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大会师观后感【篇1】

篇一为了学***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同志关于“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讲话要求,11月29日,石芽岭学校的部分党员同志一同**了电影《大会师》。

《大会师》全片100分钟,将红军一年多来横跨大半个中国的历史壮举清晰的呈现,再现了战士们的铁血历程。过草地时的绝望、爬雪山时的坚持、过铁索桥时的英勇,相爱相恋难相见的无奈,还有当时领导人**远瞩的智慧和战士们团结一致的温馨....镜头一一闪过,催人泪下又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壮举。长征胜利在所难免。它是毛泽东思想科学进步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它已经被唱了几千年,而且是不朽的几千年!

上世纪30年代,祖国的家园相继被占领,成为侵略者的鱼肉之乡。国民党军没有急于驱逐侵略者,而是在国家要死的关键时刻,对红军进行了疯狂的围剿。毛泽东被排斥在军队的领导核心之外,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遭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精锐力量**惨重,根据地迅速流失,红军未保存实力被迫转移,就有了长征一说。

遵义会议是红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他决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以灵活的战术,横渡赤水河、东西、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他领导红军粉碎了对蒋介石的围剿,达到了“红十字”的目的

1、 红四军胜利师建立了川陕根据地。因为长征的胜利,红军战士们避免了灭顶之灾,为后来全国解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完电影后我泪流满面!纪念长征!我们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信念,自觉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周围,在新时期好好地走长征!

篇二党指挥枪,枪杆子出政权,是战争年代革命者用血得出来的教训。影片中毛主席与张国焘在北上或南下战略发生了分歧,也是摆在所有革命者面前的问题:北上---抗日、南下---“吃大米”。

在红一与红四方面军汇合之初,张国焘凭借人多枪好对刚刚经历多次围剿而疲惫不堪的**红军不屑一顾,企图倚仗人多势众,用手中握的枪杆子要挟**红军,在**政治局召开一致决定的北上战略会议上阳奉阴违,故不执行决定致使战机延误,以此向**要权力、要地位,最后公然带领队伍南下——另立“**”。南下失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的教训说明“枪指挥党”的错误行经。毛泽东同志感慨说: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这一“论断”令人印象深刻。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决定,跟党走,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明确目标和方向,才能走向胜利。

当**红军到达甘肃回族区时,阿訇带着当地所有的回族人捧着粮食,热烈欢迎**红军的到来,为红军提供吃住,筹备生活物资等,回族兄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对共产党人的爱戴,这种汉回一家亲深厚感情让人泪目。影片展现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陕北为穷苦百姓分田地,赢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与支持,为在陕北创建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红军最终落脚延安埋下了伏笔。革命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党的力量来自人民,人民和共产党是分不开的。

一个个小力量的汇聚才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影片中这个镜头每个人应该都是印象深刻的,在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的百丈关战役中,战士们打了七天,致使八万人打剩了四万人,其中主人公之一的书同,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时,只剩他一人,带着受伤的身体,没有放弃,一人过草地,坚定着信仰,一路北上,追随这红军的步伐,最终找到了队伍。正是这样一个个人信念和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小聚会,推动着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新时代的我们也要坚定信念,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身学好本领,掌握技能,为新时代下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三2018年7月6日公司党委组织公司全体党员**,《大会师》电影,此部电影是讲述红军长征历史的一部优秀作品,以四位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再一次以逼真的场景展现了红军长征时期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展现了红军老前辈坚定信仰跟党走,不怕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展现了红军老前辈坚定的意志与高尚的品德。

1930年代中期,敌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围剿。在党内毛泽东被排斥在党和军队的领导核心之外,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中国工农红军遭遇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惨重,根据地大量流失,红军不得不被迫开始转移,这才有了长征。长征初期,**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

6万多人,一下锐减到3万余人。革命向何处去?红军的前途在**?

