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经过励志的句子编辑的反思和调整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数据调研报告”,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平时都会用到报告,报告应该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你知道哪些可以借鉴的报告范文吗?祝你能够从中收获很多宝贵的经验。

数据调研报告(篇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xx监管局:

根据中国保监会于20xx年3月07日《关于开展第二次保险机构财务业务数据真实性检查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xx]233号)下发后,我总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学习和讨论了通知的内容和要求,认识到通知有助于保险公司及时防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提高合规经营管理的水平,维护保险市场的秩序。我分公司在总部财务部及内审、合规部门的指导下,于20xx年3月14日成立了自查工作小组,全面、深入地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和已了解的重点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分公司自查工作部署情况

我分公司高度重视财务业务数据真实性自查工作,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公司总经理xxx任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财务负责人xxx为副组长,组员为保险营销员渠道、银行保险渠道、运营服务部、法律合规部负责人。同时,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检查小组,由分公司财务负责人xxx任组长,组员xxx、xxx、xxx。

分公司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布置开展自查工作,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加强自查工作宣传培训工作,明确各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认真宣导监管要求和和自查工作的重要性。

1、自查工作的部署根据我公司制定的统一行事历进行,3-5月为自查阶段,6月确定为我公司自查整改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3月学习文件,提出问题

4月17日前组织自查培训,统一自查的方案与方法4/18-4/27各部门自查

4/27-5/30专项检查小组核对分公司的资料

6/1-6/10完成09年真实性检查后续整改的自查6/10-6/20更新及完成自查报告

6/21-7/20自查整改

我分公司按部署严格进行了执行,按照规定的时间,逐步逐项完成各项自查工作。

2、根据我公司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自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总公司、省级分公司。主要原因是我公司在各地市设立的机构均为营销服务部,所有涉及财务、核保、保全等操作均在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内完成。地市级分支机构的检查重点在于收付费相关环节管理、与营销员和中介机构往来资金的管理。

3、自查时间区间为20xx年全年的财务业务数据,涉及到重大问题可上溯或下延。

4、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全面检查的方式;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业务和环节,采用重点核查方式。

二、自查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总分公司自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分公司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序安排,分公司在4月中旬完成了财务业务数据真实性自查的文件学习、参加了总部组织的自查方式方法以及工作节奏的培训,同时明确了总分公司在自查工作中的分工和各自自查的范围。

目前分公司各相关部门已完成了本部门的自查工作,分公司的自查工作处于专项检查小组对各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阶段。由于现阶段专项检查小组对分公司资料及数据核查尚未结束,暂未发现突出的问题。

为杜绝在自查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总公司对分公司会进行自查抽查工作,抽查工作预计在6月结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因为本次数据自查工作涉及20xx年度相关的凭证、帐目、业务及财务档案,同时涉及大量财务、业务系统数据,所以整体自查工作量较大。

在自查工作存在的困难主要是: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检查组的同事每天工作的时间较长。为确保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完成整体自查工作,公司各部门、各渠道通力配合协作,预计分公司整体自查工作将按照计划时间完成。

四、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暂无。

通过本次自查,我分公司深刻认识到自查工作的重要性:自查工作有益于及时整改分公司在业务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规范经营,以及保障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及良性循环。我司注重防微杜渐,从制度上、源头上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切实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能力,自觉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行为,促进分公司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数据调研报告(篇2)

__国税征管信息系统(ctais2.0优化版)上线应用两年来,实现了税收数据省级大集中,改变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也带来了税收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职能的变化。如何优化整合县级计统工作职能,不断提高计统网上监控能力、数据增值利用能力、税收分析风险预警能力,发挥县级计统力量作用,为征管服务、为基层一线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一直是计统部门必须直面的挑战。

一、数据大集中后的基层计统实体化运作

1、操作流程调整,突出分析和监控两大职能。数据大集中后,对县级计统来说,最大的改变是税收会计核算流程发生了变化,基层分局不再单独进行会计核算,县级计统部门变成了最基层的税收会计核算单位,直接承担网上申报数据接收、财税库行联网系统税款扣缴入库、以及与人民银行的电子记账对账等工作。

2、完成基础数据监控。数据是税收征收的基础。从纳税人进机的税种登记信息到纳税申报、税款开票、上解、入库、欠税等一系列与会计核算相关的数据全部纳入了县级计统网上监控对象,同时负责定期对纳税人提交的各类报表进行表内、表表间数据逻辑检测并发布检测结果,督促基层修正。

