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的专业编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毫米的认识教案”网络文章值得一读,这些资料和信息供你参考和使用愿它们对你有所帮助!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祖国自豪演讲稿精选10篇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

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

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

(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生:厘米。(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

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板书课题:认识分米)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1、认识分米

(1)画一画

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

(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

(3)找一找

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

(4)比一比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5)举例与测量,体会1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好,知道了1分米大约是这么长,那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边找一边量一量。

(6)沟通米与分米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自己创造出了米和厘米中间的长度单位分米,我们规定1分米就是10厘米,那1米是多少分米呢?嘘请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现在请大家来量一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估计有以下四种情况: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6个小格、6毫米,师根据情况总结引导,使学生感到要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需要有新的长度单位来解决,直接请学生介绍毫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对毫米的认识。)

(师板书:毫米(mm)并教给学生读法)

师:到你的尺上找一找1毫米。让学生明确尺上每一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沟通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请大家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举例与测量,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

师:知道了1毫米是这么小的长度单位,我们找找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物体,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厚度,如1分硬币、电话卡等)

师:在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这8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4)比一比

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用硬币、银行卡等物体插进两指之间测量验证,多进行几次,看谁准。

(5)想一想

师: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师总结补充。)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2、选择合适的单位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估计情况:对于橡皮的厚度,学生一般会用毫米作单位;对于铅笔的长度可能用分米,也可能用厘米作单位,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铅笔有长有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都可以,要根据铅笔的实际长度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a.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师把所带的实物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划。

b.填上合适的单位。

3、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

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

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来验证结果。

4、日记改错。

明明的日记:

20xx年3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师:你们笑什么?明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单位,请你帮他改正了,希望你不要和他一样闹出同样的笑话。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和以前学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2、课后选择家中的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60-61页,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针、铁钉、一分硬币、小黑板。

我们以前学过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厘米、米)用手势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1、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准确,这就是毫米。(板书:毫米

①、学生观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刻度吗?(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观察1小格的长度,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

问:谁知道每1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我们通过厘米认识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从哪个刻度数到哪个刻度的?

③、数一数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用手感觉一下,看刚才的手势是否恰当。

说一说,1毫米的长度是什么样的?

⑤、例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⑵、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将结果填在书上。

⑶、观察做一做第3题,你能读出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回形针28毫米,铁钉38毫米)

动手量一量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你能读出来吗?拿出你量的物体,说出长度。(回形针29毫米、铁钉39毫米、52毫米)

通过回答,指出测量允许有误差,但不能太大。

如果测量课桌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课桌的宽较长,毫米较短)因此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长度单位。

①、拿出米尺,观察还有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问:1分米是多长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长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分米塑料尺检查。

④、例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

⑷、你想量出几分米的带子给同学们看,用手举起来。

学生小结后,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齐读一遍进率。

四、巩固应用(出示小黑板):

左边的同学量三角形,右边的同学量长方形。指名说结果,集体订正。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出结果。

五、拓展创新:

生活和学习中,你用到了许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请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

分组进行。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测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测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测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师: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1:做校服的时候,我们要先测量一下上身有多长,下身有多长,这样做出的校服才合体.

生2:买裤子的时候还要量一量腰围有多少.

生3:我们家去家具城买家具,爸爸就是先测量了橱柜和床的长度后才买的,如果不测量一下,买的家具可能就放不进屋里了.

师: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测量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师:(神秘地问)知道我们新数学书有多长多宽吗考考你的眼力,看谁估得最准确!

生1:数学书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2厘米.

生2:数学书长大约是23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

师:准不准呢同位合作,用纸尺(尺子上只有厘米的刻度)量一量,看谁量得最准确.

师:谁测量出来了书的长是多少

生1: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

生2:书的长是20厘米多一些.(指名演示量的方法)

生3:书的长是20厘米多,但不到21厘米.

师:谁测量出了书的宽是多少

生1:书的宽是14厘米多,但不到15厘米.

生2:书的宽是14厘米多一些.(指名演示量的方法)

师:多一些是多少不到1厘米是多少要想精确地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师:谁想出好办法了

生1:把1厘米再分得小一些.

生2:我们可以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生3:用毫米.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毫米的

生3:是妈妈告诉我的.(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都认为用厘米做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才有个同学说用毫米,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板书:毫米.出示课件,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师:大家看,这是一段尺子,我把它放大一些,科学家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再用手势比一比.

