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体积与容积课件#】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与容积课件 ”,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1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活动常常受到束缚。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拓宽思维领域,就有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然后把一个钢球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要学生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学生兴趣很高,但一时又说不出答案,有学生试探说:“能不能告诉我们球的体积公式?知道了公式,只要找到公式中未知的量,不就可以求出钢球的体积了吗?”听到这话,我马上补充说:“如果不告诉你们球的体积公式,能求这个钢球的体积吗?”学生一时被这问题噎住了――不知道球的体积公式,怎么求钢球的体积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求出球的体积,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只要把玻璃容器里水面上升的体积求出来,球的体积不就求出了。这时,我问学生:“那水面上升的体积怎么求呢?”经过思考,有学生认为,可以先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再从玻璃容器内部量出长和宽后计算体积。正当学生为此感到高兴时,我又问:“那水面上升的高度怎么测呢?”有学生马上回答道:“先记录好原先玻璃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再测一下钢球放入后水面的高度,然后把这两个高度减一减即可。”

通过上述教学,教师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全面把握了教学内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教学资源】

为了让学生在课上不断体会感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和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教学中要用到课件、量杯、红薯、土豆、杯子、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而小长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教学程序】

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做一个活动“比大小”,在这活动中有两环节:

1.老师手中拿了两个铅笔盒,哪个大?哪个小?哪个装的多,哪个装的少?

2.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第二环节:实验探索,获取新知(由三个活动)

1、.提出问题

物体有大有小,老师手中的土豆和红薯,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谁大谁小?

2、演示实验

实验时,在两个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物体放入杯中,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体验的基础上,可以再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提示体积概念。

3,自己设计实验

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量杯中,再看哪个量杯中的水面比较高,其次是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往第二个杯子里倒入,如果出现水溢出来的情况下,就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较的,如果未溢出来的话,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第二个杯子的容积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

(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第三环节:加大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四个巩固体积与容积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1、比较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后面所学计算体积做基础,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白不仅可以数,而且还可以有策略的计算出谁的体积比较大!)

2、捏橡皮泥,(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同样物体形状无论怎么变化,体积依然是不变的!)

3、比较三堆硬币的体积(有两个目的,(1)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同样多的的硬币体积不一定就想等,(2)摆放的方式不同体积不一定就不相等。)

4、1瓶饮料分别倒给小明和小红? 这道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这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教学作铺垫。)

第四环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检测本节课是否真正做到了体积与容积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我的板书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通过研究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课堂知识结构的连贯性方面,从体积过度到容积的教学,考虑不够成熟。整节课前松后紧,体积占用的时间长,容积占用的时间少,对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4、教学效果不是很良好,容积学生掌握不好。由于在前面备课的时候把体积容积的有关知识挖的过于深,导致我在昨天的试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该怎么回答,前面做土豆红薯的实验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面很多的内容都没有讲完,所以经过修改我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某些环节处理上本来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为了后面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我就自己演示了实验的过程,只是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而已,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语速过于快,过于着急,没有做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验,所以最后呈现在各位老师面前的这堂课还很不成熟,希望再坐的各位老师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在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全面把握了教学内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为了让学生在课上不断体会感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和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教学中要用到课件、量杯、红薯、土豆、杯子、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而小长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做一个活动“比大小”,在这活动中有两环节:

1.老师手中拿了两个铅笔盒,哪个大?哪个小?哪个装的多,哪个装的少?

2.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物体有大有小,老师手中的土豆和红薯,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谁大谁小?

实验时,在两个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物体放入杯中,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体验的基础上,可以再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提示体积概念。

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量杯中,再看哪个量杯中的水面比较高,其次是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往第二个杯子里倒入,如果出现水溢出来的情况下,就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较的,如果未溢出来的话,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第二个杯子的容积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

(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我设计了四个巩固体积与容积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1、比较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后面所学计算体积做基础,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白不仅可以数,而且还可以有策略的计算出谁的体积比较大!)

2、捏橡皮泥,(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同样物体形状无论怎么变化,体积依然是不变的!)