在这个紧要关头,毛泽东在湖南召开的海峡会议上,挺身而出,提出向贵州调兵,放弃,参加红军

二、六军团湘西会师的建议。周恩来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劝说李德、博古改变行军方向,使红军避免一场灾难。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他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率领红军彻底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包围圈,彻底改变了红军自长征以来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实现了历史的大转折,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随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攻打嘉陵江,渡过大渡河,夺取泸定桥,开创了红军长征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到达懋功,实现了红

一、四两方面军的大会师。在毛泽东领导下,两会确定了共同北上、建立川陕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日本鬼子侵占我东北,又蠢蠢欲动,妄图侵占我华北。

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不想抗日救国,只想着“攘外必先安内”,集中兵力围剿红军。蒋介石这样做既违民心,又失道义。我们党和红军坚持北上抗日,这不仅表明了他们的道德责任,而且嬴得了人民的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唯一正确选择。

张国焘违背党的意愿,坚持南下,企图支援红军。毛泽东、张国焘的行为,是合理的、谦虚的,挽救了红军和党。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实践证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红军将一往无前,革命将逐步走向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应该更加相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周围,坚持改革开放,在新时期走好长征!

篇四电影《大会师》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1、 2。长征2.5万里后,第四方面军在陕西省吴起镇胜利会师的壮观场面。影片以几位小红军战士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从普通人的角度讲述了家乡和国家的辛酸情怀。

雪梅的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广大东北同胞正遭受的苦难。当时的中国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三省,而蒋介石国民**竞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不拒外敌而对中国工农红军同室操戈,欲除之而后快。为了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中国红军越过雪山、草原、赤水、泸定桥。。。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人类生命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正如毛主席登临六盘山巅即吟:“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英雄精神预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将赢得革命。

今年正值中国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回顾历史,在新时期,我们更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长征。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周围,走自己的长征。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人民公仆。

大会师观后感【篇2】

今年的5月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白银市委市政府、庆阳市委市政府、会宁县委县政府、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兰州电影制片厂、甘肃三军会师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会师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作的纪念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大会师》正式在横店开机拍摄。这是一部由我市会宁人自己出品的红色的电影,是一部反映主旋律的党史军史题材文艺作品。

近日,记者从电影《大会师》出品方获悉,电影继9月28日在京举办首映式后,又举行了观摩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主办,由《电影艺术》编辑部、甘肃三军会师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会师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20多位国家级党史、军史研究专家、教授、艺术评论家、电影工作者,以及《大会师》的编剧、导演、出品人等首先观看了影片,然后进行了近4个小时的认真研讨,并给予影片高度评价。

当天的观摩研讨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文汇报》、《中国电影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及中国网、中红网等50多家新闻媒体采访并报道。

电影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波澜壮阔、血火硝烟的艰苦征程和艰难会合为创作蓝本,通过其传奇与坎坷并重的历史史诗,揭秘长征途中,红一、二、四方面军从合到分,从分到合,艰难北上,胜利会师的光辉历程。反映了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南梁革命老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奉献精神。打开尘封已久的往事和红军曲折成长的'历史。

电影充分展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红军高层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敢于斗争,实现长征胜利的主线,又恰当展现了历史大潮中基层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和所表现的信念、情操、精神及扣人心弦的情感故事。电影既有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百丈关、直罗镇、大渡河、腊子口、会宁城、山城堡等悲壮、惨烈的宏大战役场面,又有枣儿、书同、邓承武、石传一等四位会宁小青年,投身革命参加长征,英勇善战、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

“这是一部以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为题材的史诗电影。”在观摩会现场,大家一致认为《大会师》电影很震撼,很感人。观影现场一片沉静,不时有人抹泪,大家被电影情节深深感动。国防大学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光明说,观影之余,既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醇正厚重所感动,又为电影两条主线平行交织的新奇匠心所折服。在出现信仰危机、价值危机的时代条件下推出的《大会师》,无疑是以高妙手法补钙铸魂、强基固本的精神营养佳酿。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李倩:今天的研讨会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老同志们他们可能更关注影片的历史真实性,或者对创作手法上的关注多一些。但是年轻人关注的是市场问题。主旋律影片怎么进电影院?怎么卖出更多的票房?所以,这可能是两代人关注的角度不同,大家其实都在共同关注同一个问题。无论是主旋律影片,或者说任何一部商业影片,它创作的产品成功与否,实际上最终的检验来自市场的评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可能给我们的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说你拍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如何吸引观众走到电影院去来观看,这才能实现创作的初衷!

