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干法观后感 篇1

《干法》第一章读后感

《干法》这本书出版的这个时期的中国现实情况与前言中日本“没有方向的时代”很类似。

1. 国家与大众都找不到明确的指针,尽管国家一再提出产业升级,摒弃低水平低利润高能耗的简单出口加工带来的gdp的增长方式,但现实的就业压力及过去十几年来这种gdp拉动方式的势能并不是短期能够迅速扭转的;

2. 社会老龄化,价值取向混乱,人们普遍希望能够找到一夜暴富的机会,而忽视通往成功道路上所需要的孜孜不倦的劳动和准备工作,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逃避工作的责任,乃至将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并对积极工作的人报冷笑和鄙视。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自由职业者,尽管cpi在**干预下始终保持漂亮、知趣、识大体的曲线,但依然难以掩盖大量基本生活品被轮番爆炒带来的事实,这也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恶性循环。他们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造社会财富,在这种大背景下,《干法》这本书及时出现,至少应该引起我们对自己工作目的和状态的反思。

人为什么要工作,绝大部分都属于走投无路型,生活开支的日益高涨让人没有选择,只能工作。但这样的心态是无法真正干好工作的,必须有一个比这一目标更高级一些的能让自己心悦诚服的理由,那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心志,恰巧这也是稻盛先生提出的“人工作的目的”,轻描淡写而又一语中的。

所谓心志,俗称心志,如何提高自己的心境?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这样能锻炼心志,提升人性,将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这样的人最有魅力,才是真正的专家,与学历和智力无关。

很多人接触过swartel的brundler,德国人,他们希望工作时间应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尽量多,他的学历很低,中学毕业,但斯沃德机器的一声异响他都能准确地定位解决,这就是炉火纯青,从而赢得人的尊重,媛媛超出通过工作糊口的最低标准的愿望,证明了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这样才会造就完整的人格,给人更多的自信,也就是提高了心气。

人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比养家糊口更高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容易养家。就如同日韩现在始终把世界杯目标地位为10强,并为这个目标坚持不懈,这才把中国足球甩得远远地,中国足球也羞于提及与日韩抗衡。因此,这是工作的目的,也是做好工作的一种方式。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的去理解《干法》,就如我们辩证的看各大古代流派的圣人教谕是否适合如今的时代,更大的延伸至辩证的看历史。在我看来,他和另一个日本精英大前研一一样,并没有指出一个清晰可见的方向,甚至并没有超越他的《活法》。

他们只是不断地解释自己的人生哲学,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大企业家应有的深邃视野和世界情怀。当然因为他“创造了三个世界500强 ”,所以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只能摒弃糟粕,取之精华。

比如,这次他谈论日本年轻人的工作伦理问题,既缺少对这一群体的同情的理解,也缺少对这一现象背后原因的深入**。这不是对稻盛先生要求太高太苛刻,但是脱离了前面说的两个条件,还是无法让人完全信服。

日本年轻人无心工作的现象,在中国也同样存在,一大批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出现在社会上,虽然可能会造成某些社会问题,但他们在物质层面的基本需求,在不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满足。

尽管人们在不断地鼓励企业创新,但不能否认的一个前提是,即便企业不创新的话,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产品依然过度丰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总量会越来越少,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不需要朝九晚五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即使是那些工作的人,他们的生活重心也正在从工作转移到休闲上。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并不遵循“从一而终”也是大趋势的发展必然,通讯交通的发达,世界的联结,让年轻人不满足于长期从事一个行业,并终其毕生精力去刻苦钻研。

正像中国作家赵毅衡在两年前的一篇文章里面,指出的那样,“我们是否意识到已经进入一个全新世界: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都不得不围绕着休闲转的社会?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中国问题。”

从这个历史转移的大背景来看,稻盛先生思考日本年轻人工作问题时显得过于简单,还处在一个就事论事的浅层次,而缺少目前大历史的观察和分析。人生哲学有它自己的用处,但它不能**所有的疾病。这是我们需要警醒的地方。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世界,看待变化和发展。

《干法》第二章读后感

太阳平行于五十九分八秒十九微秒四十九微秒三十六芒,每年最多四十五秒。——《畴人传》

这是对速度单位的古老描述。微米、纤维和芒都是小数点后很小的单位,大多数人可能最多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古人惊人的工作态度。

