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每个人在阅读作品时,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此时我们动笔写一份读后感可以很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和书中的情节相结合,根据您的要求,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整理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让大家都能拥有这个好处吧与朋友们分享吧!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20年后的我作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

孙珂

英雄是一个从古至今被谈论的话题,何为英雄?在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如梦初醒,寻找到了答案。

缅怀历史峥嵘岁月,1921年国家内忧外患,苦难深重,处处山河破碎,处处百姓流离,有那么一群人,心怀热血,到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无数信仰交锋,无数思想牵引下,他们选了马克思主义,从南戏启航的红船到南昌墙头的第一声枪响,他们引领人民解放,在一次次面对生死的抉择,面对信仰的考验,也是他们口中的言语,心中的激愤,燃起全国人民的心声:“甘将热血沃中华”,这群人——中国共产党,一次次用奋斗刷新历史,这,就是英雄!

参加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的红军战士们,亦是英雄,长征,被誉为世界上的伟大奇迹,冒险、探索、发现、人类的勇气和怯懦,胜利和狂喜,困苦、牺牲、忠诚红军战士们,永不磨灭的热情,永不放弃的希望和令人惊叹的革命精神,就像一团火焰,照亮着漫漫长征路。强渡大渡河,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他们战胜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过雪山时,他们衣衫褴褛,不适应高原气候,过草地时,他们在食物缺乏中度过。不少战士都患了肠胃病。这就是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是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样许许多多的有名的无名的英雄,守护着我们,现在时代扛起了前行的大旗,祖国筑稳旗杆的主台,我们也要瞩目远方,从不止步,年轻的我们,定当做中国梦的参与者,在奋斗的路上,永不止步。

中国从不可为,到大有作为,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有所作为。因此于我们来说,无论是不是英雄,都应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2

红军长征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大渡河、铁索桥,过草地等传奇,构成现代中国荡气回肠的集体记忆,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书写。创下这些奇迹的不仅只有苏维埃的代表性人物,更是有那些脸上充满稚气,朝气蓬勃的“红小鬼”们。

“红小鬼”们几乎都是十四岁左右,都是热爱红军,反对国民党等剥削者的少年先锋队员。热爱红军,在今在似乎只是成了人们口中一句口号,一句简单的语言罢,有谁会真正地奉献于党呢?想毕,说出来也没人相信。而那群“红小鬼”却不同,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信赖红军,就好比斯诺所采访的第一位小鬼—“不用问他是浊是喜欢红军,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英里的。”

他们对红军忠贞不贰,坚定如一的精神令人叹眼!

在这样小鬼中,我个人最惊叹一位叫邦的小红军。由于他父母缺少考虑,于是他便有了一个十分可笑的名字,而这给他带来无尽的耻辱。但他却是以最整洁礼貌的形象代人——他不知从哪弄到一条军官吏带,穿一套整洁合身的小军服,帽檐什么时候发软了,总是衬上新的硬板纸。毛泽东在他旁边也显得像一个江湖流浪汉。在他与斯诺谈话时,细心的写下他的名字,并谢了他,庄重的鞠了一躬,又向他行了那个敬礼。这一系列行为,似乎让人很不解,也让人很可笑,但他却是个有尊严,值得敬重的小红军。他不曾在任何取笑他的人面前低头,不曾埋怨父母为何取了这样的名字。

每个红军小鬼也如同一般,透明直率,不曾丢失尊严。

从书中走出,不禁惊叹,在那时,倘若换作娇身贯养的我们,苏维埃怕是沦陷了吧。那些活泼天地真的红小鬼们,或许在那十几年不断抗日中早已身益异处,不知葬在何处,或许攻上都已荒草萋萋了罢。但,当厚重的民族使命和家国情怀压在他们双肩,他们不曾喊停,喊苦,只是默默流着汗与血。我仿佛在不远处,飘扬在红旗之,闪烁着稚嫩却不失坚定的目光,那便是民族,国家兴旺之光。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3

王柯欣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极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从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日在中国进行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地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的情况。

开始作者交代了长征的起因;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为了保有生力量而撤江西根据地等。然后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限阻:如何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如何遭受严重损失,改变战术。重点写的是红军如何在大渡河克服重重困难而突破险阻,创造奇迹的。在接下来,它还介绍了红军在过草地、经过民族聚集区所遇到的因难。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所经受的苦难与牺生,我们今日的辛福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浴血奋战,用无数人的鲜血凝结铸造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它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风貌。

正如费正清所评价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非风之处在于,它首次记录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的生产故事,以及这场鲜为人知的革命。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见性的。斯诺的这本著作之所成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在两个方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

