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接下来励志的句子为大家介绍有关“雨铃霖课件”的一些内容。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谢谢你的阅读和留言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创作!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幼儿升国旗演讲稿必备

雨铃霖课件 篇1

一、请同学们说出几句离别的名句

1、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一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那切肤之痛的生离死别。但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慢词《雨霖铃》,可谓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写过大量的慢词。大半生过着“依红偎翠,浅斟浅唱”的玩笑生活。一生穷困不得志,因放荡不羁,而屡试不第,近五十改名柳永,才中进士,做过屯田一类的小官。

三、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创设凄切的环境,将同学带入浓浓的低沉的氛围。读出感情的低婉回环。

四、美文欣赏

1、宴设清秋古道长亭边景绝: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无景难寄情,无情景非景。无论是“指如削葱根,纤纤作细步”的佳人,还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孰能无情?曾记否,“枫叶荻花秋瑟瑟”“忽闻岸上琵琶声”“江洲司马青衫湿”。

⑴ 请问哪个字有的统摄全景作用:寒。

⑵ 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上片的景。

⑶ 品味景中所蕴涵的情。

秋意萧瑟,暮色苍茫;蝉鸣凄切。古道上西风伴着瘦马,一对有情人踟躇孤亭边。设宴浅斟,分别在即。抬眼西望,暮霭沉沉,天阔路远。看人儿,泪眼朦胧咽噎难语。思归期,关山几万重,更有那兰夫子催发,一时肝肠寸断。这场景何等的悲凉。不要说鸿雁传书,锦书难托的恋人,一双“天涯沦落”的孤魂,就是新婚燕尔的俊男靓女。也会潸然泪下。难怪崔莺莺“眼中流泪,心内成灰”“松了进钏,减了玉肌”。

2、别时相视无语泪眼凝情绝:

古人写别离的情景很多。形式多样,李白用唱写送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王维用喝写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用哭写送别:“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而柳永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之真,恋之深。清秋长亭,面对帐,饮无绪。两双无力而有意的手,无神而有情的眼。意似痴,心如醉。不再是“衣带渐宽”竟霎时“轻减了小腰围”。这荒村野店的惆怅,那雨露风霜的苍凉:这相见茫茫遥无期,那千里关山夜月泣诉;这酒醒他乡的凄清冷落,那渺渺路途的秋风夜语。“更与何人说。”这思这情“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只好无言,泪凝咽噎。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好个柳三变,将别离之情写的前无古人,后难见其来者。

3、肠断冷风残月杨柳岸意绝:

以冷落清秋为背景,用铺陈和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长亭送别”图。那寒蝉,那舟子,那宴饮,那千里烟波,那暮霭沉沉的楚天,那晓风残月,那清秋杨柳岸与那别离,是那么的有机融合为一体。如行云流水。

“执手相看泪眼”与别后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伤感时何等的相生相存。杨柳岸赠柳的惜别之柔情,风凉月残又蕴含前途前途无光,失意郁郁的心怀。真有一石三鸟之精妙,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堪称后代文学之楷模。

人道是:“千古词人一柳永,离情别意最断肠。”

板书设计

1、宴设清秋古道长亭边景绝情景交融

2、别时相视无语泪眼凝情绝实

3、肠断冷风残月杨柳岸意绝虚

雨铃霖课件 篇2

师:前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具阳刚之美的豪放词,下面,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归纳一下豪放词的特点:

(生归纳,幻灯片总结归纳)。

1、题材广泛:上至民族兴亡、历史更替、人生悲喜、宇宙奥妙、下至功名之志、家国之念、朋友之情、心中之思“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既反映时代风云变幻,又关注人生百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2、情感表达上以铺陈、直抒为主;气魄雄宏,风格刚健,情调昂扬,意境超脱,多抒襟怀抱负、爱国壮志;多发时代感慨、怀古伤今。