在同治年间有上缴国库记录的帐单,上面清晰的记载了上缴**的数额,小数点后面的十三位数。

每个人都钦佩企业家、人才和成功人士的成就,但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工作态度的体现。本质上,天才不过是对事业和工作过程的热爱。

《干法》的第二章,综其所述,就是改变心态,如何投入的工作和热爱工作。

根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上帝的禁果,被驱逐出了伊甸园。他们不需要工作,但在被流放后,他们不得不整天辛辛苦苦地工作以获得食物。于是,就有了“劳动乃苦役”之说法。

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救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但仔细观察大自然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哪种植物或动物,它们都在为生存而拼命拼搏,而且从来没有变得容易或辛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为了求生存用尽力气,自然界的“道”就此体现。

人也是一样,不经历繁重的“工作”,人生就难以书写生命精彩。许多人的生命未完全盛开,就凋谢了,或许与其好逸恶劳有关吧。曾有人说: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可以说,“工作” 是灵丹妙药,它蕴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让你没有机会感受无聊,犯罪和贫苦。我们可以用这种力量来战胜严酷的命运,给生活带来光明和希望。

据说稻盛和夫先生成立之初,只有松下的订单。无论是产品**、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松下的要求都非常严格。稻盛先生却对松下抱有深切的感谢之心:

“这是锻炼我们!”因此,凡是松下要求的**,京瓷二话不说照单全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正是这种不以困难为苦,反为挑战的态度,让稻盛先生的生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最终,京瓷成立16年,它超越了索尼,成为当时日本最有价值的企业。总结成功的经验,稻盛先生说,只有你抱着如此强烈的愿望,并全力以赴,“神”才肯现身,才会向你伸出援手。

很多人说我没有从事我喜欢的工作。如果我喜欢,我会有所作为的。而能够把自己的兴趣做到极致的人,也并不多见。其实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是微乎其微。与其找你喜欢的工作,不如喜欢你现有的工作。

稻盛先生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日益破败的“松风工业”,为了让自己安心工作,他把自己从事的研究想象成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在钻研。经他这么一想,枯燥的研究真的就显得熠熠生辉起来。

由此可见,不“迷恋”自己的工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爱,倾听“产品的哭泣声”,就很难做到出色。稻盛先生说,一旦产品出现任何差错,只要你用心倾听,一定能听到产品发出的“窃窃私语”,听到“产品的哭泣声”,你凭借直觉就知道问题在**。

“天堂与地狱比邻”——“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那么是不是“态度决定一切”了呢?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时,结论是不一样的。老实说,“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对企业而言是有误导性的。在企业,结构决定意识。不同的文明造成不同的态度。

人们必须适应环境。是环境改变了人们。看一个人的修为,就能推测到他所处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企业应该营造怎样的环境给员工,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态度,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许多企业的高级主管认为:当前员工最大的问题是态度问题,并且经常在大小会议上强调做事要“全力以赴”。

其实,大部分人都懂得全力以赴。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危在旦夕,做父母的几乎都会迸发出潜能全力以赴。把人们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于没有“全力以赴”的习惯,还不如说人们没有目标,目标不清晰,或者对目标的价值评估太低。

而且,大多数人只看到目标评估的表观价值,而看不到隐藏价值,因此动机并不大。

如果环境合适,剩下的就是内在的主观态度。抛开崇高的理想,工作是先养家糊口。当很难生存时,一切都是镜像。

既然做了,就好好做,“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既然我还披这身袈裟,既然还在吃这口粥,那这一天的钟就要敲下去,还好好好的敲,敲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人们的追求不一样,对工作的态度也不一样。一点一点的积累是一个长期以来无法逾越的鸿沟。

当生活可以健康地继续下去时,我们要追求的是更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就是所谓的态度差异,决定了差异的起点和高度。

领导人成大业,秘诀在**?西乡曾一语道破:“置自己的生命、名誉、地位、财产于不顾的人物,最难对付。然而,如果领导者没有达到这种无私的程度,最终很难取得巨大的成功。”

其实,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而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无非是用心、谦虚、坚持、仁爱。

书中无时不刻不在传递的保守中略带扩张性的思路,但书中一直都没给出可供借鉴的方**,那么我们读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许不能很快的去理解和实践,但是当你某天达到一定的高度,回头看它,可能才能明白态度的重要。

“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不满足于现状,我们每天都在受苦,期待将来某个时候得救赎。

毕业时,“如果我能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成为独立的人就好了”

