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励志的句子从您的要求出发提供了这份有价值的“小数的课件”,个人使用的产品可以与朋友一起分享感觉要更好!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小数的课件(篇1)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一、自学反馈:

关于小数学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小数乘法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提示课题:

师:真是好样的,通过自学,不但知道自己懂什么,还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想懂什么?而且还提了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可没这么厉害。虽然多数同学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这节就让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小数乘法的王国里去乐上一乐,同时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怎么样?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师: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0、2×4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说说0、01×10、0、01×50、0、01×100、0、01×1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观察,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的课件(篇2)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第例“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善于比较、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在三年级时,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你能说出几个吗?

2、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小数的资料,老师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你可以轻轻地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1)一块橡皮元,一本练习本元。

(2)一张信封元。

(3)王琳的身高米,体重千克。

(4)刘翔在国际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秒的成绩刷新世界记录。

(5)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米。

(6)人体的正常体温是°°C。

(7)“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时距地球表面最远的高度大约是千米。

3、引入课题

这些信息中的数都是小数,用小数可以描述一些事情,反映一些现象。看来,同学们对小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想不想作进一步的的研究?你还想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法

小数怎么读?谁能把信息中的几个小数再读一读?

能发现小数是怎么读的吗?

让学生发现: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一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依次一个一个地读。

出示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

2、探究小数的意义和写法

(、元这些小数是怎么来的?

小组内回忆6角写成元的过程。

那5分为什么可以写成元?同桌商量商量。

引导学生:元与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分是1元的1/100,是1/100元,可以写成元,那5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元?写成小数是多少元?

学生尝试说说7角5分转化为元的过程。

那6角8分可以写成几元?

(2)米是怎么产生的?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教师出示米尺图)

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米。

以小组为单位,在直尺上另外找出两个刻度,想一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把它们写下来。

组织交流。

(3)猜一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还会得到什么样的分数?如何写成小数?

把自己的猜想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试着把这些分数、小数写下来。

组织全班交流。

3、抽象概括:

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概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以前我们学习了一位小数,今天又认识了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还会有位数更多的小数吗?

4、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说说怎么想的。结合图来理解每个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三、练习拓展

1、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早晨6点30分,小明从米宽的小床上起来,挤了米长的一段牙膏,用了小时刷牙洗脸,喝了一杯升的牛奶,吃了一只面包,背起千克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千米的学校跑去。

指名板演。读一读这几个小数,选择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说说它们表示几分之几。

铅笔3角小刀8分直尺5角9分练习本76/100元

3、把你认为长度相同的找出来

4毫米米4/1000米米4厘米4分米4/10米

4、估价:一筒薯片的价格在5元~6元之间。

5、把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挑一个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同桌听。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经常用到小数,课后围绕“生活中的小数”写一篇数学日记。

反思:

我总认为“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一内容用传统的讲授法比较恰当,因为这些概念是约定束成的,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如何使传统教学与新理念融合在一起,达到比较完美的教学效果,本课进行了一点尝试。

1、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课始,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把小数的意义设置在一种生活化、需求化、个性化的大背景中,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来表达对小数的理解。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充分利用个别学生会读这一资源,让这部分学生大胆释放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经验,通过他们的引读,让其他学生发现小数的读法。

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

小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抽象这个概念的过程中,通过旧知的迁移,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他们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如回忆了体验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从而发现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课的练习安排,彻底改变了教材上的读读、写写、做做的模式,而是通过把听到的情境中的小数记录下来、改写商品标价、找相同的长度、估价、介绍收集的小数信息等形式,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真实。

小数的课件(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习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习环节中,变换了练习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习: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习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习总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的课件(篇4)

教学资料: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好处,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潜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好处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

1、复习铺垫

⑴0.7表示十分之

0.38表示()

0.925表示()

⑵计算:1.36×123.08×253.6×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学资料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这天老师和你们一齐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忙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潜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平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扩大到要的10倍12

×0.8扩大到要的10倍×8

0.96缩小到要的9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再点上小数点。

3、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此刻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忙别人,此刻教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平方米。

师: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5扩大到要的10倍15

×0.9扩大到要的10倍×9

1.35缩小到要的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这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样办

小组讨论: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p6练习

2.选取:

⑴两个小数相乘,积必须()

a.大于b.小于c.等于

⑵a×b<a(a、b均大于0),则b()

a.>b.<c.=

⑶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a.12.75×8.3b.127.5×8.3c.12.75×0.83

