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而且在编写教案课件时也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学生的反应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教学评估数据。现在,为您提供励志的句子的编辑整理的最新范文,以下是有关“如何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容,阅读后希望能给您带来新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

圆的面积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己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大部分学生具备操作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极少部分学生需要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活动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比较思想。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六、方法措施: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互动交流。

七、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长方体。

学具:球体,圆柱体,角,三角板,不封闭图形。

八、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生上台指出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分别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师引导说出教室也是一个长方体,它的六个面分别在哪?(生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来)

3、教室里面的哪些物体上还有面?(生分别指出:黑板面、桌面、凳子面、玻璃面、门的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与面有关的知识。(板书:面)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出发,一步步引出探究的问题,体现了面源于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认识体,再具体到面,培养了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新知探究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①摸一摸,说一说。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面,书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自己摸到的面是怎样的?(生有的说面是光滑的,平平的,方方的)

师让学生再摸一下球面,柱面,再说一说。(生说光光的,弯弯的)师引导学生把桌面与球面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面最大的区别桌面是平的,球面是弯曲的。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子的面和凳子的面,发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面有大小之分)

小结:像刚才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补充板书:面积)

师引导学生摸角和三角形,发现了什么?(三角形能摸到三条边,角只能摸到两条边。)也就是三角形表面有大小,而角没有面。

小结:看来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大小。

②看一看,想一想。

师让学生观察一组图形,哪些图形有大小,哪些没有,你发现什么图形没有大小?(生先将图形分类,接着发现只有封闭图形的面才有大小。)

小结: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面积。(生说书封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长方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设计理念】为了丰富学生对面的感知,正确建立面积的概念,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在多感观参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面积的表象,同时渗透“面源于体”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过渡到二维。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③猜一猜,比一比

直观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出示两个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比较,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用同一标准度量面积。

a、猜一猜。那个图形面积大?

b、议一议。我么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我么的猜想。(4人小组讨论,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摆小方块)

c、做一做。师示范用硬币度量,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分组活动,用剪、拼、量等方法来度量两个图形的面积。

d、说一说。小组汇报,结果发现同一图形有的小组测量的是6个方块,而有的小组测量的是24个,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从而发现度量的标准不一样。

小结:要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同一标准。

【设计理念】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面积的大小还很模糊,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设计。(详见课件)

九、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周长---长度

面积---大小

圆的面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条件,比较灵活地计算圆的面积。

⑵使学生认识圆环,学会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引出课题:圆环面积

简单介绍圆环的形成。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环,感受生活美。

3.复习: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已知圆的半径为2cm,求圆的面积。

(已知圆的直径为6cm,求圆的面积。

4.简单介绍圆环的相关名称及关系:

或外圆半径(R):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大家动笔算一算。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圆环面积=外圆面-内圆面积

3.14×62 - 3.14×22 3.14×(62 – 22)

= 3.14×36 - 3.14×4 = 3.14×(36 – 4)

= 113.04 – 12.56 = 3.14×32

= =

答:它的面积是100.48cm2.

比较、分享。求环形的面积,你喜欢那种方法?

S环=πR2-πr2 S环=π(R2-r2)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填空:

2.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它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

=3.14×252-3.14×52

=3.14×625-3.14×25

=1962.5-78.5 3.14×[(50÷2)2-(10÷2)2]

== 3.14×[252-52]

= 3.14×[625-25]

= 3.14×600

=

答:草坪的占地面积是1884m2.

3.某公园内有一座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是3m。现在要在喷水池周围铺上1m宽的甬路。甬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m2?

外圆半径:

环形面积:

=

=3.14×7

=

答:甬路的占地面积是21.98m2.

4.环形的外圆周长是18.84cm,内圆直径是4cm,求环形的面积

2]

=3.14×[32-22]

=3.14×[9—4]

=3.14×5

=

答:环形的面积是15.7cm2。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让生说说。师用课件再现一次。

1、什么样的图形是圆环。

2、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

五、课堂达标:解决问题

广东等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名录”,土楼的外围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圭峰楼和德逊楼是福建省南靖县两座地面是圆环形的土楼,圭峰楼外直径是32m,内直径是12m。土楼的房屋占地面积是多少m2?

