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篇)#】当你觉得处理文档困难时,应该使用范文。阅读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在阅读范文时,你会从哪里开始处理呢?励志的句子小编已经帮您整理了一篇高质量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文章,记得把这个页面收藏起来以便日后查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

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漂浮问题"五规律"知识的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

以上对物理中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浮力的利用

(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ρ;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浮力的利用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物理知识点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

计算浮力方法:

①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上面对物理中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参加考试。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压强公式

下面是老师对物理中压强公式知识点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下面老师讲解的知识哦。

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公式:p=F/S(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压强-帕斯卡(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压力-牛顿(单位:牛顿,符号: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F=PS(压力=压强×受力面积)

S=F/P(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压力和压强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因而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的两方即出现相互的作用力,单位截面上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压力。

一般地说,对于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压(或张)形变和切形变。因此,要确切地描述固体的这些形变,我们就必须知道作用在它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个分量的效果。这样,对应于每一个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个互相垂直的面,应力F/A有九个不同的分量,因此严格地说应力是一个张量。

由于流体不能产生切变,不存在切应力。因此对于静止流体,不管力是如何作用,只存在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又因为流体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这些面如何取向,在同一点上,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相同的。由于理想流体的每一点上,F/A在各个方向是定值,所以应力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时称这种应力为压力,在中学物理中叫做压强。压强是一个标量。压强(压力)的这一定义的应用,一般总是被限制在有关流体的问题中。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若用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2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相信上面对物理中汽化的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上面很好的帮助。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3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光学

29、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与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39、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0、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4、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45、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热学

46、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47、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48、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9、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0、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5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52、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53、雾、露、“白气”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5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5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5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58、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9、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60、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61、两块相同的煤,甲燃烧的充分,乙燃烧的不充分,甲的热值大(错)。

6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63、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力学

64、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65、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6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69、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7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7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7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78、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8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8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8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8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8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8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8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9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9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9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9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9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9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9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0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4

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它们的区别有三:①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②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③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A、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水珠。

4、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物态变化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

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3凝华定义: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凝华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凝华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5

压强

1.压强是描述压力产生的效果的物理量,这种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2.压强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存在于受力的两物体的接触面上。压强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和压力的方向相同。

通过上面对压强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6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

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像距、f——焦距。

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9.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一、概念要清楚,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本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第几页,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的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论,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二、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同学和老师),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三、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物理的学习和数学很相似,都是必须大量做题,但光讲究做题数量效果并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向自己提问题。真正的物理学霸其实做题速度并不快,甚至很慢很慢,因为他们每次做完题后,都会看一下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做一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做完一道题对下答案扔那就不管,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型,你大概率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学习数学一定要有错题本,同样学习物理也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错题本,反复研究自己的错误,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之处和思维方法的偏执不周全的地方,当你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错题,那么你物理知识上的漏洞也就会越来越少,你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7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8

【中考透视】

新课改以来,各地中考中有关透镜及其应用的考点较多,主要围绕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眼睛及视力矫正的有关知识命题,一是考查学生的应用技能,如眼睛及视力的矫正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等.二是对探究实验的考查,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为主,试题难度以中低等为主.但是近年的中考题中呈现出透镜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的特点.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本章内容占总分的3%~5%.

【知识网络图示】

【名师解读】

一、知识性专题

专题1 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例1 如图3-96所示,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分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对侧焦点;从焦点发出或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如图3-97所示.

【解题策略】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理解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例2 如图3-98所示,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分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入射 侧的焦点;欲过对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如图3-99所示.

┃规律•方法┃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简记为“一边平行另边焦,过心方向变不了”.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简记为“一边平行同边焦,过心方向变不了”.

专题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例3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拍得的像的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50 mm, 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 )

A.100 mm以外 B. 大于50 mm

C.略小于50 mm D.恰为50 mm

┃分析┃ 航空摄影是指在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由于物距较远,相当于光线从无限远处入射,它成的像在焦点外侧附近,像距略大于焦距.故正确答案为C.

例4 如图3-100所示,甲、乙是小丽的两张清晰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 ,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拍摄甲时,照相机到人的距离比拍乙时大

B.拍摄甲时,胶卷到镜头的距离比拍乙时大

C.拍摄甲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的直径比拍乙时大

D.拍摄甲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的直径比拍乙时小

┃分析┃ 甲照片比乙照片的像大,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由此可知拍摄甲时,照相机与人较近、镜头与胶卷较远,才能使照片上的像较大.镜头直径的大小决定进光量的多少,只影响照片的亮度,而不影响像的大小.故正确答案为B.

例5 投影仪成的像较小,为了使学生看清投影的内容,应 ( )

A.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减小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增大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

C. 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减小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增大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

┃分析┃ 为了使学生看清投影的内容,需要把像放大,因此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对于投影仪来说,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为像距,故正确答案 为A.

【解题策略】 清楚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像及物距的大小变化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和像距减小;若物距减小,则像和像距增大.

