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小编花费了不少时间搜集整理了“创新报告”的相关内容,为了更加具体地去陈述一些数据。我们会经常使用到报告,写报告时应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好的报告都有哪些内容构成?此资料仅供您参考切勿抄袭或者抄袭转载。

创新报告 篇1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查

邓士心1 戴斌

2摘要: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城市创新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要站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不断推进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自主创新市场竞争管理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严峻,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自主创新是国家战略,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国家领导多次强调要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自主创新地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可见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战略,它涉及到我们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企业自主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是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总之,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青春的根本秘诀。本文正是立足于企业自主创新多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东莞光耀电子有限公司,了解了目前电子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在困境中谋生,通过走访,我深深体会到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2主体

本人通过假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东莞光耀电子有限公司,对近年来光耀电子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电子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走出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对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为何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以我的调查,走访结果结合光耀电子有限公司浅谈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重要性以及目前电子行业面临的困难及光耀电子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等。

2.1 企业为何要自主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一个1 注:邓士心,男,1992年生,江西赣州人,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11—2班,电话:***、邮箱:1428589479@。戴斌,男,1990年生,宁夏固原人,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11—2班,电话:***、邮箱:95345981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的占有范围,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竞争角逐从根本上说就说创新能力的角逐。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 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2.2 企业自主创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等,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才会有前进的希望。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有立足之地,就必须紧社会发展节奏,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企业随时调整状态,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异想天开,更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瞎编胡

造,而是把现有的条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

2.3电子行业管理重点与常见困扰

◆材料编号管理不易

由于电子业产品结构复杂,料件种类繁多,以手工方式时行编号,容易发生缺号,漏号,重复,编错的情况;

◆产品设计工作繁重,客户需求多样化

电子业的普遍特性就是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中有大量的元素需要客户最终确定,而且客户还常常 有其特殊需求,造成了产品设计部门的工作繁重,BOM的编制困难。◆产品设计变更管理困难

电子业产品中材料共用性非常高,而材料本身的变化性也很大,加上订单变更频繁,这使 得产品设计变更的管理变得非常困难,容易产生生产材料短缺或库存呆滞。◆插件位置管理

电子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插件位置信息,使得生产车间与质检部门有遵循的标准。

◆预测困难

电子产品市场变化快,准确的预测对整个后续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产品的销售和季节有关系,有的则是逐月增长,有的是呈线形增长,有的是几何基数增长。而且为方便后续备料,还需要将一般的月预测分解到每一周或是每一天,因此需提供若干预测模型供厂商使用,以便简化预测工作。

◆按预测备料和按订单生产

电子产品由于变化快,所以订单交期越来越短,为能够满足客户的订单,常常是物管

部门根据业务单位提供的销售预测备料,或者备好可以通用的半成品。再当有客户订单时,根据订单产生对应的产品生产计划和部分采购计划,电子产品中有些材料的采购提前期长(一般是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材料贵重。如IC、显像管等。这些材料如果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客户订单再购买往往来不及,又因为贵重,所以通常由业务单位根据产品的历史销售状况估算出这些关键零件(或半成品)的需求量,为其专门生成预测数量,物管部门会按此预测购买。当接实际订单时,还需线上查询对应的关键零件的库存量和可用量,如确定可接单还需冲减此零件预测数量。为确保库存准确,需经常盘点这些材料。

◆订单数量多,跟踪困难,容易造成交货进度延迟

众多的客户群加上庞大又不断变化的订单,使得管理单位常常无法清楚掌握订单采购及生产的进度,以致影响交货进度,因此希望能依据客户订单号对采购的执行情况和生产进进行跟踪。因此提高准时交货率,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信用额度控制和应收账款控制

电子产品通常客户众多,并不会都用现金付款,如果因为管理不善造成呆账,将直接影响利润,如果呆账过大,还会直接影响公司运营,可能造成重大风险。而客户的业务交易又复杂,有的付有票期的支票,有的付指定的某几笔,有的付款与欠款用不同币别,有的产品验收时间长要分数量结账,有的是好几家子公司交易,统一跟总公司结账。那就要求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再来依据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并实时依此控制,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损失。

◆物料采购计划困难

电子行业材料多,每个产品的所用材料在几十到上千种之间,产品还有不同的半成品构成,一般有3、4阶,客户订单数量少,品种多,且订单交货期短,有的订单还指定使用零件,根据订单或市场预测,考虑各阶损耗率、BOM中材料的生失效日期算出不同时间的材料毛需求量、再结合库存量、在途时、材料包装量、替代料等计算所需物料是比较困难的。

◆料件认可管理需求

电子业客户针对产品中的重要零件,经常会指定使用某些厂家品牌的材料,以确保质量,或鉴于ISO质量管理需求,对重要零件需经过认可方可使用,都需要料件认可的管理功能。

◆供应商的评估、电子产品物料计划困难,材料厂商众多,一个材料可以有三、四家或更多的厂商供货,如果厂商不按时交货,交早会造成仓库堆积,增加储存成本和损坏机率,交迟则会造成停工待料;或虽按时交货,但品质不佳,一方面增加了检验成本,一方面影响生产。在价格方面,实际执行的采购价是否能和公司的核定价一样,也是管理者提心的问题。而完成一张客户定单涉及数十或数百家供应商,任何一家供应商出现问题都会给公司带来莫大的损失,所以如何评估筛选出优秀的供应商是电子行业的重要考量点。◆领料方式复杂,很难精确管控材料使用

电子业由于生产特性不同,领料方式也随之不同,有时是采用按实际加工套数精确领料,有时因为是不可拆分的成捆材料,需完工后再来统计使用量。有时为了管理方便,在生产车间设有现场仓库,此部分的材料不易管理

◆常发生借货现象

电子业由于材料品种复杂,有时采购不及,同行业间临时借调物料相当频繁。

◆备品管理不易

电子业在销售出货或采购进货时,常常存在大量的备品情况,一般ERP很难在兼顾

数量的与账款的情况下正确处理。

◆盘点管理困难

电子业材料型号规格多,使得盘点工作繁重;盘点周期长,需要现场停工,仓库冻结,严重影响正常作业。

◆容易产生呆滞料

造成呆滞料的原因很多,有时因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客户取消了订单;有时因产品版本更新频繁,旧材料不再使用;有时是因为供应商的最低起卖量超过了需求量;有时是因为实际生产用料低于标准损耗率;有时是因为仓库把关不严,超收厂商材料等等,因此如何防止呆滞料,发生了呆滞料后如何尽早提醒管理者就很重要。

◆维修追溯困难

当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遇到产品瑕疵,会到指定的地点维修。作为厂商就需记录什么时间报修什么产品,是什么原因损坏,何时修好,都用了什么材料。同时还希望能查明当时生产这个产品的生产线、批次,所用的材料等,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成本计算困难

国内通常采用实际成本法。电子产品零件众多,为提高周转次数,零件采购次数频繁,每个零件的月加权平均成本核算不易。半成品和成品型号多,每一种形号又有多种产品,每种产品一个月有可能生产多次。成本计算上,首先要将本月所有购买物料的月平均成本计算出来,然后再计算出所有半成品的成本,除了详细分别统计每一个每一批次半成品所领物料外,还需要合理的分配半成品制作过程中应分摊的人工和制造费用,然后再将相同半成品计算出月平均成本,再依此计算最终产品领用半成品的成本以及成品应分摊的人工和制造费用。再考虑重工成本,或月末未完工在制的状况就更为复杂了。结尾

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战略的突破口。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电子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逐渐的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很多困扰,对此我总结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灵活的自动编码原则功能提供自动编码原则功能,可事先将产品、材料的品号编码原则设置于系统当中,当有新的品号建立需求时,系统可自动给出新品号,避免编码缺号,重号或者编错的情况出现。系统还提供检查码的功能,自动赋予检查码,尽量避免品号错误的情况发生。

●属物料驱动型,1.多BOM版本

2.替代料

3.销售预测与客户订单冲销

4.物料锁定

5.替代料状态下的按库存先进先出计算已分配量

6.主料与替代料数量合并

7.物料齐套

8.ECN管理,分用量改变、增加替代料、删除物料、更换物料、客户订单取消、客户订单增加

9.请购合单

10.物料备料/领料合单

11.生产合单

10.物料追溯

创新报告 篇2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认知实习报告总结1】

在这次实训课的第一次课我们有的初步的认识,通过__老师的建议,我们组成了男女搭档。起初大家都不好意思,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你不主动就会被别人抢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其实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去做事情,把握机会不能让它从身边悄悄溜走。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做了许多游戏,虽然是以游戏的形式完成的课程,但是我们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不会觉得这是一场游戏,大家都很认真的对待。这个也许是一种挑战,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一种搭档之间配合。比如两个人解绳子的游戏就是考研你们的默契,往下蹲的游戏就是考研你们的信任,表演走路就是让我们冲破心里的障碍,改变一下自己。有的人就是平时碍于面子放不下身段,可是这次课程就让我真正体会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样,体会到神火中体会不到的自己,也让我们找到了乐趣。

