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作文(编辑 笑面虎)以下是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整理的“郭明义观后感”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决定作品名观后感好坏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如果您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郭明义观后感【篇1】

**了影片《郭明义》后,我的心再一次的震撼,在经济利益至上的今天,受到金钱冲击的人们渐渐的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冷漠、复杂,也许在他们心里最关注的是一已私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劣根性就会直接滋生出来了老太太自己跌倒反而诬赖是扶他的小伙子撞倒的事情,这种事情真实的反应出一些人的劣根性心理,只要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能让自己过得好,管他什么道德啊、良心啊,他们宁愿被狗给吃了,也要获得好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也是现今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那种舍已为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变得只有傻子才会去做的事。

而郭明义正是用他那种热心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执着的“傻”精神再一次催生出了雷锋精神的传承。郭明义也用自己的真爱换来了家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支持,这体现了人性的心理变化。也许,在这里要用一句“理解万岁”才更具有代表性。

无数次的献血,无数次的为需要帮助的白血病患者奔波,无数次的精神咨询,显示出人们对生活的无奈和渴望。同时,它也反映了共产党员郭明义的平凡生活和崇高境界。他是新世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正的雷锋。

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感动着我、触动着我,让我思索… 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所谓英雄并非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见义勇为的“武林高手”,或是为国防科技建设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我们也呼唤在平凡岗位中默默奉献、在服务群众中书写辉煌的普通人。甘于贫穷,乐于贫穷是中华民族最受尊重的美德,甘于牺牲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尺度。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党员这一名称,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绝不只是一句空话,应当把它念在嘴上、做在手上、印在心里。

作为党员我们应将党员的道德信念与人生的充实、快乐统一起来,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变为使命、变为习惯性的生活方式,用我们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去诠释“怎样做党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让我们努力做播种者,播撒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种子,让一代又一代人收获和继承。

郭明义观后感【篇2】

简单?不简单!

今天看了电影《郭明义》,当然郭明义这个名字于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是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那时候因为要高考,多记下几个名人名事在作文中可是能用作亮点材料的,因此只是从功利的角度,而且也确实用这个名字为自己高考文添了亮点。但现在当我回过头来真正理解他的故事时,我感到羞愧。

他很平凡,只是鞍山的一个普通工人;他很朴素,勤劳正直;他很朴素,房子简朴,生活简朴。但他又不平凡,在他心里想的眼里看到的总是他可以帮到的人;他也不简单,他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地问自己“我还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他可以为了让同事过得好点一连几次放弃分房的机会;他可以为了别人的安全在夜晚冒着大雨去带着大伙抢修公路;他可以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去坚持那十子万分之一的希望。

他放心了,因为他每天工作认真负责。他高兴是因为他看到别人高兴。他很高兴,因为他为别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他不仅为帮助过的人所感动,也为社会和中国所感动。

我们古语说“大道至简”,我们常说“上善若水”,我们今天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是我们民族的血液和灵魂,郭明义是一个典型,我们社会上这样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多,但同时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小悦悦事件、药家鑫事件还有奶粉事件等等一次次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我们国家正在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可现状却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不协调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军事强大了,但钱包鼓起来了并不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明也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在精神文明方面,郭明义是清泉。郭明义的精神代表着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在要进天堂的门票还剩最后一张时,有两个老太太,一个捐款捐了一百万,但最后得到门票的是另一个只捐了一块钱的人,当富老太太愤愤不平时,她得到的是这样的回答:“您虽然捐了一百万,但那仅仅是您财产的十分之一,而别人捐的一块钱却是她的百分之百啊...”。

我一直对这个故事印象很深刻,因为它说明钱不是一切,真正重要的可以感动别人的是人的善心,郭明义就是这样,不管有没有天堂,我相信他给自己以及我们的社会创造了一个人间天堂。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可以捐出自己一半多的收入来帮助贫困的孩子,一个算不得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为了实现别人的一个愿望去尽自己所能,一个像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可以坚持献血十几年去帮助那些萍水相逢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他有美德。他具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他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社会和谐相处。康德说,美是一种无意识的目的性,郭明义的精神是美的,他不想得到任何荣誉或利益,但正是这种非功利的善举给他带来了幸福,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芒。

不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也不管地域、环境、种族如何不同,总有一种东西大家共有的,那就是康德所说的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是人间的大爱。古时候有人性说,但我觉得不论性本善、性本恶还是人性不善不恶,也总有一个方向是不变的,那就是人性向善,我们追求善的理想是不变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培养出的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德乃根本,是软实力绝对重要的组成要素。

