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编辑为你整理的“圆的周长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让你有所收获,可以考虑一下哦或许会有创新的点子!

圆的周长课件(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的周长》。

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它包括周长的含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等知识,为学生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课本、钟面等实物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在进一步的动手实践,探究规律中,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运用。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② 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分页标题#e#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和慨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

考的习惯,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长方形有关的几何初步知识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设计: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围一围,量一量,摸一摸,画一画,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法安排: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将学生分成4人学习小组,同组异质: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围一围,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备课设想:

一、 在问题情境中感悟周长的含义

杜威“做中学”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经验和自然相互联系”,从而可知“做中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引入——情境激趣问题引路。

为了让学生掌握周长含义中的几个要素:“一周”“一周的长度”“封闭图形”,我设计儿童喜爱的童话例题,并依题中情境的展开、交换提出三个层次的数学问题:分页标题#e#

① 一周是什么意思?

我利用动态课件创设3只卡通小动物绕着规则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树叶)行走一周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3只小动物行走的路径,感受“一周”“一圈”的含义

② 周长指的是什么?

通过提出“走了一周(或一圈)走了多少路”的问题,理解“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把“一周”和“一周的长度即周长”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

③ 什么是封闭图形?

通过观察一组图形的特征,直观地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二、 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

当学生对周长的意义有了清晰的理解之后,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便成了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二个认知目标,我根据活动既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准备放手让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活动,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得出求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是:直接量出图形各边的长,求出各边的长度和即为图形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测量不规则图形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与测量规则图形有所不同,如量树叶的周长要用绳子围出一周,然后拉直量出其长度,经历这个过程后使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对策。

三、 在合作、探究中悟出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解法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三个认知目标,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用简便方法求其周长,其意义不光是在计算的技巧上,重要的是突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把握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准备在学生测量并计算出一张卡片的周长之后,让不同的算法都上台展示,再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形周长的3种不同解法,

① 6+4+6+4=20 (直接应用周长的意义)

② 6×2+4×2=20 (应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③ (6+4)×2=20 (长方形的特征加乘法分配律)

通过交流与研讨,使学生认清每一种解法的意义和依据,认识自己的那种解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

四、 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巩固深化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训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数学的积极性,我设计的练习题是: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分页标题#e#

2、这是我班李尚儒同学的一幅画,你能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3、李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需要多少米?

4、猜一猜:谁先到达终点?

五、评价——在做中体现。

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在最后我让学生给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圆的周长课件(篇2)

一、说教材《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

⒈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几何画板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

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教学准备:⒈圆片,铁丝圆,电教媒体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几何画板”课件显示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正方形的周长我们会求,那么圆的周长该怎样求呢?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㈡引导探索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出示教具铁丝圆、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板书),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接着师生合作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最后学生同桌合作用两种方法量出圆片的周长,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我用“几何画板”课件:《小球的轨迹》——形成一个圆,用刚才的绕线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

⒊操作实验。第一层次:观察猜想。(学生观察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猜一猜,A.大圆、小圆谁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第二层次:量一量,验证猜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应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我让学生分组做个小实验,桌面上有3个圆,各人先观察,猜想,然后小组四人合作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下表中: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汇报得出其中的一组数据是:圆的直径3厘米时,它的周长为9厘米多一些,圆的直径为9厘米时,它的周长为27厘米多一些。圆的直径为12厘米时,它的周长为36厘米多一些。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学生证明:圆的周长与它直径有关系。第三层次:出示“几何画板”课件,《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演示:圆直径长,周长就大;直径短,圆周长就小。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存在什么关系?第四层次:比较数据,揭示关系。比较是一切真理的基础。让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又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那么是不是其他的圆周长与它直径也有这种关系呢?教师演示“几何画板”中C1、C2、C3分别与其直径的倍数关系,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得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通过第二步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介绍圆周率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板书②再介绍π的读写法。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让学生思考知道圆的直径、半径怎样求圆周长。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根据直径、半径的关系写成C=2πr(板书),你会求刚才“几何画板”上《小球的轨迹》中的圆的周长吗?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㈢初步运用新知⒈完成第1题的(1)、(3)两小题。⒉下面的说法对吗?①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⒊出示例1和“做一做”,让学生任选一题。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学习例题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⒋质疑问难。㈣新知总结对上面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次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要求圆周长时,必须设法求得圆的直径或半径。这样使学生对求圆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㈤新知运用国家教委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意见中提出: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节练习中我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

