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感兴趣的话题“立体构成课件”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为您准备了一些资讯,请将这篇文章收藏下来以备日后查看。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制定好教案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失误。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婚礼的策划方案

立体构成课件【篇1】

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空间中的各种形态

1、自然形态

2、人为形态

3、偶发形态

4、抽象形态

第二节 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内容

1、形态要素

2、材料要素

3、形式美法则

4、“重力”和“移动”问题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意义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

1、立体构成中的点

2、立体构成中的线

3、立体构成中的面

4、立体构成中的体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

1、空间

2、色彩

3、肌理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对称与均衡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第四节 比例与尺度

第五节 联想与意境

第六节 多样与统一

第七节 动感与量感

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 第四章 二点五维的构成

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 二点五维的构成 第一节 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

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

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

(1)折屈

(2)压屈

(3)弯曲

(4)切割

(5)随意加工

第二节 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

(2)多切多折

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

4、创造肌理效果

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

第五章 线材的立体构成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线材的构成形式。

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线材构成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五章 线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线材的分类与加工方法

(一)线材的形态分析

1、直线

2、曲线

(二)线材的分类

(三)线材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 线材的构成形式

(一)硬质线材的构成1、单线构造

2、框架构造

3、垒积构造

(二)软质线材的构成

1、线群构造

2、编结构造

3、线织面构造

第四单元(理论2学时):

第六章 面材的立体构成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掌握面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面材的构成形式,尤其是透空柱体和多面体的构成形式。

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面材构成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六章 面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

(一)面材的形态分析

(二)面材的分类

(三)面材的制作方法

1、纸的加工:

2、木板的加工:

3、塑料板材的加工:

4、金属板材的加工:

5、玻璃纤维的加工: 第二节 面材的构成形式

(一)直面结构

1、层面排列

2、切割折叠

(二)插接结构

(三)曲面结构

1、带状构造

2、切割翻转

(四)柱体结构

1、柱体的变化形式

2、柱体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多面体

1、几种正多面体的特点及加工方法:

2、几种常用的几何形绘制方法:

3、多面体变异结构

第五单元(理论2学时):

第七章 块材的立体构成第八章 综合材料构成第九章 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

1.教学目的:掌握立体构成中块材的加工方法与构成方式,掌握线、面、块材综合构成的特点,了解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线、面、块材综合的构成形式。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综合构成之中,充分认识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价值。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七章 块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块材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 块材的构成形式

第八章 综合材料构成 第一节 线材和面材的综合构成第二节 线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三节 面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四节 线、面、块材综合构成第九章 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

第一节 立体构成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 立体构成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六节 立体构成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节 立体构成在建筑和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课件【篇2】

《立体构成》教 案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教学班级:视觉传达授课教师:王赟授课时间:20 1303班

14—2015第一学期01-02周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和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的形态知识与构建基础。【教学重点】

1.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2.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3.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4.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5.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难点】

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一、视觉和构成感觉方面。

二、形态要素的学习研究方面。

三、综合表现、功能、人文、社会、技术方面。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形态要素

二、结构要素

三、材料要素

四、空间要素

五、形式要素

第四节

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

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是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

二、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而不能只注重产品。

三、产品的设计在功能上、美学上符合社会的需要与时代结合,不能落后于时代。

四、造型的原始母体为单纯的几何学基因。

第五节

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思考题】

1.收集自己自己感兴趣的自然形态、形象,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将其分解成单纯几何形状,并按生长结构重新组合,组合后再作简化概括(平面即可)。2.熟知现代包豪斯的设计作品,总结作品的构成元素。第二章

立体构成中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立体构成中材料与技术的运用。了解材料的种类与特性,认识材料的属性和加工法。掌握基本加工工艺操作方法,提高对材料敏锐的造型知觉。熟悉材料语言各自独特的表现性。【教学重点】

1.材料的种类与特性。2.材料的属性和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与独特表现性。【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材料的种类

第二节 材料构造的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自然材料的构造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木材

(二)石材

二、工业材料的构造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金属材料

(二)塑料

(三)纸材

【思考题】

1. 熟练掌握纸材的加工方法,并用纸材模仿制作动物头像及自然形象。

2. 多观察生活中的构成实例,以两种材质以上构成的实例为主,研究材质与材质间的对比关系,加工方法和统一手段。

第三章

立体形态的本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认识“立体”的这一形态概念,了解立体形态的本质,通过学习认识形态与造型元素的关系,造型的形式法则规律,了解立体构成中的物理心理与现象。【教学重点】

1.认识平面与立体的区别,2.强化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3.培养立体感觉。

【教学难点】

了解造型元素的关系体现立体构成中的物理与现象。【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第二节

强化“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

第三节

培养立体感觉

一、量感

(一)创造对外力的反抗感。

(二)创造生长感。

(三)创造——体感。

(四)创造速度感。

二、空间感

(一)制造紧张感。

(二)强化进深感。

(三)创造空间流动感。

三、肌理感

四、错觉感

(一)特定视点的造型。

(二)隐藏终端的造型。

(三)透视错视的补救。

(四)光影造车的错视。

(五)重叠造成的错视。

【思考题】

1. 从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形态。

2. 利用体量的组合穿插形成空间,表达空间的层次感。

3. 选择适当材料作立体形态肌理练习,并分别表现硬、软;糙、滑;热、冷,干、湿等肌理现象。第四章

立体形态设计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研究构成中的美感规律。掌握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在构成造型中的应用关系。【教学重点】

1.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2.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进行基本元素造型。【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

一、点元素

二、线元素

三、面元素

四、体元素

第二节

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一、造型的单纯化

二、秩序性

(一)节奏与韵律

(二)比例

三、视觉上的平衡

(一)对称的平衡。

(二)不对称的平衡

四、对比与统一 【思考题】

1. 线、面、块构成。

2. 用单元形体的组合创造一个富有秩序和变化的空间形态。3. 选取一段交响乐乐曲,创造富有节奏感的形态。第五章

立体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线、面、体的立体形态构成方法。了解立体形态的组织方法。掌握形态、立体、空间造型的构成原理、构成形式和组合关系,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和共同表现性关系。

【教学重点】

1.线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2.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3.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4.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

用线、面、体块、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进行立体表现。【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线的形态要素

二、线立体的构成方法

第二节

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面的形态要素

二、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单面体构成

(二)几何多面体构成

第三节

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体块的形态要素

二、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分割法

(二)变形法

三、体块形体的立体组合构成(一)积聚组合(二)排列组合

第四节

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结构骨架

二、空间方法 【思考题】

1. 用8cm×8cm的白卡纸(或绘图纸),中间切一条缝隙,利用该切缝将纸折叠成半立体形态或立体形态。

2. 在16开的绘图纸上(或白卡纸)上画一平面图形,通过切割(不能全部脱离纸面)、折叠而构成高浮雕形态。

3. 将A4大小的硬卡纸折成三棱柱形,并事先在硬卡纸上绘制好平面图形,在作局部切割(不能切掉),切割的部分折叠后制作一件立体台历。

第六章

立体构成应用实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图例,结合立体构成在建筑、雕塑,景观等实例中的应用,了解构成元素在立体及空间按设计中的一些元素,认识“构成”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魅力。【教学重点】

4. 景观与雕塑 5. 日用产品及其他 6. 灯具

7. 建筑及局部 8. 空间与展示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雕塑或产品造型设计。【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景观与雕塑 第二节 日用产品及其他

第三节 灯具 第四节 家具 第五节 建筑及局部 第六节 空间与展示

【思考题】

1.用单元形态的组合创造一个富有秩序和变化的空间形态。

立体构成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立体构成是艺术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

立体感觉和空间构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6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章 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第三章 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第四章 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二、立体形态制造工艺 第五章 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一、立体形态感觉

二、立体形态形式

第六章 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一、几何形体构成二、抽象形体构成

三、装置观念构成第一章 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1、视觉的基本特征

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

2、环境条件

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应该和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事实证明、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形态本身

我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只形态。而想台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哦、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升到理性的分析。第二章 立体形态概况

一、现代构成雕塑 1.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

2.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

3.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

4.动态艺术(Kinetie Art)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5.波普艺术(Pop 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

6.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

7.大地艺术(Earth 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改变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其次目的是由现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二、后现代装置艺术 如果说立体构成与现代构成雕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它和装置艺术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装置艺术(Instal Art)又称“环境艺术”,在当今西方的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和室内建筑中,又展示在美术馆、画廊和许多媒体上,还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上占据重要位置。它不受艺术门类限制,拥抱兼容造型之外,去表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后现代艺术的象征。而今,我们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时,如拒绝发掘装置这个“宝藏”,似乎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第三章 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第四章 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材料的种类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

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断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既可在构思计划后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取“相面法”审视材料,在玩赏之中得到灵感的升华。尤其是对现成品和废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 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

1.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2.组合与重建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变形与扭曲 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1. 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是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2. 泡塑材料

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3.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表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抽纱、编织、系结、缠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以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4.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5.泥石材料

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一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还有砖、瓦、沙、石等材料。这些材料除了本身的加工成型工艺之外,还可以与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使立体构成的造型充分体现出综合材料的表现力。6.金属材料 金属造型的形式变化丰富,也精致美观。这是因为金属有光泽、有磁性、有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金属材料的成型是以线、棒、条、管、板、片等形状。加工的工艺由于条件设备所限,基本上是五个方面,即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而且由于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的是小巧精致,如同雕塑小样 7.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的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等。除此之外,还指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然而,就是这些垃圾,却成为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因为,各种垃圾的形态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创作的动机和灵感,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门课程时,首先要到废品收购站或铁工厂去,寻找材料,寻找灵感。有了这些废旧材料,通过“相面法”创作构思也就随即而来。

第五章 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在立体构成与雕塑、装置的造型中,怎样才能体现出美的感觉?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心理的感觉,二是形式的法则。心理感觉就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由感觉所受的刺激引起视知觉的兴奋传导,并且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对象的。比如:对点线符号的心理感觉,音乐家从中感觉到乐感,舞蹈家看到的是动作舞感,而雕塑家感觉到的则是造型中的美感。这说明了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才能在符号的刺激感应之下产生心理感觉。

一、立体形态感觉 1.量感

立体构成中的量感,从物理现象上看,可以理解为体积感、容量感、重量感、范围感、数量感、界限感、力度感等。而物体的大小、占据的空间、秩序与方向、单一与整体、聚合与分散等这些问题,会使我们在构成的感觉中,要“量力而行”。比如说,在杂技中走钢丝、顶碗、顶坛、叠椅倒立等,这些在表演之前都有“掂量”的适应感觉过程,有了这种量感,才能将表演发挥得极至。量感的另一方面受心理因素影响。2.运动感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在人们的感觉中总把那些不可视的运动缓慢的物体当作是“静止的”。正因为如此,艺术家的兴趣与追求,就是要去表现那些“静止的”形态中的潜在内力变化关系。通过对物体材料的变形变质,去强调物体运动变化的本质。3.空间感

