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学习历史心得8篇#】每个人对不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把个人的认识、感受、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都写进去。心得体会的内容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对事件的理解和感悟。为了支持你的工作成果,我们对“学习历史心得”进行了编辑,希望这些研究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历史心得 篇1
【篇一:寻找坐标】
狮子群中的狮子王遇到猎物时,应该冲上前去;狼群中的狼王,遇到危险要出谋划策;鹿群中的鹿王,遇到困难要英勇献身。这是它们的坐标。—题记
人们需要坐标,不管向右或向上走多远,都离不开那一点——原点。
我的坐标是“仁义礼智信”。
仁,人二也,意为在两个人相处时,应和谐,合二为一;义,人字出头,意为在别人有难时,帮一把,即“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不是袖手旁观;礼仪,据人也,向人鞠躬礼貌;智,知道日常的生活,从中发现生活的真理;信,古代没有纸,经验是口口相传的,这就要求我们相信别人的话,坦诚相待。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的是仁。这句话是“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就要求人们多为他人着想,但在生活中,谁又能为他人着想呢?
要不周恩来又怎会于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思想?古人说:“天下和而不同”这其中又有多少智慧。
相传,在上古时期,有两个帝王,一个南海帝王,一个北海帝王,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每一年他们都会相聚一次。但是,南海跟北海相距甚远,就像《庄子》当中所提到的南溟与北溟一样,所以每次相聚他们都选择在南海与北海的**一个叫作“浑沌”的地方。浑沌之王对他们非常客气。他每次都对他们很好,但他是一个没有七招的大肉丸。
为了报答浑沌帝一直以来的深情款待,南海帝王与北海帝王就商量着要帮浑沌帝王凿开七窍,让他也能看到这个大千世界听到世间美妙的**尝到人间的美味佳肴。于是两位皇帝一起工作了七天,终于凿出了浑沌皇帝的七个孔口,但是他死了。这个事很难说孰是孰非,只是他们并没有真正为他人着想,这不叫真正的“仁”。
冰心的一句话,教会了我们怎样“仁”:“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唯一的归宿。”就是孔子的传承者孟子也阐述了“爱”:
是一种博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吾幼以及人之幼。
相信有这个坐标在我心中,我也定会在光阴荏苒十年后,长空鹰击,大海鱼翔!
【篇二:“仁”驻山东】
人人都知道山东出名人,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人,便是春秋末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孔子的学说里内容非常丰富,而“仁”的思想是其核心。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主张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孔子的几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的学说同时也提出“仁政”,他的仁政理想就是让百姓丰衣足食。他反对**,并称历史上的暴君为**窃贼。他的思想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孟思想不仅属于山东,而且属于中国和世界。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孔子留下的这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不断发扬光大,超越时空,照耀未来。
中国文化将在世界上发扬光大,中国人民将成为世界的骄傲。
“山东名人”——中国人永远的自豪。
[第三条:独领**的伟大思想家的组成]
齐鲁大地是思想家的摇篮,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大师级人物层出不穷,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邹衍等先秦时期独领**的伟大思想家。
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人,便是春秋末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对中国和周边国家人们的思想影响之大,时间之长,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孔子是鲁国陬邑人(今曲阜人),孔子小时贫寒,常为人相礼,料理丧事,曾替人管理仓库,放牧牛羊,因为生活的贫寒激发了他的上进心。15岁时孔子发奋勤学,30岁时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他曾经做过中都宰,也做过大司寇,但是时间都比较短,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孔子学说内容非常丰富,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主张推已及人,将心比心,当然孔子也很重视“礼”,他认为人们该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和言行符合“礼”的规定。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的影响和贡献不仅限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古代社会。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儒家文化地区的国家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19世纪,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留下的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将继续发扬,超越时空,照耀齐鲁大地,照耀未来。
【篇四:齐鲁之人,自豪】
齐鲁大地是思想者的摇篮。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大师级人物层出不穷,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邹衍等先秦时期独领**的伟大思想家,也产生了东汉仲长统,魏晋南北朝王弼、何承天、颜之推,隋唐吕才,宋明理学先驱孙复、石介等这样的大学者。他们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齐鲁人,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自豪!
