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心得体会励志的句子小编在众多网络文章中认真选择了一篇优秀的“名师之路心得体会”,请您仔细阅读本页内容发现更多的精彩。通过某些事情让我们获得了一些心得感悟之后,我们应当将感悟写进一份心得体会中去。心得体会展示了我们的个人思想水平,体现了学习深度。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1】

x月23日下午,xx大学在xx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楼233报告厅举办第二届“名师论坛”活动。本次活动以“聚焦优质课程建设,倡导卓越教学”这一主题,邀请了浙江大学吴敏教授、xx科学技术大学xx教授、xx理工大学xx教授和xx大学沈xx教授四位国家教学名师,分享他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xx大学王xx副校长和包括xx师范大学、xx邮电大学和延安大学等120多位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xx教授主持。

xx大学王xx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了xx一直致力于尊师重教活动,努力营造教师以教学为责、以教学为荣、以教学为乐的氛围。此次名师论坛活动同时也在配合学校“双一流”建设,把提高课堂质量作为主要目标,全面启动“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通过此次活动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拓展视野,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学能力。这种办学理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的发展中,先进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浙江大学吴敏教授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吴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在精品课程建设、视频公开课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慕课等方面的尝试,并重点介绍了“新生养成教育”慕课,希望以此做好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最打动我们的是他分享的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心得: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用爱心去教学”,尽心、尽力而为;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以学识魅力感染学生;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爱教书才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老师的基本条件。

xx科学技术大学xx教授就“如何把课上好”谈了自己的体会。他指出,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课程建设犹如打造精品连续剧一样,教师身兼编剧、导演、演员数职,要十年磨一剑。向教授指出,课堂自始至终都是传道授业的最重要场所,教师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采取启发式“灌输”,讲授时要兼顾广度与深度、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向教授把教学比作戏剧表演艺术,“唱念作打”从教学基本功入手,把备课、上课、答疑解惑各个环节的做踏实,才能把课上好。

xx理工大学xx教授介绍了他在基础课程建设方面的思考。他指出,要让学生批判地获得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批判思考、自我创造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这一目标,编写适合xx学生的教材非常重要。孟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需加强自身学识修养的理念,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挑战。让我们有了一种思考:我的学识够不够给学生形式一种潜移默化的正能量的影响?

xx沈xx教授认为教学应该“学生为本,质量优先”。课堂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可通过如下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坚持问题导向,教师可以自己设计问题,或提供最前沿科研报告,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用科研支撑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采用论文考核,鼓励学生跨学科横向联系。教学最重要的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教学为乐,以培养人才为荣。沈老师以科研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在大多数的本科教学中是极为少见的。非常认同这种给学生一个高的平台,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潜力的教学理念。

xx教授最后总结指出,四位国家级教学名师聚焦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分享教学心得体会和真知灼见,激励大家投身教学,促使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总结如何建设好自己的课程、如何做好自己的教学。希望通过“名师论教”活动,能传播教育教学先进理念,交流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

参加完此次“名师论坛”活动之后,我们的收获颇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对各位名师的发言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并尽力实践。用名校高大上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2】

有幸看了名师们的课堂展示,感觉名师真的是名不虚传,从教学设计到动态生成,从小组合作到全班交流等环节,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刘校长的《圆柱的体积》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前、后的展示活动尤其精彩,所以就使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刘校长的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是在各组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有序进行。

小组展示前、后教学片断:

师:如果要计算圆柱的体积,大家猜想,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老师提示)我们先前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生1:都是用底面积乘高。所以猜想圆柱体积也是用底面积乘高!

师: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加以验证。怎样验证呢?

(学生们纷纷支了几招: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即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圆柱形零件的体积;将圆柱形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可以把圆平均分解成小三角体,再转化成长方体来计算。

师:灵感来自哪里?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进行验证。从桌洞里拿出学具,还有一张学习卡,同桌俩一边操作一边把想法写在上面。出示三个问题:

1、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转化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转化后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高有什么关系?

3、由此,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1:(自豪地一边说一边动手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的高,所以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生2:(另一个组的成员马上反驳)“如果横放,长方体的底面积还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呢,也不一定!”

(受生2的启发,很多学生嘴里嘀咕着)对呀,那就不一定啦!

师:(顺势将长方体横放)这样放,长方体的体积怎么算呢?它的底面积怎么求,高又相当于什么?