我们多处谈及到空间表现问题。我们已知,在实体内的通透形式叫内空间,在实体外部与空虚的环境表现方式叫外空间。在这里主要指空间给人的心理感觉。这种空间心理感觉是来自于形体向周围的扩张而产生的。4.肌理感

肌理感在造型的表现中也很重要。它可以丰富造型,加强立体感和质感,尤其是在装置构成表现中,可以使物体形态达到以假乱真的逼真效果。造型中肌理表现,有天然属性的本质肌理,也有人为加工的肌理。肌理按造型特点,又可分为以看为主的平面视觉肌理和以摸为主的凹凸触觉肌理两类。5.错觉感

错觉不单指视觉上产生的错误感觉,还产生在触、味、听和心理的错觉。“瞎子摸象”的故事就是在触觉中所产生的错觉。一提起魔术或立体电影,人们知道这是一种错觉的反映,但还是被深深地吸引着,这也是错觉感的功效。在立体构成和雕塑装置中,同样也可以让错觉感发挥其魔幻般的魅力。比如:利用光影、重叠、视点变动、空间进深、静止和运动等这些手段都能产生错视。6.色彩感

色彩感在立体造型和环境装置里是否存在?重不重要?应该说,他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仍然不可忽视。比如,从一件小小的工艺品造型上,除了观赏造型图案之外,往往其中的色彩也会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在大的装置构成中,更是需要色彩的变换,它可以增强心灵的感受,调节不同的气氛和意境。立体造型中的色彩不同于色彩绘画和色彩构成设计,它是在普通的色彩学基础之上,因为它存在于三维空间中,要受到空间环境、光影效果、工艺技术、材质本身等多方面的制约影响。它不但在物理学方面对形态的表现起着作用,还在心理学、生物学方面对形态的感觉也起到相当作用。所以,在造型天地里色彩有着相应的审美感觉和独特的规律性。

二、立构形态形式 1.比例美

有关比例美的法则,经许多哲学家、美术家、数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在国际上一致公认为:古希腊时期所发明的黄金率1∶1.618长度比例关系,具有标准美的感觉,并还证明许多造型物体与空间,只要近似于这个数字,在视觉心理上就能产生部分与整体的比例美感。因而黄金分割率的实际应用为2∶3,3∶5,5∶8的近似值比例,即,矩形中短边与长边的比例为短边(a)∶长边(b)=b∶(a+b)。在整体与局部大面积比例上,也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即,a大面积,b小面积,c整体,公式是c/a=a/b。

2.单纯美

单纯的含义是指构造材料少,造型结构简洁明朗,并非是简单和单调的意思。因为简单和单调的形体缺乏造型语言和内涵,而单纯美的形态能创造出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变幻莫测的立体造型。这就是追求单纯美的价值。如:包浩斯时期设计的几何型简洁化的产品,为什么至今还受消费者的欢迎?“IKEA”(宜家家居)的产品造型,就是延续这个单纯美的意旨设计的。

单纯美的原理一是将复杂的结构简洁化、秩序化,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心理比较容易识读秩序化的形态,二是将主要的结构特征突出化、强调化,这样可以引人注目,增强视觉感,这也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3.平衡美

所谓平衡就是稳定的意思。在多种平面设计中都要求体现出这种美感。在立体造型中更是要强调这种法则,因为不单是在视觉上要有平衡感,在现实中还要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所以在立体造型中平衡美的意义是双重的。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对称、均衡(稳定)。4.节奏美

节奏在音乐中就是节拍,有一种律动的美。在立体造型中就是秩序,有规律性变化美。

“节奏如筋骨,韵律似血肉”是指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有序的曲调,在节奏的强化之下产生情调,唱之润之,琅琅上口,形成“韵律的美”。

5.韵律美

在造型视觉艺术中,线条的疏密、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和体块形状的方、圆、角、锥、柱的秩序变化、形式感和一致性则意味着“押韵”的概念,同样也产生“韵味”。音乐上有大调、小调之分。大调庄重、激昂,表现雄伟、壮丽的主题情调;小调轻快、欢悦,表现优雅、抒情的主题情调。由此看来,在造型视觉艺术中,大调稳定的符号在形体上表示方形、柱形、正圆形,在线性上表示直线与粗线的含义。小调不稳定、跳跃、变调的符号,在形体上则表示锥体、多面体和有机体,而在线性上则表现为曲线、斜线。由这些点、线、面、体的符号形象,在节奏的约束之下,造型中表现出静态、动态的趋势,也就形成了“旋律”的美感。

6.对比美

是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对抗,在相对的矛盾中相异吸引,互相衬托而形成对立统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在视觉心理中产生刺激的美感。

在立体造型中,为了使形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法则。对比的表现形式内容很多,有形体方面、空间方面、材质方面、色彩方面等等。在各类设计方面运用对比法就更多。然而,有时过于强调刺激缺少调和,形体空间就会显得杂乱。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是:对比产生调和,矛盾的双方,越相近则越调和,越对比则越刺激。调和可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产生联系,彼此呼应、过渡、中和。因此,我们在造型中,当突出对比时就要注意调和的一面。当过于调和、形态呆滞、缺乏生气时,又要辅以少许对比,使之真正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7.强调美 强调含有夸张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重点,让视觉一开始就注意到最主要的部分。运用强调手法要有节制,只能突出夸张一个重点,不能滥用,否则会喧宾夺主,以致失去审美价值。8.统一美

统一与调和的法则有相同之处,都是将矛盾对立的双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和谐。然而,统一可以理解为更完整,更确切。它使各种多样复杂的因素统一在一个完整、明快、圆满的意境之中,是完成作品的动力。统一除了在视觉上对造型的结构大小、色彩强弱、材料组成的整体风格分辨之外,还要在复杂的“感觉效果”上形成统一。这种“感觉”是由各种要素的特殊个性形成的,把这些复杂的个性要素统一在一个格调之中,这就是统一美的秩序原则。第六章 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一、几何形体构成

在抽象形态中,几何形体块的造型是最基本的构成法。立体几何形的单独体可以分为:球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方柱体和方锥体等几种基本形体。可以是实心的单独体块,也可以是体现空间的空心体块。如果加以物理外力作用,进行拉伸或挤压,使这几种基本形态变形,便可以产生具有多种生命力的造型。让几何体块的增值或消减,再加以重构,是变形的又一种手段。如把这些相同的和不同的单体、综合体加以组合,将能变化产生出丰富的造型形态。1.球体构成

立体造型中的球体,是圆点的放大,自然形态里的原始符号,它的美学价值象征着美满、团圆和凝聚力量。球体构成是自然形态向艺术造型的飞跃。2.立方体构成

立方体有六个面、八个角点、十二个根边线。根据这种形态的基本元素,可以从中进行变形、分割、组合获得更多造型的构成形式。3.柱体构成

柱体的造型有圆柱体和方柱体,又可以看成是放大的线和圆弧形的面。顶端平切为圆形,斜切为椭圆形。圆柱体的长短及不同的构成有着较大的潜在能力。4.锥体构成

角锥体形状很容易让人想起原始石器时代的利器、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和埃及的金字塔。锥体的造型特点尖锐刚劲,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二、抽象形体构成

造型上除了几何形体的组合构成外,还有其它各种形态的综合构成。这些构成表现丰富、形式多样,还融合了造型之外的光学、力学、材料学、心理学等领域。所以,本章节把这些构成形式统称为“抽象形体构成”。

1.动态构成

现代立体构成中,动态构成是根据物理学中的动力因素构成。采用动态的造型方式很多,它可以依靠电力、机械力,风力、水力推动,还可以采取光的跳跃闪动。具体形式可以归纳为三类:a.支撑力臂式,b.盘旋滚动式,c.悬挂风动式。

2.力学构成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力学构成现象随处可见。它以各种稳定、平衡的模式体现,尤其是在建筑上,如:打桩地基,悬空的平台,圆形的拱门,大桥的斜拉索等。这些都是通过各种重心力、支撑力、拉力、压力、夹力来使建筑物稳定的,同时也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惊险”的视觉美感。

3.空洞构成

在现代构成雕塑中空洞、空间的造型形式是一种虚拟形态的表现,技法上从实体向虚拟空间的转换突破。“空洞”是在实体中钻孔打洞,构成“有无相生”的造型。“空洞”又是实体向外延伸的心理界定范围,并且可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成体。这种虚空的存在,充满着活跃的生命力。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的“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就是对虚空境界美的崇尚。唐朝诗人杜甫有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明代也有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窗外寂无人,春风自吹入”的妙句,都是虚空里想象生命力的虚构体现。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他的雕塑风格演变过程也是在这虚空的造型艺术领域里不断探索追求。空洞的大小、位置形状能产生多种视觉心理因素。在具象模仿的构成中,空洞的概念可以是一个挖空的乳房,一个注视的眼睛。在抽象的虚拟构成中,它又是意象的产物,包容着种种联想的内容。4.空间构成

空间在立体构成的形式表现上,向外伸延拓展的部分称外空间,是以实体的界定空间和视觉容括的感觉空间二者合一的体现。5.仿生构成

它是对自然界、生物界的一种模仿形式,经过夸张、简化、变形和秩序组合等创作手段,可以构成各种装饰美的人工形态。6.软雕塑构成

所谓“软雕塑”,就是与硬质材料团块造型截然不同。它是以纺织品材料及各种化纤软性材质构成,造型表现的方式除了编织之外,还可用缠绕、扎系、折叠、包裹等种种手法创造。

“软雕塑”的形态是室内理想的装饰。它可以作为立体雕塑立放中间或是悬挂空中,也可以作为壁饰挂在墙面,还可以装饰布置整体空间。选用的硬性材料有:铁丝、钢丝、竹条、藤条、柳条等。软性材料有:毛线、布条、麻绳、线绳、塑料等。7.光立体构成

随着时代与科学的进步发展,光立体构成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艺术家与人们的关注。从城市夜景,室外的霓虹灯、建筑、街灯到室内商场、宾馆、舞厅的装饰照明,从节日欢快中的彩灯组合、烟火,喷泉水柱的激光交叉光束构成到清静悠闲的灯光、灯笼、星火构成,所有这些光的构成表现,虽然没有造型中的硬质和重量,但我们同样可以把它看成是材料元素,去把握构成三维立体的造型形态。当今世界,一些灯光、烟火设计大师,也正是运用其构成美的原理,才表现出光的种种神奇魅力效果。日本的朝仓直已教授曾有过《艺术效果的光构成》专著。光立体构成,它有大小、形状、位置、形式的变化和色彩变化,另外,还有光与影的动感变化。所以,为了能认知解读方便,我们也将其归为两类:一类称光体固定构成,意指发光体依附造型本身,固定不动。另一类称投射动感构成,使光体以发射、交叉形成,并带闪烁动感变化。