师:谁留心观察过,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有1毫米

生1:铅笔尖是1毫米.

生2: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3:我桌上有一个一分硬币,它的厚度是1毫米.

师:一分硬币大家赶快拿出一个一分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

师: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的长度,有什么感觉

生1:太短了!

生2:我的两个手指都快连一块儿了.

(黑板上贴出1毫米长的纸条)

师:用手势表示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师: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厘米等于10毫米.(板书)

师:再量一量书的长度和宽度各是多少,看谁量得最准确.(指名汇报)

师:我们认识了毫米,那么书的厚度是多少先估一估,再测量一下.

生:书的厚度是7毫米.

师: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略)

师小结: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精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可以用毫米来做单位.

师:我也测量了三样物品的长度,它们各是多长呢(课件出示)

你能填一填吗打开书第3页把做一做填完.(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实践活动

师: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一个我们书包中物体的长度,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指名汇报)

四,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除了我们认识的米,,厘米,毫米这3个长度单位,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4)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型任课教师黄传钢。

教学内容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小棒、练习本、题卡课时1第几课时第1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备注。

一、激趣引入。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三、尝试练习。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20个1相加。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作业布置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块,课标中提到要求在实践活动中,知道毫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材从测量身边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导入,引出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用毫米测量,会举例身边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分两个层次进行技能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对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及计量单位是一种标准比较物有了一定的感知,同时测量物体长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从生活经验上说,学生在运用学生尺以及生活中都有接触到毫米。通过学习毫米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分米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以后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厘米的学习过久,可能会导致现实经验与知识经验的脱节,对于用厘米的知识来估计、测量会出现陌生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借助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身份证、校讯通、学生尺、1分硬币、1元硬币、1角硬币、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测量,你还能想到测量的单位吗?1厘米、10厘米有多长?身高1米多等。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回忆二年级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唤醒学生的旧知,为下面如何估计数学书的长、宽、高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高。(预设:若学生估的很离谱,让学生说说估的方法)

(学生估,教师板书)

2.用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

师:同学们估的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谁能说说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生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学生活动)

3.激发矛盾,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

学生汇报长、宽、厚度。

(预设一)

师:你们说的都对。可能因为数学书本身、测量的方式的原因,可能存在误差。

师:有多厚呢?(学生思考质疑)

师:是啊,还不到1厘米,怎么办呢?这时,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毫米。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毫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

(预设二)

学生对于宽度已经会测量,并能说出是6毫米。这时让其他学生说说这位学生说的是什么意思?讨论毫米产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对于毫米的产生意义,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体验到用已经学习的单位厘米不能比较精确的测量书的厚度,从而体验到需要更小的单位,同时体验到标准比较物具有多样性。另外两个预设,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过程,体现以生为本)

(二)认识毫米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厘米刻度线之外你还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

师:那你知道尺子上多长是1毫米吗?(预设: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如何找1毫米。

(1)师: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我们把尺子用投影放大看看。从0刻度线开始,到第一根毫米刻度线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铅笔指出尺子上的1毫米演示)

(2)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并像老师这样指一指。指给同桌看看。

(3)师随意指尺子上的一段问学生是不是1毫米。(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结论: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你们感觉1毫米的长度怎么样?(很小很小)

师:是啊,1毫米的长度很短,大屏幕上的1毫米是放大了的,都快7厘米了。

4.出示米尺,米尺上的1毫米与学生尺上的1毫米进行比较,一样长吗?

5.认识2毫米、5毫米。5毫米刻度线有什么特点?(为了看起来更方便,一般的5毫米刻度线是稍微长一些)。

6.6毫米。找6毫米方法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认识1毫米,促使学生体会到不论是尺子中的哪一个刻度及不同的尺子,单位都是一样的,感悟到“标准”的意义。在找5毫米及6毫米的巧妙方法中,为后面学习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技能打下基础)

7.知道1厘米=10毫米

师: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请你数一数吧!

师:1厘米有10小格,也就有10毫米。其他1厘米里也有10个1毫米吗?请你在尺子上找一个1厘米数一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看来1厘米=10毫米(板书)

师:那到这里是几毫米?(生汇报)(8毫米)

追问:你怎么那么快看出来了?(预设:看1厘米刻度线;看5毫米刻度线)

师:到这里呢?(预设:1厘米1毫米;11毫米)

怎么有两种答案?

