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桃子的课件(汇集8篇)#】我已经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整理了以下信息:“桃子的课件”,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分享给您的好友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完整的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主导权。

桃子的课件 篇1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两只小猴拿到分到的24个桃子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美餐一顿,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桃子的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敢于大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再见与人交往。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玩具桃子、玩具猴子。

经验准备:进行过礼貌用语的学习、运用。

活动过程

一、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

1.今天咱们班来了只小猴子,我们应该和它说什么?

2.请小朋友用眼睛看看,还应该向谁问好?(听课的老师)

3.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需要相互问好?(家中来客人了,在外边遇到熟人等。)

二、听《小猴买桃》的故事(附后)

1.小猴去买桃没买到,猜猜为什么?

2.听故事找原因:不排队,眼睛不看着别人,讲话没有礼貌。

3.请幼儿教小猴买桃,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4.再次听故事,小猴有礼貌地对话,终于买到桃子。

三、玩游戏买桃

1.这里新开了一家桃子店,老师要带你们去买桃,请你们想一想,怎么才能买到桃?

2.幼儿买桃,鼓励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大胆与听课老师交流。

四、迁移经验

1.想一想,在家、在幼儿园、在出去的时候,有没有需要说谢谢、你好、请、再见的时候?

2.看谁在家、在幼儿园、在出去时也会说你好请谢谢再见。

附故事:

森林里面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它特别爱吃桃子,那天家里的桃子都吃完了,妈妈让它自己去商店里面买,小猴子高兴地答应了。妈妈又告诉它买桃子时要有礼貌,要和售货员打招呼说您好,请您给我拿几个桃子,买完了要说谢谢。又嘱咐小猴子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别人的眼睛,人多要排队。可是小猴子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它蹦蹦跳跳来到了水果店,见很多猴子都排着队等着买桃,小猴子挤到了最前面,大声喊:我要买桃子!可是售货员没有卖给小猴子桃子,它只好回家了。

桃子的课件 篇3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鉴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6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18时记录,接着,在生活中寻找类似18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课题。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的?借助课件,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24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24时的理解和体会。

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基础。

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先是学一种练一种,随学随练,再就是巩固练习时,以做一做,画一画,抢答题等形式把两种计时法放在一起加强练习,同时还注意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用两种计时法生活举例,带他们去超市,按24时计时法改写后,又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点拓展内容)。这样练习,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另外,我还安排了“你知道吗”,和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的课外内容,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最后课余时间用二十四时计时法设计周末的时间安排,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桃子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计数器、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学生回答,得出比较谁摘的桃子多,其实就是要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教师讲故事引入(配以动画)

秋天到了,猴爸爸带着小猴去果园摘桃子,他们摘了很多桃子,把筐都装满了。突然,他们却争论起来,都说自己摘的多。于是兔博士告诉他们数一数,结果,小猴摘了8个桃子,爸爸摘了14个。(课件在两筐上分别出现8和14)请你们帮他们比一比到底谁摘的桃子多?可以怎样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的?

以比较谁摘的桃子多导入,既诱发学生探索欲望,同时再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作用,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思想,又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探究与体验

指名回答(比较28和34的大小。)

小组交流自己比的方法

全班汇报。(可能有按数的顺序比较,34在28的后面,所以34大于28,28小于34;按数的组成比较,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所以34大于28,28小于34;三十几比二十几多,所以34大于28,28小于34。)

学生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把28和34连接起来。

同桌各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并比较大小。

同桌说说是如何比的。

同桌一人拨37,一人拨41,并比较大小。

同桌说说是如何比的。

观察两组数有何不同。(第一组十位上的数相同,第二组十位上的数不同)

全班订正。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1、比较28和34的大小

师:猴爸爸和小猴继续摘桃子,看看这次他们谁摘的多呢?(继续演示课件,8和14变成28和34)

比较谁摘的多,也就是比较什么?

板书2834

你是怎样比的?

2、用计数器比较两数的大小

师说数46和43

师说数37和41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为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试一试的题,学生先自己填在书上。

整个新知过程,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广开自我探索、自我获取的渠道,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愉悦。

学生了解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为以后多位数大小的比较做铺垫。

只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就行,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实践与应用

小组交流一下你是如何想的。可能有:先观察这几个数中十位上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先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数再将剩下的数排列起来。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学生用线将小动物和相应的家连起来。完成练一练中的2、3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1、出示23、18、40、38、34、60五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帮小动物找家

一群小动物找不到家了,咱们一起帮帮它们吧。

多种形式的练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桃子的课件 篇5

1、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含义。

教具准备:cai、小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一、引探准备。

小熊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一起庆祝。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引探过程。

1、小猴分桃。

(1)、观察画面,猜一猜2只小猴会怎么分8个桃子?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你能想到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方法,课件显示。

(3)、总结4种分法,提问: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

2、游戏:分铅笔。

(2)、学生展示后小结:像刚才分铅笔这样,每个人分到的都同样多,我们就把这种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3)、出示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结果会怎样?(隐含余数的思想。)。

3、巩固练习:判断几组图形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说说你的想法。

4、小兔分胡萝卜。

(2)、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摆一摆。

(3)、指名上台边说边摆,展示分的过程。

(4)、小组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况?