反思:放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终于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使我想到有人抱怨班额过大,无法同步展示。请问:班额再大能大过麻将馆吗?麻将馆好几十桌同时打牌,互不影响,每个人其实都在依照自己的需要“建构”“知识系统”。所以小组间的方法,完全可以不一样,只有不一样了才有全班交流的必要性。教师只需要就各个小组展示的情况,进行汇总从而发现问题,再转入大讨论,“大展示”。

大展示展示的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学生对小组学习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来展示。如果小组合作能把自学时暴露出来的问题都解决了,当然不用再讲了。所以说学生展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效益的高下。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展示难,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通过观摩与实践,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展示难的问题。

展示前。展示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先让学生感觉我最棒,进行自信心的暗示与影响。再告诉学生:对照导学案,认真自学的重要性。要能精彩展示,必须以全面学习本节内容为前提。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各组长要对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进行分配,如谁负责记录,谁负责管好纪律,谁负责汇报等,让每个人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步,做好小组合作的指导工作。学生合作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中去,解答学生的疑惑。第三步,收集疑难,对于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要记录好,准备在大展示时展示。

作为教师,需要设计展示时间的长短,预设困难,追问的方式与问题设计,拓展、延伸的内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展示中。课堂上,充分放手让各小组进行展示,要保证时间,选取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做法,选择出错率高的做法重点进行展示,太难和太易的问题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实现“兵教兵”。学生展示时,教师的指导可以以手势的形式呈现,可以以微笑的方式肯定,可以让其他学生随时小声提醒,让学生们随时进行自我调整,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展示时教师不能把自己完全等同于听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继续对学生进行指导。追问: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或学生的错误未被指出时,或学生重点规律未总结出时;点评:点评要及时、准确,就像点穴一样,话越少越精越好;拓展:当学生展示完毕时,教师可以故意改变题目条件等,如刘校长的:“像水库的大坝,正六边形的直筒状饼干盒等都是直柱体,它们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吗?”追问学生,这样使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后。

展示后。师生要及时反思展示中的得与失,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课堂展示真正达到高效。学生不发言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无话可说是因为自学不得法、不到位。所以小组评价里要有:自评和同伴互评这一环节,目的就是激励所有的学生都要动起来,学困生哪怕在讨论过程中能说上一句话都应及时激励,这样以来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太难的事。

相信能抓好学生的展示环节,我们的课堂离高效课堂就会越来越近了。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3】

新学期开始了,北京市有1/3左右的学校已经通过各种补课手段讲完了全部初中知识的新课程。开学后就开始总复习了,即使没有讲完新课的学校,通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在3月15日之前就能结束新课(化学除外),进入总复习。离08年中考还有120天,你准备好了吗?

08年中考最显著变化是:北京10万多考生,全部使用新课标卷,中考试题改革是空前的,它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试卷中体现三个联系:联系生活,联系生产,联系实际。从实际来看中考物理的难度是增加了,而不是降低了,尤其是能力考查要求。物理中考突出了四个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而我们学生恰恰学习能力非常欠缺,表现在中考失分率居高不下,以07年北京市中考成绩分析为例,中考五门中,分数最低的是物理:全市平均分仅70分,物理难度系数最大,不及格的人数当然也就最多。中考的水平考试的要求已经比较淡化了,取而代之的选拔性质的考试功能被强化了,为了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区分度增大了,素质教育考查也强化了。0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提高了6分,达到34分之多,探究题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靠死记硬背获取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08年中考虽然人数比07年略有下降(减少5000人左右),但是优质资源校(市区重点校、示范校)的竞争却更加惨烈了,家长和考生明白,考不上好高中,考入好大学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全国名牌大学几乎被市区重点校所垄断,另外市教委规定,市区重点校、示范校将5%-10%的`名额分配到普通初中校,优质资源校名额的减少,势必增大了考取重点校学生的竞争。08年恰逢奥运,为了保护社会的稳定,08年的中考难度不会再增加,保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这就是08年中考总的形势。

离中考还有120天,时不待我,必须认真准备,必须收心。现在已进入备考状态的考生还不太多,应采用“笨鸟先飞”的态度,赶快进入角色,抢占复习的至高点。

(1)心态入静。

中学生受社会浮躁心态影响极深,学习无目标、奋斗无方向、得过且过、好高骛远、侥幸心理、浮躁有余、心静不足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首要任务是入静,入静就是先要坐的住,只有坐得住,才能学得进,只有学得进,才能理解深,只有理解深,才能记得牢,这几个环节彼此相扣,缺一不可。

(2)准备吃苦。

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中考想不吃苦就考取高分,那是梦想,中学生普遍怕苦,靠撞大运考取理想高中几乎没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苦干几个月,幸福多半生,在苦中求乐,苦中求效率,苦中求生存,这是社会竞争的法则。

(3)提高悟性。

什么是悟性?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尤其是数、理、化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悟性的过程,所谓悟性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过程,是熟能生巧、心有灵犀一点通、多思多想、落实在笔尖上、不断提高成绩的过程。

待续...

