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 要想高效教学,就必须重视教案和课件的质量,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一下关于“硫的性质教案”的必要知识,为了不错过重要内容建议您收藏本网页链接!

硫的性质教案 篇1

《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营山县力帆光彩小学校 华成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

(2)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认识氧气跟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学会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2)用对比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3)学会用分类的观点研究物质性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能力。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教学用具:

仪器:酒精灯(1)、集气瓶(4)、盖玻片(4)、坩埚钳(1)、燃烧匙(1)。药品:木炭、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谜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学生回答]氧气

[教师活动]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并板书:氧气的性质

[过渡] 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要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板书]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氧气,得出氧气物理性质中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教师活动] 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得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问] 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它呼吸的氧气来自那里?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讨论、探究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提问]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板书](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学生活动]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现在我们选取木炭、铁丝、石蜡,看看他们会与氧气发生怎样的反应。[演示实验一]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

1、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木炭是否燃烧。

2.再把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燃烧,先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然后将木炭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3.待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荡,再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问题讨论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物质产生?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

CO2

[问题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88页,思考回答)

[师生讨论归纳] 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含量相对较少,物质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机会。

[演示实验二]铁与氧气的反应 [设问]

铁丝也能燃烧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铁丝燃烧是什么样的? [观察与思考]

1、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把红热的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湿的细砂)。[问题讨论]

1.细铁丝在氧气瓶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态物质(四氧化三铁)熔化而溅落瓶底,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先铺一薄层湿的细砂?

3.推测镁条在氧气里燃烧将会有什么现象(回忆过去镁条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用文字式表示如下: 结论: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Fe +

O→

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演示实验三] 石蜡与氧气的反应

氧气除了和碳、铁等单质反应外,还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呢?把燃烧匙里点燃着的一小段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仔细观察瓶壁上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结论:石蜡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问题探究]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多种发生反应。[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做燃料 B、氧气可以使木条复燃 C、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极易溶于水

[再试身手]欲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应选用的物质是()A、红磷 B、蜡烛 C、铁丝 D、木炭 [请求援助] 我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只知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谁能帮助我把它区分开? 现在我又遇到一个难题,我将三瓶气体弄混了,只知道是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谁能再帮助我把他们区分开? [ 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起来谈收获,总结本节课重难点

硫的性质教案 篇2

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白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

2.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潜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写有分数的卡片。

学具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学习起点

1.说一说。

(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2)150÷30=(),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4倍,商是();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商是()。

2.想一想。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1÷2=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再现。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动画显示:蓝猫、菲菲、霸王龙最喜欢吃淘气做的饼。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明白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同学们,你们明白他们谁吃得多吗?

三、探究新知,揭示规律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请学生拿出3个大小一样的圆形纸。师生一齐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边操作边思考验证谁吃得多。

(1)折。请学生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把每张圆形纸都看做单位“1”,用手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6份。

(2)画。在折好的圆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3份画上阴影。

(3)剪。把圆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比。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透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动画片中蓝猫、菲菲、霸王龙各吃了一个饼的几分之几?(板书:、、。)

(2)你认为他们谁吃的多?请到讲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学生汇报后,教师用电脑演示。

把3块同样大小的饼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依次表示、、。把、、平移、重叠,明显地看出块饼、块饼、块饼大小相等。透过分饼、观察、验证得出结论:“蓝猫、菲菲、霸王龙分的饼一样多。”

(3)既然他们3个吃的同样多,那么、、的大小怎样?我们能够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板书==。)

(4)聪明的淘气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蓝猫、菲菲、霸王龙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这就是我们这天研究的资料“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5)这3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讨论题。)

讨论题:

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②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

(6)学生汇报,师生讨论状况。

师:、、这3个分数是相等的关系。能够写成==,它们的分子、分母变了,而分数的大小没有变。

师:从左往右看,由得到,是把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也就是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同理的分子、分母都乘以3,就得到,而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

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透过分析,比较=,=,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7)抓住焦点,辨中求真。

的分子、分母能否同时乘以或者除以零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辩论。透过讨论、争辩,使学生认识到“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0,则分数成为”。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8)抽象概括,总结规律。

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回忆知识的构成过程,总结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不完善的互相补充。

②阅读课本,指导看书,加深理解。让学生默读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出关键词。

③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3.运用规律,自学例题。

(1)分组讨论。

把和分别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应怎样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汇报讨论状况。