其实体会最深的应该就是一起团队的pk和此次培训最后的环节。

团队在一起pk的游戏中真正体会到团队力量的强大,和作为一名出色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责任。我是在a队的,我们队总是输给b队。我觉得自己的心里因素占一方面原因,但是主要还是没有发挥好团队的力量,我们没有组织好,没有分析好团队的意义,怎么样才能把团队的力量放大。我们队长虽然有组织欠缺的能力,但是他已经为我们团队尽力了。也为我们的过失承担了严格的惩罚,规则就是这样,我们应给遵守好。

当队长精疲力尽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们队帮长分担责任的机会,当全体队员都在地上共同承担责任那一刻,相信每个人都被打动了。队长和队员之间因为有了这个环节更加亲密了,使团队更有凝聚力。

每一个环节都给我们许多体会,每一次都是那么触动人心。最后一个环节告诉我们曾经给过别人多少次的冷漠,多少次我们又收到他人的冷眼。其实我们用真诚对待他人,他们也会一真诚回报的。多给别人一个拥抱生活会更美好。一个小小的鼓励也许在别人眼里就会是巨大的能量。

通过这次实训,我体会到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努力一点,我学会了运用团队力量,学会了真诚待人,自信的生活。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认知实习报告总结2】

通过这段时间创业课的实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实训课中的各项任务。虽然创业实训的时间不长,但课程很充实,从中收获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创业的主要流程,让我对今后的创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在找工作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创业就成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各地的地方政府也鼓励创业,不仅给更多的劳动者更广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在这种创业的分为下,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在创业实训的过程中,刘老师让我们用开发的思维去思考,各个团队创立什么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分析,运用什么营销策略等。通过这次的创业课的实训,我认为定位市场的目标非常重要,这决定着我们公司未来的经营。除此之外最难的是财务分析报告和利润表的计算,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我认为创业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良好的心态度。因为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同时我们也真正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互帮互助,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在关键时刻和突发状况时要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决定。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一个创业者有着耐得住寂寞的心里,持之以恒的心里,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那些创业的成功者身上看到,他们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步步为营,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才取得了成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需以他们的精神为榜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为大学生,我们创业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去克服。这次的创业只是模拟公司,但我却发现里面有好多不可预测的困难。当然,在实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关于公司的创立的想法不是很多,自己接触面不是很广。

总之,这次创业课的实训受益匪浅,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眼界。以后,我将更努力、认真、刻苦的学习,以这种态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明天。

创新报告 篇3

近年来,在_____市委的坚强领导下,_____区农村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大及__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和“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为目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明显改进和加强,有力地推动了_____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_____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于__年12月底批复成立,主要承担“协助有关部门指导农村、企业、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自党务部成立以来,市委组织部给予大力支持,并明确要求_____区乡镇党建工作由党务工作部具体来抓。为此,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近期我们到各乡镇对党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_____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思路,形成此报告。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党建工作概况

_____区现有乡镇党委12个(八镇四乡),党工委1个(孙家滩地区党工委);有建制村100个,村级、社区共有党组织120个,其中党总支4个(古城五星村党总支、古城左营村党总支、上桥解放村党总支、东塔塔寺村党总支),社区党支部17个(胜利镇7个、金星镇7个、金积镇2个、金银滩镇1个),其他村级单位共3个(扁担沟镇高糜子湾良繁场和金银滩镇金川办、良繁办)。现有农村党员6527名,占党员总数(共有党员7736名)的84.4%,其中女党员1304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35岁以下1437名,占22%,55岁以上2058名,占31.5%;大专及以上学历539名,占8.3%,高中、中专学历1365名,占20.9%,初中及以下4623名,占70.8%。

市区合署办公后,_____区工作体制发生了变化,针对新的体制,_____区把抓工作、促发展作为抓党建的切入点,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方针,提出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提升‘三级联创’活动为目标,以创新工作为载体,抓基层、抓典型、带整体,全方位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组织乡镇党委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在创新载体强服务上想招数,在突出重点促提升上下功夫,在抓党建促发展上做文章,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为_____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_____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仍存有一些薄弱环节,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创新力度不够。抓党建工作没有抓经济工作绩效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待党建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以经济建设成效决定党建工作好差,以“硬件建设”代替开展活动、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等等。还有相当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仍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并没有真正重视党建工作。还有些乡镇把经济建设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党建工作也就抓好了,用经济建设代替党建工作;也有的一些干部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容易抓出政绩,党建工作是软任务,不抓也好应付。往往是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说起党建工作理屈词穷,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队伍建设上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党支部尤其是农村,书记年龄老化、本领弱化、知识贫化现象较为突出,思想保守,进取意识不强,有收摊思想。缺乏足够的向心力和影响力。干部队伍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培训后劲不足,培训标准不高,培训渠道不宽。

3、工作开展存在基础设施差、困难多。一些地方党建工作的活动经费匮乏,办公场所紧张和办公设施落后;有一部分村级阵地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激励措施力度不大、考核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具体衡量的标准和量化的指标。未能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衡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定量好与一般、一般与差之间的差距。考核结果难以体现工作差异性,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好与一般差不多,一般和差没两样”的现象,影响体现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约束力。

三、对策和工作打算

总的思路是: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和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培育发展与经济工作相适应相配套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品牌载体。

(一)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1、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管党意识,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总负责,党委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抓,改变一些乡镇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单独抓、唱独角戏的状况,乡村两级要签定党建工作责任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二是实行联系点制度。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都结合各自分工,每人建立1-2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特别注重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开展党的工作比较困难的地方和单位建立联系点。每人每年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少于20天,给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作形势报告不少于1次。积极帮助联系点理清工作思路,查找工作差距,创新工作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三是实行督导制度。采取定期、专项和随机三种形式开展督导工作。定期督导每半年一次,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专项督导针对全区党建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突击性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随机督导主要针对基层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受检基层党组织落实督导建议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四是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干部党建例会制,分层次进行党建工作述职、述评和讲评,定期研究、安排党建工作,切实把党建工作摆上党委的议事日程,进一步激发党务干部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构建工作网络。建立完善干部档案、信息库,健全基础台帐。按照“三创、三会、三挂”工作方法,构建点面结合的工作网络。“三创”是依托党工委、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抓党建,形成全区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纵向组织体系”;“三会”是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党建工作联席会,形成各类党组织广泛参与的“横向网络系统”;“三挂”是工委书记、乡镇党(工)委书记、村党支(总支)部书记挂帅领导,市直各部门与村挂钩帮扶,党员干部到村挂职锻炼。

3、加强阵地建设。一方面最大限度整合项目资源,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项目效益。(如:板桥蔡桥村,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另一方面吸引社会资金建阵地。推行马莲渠永亮奶牛园区模式,满足发展的需要;再一方面切实做好_____区与区党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搞好对接,争取国家、自治区对各县市的相关党建项目能够落户到_____区。努力实现村村都有办公场所、有培训阵地、办公设备、电教器材、活动设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目标。

4、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研究制定《干部培训五年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依托自治区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年”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网络信息应用能力。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质和技能能力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整体素质。二是加大后备干部建设储备力度。发挥基层一线能够培养锻炼出优秀人才的优势,在乡镇干部队伍中,有重点培养一批年轻干部,把郭家桥乡公开招考大中专毕业生村级后备干部的做法作为试点,成熟后,在全区推广。通过这些有益的做法,不仅充实加强干部队伍,而且解决基层工作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大力培育新型村书记,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围绕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破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难题,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民营企业家、本地和在外创业致富能人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示范带头作用,实施“三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奉献精神强) 工程,培育“产业”书记和“名人”书记,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创造良好环境和机会,有效地提高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村“两委”成员执政能力弱、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1、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党内关爱帮扶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同步设立了13个党员服务中心、120个党员服务站点,打造了服务党员的新平台。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认真推行“一帮一联、双挂双创”活动模式,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台账。立足设施农业、奶产业等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扩大“党(团)员创业致富工程”和“党内互助工程”实施范围,有效地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创业。二是设立党建创新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投身于党建的创新工作中,打造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对于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建设方面形成的新思路、作出的新探索,在党员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见解、取得的新突破,在干部教育和培养方面提出的新观点、取得的新进展,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方面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果,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新方式、新载体等方面进行评选,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全区党建工作活力。

2、完善考评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年终考核与定期考察、“一事一考”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考核指标,把后进党支部的治理整顿进位工作作为硬性考核指标之一,;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科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惩、评优、提拔的重要依据。要特别注重考核结果的使用:争取市委组织部出台相关政策,并形成制度,大胆尝试实践畅通乡镇与市直部门干部交流渠道,搭建干部交流平台,实现上下交流使用。对于各乡镇“一把手”考核,任届期内(三年),排名前三位,应给予提拔或升任到市直部门。对于村级党组织考核,要将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与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与村支部书记本人的“三金”挂钩,实行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广大村级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意识。

