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作文我不畏辛劳制作出这份“近现代史读后感”祝您愉快,读完作者的作品,部分情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通过自己的对作品的感触,我们可以把它通过写读后感表达出来,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汲取一些有益信息!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1

老师推荐阅读徐大师《中国近代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我静下心好好的欣赏。

徐中约是华裔美国历史学者,毕业于燕京大学,上世纪50年代前往美国,师从费正清大师,但却与费大师在观念上大相径庭,以费正清为首的美国汉学界认为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源流在西方帝国主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对中国形成冲击,这是一个挑战,对于中国是好的。这是名副其实的西方中心论。徐中约认为中国近代史不应以西方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而是从中国内部原因来深入挖掘??

总所周知,写历史是非常难的,需要很多很多资料,而且更要从中辨明真假。写个一部气势宏伟的通史巨着更是绝非微观历史,小历史可比。在当时的这个费正清的绝对权威之下写出这样一部思想不合主流的通史很是不易,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历史总是大浪淘沙,他的这本《中国近代史》已经成为美国本科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必读教科书,成为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对于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这本书丰富全面,分析事情客观独特,却又不走极端,很好的补充了课堂的局限性,通过此书可以全面领略中国是如何从康乾盛世转而列强入侵,继而又重新崛起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此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此书以清朝入关为始而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起点,这样的做法虽然是略显冗长,但是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更为深刻,更能知道前因后果。对西方冲击的研究必须要先对这个冲击承担者清朝机构制度进行研究。中国是如何被入侵的,如何一步一步衰弱的,如何因外力进逼不得不然的转型变化。最主要的是与世界史从1500年开始可以接轨,以此能有个比较。拥有四千多年的中国一直处在世界的东方,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动对他都丝毫没有任何影响,一方面是源于中国人古往今来所传承的独立之人格,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的限制,外部进不来我们出不去。近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教士,探险家等前往中国,打开了悠久的孤立局面,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变化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实际统治者在变,制度在变,思想在变,敌人在变等等。当时的具有前瞻性的人正在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体面生存下去的道路,以推动中国不断向前。从鸦片战争以前对西方的排斥到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到1898-1912年间的政治改造和革命、再到1917-1923年间的思想革命,最后到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掌权。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构建起概念的框架。与政治变化同时进行的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根本转型。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自强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和企业开始发展,而外国人则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在条约口岸开办制造业、航运业、银行业和贸易商号。这种半殖民主义的特征延续中国近一个世纪,是中国近代经济的显着特征。

总体说来,这部书描述了中华民族近四百年的痛苦挣扎到剥茧而出的过程,讲述了平民大众如何度过那个悲欢离合的时代,表达了一位旅美历史学家以中国人的身份对于中国的深深情愫。

中国现在犹如一只涅盘中翱翔而起的凤凰,转世重生。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那里躺着一个酣睡的巨人。让他睡着吧。因为他若是醒来,将会改变世界。中国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美国是西方文明的现代化身,中西的交织,使两国将在未来将极大的制约整个世界。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2

经历了如夏般水深火热的日子,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在失去国土时,曾一度的颓丧;经历了如冬般寒冷的岁月,中国人民遭受了八国联军恶毒的侵略,日军的虐杀,那种耻辱,怎一个“痛”字了得?

——然而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失败中拼搏,从落后中崛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终于迎来了她的秋天: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和平外交……有探索的艰辛,亦有收获的喜悦;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春光明媚,百花齐放,国富民强,扬眉吐气……中国,真正迎来了她的春天。

读着《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一次次地被打动,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着这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中国!我为爱国志士而感动,我为中国而自豪。

忆往昔,革命战争中,多少战士抛头颅,洒热血。遥看山间那一片枫叶的红火,那是坚贞不屈的信念,刑具能有多坚硬?摧残了一个人的身体,却摧不毁那红色的灵魂,《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谱写出了革命者的澎湃激情和对党的无比忠诚;凝视寒梅在冬日里展露出别样的红艳,让人忆起刘胡兰的大义凛然,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了永生的篇章,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丰碑;眺望远方,天边的火烧云如火焰熊熊燃烧,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如此壮烈,如此勇敢,那爆炸的一瞬间,恰似天边的火烧云,熊熊的、是战士的无私情怀……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那片红色多么光彩夺目,那是我们祖国的象征,那是无数的先烈与爱国者,用生命和鲜血染就的。

老师曾多少次教育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感谢那些为国献身的英雄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一句听似抽象的话,然而在历史面前,这句话却是真理,是不可改变的。