(3)小结:我们能够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下列等式补充完整。

==

==

==

==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在下面各种状况下,怎样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①把的分母乘以4②把的分子除以4

③分子扩大2倍④分母缩小3倍

3.综合练习。

(1)把下面的相等的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2)填空。

①把的分母扩大4倍,分子就应()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把的分子缩小3倍,分母就应()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②两个数相除商是13,如果除数和被除数都同时扩大5倍,这两个数的商是()。

4.深化练习。

把、、、和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分数的分母相同了,有什么作用?揭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好、用好。

5.动脑筋出教室游戏。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写有分数的纸片,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相等的,报出自己的分数后先离开教室,与相等的再离开,与相等的最后离开。

硫的性质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该部分知识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关注学生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有意识地渗透“等价思想”、“建模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本课的数学思考: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等价”、“建模”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上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

四、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由于学具有限,所以采用了认识天平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

五、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导入新课——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运用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共同列举等式,对等式进行简单回顾,之后观察课件中的天平,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来表示,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新知。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猜想、验证。

通过课件展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

第一次猜想验证后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假设数据、验证规律。

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通过课件展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如果天平的两端同时拿掉1个苹果,结果会怎样?学生汇报后,再次通过课件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课后作业安排为开放的任务:和同组的同学互相写10道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的问题,例如:如果x=y,x+8=( )+8。

第五环节:板书设计

在板书的设计上以简单明了为主。通过字母等式的同加、减,同乘、除表现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硫的性质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11册,第45页比的基本性质,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一2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求比值(让学生独立练习)

18:2423:49 0.75:0.25

2、提出问题:

(1) 23:49 =23 ÷ 49= 32,是根据什么来约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0.75:0.25= 0.75÷0.25=75÷25=3,我们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根据什么?说说商不变的性质。

3、比与除法、分数有何联系?

白板课件出示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知,小组内交流做题的依据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这种回顾旧知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将新旧知识相联系、相对比,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构成知识网络。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使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

师: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怎样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一)对于比,你有何想法? 学生纷纷猜测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验证交流

1、在白板上出示:6∶8、12∶16和3:4,要求学生分别求出比值。

提问:这三个比相等吗?为什么?学生:这三个比相等,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0.75).

教师用等号连结三个比(6∶8=12∶16=3∶4),提问:在这个式子中的三个比,同学们看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指出:为什么这几个比的前项、后项都变了,而它们的比值却不变呢?前项和后项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对等式(6∶8=12∶16=3∶4)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性质进行观察,

[1][2][3]下一页

(1)6∶8怎么变成等于12∶16?教师用白板课件展示变化过程。

提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6∶8怎么会变成等于3∶4呢?课件展示变化过程,请学生说理由。

(2)问: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初步归纳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然后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这里说的是不是什么数都行?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确:因为除以0本身没有意义,乘0使比的后项没有意义.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归纳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教师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因为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基础,所以学生的猜测较容易,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但并非单纯的模仿,得自己举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任何猜想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它的可行性都是不确定的,从而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方式这里安排小组活动非常有必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举出充分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猜想的正确性,然后小组交流、汇报验证方法,再用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汇报、质疑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指导学生看书,齐读性质后,问:在比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哪些字词是关键字词?(要求学生说出“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教师用红笔圈上.)

(三)结合练习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1)教师说一个比,学生抢答出和它比值相等的比。如2:5=( ):10,6:( )=3:4等。

(2)同桌互说。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加简明,并使计算简便,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问: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1)它是一个比(2)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3)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四)试一试.(学习书上例1)

根据比的基本,把下列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课件出示)你能看出这两面国旗有什么关系吗?学生试着化简。

(1)课件展示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2)问: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60呢?

(课件答疑,学生理解它们都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再问: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说明什么?(大小不同,但形状一样。)再次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重要性。

(4)完成书47页练习十一2题。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上一页[1][2][3]下一页

16 :29 0.75:2

观察它们和刚才化简的比有什么不同?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辅导,并请2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再同桌互相对照,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3)汇报化简的方法,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3、(课件出示)化简下列各比

15︰21 0.12︰0.4 0.1:0.125

3.2:4 0.1:23 23 :12

(五)小结化成最简整数比的一般方法。

①如果前项、后项都是整数,只要同时除以这两个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如果前项、后项都是分数,化简时先要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把它转化成整数比;然后再看是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③如果前项、后项都是小数,化简时先要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10、100、1000……),把它转化成整数比;然后再看是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巩固练习

1、请你判断对错.