体现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上,多以自然山水、惊涛骇浪、金戈铁马、景象宏大,意境恢弘。

师:今天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是词的另一类即婉约词,如果把豪放词比作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词就是江南女子;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长江黄河,那么婉约词就是小桥流水。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高山大海,那么婉约词就是山涧小溪。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词就是《夜半小夜曲》。可以说,与豪放词相比,婉约词在题材的选择上、在情感的表达上都与豪放词大相径庭:

1、题材狭窄:描摹男女相思,抒写离情别绪,吟咏风花雪月,感喟春愁秋恨。

2、情感表达上:宛转含蓄,缠绵悱恻,用典雅委婉的笔触,浓丽富赡的词藻,状相思,抒离情,伤春悲秋。

体现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上,喜欢描写纤细柔美的景物,如:杨柳、晓风、细雨、落花等。

师:这些意象其实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果我们在鉴赏婉约词之前,对这些意象的古代蕴意和内涵十分熟悉,那么我们解读婉约词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通过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婉约词,走进婉约词中的这些优美意象。

提示:1、注意朗读时的重起轻落,语调舒缓。

2、注意通过准确的停顿、拖音传达出词人哀婉悲戚之情。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

2、说说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提示1:寒蝉。

寒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柳永自己就一再用过这个意象,如。

《引驾行》“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又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明确:蝉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在炎热的盛夏鸣叫,历来文人笔下的蝉声也是热闹嘈杂的,可在柳永的笔下为何如此凄寒,关键在一个“寒”字含义丰富,首先,一个寒字直接点明了当时的天气和季节,说明已是寒气袭人,不是盛夏而是清秋;第二,这一寒字,说明蝉本身觉得寒,故曰“寒蝉”,第三,作者非蝉,怎么知道蝉“寒”呢?其实寒的不是蝉,而是人的心境。这一“寒”字,指的就是诗人心境的凄寒。所以,这一“寒蝉”用得极妙,一开篇就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息,突出了“伤离别”的主题。)。

提示2、长亭。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因此,它不是一个专有的地名,在送别的场合都用得着,如,王褒《送别裴仪同》的“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昌龄《少年行》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两首诗里的“长亭”'和这首诗里的“'长亭”,当然不能看作是实指一个地名。但作为送别的所在是一样的。

(明确: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也有其妙)。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兰舟。

2、提示:“舟”就是小船的意思,相传鲁班曾经刻木兰树做小船,后来“兰舟”变成了船的美称。

(明确:本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题方面方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骤雨初歇”是应该上船出发的时候了,这时候,船夫告知要开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让两人肝肠寸断,而船夫却不解诗人此时的心情。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这一对恋人不忍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景,把离别的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泪眼。

2、提示: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诗”一类的重要意象,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临别挥泪,在他们,恰如临别饮酒、临别折柳一样经常、一样普遍。如:第一单元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明确:泪,虽不是独为别离而流,感时忧国等亦可以使古代诗人词人涕泪纵横,但在别离的场合,泪却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正如,词中深爱的情人即将分离,两两相对,泪眼相看,满腹的哀伤,一腔的柔情,尽在这一双“泪眼”朦胧中,表情很是真挚感人。)。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烟波、暮霭、楚天。

2、提示:“烟雾”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的蕴意和内涵主要在于象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是一种愁人的景象。

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明确:本诗句中“烟波”这个意象的特征是“千里”,暮霭(傍晚的云气)这个意象的特征是“沉沉”,“千里”极言路程的遥远,“沉沉”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加上时值黄昏,眼前的`景色越来越模糊了,离别的情绪也随之黯淡。楚天“阔”,一个“阔”字极言楚天的广阔,这个景象本来境界阔大,颇有点豪放的意味。可是加上“千里烟波”和“沉沉的暮霭”却又给壮阔的景色蒙上了一层阴影,衬托出行人黯然神伤的不尽愁绪,反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与柳永“伤别离”主要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意象。