3、开展经济税收分析。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税收征管需求的增多,计统税收分析指标、分析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首先,要从经济角度开展分析,做好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分析。既要开展地区宏观税负分析,把握较长时期内宏观税源的发展趋势,也要做好微观企业投入产出理论税负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纳税申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行业税源发展趋势分析、同业税负比较分析,剖析地区和行业税负差别的内在原因,满足税源联动管理中税收分析业务需求;其次,要建立税收分析体系,做好税源增量和存量两方面的分析。对内要重视数据的采集和积累,对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交流,建立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税源项目跟踪台账,掌握税源发展势态,为税源风险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再则,要不断丰富税收分析方法。依托信息技术,采用回归模型、线性分析、时间序列滚动分析等方法做好各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间的对比分析,科学判断组织收入是否正常、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经济税源分析已成为数据大集中后基层计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数据大集中后基层计统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1、计统职能划分有待进一步明晰。数据利用信息化是以税收业务为主线、以税收数据为对象、以岗位操作为驱动而进行的数据处理过程。各地在应用省局监控决策系统并将监控按业务类别进行再分解时,通常习惯按块划分。如:人为地将税务登记中与扣缴相关的银行账号、协议等事项、认定管理中的税种认定等事项、申报征收中的税款属性、预算级次、征收品目等事项全部划归计统负责监控。传统概念上,这些确实都属于计统的管理业务,但目前情况是,一方面,监控决策系统发现的这些错误可能只属于录入时的误操作,其“真实性”的考量需要由税源管理部门实地巡查来验证完成;另一方面,__国税征管信息系统(ctais2.0)在对计统用户操作权限的设计中已不开放这些管理事项,也就是说,受前台权限设置制约,县级计统部门已不能了解这些征管数据的来龙去脉,各地在对决策系统监控事项的按块划分上,与省局开发设计征管信息系统的理念已不同步。

2、计统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明确。数据大集中后,计统职能发生了变化,但目前,除总局20__年制订下发的《税收分析工作制度》(国税发〔20__年〕46号)和各级在税源联动管理办法中对税收分析提出的一些实施意见外,至今没有出台一个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统工作运行机制,对计统工作、计统内部各岗位、各环节之间也没有出台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工作规范、工作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新出台的《__省国税局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在对大量征管业务作出规范的同时,对计统业务仅列出了“收入退还书的开具”、“留抵税金抵减增值税欠税管理”、“多缴税款退付利息申请审批”和“退抵税申请审批”4项,对一些经常接触到的计统业务要求及操作流程并没有详细规定。再如,在应征税金原始凭证管理上,目前对纳税评估、执法检查等征管行为中发生的作为应征税金的原始凭证来源渠道、取得(传递)方式、保管、以及凭证的合法性等没有一个明确规定来共同遵守,影响到对应征税金核算准确性的考核和评价。

3、在对基础数据的管理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影响税收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数据管理的责任部门不一,有的地方明确由征管部门负责,有的则由计统部门负责;二是生成错误数据的“当事人”不一,有纳税人提交的网上申报原始信息错误,也有税务登记或征收服务大厅操作人员录入责任心不强等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三是数据采集的口径不一,目前上上下下数据采集一般是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税源分析需要什么数据,就布置基层采集哪一类数据,税源分析延伸到企业哪一环节(生产或财务),基层数据采集就扩展到哪一环节,各地对外部信息数据的采集,也缺乏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征管、税政、计统部门都在布置数据采集,但都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采集口径。基础数据的来源质量制约着数据分析的可信度和增值利用程度。

4、税收计统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数据大集中后,基层征收服务大厅基本上不再设有专职计统岗位,税收会计、票证管理通常由纳税申报或综合服务窗口人员兼职,税收分析由办税服务厅(股)负责人负责,税源分析则由税源管理股长负责,各项计统职能分散在分局的不同岗位,增加了县级计统对基层分局的管理难度;二是各级对税收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具体从事税收分析的税务干部来说,既要懂经济理论、税收业务知识,又要熟悉财务会计、统计分析理论和方法,县级计统干部在从传统的税收会计向税收分析转型中,难以迅速满足高标准高起点的税收分析要求,税收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做好数据大集中后基层计统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突出税收分析的基础作用。税收计统在完成由会计核算向税收分析职能转型后,决定了税收分析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既要关注经济税源的发展,更要通过分析进一步揭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客观反映税收征管状况和各项征管措施的成效,测算分析各项政策调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强管理、完善政策的建议,更好地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能职责。一是制订并完善计统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征管信息系统的操作,明确计统相关岗位工作职责;二是明确进机原始数据质量责任人,把好原始数据质量关;三是健全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细化分析内容,规范并统一分析项目;四是建立衡量税收分析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的评价体系,探索对税收分析工作的绩效管理。

3、深化科技应用,进一步提高税收数据质量。一是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内、外部信息采集中拓展信息交换空间,增加信息交换内容,尽可能减少信息数据的手工录入,杜绝人工录入操作中的低级错误;二是开发全省统一的免费网上申报系统,提高纳税人网上申报覆盖面,发挥网上申报数据接收自动检测功能,减少纳税申报表填报中的错报、漏报及勾稽关系不平的现象。对网上申报不成功需要到大厅申报的,大厅窗口人员对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录入操作要规范,补录数据要齐全、准确;三是提高数据集约处理能力,发挥基层信息中心数据集约处理技术,将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将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加强数据间的逻辑比对,并定期发布检测结果,对发现的缺报、漏报报表尽可能交基层补齐、修正。

4、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税收计统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理论业务培训,拓展税收分析人员的视野,既要做好短期集训,及时更新税收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计划、分层分批做好脱产轮训,组织基层税收分析人员系统学习经济学、统计学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断提高基层税收分析人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判断能力,对微观经济实体的深层次解剖和处理能力。二是组织优秀税收分析案例交流。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检验。通过组织优秀税收案例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税收分析工作经验,不断开拓分析思路,提高分析整体水平。

数据调研报告(篇3)

一、调研项目

(一)车站客运工作

(二)车站行车工作

二、调研目的

(一)车站行车工作方面

1.掌握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车站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3.掌握货运单据的保管、交接及传递方法;