在众多思想家中,我更喜欢孔子。孔子是中国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奠基人。
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人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主张“仁”和“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孔子也很重视“礼”,认为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约克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定。我觉得,在社会日益进步、经济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仁”和“礼”。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文明。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孔子的影响和贡献不仅限于他所处的时代和古代社会。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儒家文化地区的国家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19世纪,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留下的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将不断发展,超越时空,照亮未来!作为齐鲁之子,我永远骄傲!
【篇五:儒家的灵魂】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儒家思想无疑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孔子。
孔子是齐鲁大地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流传至今,且发展越来越大,外国很多国家早已接受儒学,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教我们许多积极入世,乐观生活的思想,还教给我们学习的态度及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就能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这不禁使我们想到国家的治理,我国唐朝盛极一时,与国外许多国家都有沟通,但此后的王朝中却仍没有再出现这样的繁荣。
目前,中国与外国的往来频繁。 也许我们可以借鉴唐代治国的方式,无私地向国外传授一些科学技术,加强友好往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有多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的思想也不是绝对的,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从这句话中可以直接看出,孔子重男轻女。因为我国古代叫推崇儒家思想,因此这种思想延续至今。在旧社会,妇女没有尊严和权利,不能上学,不能赚钱,只能做家务和为家庭服务。
现在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但受这一封建陋习的影响,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存在,家里贫困,孩子无法上学,就让女孩辍学打工,男孩继续读书,孔子的思想给我们的影响很大,无论是为人处世,学习态度还是重男轻女,我们也乐于接受这种思想,并且运用于各处。
总的来说,孔子是杰出的。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儒家文化地区的国家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19世纪,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是儒家的灵魂。
【篇六:文化的沃土】
如果说漫天的黄沙造就了粗犷、厚重的黄土高原,如果说小桥流水造就了温柔、微婉的江南水乡,那么,在这一泻千里的黄河所孕育的土地,这中华大地上的这颗明珠,又是怎样而来的呢?
我想说,这是一片沃土,是一片思想的沃土,是一朵开放的美丽奇葩。
孔子、孟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穿过风烟滚滚的五千年啊,炯炯的目光直射着现代,远望着未来。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伟大的思想家们,你们用头脑中的浩瀚宇宙和心灵中的山川来教育人们。你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创造了仁们的道德标准。
从此人类与禽兽有了限线,从此古国中国走向了礼仪之邦。为何千年以后的人们依旧祭奠您们?因为你曾经用你的思想填补人们心中的空白。
如果伏尔泰启蒙民主,我想说,你启蒙良知和思想,你带领人们告别无知和无知。
我想说,这是一片沃土,一片精神的沃土,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历史已经证明,时间将知道有多少不羁的灵魂在这里崛起,有多少高尚的人格在这里骄傲地屹立。他们心忧天下,他们心系民众,却只能无奈的用精神坚守自己的一方净土。墨夫子呵,你曾数的清,你多少次的失败与无奈!
孟子,你能记起多少不甘心和痛苦!聊斋先生,谁知道你满腔怒火!
五千年的长河从此逝去,带走了无数,也留下了许多。其中最宝贵的莫过于他们那伟大而持久的精神。
是的,这是一片沃土,一片文化沃土!
我们吸收思想的滋养,继承精神的力量,在这片文化沃土上茁壮成长!