3、比较三堆硬币的体积(有两个目的,(1)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同样多的的硬币体积不一定就想等,(2)摆放的方式不同体积不一定就不相等。)

4、1瓶饮料分别倒给小明和小红? 这道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这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教学作铺垫。)

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检测本节课是否真正做到了体积与容积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教学在通过研究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课堂知识结构的连贯性方面,从体积过度到容积的教学,考虑不够成熟。整节课前松后紧,体积占用的时间长,容积占用的时间少,对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4、教学效果不是很良好,容积学生掌握不好。由于在前面备课的时候把体积容积的有关知识挖的过于深,导致我在昨天的试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该怎么回答,前面做土豆红薯的实验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面很多的内容都没有讲完,所以经过修改我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某些环节处理上本来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为了后面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我就自己演示了实验的过程,只是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而已,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语速过于快,过于着急,没有做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验,所以最后呈现在各位老师面前的这堂课还很不成熟,希望再坐的各位老师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4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在观察中操作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2、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知识未判断。

学生打开书,观察第1题的两个长方体和1个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找一找,再让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

学生先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5、让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两个图形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在课堂本上完成第2、6、8、9、10题。

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

第二个图形的体积的策略可以多样化,可以移下面两个侧面,从而转化为一个长方体。

通过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要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比较体积大小的多种方法,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基础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重要铺垫的作用。

教学准备:

量杯、红薯、土豆、一个水壶、一个保温杯、一个塑料水杯、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一块香皂、苹果、橡皮泥、用小正方体拼插的形体等。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断)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

生:水占的空间,石子也占空间,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间把水挤压上去了。

【设计意图】这个动画片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

师:(教师出示实物)水杯的体积呢?铅笔盒的体积呢?苹果的体积呢?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物体的体积,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设计意图】“聊天式”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验“物体占空间的相对大小”,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轻松,学生活泼,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悄然形成。

1、比较体积差距大的物体。

师:(教师端出装有保温杯、塑料水杯、一个长方形较大的空盒、香皂、苹果的一个托盘)比一比这些物体的体积。

生2:在这些物体中,长方形盒子的体积是最大的,香皂的体积最小。

师:体积差距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2、比较体积相近的物体。

师:(教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一说谁的体积大?学生说法不一。

生:2:我不同意,长方形的空盒子比苹果轻,但长方形空盒子的体积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学生1掂一掂,感到苹果比长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显看出是盒子的体积大。)我错了。看来,物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生3:在杯子里放满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看看哪个量杯溢出的水多,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

生4:给2个容器倒同样多的水,把土豆、红薯放进水里,比哪个水上升的多。

师:你们想用谁的方法?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做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工具:两个量杯、一桶粉红色的水、一个土豆、一个红薯等。小组分工合作,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师:对于2个不规则的物体,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较谁的体积大?

师: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它们的体积。看来测量也是一个好办法呀。(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在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为今后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

3、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

(1)师:同桌比较手中由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形体体积的大小。(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形体)

生1:我们的两个形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直接看就比出来了。

生2:我们采用数小方块的个数,哪个个数多哪个体积就大。

生3:(举起两个长方体)我们也是数的,但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先看看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共有几层,相乘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认识到规则的几何形体,可以利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体积大小。学生不同策略体现,渗透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手中由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感受到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有可能不同。

(3)师: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形体和刚才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哪个体积大?引导学生思考仅仅通过数量比较体积的大小是片面的,还要注重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是否一致,从而体会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集体大小比较的不同策略。希望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

1、明确容器的概念。

师:(教师指一指桌上的托盘)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容器吗?

师:这些都是可以容纳物体的物体,它们都是容器。

2、明确容积的概念。

师:(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杯和一个保温杯。)大家猜猜哪个杯子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内部空间大,容纳的水才会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生:给一个杯子倒满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来。

学生演示:给塑料杯倒满了水,把水倒到保温杯里,水溢出来。

生2:两个杯子的容积不一样,塑料杯的容积大,保温杯的容积小。

生:保温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的体积就是塑料杯的容积。

师: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只能是水吗?如果不是,举例说一说。

生:“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再多一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都是有体积的,知道什么是容积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体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的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的大小;有的物体有容积,有的物体没有容积只有体积;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个形状,然后再捏成球体。前后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物体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搭一搭,增强实际体验。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然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了铺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教材第19页上2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

如果把这两个石块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说出比它大多少吗?