(三)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表示1毫米。

师:我们认识了毫米也认识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吗?(生活动)

师:看来大家直接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有点难度。其实啊,我们身边就有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我们来看看校牌。找一找,哪里的长度是1毫米。(厚度)量一量,看看是不是1毫米。(生活动)

师:拿出校讯通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然后将校讯通抽出来。看看手指间的空隙,看看校讯通的厚度,这大约就是1毫米。闭上眼想象一下1毫米有多长。

2.学具中找大约有1毫米长度的物品。(学具:1分硬币、身份证、1角、5角、1元等)

3.1分硬币和1元硬币厚度的对比。

4.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后,课件出示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图片(小到精密零件,大到包装箱的规格)。体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5.还有更小的长度单位会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3个层次对毫米表象的感知,建立1毫米的空间观念。学生举例毫米作单位的例子时,出示用毫米作单位的具体生活实际中的物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停留在毫米就是表示一些长度比较段的物品,让学生体验到虽然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但是在生活中的用处也是非常大的,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

三、巩固提升

1.做一做1

师:回形针和钉子有多长你知道吗?(生练习)

追问:你是怎么读数的?(先看厘米的刻度,过了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多,再看几毫米就是几毫米)

有什么方法读数更快吗?(看5毫米的刻度线)

2.量一量

你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了吗?

测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吗(用毫米做单位)

3.练习五第1题。

通过判断、测量,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有一定的感知。

4.练习五第2题。

师:几条线段围起来就形成美丽的图案。翻开书本第24页,这里有1、2、3三个图形

请任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测量它每条边长度,结果请用毫米作单位。

师:你觉得测量的时候哪些地方比较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5.测量书本厚度。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学生尺再一次测量书本的宽和厚度(学生测量后汇报)看看到底是多少.

6.你能估一估多少张纸是1毫米,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

(设计意图:练习体现层次性,从观察到实际测量再到应用,进一步建立毫米的表象,同时应用1厘米=10毫米,掌握测量的技能。)

四、总结梳理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假如你是毫米,你将怎么自我介绍呢?

2.我们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但是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设计意图:通过“假如你是毫米”,引领学生来梳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布置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估量毫米mm

长1厘米=10毫米

宽1cm=10mm

厚1厘米1毫米=11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6)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这段动画片还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关呢。所以请你认真看、认真听。(课件演示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片段)

师:你找到了一句乘法口诀吗?它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师:对了,这是关于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

呈现图片(一条龙船,9人在划),提问:观察这幅图,1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1个几?

2.教学“二九十八”。

3.教学“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生:3条船时有3个9,3×9=27或9×3=27。4条船时有4个9,4×9=36或9×4=36。

4.教学5至8的相应口诀。

师:5条船时就有5个9连加,你知道得多少吗?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5个9连加就是9+9+9+9+9,2个9相加是18,18再加9等于27,27+9=36,36+9=45。

生2:刚才学习了四九三十六,就是4个9连加是36,再添1个9,也就是36再加9等于45。

小组合作观察有关6至8条船的三幅图,运用刚才编口诀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6至8的相应口诀。

5.教学“九九八十一”。

师:通过对前八句口诀的学习,你知道“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生:8个9是72,再添一个9是9个9,72再加一个9就是81,所以九九八十一。

师:九九八十一,就是有9个9连加,真多啊!可见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确很艰辛啊!

师:现在给半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

问题2: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我想你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吧!先和你的同桌交流。

问题3: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讲给大家听听。(教师根据学生随机的发现进行引导和归纳性的指导)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学生不必一一找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发现不同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__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提问:我记住了“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下一句忘了,怎么办?

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师:3×9=28,我算得对吗?用你的方法检查。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看来9的口诀算得的积离不开1、8、2、7、3、6、4、5这些数字,这样我们可以把口诀分成这样的四类:二、九,三、八,四、七,五、六。

九的口诀,9乘几的积,就把几当做几十,再减几。

原因:因为1个9是1个10减1,2个9就应该是这样的2个10减2,是18,那么3个9就应该是30减3,是27,那4个9呢?(40减4是36)5个9呢?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IC卡、回形针、一分米长的纸卡、米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能说说你的身高吗?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

3.你还知道其它的长度单位吗?(汇报)今天先来研究毫米和分米。(板书课题)

二、认识毫米。

谁知道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给大家介绍一下。

1.在格尺上找到1毫米。

2.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3.说一说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4.通过数格尺上的格子体会1厘米=10毫米,介绍国际单位符号,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