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宏:首先,我向各位专家、老师、前辈表示热烈欢迎,向出品方、演员、导演等主创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看了电影《大会师》,从心底里感到非常亲切。《大会师》用浪漫主义手法传达了革命乐观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影片传达出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不管多么艰苦都对革命理想的追求矢志不渝,是令我最感动的。中国影协是中国电影人之家,我们也特别欢迎大家有更多时间拿出更精彩作品到协会来放映研讨,我们会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机会。

白银市政协原副主席、电影出品人李义:拍这部影片非常不容易,遇到了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主要问题是缺少资金。电影从开始拍就没钱,这是个关键的问题。我筹备这部电影长达十多年,我通过雷献和编剧推荐并认识了安澜导演。我和安澜导演一拍即合,但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没钱,导致一直无法开机拍摄。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就逼着导演开机,也逼着我自己必须要开机。在两个月的拍摄期间,安澜导演和雷献和编剧都是咬着牙在干,没有离开过《大会师》的拍摄现场。我感谢大家的信任,感谢众多领导对我的大力支持,从我个人而言,我拥有一个红色情结、家乡情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拍一部反映《大会师》的电影,拍一部会宁人自己的电影,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提升会宁的知名度。我想用坚定的信念,把红军的长征精神传承下来。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著名导演安澜:我最想感谢的是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因为无数的红军战士才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才使我们中国走到了今天,才使我们中国革命走到了今天。所以要表现长征,歌颂长征。我是一个军人,我喜欢这样的题材。第一、我们通过电影来反映一代人的信仰,反映一种精神、反映真正的长征、全景式的长征、有领袖团体的长征、也有普通士兵的长征、是血与火的长征。今天大家已经看到了电影,我很欣慰。第二、这个电影拍得太艰难了,主要是缺少资金。李义同志千方百计借款、贷款,他的精神感动了我,。我拍了几十部电影电视剧,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在没有财政支撑的前提下,一步一步艰难的走完了60个拍摄日。第三、用现代人的视角去挖掘、展现八十年前完成这一伟大长征的领袖与士兵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爱与恨。为此,我刻意启用了95后的年青演员,今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非常欣慰。

政治部电视剧中心原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雷献和:前我写了《会宁大会师》,前我把它改为《大会师》。今天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刻,我拍摄了电影《大会师》《领袖1935》和电视剧《长征大会师》,通过影像表达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作为一个创作者,作为承上启下的50后,我们有责任用我们手中的笔把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历史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告诉年轻人。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把主旋律的故事讲得更加精彩,更能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大会师》张国焘扮演者李弘瑞:拍摄《大会师》的过程异常艰难,首先是缺少资金,制片人李义到处借钱,甚至还借,用尽一切方法都要拍摄完成这部影片,他的这种红色精神令人鼓舞。其次是艰苦的拍摄环境,在拍摄两河口会议时,恰逢阴雨天,降水量不够,导演又另外调配了水车到现场。倾盆大雨浇完后,我的手直打寒颤,坐到车上胳膊都是麻的。拍摄的辛苦换来了导演的信任,肯定了我们这些演员的敬业精神。拍摄的心态与红色心态一脉相承,也希望80后、90后能够记住,新中国的成立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安澜导演十多年来一直在书写着一种现在似乎被有些人看来很落后但在我看来却是不可缺失的革命的红色情结。红军精神太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发扬光大和传承了,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历史的一种虚无主义和歪曲的态度令我十分痛心,也确确实实是我们教育上的缺失。事实上,我们这类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们应该让年轻人知道什么是长征、我们为什么要长征。这两天,一位106岁老将军在石家庄去世了,他是长征中仅存的200多名老红军中最年长的一位,也是大会师22位见证人中的最后一位。28年前,我在石家庄拜访过他,他曾问我们会不会把长征拍成电影、会不会再拍攻打铁索桥?他说他怕子孙后代忘了他们,忘了红军!所以,今天尽管我已经很熟悉这部影片,但依然很激动,我们要弘扬红军这种精神,感谢还有一批愿意为这样的电影去奉献、去吃苦、去努力的艺术家。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长征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有十多部,用100分钟来拍《大会师》,这种胆量和勇气值得敬佩。影片在最后段落,毛主席对几个普通战士说的那句点题的话用你们的青春、信仰和生命完成了伟大的长征,缔造了长征精神,这非常有现实针对性。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要参加长征?为什么在长征中这样奋不顾身?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年轻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分化,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回看长征、学习长征精神,确实是一个最大的现实连接点之所在。影片中几个主要领袖的形象塑造以及四五个年轻虚构人物的塑造,对上下、史实的虚构结合得比较好。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岳思平:关于电影我充分肯定。第一个肯定的就是主题是准确的,叙事脉络是清晰的,弘扬了长征精神和奋勇前进的精神,也是对我们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整理。从内容来讲,展示了走向大团结、大统一,最后为了民族和国家利益,到抗日最前线来进行大会师,弘扬了长征精神和奋勇前进的精神。第二个方面,电影场面宏大,和电视剧相比,它的价值和效果还是不一样,这方面做得很好,但还有一定的修改空间。1935年之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开始的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没有结束。第三个方面,影片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突出了抗日主题,但是我感觉掌握问题还是应多进一步推断。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侯光明:整体来讲,《大会师》是一部小制作大史诗的电影,影片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实践。拍出这样一部具有较高品质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非常不容易。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即将面向新的伟大征程之际,中国特别需要这样一种长征精神。当前正时值一个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的时代,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影片在主题上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在生死存亡之际的艰难,党中央做出正确的北上战略转移的过程。影片整体上对历史的呈现较为全面,逻辑清晰。展现了多场大规模的战役,人物刻画也可圈可点。有好几处情节设置都很感人,体现出伟大的精神、伟大信仰的力量。

