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作文# #思想录读后感(集锦十五篇)#】了解一页书,比匆忙地读完一整卷书更为重要,因为在完成阅读之后,我们将获得更丰富的收获,对于书中的作者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呢?今天栏目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题为“思想录读后感”的文章。

思想录读后感 篇1

我在过去的班主任工作中,时常在想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呢?读了《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这是一本集中了窦桂梅、丁如许、任小艾、李镇西、魏书生等七名优秀教师思想的书籍,从理论到实际,像一个长者一样,非常真诚地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难题,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激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每一步会走得更好。

我被这样的真诚感动,也引发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一、对待学生要有爱

从这几位著名班主任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并不是天生就具备做班主任工作的天资和独特条件,他们大多都经历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这样一个过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爱是这些优秀班主任成功的法宝。

要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要爱护和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看,爱和信任是最需要的。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

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窦桂梅老师更是以“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般的爱来对待每个孩子。

二、开展工作要大胆

看完这本书后的第二个法宝是大胆。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很喜欢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因为班主任能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学生,也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但我们的工作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顺利。

这时候,这些名教师的事例给了我很好的启发:遇事,作为班主任应该学会“大胆”,即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被一些传统的东西束缚,要敢于真诚面对一切难题,用心思考,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别人怎样处理我就怎样处理,忽视了那个最重要的尝试的过程。我们经常忽略的部分是最珍贵的。

我想,那些名教师之所以能成为名教师,与他们大胆的尝试是分不开的,他们处理一桩事件,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但他们却在这样的尝试和气魄下成功了。

三、教育学生要创新

创新我收获的第三个法宝。书中的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教育上很成功,值得学习。

那么他们的不同点又在**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创新。

本书中的作者都是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进行多年探索、取得丰硕成果的著名班主任教师。其中窦老师写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更是充满激情,不断创新,我读着读着,脑海中就情不自禁地闪现出了她几次富有激情的演讲。据介绍,窦老师的经历好象也有一点传奇性,幸运的是靠她自己的大胆的创新和不懈的努力,很快就成了中国教育界的一大明星。

在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窦老师有很多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如:“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着、反思者;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等”,而这些思想和方法,说实话,到现在我们的教育界都还是不敢大胆使用,或者是还在很谨慎使用,如情感的培养,创新素质的挖掘,综合能力的开发,实践参与能力的培养等等,这确实是很超前和难能可贵的,就凭这些我们就应该向窦老师学习和致敬!

读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那是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加以尝试后琢磨出来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做法,绝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据实际去动脑筋,寻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正是有了这样的创新精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中,这些老师却同样成功了,这不是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吗?

我们不能被长久的工作所麻木,从而丧失了思考的动力,这是当老师的一个大忌,如果我们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老师,那么千万不要放弃创新这把金钥匙。

一个人在一生的求学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其中最难忘的应该是班主任老师。如果一个学生能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个甚至几个优秀的班主任,那是他一生的一种幸运。如果对当前我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给全国的班主任教师以借鉴,这对于提高我国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与能力,必将大有益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工作中只有我们用爱去对待学生,并大胆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这本书给了我们思考和玩耍的空间。值得每一个愿意追求卓越的班主任老师去认真的品读和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思想录读后感 篇2

思想录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帕斯卡尔的思想是很狂野的,他用理性的思维去反对科学。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家,他对数学以及物理学等方面的造诣是很少有人能够与其匹敌的。读他的《思想录》就如在田野散步一样,到处都有值得回味和欣赏的东西。因此对他的内容不免产生一些零碎的想法。“没必要去嘲笑那些因地位显赫,身居要职而赢得尊敬的人,因为人们所爱的只不过是附着在这些人身上的一些品质而已。”的确,我们对于自己的信任与欣赏能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力量,并且这样还能够过上轻松愉快的生活。但是,人,又为何称其为人呢?人区别于其他的动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他具有思想以及由于他的思想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如果我们从人的头脑中把人所特有的思想抽离出来,并进而使其丧失能够表现其品质的特质,那么这个人还能称其为人么?如果说,我们只要爱这种品质,那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就都是空想家了。因为我们只要爱那种没有任何依着物的而且可以平空想象的游离于世界空间的优秀的品质就可以生活了,这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假设他有,那么这种生活又能够持续多久?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对于伟人,爱戴的不仅仅是他的品质,而且也还爱护他的肉体。要不如果有人对其进行肉体上的残害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保护?因为肉体与品质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品质和肉体是相濡以沫的兄弟,我们不能说肉体是多么的珍贵无比,也不能说品质是多么的至高无上。所以,我们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他的全部吧,优秀的品质,以生俱来的肉体。“科学的虚妄——有关外物的科学不会在我痛苦的时候安慰我在道德方面的愚昧无知的;然而有关德行的科学却永远可以安慰我对外界科学的愚昧无知。”科学与道德,这天平两端的砝码,到底谁能够平衡我心中的痛苦。当我认为在自然科学这方面所知甚少时,我是那么的不自信与自卑。当我在社会经济方面所晓不多,黯然无助的时候,我显得又是多么的忧伤。因此,我寻找着道德……

思想录读后感 篇3

与名师同行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有一篇杨重炎老师的文章——《我的小学教育观》,今天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特级教师那高超的教学艺术。从杨重炎老师举的课堂实例中,我体会到的是杨老师真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觉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兴趣。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杨老师在学生知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后,提出了三个问题:

(1) 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成什么图形?(2) 平行四边形的底部和高度有什么关系?(3)当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度时,如何计算其面积?

它的面积和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学生将逐步用数学语言将推导过程和结论表述得有条不紊、完整。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也很有启发性。

从杨老师的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心里特点以及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实际,包含各种教法的长处和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优化组合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目的,内容,方法和启示。

例如,我现在教的是加法交换定律和加法组合定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把形如a+(b+c)=(a+c)+b当成是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所以在这个班上,我首先问大哥、二哥和三哥他们的年龄是否可以互换。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

“绝不可能”后,我告知他们在加法结合律中字母a,b,c的顺序也是不能随意互换的。如果字母的位置互换,则意味着不仅使用加法定律。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比较,学生对组合加法的规律印象深刻,在以后的应用中没有发现错误。

杨老师书中还提到了应该“研究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应用题在小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我的新两个班级中也存在这个问题。

因为我现在研究的题目也应该包括申请问题中的错误。所以我首先分析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心里障碍,发现小学生的注意集中性差,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注意的范围窄,注意方向的选择上往往择易避难。因此解答应用题时很难沿着解题步骤的程序去分配调节自己的注意,容易把盲目列式作为注意的中心,把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退位于注意的边缘,这样势必造成注意方向的偏差和注意对象的遗漏。

愉快地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当然,数学课是比较严肃的,所以我在教学应用题时每一次都是带领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炸弹(关键字词),并告诉学生他们是排雷的战士,千万别让炸弹炸伤自己。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所排出的炸弹进行分析拆弹,这样一来,每一次学生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到了应用题的研究当中,努力争当最佳排雷手。

在这次中考中,97.6%的学生在应用题中画出了关键词,能够认真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一个班应用题的正确率为97.3%,另一个班应用题的正确率为98.