⒈基础练习

①求下列各圆的周长(“几何画板”演示)

②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8米,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③我们再来判断米老鼠、唐老鸭谁跑的路程多?为什么?通过带有一定模仿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

⒉提高练习在我们永和小学的校园外,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㈥回归评价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圆的周长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

2、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4)、小结:(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2、描周长。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展示学生作品。

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

3、理解封闭。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四、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四人一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一个物体的边师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城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江口小学 钟从英

一、教学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1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

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七、学具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表格。

八、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1.谈话引入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2.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3.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数学课本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摸一摸。说一说:怎样是一周?(从某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个点)

请你将树叶的周长画在练习本上。

4.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像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解释。教师画图说明。(圆、长方形:封闭与不封闭)

教师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2.渗透要求

师:老师准备了 “智慧小手测量单”,请你先看一看。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需小组合作完成这些活动。接着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学具,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组长记下数据和测量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配合得最默契,完成得最多!

(三)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各小组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组测量的周长是多少呢?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学得快乐吗?

3.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五)布置作业:小练习册第27—28页。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卡片”、“图形”

九、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以下优点和不足。

一、优点

1. 导课设计与语文学科整合

度(不规则图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圆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二、不足之处

1. 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2. 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腰围的认识还不够,掌握的测量能力不熟悉。以后的教学要继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的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实物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加强小组建设,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圆的周长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喜羊羊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看吗?

深秋到了,天气凉了,树叶花花往下落。多可惜呀!于是,小蚂蚁想到了把树叶画下来。看一看它是怎么画的?(课件)学生回答后伺机板书:边线,对!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画出了树叶的边线。

你们看,树叶画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蚂蚁简单吗?

你们想不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也来画一画身边的其他事物呢?不过我想先问大家:怎么画?(沿着边线画)

好!那就请大家伸出食指,把食指当做小画笔,选择身边你想画的画一画好吗?

汇报:你画了什么?能画给大家看一看吗?(2至3名学生,要动手操作)

练习:在这些图形中选一个,把它的边线描给同桌看。

总结:从一点开始,最后到这里结束,这么这条边线叫一周的边线。

你能指出课桌面一周的边线吗?你的小手指桌面,我指电脑,最后看看我们是不是指的一样,好吗?

这是大家经常玩的.操场,你能指出篮球场一周的边线吗?我们和电脑一起指好吗?(课件演示)

你看,那个画树叶的小蚂蚁想告诉大家什么?(一周的边线,展开,拉成直线)

(出示蚂蚁的话: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提问:小蚂蚁说了什么?

操场一周边线的长度,就叫做——操场的周长。谁来再说一遍?(2名)

那运动员绕跑道跑了一周的长度叫什么?

生活中的周长还有很多,比如:这是一个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是哪条线的长度呢?还有硬币、课本等等这些物体的周长都能指出来吗?

这是一个相框,我想给它蓝色的底子贴上粉色花边?我要用多长花边呢?我得先求什么?

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量一量。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我们人体上也有周长,我们的头一周的长度就是头围,腰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可请一名学生跟老师一起示范怎样量头围)

你们想自己动手量一量吗?小组合作,动动你的手。(师讲明测量要求)

(1)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喜羊羊要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表示的周长。

练习: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表示图形的周长?是打√ 不是打×

成信里交代的任务,不能让灰太狼抢先一步完成。我们帮帮他吧!

练: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要同学们来个智力大闯关,有兴趣吗?(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第三题的图形),(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在比较它们周长大小时,一般会用移动边线的方法,再进行比较。)

孩子们,你们能用一句话说出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吗?(师小结:认识了周长,会描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圆的周长课件(篇5)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这节课在学习探索圆的周长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测量的方法--"绕线法""滚动法"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准确测量、实验发现、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圆的周长课件(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的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几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分别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并在六年级第一单元学习了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 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能力目标: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细线、剪刀、直尺、计算器等。

6、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绳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7、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用生动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归纳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用学具试一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引导总结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绳测法和滚动法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疑问一:用滚动法帮小兔出跑道的长吗?那绳测法呢?

疑问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那圆的周长我什么有关系呢?

