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1

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

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题记

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

爱——教育的真谛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面对孙蒲远老师,我心里涌动一种崇高的敬意和巨大的好奇,使我无法拒绝这本书的强烈**。”,是的,正如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所说的,当我拿到《美丽的教育》这一本书时,当我翻开书本,看见一个个鲜明的案例,我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确切的说是被孙老师的的人格魅力,教育艺术所吸引。

我刚刚踏入教师的岗位,我刚刚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教师——班主任。官职虽小,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自从当上班主任那天起,我每天面对着许许多多的琐事,比如谁谁打架了、谁谁作业没写了、谁谁的家长来告状了、谁谁值日逃跑了、谁谁校徽没戴等等,没完没了的琐事让我喘不过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教育天空是灰色的。

我从来也没有想过教育是美丽的,但孙蒲远老师却能用宁静的、美丽的心情来看待班主任辛苦的工作,她将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这些美好的风姿带进我们日常的教育生活之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教育图画,为学生编写了一个美丽的教育童话!

为什么孙小姐能创造美丽的童话?我读完《美丽的教育》这本书以后,总结出一个字——爱。那么爱是什么?孙老师用具体的行动告诉我们:

爱就是尊重

故事1:当看到后进生小郭同学举手时,孙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

”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同学也十分尊重。结果,孩子只在一个地方磕头,没有说错话!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笤帚,孙老师教他后,和爸爸及时进行了沟通,爸爸就再没有打过他。

一天,他突然问孙教师:“孙老师,您哪天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

”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孙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他的手……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人们常说:

“尊重就是坐在一条板凳上”,尊重就是平等。老师越尊重,学生越自信。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将心比心的思考,设身处地的比较,推心置腹的教诲。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体验到被别人尊重的滋味,享受被别人尊重的幸福。只有这样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爱就是信任

故事二:有一个三年级的女孩没有完成作业,批评没有效果。孙老师试着用孩子的方式与她“拉钩”,约定完成作业,居然取得了成功。

这位女生在日记里写道,当她不想写作业时,想起了孙老师,“老师温暖的手紧紧地拉着我,我怎么能辜负老师呢?我要守信用,不能骗人!”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也信任学生。唯有信任,才能和孩子交心,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寻每个学生的长处,才能捕捉每个学生的亮点,以便制造机会,架设平台,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自我,在信任中汲取力量,在鼓励中茁壮成长。

爱就是责任

故事三:一个女孩患有耳聋。由于担心影响全班的平均分,父母决定让女儿辍学。但孙老师执意留下她。

她说:“如果我班的平均分低一些,这只影响我个人的名利问题,而这个女孩能不能上学可是她一生的问题。”孙老师让这个女生坐在第一排,看她的口型上课,终于使她读完了小学,升入了初中。

后来,女孩成功地参加了工作,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天,她带着爱人来看孙老师,很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妈妈说我现在只能打哑语和别人交谈,谢谢您,老师,谢谢您。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承担责任。德国诗人歌德讲: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 也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世间一部很大很沉的词典,而“责任”是这部词典里最重的一页。的确,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学生,走进那明亮庄严的教室,站上这神圣无比的三尺讲台,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爱,因为责任,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因为责任,我们爱岗敬业;因为责任,我们总是用爱心呼唤学生,带他们走向新的辉煌。

爱就是理解

故事4: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

”“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便一句:

“这是什么破玩意儿呀?”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诗人泰戈尔说:

“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师生之间的友谊。只有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爱就是宽容

故事五:在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上厕所。如果去的时间长了没回来,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

有人担心,如果你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一上课就养成上厕所的习惯?孙先生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们没有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也宽容学生。宽容不仅是一种信任和鼓励,更是一种仁爱。

试想,学生看不起老师不看不起学生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肯定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如果你认定一个人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琢磨而已,那么,尽管他身上有一些小缺点,你的宽容也会使他成为一块璞玉。

通过孙老师的这些教育故事,我们知道: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一种责任,一种理解,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不能震憾人们的情感,那就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但孙先生对学生的爱就像涓涓细流。它虽然沉默,却能滋润干涸的心灵。虽然平凡,却能在平凡中孕育出惊人的伟大。

可见,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不是亲人,而是亲人,我们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传递我们的爱:

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

热情的面对全班同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教师的爱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这就是爱的感染。

反之,如果教师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用讽刺挖苦的口吻去数落学生,那么,教师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灵投下阴影,让学生内心感到痛苦和教导,反而会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些学生还会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会发展到厌恶老师、厌恶学习、厌恶校园生活,导致自暴自弃,消极无为,不思上进,有的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们知道,爱优生、好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不是困难的事,而要爱那几个为数不多却令人头疼没商量的差生却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是我们需要平等面对的现实。我们要认识到:

差生也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把这些学生搁在一边,漠不关心,或一味批评、漫骂。不要在有意、无意间让学生觉得你看重这个,忽视那个。例如,下课了.