2.天安门广场前面有一个大型喷泉,喷泉的半径为3m。国庆节快要到了,园艺师傅们在喷泉的周围摆放了4m宽的鲜花。(1)鲜花所占面积有多大?(2)如果每平方米摆放鲜花需要50元,那么摆放这些鲜花至少需要多少元

外圆半径:

环形面积:

=

=3.14×40

=

答:鲜花所占的面积有125.6m 。

(大半圆的面积

3.14×[(2+4)÷2]2÷2

=3.14×9÷2

(小半圆的面积

3.14×(2÷2)2÷2

=3.14×1÷2

答:阴影的面积是6.28cm2.

六、布置作业

1、右图是一块玉璧,外直径是18cm,内直径是7cm.这块玉璧的面积是多少?

2、右图中的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课后反思

合作精神。

创新精神。

圆的面积教案 篇3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室是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复习课。本节课 通过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学生对 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是学生 明白这些图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在网络图的构建过程中,从单 个图形,连成串,再连成片,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留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而 不是分散的记忆。最后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 升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1、回忆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 过程,弄清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 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的设计,我把本节课重点是: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难点是:通过灵活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采用先整理后练习的复习模式

五、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学生 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在回忆—整理—应用的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引导和点 拨,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 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想到哪个说哪个,给了 学生选择的余地,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回忆推动过程时,采 取了先让同桌交流的方法,这是因为我分析学生可能会想到不同图形的面积推 导公式,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能人人动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2、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边说,我一边用课件演示,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演示这个过程,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 体来回忆,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记忆面积公式。

(二)构建知识网络图 构建知识网络图是课前我比较担心的,我不知道学生会把知识网络图构建 成什么样子。虽然课上在我的引领下这样比较好控制,但是为了照顾不同层次 的学生,我把这项工作放在了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整理好,这要就避免了学 生之间相互模仿,无法体现个性;再通过课上的回忆让学生自己修改,使学生 逐步学会整理归纳的方法;最后同学之间交流,完善知识网络图。在这个环节,面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图,只要有道理我就会给予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敢 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个体差异,增强自信心。

(三)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用了羊村村长领着大家去羊村参观这一情境,充 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去羊村参观就得闯关成功,这三关分别针对不同方面:第一关针对的 是我们班的学困生,这些题让他们回答,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 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关考验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面积公 式,针对的是中等学生;第三关是对学生在面积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 行针对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做题正确率。闯关成功后,计算玻璃的面积,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块玻璃是一个组合图形,既可以用分割法计算,又可以 用添补法计算,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充分体现 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制作了课件进行演示,直观形象,针对学困生降低了难度。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第 1 题和第题较为简单,学优生做完后,给出了一道思考题,这道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

(五)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并利用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制作了知识网 络图,还运用所学帮助羊村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这里懒羊羊代表羊村谢谢大家,带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伴随着歌声下课。总之,我认为要想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有效性,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练习题的准备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新《课标》所说的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上是我个人对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一点感触,不妥之处,请老师们多批评 指正。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学会用割(加)、补(减)等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动脑、剪剪、拼拼和想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思维的灵活性。

3、利用七巧板组合图形,并求出面积。教学重、难点: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小剪刀一把

长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剪纸中得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师:大家跟我一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你能用一刀剪出两

个其他图形吗?动手试试。(生剪师巡视,主要分清把长方形剪成两个基本图形或一个基本图形和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同学。)

生汇报:我把长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梯形??(说面积公式)

我把长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说不清楚是什么图形)师展示这个图形:

(一个长方形的角落剪去一个三角形)师:这个图形叫什么图形呢?

方案1:生自己回答:这是一个长方形和梯形组成的。

师:哦!你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么分?(让学生动手折一

折)

方案2:生不能回答,师提示:我们刚才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了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还把它分成了两个长方形,还有??那这个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生回答,并折给大家看)

最后把图形粘贴在黑板上得出: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我们把它叫作组合图形,这节课我们重点就来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1、重点突破

师:如果老师临时给这个组合图形的边标上数据,(边说边根据图形的长短标上数据)你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自己动手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同桌和老师。

展示学生的做法,并请他说说思考过程。

师:如果要你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可以怎样求?

生汇报:先把它分割成长方形和梯形,然后把它们的面积加 起来?? 师:用剪刀剪的方法有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我们可以用加辅助线的方法来把组合图形进行分割。(辅助线用虚线来画)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如果没有得出用补的方法)师拿出剪下的三角形问:这个组合图形,刚才是怎么得到的?能给你是吗启发吗?(得出用长方形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贴+写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有的把组合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几

个基本图形,再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有的补上一个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然后面积相减,用了很多种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你能看出来是什么吗?(求出来的面积是一样的。)

2、基本练习

老师遇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帮忙解答,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汇报)

在以后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求。

3、实践活动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面都是组合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队旗:其实,我们的中队旗就是一个组合图形。

(1)估一估:请你估一估,我们中队旗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想一想,找同学来回答(2)议一议:如果要你求它的面积,你会用什么办法计算?用你的方法计算需要测量哪些边的长度呢?