(三)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党组织和党员四级服务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制度,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了平台。全面启动“民主议政日”活动,组织落实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农村党员“评星定格”工作。认真实施“百户示范”工程和“党员中心户”创建工程,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容。

2、深入推进农村“先锋工程”建设水平。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相结合,按照考核标准将13个乡镇(管委会)、103个村级党组织划分为

一、

二、三类,结合中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使不同类型的党组织比有标杆、赶有目标、干有动力。同时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全区87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了“支部+协会+农户”的党建工作模式,做到了党组织与经济组织同步规划、同步设置、同步运转、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配置了农村基层组织资源。

3、扎实推进城镇社区党建工作。坚持推行社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以胜利镇为代表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了社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积极推行街道社区“六联六共”的共建模式,进一步加强了近200个党组织的社区结对共建工作,健全完善了2个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党员服务站点的功能设施,建立了覆盖街道社区的党员服务网络。深入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和规范化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活动,已创建自治区“五星级社区”2个、“四星级社区”10个,建成规范化社区党员活动阵地12个。在17个社区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在提高全面素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上下工夫。

4、 不断提升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扩大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四个全覆盖”成果,建立了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信息库,采取建、联、挂、靠等多种形式,在具备条件的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等活动,选派党员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指导企业开展党的活动,实现了党的工作的全覆盖。深入开展新社会组织摸底排查工作,规范新社会组织隶属关系,探索建立各类党小组,进一步加强了新社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

5、抓特色,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新亮点。各乡镇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开拓创新、狠抓落实,通过抓典型、带整体,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乡一特色、镇镇有亮点”的工作格局。金积镇率先提出“将党建工作建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围绕党团员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借助大丰收专业合作社,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为农村全体党团员、青年和广大群众全民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效效益,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扁担沟镇通过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壮大全村奶产业,提升农业和林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高闸镇加强村级阵地建设,规范各项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构,改进村务管理模式,推行阳光村务,为做大做强西瓜产业、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城镇以抓干部作风建设入手,以政治优势凝聚人,用先锋模范带动人,用组织原则规范人,在全镇建成党员创业示范点25个,以党组织创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号召力,为农民创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以党员创业带动全民创业。上桥镇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开展“五带头”活动,让广大党员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带动广大职工为企业生产努力做贡献,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胜利镇实行党建工作“四色”评估法,强化了社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环节,使党员更直观地了解社区党建工作。依托“王兰花热心小组”,不断壮大服务队伍,拓宽热心小组服务面。东塔寺乡围绕便民服务体系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1338”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创办产业,以党员的先锋和引领作用促进全乡现代农业的发展。马莲渠乡在全乡全面推行以“强化村支部的领导权、规范村会议的决策权、落实村委会的执行权、保障群众的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四权治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板桥乡依托梁湾村奶牛养殖园区,抓好党团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搭建“支部+协会+养殖园区+党团员创业示范园”模式链,充分发挥党团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双培双带”工程。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继续在各乡镇抓重点、育亮点,应地制宜,打造品牌载体,做足做活党建工作文章,推动_____区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报告 篇4

省**督查室李琛

党的十八大以前,人们特别关注大会有什么新的观点、新的观点、新的部署。经过学习,我觉得真的很耳目一新,这是一份充满理论创新的报告。十八大报告有两大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一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另一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上进行了新的全面系统的论述。

一、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

纵观党的历史,历届党代会都会提出新的指导思想,都会有理论创新,其中四个很重要。第一次是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毛泽东思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十五大党章明确****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二次指导思想革命性的创新。三是中共十六大。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创新。

党的十八大指导思想的创新,是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创新,关系党的前途命运。

作为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来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性。毛泽东思想从建党到提出45年,经过24年,邓小平理论从78年到97年,经过近20年。科学发展**起来好象近十来年的,但总结的是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搞建设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大跃进、人民公社,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粗放甚野蛮的发展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破坏了环境,问题很多。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阐述,。这是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旗帜,也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旗帜。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综合理论综述

十八大报告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阐述,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来,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建党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概括。

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基础、总布局和总任务。提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其中,对总布局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更加全面。

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各方面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路线图。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

它们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这些新的解释和概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创新报告 篇5

对于此次调查,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成功佳绩风靡在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时,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也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出于就业、兴趣爱好,还是出于偶像膜拜的原因,超过70%的大学生曾经想过创业,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对于自主创业,接近60%的大学生只是一时好奇,拥有的也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他们从没有参加过科研创新活动或创业知识培训。由此可见,虽然创业风靡校园,但实践并非理想。大部分学生说创业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构思过如何实践创业。而其余10%的大学生,真实渴望创业,却因为自身条件或外界条件不足而无法实践。

(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业和创业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两条路。就业这条路清晰明朗,但由于大学的扩招而显得越加艰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自主创业却是一条新兴的道路,虽道途艰险但却充满机遇,可是大家却对其知之甚少,因而缺少实践的勇气。在本次被调查的人员20xx中有高达106的同学认为对待大学生创业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可见大多数人员是认同大学生创业确实是一种实现理想的途径,但对于自主创业并不了解而表现出缺乏信心。

由于政府的不断引导与社会中创业成功人士的表率,现在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观点的不断变化,在被调查人员住有82人表示对自主创业很感兴趣,如果有机会愿意试一试,62人觉得创业很累,打算多人加盟。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自由,对于毕业就业这条路,人们已表现出厌倦,而能自己掌控自己的自主创业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但人们对自主创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浅薄的听说阶段,而缺乏深入的了解,虽然有心创业,却无从下手。

创业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创业之路步履维艰,步步需慎重,但自主创业同样能给人带来诸多益处。那么选择自主创业能够给人们带来哪些益处呢?为了进步一了解,我们做了如下调查:

表1:我校学生觉得创业能为他们的益处的调查表

(注:样本容量20xx,来自我校各年级学生)

从表1可以清晰看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能使个人不断成长和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29%的大学生想通过自主创业来提升自身社会地位,从而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另外极少部分大学生或许基于就业压力,认为创业能解决就业。

(二)多元创业,各显其才

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选择进行自主创业时,有53%的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领域,这也正是因为很多人选择创业正是因为对想创业的领域有着极强的兴趣和深厚的知识基础,在兴趣的引导与激励下,他们会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去努力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乐此不疲,正是因为这些创业者有着极强的动力,他们更容易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做出自己的成绩。因为创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有21%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且投资风险小的行业来开始初期的创业,这样可以获得较稳定的资金来源,不至于因投入过多创业失败而造成较坏的影响,另外有19%的人会选择与自己大学所学习专业对口的或者相关的领域来进行创业,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创业的初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从而有更大的优势。另外,由于某些行业国家有相应的补助支持措施,一些热门行业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具调查显示,有14%的人会选择在当今的热门行业进行创业,

这样创业者就可以享受更多的资源。对调查结果的总体分析可得,在创业领域的选择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到的一面,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获取最大的效益。

(三)全面提高,不断超越

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大学生要想获得创业者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创业基本素质包括组织策划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人际关系网络,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市场观察力等。

(图表: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具备能力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组织策划,沟通交流,团队合作,人际关系能力略胜一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人们在做事时,需要的是良好地组织策划能力,而更需要的是交流和合作。应该做到妥当的处理与外界的关系,尤其要争取政府部门、工商以及税务部门的支持与理解,同时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求同存异共同协调的发展,做到不失原则、灵活有度,善于巧妙的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总之,创业者搞好内外团结,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和谐环境,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四)艰难困苦,荆棘挡道

在被调查的20xx学生中有102人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主要障碍资金不足。实际上,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制度相对落后,创业投资热潮更是刚刚冒出苗头,融资还比较困难。因此,有许多大学生优秀作品难以“纸外行兵”。更有128人认为经验不够,决策和管理缺乏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困难,另外,合作伙伴难找,不了解政策法规,创业与学业冲突,缺乏社会关系也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总结得出:关于创业,在大学校园里已经被炒的很火。据调查过半的人都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但真正实施的人却不到20%,许多学生都停留在“想”的阶段而止步不前。而且,据新华网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4%,究其原因,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点:

1、虽然许多人对创业有意向,但由于缺乏资金和经验,大部分都只是纸上谈兵。

2、创业与学业的冲突。是每个创业者都面临的艰难的抉择,选择意味着另一种放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创业与学业的冲突中,必然大部分人以学业为主。

3、创业的动机不同。在创业的人群中,许多只是一时的感兴趣或者想通过创业获得锻炼与发展,对创业成功的欲望并不高,而导致其创业不能进一步发展。

4、合作伙伴难找。一帮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该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但是,理想的合作伙伴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5、缺乏社会关系。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人脉资源少,而要想创业成功,离不开广阔的人脉,这使得他们创业步履维艰。当然也还有其他许多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今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趋势还会持续,因此,学校和社会也应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学校还应做大力的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国家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必要时还可进行一定的培训。作为大学生也应当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国家更新的相关政策,以便随时做好准备。由于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空余时间很多,为了不荒废青春,不虚度光阴,大家可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大赛,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使自己提前与社会接触,从而使自己终身受益。

