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名观后感显得不那么肤浅呢?写观后感需要我们对电影或书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小编从各个方面搜集的资料使这篇“漫画观后感”更加完美,希望以下资料可为您的工作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仅供参考!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最新春天的花观察日记(收藏12篇)

漫画观后感【篇1】

中国漫画史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我国有许多科学、艺术门类的历史要比西方国家悠久,可惜的是国人从不重视对自己的历史做归纳和总结,不善于继承和发扬;而对于个人的“歌功颂德”却分毫不差,一个孔老先生,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圣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漫画作品,是达.芬奇当年为创作《最后的晚餐》所做的素材写生,而中国的古代的漫画艺术可以上溯到五代十国时期,朱见深创作于公元1465年的《一团和气图》,比达.芬奇的漫画要早30多年。如果说从前人们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漫画,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漫画”一词。国人从前把这类绘画作品叫做讽刺画。直到1925年,丰子恺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第172期发表绘画作品并标以“漫画”二字并于次年出版了《子恺漫画》,“漫画”才在中国传开来,从其时始,国人才正式将从前的讽刺画称作漫画。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我国漫画创作较为活跃的时期,画家们创作了大批漫画作品,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漫画家。但这时的漫画作品大多比较枯燥,艺术性差而政治性强。丰子恺之前,几乎全部的漫画作品都针对统治者的压迫、卖国,可以理直气壮地称其为“讽刺画”。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画家们的漫画作品也只能停止在这一层面。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时期的漫画作品确实发挥了针砭时弊、激励人民群众的作用,其尖锐的程度不亚于鲁迅等作家们在二三十年代创作的杂文。我国漫画的“写意”创作,始于丰子恺,他的许多作品是不与时政搭界的,完全是对生活的描绘,可以说,丰是我国生活漫画的鼻祖。漫画属于绘画艺术的分支,自有它的发生、发展轨迹,也有一定规模的创作群体。它的创作简单易学,只要有一定的构图技能,用一只笔一张纸就可以随意勾画出一幅作品。但漫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在于内容的构思,既要达到“幽默”的目的,又要说明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寓事理于画作中,这就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了。这需要有精深的艺术修养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漫画观后感【篇2】

《教育漫话》读后感

最近,读了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本著作《教育漫话》,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打动了。

《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从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友好夏令营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孩子的体质比较差,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

第二个话题:德育。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

洛克指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第三个话题才是智育。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

成为不平凡的人篇二:教育漫画读后感

读《教育漫画》有感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洛克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同时他也认为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繁荣与幸福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翻开《教育漫话》,第一句话是“健康之精神寓于教育,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充分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对于生活事业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认为不能给儿童娇生惯养的生活,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艰苦的品格。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在他建议的那些做法中,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的似乎有些极端,但是也是很有启示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于是出现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而洛克对于德育的重视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行,在他的教育思想里有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首先是时间问题,德行的教育要趁早,他认为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犯了错,就要加以教导,不能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过失没有大的损害就纵容他们,这种溺爱必定会使孩子学会打人、骂人、为所欲为,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年以后是很难改正的。其次是手段和方式,洛克在其中提到了以下几种德育的方式。

1、奖惩教育。他既反对用体罚的方式也认为用儿童的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这也并不就是说他完全反对用奖惩的方式来教育儿童,而是我们要选择得当的奖惩的方法。在奖励的时候不能因为不让儿童做这件事就给他另一个许诺,这样只不过是转嫁了他的欲望,甚至是扩大了他的嗜欲。精神的奖励要优于物质的奖励,这种物质的奖励会使得儿童得到鼓励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追逐物质的错误讯息。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尊重的方式来达到奖励的目的。这种精神的奖励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如果能够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就会使儿童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关于惩罚,洛克认为惩罚首先不宜多使用,“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惩罚首先要趁早,一旦使用适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就要放松,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趁早是为了在儿童很小的时候,树立父母的威信,使他们畏惧父母,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管教提供可能的条件。在这中间,他论述了自己关于鞭笞这种教育方式的想法。认为这是一种贪便取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办法。会使儿童为了避免痛苦而违心的去做一些事,同时会使我们期盼儿童爱好的事物产生更大的厌恶,还有可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鞭笞不是为了使他们感到痛苦,而是为了使他们觉得羞耻。身体的痛苦是短暂的,很快就可以忘记,而羞耻之心才可以真正使儿童避免再次犯错。要制裁他们的德行,而不是要制裁他们的身体。如果又比鞭笞更好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得到羞耻之心,就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他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他的孩子最怕被人脱掉鞋子,正和别的孩子畏惧鞭笞一样。那就可以用脱鞋子来代替鞭笞。惩罚要尽可能地避免,鞭笞是最后的方式,其前提是所有的温和的方式都起不了作用的时候。因为鞭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自然便会产生极大的害处。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味地避免和反对惩罚教育,难道真的就是好的教育方式吗?我看并不见得,关键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惩罚的手段、惩罚的时机、惩罚的目的是不是正确,正确的适机的惩罚教育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