(3)算一算:为了节省时间,有些数据我已经帮你们量过了(出示带有数据的 中队旗)

用你认为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先做好的小组上来板书。

反馈: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师: 跟你们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看谁估计的最正确,掌声送 给他!

三、四人小组

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来拼出各种图案来,并求出你拼出的图案的面积。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充分的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由学生合作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组合图形,利用已有 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收藏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分割添补,巧妙拼凑,轻松计算面积--《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分割添补,巧妙拼凑,轻松计算面积--《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分割添补,巧妙拼凑,分割添补,巧妙拼凑,轻松计算面积--《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陕科大附中 董引娣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七巧板拼图游戏 初步感知组合图形。拼图游戏,一、七巧板拼图游戏,初步感知组合图形。师: 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你们看它们分别像什么?(像人物,金鱼......)师:那你们再看它们有没有共同特点? 学生想法汇总:A:都是由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拼成的。B:这些图形都是由几个图形拼出来的。师:说的真好!虽然这些不规则图形形状不同,但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的图形组合而 成的图形,我们把它们称为组合图形。点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点题: 点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活动,寻求新知 探索活动,1、复习回顾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师:(请大家看屏幕)这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组合图形,请大家看它们分别有那些基本图 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师:如果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必须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面 积公式。那么你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带领学生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面积知识的掌握还比较扎实。那么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今 天的问题,就看大家的表现了!

2、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出示课件:团旗的面积。)师:团旗使我们熟悉的旗帜,同学们知道它的面积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的图,想办法计算一下,把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小组内交流,说 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3、全班交流: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都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 生 1:我是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相等的三角形。1 正方形面积:60×60=3600(cm)2 两个三角形面积:2×20×30÷2=600(cm)2 总面积:3600+600=4200(cm)生 2:我是把它分成两个相等的梯形,总面积等于二倍的梯形面积。2 单个梯形面积:(60+80)×60÷2=2100(cm)2 总面积:2100×2=4200(cm)生 3:我是把它补成一个矩形,总面积等于矩形面积减去三角形面积。2 矩形面积:80×60=4800(cm)2 三角形面积:20×60÷2=600(cm)2 总面积:4800-600=4200(cm)2 2 生 4:我是把它拼凑成一个矩形,团旗面积和这个矩形面积相等。第一步,构造辅助线,将团旗对中分成上下两部分,将下面部分移出。第二步,准备将两部分拼凑。第三步,拼凑好的矩形。团旗面积和矩形面积相等,为: 2 140×30=4200(cm)这样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的方法叫做分割法,师:像 1、2 这样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的方法叫做分割法,画的这条线叫做分 割线,分割线要用虚线表示,因为它是我们做的辅助线,它是不存在的。割线,分割线要用虚线表示,因为它是我们做的辅助线,它是不存在的。这样把缺少的部分补上,变成一个大的图形,这种方法叫做添补法,像 3 这样把缺少的部分补上,变成一个大的图形,这种方法叫做添补法,添补的部分 也要用虚线表示。也要用虚线表示。这样将图形经过巧妙地分解和拼合能够组成简单直观的图形叫做拼凑法 将图形经过巧妙地分解和拼合能够组成简单直观的图形叫做拼凑法。像 4 这样将图形经过巧妙地分解和拼合能够组成简单直观的图形叫做拼凑法。

三、讨论分割法和添补法: 师: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三种分割法中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一些,为什么? 学生汇总,师明确,认为方法 2 和方法 4 比较简便,其中方法 4 最简便。1.师小结分割法 师小结分割法: 1.师小结分割法: 我相信你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分割法,但我们要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我相信你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分割法,但我们要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 也越简单。将团旗分割成两个相等的梯形,也越简单。在方法 1 和 2 中,方法 2 将团旗分割成两个相等的梯形,团旗面积等于 2 倍的 3 梯形面积,要简单。分割图形时,梯形面积,计算起来比方法 1 要简单。在分割图形时,还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 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简单可计算的图形元素就是失败的 简单可计算的图形元素就是失败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简单可计算的图形元素就是失败的。2.师:同学们明确了分割法,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添补法。第一: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第一: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第二:补上一块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第二:补上一块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学生想法汇总: 师小结添补法: 利用添补法补上一个三角形,使它成为一个大的长方形。原来组合图形的面积是长方 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3.师:大家现在看最简单的方法:拼凑法。团旗对中分开后能够成为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我们可以按照方法 2 进行计算,但是将 两个相等的直角梯形能够拼凑成一个长方形。学生想法汇总: 师小结添补法: 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能够拼凑成一个规整的矩形,拼凑法适合于具有互补特性的图形。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能够拼凑成一个规整的矩形,拼凑法适合于具有互补特性的图形。师小结:

4、师小结: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我们学会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分割法 第二种是添补法 的面积,是分割法,种是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学会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分割法,第二种是添补法,第 三种是拼凑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图形选择你认为最合适,三种是拼凑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图形选择你认为最合适,最简单并且还不容易 出错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出错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非常出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分割或添补成 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圆的面积教案 篇4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师:大家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忆后汇报,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激活转化思路)

2、小结: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将未知图形的面积转化成已知图形,从而推导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激活转化思路,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3、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二、合作探究化曲为直

1、怎样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那些平面图形呢?

先平均分再拼在一起,从而明晰思路,明确方法。

2、同桌合作,实践操作

学生利用圆片学具,通过分一分、拼一拼等实际操作,把圆转化成为学过的图形。

3、学生汇报,利用实物图影,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把圆8等份、16等份、32等份,再拼成平面图形。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探究,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化曲为直,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观察发现感悟极限

1、用课件出示三幅拼图

提问:观察这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结;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就化曲为直,最后拼成的图形——就成平行四边形了,也就是说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操作感悟极限的思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像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中感悟到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

四、比较思考,推导公式

1、把圆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没有变。)

2、仔细观察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看看它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圆的半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用字母表示为:S = πr × r

= πr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

五、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可以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求圆的面积的问题。

【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学习方法,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

六、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转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 = πr × r

= πr2

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构建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教科书第14页。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圆的面积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奠定基础

小学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本课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圆的面积教案 篇5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2至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拼组图形,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带给大家的生活美。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有色卡纸、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解

师:大家学会的知识可真多。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建筑物,好吗?请同学们欣赏时认真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除了这些外,老师也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图形:

(课件展示)

我们学过这些图形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左边由几个图形组成?右边呢?大家想想看一个图形还可能是由几个图形组成的呢?

像这些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组合图形)这节课你们想探究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组合图形的分解:

师: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1)电脑出示书第92页的四幅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这四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2页,先找一找,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分法最简单?

(2)小组讨论。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

2、自主解决例题。

师:同学们真棒呀!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美丽的组合图形,那如果老师想知道这些组合图形有多大,实际上是求什么?(板书:的面积)你们会求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会?

⑴出示例题4

⑵生独立解答。还有其他解法吗?如果有困难,小组内互相帮助。(两学生板演)

⑶生汇报。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小结: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由于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请同学们想想,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板书:分解)

⑷生看书质疑。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明白。

3、出示做一做。问:这块地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

⑴生独立计算。

⑵生展示思路。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合作做得好,独立解题也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题目略)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该怎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减的方法。(板书:相加或相减)

2.求中队旗的面积。

师:看来今天大家都掌握得很好。可是老师被一个难题难住了。咱们班同学准备去秋游,学校要求我们制作一面中队旗。(出示中队旗)可老师不知道要用多少布。同学们能否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帮帮老师呢?动手算一算。请小组内分工合作。

(1)出示讨论提纲:

你们组能想出几种算法?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看哪一小组分工合作的最好?速度最快?

(2)小组分工合作。

(3)展示学生的各种算法。

师生小结:从练习中我们知道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对图形进行分解,不是任意分解都能计算的。分解图形时要考虑尽量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板书: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解)

五、新知的拓展:组拼组合图形

谢谢你们,老师终于知道了需要买多少布了。请各小组用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看哪一小组拼得图案最美丽。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1、学生合作组拼。

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3、选择其中一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该怎样做才能求出它的面积。

六、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好?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教学关键: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回答。

谁能说说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指名回答后,教师用字母公式表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2)如图所示,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图形。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计算上面这些图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什么。

2.引入。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片,请用这些图形拼一个复杂的图形并说一说像什么。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形,进行拼图的操作活动。学生拼出后,教师抽选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拼出的图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请你们看看黑板上所拼的各种图形,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拼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都是由几个简单图形拼出来的。

教师指出:像这样由几个简单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师:你能算出自己拼出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吗?(生回答:先把每个图形的面积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电脑课件出示)(单位:米)

1.出示例题。

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客厅平面图如下)。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自主探索算法。

先让学生估计小华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指名回答),接着教师提出“怎样算出准确的得数”这个问题。

接着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算法。老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典型的算法。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帮小华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看那些组的方法又多又巧。(学生合作讨论计算,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算法。

师:哪个组能给大家介绍你们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展示分割方法和计算过程,陈述思考的过程,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并板书。)

师:大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呀?