阅读经典,重温历史。我明白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值得加信珍惜。在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止,与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将面临严峻的困难考验。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打班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4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主席亲切交谈”。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政治。我所说的“关心政治”并不是指关心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思想汇报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一个“无形保障”。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然而,对于毛主席,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在斯诺的笔下,毛主席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当我想象着毛主席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我们不对不承认,毛主席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或许毛主席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少年的毛主席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青年的毛主席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主席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5

今年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正式发行80周年。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这本书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斯诺写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又是什么让他们无坚不摧。

当读完红小鬼这一章后真的触碰到了我的心扉,斯诺是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描述出了最感人的真实画面,千言万语,我对红小鬼只有满腹钦佩,斯诺问那位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年仅12岁的小男孩为什么当红军,他答到:“红军为穷人而战斗,红军抗日,怎么会有人不想当红军?”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道”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回想起我们小时候,懵懂无知,整个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局限在个人的稚嫩躯壳里,尽情与同龄人共同享受着快乐的童年时光,根本不会知道在很多年以前,一位和我同龄的红小鬼的爱国信仰如此的令人尊畏。如今走上社会,进入单位,爱国教育的洗礼和红色书籍的滋养,让我明白无论是时代背景的影响还是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爱国的本心。先辈们用经受的苦难、鲜血,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难道还要辜负这唯一留下来的革命的财富吗?我们的精神力量必须要足够强大,怀着必胜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更是要对得起不屈不挠,奋勇直前,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为之发扬光大。我们也要敢于像斯诺这样的外国友人学习,用不畏惧一切的勇气以及孜孜不倦精神去追求真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6

xx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100岁华诞,回首100年前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了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今天的繁荣和富强。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他记录了从1936年6月到1936年10月期间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书籍出版后在全球各地引起了巨大轰动,它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了,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有一个地方叫中国。有人评价说:“如果没有这本书,中国的革命可能会倒退十年。”

全书以红军长征为线索展开记叙,详细记载了红军长征的起因、路线、面临的困难以及历史价值,精彩地刻画出了一个个伟大而真实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敬佩的英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有着中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纯真,说起话来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先后创立并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推翻了蒋家王朝,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长征途中危机四伏,毛主席同战士们一起跋山涉水,在过雪山时他把自己的大衣脱给受伤的战士取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身先士卒,同甘共苦,互相帮助,用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三军,并取得了这场战略转移的最终胜利。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懂得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艰辛,更加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更加体会到了如今的和平与幸福是多么难能可贵——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红星照耀中国》时刻提醒着我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烈在狼烟四起时的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时竖起的民族脊梁,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冲锋陷阵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康。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畏艰辛励志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在上课时观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观看完电影后,让我思绪万千,让我不禁想要去买那本书看一看。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斯诺的美国记者,十分想要多多了解中国红军,他一路上都在寻找“中国未来的希望。”同行的不止有护送的红军,还有和他一样对中国十分友好的外国好友。这位好友是去红军中当军医的,渐渐的他们都了解到了中国红军真正的精神。他们被中国未来的新希望所深深吸引。

一个外国人尚且能够为我们国家做出那么多,而我们是不是更要爱国呢?在片中比较讽刺的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处处围剿共产党,并认为要先打败共产党,才能够全心全力去抵抗日寇。在他的脑海里似乎就没有“一致对外”这个词!

然而我们更要学习红军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夜以继日地努力训练,所为的无非是打败国民党、打跑侵略者,拯救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立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面对太阳暴晒,大雨倾注,但他们又何曾怕过一分?我们现在学习虽然压力大,但是又怎么能和军人们保家卫国所付出的血汗相提并论呢?

《红星照耀中国》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红色的世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红色革命。反省自身,我们应当弥足珍惜如今的生活,奋勇学习,守护红军战士用血与泪铸就的美好时代!去开创、去追逐、去放飞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8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听到激昂的国歌,每当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能时时佩戴红领巾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暑假里,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他描写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和事件,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艰难与困苦。读完感触颇深,想写下这篇读后感向他们表示致敬!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令我印象深刻:“他们出生贫苦,却刚毅坚韧;他们正值少年,却身兼多职;他们单纯幼稚,却永向红心;他们是谁?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员,也被大家称为“红小鬼”。

他们小小年纪踏上长征路,勇斗敌人,献身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伟大贡献,让我真正理解了“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要把他们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我们小小年纪,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写字,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比起他们,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同样的年纪,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国人民没有半点退缩,勇往直前!我们应该向小英雄们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有远大理想的好少年,做一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做一个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合格少先队员!