专题3 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例6 如图3-101所示,甲为小刚看近处物体的情形,乙为小刚看远处物体的情形,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他所戴的眼镜是什么眼镜.

┃分析┃ 可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征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两方面加以分析考虑.

答案:方法1:由图可知小刚看近处物体时需用眼镜,看远处物体时不用眼镜,说明 他看不清近处物体,这符合远视眼的特征,则小刚戴的是远视镜(凸透镜).

方法2:由图可知通过眼镜看到小刚的眼睛比实际偏大了,则镜片为凸透镜,眼睛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小刚戴的是远视镜.

例7 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明是远视眼,这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

B.远视眼要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

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

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分析┃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却能看清远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而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恰能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能看清远处物体,却不能看清近处物体.故正确答案为B.

例8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3-10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无需配戴眼镜

┃分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眼睛的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前, ]所以小强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他的眼睛是近视眼.为了矫正近视,应使来自远处的光略微发散一些,所以他应配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二、规律方法专题

专题4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专题解读】 粗略地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根据所给题意不同,选择的测量方法也不同.

(1)会聚法: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透镜到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观察虚像法:在光具座上放置光屏、凸透镜,将一较大的字贴在光屏上,透过 凸透镜看光屏上的字,当出现该字正立、放大的虚像后,逐渐加大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直到该字的虚像正好消失为止,测出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3)物像等大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光屏、凸透镜、燃烧的蜡烛,保持凸透镜不动 同时移动燃烧的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为止,则物距或像距的一半即为焦距.

例9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分析┃ 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此可知u=2f,即30 cm=2f,f=15 cm.

答案:15

三、思想方法专题

专题5 控制变量法

【专题解读】 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几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几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要研究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10 李明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拿到透镜后,李明想探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完成探究过程.

要求:写出所需器材、探究步骤,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并指出这次探究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分析┃ 该探究实验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三个凸透镜的大小、形状 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用会聚太阳光的办法分别测出三个凸透镜的焦距,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1)器材:李明的三个凸透镜、刻度尺、白纸. (2)探究步骤:①用玻璃 ]凸透镜会聚太阳光,通过调整它到白纸的距离使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为焦距.②用水晶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③用塑料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④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 (3)如下表所示.

透镜材料 玻璃 水晶 塑料

透镜焦距(cm)

(4)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专题6 类比法

【专题解读】 在学习一些十分抽象且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物体)时,由于不易 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且与该物理量很相似的量(物体)来进行对照学习.

例11 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类似,请将下列人眼结构与相应的照相机的结构用线连接起来.

人 眼 照相机

瞳 孔 胶 卷

晶状体 光 圈

视网膜 镜 头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人眼的成像原理.外界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像,这是人眼和人脑中的视觉神经的调整作用所致.

答案:人眼——照相机;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卷.

专题7 比较法

【专题解读】 所谓比较法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事物或现象作系统的比较[ 和全面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通过比较,不仅可以完整、系统地理解它们,还可以发现它们的个性或共性,而且有利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例12 看书本上的字,测出你的近点。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 和讨论,完成下表内容.

┃分析┃ 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对于近视眼来说,近点、远点和明视距离都比正常眼睛的小,而远视眼的近点和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的大.

答案:如下表所示.

例13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结构特点、作用及成像原理上有哪些异同点?

┃分析┃ 解答本题需全面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作用及结构上的特点,并结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答案:相同点:(1)显微镜和某些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的,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物镜成的像都是实像.(3)目镜成的像都是放大的虚像.

不同点:(1)显微镜的作用是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望远镜的作用是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2)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望远镜的物镜使物体成缩小的实像(原理相当于照相机).(3)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 大于目镜的焦距.(4)望远镜物镜的焦点与目镜的焦点基本重合,显微镜物镜的焦点与目镜的焦点不重合.

专题8 图像法

【专题解读】 所谓图像法是指将数据图像化,利用图像把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这种处理数据的方法直观、明了,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了方便.

例14 如图3-103所示.线段AB表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 和像距倒数 的关系,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则当物体距此透镜0.3 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如何?(需说明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立情况)

┃分析┃ 由题图可知,AB有一点, = =5m-1,u=v=0.2m即该凸透镜的2倍 焦距为0.2 m,f= =0.1 m,当u=0.3 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当u=0.3 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沙场练兵】

一、选择题

1.如图3-104所示,小兵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放大些,正确的做法是 (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远些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2.一束平行光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 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5 cm和6 cm处,则两次成的像 ( )

A. 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 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3.当物体从距凸透镜5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动到2倍焦距处时, 下列各量减小的是 ( )

A.像的大小 B.像到透镜的距离

C.像到焦点的距离 D.像到物体的距离

4.在烛焰和光屏的中间放一个凸透镜,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后移动透镜,光屏上 ( )

A.还可成放大的像 B.还可先成放大的像,再成缩小的像

C.还可成缩小的像 D.不能成清晰的像

5.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3-105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 )

6.下列关于近视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般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

B.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C.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

D.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7.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观察微小的物体时,物体应放在物镜的焦点之内

B.物体通过物镜形成的像应在目镜的焦点之内

C. 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D.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8.在放投影片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像的形状如图3-106所示 ,则投影片的形状应是图3-107中的 ( )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108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10.有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是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烛焰像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两次实验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则 ( )

凸透镜 像的性质

甲 倒立、缩小的实像

乙 正立、放大的虚像

A.f甲

C.f甲= f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中使光线发生反射的是 ,使光线发生折射的是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 .