师:为什么要进行分割?

师:大家采用的就是人们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一类方法,叫作分割法。(板书:分割法)

师:除了分割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回答。

师:这样能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吗?

学生回答。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太棒了!这就是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另一类方法,叫作添补法。(板书:添补法)。

师:我们可以利用分割法和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简称割补法。()(板书:割补法)。

三、巩固练习

1.如图,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1)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这张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指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积。

(2)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2.如图,有一面墙粉刷这面墙每平方米需要0.15千克涂料,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1)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解题的关键是:应先算这面墙的面积(即:应先算出题中组合图形的面积),再根据乘法的意义算出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同桌交流算法,再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外面(门的形状如图,单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5元,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师:你们肯定比我行,让学生独立计算。(师故意示弱造势)

师:谁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回答)

师:大家真了不起,经过积极思考,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多巧妙的方法。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等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进行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教材第二单元“比较图形面积”一节中学生已初步感受到割补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件出示一些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教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能说一说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然后,请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过渡: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能直接利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的基本图形,这样的图形面积你会算吗?

二、探索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1、课件出示计算客厅面积的问题,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图形的特点。

2、让学生先估算客厅这个组合图形的大概面积。

3、小组探索,合作寻求计算方法。

请大家独立思考并交流算法,然后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典型的算法。)

4、汇报、交流算法。

选择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算法,让学生上台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写出计算过程。并为学生的各种想法标出序号。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出并板书:分割法添补法

以上几种方法,哪种比较简单?

5、客厅地面面积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什么区别呢?揭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三、练习

1、下面各个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课后练一练第1题)

2、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课后试一试)

3、实际应用。(课后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组合图形的应用呢?

圆的面积教案 篇6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感知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学具:三张不同颜色的图形纸片,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天能和大家上一节课,老师真开心!老师非常想和你们击一下掌,愿意的举手。这么多同学愿意啊,老师真荣幸!就让这位同学当代表吧!老师和他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什么是面积

(1)物体的表面

老师的手大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大,你的手小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小。那老师的手和黑板表面比,谁大谁小?

请你摸一摸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感觉一下谁大谁小? 刚刚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了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那课桌表面的大小叫什么?铅笔盒面的大小叫什么?(2)封闭图形的面积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的图形,长方形(课件大),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大)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看出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谁大谁小?圆形和三角形呢?

像这样首尾相连、封闭起来的图形,叫封闭图形(板书)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那圆形的大小叫什么呢?三角形的大小叫什么呢?(课件出示没封闭的图形)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封闭图形?有没有面积?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来整理一下(补充板书:或)

2、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同学们积极的动脑,我们已经明确面积的含义。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

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观察法)

出示两个长方形,它们相比,谁大谁小?(仅仅观察不好确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重叠法)

出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两个呢?(观察法,重叠法都不行,怎么办?借助数格子比出它们的大小。---数格法)也就是要统一标准。到底使用哪种标准方便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看到面积单位,让我们不禁想起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为了方便交流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补充板书:1)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认识1平方厘米

从学具中找出这么大的正方形举起来,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用这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纸片量一量自己的指甲盖,看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小纽扣、键盘小按钮···)

看来生活中用到的平方厘米还真不少。现在请你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量一量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真了不起,再用它量一量课本封面的面积。怎么回事?遇到什么困难了吗?(2)认识1平方分米

太费事了,如果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来帮忙就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分米吧!