明确:清秋。

2、提示: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秦观《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残更与恨长。”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明确:“冷落的清秋”与上文“寒蝉”呼应,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1、本句堪称柳永词的千古绝唱,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原因在于这两句中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是哪三个意象?请从诗句中找出。

明确:杨柳、晓风、残月。

2、提示:柳是寄别之物,自汉代始古人便有折柳赠别之俗。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意象在表赠别的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例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送别”,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吴文英《唐多令》“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3、提示:风,在古人的眼中,风也是最能触动离愁别恨的事物,尤其是秋风,更是离愁、忧怨、感伤的“愁种子”。晓风,指清晨的凉风,因为前面已交代了“冷落清秋节”,故此处,指深秋的凌晨清冷微带寒意的风,“自古逢秋悲寂寥”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明确:月缺难圆,人别难聚,再加上凉风习习,作者不禁黯然神伤,自然更觉寒意袭骨,凄凉悲伤。)。

(二)《声声慢》。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酒风。

2、提示: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削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李憬《应天长》“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

(明确:常言道:借酒浇愁,愁更愁,本句中作者却不说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敌急风,实则非指酒淡,更指愁浓,浓到任何烈酒都化不开,可见其词之含蓄婉约。)。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雁。

2、提示:雁为候鸟,春日南飞,秋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意象,其定时回归,文学家便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因此,诗人词者,看到雁之后,往往会引发思乡的愁情。如,柳永《曲玉管》“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黄花。

2、提示:黄花,菊花。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这里人与菊有一种应合。“满地堆积”“无人摘”写的是花的凋谢,而“憔悴”的不只是花还有人,作者在这里把外界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打成一片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也经常提到“落花”这个意象,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而在婉约词中,落花意象由于它的柔美纤细而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此外还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等。

雨铃霖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深入《望海潮》和《雨霖铃》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2、从文本情景的描绘中,体察作者的情感状态。

3、感悟《雨霖铃》中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他就是柳永。今天,我们首先来鉴赏柳永的早期之作《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二、学习《望海潮》:

1、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示例1:“市列珠玑。竞豪奢。”――“市列。豪奢。”――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如果没有人继续回答,老师引导:除了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示例2:“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示例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有学生继续说就不启发。如果没有就启发:这是城市景观的美丽,看来已经有同学关注景物的描绘了,还有没有关于自然景物描绘的呢?)

示例4;“云树。无涯。”――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示例5:“重湖。花。”――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

(如果学生将示例4和示例5一起说出,教师可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这两个不同景点的特点,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的轻快婉转。老师也可以适当点评: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阿,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连我们都心驰神往了。)

示例6:“千骑拥高牙。烟霞”――这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这是柳永写给曾经的布衣之交现任两浙转运史的孙何的拜谒之作,这显然是恭维之语,但也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可能会有学生说这一句,如果他先在前面说,教师就接着问:是的,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作者)。那么,地方官的活动是以什么为背景?或者说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老师: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他治理有方呢?就引导学生对其他句子的关注。)

示例7:“羌管。莲娃。”――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作者仿佛被他们的情绪感染,非常快乐)(这一句写出了杭州人民的悠然快乐的生活,我们知道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只有物阜民丰了,人民才会如此快乐悠闲。)(如果学生将示例6和示例7一起说。老师就点评说这是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如果学生以开始就说这两句,教师就借机问: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百姓为什么这么悠闲快乐?――应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优雅。那么,他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到底在哪里体现出来呢?引导学生找前面的写景句或者描绘都市繁华的句子)

3、教师归纳总结:金主完颜亮是否真因此词之魅力而生南渡入侵之野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柳永笔下的《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请同学们看屏幕来欣赏杭州城的美丽风光。(点幻灯片,放完之后总结)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官民同乐的和谐景象.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稍稍停留几秒钟,再问)。

4、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柳永怎样的情怀?