2、要认识物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究

1、实验一

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较小的石块,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

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石块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

指出:石块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

因为石块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较大的石块。

(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第二次的石块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小?

2、实验二

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说出,大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让学生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

4、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

指出: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举例:象箱子、油桶、木盆、仓库这些都能容纳物体。

三、巩固反思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溶剂的含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吗?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到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能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再学生有了比较充分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教材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器的概念。

学情分析

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在于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受表面积概念影响,认为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体积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出体积概念的真正内涵。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手、眼、脑、口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加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再辅以直观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在观察中操作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练习

1、求图形的体积

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然后回答: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知识未判断。

3、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一块橡皮约10

一本词典约900

一个文具盒约0.35

一个用品约0.6

学生打开书,观察第1题的两个长方体和1个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指否回答否,再让学生计算

学生先找一找,再让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

学生先说一说计算方法,

然后进行计算。

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5、让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两个图形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独立在课堂本上完成第2、6、8、9、10题。

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

第一个图形:431=12cm;

第二个图形的体积的策略可以多样化,可以移下面两个侧面,从而转化为一个长方体。

通过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要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9

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要的叙述一下这个故事?谁能知道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呢?

师:其实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设计意图:这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把数学与童话故事联系起来,既能检测学生对的初步理解,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同时学生从图片中直观地感受到是石子占了空间位置,把水“挤”上来了,为下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1、师:例如,课桌占的空间比较大,墨水瓶占的空间比较小;我占的空间比较大,粉笔头占的空间比较小;教室占的空间比较大,黑板擦占的空间比较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

2、提出问题,猜测结论。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薯和土豆谁占的空间大呢?(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的红薯和土豆让学生观察。)

⑴、生独立思考。

师:看来,光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可以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得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师将红薯和土豆放入大小一样的量杯中)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师演示,指名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口答后,师追问:

师:那就是说红薯和土豆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为什么水面的高度不同呢?

师:你现在认为红薯和土豆,谁大?说出你的理由。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生1:红薯大。因为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高,说明红薯占的空间大。

……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观察、交流合作等过程,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理解了体积的实际意义,知道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

师:大家表现真棒,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听好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条,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让孩子们玩橡皮泥的有趣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同一物体,形状改变,体积不变。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积教学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分析乌鸦喝到水的原因。从动画片中能直观感受到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而是石子的投入,使水面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材41—4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1、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其中蕴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激兴设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师: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纸箱,教师边说边从纸箱中拿出2个量杯、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等物品。)

生1:一个大纸箱和一个小纸箱,三个玻璃杯。

生2: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

师:你认为纸箱和量杯哪一个比较大?

生:纸箱大,量杯小。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并指出谁大谁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你们说红薯和土豆比,谁大?

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谁说得对呢?你们能想出办法让大家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

(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量杯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红薯和土豆哪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量杯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请大家在下面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把红薯和土豆分别放到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量杯里。)

生1: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生2: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生:因为红薯和土豆会占一定的位置,水并没有增加。

师:那就是说红薯和土豆在杯子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师:为什么水面的高度不同呢?

生:因为红薯和土豆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现在认为红薯和土豆,谁大?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生1:红薯大。因为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高,说明红薯占的空间大。

生2:土豆比红薯小,因为土豆占的空间比红薯小。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

(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的意义。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哪里的?

生:老师把它们都放在纸箱里的。

师:像量杯、纸箱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上台做实验。)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不仅满了,还有剩余,说明第一个水杯大。

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的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师:两个杯子装得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板书)。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1:纸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

生2:冰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使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

4、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木盒)

师: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

师:木盒的体积和木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木盒的体积是木盒所占空间的大小,木盒的容积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2:木盒的容积就是盒子里所盛的沙子的体积。

生3:木盒的体积比它的容积大。(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故事中的乌鸦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乌鸦的策略,并适时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三、巩固应用。

(出示课件)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教师验证。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三、课后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11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

(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技能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说一说

【活动内容】说一说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

教师活动的开展:提出任务,组织交流。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具:土豆、红薯)

【活动的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通过眼睛不能去分大小接近的物体的大小时,让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较顺利的引入了第2个活动。

【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5分

活动过程:

1、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电脑出示乌鸦喝水动画)其实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里还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想一起探究吗?