从学具中找出这么大的正方形举起来,这张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请同学们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并贴纸)

盯住它看5秒,收好,用手比划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比划一次。有进步吗?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开关盒、粉笔盒的一个面、魔方的一个面···)

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快速的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量一量,验证一下我们的估计。

看来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估计能力了,真不错?(3)认识1平方米

如果老师现在要测量这间教室的面积,用这张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纸,还好用吗?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更大面积单位---平方米。1平方米应该有多大呢?想象一下,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同学们看,这张纸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出示纸贴黑板)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同学们已经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那你估计一下,这张面积为1平方米的纸上大

约能站几个学生? 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利用,内化提升

好,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补充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不好?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2、有趣味的数学。你会不会闹出马小哈一样的笑话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好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留给大家一个课后作业:查查看,除了今天学的面积单位,还有哪些其它的面积单位?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圆的面积教案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圆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圆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以及学过了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的面积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因此,使学生明确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曲线图形的面积,无论内容本身还是空间观念都是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学生在学习前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对转化的策略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于化圆为方的方法思想,无论在理解上还是运用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难点就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标对教材的要求,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将重点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合理利用方法策略的迁移,借助对转化思想的回忆,唤醒已有的转化意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强化过程,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五、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圆的面积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周长和面积是圆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必须明确区分。首先利用课件演示画圆,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演示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区别红色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曲线围成的蓝色圆面的大小就是这个圆的面积。接着出示课题。

揭示课题后追问学生:针对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环节,猜想验证,推导公式。

1、学习例7,提出猜想。首先出示例7,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明确第一幅图的重点是研究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接着放手让学生观察、计算、填空,初步感知圆的面积大约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然后,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根据第2、3幅图提供的数据填表,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能发现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探索,形成猜想: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学习例8,推导公式

在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出示例8,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拼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在学生初步认识到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到随着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也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为分析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的关系,推导公式奠定基础。在转化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3个必要的条件: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在弄清3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板书。

3、学习例9,应用公式。

在学生独立解答、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导点拨运算顺序。

本环节的设计,注意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发展数学思考,体会数学方法。

第三环节,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引导学生分别独立完成练一练。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根据半径、直径、周长计算面积的方法。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圆的面积一节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推导、应用圆面积公式,努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圆的面积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安排图色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入课题;接着进一步比较人民币、数学课本与练习本等实物面积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它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再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物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情境,以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中加强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感官参与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准备:长、正方形卡片(各一张)、剪刀、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20个)、方格纸。

三、说教学流程

这一块内容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面积。新课伊始,屏幕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一副中国地图,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趁势引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着,提出问题:“我国国土面积是多少呢?”学生抢答:“是960万平方千米”,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板书:“什么是面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加强对祖国的了解,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提出“面积”一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面积含义,比较面积大小。这一环节我分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比赛激趣,激活学生思维。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容易从情境中引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由涂色比赛引入。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喜欢比赛吗?”“都参加过什么样的比赛?”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场比赛,想看吗?”接着出示情境图,通过开展猜一猜、说一说、比一比、做公正小裁判等一系列活动,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得出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这一步的设计主要是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实践体验,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我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练习本的表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黑板的表面、课桌桌面等等物体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明白物体不仅有表面,而且表面有大小。(板书:物体的表面)接着,引导学生说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实际上就是物体的面积。”

(这一步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把抽象的概念转变成直观的形象,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种感官参与感受物体表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步:操作演示,理解面积的含义。先让学生画出几个平面图形,然后通过涂色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这时我提出问题:“如果去掉平面图形的一条边,它还有面积吗?”学生说:“没有。”这时,引导学生说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学生说是(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的”——学生继续说是(面积);“那么,究竟什么是面积呢?”经过我环环相扣地引导和提问后,学生通过想、议、说很容易地概括出了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的含义)

(这一步的设计,主要是在学生理解物体表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涂、比进一步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概括出面积的含义,从而抓住了本课的重点。)

第四步:合作交流,比较面积的大小。我通过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能用观察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吗?”结果学生各执一词,不能确定面积的大小。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我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合作交流:“现在,请小组合作,探究出更好的方法来!”学生四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结果出现了用剪拼法、摆格法、数格法等多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的精彩场面。(板书:剪拼法、摆格法、数格法)。

提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过,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会采用数格子的方法多一些,因为数格法比较方便、快捷。

出示课件:海豚和乌龟的后面各有一个图形的面积,咱们能用数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吗?同样一个正方形,可以是4格,也可以是16格。这样就产生了矛盾,我顺势告诉学生:“比较面积大小时,必须采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这样,为下节课《面积单位》的教学埋下伏笔。从而达到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

(这一步的设计,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培养了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分层练习,发展技能。这一节课主要设有两方面的练习:

第一方面:基础练习,让学生运用数格法说出每一种颜色的图形分别有几格组成,以此来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方面:综合练习,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7格的图形。这样,既防止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目的是让学生明白:

1、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2、用数格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要有序地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先数满格,再数半格,两个半格拼成一格。