5、教师总结并过渡:一首《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然而,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接下来我们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时期的一首词《雨霖铃》。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诵词作,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雨霖铃》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放点音乐,一分钟)

3、老师:这是我们初步的感知,初读时的惊艳只是粗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作者真实的情感状态需要我们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如果学生直接把作者复杂的情感都说出来了,老师就引导:这位同学品味得很透,那么我们就按照着这位同学的分析深入文本,看看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的情感。)

老师引导:不难看出,全词通过时空的延伸来展示他的离愁别绪:两人离别之时――(联想)今宵酒醒处――(想象)此去经年后(投影)(词的上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对离人离别的过程,下阕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今宵酒醒处”和“此去经年”后的场景,)

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示例1、“寒蝉。歇”――“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蝉叫声凄厉,这凄厉的叫声不仅打破离别环境的寂静,更刺激着离别人的敏感神经,令人难以忍受,加重凄凉感受。还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前生的《荷塘月色》里的蝉叫“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能感受到离人的烦恼。―听觉感受;长亭―送别地点,浸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长亭外,古道边。);天色已晚,暮色渐起―人要回家鸟要归巢,我却要与心爱的人分离去浪迹江湖,前途未卜,迷茫失落,加重愁情,;而“骤雨初歇”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雨停,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去远方寻求新的发展了;而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再看恋人几眼,再多说几句绵绵的情话。我们常说人不留天留可是现在天也不留人了,多么让人懊恼啊!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词人浓浓的悲哀凄凉烦恼无奈伤感的情绪。而且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急雨过后的空气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压抑的气氛。此句奠定了全诗悲切低沉压抑的感情基调。(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如果学生先说这句,说完后可让学生读读,读出那种低沉悲凉的气氛。然后引导:骤雨初歇、寒蝉凄切、长亭惜别向我们展现出这么感人的意境和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那么词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通过环境描绘来展示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呢?)

示例2:“今宵酒。残月。”――千古丽句。离别之际想酒醒后身在何处?是虚写之景。“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酒醒无异于愁醒,更加惆怅。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顿时怅然若失、落寞凄凉。而且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就会想起离别之前的柔情蜜意,可眼前自己孤身一人,(遥忆手双携,顾影又自怜)佳人不在,家乡已遥,心中就会涌起难言的愁怅失落和孤独。再加上眼前看到的是几株秋天叶落衰败的残柳在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中无助地飘摇,就会联想自己在江湖上漂泊的种种凄苦辛酸;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肌肤之寒立即引发离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偏遭凉风生,凉上加凉,心更凉。天上是一弯残月立即勾起词人想和佳人团圆却难圆之意,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竖起一堵穿不过的墙。(“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晓风欺弱柳,残月隐悲凉。”)我们还可以深一步去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残枝败柳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空阔的千里楚天,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又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顿觉迷惘无助,这种羁旅行役中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然而这一切都是执手分别时想象中的虚拟的,但因这样的离别情景和情感柳永体验了无数次,所以想象才会如此逼真。(它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这正是:“杨柳留人不可留,晓风扑面寒心头,残月照人影孤单,酒醒之后愁更愁。”(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除了这句还有吗?)

示例3、“念去去。阔。”――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路上又思念佳人,离恨无限,顿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痛苦凄凉。“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云烟暮霭,使人透不过气,给人无限压抑,其离愁之深前途之茫茫,可以想见。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这不仅抒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作者在含泪执手难舍难分之际就想象自己接下来的路途景色:苍茫空阔的楚天下的是沉沉的暮霭,沉沉的暮霭笼罩在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是一叶扁舟,一叶扁舟上是渐行渐远的离人。行舟与游子都是那么渺小孤独,可背景却是远而又远高而又高,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和漂泊之感。几个意象组合的画面色调灰暗,低沉压抑,传达出词人苦闷孤独压抑迷惘的情感。(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除了这句还有吗?)