本文选自精华学校王克家的博客,点击可查看博客原文。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4】

11月13号石家庄市教科所在我校举行“名师流动课堂——送教下乡”活动,我校李霞老师与市一中孙夫振老师同课异构,课题是《李凭箜篌引》。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之后,看到李慎主任推荐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的《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这篇文章,我认真读完,感觉真的是说到了心坎里。结合这次听课,结合课后李慎主任的总结发言,我来观照反思两位老师的课堂以及我们自己的课堂。

一、有意义,即扎实。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李贺的这首诗《李凭箜篌引》,可以说,可以挖掘的东西非常多,无论是李贺的传记、李贺的诗歌风格还是这首写音乐的诗歌本身,都有好多的东西需要老师的引领,也就是外延足够大,这也是我们选这首诗歌的初衷之一。我听过著名的自媒体人罗振宇在得到APP上讲过这首诗,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专门讲语言的张力。

两位老师的课都很出色,各有千秋。李霞老师的是第二课时,是赏析课,有趣。孙老师的课朴素,立足文本,深入开掘,体现了对文本的`回归,很本色,是很松弛的一节常态课,立足于语言的架构与运用。这是我第三次听孙老师的课,孙老师作为一中名师,他扎实的教学功底很令我折服。孙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学什么?”“你们还想学什么?”循循善诱,教态亲切,如沐春风。李霞老师为了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也是“蛮拼的”——利用学校资源,让本校老师亲自展示横笛独奏,打造现场感,利用学生对音乐老师左彦坤的崇拜,调动音乐老师“驾临”课堂,布置的作业也很及时必要,明确提出让学生利用侧面描写、两种以上修辞写一段摹写音乐的短文,这种落实比单纯指认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更能落到实处。孙老师透彻讲解文本,对李贺写音乐的瑰奇风格点拨水到渠成,用陌生比喻抽象,用陌生来传达高妙,相信学生听到最后会会心一笑。此之谓有意义,更可以说扎实。

二、有效率,即充实

课堂上的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理解字句、诗句,学生思考发言活动、背诵,在老师的引领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行动起来。但不可否认,正如李慎老师所说,集体哄答的问答现象,假热闹的情况滥竽充数的背诵等情况还是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盲目接话的现象也是有的。老师没有处理没有对这种现象说不,也许是不愿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许是有不忍之心。对于有效,李慎老师的一个问题很发人深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我作为老师的收获是什么?如果师生互有收获,自然就是有效率、充实的课堂。

三、有生成,即丰实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老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叶教授的话可以拷问好多经过预演的“做课”,有过彩排的、虚假重复的课。当然,这节课孙老师不可能做到,李霞老师有条件做到,但她没必要去预演,去彩排,她也没有这样做,用她的话说,那样没意思。不可否认,我们老师们有的时候太胆小了,怕课堂环节不完整,怕有老师听课,自己的学生启而不发的尴尬,或者是启发的问题不够有效,因而“导”不出来,所以出现“引诱”学生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的状态;有时不能做到关注到群体,只与个别学生纠缠,“缠斗”不休,以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李慎主任的课堂四问,问出了我们大家一身的冷汗:

1.我要带学生去哪?

2.我为什么要带学生去那儿?

3.我怎么带他们去?

4.我怎么随时知道我的学生去哪了?