最长的不是大海也不是沙漠,不是历史,也不是时光,而是那携来千年前笔墨的幽香,送去百年之后绵延不绝的文化。
学习历史心得 篇2
本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课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认识的不足同时也积极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努力进步。
首先要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总之,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树立让学生学真、学善、学美、学成人、学成材的观念。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想我们应努力做到:
(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总之,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课程目标。
学习历史心得 篇3
义马市二高高三学生:王刚
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你既然懂事就一直在路上。这很难。而我喜欢读历史,喜欢去欣赏历史上一个个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的生命,喜欢去了解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人物的一切生活点滴。我渴望着学习历史,不是因为那烦琐的条文和需要背诵的知识,而是因为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动人心魄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
历史已成为过去。在你的生活中,你总是不经意地回顾它;历史是一本很好的书籍,他是岁月的长河中的所有人用生命符号谱写而成,像一尊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光彩夺目。无论是忠贤还是奸佞是功绩还是**都被一些耿直的史学家分毫无误的记录下来,流传于世。而后人则以史为镜,明志达理。
作为我们中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不忘前车之鉴,学习一些鲜活的高尚仁人志士,让我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执着的追求。
每个人年轻时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当然,玩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小时候的我喜爱一个人躺在大树的绿荫下捧着一本成语故事书,就像蜜蜂飞过了广阔的戈壁滩,终于遇到了一丛怒放的鲜花,真是挡不住的**。常常一本书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翻了几页。
在畅游中,我仿佛坐上了时光倒流列车回到了千万年以前,亲眼目睹了长平之战,四十万大军瞬间覆灭,有拜师虔诚尊师重道的程门立雪,有家境贫困好学不倦映雪囊萤的车胤;有舍生取义的豫让;有玩物丧志国破身亡的卫懿公;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有教子有方三迁其家的孟母;有专横跋扈狂妄自大凶悍蛮横的大将军梁冀。有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买履郑人;有濠梁观鱼的智者庄子-----历史故事让我知道了王朝更替的血腥与无奈,明白了诗人学者为理想孜孜不倦的拼搏与追求;要明白,人类挡不住历史发展的车轮,只能为这列不断前行的列车增添智慧和力量,铺平道路。也明白了智者圣人成就事业的艰辛与高人一等的卓越风范。
也让我认识到了许多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有指鹿为马祸害国家的赵高;有“精忠报国”含冤而死的岳飞------可以说历史是我成长的摇篮,是甘甜的乳汁,是永恒悬挂在天空璀璨夺目的北斗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高中学到了更多关于历史书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外国风景的知识。英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国的巴黎公社;德国的“柏林墙”;日本的幕府政治;美国的独立战争。知道了物理学家牛顿、迈克耳孙、麦克斯韦、开普勒、焦耳----知道了化学家门捷列夫、阿仑尼乌斯、居里、奥尔特曼----也知道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有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卡拉瓦、乔提香、波提切利等。
也知道了世界上的一些遗迹名胜:我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帕特农神庙与古罗马斗兽场,圣玛利亚大教堂-----这些宏伟的建筑都是历史的产物,是世界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上面赫然耸现着几个大字“沧桑岁月”。
新课改后的历史课本上增加了大量的**,让人耳目一新,更真实的去把握历史的脉搏,每课后多了学习外的知识延伸,让我们向课外更广泛的领域探索求知。该类中还有更多的* *活动类。 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我们自己制作人物的年表。我们手工制作一些精美的历史知识;我们举办历史人物知识竞赛;我们参加一些历史活动的征文;我们举办历史人物生活事件展览。
在阎步克教授的公开信他说道“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一席之地,会有一些人投身其中而以之为事业,也会有人关注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人类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以至从一片甲骨发现了一个古国的存在,由一块碑文澄清了一场战争的过程……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说过,“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史学家卡来尔也曾谈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术上甚至数不到五,但是也有其历史。”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拥有强烈厚重的历史感。历史就像一条长河,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个体生命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
在历史上,人们习惯于寻找自己:君主模仿尧舜,大臣们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将军们追随岳飞。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潜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凝聚着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了解他们的错,了解他们的过失,了解那些历史教训,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历史不仅深深的影响着我的思考,还影响着我的处世,影响着我的血液,甚至影响着自己的生命。历史不能回头,只有吸取他国历史教训的人才能够更快地发展。历史的车轮也才能更快的飞速转动。
2010-5-21
