的爱)

三、走近彭德怀,感悟爱兵情深

1、彭德怀这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吗?

2、学生根据读书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更爱战士

四、走近战士,感悟爱将情深

1、俗话说的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还记得卢梭说的一句话: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

2、彭德怀时时处处为战士着想,战士呢?找出文字来读一读。

老饲养员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请同学们来看这段文字:

出示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

荒无人迹鸟不飞,

如有行人误入内,

十有九个去难归。

读,感受一下草地留给你的印象。一个是关心元帅的好兵,一个是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元帅。

还有这样一句话:爱屋及屋,战士们爱元帅,也推及到爱元帅的大黑骡子,找出相关语句感情朗读。(10分钟过去了,。。。。。。。)

五、整体朗读,感悟难舍的爱:

当时,所有的人都不愿杀大黑骡子,虽然彭德怀下了命令,可是没有人下得了那个狠心。就这样,在荒芜的草地上,迎着凛冽的北风,战士们都默默地站立着。草地上异常寂静。然而,大家心底却是心潮澎湃、悲痛万分:彭德怀非常喜爱大黑骡子,可是为了战士的生存,为了部队的安全,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不得不忍痛下令杀大黑骡子,他的心里是多么痛苦;战士们,深知彭德怀的悲痛,他们怎能忍心杀大黑骡子呢?这一幕无比悲壮,这情谊何等深长?让我们带着那份深深的感动,朗读这部分内容,感受者真挚的战友情和彭德怀元帅完美的人格魅力!

六、总结引读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深沉的爱。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但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这爱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七、

《金色的鱼钩》《马背上的小红军》毛泽东的《长征》

板书设计:

彭德坏

爱和爱艰苦燃眉之急

(他的)大黑骡子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将军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杀掉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高贵品质,赞扬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黑骡子是彭德怀将军最钟爱的坐骑,但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了他,这样一位爱兵如子的将领形象便展现在读者眼前。

设计第二教时,我是定位在学生反复练读、体验的基础上读懂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课文重点在第二部分,通过彭德怀将军痛杀大黑骡子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等具体描写,体现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领略到彭德怀将军的矛盾心理。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以及彭德怀与饲养员、战士们关于杀与不杀大黑骡子的分歧和彭德怀内心的矛盾来展现彭德怀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

中国的山水画,一叶扁舟可暗示空白处有千里澄江。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里海姆把这叫做知觉补充,意思是说一个待补的缺口更能勾起欣赏者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借鉴绘画的空白艺术,更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体味课文意境,感悟课文内涵。

这篇课文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适时恰当地沉默肃静一段时间,布设时间空白,引导学生充分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静默感受真情

在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神色庄重,语调低沉地说:同学们,彭德怀爷爷是那么爱他的战士,在长征途中,为了给战士们充饥,为了能让多一些战士走出草地,忍痛下达了枪杀他心爱的大黑骡子的命令。一声枪响,大黑骡子斜斜地倒下了,彭德怀爷爷的心碎了,他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同学们,让我们和彭爷爷一起向对革命有功的大黑骡子默哀三分钟。实践表明,这样做,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彭德怀失去大黑骡子的痛苦,从而感受彭德怀爱护战士的一片真情。

静思感悟真情

枪杀骡子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最感人的部分,各种复杂而又真挚的情感在这里涌动、撞击。但是作者没有进行铺排陈设的描写,而是选用了一个个近乎静态而又富有动感的慢镜头彭德怀背过脸去;6匹牲口默默地低下了头;大家都闭上了眼睛;彭德怀缓缓地摘下军帽作者精心选择的这几个画面,就像进行曲中的休止符,戛然而止,留下了可供想象的空白;而雄壮有力的前奏正余音绕梁,又给读者勾勒了想象的轨迹。范读课文时,我有意在上述几处文字后面作稍长的停顿,布设时间空白,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依据课文驱遣想象。于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显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思绪跟随文中人物融进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场景,真切地感悟到了课文的意境。

静场体会真情

在学生自由充分的细读品味后,再引导学生学着老师的方法齐读枪杀骡子这段课文。深沉浑厚的集体读书声,与较长时间停顿形成的静场产生的强烈对比,更能震撼人的心灵。学生于无声处听到了文中人物(包括富有人性的六匹牲口)内心深处情感爆发的惊雷,也易于体会到浸透在字里行间的令人回肠荡气的拳拳深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徜徉在激情的海洋里,获得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人生的启迪。

整节课我觉得孩子们已经走进了彭德怀的内心,走进了战士们的内心,走近了大黑骡子的身旁,走上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孩子们对彭德怀、对战士、对大黑骡子充满了感情,同时他们也更懂得了爱的含义,懂得了顾全大局。

语文整合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学写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件辅助,激发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若干张自行制作的大自然风景邮票.