许多学生围了过来,想与老师交谈,当教师面对的是优生时,教师脸上是笑容灿烂,边说边点头,流露出的是赞赏与肯定.而当差生挤过来想与教师交谈时,教师却马上眉头一皱,用不满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更有甚者,或用手将他推开,或自己转过身子背对此生。每个老师都应该清楚,我们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

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仅仅不训斥、不指责、不苛求他们,是不够的。必须重视自己的非语言方面的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作用。老师应该让所有学生觉得老师对我很好。 老师喜欢我。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整个社会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心中的一种爱,比培养任何一种名花都需要更多的关怀和耐心。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和家庭富有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

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在移情中,善于与学生沟通

所谓“移情”,就是指自己在觉察他人情绪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绪。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

“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感智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移情”这一心理互换的方法来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

这样,你往往可以得到两倍的结果与一半的努力。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此时谈趣正浓,因此,学生刚开口说话,或说了半句,或还没有说完,教师就极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

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学生之所想,能跟学生心心相印吗?如果老师能从前来报到的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那么他就会体会到学生的无奈。他是抱着求助老师的希望来报告的。

如果老师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体会到学生当时的心情,就可以避免不和谐的场面。

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一个师生理解的辩证关系。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那么相应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对得起老师”“我一定要出色”这些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会用行动来回报老师;对于教师来说,其实也有一个“被认同”的问题。自己的学生是不是能认可你,你在教学中是否能如鱼得水,这都取决于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程度,沟通的成效。

人是情感动物。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重视情感。也就是说,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是“动之以情”“以情育情”,还是“一意孤行”“惟我独尊”?

显然,前者能在师生之间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鸣,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的任何地方:教室、办公室、走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说的这些话:我懒得对你讲了,你不要拖欠作业了,拖欠作业最后受害的是你自己;我这样做是为了你的孩子。如果他不改过自新,后果将不堪设想;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总是给我捅漏子,你不会学学好吗?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老师在为学生着想。老师讨厌铁,但不喜欢钢。但事实是如此吗?事实上,老师留给学生的信息是:

我不好,我没救了!至于自己究竟该如何做,学生却是稀里糊涂不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

面对千差万别的个性和千千万万的学生,如何引导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少警告、多鼓励。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这样,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建立亲密无间的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在于教师是否有与学生讲民主平等、把学生当作朋友的意识。如果不树立这样的观念,还会一味地坚持自己是师长,惟我独尊,颇指气使,自己是金口玉言,只能你听我的。这种家长式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不是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翁得到了认可。首先,作为学生,他们渴望被尊重、理解、接受和认可。他们也对民主和平等充满热情。

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密切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2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一)

闲暇之余读了《美丽的教育》这本书它是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孙蒲远老师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林格对孙蒲远的评价。

而《美丽的教育》一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确有这样一个感受。

正如孙蒲元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们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是到了崇拜的程度。***导演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气质的形成其着重要的作用。孙蒲远以其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孙小姐有句话:因为我给这样的孩子带来快乐,孩子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她班上有一个孩子聋了。家长们要求孩子离开学校,因为他们担心孩子会影响全班的平均成绩。

孙老师并没有因为个人私利而顺水推舟而是执意要求孩子留了下来。在孙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下,这个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在看望孙老师时感动地说:

如果不是你,我妈妈说我只能哑口无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爱和教育。

孙老师是母亲的温暖,用教育家的奉献和智慧,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灿烂的天空,呵护着幼苗的生长。正是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一些孩子就得益多一些的无私之爱让孙老师的人格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

仔细读《美丽的教育》一书发现孙蒲远老师在建设班级体方面的主要经验有两条:

一是引导学生和家长特别注意学习和欣赏的优势。这几乎成了孙小姐的第一把法宝。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其着导向作用。

你常常看到同学们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定的。

二是培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力量,形成辨别是非、明辨是非的阶级作风。孩子是通过犯错误长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犯错误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3

只是在图书馆里偶遇的一本书,以前并未听说,而且这本书是“写给年轻的班主任”的,我已不再年轻,当时借回来的原因是看到上面有介绍“怎样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何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等文章,我现在接手的一年级让我有点身心俱疲,很想再找到相关的引导,让我逐渐能够从无序中走出来。

孙蒲远老师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而且很多孙老师在教育中处理问题的细节,让人觉得可以向孙老师学习、模仿、操作,通读全书,我感受到孙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孙老师本身散发出的魅力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还有让我敬佩的是,孙老师喜欢开展中队活动,而且是公开课形式,她自编自导很多节目,把对学生的教育放到节目中,让参加表演的学生从中受到教益。

对这本书我真的是相见恨晚,爱不释手。怎么让学生在老师的“惩罚”中感受到老师的爱?

热爱学生、宽容学生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冲学生微笑,对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表示赞同呢?当然不是!对在集体中造成很坏影响而又毫无顾忌的孩子必须给予严格的制止甚至惩罚,这种制止或惩罚是直截了当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要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但不可以讽刺、挖苦,不可以侮辱孩子的人格。这样的严格要求同样是对学生的爱。

