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飞翔的鱼)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严谨的教案是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精挑细选我们为你搜罗了“李煜虞美人教案”,我们提供的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1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它详细介绍了唐代宰相虞世南对于后梁末帝李煜的教育启示。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文章内容和背景,生动展现虞世南的教导和李煜的背负使命,同时阐述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一、李煜和他的时代背景

在教案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文章所讲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后梁末帝李煜,字重光,又称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乐曲家,也是后梁末代皇帝。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李煜在位时面临着外族侵扰和政治动荡,国家内外形势都极其严峻。

二、虞世南的成就

在文章中,“虞世南”这个名字无疑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深入去了解的人物。虞世南是唐代宰相,也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诗人。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问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景仰。虞世南身为宰相,辅佐唐玄宗和李亨(唐代后来的帝王,后来便是后梁皇帝),取得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的思想观念和治国方式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虞世南的教诲

在教案中,“虞美人”是虞世南对李煜的称号,意味着虞世南对李煜的高度赞美。虞世南发现李煜天赋卓越,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但他也看到了李煜内心的软弱和缺乏应对危机能力的问题。虞世南通过一系列的教导,如理学启蒙、密码通信、绘画等方式,将自己的才智传授给李煜。他告诫李煜,要懂得勤奋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帮助国家走出困境。

四、李煜的背负使命

在文章中,李煜背负着重大使命的描述不可忽视。面对国家的危机和家国的忧患,李煜明白自己作为后梁末代皇帝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他深感唐德宗曾对他的赞许和嘱咐,要他尽责托举江山。李煜战胜了内心的软弱,决心努力图强,高举忠孝宣言,为国家寻找机会,推动朝廷的改革。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这篇文章揭示了虞世南对李煜的教育启示,表达了李煜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肩负使命的担当。这篇文章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赞美了虞世南的才华和李煜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成为后世教育者和政治家们的史料之一。它们不仅仅是一则文学作品,更是对于后代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警示和启迪。虞世南和李煜这两个历史人物,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的价值。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2

虞美人李煜课件

虞美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传世之作,被视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作之一。而李煜,正是这首词的作者。李煜是南唐末年的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南国才子”。他的词作以豪放、浪漫而著称,虞美人更是他的代表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本文将基于虞美人李煜课件的标题,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虞美人及李煜的创作背景、文学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来看一下虞美人的创作背景。虞美人词的创作时间可追溯到李煜被囚禁在江宁的时期。当时,李煜已经失去了帝位,被迫过着囚徒的生活。这段不幸的经历并没有使他失去创作的激情。相反,他的心灵在囹圄之中获得了另一种自由。在狭小的囚室中,他用笔写下了他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虞美人就是这样一首关于爱情、美和自由的词,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有激情和自由奔放的情感。

接着,来分析一下虞美人这首词的文学特点。虞美人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首词四句共八句,表达了作者对虞美人的深情追思。从词的开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就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接着,作者以虞美人为主题,描绘了她的美丽与短暂,以及自己对她的深深思念。在虞美人之美、光阴之短暂之间,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悲剧。整首词给人一种豪迈、伤感的氛围,同时却又仿佛传递着对美与自由的追求。

虞美人这首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作之一,开拓了豪放词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它以其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影响了后世很多文学家的创作,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虞美人这首词被后世文人频繁引用,并成为了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虞美人李煜课件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了虞美人这首词及其创作背景、文学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虞美人这首词以其豪放、浪漫的风格和对美与自由的追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而李煜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创作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和自由的思考。虞美人李煜课件通过详细、具体且生动的介绍,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虞美人及李煜的创作和影响,也让对古代文学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 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2、写下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词

二、课内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   课后练习与提高

1、鉴赏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1921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

我们也不妨仿照《虞美人》(李煜)以《虞美人》为词牌作词一首。

参考答案

《虞美人》学案

二、课内探究

1、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3、“又”,再次,暗示伤心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这实景描写写出了对故国的无穷眷念。