3%.数学课始终是数学课,要让学生一堂课下来有所得,其实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只要能多为孩子想一点,做一点,课前预设充分一点,构建一个和谐的生动课堂并没有多难。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应是我们的一个潜在意识,只有坚持想,才能坚持做,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思想录读后感 篇4

我喜欢读书。近年来,我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阅读上,渐渐地,我的阅读知识被冲淡了。这学期,我们学校增加了一些教育书籍,为每位老师买了两本教育名著。也许是职务的缘故吧,我信手拿起一本《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谁知一读起来就再也放不开手。

一、总体感受

在书中,我看到高万祥校长如何“和大师对话”,追求“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的境界;看到了刘京海校长“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而常常忘了到幼儿园接自己的孩子;看到邱济隆校长如何从教育思想的高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看到了吴昌顺校长通过研究导向、科研领略和科研搭桥,使学校拥有了诸多的北京“第一”;到了李金初校长怎样大胆改革、精心选择,使学校很快发展为“不是重点的重点”;看到韦力校长在41年的治校生涯中如何精心“编织人才摇篮”,听到他那“体现我生命价值的岗位是教育,是校长工作。人若有来生,我还干这一行”的肺腑之言;看到冯恩洪校长如何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而孜孜不倦地“探索明天的教育”;看到丁浩生校长如何论述校长是“家”不是“匠”, 是“家”不是“神”, 是“家”不是“商”…… 在

名著教育家朱永新编撰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和《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这三本书中,《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是他花费心思最多的。因为他认为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只有优秀的校长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长们最喜爱的座右铭

“知晓昨天,能使你头脑灵敏;预见明天,能使你目光远大;而书则是架在今天和明天之间的最好桥梁”。(江苏张家港第一中学校长、书记高万祥) “教师哪一句话,哪一个行动,在什么时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实他们是并不知道的,但只要你用心换心,那么我们一定能使每一个孩子成功。”(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 “学会选择,有选择才有多样性,才有个性,才有特色,才有创造性,才有活泼的生机。

”(北京八中校长李金初) “要做蜡烛,就两头点燃;要做园丁,就先成沃土;要培育人才,就甘当人梯。”(北京五中校长吴昌顺)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 “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

“(常州高级中学校长丁浩生) “我们尽力去争取支持和帮助,但这一切都代替不了自己的努力。”(成都七中校长王志坚)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始终鞭策自己一生,学***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用身心谱写自己一生。”(南京琅琊路小学校长李敬光)

……三、校长的办学精髓

上海闸北八中长期以来生源很差,在上海是出名的“垫底”学校。刘京海就任国家主席后,认真思考如何拜托困境。他首先组织教师参加了上海师大“非智力因素”和“差生心理”两项课题的研究,认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培养,**差生的教育与转化,并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饮食积极进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成功教育”的改革思路和理论,使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产生了飞跃。苏州六中长期以来生源、师资等条件较差,单求升学率没有出路,肖德生校长上任后,带领全体教师以科研为先导,探索和时间综合特色高中的办学新模式,逐步形成了艺术教育特色,使学校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如今该校已跻身于国家级示范高中行列。

吴江市青云中学高和桃源中学,现已成为江苏教育界的“马家军”。这两所学校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教师也都是学历不高的农村教师,但这两所学校在全国拿了许多奖,培养出了很多博士、硕士。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精神和研究精神。

在教育科研的帮助下,校长充分调动和开发了教师的潜能,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昆山第一中心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并定于每年一月专门讨论德育问题,每年六月专题研究教学特色,每学期举行三天的学术报告会等等,由此形成了一种“团体学习”的气氛,使学校获得了不断发展的源泉。吴江市南麻中学,五年前房舍破破烂烂,教学质量低下,张玉昆同志受命于为难之时,一上任校长,就带领教师积极参加了苏州大学储培君教授主持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研究”,继而又请储教授合作搞“初中生学***指导”,由此使学校在短短的五年内旧貌换新颜,教育质量名列全市前茅。

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几位校长从上实际90年代初就开始重视教育研究。先后请来杜殿坤、吴立岗等专家作指导,坚持搞了九年“以丝绸文化为背景的素质教育实验”,不断取得成效,并培养出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思想录读后感 篇5

经验告诉人们,越有可能完成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这件事一直被人们忽视,相反,他竞争力比较弱。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大家公众都认为不可能,谁也不会对它去设防。或许,不可能实现的事,一般都很少会有竞争对手,假如你是第一个去做,去对他实行措施的人,你正好可以独自乘虚而入。什么不能碰,什么不能做,什么路不能走。如果大家都这么认为,你最好敞开心扉。

或许你可以做到所谓的峰回路转。这是你最好先看看客观的变化。你很可能会发现那些你认为遥不可及的东西突然变得如此脆弱。现在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

甚至你还可以做的很好。

希望大家不要把学***思维硬搬到生活上,那样的人,只会让我们感觉很死板,很木讷,呆板。我们有时应该学会突破思维,创造自己的新思维,使自己与众不同。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僵化的想法束缚你,你会发现你可以选择更多的道路,脚下有更宽阔的道路。

可以把握的机会通常比别人多。如果你和别人过着同样的生活,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没有什么是牢不可破的。

就算是顽固不化的石头。也在随着岁月的流逝也逐渐风化。其实生活也是这样,有时候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惯性思维,讲求迂回战术。

那些自以为有把握的人,却想不到成功出现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完全出乎人意料。人生只有一个人敢于冒险,只要他有足够的敏锐和耐心。