【设计意图:设计巩固练习题借以对新知识的巩固加深,使学生思维潜力得以培养.】

小数的课件(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

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学生独立练习。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 )

=( )×(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5题。

小数的课件(篇6)

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 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关键:正确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知识转化。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

1、0.09米=( )厘米 3.5元=( )角

150千克=( )吨 42米 =( )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 ) 75缩小10倍是 ( )

扩大100倍是( ) 缩小100倍是( )

扩大1000倍是( ) 缩小1000倍是( )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 )倍

4、13×12=156

13×120= ( )

13×1200=(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一、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一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1)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2)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 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 14.5×8 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1、对比练习:做一做1(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明辩是非:(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2. 4 1.3 5 0.2 5

× 6 × 3 × 8

-------- --------- --------

1 2 .4 4 0 .5 2 0 0

3、笔算。7.08×6 9.35×8

4、实际问题解决。奉化到宁波40.6千米,来回一趟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 45×1.9=

4.5 ×19 = 4.5×1.9=

0.45×19 = ( )×( )=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众向思维培养。)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 -- - 3 5 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3 ×3 × 5 × 5

------- ------ ------- --------

10.5元 ----105角 3.60 缩小到它的1/100 360

小数的课件(篇7)

不久前,有幸听了徐教师执教的“认识乘法”一课,不禁被他精湛纯熟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徐老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徐老师以动态、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本文试图撷取徐老师“认识乘法”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来感受一下徐老师如何在一节看似平淡无奇的数学课上体现新课程提倡的理念与方法。

对话中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是通过沟通、对话实现的,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保持了必要的权威,又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关照学生,还应以对话者的身份与学生同在。这是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

案例片段: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数兔子是2个2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的。

生2:我数鸡时是3个3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地围在一起吃米的。

师:(板书2+2+2=6 3+3+3+3=12)(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

3个2 4个3

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

师: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看看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

师:再请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看一看是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

生:是2个4,列式是4+4=8。

师:请大家任意摆出几个几,说给同桌听。

生1:我每堆摆了3个圆片,摆了3堆,就是3个3,3+3+3=9。

生2:我先在脑子里想好5个2,再摆的,2+2+2+2+2=10。

生3:我是一个一个摆的,摆了6个1,1+1+1+1+1+1=6。

师:生3的摆法很有新意。我们在摆几个几时,只要每一堆同样多都可以。

师:(出示花片图)提问: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图的?怎样列式?是几个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显示)

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

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

生3:我是一个一个看的,就是15个1。

生4:我知道一共有15个花片,就是1个15。

师:(肯定了生3和生4的想法)

师: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

生:得数相同,因为还是这么多花片,没有拿来也没有拿走。

思考:

“对话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都需要建立在最基本的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离开了生命体的平等,离开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可能有“对话”教学,这节课徐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一个生命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对话,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以平等、伙伴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不同声音始终在倾听,暂缓评价,平等并参与研究问题。正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这么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和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得到发展。这种对话教学是一种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课堂教学,只有师生平等,才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接纳对话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才使对话和合作富有了时代气息,真正体现其在提升师生生命价值中的巨大作用。

生活中的教学内容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目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方向。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徐老师又是如何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呢?

案例片段:

师: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2:我是2个2个地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生4:我也是用加法算的,4+4=8。

师:(板书2+2+2+2=8 4+4=8)

师:求4个2或2个4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课本后先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自学课本,讨论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形成板书)

4 × 2 = 8(读作“4乘2”)

或2 × 4 = 8(读作“2乘4”)

┇ ┇ ┇ ┇

乘数乘号乘数积

师:(电脑图出示8个2)这间电脑教室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2?用加法和乘法你会列式吗?

生:是8个2,加法是2+2+2+2+2+2+2+2=16,乘法是2×8=16或8×2=16。

师:(电脑图变成100个2)现在有多少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2+2+2+2+2+……

(有的学生说着说着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太长了!”“太麻烦了!”还有的学生憋住气脸涨得通红继续说着,声音越来越小,终于也停了下来。)

师:你们感觉求100个2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

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2或2×100,快多了!