4、“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 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

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6、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7、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   课后练习与提高

这是一首抒发忧愁的别具一格的词。李煜被掳降宋之后,作为一个丧国的君主,其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是难以排解的,在这萧瑟的秋夜里更显得忧愁凄清。

开头一句:“无言独上西楼”,将愁绪直接表达出来,尤尽凄婉。他的“无言”,并不是无言可诉,而是无人可以倾诉心中的那种难言的痛苦。用“无言”、“独上”这样寂寥和无奈的词语,勾画出自己的孤独、哀愁到了没有与人交流的程度。以月如勾的景象,构就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月如钩”,是作者登上西楼后,在西楼上所看到的。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诉说思绪,自己的寂寞,使梧桐和深院都有了寂寞的感觉,寂寞的情绪使凄清的秋色都被锁住了。在此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连到了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寂无言,同时也更加衬托出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深、眷恋之深。上阕使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勾画出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在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历来为后世所称道,的确构思巧妙绝伦。把离愁说成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一样,就此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寂寞和万般的无奈。排遣不掉的离愁情绪,要想抛开不理,却怎么也做不到,想要好好地去梳理,却又更加的烦闷杂乱,心中的冲突就像波朝一样起伏不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在这无可奈何的离愁环境煎熬下,欲哭无泪,还能用这样豁达洒脱的词来诉说心情的感受。这样恼人的情绪,更有不同的感受在心头激荡,这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若说前文用“剪”和“理”来对离愁加以形象地描绘,而这句则将离愁写得更深了一层。

本词笔调深重,一词一顿,语言单纯有凝练,凄婉欲绝,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故国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实在是心理描绘的精品之作。 李煜虽是一位没有建树的君主,但却是一位出色的词人,亡国之前的词作远没有其在降宋之后的词作那样对后世有影响力,能写出这样好词真的是十分难得的了,而本词却又是其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优秀词作。指导学生诵读,并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词,充分把握文本差异这个切入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意境与情韵;了解本词体现的人生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艺术手法,对重点句子的深入分析。

教学难点:体味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法:讲述与启发有效结合

学法:诵读法、分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文件:邓丽君的《几多愁》,通过音乐旋律让学生们整体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二)知人论世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因为李煜一个眼睛中有两个瞳子,历史上的项羽也是双瞳子的。古代迷信说法相貌不凡的人一定是帝王之相。因此当时的太子,也就是李煜的哥哥李弘冀对他是颇为忌惮的。为了避嫌,也为了韬光养晦,李煜采取了避世的.生活态度,整天花前月下、饮酒赋闲,所以号钟隐、莲峰居士。)他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前期的词风感染了明显的轻靡绮丽色彩;后期的词风呈现出苍凉沉郁的格调。词风的变化源于词人生活环境、人生遭遇的改变。975年,宋朝军队攻占金陵,俘虏了后主。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亡国之后的阶下囚生活,让他的词转向对思乡之苦、离家之痛、亡国之恨的书写。

987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写下了《虞美人》这首词,并命令乐工进行演唱。当皇帝听闻此事,龙颜大怒,并赐“牵机药”(牵机药乃是古来帝王要将近臣和妃子赐死时所用的毒药)毒死了李煜。因此《虞美人》就成为李煜的绝命词。因此有人就说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一首普普通通的词怎么会要了李煜的身家性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再走近李煜、走近他的作品吧。

(三)诵读指导

诗歌教学应该重点强调诵读,让学生读出诗味才是教学的关键。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教学,抑或者是今天的新课程理念都将朗诵定格为诗歌教学的重心。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排除字词读音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可以播放名家诗朗诵片段,朗诵能力好的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这门艺术的语言魅力。然后进行具体的诵读指导:

1.把握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凄楚哀怨

2.整首词的高潮部分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几多”、“一江”要进行重读,进而将心中怒不可遏的愁怨喷涌出来。“愁”与“春水”需要轻度。“向东流”需要将声音延长,进而体现出愁绪的绵延不绝。

(四)分析品鉴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有的版本将“春花秋月”写作“春花秋叶”,你认为哪一种好?

