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你推荐的“认识7数学教案”,欢迎浏览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有用信息!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导演发言稿6篇

认识7数学教案 篇1

教  案  设  计 科目 数学 授课时间 一课时(第1课时) 班级 一年级 授课教师 刘晓娜 教学 内容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钟表若干个,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补充、修改 及教学反思     一 情境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为了准备这节课,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师在钟表上拨6点,挂在黑板上。)你们是几点起床的? 指名说自己起床的时间  师: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学生回忆自己知道时间的过程 二 探究与体验 1 师: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时间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钟表知道时间的,看钟表能知道时间,你能把你起床的时间拨在你带来的表上吗? 学生活动,拨时间。  2老师把典型的整时、半时的钟表挂在黑板上。 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时间吗? 学生纷纷说出6点…… (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相机点出6点也叫6时,然后把几块表的时间都写在表的下面) 师:(指着拨有几时的钟表) 像6时、7时、8时……这些整时,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可能说到大针指着12、小针指着6,就是6时  3 师指出长针、短针分别叫分针、时针。师问:我们怎么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指名回答。其中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找出其它表的时针、分针。 4 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每个人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让小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开始。 学生小组内活动。  三 实践与应用 1.  找朋友 师:刚才,同学们小组活动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几时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6:00、7:30……这样的表示方法,你在哪里还见过?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棒,大家非常棒,而且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心,观察得也特别细致。如果教师把这些钟表的顺序打乱,你还能找到每个钟表所对应的时间吗?(把相同的时间用线连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连线,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  画时针 师:我们说得正高兴,我们的老朋友聪聪也急急忙忙地来了,他一个人抱了三个钟表。由于一着急,摔了一跤,把每个钟面上的一根针都摔掉了,瞧,聪聪多伤心呀!(出示一小哭脸) 你能帮他把表针修好吗?  (完成练一练第2题)掉的表针画上去。  师注意看时针画的是不是短短的粗粗的。 师:我们帮聪聪把表修好了,你瞧他多开心呀 3.  聪聪的星期天 师:聪聪告诉我,他急急忙忙赶来,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昨天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那他是怎样过的呢?(投影出示图片或看书76页“聪聪的星期天)   学生把“聪聪的星期天“用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师注意多找几个同学说,着重看每项活动的时间说的对不对) 思考:为什么有两个9时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一天有早上的9时和晚上的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 师:聪聪的星期天安排的多                                                                                                                      

认识7数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时间已有了一定的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星期,了解星期的顺序和周期性,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为了使星期这个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我采用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情境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有关星期方面的知识。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形成星期的概念,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并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

三、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尝试发现等方法,指导幼儿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展开活动,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入手,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积极动脑,相互交流,从而学习新知。

四、说准备。

大班孩子富于幻想,通过情境的`设置引出主题,充分调动幼儿兴趣。

2、深入情境,探究新知。

通过星期宝宝排队、自我介绍等环节,让幼儿自主思考,和同伴进行交流,真正将课堂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

3、趣味游戏,。

幼儿小组为单位,全体参与,在游戏中巩固有关星期的知识。

通过难度逐步提升的三关游戏,彻底让幼儿在游戏中动脑和探究问题,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总而言之,我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我相信,通过游戏,孩子们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我也收获颇多,我将总结得失,继续进步。

认识7数学教案 篇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已经认识了0~5各数之后进行的,是一次数的扩展。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比较明显、丰富,数椅子数、课桌数、数人数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人数的内容为了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和发展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主题图——集合圈——点子图——抽象出数——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析

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起点相差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各数,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对6、7的认识早已不在话下,但学生对数概念的建立还是不完整的、比较肤浅的,如果随机抽取一个数,让学生数出相应的物体,相当一部分会有困难。还有在认识1~5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还有班上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注意培养。

1、体会6、7的基数含义。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2、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7各数的大小,知道6、7的序数含义。

3、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拼摆、拨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结合数数、写数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一、创设学习情境师:

我们一起做一个拍手游戏 。(教师拍3下)你们刚才听到老师拍了几下?生:老师拍了3下。(请三个小朋友回答,要求回答完整)教师拍6下,生回答,出示课题6。教师拍7下,生回答,出示课题7。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我觉得教科书中主题图提供数数的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干扰相对比较大,本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要逐步培养,再加上操作上的需要所以对教科书中的主题图进行了修改,一条河;河里有5只小鸭,岸上有1只;草地上又6棵树;天空飞着6只小鸟,树上停着1只小鸟;草地上有7只蘑菇。)

1、观察主题图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看哪位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的把它们的数量数出来。(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教师予以肯定)

师:我们按这种顺序边数,边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出了。(把河里的小鸭,空中的小鸟移到黑板上)2、从集合图抽象到点子图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东西,你最喜欢哪个?

师: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呢?不用嘴告诉老师,而用小圆片来表示,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你就摆多少个小圆片。学生摆完后汇报(教师提问你摆了多少个小圆片?根据学生汇报的个数,教师继续追加问题,你为什么摆这么多?)提问两个学生师: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摆的是什么呢?

师: 6只小鸭,也可以表示6棵树,都可以用6个小圆片表示,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6”(板书:6)。7个小圆片可以表示7只小鸟,也可以表示7朵花,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7”(板书:7)。3、生活中的数师: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表示呢?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想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三、6、7的顺序1、出示计数器师:我们在计数器上如何拨出“6”呢?6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呢?

师:我们可以看出“6”舔上1就是“7”,“7”去掉1就是“6”。2、出示直尺图(小黑板出示)(对教科书上的直尺图做出了修改,通过填空让学生对7以内的数序有更深刻地体会,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猜测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师:1与3之间填几?为什么填2?最后两个应该填几?

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数字读一读,倒过来会读吗?师:1的后面是几?像这样的问题你们会提吗?指明提问回答,同桌互提互答。

师: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数出图中的点数的?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要求学生写在田字格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小组汇报,7>6、7>5、6>5、5<6、5<7、6<7表扬写的最完整的小组(对教科书上的填空我做了修改,让学生任意选数比较,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思考空间,但一年级的学生思考能力毕竟有限,在这里我就选择了让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这样的小组学习形式,经过长时间学习,学生思考问题会逐渐全面起来,也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好处。)

1、游戏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如果对了,大家故障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节课上到这个时候已经比较疲惫了,这里穿插一个游戏,可以有效的调节学生的学习强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重新“活”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6、7的序数意义。)

2、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一共有几个瓶子,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几条金鱼。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奖励回答较好的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认识7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在亲身游戏及与白板教学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掌握单双数。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动手操作白板课件。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 幼儿操作卡 夹子

活动过程:

1. 游戏“找朋友”,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请一些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两个两个找到好朋友,看看是不是都能找到好朋友” 。

2. 通过动物两两配对,来验证单双数。

导语:“小动物也想来玩找朋友游戏啦,有谁啊?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利用遮盖幕布遮挡动物图片,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并用放大镜功能将局部放大,让幼儿目测数群,再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为小动物两两匹配,来验证数字“5、6、7”是单数还是双数。)

3.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

导语:“这儿有一些小动物,它们迷路了,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把单数的小动物送到单数的家里,双数的小动物送到双数的家里。谁愿意来帮忙。”

(利用categoyr---image和旋风游戏,从实物过渡到点子再到数字,来检验幼儿对单双数的掌握情况。)

4.幼儿操作。

(讲评作业时利用白板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对单双数的认识和理解,也利于同伴间的相互检查和学习)

认识7数学教案 篇5

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学习事物的多少。

培养幼儿说完整话

材料准备

若干积木、雪花片、黑板画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轱辘轱辘锤,轱辘叉。骨碌轱辘叉,轱辘轱辘一个变成仨,仨变五,五变八,看谁学习顶呱呱。

二、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请幼儿观察黑板画,说一说黑板上画的是什么?(苹果和草莓)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多哪个少?(幼儿数后,得出苹果多草莓少)

2.并请每个幼儿都说一说谁多谁少。

三、出示玩具,巩固认识多和少

1.出示数目不同的积木比较多少。

2.出示不同的雪花片比较多少。

四、游戏

1.请小朋友数一数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教师邀请一部分幼儿站起来,请幼儿比较是站着的多还是坐下的多。

活动延伸

比一比家里的物品多少。

认识7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拼搭。

2、结合自己的图形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3、认清图形的名称。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形片若干、正方形底板幼儿人手一份、固体胶。

------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形状?