红旗杂志社科教文化部原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丁振海: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对事实真实的表现,要做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生活真实的统一。《大会师》无论在题材还是技术上都做得比较成功。影片有较强的现实关照性,通过艺术呈现出了党的理论自信,具有当前的针对性。在创作方法上,有效结合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人物的细节刻画传神、到位。

国防大学马列所原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原负责人、教授、少将姜汉斌:我是第二次看《大会师》,在人民大会堂首映就看了,让我很动情。感谢影片的创作团队,给我们拍出这么好的一部作品。《大会师》反映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统一、突出展示党指挥枪这一真理。长征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次空前的壮举,不仅在于它非凡的意义成就,同时还指向其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路。《大会师》把切入点放在会宁会师上,既是一个侧面,也是一个重点地反映了长征精神。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传统、红色基因。

《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陈先义:在当前局面下,人们开始慢慢地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重新认知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从网络上渐渐看到了这几十年来没有看到的真正的声音、真理的声音。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张国焘跟中央红军的分裂,影片点到为止,没有过多阐述张国焘的一系列败仗,否则就冲淡了大会师的主旨意义。影片中很多细节都符合历史真实,据史料记载红色军队在倾盆大雨中胜利会师,影片对雨的刻画细致入微。过去重大历史题材只描摹重大事件,放弃了艺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结合,本片对细节的打磨是对原有创作准则的一次突破。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副经理安一萌:在《大会师》中没有小鲜肉,没有明星,但仍然精彩好看,让我几次落泪。如果作成3D效果会更加震撼。从影片的对外推广角度而言,本片从某种程度上阐释了一种雷锋精神,这是电影的文化软实力,具备软实力是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方向。

资深媒体人梁辉:从观众的身份来讲,首先,影片在剧作上注重情感的注入,作为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打动人。其次,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影片准确地弘扬了红色精神。面对个人主义和民族大义这两个价值观的矛盾冲突,遵循了传统的国家为上的利益选择。影片没有把人物拔高到传统高大全式的人物写照,而是依据客观的现实,把人物设置成处于打仗抗日与吃饭生存的人生选择中,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人物的真实。我们现在都在讲中国故事,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做到创新呢?其实,打破传统就是一种创新。《大会师》通过一种艺术形式,把年轻人认为物化的、历史符号化的东西做了一次有血有肉的尝试。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武亚军:针对《大会师》影片,我简单谈几点体会:第一,作为一部有战争场面的历史剧,万元的投资能够制作出如此的质感实属不易。第二,影片在叙事策略上显示出一定的技巧性,宏大主题与现代性实现了双向结合,这种叙事策略通过画面、视听、后期成像等视觉效果予以呈现。4个年轻人情感分线的设计更多地融入了一些青春偶像的色彩,能够让80后、90后进入到“长征”的历史语境中。影片集中了对张国焘的人物塑造,拉近了年轻人对其的理解与接受,强化了影片“信念”主旨的表达。

