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挂灯笼日记 篇1

今天星期六,下午爸爸送我到美术班画面。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牛抱灯笼,并告诉我们今天画画的内容叫做福牛灯笼。

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工具有铅笔、橡皮、油性记号笔、双面胶,材料有颜料和水彩笔。

第二步,先用铅笔画一个扁扁的椭图形。在椭圆形的上面画一个半圆,在半圆的上面画一顶帽子,两边画出牛角和牛的耳朵。接下来画身子,用铅笔画出一个大的圆形,当作牛的身子。然后,勾画牛手。最后,再用铅笔,画出灯笼和平安符。

第三步,涂颜色。帽子涂上蓝色,牛头涂上棕色。身体画上蓝色的衣服,手涂成棕色,手里抱着一个红灯笼,在红灯笼上写上一个福字。最后,画一个平安符挂在灯笼下边。

回到家后,爸爸拿着画高兴地说:“今年是牛年,这幅画代表着牛气冲天、平平安安。”随后,爸爸把画挂在了客厅的墙上。

挂灯笼日记 篇2

火红的灯笼-亲情作文

记得去年春节,我得到了两个工艺精细的火葫芦灯,每当看到它们,我就想起了舅舅。

还记得那天是大年初四,我、爸爸和妈妈很早就起程了,赶奔舅舅家。刚下公交车,舅舅就迎了上来,和我们打完招呼后,就坐上了舅舅的小轿车,来到了舅舅家。刚进舅舅家门,就看见有好多的男女老少在舅舅家做客,依次介绍之后,我才知道他们都是舅舅的亲戚。

刚坐下来,舅舅就马不停蹄地给我和三个小妹妹去买灯笼。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午饭一直吃到了两点,可是还没有把舅舅盼回来。

三时整时,舅舅终于回来了,把三个电动灯给了三个小妹妹,把两个上面绣着长命富贵的火红的灯笼递给我。

又聊了一会儿天,我们就告别了。在公交车上,我不禁忍不住展开我的灯笼:灯罩是火红的尼龙布做的,用金色的线绣着长命富贵,支架是用亮闪闪的不锈钢制成,在我眼中它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好不容易盼到了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楼,把蜡烛放进灯笼,点起蜡烛。哇,再看我的火葫芦:烛光衬托着火红的绸子,显得格外的美丽,灯笼穗也被烛光映得金灿灿的。这时,妈妈对我说:舅舅为人老诚,今天上午为了给你买火葫芦,不惜花掉几个小时的时间,才选中了这个,给你带回来,要好好珍惜呀!

我联想到:舅舅是多么爱我呀,不惜花费那么多时间为我付出,我要珍惜这个灯笼!

火红的灯笼照亮了漆黑的四面,也照亮了我前方的路,每当提着我的火红的灯笼散步时,低头看见那火红的光亮,一阵浓浓的爱涌上心头

作文评语:

真是太好了!这篇文章写得真好!你很善于观察,写出了点燃蜡烛前后灯笼的样子,具体生动,特别出色!小小的灯笼,你却写出了爱,值得表扬!

挂灯笼日记 篇3

今天,我们和老师在教室里高兴地做灯笼。

首先,老师在给我们说怎么做,接着同学们都手忙脚乱地做起来。有的同学东张西望看别人怎么做,有的同学在认真地做,还有的同学在问别人怎么做。

我开始做自己的灯笼了。首先,我拿出两张灯笼纸,照着骨架的样子画了两个图案,再把它剪下来,接着我把剪好的灯笼纸粘到骨架上,再把底部的灯笼纸粘上。这时,出现了一个难题:要是这样,剩下两边怎么办?我想了想,拿起剪刀把剩下的剪掉。然后,把绳穿进孔里,最后,再把两粒小珠穿进绳里,再打上结就完成了。

我看着自己制作的小灯笼,高兴极了,今晚我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灯笼啦!