当学生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不能让步,不忍就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纵容。为所欲为的孩子长大是不会被社会接纳的。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坚决纠正是毋庸置疑的。李某个性很强,非常聪明,听说过去有错也很少承认。我接班后的一天,书法课上别人不小心把他的手弄上墨了,他就把人家的衣服涂了一大片墨汁,而且态度十分蛮横。我强行命令他把同学的衣服洗了,虽然他一直气鼓鼓的很不情愿,但我必须让他洗,我得让他知道故意弄脏了别人的衣服不洗是绝对不可以的!其实我也知道,刚上三年级的男孩子洗也洗不干净,但这是矫正他错误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他洗后,我仍旧态度很强硬地对他说:“让你洗就得洗!错了就得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让他回家了。他走后,我把衣服洗干净。我知道,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呢。中午,我和同学们在教室里聊天,他来了,并不进来,趴在门的玻璃上看。我装作没看见。他进来了,不往我这边来,自己走到教室后面的一个墙角,脸冲里站着,我还当没看见。他又换了一个墙角站着,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往我这边蹭……火候到了!我冲他说:“过来,说!”我脸上仍没有笑容,这时他赶紧过来:“刚才是我的错,我不应该故意把同学的衣服弄脏。”态度大有转变,这时我的态度也马上随之缓和下来,那么刚才的冷淡是什么意思呢?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是向学生无言的宣告:老师是绝不允许一个学生坚持错误的!我的“冷淡”或者“愤怒”是说明我对他错误的不能容忍!但是,孩子一旦有了要改正错误的愿望,哪怕是很含蓄的,也要紧紧抓住!这是爱护学生上进心的重要环节!现在我面对的是一个经过思想斗争想改错的孩子,我的态度自然就变得很诚恳了:“我是非常尊重你的,一开始,给了你一个台阶,希望你做自我批评,向对方赔礼道歉,你为什么不下这个台阶?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犯混的时候,老师给台阶也看不见。”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他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这会儿为什么又想通了?”我故意问,也是想强化“有错就得改”的规矩,“我看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是他对我处理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我达到目的了。担任,以后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慢慢做。老师处理的每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在看着,受教育的不仅是他一个人,通过这件事,让大家都知道:任何人不能坚持错误。“有错就得改”的班风也就树立起来了。同时,我也挽回了他的面子。现在的孩子聪明得不得了。这个班升到四年级,当我用“冷淡”的方法惩罚另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孩子时,李某放学后主动和我一起走,悄悄对我说:“您先冷淡他几天,然后,您再对他稍微好一点,他就会受宠若惊,对您百依百顺。”“你怎么知道?”孩子笑了:“您对我就是这样的,我有体会。”“我不是要你们百依百顺,包括我在内,有错就改,大家都要服从真理。”孩子连连点头,看,孩子自己从我的“惩罚”中也体会到了其中的爱!

有时,就是在我惩罚孩子的时候,也掺有鼓励的成分。一次辅导班上,我事先说好要安静写作业,谁也不许随便说话,说了要受罚的。教室里安静极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个功课不错但纪律散漫的孩子就小声说了一句话,我严肃地问:“谁?”周围同学都看他,他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我说:“该罚吧?”他无可奈何地点点头。我想,六年级了,学习非常紧张,利用这个机会轻松一下吧!于是就郑重其事地说:“罚你表演一个凶残的日本鬼子形象!”全班同学都愣了,继而大家眼睛里都放射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个同学一看,也来了精神,问我:“可以化装吗?”我点头。于是,他迅速地戴上小黄帽,把一块方手绢掖在帽子后面,嘴唇上方用两面胶贴了一小块黑纸,他本来就戴眼镜,钟面一来,活像一个日本鬼子,他走到前面,瞪起双眼,一副狰狞的面孔,拿起米尺作为日本军刀,猛地在空中一挥,口中大喊:“搜嘎——”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说:“活灵活现的一个日本鬼子的凶残相!好,回座位。”他老老实实回到自己位子上,踏踏实实写作业,没有再说一句话。同学们把这种惩罚称之为“新鲜的惩罚”、“友善的惩罚”、“有趣的惩罚”。看,惩罚也变成了展示孩子才能的机会。这其中是不是也含有鼓励的意思呢?这叫罚中有奖,效果远远超过了简单生硬的批评。当然,这方法要因人而宜,要慎重使用。我们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是十分和谐融洽的,不然,也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教育方法是有很大灵活性的,这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

有一天,我检查《古诗四首》的背诵情况,我们班51个人,课上没那么多时间一个人一个人地查,只好利用午休时间了。从大队委开始,然后是中队委、小队长、队员,都挺顺利,但轮到第二小队小队长的时候,他竟然是同学提醒一句他重复一句,显然背不下来。我笑眯眯地说:“怎么办?”“罚扭大秧歌!”呼声震耳欲聋。这个小队长是个特别老实很有人缘的人,平时从不唱歌跳舞,所以罚他表演这个节目大家格外开心。我给他腰间系上两条纱巾,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不会扭秧歌。”我说:“没关系,很简单,往前走三步,往后退一步,来,我在前边示范,还给你打锣鼓点,呛——呛——齐呛齐!”他学着我的样子,生硬但非常认真地扭了几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在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难得这样轻松一下。这位被罚的同学回家玩命地背古诗,当他妈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了被罚的情况,他妈妈也乐了。

当天课间,一个女同学来到我跟前,说:“您有一颗童心。”“表现在哪儿?”“表现在刚才对同学那种友好的惩罚上,也表现在您平时的说话、做事上。”我发现她说话时眼睛里有泪水,问她怎么了,她说:“有您这样的老师我感到很幸福,可惜就要毕业了。”孩子的话对我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使我认识到符合客观规律、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仅教育着个别学生,也教育着全体学生。而且,孩子也从这样的“惩罚”中体会到了老师的爱。