中国与全球智库研究员高伟:大会师是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的红色题材。过去是通过文献来记载,而现在影视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传递价值的新媒体。《大会师》这部电影传递了我们红军的长征精神,弘扬了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很大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影片全景式、多维地展示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长征。所谓多维意味着多条线索,有领袖,有精英,有国共双方,还有我们普通的基层群众。故事饱满,也蕴含着感情和人文关怀,足够去吸引80后、90后重温这段历史。我们热爱战争题材,我们特别期待把中国的精神,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早期艰苦奋斗的历史向世界展示出来。

《电影艺术》编辑部主任王纯: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创新与突破。尤其在电视剧领域,现在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为了更加接近青少年观众,做出了相应地调整。比如当下热播的《麻雀》把当下职业、职场中的一些人物和关系全部带到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之中。这其实是一种突破,革命历史题材怎么样能够让年轻人接受,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大会师》这部影片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和亮点,在于他敢于去大篇幅地表现党内的矛盾和斗争。在人物表现上,影片没有脸谱化、漫画化,而是站立在一个更加人性与客观的角度,冷静地去解读历史人物。同时影片还表现了很多小人物的状态和命运,这也是挺难得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正因为面面俱到,所以也会有一些损失。观众的视点会随着小人物的状态不断地变化,会产生断裂。此外,现在整个电影市场非常残酷,如何让市场接受这样一部影片,我觉得从片名上需要下一番功夫,《大会师》从片名来看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但如果在发行上提到主旋律电影,票房不会很乐观。电影拍出来最终还是要面对市场,在发行上还需要导演和制片人想尽方法,包括片名的设计、整合营销的物料推广等。

一部血与火的英雄史诗,一部情与爱的红色巨献。10月26日,这部被列为国家和省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项目、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我省斥资上亿元打造的备受关注的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大会师》在全国院线同步上映。

电影《大会师》由侯勇、王晖、侯祥玲、洪林、郝帅等人主演。据观影后的铜城影迷表示,影片拍摄阵容强大,场面气势恢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艺术地再现了红军将士的铁血征程。电影中既有过草地、爬雪山等波澜壮阔的大场景,也有气势恢宏的战争戏;既有鲜活立体的个体展现,也有催人泪下的团队故事;既有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大智慧,也有战士们团结一致的小温馨……该片的上映,填补了“会宁会师”这段重要革命历史在影视资料中的空白。

大会师观后感【篇3】

《大会师》观后感---信仰

电影开篇就以四个小孩嬉笑打闹的场景拉开了电影的序幕,然后最后小孩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而结束,而这是电影的小线索。一大线索是,中国红军在金山之间爬山(雪山)、过草原、突破多道防线的围剿,到大会师结束时,打破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战略思想。在这些线索交织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信仰的重要性。

首先,在日本侵略东北、虎视眈眈华北的背景之下,蒋介石不顾外敌的欺侮、不管东北、华北人民的死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进攻、围剿。迫得中国共产党翻越绵延千里、高耸、常年积雪的夹金山,过沼泽地,再加上路上的穷追猛打、飞机轰炸,这中间同胞们的杀伤、死亡又有多少人呢?这中间又要浪费多少****呢?

非得怕得红军做大,又怎不怕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大地的腹地,壮大的军队呢?

说道蒋介石的劣迹,又不得说张国焘了。张国焘亲自率领两个方面军支援四川,拒绝选择正确的政策——北方抗日。非得要誓死拿下成都,“赶着去吃大米”不可,结果在蒋介石的两军包围下,他“偷鸡不成蚀把米”,撞了一鼻子的灰,折损了中国共产党的精锐部队。

他完全犯了“党指挥枪”的思想错误,多次拖延,延误了战机。

再缩小范围,聚焦在四个小孩的这里,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家国恨。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他们的家园,失去了他们的亲人。然后他们找到了这个组织,跟着这个组织(中国共产党)一路爬山冒险,英勇作战,在战场上杀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为救人于水火之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蒋介石顽固不化,张国焘顽固愚蠢。这两位领导人缺乏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关心人民的安全。而四个孩子的坚定信念,引爆了普通人内心的追求。

谁能够带领着我们精忠报国、救人民于水火,我就认同谁、跟着谁。

他们选择共产党,选择的是,它是中华人民的先锋队,永远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或许,这就是信仰,信仰的重要性。