生活会馈赠他。即使他们和不成功的人交谈,他们也能抓住成功的尾巴。成功,主要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多开辟一种思路。

我只是在人生那一刻,与人性中恶的部分相逢了,而在我看不到的是。他们给予别人的可能是宽容、谦虚和友好。事实上,有时候,他们做的不好。他们不是坏人,但我看不到他们。我没有那双美丽的眼睛。

现在,我应该承认,当时,太天真,太无知,总是狭隘自私。现在,我想,我应该原谅更多的人,也许还不算太晚。

生命是一种跨越,但不能最后跃进深渊。如果自己没有自知之明,常常会抱怨老天爷不帮忙。人生的善恶。

是该分的一清二楚。我们还是少碰些壁,少跌些跤,些走些弯路。做事,可以做砸了重来,可以做错了反省,但是不损人利己则是做事的底线。

生命的跑道,挥写了生命的极致。

一个人不可能完成他生命中所有你想要的事情。世界上有太多我们无法实限的目标和事情。我们总是没有想象中那么伟大。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把握身边,把身边的事情做得更好,做深,做透。最容易做的事情你不做,你偏偏要舍近求远,这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家都忽略的基本常识。

人活着对别人有些用处,才算得上是真正地活着。

学做一个生活中不重要的人,去过自己想要的平静淡定的生活,那份宁静致远,是无数人向往的,过日子做重要是要快乐,置于身于哪个阶层还是其次。如果你不能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是很好的。快乐应该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吧。

我们铭记要互相重视。

思想录读后感 篇6

如今,教书育人以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伟大工程,语文教育自然成为教书育人的主要手段。许多热血沸腾的人投身于语文教育事业中,他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深入**中国语文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形成了许多宝贵可行、各具特色的教育或教学思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就汇集了语文教师大师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多位名师的教学思想,让我品读之后茅塞顿开,感悟像涟漪一样在心中荡漾开来、、、、、、

正如我所受过的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一样,中国大地上的许多学生们也在经受甚至忍受着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填鸭式”“灌输式”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为了应考,为了高分,为了升学,许多中学语文课堂成了老师海讲,学生狂背,死气沉沉的一潭死水。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如沉重的镣铐一般,铐住了语文老师致力革新的脚步,铐住了学生如天马行空般活跃的思维,铐住了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这种老师满堂讲,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出的只是一个劲地讲考试考到的考点、考眼,一股脑把这些考点的答案塞给学生使劲背;而不是教学生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动脑。这样的学法,只能让学生学到考完就忘,考过就丢的泡沫语文,只会把学生教笨,只会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脱离了试卷之外的语文应用世界里无所适从!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但是具体应该怎样改革,怎样上好语文课呢?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名师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供下面的语文教师参考。

综合于漪、宁鸿彬、朱永燚等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来看,他们的教学方法改革之所以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语文有本质上深入透彻的理解。即“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训思维”。在语文教学中,他们都十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们“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提倡独立思考”“语文教学要强化语言训练”等教学方法和思想的提出,更彰显和阐明了“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训思维”这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而纵观这么多位名师的教学思想,我最推崇、最喜欢、感悟最深的要数于漪、徐振维、蔡澄清这几位老师的了。当然,宁鸿彬、洪宗礼、钱梦龙等名师的教学思想也有其可贵之处。

于漪老师倡导“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这我十分赞同。教书育人,是自古就推崇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方法。在教学生学语言的同时,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这一点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社会里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她认为语文教师要反复宣传语文学习积累与实践的重要和必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韧性和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育他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学,在训练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塑造做人的素质。我十分赞同于漪老师的这个主张。因为我觉得成功的语文教育不该培养出因暂时获得一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趾高气扬,停滞不前的骄兵。

此外,他还认为,汉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很重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自觉地在思维、想象、观察、记忆特别是思维的锻炼上下功夫。这又回到了学习汉语的本质。

在语文的具体教学上,她则提出“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这些都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这种教法重在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的本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满足。这在指导阅读教学上就尤为有用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抓住文本的“新、趣、情、思”。

而“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就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等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法改变了以往全由老师问问题,给答案的局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教聪明了。这是我们语文教育急需的。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中学语文课和早期阅读课似乎都缺少朗朗的读物声,特别是在高中,学生们更是难以打开。而老师们,似乎对学生不读书就随便了,上课就听讲就行了。众所周知,培养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是语感,即培养敏锐的语感能力。

因此,徐振维先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他说:“一篇课文不仔细地读几遍就热衷于分析,学生的理解就会像在沙滩上建造大厦那样不可靠。

”这一句话正中当下许多语文老师的要害,敲响了他们满堂讲,连读书也代替学生念的坏习惯的警钟。语感要靠学生自己读书才能形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朗读、默读或听读,使学生通过读课文,揣摩语言,把握节奏,真正进入学语文的角色。此外,徐振维还指出教师要确定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当前语文老师常有的通病——重视教学进度和内容,至于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完这些内容是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却不深思熟虑。

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还能被牵着鼻子走吗?不像无头苍蝇那样头晕?以致于到最后学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符合课文的也不清楚了。

“发现矛盾,促进思维,发展个性”这是徐老师的又一得力主张。他认为争论不休恰是教学效益最高的时刻,好教师应当善于挑动学生斗智斗勇,活跃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这给了我很多灵感。我认为改变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势在必行。

“语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语言与文字、与文学、与文化,说话与写作、言语与文章、口语与书面语等含义。”“由文入手,以文悟道,因道学文,这生动地反映出语文教育功能的整体性特点。

”这是蔡澄清对语文以及其功能的认识,它深刻地反映了语文的实质,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因此,强调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他认为学语文单靠老师讲是不行的,更多是要靠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通过反复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而逐步培养和获得运用这个工具的熟练技能和技巧,这就是语文课的实践性特点。

为此,他提出了读写结合、说练结合的语文教学方法。但他最具实效和创意的当属他的“点拨教学法”。他的教学方法与钱梦龙的导读法相似,但更有优势,更上一层楼。

他的点拨法重在“点”与“拨”,什么地方需要“点”“拨”,完全取决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方法灵活得当,不落入固定的套路,这是它与导读法最大的区别,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这无疑是一个提问、解决和理解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主指导、自主行动,把嚼过的知识塞进学生的嘴里。结果,学生思维僵化、机械化,知识消化不良。