4.会编制列车编组顺序表

5.掌握车站接发列车的作业程序和用语;

6.具备信号员、助理值班员、车号员(长)等工作的较为熟练的技能;

7.具备车站值班员、调车区长等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初步技能;

(二)车站客运工作方面

1.熟悉车站的客运设施设备;

2.了解客运站各种流程及组织方式;

3.掌握车站行李、包裹运送工作流程;

4.具备车站客运员、行李员等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初步技能;

(三)调研方法

我在xx火车站工作了将近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的工作经历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看到的不仅是那些赶火车的旅客,还有我们这些一直服务于神池南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此期间,可以看到中国人如侯鸟般大迁徙的社会现象。这不仅仅是xxx门的工作,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工作。在实习当中我们既收获了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也收获到了人生中的宝贵经验。

(四)调研内容及过程

(一)调研内容

1.车站行车工作

(1)车站调车区的划分和调车机车的分工

(2)调车区现在车掌握

(3)调车区的解体、和取送作业任务,调车场线路和固定用途,股道有效长和容车数。

(4)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5)货运单据的保管、交接及传递方法

(6)列车编组顺序表的编制

(7)车站接发列车的作业程序和用语

(8)正常、非正常列车的办理和各种行车凭证、表簿的填写方法

数据调研报告(篇4)

手机流量不清零有条件

4G带来新的降费空间 实现月底流量不清零

北京联通近日给市民送出大礼包:“宽带客户综合网速提升110%,2G和3G手机客户升级到4G但资费不变„„”不止联通,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宣布降价提速的优惠措施,而且力度前所未有。这是对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的集体回应。

20MB宽带年费降300元

北京联通昨天下午召开发布会,宣布“全网大提速”计划,大幅提速并下调上网资费,宽带客户综合网速提升110%,20MB家庭宽带年费从1780元降为1480元,宽带业务50MB、100MB单产品价格分别下降34%和40%,100MB光纤包月仅165元,移动上网流量套餐也低至10元1.5GB。同时,光纤宽带免费提速至20MB起,至少提升一倍,原2G、3G移动客户的网络也将全面提升至4G,原有资费不变。预计此次提速将于6月底前完成。北京联通承诺,若宽带速率不达标,将无条件赔付。

为配合“全网大提速”,北京联通还推出了“智慧沃家”4G融合共享套餐等多种配套资费,实现“一人付费,全家共享”,家庭可跨地域组合,有效节约家庭开支65%左右。另外,针对用户流量不清零、跨月使用的需求,北京联通推出了1GB全国流量半年包和1.5GB本地流量半年包产品,用户可在半年内使用并多次订购。

北京联通同时宣布,到2016年底对全部铜缆客户进行光纤化改造,使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智能化“全光大都市”,并有望成为全国网速最快的城市。希望北京市物业管理单位和北京市民积极支持光纤入户的改造政策,不阻工、不乱收费,积极享受北京的宽带建设成果。

实现月底流量不清零

“速度上去了,价格下来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期待。”对于这次三大运营商的提速降费,中国移动用户、本市大学生小王说。中国移动此次宣布“8大举措降网费”,推出“夜间流量套餐”及“法定节假日套餐”,均为10元1GB,同时全面推广4G流量卡,50元2GB全国流量,价格降幅达50%。此外,中国移动已推出流量交易平台,用户可在线流量购买、流量转赠、流量红包分发等,这样就能实现月底流量不清零。

中国电信也宣布推出提速降费10大举措,手机流量每GB价格低至25元,同时推出流量大赠送、加装包“买一送一”等多种活动。此外,中国电信也将大力推广流量不清零的跨月流量产品,如年流量包等,同时推出了个人定制资费方案,用户可以自由定制套餐内流量、通话和短信,自由转换三个业务,并可将流量转赠给其他用户使用。

“用不完的流量作废太可惜了,送给我女儿用正好!”家住海淀的王大妈觉得流量转赠最实用。

中国联通在北京地区之外,也将大力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到2015年底使北方10省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农村家庭基本达到4MB,力争在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网的光纤化改造。

专家观点:4G带来新的降费空间

针对此次提速降费,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笔者表示:“提速降费切实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降低了创业成本,拉动了投资和消费。”

付亮说,由于具体国情所限,提速降费之后我国目前的网络资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并且这一局面恐将持续较长时间。而对于运营商来说,既要大幅降价又要大规模投资光纤建设,如何维持合理回报,避免由盈转亏,是其面临的挑战。不过,他认为:“目前的资费调整更多的是一种短平快的措施,但未来仍有降价空间。4G基站的流量供给能力大大高于2G和3G,这意味着提供相同流量时4G成本远低于它们,随着4G用户逐渐增多,单位资费价格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提速降费总目标公布

工信部昨日公布了关于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相关政策简要情况,提出提速降费的总目标为:到2017年底,所有地级以上城区家庭具备百MB光纤接入能力,4G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30Mbps,其它城市达到20Mbps;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平均资费水平也将大幅下降。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拟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14条举措。重点举措包括:在企业层面加大投入,加快网络建设,落实提速降费举措;在行业层面扩大开放,促进市场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在地方政府层面,全面保障宽带网络的建设通行,在选址、环评等多方面提供支持,解决进场难、进场费贵等问题。