郭明义精神是我们时代的象征,而要真正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仅仅靠看几部电影是不够的,更不是要等到别人来规范要求我们做点什么的表面化形式,它应当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我意识。没有知识可以学习、没有金钱可以努力去赚,但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便是学富五车腰缠万贯也都是身外之物,据说像三聚氰胺都是博士以上学历才能造出来的,可见有知识没品德的人更可怕。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器物可以照搬、技术可以模仿、管理可以参照、制度可以借鉴;而道德文化这一熔铸于民族灵魂的精神血脉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它深深镌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的代表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前进方向。

就个人而言,郭明义是社会的一员。即使他能尽力而为,效果也是有限的。可从社会来讲,我们是一个整体,如果十三亿人或者大多数人可以有这样的品质或者说比较好的道德,那就会形成我们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是任谁也打不垮的,这才更有利于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习实践郭明义精神很简单,不需要那么壮烈,我们可以从节约一滴水、让一个座、少扔点垃圾等等小事做起;而真正实践郭明义精神也很不简单,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可即便连这些小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同学在光荣的坚持几天后就放弃了,我希望在大家在做有些不太道德行为的时候,或者看到有人需要我们伸一把手而打算旁观的时候,可以先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可以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简单的小事,执着的爱,平凡的郭明义展显了这种高尚的道德,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做到了。我们呢?

郭明义观后感【篇3】

我的大学在雷锋的故乡抚顺。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雷锋精神与当今社会不和谐。可在学校的一次组织下看了《郭明义》这部电影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很久没感动了,但是影片《郭明义》却让我在泪水中把它看完。

我哭是因为感动,我哭是因为我是真实的。郭明义,一个普通的公路管理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情。他20年来献血6万毫升,是自己的10多倍。

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首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首批遗体和角膜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家三口至今还住着一间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不足40平方米的单人房。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16年来,他只想付出,不求回报,让人永远不懂懂懂,从旁观到积极参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影片中以郭明义让住房送电视、花3年时间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儿寻找合适的配型,、五十六本献血卡、恬淡的家庭等一系列故事为主线,表现了郭明义的平凡生活、崇高境界,是当今一个真实的活在我们身边的新世纪的雷锋。

当我看到他的故事时,我感到震惊,因为这个物质世界并没有阻止他无私的奉献。然而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与感动。敬佩是他那不被理解仍坚持不懈做善事的恒心,感动是因为他那“总能看到比自己困难的人”的善心、善行。

这部电影再一次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什么是雷锋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想做一辈子好事,就要将“做好事”视作自己的社会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坚持。

郭明义就是这样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能做到今天,这其中也有酸甜苦辣,但我们一路走过来了。我们流下的热泪,不是悲伤而是高兴。

”所以他能坚持到现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奉献,什么叫做无私。

郭明义虽然不富,但他的举动却让不少富人脸红。他不富有但他倾尽自己的所有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自己说过:

“如果我把钱给别人了,我就睡得特别的踏实。”这不是有些富翁们会有的想法。有些富翁明明自己很富有,却是一毛不拔。

但他们也有慷慨的时间,但他们只是为自己慷慨。比如买别墅,吃大餐,养小蜂蜜等等。如果把这些钱都用来帮助贫困的失学儿童,许多人就能重返校园。

可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在我看来,这些人很穷-精神很差。这也是真的悲哀!

这些人真是不能与郭明义相提并论。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郭明义这样的事情,但我们需要尽我们所能去做。因为有时候我们做的一件小事很可能会影响别人的生活。如果我们都能为他人做我们能做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们将会生活的更加幸福。

郭明义说:“我所做的一切,如果在30年前,在全民学雷锋的时代,应该是极其平常的。我这样去做事,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动机和缘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和30年前迥然不同,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利”字,背信弃义,损人利己,很多人都已经***常,见怪不怪了,似乎将社会道德都已经淡忘了。而郭明义同志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无私奉献,单位多次分房他都婉言拒绝,在现在社会能面对房子不动声色的人绝对少之又少,可他就宁愿自己住在小房子里,把机会留给身边他认为更有需要的人,其实他自己何尝不需要房子呢?这就是郭明义同志的奉献精神!

“有人觉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财富。但我认为物质财富只是个人享受,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用来帮助穷人和分享,就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对我来说,这55张献血证和200多封感谢信是最大的奖励。

”这样的话语,虽然朴实,却不乏感人的力量,一字一句都敲在我们的心上。许多人在追求金钱与名利的途中,却遗失了快乐和幸福,而郭明义,却以他坚守的方式,以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方式,寻到了心灵的快乐和安宁,因为给别人幸福而得到幸福,这是怎样一种境界,你、我,又可曾理解?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谚语,其中真味又有几人能咂摸出来?

