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写师者的作文 篇1

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从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国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用姜太公并尊为尚父。汤用伊尹,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苻坚先生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这是曾子体察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用人大原则,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

“用徒”让自己感到快乐,“用友”让自己受到约束,“用师”却让自己受到压抑。所以,今天喜欢“用徒”的领导者远远多于“用师”者。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言听计从、顺人喜好、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身边越多,其事业失败的机率也越大;而那种脾气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优秀领导者而言,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机率越大。

一个人若能虚心的不断学习,那就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但许多人并不总是能够虚心学习的。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这种精神非常好,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懂得越来越多,学习的劲头却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当一个人爬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就像爬山一样,他第一个爬到山顶了,看看上面没有更高的了,看看下面乌压压的都是人。他这时候就会有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觉得已经是“登高山而小天下”了,不用再学了,相反,别人都要跟他学了。于是,他开始走下坡路了。俗话说得好:“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领导者爬到顶峰之后还知道不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灵魂深处有着一种渴望日日复新的强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王看起来是至高无上的,但他上面还是有人,他上面有“老师”,有供他尊重和学习的人。一个领导者若是整天叫苦,说自己身边没有人才,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很是骄傲自大、刚愎用自,就是他并不尊重人才,没有拿属下当老师的那种胸怀和气度,更没有“用师”的大智慧。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儿跑了。

有句格言说得好:“博学多闻的智者,总是温良谦逊;硕果累累的树枝;永远俯首躬身。”

一般来说,领导者大权在握,在组织内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他受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就会使他把许多的时间精力分散在诸多人事的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上进行领导、管理、周旋、应付。久而久之,时间、精力、健康、知识、智慧、思考力……,都会受到亏损而缺乏增长!对此,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将显眼的位置留给下属,将真正贤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面。领导人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助于自身的修身养心、学习思索;有助于他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有利于加强下属对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

这样,当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时,就会获得足够的时间、智慧和精力去面对,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决胜千里。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我们只有拥抱智慧,才能见证“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谛。

案例一:

周文王尊姜太公为尚父,同时暗里派员行贿奸臣费仲,让他去败坏商朝的朝纲,助使纣王荒废朝政、放情纵欲于酒色犬马中,把殷朝尚存的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逼走、囚禁、残害,使得整个社会天昏地暗、民怨沸腾。然后,周武王顺应时势迎合民心之所望,率领八百诸侯会师盟津,大败“竭天下之财富饱一己之私欲”的纣王于牧野。这一历史铁证,就是这个道理的深刻演绎(这也是李世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黄石公三略》“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的道理)。而被推翻的商纣王是个什么德性呢,他用七年的时间大兴土木征民于劳役,建造了方圆数里、高过千尺的“鹿台”,用各种美酒、肉类建造了“酒林肉湖”,竭天下之财富饱一己之私欲。他要求自己的大臣必须惟令是从,谁不听话就惩罚谁,大臣比干是纣王的亲戚,不顾自己的性命忠谏纣王,纣王却挖了比干的心,据说是要看看比干的心到底有几窍。

案例二: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于建安十一年发出了《求言令》,要求其部属在每月月初写出他的优缺点,交由他过目,用以自察自省,并从中网罗了诸多人才,为其日后争雄天下奠定了基础。

建安十三年,曹操兵败赤壁后痛定思痛,又一次把广罗人才和奖励战功放到了重要地位上。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他依次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充分显现他了重视群体智慧、虚心纳谏的广阔胸怀。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此典故,曹操表示自己要谦虚谨慎地对待有才识的人,使全国的人都真心归服。

案例三:

燕昭王登上了残破的燕国王位后,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揽天下贤才,以图依靠他们报仇雪耻。一天,他求教于贤士郭隗,请教雪耻兴国之大计。

郭隗说:“成就王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师;成就霸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友;亡国的君主,以贤者为奴仆。折节屈尊侍奉贤者,虚心老师接受教导,那么,才华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工作,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么,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独断专行、颐指气使,那么,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发怒骂人,那么,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犯人、奴隶就会随之而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呀。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后来,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华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案例四:

张作霖欲举兵进行大的动作,却突然无缘无故的将他的总参谋长清除出他的阵营。

张作霖的部下不解的问张作霖:“总参谋长有何过错,大帅何以这样?”张作霖答到:“总参谋长没有犯什么错,他的错是他从没有一次顶撞过我,但就是因为他从没有顶撞过我,所以才要他离开。”

……

总结: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条规律:“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然而王霸之后怎样才能传于万世?历史上没有几人能做到世代称霸,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可以一直举贤用能,唯才可恃的用人之道体系。

国外的那些可以生存百年以上的企业,无一不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优良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体系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适应着时代的变幻。这对与国内的企业来说,也是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的。

写师者的作文 篇2

为人师表者爱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对老师的一种基本要求。特别是高校老师拥有更高学位,理应拥有更高的素质,更应有爱的资本。同时所培养面对的学生,很快将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用在学校所受的影响加之个人的发挥共同作用于工作单位和社会,是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培养的如何,特别是老师爱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的如何,至少是在离开学校的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是如此,可能后期随着各种因素的不一而表现出个体作为的差异性。既然高校老师对学生的爱很重要,就需要弄清楚老师对于学生,什么是爱,为什么去爱,怎样去爱,爱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的反馈又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爱,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对于为什么去爱,因为国家和社会对老师赋予了责任和担当,通过老师的师承传授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社会的进步。对于怎样去爱,从总体上讲是老师履行责任担当契约,实现个人学识的一种输出;从小处来说,各个老师就体现出了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不一。对于爱的结果,学生能够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能够有利于社会。对于学生对老师的反馈,就是检验老师爱学生的直观依据了。如果说学生在校时,老师对学生之严,学生一段时间没有理解很正常,如果学生毕业多年之后,仍然不认可老师,那这个老师就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了。

相较于社会的复杂,不管学生如何受社会之影响,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相对较为单纯的,也最易得到满足的,这个时候更是老师用心培养学生,最能感召学生,最能让学生感动铭记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更是高校老师大有可为的时候。老师培养学生,说的直接点,不图学生的多少物质汇报,却真真切切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有所出息,有所对自己培养水平和付出的一种证明和认可,这是对辛苦培养学生的老师的一种发自肺腑的满足。

可目前高校,也出现了一些让学生不甚痛快且只顾己利的为师之道。这样的师者是肯定难以被学生所接受,不说影响着学生的前途,至少是滞缓了学生的前途。其实万千世界,很难说一师之好,还是一师之不好,因为都是在横向比较中做出评价,而且这其中的差异性因素很多,也容易陷入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偏颇之处,可有两个评价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老师对自己之爱和对学生之爱是否统一,二是老师对自己子女之爱与对学生之爱是否统一。特别是后者更具有直观对照性。一个老师对自己子女之严,之苛,如果对学生同样如此,不仅不为过,还是某种程度的对学生负责。如果对自己子女宠爱有佳,对学生只知索取,不知培养和关心,这样的老师对学生还能叫爱吗。

我国社会发展到如今,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大家都在抱怨现在的人怎么这样的时候,也是我国教育界特别是这些培养学生的老师们反思的时候了。自己对学生在校时的培养是不是真的付出了爱,是不是身体力行的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经常听到老师谈论自己的学生大多做事不踏实、喜欢拖沓等的时候。如果这些学生是少数,可能是一种中肯的陈述,如果是大多数,估计该是老师反思的时候了。因为只知对学生索取,不知用心培养的老师是得不到学生尊重的,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为此,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千千万万老师对祖国人才培养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国出现的若多道德失范,人性扭曲,一部分老师是有责任的。