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和无数的爱国志士,才有了中国的复兴之路,有了如今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强大的国力,富饶的国土,团结的国民……

如今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着道道小径变大道,看着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如今的中国,欣赏了紫荆的芬芳,闻见了莲花的清香,香港、澳门的回归,像是给中国这只雄鸡以高鸣的希望;如今的中国,看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健儿们勇夺金牌,看神舟七号上天、嫦娥二号探月,看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战胜了种种灾难,看上海世博会为中国谱写美丽的新篇章……中国迈进的脚步势不可挡。

我的手轻轻在书上拂过,历史,通过我的指纹,渗入我的内心,我好像感觉到了生命的触动,还有一种温度,一种爱国的热情。

历史不是一道是非题,不是由“好”或“不好”来评论一个国家。

——历史,是一道选择题。

“文明古国”“东亚病夫”“亚洲雄狮”“东方巨龙”……历史给了中国无数个称号。历史见证了中国的兴衰。历史选择了中国!

——这是必然的,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她已不是一个词语那么简单,她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力量。

我坚信历史的选择是对的,在这个和平时代,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将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3

《中国教育能改变吗》读后感

看了6段有关于《中国教育能否改变》这一主题的视频,我的心中此起彼伏,感触颇多。在审视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也不时发出这样一种呐喊:中国教育怎么能改变?

6段视频中揭露了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教育本身的不公平包括教育硬件资源的不公平和教育软件教师资源的不公平。还有教育的方法。我国的教育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而学校真正实施的仍然是应试教育。

摆在当今中小学生面前的两大大山:中考和高考。填鸭式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

还有……

视频中有许多场景将中国教育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中国学生在文化和科学产业上的时间远远超过日本、美国等国家。学业成绩成为中国教育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因素。

毫无疑问,综合素质同样也很重要。

看着那些埋头读书的中国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昨天自己,昨天为高考而努力的年轻人。在战斗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抱怨,为什么我要承受这么多?然而,看到书上的一摞纸越来越厚,周围的学生起得越来越早。

在繁重的学术生活中,我开始忘记自己太累了,不去关注其他的事情,慢慢地觉得这些事情都是那么自然,因为同一年级的中国高中生和我已样承受着同样的压力和疲劳。那时候,我深深地记得一位老师说过,如果他想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他必须比别人承受更多。而如今的我,站在不同的身份,以一个未来之师的身份去看这段视频,心中又有了些许不一样的感触。

作为一名师范生,站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字路口,他有着不同的犹豫和困惑。中国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以后又该如何教育我的学生?

一个个诸如此类的问题抛给我,我又陷入了沉思……

当然我们不能太消极。当我们客观地看到我们教育中的许多不足时,我们应该相信事情总是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教育体制会由不健全走向健全。

当然,这中间需要一段过程。在这过程中,师范生能做的很多。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师范生应完善自己自身的素质,努力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4

十八世纪,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了200年,欧洲各国轮番海上称霸,肺腑发展,不列颠岛上,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中国固守着欧亚大陆的东端,自给自足,只给蛮夷开放了一个广州十三行。

此时,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已在印度战胜法国,迫切希望继续向东发展。1792年,英国人趁乾隆八十大寿的机会,遣使Lord Macartney来华,以期与建交。然而,乾隆拒绝平等对待,要来使下跪。Macartney最初不答应,后来又提出我跪你的来使也向英王(或其画像)跪拜的条件,乾隆龙颜大怒,英国第一次和平建交的努力宣告失败。嘉庆期间英国人又来一次,待遇还不如乾隆,重做冯妇已。

19世纪以前,中国对外有巨大贸易顺差,英国人多年试验,终于发现鸦片可以获得巨大利润,1821到1835年,鸦片输入量从5000箱激增到30000箱,价值1800万元,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有了林则徐1839年的虎门硝烟。英国政府派海军来华,至此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国家发生了正面冲突。

这一打发现,原来根本就打不过。且谈且战,屡战屡败,1842年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次年签订《虎门条约》,在西方世界的洪流中开始被狼狈的向前冲去,攒了几千年的家伙事儿也一件一件被卷走。

挨打之后,眼界开阔的朝廷官员,知识分子终于警醒,做出了种种尝试与努力。然而,每一次改革,不是由于不够彻底(如洋务运动)治标不治本,就是太过激进(如百日维新)被国内的落后势力阻挠而宣告失败,似乎必须要找到一种尺度拿捏的相当好的方法,才能顺利完成改革。而且在我们力图改革自己的时候,还要一边忍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割地赔款,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或者,由于帝国主义太过强大,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而改革或者革命,在这样的中国,必须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和教训才能深入民心?为什么日本成功了呢?