(5)、刚才我们讨论的平均分都是有具体数量,可以一个一个分的。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没法数,却也要平均分的情况。比如:3个小朋友平均分一瓶可乐,那又要怎么分呢?(试一试)。

三、引探实践。

1、分松果。

(1)、出示26个松果图,如果每只松鼠分3个,猜一猜,来了几只松鼠?

(2)、拿出学具纸,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正确答案。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4)、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但都是将它们5个分一份,一共可以分成5份,也就说明来了5只小松鼠。不过最后还有1个剩下的,也就是多余的。

2、小动物分组。

(1)、回忆一下,小熊都邀请了哪些伙伴来过生日?

(2)、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每组的数量要一样多,也就是要平均分,可以怎么分?独立思考。

(3)、小组内交流。可以用12个三角形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分一分。

(4)、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四、引探小结。

五、教学反思。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册,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这一内容是学生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训练点: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我精心设计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以引探教学法为主,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趣味导入,而且一直以小熊过生日、请客这一条线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轴,使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和节奏感,同时,学生的积极性高,又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创设了有利条件。

在探究新知部分,首先安排的是小猴分桃。在这里,我激励学生先猜一猜两只小猴可能会怎么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意识,再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我在倾听孩子们想法的同时,又抓住了恰当的机会进行情感教育。然后再通过说一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同样多、一样多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分铅笔的游戏,将10支铅笔分给2个人,要求每个人分到的同样多,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同样多的思想,从而引出平均分的含义。当然,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比较多,所以我并没有用固定的语言进行表述,而是用同样多、一样多等词语来代替。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将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将数学知识纵向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哪组图形的分法是平均分,哪组不是,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虽然题目比较简单,但能让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得到肯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烈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爱学,有兴趣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才会更有主动性。

之后,我设计的是小兔分萝卜,用小兔的争吵声来吸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部分比前面稍加难度,分的份数增加到了4份。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边交流边摆学具,并指名上台演示自己的方法,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有利于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值得说明的是在组织学生平均分时,我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思考,实践,这样,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进一步将活动延伸,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现象,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在这个时候,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认识没有具体数量的平均分的方法,比如几个人分1瓶饮料、分豆子、分米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个引探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在童话故事里动中学、学中乐的过程,既发挥了引与探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引探实践。在这里,我安排了两类练习题,一类是孕伏题,也就是为今后学习做准备的题,通过分松果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另一种等分的现象:已知有26果,每只小松鼠分到的都是5个,猜一猜,来了几只小松鼠?学生将图画纸上的26果,借助于圈一圈、划一划等方法,将外部程序内化为智力活动,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第二种分法的表象。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余数的思想。二是开放题,也就是具有一定思考性、方法答案有开放的题。将整堂课出现的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要求每组数量同样多,可以怎么分?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分、摆学具来寻找答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局限在一点上,而是放开了去,形成了本堂课的又一个讨论表现的高潮。

最后,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做了一个自我评价,师生一起融入到小动物的游戏场景中,愉快地结束了课堂教学。

桃子的课件 篇6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健康教案《摘桃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名称:

中班健康活动《摘桃子》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双脚向前行进跳,锻炼腿部力量。

2、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参加运动,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坚强的心理品质。

3、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重难点:

学习用双脚向前行进跳,锻炼腿部力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随音乐入场,导入情景并四散站开,

(1)幼儿随教师一起头戴头饰,手持小棒,扛在肩上,随着音乐入场。

(2)幼儿四散站开后,教师作引导用语;

2、热身运动;棒操;

"孩子们,你们是猴宝宝,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这么多客人阿姨,我们给他们问好吧,客人阿姨好。"

"孩子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猴妈妈要带你们去摘桃,你们想去吗?""在去之前,我们要先练好本领,才能摘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孩子们练起来!"