层层设疑,利用学具(大、中、小三个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本63页的表格填完整。圆的周长(cm)圆的直径(cm)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通过计算、汇报,讨论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3、自学圆周率,引导推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课件介绍圆周率,并利用汇报的形式得出本课的重、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帮助小兔计算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第三层次:拓展题老师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老师问:能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答:我知道了……我学会了……

(五)说板书:设计意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设计理念:课前,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笔。课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习的多样化 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8、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这样设计课堂结构: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计量单位?再启发学生说出圆周长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圆周长的含义、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安排练习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加深理解,随后安排的基础题和实践题,及时地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9、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引入;自主探索;巩固运用;总结收获。

(一)复习引入。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复习旧知识。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复习旧知识。课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上描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写出周长公式,并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复习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及公式,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2、认识圆的周长。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圆的一些知识,然后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初步认识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让学生实际触摸圆的周长,从感性上加深了对圆周长的理解与记忆。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提问: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应该怎么测?

课前发给学生的导导学案上已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了圆周长的方法。课上直接汇报,自己想到的圆周长的好方法,并让学生到前边演示,线绕法和滚动法。演示的过程中,老师指导操作要点,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演示一遍,这样的设计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老师让学生测量电脑上圆的周长,很明显用刚才的绕绳法、滚动法都

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1、猜测。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导学案的表格,然后分组汇报。

汇报完以后,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愉悦。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最后,出示《周髀算经》并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4、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提问:圆的周长等于什么?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C=πd 、C=2πr。然后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巩固运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主要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及对公式的运用。

2.综合练习。通过周长求直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3.开放练习。通过求马所走的路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四)总结收获。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学导式教学法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圆的周长课件(篇7)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周长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度量单位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研究周长其实就是研究一个图形的“形”和“量”,“一周”是形,“长度”是量。教材通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之后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等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苏教版版教科书第39—4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树叶、线、铁线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周边线。

1、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一周边线。

师:春天到了,小蚂蚁也不忘阳光体育运动,树叶就是它跑步的场地。请看(播放课件)。

(1)师:这三只蚂蚁哪只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2)师:那你认为什么是边线?

师:这只蚂蚁不是有沿边线跑吗?你们怎么也说它不是?师:那怎样才算跑一周?

(设计意图: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学生对“一周边线”的理解。教学中遵循从动作表象到符号表象的认知规律,创设了蚂蚁沿树叶爬的情境,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直观中了解一周边线,在思辨中感悟什么是树叶一周的边线,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周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2、丰富表象,充分感知一周的边线(1)指一指。

师:(课件出示书签)这里有一张美丽的书签,你能指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指名指)。

师:只能从这点开始指吗?师:那我从这点开始指可以吗?

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比,谁的一周边线长?(说完整话)。

1、物体面的周长。

(1)师:看来物体一周的边线有长有短,数学上,我们说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黑板条贴出)。

师:一起读一读。

师:那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2)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边指边说。

2、平面图形的周长。

(1)师:物体的面有周长,那下面这些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出示课件)。

师:说得真好。说明只有封闭图形采用周长。

(1)师:再看这些封闭图形,这两个同学描的,你们觉得哪个是对的?

(3)师:能描出它们的周长,那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师: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把圆剪一刀分成两个半圆,这半圆还有周长吗?在哪?(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两条线:实物周长和图形周长。结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周长,然后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从看到指,从指到描,从物到图,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

二、操作测量,再识周长。

1、测量三角形和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生:量……。

师:长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

师:我告诉你量的结果,谁来算算它们的周长。

小结:测量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用直尺量出各条的长度,再把它加起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认识,同时为以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测量树叶的周长。

(2)学生活动(3)学生介绍量法(4)电脑演示量法。

师:可以先用下线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周,把围到的线拉直放到直尺上量一量,围到的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我们把弯曲的边线的长转化成直直的一段线的长来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化曲为直法。(板书:化曲为直)。

(在周长概念建立和探索出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变式练习,深化认识。

1、拉一拉——体会变与不变。

师:老师这儿用铁线围了一个正方形,要想知道它的周长,我们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师:一条边是2分米,那它的周长是()。

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形状?(指名拉)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没有变呢?

师:只要整条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围成什么形状,周长始终不变,都是这条线的长度。

2、数格子图(1)猜一猜。

师: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3)数一数。

师:每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怎样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结: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同时,周长也有可能相等。在比较时,不能被图形的大小所迷惑,应该比较它们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4)算一算。

师:这个图形除了数,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吗?