因此,点拨法注重点拨学生自己在无疑中生疑并解疑,让学生学会自我积极地思考。因此,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改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么多名师的教学思想,真的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启发了我。它们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思想录读后感 篇7

假期休闲之余,我看的书不太多,但给我记忆深刻,留有印象,富于启发的要算是新世纪教育文库编辑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这部书分为上,下两卷,录入了毛蓓蕾,斯霞,魏书生,李奇瑞等十几位教育专家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我们现任教师来说,认真领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的。

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为学与从教的重要基础,宋代的教育家朱熹就提出了著名的“朱子读书法”,英国思想家培根更明确了读书的意义,一位作家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从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我真的很感激谁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太快,作为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一味的用传统的,老的观念教育学生,学生怎么会不反感呢?我们现在是站在新世纪的门坎上,面对的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开发他们的知识潜能,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如何更新受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为我们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作为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魏秀才的话给了我很多启示:少抱怨环境,多改变自己。在正常工作中,我们可能会抱怨太多:

埋怨环境差,埋怨学生差,难教育,埋怨教师待遇低,工资低……其实在宏大的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只占一个很微小的位子,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极其短暂的一段,不管环境多么不如人意,人都要面对现实,认识环境,改变自己,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魏书生说得好:责怪别人的不好,往往是我们自己的不好;抱怨环境不好,太难,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无能,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埋怨的结果,环境倒没什么改变,倒是自己的脾气古怪起来:爱挑剔,爱发牢骚,喜欢评头论足,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因此,我们与其埋怨客观因素,还不如试着去改变自己。

快乐也是一天,悲伤抱怨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快乐每一天?

当老师很难,当好老师更难。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虽然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们追求自己更完美。

我十分佩服魏书生总结的“松,静,匀,乐”这四个字。这不仅是教师应该做的,也是个人修养的必备良药。想想在一个轻松的身体、干净的头脑、健康快乐的工作和学习状态下,还有什么是你做不好的?

我也希望我们三小的师生有一个“松,静,匀,乐”的氛围,如果这样,一中的明天肯定会更加美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办公室张格

在暑假里,我用闲暇时间阅读了这本《追风筝的人》。这是美国作家哈立德·侯塞尼的名著,也是他的第一本书。

我读后觉得这本书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主要以阿米尔与父亲的仆人哈桑的亲密友谊为主线贯穿全文,书写三代人的情感纷争。其中哈桑对少爷的忠心耿耿,阿米尔对哈桑的弃之与背叛,以及阿米尔心中的救赎,**情节巧妙交错,使**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首先,我将评价书中的人物。阿米尔少爷内心有一定的嫉妒心,他不满父亲对哈桑过多的赞扬和奖励和自己的冷淡失望,内心一直感到挫败和不平,内心开始排斥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哈桑。当哈桑需要帮助时,阿米尔并不管心他。

我想如果换一下位置,那哈桑一定会挺身而出,抵御那帮恶势力。阿米尔没有这样做,看着哈桑受辱。回家后,他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耻,每天都要忍受哈桑的折磨。

所以他选择了一种卑鄙和极端的方式来诽谤他,把他赶走。读到这里我都为哈桑打抱不平,阿米尔也太过分了,他怎么忍心把对自己如此好的哈桑赶走呢?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对哈桑加倍好,完全可以做到情同手足,把哈桑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但阿米尔后来救了哈桑的儿子以示赎罪。这一点还说明他良知未泯,终于有了一次对得起哈桑并赎罪的机会了。

下面再说说哈桑吧,个人认为较于阿米尔,哈桑的形象要光辉得多。哈桑对自己的付出任劳任怨,这是在当近社会十分少有的,自己十分喜欢阿米尔,觉得这样的一个大好人就应该长命百岁。但到他死的那段,我却哭的稀里哗啦的,想到他什么事都默默承受,尽力按照少爷的意思,他那一段剥石榴,问少爷真会那样做吗,如果只要他让,那么他一定会尽力去做。

还有风筝大赛的那段,他凑近阿米尔的脸,问他他什么时候骗过他。有人说哈桑太蠢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想这只是他的好意。这个角色让我一次又一次为之感动,流下了无数的眼泪。

这篇文章读起来像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但他的政治内涵是反应美国和阿富汗之间的斗争。作者的阿富汗温暖而悠闲,但由于不同方法之间的摩擦,它很紧张。让我们也了解一下美国和中东历史的分歧。

**一出得到的好评度非常高,我觉得其中有一条评价说得最贴切:

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框架。这部**以1970年的阿富汗以后的美国为背景,文采飞扬,雅俗共赏。**高潮是如此残酷和美丽,以至于无法暴露。 作者揭示了恩典和救赎生命完整循环的力量。

这是一部伟大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学作品。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总务处王晓林

这个暑假,认真研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也许是自己也在教育第一线从事着和书中主人公一样的工作,也许是对国外教育充满好奇,一开始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仔细地品味起来更是感触良多。拉菲先生对教育的热诚和热情以及他在教育中的智慧和热爱使我深受感动。

本书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是一位小学老师,第五十六号教室则在位于洛杉矶某个布满贫穷、暴力地区的小学教室,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穷的移民家庭。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长大,他们似乎注定一辈子都是平庸的。

但是,事实上,这些孩子长大后多久读于全美顶尖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特殊的成就,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雷夫老师,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学老师。

雷夫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是教育最需要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他教学热忱的体现。在有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享受更好教育条件和待遇面前,他却不愿离开他的学生,他服务的丛林小学处于一个充满暴力和贫穷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

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确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开发自己的智慧,成为一流的教师。一个好的角师需要大量的智力,还必须扮演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角色。

只有对学生充满期待的老师才能把课堂教育好。任何教学决策都必须谨慎,考虑学生的最大利益。学会使用更优雅、更成熟、更能达到目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们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

仔细回想一下,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好老师。但是,在很多时候,教育方式存在偏见。 其实我应该更耐心。再多点耐心……

成功没有捷径。我们必须努力工作。虽然有成功也有错误,但我仍然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雷夫的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努力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汲取教训。学会与孩子沟通,让自己成为一个聪明成功的老师。

我不由得再次感慨:这真是一本好书,它不仅仅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的,里面包含的内容值得各行各业的有智之士借鉴品读。

做一个不抱怨的教师

——2014暑假读书心得

总务处王晓林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光荣的职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

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调整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感到满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

和一些老师一样,96分是不够的。看来只有100分才算优秀。我们的老师总是对孩子们的成绩不满意。就像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一样,一旦被老师抓到,就会立即受到批评;下课后,他们和同学有点摩擦,这被认为是打架。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40分钟一节课,谁能保证不会有小动作做出来。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

”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

怎么会这么难教?怎么会这么难学呢?家长怎么能置之不理呢?