(这一练习的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回顾概括、总结提高。下课前,我以谈话形式结束本课教学:“快要下课了,请你用一句最想说的话谈一谈你的收获!”学生看着板书畅所欲言谈收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又能让学生产生后继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四、说生成问题的预设与处理

1、从物体的表面引入面积教学时,如果有学生说比较物体各个面的大小,此时,我特别强调:“这一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物体表面的面积。如: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课桌桌面的面积大小……

2、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时,我要向数格法引导,为下节课《面积单位》的教学做好铺垫。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尽量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及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以学生的思维为主线,把重点放在了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上。

圆的面积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7~68页《圆的面积》例1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灵活的计算。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迁移、分析、合作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配置的学具袋里的'学具、彩笔、一把剪刀,圆形的纸片和若干材料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想一想它吃最大的范围应该有多大呢?是什么形状?

2、现在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圆的面积

a、什么是圆的面积呢?

b、出示一个圆片:圆的面积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你想说什么?

c、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半径、直径、周长)

出示结语: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引导转化)

2、生生互动,推导公式

圆可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呢?小组可以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试试看!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汇报。

a、让学生拿出卡纸(上的圆被分成多少等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b、让学生拿出卡纸(上的圆被分成多少等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的边变得更直呢?再剪几份,你是说把它分得更多份些,是吗?(可以把它分得更多份些)

c、请拿出手中的圆片试着折一折,展开来,看看你折成了几等份?如果再折下去可以吗?现在就把你们折的这几种方案。(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

d、观察这三种分法,比较一下,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拼出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e、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动手实践:沿着半径把圆切开,巧妙地把圆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摆一摆,边观察、边讨论、边推导,看哪组表现最好。展现以下问题:

①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②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③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

④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小组讨论后,并演示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小结:可见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径)

3、运用公式学习例1。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会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好转化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圆的面积教案 篇10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 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 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 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课堂小结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让学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我们的操场,这个方法可行吗?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珍珠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珍珠鸟》一课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与动物”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2)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3)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教学重点:

(1)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拟人化语言的运用。教学难点:对人与动物之间信赖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法

对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采用“读——赏——联——议——悟”的教学组织方式。

(1)读: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这是一节课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课文,筛选有关信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2)赏:本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同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领悟、赏析并学习“拟人化”的手法也是教学目标中的一点,所以应到学生赏析文章中优美的词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3)联和议:联系现实,拓展课文学习的范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阅读过的相关材料,以拓展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学生就“人与动物”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信赖的创造等话题展开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并进行课外延伸,锻炼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悟: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展示珍珠鸟的图片及课文主要内容的图片,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提供帮助等。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基本内容。教学互动流程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在互助、合作的学习中互相启发,并获得新的感受。并力求做到读、写、说的结合。在阅读和讨论活动中,强化“说”和“写”的训练。

三说学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也是给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锻炼。

学会联系实际,并有所感悟。这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能培养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

由“人与鸟”的关系导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自己与鸟儿之间的难忘的故事。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以丰富学习课文的阅读经验;并将阅读课文与理解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且提示本文学习的重点是“人与鸟”的关系。

整体感知:

结合几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出示:(1)归纳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我的举动)(2)珍珠鸟对我有什么反应?(3)我从和珍珠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让学生筛选课文中的有关信息,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逐渐明白人与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彼此信赖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想利用这几个问题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把握。阅读赏析:

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欣赏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大胆地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文中加批注,表达自己对语句的鉴赏评析。欣赏并学习课文的优秀的表达技巧,如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对动物各种描写方法的学习,及融情于景、融情于动作、融情于场面的写法等。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2)今天,我们如何把“信赖”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自然、为社会、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呢?

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自结:

可围绕“如何批注”、“如何赏析”、“如何描写动物”、“如何联系现实”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

作业布置:

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写片段作文,以某一动物为对象,字数300字。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8Attheweedends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5B的Unit 8,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周末活动”。本单元和Unit 4的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on Sundays?He/She usually „有一定联系,通过周末活动引出本单元的四会内容和昆虫名称。涉及的句型有: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How does he/she spend his/her weekends?

