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认识教室的教案四篇#】出于您的请求我们编辑了“认识教室的教案”。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编写完整的教案是完成授课任务的保障。我们相信阅读本文会为您带来更加深刻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认识教室的教案(篇1)

认识教室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教室,了解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和工具。

2. 培养学生对教室的热爱和尊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对教室的布置及功能有初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力和整体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培养学生对教室布置及功能的全面认识。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对教室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 彩色图片、PPT或者手绘教室场景。

2. 相关教学材料和范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几张彩色图片或者PPT,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美的教室场景,并提问孩子们对这些教室的看法。

2. 初步探讨教室的功能(1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张展示有教室物品的图片,并找出其中的不同物品、工具,并让他们说出它们的功能。例如:黑板、桌子、椅子、书柜等。

3. 分组合作,观察教室(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教室去观察。鼓励学生观察教室的布置、物品的摆放以及不同物品的功能,然后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列举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4. 小组交流和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观察及讨论的结果呈现给全班学生,并交流各自的观察心得和发现。

5. 思维导图展示(10分钟)

在黑板上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将学生观察到的教室内容分门别类地填写在思维导图的不同部分。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尽量扩大教室的内容和功能。

6. 延伸活动(15分钟)

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将自己认识到的教室内容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经历联系起来,或提问他们对未来理想教室的设想。

7. 小结(5分钟)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总结出学生对教室的认识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和展示,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对教室的认识情况和他们思维的活跃程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导。

七、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拓展了学生对教室的认识。不仅让学生对教室的布置、物品及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也启发了学生发散思维,拓展他们对教室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发言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教室的教案(篇2)

认识教室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教室的功能和布置,认识教室是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2. 掌握教室内常见物品的名称和用途;

3. 学习简单的描述教室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室的功能和布置;

2. 教学难点:描述教室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教室平面图、教室内物品的图片;

2. 课件准备:教室平面图及物品名称和用途的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新课

1.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家庭”的相关词汇。

2.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室平面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图中,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我们在这里做什么?”(旨在激发学生对教室的认知)

Step 2:学习教室中的物品

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物品的图片,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物品在教室中的位置以及用途,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2. 教师解释并复习物品的名称和用途,同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如:“黑板”、“桌子”、“椅子”、“窗户”等。

Step 3:描述教室

1. 教师示范:教师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教室的布置和特点,例如:“黑板在前面,窗户在旁边,桌子和椅子在中间”。

2. 学生练习:学生模仿教师的句子描述教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Step 4:综合练习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学生围绕教室布置,用句子进行描述,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

2. 教师评价及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指导。

五、课堂延伸

1. 实地考察:在学生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参观其他教室,观察不同教室的布置和功能,进一步加深对教室的认识。

2. 练习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描述自己的卧室、教室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回家后可以利用课堂练习的内容,再次描述自己的教室或自己熟悉的场所。

2. 制作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并制作教室模型或海报,展示自己对教室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教室内物品以及教室的布置,促使学生形成对教室的初步认识。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练习环节,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机会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整堂课上,教师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教室的教案(篇3)

认识教室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教室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教室内各种设施和器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教室环境的爱护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室内各种设施和器具。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教室环境的爱护意识和责任心。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实物模型、黑板、粉笔、纸张、字卡、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

1. Warming up: (5分钟)

教师放一段与教室环境相关的背景音乐,同时播放与教室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预热本堂课的主题。

2. Presentation: (15分钟)

a. 教师根据准备的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教室内的主要设施和器具,比如黑板、椅子、桌子、投影仪等。同时,教师将相关字词和图片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b. 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描述教室内各个角落的功能,学生边听边写出描述的关键词。

3. Practice: (25分钟)

a. 学生分组,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所学设施和器具,并用英语简单描述其功能。

b. 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进行互动提问。

4. Consolidation: (15分钟)

a. 教师针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全班总结。

b.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个教室的平面图,让学生分别用英语介绍教室内的各个部分。

c. 学生进行模拟对话,彼此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描述教室内的情景和使用设施的场景。

5. Summary and Homework: (5分钟)

a.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正确使用教室内各种设施和器具,同时爱护教室环境。

b.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书房或学习区域,列出使用的设施和器具,并用英语进行描述。

五、板书设计

教室内设施和器具相关词汇和图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教室内的设施和器具,培养了学生正确使用和爱护教室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模拟对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本节课还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的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认识教室的教案(篇4)

认识教室的教案

教室,是一所学校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瞬间都与教室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室的设计、布置、管理等方面都非常关键。

教室应该是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首要的是它应该非常清洁和整洁。如果教室显得很凌乱和杂乱无章,学生的情绪和集中精力就会受到影响。虽然这听起来可能很显然,但是许多学校由于缺乏人力和预算,他们无法始终保持这种情况。因此,学校应该与家长、志愿者以及社区合作,以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的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重视尺寸和结构,以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来自由活动以保持舒适。此外,教室中的物品和设备也应安排得合理,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比如投影仪、课件、讲台等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教室的色彩也是很重要的。它应该是有利于学习和放松的颜色。例如,浅色的墙壁和底色能够改善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更容易集中精力和学习。此外,墙上的视觉元素如画作、照片、海报和标语,也许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最后,管理教室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制定一些规则和准则,以确保教室中的校纪和秩序。至关重要的是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榜样行为,以便他们的学生跟随。同时,学生也应该被鼓励参与到教室的管理中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教室是学校里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场所之一,是孩子在学校中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地方。因此,建立并管理一个适合学习的教室是学校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室环境的整体设计,包括教室的空间布局、颜色选择和校纪管理等方面,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唯有在一个舒适、整洁、有条理且充满积极能量的教室里,学生们才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并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小编推荐

认识学生教案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认识学生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认识学生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数》,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虽然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但由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比较充足,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在没学习新知之前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读数和写数。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就没有必要把学生作为一张白纸来进行教学,必须要摆正老师位置,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发展。举例教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的片段来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案例呈现]

(黑板上呈现几个空白的计数器。)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些数,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计数器上千位上是3粒珠子,百位上是1粒珠子,十位上是2粒珠子,个位上是5粒珠子。)谁能到上面来教一教大家写这个数,并说说这个数该怎么读?它的组成是什么?

⊙孩子们觉得老师出的题目太简单了,都抢着要上来讲解。

生:这个数读作三千一百二十五,千位上是3就读三千,百位上是1就读一百,十位上是2就读二十,个位上是5就读五。

⊙第一个孩子非常到位地把这个数的读法说了出来,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千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

⊙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很顺利地总结出了读法。

师:谁来写一些这样数让大家读一读。

⊙学生举了很多类似的数字,都能顺利地读出来,有一生举一例:3089。请他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师:他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数,你知道这个数与众不同在什么地方吗?你会读这个数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会我们来交流,这样的数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它的组成是什么?

生:3089读作三千零八十九。这个数的中间有一个零,要读出来的。

师:讲的真好,谁也能举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数让我们来读一读?

⊙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开头下,学生举出了中间有两个0,末尾有0的数,并且都能准确地读出来。

师:今天老师觉得大家非常地动脑筋,我们自己举了很多的例子,把非整千的四位数的几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生:可以从最高位读起。

生:中间有一个0或者2个0都只要读一个零。

生:末尾的0不要读

[课后反思]

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穿于课堂教学。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人人必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本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方式得到彻底改变。是什么原因促使学生有如此高的热情与学习兴趣呢?想想有如下两个原因:

1、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的,使学生拥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很多时候,老师对学生说,现在你是老师,你来教同学们,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这种交流方式让人感觉不到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创新的火花闪现。

2、尊重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没有按教材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方法,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认数的过程中,老师激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去发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学生在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中,经历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既重视学生今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

如果在教学中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这种枯燥的认数不会引起学生如此大的兴趣。所以老师请学生自己举例并总结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正如21世纪的数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针对这一教学思想,教师在学生自得的基础上,采用多角度、多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想::教是为了不教。今后我们只有把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是一个主动求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这种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待到不同的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时候,也许我们才能说:数学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生。那时候,我们才能更深切地体验到自己在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发展。

认识学生教案 篇2

我最近给学生讲宋诗《游园不值》,首句应怜屐齿印苍苔,讲到何谓屐齿,有同学回答说屐就是日本人穿的一种木鞋,不料,话音未落,呼啦起来一片学生,情绪激动地大呼:不许提日本;都不要买日本的东西;小日本坏死了。他们还是小学生啊,我不禁惊愕!此前,我从来没有特意向学生灌输过仇恨的意识,我们的班歌是讴歌世界大同的《欢乐颂》,是团结起来成兄弟!平时,我教育孩子的主题是正义、自由、宽容、友爱。但为什么学生们会有那么强烈的仇日情绪?他们的爱国精神源自哪里?

我不认为只靠学了几篇关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课文,学生就可以为民族利益而去赴汤蹈火了。最近,上海删除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把这篇课文编排到了自读序列,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我倒不认为删除是一件坏事。这里涉及到一个怎样教学生懂得历史,继承发扬民族精神的问题,而一篇《狼牙山五壮士》堪当其任吗?过去,我在向学生讲授这一课时,真不知如何去读描写五壮士跳崖瞬间大呼气壮山河的革命口号的那段文字。我理解课文编写者的良苦用心,但我们要尊重历史,传达出历史真实的声音。那段文字倒不如这样写来:五壮士用无限眷恋的目光,最后看了一眼祖国的美丽山河,决心像高耸的山峰一样决不向日本强盗低头!于是,他们毅然地纵身跳下了悬崖。群山肃立,他们坚强不屈的生命化作了山间那一棵棵傲然而立的苍松翠柏!

但实际上,我们的一些课文受了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抽象空洞地图解政治概念,为追求高、大、全,不惜曲解历史,无限上纲,造成了课文内容肤浅和虚假的弊端,就像朝鲜的教科书把我们付出了几十万志愿军生命代价的朝鲜战争,说成是伟大领袖金日成主体光辉思想的胜利一样,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我曾经在一篇《让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册六单元归真》的文章中对人教社的教材编选问题进行过讨伐。过去,这册课文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21《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2《观潮》、23*《江总书记来我家》和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我总的感觉是本单元弥漫的情调不一,一会儿是高山流水、断肠人在天涯,一会儿又东风吹、战鼓擂,高唱起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有些媚俗,有的课文是昧了良心说假话,口号连连。但经过去年改版后的七册教材焕然一新了,反映新课改精神的实验教材就去处了过去很多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课文。其实,人教社的教材编写是在逐年进步的,我想,《狼牙山五壮士》被请出教科书实在不足为怪,那样无限拔高,远离生活的英雄形象很难真正让学生入情入脑,起不到任何教育意义,而一些人所谓的我们不能没有英雄的反对理由实在是一厢情愿。我觉得如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小学教材还是选编像《小英雄雨来》、《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小兵张嘎》和《鸡毛信》为宜,更能贴近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心理认知。

但作为老师,既是教材的执行者,又是教材的开发者,在涉及到历史和人物评价时,要带给学生一个真实客观的世界,使他们不至于从小就养成偏狭、极端的思想意识,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历史。我们要教育学生成为真正的历史唯物论者。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涉及到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做教师的首先要弄清楚: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卫国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而言,是不分民族、阶级、信仰和党派的。

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对中国的重庆市进行了为期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据统计,空袭重庆共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有30所学校曾被轰炸。重庆没有屈服,中国没有屈服。

仅就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而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歼敌3.3万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歼敌4.8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敌人5.6万人。这些浴血抗日的战役和那次歼敌1000余人,我们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一样,永远值得纪念。

在抗日战争中,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中国军人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而有的资料则说是206位将领。无论是一百还是二百,都已表明视死如归的抗日将领伤亡惨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中,普通中国士兵伤亡达三百余万人。无论如何,他们和在山西辽县殉国的八路军左权将军一样,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应该留在中国的英烈谱上。任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流过的血,出过的力,都不应该被遗忘。而遗忘也是一种国耻!