三、装置观念构成

它代表了后现代艺术文化象征,也包括了构成艺术的形式原理。因为它是在形态构成之上,综合了各艺术门类及众多学科,是人的内心感觉视觉化,将真实的物体和真实的空间抽象地表现出来,并赋予了当代人的社会状况、精神状况和心理状况。装置艺术者的职能已不单是艺术造型者,还是一位能将废品“点石成金”的巫师,借助物体形象来传播思想观念。因此,由于时代文化发展的影响,艺术潮流的更新,本章节中特地融入了装置构成和设计构成两部分内容,目的为使我们在研究基础造型同时也在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都得以锻炼提高。1.成品装置构成

2.室内装置构成

装置构成的形式多样,可以实体造型,也可以利用空间构成,可以是室内整体构成,还可以在户外环境整体装置构成,甚至是“艺术造街”。

3.户外装置构成

户外装置可以结合地景与环境现场去考虑,也可以是行为艺术的表现。

立体构成课件【篇4】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2、立体的性格

直线系立体具有直线的性格,如刚直、强硬、明朗、爽快,具有男子气慨。

曲线系立体具有曲线的性格,如柔和、秀丽、变化丰富,含蓄和活泼兼而有之。

中间系立体的性格介于直线系立体和曲线立体之间,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我们在分析立体的性格时,要针对每件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与深入体会,并看它们主要接近于哪类立体。而各类立体还可进一步细分类,如直线系立体,从方向感而论,还可有垂直向立体和横向立体之分,前者给人以伟大、庄严、进取、坚强的心理感受,后者给人以舒展、宁静、平凡、亲近的心理感受。立体的构成特点

(三)立体的构成特点

1、无框架

这里所说的框架是指造型的外框界限,如一幅画的边框、一件浮雕的外缘,一件工艺品的玻璃罩等等。立体造型是没有框架限制的,如雕塑、产品造型、建筑等。所以立体的构成也不必考虑受任何框架的限制,在空间中根据设计意图的需要和环境的允许情况,可任意舒展,无拘无束。

2、力感

在雕塑艺术中,历来很注意量感的表现,那么在立体的构成中,把量感的表现理解为力感的表现更为确切。这里所谓的力,与自然科学中所论及的力学有所不同,这是人们的心理所产生的感受。因为人们生活在自然之力、人为之力所支配的环境中,所以有关力的心理作用,是自然形成的。只要立体的造型摆在面前,人们肯定会因它们的体积大小不

一、形状变化各异而产生很沉重、很坚固;或是很轻、有速度感;或是紧张(内在的力)、萌动欲发、或是松弛、懒散等感受。就是说,立体的量和形,肯定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力感,而这种力感,是二次元空间所不能全然表现得了的。

3、有光影

立体造型在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看得到。而在光的照射下,必产生阴影,这阴影包括自影和落影,这一特点只有立体形态才具有。在立体的构成中,除了立体本身的形体外,还应考虑到它们在一定光源环境中产生的阴影效果,阴影利用得好,能使整个立体造型的明暗关系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加强烈。有的构成设计还特意下功夫,利用阴影产生迷离、变幻的效果。

4、“四次元”性(亦可谓“四维”性)

“四次元”性是在三次元空间中加入了时间与运动的因素。因为立体的造型,特别是大体积的造型(纪念碑、建筑等),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是看不到全貌的,况且在每个视点上看到的立体景观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必须移动视点,即你需要边走边看,才能看到其全貌(小体积的造型则相反,只要移动形体本身就可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在你眼前展现着不同的景观(如前所叙,即产生了不同的型限)。如果是观赏建筑物,你在看完了整个外观后,肯定还将从外面进里面,看看室内装饰、房间布局等等,有的形体自身为可动的,即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变化位置或形态。因此,当一件立体造型在向你展示全貌时,已加入了时间与运动的因素,我们称这种时空关系为立体的“四次元”性。2 立体的构成要素---逻辑要素

三、立体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

每一件成功的立体构成作品,都要经过艰苦创作而得到的。在整个创作程序中,必须经过几个主要环节,或者说,必遇到几个主要问题。本节将它们归纳成立体构成的六个要素,逐一进行阐述。

(一)逻辑要素

“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是:

1、思维的规律;

2、客观的规律性。谁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思维首先应该是清晰的,有计划、有条理和有目的,并尊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使所做的事尽善尽美。立体构成从构思到实现,都需要讲求逻辑性,因它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价值;或作为基础训练,或实际应用;所以绝不应有所谓“下意识”的或漫无目的的构成活动出现。否则,立体构成将会失去自身的价值。

逻辑要素是怎样体现在立体构成之中的呢?让我们以一件立体构成作业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作业课题为:创造单纯而充满活力的构成。

面对课题,首先会想到:这是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行性等附加条件的纯粹造型活动,是要求我们创造出能给人以某种抽象的心理感受的形体。接着,思维进行到课题的展开,什么样的形体会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受呢?“活力”,就是富有生命力,蓬勃而充沛,而富有生命力的生命体,马上会使人联想到植物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幼芽、丰硕的果实、敏捷的动物、健美的人体---再归纳这些具体形象的共性,我们可以得出:生命体可以使人感到由内向外的生长,饱满而结实,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所以,“充满活力的形体”无论如何不会是干瘪的、平面的、生硬的,它应是膨胀的、有量感有动势的造型。

现在,再加上“单纯”二字,就限定了我们要创造的形体。思维活动进行到此,朦胧的形态开始在脑海中出现了;可以取某种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构成,虽然这些几何形体给人以生硬的机械感,但它最符合“单纯”的课题要求,只要组织得当,就会构成象植物或动物等生命体一样的有机形体,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受。经过比较分析,几何体中的球体最终被选作此构成的主要形象。

接下来在制作过程中又会遇到种种问题,诸如形体构成过于复杂会失去紧张的力感;构成过于单纯会显得乏味、无魅力;以及用什么材料、采取什么工艺、选用什么色彩、确定大小规模等等,这些都需理智地去思考,直到最终作业完成。逻辑要素都始终贯穿其中,尽管它从不抛头露面。

逻辑要素在所有的设计与创作中,都有起着最明智的总导演作用。立体的构成要素---形式美要素

(二)形式美的要素

“美”的概念,在美学中的含义很广。既指事物的内容,又指事物的表现形式。

人们评定和鉴赏一件构成作品的优劣,往往习惯以它给人的“美感”来反映。“美”在立体构成中,成为一种实体的、感性的东西存在,是一个具有特殊规律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美的内容处处表现于具体的形式之中,这种具体的形式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称它为“形式美”。它的基本内容是: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艺术造型中应用于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规律。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可以增强造型的条理及和谐的美感,特别是对立体构成而言,失去了“统一”,作品会象一堆废墟,杂乱无章地堆积在那儿,是无艺术美而言的。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造成单调、呆板、无情趣的效果,因此须在统一中加以变化,以求得生动的美感,或者说:“统一”就是要统一那些过份变化的混乱;“变”就是要变化那些过份统一的呆板。

统一与变化-----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为完全采用单纯的长方体构成的公园水池中的跌水立体造型,效果统一而富变化

以等腰三角形为统一因素,三角形大小加以变化的构成。

均采取若干相似的形体进行构成。而“相似”本身就包含了“统一”和“变 化”的双重因素。

以强烈的指向感造成统一。

2、对称与平衡

对称,也叫作均齐。在建筑,图案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最常见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放射对称。左右对称又称线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线的两边形象完全一样。放射对称的形式为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开支都从点的中央向一定的发射角排列造型。它有较强的向心力。盛开的花心、雨伞架、风车等,都属放射对称形体。

对称的造型具有安静、庄严的美,在视觉上很容易判断和认识,记忆率也高。

平衡与对称不同,它不是从物理的条件出发,而是指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虽然形体的组合并不是对称的,但却能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或者说,此处的平衡是指形体各部分的体积给人在心理上感到的相互间达到稳定的份量关系。

对称与平衡的区别是: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庄。

3、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强调表现各种不同形体之间彼此不同性质的对照,是充分表现形体间相异性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使造型产生生动活泼或亢奋的效果。对比构成形式对人的感观刺激有较高的强度。

对比的形式是怎样在立体构成中表现的呢?例如“大的与小的形体构成在一起会形成对比,大小显得更大、小显得更小;方的与圆的形体组织在一起,会充分地显示直线体的端庄和曲线体的丰满、生机勃勃;曲面体与直线体在一起,直线体显得更加纤细、尖锐而敏捷,曲面体则更显膨胀、柔和而稳重;垂直的立体与水平的立体放在一处会显得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此外,自然形体与人造型体相对而言比;粗壮的与纤细的形体相对比;黑色块体与白色块体的对比,无疑,对比的内容与形式是十分丰富的。

如果重点考虑空间与时间对它的影响对比的形式还有如下三种状况:

(1)并置对比--所占的空间较小,即相互呈对比状态的形体较集中地放置,使人的视域中心一下子就能包容。这样的对比效果较强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常常成为造型的焦点所在和趣味中心。

(2)间隔对比--是一种较调和的对比形式,是指将相互呈对比形式的形体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种形式一般不易产生构成焦点,而只能是重点间的响应。运用得当,易创造良好的装饰效果,并起到平衡的作用。

(3)持续对比--这种对比包含了先后秩序的时间因素,使对比作为更强烈的印象被感觉到。例如:在构成艺术展览会上,你刚欣赏过了一件用树根材料制的作品,紧接着又观赏另一件用金属材料制作的作品,那么前者所具有的天成妙趣、自然原始的美与后者的经机械加工、电镀饰面,有现代感的美则会给你以鲜明的对比,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持续对比因素所起的作用。

关于”调和“,从字面上讲,是与”对比“相对立的,但在此处,对比与调和却是要相提并论的。因为对比的形式如运用不当,将会产生多中心和杂乱无章的效果,所以在运用对比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到调和,使构成的诸形体配合得恰当、和谐。就如厨师做菜,往往一道菜里要放上许多 种味道不同的佐料(象糖和盐是完全不同的二种滋味),但只要调配合理、用量适当,就会使每一道菜各具风味,成为佳肴。

欲达到既对比又调和的整体完美效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注意诸形体放置的秩序性、各部分形体之间恰当的比例、形体间的类似程度等。

4、节奏与韵律

节奏,确切地说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们也有它来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的美和强力的美。富于节奏感的形象在我们周围是处处可见的。富于节奏感的现象更多是多见,如一下接一下的抡锤劳作、舞蹈中连续反复的动作等等。由此可见,同一单位的形象或同一种动作规则地加以反复能产生节奏感。