创新报告 篇6

1、有关部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视不够,追求短期经济效应;二是存在一定的重项目轻政策环境的现象,未能认识到科技创新政策对于营造创新环境、引导科技创新的重要功能;三是片面强调科技创新企业主体地位,未能认识到政府在增加资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四是存在计划经济管理惯性思维,片面强调财政投入,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手段不够有力。

2、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2006年以来,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78项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内容涉及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人才队伍和科普建设、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方面。我市通过颁布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补充、细化了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促进了政策的落地和有效实施。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在促进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方面尚存在不少空白。如缺乏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撑,投融资瓶颈没能有效突破。再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市1999年制定《XX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亟需进一步完善,鼓励通过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形式,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对科技创新政策的运用不够充分。

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国家普惠制激励政策,对于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调研中发现,我市对该政策的运用不够充分,政策的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如2009年,宁波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为740家、减免税收10.3亿元,而我市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仅为163家、减免税收1.1亿元,存在享受政策的企业总数偏低、加计扣除金额偏低等问题。再如,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4、科技创新政策宣传、服务力度不够。

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在网站上公布政策是各部门常用的宣传形式,但相关部门网站的政策法规信息存在不及时以及综合性、配套性不够强等问题。企业关心的相关优惠政策未置于醒目位置,有的政策法规网上公布不及时,且缺乏配套文件的链接,不便于企业全面了解相关政策。

5、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

一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全市59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不足10%。二是创新能力较弱。据统计,我市只有不到1%的企业申请了专利,而不到0.5%的企业对专利进行了实施。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只有7.1%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居从属地位。同时,创业投资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市场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无法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创新报告 篇7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队伍建设是加强班组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有效完成各项任务的内在保证。

**公司现有职工5000余人,其中基层单位8个,生产队354个,班长454人。近年来,公司按照“以人为本”的安全指导思想,动员生产一线的全体职工,全面深化班组安全建设活动,通过抓基层、强基础、练基本功和精细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不断规范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实现由“零事故”向“零三违”的转变;**矿业公司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质量安全管理能力,逐步成为陕西煤化集团的旗舰企业。

一、近年来班组建设的开展情况

多年来,**矿业公司班组建设工作稳步、扎实、有序地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班组长综合素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和队伍建设达标,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展。

(一)全面加强了班组基础建设

一是建立全面、细化、规范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班组建设活动有章可循。矿业公司先后出台了《班组建设工作安排》、《班组建设实施办法》和《班组建设考核实施细则》。基层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健全、完善了班前会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及事故分析处理等20余项班组建设制度。

二是建立了公司、二级单位和区队(车间、站段)**班组建设领导小组,任务明确到人,确保班组建设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三是坚持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各单位根据公司班组建设安排和考核办法,坚持每月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区队及职工的收入挂钩,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班组建设的积极性。

自07年以来,公司每两年召开一次班组建设表彰会,组织工会干部、优秀班组长、职工代表到班组建设搞得好的单位现场观摩、查看内业资料、听取优秀班组长介绍经验等,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将企业文化融入团队建设。

以人本精细管理为平台,强化管理基础,延展基本功修炼,将企业文化融入到班组建设之中,极大地丰富了班组建设的创建内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大力推广“双述”竞赛活动和“三功两素”修炼,提升了全员素质。通过全面开展“双述”竞赛活动,使职工对岗位工作的性质、范围、职责、标准、流程以及设备性能、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危险源辨识等内容牢固掌握,并通过心想、眼看、口述、手指的指向性集中联动,保证操作程序无差错、安全无隐患、质量无瑕疵。公司实现了“岗位描述”的全面普及,职工岗位描述的时间从刚开始的十几分钟,到现在特殊岗位的一个小时,描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一大批既能干又能讲的岗位能手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针对岗位作业管理,公司利用实训基地和拓展训练基地,大力开展知识功底、专业功力、技能功夫训练,尝试职工的身心素质、职业素养的修炼,全面提高“三功两素”修炼,有效地提升了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安全作业能力。通过典型带动,为进一步推广“双述”和“三功两素”修炼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5+5”岗位管理文化丰富了班组建设内涵。为了推进企业管理向更深层次、更高品位迈进,公司全力推进“5+5”岗位文化品牌创建,并延深到班组建设之中。通过深化“五精”管理和打造“五星”级员工,激发了职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争当星级员工的热情,全面提升了班组管理水平,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目前公司已经涌现出了“五星”岗位员工200多名,成为了整个矿区员工的榜样。

3、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坚持“手指口述”现场交**制度。要求岗位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确认本岗位的危险源,确保安全生产。

二是坚持“三人联签”安全开工确认制和“四位一体”安全生产负责制。三是充分发挥党员、班长和青年保安岗位成员各自的优势,在作业过程中进行巡查,及时提醒纠正,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四是坚持执行“三三整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通过对人、机、物、环境安全状态的准确确认,及时发现和治理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3)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团队建设特色

近年来,各二级单位对班组建设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班组建设特色。

煤矸石发电公司通过大学生精英团队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发电企业特点的团队建设之路。它们选拔优秀大学生,先后开设了发电运行部技术研究班、化学水车间管理创新班、检修车间优秀操作班。以三个先进班组为载体,探索形成了“五型四化”大学生精英班组建设基本思路。

通过先进班组的示范引领,转变了基层班组的安全管理理念,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提升了安全行为能力,促进了安全生产。自大学生班组组建九年来,发电公司共有57名大学生成为精英班组的成员,从他们中间走出处级管理人员3名、科级管理人员7名。截至目前,大学生精英班组共完成各类技术攻关项目22项,其中240吨锅炉双引风机运行方式的改造,优化了风煤配比,降低了底渣含碳量,提高了锅炉运行效率,每年可创造效益100多万元,获得电力行业协会qc成果奖。

通过大量的课题攻关活动,提升了班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培育了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实现了企业、班组和员工个人“三赢”的目的。

一号煤矿在“六型五化四无”班组建设模式的基础上,丰富内涵,创新形式,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五结合、五提高”为载体,不断强化班组建设工作。二号煤矿在班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1234”管理模式,即“打好一个基础、开展两项活动、进行三种教育、坚持四个抓手”。铁运公司班组建设以开展“三功两素”修炼为切入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岗位技能为重点,以争当“红旗班组”和“岗位能手”为动力,以“五型”班组为目标,创造出具有铁运特色的班组建设“5+1”管理模式。

(4) 把职工的经济技术创新纳入队伍建设,促进全员创新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公司充分认识到科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班组内部组织职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鼓励岗位成才,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批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促进了企业的高效发展;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近两年来,公司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受理通知书11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9项,以班组形式组织的技术攻关获得的专利就有82项。

(5) 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先进队伍和优秀班长

通过班组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建立健全了班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制度标准体系和考评管理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班组执行力。团队在管理理念、工作流程、操作规范、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如一号煤矿综采三队生产二班,自2004年组建以来,注重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安全现场管理,实现了十年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在加强班组建设过程中,公司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班组长。例如一号煤矿掘进一队生产二班班长王亮,自201x年5月担任班长以来,班组内未出现一例轻伤以上事故,201x年-201x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评为“先进班组”,201x年-201x年连续三年荣获矿业公司“安全先进班组”;煤矸石发电公司大学生运行班班长王虎,担任班长以来,立足技术攻关,打造标杆班组,组织班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研究课题六项,解决生产难题二十余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班组建设存在问题

煤炭企业团队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重、管理完整、工作细致、协作性强、工作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故此,在班组建设活动中,必须在“精、准、细、严”上下功夫。目前**矿业公司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制度多,落实少。作为一个起点高、人员少的单位,在队伍建设中不乏管理制度。尤其是

1、 二矿在这方面有十多个专门系统。“没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必要的。

目前的情况是,许多单位是为建立制度而建立制度,从而形成了出台的制度多,落实的制度少,管理措施也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执行;有些制度和措施简单、粗放,可操作性差;有的日夜变化,缺乏科学性、持续性和严肃性;有些纯粹是形同虚设,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2、活动多,实效少。在班组建设上,各单位开展的活动不少,几乎年年都有新花样,但没有形成班组建设的整体思路,缺少统一规划,活动缺少系统性、延续性和一贯性,过于注重活动形式,很少领会活动精神,很少关注活动过程,很少总结活动成效,缺少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精神,表现为敷衍了事,蜻蜓点水和“猴子搬包谷”,形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

3、品牌多,特色少。现代企业注重品牌效应。品牌是资源、力量、影响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班组建设品牌不少,但有特色的不多。