抗战的初期,在英美法等西方大国还没有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的时候,中国没有被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所征服,这是一个不屈的国家,生活着不屈的人民。埋头苦干的中国人,将尽我们的力量所至,抵抗到底。我们将奋斗到最后的胜利,或最后的惨败。纵使大好河山,悠久历史,都被鲜血染红,或毁灭在熊熊的火眼之中,亦在所不惜。正是在凭藉着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我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还要放眼于对祖国和民族灿烂悠久历史文化的追怀,培养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历史上一切阻碍我们进步的东西要具备批判的精神,培养爱憎分明的正义感。

记得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生也是学习一组讲爱国、讲革命英雄的课文。有一节课上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学的语文和英语哪个更喜欢?当然学生不会说不喜欢语文的,但也无意间流露出了对英语的景仰:妈妈说学好了英语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还能出国好啊,最好把老师也带去观光一下,那时,我恐怕走不动了,你们得开车来接我呀。我调侃道。嘻嘻大家心情很放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们知道吗?我开始进入正题。

知道,《诗经》里的诗啊。有的学生开始翻弄起国学诵读资料来。

当我们的祖先写出这样优美诗句的时候,你们知道今天讲英语的大鼻子、蓝眼睛、金头发的英国人、美国人的祖先在干些什么吗?不知道。学生们伸直了脖子,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那时,他们的祖先还披着树叶和兽皮住在山洞里啃着血淋淋的兽骨呢,并在岩壁上划着道道记录着一天的事情。啊?好可怕!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啊,到了距今一千二、三百年的唐朝发展到了顶峰,世界各国的人梦想的就是能来中国。你们谁还知道当时中国文化最高的成就是什么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好一阵思索。至今它仍象甘泉一样流淌在我们身边啊。我进一步做提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读啊!

诗?我忘记了是从谁嘴里吐出了这个对孩子来说是石破天惊的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顺势轻轻地吟诵起这句在中国老少皆知的唐诗来。

是唐诗!几乎异口同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提前背出来了,一句接一句,一首接一首,以至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宋诗也有幸加入了唐诗的行列,还不尽兴,又把最近要求背的欧阳修的《秋声赋》读了一遍。

我们中国后来落后了下去,距今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丢失了很多的国土,你们知道有多大吗?比今天中国版图上的鸡头鸡脖子还要大得多啊。

老师,哪些土地现在在哪里?几个学生认真地叫了起来,一副丢了东西想要找回来的急迫样子。

如同今天的伊拉克一样,外国鬼子想炸哪儿就炸哪儿。还把中国的一些地方圈占起来,在门口写上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你们说是不是欺负侮辱到了咱中国人的头上啊?给学生一些忧患意识也是语文课的一项任务。

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立志救国救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打败了包括日本鬼子在内的一切凶恶敌人,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才赢得了民族初步的独立和自由。但是在今天,我们民族所面对的内忧外患依然很多,老师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大,知识的丰富,思考的深入,你们也一定能为我们的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引自《什么是语文》20xx、9、21)

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还向学生谈到了竞争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们,自然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家都喜欢看动物世界的节目,非洲大草原上动物们不都是在悠闲地散步,画面之外更多的是在残酷地争夺,这样才能保证种群的繁衍和优化。人类是高等的动物,自然也不能例外,历史上有很多民族消亡了,就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竞争中被打败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不是也发出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吗?近代的中国落后挨打,几乎被列强瓜分,就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和制度落后了,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引自《学生造反以后》20xx、1、6)

早在四年级的时候,记得是去年的3月18日,我又带学生们来到了英雄山,杨柳吐绿,青山着翠。我们转过烈士长眠的层岗,来到了济南战役纪念馆,以前几次想进去看看,都被门票挡在了外面(成人30元,学生15元),几次交涉(可否5元,让学生负担得起?)都不成。这次,学上们又喧嚷嚷地要进去,可还是被拒之门外。这时,胡亚男同学,一个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小女生冲着门口的工作人员讲:阿姨,这是让人受教育的地方,你们为何见利忘义?那些牺牲了的烈士在九泉之下会感到心寒,也是不会答应的!义正辞严,不容辩驳!几名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听了顿时局促尴尬起来,全没了以前冷冰冰的神情,有位像是一个小头头的中年妇女和气地对我说:您是他们的老师吗?我请示一下领导,放宽一下条件,你们能来吗?还是收费啊!只是少了。我赶紧说:我也得和学生的家长商量,毕竟是拿钱的事呀。看我们要走,那位中年妇女还给我们留下了联系电话(05312062384)。后来不久,有关方面就做出了每周二、四学生免费参观的决定。此事的促成,我宁可不相信是我们孩子们的呼吁。

从日常一点一滴的教育行为中,我得出的一个真切结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正气源自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山川大地无限壮美的热爱,是对善良和勇敢的向往,是对一切丑恶和虚伪的憎恨。而这些思想情感的苏醒和升华,需要老师平时向学生进行了饱含真情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宣传。祖国和人民在他们心中是具体的、生动的、神圣的,就像对待自己身边的母亲,是不许别人来侮辱欺凌的,学生心中筑有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认识学生教案 篇3

教学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认识平面图形。

活动一:

在复习立体图形老师创设情境引出平面图形后,开展了以下几个活动:

师:你们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找一找,摸一摸,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我发现长方体中有长方形。

生2:我摸出了三梭柱中有长方形也有三角形。

生3:我看到了圆柱的上下面是圆形。

生4:我发现这个牙膏盒中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

生5:我发现正方体中有正方形。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就在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身上。

(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从圆柱体上分离出圆,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了三角形,从长方体上分离出长方形。)

活动二: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生:能。

师: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组想的办法多。

生1: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画一圈。

生2:用纸包在立体图形的上面,用手沿着边便劲摁,就会有痕迹。

生3: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印泥印在纸上,纸上就会有图形。

生4:我用圆形印章来印,纸上就会有圆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一画或印一印。

生:想。

师:小组合作完成,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最后点生到黑板上把图形分类摆放。)

活动三:游戏活动。

1.找一找:

让学生离开座位去观察、找一找、摸一摸,我们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2.猜一猜:

老师说出图形的特点:让学生猜老师身后手里的图形是什么?

3.拼一拼: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的图形拼组。

学生拼出太阳、汽车、小草、还有房子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开放,学得十分积极主动,玩得开心,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反思这些活动有以下特点:

一、在活动中感知。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还很模糊。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获得新旧知识的连接,同时,通过小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出由物体可以抽象出面,同时,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二、在活动中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再创造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探索,再创造的活动。你能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能印一些印泥,再印在纸上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在活动中深化拓展。

采取游戏的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离开座位自由地找一找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习的图形,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猜一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由拼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学生丰富的想象,拼图活动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玩中掌握。

认识学生教案 篇4

一、借助文本 初识鲁迅

这四篇课文,学生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摘录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句子,可以想象到鲁迅先生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烟嘴等,再通过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品质等方法,对鲁迅先生从外型上和性格上有了感性认识。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带问题的探究性阅读,通过互文的补照,了解鲁迅的生平,知道当时他生活的环境,学生知道了这些事情,理解文中那含义深刻的句子就简单多了,对鲁迅的了解也多了。这样在头脑中也有了鲁迅先生的画像。

二、走出文本 初识鲁迅

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的信息仅仅局限在鲁迅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而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里纪念他的故乡,但其实那故乡没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但此外也有希望,希望后辈有他们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原文结末云:“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很好的格言,也说得很好,没有尼采式的那么深刻,但是深远得多了。所以,如果教学仅仅局限于这里也是断章取义,所以,为了让学生对鲁迅精神有更多的了解,课文结束时,我给他们推荐了《故乡》这篇小说的其他片段,回故乡、离故乡。利用双休日,把自己这段时间搜集的鲁迅的资料,做成一份鲁迅专题的手抄报,这样达到对鲁迅的全面了解。

认识学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提高测量水平。

4、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方法,读出以毫米作单位的精确刻度。

教学准备:

直尺、1分币、1角币、橡皮、磁卡等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在矛盾冲突中引出课题。

1、师:我们来玩个拍手游戏,好吗?(逐句出示)

※老师是个女的。

※老师的身高大约1米60厘米。

※这扇门高2厘米。

※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

生:对老师说的话同意的拍拍手,不同意的摇摇手,如果不懂举起你的小拳头,

师:"这扇门高2厘米"你们觉的什么错了?(单位用错了)应该用哪个单位?

厘米和米是什么单位?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师:"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你们觉得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估计学生可能会说毫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新伙伴------毫米。

二、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毫米的长度

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问: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的准确长度吗?

(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

理解: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画1毫米长的线段。

生:在纸上描出一小格的长度。

师:这就是一毫米的长度。

生:说说自己对1毫米长度的感受。

3、估一估小袋子里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再量一量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同桌两人一组用学生尺测量1分币,1角币,纽扣,三角片、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师:1分钱的硬币、银行卡、磁卡的厚度是1毫米、10张纸大约1毫米。

4、夹一夹

师:把1毫米厚的物体夹在食指和拇指之间,再抽出物体两指距离保持不动,看看1毫米的长度和上课前的猜测有什么不同)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画一画、想一想

1、画10毫米

师:1毫米虽然很短,但是画2个1毫米,3个1毫米呢?

生:1毫米1毫米地画,画到5毫米停一下,感知5毫米的长度,接着再画出5毫米。

问:一共画了几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2、画20毫米

学生独立练习。

问:你是怎么画的?是1毫米1毫米地数20小格吗?

(引导学生感受到20毫米就是2厘米)

3、画52毫米

学生独立练习。

同桌交换本子用尺子量一量是否准确。并掌握52毫米就是5厘米2毫米。

四、估一估,量一量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长度都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2、出示P3的做一做:读出精确的刻度。

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评价中思考:尺子上每两条相邻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一些的刻度线,为什么,有什么好处?