年过而立,“如果我能月薪过万,就能比较轻松地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接近不惑,“如果我能当上领导就好了。”

知晓天命,“如果我能拥有自己的企业,当上老板,就能过上满意的生活了。”

生活就是不停地疯狂抓取,就像《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得到的越多反而愈加迷茫,心中的戾气愈盛。

只有抛开一切杂念,端正态度,正视自己的环境和潜力,努力做到王之涣所说的:想穷千里,更上一层楼。当时,这是另一个场景和心态。

《干法》第三章读后感

开车的人都知道方向感很重要。一个朋友刚开始开车,不断的抱怨,每次开车去某个地方,路线不熟悉,没有目标感,于是10分钟的路程,总是要开到40分钟左右,而且是带着***的情况下,路况不熟悉,总是顾此失彼,错过路口。

“除非你知道目标是什么,否则生产力就毫无意义可言。”不论你的梦想是建立一家自己的公司还是管理一家企业,尽早定出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样,你的目标会在你的职业道路上变得越来越清晰。

也就不会甚至带上地图或***也走了弯路。

干法观后感 篇2

感谢公司和领导的推荐,让我有机会读到《干法》这本书,虽然还未读完,但感受良多,先浅谈以下几点感受:

在每天日复一日的埋头工作中,慢慢觉得工作就是重复,不断在反省自己对工作缺少了思考,说自己只知道埋头苦干,没有抬头看路,但确不知道自己抬头要看些什么,每日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只知道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份内工作就可以了。

在读了稻盛和夫的《干法》后,好像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目标和意义: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素质。坚持不懈地工作既可以锻炼心志、又可以提升素质,要成长就必须不断的在工作中磨砺。

一、在逆境中成长的道理。《干法》告诉我们"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管自己身处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仔细想想人在世间,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在拼命地求生存,春天到了随处可见墙角、地缝、石缝中的嫩草,在逆境中不吭不卑,顽强努力突破困境。就像小菜园中冬天播种的青菜,在寒冬中发芽,在朔风中成长,渡过了春节假期的蒙蒙细雨,回来才发现都已长大开花。

二、不骄不躁、专心致志。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烦躁、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只要坚持这样做,就能造就优秀的品格,只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带给自己人生和事业最强的动力!并且会带你走向人生更高的阶梯。

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都有非凡的努力。唯有在工作的道路中,善于去发现,去思考,去积极面对,敢于坚持,享受嘲笑,努力攀登,只有这样梦想才会照进现实。愿每个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人都能成功,在人生的每个路口都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指引。今后的工作要向书记曾分享的稻盛和夫的几句话一样:

一、不断制定高目标;

二、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三、学会创造性的工作;

四、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去努力工作,去热爱生活。

干法观后感 篇3

初次接触《干法》是在放寒假前的教职工全体大会上,校长热情的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希望我们能认真的读一下,从中有所收获。假期自己也从网上找到这本书开始读,一读便被它吸引了,无论是稻盛和夫的工作经历还是他从实践中得出的至理名言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开学后拿到这本书后,我便开始了再一次的精神洗礼。从小到大读过的书也不少了,唯有这次让我醍醐灌顶。

我20xx年参加工作,屈指算来也已经有七个年头了,看着以前的同学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了不小的成就,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自己也曾经有过豪言壮志,也曾经为了工作成绩挥散汗水,可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没有太大的进步。读完《干法》从中我找了答案。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讲到的工作的最高境界不是为了多挣工资奖金,而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当然这并不是像僧人那样“苦修”,而是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把这种乐趣化作自己真正的兴趣,并为之付出自己的真情,就像稻盛和夫在书中所讲到的那样“迷恋”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对于工作的观念还是处于养家糊口的低水平上,并没有从心底里喜欢这份工作,经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些付出有时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有时是出于自己的虚荣,有时是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所以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这次我要彻底的改变观念,做一次质的蜕变,成为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其实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稻盛和夫的《干法》讲到,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细想这几年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幅很潇洒的样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有这种心态的原因就是没有高目标,没有动力,工作起来松松垮垮。目标就像灯塔一样,给在工作中迷茫的人以指引,而高目标就不只是灯塔更是动力机,能源源不断的给你奋进的激情和精力,让你没有时间去迷茫徘徊,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稻盛和夫的《干法》中还讲到,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成“非凡”。我经常给学生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就是胜利”,很多时候,自己也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开始松懈了,这七年就是一个前进倒退前进倒退的反复过程。今天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要努力的改正,以稻盛和夫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一番成就。