2、练习法。洛克认为儿童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可以被忘记,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在儿童身上变成习惯。因为某种动作时时应用被强化的缘故,这种习惯就像是一件与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的事,用不着思考,也无需考虑。

3、榜样教育。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办法是:将儿童应该作或避免做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跟前”,“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以上是洛克家庭教育思想中比较核心的几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共鸣,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局限性,不可全盘照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洛克的家庭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教育需要父母和家庭教师有很高的素质,才能实现这种教育的效果。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 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篇三:教育漫画读后感 《教 育 漫 话》读后感

读此书共用十日,此十日颇感平静,思维深处却甚为震撼。《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我读后不禁深深佩服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书中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个性,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观点。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来说,有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的态度、切合和针对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根据读后所想,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养成哪些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1关于孩子的健康的培养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第一句话。约翰?洛克主张,孩子应从幼年起就进行锻炼;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过户外生活,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饮食要清淡,多吃面食,少吃肉腻食品,不饮烈性饮料;多运动、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气等许多有益的、具体的见解。约翰?洛克把健康区分为身(身体)、心(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础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因此约翰?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着力养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约翰 ?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对健康的自觉意识,也包括科学地生活的常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家庭教育必须把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作为最基础的环节,要采取科学的教育、培养态度和方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倾听和表达,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缓解压力,控制心态平衡的方法,学会理解和支持他人,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孩子远离心理疾病,发展健全的精神。这点在我们的社会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2关于孩子的习惯的培养

“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许多事情他应信托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习惯可以在这里是这样,在其它情形下也是这样。”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习惯是经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去自觉的行为方式。约翰?洛克认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给予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儿童身上固定起来;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发生作用了。”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的言行、品质、个性,说到底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而已,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教育要着意养成孩子的好的习惯、优秀的习惯、形成将来成功的习惯。好的习惯很多,积极思考的习惯、谦逊的习惯、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习惯、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等。从小处看,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善于反思的习惯,甚至于约翰?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习惯、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等。教育要努力发现和保护孩子在各个方面的优秀的行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3关于孩子的分享的培养

分享意味着彼此共享,分享意味着相互理解与合作。《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提

出,教育要培养孩子与兄弟姐妹、与伙伴、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和快乐的品性。他说,“关于取得事物与占有事物,你要教导孩子,使他们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分给朋友,一点也不要为难,不吝啬,使他们从小就从经验中知道,凡是最大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而且还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分享”可使兄弟姐妹之间来得更加和睦,更有礼貌,且同样推及旁人。“分享”可使儿童养成温厚、对人和善、慷慨、以及得到一种快乐,视为一种值得自豪的事。的确,使学生学会分享,可以使他们学会在关心、欣赏自己的同时,同样关心欣赏他人,可以使他们有效地团结合作,有效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效地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闭,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积极接纳他人和换位思维的技巧。最终,“分享”的品性有利于他们毕生的健康成长。约翰?洛克多次强调,“分享”的品质要从小加以培养,“使儿童经过不断的练习,便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给予别人而不觉为难。”“乐于赠予别人的美德,要加以培植。”儿童的美德应“建立在大量与慷慨地把自己所有的或好的东西去给予别人上面”。这些见解和教育要求无疑都是有益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别人,这是当前独生子女一代的性格通病,而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约翰?洛克所提到的这种“分享”品质的培育又是何其缺失。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弥补的根本缺陷,那就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情境会造成孩子的独占性格,而缺乏与他人分享的宝贵经验。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理性、有同情心、有爱心,一个根本不知道关心人、同情人、爱别人的孩子必定会生出阴暗的心理,整个心灵人格也不会健全。因此,必须认真记取约翰?洛克的教诲,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注重孩子的分享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父母应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爱人,学会移情,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民主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分享快乐、分享情趣和其它经验,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保持健康和丰富。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要实践—总结—再实践。让教书不只是念书,用诚心去做独一无二的教育。