一般我们只关注前三个问题,尤其让我们出一身冷汗的是李慎老师说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速度有的是2G,有的4G,有的5G,有的已经掉线,有的根本就没有开机。当我们陶醉于自己的上课时,或者为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志得意满时,那个“没有开机”的学生,是不是让我们的小得意轰然坍塌。想到这里,我简直是“汗涔涔”了,掉线的,没开机的学生丢了!!!即便是个老母鸡都不可能丢自己的小鸡仔。

四、有常态,即平实。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对于这一点,李慎主任也中肯的给李霞老师提出了建议,不必在意学生之外的听课者。

我们的课堂是鲜活的课堂,是思维与思维相互碰撞产生好多不可能的思维火花的课堂,这才是它的价值与魅力,它是公共的空间,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李慎老师还提出,我们不要做课件的奴隶。那些随便在网上down一个课件就拿来用的老师更应该自我反省,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反省自己。如此“常态”要不得。

五、有缺憾,即真实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叶澜教授说,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我们看到,孙老师的上课前十五分钟过门未免太慢,十五分钟过去了,文本解读还没有开始;李霞老师的两个作业,其中至少一个恐怕无法落实,关于海报的设计稍显仓促。缺憾是有的,也是难免的。因为缺憾所以真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40分钟我们可以完成几个目标?李慎老师这样问。课堂上,哪一种思维是你要训练的?课堂上的沟通是不是做到了多元化?对于随意发言的学生怎样阻止?教与学是不是匹配?一个学生积极而不激动的课算不算好课?李慎老师一连串的问题牵动着大家的思考。

李慎老师还说到了课堂知识的落实问题,她形象地说,学生备了个“鼠”,老师考了个“猫”。李慎老师说的是老师和学生玩藏猫猫的游戏,这一点我们的感触良多,我们的考试和教学不匹配,因为我们的考题不是我们自己出的,是学校出于对老师的考核买来的成题,虽然给定了考试范围,但往往出乎意料,跟进度、跟当前讲的主要内容不吻合,往往是高一阶段就直奔高考的题,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老师教教材缺乏底气。

此次听课,课后听李慎老师评课,受益良多,感触颇深。李慎老师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的理念要跟上。我们还在路上。我们的教学必须服务于国家选拔人才的需求,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是我们的教学指针,我们必须熟知“为什么考”和“考什么”的问题。

有时我们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有时我们忘了自己将去往何方,我们整日操劳辛苦着,苦着苦着就麻木了。李慎老师的话简直是当头棒喝,永远不要忘了自己要带学生去往哪里,有几个学生在跟着,我们怎么知道学生去了哪?“一核四层四翼”是我们的教学指针,今天李慎老师的话不失为我们的方向,让我们随时提醒自己抬头看路。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5】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 .1 . 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9篇《名师讲堂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6】

前几天我到石家庄参加了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聆听了江苏的薛法根、北京的武琼、浙江的虞大明三位名师的讲座和他们执教的四节语文课,我们感受颇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虞大明老师,虞老师讲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是五年级的《祖父的园子》,一节是四年级的《父亲的菜园》,这两篇都是略读课文,虞老师还有一个有关略读课文教学的讲座——《略读教学——让孩子擅读、好读》。通过对虞老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对讲座的学习,我领略到虞老师这堂课的精妙所在,对略读课文教学也有了更深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就结合《祖父的园子》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 多次浏览 渗透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虞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推荐给他们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多遍读,反复浏览。课堂中精心设计了三次浏览。第一次浏览,让学生紧扣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第一遍浏览,想到什么词了,就可以写在课题的旁边。第二次浏览,让学生把刚刚提练的词语变成问题,如“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生机勃勃的园子?”等等,并强调将这些词语变回问题,并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就能使学习更深入。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第二遍浏览,找到相应的句子,把这个词语写在了这个句子的旁边,进行交流。第三次浏览,又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是自由快乐的`”这个问题,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想想萧红在园子里干了哪些事情?又以“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来引领学生精读重点部分。看似简略的三遍读,实则一遍比一遍深刻。那么整堂课正如虞老师自己说的那样,“让学生学习略读与浏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是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逻辑起点。”而在此基础上重点部分采用精读,真正实现了略读课文的简约但不简单,教师教的简,但学生学的丰。整堂课上,教师引领学生用笔阅读——随时圈画,随时批注,让学生用笔记录阅读探究的成果,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无痕引领,渗透写法

整堂课,虞老师在写法的渗透上是“无痕”的。如“为什么说铲地这件事情写得最具体?”,当学生说到:

(1)写了对话。老师马上引导,在平时写作中如果想写具体,可以加入人物的对话。这样的指导写作十分简单、有效。

(2)写得比较多,用了好几个自然段。老师顺势引导,平时写作中多写几个自然段,你的文章一定会具体。

(3)抓住了祖父的神态。老师马上引导到理解祖父的几个“笑”上去,同时强调写写人物的神态可以把事情写得很具体。虞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中作者把事例写具体的方法,并告诉学生在今后习作中进行运用;再如学生交流到“愿意”在文中重复运用时,虞老师就拿出了自己的一段写景的文字与文中段落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照中获得启示:同样的事物用不同的写法就会体现不同的特点,表达了不同的写作目的。