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事实上,他们忘记了所有的矛盾。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

有些学生考得不好,因为他只能这样,那样的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仅式一种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分层次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灵活多样地运用教育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天才就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手中。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与学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能教给学生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微笑着面对你的希望,还是痛苦地面对你的希望?

微笑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幸福!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

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思想录读后感 篇8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毕加索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美国思维科学学者罗吉尔冯奥赫的《创造学思想录》,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创造学思想录》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的聪明人做聪明事的例子,说明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法看同样的事情这个道理。例如:亚历山大用剑把高尔丁死结劈为两半从而解开了许多人都无法解开的结而成为了亚洲王。面对没有线头的高尔丁死结,许多人都一筹莫展。但是亚历山大却有不同于常人的思想,他用刀斩断了这个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发挥你的想象力,多问几个假若等。这些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创造性思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牛顿看到苹果落在自己的头上没有问自己为什么苹果不会飞起来这个问题的话,也许现在科学还停滞在从前,就不会有万有引力这个对人类历史影响重大的科学推论了。

还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问题。现在牛仔裤已经风靡全球,成为了被许多青少年钟爱的衣物。但你知道牛仔裤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吗?1849年美国出现了一次淘金潮,当时第一批踏上美国大陆的移民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拼命的工作。强烈的劳动使得衣服极易磨损,特别是在1849年矿工们一窝蜂涌进加利福尼亚州,形成了当时着名的淘金潮。由于衣料非常容易破损,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耐穿的衣服在这种背景下,坚实、耐用的牛仔裤应运而生。利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被公认为是牛仔裤的发明者。1850年,他所创立的利维公司(Levis)生产的501牛仔裤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裤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 ,在美国中西部农业地带几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裤第一次被带到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繁华都市,从此牛仔裤开始步入流行服装的行列。

从这个事例上不难看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如果利维斯特劳斯在别人淘金的时候随波逐流也去淘金,那么也许就不会有牛仔裤的发明了,他也不会取得人生路上的成功。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变相思维,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正是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成就了他的一生。

中国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如果没有对蓝天的设想,怎么会有神七问鼎苍穹?如果没有对月亮的向往,怎么会有嫦娥奔月的重现?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之于人乃至于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许多外国家庭和学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中国这方面的发展堪忧。我们可以看看这则材料:

在课堂上有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之后是什么?学生答道:春天。老师摇了摇头说:是水。然后要求学生记下这个标准答案。

这就是目前中国许多学校教育的现状。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学生们养成了死读书的习惯,而正是由于这个习惯,许多中国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性。但是那些整天抓教学抓分数的人没有想到的是:没有创造性的孩子是没有前景的,没有创造性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毕加索的名言说的好: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是啊,我们如何保持艺术家的灵性呢?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中,而是在于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所以,当一个孩子回答出雪融化后是水时,家长和老师们要做的不是否定并加以所谓正确的引导,而是鼓励这个孩子做更深一层的思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样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现代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曾经被老师们断定一生都不会有成就,因为他最爱胡思乱想。但是成人之后的爱因斯坦做到了,他发现了相对论,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实际行动向老师证明了自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能够注重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民族的未来。

思想录读后感 篇9

帕斯卡尔在科研和读书的间隙,把思绪随时写在纸条上,整理起来,便成了思想录;

我在暑假闲思游荡的时候,把每一点思考都敲打在电脑上,发表出来,就有了博客。

我这样比较,并不是想抬举自己,而是因为我写博客,帕斯卡尔写思想录,都不是刻意的,它都出于人性的本能,那就是会思考。人永远不能停止思考,否则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

血缘让动物世代交替,而思想却让人类一脉相承。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帕斯卡尔说,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我们广泛的阅读,就是吸取或是交换思想的一种形式。年轻的人,通过获取或继承先辈的思想遗迹,然后才知学问之大,才会有提升和成熟。

帕斯卡尔教导我写作的原则,那就是文如其人。写作,就是表达自己,求一个真字,真实所以感人。写作不能放弃自己的风格,必须要坚持到底。帕斯卡尔首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所以他的随笔总是简练而又精准。是人生阅历,性格习惯成就了他的文风,这并非一般人所能模仿的。又比如张晓风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她的笔调温和柔美。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却都是受欢迎的,因为他们都操守了文如其人的规则。写作是一扇窗口,可以让别人了解你,然后喜欢你。可如果你做作了,是虚伪的,谁愿意与你交朋友呢?

我曾经犯过这方面的错误。是在写话题作文《孤独》的时候。在这以前我接受过很多话题作文的熏陶,怎样开头,怎样强调,怎样讨巧,怎样举例子等等。我十分辛苦得把那篇文章写完了,然而那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篇文章,我觉得他十分别扭,看得我毛骨悚然。不仅如此,许多认识我的人都不觉得好。是功力心吧,它让我放弃了太多自己的东西,以至于成为了文字的堆砌。诚如书中说的,不能为了对称而做假窗户不知怎样正确地讲述,就不应该摆出正确讲话的样子。精心的模仿,也许不如坚持自己粗糙的风格。

写作是这样的,做人恐怕也不外乎于此。

帕斯卡尔教给我的第二样东西,就是关注人。《思想录》这整一本书,就在关注人性。许多时候我知道的仅仅是人应该怎样,为了整个集体,人该培养哪些品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它让我更清楚的看清了个体,人的本能本性。它天生具备的丑恶和善良,高尚和平庸,操守和欲望,宽容和自私等等。也许清晰地剖析下来,我们会更加容易的理解一些浅陋的行为,它们不过都是一些人性的需要。这样,我们会更宽容地包容和接纳他们。

读了《思想录》,多多少少对我有一些启迪。我想我会一如既往的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思考。

思想录读后感 篇10

班主任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与合作。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必须体现出民主性的特征,这是本书几位班主任的第三个共同成功“秘诀”。李镇西老师在本书所写的“以民主培养民主”一文中提出,“教育者充满民主的爱心,必然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

