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公司发展报告范本1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公司发展报告【篇1】

供电公司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公司平稳较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近年来,**县供电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建好网、卖好电、收好费、服好务”的企业定位,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公司的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司的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重要台阶。

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国内经济形势也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仍未见底。我国宏观经济直面国际经济潜在变局,使公司经营形势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售电量出现负增长,这在近几年来是十分罕见的。公司深入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狠抓经营管理、内部考核和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切实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科学因素,确保实现企业决策目标,保持公司平稳较快地发展。

(一)创新经营管理,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科学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华尔街将贪得无厌建立在违背经济规律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困局的最佳选择,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向管理要效益,在经济总量下滑的情况下,保持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节约就是提高效益。公司全力推动全员理财,引导全体员工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在费用管理上,除不可控费用外,包括领导班子在内均实行定额包干管理,对预算内定额外的费用,按照“先报告、后使用”的原则执行,使“三费”始终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0xx年的可控费用在上年的基础上下调了6。88%。3月底,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及时调整了财务预算,可控费用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下调21。33%,其中业务招待费下调了24。2%,车辆费下调了5。35%。公司实行农电工全日工作制,配网整治实行“零施工费”支出,即供电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将剩余工作时间投入到配网整治工作中去,公司无需为配网整治施工支付人工费,年终通过评价机制,根据各台区的整改质量核定不等的奖金加以激励。

增供扩销,向营销管理要效益。

一是重点跟踪掌握重点行业和用电大户的用电状况、用电负荷发展趋势,开拓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客户经理负责对客户的业务办理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及时了解、监督、督促业务办理情况,与客户保持联系。

二是缩短业扩流程时限。通过优化供电业扩流程,仅需4天时间就可以向客户提交供电方案,比向社会承诺的工作时限缩短了11天,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到送电只用1天时间,比向社会承诺的工作时限提前了4天。

三是完善新建小区电力设施建设监督和服务制度。在开发商进入用电申请开始,公司责任部门就积极与业主沟通,宣传新建住宅配套供电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推行远程集抄。严格执行“三不指定”,把好设备质量关。四是加强计划、临时、事故停电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对延时供电造成的原因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责任追究。

强化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公司权益,实质上就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风险也能产生效益。公司的法律意见书制度规定,各单位凡涉及应对诉讼案件、处理各种纠纷、保护电力设施、订立合同和协议、制订管理制度及其它需要法律论证的事项,事前应将拟定意见或草案上交具备法律事务职能的经理工作部,再送达公司聘请的`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进行法律论证并出具法律意见书,作为该单位实施该事项过程中的决策依据,并将法律意见书予以存档以备以后检查调阅。公司自实施法律意见书制度以来,从未发生因法律纠纷造成经济损失的事项。

(二)创新内部考核方式,确保实现企业决策目标

创新内部考核方式,最大可能地激发全员主观能动性,确保实现企业决策目标,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县供电公司在历年实行的业绩捆绑考核基础上,今年推出了“两考核、一评价”的新制度,即全员绩效考核、中层干部履职考核和年度工作综合评价。

全员绩效考核实行动态的分配方式,把员工奖金和岗位工资全部纳入过程考核,按月考核,按月兑现,用收入杠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指标、事事有考核,进一步提高全员工效。考核办法:每月月初由职能部门向考核组提交本月中心工作,考核组核定后计算出职能部门本月的平均工作量,对未达到平均工作量的部门直接按100%比例扣罚当月绩效工资,再依据部门上报的中心工作进行业绩考核。同时,考核采用倒挂连带办法,从最基层入手,先考核供电所基层班组人员,综合办公室人员对基层班组人员失分负连带责任,供电所班子对全所失分负连带责任,相关工作对口的公司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对供电所失分要负相应连带责任。这样公司所有岗位的风险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条链子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地提高了全员的工作主动性。

中层干部接受公司全员绩效考核的同时,又要接受公司领导班子的“中层干部履职考核”。经理工作部、思想政治工作部作为中层干部履职考核的督办部门,各自负责督办会议部署的行政事务和党群事务,如发现某单位某项工作未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或在工作执行过程中脱节、履行职责不到位现象,经理工作部或思想政治工作部拟定告知书,提交党政主要领导签署意见,然后送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在规定时间内召集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并形成处理意见,党政主要领导根据处理意见对责任单位进行履职考核扣分,责任单位在履职考核当中所失分值全部由其班子承担。

此外,公司要在年终对各单位进行“年度工作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员通过对各单位实地查、看、问、听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点评,并进行背靠背无记名评分。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最终形成了对各单位的全方位考核。同时,公司改变了以区段定供电所班子年薪的核定办法,统一年薪基数,按照年度综合评价百分比核定年薪。

(三)创新队伍建设机制 强化服务优质的人本精神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革命的构成要素。科学发展观也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县供电公司狠抓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不断强化服务优质的人本精神,通过构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着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企业“百年老店”。