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像是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心中那未熄灭的工作激情,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树立更高的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干法观后感 篇4

稻盛和夫的《干法》一书,通过讲述他自己的工作历程和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向我们阐述了应该如何工作,为什么而工作以及如何幸福地工作等科学劳动观,以现实经历对人类劳动进行系统化解释,让我感触颇深,它是一本能让人在工作中学会找寻幸福的书。

这本书里面有一些精神洗礼的东西,比如如何年轻人应当如何把工作当成克服困难、提升心志的工具,年轻人应当崇尚劳动,把努力工作当成人生目标等等,但我想被稻盛和夫先生这些充满智慧、干劲、积极向上的思想所洗脑,应该是幸福的,接受这些积极向上的关于劳动的思想理应是一件好事。

稻盛和夫能有如今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劳动提升人心志的思想,他对努力工作的深刻认识成为现在成功的思想指引,倘若当初他跳槽到更大的公司,也许那时的生活可能会比当时有所改善,但我想他并不一定会有今天的一翻成就。是什么东西能够让这个平凡的人创造出如此不平凡的成就,是什么东西能让这个凡人的脑中萌发出如此令人钦佩的思想,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那种东西原来是“坚持”。坚持把每件事做好,把身边的小事做好,把困难的事情做到最后,做到最好。因为稻盛和夫做到了,他将拥有今天的荣耀。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省自己。我喜欢稻盛和夫的许多想法。虽然我身边还有很多人不赞成,因为他们不喜欢努力工作,甚至根本不想工作。也有人因为工作做得不理想抱着一种混口饭吃的思想去看待自己当前的工作,而我却认为也许是因为他们首先抱着一种混饭吃的心态去工作,才导致了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没有起色,面对这样的消极状态我想也不会有人去喜欢努力工作。所以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应该评价自己的工作,更不应该喜欢或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关键是他们对工作的感受,能否把自己的位置摆在正确的位置,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许这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真正以一种空杯心态接受稻盛先生的思想,并以此为精神食粮来推动自己的日常工作。日本人视工作为生命,视劳动为一切。只有工作才能赋予生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一个遭受诸多灾难的小岛屿国家才有了如此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现在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来到中财通工作,这里有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每天看到他们在欢愉的气氛下去努力工作,看到他们在笑声中完成每一项工作,看到上级对大家的种种关怀,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越来越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尽管目前我对公司所从事的许多业务还不能很好的深入了解和操作,但在这里让我感到每天都有工作的激情,我会不懈的向领导和同事用心学习,在不久的将来我想我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中财通这个平台上努力、幸福的一直工作下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只要用心努力,持续进步,奇迹一定会出现!

干法观后感 篇5

短短的两年时间,稻盛和夫竟然将一个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实现盈利并且重新上市,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管理魔法和人格魅力?我对这位80岁高龄的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找到了稻盛和夫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干法》。

打开本书,内容简介里是这样写道:这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干法》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被他实践且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指路明灯”,“工作哲学”,这两个词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通篇没有停顿的读了下来。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萦绕着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工作?我们又该怎样工作?

我们为什么工作?工作能够造就人格,工作能够扭转人生,工作能够实现梦想,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所谓“知易行难”,我们又该怎么做昵?

我觉得首先是心态,要喜欢上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要迷恋上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就像稻盛和夫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抱着产品睡觉,倾听产品哭泣,勇于在漩涡中工作的“自燃型”的人。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沉醉于自己所做的事的人。

有了积极的心态,就要为实现梦想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并坚持下去,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把昨天的平凡变成今天的非凡,把今天的不可能变成明天的可能,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登攀。

稻盛和夫还认为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去追求完美。“因为那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就去做”,这不是稻盛和夫,不是因为是可能做到的才去做,而是因为我们的真实本性,我们的初衷要我们这样去做。稻盛和夫坚信,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有瞬息迷茫,要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只有持续付出无止境的努力的人,才能突破困境,享受创造的喜悦,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如果每个人都能付出最后1%的努力,就能够收到1+1>2的效果。

稻盛和夫在日航危难之际到来,3万名员工6万双眼睛盯得死死的,就看你稻盛和夫为什么做,怎么样去做。而稻盛和夫硬气的是:他以80岁高龄,还处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生命状态中。由此才会点燃和感召一颗颗不甘平庸的灵魂。

干法观后感 篇6

《干法》,起初看到这个名字,以为是市面上那种教导人们怎样想,怎样做去获得成功的书。我个人对这种书不感兴趣,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即使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也未必成功。同时,作者还是个日本人,更不感兴趣。

但是,鉴于公司推荐,耐心的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介绍如何去做,如何去成功,而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并从本质上面教导人们如何去工作,如何去成功。此外,它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和真理没有边界。

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因人而异。我们每个人是否曾经深入的去想过这个问题?