准备活动,幼儿随着儿歌内容,模仿小猴做动作,使身体充分活动开。

(上肢,下肢,肩,腰、膝,脚部都要锻炼到位,为下面的活动做好身体准备。)

(二)基本部分

1、练习跳跃;(过小河沟);

(1)"小猴子们,太好了,"猴妈妈向远处望,"猴妈妈发现了前面有一片桃林,我们等会就可以摘到又红又大的桃子了。""可是我们要跳过很多小河沟,才能到达桃林,你们先跟妈妈学习怎样跳过河沟吧!"

练习跳跃。几人一组,练习跳小沟,用纸棒摆成小沟,后练习跳小沟,请配合好的组示范。

(1)分成4组,每一个幼儿将纸卷棒横放在地上,跳过纸卷,往回跑,排在队伍后面;第二个幼儿跳过一根纸棒后,把自己的纸棒横放在地上,再跳过去,跑回;第三个幼儿跳过一、二根纸棒后,把自己的纸棒竖放在地上,从棒上走过,跑回;第四个幼儿同第三个一样。

2、摘桃子;

幼儿分四排站好,老师讲述规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先摘,共四名幼儿;摘到桃子后,站到队伍的后面去,不能乱跑,在摘桃的路上,不能碰到其他的小猴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桃子的课件 篇7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状态是不同的。如果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就会敏捷,记忆力就会很强,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反,如果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他们就会缺乏动力,分心,反应迟钝。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个知识点“分桃子”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下教学活动。

1、 故事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设计了“小熊过生日,两只小猴来祝贺,小熊用8个大桃子招待两位好朋友,但小熊不知道怎样才能公平合理的把8个大桃子分给两个好朋友吃,请求同学们来帮忙“分一分”的教学情境”。二年级学生更年轻,喜欢真实、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

用情感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然产生心理冲动,带着求知欲进入心境。

2、 学生用手操作,知道合作与沟通的平均分。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分一分”的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把8个大桃子随意分给两只小猴,从随意分中选出一种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的分法(最公平合理的分法),就是分成(4个和4个)同样多。

接着继续公平合理的分,把12条小鱼分给4只猫,把18根骨头分给3只小狗要分成一样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总结定义出“把一样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就是平均分”。在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平均分”。

三、联系生活,体会平均分。数学知识依附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巩固练习。① 平均把9个苹果放进3个盘子里。你在每个盘子里放了多少?

② 小明想给三个宇航员的叔叔送15朵花。每个叔叔送多少花?③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均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学活用。

四、开展游戏,拓展提升。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教学时我把包好的“智慧星”发给每个小组(每包10颗),让学生进行平均分,无论分成几份,只要是平均分,智慧星就奖励给小组。

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把10颗智慧星分成3份,每份3颗,还剩下了1颗.,这就引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由“分一分” —平均分—有余数的除法(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分一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巧妙的设计了“有余数的除法”和“变式练习”,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桃子的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关于体育的生字新词。

2、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并能自己搜集一些这样的名言。

3、能自己做光荣榜。

4、能自己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己制作光荣榜。

四、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搜集你敬佩的运动员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平时喜欢哪些体育运动?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走进体育世界中看看。

2、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哪些运动项目?

3、说说图中的运动项目。

1、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自己试着认读生字。

4、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口头给生字组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说说自己认识的字。

1、让学生结合挂图读词语。

2、教师评价。

3、学生自由读词语。

2、学生自己试着读词语。

3、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1、小结:从这些名句中我们可以知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人的毅力,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生自己读这些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

3、说说自己搜集到的体育名言。

(三)说说你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玩法和规则。

1、注意引导学生组织好句子。

2、让学生互相评价。

3、教师评价。

4、学生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

5、把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介绍给同学们。

6、告诉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游戏?为什么?

2、说说许海峰当时为什么举起枪,三起三落?

3、你觉的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1、给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员的事迹。

2、让学生看书上图画中的光荣榜,说说你认识哪位运动员。

给大家介绍一位你喜欢的运动员。

3、请你画出你最敬佩的运动员,你觉的他应该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4、准备好你敬佩的运动员的资料。

(二)做“光荣榜”

1、教师点评学生制作的光荣榜。

2、小组合作制作光荣榜。

3、向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光荣榜,生生互评。

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锻炼计划。

2、自己制定锻炼计划。

2、自己读运动歌谣。

1、评价学生编写的运动歌谣。

2、展示自己编写的体育运动歌谣。

2、让学生说说你可以为奥运会做些什么?

3、说你是怎样理解象征这个词的?

1、教师鼓励有进步的同学。

2、对每位同学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价。

3、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你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

4、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改进。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0648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冬至的心情说说分享(58条)
下一篇 :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实用五篇
" 桃子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