3、测量橡皮的长、宽、高。

先估计,再测量,比比谁的眼睛比较准确。

长宽厚

估计长度

仔细测量出

五、巩固练习,加深概念的建立。

1、阅读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小床上起来。先用11厘米长的牙刷刷牙,就拿出9厘米厚的语文书开始早读。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只6厘米长的小蚂蚁忙着搬家,一辆黄色的2毫米高的公交车刚刚开走。我只好跑步到学校。

2、师: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请帮他改正过来。

六、总结谈话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建议学生去课外搜集资料,长度单位还有哪些,用日记记下来。

认识学生教案 篇6

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与体验的机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理念,是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郭玉华老师认识更大的数这一节课,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就这一节课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数的概念的建立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需要逐步认识更大的数。对大数目的认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可从数学知识体系入手让学生学习大数的读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让学生体验大数目,进而再去认读。前者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系统性,后者则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出发,让学生把这些情境与数的认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对大数目的感知和表象,建立形象鲜明的数的概念。《标准》中提出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目。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和体会更大的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从这节课中获得一些启示。

一、以现实情境为基础,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对大数目的感知

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与大数目有关的现实情境:估计听课的老师有多少想一想还有哪些情境比听课老师的人数还多看有1万人参加的运动场面,国庆50周年庆典中的5万羽和平鸽、数万只气球和几万名少先队员等。这些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大数目的机会,通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具体感受一万和几万有多少。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遇到的大数目的情境:《本草纲目》的字数有一百多万个,一辆汽车价值30万元,荷兰少儿图书馆藏书60万册等。然后,学生拿出事先在家里数出来的10000粒大米,讨论是怎样得到10000粒大米的。有的学生先数出100粒大米,10个100粒就是1000粒,10个1000粒就是10000粒。有的学生用一个小瓶装满大米,数出大米的数量,再看10000粒米有多少个一瓶米,就装多少瓶。还有学生是用测量重量的方法等等。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观看图片和录像,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了解大数目的情况,叙述是如何得到10000粒大米的,并认真听别的同学的描述。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都有机会谈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观察和体验大数目,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大数目的特征,建立了形象的有关大数目的感性认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数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也是使学生了解数的价值的需要。当提到大数目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而是和运动场上的人数、一本书的字数、一杯大米的粒数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二、以计数单位万为突破口,紧密联系现实情境,让学生对大数目有鲜明的认识

学生通过现实的情境感知大数目,为认识大数目和正确地读出大数目打下了基础。教学中,教师抓住计数单位万这个突破口,让学生将较大数的认识与以前学习的数联系起来,同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对大数目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认识。在对大数目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了万以上的数可以用万作单位,10个1万就是10万,10个10万就是100万,10个100万就是1000万。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表示更大的数。在此基础上了解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认识以亿为单位的数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丰富了他们对大数目的认识,也为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三、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从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前和课后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思考和探索。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数10000粒大米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有关万以上数的情境和信息。在课堂中教师提供了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一个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一共生活了多少天多少小时你到现在已经生活了多少天多少小时让学生用计算器边计算边读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用各种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亲自操作、用计算器计算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身边的大数目,学生了解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周围的数学问题。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了解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数学不只是解现成的问题,不只是运用纸笔进行计算。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器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满足不同情境的需要。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课后探索的问题无法实现的赏赐。相信学生会自己或和同学、家长一起进行探索。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类型的探索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学生不仅学习了现成的数学知识,而且在各种探索活动中,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运用,认识数学的奥秘,探索更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丰富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的过程和价值

认识学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系统提问,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哪些知识?你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独立完成,基本练习

1、你能用小数表示吗?(课本第68页4题)

先举例由学生讨论出不同的思路,再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课本第69页10题)

独立完成,订正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走进生活,综合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课本第69页6题)

分工合作,独立完成。

2、将到文具店调查的各种笔的价格,用元作单位表示出来。(课本第70页11题)

3、那种糖果最重?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但象一袋奶糖比一袋巧克力多多少千克、共多少千克?这类问题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再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解决。

认识学生教案 篇8

**民族特色活动教案

---认识牦牛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让学生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对象。所以,我选择了牦牛,一种学生身边熟悉的动物,去认识和**。牦牛是生活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哺乳动物。牦牛是高寒地区特有的牛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它主要产于海拔3000多米的中国青藏高原。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皮可以用来做衣服或帐篷,它的**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不仅可用于农业生产,还可用于高原运输。我设计了《认识牦牛》这堂课,让孩子从小就认识牦牛,了解牦牛,知道牦牛全身都是宝,了解牦牛文化。使牦牛文化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变化而继续传承下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牦牛形态特征,了解牦牛生活习性。

2.知道牦牛全身都是宝。

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牦牛的热爱。

活动准备:

***课件,无彩色牦牛**等与学生人数,油画棒活动重点和难点:

知道牦牛可以用来做什么。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动物起歌床》

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律动。

2.提问:律动里都有哪些小动物?请小朋友自由回答。

三。今天还有一个动物朋友来看我们班。

二、*****

1孩子们,猜猜今天来我们班的动物朋友是谁?来听听它的声音。

2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牦牛的形状、颜色和生活习性。

3.知道牦牛全身都是宝

① 牦牛皮可做皮鞋、皮船、皮带、钱包等;

② 牦牛毛可用做帽子、披肩、牵引绳、掸子;

③ 牦牛肉可制成牦牛干、牛肉酱、血肠等;

④ 牦牛奶可用做奶渣、黄油、牛奶、酸奶等;

⑤ 牦牛角可用做牛角梳和鼻烟壶;

⑥ 牦牛头挂在家里可以压制**或装饰;

⑦ 牦牛粪可作为燃料和肥料;

3、 让我们让学生们**牦牛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再次巩固他们对牦牛的认识。

4、 给每个学生一张没有画的牦牛**。学生把牦牛画得很漂亮。

五、教师小结,结束教学。

活动延伸:

将牦牛皮、牦牛毛、牦牛角做成的物品放入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更多的牦牛文化。

活动反思:

这堂课我践行“生活即教育”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具有教育价值的《认识牦牛》活动内容。因此,学生参与性较高,能根据生活经验积极回答问题,不足之处,活动中老师讲解的太多,提供给孩子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相对较少,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与学生的互动当中,常常只重视哪些积极发言的孩子,而忽略了哪些比较沉默的孩子。“牦牛”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有部分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还不太熟悉,是因为这部分孩子的生活经验还不足,我认为像这样的民族特色课应该给孩子们多上一些,不仅让孩子们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感受到自己藏民族特有的牦牛文化是如此美不胜收。

认识季节的教案九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要要素。我们认为“认识季节的教案”这篇文章很有价值现向您推荐一下,这些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以实际为准谨慎做出决策!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1】

认识季节教案: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学习描述春天天气和自然景色的词汇。

3.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

4.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二、教学步骤

1.引入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春季的话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或实物的特点。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春天是哪个季节?春天有什么特点?

2.学习词汇

教师板书并讲解一些描述春天天气和自然景色的词汇,如:温暖的、花朵盛开、绿树成荫、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等。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听说训练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短视频,让学生们观看并听一听。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一些与春天有关的问题:春天的天气如何?春天的花朵有哪些?春天的颜色是什么?

4.阅读练习

教师给学生发放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并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问题可以包括:文中提到了哪些春天的特点?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一个特点?为什么?

5.写作练习

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和以春天为主题的短文模板,进行写作练习。模板可以是这样的: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天气变得温暖,花朵开始盛开,树木变得绿油油的。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我最喜欢春天,因为……

6.口语表达

教师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对话,表达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特点,并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观察实物和图片的过程中认识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学习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并通过阅读与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表达能力。在口语表达环节,学生可以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并关心环境的意识。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2】

主题:认识季节

季节是气象学上划分年份的方法,通常根据气温、降水、日照等要素的季节性变化来界定。人们对四季的认识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季节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第一部分:认识季节

一、秋季

秋季是一年中比较爽朗的季节,气温适宜,有时候也降雨。秋季的树叶颜色多样,黄色、橙色、红色、棕色、紫色等,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感觉。秋季的水果如:苹果、梨、柿子等,格外的美味。此时,在田野上,庄稼渐渐成熟了,是个丰收的季节。

二、冬季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为了抵抗大自然的寒冷,我们必须穿着厚衣服,常常往取暖的地方去。冬天是滑雪运动的好季节,所以许多爱好者到山区去滑雪。冬季的食品以肉类为主,如羊肉、牛肉、猪肉等,作为食品补充能源。

三、春季

春季是一年中最为美丽的季节,四周充满了新的生机。野花烂漫,果树开花,小草往日已枯萎了,肆意伸展。春季天气温暖,出门旅游、散步最适合不过了。在春季里,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四、夏季

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高热、高湿的天气让人们呼吸不畅。为了防止被晒伤,我们要涂上防晒油来遮挡阳光。水上运动也是夏日出行的不错选择。时令的食品有蔬菜和水果,但也要注意防腐措施。

第二部分:认识季节对身体的影响

季节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以下是季节对身体的影响:

一、秋季

秋季气温适宜,空气质量好,适合户外活动。而且秋季的水果和蔬菜对身体有好处。比如:苹果和梨,这些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秋季还要注意防火,因为农村经常会燃放农事用火,而火灾是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冬季

冬天很容易感冒,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身体保暖。我们要穿厚厚的衣服,避免冻疮和湿气等疾病。此外,人们在冬季吃肉的热量较高,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脏病,所以人们在冬季也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饮食。

三、春季

在春季中,由于天气温暖,大气中的花粉和尘埃也会增加,对敏感的人造成麻烦。此时,需要注意保护身体,简单的遮挡、戴口罩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春季多雨,会导致流感季节早到,也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

四、夏季

夏季的高温已经成为人们最头痛的一件事。高温的环境容易使人中暑,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及时调节体温。夏季还有很多昆虫,如蚊子、苍蝇、蜂蜜等,这些昆虫会叮咬人,引起不适。所以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第三部分:总结

认识季节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使人们更加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把握好自己的身体状态。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认清这些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天气条件。因此,我们需要锻炼好自身的身体免疫力,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行动上都需谨慎慎重,争取在不同的季节中一年四季都能拥有怡然自得的心境。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3】

认识季节主题范文

季节是地球公转自转引起的不同天气现象的周期性变化,是大自然展现出的不同风情的节奏。了解和认识季节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活跃了我们的生活,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变化。下面是一个介绍认识季节的主题范文。

季节是大自然对我们的福音,它以四个不同的面孔随时向我们展示它的力量和美丽。春天,是大地苏醒的季节,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空气中弥漫着鲜花的香气,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春天的阳光和温暖。春天是大自然的化妆季节,每个角落都被点缀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一片绿叶,每一朵浪漫的鲜花,都是春天给大地的礼物。