在集体教育中,你的方法是“堵”多还是“引”多,班主任每天都在管学生,常常一进班,就陷入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去了。每家的孩子都很宝贵,班主任老师的责任重大,唯恐孩子们出问题。所以,有的老师在课间活动前嘱咐学生:“课间不许打闹,不许追跑,不许在校园里踢足球,不许……要做正当的游戏。”不许的活动都非常具体,而正当游戏却很抽象。其实完全可以表扬那些课间活动开展得好的同学,他们在课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玩的,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是“引”。

老师们在集体教育中,最好少说“不许”,多说“应该”。不许是“堵”,应该是“引”。

表扬学生的优良行为是强化,这是正强化;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强化,是负强化。强化的结果都是使这种行为更增强。因此我们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淡化。如果我们不是很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非常容易习惯地总说“不许”,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意时时处处改变自己的行为,就会养成用引导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优良行为。

班里无论发生什么事,在处理时,首先要表扬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好的。比如,同学中出现了打架的现象,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问:“当时有人劝架吗?他们是谁?他们是怎么做的?”在了解事情的经过时,让大家挺谁能主动承担责任,让同学们发表看法。再让同学们讨论:“这件事怎样处理会避免一场架?”可以别人说,也可以当事人说,发现有的同学不推卸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就要肯定。一个六年级特别淘气的男同学在美术课上往一位女同学的图画纸上乱画,班主任找这个男生进行教育,这个男生只说了他对不起那个女生的事情,并向这个女同学道了歉。老师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没想到课间另一个同学来告诉老师,当时那个女生打了那个男生十几拳。老师马上当着全班说了这件事,一是肯定那个男生犯了错误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挑别人的毛病,把责任推给别人,二是启发那个女生也要向对方道个歉。这样问题才算真正解决了。

学生记中队日志,也要指导学生以表扬好的为主。让值日班长管理学生时,也要以表扬为主。总结班里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表扬为主,这样班集体的正风正气就树立起来了,学生的优良品德也容易形成。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4

阅读了《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孙蒲远老师在建设班集体方面的经验给了我很大启发。

首先,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重的。”人人都喜欢听好话,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被包围在批评与指责中。我们班就有一个软硬不吃,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小男孩。确实这样的学生着实让我头痛,但与其整天他惹事,我来应付处理,还不如抓住教育的主动权,放开胸怀给自己一点信心,更给学生增加自信心。于是,我试着观察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一但发现优点,就以各种表扬的方式有书面的,口头的;个别的,集体的等等,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对班主任有了好感,老师所说的话就更有分量了做起工作来就变得事半功倍了。正如孙老师说的:“老师对他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老师的一次赏识,也许就能引起他创造的源泉;老师的一句鼓励,足可以唤起他抬起头走路的自尊;老师的一句赞扬,说不定就点燃了他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善于把表扬作为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教师,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因为这样做,容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

其次,要培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一看到学生违规就气不打一处来,批评了再说。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每次违规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理由,而班主任在下结论之前应该了解这个“理由”。老师可以将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感受说给学生听,用以感化学生。

读完《美丽的教育》一书,我受益匪浅。当然,孙蒲远老师在树中所体现的教育智慧,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了的,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却又包含深刻教育内涵的班主任教科书,正如孙老师在后记中写的“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5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师生现实生活。比如孙老师发现学校给三好学生颁奖状时,校长双手把奖状递给学生,可有的学生却用一只手把奖状随意抽过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领奖台。孙老师感到难受,她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从此,她开始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双手接物的行为习惯,并且每天训练。每天发作业本时,孙老师总是双手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忘了,单手来接,她不会递出去,直到学生伸出双手。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们形成了习惯,递给来势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双手来递。孙老师相信,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很有教养的对待长辈。

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6

两年前就读过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一书。近段时间我再一次从学校的图书室借来了这本书,继续研读。再次读这本书,觉得收获更多,更大。可以说孙老师是在用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

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也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寺庙里的老师父看到墙脚的小凳,猜到小和尚在天黑无聊时偷溜出去玩耍,便搬走小凳蹲在墙脚。那夜,小和尚踩着师父的背翻过了墙,惶恐不安,师父拍拍尘土说:”天凉,多加件衣服。“从此小和尚再也没有翻墙出去。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

宽容不同于纵容。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做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变成孩子。如果你三十岁,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也三十岁,你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八岁或者十三岁,所以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教育孩子。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他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孙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孙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孙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再看看孙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这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爱学生就要关注学生,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我们班中的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平时上课的时候很认真,一双大眼睛会很专注地注视着你。虽然成绩并不太尽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绩也稍有进步。快临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来谈话,表扬她的进步,并问她平时的作业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忙辅导下?谁知,她立刻眼泪汪汪了,哽咽着说道:“他们闹离婚很长时间了,爸爸一直都住在郑州不肯回家,妈妈也没办法正常工作,家里乱得一团糟。”“啊?”我大吃一惊。是女孩太乖巧还是我忽视了她?平时班级中孩子家里有点事,总写在脸上,肯定是我忽视了。只好安慰了几句。