如果在构成中大量地、一味地运用”节奏“形式,没有变化,不加入其它的组合方式,定会产生单调感,使人感到乏味。所以往往需要再加入韵律的因素,才会更完美。

韵律,是使形式富于有律动感的变化美。就象谱一首歌,只定了它为四分之三拍节还远远不够,作曲的功夫要大大用在使它具有间阶的高低起伏、转折缓急的韵律变化上,才能谱成一首好歌。因此,可以说节奏是韵律形式的单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丰富化。或者说,节奏是较机械而冷静的,韵律则是富于感情的。而它们在构成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使造型形式富于情趣和具有抒情的意境。

韵律的形式按其造型表达的情感,可分为许多种,有静态的韵律、激动的韵律、含蓄的韵律、雄壮的韵律、单纯的韵律、复杂的韵律等等。立体的构成要素---形态要素

(三)形式要素

粗犷的、清秀的、奇险的、安定的、庄严的、活泼的、透明的、流动的、有生命力的、冷漠的不同的形态,造成不同的感受,许多形态往往同时肩负功能要求。立体构成以及一切设计活动都需要从本质及关键概念出发,去寻找符合既定逻辑的形体,要有所创新和创造。

形态可作如下分类:

--自然形态

形态---现实形态-- 人工形态

---概念形态(借助语言和词汇的概念赶知的形态)

作为要素的提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造新形态(现实形态)。或者说,面对一个主题,是否能设计出众多的形态和正确选择最满意的形态。这需要的是设计者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开阔的构思能力。

例如:问一个普通人,柱子是什么样的?回答常常是”圆柱“、”方柱“。其实不然,柱子的形态可以为无数种----中空透雕的、扭曲的、塔形的、伞形的、双柱或群柱并列的、左右透前后封闭的、带有写实形象的雕塑形式的等等。柱子的概念如果说是圆的、方的,这并没有表达柱子的本质,承重才是柱子的本质。只要能承重,那么它的外型就可以是很多种了。关键是我们要从本质出发,以创造性思维去寻找、设计新形态。如果被前人的创造束缚了手脚就会永远止不前,不会再有崭新的形态被设计出来。

现在,假如你遇到了把一个正立方体二等分、创造两个新形态的课题,你就不应该只想到从中间切开了之的一个最普通的方法,而是应想到怎样去分割,才能使分割后的形态更美更新、更适合某种设计要求。这才是一个设计师应具有的素质或者说本能。

立体的构成要素---空间要素

(四)、空间要素

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但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当间隔加大后这种心理的联系就不存在了,而是觉得它们是互相无关联的三个立体,空间”场“也显得涣散。如再把间隔缩得很小,使三个立体太接近时,反而显得太拥挤了,此时紧张感加强,如果是形状各异的立体,还会给人以混乱感。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空间构成的要点是比例、对位、过渡等项因素。

立体的构成要素---材料要素

(五)、材料要素

在立体构成中,材料也是一项主要因素,特别是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是无特定的,不同立意的构成所选择的材料应该是不同的,应选择最能贴切、完美地表达某种立意的构成之材料。

1、材料的种类

(1)以质地不同分类:

a、金属材料(铁、铜、锌、铝、银-----)

b、非金属材料(土、木、竹、石、布、玻璃、陶瓷---)

c、高分子材料(塑材、橡胶、合成纤维---)(2)、以物理特征不同分类:

弹性材料、脆性材料、硬性材料、塑材料、粘性材料、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轻质材料、重质材料、液态(流体)材料-(3)、以基本形态不同分类:

材料-----粒材、线材、板材、块材

2、立体构成训练中的常用材料

在立体构成训练中,可用的材料很多,制作者可根据现有的物质条件和加工条件,选择最能表现构成内容的理想材料。常用的材料有:

粒材--小塑料球、皮球、玻璃球、小木块、卵石、敲打或切碎而成的各类粒材。

线材--铁线、塑料皮导线、塑料管、吸管、木条、竹子、麻绳、棉线绳、鱼网线、琴弦、金 属链、车条、电镀金属管等。

面材--木板、石膏板、纸板、塑料板、金属板等。

块材--发泡水泥砖、石块、砖块、树根结、毛线球、皮球、鹅卵石、以及用板材做的中空块体等。

除以上介绍的材料范围外,每位制作者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现更适合自己作业的新材料,在选用材料时,无论是需经加工的还是取其自然形态直接用的,都要同时考虑到材料与工艺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材料美的作用。

立体的构成要素---肌理要素

(六)肌理要素

1、肌理的概念、作用、分类、表情

物体表面的感觉、形态,如手感、纹理、质地、性质、组织形式、凸凹程度等,概括起来叫作肌理。在造型艺术中,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人感受肌理的方式而论,肌理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二类。

肌理的产生,有的是自然生就的,如树皮、木纹、石块,有的是经技术加工人为创造出来的。因此,从肌理的形成过程而论,肌理又可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二大类。

形体与肌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肌理起着加强形体表现力的作用:

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

2人工肌理的探求

出于构成内容乃至实际应用的需要,人工肌理的设计与研制是造型艺术诸领域里不可缺少的项目(只不过称呼有所不同,如:表面加工、饰面、外表处理等等)。人工肌理的探求也当然地成为构成训练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设计者对肌理的创造能力。

面对各种材料,用各种手段、处理方法、加工技术,经过艰苦的构思,可以创作出变化万千的肌理,而同一种材料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肌理。

立体形体的处理---创作方法

四、形体的处理--创作方法

立体构成最终都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形体中,对于创造新型体,除了要调动所有要素贯穿其中,还有一些具体的处理与创作方法,在此加以扼要的介绍。了解这些方法和经验,会使我们在学习、创作或设计过程中早踏捷径、少些磋砣。

(一)、立体单元组合

这种构成方法,类似于”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重复“。它是将空间划分为单元体,即先设计出一个单元,然后复制若干个,通过纵使变化,拓展设计者的空间意识,启发构思与联想。单元组合是用于基础训练和现代空间艺术创作的一种好方法。

在构成中,单元体可以是等大的,也可以是大小有所变化的;还可以将每一个单元体的形态进行有秩序的稍许变化,类似“平面构成”中的“渐变”。用立体单元组合的方法创造出的空间形象,会有强烈的统一感,给人经深刻的印象。

(二)近似单体组合

构成中的每一个单体形状彼此不同,但却很相似或有着共同的因素。在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共处于同一空间整体中时,用这样方未能会使单体之间相互协调,达到完整、呼应默契的效果图。

(三)“正”与“负”的结合运用

空间即”负体“,同样也可以参与”正体“(实体)的造型活动,空间被赋予较明确的形象。巧妙地利用”正“与”负“的联合效果,可创造出具有各种情趣的空间作品,也易于使人在心理上有多块实体浑为一体的感觉。二块主要的”正体“呈一定距离相对而立(非并列),”同体“显示出人的面孔的抽象形象。也以乘法的负空间形象构成韵味与趣味。

(四)仿形

仿形是指摹仿具体的形象进行造型,类似于图案艺术中的写生变化。便在现代空间艺术范畴内,这种摹仿不是指写实而言,是针对抽象而言,运用了具象化手法的造型。这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造型,素材极为广泛,其作品往往很富有人情味,并有雅俗赏的特征。

(五)基本构成形式的混合运用

将点限空间、线限空间、面限空间、体限空间等多种构成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在同一空间中运用两种以上形式,会使空间形态更丰富。

在混合运用时,当以一种形式为主,如各种形式所占量平均等,会造成混乱感。

(六)命题创作

此处”命题”的含义是意念与预想的凝结,是由意念到空间型体的实现过程。在此种情况下,设计与雕塑创作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这样更会激发和丰富作者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更富于现代艺术的魅力。

命题创作一般有二种情况:

1、不受功能约束的命题创作

这种情况是,只从意境发命题,形体只是为着更完美地表达主题而有极大的发挥自由。是先拟定了《和平万岁》的题目,再围绕着这一主题而驰骋想象,最终落实到形体的塑造和空间构成之中。

2、受某种功能约束的命题创作

这是预先制定了具实用功能 的命创作,即造型与空间构成形式在某种特定的实用的约束下进行,并同时具有观赏与实用的价值。它的尺度要考虑符合人体工程理论的要求。图(119-120)为〈儿童乐〉的命题创作。它要求具儿童玩耍、休息等多项功能,并配以草坪或水池起净化环境作用。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粒体构成

立体形态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出于构成理论的需要,都可归纳为粒体、线体、面体、块体这四种最基本的形态(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是点、线、面)。用它们分别可以构成点限空间、线限空间、面限空间、体限空间。此四种构成形式,为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

(一)、点限空间(粒体构成)

由相对集中的粒体构成的立体空间形式。它给人以活泼、轻快和运动的感觉特征。

粒体,具有点的造型形式特点,在立体构成中是形体的最小单位。只要是相对小的形体,粒体的形象可以是任意的。就如同衣服上的扣子,虽然起着点缀的作用,但其造型可以是形形色色的。

点限空间构成中,粒体的大小不允许超过一定的相对限度,否则它就会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块体的感觉了。用众多数量的粒体搞构成时,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大小、距离和疏密、均衡关系。通常,用粒体搞构成,需要与线体或面体、块体等配合,才能赖以支撑、附着或悬吊。

近年来兴起的动体艺术更多地采手点限空间的形式,而一经加入动的因素,它的空间感觉特征就更加强烈了。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线体构成

(二)、线限空间(线体构成)

通过线体的排列、组合所限定的空间形式。它具有轻盈、剔透的轻巧感。可以创造出朦胧的、透明的空间效果,其风格比较抒情,故常直接用于装饰环境的空间雕塑。如将线的形态(粗、细、截面、方、圆、多角、异形的线等),构成方法和色彩诸因素充分调动,将会创造出各种不同意趣的空间形象。

在立体构成中,线体比粒体的表现力更强、更丰富。比如直线体具刚直、坚定、明快的感觉,曲线体具有温柔、活跃、轻巧的感觉。当然,这是总的表情特征,因为 线体的粗细不同,还相应有各具特色的表情,如略粗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沉着有力;细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脆弱、敏捷、秀丽等。

线体无论曲、直、粗、细,与块体相比,它给人的感觉都是轻快的。线体的构成,肯定带有很多空隙,这些空隙是不可忽视的空间形态。线体构成的杂乱,会造成混乱的空间,就不会使构成具有充实的空间感和有层次的美。

在线体的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长短、粗细、方向。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面体构成

(三)面限空间(面体构成)

用面体限定空间的形式。它可分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两类。由于面体的形态可以是无数种的,所以面限空间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空间形态。用它可以创造出表达各种意境、形式、功能的空间。

面体给人一种向周围扩散的力感,或称张力感。这也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薄与幅面的特征所决定的。如厚度过大,就会使其丧失自身的特征而失去张力,显得笨重。