(本篇文章是王刚同学修改了三次后的定稿,多次上网查阅,并请教了多位老师,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读后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认为王刚同学在这篇文章中较好的写出了历史的现实作用与意义,写出了自己对历史的热爱。文中列举了大量历史人物与典型的事件,他从自己成长的道路切入,写历史对自己的影响与教诲,真实自然,然后运用了大量的引用与排比从多个层面写历史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写出了历史就是人类智慧的长城,是巍峨高大的金字塔。全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笔辉煌,确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
点评老师:郭建光)
新课改小**义马
市第二高
级中学高三学生:王刚
辅导教师:郭建光
2010-5-21
学习历史心得 篇4
初学历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虚,历史,从初中便开始接触,洋洋洒洒六年了,不断重复着不变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创新。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历史知识,学生只是在下面挥汗如雨的愤笔疾书,这样老师是历史课主角,学生则成为台下的观众。殊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历史课的主角。如今的大学历史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讲述了具体事实,生动而引人入胜。
当今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这个课堂里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因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对于老师的分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能动性,加强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所在小组做的是有关慈禧的课件,虽然与其他组重合,但是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了解到: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们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20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这并不像我以前的认识,我以前的认识都是极其片面的,这样的教学对于更全面的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我喜欢历史,特别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初中历史课,在象马营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向来是被认为副科的。学生轻视,家长忽略,学校漠视(中考算分数后情况稍好)。甚至连承担历史教学的老师也有着几许无奈何可怕的淡然。可以说,历史教学环境在今天没有什么真正的改观,这严重影响了历史的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把历史课当作赶写语数英作业的平台,是进行调整休息的乐土。即使是部分在听课的学生,他们的骨子里也并没有把历史与语数外等科目并驾齐驱,甚至连物理和化学都比历史重要。我在此并非讨论科目的孰重孰轻,只是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
层面说,学生对历史的不买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的缺失,不能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的失败。近几年,初中历史不可避免的进行了新课改,可以说,课改后的历史教学更难教了。然而,据我所知,目前的大部分农村中学,包括我校在内对于初一初二的历史课根本不重视,直到初三,要中考了,才把历史课当作主课来对待,所以历史专业的老师年年把手毕业班,初一初二的历史课,又严重打击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只要老师能把课上完就行,好像是综合科和体育课,实际上,这些都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上述教学情况的出现让我很怀疑历史教学的成果会有多大?历史教学的明天在哪里? 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教学的层次感非常严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专业的学识理解和教学钻研能力。我们提倡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这些理论对教学成果的帮助很大,应该提倡和推广。可是,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手段,需要在课下付出大量的时间来整合教材,课堂上有的放矢。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教学,不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知识的短缺,存在浮躁,无奈,得教且教的心态,那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在教学成果上有所成就的。非常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广大历史老师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对教学内容给予补充和升华,遗憾的是,农村初中的历史课进行多媒体教学者寥寥无几。教学设计依然是黑板,板书,粉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教学设计的新意和创造。
教学理念上,很多老师墨守成规,开放教学与互听上课几乎不存在。老师无法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构建式转变,一味的继承和静听。
反思三:开卷开始对历史教学的更高要求与对策
学生淡出的认为开卷考试非常简单,所以书不用看,课不用听,历史可以不用重视,中考进考场后,拿书抄就行,几乎是每一届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开卷后,在短暂的一个半小时里,既要做历史,又要顾政治,平时书不熟,到时候再去找答案,谈何容易?开卷开始后,更加注重历史能力的考察淡化历史知识的要求,学生以为开卷带书就可以考好成绩,拿到分数的认识需要老师及时更正。20xx年20xx年和20xx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就很明确的给出了考试趋势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加重要。
我认为,历史不是用来背的,当我看见很多学生迫不得已的去背他们已经失去兴趣,感觉枯燥的历史书本时,我觉得这是历史的悲哀。历史是项链,历史知识是珍珠,而感悟历史就是串成珍珠项链的线。