示例4:“都门催发”――面对美酒没有情绪,内心充满的是无限的依恋与不舍。为什么要喝酒?一为饯别,二为借酒浇愁,三也可能是驱除心寒。“无绪”一是没有好心情,二是心绪纷乱如麻,想走又不舍得走,矛盾痛苦可见一斑。“留恋处”是有情人依依不舍,“兰舟催发”是船家偏偏不断地催促上船;多么尖锐的矛盾。一方怨时间过的太快,一方嫌时间耽搁太久。一急一缓,两相映衬,生动地刻画了分别时不同人物的心理神态,突出离人的不舍、无奈和隐隐的对船家催促的烦恼。用字经济,手法高明。作者没有心情,郁闷、无奈。(这是离别时的场景描写,学生如果先提此句,就引导他们把离别时其他的句子找出来品味。)

示例5:”执手…凝噎.”――此句写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开始由表及里逐层揭示离人的内心世界。此是特写镜头,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执手”之精妙: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能否换成握、牵)。“竟”字之妙:竟然,为什么竟然说不出话来?这是对词人心境最真实的描摹:本来有千言万语可此时不知从何说起,唯闻哽咽声,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之间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难舍难分。(这里引导学生想象分别时人们会说些什么)互相保重可离人要去漂泊前途未卜;早日团聚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知何日能聚;祝愿离人愿望实现可江湖凶险无法预知所以这里边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个人的担忧。“无语凝噎”是写出了最后必须要动身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态,情到极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极言依依惜别和缠绵悱恻之情。真是“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孟郊《古怨别》)悲伤、难舍、痛苦到了极致。(这是离别时的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学生如果先提此句,就引导他们把离别时其他的句子找出来品味。)

示例4:“多情。节。”――直接抒情。“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作者似乎在自我安慰,实则突出自己的伤别更重,意义翻新。“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因为是在冷落的清秋之节。开拓了词的境界,深化主题,极写离别之痛。(除了直接抒情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示例5:末两句。――词人进一步设想一年之后的情况。(这里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年之后,诗人仍羁旅他乡,形单影只,纵使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繁华无限,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的风情万般的情意也因无人共语而倍感痛楚(无人倾诉因你不在身边,不知道古汴河畔的女子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了吗?)。(遥想手双携,顾影又自怜。走在花前,似你灿烂的笑脸;端起酒杯,是你泠泠的双眼。)“更”和‘纵“使情感更进一层,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似与情人直接对话,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结尾问句,更留有无穷意味。在词尾将离情推向高潮。(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春心莫共花争放,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还有其他设想的别后情景吗?)

教师小结语: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2、柳永的一生是充满抑郁和失意的,一首《雨霖铃》道尽了仕途失意,落拓江湖,辞别情人,把酒浇愁愁更愁的痛苦等等真切的感受。而且它不是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词人的情感并没有随着离别戛然而止,而是被充分抒写并表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层层推进的过程。(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

看来这首词不单纯是写一对恋人的分离,而是柳永借助分离这个话题来深刻表达她的人生的况味。那么能不能推荐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把它朗诵出来。

4、学生推荐一位学生朗诵词,要读出感情(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省略)

四、迁移训练: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望海潮》读出了青年柳永的情怀,在《雨霖铃》中我们体味了中年柳永复杂的人生滋味。请你写一段《读你》,表达你对柳永情感或形象的认知50_80字即可.