用面体搞构成,每块面体的厚度与正面形态都应首先确定下来,在将它们组织到一个空间内时,要着重研究、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面体与面体的大小比例关系、放置方向、相互位置、距离的疏密。要根据预定的构成目的,调整好诸体之间关系,以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块体构成

(四)、体限空间(块体构成)

用具备三次元(长、宽、高)条件的实体限定空间的形式。块体没有线体和面体那样的轻巧、锐利和张力感,便它给我们的感觉是充实、稳重、结实有份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界施加的力量,如冲击力、压力、拉力等。

因为体的形态是无限多的,所以用它来限定和创造空间,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如建筑群落限定的空间;公园里被精心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的树木群体间的错落有致;考察的室内陈设、广场中央屹立的纪念碑----都是人为创造的体限定间。

立体构成课件【篇5】

11级《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第一章 绪论(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和沿革,理解立体构成的理念以及了解课程教学内容,认识立体构成课程意义和作用。

2、教学内容 :

1.1 立体构成课程的产生及沿革;(2学时)1.2 立体构成的理念;(1学时)

1.3 立体构成的内容及意义;(1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沿革,理解立体构成的理念,思维由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转变;

难点:立体构成理念的深刻理解。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以身边相关设计优秀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查找周围相关立体构成的事物。1.1 立体构成课程的产生及沿革;(2学时)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就立体形态概况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现代构成雕塑

1.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

2.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

3.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

4.动态艺术(Kinetie Art)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5.波普艺术(Pop 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

6.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

7.大地艺术(Earth 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改变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其次目的是由现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二、后现代装置艺术

如果说立体构成与现代构成雕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它和装置艺术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装置艺术(Instal Art)又称“环境艺术”,在当今西方的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和室内建筑中,又展示在美术馆、画廊和许多媒体上,还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上占据重要位置。它不受艺术门类限制,拥抱兼容造型之外,去表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后现代艺术的象征。而今,我们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时,如拒绝发掘装置这个“宝藏”,似乎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1、视觉的基本特征

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 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

2、环境条件

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应该和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事实证明、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形态本身

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只形态。而想台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升到理性的分析。1.2 立体构成的理念;(1学时)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

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1.3 立体构成的内容及意义;(1学时)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本章结合PPT课件讲解)

第二章 立体构成要素(共8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点、线、面、体基本要素及它们与几何、平面构成中的要素的差异,了解色彩和肌理要素以及对于立体构成空间的理解。

2、教学内容 :

2.1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5学时)2.2 立体构成的色彩、肌理、空间;(3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空间的认识; 难点:点、线、面、体、空间的深刻认识。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大量设计优秀案例说明问题;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查找的资料分析知识点。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立体构成的空间的理解。

2.1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5学时)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2.2 立体构成的色彩、肌理、空间;(3学时)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材料的种类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断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既可在构思计划后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取“相面法”审视材料,在玩赏之中得到灵感的升华。尤其是对现成品和废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

1.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

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2.组合与重建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3.变形与扭曲

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1. 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是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2. 泡塑材料

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

3.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表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抽纱、编织、系结、缠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以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4.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5.泥石材料

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一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还有砖、瓦、沙、石等材料。这些材料除了本身的加工成型工艺之外,还可以与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使立体构成的造型充分体现出综合材料的表现力。6.金属材料

金属造型的形式变化丰富,也精致美观。这是因为金属有光泽、有磁性、有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金属材料的成型是以线、棒、条、管、板、片等形状。加工的工艺由于条件设备所限,基本上是五个方面,即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而且由于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的是小巧精致,如同雕塑小样 7.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的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等。除此之外,还指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然而,就是这些垃圾,却成为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因为,各种垃圾的形态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创作的动机和灵感,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门课程时,首先要到废品收购站或铁工厂去,寻找材料,寻找灵感。有了这些废旧材料,通过“相面法”创作构思也就随即而来。(本章结合PPT课件讲解)

第三章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美的形式法则,认识形式美对于设计作品的联想的作用。

2、教学内容 :

3.1 形式美法则;(2学时)

3.2 形式美法则的应用;(2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有哪些,认识各项法则的特点与重点; 难点:形式美法则的深刻认识。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大量设计优秀案例说明问题;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举例有关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3.1 形式美法则;(2学时)1.比例美

有关比例美的法则,经许多哲学家、美术家、数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在国际上一致公认为:古希腊时期所发明的黄金率1∶1.618长度比例关系,具有标准美的感觉,并还证明许多造型物体与空间,只要近似于这个数字,在视觉心理上就能产生部分与整体的比例美感。因而黄金分割率的实际应用为2∶3,3∶5,5∶8的近似值比例,即,矩形中短边与长边的比例为短边(a)∶长边(b)=b∶(a+b)。在整体与局部大面积比例上,也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即,a大面积,b小面积,c整体,公式是c/a=a/b。2.单纯美

单纯的含义是指构造材料少,造型结构简洁明朗,并非是简单和单调的意思。因为简单和单调的形体缺乏造型语言和内涵,而单纯美的形态能创造出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变幻莫测的立体造型。这就是追求单纯美的价值。如:包浩斯时期设计的几何型简洁化的产品,为什么至今还受消费者的欢迎?“IKEA”(宜家家居)的产品造型,就是延续这个单纯美的意旨设计的。

单纯美的原理一是将复杂的结构简洁化、秩序化,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心理比较容易识读秩序化的形态,二是将主要的结构特征突出化、强调化,这样可以引人注目,增强视觉感,这也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3.平衡美

所谓平衡就是稳定的意思。在多种平面设计中都要求体现出这种美感。在立体造型中更是要强调这种法则,因为不单是在视觉上要有平衡感,在现实中还要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所以在立体造型中平衡美的意义是双重的。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对称、均衡(稳定)。4.节奏美

节奏在音乐中就是节拍,有一种律动的美。在立体造型中就是秩序,有规律性变化美。“节奏如筋骨,韵律似血肉”是指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有序的曲调,在节奏的强化之下产生情调,唱之润之,琅琅上口,形成“韵律的美”。5.韵律美

在造型视觉艺术中,线条的疏密、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和体块形状的方、圆、角、锥、柱的秩序变化、形式感和一致性则意味着“押韵”的概念,同样也产生“韵味”。音乐上有大调、小调之分。大调庄重、激昂,表现雄伟、壮丽的主题情调;小调轻快、欢悦,表现优雅、抒情的主题情调。由此看来,在造型视觉艺术中,大调稳定的符号在形体上表示方形、柱形、正圆形,在线性上表示直线与粗线的含义。小调不稳定、跳跃、变调的符号,在形体上则表示锥体、多面体和有机体,而在线性上则表现为曲线、斜线。由这些点、线、面、体的符号形象,在节奏的约束之下,造型中表现出静态、动态的趋势,也就形成了“旋律”的美感。6.对比美

是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对抗,在相对的矛盾中相异吸引,互相衬托而形成对立统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在视觉心理中产生刺激的美感。在立体造型中,为了使形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法则。对比的表现形式内容很多,有形体方面、空间方面、材质方面、色彩方面等等。在各类设计方面运用对比法就更多。然而,有时过于强调刺激缺少调和,形体空间就会显得杂乱。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是:对比产生调和,矛盾的双方,越相近则越调和,越对比则越刺激。调和可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产生联系,彼此呼应、过渡、中和。因此,我们在造型中,当突出对比时就要注意调和的一面。当过于调和、形态呆滞、缺乏生气时,又要辅以少许对比,使之真正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7.强调美

强调含有夸张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重点,让视觉一开始就注意到最主要的部分。运用强调手法要有节制,只能突出夸张一个重点,不能滥用,否则会喧宾夺主,以致失去审美价值。8.统一美

统一与调和的法则有相同之处,都是将矛盾对立的双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和谐。然而,统一可以理解为更完整,更确切。它使各种多样复杂的因素统一在一个完整、明快、圆满的意境之中,是完成作品的动力。统一除了在视觉上对造型的结构大小、色彩强弱、材料组成的整体风格分辨之外,还要在复杂的“感觉效果”上形成统一。这种“感觉”是由各种要素的特殊个性形成的,把这些复杂的个性要素统一在一个格调之中,这就是统一美的秩序原则。3.2 形式美法则的应用;(2学时)

点、线、面,肌理、构图等构成知识,提供了很多设计方法和手段,但是手法过多,也许会令人不知所措,甚至过度表现,这时,需要一些总的思考和控制画面的方法。因此需要从构成和设计的角度来看形式美法则,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条:

总法则:变化统一

其他还有:对称和均衡、对比和调和、节奏和韵律、夸张和简化等等。首先,变化统一是总的法则,这业是所有艺术设计形式遵循的法则。绘画如此,设计如此,音乐创作、文学等艺术形式也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重复、渐变和特异等都是变化统一在构成形式上的应用。

没有变化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没有统一,就会杂乱无章,达不到纯熟的境界。变化带来的突破和创新是艺术家与设计师真正的价值所在,整个艺术史就是不断的突破旧有的形式、创造新的形式,自我完善的循环发展的过程。

一、对称和均衡

对称和均衡都好似达到画面平衡的手法。对称达到平衡的方式如同天平,对称轴两边的形态面积是相等的。而均衡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就像中国的秤杆,里哟感杠杆用力,画面中的形态、面积不一定相等。甚至相差很多,但是每个元素的位置和彼此对比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整个画面中的力量和性牵制达到平衡。

二、对比和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变化统一最直接的体现。统一的环境一旦变化,势必形成对比,要使诸多不同的形式统一以来,势必要采取调和的手法。

通常我们处理画面有两种状态。一市大对比,小调和,即总体是对比的格局,局部调和;或是大调和,小对比,总体上调和,局部存在对比。

三、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对应视觉流程的动态过程,借用的是音乐的概念。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是由音符、旋律、强弱处理等体现的。

生活中也有节奏,每天的活动、四季的变化、行进的脚步、人的一生也是节奏的呈现。对应于构成和平面设计,节奏是由点、线、面、空间及相互关系体现的。节奏有强弱、快慢,画面有疏密、大小、虚实之分。

韵律指的是整体的气势和感觉,高山、流水各有其韵律,书法的行笔布局也讲究韵味。构成设计中,形态轮廓和空间组织总的看来起伏变化、流畅但不平铺直叙就是韵律。

四、夸张和简化

夸张是艺术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简化是夸张的反形式。京剧的脸谱是夸张的,武侠小说更市充满了夸张和想像。夸张把事物的特征强调和突现出来,使之非常醒目而令人印象深刻;而简化则弱化特点、减少细节,保留总体的特征,去处同时存在还可以互相突现,是各自得到加强。(本章结合PPT课件讲解)

第四章 立体构成材料与技术要素(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材料的分类及特性,要求详细了解常见材料的特性;了解常见材料加工制作流程。

2、教学内容 :