挂灯笼日记 篇4

六年级有关过元宵节的日记:投灯笼

我的家乡在炭步华龄村。家乡的元宵节与其它地方的元宵节截然不同。他们是吃汤圆,而我们却是投灯笼。

元宵节真热闹啊!家家户户都赶着去饭堂吃饭,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过元宵节。下午六点,全村的人都会在新建的饭堂里吃饭,吃的是大盆菜,装菜的盆子大的可以装一个小孩。大盆菜里面有肉丸、蔬菜、芋头、莲藕、虾、鸡、冬菇色香味俱全。吃完饭后还会端来闵江芋头和龙眼糕。

吃完饭后便是高潮,村长胡带领一些人抬上十几盏形状不一的灯笼,有长方形的、有椭圆形的里面的图案也五花八门。有荷花盛开的图案、有金鱼嬉戏的图案、也有嫦娥奔月的图案在投灯笼之前,还会表演广东的代表剧种粤剧,表演的时候会有两个人用梆子腔、二黄腔、西皮腔、牌子曲各种段体,从不互相渗杂,一腔到底。

到八点整,就会开始投灯笼,每个灯笼的底价大约有一万左右。有村民里挑选自己喜欢的灯笼出钱,就像竞拍一些贵重的东西一样,出钱最多者可获得灯笼,每投到一个灯笼,还会放烟火。买灯笼的钱又来给慈善用的。

投完灯笼后,竞拍者便会抬着自己投到的灯笼游行整个村子,村民们也会跟着一起游行,还会放烟火直到游行结束为止。游行诗,还要舞狮,狮头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又窜到车上撒野起来,来到土地灶面前,还会拜三拜,在放鞭炮,在游行时会经过一条公路,往往这个时候都会有警察来维持交通。由此可以想到这场面很壮观!

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挂灯笼日记 篇5

今天我告诉大家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早在2000年钱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我知道这个故事后也吵着向姥爷要灯笼。

今天是大年初十我去姥爷家,老爷终于给我买了一个老虎灯,好不容易盼到天黑,我点着灯就下楼了。到楼下一看没一个点灯笼的,我骄傲得不得了。我还以为今天就是正月十五,我摇了摇灯笼,蜡烛被我摇灭了,我又点着了,我把灯笼横着看蜡烛,蜡烛把灯笼点着了,我发现了之后换了另一面,又被烧着了,蜡烛也烧完了,只好回家看电视

挂灯笼日记 篇6

那年冬天,正当人们购年货、贴对联、放鞭炮,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来临的时候,我被批准回家探亲了。

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啦!

参军入伍4年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无时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几回回梦里又踏上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尽情地投入母亲的怀抱。这个愿望终于就要实现了。

当我提着大包小包心急火燎地赶到家乡的小村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了。农村到底比不上城市,没有灯火阑珊流光溢彩,更多的是一片寂寞和安静,除了偶尔有几声淡淡的鞭炮声外,再没有别的任何动静。

走进村口,穿过小街,一拐弯就到了我家的巷子口,大老远抬头一望,啊!只见长长的`巷子顶头,我家门口的上方,一盏红灯笼在闪着光亮,在那样黑黑的夜晚,越发显得耀眼生辉,那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那盏灯笼的照耀下,我心情高兴地走进家门,与等候了一天的父母亲人拥抱团聚,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欢乐。

父亲从院子里拄着拐棍对我说:“孩子,我琢磨着你好几年没回家了,从南京回来那么远,到家准是晚上了,没个光亮怕你走错了门,挂一盏灯笼照照路吧。”

母亲也接着对我说:“你最爱吃大锅菜了,我炖了一大锅猪肉粉条白菜,快吃吧。”

我一掀开锅盖,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那可真是久违了的家乡土菜啊!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父母,生我养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土地。

家是什么?此刻,我感觉到了那就是大门前给我照亮路口的红灯笼。

小时候,家里贫穷,爷爷、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共九口人,靠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吃饭。由于家里人多劳力少,加上山坡地干旱,庄稼收成不好,一年到头分不了多少粮食,因此常年累月就是靠吃红薯过日子。全家人住着三间土坯房,睡在两个土炕上,家里那个穷啊,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即使是那样,我们家却是尊老爱幼,幸福美满,生活得其乐融融。