------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到哪里去了?你在图片的`什么地方发现了它们?

------滑滑梯是什么样子的?哪个图形像斜坡?三角形怎么放更像滑滑梯?(转一转)

小结:图形可以转一转,转一转说不定就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谁能变成汽车的轮子呢?没有圆形怎么办?这三个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谁能变出圆形?

------电视柜是什么?哪个图形可以做电视柜?(正方形)正方形躲起来了,可以用什么图形帮帮忙,拼出正方形呢?你们自己去试试看。请幼儿将不同的图形片贴在正方形的轮廓上,尝试拼搭出正方形。教师与幼儿分享经验。

小结:原来正方形可以用其它图形拼出来。两个长方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拼出长方形,还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儿童早期对图形的认识是与其生活周围客观环境相联系的,他们所感知到的形状大多来源于现实中具体的客观实体。教师根据幼儿认识图形的特点,组织小班幼儿开展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那么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抛问:

1. 说说小班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特点?

2. 教师如何将认识几何图形与幼儿生活周围的客观环境相联系?

认识7数学教案 篇7

几和第几

张振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2.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3.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排过队吗?在什么地方排过队?我们为什么排队?排队时要尊老爱幼。瞧,图片上在排队做什么?

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活动1: 排队买票。

2.引导看图,提出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 有几个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几呢?戴帽子的小男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3.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导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和第几。

三、巩固练习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 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说明: 使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2.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 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 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 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4.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抢答: 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四.数学游戏:学生模拟排队买票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队买票,说明买票规则。

2.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说明: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六、课堂作业

看看可以用几和第几帮助我们数什么?自己试着数一数,分一分。

认识7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出圆形和方形,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物和方形物。

教学准备:

1、一辆较大的汽车玩具,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2.活动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教学过程:

1、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小狗要过生日,朋友们送来了两个蛋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圆蛋糕、方蛋糕)它们有什么不同?

2、出示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观察。汽车上哪儿是圆的,哪儿是方的?

讨论: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3、寻找活动室中像车轮一样可以滚动的东西。(茶叶罐、饮料瓶等)4、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教学延伸:

1、平时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说一说圆的和方的物品2、在家里,家长可以带幼儿复习圆形和方形的物品,请幼儿辨认。

认识7数学教案 篇9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述说着特征。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修路”、“做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

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认识7数学教案 篇10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番茄”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一边摸一边体会物体的形状,然后说出摸的是什么形体;“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摸出一个圆柱,让同伴检查摸对了吗。这两个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摸物体的活动。“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形状特征的体会。“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认识7数学教案 篇11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xxxx年的挂历。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抽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如: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认识7数学教案 篇12

1、引导幼儿在室内找。如正方形的玻璃窗、圆形的钟面、三角形的搁架等。

2、启发幼儿在自己身上找。如圆圆的扣子,衣服上的几何形图案,放在口袋里的正方形的小手绢等。

3、启发幼儿动脑想一想,说一说在日常生活总还有那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

4、鼓励幼儿在活动区找一找。

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方法: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地边拍手跳边念《找朋友》的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我要找个好朋友。找到谁,谁就是我的好朋友。”念完后,老师接着说:“找图形,圆形是你的好朋友。”然后小朋友就赶快跳到圆形里面。游戏反复进行。老师可以分别说找正方形或三角形,幼儿跳到相应的图形里。

活动延伸:请幼儿用火柴棒、细电线拼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几何图形”》摘要:。为此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让幼儿运用视觉、运动觉等来感知它们的特点,使幼儿对这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入,并得以巩固。 活动目标 使幼儿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3364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不一样的湖作文
下一篇 : 2024咋写述职报告(热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