12.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要用它仔细观察昆虫的脚,则应将凸透镜放在距昆虫 的位置;如果用这个凸透镜去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会发现景物是 (填“倒立”或“正立的,并且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如果将凸透镜放在距课本15 cm左右处观察时[ ,我们会发现书上的字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并且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1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 有关,还和 有关.

14.观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 ,晶状体变 ,焦距变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 上,眼睛便可以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了.

15.如图3-109所示,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上表面的中心上,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球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2 cm/s,则经过 s后,小球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16.(1)在使用显微镜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______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 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 ,把这个像再 一次.

(2)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把这个实像再次 .

17.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3-110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这种手电筒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这个零件是 .

18.照相机“调焦”不是调凸透镜的焦距,而是调节 和 之间的距离.

19.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 功能的结果,形成了 像.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3-11l所示,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 处得到正立的虚像,放在处的成像规律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21.完成如图3-112所示的光路图.

四、探究与实验题

22.根据所学的凸透镜知识,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3-113所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是开有细缝的小盒、充满水的小药瓶、小灯泡、电池和导线等,其中装水的小药瓶对光起 作用.移动小药瓶,当灯泡处在小药瓶的 位置时,就有平行光束从细缝中射出.

23.小军从市场买了两条小鱼放到了装水的塑料袋里,回家后正要把小鱼放入鱼缸时,他发现窗外一束光线通过他手中的水袋在窗台上形成了一个光斑,原来“水袋”能会聚光,于是他又想到一个问题:把水和鱼倒入鱼缸中,把塑料袋里吹上气再放入水中,不知还能否会聚太阳光?(如图3-114所示)

(1)你对上述问题的猜想是什么?

(2)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简述实验步骤.

(3)一束平行光通过水中的气袋,这束光线会怎样偏折?(画图说明)

24.(1)如图3-115所示,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

(2)要想使这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配戴什么透镜?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

25.李强同学在实验室里做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他发现实验室里的凸透镜有用玻璃制成的,还有用塑料制成的.李强同学想,凸透镜的焦距是否只与它的大小、形状有关,而与制作材料无关?他想通过实验探究一下,请你帮他设计探究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1)写出这次探究的主要器材.

(2)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3)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参考答案

1.B[提示:凸透镜成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物体离焦点越近,即离透镜越远,成像越大.]

2.A[提示:由题意可知焦距为12 cm,“15 cm”位于一、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6 cm”位于焦点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3.D[提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为:物近,像远,像变大.即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由于像始终在一、二倍焦距之间,物体靠近透镜移动的距离为3f时,像移动的距离小于f故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减小了.]

4.C[提示:由光路可逆性可知,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

5.B[提示:老花镜为凸透镜,度数越深,放大倍数越大.]

6.D[提示: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把像成在视网膜前,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7.B[提示:显微镜的物镜对微小物体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应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所以A和C错.显微镜的目镜将物镜所成的实像当作物体,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镜成的实像应在目镜的焦点之内,所以D错,B正确.]

8.B

9.B[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像距大于物距,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10.A[提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2f甲,当“u

11.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凸透镜、凹透镜 凹透镜、凸面镜 凸透镜、凹面镜

12.小于10 cm 倒立缩小 放大 倒立[提示:u

13.物体的大小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14.放松 薄 大 视网膜

15.10[提示: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即小球要运动20 cm.]

16.(1)物镜 投影仪 放大镜放大 (2)焦点 放大镜 放大

17.凸透镜 凹面镜

18.镜头 胶卷

19.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

20.a d c

21.如图3-116所示.

22.会聚 焦点[提示:充满水的小药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小灯泡处于该透镜的焦点处时,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3.(1)不会会聚太阳光了.(2)用一束平行光照射水中的气袋,看光线是否会聚成一点. (3)如图3-117所示,气袋两侧的水相当于两个用水制成的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24.(1)远视眼.(2)凸透镜.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对光的会聚能力较弱,戴凸透镜使光在进入眼睛前变得会聚一些,像就能成在视网膜上.

25.(1)器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但制作材料不同(玻璃、塑料)的两个凸透镜;白纸;刻度尺. (2)将玻璃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在下面放一张白纸,上下移动白纸的位置,直到在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换用塑料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种凸

透镜的焦距. (3)如下表所示.

透镜材料 玻璃 塑料

透镜焦距(cm)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98101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辩论的名言50句
下一篇 : 高中贫困生补助申请书简短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