宽带提速降费 真降还是假降?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宽带提速降费”后两天,也是国际电信日的前两天,15日下午,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集体出招,纷纷推出“N大举措”推进提速降费。然而,三家运营商的新套餐、新价格却遭遇大量用户吐槽。

既然公开宣称是“降费提速”,就应该完全实现而不是绕弯子。令人遗憾的是,个别运营商的“方案”仍“迷雾重重”。以中移动的“降流量包费”为例,中移动此次推出了“10元1GB夜间流量套餐,低至0.01元/MB”(夜间23:00至次日早7:00)。一些媒体随即“吐槽”称:便宜的流量包时间设置在了半夜,这是藏了小算盘还是“坑爹”的优惠?此质疑不无道理。众所周知,从深夜11点开始到早上约7点,基本上运营商的设备设施处于相对的“闲置”状态。“深夜优惠套餐”目的是“诱导”更多的网民深夜上网,调动原本不在深夜上网的用户在晚上熬夜上网的积极性,看似消费者获得了实惠,实际上是让运营商增加了“晚间业务量”和“收入额”。将原本不怎么用或根本就是空闲的“资源”卖出去,最终是让运营商多发了一笔“小财”。至于消费者究竟是得了实惠,还是损害了健康,这就不在运营商考虑的范围了。

第二个令人质疑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宽带提速”。运营商立马“提速”,说明此前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完成“提速”的任务,运营商非不能,而是不为。而三家运营商表示的“免费提速”、“免费更换光纤”,本质上仍是以“提速”来获得更大的收益。运营商的“免费提速”的背后,实际上一定会获得更多更高的“未来收益”。4兆的收费标准肯定会低,而10兆的收费标准肯定要高。这样的“免费提速”,究竟是“赚了”还是“让利了”,是很难完全说得清的,也让消费者质疑。再有一个,手机用户升级4G的问题属于同样的道理,看似“免费升级”、看似“赠送了若干个GB”,长期看只会让运营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消费者们呢,上网成本和消费投入真的少了吗?

当然,市场是逐利的,但带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各大运营商终归不应该将“私利”放在绝对的首位。能否实现消费者和市场的共赢?能否尽可能的“让利”、少些垄断之下的不当利润,真正让价格回归理性,让消费者权益更多?今后的市场应该会有更多的竞争,各类资本的涌入也为市场充分竞争创造了条件,国内三大运营商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离不开亿万消费者支持的宽带和移动市场,应该“诚信”为本,降就是真降,速度也要真的提起来。包括收费的,包括宽带下载的“速率”的等等,做的应该比说的更好,三大运营商才能不辜负消费者的真正期待。

数据调研报告(篇5)

“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更易引发家庭“空巢”综合征,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所以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和增长。故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真正做到“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一、调研目的

实际的关注和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精神文化状况,深入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缓解“空巢”综合征,为他们的晚年带去一份欣慰和祝福,并提出可用而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和措施,力求依靠广大的社会力量,为空巢老人营造出一片全新的蓝天!

二、调研对象

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空巢老人

三、调研方法

1、在赶集时随机对各年龄段乡民进行访谈,侧面了解情况;

2、到老人家中走访,给与老人帮助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3、向福寿乡政府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并核取重要数据;

4、查找和参考相关资料。

四、调研内容

(一)福寿乡概况

福寿乡位于南川西北部,距南川城区21公里,车程不到1小时,离渝湘高速公路大观镇出口仅19公里。东至鸣玉镇,南接西城街道办事处,西连木凉乡,北通河图乡至大观镇,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全乡辖5个行政村33个农业社,总人口万人,是南川区现代农业展示区乡镇之一。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库塘密布,无工业污染,是莲藕、西瓜种植的摇篮之地,也是蓄养无公害鱼的天堂。全乡总人口17631人,总户数3510户,中青年外出务工5750余人,举家外出务工440户,全乡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1748人,其中:独居老人占271人。由此可见,除去留守儿童及定居在南川区主城的中青年,空巢老人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

(二)空巢老人问题概况及统计分析

经济问题

南川区是“一小时经济圈”,但福寿乡空巢老人的养老资金问题却是令人堪忧。通过我们在福寿乡深入的走访了解到,当地的“空巢老人”基本上每户都有地可耕、有田可种,而其经济状况却各有所异,甚至大相庭径。通过访问了解后,得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福寿乡老人经济收入分布图

(1)自给自足:这部分老人尚有劳动力,可以自己耕种,其食用的粮食和蔬菜都由栽种,还会有少量的剩余农作物在赶集时拿去贩卖,以此来购买生活日用品。

(2)子女赡养:超过半数以上的老人的子女都在外打工,但向家中汇款者,约有三分之一。

(3)退休保障:只有少数的老人有自己的退休保障金,再加上工作时攒下的积蓄,以及部分老人子女汇款给他们的汇款,使得这部分老人在晚年的经济收入较为可观。

(4)雪中送炭:最为严峻的是,这部分老人基本已经丧失劳动力;除了有子女赡养或者有退休养老金者,其余的经济来源基本上完全靠政府发放的低保,此外并无其他收入。

数据调研报告(篇6)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而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基层数据的统计。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基层的统计数据质量,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因此,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统计部门都反复强调统计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第一线,最大限度地把握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力争“不出假数”。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各种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相继产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层统计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使统计数据质量在社会的认可度大打折扣。