思考: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在本课的教学中,徐老师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

开发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指出,课程是生活的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生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徐老师在教学“乘法的认识”一课时,注重了在日常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课程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案例片段: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妈妈给我买了3袋铅笔,每袋都有4枝,我用乘法就是4×3=12或3×4=12。

生2:我家有5个人,吃饭时我拿筷子就拿5个2枝,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3:我们教室里有3排日光灯,每排3根,用乘法是3×3=9。

生4: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5个手指,一共有10个手指,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5:我们还有两只脚,手指和脚趾一共就是20个,4×5=20或5×4=20。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老师不由也笑了)

思考: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的可用之“材”,除“教材”以外,其实还有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简简单单的通过一句话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材”不仅是预成的,而且是生成的,是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开发、交融的过程。只有增强课程意识,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把握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使数学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好课必须有效,特别是公开课更要朴实、真实和老实。”整堂课上,徐老师的话并不多,更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字字发自肺腑,对学生充满了鼓励、信任和期待。学生在这看似平淡的数学课上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有了学好数学,做好每一件事的信心的勇气。

小数的课件(篇8)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体会抽象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二、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抽象、推理等活动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通过自学,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通过数数的活动,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评价设计:

1、通过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小数的意义,达成目标1。

2、经历自学,数数等活动,独立探究,全班交流汇报,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达成目标2。

四、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米尺、课件。

六、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

(2)10个0.1是()。10个0.01是()。

(3)写成小数是()。写成小数是()。

(4)1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100÷10=10÷10=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填表格: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课件(篇9)

教学内容:P例9

教学目标:

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经历观察和比较循环小数特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依次不断重复”,或者说是“循环”。

(2)观察月历,理解依次重复和循环的含义。

2、导入:生活中有这些重复现象,数学计算中也会遇到一些重复现象,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探讨吧。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8。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8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师:请看屏幕,它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00÷75。

(让学生试着计算,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前面我们发现有些除法总是除不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时商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4)全班交流。

问:在计算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

(它的商有除不尽的现象。)

2、出示例9两题:28÷1878.6÷11

男生做第一题,女生做第二题。(体验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情况。)

3、讨论:怎样表示这个除不尽的商呢?讨论除不尽的现象。

4、你知道这样的小数叫什么小数吗?

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呢?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呢?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看教材P28第一小节,将概念性的名词做上记号。

5、看教材理解。

三、理解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看教材。

反馈看教材的情况。

(1)举例说明循环小数中的循环节。

(2)怎样简便表示循环小数?

(3)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请举例说明。循环小数属于哪一种?

2、练习反馈。

(,请用简便方法表示出来。

4.20.6666…2.7467467…3.08787…5.476763.1415926…5.7676…

(2)你还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分类:可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又可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3、取近似值。

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它的近似数。任取上面练习中的两个循环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4、试做:如果有需要请老师帮助。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1)你是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的?

(两位、三位小数时有什么不同?

(比较区别得出:保留几位小数,就看几位小数的后一位,如果大于等于

四、实践、练习

1、判断正误,并改正。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评价。)

2、选一选。

(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A、是B、不是C、不一定是

(。

A、322

3、小刚练习书法,他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话依次反复写,第62个字应写什么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交流收获,并提出问题。

六、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5.7÷95÷86.64÷3.3

2、8.736726……小数部分第17位上的数字是几?

5.23434……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几?

(通知学生下节课带计算器。)

小数的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P28--29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3×100=你是怎样口算的?

1.6÷8=

16÷8=

160÷800=怎么口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发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结”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中国结”代表吉祥如意,表示喜庆。逢年过节老百姓喜欢把它挂在家里。国庆节快到了,小明和奶奶也想编几个“中国结”装饰家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以生活化的事例引出数学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采用中国最传统的工艺“中国结”,让学生受到中国优良文化的熏陶,进行德育教育。〕

1、课件出示例4。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谁来列式?(指名回答)

老师板书算式:7.65÷0.85=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中国结”,就是求7.65里面有几个0.85,所以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那这节课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三、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1、估算。

师:谁能先估一估大约能编几个?你是怎样估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动脑筋想一想,能否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交流,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算一算。开始吧。

2、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了解情况。)

3、交流反馈,渗透“转化”思想。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预设:

①7.65米=765厘米0.85米=85厘米765÷85=9。

学生汇报后,师:你为什么要转换单位呢?引导学生说出为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师评价:你好聪明。通过转换单位,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但是,如果没有单位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