不仅仅这些“红小鬼”,我们的身边还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敬仰的英雄,消防战士、警察叔叔、白衣天使、志愿者......他们无私奉献,舍“小家”保“大家”。你问他们“为了什么”?他们的回答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红星照耀中国》时刻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辈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昔日的中国因有他们而强势崛起,今日的中国因有你们而繁荣昌盛,明日的中国将因有我们而更为强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9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政治。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

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一个“无形保障”。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然而,对于毛泽东,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当我想象着毛泽东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我们不对不承认,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或许毛泽东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少年的毛泽东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青年的毛泽东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

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泽东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0

合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一点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许多人物均在童年中经历苦难,但苦难真得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习以摧毁人的意志信念吗?我看未必。

苦难虽然很长,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读,苦难会成就一个人。

著名的红军司令员彭德怀,少年时便经历过苦难。“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增援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这里《西行漫记》中对其童年的描述。

彭德怀的童年固然很苦,但同时童年也铸造了他那平易近人,简朴,接地气的性格,坚定他革命的信念。可以说,是童年的苦难成就了彭德怀司令。

苦难的童年是许多共产党员的共同特点,因此,才有了著名的长征,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放眼古今大多名人,苦难是否也伴随他们呢?

正是乌台诗宾以及仕途上的苦难使苏轼挥笔一就,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娥”的美好祝愿,正是司马迁的宫刑之辱,才使他铸就了“史享之绝唱,天韵之离骚”之史记;正是杜甫经历妻离子散之苦,才挥笔一就,写出了“感时光溅泪,恨别鸟惊的兵荒马乱之景。

苦难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一个人的自立、能力,磨拣一个人的体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

但,经历苦难一定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

彭德怀有一度时间被捕,但他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仍保持自己的意志,宁死不屈,并未吐露一句秘密。在被释放后,成为司令。倘若彭德怀贪生怕死,招供了,那个战于不胜的司令肯定也不古在了。

因此,在经历苦难时,只有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打败苦难,锻炼自我而不是被苦难打败,难有这样,才能利用苦难,最终成就精彩人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1

一阵清风徐来,手中的《红星照耀中国》不知不觉已接近尾声,曾经一幕幕振奋人心的历史场面,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回望历史的长河,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外国侵略者狠狠地践踏着我们的祖国大地,敌人拿着锋利的刀无情地架在我们的脖子上,全国上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当要国破家亡的时候,毛泽东带领的共产党站了出来,开始拯救这一危局……

万血千肉筑长城,同仇敌忾中国魂。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震撼的,莫过于《长征》了,长征之途,艰难险阻。在此途中,红军共同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跨越了十四个省份。恶劣的自然环境犹如一颗隐藏在底下的地雷,随时都有可能伤害红军官兵们,终年积雪的山峰寒风刺骨,奔腾的河水汹涌澎湃。一系列的艰难险阻挡在了他们面前。但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红军们走出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非凡气势。在如履荆棘般的长途跋涉中,在敌人的重重阻遏下,在军力悬殊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们以极富智慧的战术,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冲破层层阻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保卫了我们的国家。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没有他们的奋不顾身,没有他们的誓死不低头,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等待我们的是全新的征途。让我们继承这可贵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征途中焕发出我们的光芒,让闪亮的红星永远照耀祖国大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2

近日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看到了一位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后,那颗许久不被想起的,早已蒙上了灰尘的红星,在我的心里,突然发光发亮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摸着那一张张薄薄的纸,去想象当时那般暗无天日的生活。可在此事中,我却不自觉地跟着一双无形的大手走进了书中,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跟随着埃德加·斯诺的步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毛泽东。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所以成为书记、主席后,才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读书。但我错了。原来,毛主席从小就爱看书,并且上学习字,自己赶去离家50里的地方,只为念到书,只为获得更多的知识。他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听信别人的谗言。更令我欣赏他的是:他很谦虚。在谈论自己时,他不自觉地就谈论到了他的好战友,总是将自己置于一个集体中,不骄不躁,平易近人,让人感觉非常的亲切。不只是我们的毛主席啊!从上到下,从总司令朱德,又到彭德怀,还有张学良,再到那些不知姓名的士兵……他们谁不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谁不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谁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都是。他们闯过了一道道险关;他们受伤时咬紧牙关;他们永远都将伤口留给自己,笑脸迎给我们。那时的红星十分耀眼,夺目;今日的红星更加夺目,更加美丽!这是美国人眼中的红军,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今日的我们,一定要守护我们的红星,呵护好我们的中国!红星,是什么?我想,是先烈们的鲜血吧。请记住这样一句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3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在访问“红色中国”前已经在中国待了八年。在这八年间,他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放肆与残忍,也看到了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无能。蒋介石到现在还在说着“攘外必先安内”的话语。斯诺反倒对国民政府所反对的共产党以及红军很有兴趣。