课前准备:

上课前一周开展小画家找四季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或接触实物,认识一些颜色;掌握一些色彩词.

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故事是从蛋壳里的小鸡说起的.瞧,它们正在母鸡怀里睡觉呢!(播放第二自然段配音,配乐及动画)

蛋壳里的世界是黄乎乎的,小鸡又会怎么想

设计理念:用美丽的课件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认知特点.

板块二,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播放啄壳动画及啄壳声)

随机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仔细看.(播放蛋壳裂缝动画)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播放啄出洞眼的动画,并引出下句)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请小朋友自己轻轻把这段话读上两遍,看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小鸡啄洞的样子

谁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评议:你们听出了小鸡是怎么啄洞的了吗为什么)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大家听到的这景色美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一起读上一遍.

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

(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

小朋友边演边念.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设计理念:用美丽的动画,好听的音乐,让学生小小的脑袋活跃起来,乐于思考,乐于发言,说自己想要说的,演自己想要演的,从而让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敢于探究,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吗

板块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课件展示美丽的图画)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师: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生:世界多美呀红艳艳的,黄灿灿的,绿油油的.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

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随机奖给学生大自然风景邮票)

3.

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本项练习的意图正在于此.

板块四,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世界两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教学新笔顺羊(羊字头),电脑显示美的笔顺.

5.范写美字,并仔细看四横的变化.

6.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7.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设计理念:周德藩主任提出要让学生工工整整写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语文课要时刻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字方面的指导,而且是正确的指导.

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小组合作,

拓展说话

指导书写,

把字写美

语文整合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教学过程】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

(修改案)

一、激趣导入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板书:课题内心感受表达方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语文整合教案【篇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全新的面貌与小学生见面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套教材。那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内容、富有童趣的练习,不正是为学生们准备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快乐大餐吗?而且教材还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从一开始的拼音阶段,就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元的,意在使学生不仅在汉语拼音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发展语言、形成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做好奠基的工作。因此在这一部分既安排了纯拼音的教学,又安排了利用拼音来认读词语,学习汉字的内容。同时还有巩固拼音,学习汉字的儿歌。

这样的教材,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创新空间,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完整的aieiui拼音教学课。在教学上他们努力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

一、轻松学习,体验乐趣。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对教学中的课堂常规不适应,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感受快乐!在教学中,两位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整堂课的教学始终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度过,如:复习韵母时采用过关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小组比赛中,又穿插了对个别学生的鼓励。在复习完后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课中操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这样的教学策略在其他的教学环节中也有体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乐趣。

二、发展语言,训练思维。

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把学音节、识汉字、学儿歌发展语言有机整合,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两堂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教师在教学ai的四声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带调韵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不仅使抽象的拼音形象化,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教师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言的训练,在教学完句子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用上你、我、他来说说你会怎样分配值日任务。这样的语言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以此来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郁教师结合对小白兔这首儿歌的朗读,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的音节。让学生动找找自己带有AI、EI、UI的音节,拼读出来。把学习儿歌与学习音节有机结合。又如在学生熟练地朗读儿歌,对儿歌内容已达到熟记的程度时,教师又适当出示生字,强化学生对字的识记。

三、初步合作,自主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拼音教学中能不能进行合作式教学研究,在本次教学研讨课中我们进行摸索。通过这两堂的实践,我想只要我们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拼音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只不过要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以24人为易。如:在教学第三关时,教师采用同桌合作的方法,请一个同学拼读音节,一个同学直呼的方式进行合作。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复习时,又设计了小手拉大手的练习。在设计时该教师考虑到学生刚进入学校,做这样的练习题有一定的难度,于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进行合作完成,整个练习题围绕今天教的这6个生字进行,其中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又有合作完成任务的实践,而且学生参与面广,使学生在合作中复习了学过的生字,朝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课件展现,陶冶情趣。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并乐于和人交流的培养。虽然这个要求在阅读目标中出现,但我们在看图学拼音时,就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进行分析,结合抽象、概括等进行一系列认识活动。并能展现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进行美的享受。在两堂课的教学中,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的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如: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一个学习小伙伴的形象进行贯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配以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拼读音节、与人交流的愿望。并用有趣的带帽子游戏请学生上来操作电脑,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试教中,当老师打开课件时,我听到学生说,快,快坐好,动画片马上开始了!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堂课已成功了一半。