西方的野兽们咬下第一口的时候,显然没有停下去的打算,更多的虎视眈眈的野兽迅速扑了上来。抚夷派在战败后得到话语权,美法跟在英国后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剿夷派蠢蠢欲动,在道光死去咸丰即位后势力增大,终于1856年爆发冲突,7年英法联军打进广东,8年到达大沽口,签订《天津条约》,签了之后又想反悔,中间还小赢了一场(大沽口战役),然而,1860年终于又被打败,天津失守,咸丰逃往热河,签订了《北京条约》。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紧接着,一批朝廷大员开始进行洋务运动,改革工军,向西方学习。应该说这三十年中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之后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了。由于争夺高丽,1894年,中日两国宣战,9月17日在鸭绿江口相遇,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此后,更多列强前来中国分一杯羹。德国占了山东,俄国占了东三省,英法日都要求多省优越权利。西太后恼羞成怒,1899向各国同时宣战,就杀了一个德国公使,八国联军占了天津,西太后和光绪逃到了西安,签订了《辛丑条约》。

终于,在被帝国主义生吞活剥了大半个世纪,被这洪流冲的裤子都不剩的时候,孙中山先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失败后,在1911年完成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终于成功,中国总算在如此长久的阵痛中完成了质变。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5

读“落日的辉煌”有感

2000年6月19日,《学习时报》发表编辑部文章《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我来说,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也让我从更新的层面体会了中国清朝的“康乾盛世”。

其实,每次回想历史,回想到清朝那段繁华,总会有满腹的自豪,然而自豪过后总是失落。短短百年之间,从傲世强国到主权零落的“东亚病夫”的落差,的确需要人们深刻的历史反思。

还是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康乾盛世”的盛况吧。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雄厚,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长期超越国外**。虽然当时的西方不如我们,但他们发生了一场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应该是对当时的中国君主最好的诠释。结果,西部的发展越来越快,而我们只剩下夕阳的光辉。

“落后就要挨打”,这永远都是不变的真理。落后的清朝**从堂堂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古老的文化底蕴,经典的“康乾盛世”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正如文章中说:“康、雍、乾三代帝王虽英明有为,但都没有跳出所谓“**大国”的光环,无视世界另一端的发展变化,盛世的君主们表现出惊人的麻木与极度的愚昧,甚至对一些**顺应时代的主张斥之为“师夷”而大加挞伐,结果与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的产业革命擦肩而过。”清代闭关锁国、排斥对外交往、海权意识淡薄等僵化的治边思想,对“康乾盛世”到“东亚病夫”的转变做了比较全面的解释。

其实,落后的原因不外乎“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再者就是禁锢思想,想法愚钝。原因正是前面所说,当我们正妄自尊大地认为自己是无敌时,西方已经开始创造新知识,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帮助他们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实,我觉得,了解历史,包括阅读《落日的辉煌》这篇文章,不只在于让我们了解历史的教训,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如何运用这种“前车之鉴”。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了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背景,对于我们当代的青年来说,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辩证地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迅速地预见、感知周围发生的变化,并最终适应、乃至享受周围发生的变化。同时,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抓住机遇,并保持一颗“虚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就让我们把“落日的辉煌”作为前车之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上,突破自我,把握机遇,最大限度地奉献我们的青春。我相信东方巨龙会在世界森林中起飞。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6

谢智林管理学院14年级4班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所以一开始我认为这是没有实际用处的无用功。

打开这本《重说中国近现代史》,一开始也只是为了应付作业和gpa,但是读着读着,我先是意识到了一个历史以外的问题,我是不是太过于功利主义了,这样真的好吗?于是我试着调整一下心态,用稍微温和一点的态度去对待这本书。我不喜欢说大话和空话,这本书,真的有很多东西看,是名副其实的“重读”。

在开始阅读的时候,我被那些易懂的关键词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只有从心理上走出中世纪,我们才能拥有未来,过去的光辉历史才是有价值的。”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受伤。

这些问题,都是我以前不曾考虑过的,因为我并不身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能切身体会到那时的痛苦,而我的眼里,分数和考试的压力反而更加有实感,功利主义使我长期被冲昏了头脑。带着强烈的目的感和功利性读书,难免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东西,其中不仅包括书中的精彩之处,还有你自己的内心和思想。现在想想,自己当初的想法确实不妥。