学生写习作、读习作。

1、倜傥豪放柳三变,少有奇才功名恋。三赴科场葬流年,满腹牢骚鹤冲天,奉旨填词风流现,晓风残月别情倩,宦海浮沉诗情拈,金鹅峰下月枫念。

2、暮霭沉沉,孤柳独立,晚风催得雨声碎。寒秋时节,谁怜落花卷霜帷。只守驿外,何时揽得乌纱归?佳人翘首,才子归去。蝉鸣引出离别泪。枉断空肠,酒香却道离别怅。长亭一别,纵是那时雁过也心伤。

3、告别了杨柳岸的晓风残月,你踏上兰舟向着暮霭沉沉的楚天驶去。依稀可望见的孤舟遥影在茫茫水天之际若隐若现。岸上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拭不去的泪水迷茫了整个江岸,连同这个令人伤感的秋。

4、忘不掉那一双泪眼中凝聚的爱意,拂不去被晓风吹在脸上的发丝。滔滔江水,清秋千里,你孤独漂泊的影子如惊鸿一般短暂,转瞬即逝般消失在梦中人的眼里。

5、犹记得当年意气风发十年寒窗夏雨冬雪,无奈你却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从此你便因为一时的少年豪气而踏上了一生的颠簸流离。你选择了词,词也选择了你,于是凡有井水处便得歌柳词。

6、他是个罪人,不仅写下了《望海潮》,让觊觎江南的完颜亮更加觊觎,更用多情细腻的笔触,让痴情的女子更加痴情。

7、柳永之词,始终以一情字为主线贯穿整个文学创作之路。动情处,令七尺男儿泪满衣衫;细微处,像雨夜听荷般诗意。写前人所写,却更胜一筹;创前人未有,泽被后世。

8、男欢女爱,美而不俗。文笔坦露、大胆,不落窠臼;心涌友善,以平等地位之观念,抒写红尘女子喜怒哀乐。在他的眼里,男女平等,即使烟花女子也一视同仁。此种情怀,若无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岂能这样至情、至诚。

9、今天,我们走进这位天才词人的心灵世界,真切体味到他那动人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所营造的异域美空间。也真实地触摸到了他的灵魂:真情、真爱、真词,真男人;也看到了这么一个历经磨难成为自己境界中真正的王者――白衣卿相柳永!

10、他是一个比谪仙更浪漫的人,他是一个比东坡更多情的人。他是用词句覆盖了市井陌楼堂馆所,他踌躇满志命运不堪的浪子――奉旨填词柳三变。

11、水墨城镇,是他生活的底色,和着微风,就着夕阳,写下瑰丽的词句。灯红酒绿,是歌女们穿梭的小巷,伴着琴弦,踏着舞步,他的词曲在神光离合中窜腾。天纵的才情,奈何年少轻狂,失了一生所向的仕途。只好怅然行走天下,醉那无用之酒,钟那无用之情,把酒黄昏,作别伊人。榨尽一生的辛酸悲凉,成那一声声歌女口中词。而这一生便郁郁而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心中怀才,唯不遇赏才之人;内心落寞,偏不逢安慰之人。虽伤心别离,浪迹天涯,宦游浮沉,却将万千情绪化为苦酒,酿化出最洒脱的词章,在历史长河中永存!

雨铃霖课件 篇4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该词的意境和情调。

2、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朗读与联想为主,点拨启发。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由《天涯思情》导入

柳永的《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那么究竟它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这就是柳永。

2、明确三点:

(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代表诗作。

'柳氏三绝'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奉旨填词柳三变'。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感知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听范读录音,正字音,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

(见板书)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想象)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四)重点分析

方法:尤其注重与学生学习过的诗词结合,如《琵琶行》诗句,和流行音乐联系,充分调动学生人生体验和想像,动情地玩味此诗之情趣和意境。

,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

(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①感受画面色调——清、冷、凉。          ②联系特定情境。(景依旧可能再有,人可不在了。)

3.【小结归纳】

(六) 欣赏《雨霖铃》歌曲。

(七)背诵并现代文改写该诗。

附板书:

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离

帐饮无绪 泪眼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别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难

下片:想象中的别后相思情景

伤离别  甚于常情             愁意浓浓        相

杨柳  晓风  残月             酒醒伤情        思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苦

译文稿:

秋后知了的叫声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夜色渐浓,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帐蓬里喝着酒饯行,可又哪有好心绪呢,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我出发了。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竞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住呢!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教后记:学生的背诵是必要的学习准备过程,向前和向课外的延伸,是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重要的是就此诗学习就必玩味出此诗的特殊之处,勿空求实。

雨铃霖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4、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5、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么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略了唐诗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体味宋词的别致之美。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作者简介:

明确三点: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词牌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三、整体感知:

(一)自渎诗歌,感知内容,回答问题

1.这一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这一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这一首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离别之前:勾勒环境

离别之时:描写情态

离别之后:刻画心理

(二)生读,其他同学点评,老师指导阅读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的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感情)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三)学生再尝试阅读,老师示范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

第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点明时间、地点、天气。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掌握?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杨“柳”—“留”的谐音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眼前景晓风—“凉”(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别后情(明)(暗)“残”月—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五、小结归纳:

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这一首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六、课外作业:

1、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其他文学形式。

2、写一段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离别文字

雨铃霖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分析及策略

1、教材内容: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该词通过描写词人与爱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及想象离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集中反映词人的复杂内心世界,为世人所传诵。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2、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对策: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四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多媒体播放《别亦难》歌曲,创设“伤离别”意境

1、指导诵读:

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听读——齐读

让学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

2、指导想象: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画面。

3、引导学生进行名句的鉴赏:主要通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鉴赏其中运用到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课外拓展,通过补充相关意象诗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总结古典诗词中存在的一个规律性的特点:通过固定意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

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对策:鉴于这节课的难点,我拟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①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词的意境美的感受。

②通过逐句点拨赏析使学生对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产生深切的感悟。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曾经学习过苏轼和辛弃疾等人的词,初步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虽然对词的基本概念有了朦胧的了解,但毕竟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感性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柳永这位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所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所以本课教授目标主要定位在“感受”二字上,抛开了一些分析诗词的术语,以情来带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便成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图

五、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反复朗读——探究讨论”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深刻体悟、积极探究的平台。

六.学习方法

整体把握察内容,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熟读背诵多识记。

《雨霖铃》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别亦难》歌曲,创设“伤离别”意境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表达的是什么主旨?

生:离愁别绪(板书)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呀,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也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主题。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接触过哪些描写离别的诗?

生回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母亲送别孩子时的泪眼愁眉,朋友送别时的牵挂、不舍和祝福,正像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所说的那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那么,北宋婉约派的著名代表词人柳永又是怎样表现“伤离别”(板书)这一主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雨霖铃》。(显示课题)

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简介

大屏幕显示“走近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

三、整体感知

1、师:下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词。(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提问:读完后,你能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叫一生回答

生答:哀婉、悲伤、凄清。教师(板书)

2、叫一生学生读,教师点拨。

3、多媒体播放《雨霖铃》配乐诵读。

要求:注意作品的节奏、韵律、读音,并且注意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

四、鉴赏

【学法指导】教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

(3)写作技巧的探讨:

师: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生: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板书)

师:本词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技巧?

生:…

师:这首词的重点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赏析上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开头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一生: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师: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教师引导: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生: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

师:这句话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品意境。

生:意象:寒蝉、长亭、骤雨

师生共同分析意象

寒蝉:

师问:寒蝉有何寓意?

生讨论回答:忧愁

师:是啊,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寒蝉——忧愁悲苦

(大屏幕显示)例如: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师:这些诗句都是借“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调。

师:长亭有什么寓意?

一生答: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所以我觉得也是伤感的载体

师:许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例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大屏幕显示)

结论:环境悲凉

分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师:“无绪”是什么意思?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回答:没有心思。

师:为什么“无绪”?

一生:因为要离别,所以即使有山珍海味也无没有心思。

师:哪个字能体现出二人难分难舍的情感?