三、 两处设计最为巧妙

1、这节课结尾的设计

课的结尾虞老师播放了罗大佑的《童年》,在孩子们轻轻哼唱歌曲后,虞老师将自己的多个童年趣事的下水文片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老师自身的童年趣事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时候,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一件件趣事中感受到了老师童年的快乐,在欢乐的笑声中自然也调动起了自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触发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住童年的永恒的想法。最后屏幕上出现:“聪明的,你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留下永恒呢?”这样的资源开发非常巧妙。

2、 拓展延伸上

虞老师在拓展延伸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虞老师说到:萧红的童年时快乐的、自由的,所以她写下了《呼兰河传》,当学生说到《呼兰河传》里一定写下了萧红的`快乐自由的生活时,虞老师出示了茅盾先生的评价这本书是“一串凄惋的歌谣”?太让人震撼了!为什么呢?愿意解开谜团吗?自己去读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老师这样的设计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阅读这部作品的欲望与期待。

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过死、过窄,其实对于小学生我觉得我们不必挖得有多深,不必学得有多深,我们应让孩子读得广一些、远一些,应让孩子们懂得一篇文章学习的结束,应是孩子另一个崭新阅读活动的开始。

我想,只要我们也能在课堂上做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做学生的伙伴、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实践者,我们的孩子也能做到擅读、好读!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7】

xx年10月27日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之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回顾展望研讨观摩会。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让我汲取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潘小明校长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份纯、是一份真;刘延革老师的《数的推理》让人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强振球老师的《认识厘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确定位置找数对》风趣幽默,富有激情;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表现得从容、镇定,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慢慢的来,慢慢的完成等等。

一、非常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几位专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力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资源,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三,“深度的课堂”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总之,专家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数学的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让数学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这些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的力,真是受益匪浅。

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总之,专家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数学的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让数学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这些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的力,真是受益匪浅。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8】

自从市教育局、进修学校组织学习、学校组织登录远程培训台学习以来,今年又报名参加远程培训,今年本人又从网上中学习到其它以前所没学过的,及一些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的理论知识,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本人从学生到教师才7年的时间,各方面的理论及实践都没有老教师充沛,自从报名以来及远程培训的开通本人坚持每周利用时间上网学习,并认真地做好相关的学习笔记,教研时认真的与同事探讨所学的内容,并多向老教师取经,经过这期的培训,本人认为语文教学是很有内含的一门学科,本人就这次远程培训的学习及个人的.实际教学浅淡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9】

第一次听李xx老师的报告是在20xx年刚入职培训的时候,恰逢那几日身体不适,讲座也只是听了个皮毛而已。但是对李xx老师的名字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xx秋实不厌不幕,碧叶绿柳难分难辨。”

这次参加了乡村青年教师培训,再次碰到了xx老师,也再次聆听了xx老师的指教。时隔一年,竟也有了不同的感悟,别样的收获。回来写感悟,迟迟不敢动笔。翻看了下xx老师的微博,觉得xx老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好老师。

本次xx老师的讲题是《用思想飞翔,做幸福教师》。初看题目时,觉得有点遥远。因为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关注自身生存,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教师来说,自身对学校的融入,学校的教学任务,课堂的各种问题,已让我们疲于奔命。更别提飞翔的思想,和那时而发出点滴微弱之光的幸福。还记得前几日我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没有时间照顾住院的妈妈,我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宝宝,我没有时间好好备完四个年级的英语课,我没有时间好好整理家务,我没有时间看场电影,我没有时间吃顿大餐,我没有时间看本书,我没有时间刷微信看新闻,我没有时间看自己,我没有时间给自己。除了匆忙狼狈,什么都没有。请问:时间都去哪了?我又在哪???一度觉得要崩溃,但是这几日刚定下心来的我,是该好好取取经,学习学习好xx老师如何让思想飞翔,做幸福教师的。

我们时常怜惜自己,时常觉得自己最难,时常觉得自己委屈,可是内心却没有一个坚强的声音告诉自己:走下去。《告诉自己真棒》,如果我没有记错,xx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就是她近来读的这本书。告诉自己真棒,纵使内心波涛汹涌,此起彼伏,告诉自己真棒,定会成为自己的定海神针。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在平坦的路上,和学生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

xx老师还讲到一点是把你的`人生折叠五十一次,据此,她也写了一篇文章。而xx老师也确实做到了,她在不断的折叠自己的人生。那我能不能做到呢?正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当回首甚嚣尘上的那些年青春岁月时,我希望自己可以站在已是厚重的生命上无悔青春??