夏天,是大自然的狂欢季节。夏天的天空湛蓝似洗,白云朵朵,阳光炙热而明媚。大地上的生命更加蓬勃,万物茂盛。大海波涛汹涌,吸引着无数的游泳爱好者;山间的溪流汩汩流动,清凉宜人;果树上的果实红彤彤,诱人的果香扑鼻而来。夏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因为他们可以从早玩到晚,享受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

秋天,是大自然的赏心悦目季节。金黄的稻谷和丰硕的果实充斥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当清晨,站在稻田边上,迎着轻风,看稻谷源源不断地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秋天的丰收和成熟。秋天的天空像一位巧手的画家,用金黄、红色和褐色将大地的色彩渲染得格外绚丽。秋天还有一个最令人向往的东西,那就是金色的枫叶。站在枫叶林中,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美得让人陶醉。

冬天,是大自然的休养生息季节。白雪皑皑的大地上,银装素裹,安静而祥和。冰封的湖面上,寒风不时吹拂,吹起一阵阵像音符般的清晰音响。冬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因为他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享受纯洁的快乐。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冬天是种精神的净化,安静中蕴含着蓬勃的生机。

通过了解和认识季节,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它们,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春天是适宜春游的季节,我们可以结伴出门,去欣赏自然界春意盎然的景色。夏天是游泳的好时机,我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海边,享受大自然的清凉和湛蓝的海水。秋天是徒步旅行的好季节,我们可以沿着金黄的小道,感受秋天的丰收和成熟。冬天是滑雪的好时机,我们可以去滑雪场挑战自己的勇敢和技术。

认识季节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变化,还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我们应该珍惜季节,尊重自然,努力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后代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夏秋冬是一个更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各种不同的变化。为中班幼儿设计《认识四季》的谈话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四季的不同,区分和了解各个季节的不同景象。同时,让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喜好和正确认识各个季节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景象,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中班孩子的交谈和谈话能力整体情况来看都具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智力水平也处于正在发展时期,社会实践经验基本为零。所以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感受、体会大自然的变幻,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充分认识四季的谈话活动,对幼儿的身心都有很好的发展和提高,话题也能较好的引起幼儿兴趣,为其发展提供了帮助。

活动目标

1、围绕认识四季为主题进行谈话,学会用我喜欢夏季(或春季、秋季和冬季),因为,我不喜欢夏季(或春季、秋季和冬季),因为的因果句式来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专注地倾听同伴谈话,轮流交谈的习惯,并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对四季的认识。

3、使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乐意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地谈话。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四季,知道四季的特征,区分和了解各个季节的不同景象。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对四季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在家人的帮助下填写调查表我喜欢的季节。

2、老师准备好春、夏、秋、冬不同景物的图片和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1、引出谈话主题,激发幼儿谈话兴趣。

(1)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是什么季节?(鼓励幼儿用完整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对四季的了解、感受)。

(2)带领幼儿观看图片和投影设备,让幼儿充分认识四季。教师带幼儿来到布置好图片和多媒体投影等物品的活动角,通过让幼儿观察实物、图片、投影等方式,让他们认识四季,并选出自己喜欢的季节。

2、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讲述、交流自己的调查表。

(1)老师引导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性讲述:老师:你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引导幼儿用我喜欢,因为。我不喜欢,因为的句式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调查结果,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安静的倾听别人的讲述)。

(2)幼儿两两合作,轮流讲述自己的调查表,谈谈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喜欢的原因。老师巡回进行指导,注意发现幼儿问题和讲的好的方面,给与针对性指导。(3)集体交流,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围绕主题进行讲述、交流,讲述中运用较完整、连贯的语句。

3、运用交流与提问,拓展谈话的范围,激发幼儿深层次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春夏秋冬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启发幼儿围绕主题,有兴趣地与旁边的小朋友进行交流与讨论(或集体讨论),使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2)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后,让幼儿充分认识四季的,了解它们的变化和不同之处。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5】

认识季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季节的概念,认识四个不同的季节;

2.认识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景观;

3.学习相关季节的英语词汇和表达;

4.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四个不同的季节的特点和景观;

2.学习相关季节的英语词汇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

图片、相关季节的实物、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 “季节”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T: What is "season"? Do you know what season is it now?

S: It's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2.用图片展示四个季节,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对应的季节。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ich season is it?

S: ...

Step 2 学习四个季节的特点和景观

1.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四个季节的特点和景观。

T: Now let's learn more about each season. (展示图片和实物)

2.学生观察并用英语表达每个季节的特点和景观。

T: Please describe the features and landscapes of each season.

S: Spring is warm and everything begins to grow. Summer is hot and sunny. Autumn is cool and the leaves fall down. Winter is cold and snowy.

Step 3 学习季节词汇和表达

1.通过图片学习和复习季节词汇。

T: Now let's learn some vocabulary about the seasons. (出示并教授季节词汇)

2.通过对话学习和复习季节表达。

T: Let's practice the expressions about seasons in pairs. (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Step 4 观察和讨论

1.通过观察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T: Look outside, what season is it? How do you know?

S: It's autumn. Because the leaves are falling down.

2.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季节现象,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T: Now I will divide you into groups. Observe the different phenomena of seasons and discuss what you find. Then, present your findings to the class.

Step 5 小结与巩固

1.复习所学内容。

T: Let's review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

2.学生进行小结。

S: Today we have learned the four seasons and their features, landscapes,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We also observed and discussed the phenomena of seasons.

Step 6 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季节的练习。

2.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 warm and everything begins to grow

- hot and sunny

- cool and the leaves fall down

- cold and snowy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季节的概念,认识到了四个不同的季节。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对每个季节的特点和景观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学习了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整节课设计合理,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6】

认识季节教案

一、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通过简单的介绍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掌握描述季节和天气的基本词汇。

三、教学内容:

1. 季节的概念和特点

2. 四季的名称和顺序

3. 四季的天气特点和变化

四、教学准备:

1. 展示板

2. PPT或图片

3. 北邮人工智能助教开发的季节介绍游戏,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新课

1. Greetings: "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2. Revision: "Do you remember the weather we had yesterday? Was it hot or cold? Do you know why it changes?"

3. Present the topic: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seasons. Have you heard about seasons before? Can you tell me what you know about them?"

Step 2:学习四季的概念和顺序

1. 展示图片或PPT,介绍四季的概念和特点:Spring(春天), Summer(夏天), Autumn(秋天), Winter(冬天)。

2. 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一起说出季节的名称。教师朗读每个季节的名称并让学生跟读。

Step 3: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

1.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他们最喜欢的季节。

2. 分别介绍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如:Spring(春天):温暖多雨,花开的季节。Summer(夏天):酷热,阳光明媚。Autumn(秋天):凉爽,天空很蓝,树叶变黄掉落。Winter(冬天):寒冷,有雪,需要穿厚衣服。

Step 4: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分组讨论并介绍他们最喜欢的季节,理由是什么。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如:"Spring is warm and rainy. Flowers bloom in spring."(春天温暖多雨。春天的花开。)

Step 5:季节介绍游戏

1. 使用北邮人工智能助教开发的季节介绍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延伸:

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带着家长一起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和季节特点。

七、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讨论及活动的积极性。

2. 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通过此教案,学生将能够认识和描述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掌握描述季节和天气的基本词汇,培养了解季节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7】

认识季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掌握四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活动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活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对不同季节的感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喜欢大自然,充分理解季节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和描述方式。

2. 培养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季节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季节主题的手工制作和口头表达。

四、教学过程

阶段一:导入新知

1. 教师播放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把图片内容与相应的季节进行配对。

2. 配对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图片中季节的特点。

3. 教师以问题方式导入新课:季节是如何变化的?造成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总结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阶段二:课文学习

1. 教师播放课文《四季的变化》的课件,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四季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并记录下来。

阶段三:小组活动

1.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用大纸张记录下各自研究的结果。

3. 学生根据小组研究的结果,设计制作一个与季节有关的手工制品,并进行展示。

阶段四:课堂展示与总结

1. 学生将制作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介绍自己所选择的季节,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季节的感受。

2.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手工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季节的变化有哪些特点?

(2) 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季节的资源?

四、板书设计

认识季节

四季的特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季节的变化

原因:地球公转、地轴倾斜

合理利用季节资源

五、课堂延伸

1. 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季节变化与气候、植物、动物等的关系。

2.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季节变化,展开更多的探究和研究,形成小组报告或PPT展示。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我们要认识季节,了解四季的特点?

2. 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喜欢它的哪些特点?

3.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季节的资源?

4. 你有什么想法或创意,可以更好地利用或保护季节的资源?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够描述四季的天气和活动等。通过小组合作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并培养起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改进之处在于课堂时间的安排,需要更加紧凑,增加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理解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8】

认识季节教案

主题:认识季节,学习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引言:

季节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结果,季节的变化是自然界不断发生的。我们了解季节的发展和变化,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促进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本教案的活动来认识季节、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早晨小游戏:猜季节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气候讨论不同季节的特点,用手指模拟太阳的位置,在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础上猜测当前是哪个季节,加深对季节的印象。

二、小组讨论:季节的发展和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季节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季节的概念、季节发展的规律、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结合实际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季节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观察实验:秋天的叶子

教师组织学生调查现在的季节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在校园内收集落叶,比较不同季节的落叶颜色、形状和数量的变化,观察秋天的叶子从绿色到黄色和红色的转变过程,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小组写作:季节的主人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季节中的主人公,如春天的花儿、夏天的太阳、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雪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人公,展开小组写作,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表达对季节的认识、感受和想法。

五、实践探究:季节的保护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季节,如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关注气候变化、减少污染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如制作节能灯泡、DIY节能小车、植树造林等,让学生感受到以实际行动保护季节的重要性。

六、总结回顾:认识季节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程内容,强调认识季节的重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季节变化,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创建美丽家园。

结语: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们对季节及其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想象力,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和促进创新。我们相信,只有认真了解季节,才能掌握生态环境保护这门重要科学,从而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认识季节的教案【篇9】

认识季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四季的变化,并学会分辨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 学习一些与季节有关的词汇,并能用英语进行描述;

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

四季的变化,季节的特点,相关词汇。

三、教学准备:

PPT,图片,季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

使用图片或幻灯片等展示四季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Step 2:学习相关词汇(10分钟)

1.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等,介绍和教授与季节有关的词汇,如spring(春天)、summer(夏天)、autumn(秋天)、winter(冬天)等。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和模仿,重点掌握词汇的发音和用法。

Step 3:进行对话练习(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话练习,每组分配一个季节的代表,要求描述该季节的特点和喜爱的活动。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和回答,加深对四季的了解和词汇的运用。

Step 4: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季节的录音,学生听后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季节的理解和听力能力。

Step 5:综合练习(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英语进行介绍和描述。

2.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图片描述和自编对话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Step 6:拓展活动(15分钟)

1. 学生自由展示关于四季的作品,如单词卡片、绘画作品等。

2. 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演讲或描述,展示对季节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季节的介绍和相关词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分辨不同季节的特点。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加深学生对四季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通过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认识花教案经典五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可避免老师漏掉重点内容,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花教案”经验分享,欢迎您来品尝独特的文章!