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总之,统计数据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在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尽量达到用户的要求,才能发挥统计的功能。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及其成因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基层调研和组织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三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受基层客观环境、条件所限形成的客观因素;三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一)受利益驱动,行政干预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和小团体利益,对统计行政干预,凡是涉及本单位和本部门有利或与主要领导政绩有关的目标考核的主要统计指标必然受到“官顾”。指使他人或亲自出马从横向(兄弟单位)到纵向搜集相关信息,从中找准本单位有利“位子”,确定统计指标数额,授意统计单位或统计人员搞虚假统计。因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提拔重用、财权等受到绝对制约,对待领导的授意不得不俯首听命,否则将会面临批评、甚至免职的打击。因此,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在领导的授意下,不惜将统计数据当游戏,闭门造车、胡编乱造,有时甚至随心所欲,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致使基层统计数据严重失真,数据质量大打折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弄虚作假手法上较过去更有艺术性。不管是领导者或是被领导的统计人员都明白:在统计数字上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是《统计法》不允许的违法行为,为了“避嫌”,领导和统计人员从操作上都讲“策略”和“艺术”。领导要求统计人员弄虚作假,不会说要你改数字,也不会叫你报假数。而是强调数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要求你调查调查再调查,让你核实核实再核实,直到他们满意为止。统计人员同样清楚自身的处境,“两头”都得罪不起,只好“菜刀打豆腐”两面取光,在操作上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从数据源头做起,从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到统计报表都极为规范,一点也看不出是闭门造假,胡编乱造的虚假报表。最后还经领导签字,单位加盖公章后上报,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使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二)统计基础薄弱,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低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原因。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任何工作都是由人去做,所以人的素质是做好工作的最关键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企业民营化改制的不断深入,基层统计面临统计人员裁减,专职变兼职,内行变外行和人员不稳定的境况。从目前我市的基层统计情况来看,全市111个乡镇有统计机构(包含挂牌合署办公),28个乡镇无统计机构,共有乡镇统计从业人员324人,其中专职111人,占34.3%;全市事业单位中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531个,其中单设的137个,统计从业人员1068人,其中专职85人;企业单位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837个,其中单设的235个,统计从业人员1453人,其中专职104人。一方面,企业实行民营化改制后统计基础工作普遍弱化,改制后配有专职统计的企业几乎为零,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工作重心往往以财务管理为主,对统计工作多于应付,一旦报表任务来临,工作责任心强的尚能做好报表按时上报,工作责任心差的,再三催报也难按时完成任务,这些人大多数对统计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自行其是,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极不规范,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乡(镇)统计属地方性综合统计,是把握统计源头质量的重要环节。统计部门所承担的各种统计调查任务必须依靠乡(镇)统计才能圆满地完成,而乡镇政府

中心工作很多,乡镇统计员必须服从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些同志又身兼多职,任务重,大部分精力不在统计工作上,对于统计工作基本上忙于催收报表,汇总报表,上报报表。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基层单位核实、调查、了解其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基层统计单位的数据质量。再则,乡(镇)统计人员极不稳定,更换频繁,多则3-4年,少则1-2年就被更换,这种短期行为极大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再一方面,农村村级统计是保证统计数据的源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在农村经营体制变革后,村、组一级的统计工作完全由村委会的副主任或文书来承担,统计数据基本上依靠他们提供。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有一定统计素质的村干部尚能提供基本符合一个村实际的统计数据,反之,工作马虎,作风飘浮,应付报表的就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了。事实上,由于绝大多数村文书属兼职统计,既要完成自身的行政事务,又要从事家庭经营,既要干好份内工作,又要完成兼职任务,根本不可能拿出更多精力去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不少人就是靠应付差事,或干脆按年初计划填报数字,或坐在家里编数字,村、组一级统计数字不实、不准,直接影响到上一级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

(三)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统计经费不足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客观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面前的客观事实,除各项定期报表、年报外,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大型普查任务(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1%的人口抽样调查等等);除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外,还有地方性的其他专项调查任务,同时还有许多非法报表(未经统计部门批准和备案的报表)的存在,给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形成尖锐的矛盾。客观事实存在,村组一级无统计,村一级是代统计,乡(镇)一级只有兼职统计,这种现状也间接地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同时,由于财政状况不佳,经费投入不足,统计站办公室多数与其他站所挤在一起办公,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繁重的统计工作量与紧张的统计调查经费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必然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统计技术、方法、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对统计数据质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以及银行等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统计数据计算和传输手段落后等,都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等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并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二)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切实做到依法统计。要解决当前基层统计数据收集比较困难的状况,必须强化基层的统计法律意识,只有运用《统计法》来规范基层统计行为,才能够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顺利施行。一是统计机构必须是依照法律独立设置的,并且国家统计机构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对于重要统计数据要有一套严格的发布政策,要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各方的干扰,确保国家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保证为国家及社会提供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信息。二是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统计法制观念,真真实实地把基层的客观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

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任务及其必需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出版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或将数据分析工作交给社会研究机构,这些都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予以规定。其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并且在基层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基层在调查收集这些统计指标时能顺利进行,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使它能更好地反映现象发展的数量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此外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

(四)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最近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它对于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五)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的基础建设。