首先,在解放思想中寻求企业科学发展新动力。针对员工思想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及时提出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三个什么”大讨论,强调广大员工面对公司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认真审视自我,深刻反思“我为企业做了什么,我为企业创造了什么,我为企业带来了什么”。广大员工在大讨论中深刻领会到:只有自己踏踏实实地“做”,才能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累积大家的“创造”,才能为公司“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其次,打造公正文化,培植民主管理思想。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强化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工作,积极打造“阳光财务”。大额资金支付实行联签制,即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总监、分管财务经理、公司经理共同签字。供电所实行报账制,所报账项必须具备供电所班子成员及职工代表共同签字。

其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发掘现有人力资源,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潜能,达到“小材大用”的目的。公司一方面将基层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推出面向公司实行公开招聘,另一方面,通过理论考试和民主评议考核农电工,同时推行农电工异地使用,根治其因长期固定一方而形成的不良工作作风。为了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公司在历年来实行的业绩捆绑考核基础上,

其四,是牢固树立人才观念。公司逐步建立起培训、考核、使用、发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开展全员教育培训,注重培训的质量与实效,改变培训方式,深入到基层、一线培训,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职工培训格局。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实抓好。公司采用“以竞赛代培训”的方式来发掘技能型人才,每年举行一次面向全公司的业务技能统赛。对在竞赛中成绩优异的员工,按照成绩名次发放技术津贴,享受一年,次年重新进行技能统赛。技术津贴的动态管理,有效刺激了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

**县供电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企业管理创新上做出了认真、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省、市公司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我们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省、市公司的领导下,在公司全体员工协同努力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抓创新不放松,咬定效益不放松,推动公司安全、持续、健康、稳定的科学发展。

公司发展报告【篇2】

按照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22日至23日,市政协副主席成登鹏带领经济科技委员会部分委员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委员们实地察看了西安银行铜川分行、耀州联社、陕西天马电缆有限公司、铜川市蓝天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铜川恒晟科技材料有限公司、陕西秦龙山水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听取了市金融办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汇报,与部分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协商交流,对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稳增长、促投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铜川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等文件,强化政策引领,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小微贷款增速明显。

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9.64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增长11.6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18亿元,贷款户数5539户,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贷款余额25.29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22%,贷款户数5485户,同比增加2467户。

(二)对接资本市场,壮大民营经济。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投资百利科技公司、天健九方毫米波芯片等项目。设立飞龙投资基金,投资盛晖莱、中传网络等企业和澳威激光、辕点汽车项目,推动项目落地;由铜川汇能鑫能源有限公司受让浙江海越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取得上市公司海越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引进域外上市公司落户铜川;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三)丰富金融业态,优化金融生态。

组建铜川市金服转贷公司、铜川市金服投资公司,持续为市金融服务公司赋能。建成铜川特色金融街区,积极推动8家企业入驻,进一步丰富域内金融业态。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和专项行动,严打“套路贷”和高息民间借贷,加强金融监管,创造良好金融生态。

(四)完善融资体系,增强担保实力。

组建混合所有制融资担保公司,设立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对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增强融资担保实力。

(五)开展融资帮扶,纾解融资困难。

扎实开展经营困难企业帮扶工作,以“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经营困难企业融资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帮扶企业38家,累计投放帮扶资金1.15亿元,协调贷款1.4亿元。帮助恒源地产、秦龙山水、丽天餐饮等企业成功化解累计5000余万元债务风险,避免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发挥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作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短期应急周转资金。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为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银企信息不对称;部分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不积极、不主动;区县金融专业人才少,不能有效运用金融工具灵活服务企业。

(二)金融产品不够丰富。

我市金融机构虽然根据企业融资需求推出了“诚信纳税贷”“小微快贷”“经营快贷”等信贷产品,但仍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多元融资需求,还需在创新丰富金融产品上再下功夫。

(三)融资担保公司实力弱。

我市融资担保公司数量少、注册资本低、竞争力弱,目前全市共有5家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额只有3.21亿元,净资产4.1亿元,存量担保20笔、在保余额4775万元,代偿金额7729万元,担保放大倍数仅为0.12,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较弱,民营企业担保难问题依然存在。

(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少。

我市在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等方面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偏少,现有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普遍规模偏小、收费偏高,增加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五)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低。

我市很多民营企业存在产权制度不明晰、信息不透明、财务不健全、发展不稳定等问题,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不能提供担保或抵押,信贷风险高,难以达到银行放贷条件。一些民营企业家信用意识较差,民营企业缺乏金融专业人才,对融资工具了解较少,这些原因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

(一)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扩大信贷投放,对暂时困难的企业尽量不断贷、不抽贷。

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大金融政策宣传,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要对民营企业贷款重点银行给予相应的民营企业信贷规模、授信权限、绩效考核等政策支持。

三是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激发银行服务民营经济市场活力。

四是财政部门要对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贡献大的金融机构加大财政资金支持。

(二)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扩大直接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新三板”、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交易,同时加大对挂牌并实现融资民营企业的奖励力度。

二是加快推广“投贷联动”模式。借鉴西安银行铜川分行“投贷联动”试点经验,大力推广由市国资委入股小微企业、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银行授信的“投贷联动”模式。