如何感悟呢?我对学生说:我不要你们背书,但是你们一定要常看历史课本,谈谈你们对历史中的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或人的看法或想法或困惑,可以使书本中的,也可以是书外的,教学相长。如果哪个学生问的问题有水准,老师会充分肯定和鼓励的。这样,学生即使不背书,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在历史这门课上了。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没两周写一次学习心得和得失所在,这样我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反思。在上课过程中,我还利用音频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历史真正感兴趣。我的教学宗旨是在不耽误学生更多的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对历史重视和喜欢起来。
我教历史课也只有几个月,简单谈谈我的经验吧: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可能比较有个性一些。我讲历史课会穿插很多小故事,还会联系到其他科目。比如,讲到《秦王扫六合》以及《伐无道诛暴秦》之前,我会给学生读语文课中的《过秦论》,先从六国联纵到秦王逐一灭六国,再讲秦朝强盛时的情况,这样学生就渐渐明白当时的形势。同时我还给学生看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纪录片,片中有情景再现,讲秦的暴政,以及秦二世时的黑暗。又讲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含义,具体让学生明白秦这个短命王朝结束的原因。同时,我还联系诸子百家思想中的法家,讲到秦的刑罚残酷,并结合商鞅变法与焚书坑儒事件来评价秦朝。当然,也评价秦王在经济,军事方面的有效措施,以此,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我曾经去一些地方旅游过,也会给学生讲自己的见闻和当地的历史。在讲商朝时,就给他们讲到安阳的殷墟,讲述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些足以让我们中华民族自豪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讲三国的诸葛亮时,我特意讲到南阳的诸葛庐,诸侯祠,让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更为深刻。此外,我把《出师表》也拿出来给他们翻译一下,借此让学生知道诸葛亮的忠心和献身国家的志向。在讲到佛教和道教时,给他们讲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一些情况。还讲到湖北武当山这个道教圣地,还结合《西游记》给他们讲道教中神仙的位子排列。讲远古人类时,也会给他们提到北京七日游就含有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这个项目。学生听我的课就比较有兴趣。有时,我还拿出来地理书,给他们穿插一些城镇的历史故事。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还是很喜欢我这个新老师的,但是,他们喜欢我讲课,喜欢听,不喜欢动脑。每次考试,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我开始思考我的教学方式。后来,才了解到,学生虽然喜欢历史,但是,历史对我们现实生活太远了,一些成语典故,一些著名战役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在写连线题时,总是张冠李戴,朝代和人物都混淆了,鉴于此,我用了两节课,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将给他们听,然后又让他们复述一遍,这样,学生对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年代,地点,人物,揭示的人生哲理也进行了掌握。比如:在讲纸上谈兵时,我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形容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夸夸其谈。后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论而不切实际导致失败。 同时也告诉他们学习不要过于张扬,不重注平时的学习,而导致止步不前。在讲到乐不思蜀时,告诉他们不要安于现状,乐而忘本。在讲到一鸣惊人时,告诉他们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喜欢默默无闻的学生也不要小看他们,因为他们不鸣则已,关键时会做出惊人的成绩。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大意,也知道是关于哪方面的道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在学习评价历史人物时,我让学生各抒己见,列举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还总结这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学生们讨论发言都很积极,我又做适当的评价,不至于让他们的观点过于偏激。我想这对于他们学习历史也是有帮助的。
为了使历史课堂不再枯燥,我每堂课找一个学生讲一个与本单元有关的历史故事,像三国里的,还有兵书上的三十六计。学生讲完我还进行点评,有时再把这个故事引入到本课教学中,学生在得到充分肯定后,学习兴趣很浓,课下收集资料也很积极,这样也丰富了他们的见闻和知识。学那些名人轶事,生活中的歇后语,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当然,我知道,基本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为此,在讲课时,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有哪些典故和流传至今的名言。在辅导学生写同步训练时,我引导他们多看历史年代表,尽量不看课本就能理出年代顺序和朝代更替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复习中,我单独将知识分类汇总,哪些是有关战役的,哪些是关于改革的,哪些著作是文学的,农学的,医学,书法,及科学的,还专门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列成表格去学习,这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再分类掌握,学生在这种比较中不容易记混淆。
学习历史心得 篇5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
历史的改革中,我觉得自己的联想空间开始逐步的“升级”。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掠过,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天空没有鸟儿掠过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无数个疑问盘旋在头上:为什么鸟儿能飞,而人却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林则徐、晚清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的发展、20世纪初的短暂的春天……要想得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思维转动起来了,学什么都开心,不是吗?又如,当老师说到清政府统治黑暗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黑洞”。黑洞并不黑,这我也知道,可是仍在联系,想起了“黑洞”一词的最早发明才,美科约翰?惠勒,想到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两种光理论,脑海中呈现宇宙、大量的气体紧紧地吸引到 ,聚成恒星。原子裼 猛烈碰撞,气体升温,……我也有点不相信自己了,这么小的脑袋怎么会能装下“宇宙”呢?真是“智慧是无穷的,宇宙万物悉在此也。