爱学生就要真正理解学生,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意一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当看到后进生小郭举手时,孙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也十分尊重。结果这个孩子只在一个地方打了磕巴,没有念错一处!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扫帚,孙老师及时与他爸爸进行沟通,爸爸就没再打过他。一天,他突然问孙老师:“孙老师,你哪天过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孙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读完《美丽的教育》一书,细心的感受着孙蒲远老师的教育心迹。她让我明白教师工作的效率不在于花多少时间,而在于工作是否科学,是否有规律,要善于在工作中有新发现,产生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孙蒲远老师为榜样,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7

爱就是信任

故事二:有一个三年级的女孩没有完成作业,批评没有效果。孙老师试着用孩子的方式与她“拉钩”,约定完成作业,居然取得了成功。

这位女生在日记里写道,当她不想写作业时,想起了孙老师,“老师温暖的手紧紧地拉着我,我怎么能辜负老师呢?我要守信用,不能骗人!”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也信任学生。唯有信任,才能和孩子交心,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寻每个学生的长处,才能捕捉每个学生的亮点,以便制造机会,架设平台,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自我,在信任中汲取力量,在鼓励中茁壮成长。

爱就是责任

故事三:一个女孩患有耳聋。由于担心影响全班的平均分,父母决定让女儿辍学。但孙老师执意留下她。

她说:“如果我班的平均分低一些,这只影响我个人的名利问题,而这个女孩能不能上学可是她一生的问题。”孙老师让这个女生坐在第一排,看她的口型上课,终于使她读完了小学,升入了初中。

后来,女孩成功地参加了工作,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天,她带着爱人来看孙老师,很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妈妈说我现在只能打哑语和别人交谈,谢谢您,老师,谢谢您。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承担责任。德国诗人歌德讲: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 也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世间一部很大很沉的词典,而“责任”是这部词典里最重的一页。的确,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学生,走进那明亮庄严的教室,站上这神圣无比的三尺讲台,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爱,因为责任,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因为责任,我们爱岗敬业;因为责任,我们总是用爱心呼唤学生,带他们走向新的辉煌。

爱就是理解

故事4: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

”“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便一句:

“这是什么破玩意儿呀?”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诗人泰戈尔说:

“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师生之间的友谊。只有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爱就是宽容

故事五:在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上厕所。如果去的时间长了没回来,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

有人担心,如果你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一上课就养成上厕所的习惯?孙先生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们没有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也宽容学生。宽容不仅是一种信任和鼓励,更是一种仁爱。

试想,学生看不起老师不看不起学生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肯定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如果你认定一个人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琢磨而已,那么,尽管他身上有一些小缺点,你的宽容也会使他成为一块璞玉。

通过孙老师的这些教育故事,我们知道: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一种责任,一种理解,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不能震憾人们的情感,那就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但孙先生对学生的爱就像涓涓细流。它虽然沉默,却能滋润干涸的心灵。虽然平凡,却能在平凡中孕育出惊人的伟大。

可见,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不是亲人,而是亲人,我们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传递我们的爱:

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

热情的面对全班同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教师的爱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这就是爱的感染。

反之,如果教师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用讽刺挖苦的口吻去数落学生,那么,教师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灵投下阴影,让学生内心感到痛苦和教导,反而会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些学生还会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会发展到厌恶老师、厌恶学习、厌恶校园生活,导致自暴自弃,消极无为,不思上进,有的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们知道,爱优生、好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不是困难的事,而要爱那几个为数不多却令人头疼没商量的差生却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是我们需要平等面对的现实。我们要认识到:

差生也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把这些学生搁在一边,漠不关心,或一味批评、漫骂。不要在有意、无意间让学生觉得你看重这个,忽视那个。例如,下课了.

许多学生围了过来,想与老师交谈,当教师面对的是优生时,教师脸上是笑容灿烂,边说边点头,流露出的是赞赏与肯定.而当差生挤过来想与教师交谈时,教师却马上眉头一皱,用不满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更有甚者,或用手将他推开,或自己转过身子背对此生。每个老师都应该清楚,我们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

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仅仅不训斥、不指责、不苛求他们,是不够的。必须重视自己的非语言方面的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作用。老师应该让所有学生觉得老师对我很好。 老师喜欢我。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整个社会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心中的一种爱,比培养任何一种名花都需要更多的关怀和耐心。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和家庭富有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

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在移情中,善于与学生沟通

所谓“移情”,就是指自己在觉察他人情绪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绪。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

“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感智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移情”这一心理互换的方法来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

这样,你往往可以得到两倍的结果与一半的努力。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此时谈趣正浓,因此,学生刚开口说话,或说了半句,或还没有说完,教师就极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

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学生之所想,能跟学生心心相印吗?如果老师能从前来报到的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那么他就会体会到学生的无奈。他是抱着求助老师的希望来报告的。

如果老师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体会到学生当时的心情,就可以避免不和谐的场面。

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一个师生理解的辩证关系。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那么相应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对得起老师”“我一定要出色”这些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会用行动来回报老师;对于教师来说,其实也有一个“被认同”的问题。自己的学生是不是能认可你,你在教学中是否能如鱼得水,这都取决于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程度,沟通的成效。

人是情感动物。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重视情感。也就是说,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是“动之以情”“以情育情”,还是“一意孤行”“惟我独尊”?