师: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时也能通过平移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在比较周长时容易受到面积的干扰,所以在练习环节灵活运用周才的含义,设置了两次不同的比较,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无论图形怎么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才就不变的道理,突破了难点,既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又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你都是用什么方法学到了这些知识?

圆的周长课件(篇8)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前准备:两种“小布艺”材料、剪刀、尺、针、线、每人准备一片树叶。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出示教师课前做好的小布艺,在欣赏小布艺的过程中,引出加工小布艺的事情。

师:(出示小布艺)这是老师做的小布艺,你们看,怎么样?

学生欣赏、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知道老师的小布艺是怎样做的吗?

生:我知道,是先用花布剪出做“小布艺”所需要的形状,再在边上缝上漂亮的花边。

师:你知道的真多!看来你也会做小布艺。

如果学生不知道是怎样做的,老师介绍。

2.提出某福利厂准备生产小布艺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的长。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醒学生在使用“剪刀”和“针”时要注意安全。

师:福利厂准备成批加工两种小布艺,在加工之前,要把所需的各种材料裁剪好。你们看,他们把小布艺的样子都有裁好了。现在,他们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剪多长呢?小组内合作,利用带来的工具,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办法好!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并提示学生注意要小心使用剪刀和针。

3.交流各组确定(测量)小布艺花边长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各组充分表达不同方法的机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方法独特的学生。

师: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有多长的?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我们组先做好一个小布艺,再将花边拆下来,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花边需要多长了。

我们组是用线沿着长方形花布、圆形花布的边各绕一圈,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线的长度就是花边的长。

将花布对折,用线量边的一半有多长,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将结果乘2也能算出来。

我们组直接用尺子量长方形花布的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将花布在尺子上滚着量。

4.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使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花边的长,表现的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花边的长我们把它叫做小布艺布料的周长。

1.观察硬币、课本、课桌等实物,让学生指出每个物品表面的边线。要指导学生“指”到位。使他们真实感受到周长是一个长度,为以后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打下基础。

师:我们认识了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在我们身边许多物品都有周长,请同学们用手指出硬币,课本面,课桌面的边线。

指名指一指,请同学互相指一指。

2.教师总结,它们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用手指的硬币面边线的长就是硬币面的周长。课本封面边线的长是课本封面的周长,课桌面边线的长是课桌面的周长。

3.提出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面周长的要求,让学生合作测量。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课本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课桌面的周长。

4.全班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测量方法的机会。如果有学生只测量一组长和宽的长,用它们的和乘2算出结果,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另外,关注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课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量出桌子面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桌子面的周长了。(说结果)。

用米尺围桌面一圈量出桌面的周长。(说结果)。

如果同学之间的测量结果不同,可让学生看一看测量时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有学生用只量一条长边,一条宽边,然后用它们的和乘2这种方法,除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外,教师要给予鼓励。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第一问是测量腰围和头围。先指出自己或别人的腰围、头围。再合作动手测量,教师指导测量方法。

师:同桌合作,一起量一量同桌的腰围和头围。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松紧要合适,被测量的同学身体要自然放松。

第二问是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测量,然后全班交流。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树叶,指一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量一量叶子的周长。

2.练一练第2题。

(1)说明估测和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的,然后填表。

师:按表格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物品,如铅笔盒、课本、作业本、鞋底面、椅子面等,先估计一下周长是多少,记在书中的表格中,再动手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时,注意学生估计的结果是否越来越好,让估计越来越准确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估计得越来越准确,你是怎么做到的?

3.练一练第3题。

先指一指张奶奶每天走的路线,再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几条边?最后自己独立完成计算。

师:(出示第3题)先指一指,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哪几条边,再自己独立算一算。

教学内容:冀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9、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小黑板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方案:

圆的周长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5.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回忆这三个单元的所学内容,包括对知识的整理、复习和运用。我的设计思想,首先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本段的大概内容,并且要举出自己身边的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的养成,即“小小设计家”;其次,在班内作集体讨论与交流,给学生以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将课堂变成他们共同创造和分享新问题、新发现、新体验的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变成富有竞争气氛的数学活动,即“小小记者会”;最后,再回归到“我的成长足迹”上,引导学生作学习小总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掌握的方法、经验的积累等,即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这样,90%的课堂就交给了学生自己操作。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有15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京博集团的支持下,在师资建设、教学环境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京博希望小学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却有着优秀的教学设施:整齐的教学楼、优雅的教学环境;配备有微机室、音乐室、舞蹈室、大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等专门教室;30多位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各教室网络在进一步建设当中。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邻镇的村庄(一小部分来自镇直单位),除了周三和周六,他们都像一个个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小天使,热情大方,装扮得非常美。特别是三年级的这一批幸运儿,他们与课改一起悄悄长大,喜欢把自己带入到数学问题之中,自己去探索、去操作、去讨论、去解决,可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县教研室的领导来我校听课,给他们的评价是: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具有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可以在脑子中一连串地想出六步过程的数学问题结果。

