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教案?您是否对“燃烧与灭火课件”感兴趣看看励志的句子编辑整理的相关资讯吧,我相信这篇文章是一件非常值得阅读的文章!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1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从而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此外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由学生自行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上课时,先以小魔术-----魔棒点灯,提起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发问,为什么不用火,而用玻璃棒就能点燃酒精灯呢?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然后回过头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来揭秘刚才的魔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加兴趣和信心。最后展示火场逃生72字口诀,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不足:在讲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后说出所用的方法及理由,最后将不同的方法按照相同的理由归类,这个学生自己归类,得出结论更好,而不是由我去归类。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作为了解性内容,就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去一一讲解,简单提出,然后布置学生课下去看。还有就是火场逃生72字口诀,改为由学生齐声朗读出来,效果更好,印象更深。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结合本校的资源设备,结合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2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2、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

【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

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待征——发光、发热 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 【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

【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 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

3.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 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 【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

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

【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练习】课后1、2题 【作业】课后3、4、5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3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内容要求有体现出“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课题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就紧紧围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而展开的。

在本教学设计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学魔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指引与实验分析,学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分析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并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一个即可。”

本部分——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作为学生了解和认识燃烧的现象,并以此为契机进入接下来的学习的重点内容,其课时分配与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找出自己灭火所采取的原理。从整体上看,虽然教学内容相对容易,时间相对较长,但是能给出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进行思考却是值得的。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4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今天我在这儿给大家汇报的课题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节的说课部分。版本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来汇报。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⑴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⑵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⑴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四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1: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

(1)水与酒精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

(2)室温中的镁条与点燃的镁条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图片,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几根火柴,几块水泥块,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以上是我对燃烧条件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5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什么是燃烧和燃烧条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讲解] 生活中,用燃煤方式做饭时,为什么要用鼓风机对煤灶进行鼓风,你能解释吗

[实验探究]蜡烛的不完全燃烧。

在一支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块玻璃片,一会儿后移开,会看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讲解]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但氧气的量充足或不充足,可燃物燃烧的情况是同的,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当氧气充足时,物质发生燃烧,此时燃烧得,放出热量或少),此时可燃物中的C、H元素分别生成、。

2、当氧气不充足时,物质发生此时燃烧得,放出热量或少),此时可燃物中的C、H元素分别生成、、。

3、碳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可表示为碳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可表示为注意:(1)CO有可燃性,是一种燃料,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氢气燃烧火焰一样),文字表达式为

(2)CO是无色有剧毒的气体,难溶与水(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它吸入体内后会

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人体就因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冬天生火过程中要预防CO中毒,注意安全。

[讲解] 生活中,同学们都亲自或看见过燃放烟花爆竹,都知道是里面的火药燃烧而引起的,是不是燃烧就一定会引起爆炸呢?阅读91爆炸内容。

[小结]

1、引起爆炸的原因,(1量的热,产生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2)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注意:上述爆炸都是由理变化情况引起,[练习] 下列爆炸各由什么变化引起。

鞭炮爆炸()汽车轮胎爆炸()气球被吹爆炸()煤窑瓦斯爆炸()加油站油库爆炸()炸药爆破石头()

[讲解]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爆炸对于人类来说有利有弊,但多数爆炸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例如2011年10月10日,在贵州省黔南洲发生的炸药爆炸事件,造成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建筑物500米内都受到损坏。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有关安全规定,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物品乘车或做不安全的行为。同时要熟悉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见92页。

发生灾难。

[问题讨论] 火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但一旦失控,又会带来灾难,那我们如何来灭火呢?

[小结]

2、灭火的原理是

具体的三种常用方法是(1)

(2)(3)[问题讨论] 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办?如何进行自救呢?

[教师总结]

[练习] 为什么蜡烛一煽就熄灭,而炉火却越煽越旺?作业:94页 1、2、3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6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 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 、 课件

教学思路:

1、结合课本图7-1、7-2、7-3、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26活动与探究实验及[实验7-1],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 原理和方法.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实验7-2],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p131 页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p124-130 页,并完成下列预习题:

(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6、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火灾案例、 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引入新课: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

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

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第七单元 、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讨论] 结合课本P124页图7-1、7-2、7-3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 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

按照课本P12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为了减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盲目性,教师应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 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7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

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一节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五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实践”。

三、我的教学实践

环节1: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

(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纸棒与裹在铁棒上的纸棒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在分组实验(3)中,纸棒的燃烧对比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将纸条缠绕在铁棒上,来做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看似与化学课堂无关的动作,其实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教育,注重知识的完整建构过程。

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灭火都需要什么条件?