5.先估测,再测量IC卡的长度和回形针的长度。同桌合作,量出食指的长度。

6.画线段:2cm 5mm30mm10cm

三、认识分米。

1.线段长10厘米还可以说成1分米,介绍国际单位符号,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

2.在格尺上找到1分米:数字0-10、1-11、2-12……

3.用手卡住1分米的彩条,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4.四人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工具量桌子的高度。

5.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经知道的关系式讨论探究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四、综合练习。

1.把四个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填空。

3.修改淘气的信中用错的长度单位。

4.比较大小和填单位(机动)。

五、总结全课。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延伸:其它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cm=10mm1dm=10cm1m=100cm

1米=10分米 1m=10dm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8)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安丘市新安街道刘家尧小学李双双教材分析:学生联系实际,现在感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不够的

,在实际的测量中,还有很多东西不到一厘米。从而引出毫米的实际需要,由此产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学生感知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些物体介于厘米和米之间,并通过联系实际的分析,建立分米的概念,感受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班级中,三年级大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学生探究欲望强,所以联系实际来进行本次教学,应该有好的效果。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米=10分米的换算。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刻度尺、硬币、光碟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李老师带来的是谁?(姚明)他有个小外号---小巨人。师:姚明有多高?(生:2米26厘米)我们学过两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师:

1米有多长?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师:米用字母表示

m厘米用字母表示

cm(贴在黑板上,板书字母

)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认识毫米1、认识1毫米的表象师:姚明还送给每组同学一张制卡,快把它找出来!师:评选一名估测大师,估测一下,制卡有多长?(学生估计)师:我发现大家估得都不一样,要想知道它准确的长度该怎么办呢?(用尺量)对,用刻度尺量。你还记得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吗?(学生简答)(估测的目的不是要知道准确结果,但怎样估能更准确需要我们考虑,这也是这样设计的原因。而测量准确结果恰恰又能对估测做一检验,所以两者不是分开的两部分,是不是考虑回头再来评价一下估计地方法呢?)师:你量得长度是多少?正好吗?多多少?(师:这多出的

5个小段)

1毫米,快看

5个小段,每一个小段的长度是什么?有谁知道?(毫米)对!这就是看1毫米有多长?2毫米呢?那5个小段的长度就是(量结果更精确,人们就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确说出卡片的长度吗?

)。当被测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为了使测

——毫米。毫米也是国际通用长度单位之一。现在你能准师:小组汇报(8厘米4毫米或8厘米3毫米)板书:毫米阶段练习:

的认识师:我们认识了毫米,它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那我们身边有没有长度或厚度是(接近或大约是)1毫米物品呢?(在学具中找一找,一张磁卡的厚度,等)师:你能在食指与拇指间留出

1毫米的空隙吗?(借助光盘,贴出

1毫米和板书mm)

12张纸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1张光盘的厚度师: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要用毫米作单位?(更精确)3、探究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师:看来在一些精细化物品的生产中,毫米是常用的单位,因为它比厘米更精确,那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怎样验证这个猜测?同桌间说一说。(板书:师:假如没有毫米,老师这有就能读出来,学生读一下。师:在生活中不仅可以量制卡、铅笔、还能量什么?(看课件)师:巩固练习:填空(二)认识分米1、认识1分米课堂练习:一棵大树高12(

1厘米=10毫米)

3支铅笔,你能读出它的长度吗?(不准确、只能是大约)加上毫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只蚂蚁长7(一支蜡笔长8(老师手中的纸条长(老师手中纸条长

))1(

1分米)2、建立1分米长度观念师:看看你的中指指尖到哪里大约是法记住它吗?师:看看你的中指指尖到哪里大约是法记住它吗?师:请你在刻度尺上找

1分米。(1分米=厘米---板书)

1分米?教室内的哪些物品长度接近

1分米?你能用自己的办

1分米?教室内的哪些物品长度接近

1分米?你能用自己的办师:这分米适合量什么呢?教室的长?(不行,它太小了)那橡皮的长?(不行,它太大了)那你觉得分米适合测量什么呢?生:桌子的宽度或高度。学生动手用分米来量一量桌子的宽。3、探究分米、米之间关系师:我们又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

“分米”,(看黑板)看,10毫米等于1厘米,10厘米等于1分米,那几分米等于1米呢?(10分米)怎么验证呢?利用学具,同桌合作完成。验证后,板书:1米=10分米师:你能给这些长度单位排排对吗?(米