〖教学设计〗

(一) 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师:(出示图1)

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

小记者:请问李红娇同学,你能向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脚印”,况且我们又要学习“整理与复习”了,这是老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老师与学生一块为李红娇的回答喝彩鼓掌)

师:你们真是老师肚子里的小蛔虫,老师的心思一下子就被你们猜透了。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把这一段时间学习的东西做一下整理与复习。(板书)

圆的周长课件(篇10)

问题:中高段小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时很容易混淆两者计算。

根源:可能同周长教学的起始课有关,即在第一课时过早地引导学生把长方形周长计算概念化、形式化、公式化。学生在尚未充分感知情况下,一味去记住周长的计算公式,而不是真正理解、感悟周长的含义。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周长,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一)熟悉的一圈(一周)(指、说周长)1.五中操场跑道。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五中的操场。钟老师喜欢跑步,每天至少会跑一圈。你们猜猜钟老师跑一圈是哪里到哪里?谁来指一指?(师现场在黑板上画个操场后,请3个学生指)。

师:哇!一圈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呀!它们都是从一个点出发又回到这个点上。2.路线图。

师:有时,我也喜欢到我们家旁边的小公园走上一圈。

大家再猜猜,这一圈可能是哪里到哪里?(请2个学生指)师:哦!原来这一圈可能是大圈,也可能是小圈。也都是从一个点出发又回到这个点上。

师:瞧,像这个镜框,它的一周在哪里?拿出你的小手试着指一指?

这一周的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镜框的周长。2.树叶的周长。

师:聪明的你能找到这片树叶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生: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点。

这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沿着边线描,师当场把黑板上的树叶描出周长)3.扑克牌的周长。

师:这张扑克牌它的一周又在哪里?请你用红色水彩笔,快速把它描下来,4.反馈学生描的作品:

师:这条绿色边线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这条红色边线的长度就是这张扑克牌的周长。

师:看着大家描得这么好,调皮的周长跑出来了。我们看看去。

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如果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三)封闭图形的周长。

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蚂蚁和瓢虫也来了。赶快看,它们在干么?

哦,原来它们在比赛谁爬得更远?

师:怎么量?(三角形树叶、一般树叶形让生说一说)【温馨提示】。

a.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如果测量遇到困难,欢迎找老师帮忙)b.量一量:具体分工,合作完成。

c.记一记:测量的数据记录在卡片上。(取整厘米)d.算一算,比一比:一周有多长?2.同桌动手测量后反馈:

师:你用什么工具,测量树叶形卡片的周长?(1)曲线图形的周长生1:用卷尺绕着量。

生2:用毛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能了。生3:滚动方法。

操作演示,用一条毛线绕树叶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同。师:用一条毛线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这条线段测得长度大约是18什么?(厘米)。

(弯边:绳绕再拉直测量,直边:直接测量再可相加)(二)算平面图形的周长1.口算下面图形的周长(1)正五边形(乘法)。

生:五条边的长度和就是这个五边形的周长。(2)一般的四边形(加法)。

师:更多边的图形,会算吗?要知道什么?怎么算?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师:还有没有更快的比较方法?(平移法)课件演示。a引出只需要比较不一样长的两条小边。b把缺角的正方形也平移成一个正方形。c得出结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课后作业】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录微课的旁白:

生活中周长,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如果要给这幅风景画镶上边框,就需要知道这幅画的周长。瞧,这是我们常玩的沙坑,如果要在它的四周铺上木板,也要算出它一周的长度。

姐姐要买新裤子了,就要测量一下她的腰围。农民伯伯要给菜地围上篱笆,就要知道这块地的周长。李叔叔想知道这个南瓜的大小,也要测量它最大圈的长度。人造卫生绕地球转,也是运用到有关周长的知识。

同学们,希望你也能运用周长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圆的周长课件(篇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09471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2024最新幽默搞笑句子精华86句
下一篇 : 服装礼仪常识分享
" 周长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