环节4: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环节5:最后,学习防火自救常识,防患于未然,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一张纸条,一些沙土,一块抹布,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8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你们好!

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2)在课堂实施中学生学进行类比、归纳,学会交流和发现学习。

3)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四、教学程序及教后感受

环节1 :创设情景引出火并总结出燃烧的概念。

从原始人用火告别“饮毛茹血”的情景,到日常生活中的用火煎炒、烧烤到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的图片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火对人类的贡献,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再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因为燃烧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所感悟,学习氧气性质时,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的燃烧,在此基础上提炼归纳燃烧的概念,形象直观,特征明显,学生稍加分析、归纳就能完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实施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现象升华到抽象概念,有具体情景的铺垫,再上升到理论,教后发现本环节是适合的,效果也好,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因为燃烧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学生非常熟悉。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不是很难的问题。这三个实验是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将小木条与小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程度实验,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实验取材简单,现象明显,结论也不难得出。通过活动,初步得到燃烧的三个条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该环节逐个突破,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教后感觉不足的是有点浪费时间,要是三个实验同时展示出来,课堂时间充裕些。再者,着火点这个名词需要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得出,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说明,今后的教学中要安排讨论交流对着火点这一名词的理解的环节。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该环节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通过类比的思想来找不同:同样是白磷,为何在铜片上燃烧而水中不燃烧?同样在铜片上,为何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燃烧所需条件。创设情景:“怎样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出现了与生活现实中的“水火不容”相反的“水火相容” 现象,学生兴奋达到高潮。也再次说明: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

这一环节中,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案:通入空气或氧气,倒掉水使白磷露出水面,我都给予了肯定,给了激励。

探索的成功使学生享受喜悦,从而兴趣高涨,兴奋达到高潮,也是教材安排的意图,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的、明确、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形式,是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

教师展示燃烧条件的火三角,通过对火三角的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烧不坏的手帕”真切的发生在眼前,既熟悉又神奇,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思考,有火焰在燃烧而手帕又烧不着,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手帕烧不着呢?学生很感兴趣,再次将气氛推向高潮。进一步引导:

1、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手帕燃烧时实际上是什么在燃烧?

2、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该小魔术将课堂气氛再推向新的高潮,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该环节中,所有学生

都参与其中,合作交流,不断的通过类比找不同,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讨论,交流,从而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结论,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自认为这也是这节课的该发扬地方之一。

环节4 :探究灭火的原理。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那么怎样灭火呢?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灭火的原理。

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燃烧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升华。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完成课文实验7-2和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环节5 :最后,学习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该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自主学习。

思考与实践:生煤炉火时,先引燃纸和木柴,为什么?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火柴头朝下,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为什么?这是生活中既常见又熟悉的的问题,这又蕴含着什么化学道理呢?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该任务既运用了本节内容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是两个符合学生情况的题目。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9

《燃烧与灭火》课堂实录

1.激情导入:

师: 亲爱的同学们,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其中,燃烧是咱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大家非常的熟悉。火,从钻木取火一直到火箭升空以及咱们日常生产和生 活都给咱们带来了正能量(展示ppt火的应用)。但是,应用不当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从化学物质的两面性进行认知)? 生:火灾

师:对,火灾会给咱们的财产和生命带来巨大的损害(展示ppt火灾图片)。那么,消防员是如何灭火的呢(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

生:(举手示意)

师:好,这位同学请回答。

生:在室内用干粉灭火器,在室外是用大型的消防车,喷出水或者粉末状物质。师:很好,请坐,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没有 师:好,这是消防员灭火的方法,那么,他这个灭火方法是引用什么化学原理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将要揭示燃烧与灭火背后的化学真相(展示ppt燃烧与灭火)。

2.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

师:化学原理是以咱们的实验为载体,是不是? 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首先,咱们进行第一个环节,以燃着的蜡烛作为探究的对象,找到灭火的方法,以及你采取这样的方法引用了什么样的原理(展示ppt实验探究内容)?注意老师的温馨提示(展示ppt温馨提示)。自主思考是合作探究的前提,请大家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探究。生:(观看温馨提示,自主思考)师:板书:燃烧与灭火

|

原理

好,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想法成熟后检验你的结论。生:(交流方案)