童年的记忆中,我经常是一进家就在院子里喊“妈,我渴了!”母亲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很快从屋中的水缸里盛了一碗水说:“来,儿子,慢慢喝。”

还有的时候,我放学回来,书包还没有放下就嚷:“妈,我饿了。”母亲马上起身登上木墩,从房梁上挂的干粮篮子里拿来一块红薯,递给我说:“剥剥皮儿,快吃吧。”

这就是我那贫穷简陋但却令人无限向往的家。

家,也有磕磕拌拌闹矛盾的时候。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一句话产生了误会,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甚至吵吵闹闹,但一解释一沟通也就烟消云散了,一家人还是一家人。

每当走进这个家门的时候,我都会非常怀念当年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父亲已经离世,母亲也近80岁高龄,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一个只有三口人的小家,却也继续演绎着温暖的故事。老一辈留下的好传统在发扬光大。

一进家门,就会看到对面墙壁上贴着大大的“福”字,红红火火,吉星高照,那是幸福的象征。

一进家门,就会闻到一股亲切、温馨、舒适的味道,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不管是现实中的,还是心理上的。

一进家门,就会感觉到一家人,欢天喜地,精神焕发,充满着团圆美满的气氛。

前几年,儿子参加工作,第一次出差回来,他连跑带跳地奔入家门,第一句话就感慨地说:“哎呀,外面千好万好,那也不如家里好!”

儿子每次出差回来,总不忘给我和爱人带点当地的土特产或小工艺品,那是儿子的一片心意。

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出门有汽车,居住的是楼房,门口再不用挂灯笼照明了。但是每次外出回来晚了,儿子准在门口迎接着我,递来一块毛巾,端来一杯热茶,让我感受着甜蜜幸福。

很多很多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这个家好温暖哟!

挂灯笼日记 篇7

Day 1:

今天是制作灯笼的第一天。早上起床,我迫不及待地穿上便装,准备迎接这个令人兴奋的挑战。我在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关于灯笼制作的手册,打开一页,花纹和图案跃然纸上。我决定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因为我想制作一些适合孩子们的灯笼。

我做了一张制作清单,列出了所需材料。我需要纸张、铅笔、剪刀、彩色纸和胶水。我打开抽屉,发现所需材料在我平时的日用品中就能找到。心情愉快地收集了所有需要的材料后,我开始了第一步。

我选择了一张鲜艳的纸作为灯笼的外层。我打开书,找到了一个小动物的模板。我用铅笔将图案勾勒在纸上,然后小心地用剪刀剪下形状。当我剪下最后一个部分时,我感到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Day 2:

昨晚我戴着新制作的灯笼入睡,今天早上醒来感到兴奋。今天我要给灯笼添加更多的细节,使它更加生动。我准备了一些彩色纸和胶水。

我用红色纸做了灯笼的眼睛。我剪下两个圆圈,分别代表眼睛。然后,我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灯笼上。我用黄色纸做了一张笑脸。我剪出了一张弯曲的嘴巴和两颗圆圆的腮红,然后将它们粘贴在眼睛的下方。这个小动物形状的灯笼逐渐栩栩如生起来。

Day 3:

今天是做灯笼的最后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制作灯笼的把手。我们找到了一根适当长度的竹竿,并用剪刀修整了它的两端。然后,我们将灯笼的把手与竹竿固定在一起。整个过程既需要力量又需要耐心,但最终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关键步骤是添加蜡烛或电子灯源,使灯笼真正发光。我选择了一些小型的LED灯泡,因为它们更安全,不易熄灭。我将这些灯泡放在灯笼底部并打开开关。荧光四射的灯光立即点亮了整个房间,使我感到非常满意和骄傲。

通过这几天的努力和创作,我成功地制作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灯笼。它在黑夜中发出明亮的光芒,为我们的房间增添了一股温馨的氛围。我希望每当孩子们看到这个灯笼时,能感到快乐和安慰。制作灯笼是一项富有创造力和乐趣的活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展示我的作品并与朋友们分享这个值得自豪的成就!