②7.65×100=7650.85×100=85765÷85=9。

师:你为什么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100呢?(这样就能转化成整数)也就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你是根据什么来转化的?(商不变的性质)

这位同学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100也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真了不起!(板书完整)

③可能还有学生可以直接用竖式笔算。

师:刚才老师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是直接列竖式计算呢?我们来看看。

预案一:如果学生做对但书写不规范完整。先让学生说算理。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其实这位同学也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但是在这个竖式中,除数还是0.85呀,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写的。先让学生说算理。

师:你真了不起,能把“转化”的过程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出来,这样让人看得明白、清楚。真棒!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4、师示范书写格式。

师:那这种竖式的格式是怎样书写的呢?下面老师来示范一遍,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教师边说边写。

师: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转化成整数,把原来的小数点和零划去,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就可以了。这时,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方法来计算。

师:同学们知道怎样列竖式计算了吗?请在练习本上像这样列竖式重新算一遍。

最后在横式上写上得数、单位再答题。

6、反馈练习

学生们学会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吗?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下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怎样移动小数点?(不用计算,在竖式中写一写。)

62.4÷2.62.38÷0.34

小数的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小数的课件(篇12)

教学内容:教材p14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熟练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质疑引导,讲解。迁移推理,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

1、回顾问题,加深认识。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感受?(指4—5名学生回答:包括学困生、中、优生)

学生说在小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出示练习

⑴1.25×7。7×8=□×□×7.7

⑵6.1×5.4+3.9×54=(□+□)×5.4

⑶2.5×(10+4)=□×□+□×□

⑷13×10.1=13×(□+□)=□×□+□×□

让学生在独立填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填空的依据,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和巩固。(交流时找中下等学生回答)

2、运用定律,快速判断。

每组题中你只需在a或b中选一题来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你会选哪题呢?请你做在练习纸上。

a、(8×5.27)×1.25 a、4.5 × 99 a、2.3×0.6+2.3×0.4

b、(8×5.27)×1.24 b、4.5×100—4.5×1 b、2.3×0.6+0.4

为什么选?运用什么定律?(汇报时指名中等学生回答)

二、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

0。25×368×40 1。7×101 7。8×9+7。8

5。5×9。8 12。5×2。5×0。8×4 19。7×5。3+4。7×19。7

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订正。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⑴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分析:每箱有24瓶,每1。3元,则每箱要(24×1。3)元,图中一共有5箱,一共需要(24×1。3×5)元,该算式用交换律计算比较方便。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⑵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7题。

完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指出板演学生是否正确。

⑶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8、11题。先理解题意,获取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三。拓展新知。

(1)说一说:7。69×101 2。5×(3。8×0。04)0。125×72

观察这三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马上想到了几?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小结: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⑵试一试:1。5×0。8+1。5×0。2 1。5×0。8+15×0。02

第一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运用了什么定律。

第二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还能直接用运算定律吗?为什么?。

利用积不变,因数变化规律进行变形15×0。02=1。5×0。2,

1。5×0。8+15×0。02=1。5×0。8+1。5×0。2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⑶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

每千克白菜0。45元,妈妈买了3。7kg,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思考:

分析解答: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列出算式0。42×3。7≈1。67(元)

教师提示:因为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1”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分”所对应的是百分数。所以在计算有关钱的问题时,即使没有要求取近似数,如果最后结果的小数位数多于两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作业: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9、10题。

小数的课件(篇13)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出示上好佳薯片:每袋薯片售价2元,买3袋共用多少元?30袋?300袋?3000袋呢?

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2角×4=8角40元-8角=39元2角

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

小结:说一说9.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口答:2.5×151.14×50.013×20把它转化成()×(),在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小数点?

再用竖式计算。

1、针对性练习:

2、对比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并加以比较:

16.11×816.11+8

3、走进生活:

两种包装的薯片价格如下:

100克售价5.4元50克售价2.75元

那种包装的薯片便宜?(请计算说明)

4、开放性练习:

假如每组有100元钱,大家对照好又多购物单,确定想买的商品的名称、单价、和数量,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填写下表: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应付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小数的课件(篇14)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数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借用小数点搬家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创设“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学生自己经历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过程,总结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3)借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也逐步地缩小(扩大)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6025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理财投资读后感4篇
下一篇 : 财务管理述职报告
" 小数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