二、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达到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到达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本堂课借助flash:do you have any hobbies?复习近平时的活动;借助一些小奖品,如塑封的蝴蝶,螳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下节课昆虫的教学打下基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化解难点。在整个教学中,我注意师生的互动,从唱-游戏-对话-猜谜等活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游戏学生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能敢于、乐于、善于开口讲英语,积极参与交流,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2.认知目标

(1)、四会掌握词组:at the weekends learn from 三会词组 of course catch insects watch cartoons 等以前学过的词组。

(2)、句型: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I often..How does he spend his weekends?He often„

How does she spends her weekends?She often„(3)、能听读课文并理解熟读。

3.能力目标: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生活交际,了解同学和家人的平时活动。同时通过调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听说读写单词词组(weekends.,at the weekends learn from能运用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How does he/she spend his/her weekends?进行交际。

2.教学难点是catch insects这个三会词组的发音。通过第一人称的练习转化到第三人称单数。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电脑、塑封好的昆虫、单词卡片 2.学具:学生自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六、教学过程 1.歌曲激趣,营造氛围

英语歌曲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Do you have any hobbies?”这首活泼的歌曲既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歌词中的词组如:watch TV grow flowers take photos等又能为新课学习作铺垫,自然导入新课。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小学高年级学生仍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我一开始利用学生常用的报数让学生自然引出周六周日,然后老师示范说weekend,说得出的奖励一些塑封的小昆虫,然后自然引出词组catch insects既是对学会新单词的 鼓励,又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3.趣味游戏,巩固掌握

从昆虫引出周末活动,从同桌之间的互问又引出第三人称单数的练习。为了巩固第三人称的练习,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人物,让学生来猜一猜他们怎么过周末的。特别是当老师提供一些名人来猜时,学生感觉特别兴奋,那时他们的偶像呢?这个过程看似游戏,其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今天的句型在不断的操练。4.,精选题型,适当练习

英语教学除了口头练习,也要注重写的练习。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习内容更深了,学生一定要听说读写齐头并进,才能够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本课我设计了几个填空小练习,让学生对第三人称单数的人称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能自如的判断和正确的理解,错误的地方一起分析。5.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如何让今天的所学用到生活中去,刚才的练习只不过是一些机械性的操练,如何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一个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家人是怎么过周末和节日的,下节课交流,看谁的周末活动丰富,学生的任务明确了,任务能顺利完成了,那我的本课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

小学音乐《小乌鸦爱妈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

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小乌鸦爱妈妈 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

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圆的面积教案 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什么是面积》

2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知识与技能)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会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比较图形大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

1.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

2.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1.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2.实践体验——形成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

(2)认识平面图形。

(3)推导出面积的意义。

3.动手操作——初步体会比较2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不能直接观察比较出面积大小)

4.巩固应用、课后延伸。

(二)教学流程

1.动手涂色,导入新课。

2.实践体验——感受面积的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

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和桌面,比较数学书与桌面的大小、比较1元硬币和1角硬币的大小,通过比较面的大小。通过看、摸比较,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采用充分让学生说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揭示面积的含义,学生齐读加深理解。

3.探密游戏。

(1)学生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后,比较5个图形面积,去掉面积最大与面积最小的图形,去掉圆形。

(2)剩下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没办法直接观察出面积大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寻求比较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体会学习经历、求知过程。

(3)体会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四、说练习安排

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主要以课本练习为主。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意义。

圆的面积教案 篇12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面积》。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主要内容是讲圆的面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以及圆的的概念和周长之后的继续学习,并且圆是曲线图形,从研究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对学生来说也是质的飞跃,同时圆的面积这节课也很好的渗透了转化化归的思想。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阶段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备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三维目标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结论。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从生活实例入手,呈现一个圆形的草坪,提出问题:如何求解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引导学生通过已有认知,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实际就是求这个圆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

这样设计的好处:从生活实例入手,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讲解新知

接下来是探索新知环节,也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学生能够回答出:是转化成已知面积的图形来证明推导的。这时我会发放圆形纸片、剪刀、带有不同颜色的笔等教具,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也利用转化思路来求解圆的面积。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剪刀,四人合作交流,动手剪拼,看能否转化。在此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下场巡视,然后请各组代表发言表达想法。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得到:将圆平均分成4份,但是没有拼成之前学过图形;将圆平均分成8份,拼剪之后得到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将圆平均分成16份,拼剪之后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由于这个拼接过程不像之前的直线图形,所以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我会采用动画展示将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之后所拼成的图形。通过这样直观展示,给学生一个更为明显的印象,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圆能够转化成长方形这一问题。

这时我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第一:长方形的长和圆的什么是相等的?

第二:长方形的宽和圆的什么相等?

第三: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学生就能得出圆的面积应该是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进而得出结论。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96293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园林技术个人求职信收藏
下一篇 : 花花衣小班教案13篇
" 面积教案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