尽管该企业提出了诸如“学习型、安全型、技能型、效益型、创新型、和谐型”等等班组,但真正能拿出手的不多。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时重点不突出、特色不突出、事迹不突出、效果不突出、可操作性不突出。

班组建设工作贵在创新,贵在坚持,贵在实效。有的单位喜欢模仿模仿,缺乏探索精神;他们既没有树立典型,也没有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下一步在班组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打造“五型班组”时要选择一个突出点,找准一个突破点,做足特色,做出实效。

在这方面,发电公司可以作为榜样,它们根据自己公司大学生多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组建了三个与众不同大学生班组,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4团队管理不规范,对人的管理因素的作用重视不够。少数单位没有形成规范完备的班组长选拔任免和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机制,班组长变动频繁,影响了班组长队伍的稳定性。现在出台的《**矿业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为基层如何推动班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指南,为打造“五型班组”,培养“五好班长”,培育“五好员工”指明了方向。

此外,要切实改变过去只重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不重视职工思想情绪的动态把握,动辄进行经济处罚,甚至存在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现象。

3、 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方法

(1) 进一步提高对团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团队建设是企业中一项基础性、规律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企业要制定班组建设十年规划,进一步明确班组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主要措施,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资金到位,促进班组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要推动班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班组执行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安全型、技能型、创新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把班组长培养成为业务素质好、生产管理好、安全***、团队协作好、民主管理好的“五好班组长”;把班组成员培育成为本质安全诚信岗、质量标准规范岗、创新创效增值岗、学习成长成才岗、快乐和美文明岗的“五星员工”,这五颗星,第一和第二颗星是基础铺垫,第三颗星是关键,都是体现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两颗星解决的是岗位职工精神价值和个人成长的需求。通过争做“五星员工”,搭建起员工成长成才的平台,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骨干和人才。

创新报告 篇8

新的形势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基层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我认为,解放思想落实到组织工作上,就是要更新组织工作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建立起与县委工作更为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紧紧围绕*发展的第一要务,推动组织工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工作思路上要找准结合点。面对新形势新阶段,组织工作必须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立足全局,开阔视野,统筹兼顾,科学谋划。一是抓好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组织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肩负任务的艰巨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去思考、去把握;把组织工作放到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去审视、去谋划,使组织工作高起点、高站位,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彻底克服单纯就干部抓干部、就组织抓组织,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顾一面,不及其余等狭隘观念和做法。二是抓好当前与长远的结合。组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很容易陷入只抓当前、忽视长远、疲于应付的恶性循环。有的同志甚至形成了等待、观望心理,上面怎么布置下面就怎么干,上面不布置就什么也不干,没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和长远谋划。这是与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极不适应、背道而驰的。就*的情况来看,当前应立足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80后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同时,也要立足长远目标,科学谋划组织工作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举措,使之尽快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相配套、相适应。三是抓好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组织工作是连续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继承多年来形成的好做法、好传统,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日益加快,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元化,党员干部队伍自身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给组织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对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组织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勇于探索,大胆突破,对已经成熟的做法要尽快形成制度,对不太成熟的要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新规律,使党的组织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工作重点上要立足需求点。不同的时代对组织工作有不同的要求,组织工作也会有相应的侧重点。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围绕如何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培养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年轻干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干部选拔、培养、管理、监督机制,开阔选人视野,拓宽识人渠道,科学配置领导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又有利于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不断改善人才政策法制环境、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同时,大胆开发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围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投票表决制等有效措施,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党员队伍管理和教育上,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探索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方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特别是积极探索在高中生、个私老板、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在工作方式上寻求突破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如何开展好工作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这些好经验既为创新奠定了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旧方法旧模式。如: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对先进的经验总结不够,不能结合实际融会贯通,工作简单化、机械化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组织工作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组工干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结合起来,工作中,要打破组织工作神秘化、封闭化的旧模式,提倡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敢于接受群众监督。使组织部门真正体现干部之家、党员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的温暖,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尊重干部。在工作中提倡创新,通过总结分析基层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确定新的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规律。1/2

创新报告 篇9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纳米材料自问世以来, 因其具有特异的性能, 几乎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个工程技术领域, 引起了世界性的开发热潮。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都有国家级的纳米材料研究计划和实验中心。硬质合金被誉为“工业的牙齿” 。近几十年来, 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使用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 轻质强韧材料的使用日渐增多, 加工难度日益增大,碳化钨粉(WC)是生产硬质合金的主要原料。纳米晶硬质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工具材料, 它是以纳米级的WC 粉末为基础原料, 在添加适当粘结剂和晶粒长大抑制剂的条件下, 生产出的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硬质合金材料, 其性能比常规硬质合金明显提高,在难加工金属材料刀具、电子行业的微型钻头、精密模具、医学等领域已呈现出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碳化钨的晶粒尺寸决定了硬质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其性能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如果我们将碳化钨粉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碳化钨的强硬度,弹性模量以及耐磨性都会有个更高层次的飞跃,以使得所得硬质合金强韧性都会得到改善。另外, 碳化钨因其具有类似铂的表面电子特性, 因此被用来代替铂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应用在某些有机反应中。WC的制备方法、表面组成与结构等对催化活性均存在较大的影响[1] , 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WC晶粒细化, 达到微米及纳米级以增大其反应的真实表面积, 提高WC及其复合物的催化活性。但由于制备碳化物时碳化物表面因附有一些未反应的游离碳而减少了有效接触面积而导致催化效率的降低,这也是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23年德国的Schroter发明了碳化钨硬质合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又发现烃可在碳化钨上发生氢解,碳化钨因其具有类似的表面电子特性,因此而被用来替代铂等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运用在某些有机反应中;自人们认识到纳米材料的优越性以来,制备纳米碳化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报道制备纳米WC粉末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三大类。以下综述了近来这三大类制备纳米WC方法的技术进展和研究现状,同时还指出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和可能解决的途径,为该领域的科

学研究提供参考。

1. 固相法

(高能球磨法)柳林等[2]利用高能球磨法将石墨粉和钨粉按原子摩尔比1:1的比例置于球磨机中,在氢气保护下球磨110h,制备出了粒径为7.2nm的WC粉末。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效率高,所制粉末晶粒尺寸小;其缺点是罐体和球体摩擦容易造成粉末污染,粉末易于聚集成团且不易分散,给后续工序的加工带来困难,能耗高等。

(微波法)李会谦等[3]采用酚醛树脂作为供碳源,研究了微波加热对纳米钨粉碳化过程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微波碳化时只依靠钨粉自身发热不能完成碳化过程,而采用加入微波吸收物质的混合加热方式能提供足够的热量而得到完全的WC相。微波碳化时间很短,能有效防止WC的过分长大。平均粒径50nm的钨粉经微波加热碳化,可得到平均粒径为84nm的WC粉末。

(低温碳化法)刘瑞等[4]采用低温碳化法,以纳米钨粉为原料制备出了粒径小于100nm的WC粉末。其研究还发现,当分别利用有机碳、活性碳和工业碳为碳源时,所制备WC粉末的粒径呈依次增大规律。

2.液相法

(溶剂热法)曾江华等[5]用镁作还原剂,以无水乙醇和三氧化钨分别作为碳源和钨源,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进行了合成纳米WC的研究。研究发现,合成温度低至500℃时也能合成六方WC相。生成C的量超过W的量,说明纯化后的产物由C和WC组成。WC的粒径在40-70nm之间,分布于膜状碳上。将溶剂热法制备出的WC加入Pt/C中,其协同催化氧还原效果非常明显,起峰电势与Pt/C催化剂相比正移了173mV。

(形状记忆法)Keller N等[6]用多壁碳纳米管,通过形状记忆合成合成了一维纳米WC。具体步骤为:取开口纯净多壁碳纳米管(平均内径50nm,外100nm,长度约200um)浸入20ml五水仲钨酸铵溶液中,于80℃剧烈搅拌20min,得到的溶液在室温下自然蒸发,然后放置过夜,并将温度控制在120℃进一步干燥,最后在350℃时煅烧2.0h形成WC前驱体;在真空条件下,控制温度100-300℃处理前驱体,即可得到一维纳米WC。

3.气相法

(气相碳化法)郭志猛等[7]发明了一种利用甲醇的低温气相碳化法,以所制备平均粒径为21nm和比表面积为54m2/g的三氧化钨粉作原料,甲醇作碳源,在Co/Fe催化剂的作用下于450-950℃温度反应1.5-4.0h,即得到纳米WC粉末。其基本过程为:采用甲醇低温催化裂解,甲醇通过液泵流量计进入预热管道,预热管温度控制在300-420℃;将甲醇预热气化后,送入催化裂解器,在420-550℃即可使甲醇气裂解,得到所需的反应气氛CO和H2;CO和H2与纳米三氧化物粉反应1.5-4.0h,脱去氧原子生成纳米WC。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裂解效率高,WC的粒径可控并均匀稳定。