认识花教案 篇1

认识绘画艺术教学设计范文

活动目标

认识各种各样的可以利用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功用,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体会到运用它们能帮助自己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懂得在使用工具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学生剪刀、五张纸和剪丝钳。

活动过程

一、识各种各样的`工具

1、分小组活动,老师下组指导。

要求每个人在组内展示自己带的工具,要说出名称、功用和安全使用事项。

3、学生汇报评比。

(1)每组派一人来总结,介绍本组共有多少种工具,说出它们的名称,评出“优胜小组”。

(2)每组派两人来详细介绍其中的两种工具怎么用,不重复介绍,评出“红旗小组”。

二、安全小卫士

2、“紧急救护”行动:老师指出不小心出现了被划伤,怎么办?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后老师小结。

三、“使用工具”擂台赛

完成得快又注意了安全,而且桌面保持干净整洁。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把多余的纸用回形针整整齐齐地别好。

(3)把细铁丝用剪丝钳剪成四截。

老师到每个小组巡视查看,同时,播放轻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比赛氛围。

2、评选优胜小组。评选使用工具之星。

3、学生谈自己的计划:你准备学习哪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想一想,你正好需要什么工具帮你完成什么任务。

认识花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钟表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只有认识它,才能更好的利用它。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钟面。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钟面。

三、认识整时。

1.认识指针指示的整时。

(1)播放录像。提问学生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贴出相应的钟表。

(2)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教师板书

(3)比较三个时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得出结论并板书:

(5)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2.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3.动手拨钟表。

四、认识大约几时。

1.借助上一环节拨7时,出示两钟表:一个是7时不到一点,另一个是7时刚过一点。问学生是不是7时?教师指导学生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

2.说说书上85页第3题的钟面大约是几时。

3.小结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位好朋友啊?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制钟表,升华知识。

伴随《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谈话:认识了钟表,我们再回到钟表店,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每人做一个钟表,就让时间停留在你最喜欢的一个时间上。(学生做好后交流)

认识花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认识花教案 篇4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羊、小兔、小熊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课件显示3个动物跳远的图片)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动画:小羊跳起落地,逐渐留下一条线段,接着小兔、小熊跳,分别留下2条线段。

2、课件显示:从起点开始,每个小动物跳一下,就出现一条线(依次闪动3条线段)

3、揭题:这些线可大有学问了,在数学上有个专用的名字叫“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动画情境来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激起他们对新知学习的向往,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声有色的课件演示也为下面学生对线段特征的感知埋下伏笔。】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小朋友们,今天毛线宝宝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呢,你们开不开心?

(一)感受线段的“直”

1、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

毛线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根线,看一看,它是线段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将它变成一条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2、观察思考:线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呢?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

3、课件演示:一段毛线上一点到另一点从弯曲到直的变化过程。

4、明确两手之间的这部分形状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

5、组织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和原来的那个线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通过“看、猜、拉、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只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得出:必须两只手捏住,暗示两个端点)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3、板书:端点

4、交流展示学生自创的端点画法。

【设计意图:两个端点对学生建立线段的表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因此这个设计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端点的表示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表象,而且学生在“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能够成功的乐趣。】

(三)介绍图形

1、课件演示:隐去两只手,出现两个小竖线(或小圆点),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2、建立表象:请大家用眼睛为线段拍张照片,把它们的样子记在心里。(教师同时描述线段的'特征

提问:以后如果碰到这样的图形,你能一眼认出是线段吗?毛线宝宝带来了一些图形,请你认一认。

3、图形判断(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四)实物感知,强化特征

1、介绍:生活中,在很多物体的身上都隐藏着线段。如老师手中的这把尺,它的这条边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除了这条边还有吗?直尺的一个面上有多少条线段?

2、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数学书,它的身上也有线段,你会找吗?

3、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4、小结: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线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数学知识需要及时的回归生活,这以环节的设计不但再次巩固了新知而且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五)图形感知,抽象特征

1、学习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

⑴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你们猜,用线段可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呢?

⑵ 毛线宝宝也围成了一些图形,想请大家数一数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⑶ 集体交流:每个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⑷ 想一想:六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八边形呢?十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从变式图形中找线段。

过渡:从一些物体或图形身上,我们能找出许多线段。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些线段?

三、动手创作线段

1、折一折,引导学生在长方形纸片上创造出线段。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问:这张长方形身上藏着几条线段?下面老师用一张长方形纸来给大家再变出一条线段,想不想看?(教师将纸对折后讲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2)你们想折吗?请你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

(3)还想折吗?请你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

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过度:这些线段,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呢?

2、画一画,用尺子画线段。

(1)学生试画线段。

① 选择一份作业展示,提问:他画得对吗?说出你的理由。

② 对照要求检查一下自己所画的线段。

③ 介绍3种顺序不同的画法:点线点法、线点点法、点点线法。

④ 想一想: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

(2)毛线宝宝也想画条线段,可是忘记带直尺了,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工具能画出线段呢?为什么可以用这些东西来画?

小结:借助物体直直的边都可以画出线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再次注重了学生对线段的操作体验,以促进学生对线段表象的进一步形成。通过线段的画法来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连一连

① “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尝试以给出的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提问: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②“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③“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尝试画线段。及时渗透:像这样有序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④拓展:若给你5个点、6个点呢?你会连吗?其中是不是还存在一定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进行了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特征的认识,而且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

四、总结线段特征

1、线段的。

2、欣赏“生活中的线段”。

认识花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

学情简析: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分与秒的进率以及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探究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1分、1秒的具体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神七倒计时录像、电子表和秒表图像、音乐、转动1分钟的时钟动画、古代计时用具图文幻灯片)、石英钟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神舟七号登月的壮举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课件:神七火箭升空倒计时1分钟的录像)你仔细听了吗?你听到哪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数,师板书数字。通过倒数,你有什么感受?(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很短)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计量时间的单位?(板书:时、分)计量如此短的时间,用它们合适吗?你知道一个比分钟更小的时间单位吗?(板书:秒)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关于秒的知识。(板题:秒的认识)[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录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提取秒的数学信息,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一)认识1秒

1、秒的计量工具

同学们知道秒是计量很短时间的单位,你知道各种钟表是怎样计量秒的吗?一起来看。幻灯片出示:

电子表:在复习时分读法的基础上教生读秒,出示2个时刻让生练读。

秒表:简单介绍用途和读法。

2、秒在钟面上的显示

看,老师也带来了跟你一样的钟——石英钟,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秒针是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二)感受体验1秒

1、直观感受1秒

你知道1秒的时间有多长吗?让我们静静地感受一下。拿好你的表,如果你的秒有声音,就放在耳边,仔细地听一听;如果没有声音,你就认真地看一看。

谁来汇报时间是怎样一秒一秒过去的?

2、亲身体验1秒

(1)你能想出办法来表示1秒的时间吗?

(声音、点头、拍手、眨眼、跺脚)

我们一起跟着他来数一数(师的手指随着秒针动,领生跟着秒针的节奏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轻跟着秒针的节奏,一起来做,看谁的频率能和秒针的节奏一致。(生自由数30秒)[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倾听、模仿、个性表达等多种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单位秒。调动多种感观进行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闭上眼,记住这个节奏。现在你有信心做一个标准的小钟表吗?我们做个小游戏来比一比。同桌为一组,左边的同学先闭上眼睛,师说“开始”,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量时间,当你计量到10秒时立刻睁开眼睛,拍一下同桌的肩膀,同桌马上看钟面是几秒,看他估计得是否准确。听明白了吗?(师调整钟面到12时说“开始”)

同桌互换再做游戏。[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学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对自己刚才对1秒计时方法的反馈,进一步加深对1秒的时间长短的感受。]

(3)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1秒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08年的奥运会上以1秒钟的时间优美地完成了整个空中动作,为中国夺得了一枚金牌;刘翔用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110米篮世界纪录;神舟七号飞船每秒飞行的速度是7820米。听到这,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哪些惜时的格言?

(三)探究分与秒的关系

1、让我们轻松一下,来听一段音乐,当然听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来估计这段音乐大约是多长时间。(播放音乐)学生汇报估计结果,师揭晓刚才播放的音乐长1分钟。问生:1分钟是多少秒呢?生猜想并说明理由。(板书1时=60分1分=60秒?)这只是个猜想,是不是规律还有待于验证。

2、我们一边仔细地看大屏,一边轻轻地数,一边动脑思考。(课件出示转动1分钟的发出滴答声的时钟)。这就是1分钟。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指名汇报,充分说明理由。同桌合作再次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左边的同学看分针,右边的同学看秒针,看各走了多少格,是多长时间。(师放课件)再集体交流。同学们真棒,经过猜想、验证发现了一个真理,我们齐读两遍记在心里。[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猜想—观察、验证—总结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体验1分钟

1分钟有多长?如果老师现在给你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口算、画画、写字、读课文、跳绳)能做多少个?你想怎样记录?如果自己记录有困难,可以找人帮忙。准备好了吗?师计时1分钟。生汇报“我做什么用了1分钟”。1分钟还能做什么呢?看63页3题,指名读。看来1分钟还真能做不少事呢![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宽松、主动、生动、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真下的学习的主人]

三、拓展延伸,趣味练习

1、现在有了各式钟表,人们计量时间很方便,在古代,没有这些钟表,人们又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资料书上66页。(播放幻灯片,出示古代计时工具的图文资料,学生读。)

中班6的认识教案15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中班6的认识教案1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4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大小的差异进行4以内数的排序。

3、要求幼儿能听清老师的指示语,并能按指示语活动。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卡片1—4,贴绒大数卡1—4。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数字1,2,3的认识。

1、拍手数数游戏:

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听好口令:预备—拍!拍完后说说: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在拿出相应的数字。

师:现在老师来拍铃鼓,你们仔细听,数一数,看看老师拍了几下,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数字。

二、感知4以内的数量。

1、黑板上出示实物卡片:

师: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只?集体点数验证4数量的实物卡。请一个朋友按动物数量多少给它们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

师:谁能帮助这些小动物来排排对,看看你会把谁排在最前面,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来给它们排队的?

三、认识数字4。

1、出示1—4的数卡。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都认得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里面哪些是我们没有学的?它是几?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

4像一面小红旗。

2、为实物匹配数卡,知道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师: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小动物有几个就送几的数字朋友,一边送一边说:几只XX,送数字几给你做朋友。

师:

4除了表示4只猴子一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4还可以表示4个苹果,

4个橘子等)。

四、幼儿操作活动。

1、请给每个数字找实物卡做朋友,找对了就送给它,看谁找的对,说的好。

2、活动评价。

小百科:

4,数字,是3与5之间的自然数,也是正整数、偶数、有理数。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名称。

2 、能够分辨出椭圆形物品。

3、分辨椭圆形的基础上能够勾画出图形。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熊猫大图一张、习题图人手一张

2、黑色水彩笔、铅笔、三角形,圆形、各种椭圆形物品图及物品

3、软(铅)丝

活动重点:认识掌握椭圆形。

活动难点:能分辨椭圆形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变魔术引出——椭圆形

“小朋友,你们猜猜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什么?‘百变丝’它非

常厉害,快来看看!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圆形)在变变变,使百变丝变

成椭圆形,问现在是什么图?