五、巧创儿歌,组织教学。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我想是要看学生是否学的积极.那么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学的积极,特别是一年级教学,课堂组织尤其重要。过去,我也曾听过一些课,有些老师就采用一、二、三、我最快等一些命令式的组织口令。学生久而久之就感到厌倦,根本无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张老师却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组织课堂的方法,让每一位听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给我们低段的课堂组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张老师的整堂课以儿歌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如在指导学生书写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以千里眼在哪里?学生马上回答千里眼在这里!我会认真看!细细分析学生的回答,我会认真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趣的儿歌不仅有效的组织起教学,还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通过这次拼音教学研讨实践活动,我体会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给了我们教师创作教学的空间,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个载体中,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整体。我们只有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

语文整合教案【篇1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全新的面貌与小学生见面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套教材。那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内容、富有童趣的练习,不正是为学生们准备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快乐大餐吗有些学生书一到手就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我这个从教近三十年的老太婆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遍遍爱不释手地翻阅,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同行推荐印象最深刻的是实验教材中汉语拼音编写的整合,这部分内容集学拼音、读音节、识汉字、颂儿歌为一体,彻底摆脱了过去传统拼音教学单纯的孤立的学拼音的束缚,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

一、活化语文激发兴趣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很差,注意力难以持久。实验教材尽量考虑这些特点,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还编排了一些儿歌,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例如:学习a、o、e三个单韵母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生动的画面,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这是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1a3a5a1a|1a3a5a1a|,一只大公鸡听到歌声也跟着唱起来:|1o3o5o1o|1o3o5o1o|,他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一回头发现了自己在小溪中的倒影,不由自主地e、e、e地大叫,几只刚刚学会游水的小鸭子跟在后面凑热闹孩子们是最喜欢故事的,没有哪个孩子听了这么美的故事会无动于衷。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了a、o、e的音和形,又在教师的故事里受到了美的感染。

二、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实验教材汉语拼音的整合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声母ch时,教师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说:图上画了一只小刺猬和一个小男孩,他们都在吃苹果。另一名同学补充说:小男孩坐在椅子上吃苹果,小刺猬蹲在椅子后面吃得可香呢!我刚对这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了肯定,又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丰富了语言。随后,我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图画,是否有新的发现。学生很快说出:小刺猬蹲着的身体就像c,小男孩坐的椅子就像h,合起来就是ch,而吃苹果的吃读得较短一些就是ch的音了。在观察图画启发思维、发展语言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声母ch的音和形,而且悟出了学习方法,产生了轻松获得新知的喜悦感。

三、以人为本倡导自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实验教材中复习部分,正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进行设计编写的。以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连我会摆我会认我会想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和自信心。我在深入了解了全班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之后,发现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拼音,让他们以我教你或我帮你的心态重新学习汉语拼音,他们乐此不疲。另外,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方法。我的拼音教学中又出现了我会说我会编我会讲这样,不仅有利于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而且学生在思考和运用语言描述字母的同时,进一步训练了儿童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的的一个基本要求。

四、多元设计全面启蒙

教材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儿童就能受到比较全面的启蒙教育。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了词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尽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种多元设计,全面启蒙的教材编排,又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的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我教第四课d、t、n、l时,没有先教怎么认拼音、读拼音、写拼音,而是先从小兔追马图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认字,然后学习d、t、n、l四个声母。由于教师的不断创造影响了学生,课后,学生聚在一起,认真动脑筋,给小兔追马图配上了一首有联系的儿歌: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快停蹄。孩子们的诗兴完全出自教材的多元设计。

总之,新一年级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精神,编排符合语文学习规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的关键。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95246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部队述职报告士官个人总结
下一篇 : 打动女生的情话(经典4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