4.1 材料要素;(2学时)4.2 技术要素;(2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材料的分类标准有哪些,认识各种材料特点; 难点:纸材料特性的深刻认识。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实物介绍说明问题;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举例说明材料美的应用。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分析常见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4.1 材料要素;(2学时)

材料(Material)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物质材料,立体构成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在现实中实现。在立体构成中的立体造型要依赖于物质材料来表现,物质材料的性能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形态塑造,同时,物质材料的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是艺术表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赋予了材料肌理不同的心理效应,比如粗糙与细腻、冰冷与温暖、柔软与坚硬、干燥与湿润、轻快与笨重、鲜活与老化等。

物质材料不仅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应.还直接影响着立体造型的物理强度、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物理效能。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软与硬、干与湿、疏与密、以及透明与否、可塑与否、传热与否、有弹性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和限制立体构成的制作和加工,从而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设计构思。这就要求在进行立体构成设计时.材料的选择、应用和加工工艺是设计思维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所以,对材料的了解、材料的加工以及新材料的寻找和发现是立体构成学习、实践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自然材料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造型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型人造材料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然而,人们还是会对自然材料情有独钟,自然材料的原始、质朴、清馨和生命力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内心,给人以亲切、舒适、自然的感受。常见的自然材料有:木材、石头、泥土等。

1、木材

木材是人们比较熟悉并在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自然材料,也是立体构成中较简便的材料。木材是孔隙性的有机材料,有一定的吸湿性、弹性和强度,同时具有温和、松软、轻快的心理属性,并易出现变形、干裂,燃烧、虫蛀等现象。木材的种类也很多,不同的木材其物理特性、强度、木纹肌理等也各不相同。一般在立体构成中理想的木质材料是:木节少,纹理平直,成本低廉,比较容易加工和利于造型。如:椴木、云杉、白松、杨树等。

木材是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常用的加工方法是锯割、刨削、接合、弯曲和雕刻。

锯割:锯割是利用木锯把木材进行分割的方法。一般木材被锯割后表面粗糙,给人质地疏松的心理效应。

刨削:是对木材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即利用锋利的金属刀具切削木材表面,使木材外形符合设计需要.木材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刨削过后,木材经刨削而外形平整规范,给人整洁、结实,轻快、精神的心理感受。并且还能够更好地把木材的纹理表现得清晰。

接合:木材的传统接合方式是榫接和嵌合,这些接合方法坚固自然,主要是利用木材自身的可切削特性,把木材接合处加工成榫头和卯眼,然后进行榫接和嵌 合连接。这种接合方式在传统的建筑、家具中运用很广。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接合材料也孕育而生。所以也出现了金属件的栓接、钉合;化学材料的粘合。

弯曲:木材的可塑性、韧性是较弱.一般不宜进行弯曲加工。但把木材锯割成片状或条状,就可以获得一定的韧性。再通过烘、蒸等方法加以软弱化处理,木材就可以进行弯曲加工,最后根据设计需要定型。

雕刻:有圆雕、浮雕、透雕之分。是利用木材的松软物理特性,用各种工具改变木材的形状或对木材表面挖切,产生立体的装饰图形。

2、石料

石材料即岩石,是指在地壳运动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大小、形状不定的矿物质凝结物。石材料的成因、组成成分以及成分的纯度,都会影响石材料的色泽、质地、强度,所以不同的石材料的物理特性会有所差异。但石材料总体上都让人感到坚硬、沉重、光滑、冰冷、冷漠。

石材料因质地坚硬.所以加工强度大。传统的加工是敲凿、打磨,现多用大型机器设备进行加工。

原石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形态各异,色彩多变,丰富多样。且给人自然淳朴、沧桑厚重的心理震撼,部分原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石材料的加工手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能,经敲凿过的石材料,更显得粗狂、浑厚:漫漫打磨后的石材,则呈现精细、光洁、温润之美,打磨后能更加清晰突现石材纹理的美感。

3、泥土

也称为粘土,意思是有一定粘性的细粉矿物,一般都会夹带着有机物等杂质。粘土具有可塑性好,易于成型,干燥后有一定的强度的特点.在民间的泥塑中广泛应用,并施以彩色装饰

粘土干燥后虽有一定的强度.但还是容易碎裂,怕水,不利于清洗、保存。所以.通常人们在用粘土成型后,再进行干燥、烧制。粘土在火中受到氧化和还原反应得以玻化,从而烧制成陶瓷,所以陶瓷艺术也被称为“火的艺术”。因烧制温度、材料的不同,以及成品的密度、声音、吸水性的不同,陶瓷可分为陶器和瓷器。瓷土又称高岭土,是纯净粘土。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材料。另外还有石英、长石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

陶瓷造型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陶瓷制作加工流程中多为: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胚成型)一施釉一烧成一装饰(装饰在施釉前为釉下装饰,在烧成后为釉上装饰)一烤花一成品。

在现代陶艺设计中,更多地融入了立体构成的现代设计理念。立体构成理念使现代陶艺设计在材料选择,制作手法上都得到更大限度的拓展。比如,为了追求材料的心理效能,不同的陶瓷材料运用到一个造型上为了追求外在视觉效果,在造型表面进行刮、刻、敲打等加工手段。

人工材料是指通过人为的因素合成、生产、制造出的造型材料。人类对材料的应用并不满足于有限的自然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不断地寻找、发现、生产着人工材料,如青铜、铁等。在当今高科技发展时代,人造材料更是丰富多彩。

在立体构成中常用的人工材料有:纸张、金属、玻璃、塑料等。

1、塑料材料

塑料是典型的现代工业材料,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学材料中的一类,其主要成分 是合成树脂,再加入一些辅助材料,如:防老化剂、增塑剂、填充剂、着色剂、润滑剂等。

塑料的种类很多,并且不同的塑料其物理特性也不一样。有的硬度大,有的粘接性好,有的柔韧性好,有的可塑性好„„但从应用范围分类,可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有软化点高、耐热、磨擦系数低、耐磨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以及一般溶剂的物理特性,多用于工业产品制造。

在立体构成设计制作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ABS板和PVC管。塑料材料在未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构成材料。

2、纸材料

纸张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其主要原料是麻类、稻草、麦杆、竹子、树皮和其他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轻松、随和、便捷的心理感受。纸的种类很多,传统纸的分类主要是从原材料角度来进行划分,如麻纸、皮纸、竹纸等;而现代纸张的生产、加工先进,原材料丰富多样,纸的种类自然也是大大地丰富,单从使用状况就可分为:工业用纸、生活用纸、文化用纸,还有用在国防、科研中。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型,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同时,纸材料又具有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也是使用机会最多的材料。各种卡纸、手工纸、艺术纸和铜版纸都是立体构成中常常使用的纸张。

用纸材料做立体造型加工方便、简捷.通常的加工方法是:

折叠:包括直线折叠、折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叠前最好用刀背刻画折叠线,易于折叠。

弯曲:包括扭曲、卷曲、螺旋曲。

切割: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挖切。切割工具主要是美工刀、剪刀等。

接合:有插接、编接、粘接。粘接材料主要是双面胶、白乳胶等。

3、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人类从矿物中冶炼出的一类物质(如金、青铜、铁、钢等)中的任一种,它们共同特征是典型地呈显出特有的光泽,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不透明,可熔,通常可锻而且有延展性。

金属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金属合金材料成为人们寻找新型材料的新宠。如:

高温合金:即在极高的温度下,不会发生熔化、变形,仍能正常工作的金属材料,属高科技材料。

超塑性合金: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金属,在特定的温度下,这种金属会变得像糖一样柔软,并且有极强的延伸性能。

记忆合金:普通的金属材料在外力下变形,若变形超过金属弹性极限则永久变形,无法恢复原形。记忆金属的变形在超过极限后,只需加热,就可以恢复原形。

防震合金:是一种具有消音和防震功能的先进金属材料。用这种金属材料制造的机械零件,可以自身直接削弱震源和噪音。

在立体构成中大多还是使用价格便宜,易于加工的各类铁丝、铁皮等。

4、玻璃材料

人类发现、加工和应用玻璃材料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600年,当时的古埃及已出现了玻璃手工业,并能加工玻璃花瓶.但不具备透明性。到公元前1 300 年,玻璃才有透明性。现今,玻璃材料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为了舒适、清新、安静的生活环境,在建筑中采用采光性能好,具有隔音降噪、防火防盗功能的玻璃材料。

玻璃是具有各种高机械和光学属性的一类材料,它不经结晶过程而从融化状态凝固而成,被认为是超低温液体而不是真正的固体。通常玻璃用硅酸盐与氧化硼、氧化铝或五氧化磷等原料合制而成。若加入其他化合物作色剂,玻璃会呈现各色各样的色彩;若加入其他添加剂,还会改变玻璃的硬度、弹性、透明性等物理属性,从而大大丰富了玻璃材料的种类。

玻璃一般具有较强的硬度,而且易碎,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理特性,在常温下玻璃的可塑性、韧性都很差。因此,玻璃材料的加工.一般是在高温融化状态下进行的。在常温下只能进行简单的切割和粘接,并且加工技术难度大。切割工具主要是玻璃钻刀,粘接材料是硅胶等粘合剂。4.2 技术要素;(2学时)(即:立体构成的加工方法)

立体构成总是体现着设计者的设计意识和观念,但只有在加上技术的支撑下,才能实现设计意图,获得理想中的设计形态。因此,设计程序和加工方法必须科学、合理。1.构思

设计构思可以说是立体构成的灵魂和生命,它起着主导作用。构思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成败,还从根本上体现出设计作品的价值与审美。构思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一种新的立体形态,但新的形态并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通过人的大脑经过思考所产生的。开始时大脑中的形象很少,只有经过反复和痛苦的选择,才会产生新的构思。

构思与形象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平时积累的形象越多.越有助于构思的拓展和深入。特别是受到某种形象的启示时,人的大脑会处于活跃状态,经过思维会产生新的形象。人的思维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体现人的认识和思维质的飞跃过程,是由不确定到确定,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2.计划

计划是将构思的意图与理念的表现具体化,并确定其形象的视觉语音表现。形象的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的选择,包括规格尺寸,都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计划的实施不仅要考虑主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客观因素,因为客观条件往往制约着设计作品的表现和制作。3,绘样

绘样的主要目的是将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对象造型及大小绘制成图样,这样有利于不同部件的组装并决定装配的方法,同时可以检验构思和尺寸的可行性、正确性。

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构思,甚至可能产生新的设计方案。4.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既体现在设计计划中,又体现在具体实施中。材料选择不当,所得到的造型就会与设计意图不符,很难产生艺术感染力。选材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肌理效果、材料的价格、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以及材料的充分利用,特别要考虑材料的质感与艺术风格相结合。事实上,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艺术性,还要考虑到科学性,不同材料的选择标准也不同。