这些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但在实现工业化生产上都有一定难度。在围绕碳化钨颗粒细化的问题上,国内外从钨源和碳源的选择方面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纳米碳化钨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纳米碳化钨粉的研究和生产发面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目前世界各国也都在大胆和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力争研究出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模式。

三、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实验以钨酸盐为原料,首先取适量钨酸盐加入适量低浓度盐酸,沉淀出黄色氧化钨(三氧化钨),实验中所用钨酸盐与沉淀出的氧化钨的质量比为100:91.5,100g钨酸盐加入足够盐酸可得到91.5g的三氧化钨,根据上面的比例和所加入的钨酸盐的质量,计算出三氧化钨沉淀的量。这时,有两种思路来制备纳米碳化钨。一,在由上制得的三氧化钨悬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CTAB(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中的碳含量与钨的比值要略大于1,在磁搅拌机上充分搅拌一小时左右至均匀,过滤后放入马弗炉中烧结;二,利用片状氧化石墨烯作引导剂,诱发三氧化钨在氧化石墨烯上异质形核,后放入马弗炉中烧结适宜时间。

按上面两种思路我们考虑到一下一些实际问题;按思路一,表面活性剂CTAB在于氧化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其晶粒度的大小分布,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内因及外因。表面活性剂在什么情况下与氧化钨接触最好,以及烧结过程中多要控制的最适宜的时间和温度。按思路二,氧化石墨烯做引导剂在什么条件下实现,三氧化钨在氧化石墨烯上异质形核的形核率以及形核的晶粒大小受哪些因素控制,怎样才能够控制形核的晶粒尺寸在纳米级别。

纳米材料的相关表征方法:

采用UV-Vis-NIR、TG-DTA、XRD、XPS、IR、AFM、SEM等手段对粉体、溶胶和薄膜进行系统表征。

四、 本课题研究方案

方案一:利用表面活性剂使其吸附在三氧化钨颗粒的表面,分散三氧化钨颗粒,高温下,CTAB分解得到活性炭与三氧化钨反应得到纳米碳化钨粉末;

方案二,利用氧化石墨烯做引导剂,诱使三氧化钨在片状石墨烯之间异质形核,高温下形成纳米碳化钨粉。

为制得纳米级碳化钨粉,本实验从三氧化钨与碳反应的基点出发,要制得纳米级碳化钨,首先要形成纳米氧化钨,方案一利用表面活性剂分散三氧化钨颗粒,方案二利用三氧化钨在氧化石墨烯上形成的细小异质核心。

五、 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本实验目标在于探讨出简单易行且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纳米碳化钨的制备方法,为我国钨资源的利用提供更有力的帮助。实验中两种纳米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无需繁琐的手段,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实验思路清晰明了,实验想法可行,创新性很大,国内外还无先例。

实验进度表:

1. 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在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和背景,相互之间讨论并思考设计总体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结果检测表征方法。

2. 2015年2月——2015年3月 进入实验初级阶段,制备钨酸盐和相关原材料。

3. 2015年4月——2015年5月 将钨酸盐与不同浓度的盐酸混合,试验并探讨哪种浓度的盐酸最适合,记录各实验结果。

4. 2015年5月——2015年6月 烧结过程,制备纳米粉末,并测试实验结果。

六、 参考文献

[1]马淳安. 高活性碳化钨催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D] .上海:上海大学, 2005.5.

[2]柳林,李兵,丁星兆,等.硬质合金的制备[J].科学通报,1994,13(3);32-36.

[3]李会谦,林涛,罗骥,等.纳米钨粉的微波碳化[J].稀有金属,2006,30(专辑);54-56.

创新报告 篇10

大学生村官,已经是大家眼中熟悉的字眼,不再是一个个新的名称,这类特殊的大学毕业生近些年在农村大地上风云鹊起。在农村到处都可以见到我们的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们是农村基层建设的一股新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 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应重“村”而轻“官”。

所谓“村”,就是要怀着到农村学些的思想,要全心全意服务于农村,要全心全意服务于农民,要全心全意服务于农业。要理解大学生村官就是到农村去学习、锻炼和服务的。这是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来的真正目的和初衷。

所谓“官”,就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百姓口中叫着“官”。其实到现在为止,百姓口中说出的这个“官”字究竟是褒是贬一直都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

如此一来,在“村官”两个字中,孰轻孰重就不言而喻了。换句话说,大学生村官就是要放下架子,放掉“官老爷”的姿态,去诚心向老百姓学些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去学习农村人质朴、勤劳的精神;学习农村的风土人情;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到农村各方面的工作中,带领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

大学生村官只有在工作中放下“官”架子去切实为老百姓服务,为老百姓服好务,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拥戴。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村官,才能既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百姓的信任,同时也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创新报告 篇11

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这些事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和创业而思考。此次调查中,31.03%(9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5.17%(16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0.34%(3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关系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45%(1人)。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部分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从基层做起,因为专业往往是毕业生最擅长的,正所谓不熟不做,另外大学生刚毕业时肯定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急于创业,很有可能失败,最好还是从基层做起,先到拟创业的行业里扎实的工作一段时间,了解行内情况,这样创业时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切不可盲目投资创业,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此表明,专业给人们发展以一个起点,那是条件,而不是笼子和束缚自己的绳索。我们还必须眼光远一些,知识面宽一些,头脑活一些,反应灵一些,专业多一些,朋友广一些。

创新报告 篇12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创新年”活动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开展“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重要部署,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大力开展“创新年”活动,2007年上半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结合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对下半年如何全面深入开展行业“创新年”活动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开展“创新年”活动的工作进展情况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改善了企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能力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做出决定,2007年在企业内深入开展“创新年”活动,为此成立了由山东中烟工业公司主要领导负责的“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企业“创新年”活动工作,4月份制定了公司开展“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各部门、各单位、各卷烟厂根据省工业公司的要求,也分别成立各自的创新年活动领导班子,制订了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并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由于责任和目标明确,经过精心组织和实施,安排了一些灵活多样的活动,开展了一些标志性活动,引导、发动广大职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习一门新技术、开发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转化一项新成果。

公司要求全体员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实现企业由大变强目标,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企业之路。

(2) 创新机制,重组流程,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创新考核力度

进一步完善创新考核指标体系。为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初步建立了创新成效逐级考核机制体制,将创新成效作为省工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创新性地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创新奖励办法,奖励创新成果突出、效益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企业各部门的创新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2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按照国家和行业要求,以山东中烟改革重组为契机,整合、重组、优化技术资源配置,以原国家认定“颐中烟草(集团)****技术中心”为主体,整合行业级“将军烟草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了“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运行机制, 形成了更加规范、有效的创新机制与人才激励机制,科研投入经费大幅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中心的科研条件和实力。

在运行机制方面,技术中心分基础研究、产品研发、技术进步与监督三板块,建立健全了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企业标准化体系、技术创新的信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体系,完善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建立、完善技术中心内部的各项工作制度,以适应企业和技术中心发展。技术中心在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工作中,推行项目负责制,通过项目管理的形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使研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根据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技术中心发展规划,主要包括技术中心发展目标、主要措施、研究内容等;明确了技术中心的近中期目标,即结合山东中烟实际,围绕发展中式卷烟这一行业核心任务,以调香工程、特色工艺、减害降焦等技术研究为基础,以产品开发为重点,在今后5年内,开发培育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卷烟、雪茄烟产品。在卷烟产品、工艺保障、原辅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要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努力使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环境,重点加强卷烟调香人才、特色工艺人才、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骨干的培养。加大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行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促进科技发展。

(三)技术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先修路,再提速!在修路方面,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培养,目前公司技术中心科研仪器设备原值达到1亿7千多万元,科技研发人员增加到16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23名,年度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21571万元。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软件上,山东中烟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的信息集成控制系统cims,管理层面的erp,制造层面的mes,保障层面的cad、物流自动化等系统。

在提速方面,加强为提升卷烟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推进减害降焦、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技术上的竞争力,开展“创新年”活动以来,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共开展科技项目20余项,取得了一批阶段性创新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10余篇。截至目前,拥有发明专利11项,06年受理专利101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27项,使山东中烟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保护产权,完善体系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指导思想是,通过建设山东中烟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山东中烟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充实专业管理人员,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积极运用知识产权策略,不断提高企业的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

目前,山东中烟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总结。我们结合《烟草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项目的开展,初步建立了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发布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并配套实施《专利的申请、奖励和相关权利的保护办法》,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程序和方法做了明确规定。在加强专利信息应用方面,开发了企业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可对烟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利技术进行检索分析,提高了企业掌握国际国内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的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

(5)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标准,确保企业标准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我们山东中烟企业标准化战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积极配合参与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推动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适时转化为相应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目前,公司在企业标准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成立山东中烟工业股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科学构建企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标准研究室;初步建立了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的企业标准体系,开展重在实效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从4月份至今已经发布实施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100余项。