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或者仅仅为了工作。很少有人认为工作是一生中最光荣,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行为。想法不一样,认知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如今的职员工作的极致就是,拿多少薪水,就付出多少的努力,以为工作只是劳动和报酬的等价交换。只要能达到预期的工资水平,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达到一般的工作水平。但是作者却不一样,他认为“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人生。

他正是在这种信念下,坚守“完美主义”,客服了自己当初的逆反心理,坚持一段时间下来之后,发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的人生变得比以前更加顺畅,同时更加的热爱工作,在这种状态下,成功就会不期而遇。

我认为本书的中心是在介绍要有一种精神,热爱工作,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抱怨,而是去享受,去热爱,后续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去想,不认真思考,不去做,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既然有时间去抱怨,去犹豫,倒不如换种思考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美好,去迷恋它。

因为当你每天思考问题的时候,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去,在意想不到的场合,潜意识就会发动,帮助你解决问题。

我们有时候稍微努力那么一点点,就会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累,别人怎么会那么轻松。其实,我们只是只看到了自己的痛苦,突出了别人的成功,却不曾想,那些比我们天资聪颖,确比我们还要努力地人是如何的早出晚归,不停的在努力奋斗着。所以,每当沮丧的时候,我们就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已经竭尽全力去工作了,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努力奋斗。书中也提到一句“专心致志干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特别的实在,却又是真理。

因为只要你坚持下去,专注于它,你就会发现你的努力会把平凡变成非凡。

作者在自己创业的一生中也遭遇过低谷,但是稻盛和夫却不将绝望的处境看作是终点,而是看作重新开始的起点。其实任何时候,你觉得是低谷绝境的时候,换种思维方式,就会发现,这是你的机遇,你会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你想成功并制定一个成功的计划,那么不要中途放弃。这条路不一样。如果你换频道,你会突然变得聪明起来。

我国的应试教育,把当初富有梦想,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们都培养成了工作的工具,很少人会去创新性的思考,开辟别人不敢走的路径,认为存在即合理,不爱思考。这是阻止创新的巨大障碍。而在文章的最后,稻盛和夫强调,在热爱工作的同时,也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每天钻研,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无论工作多么渺小,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意识的人,假以时日,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稻盛和夫认为能给大家带来丰硕成果的正确思维模式:积极的、建设性的;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让我们按照以上的内容不断的培养提高自己吧,对于工作和生活不要抱怨,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去热爱、去享受工作和生活。

干法观后感 篇7

班级:2010级行政管理一班

学号:20103330104

姓名:黄鑫鑫

时间:2012年3月25日

《干法》读后感

《干法》一书的红色封面赫然印着醒目的大字:当你还在将西方的管理理念奉为圭臬,即要释放自己的个性和欲望,要根据兴趣选择工作,要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却用完全相反的工作观,创建了三个“世界五百强”;谁能拯救我们的工作?让做了70多年生意的稻盛和夫告诉你工作的真谛。

读了稻盛先生写的《干法》,还未踏入社会的我对工作、对人生进行了更深入的的思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现在的中国价值多元,我认为西方和日本的管理理念都有可取之处,我信奉中庸的思想,万事最好不要走极端,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年轻人必须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且有责任心的人才有可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我们不必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因为我们也有亲人、朋友、生命和爱情等东西要珍惜。

从工作到生活,我相信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感到充实和幸福。这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价值,也是本文的重点。

“工作”和“我”是稻盛先生提到的两个要素,在此,我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关于“工作”这个客体。

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之一是工作的意义或功能是什么?