师:如果找到方法了,咱们同学就可以动手实证一下你的理论是否正确。大胆做一下就可以。

生:(学生活动,自主完善方案,并进行动手实验)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进行简单记录)。生:(完成实验的同学举手示意)

师:(提示其他同学)有的小组已经做完了,其他小组加油,注意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的填写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生:(继续完成实验,并完善实验报告。最先完成的小组代表板书)

燃烧与灭火

|

原理

①隔绝氧气;

②降低温度;

③移走可燃物。师:咱们首先请这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所做的实验以及所得的结论(展示ppt展示要求)。生:首先我们组第一个方法是用隔绝空气,就是把点燃的蜡烛上面铺上沙子什么的。第二个用湿的抹布直接扑到了点燃的蜡烛上,用的是降低温度。第三个是用剪刀剪掉点燃的蜡烛的烛芯,用的是移走可燃物。师:很好,那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么?

生:我用的一个方法是用烧杯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师:那你认为是用的哪个灭火原理? 生:我认为用的是隔绝空气。

师:对不对,同学们?很好,请坐。

生:(举手)我们组用的是吹灭,然后这个应该是隔绝氧气。师:方法对,是不是隔绝氧气?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降低温度。师:为什么?

生:因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呼出二氧化碳的话,你如果一吹,大量的二氧化碳就集向蜡烛,氧气就不那么充分了。师:那是隔绝氧气还是降低温度? 生:隔绝氧气

师:好,请坐(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见)好,这位男同学请讲

生:我想说的是降低温度,因为我们实验了一下,用嘴一吹,气比正常室内温度要低,感觉要凉,所以,我觉得是降低温度。

师:很好,请坐(做动作,向手上吹气)为什么会凉?(生举手)这位女同学说一下。

生:空气流动可以使温度降低,这是一个物理上的原理,所以说它是凉的。师:非常棒,好,请坐,物理联系化学。(追问)还有没有疑问?或者说整个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的疑问或者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生:刚才他们说的是用嘴吹灭的,我们有一个疑问,就是如果大风吹灭的话,它也是吹灭的,不过也是降低温度了。(笑)这个问题在刚才已经解决了。

师:很好,请坐,已经解决了。其他小组还有疑问吗?(生举手)好这位女同学。生:用水灭火是隔绝空气还是降低温度? 师:好,请坐,哪一位同学给她解释一下? 生:我觉得我刚才的回答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你用水浇灭蜡烛应该是降低温度 师:好

生:(继续要求)我能说明一下具体原因吗? 师:可以

生:水相对于燃烧的物质的温度是非常低的,因为蜡烛要燃烧大约是800℃,水最高温度就是100℃,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温度的差别。所以说是因为降低温度到达灭火目的。

师:好,请坐,他说主要是因为水的温度比较低(生举手)

生:我觉得是氧气是微溶于水,水里的氧气应该很少,所以说,你把水倒上后,氧气是不充足的,应该也与隔绝氧气有关系。

师:好,请坐。看来跟隔绝氧气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大家想一下,除了水温比较低之外,水分受热会怎样? 生:蒸发

师:蒸发是吸热还是放热? 生:吸热

师:所以也会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因此水的灭火主要是哪个方面? 生:降低温度

师:降低温度而导致可燃物燃烧的熄灭,好,对于灭火原理的探究,咱们同学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认识,火是从哪来的?燃烧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大家考虑一下(展示ppt燃烧条件探究)。3.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

师: 刚才咱们同学的展示非常好,而且有的小组我给他们做了肯定,因为他有安全意识,而且他注意了废物杯的利用,而没有做的小组需要注意了。(师继续)根据咱们 刚才的探究考虑一下,猜想一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咱们又应该如何利用实验去验证这些条件?好,小组内抓紧时间进行讨论探究,仪器和药品在你们的桌子底下,把它们取出来。

生:(开始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验证)

师:巡回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好,咱们一块交流一下所做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一些结论,哪一个小组先来说一下,我做了哪些实验。生:我们做的那个与温度有关,我们用燃着的酒精灯外焰和内焰分别接触加热小木棒,现象是:与外焰接触的小木棒燃烧,与内焰接触的木棒基本没有反应,只是稍微变黑。我们的结论是:燃烧与温度有关,内焰温度较低。师:很好,那这个温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 生:我觉得这个温度应该达到燃烧点 师:咱们称作着火点,其他小组呢?