(1)0.48∶0.6化简后是0.8.(2)34 ∶12 化简后是32

(3)0.4∶1化简后是25 .

2、帮小蜗牛找家。

家的比为(6 : 300.1 : 0.4 2 :6 2 : 8 :1 16:20)

小蜗牛(45 、15、13 、14、23 )

上一页[1][2][3]

硫的性质教案 篇5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

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

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

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

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硫的性质教案 篇6

第六章 铁-第一节 铁的性质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够分析比较铁与镁、锌、铜等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能够判断铁分别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

4、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5、参与试验探究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6、初步知道钢铁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的认识。

教学模式:边讲边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式。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课件1:《钢铁的广泛应用》

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人体里也含有铁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人体含铁元素约0.0004%。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实物:电磁铁中的铁心、铁片、铁丝、铁块、弯曲铁丝,磁铁吸引铁片。

学生观察回答: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良好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阅读教材P120: 密度7.86g/cm3、熔点(M.P)1535℃、沸点(B.P)2750℃、电和热的导体。

二、铁的化学性质

回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演示实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3Fe + 2O2 Fe3O4

板书:1.铁跟氧气的反应

分析:3Fe + 2O2 Fe3O4 氧化反应

讨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设问:铁在空气中能否发生反应呢?(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铁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为什么?)

展示课件2:

先假设: ①常温下,铁钉与氧气发生反应生锈。

②常温下,铁钉与水发生反应生锈。

③常温下,铁钉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生锈。

演示探索实验: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验证:(3)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生锈 假设①不成立。

(2)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明显变化 假设②不成立。

(1)试管中刚接触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锈 假设③成立。

阅读P120,学生得出结论:

1、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纯净的铁很难和氧气发生反应。

2、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展示课件3:

铁生锈:主要是 铁 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

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 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锈,会加快生锈)。

解释钢铁制品因生锈损失巨大,每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追问: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由生锈的条件去分析,隔绝空气和水……

展示课件4:钢铁的防锈

防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再采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 归纳:

小结:

展示课件5: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反应类型

铁与氧气

点燃

Fe3O4

剧烈氧化反应

铁与氧气等

潮湿、常温

铁锈(主要是Fe2O3)

缓慢氧化

(相同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铁跟酸的反应:

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已经知道了铁可以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学生实验:向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已放在试管中),一、三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稀H2SO4,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二、四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 HCl,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用手捂住铁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一会儿,并小心点燃产生的气体。

金属

现象

H Cl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未见明显反应

H2SO4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未见明显反应

展示课件6:结论

(1)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

(2)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镁、锌的活泼性大于铁,铜最不活泼。

展示课件7:练习一

(1)铁丝与盐酸反应中,铁( )进入溶液中,( )从溶液中逸出。铁丝取出后,质量( ),溶液质量( )。

3.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向试管中放入小铁钉(5根),加入3mL硫酸铜的溶液(或向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丝或小刀等)。

学生:

观察、回答:

说明、解释:铁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将铜置换出来。

Fe + CuSO4 == FeSO4 + Cu 置换反应

讨论:质量比 56 63.5

再次说明:铁比铜活泼(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而铜却不能把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

展示课件8:练习二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被溶解进入溶液,( )从溶液中被置换出来,覆盖在( )表面,使铁丝的质量( ),溶液质量( )。

阅读P121:古代“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师生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置换反应等。

讲述:相同物质的铁与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如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铁跟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亚铁,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讨论题:

(1)如右图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请问:在a、b、c三处,哪一处最容易生锈?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一块铁,右边烧杯中放入同样质量的锌。铁和锌全部溶解,问:在溶解过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有何变化?为什么?

评价反馈题:(另附)

作业:

1.继续观察、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索”,根据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锈提出建议。(2周后交)

2.P122 (1)填在书上。 (2)(3)(4)做在练习本上。

硫的性质教案 篇7

《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内容

教材P39页例1,练习七的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2、自己试着说一下算式中每一步各表示什么意思?