此外,老师还给我们推荐了《海鸥乔纳森》和泰迪的故事。海鸥乔纳森勉励了我们,泰迪的故事却深深的感动了我。感动于小泰迪的可怜,感动于一串已经掉了水晶的手链,一瓶用剩下的香水,感动于汤普森老师的关怀,感动于那一封封书信。这已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爱意,这是超越了众多感情的母子之间的一种深沉之爱。小泰迪从汤普森老师之间感受到了爱意,走上了光明之路。而汤普森老师也从小泰迪身上从教书学会了育人。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内心激动无比,眼眶已湿润。因为现在自己也做了母亲,看到泰迪

这样的孩子,觉得心酸的不行。好在故事的结尾大家都是幸福的。当xx老师让大家谈谈自己教育中的幸福时,我倒是想起了去年班上的一位孩子,但是当时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也就没给大家讲述。去年时候,我带的是学前班。班上有一个叫苗书涵的小男生,不爱讲话,身材矮小瘦弱,衣着邋里邋遢。课下时间独自一人,不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上课时间状况百出,不是不张嘴,就是没有铅笔,没有作业本。很让人头疼。后来才了解到,书涵的爸爸妈妈离了婚,他和姐姐随了爸爸,但是爸爸又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他们姐弟的日常差不多都由年纪大的爷爷来料理。知道这些情况后,一时觉得这孩子真可怜。有次下课的时候,我把他叫到身边,简单问了些家里的情况,跟他说了句爱吃蛋糕吗?下次老师请你吃蛋糕。又给了他铅笔和作业本。他看了我一眼,匆匆离开了。可是从此以后,书涵上课认真了,在课下的时间,我也总能发现这个小男生总是在不远不近的地方默默地盯着我看。开始我还纳闷,别的老师还说他可能喜欢你。后来我明白了,可能是我的一个小小举动,让他感觉到了温暖。这何尝不是也让我感觉到了温暖幸福呢?我们常说教育学生要怎样取得好成绩,但是我们又有多少时候像汤普森老师一样是在真正的关心他们,教他们怎样做人呢?

最后,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她们班级里的故事,还推荐了怎么读书,读哪几类书籍。也给我们讲述了她和她女儿之间的点滴。真心的觉得xx老师真幸福!我能不能也成为这样幸福的人呢?我想一路鲜花和掌声过来的人,脚底定是踏着荆棘一路而来,只是他们没有惧怕这荆棘,没有忘记脸上的微笑。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怎样成为一位教师,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去修炼。让我们爱学生在左,教育学生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篇10】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名师大篷车活动,这是我人生中难得的经历。名师大篷车是一个由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他们乘坐一辆大篷车,走遍学校,为学生和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名师大篷车的独特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也受益匪浅。下面我将详细地描述一下我的经历和体会。

大篷车抵达学校的那一天,整个校园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氛围。我们学生早早地走进了操场,并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大篷车的到来。当我看见那辆鲜艳的大篷车驶入校园,我的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大篷车停下后,教育专家们热情地欢迎我们,并尽快布置起了各种教育活动。

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一场有关学习方法的讲座。教育专家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趣味的游戏,向我们传授了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告诉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点。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我后来按照他们的建议,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尝试了其中的一些方法。果然有效,我在考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除了学习方法,名师大篷车还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组织了一场关于情绪管理的讲座。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教育专家讲解了如何应对压力,管理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态。他们告诉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调整身心状态。这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名师大篷车还倡导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他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素质拓展训练、才艺比赛等,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让我更加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成绩。

在这次名师大篷车活动中,我不仅得到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和教育家的热情。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而名师大篷车活动正是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存在的。我被名师大篷车的团队精神所感染,决心将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师大篷车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管理情绪和调整心态,领悟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我相信,在名师大篷车的引领下,我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卓越。同时,我也期待着未来名师大篷车的到来,带来更多精彩和启发。让我们一起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1711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最新公司承诺书12篇
下一篇 : 正能量朋友圈配音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