对于木材来说,由于木材的内部组织密度不同,其硬度和强度不同、加工难度也不同。有的组织纹理平直;有的呈现不规则纹理;有的树节多,有的树节少;有的外观光滑,有的租糙: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有裂纹,有的则无裂纹。所有这些要素都是应考虑的,否则,就会影响造型效果。

对于塑料材质来说,则要考虑到塑料的性能及质量。由于化学成分的不同,各种塑料的硬度和表层肌理效果会有不同,在进行选择时要特别注意表层是否有创伤并注意检查是否有裂痕。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关键是看其外观效果。薄的金属板表面的光滑程度、弯曲和褶皱状况直接影响到它的肌理效果,一旦它的表层受到伤害,则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加大加工的难度。

在材料世界中,纸材料由于价格优势和易于加工而独树一帜。它对加强空间的意识和观念具有独特的优势。纸材加工中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对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经济角度讲,纸材成本低,因而可以大量使用;从加工的角度讲,纸加工技术难度不大,操作容易。但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技巧,操作一定要规范到位。从加工中发现纸材的奥秘,对形态的创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设计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5.测量与放样

测量与放样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测量是放样的基础。测量不准确放样就不可能体现设计的意图和风格;只有测量准确,放样才有依据,才能忠实于原有的设计意图。测量需要工具、一般用直尺来量测物体、形状之间的距离。放样指精确地将设计图纸放大到选定的材料上。假定要制作数量较多而形状相同的部件,则可先制作一个样板、以此样板为模板将形状绘制于所选定的材料上。在放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放样时必须针对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放大不走样,为制作提供保证。例如在各种类型板材的加工中,由于采用锯子切割,因而在图形的边缘会产生一定宽度的锯口,这就要求在放样的过程中应留出一定的切割宽度,以利于后续加工,否则相邻图形会产生切割后规格不同的情况。在金属板或塑料板上放样时,由于材料表面硬度大,画线时会有困难,可先在材料表层粘贴一层薄纸进行放样。如果需要在金属表面团线,可用画线锥直接画线。假若材料表面太光滑,画出的线条不清晰,则可在材料表面使用放样液涂后再画线,就可获得清晰的效果,因为放样液呈现的低明度会与所

画线条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在皮革材料上放样时,则要充分了解皮革材料的特性。如果是在湿润的皮革材料表层画线,那么在它干燥后线就会自然留在表面上。值得注意的是,潮湿状态的皮革表层易被金属氧化物沾污,因此皮革材质适宜用画线锥放样而不宜采用铅笔画线。否则,铅笔所画的线条难以清除掉,会影响表层外观。6.初加工

一旦放样完成,就可通过切割方法将材料加工成各种毛坯,这是初加工的主要任务。

切割可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和钻孔等方式,选择何种方式主要依据材料及设计要求。直线切割的对象是内直线构成的图样。切割时要选择适宜于直线切割的材料和工具,如波纹板、皮革、吹塑纸可用直尺和美工刀,本质和金属板材则用锯、铿等。

曲线切割往往借助于样板进行。可在易于切割的皮革、卡纸板上用美工刀切割;薄木板、塑料板则用钢锯;布匹、皮革等材料可使用各种剪刀进行切割。

钻孔的关键是确定圆心位置(通常以十字铅线为标志),并根据不同材料的厚度、硬度选择合适的钻头和工具。倘若是在比较薄的板材上订孔,可采用钢质孔套进行切割。7.成型

成型是指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改变物体的形状,获得所需要的设计形态。在成型前,一定要根据所选用的材料,准备好成型的工具选择最恰当的成型工艺。

(1)弯曲成型

对于薄金属板的成型,先进行放样与裁剪,再使用木检(或木块)工具敲打金属板。要注意敲打的力量要适度,并注意方向。

纸质材料的成型与纸材的厚薄有很大关系。如使用卡纸很容易弯曲成型,但是使用硬纸板成型的难度就会加大。特别是制作半径较小的物体时更不易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用美工刀割划硬纸板的内侧表面,然后进行弯曲成型,再在其边缘处用粘接材料进行连接。

对有机玻璃和塑料板进行弯构成型时,为了使这些材料容易加工,需对材料进行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0—300摄氏度,然后用工具夹住加热后的材料在模具上弯曲(倘若是自由弯曲成型则不需要模具),一旦冷却即可定型。加热的方法有多种,既可用电烘箱、电烤炉加热,也可用开水烫,非常方便。对此类材料进行弯曲成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一是材料本身可反复加热和弯曲成型;二是节约成本,不会造成材料浪费;三是学生可反复体验和认识材料的特性。

对木板进行弯曲成型必须将材料在水中浸泡一天。材料组织内部所含的水分越多,越有利于弯曲,使木板不易断裂。一旦木板弯曲成型后就要用夹钳将其固定,进行干燥处理。当木板干燥之后就会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不会产生变形。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纹理顺直的松木或榉木最为适宙。(2)浇注成型

此方法和工艺主要应用于石膏和聚脂、树脂材料的形态成型。采用此方法. —定要准备好模具。选用何种模具取决于形态的简单与复杂程度。如果是简单的形态,那么可用木材或塑料材料的模具;倘若是复杂的形态,则采用橡胶材料的模具。

当模具选定后,就要注意操作步骤。首先将石膏粉与水混合,反复搅拌使其均匀,然后将其倒入模具。为保证成型的质量,应注意消除气泡,其方法是振动或摇动模具。等到石膏浆凝固干燥后,才能脱模。成型的质量与石心膏粉和水的比例有关,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从根本上影响成型的质量。成型的质量还与温度、时间有关。(3)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是指塑料材质的成型。此种工艺必须具有注塑机和金属模具。模具应具备较高的光洁度,其成型质量与模具的光洁程度成正比。成型的程序如下:将点状塑料原料倒入漏斗进入管道,给管道外部通电使其升温,原料软化注入模具内,然后通过凸模压入凹模就可成型。此外,还可采用吹塑、挤压等成型工艺。应当注意的是,材料成型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材料、设备等因素。8.组装

组装就是将经过加工成型的各部分材料或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法构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由于构件材料、形态、尺寸等方面的不同,其组装方法会有不同。组装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简便的原则。

如果对木材进行组装,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组装方法,每一种组装方法都是劳动者智慧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这方面创造了辉煌,在建筑艺术宝库中能欣赏到古人留下来的这方面的杰作。古代的工匠鬼斧神工,不仅在民宅的建筑中不使用钉子连接,而且可以在大型殿堂建筑内部材料的连接中同样不使用钉子,显示了高超的想象力和技能。他们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简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颇今后人感叹和自豪。例如中国南方民宅的窗花图案,全部材料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组装成非常美观的图案,而且非常牢固,成为材料组合方式的精品。直至今天,其材料组装方式仍然充满科学性、工艺性和艺术性。9.施色

根据立体形态创意的需要对有些设计形态进行色彩处理,有利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具备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表现技能外,还需对漆类材料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操作要领和技巧。只有程序合理,操作到位才能保证施色的质量。10.检查

作品完成后,还需对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只有整体与部分完全融合,才能真正成为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第五章 立体构成训练(共2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前期课程的理论讲解,后期展开大量的立体构成作业训练,目的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通过实践创造立体形态空间。要求了解点、线、面、体的空间创造,恰当选择材料制作完成,提高学生空间创作意识。

2、教学内容 :

5.1 点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5.2 线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5.3 面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5.4 综合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立体构成要素的训练与体验;

难点:构成形式、形式美、材料与技术等的综合应用。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实训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

5、考核办法:分别作出点、线、面、综合立体构成的作品实物,要求制作完整且具创新性。

6、本章思考题:分别将点、线、面、综合立体构成作品写出一百字以内的创意说明。

5.1 点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5.2 线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5.3 面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5.4 综合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最后,课程总结,总体讲评。

立体构成课件【篇6】

立体构成(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和立体的过渡------半立体构成。

2、难点:什么是构成和构成制作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1)立体和半立体构成图片;(2)立体、半立体构成成品若干;(3)实物彩印包装盒和湖南竹编半笠等;(4)画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体;(6)学生平面构成的优秀作业若干并贴好。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硬纸板。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2、拿出学生做的平面构成作业挂在黑板的一头,启发和回忆学过的平面构成。

提问: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

3、出示半立体构成的制成品和一张根据平面构成做成的半立体构成的三角点构成。

提问: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

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而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4、前面我们回忆了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而立体构成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

5、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

图四图五图六

成和混合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21,左上图是线立体构成,左2是面立体构成,左3是面立体构成,右上为块立体构,右下为混合构成。

6、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

7、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将其裁成四个正方形小方块。(图四)

①拿出其中一小块,在它中间画两条虚线(图五),要使用权面能凸起一块,必须画两条虚线。

②用剪刀背尖或刀背尖用力在虚线上画印痕。

③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把中间的小方块切割下来。(图五)

④用手指进行折叠、边讲解边示范、边检查学生制作的情况。

8、待大部分学生作业完成了,问同学们是否可得出结论。

小结:用一张平面的纸(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半立体构成。

第二课时:半立体构成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点、线的构图。

2、上节课,大家做半立体构成面的单位形,现在请同学们能否讲一下,什么是半立体构成?(学生回答)

3、半立体构成-------就是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它是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同样都是可以用点、线、面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有纸、玻璃、塑料、金属、石膏、陶土、木材等。我们现在用纸来做。

面的半立体构成较为容易,同学们都已做了二个。(要求同学们将画好的点和线构图拿出来)

4、点的半立体构成(出示点、线制成品)

构成点的凸起与下凹的基本单位形有圆点、椭圆点、半圆点、方点、三角点以及同学们已画好的方点、圆点和三角点的构图。

①先作方点的半立体构成,分四步:

a.在纸上画好方点位置、在平面方形中画“米”字虚线;

b.在虚线上用刀背用力画印痕;

c.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注意“米”字四周实线的四角处不要切割,以免全掉下来)

d.进行折叠:用手把交叉的虚线向上捏凸起,把十字虚线按下去。

②三角点半立体构成和方点差不多。(图六)

③下凹圆点的半立体构成方法和上面相同,只是把两半圆部分按下去。

5、线的半立体构成。

和线平面构成一样,有直线、弧线、折线等半立体构成。(在平面的纸张上制作凸起和下凹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曲线就很难折叠成。)

同学们画好的构成是凸起的线半立体基本单位形。步骤:

a.在平面纸上作凸起的线必需画三条虚线或四条虚线;

b.在画好的虚线位置上用刀背尖画印痕;

c.在实线位置上切口;

d.折叠。(先把中间一条虚线捏凸起来,另二虚线朝反方向捏)

小结:

上节课做而半立体构成和今天做的点、线半立体都是基本单位形,如把点、线的单位形有规则的上下左右排列就会形成大片的构成图样。

请同学们注意,点线的半立体是看它所处面积的大小而,如在一张小纸上可以说它是面,在很大一张纸上的面的半立体可以说成是点的半立体。另一方面,在设计构图时要注意切口的两边都要没有点或线,否则凸起部位不能持久,很难立起。