过去逝去的生命、屈辱,远比现在的考试值钱一两分,不了解人的一生和时间,永远得不到完整的灵魂。

我的心已经更加平静了,我抛开强烈的目的和欲望,只想顺其自然地去感受这本书想传达的,以及自己内心能从中领悟到的。

这本书中,我尤为欣赏张鸣教授的立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过去,我读过很多当代作家写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强烈反对现政权。

要写出一部政治倾向鲜明的信仰史是不可能的,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客观地分析了起义的起源和发展。他一方面论述了起义的必要性,但没有给与太多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角度来看,笔者也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革命的,相反,它是封建帝制思想的延续,甚至更糟。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

张教授基本上放弃了阶级观,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对人进行评判。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笔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中国传统的官僚。尽管他睁开眼睛,但他对西方社会知之甚少,甚至开了很多玩笑。

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这不仅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张鸣教授用他的话来支持我刚才的决心:

不带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去体会生命和时间。同时,我对历史的定义也来了:历史就是生命和时间。

学史使人明智,我想我已经在这本书中学到一些我前所未有的“智”了。

再回到历史上,书中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心态。书中描述的许多地方并没有偏袒中国人民,而是指出了中国许多愚蠢和不合理的地方。

毕竟,不管中国人怎么掩饰,事实是:晚清被征服了。出于一种“爱国主义”,部分国人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容易让国人的思想出现一种误区。

思维也变得片面,认为中国人很无辜,一切都是外国人入侵我们的错。然而,如果中国不软弱,外国人怎么能想到中国?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

因此,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更多地了解未知的历史细节或历史方面。这并不是说官方的历史教育理论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细节,才能找到我们真正的历场。这种客观的叙述和讨论使我受益匪浅。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7

今天,我读了一本讽刺小说,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疾终正寝。这件事充分表现严监生吝啬,爱钱如命,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学习。相反,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场就是和严监生一样。而严监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严监生吝啬到连给亲人花一点钱都不肯,充分得体现出严监生爱钱如命。而《儒林外史》开篇词中一个生于乡村的王冕,因家里没钱,就去放牛。但他喜欢读书,所以每天赚的钱都去买书看。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县内的名人,许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说明他讨厌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官员为了钱和权力,不顾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最终和严监生的下场一样。这些现实的事情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爱钱如命。

《儒林外史》教会了我要大方,不能贪小便宜。

《儒林外史》读后感6

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利用假期我读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与生活。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知识分子、乡绅等扭曲的灵魂,同时也控诉科举对人们的毒害。书中开头出现王冕,有王冕勤奋自学画荷花的故事,与不愿卖画给官员的洁身自好。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他们全是没有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与官场形成鲜明对照。

“鲁迅对《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儒林外史》做到了:“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生态并作,使彼相,如目在前”。而我认为《儒林外史》给人一种意境美,对雨后荷花的描写深入人心,运用多种人物刻画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丰满。随着文化的高速发展,假论文、假作者与版权纠纷等等问题屡见弊端。此书中也透露出现代文化发展的雏形,二十一回中牛浦郎将自己的名字,加上别人的号出书。如今假广告、假产品害人不浅。封建社会中一些江湖骗子,如何使用伎俩骗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精彩的描述,马二先生在祠门口遇到了骗子。骗子一出场给人的印象就不一般,从外表打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骗子又从一些侧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让人更加容易相信。对于理财严监生与杜少卿也不同,严监生拥有百万资产却分分计较,弥留之时还顾虑着两茎灯草;杜少卿挥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钱上的分毫。

读史可以明鉴,可以让你了解历史的兴衰,可以知道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立足于社会。以历史来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同时这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学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一起来读史吧!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8

自春季以来四五月,共举书四五本,然身陷繁琐之中,心似惶惶丧犬,读毕者竟唯此一本,忽有捧书大哭之意。

自毕业以来,于社会认识愈多,于历史认识亦愈多。社会之认识滋养历史之认识,历史之认识反哺社会之认识,方痛觉自身知识结构之偏狭,思维理念之局促。于现代文化之隔阂,对西方世界之陌生。虽不必亦步亦趋,然知己知彼,一以客观,平准抉择,自是当然之理。又与西人稍有接触,则痛觉我民族之落伍恐不输于清末民初,而对国家民族之前途愈感消极。