写师者的作文 篇3

他,是去年初秋时节走入我人生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在建始文学界拥有很高知名度的作家;他,是浓缩着智慧精华的园丁;他,就是我那幽默风趣、和蔼而又严肃的初中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中等身材,身高大约一米六左右。别看他个子不显眼,但他却是一个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师者。他发表过许多文学作品,出版过个人专著。我有幸细读了他写的《远去的村庄》、《作文这样创新》、《老师教你写作文》等专著,读后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思路得到了拓展,文字功底有很大提高。他的作文点评,更是一针见血,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语文老师已经年过半百,或许是因为年龄和长期用脑的双重缘故,头发已经所剩不多了,稀稀落落的散布在他那颗充满智慧的脑袋上。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秃顶的最真实的写照吧!他的眼睛虽然很小,似乎是不经意间在脸上划过的一道小缝隙,但炯炯有神的眼光中充满着机智和幽默。他的嘴唇有点儿厚,仿佛是知识宝库外的大喇叭,孜孜不倦地用洪厚的男中音把文学知识的精华无私地传播给千百个求知的芸芸学子。他饱经沧桑的圆脸上时常透出缕缕红晕,像一个熟透了的大苹果,给人一种学识渊博的长者特有的慈祥。

他的语文课上,没有那种枯燥无味、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感觉。他讲解起课文、古诗词和作文来,常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神态,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娓娓道来,环环相扣,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行走在文中的世界,品味着意境散发的香醇。他常会要求我们学着把课堂上教的一些写作手法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学会从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积累写作的原始素材。只要你用心去琢磨,就会体验到使用这个方法带来的奇妙无穷的写作乐趣。在我们观察、叙述、表达能力增强的同时,写作水平就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在他的耐心教导下,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们班的作文整体水平提高了许多,冒出了多个校内外小有“名气”的小小作家。他们稚嫩的作品逐渐变得成熟,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走上校内外网站和文学刊物。

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儿知名作家的“架子”。他随和而又幽默,言行举止中常常充满喜剧感。他与人交谈时笑容常挂在脸上,眼睛微微眯着,双手叉在腰上,脑袋不时地配合着说话的节奏晃动几下。这时的他在我们心目中,就如邻家大伯那般和蔼可亲。他最具特色的语言便是那具有浓厚建始方言特色的“彩色”普通话表演。他只要一张口,周围的气氛便会立刻变的活跃起来,伴随着的是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

语文老师对我们不仅有和蔼幽默的一面,更有严肃可敬的一面。每次上课时,只要看见有人出现不认真学习,讲话、做小动作等情况,他那满脸堆着笑容的脸上就会立刻刮来大片的乌云,两只小眼睛如同两道闪电一样,马上“刺向”那个“开小差”的人,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让人立马警觉过来,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一旦大家都集中精力学习时,那满脸的乌云并会从他严肃的脸上飞逝而去,取而代之的又是他那和蔼幽默的笑容。

每当清脆的语文上课铃响起,他就会双手叉腰,挂着招牌般的笑容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微微眯着眼睛,用深邃的目光扫视着我们。此时此刻,一个和蔼而又严肃的师者,也许又在盘算着如何用他渊博的文学知识帮助这帮学子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写师者的作文 篇4

《觉醒年代》里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陈独秀的家面前有一段由黄土、泥沙、雨水和车轱辘印记组成的泥泞之路。当每一次陈独秀与人走过时,会用路旁的砖块丢入水中作为垫脚石以辅佐前行。有人说,这个片段代表他们是在用血肉之躯在泥泞时代里艰难前行。他们是丢下石块的铺路者,也是摇荡岁月里青年人的筑梦师。

说起“铺路者,筑梦师”,陈独秀、李大钊是如此,我们身边的师者亦是如此。

我想起我的启蒙老师。

记得她说过很多次的一句话:“我相信你,相信你们能够做得好。”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好像语气没什么异样,不激昂也不激越,平静而又有力量,是定心剂也是加持剂。

因为她,我爱上了樊登读会书;因为她,我认识了语文名师蒋军晶老师;因为她,语文的根基早早埋在我心中。我和与她分别已久,但她的教导,使我受益一生。

谈起老师,我还想起我在绣中认识的第一位老师——王明莉老师。

初见她时,严肃庄重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她对于我来说有一种“生人勿进”的味道。在初识的日子里,我也难以放下紧张和局促感去与她交流。