付玉娟 2015.8.20篇四:《漫画日本》读后感

《漫画日本》读后感

这几天我看了《漫画日本》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这本书通过漫画的形式生动地讲了日本与韩国的区别、日本成功的七大秘诀、日本的崛起及日本的苦恼。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几个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条心,大家齐心协力就成功了一半,难怪有句老话只要一条心,黄土变黄金,其次是做事情前要计划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要不那样只会让自己措手不及最终以失败告终,还要学会取长补短,就像日本人采用其他国家的物品加上自己的技术改良就形成了日本自己的物品,这就是日本汽车、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电、多媒体、高级食品高速发展的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原因。但是,做这些的时候也不要做得太奇特了,不然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而与生活格格不入,1898年就是因此日本的经济像漏气的气球突然下落,迅速滑坡,这就是日本的苦恼了。这本书既风趣幽默又能让我学到知识,明白道理,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江苏南京浦口区琅琊路小学明发分校三年2班三年级:王昱天篇五:教育漫画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洛克看来婴儿出生时像是一块白板,人们可以在上面任意图画,然而“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而幼小时的教育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水性柔和,稍用一点人力就能将它引向别处,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而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儿童,对待儿童除了打骂便不知所措,这本书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建议,主要从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和知识与技能教育三方面给出了建议。

洛克的绅士教育不仅适用于17世纪的英国,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尤其对于我们中国的父母们。

漫画观后感【篇3】

今天,我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幅名为《大材小用》的漫画,令我深有感触。

这幅漫画的主要意思是:一个中年人拿着斧头正在砍倒一棵非常结实的树。这棵树本可以做成家具,但被这个人砍下来做成了一双一次性筷子。

看到这里,我趴在桌子上,陷入了沉思。这个人真是浪费资源。这棵树本可以做成家具供人们使用,但他却把他做成了筷子。我们总说当今社会浪费严重,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当今社会人才浪费最严重。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社会上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使那些“金子”们永远埋没在平庸的土壤中,永远无法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永远无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永远无法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如果他是小树,请让他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他是小花,请让他长成美丽的花朵;如果他是小草,请让他自由生长。

想到这儿,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突然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篇杂志上是这样写的:有一位少年,他上学的时候不管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很优异的成绩,可当这位被老师成为“天才”的他找到工作后居然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基层工人!

他已多次向老板讲述了他的工作计划,并渴望得到认可。但老板却见都不见他一面,总对他说:“你就然命吧,你也就是个普通的工人了。

”这句话彻底打垮了这个青年。他总是一个人在黑夜里默默地哭泣,到最后,他开始对这个公司,这个社会,甚至对整个世界都有了罪恶感,直到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千里马”但又有几个“伯乐”呢?愿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伯乐!

漫画观后感【篇4】

身最初的乐趣。

而《花生米不满足》则反映了小孩子最真实的伤感和委屈。**中的小家伙被吃掉是因为他最喜欢的花生在桌子上。他张开嘴痛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用词不达意的话道着委屈:

“花生米不满足…”这种彻底不虚饰情感最能打动

人了。其余再如《澹澹骑脚踏车》、《拉黄包车》、《软软新娘子,澹澹新官人,宝姐姐做媒人》、《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穷小孩的跷跷板》等,都是将童趣挥洒得淋漓精致的作品。你不得不佩服作者观察的力度,将孩童心理刻

画的入木三分的功力。

似乎人愈大,烦心的事儿就越多。人们禁不住钦佩孩子们的无忧无虑。有时,当人们压力太大而无法承受时,他们会不知所措而哭泣。

这其实是以向孩童“退化”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心理自我防御。也有许多成年人用“装可爱”方式来抗拒长大,拒绝成熟。但往往,人们又不甘心于孩童的“年幼无知”。

似乎有一个悖论:年纪越大,越成熟,但越烦恼;年龄愈小,愈无知,但愈快乐。殊不知,这只是庸人的妄语。

正所谓“童言无忌”,往往“一语道破天

机”。真正无知者往往是自以为洞明世事,知之甚多者。故,大智者童心不泯,反之,决非智者。

漫画观后感【篇5】

读此书共用十日,此十日颇感平静,思维深处却甚为震撼。《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读完后,我不禁佩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

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学生必须具备的品格和个性,如美德、理性、敏捷、优雅、礼貌等。

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个性,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观点。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来说,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非常重要,比如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适应能力以及形成对孩子有效的方法等。