一是搞好宣传,争取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想搞好基层统计,就得必须提高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应广泛深入地重点对其加强统计宣传工作。同时还要通过集中学习等多种途径使其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这样他们才能重视统计工作,支持统计人员如实反映情况。

二是健全网络,确保基层统计网络的稳定性。每个村委会都应明确配备1—2名统计员,全权负责本行政村范围内的统计工作,村级统计人员一经确定,尽量不要随便抽作他用,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原始资料,开展统计工作,完成统计任务,经费按计生宣传员的模式发放。

三是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巩固统计队伍,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当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统计资料。

四是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基层统计历史台帐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而且要有质的突破,牢牢树立“精品”意识。

五是加大投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农村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实现乡镇统计信息自动化,全面提高农村统计整体效率和水平,是今后统计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因而,乡镇必须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基础投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作方式,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使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更积极的重要作用。

六是引导全社会关注重视,开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环境。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因统计数据质量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时有发生,虚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统计数据的失真有其社会根源,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对弄虚作假者以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遏制数据失真的蔓延,才能为统计基层建设和基础建设开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十一·五”时期工作目标,把握机遇,同心协力,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千方百计在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上下功夫,就一定能把统计工作做好。

数据调研报告(篇7)

事后监督工作是在交易完成核算后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实现事后监督数据的合理转化利用是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有效形式和直接方法。事后监督数据的合理转化利用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环节,是有效避免差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措施,就目前工作状况看,在事后监督工作上尚未达到规范科学的效果,那么数据利用和转化上自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大多片面依赖于事后监督中心的监督工作,往往是在“亡羊”后开始“补牢”,这样大大增加了工作程序的繁琐程度,无疑会对办公资源和人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是重视程度不够,在办理业务上出现差错后,经监督中心检查发现,并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时,部分员工认为培训内容已经掌握,没必要花费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但在实践操作中又会反复出错,这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上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三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工作人员时间所限,很难抽出业余时间来进行专业知识的集中系统培训,这为事后监督数据的利用和转化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不能够及时将监督数据做好充分的利用和转化,导致事后监督工作的即时性不强。

数据调研报告(篇8)

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工作重点放在了凭证纠错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差错率明显降低,经我行调查数据显示:年以前,我行事后监督中心尚未成立,自年——年一年间,前台业务差错中筛选出16种不同类型,涉及个人业务、支票业务、银行汇票业务、dai款业务等共笔典型差错。从年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后,随着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监督程序不断规范和监督领域的不断延伸,在xx年至xx年的前台业务差错中筛选出同样的16种不同类型,也是涉及个人业务、支票业务、银行汇票业务、dai款业务等共285笔典型差错,差错率较年同比减少了%,由以上数据比对不难看出,我行事后监督中心的实际作用和工作效果明显显现。

成立事后监督中心之初,我们只是对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和业务办理程序、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但一些工作薄弱环节上经常会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认真分析了问题原因,找出了问题症结: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对于本职业务的熟练度不够,即使认识到工作失误,但由于倚重于经验性和习惯性做法,导致在审核凭证和办理业务上的惯性错误。认识到这点后,我们事后监督中心一方面在事后监督上加大工作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在监督管理中发现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和业务办理程序以及业务执行情况等项工作上存在的欠缺和不足,进而针对不足对症下药,通过对银行事后监督数据的有效转化和充分利用,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能力。进而促进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和业务办理程序以及业务执行情况的科学化、准确化、真实化水平。

数据调研报告(篇9)

一、应提交的调研报告文档资料

1.封面

2.调研报告正文

二、调研报告的整理、装订要求

1.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面竖装;

2.材料装订顺序:

(1)调研报告封面;

(2)调研报告正文;

三、调研报告的书写格式规范

1.报告正文一般分调研的总体情况介绍,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和制约、影响因素,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可行性,结论等四大部分。

2.报告字数不低于3000字。

3.报告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

四、调研报告

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装订线1CM,左面竖装,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

3.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例如“第1页(共10页)”,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的位置。

4.正文文本: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要求排版。

5.报告标题:小2号黑体,居中。

7.正文内标题:小2号黑体。

8.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标准统一,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

9.注释序号用加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②③),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采用脚注的形式,注于当页页脚;

10.封面格式附后。

数据调研报告(篇10)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统计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人员质量控制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正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快速成长、扩长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企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一支能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需要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才却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信息不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高。所以,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

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已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2.1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些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度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2 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2.3 指标数值背离指标意愿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提,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2.4 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2.5 数据的非同一性

这是指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2.6 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2.7 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基础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业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有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实际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3.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

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来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局面。

实行全员性质量控制,就在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3.2 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一切,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2.1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3.2.2 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2.3 资料整理鉴别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整理鉴别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结论的正确。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4.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一切。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控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4.2 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就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4.3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4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统计信息工作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要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单位的统计诚信体系。

以上是本人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一点肤浅的认识,旨在广大统计工作者更加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抵制统计上弄虚作假的作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我们的统计工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1.《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主编:李强副主编:王吉利 2.《统计法基础知识》主编:程子林副主编:刘恒徐晓海

数据调研报告(篇11)

为实现监督资源的转化利用,我行事后监督中心根据日常监督数据,积极整合监督资源,从涉及个人业务、支票业务、银行汇票业务、dai款业务等方面的典型差错进行筛选,作为总行员工等级考核中凭证纠错技能考试题库。