小结:长长的圆、扁扁的圆。我们都叫它椭圆形。

二基本部分

2 交流观察复习图形

(1)教师依次出示其他图形,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形状?

(我们学过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个是椭圆形)

(2)观察椭圆形图片。

(3)在相同的筐子力找到相同的物品。

游戏给图形宝宝找家(依次出示各图形的箱子)

——把筐中椭圆形的纸卡送回家放入箱内。

——教师做确认。

3、画一画

(1)再一堆物品中找出椭圆形并划横线(铅笔)

(2)教师巡回指导

(3)画熊猫(自己做)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你们看看跟电视中有什么不一样?(没

涂色)熊猫那些地方时椭圆形?请吧椭圆形部分涂黑。

三 结束部分

延伸:和圆形比较。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这节活动我们班小朋友很配合我,整个活动氛围都很不错、设计的环节也在一环紧凑一环、我觉得在教具上准备充分对于正堂活动的推动很大作用、看着孩子在观察探索中摸出规律我很高兴、孩子们自身也在其中去认知、感知。

其实准备东西倒不难,最难得莫过于去引导孩子、让孩子跟你的流程走、我每次就会害怕去提问、害怕出错、有点可笑了、还好这节活动很顺利、我才舒口气、我是很想改变下自己有些教学方法。

这节活动除了这样上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去进行可以制作今天学的图型、让孩子在班中找图形等等········我在教学上还得要继续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成熟。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胡萝卜。

通过学习知道胡萝卜的吃法。

胡萝卜生长的环境

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

教学准备

胡萝卜图片

胡萝卜汁

教学过程

一、胡萝卜图片,说外形及颜色。

1、胡萝卜:小人参。

2、有绿色的叶,根部是桔红色。

3、胡萝卜花果是白色或淡黄色。

二、胡萝卜营养价值

1、让幼儿知道多吃蔬菜的好处。

2、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

3、胡萝卜的营养补充到我们身体里,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小朋友的眼睛更健康!

三、胡萝卜吃法和生长环境

1、我们都吃过怎么做的胡萝卜啊?

(幼儿:我家炒菜、汤里、炖菜里都有。)

2、你们看过胡萝卜长在那里吗?

(幼儿:我奶家的菜园子里。师:胡萝卜是长在菜园子的土里面,它的根部是在土埋着。)

四、出示胡萝卜汁

师: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啊?

师:这是胡萝卜榨成的汁。

师:我们来一起品尝吧!

(在品尝胡萝卜汁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4

幼儿园中班英语优秀教案《认识五官》

Teaching Aims

1、正确识别面部器官:眼、耳、鼻、嘴。

2、能够区分单复数的器官名称。

3、单词:eye(s)、ear(s)、nose、mouth

短语:

touch my……

句型:

This is a/an…… These are……

Teaching Aids:

五官图片

Teaching Ste

一、Warming Up

Chant: Two Little Blackbirds

二、Daily Talk

1、A: Hi, Good morning. B: Morning. A: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And you?) A: Thank you.

2、A: How do you do? B: How do you do? A: What day is it today? B: It’s Friday.

3、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A .

A: I’m John. Nice to see you, A . B: Nice to see you, too.

4、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 There’re five.

A: Who are they? B: They are my father……

5、A: How old are you? B: Six. A: Who’s your friend? B: Jim.

6、A: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B: 65896246.

7、A: What color is it? B: It’s red. A: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 I like pink and blue.

三、To Review

1、T: Look! What’s this? It’s a face. C: Face.

T: What is on the face? (Point to the parts of the face.)

C: This is an eye/ear/nose/mouth.

2、T: Look at the face! How many eyes are there on the face? Let’s count!

T&;am C: One, two.

C: Two eyes.

T: Good. But what’s this? This is an eye/ear. C: This is an eye/ear.

T: What are these? These are eyes/ears. C: These are eyes/ears.

3、Game1

T: What is mi ing? C: An eye/ear. A nose/mouth.

T: What are mi ing? C: Eyes/ears.

T: An ear mi ing. Right?(Cover two ears with a hand.) C: No. Ears.

T: Very good. You’re right./You’re very smart.

4、Game2

T: Let’s draw the eye/ear/nose/mouth. I say and you draw. For example, if I say:“Draw one eye”. Please draw one eye on this face. OK?

5、Game3

T: Now, Let’s play another game. Please do as I ask you to. For example, if I say, “Touch your nose”. Please find and touch your nose with your finger and say, “I touch my nose”. OK?

T: Touch your eye/eyes.

C: I touch my eye/eyes.

……

T: You can do this game with your friend.

四、Song:

Eye and Ear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5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对于竹笋的外形特征,组成部分以及竹笋制品都比较了解,因此往往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介绍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竹笋的生长过程就不太了解,可以由教师来介绍,让幼儿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2.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3.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活动准备:

竹笋、毛竹图片及相关的ppT、竹笋制品、竹笋(每人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主题,引出认识竹笋的主题。

1、出示竹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知道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竹笋宝宝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重点: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从外到里认识竹笋。

1、师:在认识我们的竹笋宝宝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小朋友来看几张照片,这里面记录了竹笋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2、观看ppT

提问:(1)你们来看看竹笋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尖一点,下面胖一点)

(2)竹笋外面有什么呢?认识笋壳。

分组操作。从颜色、质地外在特征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笋壳的颜色,质地以及味道

总结:笋壳在竹笋长大变成竹子后会脱落,但是我们平时吃得竹笋要剥掉笋壳才可以食用。

重点: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三、剥竹笋

1、说明操作的要求。

(1)观察笋壳的构成,能够一块一块地耐心剥。

(2)仔细观察剥完笋壳的竹笋是怎样的。

2、幼儿自由进行剥竹笋

分组进行操作,进一步感受竹笋的组成。教师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

说一说剥笋壳的感受以及剥完笋壳后竹笋的外在形态。

重点:能够尝试自己剥笋壳。

四、品尝竹笋制品。

师:竹笋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剥完了笋壳,我们也尝一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吧!

自然结束。

五、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后山寻找竹笋,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挖竹笋的亲子活动。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对于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1—5的序数,理解数字的有序性。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促进他们拓展性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旗人手一套、房子(红、黄、蓝、绿、紫)、小动物图片、高楼一栋、记录表

活动流程:

找房子→举小旗→动物找家→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师:好消息,好消息!森林小区要搬迁啦!小动物们请我们去帮忙,我们快出发吧!看,森林里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房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蓝、紫、绿、黄)一共有几座?(5座)你是怎么数的?(幼儿自由发挥/从左往右)

2、师:红房子在第几座?

3、幼儿回答:第1间。

4、你是从哪面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

5、师:红房子在第一座,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

6、幼儿:数字1。

二、用举小旗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师:快看,漂亮房子的小主人们出来欢迎我们了,它们都是谁呀?(小鸡、小狗、小鸭、小猫、小兔)一共有几只?(5只)

2、师:要帮小动物搬家我们得先知道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3、师:先找一找小鸡排在第几个?(第3个)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五面小旗,那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那面小旗举起来!呀,都举对了,小鸡在向我们跳舞呢。会玩了吗?

4、小狗排在第几个?(第5个)赶快把你的小旗举起来。

5、小猫排在第几个?(第1个)应该举第几面小旗?

6、小鸭排在第几个?(第4个)举第几面小旗?

三、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达动物的住处。

1、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欢欢喜喜的搬进了新家。瞧!这幢新楼房里都住了哪些小动物?

2、幼儿回答:鸭子、松鼠、猴子、小鸡、猫、狗、小兔、老鼠。

3、师:原来是鸭子、松鼠、猴子、小鸡、猫、狗、小兔、老鼠住在新房子里,它们可真高兴呀!可是搬进新家的第一天它们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动物新村的居委会要请他们自己做一张门牌卡,可是小动物们却不知道自己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屋子,小朋友,我们再来帮帮它们好吗?

4、那我们得先来数数这幢楼房一共有几层楼?(五层楼)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数的)

5、第一层住的谁呀?(小鸭)小鸭住在最底下,当然是第一层啦!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1)老师这里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我们把小鸭子住在第一层记录下来。

6、看看,第一层楼里还住了谁呀?(小猫)

7、那我们就在小猫旁边的格子里也记上一个数字1。

8、请小朋友告诉我老鼠住在第几层呢?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数好后,请一个小朋友把结果用数字卡片记录在小动物旁边的第一个格子里。

9、师:你们真能干把小动物住在哪一层楼都找了出来。那它们都住在第几间呢?我们从左往右数就可以知道了。首先我们先来仔细数一数每一层楼都有几间屋子?(五间)我们知道小鸭住在第一层,那我们在来看看小鸭子住在第几间。(4)中班数学:认识5以内的序数2

10、师:现在老师来找找小狗找住在哪,你们看看老师找对了没有?

幼:错了,小狗住在第四层第4间。

11、下面还有几只小动物不知道自己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就请我们小朋友动动脑筋帮他们找找。

四、幼儿操作记录每一个动物住的层号和第几间房,教师进行指导,鼓励每一个幼儿都动起小手来。

五、结束活动

真棒,你们可真聪明,都做对了,我们今天帮了小动物那么多忙,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去吧!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7

活动名称:《认识国旗》

活动范围:社会领域

目标:1。了解国旗,知道国旗是祖国的象征。

2了解国旗各部分的含义及其设计、设计者和设计故事。

三。了解升国旗的注意事项,尊重国旗,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活动准备:1.国旗一面。

2.供幼儿制作的手工材料——人手一面纸做的小红旗,黄色大小星星若干。

3.关于升旗**、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1.**影音课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请幼儿欣赏,画面截止在国旗出现的时候。

老师:孩子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好吗?动画中绿色的小人是谁?

幼:解放军叔叔!

师:对!小朋友真聪明!

这是我们尊敬的解放军叔叔!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他们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才给了我们祖国和现在更好的生活。现在,哪个孩子知道**中的红色是什么?

幼:国旗!

2.展示黑板上的国旗,引起幼儿兴趣。

师:回答的真棒!看,老师这里有一面国旗。哪位小朋友能跟老师描述一下,这面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旗面上有什么?

年轻人:(长方形、红色、星星等)

师:没错,小朋友回答的真好。这面红旗叫国旗,也叫五星红旗。

它的颜色是红色的,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旗子上有五颗星。星星的颜色是黄色的,包括一颗大星星和四颗小星星。孩子们,为什么这五颗星星大而四颗小?