生:可燃物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在我们小组用镊子夹着火柴用酒精灯点燃,镊子夹着的地方火柴没有燃烧,而与空气接触的部分燃烧了,所以燃烧要有充足的氧气。

师:(教师板书)

燃烧与灭火

|

|

条件

原理

①充足氧气;

①隔绝氧气;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②降低温度;

③可燃物。

③移走可燃物。很好!请坐,观察非常仔细。其他小组呢?

生:我们组所研究的是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我们做的实验是:用相同的酒精灯去加热石块和煤块,然后石块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温度高了一些,掉下的煤块冒出火星来。所以我们认为,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师:很好,请坐,可燃物不但要与空气接触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其他小组呢? 生:我们做的实验和刚才的小组一样,只不过我们是用纸、煤块、石块做的对比,纸一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就燃烧了,小石块加热前后没有反应,加热煤块的时候,我们加热了很长时间,然后发现部分发红,没加热到的部分还是原来的颜色,移出酒精灯火焰后煤块不再红热。师:那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物质要有可燃性

师:那你认为哪种物质有可燃性? 生:纸、煤块有可燃性。师:好,请坐。(生举手)

生:我们认为燃烧需要氧气,但是我们没有找到纯氧,所以我们用二氧化碳,把燃着的蜡烛放入二氧化碳中,蜡烛熄灭,而在空气中蜡烛燃烧能持续进行,所以我们认为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师:很好。他间接的证明了燃烧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下面老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直接遇到氧气时效果如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首先,我取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有什么现象? 生:白磷燃烧了

师: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是,咱们看的的却是水火相容,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师:(对演示实验中的失误进行检讨)老师做了一个相当坏的示范,过氧化氢浓度太大,冲出了锥形瓶。同学们吸取我的经验教训,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用量。生:笑声

师:好,通过刚才的实验,咱们证明了燃烧也需要这三个条件(板书),大家观察一下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要相适应,例如,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灭火的时候隔绝氧气就可以。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觉得如果要让它燃烧的话,就要满足它的条件,灭火的话就要破坏它的燃烧条件。

师:要灭火的话,那么我就要破坏燃烧的条件,这个同学用破坏这个词,非常准确。

生:还有,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灭火只需要破坏其中之一就可以了。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你能不能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 生:我觉得燃烧就是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且达到自身的着火点的时候能够燃烧。

师: 很好,也就是说,燃烧是这样一个化学反应:可燃物和氧气是反应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反应的条件。这个化学反应必须同时具备两种反应物达到条件,它才能够正 常的发生,如果咱们要让这个反应停止,我只需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所以咱们研究问题要从根源上找到它在哪儿,然后咱们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它。好,这节课咱们同学的表现都非常非常好,而且小组长也非常的负责,那老师在你的表格上做了肯定,小组长课后统计一下本小组之内每一个同学发言情况。(生举 手)6.精彩提问

师:(总结后,学生正在整理实验单,一位学生举手)好,你有什么事?

生:我有一个问题,它这个刚才在做实验的当中就是你点燃那个火柴需要,你点火柴,它在点燃火柴的过程中,划着火柴的时候,如果竖起火柴,火焰与火柴棍是一个直线,火柴倾斜时火焰也会向上,这是为什么?

师:他想问为什么所有的火焰都是向上走,无论咱这个棍向上还是向下,观察非常仔细,哪一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好,那位男同学

生:我认为这是空气流动的原因吧,空气从低下往上流,擦着火柴的同时空气往上移动,火焰跟着空气往上移动。

师:那擦的一瞬间咱们火柴是流动的,当我把火焰放在这,我不动的时候火焰是向上走么? 生:不是

生:不是么?是不是? 生:我没做过这个实验。师:好,请坐

师:(教师划着一根火柴,现场观察)(对学生说)不用隔我这么远。向上么?向上么?向上不向上?所以无论这个棍向上向下,火焰都是一直向上走的,为什么,谁知道? 生:摇头

师: 这个知识涉及到咱们物理学上还没有学到的问题,这是空气的对流问题,当我点燃火柴,火柴周围的空气受热它会变得很轻,而周围没有受热的空气它就相对来说比 较重。轻的往上走,重的往下来,这个就是咱的对流,由于空气的相对流动,形成了火焰的方向。明白了?这个知识咱们回去查一下,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好,非常 好,那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问题。生1:有时候火越吹越大,有时候越吹越小。师:那举个例子。

生2:有的时候建筑物着火,刮风的时候会变大。师:很好,请坐,这是为什么?