生:催

师:请大家通过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亭送别时的情景。(学生思考)

一生:在那样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环境中,城门外,帐篷宴饯行。正在难舍难分之际,纵然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也必然是食之无味;而船家又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竟然在这样的时刻催促登程!词人不想走不愿走却又不得不走

矛盾:留恋←→催发

情深意长→不想走,我想留

师: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

结论:难分难舍

分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的特写镜头。

师提示: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特写镜头。

(学生思考一分钟回答)一生:因为难分难舍,因为不想走,因为我想留,所以在这痛苦万分时候,即使有万语千言,千言万语,也难以一一倾诉,两双无力而有意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只好我望着你,你望着我,泪眼相对,无语凝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啊。

师:此生用诗意的语言描写了诗意的镜头

师生鼓掌

分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上阙的结句

师:这三句写的还是人吗?

生:是写景

师: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者想象的还是虚构的?

生:想象。

师: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生: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师:为什么此句又在写景呢?

一生:我觉得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主要是以景写情。

师补充:直接写人已经讲感情表现到尽头了,再用景烘托,更能突出词人的愁绪和前途的黯淡无光,同时也暗示出情侣的分别是久远而漫长。

结论:惆怅伤感

上阕重在写离别前的依依不舍的情景。

2、赏析下阕

分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生:伤离别。

师:词人在这一句中除点明主旨外,还从两个角度去抒情,一个是历史时间,一个是季节,分别在那些字里体现出来?

生思考后回答:“自古”“清秋节”。师: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词人的情感:

生思考

一生: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是在清秋节,可谓愁意浓浓啊

结论:愁意浓浓

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本句的精妙之处。

师:这两句中有直接表达感情的字吗?

生:没有

师:这里的景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生:想象

师: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生:杨柳晓风残月

师:说说这一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叫一生回答

一生:它没有一个字是写情的,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

教师补充:(大屏幕显示)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惆怅晓莺残月——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还——曹植

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作者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结论:酒醒伤情

分析:“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生思考后,叫一生答

一生: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师: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

一生: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五、小结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在诵读时要注意体会本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还要注意把握婉约词的情感基调:哀婉、无奈、凄清。另外,以后在鉴赏诗词的时候,要通过品位诗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六、情景再现

多媒体播放《雨霖铃》动画。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七、全班同学背诵本词

学生自背四分钟(注意把握伤离别的思想感情)

叫一生背诵

学生齐背

八、作业:

1、背诵全词

2、用借景抒情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②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雨铃霖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可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题的诗句,教师补充导入:别离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豪放、或婉约,当然,将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作者与背景

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柳永,教师补充。教师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仕途失意后,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情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以忍受

明确:婉约词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奈、凄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上阕写实,秋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阕写虚,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索,写离别之凄恻。词人即景抒情,融情入景,最终情景交融,后人称之为“离人心上秋”

品赏:学生选取自己最喜爱的语句从意象、情景和色彩等角度入手进行欣赏,明确情景交融之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本词人美、景美、情美的特点,展开丰富想象,形成一幅别离之图:

人物:柳永与心上人

背景: 长亭、兰舟、流水、千里烟波、寒蝉

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美景

感情:哀婉伤感

小结: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美丽;惟有物,才使万物丰富;惟有人,才使万物生灵;而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作者笔下的情景是有机交融的(情景交融),作者将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相融(虚实相济),如此这般,才有了这份凄楚哀婉。

拓展延伸

赏析柳永的《蝶恋花》

点拨:这是一首怀之作。作者把流落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念情人的缠绵结合起来,上片登高望远,“愁生天际”,把无形的愁写得形象而具体。“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出一种相思,万般愁怨而无法诉说的情态。下片写想放纵一下自己,喝个一醉方休。然而对酒当歌仍然难解愁。苦中作乐,更觉无味。尽管这般苦闷有伤身体,可是“衣带渐宽”“人憔悴”,都不算什么,绝不后悔。后两句是全词的高潮,是真情所在。

背诵练习背诵

课堂教师总结: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景景交融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4238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现实又很扎心的句子集锦63句
下一篇 : 虐心短句2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