我们一般人都会想到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就像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北漂”石小孟那样,拼命工作却仍难以维持生计,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没钱没房子在这个城市里边,你永远是个外地人。你穿的跟墙壁一个色,你站在大街上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永远有人找你查暂住证,稳定这两个字永远不属于你,在北京的外地人谁不想家呀,但是回不去了,回去就是认输,不能认输,认命也不能认输。

”在这样一种困窘的生存状态下,我想人们想的大概也只能是生计。

而稻盛和夫提出,人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一重更高的境界,能达到此境界的有两种人:一是生活条件宽裕、温饱不愁的人,能够自由自在地为自己挚爱的事业而奋斗,就像西方那些大哲学家;另一种则是高度认真的“完美主义者”,这类人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能做到“忘我敬业”,把苦难当成对自己的一种磨砺,稻盛先生是这类人的代表。

此外,稻盛和夫还指出工作是“万病良药”,能帮人克服人生磨难,使你的命运获得转机。当你遭遇挫折、心存不满、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遭受“欲望”、“恼怒”、“愚痴”这“三毒”侵害时,全身心投入工作会拯救你——这是一种“精神转移法”,当你无暇顾及恶劣的环境和消极的情绪时,你的心绪就平静了,生活就简单了。这就类似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的:

“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某些情况下,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自己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

”稻盛和夫和路遥属于同一类人,他们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都不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被生活的狂涛巨浪所淹没”。这种“人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上进精神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

(二) 关于“人”这个主体

《干法》一书给了我很多做人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人要有“爱”,有“激情”,这样才会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译者曹岫云谈到热爱的力量时说:“热爱会导致成功,燃起激情,激发灵感,陶冶人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经过了诸多实践证明,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不予赘述。

其次,人要懂得坚持。书中讲到,持续的力量能将“不凡”变得“非凡”,这点不只《干法》中有所提及,许多优秀企业家在写书和演讲时都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包括国内的俞敏洪、马云、黄鸣和国外的松下幸之助等等。反观我的求学经历,比我聪明、比我优秀的同学不在少数,但他们好多都中途放弃了学业,过早走向了社会,不得不说,没有坚持是他们的一种遗憾。

再次,人要每天反省。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论语》就记载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但真正做到者却不多。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师古典指出,每天十分钟用来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就是这每天十分钟,就会使人在数年之后有天壤之别。

《留学大调查》中一记载了一个打工留学生,她叫“麦鸽”,白天辛苦地打工、学习,到了深夜却仍会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深思——用来找回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当初的梦想。反省与总结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不能因为“懒惰”的天性而放弃这个珍贵的习惯。

最后,人要有“拼劲”。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人们需要清楚地看到:

在自己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有时候,你不成功,在团队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你不努力,而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我们可以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追求卓越;我们也可以享受平凡的人生,不必都追逐那个耀眼的“第一”。

毕竟,人们的追求和理想是丰富的、多样的、灵活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活条件。

提到稻盛和夫的“极度认真”与“工作疯狂”,我还想到日本的国情,2011年,日本自杀率再次“雄冠全球”。不良的死亡文化、恶劣的工作环境、低迷的经济状况是其自杀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作拼命是日本人重要的“标签”之一。

日语中有一个词叫“一生悬命”,就很贴切的表达了日本人对工作的态度。但长年加班,工作压力过大,使许多日本人病倒,精神崩溃,生命不像死亡。日本上班族每天上班提早到,晚上11、12点还不回家的比比皆是,忙的时候,很多人干脆睡在办公室。

看上去很有活力。事实上,它是强大的外部,但在中间薄弱。抽屉里装满了精神药物。由于积劳成疾,压力巨大,一些人不堪忍受而选择自杀。这些人在自杀者中占很大比例。

这种工作状态和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提到的自己年轻时的工作状态基本一致(他的长寿大概归结于其信佛教,注意修身养性和适时休息),这种极端的工作态度我觉的不宜过度提倡。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贪图享乐,乐衷于投机、不劳而获,或者总对工作发出抱怨而连连跳槽。调查显示,77%的美国人讨厌自己的工作,导致生产力下降,每年给美国企业造成3500亿美元的损失。

总之,我们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不必成为拼了命的“工作狂人”(当然,把自己的事业看做生命者除外)。

好书是良药,而且不苦口。通过阅读这些思想、知识或其他类别的好书,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看到未来。

干法观后感 篇8

多少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丧失了激情;多少人在繁杂和琐碎的事务中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多少人在经历挫折和困苦之后开始失去了前行的动力……这些都是职场中十分消极的现象。而我,在工作七年后开始逐渐出现上述现象,当上新手妈妈后,家庭和工作中琐碎的事情同时困扰着我,我开始产生辞职的念头,好友发现了我的情况,向我推荐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干法》,看完这本书后我找到了这些现象产生的源头,那就是——对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

