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出于您的愿望我们精心编辑了“出师表课件”,想获取更多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出师表课件 篇1

教材地位:

本课位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选录的都是名篇本课虽被定为自读课文,但在初中教材中却占有重要位置,是教学的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

3、掌握一至五段重点词句含义。

4、理解作者提出的三条建议。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朗读法、归纳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质疑讨论法、自学法、批注法、识记法、朗读法。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运筹帷幄,才智超群,后来成了智慧的化身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出师表》。

[设想]:以作者超人的才智引出本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课堂。

[设想]:不管是从名著考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名人的角度,本文作者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让他们借助手中资料自行进行了解,教师再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并强调需要识记的重点,是本文第一课时学习中不可少的环节。

[设想]:在共读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朗读。

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并能在节奏、停顿、情感等方面给予指正。

[设想]:本文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字词含义变化较大,疏通文章含义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由于课下注释标注比较全面,学生手中又有齐备的工具书,有能力解决翻译问题这一环节就放手交给学生去完成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互相提醒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设想]:文中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注释和资料中都没有显示,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可能无从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以求解决彻底。

[设想]: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其以文章词句含义的掌握程度,教师设置一些习题,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适时向学生强调词句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设想]:在多角度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课文独立复述其含义,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设想]: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出师表》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文章中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

[设想]:作为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从作者到朗读,再到词句翻译和课文内容,学习内容相当零碎,但要点也较明晰,所以课堂小结必须进行,用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再次明确学习重点。

1、背诵并翻译前五段。

2、完成基训相应题目。

[设想]:这篇文章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当堂消化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其课下及时巩固,利于下节课的学习。

出师表课件 篇2

《出师表教案优秀教案》

引言:

《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表,也是晋代名将诸葛亮致刘备的一封勉励书信。这篇文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教材之一。本文将基于这一题目,设计一份《出师表》教案,旨在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

一、背景知识:

1.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信件,重点介绍了蜀汉在对东吴作战时诸葛亮的事迹。

2. 文学作品中常采用书信的形式,通过主人公的自述,反映了时代背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3. 本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及重要性,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学生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及重要性。

b. 学生理解《出师表》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c. 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

2. 能力目标:

a. 学生能快速捕捉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b.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识读所得。

c.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词汇。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a.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出师表》中的表达思想和感情。

b.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展示文学作品的魅力。

2. 难点:

a. 学生理解信件文体,并正确理解表达的内容。

b.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识读所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谈论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信件的兴趣。

2. 介绍作者:介绍诸葛亮的背景和历史时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3. 阅读练习:将《出师表》分段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捕捉每个段落的主题和要点,并注意其中的感情表达。

4. 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出师表》中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并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的个人经历相对照,以增强学生的共鸣。

5.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出师表》的理解及感受。

6. 朗读练习:对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训练,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正确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感情,并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在朗读中表达情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 讨论记录:教师记录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回答和观点,以便评价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3. 学生表现: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体现出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

本篇《出师表教案优秀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出师表》这一经典之作,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上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探究,并实践语言运用和朗读技巧。通过反思教师评价和学生表现,不仅可以评估教学效果,还可以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出师表课件 篇3

【教学要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阙(quē)苟(gǒu)猥(wěi)夙(sù)驽(nǔ)攘(rǎng)咎(jiù)诹(zōu)祎(yī)咨(zī)颓(tuí)先帝遗德(y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ǒng)行阵和睦(hóng)性行淑均匀(xíng)以塞忠谏之路(sè)2、解释重点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不宜异同:不同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深入不毛:苗。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

四、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五、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⑶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⑸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小结: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⑵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⑶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⑷“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5、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第3、4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⑵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⑶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⑸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⑹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5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5、小结:

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后4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6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⑵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二、第7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⑶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5、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三、第8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5、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课时(总结复习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

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

板书:

出师表

(蜀)诸葛亮

第一部分:晓之以理。

第一层(1):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

第二层(2):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严明”

第三层(3~5):推荐文臣武将,提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小”。

第二部分:动之以情

(6)述身世,讲经历。

(7)叙述受命之后的心情与措施,表忠心。

(8)总提期望与要求。

(9)结束语:报先帝、忠陛下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 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复习重点词

四、完成课后练习

出师表课件 篇4

一、设计思想

《出师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字词知识,疏通文意。同时注意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本文作者诸葛亮的事迹广为流传,学生对他也是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方言常识等都有一定的基础, 虽然此文篇幅较长,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现象,但文意疏理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一般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就能解决,所以这方面无需讲太多,而应把自学的能动性还给学生。 另一方面,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时代意义,引导他们去传承和发扬是本文的一个拓展。

二、教材分析

《出师表》其文精湛,其言赅要恳切,分析国事和处理意见奏对明确,体现了诸葛亮的文韬武略、耿耿忠心。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在《感状》中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本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实情、实理、实事和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这一篇议论性的表文。它蕴藏丰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文作者诸葛亮的`事迹广为流传,学生对他也是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方言常识等都有一定的基础, 虽然此文篇幅较长,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现象,但文意疏理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一般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就能解决,所以这方面无需讲太多,而应把自学的能动性还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分析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能分析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能够自读本文,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和以直译的方式翻译全文,会背诵全文。