根据我阅读后的思考,让我们讨论一下在教育中应该培养哪些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1关于孩子的健康的培养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第一句话。约翰洛克主张,孩子应从幼年起就进行锻炼;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过户外生活,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饮食要清淡,多吃面食,少吃肉腻食品,不饮烈性饮料;多运动、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气等许多有益的、具体的见解。

约翰洛克把健康分为身体和精神。这两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础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

”因此约翰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着力养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约翰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对健康的自觉意识,也包括科学地生活的常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家庭教育必须把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作为最基础的环节,要采取科学的教育、培养态度和方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倾听和表达,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缓解压力,控制心态平衡的方法,学会理解和支持他人,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孩子远离心理疾病,发展健全的精神。

这点在我们的社会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

2关于孩子的习惯的培养

“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许多事情他应信托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习惯可以在这里是这样,在其它情形下也是这样。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习惯是经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去自觉的行为方式。约翰洛克认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给予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儿童身上固定起来;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发生作用了。

”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的言行、素质和个性,归根结底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好习惯是人生的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

教育要着意养成孩子的好的习惯、优秀的习惯、形成将来成功的习惯。有很多好习惯,比如积极思考的习惯,谦虚的习惯,全心全意奉献的习惯,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等等。从小的角度讲,约翰·洛克提到的习心观察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总结的习惯,善于反思的习惯,甚至早起早睡的习惯,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等。

教育要努力发现和保护儿童个方面的优秀行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3关于孩子的分享的培养

分享意味着彼此共享,分享意味着相互理解与合作。《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提出,教育要培养孩子与兄弟姐妹、与伙伴、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和快乐的品性。他说,“关于取得事物与占有事物,你要教导孩子,使他们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分给朋友,一点也不要为难,不吝啬,使他们从小就从经验中知道,凡是最大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而且还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

“分享”可使兄弟姐妹之间来得更加和睦,更有礼貌,且同样推及旁人。“分享”可使儿童养成温厚、对人和善、慷慨、以及得到一种快乐,视为一种值得自豪的事。的确,使学生学会分享,可以使他们学会在关心、欣赏自己的同时,同样关心欣赏他人,可以使他们有效地团结合作,有效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效地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闭,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积极接纳他人和换位思维的技巧。

最终,“分享”的品性有利于他们毕生的健康成长。约翰洛克多次强调,“分享”的品质要从小加以培养,“使儿童经过不断的练习,便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给予别人而不觉为难。”“乐于赠予别人的美德,要加以培植。

”儿童的美德应“建立在大量与慷慨地把自己所有的或好的东西去给予别人上面”。这些见解和教育要求无疑都是有益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别人,这是当前独生子女一代的性格通病,而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约翰洛克所提到的这种“分享”品质的培育又是何其缺失。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一个不可弥补的根本缺陷,即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会造成孩子的排他性人格,缺乏与他人分享的宝贵经验。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性、同情和爱。一个不懂得关爱他人、同一个爱人、爱别人的孩子,难免会有一种阴暗的心理,整个灵魂和人格都会不健全。因此,必须认真记取约翰洛克的教诲,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注重孩子的分享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父母应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爱人,学会移情,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民主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分享快乐、分享情趣和其它经验,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保持健康和丰富。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

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要实践—总结—再实践。

让教书不只是念书,用诚心去做独一无二的教育。

付玉娟

漫画观后感【篇6】

《大海历险记》虽然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但仍然很想看,因为它是一本科学漫画书,它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我,每次读,都给我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又读了一遍。

《大海历险记》讲的是多利和爸爸、姐姐准备去马里亚纳海沟探险,但快艇却在中途抛锚,于是他们不得不在海上漂流21天,等待援救。在这21天里,面对茫茫的大海、凶猛的鲨鱼又缺少淡水和食物,他们会用什么方法来应对和解决难题呢?书中的每一篇都有详细的介绍,而且每一篇后面有一两页会告诉我们很多科学知识,里面还有很多生动的历险情节和幽默的描述。

首先,他们出发前介绍了地球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他们钓鱼解决食物时,又介绍了海洋里的.鱼类大约有两万多种,外形可分为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长条型、圆球型等。

还有在海上,如何识辨陆地方向?寻找北极星和仙后座,认识不同的鲨鱼,大白鲨、虎鲨、蓝鲨、双髻鲨等,鲨鱼约有400种,有20多种会攻击人类。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遇事冷静;第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慌张,还有不能贪图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忘记背后可能隐藏的危险!!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7315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悼念亡人生日的句子
下一篇 :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汇编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