6、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讲方法每人设计一个有规则的点或线,或面的大片半立体构成,设计时首先构好图,哪一部分凸起,哪一部分下凹,哪个地方需切割......这些都要在设计图中构思好,这磁才能产生半立体的效果。

出示一些半立体制作品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不要仿老师示范的形态。

7、行间辅导。

8、根据大家制作情况进行小结。

立体构成课件【篇7】

立 体 构 成

目的: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了解立体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提高设计能力。

要求:

1、了解不同材质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材质的构成规律。

2、充分运用不同材质的不同特征设计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作业:

1、线材(软、硬)、面材(板式、柱式)、块材(石膏、苯板等)练习

2、不同材质组合设计制做(装潢:庭院沙盘或小区沙盘设计制作 服装: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制作)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第一章 线材构成

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分为软质材和硬质材两种。构成特点:是通过线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多个面的组和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

表现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性质和较强的韵律。构成方法:以框架为基础。第二章 面材构成

面材是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从结构上分为:板式结构(包括仿生结构)、柱式结构、几何形单体结构(包括多面体的变异结构)、群聚结构(包括单体集聚结构、面群结构)。

构成特点:

1、将面材加以刻划、切割和折屈,形成面材包围的空间立体造型,是一种折面构成。

2、将类似形的面材重复叠加形成的造型为面群结构。

表现效果:具有平薄和扩延性。构成方法:折屈和切割、粘合和插接。第三章

块材构成

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立体量块实体,按素材分为石膏、苯板、雕塑泥等。

构成特点:最有效表现空间立体的造型,具有量感。构成方法:添加法、削减法。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基本形态及感情特征

一个物体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这就是它所占据的三度空间。立方体是最基本的形体之一,此外还有更为复杂的组合体,其形态有圆有方、有平有滑、有凸有凹等,归纳有如下几种:

1、平面几何体

以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或立方实体,皆可谓平面几何形体。如三角锥体、长方体…… 表现特征:形体表面为平面,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稳定性强。

2、几何曲面体

是由几何曲面构成的方块体或回转体。如圆球、圆台…… 表现特征:秩序性强,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是家用器皿等设计的理想造型。

3、自由曲立面体

其立体造型包括:自由曲面体和自由曲面所形成的回转体。如电熨斗、异型酒瓶等。

表现特征:既有优美活泼,又有较强的秩序。

第一章 线材构成

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分为软质材和硬质材两种。

构成特点:是通过线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多个面的组和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

表现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性质和较强的韵律。构成方法:以框架为基础。

一、软质线材及框架

线与线的交叉构成,由于方向和交叉角度的变化,可产生各种丰富的构成效果。交错关系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接近于垂直的交叉,效果呈方格状;另一种接近于平行的交叉,产生一种逐渐变化的条形网格效果。

二、硬质线材的构成

用木条、金属条、塑料管、玻璃柱等条材组合而成的立体造型。如灯具、展台等

分为:

1、直线形透明柱体组合

2、单体造型组合:从小到大排列,表现构成群体的韵律美。

3、转体组合:构成扇形等,再进行重叠、交错,形成各种造型。

4、框架组合 第二章 面材构成

面材是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从结构上分为:板式结构(包括仿生结构)、柱式结构、几何形单体结构(包括多面体的变异结构)、群聚结构(包括单体集聚结构、面群结构)。

构成特点:

1、将面材加以刻划、切割和折屈,形成面材包围的空间立体造型,是一种折面构成。

2、将类似形的面材重复叠加形成的造型为面群结构。

表现效果:具有平薄和扩延性。构成方法:折屈和切割、粘合和插接。

一、面材构成的基本加工手段

面材是一种平面的素材,要将平面转换成立体,就必须将平面的某部分拉出来脱离该平面,造成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

1、折屈加工:将一块平面的板纸进行折叠,把其中一部分折成立面。造成一个深度空间。可进行单折、重复折、反复折或多方折。有瓦楞折、方台折等。

2、压屈加工:主要在柱式结构棱线部位变化。将突出棱线的局部压成凹入的棱形曲面。

3、弯曲加工:将平面素材沿平行的方向进行弯曲,粘合端部。有柱形曲面弯曲、圆台形弯曲、几何曲线形弯曲、自由曲面弯曲。

4、切割拉伸:是平面转换成立体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切掉面材中多余部分,从而转化为立体。

二、面材构成的结合方式

1、平接粘合

2、立式插接结合

3、带式插接结合

4、旋插结合

5、压插结合

三、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板式结构

板式结构是用平面素材经过折屈或切割加工后,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浮雕特征的板式立体构成。

板式结构构成第一步确定板基的造型,这去加工的基本要求,并保持在总体上达到平面的效果。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的手段加工,如凸凹加工或切割拉伸等变化。

1、直线折屈构成:刚直、明快。

2、曲线折屈构成:优雅、活泼。

3、切割构成:经过折屈后,在凸出的棱线上,进行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切割。

注意大小变化、聚散、疏密、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使造型与空间形成一定的对比,还要注意前后有秩序的穿插排列,互相呼应。形成一种发展动势,增强韵律感。

4、板式结构的集聚构成:通过基本形的集聚构成,组合新的立体造型。

5、装饰框匣:为了保持立体造型画的成型和装饰效果的完美,可制作装饰框匣将画嵌入其中。

四、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二—柱式结构

柱式或筒式结构是在平面的卡纸上进行重复折屈或进行弯曲构成,如三角柱、六棱柱……其造型变化有:

1、柱端变化

2、柱面变化

3、柱棱线上变化

4、主体的构成:直线折屈、压屈加工;直线压屈加工;曲线压屈加工;柱面折屈转体造型;棱线部位切割折屈及压屈构成;柱体切割压缩构成;移位转体造型;切割转体加工。

五、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三—几何形单体结构

是平面多面体的基本造型结构。特征是:由等边等角、正多角形组成的球体结构。基本造型有五种:

1、正四面体的造型结构

2、正六面体的造型结构

3、正八面体的造型结构

4、正十二面体的造型结构

5、正二十面体的造型结构

6、几种常用几何形的绘图方法

六、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四—多面体的变异体结构

变化的基本原理是:将各平面多面体的原型,切掉顶角,原来顶角所占有的位置,便可形成新增加的平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凸凹加工变化,或进行曲线折屈和透雕造型。

1、切去顶角的加工变异构成

2、不等边结构及经过修正加工的造型

3、凸凹变异结构造型

七、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五—单体集聚结构

是用单体的立体造型,按照设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带有独立性存在的造型。

1、单体积聚构成:在单体积聚构成中,主要是重复形或近似形的排列,出现统一的秩序,和谐一致。

2、集聚形成:圆盘式组合、片状组合、管状组合、块状组合。

八、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六—仿生结构

1、仿生结构种类:人物、动物、植物、景物。

2、制作要点:夸张归纳、富有装饰味。

九、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七——面群结构

面群结构造型变化,有许多近似的面材造型相集聚而形成的一种渐变的曲面效果,具有较强的韵律效果。

第三章 块材构成

块材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立体量块实体,他能最有效地表现空间立体的造型,具有很强的量感。

一、块材的特点及性质:材料有石膏、塑板等。二、块形体塑造方法:添加法、削减法。

三、块材构成:

1、设计程序:平面几何体、曲面几何体、自然形体。

2、形体切割:直线切割、斜向切割、曲线切割。

3、形体组合:可重叠或挖切,形成大小、高低、疏密、曲直或重复等造形变化。

立体构成课件【篇8】

立体构成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目的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及绘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造型能力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课程。立体构成,从属于空间造型研究的艺术设计学科,介绍的是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时刻处在运动、更新中的造型理念和造型体系。它的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规律,阐明立体造型设计原理。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拓宽或改变其固有的、僵化的程式化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形态手段进行设计表达,从而提高造型审美境界和创作能力。

二、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三、适用对象或范围 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

四、学时

总学时48课时,其中课堂讲授约占30课时,课堂讨论、答疑约占18课时。

五、考核方式

课程作业加平时成绩考核。其中课程作业占80分,平时成绩中课堂讨论占10分,出勤占10分

六.参考资料

《形态构成学》辛华泉,中国美院出版社1999年6月 《立体构成》金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11月 《造型的生命》吴玉成,台湾田园城市出版2002年3月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日)朝仓直巳,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10月 《立体构成》袁筱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 《造型设计基础》邱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知识架构

一、学术位置及渊源

二、从平面走向立体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概念要素

三、核心概念及要素

四、学习方法和要领 教学目标:

概念的确立——科学的阐述立体构成的内涵与外延;整体了解和把握形态构成学中立体三维造型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架构及其学术位置;明确三维造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的重要性。为日后教学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提供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的知识架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核心概念及要素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

讨论习题:什么是立体构成?如何从平面走向历史?

作业习题:拆装一典型立体构成作品,并写出设计说明(200字左右)参考学时:4学时

立体构成课件【篇9】

《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教学老师:徐光达 教学班级:16广告3班

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即:三大构成之一,具有理论知识与抽象想象空间、且作业量大等特点,加上课程改革进行贯穿,使整个课程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强,一学期的教学时间里,由浅入深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在其中贯穿知识目标,项目中又分大项目和小练习,小练习是由一个或少数知识目标支撑的,运用一次课时间完成,大项目则由多个知识目标进行支撑,并从四次不同的作业中展示设计构成。

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1、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研究项目的深入性不够,常常使得成品有眼高手低的局限性。

2、学生调研、选择材料不够重视,对材料挖掘不足使的作品过于陈旧,材质过于简单。

3、学生在学习有点避重就轻,忽略上课的自主主观意识,而太依赖老师的硬质布置相应的作业,做完也草草了事。

4、大项目中分组以后应该调整为2-4人一组,这样组中浑水摸鱼的现象会少发生,学生投入调研学习的人数会增加,团队意识薄弱,而且经常相互抱怨。

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以后的课程中间重点针对,以提高教学质量。

至于设计的理念:有很多人在设计时不知道运用自己的所学,原因也不外乎没有把知识做为一个系统体系来研究和学习,另外就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拿着一大堆药材,却不知如何去炼制丹药。我个人的方法是在每做一个课题前,都把可能要用到的所有知识做一个罗列,以书面的方式让自己可以时时看到,提醒自己。这样一段时间,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做课题时,会把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在大脑中展开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坐标,从而为得到一个最优解而形成有效作证。实践证明,它在设计中是十分有效的。还有就是在脑中的积累过少,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必要的时候多记录,才能使有用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对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进行总结,希望学生的立体空间形态学习可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做个良好的铺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7336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月学习计划(精品五篇)
下一篇 : 中餐烹饪的求职信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