大会师观后感【篇4】

看电影《大会师》观后感

2018年8月1日龙凤街党工委组织全体党员前去**电影《大会师》,租管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通过组织支部会议共同学***。大家都有很深感悟。

电影以红军

1、 2。传奇与挫折并重的历史史诗

1、 2。四个方面军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封闭、艰难北上、会师成功的光辉历程。

历史的线性结构通过时间的自然顺序和事物的因果逻辑来扩展情节。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在《大会师》中,电影以红军

1、 二、四方面军的壮丽、血火硝烟的艰辛历程和艰难转身是创作蓝图,通过其传奇和坎坷同样沉重的历史史史叙事。影片揭秘了长征途中,红

1、 第二,四方面军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封闭、艰难北上、顺利会师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长征的背景,也拓展了整个叙述的整体脉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探险,不怕艰险,不怕牺牲。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从1934年10月起,红军8万作战部队的配合和画面的构图,使场景立体逼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场景。

对百丈关、直罗镇、大渡河、拉齐口、会宁城、山寨等几场重要战役的详细描述,为观众呈现了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史诗战争场景。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段壮丽史诗,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一座精神丰碑,千年传唱,万古不朽!,该剧以史诗般的恢弘巨制、新颖深厚的精神开掘和新鲜独到的细节呈现,向世人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壮阔历史画卷。**这部红色历史剧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它用许多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纪念长征,要更加相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周围,坚持改革开放,在新时期走好长征!

我们通过电影重新了解历史。胜利会议结束了,但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大会师观后感【篇5】

近日,机关党委组织全办人员观看《大会师》电影,这是一部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为题材的史诗电影,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历史故事。观看完这部红色电影,令人感慨,发人深省。

《大会师》再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光辉时刻,对百丈关、直罗镇、大渡河、腊子口、会宁城、山城堡等几场重要的战役浓重笔墨的细节描写,呈现恢弘震撼、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战争场景,生动展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红军高层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敢于斗争,最终实现长征胜利,反映了以刘志丹、习仲勋为代表的南梁革命老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奉献精神。

《大会师》之所以感人,还因为影片不仅把笔墨用在关注领袖上,而且浓墨重彩地写出一批普通战士的命运起伏和情感故事。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征战,要靠具有坚定理想信仰的红军部队才能完成。一方面需要像毛泽东这样的军事政治领袖的领导和正确决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一个个普通士兵的英勇奋战。《大会师》就在展现领袖人物的同时,写出了诸如枣儿、书同、邓承武、石传一等一批青年战士投身革命参加长征,在红军队伍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动人故事。

观看完《大会师》,使我对长征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认识。抚今追昔,缅怀先烈,借鉴历史,不忘初心。我们要更加珍惜党的团结、人民的团结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紧密团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好新时代的长征之路!

大会师观后感【篇6】

大会师观后感1电影《大会师》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著名导演安澜执导,**市政协原副主席李义和甘肃会师影视文化传媒****董事长李晓洲担任出品人,并由国内有影响力的资深演员出演。该电影已由国家重大办审查通过,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是xx年国家和省上80周年献礼片。

《大会师》是一部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1、 以甘肃会宁四方面军会师为题材的史诗电影。电影以红军

一、二、四方面军波澜壮阔、血火硝烟的艰苦征程和艰难会合为创作蓝本,通过其传奇与坎坷并重的历史史诗,揭秘长征途中,红

1、 2。四个方面军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封闭、艰难北上、会师成功的光辉历程。它反映了梁南、陕北革命老区人民对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巨大贡献和献身精神。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和中国工农红军曲折成长的历史原因。

同时,影片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红军高层领导人为夺取长征胜利而**远瞩、谋略远大、英勇奋斗的主线。它还恰当地展现了基层群众的命运和他们的信仰、情操、精神以及扣人心现的情感故事。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2周年之际,一批以长征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相继问世。在这批作品中,表现红军第

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电影《大会师》以其别具特色的艺术呈现受到观众的关注。这部史诗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非常生动的教材。

关于长征的题材,从电影到电视剧,已经有了不少,但是真正以三军大会师为主要题材的电影作品,《大会师》应该是第一部。该片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不仅表现了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艰苦卓绝,而且揭秘了红