三是建立了适度超前的标准预研机制,建立“密切跟踪、超前研究、及时制修订”的标准预研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国际相关标准和技术的发展态势,开展针对性预研并适时提出工作预案,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四是建立标准化培训和标准宣贯机制,定期组织对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起草人员、企业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知识的系统培训,加强标准、特别是相关重要标准的宣贯工作,努力提高员工和有关人员认真学标准、严格贯彻标准的自觉性。

二、下半年开展“创新年活动”的建议和措施

现阶段,科技创新是国家、行业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科技创新活动在国家、行业和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不断提升。根据国家有关指导意见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下半年开展创新活动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

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加强领导。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新年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的组织领导绩效考核。要形成主业好于辅业、基层好于机关、工人好于管理人员、两头好于中间的创新理念。

(二)完善流程

加强业务流程再造,不断优化、完善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紧跟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研制新技术、新产品;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完善创新机制

持续改进、自我完善创新机制。要重视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完善行业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把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科技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攻关,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问题;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并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技术创新的有利环境和良好氛围。

(四)强化管理

1、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不断影响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应以“两个至上”理念为宗旨,以“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注重“效率优先,兼顾公正”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锻炼人、培养人和团结人的人文关怀观念, 建立 “科技创新、人格本位”思想。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在开展企业创新活动中,无疑是相辅相成的。

既定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学习、创新、自强、开放、吸收和宽容(失败和成功)的文化。

2、加强技术交流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等各种方式更好地充分利用外部科研资源,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做好产学研合作的内容选择, 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注重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 继续做好与国外原材料厂商的合作; 加强与国外烟草公司的技术合作。

3、加大投入,持续创新

加大投入,充分依托现有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只有实施持续的技术创新,10余家重点骨干企业和10余家重点骨干品牌才能上一个台阶。

(五)提升素质、全员参与

创新是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创新活动不仅是科技人员的职责,也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发明创造也是每一支员工队伍精益求精的积累。

我们要重点建立健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再到成果转化的完整过程,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保障机制。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方案,鼓励全体员工提出创新想法,承担研究项目和小型改革项目。通过激励、竞争机制建设,鼓励创新人员以团队合作、独立研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对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领域进行科技攻关。

与此同时,鼓励全体员工进行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加大培训资源投入,并不断引进各类人才,进而使研究人员为企业和技术中心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总之,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在创新年活动中取得了初步进展和成果,我们将进行认真总结,同时查找存在的不足,争取在下半年把工作做得更好,为行业发展多做贡献!

创新报告 篇13

(一)小型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单位占比偏低,其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xxxx年全市有417家工业企业单位,17家有科技活动,14家开展了R&D活动,开展R&D活动的单位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3.4%,比例较低。全市开展R&D活动单位占比过低主要是受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强的影响。xxxx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单位数76.3%的小型工业企业中仅有1.3%的企业开展了R&D活动,大多数的小型工业企业未开展R&D活动。这暴露出xxxx市小型工业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二)政府资金占比偏低,其引领和放大作用有待增强。xxxx年,虽然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实现增长,增幅达21.2%,但政府资金占内部支出比例依然不高,仅为1.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政府资金占比较低,将影响其引领和放大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高素质研发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缺乏优秀的人才,创新就无从谈起。xxxx年xxxx市工业企业R&D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R&D人员数为486人,占R&D人员总数的27.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3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相对匮乏。

(四)研发投入强度相对偏低。研究开发的财力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但是仍然存在投入强度偏低问题。据国际通行标准:当R&D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达到1%时,企业才有长期生存的可能;达到2%――3%时,企业才有发展的潜力;达到5%时,企业才有竞争力。目前,xxxx市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平均为0.24%,企业R&D投入偏少,使得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研发。

(五)发明专利数量偏少。xxxx年,工业企业中,申请1件及1件以上发明专利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2.1%;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件及1件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可以看出,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增长,但就整体而言,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依然偏少,在威海市所占比例也较偏低。

创新报告 篇14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湖北省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湖北省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崛起的新阶段,“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新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过万亿元,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实现了生活水平大提高。但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2.85:1。总的来看,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式,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融合、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促,才能最终形成城乡之间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达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即将来临的“”时期,城乡一体化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将产生全局性和深刻性影响作用,这一时期也是城乡结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湖北省作为中部省份和后发地区,将成为国家下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这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统筹城乡的鄂州经验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在鄂州开展统筹城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在鄂州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部地区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路子,在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试点工作一年来,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鄂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增幅在全省各市州中居第一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6%,居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居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1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83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总结鄂州市的试点经验,从县域治理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⒈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现全域规划新格局。全市按照“1311”四位一体的城乡空间格局(1个主城区、3个新城区、10个特色镇、106个中心村),构建现代化、网络型的市、区、镇、村建设体系,构筑起城乡互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

⒉统筹城乡基层单元,构建一体化治理新体系。鄂州市把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突破口,将全市320个村归并为106个中心村(这个比例基本上是3:1),探索出“迁村腾地建新村”、“项目拆迁建新村”、“依托集镇建新村”、“城中村改造建新村”、“产业培育建新村”、“规划引导建新村”、“环境整治建新村”等6种新村建设模式。目前开工建设的就有16个新村。这些新村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建设,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公共服务,每个新村设立了“1+8”服务中心(1个文化广场,8个工作室: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警务及民事调解工作室、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培训中心、农家超市),较好地解决了节约用地、建房成本、资金来源、规划执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模式”顺应了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资源成本。

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形成城乡互促发展新布局。鄂州市按照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布局要求,推动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产业相互融合,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在工业发展上,充分挖掘优势,打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冶金能源、建材、模具材料、纺织服装等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农业发展上,着力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水产、畜牧、蔬菜、林果等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的城乡产业布局互融互补的路子。

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面貌。鄂州市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化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基本上实现了路网、电网、供排水网、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和供气网等“五网”建设城乡一体化。率先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网合一”,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建立了城乡畅通、信息互联的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

为了配合城乡统筹发展,鄂州市还通过抓盘活土地、抓招商引资、抓项目投资、抓民营资本投入,破解资金筹措的难题;整合项目,出台鼓励政策,破解迁村腾地的难题;大力推进一乡一业、区域发展,破解支柱产业培植的难题;运用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商家投资,破解项目招商的难题;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破解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难题;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城乡公交联运、城乡供水体制、城乡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解体制机制方面的难题,初步建立起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鄂州市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之所以能够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与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与鄂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分不开,同时与鄂州市情的特殊性也是分不开的。鄂州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级市,它没有下辖的县(市),管辖的范围较窄,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县。很显然,鄂州经验对县域治理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是,统筹城乡发展,不能不注重发挥县(市)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二、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县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而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做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篇大文章,关键在县。

首先,县是联结城乡的重要“接点”。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县一级政府是主要操作手,一切好的路线方针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都必须依靠县级政府来贯彻、落实。而且,只有在县一级才有可能协调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项工作。

其次,县城和县域中心镇将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是我国大中城市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甚至有些大城市的发展达到了“饱和”状态或者渐趋扩展的临界点,不宜再增加人口了;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近些年又急剧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许多外出打工农民赚钱后更愿意到县城和中心镇建房购房、安家落户。除了新农村建设以外,以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县域经济的另一新的重要支点。以湖北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稳步发展,城镇化率达45.2%。但总的来看,湖北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省人口分布格局将是:三分之一在大中城市、三分之一在小城镇、三分之一在农村。因此,促进人口向县城、重点镇聚集,是湖北省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对一个100万左右人口的中等县市,如果把县城人口发展到30万人左右;建设3-5个中心镇,每个达到8-10万人;建设一批能集聚-3000人的中心村,将大大完善湖北省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湖北省城镇化进程。为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尽早做好县城和县域中心镇的功能分区规划,提升城镇产业、资源和人口的聚集功能。同时,要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好比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翼”,只有两者比翼齐飞,才能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既然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县,那么,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让县级政府“责权利相统一”,成为一级有权有能的基层政府。除了要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外,还要加快县级行政体制改革,在省县之间合理划分事权,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权能,逐步废除市管县体制,最终形成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进一步优化县级权力结构,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使县一级政府成为效能型政府。目前的县级权力结构仍然存在党政分工重叠、部门机构架床叠屋和人浮于事等问题,遇事则相互推诿,遇矛盾则绕着走,严重限制着县级政府的权力运作效能。与此同时,又由于部门林立、机构分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各种公共资源因为得不到合理配置,而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三是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把县级政府建成能及时回应广大群众需求的服务型政府。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的意见和需求能够及时被县级政府所吸纳,并及时转换为为民所需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也能有效地参与到当地政府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来,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使民众在包括权威资源在内的关键性公共资源的分配或配置上真正享有知情权、话语权,让公共资源服务于公众利益、增进公民福利。

县,不仅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接点”,而且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要沟通“中介”,只有抓好县这个关键,才能最终破解中国式“三农”难题!