稻盛和夫是谁?他是日本“经营四圣”中唯一还在世的一位,他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第二电子株式会社,在20xx年以78岁高龄接收日航,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扭亏为盈,成为20xx年世界利润最高的航空公司,同年,他推出了这本《干法》,该书一经出版,一年内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20万册。这本书记录了作者的创业经历,书中充满了他对工作和生命的敬畏。

在《干法》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七十余年的人生经历,用通俗的语言将自己对工作的种种心得都娓娓道来,并为我们阐明了人为什么要工作以及应该如何更好地工作。从心态到行动,作者好像知道我们会在工作中面临哪些困难和疑惑一般,所以我们很容易能够从书中得到一些解答或者启发。通过作者的讲解,我意识到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当我们对工作有一个明确而又积极的认识之后,工作对我们的意义就明显不一样了,我们也就会对它抱有更多的激情和热忱,工作的过程也就会显得更加顺利。

在这本书中,作者说:“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人格。”这句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很直观地向我们说明了工作的意义,反观现在的职场,有一部分对工作的认识还是比较消极的,有人认为工作是换取报酬的工具,有人认为工作是走出校园后不可逃避的过程,我知道这样的想法都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常见并不意味着正确,因为如果我们长期持有这种被动情绪的话,工作的积极性一定会逐渐减少,而最终自己将无法进步,并且毫无收获。

那到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呢?我认为,工作是一场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比如辛苦做了很多天的方案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又或者因为一个极小的错误被领导严厉地批评了一番,当身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很容易抱怨,甚至动起辞职的念头,但其实这些都是无用的,最好的方法便是如同作者所言,用这些困境来磨练自己、提升自己。每一个人初入职场时都如同一张白纸般,正是因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窘境,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沉稳,才能够更加娴熟地处理好工作,不管在能力上和心态上,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我们回首的时候,我相信我们都会很感激那一段痛苦的时光,当初越是觉得不可能逾越的困难,越是会为我们带来进步,而这就是修行的过程。

工作是一场修行,虽然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的脚步常常会觉得有些沉重,但是那些经历过的困境一定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踏实。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指引和激励下,我们都要走好这条修行之路,将汗水和激情洒满脚下的路途,以拼搏和奋进的风貌来迎接明天。

干法观后感 篇9

读完稻盛和夫《干法》我才明白了为什么推荐序中说这是一本“泄露天机”的书,为什么季羡林大师说作者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因为他真正的把商业和哲学融合在了一起,把工作和自己融合为了一体,因为他确实给大家泄露了在工作中怎样才能成功的天机。

这本书的每一章都阐明了一个真理: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个成功的人都有非凡的经历。首先是思想的健康和目标的清晰;其次是持续为目标奋斗的精神和动力,加上做每一件是都认认真真苛求完美;再次是懂得创新和超越,最后懂得分享成功,在工作中获取快乐和幸福。作者在书说告诉我们如果只是把工作当“饭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那这个“饭碗”只会越来越“破”。

如果我们努力工作、刻苦钻研、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最终热爱上自己的工作,那工作就会变成我们的“金饭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他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

一、 人为什么要工作

人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而工作的意义就在这里。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工作磨砺心灵,我们才会有一个深刻的人格,才能在生活中稳扎稳打不动摇。工作是生活中最高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工作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好的转机。

二、 热爱自己的工作

书上说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好,你应该首先喜欢你的工作。与其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现有的工作,而不是追求自己的梦想,或者爱上眼前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工作的潜力。

因为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如果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创造价值,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强制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喜欢,才会用心,只有用心,才有可能成事。只要热爱工作,就不会单纯按照上司的指示办,就会有自己制造漩涡的,自主努力的冲动。只有热爱上自己的工作才能“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就随之提升。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砺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好的心态,自然会向到好事,做好事,为社会和他人着想,付诸实践。你的命运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的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

三、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作者在书中形象的解释到要以短跑的速度进行长跑比赛的无限度的努力,就叫做“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的理解是,只要你付出平凡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种努力只能使你不落后于别人,却不能取得很高的成绩。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拼命工作,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要以百米赛跑冲刺的速度来进行长跑比赛,才有拿到冠军的机会。

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所以只要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那么你的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4、 如何高目标、持续、完美、创新地工作

这本书告诉我们,它应该是我们每天努力工作的最基本和必要的条件。一心一意地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对今天做过的事,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发誓从明天起认真改进。