挂灯笼日记 篇8

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丽和感动的瞬间。最近,我偶然发现了一个让我着迷的事物——灯笼。每天傍晚,我都会前往一个著名的公园,目睹灯笼的神奇时刻。我决定将这些灯笼的变幻与细腻之处记录下来,于是开始了我的《观察灯笼日记》。

灯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每当夜幕降临,灯笼的微弱光芒透过夜色,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途。而我,作为一位旁观者,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第一篇:“初见灯笼”

初次站在公园门口,我被满目的灯笼景象所震撼。五彩斑斓的灯笼挂满了枝头,争奇斗艳地展示着不同的形状和色彩。有的如明月般皎洁,有的如松林般挺拔,有的如鱼儿般灵动,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而它们那微妙的光芒,在夜幕中显得格外醒目。

我走进公园,脚下是铺满灯笼的小径,它们摇曳的光影将整个世界映衬得如梦似幻。我随着灯笼的引导,沿着小径一直走进了公园的深处。

第二篇:“解读灯笼”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开始发现每个灯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有的灯笼由红色的纸质制成,上面绘有花鸟虫鱼的图案,寓意着吉祥幸福。还有的灯笼则以莲花、牡丹等中国传统花卉为灵感,给人一种高雅的美感。

更有趣的是那些形状奇特的灯笼,它们以动物、童话人物等形象来塑造,如蜜蜂、猴子、灰姑娘等。这些灯笼引发了孩子们的无穷遐想和笑声,让他们沉浸在童年的欢乐中。

我特别喜欢那些由传统纸灯笼演变而来的创意灯笼。它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简洁大方的造型和灵动的色彩展现着时代的气息。其中一只像彩虹般绚丽的灯笼,充满了活力和希望,让我为之心动。

第三篇:“灯笼的变幻”

夜幕降临,公园里弥漫着淡淡的灯笼光。这时候,灯笼不再是白天的静止存在,而是开始自由飞舞起来。一只只灯笼通过细绳相连,随着微风的吹拂,轻轻盘旋,宛如一群舞姿优美的仙鹤。

而当柔和的灯光透过透明的灯纸照射出来时,整个世界瞬间被渲染成一片迷人的梦幻色彩。我仿佛置身于神话般的仙境中,不禁被这美丽的景象所陶醉。

第四篇:“灯笼的寓意”

灯笼的寓意是何等深刻啊!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对团圆、吉祥和希望的寄托。

每到重要的节日,人们都会选择一盏精美的灯笼来装饰自己的家园,传递着对家人团圆和幸福的祝福。而在春节时放飞的孔明灯更是成为了人们对新年好运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对我而言,灯笼是一种告诉我如何面对生活的艺术。无论是风雨的洗礼、日夜的变幻,灯笼都能以自己特有的魅力与坚韧,给予我力量去面对一切困难。

通过观察灯笼,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重新发现了人生的真谛。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平和与开放的心态去对待现实,理解并接受万物的变幻,让我学会欢笑与坚持。

《观察灯笼日记》只是我记录的开始。我希望随着每天的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灯笼的意义,并以此来提升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见识。灯笼,是一盏明灯,也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示的日记。

挂灯笼日记 篇9

过两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所以今天付老师要教我们做灯笼,还有一位张老师也来帮助我们。