3、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4、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5、试用简便方法计算545-167-145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用简便方法计算。

528-53-47 470-254-46 515-126-215

2、填空。

小明参加主持人竞选,共计有效票325张,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 )票。

二、协作学习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三、达标训练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 )

901-109-91= 901-(109+91)( )

113-36-64= 133-(36+64) ( )

3456-(481+519)= 3456-481-519 ( )

3、简算。

480-82-18 673-84-71-45

4、一本书共有385页,小明第一天看了89页,第二天看了95页,第三天看了111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四、堂清检测

(一)出示堂清检测题。

1、简便计算:863-365-135 1245-(245+673)

2、解决问题:刘老师带1000元给学生买奖品,买钢笔用去386元,买笔记本用去414元,应找回多少元?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41页1题,2题,3题。

板书设计

减法的性质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硫的性质教案 篇8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数学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数学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硫的性质教案 篇9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矛盾统一体。数学关系中的相等与不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学习研究数量的不等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起到奠基的作用。本课位于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不等式的性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不等式》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不等式解法、不等式的计算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不等式”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把代数转化为数轴,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难点: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进行简单的变形。

硫的性质教案 篇10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 唐莹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的性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环节、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六个方面来说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第二章第二节,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2)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2)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2、学法:教学过程中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氧气(五瓶)、木条、硫磺、木炭、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镊子。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一则新闻导入课题:

昨日清晨5时30分许,一辆7路公交车由北往南行驶至韶山南路东塘北路段时,车厢中部突然燃起半米高、2米多长的明火。好在驾驶员常建伟紧急停车疏散乘客,并迅速拿起车载灭火器扑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事件中没有乘客烧伤,车辆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也未对交通造成影响。

提出问题:车载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与氧气的性质有什么联系? 再用多媒体播放几张氧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探索新知、学习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当中,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一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出发? 思考二 向同学展示一瓶氧气。提问:

(1)请大家观察这瓶氧气的颜色、状态。

(2)闻一闻它有没有气味?

思考三 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水中通一会空气?

思考四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氧气三态图,并提出问题:如果条件改变氧气的状态发生变化,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本环节以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我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刚开始学习物质的性质,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实验一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如图1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老师提出问题:(1)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2)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同学认真观察现象,积极思考,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熟悉探究程序。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实验二 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如图2 请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同配合做实验。同时老师提出问题:

(1)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请思考: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向学生介绍: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同时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提高文明道德素质。)

(3)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实验三 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如图3 木炭、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学生比较熟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我对教材顺序进行了调整,将木炭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放在一起,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

(1)实验前设问(多媒体展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相同?而在氧气中燃烧出现怎样的现象?(2)组织学生相互配合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相互讨论,连续完成以上二个实验。

经过学生对比、分析、讨论后,我采用师生互动方式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我是这样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分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实验四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如图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有它的特殊性(铁丝不容易被点燃),因此进行这个实验时,我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完成,也就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和汇报现象。

(1)实验前设问(多媒体展示):

a 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充分的氧气,能燃烧吗?

b 在点燃铁丝时,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和细沙起什么作用?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后,教师演示,观察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再经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图1

图2

图3

图4

引导学生总结上述四个演示实验,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进行有机的总结。

3、氧气的用途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让同学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归纳与总结

教师通过幻灯片,复习整节课的知识,加深印象,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及时巩固可以使对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布置作业、反馈提升

(1)思考开头的新闻,回答:车载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与氧气的性质有什么联系?(2)请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3)完成36页课后习题。

主要考察对氧气性质及应用的理解,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可检验氧气)

⑵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

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碳 + 氧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小结:

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⑵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硫的性质教案 篇11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木炭、铁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 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 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学情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让学生预习后亲自操作部分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并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4.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3.通过二氧化硫的了解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

2、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对各个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归纳出结论

课前准备:5瓶氧气、硫、木炭、细铁丝、砂布、小木条、燃烧匙、药匙、坩埚钳等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潜水员潜水必带的东西是什么吗?(氧气)那么,你们知道氧气有什么作用吗?(供给呼吸)

由此可知,氧气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氧气,生物就无法生存。那么,这次课我们就来了解氧气。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我们就先来了解氧气的性质。(展示教学目标)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展示一瓶已经制好的氧气并让学生阅读33页第一段内容,根据提示描述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之后,幻灯片展示)。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比空气密度略大 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4.三态转化:101kPa下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示:通过四个实验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实验将同学们选派1-2名组员进行演示,各小组组员负责该实验的现象观察及总结并展示成果。

任务一: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学生演示实验:

现象:各小组通过观察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描述完整的老师给予展示出来,并评价和鼓励)。

结论:小组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老师提问学生来回答)知识迁移:氧气的检验方法:小组讨论后回答

任务二: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演示实验:

现象观察提示:比较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颜色;是否发光发热;产物是什么状态?有无气味? 文字表达式:

现象:各小组根据观察提示通过观察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描述完整的,老师给予展示出来,并评价和鼓励)。

引导:气味 学生还在哪些地方闻到过?(燃放鞭炮)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为了保护空气我们能做什么?