三、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县域治理创新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除了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等物质层面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以外,笔者认为,更为重要是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县域治理体制。不在统筹城乡体制上进行根本性创新,很难真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鄂州经验看,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一)以社区自治为基础,在构建社会治理单元中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理单元。这个新的基本社会单元,应该是“社区”。我国城镇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治理体系。党在xx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全合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治理单元,才能真正破除既有的城乡行政和社会治理的二元结构。

鄂州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做法值得借鉴。鄂州通过前述多种模式建成了近城、近镇、近交通或流通枢纽的众多农户新的聚集区,即农村新社区。这类社区实践上已经与城镇联为一体。是农民变市民的主要载体。鄂州以农村新社区为基础,以方便居民民主自治为目的,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鄂州恒大新社区就是依托产业发展起来的新社区,周边四个行政村各有一部分农村住户迁到新社区,主要靠民营企业的贡献,为居民提供了有效的公益性服务,对周边农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农户自愿加入新社区,为探索农民自费变市民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特别是村落社区范围的界定、自治机构的设立、民主选举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都必须根据农民群众的意愿。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为驱动力,不能搞行政推动和强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农民群众的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成败。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增进群众公共福利为宗旨。

建设农村新社区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注意整合周边落社区内外各种资源,通过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实现新农村建设资源的有效使用;改善村落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各项公益性事业;政府的各种公共服务或公益性事业可以委托给农村社区和其他农民合作组织提供或兴办,将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平台。

更重要的是,将农村新社区建设为居民自治的基础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农村新社区一旦建立,就要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社区理事会,该理事会一般由3~5名本社区居民组成,理事会设1名理事长,其他成员为理事,由社区理事会管理社区日常性事务。但是,有关农村社区重大事项的确定、公共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公益性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社区事务应在社区居民会议上讨论、决定或通过。新社区理事会的理事长最好成为村委会的当然成员、乡镇人民代表。

在农村新社区建设初期,要正确处理好新社区与行政村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农村新社区理事会的关系。农村新社区理事会必须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对于农村新社区自身的事务,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要充分尊重农村新社区理事会的自主权,不得随意干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协调乡镇与农村新社区、以及农村新社区之间的关系上来。等到新社区自治成熟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考虑撤销行政村层级。

(二)以乡镇官民合作为主旨,在重构乡镇权力结构中创新。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乡村社会发育尚不健全,还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自我治理,只能依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因地制宜地选择“镇政”、“镇政乡派”或“乡派”等不同形式进行构建;如果当地的乡村社会有了充分发展,可以实现乡村社会的自我治理,并且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社会经济基础,它就可以推行“乡镇自治”或“乡民自治”。

“镇政”比较适宜于工商业经济较为发达、本地财政状况良好的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城镇化。可以采取“委托扩权”的改革方式,进一步扩大镇政府的自主权,将镇政府建设为一级较为完备的基层政权组织。

“乡派”适合于传统农业地区,在这些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级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其财政来源主要是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这种财政基础不能支撑一个比较健全的乡级政府,决定它只能向“乡派”的方向改革。诚如徐勇所言,“财是政的基础,财政来源与能力决定着政权的特性与能力”。实行“乡派”的地方,要不断强化县级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构“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镇政乡派”适宜于一些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少数乡镇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财政能力,除了能够保障乡镇政府日常运转的需要以外,还可以发展公益事业,而且城镇化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将这些乡镇按照“镇政”的模式进行改革;其它一些乡镇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差,没有一定的财力基础,最好按照“乡派”的思路进行改革。这样在同一个地区就可以根据乡镇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实行“镇政乡派”。今后,凡是可以建立为一级比较完备的政权组织的乡镇,统一改称为“镇政府”;凡是不能建立为一级比较完备的政权组织的乡镇,统一改称为“乡政府”(或“乡公所”、“乡办事处”)。这样一来,“乡”和“镇”就有比较明晰的区分,以改变当前“乡”“镇”不分的混乱状况。

其实,无论是“镇政”还是“乡派”(乃至“乡政自治”)都只是乡镇制度构建的一种形式而已,乡镇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乡镇权力结构的重构,建构一种全新的“官”、“民”二元的治理结构,在体制内通过权力重构达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合作。

具体地说,就是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常任制改革。常任乡镇人民代表可以参考“三三制”原则由三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党组织推荐的代表,一部分是农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村落社区代表;一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由这些常任代表组成乡镇人民代表会议,由它讨论和决定乡镇社区的重大事务,并对乡镇政府(或乡公所、办事处)的日常行政事务进行民主监督。该会议主席必须由乡镇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不得兼任乡镇办事处或同级党委的职务。为了提高该会议组织的运行效率、加强对乡镇行政事务的日常性监督,常任人民代表人数不必太多,以便于开展经常性活动。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还可逐步实行“开放式会议制度”(opentownmeeting),不断扩大普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运行机制。

这样改革,既体现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民主合作精神。乡镇的党政机构更主要地贯彻和落实国家在农村地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职能,并协助县级政府及其部门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乡镇人民代表会议则是乡镇人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更主要地代表乡村人民的意志,通过它可以比较有效的沟通民意。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实际上满足了国家治理和基层民主发展两个方面的需要,可以在体制上解决农村社区自治进一步发展、以及乡镇社区民主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最终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现代乡镇治理格局。

(三)以县政服务转型为核心,在重塑“以县为主”的农村治理体制中创新。

县级政府转型势所难免。一方面乡村体制改革必然对县政转型产生压力,只有县乡村联动才能切实保证乡村体制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县政体制构成了一种组织场域,对乡村形成一种“同构化”压力,如果不对县政进行相应的改革,乡镇体制安排和农村基层组织设计无论如何美好,都会因为这个“同构化”的压力而变样走形,使之退回改革的“原点”。

县政转型的着力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以县为主”的农村治理体制。因此,县政转型应围绕着如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绩效进行改革,并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农村治理,“服务”取代过去的“汲取”而成为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一条重要联系纽带。

首先,县政的服务转型,必须改变问责体制。变对上的单向问责为对上和对下的双向问责。这除了要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建设,提高县级人大权能以外,还要实行县级领导人的民主选举,可先从竞争性选举开始,扩大民意基础。

第二,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进工作考核办法。要重新建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考核重点从注重形式和过程转向注重成果和绩效,从注重经济发展(特别是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向公共服务和农村治理,尤其要突出对“为农服务”绩效的考核。

第三,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善公共服务方式。过去即便有所公共服务,也主要是由政府及其部门直接提供的,这种提供方式一般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机构、由政府财政供养其工作人员来行使服务职能,以往的实践证明,这种服务方式最终往往异化为“只养人不服务”或者“收费养人”的结果,导致“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

在最近一轮乡镇改革中,湖北等地撤销了这些“养人”机构,实行“以钱养事”的公共服务方式,不但精简了机构、减轻了财政供养负担,而且还切实提升了公共服务的绩效,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这种“以钱养事”(改为“以财养事”似乎更妥)的公共服务新机制值得推广。通过“以钱养事”的改革,变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为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从而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合作的公共服务模式。为此,要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各种非赢利性、社会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在履行好政府职能的同时,要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并最终一个以“村落社区为基础,乡镇政府居间协调,县级政府为主导”的,覆盖整个农村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湖北推行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改革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逐步完善的。从正面效应看,有三个提高,即财政投入、服务能力和农民满意度三提高。从开始,湖北把农村公益性服务列为省财政专项支出,从农村人平5元起步,三年增加到人平15元,6年累积投入24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推广、防疫免疫等服务。目前,全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5%,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4%。今年继续安排6亿元予以支持,力争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个,特色产业订单率超过50%。抓住国家农机补贴增多的机遇,重点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油菜、茶叶、畜禽、水产机械化。在血吸虫疫区实施“以机代牛”工程,建设一批无耕牛村。从负面反映看,主要是农村公益性服务机构人员老化,捧不到“铁饭碗”,就招不到青年学生,难以补充新生力量。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政策配套上下功夫,一是对农村公益性服务机构要核定财政供养编制,实行定岗不定人体制;二是对获得上岗资格的人员视同事业单位职工管理,可以评职称、可以在新老体制间调动工作,解决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四,县政服务转型,必须优化权力结构。一是县级领导体制要总结一些地区试行的“党代会常任制”成功经验,构建“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新型权力结构。这个核心即是县委,三个党组即是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党组。在这一结构中,县委居于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二是精简和整合县级职能部门机构,再造一个“效能、统一、廉洁”的公共行政体系。

第五,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革省县体制。在废除“市管县”体制、实行“市县分治”的同时,省县之间要进行适当分权,把县政建设为一级地方自治政府。

等到县政完成服务转型,构建了较为健全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机制,具备较强的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农村村落社区也具备比较完善的自治能力的时候,可以视其情况撤销乡镇一级政府,从而最终建成以县政为地方自治基础的省、县(市)两级地方政府架构。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3603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公司人事专员工作总结
下一篇 : 2022年心内科见习个人小结(篇二)
" 创新报告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