明确:认为“春花秋月”好的。理由是:钟嵘《诗品序》:“春风春鸟,秋月秋蝉。”这些自然风物的变化是能够感动人心的。古代人是习惯使用“春花秋月”来象征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然而此时的诗人已经沦为阶下囚,面对如此美景只能心生遗憾、抱怨。往日自己奢侈、自由的生活只能浮现在记忆之中,所以词人希望“春花秋月”的日子尽早结束。

认为“春花秋叶”好的。理由是:“春花”是比较容易凋零的,比喻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而“秋叶”给人一种萧条肃杀之感。所以“春花秋叶”,春、秋两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特征,正好能够衬托词人遭受的牢狱生活之漫长和痛苦。

(这两句诗运用的最典型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对比。。花开花落、月缺月圆,是自然永恒的现象。而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捉摸不定、变化无常的。将宇宙的永恒与人世的短暂形成对比,其哀怨落寞之情呈现纸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如何理解“东风”?

明确:按字面理解就是从东面吹来的风。南唐定都在金陵,在宋朝的东南方。因此之于李煜而言,“东风”就是从故国吹来的风,这么理解正好与后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契合。或者“东风”理解成“春天”,表示自己离开故国,成为阶下囚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一个“又”表现出词人的绝望,无限感慨之情被表露无遗。陆游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里的“又”也是一种渴望复国的无望。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词人的被杀有何关联?

明确:“月是故乡明”,月圆之夜不免引起异乡人的思乡之情,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始终怀念故土,怎么会不引起统治者的忌惮呢。再加上后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故国的怀念之情又得以加强,宋朝皇帝怎么还会留下词人李煜呢!因为词人写了这首词而被杀掉,也就能够说得通了。

(这两句诗运用的最典型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对比。小楼东风可以视为李煜在现实中受到囚禁约束的体现,而故国明月可以视为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的体现。用昔日的美好来对比反衬今日的凄惨,悲痛的情感不言而喻。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有的版本将“雕栏玉砌应犹在”写作“雕栏玉砌依然在”,请问哪个更好?

明确:“应犹在”比较符合情理。因为词人李煜客居异乡,故国的“雕栏玉砌”、“雕梁画栋”不能亲眼见到,只能浮现在词人的回忆之中。这种推测与遥想更符合逻辑。因为是推测与遥想,所以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同时一个“在”、一个“改”构成对比,表现出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谁的“朱颜”在改变?

明确: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故国的容颜。朱自清《诗多义举例》:“多义也并非有义必收:搜寻不妨广,取舍却须严……我们广求多义,却全以‘切合’为准;必须亲切,必须贯通上下文或全篇的才算数。”经过取舍,我觉得将“朱颜”理解为李煜的自身是较为恰切的,因为这样,“只是”、“几多愁”、“朱颜改”都能解释通顺。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的版本将“几多愁”写作“许多愁”,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

明确:我觉得“几多愁”比较好。这是诗人自己问“愁”的数量,但是它并没有给人以明确的答案。人生的愁怨就犹如那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一个陈述词“许多”显然是不能够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这两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从内容角度来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九个字的长句,一口气贯彻下去,滔滔滚滚,声情合一。这两句诗之所以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源于创作主体具有真纯的情感,正如尼采所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同时也需要将真纯的情感琢磨得完美晶莹。

从艺术手法角度来看,运用比喻(将“愁”比喻成“水”)、夸张(将“愁”夸大成漫无边际的江水)、设问(以情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突出愁之多,愁之浓)。

(五)合作探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分别是这样评价李煜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其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与“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同一个人的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明确:这个问题比较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探究,形成读书报告。参考书目叶嘉莹的《唐五代名家词选讲》、《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等。

(六)总结

词人李煜娴熟地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将真纯的情感倾注其中,被王国维赞誉为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法国著名作家缪塞曾言:“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休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就是《虞美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始终保持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吧。