”“没有民主,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教育,就没有民主的未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李镇西老师所推行的班级民主化管理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法治”取代“人治”的班级管理思想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此外,任小艾等老师为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探索、钱德仁老师为探索班集体建设之路所采用的民主化方法以及蒋自立老师值周班长制的施行,无不体现出民主化的班主任工作特色。

教师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机智,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在本书这几位优秀班主任的工作实录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在这方面相同的成功之处。窦桂梅利用春游的机会,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文明素质,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丁如许老师通过班级活动“珍珠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任小艾老师采用“班委会定期轮换制”,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教育机智的体现;李镇西老师用“法治”取代“人治”,通过“班级法律”规范学生和自己,是教育机智的体现;魏书生老师使所有学生成为“副班主任”、“语文助理教师”也是教育机智的体现。

班主任教育机智的源头活水来自于这些优秀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使他们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班主任工作的成功要素绝不仅仅限于上述四点,但是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者,那么本书7位优秀班主任在他们工作中所体现的四个共同特质是断不能缺少的。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思想录读后感 篇11

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严肃,是因为它觉得痒痒。

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怎么样?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怎样呢?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象力。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每一种文化、工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1866年,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正在修建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在一星期之内人们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 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简短的语言中作者对于亚历山大大帝如何解开结的过程言之甚详,而对造就自己规则的结果一带而过,详略得当。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3 结合故事,谈谈你所理解的创造 结合所听所讲的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1 选择文章中你所感兴趣的一则故事,尝试给它换换标题,并说说它的含义 选择、思考

课后学习:选择文章中别的故事加以品味,模仿文章思考生活中的创造性事例

2 组织讲述生活中的创造性故事,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题 讲述概括

思想录读后感 篇12

人因思想而伟大,人的全部尊严就在思想,这是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一书的主线。书中用理性来怀疑一切,另一方面指出真理的矛盾(帕斯卡尔方法论)。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中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不需要整个大自然,一点水一口气就能要我们的命,但相对于大自然,我们知道我们就要死了,以及我们对大自然的优势,而但自然却一无所知。

人的思想记忆是必要的因为偶然的机会引起思想,偶让的实惠也会注销思想。我们正在记录我们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它却逃走了。这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可对这一事实的认识难道亚于逃走的思想吗?这也是作者反复论证的人的伟大与脆弱。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时代自己的可悲。一棵树并不会认识到自己的可悲。认识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我们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可被是从伟大中得出结论,伟大是从可悲中得出结论来的

作者指出人的内心是最大的矛盾体。如人的最大卑鄙就是追求光荣,然而这一点本身又正是它的优越行最大的标志我们是如此的狂妄,以至于我们想要我们想要为全世界所知,甚至于为我们不存在的以后的世界所知:我又如此的虚荣,身边五六个人的尊敬就会使我们欢喜和满意了。

作者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自我,指出人内心的虚无、自欺欺人。如他要求自己伟大,却发现自己的渺小;他要求幸福,却发现自己的可悲;他要求完美,却发现自己充满缺点因此他要费劲苦心积像他自己也想别人来遮蔽自己的缺点,它既不能忍受别人使他看到自己的缺点,它既不能忍受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充满缺点而又不承认缺点它在缺点之上又增加了一项故意制造缺点作者指出发现指出确定并没有伤害我们,反而对我们是好事,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但由于自爱的存在,是我们在不同程度都有对真理的反感。所以正是这种恶劣的娇气,才迫使那些必要责备别人的人采取那么的曲折委婉,以免激怒别人。一定要缩小我们的缺点,一定要做的好像要原谅我们的我的,并且在其中要搀杂进去称赞以及爱护与尊重的凭据。作者尖锐的指出人不活在当下。我们不满当下,把一切给予我们并不知道的未来。假使我们检查自己的思想,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完全被未来占有。现在永远不是我们的目的,过去和现在都是手段,唯有未来才是我们的目的。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生活着,我们只是在希望着生活;并且既然我们永远都在准备能够幸福,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幸福也救不了避免了。

作者的一些独特思索也给带来不小收获,如强力是世上的女王,指出法律仅仅是法律,和正义没关系。人们服从多数是强力的作用。再如作用的原因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欲望形成自愿的行为,强力形成不自愿的行为。赤裸裸的透彻过瘾!比起那些长篇大论抢夺了。

在书中我强烈的感受到西方哲学对人内在精神生活的反思,强烈的要求认识自己的那股劲!人认识自己是既是是幸福的有时痛苦的。就是笛卡尔那句读好书就和作者进行反复的对话,好爽啊!

思想录读后感 篇13

人因思想而伟大,人的全部尊严就在思想,这是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一书中的主线。书中用理性来怀疑一切,另一方面指出真理的矛盾。读完帕斯卡的《思想录》,我觉得应该说这本书像是一本作者的随想录,因为它由零散的碎片组成,而这每一块碎片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但也不乏很多碎片由于过度的零散,以至于让我摸不到头脑。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关于如何看待别人犯错误的想法。帕斯卡说当我们想要有效的纠正别人并指明他是犯了错误时,我们必须注意他是从哪个方面观察事物的,因为在那方面他通常总是真确的;我们必须承认他那方面的真理,然而也要向他指出他在另一方面所犯的错误。他对这一点会感到满意的,因为他看到自己并没有错误,只不过是未能看到各个方面而已;人们不会恼恨自己看不到一切,然而人们却不愿意自己犯错误;而这也许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看到一切的缘故,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在自己所观察到的那一方面犯错误的缘故,因为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的。当然,我认为帕斯卡的说法也有所偏颇,因为我不认为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正如我们女孩子经常说,凭着女人的第六感,我认为怎么样怎么样,可这些认为经常被验证是错误的。但是,我认为帕斯卡在这里有一种很独特的思路,即在前提是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的下,肯定犯错误者的正确性,但又指出犯错误在于没有全面的看问题,并且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咎于人的天然。从思路上讲,这又是一种另辟蹊径的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从内容上讲,我认为这是帕斯卡在从人的本性的角度上对犯错误的分析,他不认为犯错误这件事是错误的,而是一种正常的事情;而且他的这番话符合大多数犯错误者的心理,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吗?