---分米---厘米---毫米)(其实计量(长度)单位的使用,首先是为了统一,便于比较与交流。再就是出现与使用不同的计量(长度)单位主要是为了计量的方便,即选择合适的单位在合适的时候。再有一点就是为了计量结果更精确。所以我觉得在教学这样的内容是应该通过设计让学生有所感受。)三、小结1、有没有比米大的单位?(千米)比毫米还小的单位?(微米、纳米) 2、知识简介中国传统长度单位及英制长度单位。 3、课外延伸师:电视的尺寸都是用

“英寸”来作单位的,那这个数量表示的是电视的哪部分长度?

1英寸有多长?合多少厘米?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学相互分享。

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m 1米=10分米 1分米 dm 1分米=10毫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1毫米mm 教学反思:本课时的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既有成功之处,有存在不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在探索知识、掌握知识中利用技能、技巧,形成新的技能。 2、把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课设问十多次,做到导入设问、新课设问、巩固设问、应用设问、总结设问,使学生在提问答问中学习掌握新知识。3、课堂气氛活跃。既有讨论交流,又有游戏活跃,让课堂变成了学生自我探索、师生互动的舞台。但是,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更多的问题。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部分

“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在本课设计中,积极创设多种富有实效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设计的导入部分,安排

“动手操作情境”――找长度是大约

5厘米的小棒,由此激起学生探寻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练习部分设计“故事情境”――淘气的来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此外,设计的其他部分,也创设了多种情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发展估算意思,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验1毫米、1分米的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铅笔卡片、尺子、40个1分硬币、40张IC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瞧这是谁呀?对了,他是保卫地球的勇士,专打怪兽的奥特曼。今天奥特曼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顺利通过吗?

第一关,填出适当的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1米有多长啊?1厘米呢?

(大家的记忆可真好)

出示:老师的身高是158什么?也可以怎么说?为什么?

(板书:1米=100厘米。)

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书:1m=100cm)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通过第一关,继续加油吧!)

二、探究新知

1、毫米的学习

第二关:量出数学书封面上较短的边的长度。

出示温馨提示: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书面较短边的一端,根据另一端与尺子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只有细心才能顺利过关。

18厘米多出4格。这可怎么办呀,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单位来帮忙?真棒,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知道的真不少,(板书:毫米)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是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m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尺子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你们能用食指和拇指把它比划出来吗,一起试试看。(走一圈)哇,1毫米真的好短哦,比1厘米短多了,接着在尺子上比划出2毫米、5毫米、10毫米。细心的小朋友已经有发现了,那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和学生一起数)。

现在能说说数学书封面上较短边的长度吗?

大家不但善于观察,还能积极思考,看看奥特曼又想考大家什么了: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是厚度大约是1毫米。

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二关。加油!

2、分米的学习

第三关: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请大家拿出课前分发的纸条,先估一估铅笔有多长,再测量一下,看谁估得最准确接近。

这支笔是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外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你们知道吗?非常正确,(板书分米)分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朋友,它是一个比毫米和厘米都要大,比米又要小的单位,用字母dm来表示。

你们能用手指把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来吗?(举给老师看),打手势跟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谁的手势最接近1分米。那你们现在用你的小手找找身边1分米的朋友。

都很棒,只要你留心观察,你们就会发现身边其实藏着许多1分米的朋友。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支米尺,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有100厘米,也就是有1米,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1m=10dm

恭喜你们顺利通过了第三关。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课题补充完整)今后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的话,还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巩固新知

第四关:填出适当的长度单位。

同学们可真棒,又顺利通过了第四关。

第五关:比比谁的眼睛亮。(请用你们的大眼睛,迅速找出日记中弄错了的长度单位。)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指导看书,把今天学的知识标上你喜欢的符号。

五、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活动:请同学们任选五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m=100cm;1cm=10mm;1dm=10cm;1m=10dm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0)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对毫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教师运用正误辨别、实物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准备:

课件、直尺一把。

学生准备:

一枚一角硬币

1、填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6( ) 老师高1( )60( ) 橡皮长5( ) 一角硬币厚2( )

2、动手测量数学书长多少?

测量很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1、认识毫米。

(1)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出示实物银行卡和电话卡,告诉学生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1、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2、算一算

3、辩一辩

4、改一改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1348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可爱的皮卡丘作文
下一篇 : 妇女节送妈妈贺卡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