生1:这个很简单,这个原理非常简单,你说的建筑物着火,风中带的大都是氧气,风越吹越大,氧气越来越大,如果用嘴吹,你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熄灭这个火。

师:是二氧化碳的原因么? 生1:我说错了,降低温度

生2:老师,他刚才说,吹灭的是二氧化碳,若用书使劲扇它也会灭,难道也是二氧化碳么?

师:谢谢,请坐,这位同学有点口误,实际上降低了温度,这位同学你的问题得到了回答么? 生2:点头

师: 如果我们打开窗子发生火灾时,会进来更多的氧气,所以会使燃烧更加的旺盛,因此在火灾中咱们一定要注意自保,所以咱们同学回家调查一下家里有可能有哪些火 灾的隐患,然后根据我们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把它从化学源头给它切断为我所用。这节课咱们同学们表现非常好,争论肯定还有,问题也还有,时间有限,咱们课 后慢慢进行。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后一单元,是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后,对新知识的再次学习,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与运用。这课题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与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学生被动接受不难,我们教学时应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来主动学习为好。

二、学情分析:

1、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自学这一块知识的基础。。

2、本课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意图。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实验分析与问题讨论 →新知归纳→ 习题反馈 →及时小结。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锻炼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不断地进行思辨,以此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学用结合的思想,学以致用,进行消防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含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防火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点

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五、教学难点

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烧杯、蜡烛、铝片、火柴、白磷、红磷、盐酸、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铁架台、坩埚钳、镊子等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八、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点燃一张纸

:这张纸怎么了?这种现象叫什么?

:这张纸着了。这种现象叫燃烧。

:除了纸可以燃烧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燃烧?

:…...

:那时因为这些物质都是可以燃烧得。

:那是不是所有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呢?

:为什么在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燃烧,开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

:为什么这时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实验,我们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就是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让一根火柴燃着有那些方法?

:……

:加热铜片,火柴燃着。

: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是否总是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利呢?

:……

:燃烧确实是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利,但它对人也显现出有害的一面,比如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再不需要火,那我们怎么办?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灭火的知识

:用什么方法灭火?为什么能灭火?

:使火与空气隔绝;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清除掉可燃物。总之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习题见投影。

九、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隔离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十:教学反思:

1、采用这种实验探究活动、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得积极表现,主动参与,效果一定会很好。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活动、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接受有关燃烧与灭火等新知识,然后及进用习题加以巩固提高。

3、运用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 实验分析与问题讨论 →新知归纳→ 习题反馈 →及时小结的教学过程,学生反映积极,效果也很好。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掌握燃烧,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

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

教学过程:

复习:比较mg、c、s、p、f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共同点。

过渡:为了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我们需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演示实验:水、酒精分别置于两个蒸发皿中,投入一根燃烧的火柴。

学生活动:总结物质燃烧一般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解释上述烧杯中白磷,铜片上红磷和石灰石不能燃烧的原因,

提问:能否创造条件让它们燃烧:再将铜片放在铁圈上继续加热,发现红磷能燃烧,

过渡: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时就会燃烧,但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同一种物质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的燃烧现象有何不同?

演示实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一支用玻片置于火焰上,另一支用玻片置于火焰上方。

发现:当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肉眼看不到小的炭黑颗粒游离出来,当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能看到小的炭黑颗粒游离出来。不仅如此,还有些碳元素由于氧气不足,还转化成为一氧化碳。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90页,了解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谈谈冬天室内放燃烧的木炭的火盆,应注意什么?

老师总结:完全燃烧时,燃烧得快,放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可燃物中的元素不能被完全氧化,应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发生。

课堂小结:学生思考课本p89页问题,回答。复习巩固着火点、燃烧条件等概念。

2、 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要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o2(充足)===co2        c+o2(不充足)===co

燃烧与灭火课件 篇13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 红磷 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

三 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 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 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 , 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 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4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 “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1、有可燃物

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7677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电影辞职报告五篇
下一篇 : 一个人跨年的伤感图片文案(集合2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