蒋氏之书,以科学、机械、民族精神为现代化之进向三途径,横准以民众与士大夫,辅以当世英雄豪杰人物,既有美国新史学之训练,亦不逃离旧史之窠臼。换言之,即能采旧史之长处,史中有人,亦能独辟途径,观察新史。于近代史研究和史书撰写,皆有开山之功。

政治人物之伟大,在于其眼光与手段,史学家之伟大,亦在于眼光与手段。李鸿章虽与西方文化隔绝,但其立意中国,在近代史中,不愧为最伟大和最能干的政治家;孙中山相比则反而次之,虽能有所想法,但毕竟书生意气,未能实行,是一思想家而非实干家。蒋氏对于林则徐之评判,对于左宗棠之评判,对于湘军等的评判,皆有己见,不落俗套。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9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扞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近现代史读后感 篇10

问问首页问题库知识频道| 问问之星| 问问团队全部问题 >社会/人文>历史话题>问题页三人行“您”是大师活动开始啦,笔记本、海量q币等你拿!已解决问题收藏

**到**空间中国近现代史观后感

50[ 标签:中国近现代史,观后感 ] 我们历史老师放了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

然后让我们写观后感

因为我生病了一直没有去学校

所以没有看

然后我不知道写些什么好

在网上也没有找到好的东东``

呵呵``

请大家帮帮我啦`

字书在500到800

谢袄``

我是一名大学生。匿名回复:2人气:7解析时间:2009年4月19日14:33

满意率:50%的屈辱岁月读过中国近代史,对中华民族有一种感觉,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太多的摧残和折磨,我们的人民受到了列强的歧视和侮辱,但我仍然深深地爱着他们。

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

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洗却积压于胸的愤怒,为了我们的子孙不再有我们的尴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

在中国人民心中,受伤最深的是我们的学生、邻居、傲慢狭隘的日本。他们在我们土地上的兽行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对我们人民的敌意甚至使我们愤怒。我相信,倘若现在谁要是能把日本给消灭了,那他将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遗憾的是,我们不能那样做。

我们不能左右狭隘民族的狭隘观念,我们也不能忘却被称作“支那猪”的黑色的烙印。我们无法报复,更不能侵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记住那些可耻的岁月,努力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他不再穷困潦倒,不再被**。

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但绝不狭隘,我们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在屈辱的岁月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屈辱的岁月里,我们要努力工作;在屈辱的岁月里,我们不再沉默;在屈辱的岁月里,我们都更加热爱祖国。

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的民族将在悲愤中爆发!!!

回答人的补充2009-04-19 13:31

中国近代史只是中国历史的一小部分。中国虽有五千年的历史,但依然屹立于世界之上,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勇气和屹立。面对神州大地的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无数的英雄烈士为革命现出了自己的头颅和鲜血。这种爱国热情值得钦佩。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中华民族在遇到濒临灭亡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民族的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一百多年来屡次欺压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团结一致。六十年后的今天,汶川**引起的大灾难,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民族的团结,为此,我们值得自豪。作为新世纪的公民,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需关注历史,了解历史,思考历史。

《复兴之路》是一个历史教育片,我们要从中吸取营养,滋润我们的爱国情操,同时要有民族忧虑之心。看到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要深思,反省,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吸取旧中国的教训;看到新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建设的辉煌,我们要为之自豪;看到仁人志士的不屈奋斗,我们更应珍惜他们的奋斗果实,珍惜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的学习条件,以后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好:1 您已经评价过!

一般: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

1 您已经评价过!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

非原创:2 ~[落幕]~ 回答采纳率:26.

7%2009-04-19 13:30 提问人的感言:

谢了` 呵呵你真厉害**找到的啊?~ 我有更好的回答收藏**到**空间

相关内容

中国60周年的观后感要怎么写?09.10.

08求感动中国2010观后感10.03.1310感动中国观后感10.

03.06感动中国观后感10.02.

242009感动中国观后感10.02.23

其他答案

中国近代史不同于世界近代史,它把中国作为近代史发展的叙事主体。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这一观点。从1840年到1919年,在五四运动之前,它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中国近代史。(.洳果,噯.!

答案采纳率:38.9%2009-04-19 13:45

我要评论浏览全部评论>>

**求助

团队:尘封记忆类型:中间团队满意答案:56230团队宣言:朝鲜战争尘封不了多久,为什么像南非、巴基斯坦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无神论…一只大[朋]鸟等级:18采纳率:53.5% 列举几条能说明先秦时期土地可以买… 第二次鸦片战争

有哪些反抗事迹

copyright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1765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祝福老师的短句合集(21条)
下一篇 : 适合元旦的扎心句子(收藏15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