在历史改革中,我觉得我学会了总结(只是皮毛而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一部完整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完美的总结。牛顿也曾说过:“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虽然吾资不聪也,但是只要我留心地总结,那么道路虽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觉得“学习”的学问很深,它是由一个锁链环环相扣,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四周的向中间聚拢,环环相辅,好比“天网恢恢”中的“天网”,越来越大,无边无际,牵一动全,仰望茫茫大地,我乃如此渺小也。吾欲强,必学也。
分组合作,同学们相互沟通,团结一致,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我觉得自己地幸福的,同学们精彩的讲解,流利的辩答,不觉发现自己身边有如此多的人才。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八十双眼睛望着自己,心开始慌了,但随着讲课的投入,又慢慢沉着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胜利了,自己进步了,“人应该学会战胜自我”,敢于超越,敢于创新。
我学习,我快乐。我在历史考试之前的大约两个星期就已经开始复习了,第一遍的复习要特别仔细的看书,要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内容也要看,如“历史纵横”,边看边记,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和知识的轮廓。当然,看一遍书就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还会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巩固记忆。
以上的任务在考试前两天就应该完成,那么考试前几个小时复习什么呢?应侧重在对大题的梳理上,每一个问题的条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来,在答题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习历史心得 篇6
我从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学习历史心得 篇7
高度重视党的历史,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了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讲话。讲话登高望远、清晰透彻、意蕴深刻,通篇洋溢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对于我们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党的历史研究和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些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用历史的观点,来正确评价重要党史人物、正确看待我们党的走过的道路。
又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这些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用实践的观点,来全面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的不懈奋斗史、自身建设史和理论发展史。
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这些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科学总结我们党的历程进程和经验,正确对待党经历的失误和挫折,通过研究历史来更好地把握历史。
可以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讲话,思想丰富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必须坚持长期读而且必须读好的经典著作。我们要以此次集中学习讨论为契机,进一步端正学风、潜心领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用讲话精神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习历史心得 篇8
高考培训内容对我冲击很多,以下简单梳理我培训后的一些心得。
感触一:本次培训跳出应试框框谈教学
xx市以往培训常邀请本省一些高考专家来分析高考、谈应试策略,某种意义上是培训教师应试的技巧、今年有两大变化:
(一)培训专家来自省外;
(二)培训内容跳出了应试框框、今年两位培训专家一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芮信老师,一位是xx市教研员戴xx老师、虽说芮信老师的讲座题目是《如何认识教材、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但讲座内容早已跳出应试的框框,从研究教材、史料引用细节(以图片使用为例)视角谈教学,理清了教学中我们所困惑的教材、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戴xx老师从分析当前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谈教学的缺失;以分析xx高考题为契机谈历史课堂;以案例分析为依据谈历史教师的素养、总之,本次培训是跳出应试框框谈历史教学,跳出xx自主命题框框谈历史教育,不仅引进省外一些先进理念,更对学科前沿动态进行某种程度的分析。
感触二:本次培训让我对自身教学疑惑
毕业五年来,我在应试教育的框框下努力探索,以研究高考题为突破口,通过对全国新课改地区高考试题进行比较,“洞察”xx高考命题的规律,成功地使教学不偏离应试的方向、为此工作以来,我所教班级在小高考和高考都有出色的表现,在许多报刊上也发表了数十篇以研究“题”为主题的文章,但也是这种教学探索现如今使我越发感到教学的“瓶颈”,越来越感觉到探索的路子越来越“窄”、本月在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名教授讲座之后,似乎对今后历史教学有了一点思考,但经过这次培训后,让我思考也更多,很多内容需要梳理,很多教学问题需要研讨、反思自身的教学,我感到有些疑惑、当然这些疑惑并不是那么无绪,很多问题可以动笔去梳理,可以在今后教学中理清,而且梳理中不仅能探索出今后的教学之路,还能借机写点东西,丰富自己的见识。
感触三:本次培训我与专家的无绪对话
记得在xx年会时,听到让我感触的理论,几次都欲与专家进行对话,阐述我的想法和疑惑,但苦于会场交流的`人太多、此次培训让我有了与专家对话的机会,当然激动之间我很杂乱地提了很多问题,甚至让戴xx老师摸不着头绪,现在回味起来,我提问重点有:
2010年第5题高考题已经表露出这个问题,我在给某些图书公司写高考解析时也在疑惑xx卷经常出现这种命题语言问题,是否与xx地区历史教学用语有关?也曾试着从网上下载xx地区优质课大赛课件,探索这一问题,也有过一些思考,苦于没机会去xx现场观摩,所以至今没有把这一问题整理出来。
,而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委员会倡导的是“杜绝以论代史”“人性”“强调史实的多元理解”。
3、xx全国历史年会上xx师大教授提供某种标准或者角度,与其强调角度,不如通过史料甄别历史真相。
随着很多新史料的发现、旧档案的解密,在应试标杆下我们历史教学应该还给学生多少历史真相?
当然除以上问题外,现在写这篇心得时,还滋生出其他很多思考,有些是突然联想到的、未成形的“片断”,在此不一一述说、在接下来暑期生活中,我将针对性阅读、学习,希望能在以上问题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