很多人认为雷锋时代已经过去,雷锋精神也逐渐淡出。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雷锋精神还在,身边还有这样的好同志、好党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在岗位上兢兢业业。

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可以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光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精神世界应该与时俱进,这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和不可或缺的。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继承雷锋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可能我们只是非常渺小的个体,不能有轰轰烈烈的成绩,可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件小的好事,汇聚起来就是件大事,我们要把雷锋精神,郭明义先进事迹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准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郭明义观后感【篇4】

近日,教育局机关总支组织党员观看电影《郭明义》。郭明义是鞍钢一名普通工人,被誉为当代活雷锋。他爱岗敬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担任翻译时为鞍钢挽回了十万余元损失,并拒绝了外方的高薪聘请。他二十年来一直坚持献血,献血量是全身血量的十多倍,并组织工友们义务献血。他一直资助失学儿童和困难群众,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帮助患白血病的孩子治病,实现理想,寻找配型合适的捐献者,最终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他把分给自己的房子让给工友,一家三口挤在一套小房子里。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看完电影我很感动,我们为自己、为亲人朋友可以付出时间与金钱,但是却很难像郭明义这样为陌生人付出那么多。郭明义自己的生活还十分困难,孩子直到上大学都没有自己的房间,家里唯一的彩电被他卖掉了,他常年穿着工作服,为妻子买几十元的戒指。但是他却坚持献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累计捐款十几万。他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非常富有。也许很多人难以理解他的行为,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高尚。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功利色彩的世界上,他是一缕穿透世俗价值观的阳光。也许在我们眼中他本身就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可是他却总能发现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并毫不吝啬的给予他所能给与的帮助。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可是像这样几十年坚持做好事,并乐此不疲,的确很难。

正如郭明义20xx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描述的那样: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也许我们做不到和郭明义一样为他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他人。我们少买一件新衣服,少吃一顿大餐,举手之劳或许就可以成为挽救一个家庭,一条生命的一份力量。我们也应该和郭明义一样,经常多看看自己的周围,是否有人需要帮助。只要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终会汇聚成爱的海洋。

郭明义观后感【篇5】

在当下热闹而喧嚣的电影环境中,这部影片却从容而朴实,一如其简简单单的片名《郭明义》——它来自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虽然故事并不复杂,但郭明义的言行深深地印在我心中。他的追求是弘扬当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

” 郭明义正是这样的人,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随着影片的进程,我又了解到他热心奉献的一面。他帮助身患重病的小女孩筹集医药费,到航空公司乞求负责人帮助小女孩完成当空姐的梦想;他不辞辛苦,历经3年时间为身患白血病急需换肾的小男孩***;三次将家里的彩电送给村小学的孩子们;几次将单位分房的机会让给他人。郭明义他是妻子眼中的“郭傻子”因为他义务献工、献钱、献血,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个小时,先后资助18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参加了54次义务献血和捐献血小板;他是女儿口中的“千里眼”,因为他总能看到比自己家人更需要帮助的人,总能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他是铁矿职工澡堂里的搓澡工,因为下班后总要在澡堂里忙活着帮工友们搓背,嘴里还不停讲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捐献;他更是我们眼中的好党员,因为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感动着我、触动着我,让我思索… 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所谓英雄并非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见义勇为的“武林高手”,或是为国防科技建设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我们也呼唤在平凡岗位中默默奉献、在服务群众中书写辉煌的普通人。甘于贫穷,乐于贫穷是中华民族最受尊重的美德,甘于牺牲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尺度。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党员这一名称,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绝不只是一句空话,应当把它念在嘴上、做在手上、印在心里。

作为党员我们应将党员的道德信念与人生的充实、快乐统一起来,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变为使命、变为***的生活方式,用我们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去诠释 “怎样做党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让我们努力做播种者,播撒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种子,让一代又一代人收获和继承。

郭明义观后感【篇6】

在当下热闹而喧嚣的电影环境中,这部影片却从容而朴实,一如其简简单单的片名《郭明义》——它来自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艺术化地表现了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人如己,甚至爱人超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他先后获得的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之外,这部电影为郭明义这样一位普通但却光彩照人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树立了一座朴素的丰碑。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位观众的灵魂得到震动,也让我们各种“皮袍下的小”更加无地自容。

影片中由侯勇扮演的郭明义,无论是外形、气质、行为,都最大限度地还原和接近了生活中的郭明义。那性格的轴,那笑容的憨,那心肠的热,那生活的简单,那语言的通俗,都为人物塑造带给了坚实的基础。而影片也没有过多地去追求戏剧性的冲突,虚构大起大落的情节,渲染大悲大喜的情绪,而是老老实实地选取了郭明义生活中各种感人的事迹,用从容的手法还原出来,用生活本身的朴实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无论是他作为“业余”翻译向外国公司讨回赔偿,还是帮忙白血病少女获得新生;无论是他三次将自家彩电送给别人,还是将一生中工资的一半都资助了他人;无论是他20年献出超过自身血量10倍多的鲜血或是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每一个看似平凡的行为、看似细小的事情,都不动声色地托举出一个像金子般闪亮的灵魂。