显然,前者能在师生之间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鸣,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的任何地方:教室、办公室、走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说的这些话:我懒得对你讲了,你不要拖欠作业了,拖欠作业最后受害的是你自己;我这样做是为了你的孩子。如果他不改过自新,后果将不堪设想;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总是给我捅漏子,你不会学学好吗?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老师在为学生着想。老师讨厌铁,但不喜欢钢。但事实是如此吗?事实上,老师留给学生的信息是:

我不好,我没救了!至于自己究竟该如何做,学生却是稀里糊涂不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

面对千差万别的个性和千千万万的学生,如何引导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少警告、多鼓励。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这样,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建立亲密无间的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在于教师是否有与学生讲民主平等、把学生当作朋友的意识。如果不树立这样的观念,还会一味地坚持自己是师长,惟我独尊,颇指气使,自己是金口玉言,只能你听我的。这种家长式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不是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翁得到了认可。首先,作为学生,他们渴望被尊重、理解、接受和认可。他们也对民主和平等充满热情。

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密切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子系蒲公英,宁静而致远。真情做教育,把爱洒人间。”把孙老师比喻成一棵蒲公英是非常恰当的。

蒲公英虽然是一种普通的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它把种子播撒到祖国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悬崖还是广阔的荒地。我们也应该发挥蒲公英的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真情做教育,把爱洒人间。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8

一直以来,我总想找到一本能直接指导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书籍,可苦寻多年,没有能令我满意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博大精深,可他生活在上世纪的前苏联,其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都同当代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读他的书多是借鉴思想。杜威及其弟子陶行知的书很有启迪作用,当前进行的新课改也与其思想有所相通,可他们所依据的意识形态却与现在的中国有天壤之别。有时不免有困惑的感觉:

是指导思想与世界接轨,还是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向不对?后来,我读了李镇西的书,觉得他的思想和现在的教育很协调,但他的方法还是以中学为基础的。在一次偶然机会我碰到了一位也做了小学教师的高中同学,他强烈建议我看《美丽的教育》,说一定对我会有帮助。

当我有时间回学校时,我回学习。读完后,我真的觉得教育是美的,教学是美的,班主任是美的。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理解力不断提高。一般来说,我可以读三个层次:

一、方法:在小学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方法是很重要的,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没有合适的方法往往会事倍功半,相反,善于学习,合理借鉴别人好的方法,却能事半而功倍。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学会很多方法,这不啻是一本小学班级管理的百科全书,或者是一本小学班级管理的十万个为什么。

小学班级管理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解决的方法:比如怎样尊重学生、怎样和孩子沟通、怎样对待逃学的孩子,怎样批改学生的日记、怎样对待父母离异的孩子、怎样进行家访、怎样写教育案例……真是应有尽有。或许有些我们做过,但做的没有这么完美,或许对有的问题我们束手无策,那我们就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吧,读了它,你会茅塞顿开,甚至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很快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理念:在这本书中,孙老师对自己四十多年的班级管理方法,思想进行了梳理、概括,从具体的方法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提出了一种班级管理的理念:那就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欣赏儿童,培养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班风,与儿童一起成长。

如怎样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了孩子的进步,也为了给自己一点信心,必须用‘显微镜’来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如果在课堂上找不到,下课后就找不到;如果在学校找不到,就在家里找;如果今天找不到,明天就找不到;如果一个人找不到,就全班同学一起找——你能找到!

找到一点,就要如获至宝,就要让这星星之火燎原。”又如日常用语和教师的微笑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一个个的感人事例,不仅能让人学到方法,更主要的是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切合中国的国情,它无异是先进的科学的,有了这种理念的指导,我们不但能更好的驾驭方法,还能创造更多更好的方法。如果说那些方法是孙老师送给我们的‘鱼’的话,那这些先进的理念就是孙老师教给我们的“渔”了。

有了它,我们或许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3、 爱:孙先生的班级管理艺术已经到了完善的阶段,他的教育理念也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潮流。但她的这些成就的取得是靠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持、来推动的,而这股巨大的精神动力就是爱。

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对事业的爱、对职业的爱。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做的事情当作职业,他可能会尽职尽责,在工作时间内做好一切应做的事;如果把自己做的事情当作事业,他会投入很大的热情和精力,不但在上班时间去做好应做的事,还会利用其它时间去做应做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作为教师,一旦把自己的工作上升到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这一层次,他就会有极大的工作激情,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空,来成就自己热爱的事情。此时此刻,他将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巨大作用。

这才是做人做事的至高境界,而《美丽的教育》中体现出的正是这种对教育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贯穿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贯穿在孙老师的每一个行动中,它是孙老师的精神支柱,也是这本书的文化和精神核心,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迪就是:要想干好教育,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想成为一个像孙老师一样的教育家,就必须有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9

-给自己和学生机会表演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通过落力的表演,让自己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这几天读了《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

书的封面有这样的一句话:“教育蕴藏着绚烂的人生财富。”我非常认同这句话。

教育是下一代的基础,尤其是小学教育。

《美丽的教育》已经充分地把班主任的责任感、幸福感等很多东西写得很清楚、很明白。然而,要真正实现美育,必须在教育中不断实践和体验。首先,儿童始终是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繁制大师。