在这之后,他访问了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宋庆龄认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党派,并拿出了她与共产党秘密联系的信物——半张英镑,并要求斯诺到西安去,在那里他将会见到一位姓王的中共秘密联络员。斯诺照办,在路上还与一位也要去红区的海德姆医生一块去。在那里,他收张学良少将的庇护,顺利前往苏区。当他来到红区的第一个有红军驻扎的镇子时,红军差点以为是民团的头目,差点将他抓起来。幸好他与一位红军同行,还遇到了周恩来,这才得以脱身。周恩来先让斯诺在外交部招待所里住了一夜,随后就随一支通讯部队起身赶往红区临时首都——保安。他十分想见到毛主席,但同行的警卫员告诉他要休息一下,斯诺只好是十分沮丧的回了房间。他没有想到,没过多久,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就走进了他的房间,斯诺立刻习惯性的向他握手,打招呼(由于斯诺这几天见到的红军高级将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以为来的是一位红军重要领导人,但万万没有想到他就是毛主席)。警卫员在介绍以后,斯诺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是在鼻子里“嗯”了一声。但三秒后他就反应过来了,还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样,不可思议的望着他。斯诺见到了毛主席,就证明他在这里长达四个月的愉快旅程开始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4

同志,你知道红星这个词的意思吗?红星的含义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和红军,他们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部。

这本书的作者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的6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斯诺踏上了苏区的土地,成为了第一个活着出入苏区的外国记者。他一路从北平一直来到了西安。一路访问毛泽东,彭德,周恩来等一些红军领导者。以及两万里长征和红军战士们的生活。

失落主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一些老百姓的口中介绍了红军的一些重要人物,斯诺善于从一些言谈举止,和他们的童年和家庭的生活环境入手,给我们和全世界体现了真正的红军和共产党员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坚韧不拔,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他还把红色中国写得活灵活现,在这紧张的战争时代,苏区中的学校工厂仍正常工作,据说农民在战争时仍在种地,火炮在他们头顶上飞过,他们也毫无惊讶,红军战士们都没有紧张。也没有带给我们那种残酷的战争现状。其中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我们的开国元勋毛泽东的描写“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使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他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读史使人明智”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那段精彩的历史,还领略真实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他们都有爱国的一颗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5

在看完《昆虫记》之后,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了《红星照耀中国》。看着淡绿色的封面,心中默念着“埃德加·斯诺”的名字,我终于明白,有一种快乐,是追求真理,甘之如饴的。

爸爸给我准备了两个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要求我一天看完一本,而且要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当时我就想,一天一本,这怎么可能,可是到最后我还是看完了,这可是剥夺了我早上睡懒觉的舒服,午睡的快乐,还有晚上的放松之后,熬到夜半才完成的,总是完成了,心中无比的高兴。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他于1928年来到上海,任欧美几家报社的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他怀揣着对中国革命的无数问题,辗转进入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个进入红色区域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在这里,他采访的对象既有后来的开国元勋,也有平头百姓,他了解并体验了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四个月后才回到北平,在1937年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对苏区的一个综合性报告,作者在苏区看到了红军的真实面貌,与国民党介绍的那样“杀人放火者”、“土匪”……等一点都沾不上边,完全的不一样,他对比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心中无比感慨。但他也看到了国民党内一些将领对红军有和平之意,帮助红军,感到人民还是明事理的。他看到了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无私贡献出家里的一切支持共产党,得出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的结论。

作者在书中不但详述了红军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奋斗历史,并且还阐明了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关于抗战的意见,都是一种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共产党领袖的那些高瞻远瞩的意见,正确地分析当时抗战的事实,预测抗战的性质,并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而起来抗战的绝对必要性。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作文吧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疑问。

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十分巨大,它让那些被国民党所骗的人们和国家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说明了红军的和平发展之路,使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共产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红军的看法不同,但这本书却让他们看法一致,那就是红军是无私、热情、和平的。斯诺通过实地走访,如实反映,互动交流的形式,增强了红军和外界的联系,增进了友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说明不同文明只要互相尊重,就能和谐共处,就能维护好世界的和平。

有一个精彩片段,是斯诺在红军的宁夏根据地采访时的。宁夏预旺堡的八月,和彭德怀的湖南老家很不一样,太阳刚一下山,寒气便笼罩上来了,舞台上,红军剧社的演员正唱着一曲抗日信天游,坐在草地上的彭德怀,瞟了一眼右边的美国记者斯诺,正看见他把棉袍的领子又往里拽了拽。彭德怀心想外国人吃牛排长大,原来也这么不经冻,还不抵我们的小战士呢,我们小战士过雪地的时候,可比这冷多了。彭德怀想到这儿,马上脱下了自己的大衣,给他左边的小号手披上,因为小号手鼻涕都出来了,还在哼着歌呢。想到这些,彭德怀又笑了……这些都是人物的活生生的描写。

合上书页后,书中的许多场景,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我这才知道,原来,为信仰而奋斗,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无上的快乐和光荣。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3824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汽车装配工工作总结推荐4篇
下一篇 : 结婚周年纪念日朋友圈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