一是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对于监督检查出来个人开户、续存、支取、卡,折转账、跨行转账和单位缴现、手机空中充值以及单位取现等差错率较高的业务类型,经常出现的未摘录存款人有效证件或摘录错误、未加盖清讫章、转账业务客户栏未填写、未经客户签名、记帐户名与现金缴款单户名不一致、现金缴款单大写金额错、现金缴款单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现金缴款单缴款户名账号未填写、现金缴款单金额更改、记账账号与客户填写缴款账号不一致、现金缴款单小写金额未填写、未盖清讫章等方面的业务办理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逐步提高职工办理业务的熟练程度。自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共组织员工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次,共培训人次。

二是合理确定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凭证纠错是业务办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业务办理程序真实性、准确性的重要程序。是凭借员工自身业务素质,找出电子影像凭证上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规定的错误要素,并按照正确业务操作作出正确回答的一项业务技能测试。为不断提高我行会计核算质量,保证准确无误进行操作,事后监督中心对员工进行了经常性地凭证纠错指导和练习,从而有效促进了事后监督成果的转化利用。

三是合理分析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按照风险排查方案等上级精神,事后监督中心对于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大额授权、抹账、挂失等特殊业务和薄弱环节上加大监督力度,将风险隐患控制在最低。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和事后监督数据的有效转化和充分利用工作,及时将出现的差错反馈给业务办理部门,进行及时纠错和整改落实,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是合理修订实施细则,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强化执行,完善各项制度,及时修订并印发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各项会计出纳岗位细则、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制度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错差考核的长效机制。将业务错差率作为职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从制度上不断规范业务办理行为,充分发挥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的能动作用。

数据调研报告(篇12)

实现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是促进金融行业有序发展的保证,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加强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是金融行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水平,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和尝试。

一是要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提高银行广大职工的工作意识、工作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在切实履行职责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有效避免差错或将差错率降至最低限度。其次是提高事后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预防能力,事后监督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事后监督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作为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不但要切实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要不断提高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和利用能力,使之真正适应监督会计核算业务新政策的变化和要求,要选配专业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政治品行强的人员充实到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的队伍中来,保持监督队伍的稳定性,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将防控关口前移,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要配备先进设施。将信息技术不断引入并广泛应用到行业事后监督系统中来,加强对会计核算和各种业务流程的监管防控力度,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操作风险防控体系。采用集中式监督模式,应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通过开发应用事后监督系统,及时完善票据识别系统数据的更新使用,充分发挥高科技对于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作用,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及时准确发现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生的差错,实现事后监督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控转移。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对职工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增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强化提高。

三是要加强制度约束。将事后监督数据的利用和转化形成制度,以硬性指标进行贯彻落实,在发生差错达到规定限额后,必须启动数据转化利用程序,强制性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培训考核程序,真正使工作人员达到熟练掌握相关业务,同时提高部门的重视力度的有效监督目的。

一方面,建立健全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和利用的各项制度办法和措施,明确转化利用职责、落实转化利用责任,明确转化利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步骤。

另一方面,提高员工对转化利用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制度严格执行。使事后监督管理数据真正转化和利用到实践操作上来,为抵御各项金融风险,保证行业的顺利发展构筑一道严密的“防火墙”。

数据调研报告(篇13)

我行于年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自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不但在控制资金风险、促进会计核算业务和业务办理流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银行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方面充分发挥了事后监督中心的有效职能。

一、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的情况和取得的工作效果

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工作重点放在了凭证纠错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差错率明显降低,经我行调查数据显示:年以前,我行事后监督中心尚未成立,自年年一年间,前台业务差错中筛选出16种不同类型,涉及个人业务、支票业务、银行汇票业务、贷款业务等共笔典型差错。从年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后,随着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监督程序不断规范和监督领域的不断延伸,在20xx年至20xx年的前台业务差错中筛选出同样的16种不同类型,也是涉及个人业务、支票业务、银行汇票业务、贷款业务等共285笔典型差错,差错率较年同比减少了%,由以上数据比对不难看出,我行事后监督中心的实际作用和工作效果明显显现。

成立事后监督中心之初,我们只是对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和业务办理程序、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但一些工作薄弱环节上经常会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认真分析了问题原因,找出了问题症结: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对于本职业务的熟练度不够,即使认识到工作失误,但由于倚重于经验性和习惯性做法,导致在审核凭证和办理业务上的惯性错误。认识到这点后,我们事后监督中心一方面在事后监督上加大工作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在监督管理中发现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和业务办理程序以及业务执行情况等项工作上存在的欠缺和不足,进而针对不足对症下药,通过对银行事后监督数据的有效转化和充分利用,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能力。进而促进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和业务办理程序以及业务执行情况的科学化、准确化、真实化水平。