他可能不会听您的话,但会模仿您的所有动作。所以,《美丽的教育》告诉我们,要让孩子拥有自己正确的积极的乐观的想法和行为,必须把班主任的角色做到足够美丽和标准。诚如孙蒲远老师所说: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孙蒲远老师的高尚人格对其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美丽的教育》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一首教育诗。这本书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第一,引导老师、学生及家长特别发现、注意、欣赏、学习同学身上的小小优点,这个成了孙老师的很好法宝。

将个人的优点放大,会世界有很大的变化。就算是字写得漂亮这么小的优点都可以放大。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努力形成辨别是非、知己知彼的良好氛围。

一个在赞美中成长的孩子,会懂得赞美身边的人和事物,凡事都会向积极的方面想,更懂得用鼓励去对待别人,更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而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总会看到别人的缺点,不知道如何吸收别人的长处。无论孩子多小的优势,都不应该忽视甚至责骂。

有缺点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并引导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他们的缺点。为了帮助他树立进步的信心,他还应该对自己的进步进行良好的评价和跟踪。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暑期中,我们的郭校长为了促进我们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高我们的教育学生的艺术为我们学校的每位班主任配备了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要求假期看完,并写出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于是我就细细地品味了这本书,这本书不但适合年轻的班主任看,更适合所有的教师看,这本书与其他教育书籍有所不同,她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呈现师生的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初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名吸引了。“美丽的——教育”,听起来很诗意。在我的感觉中,教育是一项繁琐而又艰巨的工作,有的是困难、辛苦、忧心、复杂,何来美丽?怀着好奇、疑惑的心情我看完了这本书。合上书后眼界、心境豁然开朗,教育,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换一个角度思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教师从事的的确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门艺术。

孙老师能够站在高处看教育,谈教育,教育在她的眼里是关爱,是理解、是尊重,她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灵魂来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教育这片热土中,她是个画家,正在把一张张白纸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她是个音乐家,正在把一个个音符组合成一支支动听的歌;她是个建筑家,正在把一木一石叠垒成一座座高大的房。她的心灵是美丽的,她所看到的事物是美丽的,因此,她所从事的事业自然就是美丽的了。

书中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表面上看是写有关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但与常规教学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这本书不但适合班主任阅读,更适合所有的教师阅读,它是一本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好教材。这本书共分为八章,设计到了近200个班主任工作可能遇到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全面介绍了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坐姿到听课,从学生生病到与家长沟通,从课间到课堂,从队会到学生创造,从孩子淘气到爱每一个学生,从教师管理班级到教科研……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只有用爱心才能塑造灵魂,只有心中有爱才能谈教育。

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师爱。纵观全文,至始至终全凭一个“爱”字贯穿。孙老师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她认为和孩子们交往可以净化灵魂,完善自我,不断进取,永葆青春的活力,最能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她以爱引航,驶入学生广阔的心海中,溅起一朵又一朵美丽的浪花。我想这一点,就是许多平凡教师与孙老师的区别了,航行的线路如果在一开始就错,那么如何能在理想的大海中畅游呢?许多教师常说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工作岗位,可是你看看在实际工作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每天面无表情地进行着常规教学工作,不停地埋怨着待遇低奖金少,领导偏心,好处总轮不到自己,学生笨不听话,作业多难批改,活动多难应付……就从不扪心自问:为什么选择教育事业?怎样去做才算是在打拚一项事业?航灯不明,方向迷失。孙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她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对学生诚心诚意地关注,细心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和需求,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位学生都能抬头走路。多么细心、体贴入微的爱呀。她还说,爱学生不是一种工作形式和方法,而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源,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也是后进生能够进步的希望。孙老师的学生沐浴在她的师爱中,健健康康地成长着。想想我们周围,有多少老师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的爱?有洋溢在脸上的爱?有体现在举手投足中的爱?有融合在温言柔语间的爱?学生犯错误——体罚!学生做错题——斥责!学生不听讲——挖苦!学生不讲卫生——嫌脏!学生不爱劳动——嫌懒!学生不爱学习——嫌笨!学生问多几句——嫌烦!……总之,都是学生的错!师爱何在?教育何在?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那么,孙老师是神啰?我不同意这一论调。固然,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奉献精神,但我认为这种奉献精神的理解是狭隘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那么,当你面对着一张张纯真灿烂无邪的脸,难道一点都不为所感不为所动吗?我们在一片相对纯净的天空下从事工作,在这里,心灵也会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吗?否则,怎会说爱别人孩子何其难?正因为我们是人,有着七请六欲才会被情所感为情所动,神有感情吗?所以呀,懂得爱的人才是人,懂得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孙老师为我们做了个师爱的榜样,我们只需要追随孙老师的脚步,将自己的爱心播撒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正如孙蒲远老师在书中所说“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得更远。”我坚信:只要我们播撒爱心,就能铸造美好的心灵,我们的教育就是美丽的、鲜活的。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我是个爱讲大实话的人,也是个不爱读书的人。《美丽的教育》是学校“师徒结对”活动中,爱花老师送给我的一本书。我把它放在床头,遇到睡不着时就翻几页。

本学期因为经常加班,看书的时间就更少了,到现在只看了一半。

全书共分为八章,与其他书不同的是,本书的每章节中又都有若干个以问题为形式出现的子题目。如:你冤枉过孩子吗?