它们都象征着什么?

幼:(……)

老师:好的,现在老师给你讲一个关于五星红旗的故事。

三。老师讲解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

1949年的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的巢穴——南京,挂在**府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落在了地下,象征新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在人民心中开始描绘。

1949年7月,全国政协公开征集国旗、国徽、歌词图案。

于是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个通知,许多人在工作之余摊开了稿纸,开始了设计工作,其中,上海有一位叫曾联松的人,他看到报纸后心想:

我是中国人,我很爱国,我也应该积极参与国旗的设计,所以他日夜努力构思。一天晚上,他推开窗户站在窗前,看到了明亮的北斗星及其北斗星周围的星星,他想: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正是颗星星吗?

他身边的小明星不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吗?于是,他围绕一颗大星星设计了四颗小星星的图案,并把设计稿送到了北京。

毛主席看到这个设计后,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很有意义,最后大家一致通过,就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诞生了。

4、 回忆升国旗的情景,引导爱护和尊重国旗。

师:听了这么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旗?

年轻人:(操场、运动会、升旗仪式等)

老师:孩子们在很多地方都见过国旗!国旗代表中国和我们的祖国。升旗仪式在许多重要的场合举行。

比如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夺冠,学校的兄弟姐妹们,还有我们幼儿园,每周一也要升国旗。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听一首曲子。(**升国旗幻灯片)谁知道升国旗时**什么歌?

幼:(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师:没错,这首歌叫做《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国歌,每次升国旗的时候都会响起这首歌。老师想问孩子们,在幼儿园升国旗时你会做什么?

(请幼儿示范升国旗时是怎么做的)师:谢谢小朋友的示范。大家说他做的对不对呀?

杨:(对)(不,你不应该戴帽子)

老师:孩子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

年轻:(盯着国旗,不要说话,脱下帽子,向他人致敬,等等)

师:没错,升国旗时要站立端正,原地不动,进入庄严神圣的升国旗仪式中去,不能跑动、说笑、打闹,态度要严肃认真,立正站好对着国旗行“注目礼”,直到国旗冉冉升起。

5发放手材料,引导儿童贴国旗。

师:我们都很尊敬国旗,现在老师给大家发一面红色的旗子,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星星,请小朋友们把他们粘好,变成一面漂亮的五星红旗,好不好?

师:(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们做的都很好!非常棒!

我们要从小热爱祖国爱护国旗,不能印有国旗的纸包东西,或者折飞机。爱国旗是爱祖国的表达,希望孩子们能成为祖国的骄傲。让我们把国旗放在教室里,鼓励我们长大**,为祖国做贡献,好吗?

师:(带领幼儿把成品粘贴到教室,活动结束)活动延伸:在美工区投放粘贴、涂色国旗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完成此美术作品,增强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认识到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了解了过期的历史渊源和意义。通过观察影像资料,尤其是亲自粘贴国旗, 感受升国旗时的庄严和自豪感,更加理解国旗的含义,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教案网.]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认识厚薄,通过学习要求A组学生能正确区分比较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B组学生能区分物体的厚薄,并能说出这个厚,那个薄,不要求说出物体的名称。

3、C组学生要求能用手指出哪个物品厚,哪个物品薄,不做语言要求。

教具准备:衣服、书、黄瓜、胡萝卜、积木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厚薄不同的两件衣服,请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哪件厚,哪件薄?

二、新授课

1、实物感知与比较:

出示厚薄不同的两块积木,让学生先观察,再比较,用手摸一摸,说说哪块厚,哪块薄。

出示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一比哪片厚,哪片薄。

再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再出示胡萝卜片, 观察比较它们的厚薄。

2、巩固认识:把厚薄不同的`黄瓜片和胡萝卜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说出什么厚,什么薄。

3、动动手:做课本练习。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数字10,感知10以内的数,。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场电影!

2.游戏:找座位,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座位号。

师:看电影要有电影票才能够进场,老师这儿就有电影票。小朋友们看看你的'电影票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呢?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动物就应该找几号座位。

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到了座位。

二、认识数字10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师: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吧!草地上有什么?有几棵? 天空中几只蝴蝶?河里有几只鸭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师:看天上飞来了几只燕子?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 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提醒幼儿知道

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燕子,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3.游戏:连线,

游戏玩法: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条连起来。

三、游戏:数贴花。

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1.师:春姑娘今天很开心,说我们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要送奖品给你们呢!每个小朋友10个小贴花,请你数一数你的小贴花是不是有10个,如果不满10个你就把它贴满。

2.如果超过10个,你就把它去掉。

3.幼儿相互检查或请客人老师检查。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2.认识数字10这个环节可以再增加些。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图片进行粘贴。

2、会将相应的水果进行小组归类,在游戏中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及自身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1、 小马、小猴、小羊、小兔等教师示范用的图片各一张。

2、 苹果、橘子、香蕉、梨子等实物图片若干。

3、 水果盆形状的浅色背景纸若干,固体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讲讲

1、师:宝宝,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幼:我喜欢吃某某水果。(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

2、师:你为什么喜欢吃某某水果呀?

幼:因为它是甜甜的、某某的……

3、师:你喜欢吃的水果除了是甜甜的、某某的……,它还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尽力引导幼儿说出他喜欢吃的水果的其他基本特征)

4、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提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基本特征。

(1)某某水果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2)它长得怎样,是什么形状的?

(3)他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二、通过故事的形式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1、师:我们小朋友这么喜欢吃水果,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呀也喜欢吃水果。他们今天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你们猜猜会是哪些小动物呀?

幼1:小猫。

师:小猫是怎么样的啊?(和幼儿一起做喵喵的动作)再猜猜看还有谁也会来呀?

幼2:小狗。

师:小狗会怎么样啊?(和幼儿一起做汪汪的动作)还有谁也会来呀?

幼3:……

2、师:到底是谁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幼:好!

师:看,是谁来了?(教师模仿马蹄声“的哒的,的哒的”并出示小马图片)

幼:是小马!

师:看到它们来了我们要和它们说什么呀?

幼:小马你好!欢迎你到我们班来!

师:你们知道小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请幼儿猜一猜)

幼:……

师:我来问问小马看,你们有没有猜对。小马小马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呀?(教师模仿小马的口吻说:我呀最喜欢吃香香的圆圆的红红的吃到嘴里甜甜的——)

幼:苹果!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苹果呢?

幼:因为它是红红的甜甜的呀!

师:原来小马最喜欢吃苹果呀!(从身后抽出苹果图片并贴在小马旁边)

3、教师以同样的形式逐一出示别的动物和水果图片,边演示边讲故事。

小猴说:“我喜欢吃香蕉,香蕉吃起来甜丝丝的、滑溜溜的。”

小羊说:“我最想吃脆脆的梨子。”

小兔说:“我最喜欢吃橘子了,橘子黄黄的,吃到嘴里全是酸酸甜甜的水。”

4、 请幼儿再次重述各种水果的基本特征。

师:小马、小猴、小羊、小兔都来了,它们说它们要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带来给我们班的宝宝分享呢!你们开不开心呀?

幼:开心。

师:小动物给我们带水果来那我们要和它们说什么呀?

幼:谢谢!

师:那你们说说看小动物们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水果呢?

幼1:小马会带来某某的、某某的、某某的苹果。(再次重述苹果的基本特征)

幼2:小猴会带来某某的、某某的、某某的香蕉。(再次重述香蕉的基本特征)

幼3:小羊会带来某某的、某某的、某某的梨子。(再次重述梨子的基本特征)

幼4:小兔会带来某某的、某某的、某某的橘子。(再次重述橘子的基本特征)

三、教师示范并请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在水果盆形状的背景纸上进行粘贴。

1、引出水果盆形状的背景图片。

师: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水果想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想个办法把水果装起来,对了,宝宝家里的水果是放在哪里的呢?

幼:桌子上、盘子里……

2、教师示范将水果“放入”盘中。

师:好吃的水果要放在水果盘里,我喜欢吃苹果,我在我的盘子里放一个苹果。轻轻地轻轻地苹果放上去了,哎呀,苹果掉下来了,怎么办?

幼:请胶水宝宝帮帮忙。

师:我来贴一贴,我最爱吃小马带来的苹果!你们爱吃什么呀?(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请你们也来装一样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到水果盆里去吧!

3、幼儿操作。

(1)幼儿自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图片贴在水果盆形状的背景纸上。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选择图片时出现的情况,引导胆小的幼儿做出选择。

(3)引导幼儿边贴水果图片边说:我最爱吃小猴带来的香蕉,我最爱吃小兔带来的橘子……

四、初步对水果盆里的水果进行归类。

1、师:宝宝的水果装好了吗?请把你们的小盘子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好吗?没有装好水果的宝宝加油哦!

2、引导幼儿在教室四面站开。

师:喜欢吃苹果的宝宝在哪里?苹果宝宝走呀走,走到老师这里来。

喜欢吃香蕉的宝宝在哪里?香蕉宝宝跑呀跑,跑到老师这里来。

喜欢吃梨子的宝宝在哪里?梨子宝宝跳呀跳,跳到老师这里来。

喜欢吃橘子的宝宝在哪里?橘子宝宝飞呀飞,飞到老师这里来。

五、游戏:水果蹲

师:宝宝今天好开心呀,我们一起来做个“水果蹲”的游戏吧!

1、幼儿胸前举好自己粘贴的水果图片,表示自己扮演某一种水果。

2、教师念儿歌,如:“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某某蹲”等。

3、幼儿按口令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可视幼儿的反应快慢程度改变儿歌的节奏)

4、游戏重复几遍后,活动结束。

5、小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不一样的好吃的水果,每种水果都有不一样的营养,以后我们要多吃水果,保持身体健康。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1、2、3。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秤钩秤东西,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来割草,8像葫芦爬上房,9像勺子能盛饭,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象,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请出大数字宝宝1、2、3(出示数字大卡片),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个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教学反思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的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再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幼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里。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13

中班数学活动教学计划:了解时间教学计划

中学数学活动时间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了解时间的表面结构和指针、分针的运动规律,学会检查重点,制定工作计划,珍惜时间。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中班数学活动课,看时间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台面的表面结构和指针、分针的正常操作,学会整点检查。

2养成注重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

4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内容:

《时中》

活动准备:

1个时中型号,1个小时中

活动程序:

首先,游戏:猜猜您看到过什么样的时间? (闹中,座中,落地中)时中的作用是什么? (起床)

其次,给孩子一个小时。请观察孩子(请告诉老师看):这两个针是一样的吗?

摘要: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中间平面上有1到12个数字,数字之间是1平方。共有12个网格。

第三,《龟兔赛跑》故事进口商: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在玩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他们在同一位置比赛开始。

(兔子从12点到12点跑了一圈;乌龟从12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谁是分针和时针?