帕斯卡认为,人在这无穷中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认识我们这个世界。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我相信人的认知能力不可能达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毕竟活到老学到老不是妄言诳语。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部分,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的某些基本的原则,我们不是主宰者,尽管我们很多时候凭借进化了的头脑极大程度的干预了自然的过程,但是很多人似乎在人类业已取得巨大成就之上有了彻底认识和控制一切的野心,我想这种极左的想法古已有之。但是,我们虽不能完全认识这个世界,但我们至少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努力探求这个世界的奥秘也就是说,我们承认自己的局限,但是我们并不悲观。帕斯卡在这里则暴露出了极度的悲观。他说,既然我们与极端有距离,那末人类多了解一点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他多有了一点,他就了解得更高一点。但他距离终极,岂不永远是无穷的遥远吗?

作者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自我,指出人内心的虚无、自欺欺人。如他要求自己伟大,却发现自己的渺小;他要求幸福,却发现自己的可悲;他要求完美,却发现自己充满缺点因此他要费劲苦心积像他自己也想别人来遮蔽自己的缺点,它既不能忍受别人使他看到自己的缺点,它既不能忍受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充满缺点而又不承认缺点它在缺点之上又增加了一项故意制造缺点作者指出发现指出确定并没有伤害我们,反而对我们是好事,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但由于自爱的存在,是我们在不同程度都有对真理的反感。所以正是这种恶劣的娇气,才迫使那些必要责备别人的人采取那么的曲折委婉,以免激怒别人。一定要缩小我们的缺点,一定要做的好像要原谅我们的我的,并且在其中要搀杂进去称赞以及爱护与尊重的凭据。作者尖锐的指出人不活在当下。我们不满当下,把一切给予我们并不知道的未来。假使我们检查自己的思想,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完全被未来占有。现在永远不是我们的目的,过去和现在都是手段,唯有未来才是我们的目的。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生活着,我们只是在希望着生活;并且既然我们永远都在准备能够幸福,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幸福也救不了避免了。

不得不说帕斯卡尔真是个论说的天才,自圆其说的能力真的很高!他的表达思想的才能异常出色,对于思想表达笨笨的我,帕斯卡尔表达思想的手段非常值得我学习。虽然帕斯卡尔的观点有很多是我所不认同的,但是也有很多见解令我叹服、令我沉思。帕斯卡尔的发现能力和逻辑能力让我惊讶,帕斯卡尔的语言变化万端且出神入化,尤其是对我这种不善于言谈的人来说,帕斯卡尔的语言让我受益匪浅。读《思想录》最能让我有收获的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思想。思想有超越一切的力量。任何欲禁止思想的举措都是徒劳的。除了吃喝玩乐、追名逐利、人云亦云外,人还有超越这些的思想之存在,还有追求完美之探索,还有任监禁、枪杀、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万物的伟大之处,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目的所在。

帕斯卡说,人不过如一根脆弱的苇草,但他是一根能够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来自思想。尽管这个学期把他的这本思想的语录半知不解的看完,但是也颇有一些收获和想法:在书中我强烈的感受到西方哲学对人内在精神生活的反思,强烈的要求认识自己的那股劲!人认识自己是既幸福的又痛苦的。

思想录读后感 篇14

这本书中介绍高万祥老师如何做一名“学习型”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如何使我们的这一代在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具有高尚的情操与人文关怀,如何给教师提供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的机会,追求“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的境界,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我从内心里产生一种对高万祥老师的尊敬和钦佩之情。

在书中,我看到高万祥校长如何“和大师对话”,追求“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的境界;看到了刘京海校长“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而常常忘了到幼儿园接自己的孩子;看到邱济隆校长如何从教育思想的高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看到了吴昌顺校长通过研究导向、科研领略和科研搭桥,使学校拥有了诸多的北京“第一”;到了李金初校长怎样大胆改革、精心选择,使学校很快发展为“不是重点的重点”;看到韦力校长在41年的治校生涯中如何精心“编织人才摇篮”,听到他那“体现我生命价值的岗位是教育,是校长工作。人若有来生,我还干这一行”的肺腑之言;看到冯恩洪校长如何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而孜孜不倦地“探索明天的教育”;看到丁浩生校长如何论述校长是“家”不是“匠”,是“家”不是“神”,是“家”不是“商”……在名著教育家朱永新编撰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和《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这三本书中,《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是他花费心思最多的。因为他认为,在学校发展的诸要素中,作为灵魂的校长是关键所在。只有优秀的校长,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知晓昨天,能使你头脑灵敏;预见明天,能使你目光远大;而书则是架在今天和明天之间的最好桥梁”。“教师哪一句话,哪一个行动,在什么时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实他们是并不知道的,但只要你用心换心,那么我们一定能使每一个孩子成功。”“学会选择,有选择才有多样性,才有个性,才有特色,才有创造性,才有活泼的生机。”“要做蜡烛,就两头点燃;要做园丁,就先成沃土;要培育人才,就甘当人梯。”“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我们尽力去争取支持和帮助,但这一切都代替不了自己的'努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始终鞭策自己一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用身心谱写自己一生。”……

上海闸北八中长期以来生源很差,在上海是出名的“垫底”学校。刘京海上任校长后,苦苦思索如何拜托困境。他首先组织教师参加了上海师大“非智力因素”和“差生心理”两项课题的研究,认真探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培养,探究差生的'教育与转化,并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饮食积极进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成功教育”的改革思路和理论,使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产生了飞跃。苏州六中长期以来生源、师资等条件较差,单求升学率没有出路,肖德生校长上任后,带领全体教师以科研为先导,探索和时间综合特色高中的办学新模式,逐步形成了艺术教育特色,使学校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如今该校已跻身于国家级示范高中行列。吴江市青云中学高和桃源中学,现已成为江苏教育界的“马家军”。这两所学校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教师也都是学历不高的农村教师,但这两所学校在全国拿了许多奖,培养出了很多博士、硕士。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教师的敬业精神、钻研精神。校长用教育科研充分调动和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昆山第一中心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并定于每年一月专门讨论德育问题,每年六月专题研究教学特色,每学期举行三天的学术报告会等等,由此形成了一种“团体学习”的气氛,使学校获得了不断发展的源泉。吴江市南麻中学,五年前房舍破破烂烂,教学质量低下,张玉昆同志受命于为难之时,一上任校长,就带领教师积极参加了苏州大学储培君教授主持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继而又请储教授合作搞“初中生学习策略指导”,由此使学校在短短的五年内旧貌换新颜,教育质量名列全市前茅。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20实际90年代初起几位校长就很重视教育科研。先后请来杜殿坤、吴立岗等专家作指导,坚持搞了九年“以丝绸文化为背景的素质教育实验”,不断取得成效,并培养出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思想录读后感 篇15