情感目标: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

重点 :

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能分析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六、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法:通过自行解决字词、句子的翻译,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研讨点拨法: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究,解惑。 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3、拓展欣赏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探究赏析。

七、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能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表”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

2、完成“学生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袖珍话筒。

八、教学过程

七、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一、报先帝

1、 广开言路 寓情于议

2、 赏罚分明

3——5亲贤远侫

二、忠陛下

6、 叙述经历:三顾茅庐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8——9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表以陈情

出师表课件 篇5

出师表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篇经典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文抗战史上的一部重要记录。包含在其中的教育价值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加以引入。在教案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出师表的内容和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出师表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出师表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内容

1、背景知识

讲授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明确曹操、刘备、孙权三国乱世的政治和军事情况。

2、语言特点

探讨出师表的文学价值,了解语言表现手法、用词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等特点。

3、情感价值

通过文章分析及文化延伸,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讲解三国历史、抒发出师表内容、解读文言文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2、小组讨论法

分成小组进行研讨,比较不同的解读方法,找到合适的解读方法。

3、阅读分析法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分析方法。

4、文化拓展法

通过讲授出师表的社会背景、历史形势、文学价值等方面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评价方法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作业、小组讨论、阅读报告、思路笔记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总之,出师表作为一篇经典文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内涵和特点来进行教学,尤其是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了解和喜欢出师表这一名篇名作,体会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传统。

出师表课件 篇6

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1、介绍文章的背景。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2、解题“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1、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2、读毕酌情讲评。

(三)默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

2、初步理解并概括各段内容。

出师表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一、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四、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古文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故对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并为之鞠躬尽瘁的思想行为不求全责备。

二、学习本文,难点不在讲解而在背诵。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解题、作者、背景、出师表。

二、老师指导阅读、分段。

三、研读1、2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老师指导阅读课文(要求读得富于感情,有层次感),同时画出生字新词。

三、听写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

崩殂 恢弘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 郭攸之费祎 以遗陛下 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 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四、指导分段。

1、 围绕“出师”思考以下几点: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了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第三,在说明出师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伐魏的决心?

2 、讨论后分段,写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研读第1、2段。

1、 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jiàn,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zhào,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 、指导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话的意思。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读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读第2句)内外大臣这样表现的原因?(读“盖追”句)内外大臣能如此,作国君的又当如何?(读第3句)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指导背诵:这三句话语意连贯,互为因果,要顺着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3)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①结合上下文,辨析词义,完成下表。

(“秋”的引申义学生回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民以食为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②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以”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

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4)指导朗读。

3、 指导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2)提示背诵:宫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异法也。

六、布置作业。

1 默写1、2段

2 预习3—7段:⑴对照注释力求会翻译。⑵思考哪些是议论文字,哪些是叙述文字。

出师表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相关背景

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提出的三条建议

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识记重要解词,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三国历史,正确看待诸葛亮的“忠君”思想

教学重点:

同“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

作者的感情及三条建议

第一课时

一、导入

A、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B、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说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C、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二、解题

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shàn),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⑶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

4、小结: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叮咛,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

2、归纳虚词“而”、“以”的用法和意义。

第三课时

一、第六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遂许先帝以驱驰:用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那

3、研读,讨论。

⑴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布衣”)

⑵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⑶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⑷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4、小结: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二、第七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⑵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本段再叙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首先追叙白帝城托孤一事,用“临崩寄臣以大事”提挈全段。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然后着一“今”字,从追叙往事转入出师的正题。末了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末句为补笔,再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又一次启发后主重视亲贤纳谏。

三、第八、九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⑷第九段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

4、小结:第八段明确指出出征者、留守者的职责,并突出了对后主本人的劝谏。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四、全文总结归纳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三项建议。

第二部分(§6—7)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归纳全篇主旨。

2、提问: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是核心。

3、中心意思。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4、写作特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5、介绍后世有关《出师表》的著名诗句。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感状》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诚宜开张圣听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⑷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查阅有关诸葛亮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空城计》《出师表》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出广开言路语重心长千

师严明赏罚兴复汉室情真意切载

一亲贤远佞还于旧都质朴无华谁

表报先帝忠陛下堪

真伯

名仲

世间

出师表课件 篇10

一、介绍背景

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

二、阅读分析

1.自读“阅读提示”,了解下边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刘样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熟悉课文

(l)教师范读。  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  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着重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同时能朗读课文,消灭生字词,读好长句,为加深认识做书后练习一。

在能读熟的基础上,请找出课文中成语并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语文重在积累,想一想由这些成语还能想到有关的一些成语。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6607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母亲节送给妈妈的话语35句
下一篇 : 即将毕业文案祝福语合集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