然后再次运行,乌龟会去**?

摘要:分针绕一圈,小时绕一个空间。

四:显示三个时中,请观察儿童。

老师:这三个铃铛是一样的吗?**一样?还有其他地方吗?请让孩子回答。

例如: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除法指向1。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个,就是整个时间)游戏:考验你,请给孩子**。

然后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记录时间?(整个时间用几个、两个点、两个零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孩子说:老狼几点了?老师出示卡片,孩子拨号。

6.显示两张**。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孩子们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

您的一天如何安排?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时间表。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使幼儿发现土壤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地方,教育幼儿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挖土的小铲子,纸盒若干。

2、装几盒泥土放在桌上供幼儿观察。

3、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挖泥土。

“请小朋友拿上小铲子,我们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泥土里有些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到户外挖泥土,引导幼儿观察上中有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东西。

“请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发现什么?注意不要马上弄出来。”指导幼儿观察,倾听幼儿的议论,观察幼儿的态度。

“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土壤里有枯树叶、树根、死虫子、骨头……)

“另外,土壤中还有大家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帮助把枯叶—……等腐烂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么用?”

(肥肥的土壤里可以生长各种植物、蔬菜、树木、花卉、水稻、草等。人们就有粮食和蔬菜吃,动物也有了食物。土壤还是蚂蚁、蚯蚓等小动物的家。)

三、小结。

“土壤很宝贵,没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吃,有的动物也就没有家。我们要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四、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土壤及土壤中生长的各种植物。

2、组织幼儿在土壤里种花或其它植物。

中班6的认识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4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大小的差异进行4以内数的排序。

3、要求幼儿能听清老师的指示语,并能按指示语活动。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卡片1—4,贴绒大数卡1—4。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数字1,2,3的认识。

1、拍手数数游戏:

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听好口令:预备—拍!拍完后说说: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在拿出相应的数字。

师:现在老师来拍铃鼓,你们仔细听,数一数,看看老师拍了几下,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数字。

二、感知4以内的数量。

1、黑板上出示实物卡片:

师: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只?集体点数验证4数量的实物卡。请一个朋友按动物数量多少给它们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

师:谁能帮助这些小动物来排排对,看看你会把谁排在最前面,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来给它们排队的?

三、认识数字4。

1、出示1—4的数卡。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都认得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里面哪些是我们没有学的?它是几?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4像一面小红旗。

2、为实物匹配数卡,知道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师: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小动物有几个就送几的数字朋友,一边送一边说:几只XX,送数字几给你做朋友。

师:4除了表示4只猴子一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4还可以表示4个苹果,4个橘子等)。

四、幼儿操作活动。

1、请给每个数字找实物卡做朋友,找对了就送给它,看谁找的对,说的好。

2、活动评价。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九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认识椭圆形的教案九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1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形

教案目的: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教案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教案流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x”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椭圆形的物体。

2、通过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探索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能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椭圆形和圆形彩色纸片各一张。

2、学具:幼儿人手两张圆形、椭圆形纸。

幼儿用书地18页,19页,彩色笔若干,各种几何图形以及胶棒。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教师分别出示圆形和椭圆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这两个图形,并将圆形和椭圆形纸片重叠起来进行比较,让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上下对折和左右,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的两条折印一样长;而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也可让幼儿将椭圆形和圆形纸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探索圆形和椭圆形的特征。

3、教师小结:圆形无论图和对折多一样长,椭圆形则不一样长,并且,圆形无论怎么折都可以重合,而椭圆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启发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在家里、在幼儿园、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椭圆形。

二、操作活动。

1、观察蝴蝶和花,说说: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引导幼儿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和圆点的数量,启发幼儿添画圆点,使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3、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启发幼儿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4、启发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图,并贴在方框中。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4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形

教案目的: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教案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教案流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x”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师幼共同收集生活中各种的图形实物。

物质准备:贴有‘各种图形’的展板、教学课件、人手一份圆形与椭圆形卡片、一根小吸管、夹板。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图形王国”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图形。

师:今天我们来到图形王国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图形?

二、说出椭圆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图形王国里又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图形?(椭圆形)它像什么?

我们还请来了它的好朋友圆形,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圆形和椭圆形的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通过操作比较,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通过两图形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师:小朋友把圆形和椭圆形卡片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操作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2、通过测量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发现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

(1)师:我们用吸管测量椭圆形和圆形的红色折痕和黑色折痕,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出测量要求:先测量圆形的红线和黑线,再测量椭圆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操作后提问:你在测量圆形和椭圆形折痕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都是一样长;

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一条折痕长、一条折痕短)。

总结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成鸭蛋圈,圆圆扁扁的。

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巩固椭圆形的特征。

1、从课件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小红家里也藏着很多像椭圆形的物体,我们来找找!

2、从各种生活实物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找找桌面上“哪个东西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找到后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一说。

师:我们到教室外面继续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数学区:找椭圆形(提供几何圆形装饰卡,让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美工区:椭圆形添画(提供椭圆形的基本图案,让幼儿自由添画)

益智区:图形棋(投放图形棋,让幼儿通过下图形棋熟悉各种图形)

2、家庭活动:回家继续寻找生活中像椭圆形的物品。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7

目地要求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蒙氏数学:认识椭圆形(数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蝴蝶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这只蝴蝶是用什么拼成的呀?都有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呀?有没有角?这些呀,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椭圆形。

(二)、认识椭圆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椭圆形和圆形是一对好朋友,老师这里也有椭圆形和圆形。刚才小朋友说了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那我们来看看椭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圆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师: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圆形、椭圆形和正方形,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看谁找的仔细。

2.引导幼儿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你们都有什么发现呢?现在来说一说吧。谁发现了它们相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呀,椭圆形和圆形一样都没有角,它们的边是圆滑的,这就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师:谁发现了它们不相同的地方呢?

(1)引导幼儿通过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比较,发现第一个不同点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师:现在,把椭圆形和圆形上下左右对折,都有两条折印,这两个图形的折印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也把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上下左右对折。看看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印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请让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休息好,看老师用小纸棒量量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小结:原来呀,椭圆形的边是圆滑的,没有角,它的两头比圆形更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两条折线不一样长。

(三)、找椭圆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老师还用圆形和椭圆形拼出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请小朋友找出熊猫身上的椭圆形。并给它图上好看的颜色。

(四)、活动延伸

师: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形状的物品,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把他滑下来。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

3、能从生活中寻找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PPT课件一份,人手一份椭圆形、圆形和吸管的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若干,5个贴有不同形状标志的篮子等

活动过程:

1、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过“小猴卖圈”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圆圈圈。今天,听说儿童百货商店里进了一批新货,又有一些小动物来买东西,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要买什么呢?

(导入部分我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认识椭圆形做好铺垫。)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复习基本图形。

师:小猪来了,它手中的纸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三角形。

师:小猪说,妈妈让我用这个三角形当早点,于是小猴递给它一块三明治。

师:小鸡来了,它纸片上的图形是什么?

幼:正方形。

师:小猫说,我感冒了,要用它来擦鼻涕,小猴给了它一条手帕。

师:小老虎来了,它要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

师:小老虎说,它的新球鞋有了,就差一个圆圈圈踢着玩,于是小猴给了它一个足球。

师:小乌龟也来了,它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幼:长方形。

师:小乌龟说它要去上幼儿园了,想用它来画画,小猴递给他一盒水彩笔。

师:这时小熊来了,把纸片递给小猴。小猴一看,愣住了,“咦?这是什么形状呢?”

(这个环节我改编了“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以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了小猪、小鸡、小猫、小老虎、小乌龟和小熊到百货商店买不同形状物品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在对话互动中复习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

3、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快告诉小猴,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幼:椭圆形。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在课件中出示椭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椭圆形的名称。)

(2)引导幼儿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小熊说今天它请客,要用来它来装红烧鱼。小猴递给了它一个圆盘子。小熊看了看,连忙摇摇头说“不对!不对!”

①课件出示椭圆形和圆形,观察讨论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那么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扁扁的。

幼:椭圆形看起来比较长,比较扁。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长长扁扁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的很好!椭圆形和圆形还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动手来比一比。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从图形的外形特征上充分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②幼儿分组操作,探索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我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打开后有两条折痕,看一看,你们觉得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它们是一样长的。

幼:不一样长。

师:我把椭圆形也这样对折两次,打开后也有两条折痕,你们比一比,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不一样长。

幼:一条长,一条短。

●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测,教师观察指导。

师: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用吸管量一量,这两条折痕一样长吗?量完圆形,也用一样的办法对折比一比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怎么样。

●师幼分享交流操作结果,梳理提升经验。

师:你刚才是怎么比的?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我把吸管放在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两条折痕都和吸管一样长。

师:你发现了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

幼:我把吸管重叠放在椭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一条折痕短,一条折痕长。

师:所以椭圆形的两条折痕一样长吗?

幼:不一样长,一条长,一条短。

师:(小结)原来,圆形的两个折痕一样长;而椭圆形的两头比较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问题启发、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教学策略。首先我以问题“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先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差异,在幼儿发现两者外形不同的基础上,我把问题进一步深入和推进,引导幼儿关注和探索两个图形本质的差异。我把圆形和椭圆形分别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请幼儿猜想判断,“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为了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我为每个幼儿投放一个圆形、一个椭圆形和一根吸管,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材料互动,从而发现两个图形的两条折痕的不同。其中,这根吸管的长度就是圆形的直径,投放的圆形的直径与椭圆形的短轴一样长。在幼儿操作探索后,教师鼓励幼儿以两两交流、小组交流、师**流等方式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1)幼儿和同伴分享交流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师: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椭圆形,收集一些椭圆形的物体和图片。现在,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能为百货商店添加什么椭圆形的商品呢?

(2)教师结合PPT提升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经验。

师:除了小朋友刚才说的这些物品,我也找到了很多看起来像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物品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说一说之前在生活中寻找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我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常见椭圆形的物品,梳理提升了幼儿对椭圆形的感知经验。)

5、以“整理货柜”的游戏,引导幼儿按照图形进行分类。

师:今天百货商店里又到了一批新货,小猴请你们帮忙整理。先看看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然后把它放入贴着这种形状标志的篮子里。

(这个环节我延续“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请幼儿为小猴的百货商店添加商品,并以“帮小猴整理货柜”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上物品的形状放入贴有相应图形标志的篮子里进行分类。)

6、分组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图形大搜索:投放几何图形装饰卡,引导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2)图形棋:投放包含各种图形的棋纸,引导幼儿和同伴按指定规则下棋。

(3)添画:投放画有椭圆形的底图,引导幼儿为椭圆形添画变成新形象。

(4)拼图:投放画有不同形象的椭圆形底板,引导幼儿根据椭圆形特征进行拼图。

(本环节我设计投放了多种层次、难度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在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认识椭圆形的教案 篇9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09208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选调生工作总结12篇
下一篇 : 公司实习周记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