(七)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虞美人》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第三题:讨论《虞美人》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个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有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五、教学反思:

1.使用多媒体课件,内容充实丰富、具有直观性特点,而且音频文件的名家朗诵更能带领学生走进词境,实现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共鸣。

2.强调古诗词的诵读,只有充分的吟咏才能体味到诗词的语言魅力与情感力量。我觉得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一种音乐的艺术,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不喜欢音乐。

3.充分利用文本差异,推进串讲的展开。其实,不同版本的文字各有千秋,各有各的艺术魅力。只要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质疑批判精神。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5

虞美人,是中国古代名将李煜的妻子,也是著名的美女。在中国历史上,虞美人因其美丽和聪明才智而被誉为代表性的女性。她们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将深入研究虞美人的教案,从多个方面解析她的魅力所在。

虞美人的外貌令人称羡。她被描述为“美艳绝伦、仪容秀丽”,这无疑使她成为当时的焦点人物。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柔和的笑容和光滑的肌肤,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虞美人的美貌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包括当时的君主和文人。

虞美人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貌。她还被认为是一个聪明才智的女性。她擅长诗歌、书法和音乐,被当时的人称之为“才女”。她的才智和艺术天赋使她成为王朝内外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虞美人注重自己的内在素质,她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有着谦虚和温和的态度。这使得她在与人交往时更加受人欢迎。

虞美人的教案不仅在于她的外貌和才智,还在于她的坚韧精神和自主人格。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地进入了贵族阶层。虽然她遭受了很多生活的挫折和困境,但她从不放弃。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她的坚韧精神和自主人格不仅让她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女性榜样,也极大地影响了她周围的人。

尽管虞美人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但她的影响力依然持续存在。她的美貌、才智、坚韧和自主人格让她成为一个永恒的符号。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我们的环境如何,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就能够创造自己的奇迹。虞美人的故事鼓舞着无数人去坚持他们的信念和追求,成为更好的人。

虞美人作为李煜的妻子,因其美丽和聪明才智而闻名于世。她的外貌、才华、坚韧和自主人格是她吸引人的特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美丽并不仅仅属于外表,真正的美丽是由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力量创造的。虞美人的教案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更好、更有意义的人。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6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虞美人教案。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

└─────────┴────────┴──────────┘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虞美人教案》。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7

《虞美人李煜课件》

李煜,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皇室王爷,以其出众的文才和美丽的容貌而闻名于世。他的诗作《虞美人》更是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份课件,来深入了解这位李煜王爷和他的作品《虞美人》。

第一章:李煜的生平和背景

李煜生于北宋宣和年间,成长在一个宇文家族的皇室。自幼聪明好学,广泛涉猎文学艺术。他的一生并不平顺。在他父亲去世后,李煜被迫做了一个被宋夏两国笑柄的弃王,在他的统治下,杨家将和吴家将接连离散。尽管如此,李煜却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在囚禁之地仍然坚持创作诗歌。李煜可谓历经坎坷,却始终没有失去对美的追求。

第二章:《虞美人》的创作和内涵

李煜所创作的《虞美人》是他对美的恋慕与向往的写照。这首诗以“虞美人”为主题,将李煜对美的思念和痛楚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诗中,李煜描绘了一个虞美人的形象,她美丽动人,众人为之倾倒。而诗人自己则因为无法与她相见,痛苦地流连在思念之中。《虞美人》一诗中的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深深的思念与渴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李煜对美的热爱,也能深切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第三章: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李煜的诗歌在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文字清新婉约,优美流畅。他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以绮丽的词藻来形容诗中人物和景物,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他在诗中抒发思念之情时,常用典故和隐喻,使诗歌的内涵更加深远。这些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使得李煜的诗作更加生动而丰富。

第四章:李煜的影响和地位

虽然李煜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无可否认。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他对后世文学界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誉为“北宋绝世才子”。《虞美人》更是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研究与欣赏。