2、在我们的周围, 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

(先学生举例,再老师出示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3、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

4、出示大小接近的土豆和红薯,看一下哪个大,哪个小?

师:用眼睛看很难作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学生可能提出好多方案,优化,并选一种进行实验。)

【教学反思】在这部分教学中,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声辩的事介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活动二 比一比

【活动内容】比一比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的开展: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开展实验,组织交流。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具:量杯、土豆、红薯)(课件:自己制作投影片)

【活动的设计意图】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

【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8分

活动过程:

(师出示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里?

先把土豆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土豆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把红薯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文具盒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象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教学反思】在这部分教学中,解决了学生对空间的理解,通过实验,强调了“土豆和红薯占据了空间”, 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具体化了,突出了“体积”概念的本质。通过让学生举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重视了概念的应用,强化理解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任务之一“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三 想一想

【活动内容】想一想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的开展: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开展实验,组织交流。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具:烧杯、饮料瓶、空的长方体纸盒)(课件:自己制作投影片)

【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研究“烧杯和瓶子哪个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进行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10分

活动过程:

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打开盖子请学生观察。

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吗?

2、请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装东西。

小结: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物体里面是空的、都能够装东西的称为容器。(箱子、盒子、杯子、仓库等都是容器)

【活动的设计意图】:了解容器的本质,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当作容器。

3、师出示一个空的烧杯和一个空的饮料瓶。

想一想: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

4、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实验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不争不抢,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3)小组内,一名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组为单位,交流做实验的结果。

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烧杯装的水比瓶子多,我们就说烧杯的容积比瓶子大。

【活动的设计意图】:学会与人合作,能够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

6、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容纳”是什么意思?

(举例:半瓶水,水的'体积是瓶子的容积吗?演示:倒半杯水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7、讨论:问:纸盒有体积吗?纸盒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1)你认为纸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哪个大?

(2)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一般说来,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教学反思】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容积的概念,并能和体积进行区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活动四 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书上的试一试、练一练及补充练习。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

教师活动的开展:提出任务,组织交流。

教学资源的准备:(学具;橡皮泥)(课件:自己制作投影片)

【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体积和容积。

【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15分

活动过程:

1、电脑出示:书42页“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搭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活动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物体的体积。

(1)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长方体,比一比,谁搭成的长方体体积大?

(2)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3、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应用与拓展.

⑴、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汽油的体积就是油箱的容积。( )

⑵、一块长方体的砖(实心的),它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⑶、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

⑷、游泳池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

⑸、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 )

4、讨论

(1)玩玩橡皮泥(伴乐)。

【设计意图】通过捏橡皮泥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2) 42页“练一练”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42页“练一练”第3题

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教学反思】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体积和容积的知识。

活动五 师生交流

【活动内容】 师生交流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

教师活动的开展:提出任务,组织交流。

教学资源的准备:(课件:自己制作投影片)

【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2分

活动过程: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谁来评价自己或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哪位同学这节课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表示祝贺。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阿基米德吗?下来我们就一起听一个跟阿基米德有关的故事。(电脑播放)师:故事听完了,他为生么兴奋得跑回家?你知道他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

3、调查你家的鞋盒、抽屉、微波炉的容积。你是怎样获得的?

【教学反思】在这部分教学中,请学生谈收获、问题,并进性积极的评价,学生兴趣很高。阿基米德的故事、课外的调查作业,使得学习得到了有效地延伸。

体积与容积课件 篇12

课题:《体积和容积》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李淑英 冉飞 审 核 人: 班级: 学 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我能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我知道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3、我能积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请二人小组内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

1.阅读教材36页“问题2”内容,完成以下内容,土豆和红薯那个占的空间大,做一做、想一想:

(1)按教材所示方法二人小组完成实验。

(2)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呢?

(3)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阅读教材36页“问题3”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参照比一比实验方法,设计一个实验解决哪个杯子装水装的`多一些?

(2)什么叫物体的容积?

三、交流展示

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3.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1、(1)、(2)、(3) 体积和容积 2、(1)、(2)、(3)、(4) 3、1到4

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体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体积的2倍。

教学反思: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2940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清算审计报告(分享9篇)
下一篇 : 小兔子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