为什么班主任要在课间和孩子们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

书中写的那些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教学中,孙老师的处理总是那么恰到好处,佩服孙老师的同时,也有一种喜悦,书中一个又一个来自一线的生动案例,让我感到真实,是我最愿意看的,能具体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从《爱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觉得应该向孙老师学***:

一、多关注孩子。孙老师说: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

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简单,这样的爱具体,让学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让学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每节课结束时,她总是和孩子们玩耍或聊天,这是我们通常缺少的。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忽视了孩子,每次上课前我们总是急匆匆地进教室,下课铃声一响,又离开教室,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对孩子们的了解和关注不够。

二、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特别是对于那些天生有行为偏差的孩子,老师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以某种宽容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你不妨用你的大脑想出一些既有效又能被孩子和父母接受的好方法。聪明人其实善于思考。他们经常有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老师来说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教师在幼儿面前具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和权力优势。他们在面对许多问题时会省去思考。因此,思维定势影响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三、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当我反思我对学生的教育时,我总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学生,总是关注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

“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再看看孙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

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让学生接受你,在一些事情上要处理好,要放下老师的高姿态,真诚对待学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我们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美丽的教育梦——《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全美著名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学生涯的总结。这本书受到各个媒体各个专家名人的推崇,虽不像荐言所说的好的无以复加,但是这本书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雷夫在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他所带领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所做的事情。

翻开这本书,笔者不得不感慨“矛盾是普遍的”,我们所诟病的那些教育问题在美帝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

“教学过程中屡屡受挫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

“种族歧视、贫穷以及无知长期在校园里占统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领情、不懂得感恩的学生和教师队伍里素质低下的人,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

“或许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教过几年书、打出几个响亮的口号、建立专属网站,然后到处巡回演讲。”

“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趴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看来这些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国家的教师。即使著名的雷夫在多年前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感到疲倦沮丧的我,花了好几个星期寻找自己灵魂的本质,甚至反常地做了一件事——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再教下去。如果教育只剩下大量的如何提分如何高效如何在工作中免受惩罚反反复复的重复的“再生产”,而没有充满创新和智慧的“再生产”,那么教育也就只剩下无穷无尽的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了。

每一个踏进教育行业的人之初可能都带着一个美丽的教育梦,然而可能在几年后这个梦就被消残殆尽了。因为教育这个行业,如果努力了很难成功,处处碰壁,失败的挫折感挥之不去;然而如果不努力却可以过的很轻松。因此,真正爱教育并愿意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披荆斩棘更显得弥足珍贵。正如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样的一本书或许可以唤醒很多教育者最初的梦想,因为他所创造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愿景。这样的愿景饱含着无畏的付出和坚持,无敌的智慧和创造力,缺一不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看到那些美丽的像梦想一样的奇迹。

带孩子们去旅行:

带孩子们去旅行。在这个连课间都不敢让学生下课的时代,带孩子们去旅行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仍然有学校敢带学生去游学。我同学所在的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上学期全校师生带着军训教官浩浩荡荡坐着火车从深圳出发到武汉游学。且不说参观武汉大学、湖北省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带给学生的文化的洗礼,光是这样全校师生一起在路上的浩浩荡荡,全班同学一起互相关照、彼此分享的情谊,在途中为了学校荣誉而自我约束的自觉……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旅游或是课堂教育都无法匹及的。我想这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吧,愿这样有魄力有远见的校长越来越多,这样开放有眼光的教育部门越来越多。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雷夫在书中讲述了他如何在五十六号教室进行阅读教学的。很庆幸的是,我们也终于迎来了整本书的阅读。笔者曾经用了整整一个周集中进行《活着》的整本书阅读,那一个周我们对《活着》进行初读和再读,我们进行提问和质疑,我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精彩纷呈,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汇报更是惊艳。通过阅读和问题的引领学生自行解决了双层叙事结构、余华的写作语言与风格,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探讨了活着的意义……很多之前设想的难以给学生进行交流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这是一次疯狂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告诉我们,有了适当的指导和充足的时间,学生是可以与作者沟通的。但是离雷夫“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的理想还是遥不可及的,但是这一次的实验仍然是值得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有怎样的阅读指导,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济学的天空:

经济学的天空。我想雷夫的这个经验不仅值得应用于班级管理还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雷夫在第五十六号教室制定了独特的经济制度。在开学初雷夫会给学生一个工作清单供学生选择:教室管理员、警官、办公室信差等,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薪资。孩子们必须选取工作存钱来支付课桌椅的使用费,存下来的钱还可以在拍卖会来购买文具和礼券。这不仅让孩子们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自我管理能力。

小结:

雷夫在教室管理制度、排练戏剧、科学创新、体育课安排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智慧和坚持。所以,要想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有意思,有幸福感,就必须充满智慧的去创造并持之以恒。当然这过程中必然有头破血流的挫败感,但是比起一潭死水的毫无波澜,这更有意义不是吗?

雷夫在书中的叙述的很多方法操作性都不太可观。例如丽莎做过的作业却找不到急于向雷夫解释时,雷夫选择相信她,并请她的好朋友帮她一起整理她的书桌。从那以后,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然而现实中事情远非这么简单,这样散乱的孩子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改变的。纵使是这样,雷夫在教育中这些智慧的尝试和难能可贵的坚持仍然能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7098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白兔作文十七篇
下一篇 : 最新阳光姐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