这样度过反省的每一天,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要完善一个产品,99%的努力是不够的。一点差错,一点疏忽,一点马虎都不能允许。

任何时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不是更好,而是至高无上,这是我工作的目标。

第一,必须注意细节。第二,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视经验。第三,不厌其烦、持续、专业地工作。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应该时时描绘这一事业的理想状态。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直到“看得见”这个过程为止。

持续改进:即使是平凡而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都会带来飞跃。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持续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良,最终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做为一名普通的银行基层员工,通过对《干法》一书的研读,让我明白在工作中困难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困难;在工作中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能否能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在工作中成绩和失败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如何处理成功的骄傲心态和失败时的心灰意冷。虽然是战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但只要有奋斗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即使在不起眼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耀眼的成绩!

干法观后感 篇10

稻盛先生在《干法》中阐述了对于"倾听产品的哭泣声","制作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创造性的工作"、"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等等,给了我极大地启发,也是真正最适用的工作方式!

习惯性的想法是,我满足于现状,我默认得到的是最好的。我忘了思考和挑战。慢慢的我们创造力、能量发挥和胆量都在丢失,面对事情时,我常想到的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尽量不出错就好,但是正是这种不愿意出错的谨小慎微的思维方式,反而使我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受到了严重的束缚!目前的舒适状况使我们的感官瘫痪,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

在我理解,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当时代进步了,我们还停滞不前的时候,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进步的潮流所淘汰。

优胜劣汰,不断创新,自觉思考,打破桎梏,“横为峰边岭”多角度看待问题,用新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时刻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秉承创新,做新时代"弄潮儿".

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要珍惜今天的工作权利,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找借口,主动出击,敢于挑战,坚持不懈,挖掘工作的潜在责任,主动承担责任。摆正心态,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脚踏实地,不断树立"高目标",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将创造发明作为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走在时代的前段,掀起时代浪潮。

感谢领导给予我读此书的机会,对此书我感受甚深,字未及全意,感不能全续。

干法观后感 篇11

一本好书,一定有基于产生它的社会基础。当我读完这本干法之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我受益匪浅。对我最大的感触有两点:一是日本人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二就是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区别。

于我所谓的精神,大家不妨可以静心去想想,为什么在二战后受到重创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几二十年恢复经济,乃至发展成为发达的科技和经济强国。有人说会说是美国的援助,但是有一点我们得看清,人家的企业有的已成为世界上顶尖企业,乃至超过了美国,这说明不只是援助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精神。从稻盛和夫这个人,看整个日本,正是因为这种百折不挠,精益求精,专业,创新,追求完美等等的精神下,人家的企业才逾越成为世界上顶尖企业,人家的国家才成为富裕发达的强国。

至于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区别,我不用说大家也都很是清楚吧。现在的年轻人干劲越来越匮乏。我不曾了解日本,所以对日本的历史毫不知情,但我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古人,拿改革之初的人来说吧,那时候的人们,真是如狼似虎,每天从天刚蒙蒙亮,干到天黑,我想这不只是因为那几分粮票吧,我们那现有一水渠,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那水渠以前和地面是平的,现在竟然突出地面10来米,问其原因,是那时候的人们肩挑土,背抗石,一点一点的垒起来的,那水渠高达数尺,长约百米,拿现在人的眼光,真不敢想象是当初是怎么用手搭建起来的,现在人们有很多机械,完成这项工程不是难事,但是出于改革初期的人们他们有什么?只有干劲,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精神。

当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缺少这种干劲,这种精神,至少,我曾经认识的朋友很少有。他们对于工作的概念,对于工作的目的,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说一样,“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做的必要之恶”,只是为了单纯的`解决温饱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

《干法》一书教导我们,首先要喜欢并爱上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原有的心态、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都必须喜欢上,就如你喜欢了一样东西,喜欢了,那它在你心中就是最美的。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能放弃,放弃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后面的一切将无法再延续。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把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然后继续全心声地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去。从现在起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继续更新增进目标,以此类推孜孜不倦。要勇于创新,敢走别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还可以有创新的阶梯,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精神还在,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太远。

我们要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工作权利,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积极主动,敢干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潜在职责,主动承担责任。做自然型人才,高调自己的目标,低调自己的姿态。悄悄地把愿望装进潜意识,用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创造非凡。开创一种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08501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紧张的句子155句
下一篇 : 保安员试用期个人总结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