这部影片是《闯关东》等著名电视剧的编剧高满堂先生的编剧作品,尽管这类影片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英模”话语体系惯性的某些制约,但是影片已经尽可能还原出生活的质感。而它的美学好处也恰恰体此刻,当生活能够打动你的时候,尊重生活就能打动观众。过多的`技巧性修饰、过多的因果逻辑演绎出的戏剧冲突,常常让本来感动人的生活变成矫情的故事。

这部影片,对于郭明义的性格、心理的内在性揭示虽然不够充分,但是却用超多“无私奉献”的事迹,串联起郭明义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透过郭明义的家庭关联、社会关联展示了他朴素的价值观。当别人以为他疯了、傻了的时候,他严肃地提醒对方:你虽然有20年党龄,但也许你已经20年没有看党章了吧?当孩子问他为什么总能发现比自己家庭更困难的人的时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当妻子责怪他对家庭照顾太少对别人关心太多的时候,他会略显惭愧地回答,看到别人比我们更苦更难的时候,我总不能把头扭过去,装作没有看见吧?……他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朴素,一方面是一种道德关怀,爱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种政治信仰:做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能够让人看得出来!现实生活中,一个共产党人是否能够被群众看出来,看出来他是否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来说,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肃的考验。在革命年代,成千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而这天,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对待人民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郭明义带给了一个范例。从这个好处上说,这部电影仿佛明镜高悬,“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

《郭明义》由主旋律电影的“金奖导演”陈国星执导。与陈国星导演的主旋律影片的一贯风格相一致,这部影片在剧作风格上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并没有选取纪实语态的叙述,而是选取了一种常规戏剧的影像风格。画面优美、构图完整、镜头流畅、节奏紧凑、声画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制作精致、氛围渲染充分的艺术世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那座宿舍楼,如同生活中郭明义一家3口人至今还居住的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宿舍,其建筑的外形,如同一个人字,既增加了画面的造型感,同时也成为一种符号:正是这些生活在宿舍楼里的普普通通人,支撑起了一个坚韧的沐浴在朝阳中的大写的人,他们感动中国,更就应感动以前在党旗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的每一个中共党员。

郭明义观后感【篇7】

上星期,我**了电影《郭明义》,虽说郭明义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但我对他的事迹倒是没有过更深的了解。对他的印象是高考的常用材料,雷锋的**人和全国道德模范。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郭明义的每一点。他平凡的身份和非凡的信仰让人感动。

在电影中,郭明义的扮演者侯勇塑造过许许多多的军人形象,向来是以硬朗、威严的形象示人,而这次饰演的郭明义却与过往完全不同,他只是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身板不算硬,个子也不高,骑着一辆28寸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乡村的道路上时,很担心就这么倒下了;可当他多次提到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他付诸实际时,他的形象立刻就高大了。

英雄对得起世人,却对不住自己人。郭明义一家生活贫困。他放弃的是物质财富,攫取的是精神财富。电影中那一沓厚厚的献血本,三次将家中的电视机捐献给更困难的人,他为白血病患者奔波只为寻找合适的骨髓配型,将单位分房多次让给工友而一家三口挤在小小的宿舍中,我确实同电影中的其他人一样不理解,也不会这样做。

可扪心自问,当我自己处在万难之中,是否渴望别人拉你一把,是否想要一份无关同情、可怜的无私帮助呢?

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双互相帮助的手,社会也需要这种信念。特别像影片中身患重症,但梦想站上舞台的白血病男孩,他的亲人朋友都放弃他时,郭明义的所作所为挽救了这条年轻的生命,无论郭叔叔付出了多少,看结果都是值得的,因为生命应该被尊重。看完电影后,我反思自己为他人所做的一切。当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时,我是否有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志愿活动与自己的娱乐发生冲突时,我是否放弃娱乐而参与公益活动。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想做任何感人的事。只要平时多做点工作,周末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愿意把精力花在关心困难群众上,人与人之间就能有更多的温暖!

今天**了《郭明义》这部电影,影片中郭明义的事迹犹如在巍峨的高山上树立的标杆,我看后非常感动,追随之情油然而生。

郭明义观后感【篇8】

生如夏花,是郭明义用年复一年的坚持支撑起了这些孩子们的世界,是他用再平凡不过的双手给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是他给予他们生的勇气和力量。

他的爱来自内心,他在奉献中品味幸福。他没有成为最称职的父亲,是为了成为患病孩子们最好的父亲,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他抱住生命垂危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他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柔软;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他用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在每一件困难面前,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他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他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对于那些得到帮助的人来说,与郭明义在一起的地方是天堂。然而,如果我们愿意,每个人在茫茫人海中都可以成为别人生活中的太阳和天堂。

是的,只要我们愿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09408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接待的礼仪常识推荐
下一篇 : 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