二、我行对加强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的主要做法

为实现监督资源的转化利用,我行事后监督中心根据日常监督数据,积极整合监督资源,从涉及个人业务、支票业务、银行汇票业务、贷款业务等方面的典型差错进行筛选,作为总行员工等级考核中凭证纠错技能考试题库。一是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对于监督检查出来个人开户、续存、支取、卡,折转账、跨行转账和单位缴现、手机空中充值以及单位取现等差错率较高的业务类型,经常出现的未摘录存款人有效证件或摘录错误、未加盖清讫章、转账业务客户栏未填写、未经客户签名、记帐户名与现金缴款单户名不一致、现金缴款单大写金额错、现金缴款单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现金缴款单缴款户名账号未填写、现金缴款单金额更改、记账账号与客户填写缴款账号不一致、现金缴款单小写金额未填写、未盖清讫章等方面的业务办理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逐步提高职工办理业务的熟练程度。自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共组织员工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次,共培训人次。二是合理确定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凭证纠错是业务办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业务办理程序真实性、准确性的重要程序。是凭借员工自身业务素质,找出电子影像凭证上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规定的错误要素,并按照正确业务操作作出正确回答的一项业务技能测试。为不断提高我行会计核算质量,保证准确无误进行操作,事后监督中心对员工进行了经常性地凭证纠错指导和练习,从而有效促进了事后监督成果的转化利用。三是合理分析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按照风险排查方案等上级精神,事后监督中心对于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大额授权、抹账、挂失等特殊业务和薄弱环节上加大监督力度,将风险隐患控制在最低。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和事后监督数据的有效转化和充分利用工作,及时将出现的差错反馈给业务办理部门,进行及时纠错和整改落实,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合理修订实施细则,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强化执行,完善各项制度,及时修订并印发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各项会计出纳岗位细则、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制度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错差考核的长效机制。将业务错差率作为职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从制度上不断规范业务办理行为,充分发挥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的能动作用。

三、我行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的主要成绩

经过事后监督中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纠错意识明显增强。将职工的差错率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中,与效益奖金直接挂钩,这样就直接关系到了员工的经济收益,从而极大促进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认真,敬业精神明显增强,能够积极主动认真校对每一项凭证,做好每一项业务。二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事后监督中心的组织下和员工的积极配合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使员工对本职业务能够做到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进行补课充电,本着应知应会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内容不但涵盖了基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包括各专业核算、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金融法律法规等,进行全面系统和经常性学习,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职工的协调配合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进而提高了整体工作素质。三是业务差错率明显降低。自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我行不断加大事后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活动,从提高职工的纠错意识、加强职工的专业培训、规范各项监督制度,有效实现了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从而充分发挥了事后监督中心的职能作用,全行差错率成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我行年共查出业务差错起,年共查出业务差错起,年共查出业务差错起,年共查出业务差错起,四年来每年差错率最少降低%,最多降低达个百分点。四是内部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随着职工业务能力的不断曾强和差错率的极大降低,修改和返工的情况逐年减少,这样就极大节约了办公资源,明显提高了办公效率,以前需要时间办结的业务,现在仅用时间就彻底办结。工作效率的提升为我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提供了内因保障,同时树立了我行良好的工作形象和行业信誉,为进一步拓展业务渠道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四、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存在的不足

事后监督工作是在交易完成核算后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实现事后监督数据的合理转化利用是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有效形式和直接方法。事后监督数据的合理转化利用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环节,是有效避免差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措施,就目前工作状况看,在事后监督工作上尚未达到规范科学的效果,那么数据利用和转化上自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大多片面依赖于事后监督中心的监督工作,往往是在亡羊后开始补牢,这样大大增加了工作程序的繁琐程度,无疑会对办公资源和人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二是重视程度不够,在办理业务上出现差错后,经监督中心检查发现,并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时,部分员工认为培训内容已经掌握,没必要花费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但在实践操作中又会反复出错,这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上似是而非、模糊不清。三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工作人员时间所限,很难抽出业余时间来进行专业知识的集中系统培训,这为事后监督数据的利用和转化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不能够及时将监督数据做好充分的利用和转化,导致事后监督工作的即时性不强。

五、对于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的建议

实现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是促进金融行业有序发展的保证,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加强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是金融行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水平,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和尝试。一是要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提高银行广大职工的工作意识、工作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在切实履行职责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有效避免差错或将差错率降至最低限度。其次是提高事后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预防能力,事后监督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事后监督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作为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不但要切实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要不断提高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和利用能力,使之真正适应监督会计核算业务新政策的变化和要求,要选配专业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政治品行强的人员充实到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的队伍中来,保持监督队伍的稳定性,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监督数据转化利用工作,将防控关口前移,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要配备先进设施。将信息技术不断引入并广泛应用到行业事后监督系统中来,加强对会计核算和各种业务流程的监管防控力度,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操作风险防控体系。采用集中式监督模式,应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通过开发应用事后监督系统,及时完善票据识别系统数据的更新使用,充分发挥高科技对于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作用,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及时准确发现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生的差错,实现事后监督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控转移。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对职工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增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强化提高。三是要加强制度约束。将事后监督数据的利用和转化形成制度,以硬性指标进行贯彻落实,在发生差错达到规定限额后,必须启动数据转化利用程序,强制性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培训考核程序,真正使工作人员达到熟练掌握相关业务,同时提高部门的重视力度的有效监督目的。一方面,建立健全事后监督数据转化和利用的各项制度办法和措施,明确转化利用职责、落实转化利用责任,明确转化利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步骤。另一方面,提高员工对转化利用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制度严格执行。使事后监督管理数据真正转化和利用到实践操作上来,为抵御各项金融风险,保证行业的顺利发展构筑一道严密的防火墙。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7411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人心凉了的伤感说说(精华58句)
下一篇 : 史蒂夫乔布斯读后感(必备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