但人生的缘分总是很奇妙,不咸不淡的关系像被催熟的果,时机一到,自然孕育出饱满的果实。

初中时期的第一次演讲比赛,初赛的紧张让我的心无处安放,状态每况愈下。是我们班的王老师,比赛全程在场,坐在我身旁,一直叮嘱我不要过于紧张,放松地完成比赛。上场前,还亲自帮我盘发,整理衣着。微乎其微的动作,无不透露着关怀。演讲过程中,我难以直视评委老师的眼睛,底下的同学都如此陌生,我的眼睛飘忽不定,无法坚定。但抬头只需一眼,我便看到了她,那个平常看起来不苟言笑的王老师,正笑脸盈盈地凝望着我。此刻的画面像电影里对焦的长镜头,周围一切都被模糊,但穿着拼色上衣的她,成为我镜头的主角。我在上面演讲,她在下面录像。时至今日,我仍保存着比赛的录像。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比赛意义非凡,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还记得彼此心的温度。

正如林清玄在《玫瑰海岸》中所说:再温柔平和宁静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还有很多的瞬间和时刻,每次节日送来的小礼物、六一盛夏带来的解暑冰品、迎接新年的小礼包、篮球赛的亲自陪练、失意时的安慰和拥抱,得意时毫不顾形象的呐喊和欢呼……莉姐既是我们学业上的铺路者、筑梦师,也如生活中挚友般的存在。

经过两年的相处,莉姐干练严肃的形象依然存在,但有趣、自信、温柔、关爱也成为了她在我心中的新的代名词。

我想,一定还有无数这样的师者,哪怕素未相识,哪怕只是一面之缘,也曾在某一个角落,为某一个学生漆黑的成长道路洒下闪耀的星辉。

我们写过无数句子,却永远写不出各位老师最美的样子。感谢各位老师们,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在此,预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写师者的作文 篇5

在初三时我们换了一个新的政治老师,他很老,给人一种一看就很有教学经验的人,长得很高,平顶头,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正方形状的老花镜。连嘴和唇都宽而扁,尤其是脸上特别皱,大腿长。上起课来,别具特色,让我们班人听得如痴如醉,沉迷于此无法自拔。

上政治课前,我们的政治老师的办公室与我们在同一层,距离不会很远,大概三分钟就可以到达。这只是我们政治老师速度而估计出来的,我们政治老师总是在上课前有一个习惯,那个习惯就无论怎么样都要抽一根华子。再进来上课,再打预备铃时,老师则开始抽烟,为了不浪费时间就会叫我们先读政治书。他说完之后,总要吐几口千年老痰,再用脚揉几下,然后进来抓人,看谁没有认真读书,便猛的冲进来,用手一抓。用力一揪,说:“请你站起来。”然后,便开始上课。

上课时,政治老师抓完人之后,便径直进过去。拿上放在走廊上的书,潇洒的走进课堂,大声叫。好了,不用读了,便开始批评被抓的不认真的同学,然后对他笑一下,让他下次不可以不读书了,就让他坐下。他上课时总是很严厉,不准我们喝水,不准搞小动作,要认真听,还时不时分享他自己的经历,怎样教导他的子女的。面对不听话的同学,我们的政治老师就说,你成绩很好吗?你是体育生还是特长生就不用听了?你有耐心吗?有爆发力吗?你比别人强吗?跑的赢人家吗?体育再好,学习没有搞好也没什么用,又进不了重点高中,最后劝导大家要认真上课。

下课后,我们的政治老师走了,双手夹着书本,面带着春意的走出了教室,我们就去上厕所,如果我们在厕所的道路上遇见了他,并向他问好,他会露出的笑对我们说:“去放水呀。”我们连忙应答,然后政治老师就嘿嘿嘿的笑了,我们走了之后。政治老师老师就回到了办公室。永远都是老大,连年级主任都寄养三分,你要是会去陪他聊天,他会很开心。

我们的政治老师极其像一个孩子,和蔼可亲,上课又严肃。中夹着幽默,热爱学习,还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也会热情的帮助学生,对学生总是细心教导,会与学生交谈,内心与学习辅导,因此我非常喜欢我们的政治老师。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5055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搞笑检讨书(收藏14篇)
下一篇 : 感恩经典演讲稿(必备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