洪合镇中心小学邱月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阅读是一种相对高尚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阅读是我们生存的需要,也是我们专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多读一些书,为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专业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没想到的是,在工作的第一年就当了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没有当班主任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向一位老教师请教,我还必须看到一些成功的班主任例子。趁学校这次读书沙龙活动,我潜心细读了《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这本书集中讲述了7位在中国德育探索方面做出过显著贡献的全国优秀班主任老师:窦桂梅、丁如许、任小艾、李镇西、钱德仁、蒋自立和魏书生。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运用自己的方法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如:

窦桂梅老师为了追随孩子成长的脚步而不知疲倦的追赶着生活的节拍,丁如许老师为了使班级活动成为闪光的珍珠链而不懈努力,任小艾老师为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不断探索,李镇西老师怎样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现实主义再到教育理想主义的成长轨迹,钱德仁老师如何在担任35年班主任之后得出了“最苦的莫过于战胜自己”的人生体验,蒋自立老师踏踏实实追求自我教育的境界,魏书生老师如何在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历程中写下了“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上天堂”的教育名言,这些成功的事例,值得我们这些年轻的班主任借鉴,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更踏实。他们的真诚感动了我,这也引发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在这几位优秀的班主任面前,我觉得自己还非常的稚嫩,作为一名新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外,还得努力锻炼班级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师的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久远。

我要学的有很多,像任小艾老师那样与同学之间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制定出合理的班规来规范同学们的行为,像丁如许老师那样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又能积极促进孩子成长的活动,像蒋自立老师那样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自我教育。或许我今天可以做到,明天可以做到,一个月后如何,一年后如何,十年后又如何?一辈子坚守这个岗位需要多少勇气?

这不言而喻。而如何去坚持,如何去坚守?首先要做的,我想就是真正爱上教师这个行业,让自己用满腔的热忱,无私的大爱,以及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小步子,大目标,慢慢前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和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在这些老师中,我对窦桂梅老师感触最深。因为对我(不是很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她真的太好了。她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28岁时就摘得全国语文教学竞赛的桂冠,但窦老师是从“代课老师”走过来的,她能做到教一科爱一科,教一科钻一科,在五年的代课生涯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多面手。

回想自己这一年,参加了多少次教师招聘考试,杭州、湖州、平湖市、嘉兴经济开发区、南湖区……虽然一开始去外地考试,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等到考平湖市的时候我已经坚定了当教师的信念,可是这次面试又不理想,经开区是因为笔试不理想,等到南湖区闯到最后一关又被刷了。当时,我心灰意冷,找了几份其他工作,也快办入职手续,但心里始终还有一丝遗憾,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推去所有工作机会,“赌一把”“秀洲区”,我庆幸我的选择,我庆幸还能走在教师的道路上。

我想如果我没有通过考试,该怎么办? 我会去当当代老师吗?当了代课老师又会怎样?会不会心甘情愿地承受“付出与其他老师了一样的心血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待遇”这样的事吗?

可是窦老师在替补的位置上做了五年,而她本人很感谢那五年的时光磨练了她。我想我突然看到了我未来的路,我虽然是“科学教育专业”出身,也是作为“科学教师”被招聘进来的”,可是由于某些原因在教语文兼班主任,我的境况与窦老师有相似之处但比窦老师幸运,至少我现在已经是在编的了。我想我这一年担任我们一(7)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也不想放弃自己在科学教学的专业成长,所以我得花比同期老师更多的精力给教学,给学生,我知道自己做的还不好。

在语文教学上不是宜的情况下,虽然近期的语文中期诊断评价结果不得而知,但感觉并不是分乐观。这虽有客观上像生源之类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主观上的,我还没完全摸透小孩子的心理,还不知道怎样与6、7岁的孩子相处,这是我第一次与这么多名这么小的孩子长时间生活、学习在一起,磨合的时间有些长,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尽快带班级走上正轨。

一个班级是否优秀,取决于班级建设的成熟程度。一年级班有其特殊性,孩子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思想。我们班办公室有几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他们在班级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我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个班级,但全无章法,比如说,在要求孩子打扫卫生这件事上,虽有值日生表,但傍晚放学时,家长们都等在教师外面接孩子,有些应该留下来打扫卫生的值日生因为父母来了,而被提前接走;留下那些不是值日生的孩子在帮忙打扫,一连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个星期,我却不好意思对家长说“今天你的孩子应该留下来打扫卫生”。后来,在办公室无意说起,其他老师都说“让孩子打扫完再走,这要养成习惯,得很肯定地对孩子和家长说。”的确,这规矩一开始没实行好,后来费率好大的劲,情况才有所好转。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现在觉得应该在一开始就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并且反复提要求,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去做,不要怀疑是不是我们的要求太高了,孩子们做不到。低估孩子的能力比高估他们更可怕。我们根据孩子对要求的完成情况进一步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建立起完善的班集体日常运作体制,培养优秀的班干部,最终形成成熟的班集体。

与教学相反,我一直在反思和努力创新。但一开始,汉语教学就毫无头绪。以为拼音就这么几个字母,多读多背多写就好了,没套路没章法的交了一个月,效果很不理想。

我不能用小时候语文老师教我的方法来教现在的孩子,原因有二:1、我当时读一年级的年龄是8、9岁,在心智上略成熟一点,更能理解大人讲的话;2。我们江浙沪地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现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多为其他地方的孩子,家庭中少则有2个孩子,多则6、7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到父母的关爱少了,但这些不是我没教好语文的主要原因。

我想“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仔细研读教材、教参,把握好教学重难点。由于一开始教学的松懈,给接下来教学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也许事倍功半,但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亡羊补牢,争取在教学上有所改进。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要学习这些优秀班主任的执着追求、奉献精神和教育智慧。我认为教师和医生一样,都是有责任心的职业,但医生治病,我们治心脏。面对活着的人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旦发生教育事故或错误,就会影响孩子的生活。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书中的几位班主任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使自己成为一个冷静、机智、成熟、完善的班主任教师。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99575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物理老师工作计划24篇
下一篇 : 《一面》读后感(收藏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