在课件的最后一页,我们将看到一幅李煜和虞美人的画像。这幅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心的色彩运用,生动地再现了虞美人的容貌和李煜对她的思念之情。这幅画将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李煜和虞美人的形象,增添了我们对他们的认识和想象。

通过这份精心制作的《虞美人李煜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李煜这位才子王爷的生平和作品《虞美人》。他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美,他的诗作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而流传至今。他的艺术成就永远地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我们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注:本文创作过程中参考了相关资料进行,文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偏颇,供参考阅读。)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8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是一本以课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背景的教学案例。这篇文章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这本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适用对象。教案以深入解读课文为主线,通过背景知识、课文分析、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并能够从中汲取文学与人生的启示。

第一部分:教案概述

本教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课文背景知识介绍、课文解读、课文鉴赏、学生情感体验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生活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二部分:课文背景知识介绍

在本节中,教师会给学生详细讲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李煜的生平和他对于爱情、生命的诠释。同时,教师还会介绍虞美人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形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虞美人为何成为文学的象征。

第三部分:课文解读

在本节中,教师会结合文本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行逐句解读。教师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艺术特点,包括诗句的形式结构、文字表达和意象描绘等。通过解读,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四部分:课文鉴赏

在本节中,教师将选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重要诗句,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同时,教师会让学生从声音、情感等方面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通过欣赏诗歌的音乐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李煜的诗歌之美。

第五部分:学生情感体验

在本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围绕《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主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学生将被要求表达他们对于诗歌中渴望与绝望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通过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文学作品对于人生意义的启示。

第六部分: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李煜的生平和虞美人形象的文化内涵。

2. 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理解李煜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美的敏感性。

4. 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思考诗歌对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是一本以课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中心的教学案例,通过深入解读和鉴赏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美,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该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

《虞美人》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心灵的歌吟”中的第一篇。本单元是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词从唐朝后期开始兴起,《虞美人》正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

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词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在诗词鉴赏学习中往往存在两大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不足,鉴赏时往往脱离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不能挖掘出原作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是学生普遍缺乏鉴赏兴趣,因而只能停留于表面的东西,无法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优点:

该班学生班级凝聚力加强,比较活跃,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好,动手能力较强。

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回顾词的发展,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分析,领悟词的意境,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词的鉴赏能力和知识搜集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意义的分析,领会作者创设意境、抒发情感的手法和风格

1、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鉴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探究法。

(二)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

第三、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感悟该词意境。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一课时(40分钟),主要由导入新课、走进作者、感受词情、体会词意、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这六部分组成。

1、播放邓丽君《虞美人》MTV导入。

设计意图:词最初是歌唱文学,现在的学生平时也很喜欢唱歌,以歌的形式引入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诗情,为下面赏析打下良好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故事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霸王别姬》又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把握住词的情感基调,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启发学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李煜的身份和经历又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独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鉴赏本词的关键。

此环节我是请学生分组提前预习后自己制作好了介绍材料,走上讲台由学生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介绍形式可用多媒体或卡片等。

设计意图: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用音像效果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开始自由朗读。

2、听示范朗读录音,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词情。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有利于情感体验,先自读后听读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比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更好把握词情。

这一环节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具体方法:由感受词情部分引导学生总体把握该词的整体基调。提出问题:找出词中概括李煜心情的词(愁)。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词鉴赏的思路,也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

问题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问题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问题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体现的是什么情绪?

结合板书,抓住关键词,揣摩诗人情感,学生可拓展思考,为什么说“又”

问题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学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问题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改”的只是“朱颜”吗?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历史讨论探究: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词人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

问题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来品味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讨论后总结,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所知。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

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以前的教法多以教师为主,以朗读、讲解、分析为重,学生兴趣不大。这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喜欢的音乐入手,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提起,后作者生平从搜集资料到制作介绍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结合背景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08237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劳动心理广播稿三篇
下一篇 : 重阳节正能量句子收藏7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