老师做了圆柱、长方体、三角形和风铃几种模型让我们选自己喜欢的,我选的是风铃。

我先在一张红色的卡纸上画上爱心和月亮,再用刀把它们刻下来,又贴上蓝色的小花,用胶水把卡纸两头粘起来。哈哈,灯笼的主体部分就做好了。

我又用一张蓝色的纸剪了八个爱心。用毛线的一端粘住爱心,另一端固定在灯笼上,高高低低的爱心挂在灯笼下面。

哈哈,我的风铃爱心灯笼做好了。

挂灯笼日记 篇10

今天晚上,我们村传统习俗去打灯笼。吃过晚饭,我们拿着灯笼去打灯笼那了那里的人先给我们发了一根蜡烛,点燃后我们就去打灯笼了。

不光有打灯笼的,还有打鼓的。我们打灯笼的在前面,打鼓的在后面,我们到了我们村的庙里,打鼓的开始打鼓,我们打灯笼的看他们打鼓。

打灯笼很快就结束了。结束的时候还给我们发核桃和糖果。我今天打灯笼我很开心心

挂灯笼日记 篇11

灯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独特的情感和文化记忆。而观察灯笼,不仅可以让人欣赏到灯笼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更能从中领略到中国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内涵。紧跟着一个个节日和庆典,每个灯笼都成为了人们心头最亮闪耀的存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描绘我对灯笼的观察,让您进一步了解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统。

伴着离别的音乐声,一盏婀娜多姿的灯笼悬挂在漆黑的夜空中。它像一颗明亮的明星,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在阳光的照耀下,它犹如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飞舞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盏灯笼以其纯粹的线条和优雅的外观吸引了我。上面的图案和文字闪烁着金光,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离灯笼更近一些,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用的材料。与古代的灯笼相比,现代的灯笼材质更加多样化,如纸质、布质、塑料等,更加轻便和环保。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用纸质制作的灯笼。那光滑的纸面上,有着各种各样传统的图案绘制着。红色、黄色、蓝色……交织出一幅幅瑰丽的图画,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展开在我的面前。

我注意到每个图案都有它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有的灯笼上画着花鸟鱼虫,寓意着秋高气爽,大地生意;有的灯笼上绘满了中国古代神仙、仙女和龙凤,代表着幸福、吉祥与美好的愿望。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是灯笼上的字,它们一字一句,表达着人们诚挚而美好的祝愿,如“平安”、“幸福”、“团圆”等等。每一次追寻,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灯笼的形状和结构也各具特色。有的灯笼呈圆球状,有的像腰鼓般扁平,还有的像折扇一样。每个形状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圆球状的灯笼代表着团圆和完美,扁平的灯笼则寓意着扁平,希望将所有的烦恼抛之脑后;折扇形的灯笼则象征着自由和活动力,希望人们挥舞翅膀飞翔。

每个灯笼都经过精心的制作和装饰,展现出个性与风格的完美结合。它们以精细的剪纸、丝绸、彩绘等技艺制作而成,用细致的工艺展现出了中国工匠们的智慧和技术。观察灯笼顿时使我产生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敬仰之情。

当我靠近其中的一盏灯笼时,我能够听到轻微的噼啪声。居然是灯芯燃烧的声音。那灯笼里的火苗如小星星般微弱而温暖。我再次仔细观察,发现灯笼里的火苗在风的作用下,时而跳跃,时而起舞,炙热而又美丽。这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和力量,仿佛那一小团火焰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和希望。

当夜幕降临,街头巷尾的烟花爆竹声响震天,灯笼在黑夜中熠熠生辉。我是那么幸运能够参与到这个盛大的传统庆典中。灯笼和烟花,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们飞舞、翱翔,将人们的喜悦和愿望永远记录在历史的长河中。

灯笼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承载了人们的希望和梦想。观察灯笼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每一盏灯笼都是一种情感和心灵的寄托,每一个图案和字句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照亮黑暗的夜空,更是为了让人们通过观察灯笼,在传统中寻找到文化价值的坐标。

观察灯笼,就像阅读一本厚重而丰富的日记。灯笼日记记录着中国人的情感和岁月的痕迹。我相信,无论是在哪一刻,哪一年,每盏灯笼都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留下着人们独特而珍贵的回忆。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4054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悲欢离合的句子
下一篇 : 入学生日祝福语(摘录28句)
" 灯笼日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