提出问题:集气瓶中的水有什么作用?(讨论后举手回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由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并给予点评)

任务三:木炭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演示实验:

现象观察提示:比较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发光发热,火焰呈什么颜色;产物是什么状态?有无气味?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无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现象:各小组根据观察提示通过观察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描述完整的,老师给予展示出来,并评价和鼓励)。

根据现象推测出产物后,由学生到黑板上完成文字表达式(老师给予点评)。

任务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

现象观察提示:比较在两种气体中点燃后有何不同?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颜色?

文字表达式:

现象:由学生观察后现场举手描述,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并给予点评。文字表达式由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老师给予点评)。

提示学生提出该实验操作中的疑惑(操作注意事项)(教师分析解除疑惑并展示)①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②为什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受热面积,防止热散失;

③为什么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无法燃烧;

④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高温的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化学性质? 【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常做氧化剂。(让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1)无色、无味的气体

4(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检验方法:药品,现象

(2)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助燃性,氧化性。

课后反思:

硫的性质教案 篇12

师:刚才我们把同时乘或除以的是一个相同的整数,那么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小数,又会怎样呢?(出示课件:         )

师:如果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2.5,那么又变成了几分之几呢?它们的大小还会相等吗?请同学们猜猜?(会或不会)光凭猜想是不行的,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

师:请一大组算的分数值,请二大组算乘2.5后变成了几分之几?再请三大组算除以2.5后变成了几分之几?引导: = 再把它改成1520,求它的商, =再把它改成2.43.2,求它的商。

师:请一大组齐声说得数是0.75,二大组的得数呢?三大组呢?这三个数的商都是0.75,这说明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5和同时除以2.5后大小都是怎样的?(不变的)

师:是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仅可以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整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小数,分数的大小是不变的,那么,分子和分母可以同时乘或除以任何相同的数吗?(0不能)如果分子,分母同时乘0后,变成了0,可以吗?(不可以,分母是0没有意义,另外也改变了的大小啊)(出示课件)

师:是的,这个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板书:0除外)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啊!不仅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能想出各种办法证明它,完善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页的内容,看到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做上记号,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给老师(大部分同学看完后)请把书上分数的基本性质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的好!那么同学们会不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问题呢?老师试目以待,敢不敢迎接老师的挑战?

师:我有一个分数(板书)你能说出与它下相等垢分数吗?每次都问:你是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怎样?问:这样的分数你能写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是的,任何一个分数都会有无数个分数与它相等地。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师:出示课件

例2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请一位同学读题)并点名回答,并问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看“做一做”

师:再请看下一题(判断题)

⒈把分数变成后,分数的值就扩大了2倍(    )

⒉==           (    )说明”同时”很重要.

⒊==        (    )说明不仅要”同时”,还要求这个数要怎样?”相同”

⒋==        (    )

⒌==    (    )

⒍==  (    )说明了什么很重要?”0除外”

⒎==        (    )

师:通过这个题目的练习,请同学们想想,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同时,相同,0除外)板书时老师把这几个词语换成红字。

师:那我们再把分数的基本性质齐读一遍,把这3个关键词重读,大家会读吗?要不要老师示范一遍?(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师:课件出示小明蛋糕题

小明过生日时,全家人在一起吃蛋糕,小明分给爸爸这个蛋糕的,分给妈妈这块蛋糕的,小明给自己分,谁分的最多,谁分得最少?

方法一:=                  方法二:=   =

因为                          因为

所以                          所以

师:小明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分蛋糕会给爸爸,妈妈多分上些,希望同学们也要像小明一样,能够孝顺父母。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师:再请看下一题

的分子加上6后,分母要加上几,分数的大小不变。

1)(6+2)2=4   54-5=15

2)==

师:这是一道思考题,试试看,你能想出哪些办法?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四、全课总结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点名回答)

师:是的,只要学习就会有进步,希望同学们每天努力学习,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个个成为知识渊博而又充满自信的人。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五、板书设计: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0852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赞助商文案68句
下一篇 : 考试搞笑盘点句子
" 性质教案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