一、二、四方面军从合到分、从分到合,艰难北上、胜利会师的光辉历程,同时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袖**远瞩、运筹帷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实现胜利会师这条主线进行了十分清晰的再现。其中关于作战的场面,诸如百丈关、直罗镇、会宁城、山城堡等著名的战役战斗,写得悲壮惨烈、气壮山河。

《大会师》之所以感人,还因为作品不仅把笔墨用在关注领袖上,而且浓墨重彩地写出了一批普通战士的命运起伏和情感故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伟大战斗,只有有理想信念的红军才能完成。一方面需要毛泽东这样的军政领导人的领导和正确决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治觉悟高的普通士兵的英勇斗争。

《大会师》就在展现领袖人物的同时,写出了诸如枣儿、书同、邓承武、石传一等一批青年战士投身革命参加长征,在红军队伍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动人故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写作重要题材时容易忽视对普通士兵活动描写的窠板印象。基于这一点,这部作品赢得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这一成功实践证明,重大革命历史的主题不必以人物和重大实践来区分。只要小人物写得好,也能达到见大识广的非凡艺术效果。

优秀作品再现历史,不应是简单的描述,而应是在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在这一点上,《大会师》可以说别具匠心。影片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加上大量催人泪下的细节,营造出深情悲壮的审美效果。

比如女兵佐尔被杀时,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她胸前的黄花。顷刻,殷红的鲜血侵染黄花,花朵由黄变红,枣儿悲壮倒下。还有过草地时,红军战士在即将被泥潭沼泽吞噬之际,仍不忘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留给缺少衣服的战友。

图中,手持一张钱和党证的手逐渐下沉,只剩下一顶军帽漂浮在水面上。这些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是对英雄、理想和信仰的真诚赞美。他们在战斗的同时,也在震撼心灵。

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忘记初心。但初衷是什么?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用他们在长征中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作出了深刻的诠释。

不可否认,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某些文艺作品沿着“去历史化”的错误方向,走向了一个极端。尤其是在“娱乐至上”“唯票房论”等理念的裹挟下,有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一水的俊男靓女,用令人发腻的脂粉气掩盖了硝烟味,用时尚和酷帅来置换战士的阳刚和战场的血性,把革命战争历史片弄成了披着革命历史外衣的武侠、奇幻、枪战商业片。这类作品可能会使群众在娱乐的洪流中丧失对历史的敬畏,对社会文化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而《大会师》与这种“去历史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作者坚定地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为文学作品表达历史找到了正确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大会师》就是一部展示共产党人初心的优秀教科书。

《大会师》的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正确的历史观,表现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历史和艺术的敬畏与尊重。尽管这部作品在文艺技巧、表现方式以及材料取舍等方面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是编导在基本的创作方向上完全摒弃了“唯票房”的***维,坚定地把具有个体性的文艺创作纳入到社会进步、民族解放的宏大叙事之中,无疑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了一个有益范例。我们应该对这样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在当前认为票房压倒一切的观念甚嚣尘上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也必须为《大会师》这样的作品鼓与呼。

大会师观后感3从电影院出来,我的脚步缓慢而沉重,心潮像起伏的波浪,脑海里不断地回响着刚刚学过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我们暂且不说红军在这其间遭遇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单说走过的行程就足以让世人瞩目。据美国记者**统计:

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0华里……试想: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这能说不是奇迹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儿早已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长征路上——遵义城里,**召开会议,批判了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以及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军民激动万分,同声高呼:“红军得救了,革命得救了……”。于是,红军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声东击西,放弃遵义再**遵义,获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利。

此后,红军四次横渡赤水,通过运动消灭敌人,最后由被动转为主动,扭转了战局。敌人总司令到金沙江时,红军已经过了七天的河。接着,红军又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战胜了天险大渡河,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煮皮带、挖草根……这支英雄的部队突破腊子口,直插六盘山,终于到达陕北胜利大会师。

至此,伟大的长征越过万水千山彻底胜利了!正如百战疆场的老将军——张爱萍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驰……长征取得的胜利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产生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也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障碍,把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电影《万水千山》以她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就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中华民族坚定无畏精神的象征!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2692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一年级学生写的心得七篇
下一篇 : 大学生军训日记(系列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