三是实行“产业链贷款”,围绕核心企业增信,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

(三)创新金融产品。

结合铜川实际,根据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探索推广“订单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

(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和中介服务。

一是建立以市融资担保公司为龙头,区县融资担保公司为补充的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引进民营融资担保公司,活跃融资担保市场。

二是壮大担保公司实力,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引入企业注资参股,进一步扩大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力争使全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0亿元,进一步提高放大担保倍数,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三是规范现有中介服务公司,积极引入新的中介服务公司,清理整顿中介服务公司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免费为企业提供资产评估等融资服务。

(五)创新还贷方式。

一是探索无还本续贷模式,对信用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采取无还本续贷,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市场有竞争力、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采取无还本续贷或者分期偿还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到期还款压力。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注入力度,扩大转贷基金规模,更好发挥“过桥”资金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六)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一是企业要引进金融专业人才,健全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加强自身建设,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机制。

二是要提高企业家信用意识,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三是市金融办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管理经营人员金融知识培训力度,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管理经营水平。

(七)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一是继续组织好政银企对接座谈会,推动银企融资对接,提高企业融资质量和效率。

二是建立网上民营企业宣传展示平台,对全市民营企业信息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各项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信息共享,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公司发展报告【篇3】

一、工业企业现状

镇在县管辖期间,曾是一个工业小镇,镇内拥有十多家工业企业,主要以化工、建材、塑业为主,工业经济块头在当时县管辖的三个乡镇中居于首位。划入区管辖之后,工业经济开始萎缩。一是经济体量太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建材业面临国家实行产品强制淘汰,没有跟上经济转型步伐;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用工条件较高,加上成本大幅调升,面临用工荒问题,不得不向西部迁移。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了镇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进入。

镇目前的工业经济在全区五个乡镇(街办)中基本处于末位状态。境内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由化工控股,隶属区管辖,固定资产总额近两亿元,占地面积206亩,有职工498人,20xx年完成工业产值3.92亿元,实现税收1676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68万元。

除了化工这个中型企业外,镇内还有小微型民营工业企业四家,他们分别是新明塑业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总额200万元,占地面积4.5亩,有职工40人,20xx年完成工业产值423万元,实现税收8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2.78万元;中源建材厂,固定资产总额300万元,占地面积45亩,有职工35人,20xx年完成工业产值458万元,实现税收7.2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2.57万元;巴人福酱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总额130万元,占地面积6.5亩,有职工12人,20xx年完成工业产值128万元,实现税收3.2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2.87万元;市方银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总额120万元,占地面积5.2亩,有职工8人,20xx年完成工业产值98万元,实现税收3.5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8万元;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欠优。由于区体制发育不健全,区、乡两级政府在项目决策上缺乏自主权,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被动。企业办理一切手续都要由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主,往往一个项目要拖好几年才能落地,有些项目被拖的受不了只好离去。

2、工业经济发展政策难落实。区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曾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励措施,但是绝大部分都因无法兑现而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区财力太薄弱,拿出资金来奖励企业发展比较困难。

3、以往的优势逐步成为颓势。的工业经济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再加上后天的发展不良,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前些年为了满足gdp的增长需要,引进了一批“三高”企业,随着优势条件丧失和环保压力增大,这些企业现在不仅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变成了各级政府的包袱。

4、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减弱。近些年来,随着逐步被纳入市新区建设之后,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防违控违和配合城市新区建设上来,对全区工业经济如何发展精力投入不够,很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三、现有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1、塑编、建材等一批传统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实现产品转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按照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给予指导和帮助不够,使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2、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多数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一是因为市场产能过剩容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二是由于无序竞争,导致赊销后货款难以回收;三是企业办理贷款手续程序复杂、利率高、资金到位不及时。

3、很多企业存在劳动用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都想找好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高运力的化工企业,处于集镇中心,对镇乃至主城区居民的生存环境负面影响非常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20xx年,市政府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将镇纳入了中央商务区范围,城市功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市政府明确要求镇不再发展工业项目,转为发展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档住宅。根据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现就全区及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谋划与发展,要与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安排,关键是要与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搞好衔接,既要把新引进的高新科技项目安排好,又要设法把拆迁范围内的优质企业安置好,不能让那些过去为经济作出了贡献,将来仍然可以继续作贡献的优质企业没有出路。

2、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主要是在市场主体发展上要方便、快捷,对可以进入的企业项目要开绿灯、不设障。

3、进一步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区政府要尽快修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做到取信于人。优惠鼓励政策执行时要一视同仁,对本地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一样对待。

4、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区委、区政府对经济管理部门要配置、培养好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懂经济、善管理、能指导的内行,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其次还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热情,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5、进一步完善企业联系制度。现在的干部都非常忙,因而没有执行好过去制定的企业联系制度,让我们的企业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几手抓,让我们的企业家感到在创业很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创业热情。

6、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融资环境。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贷资金支持。

7、通过新区建设搬迁补偿方式,有计划地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过剩产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企业。

公司发展报告【篇4】

省政府:为了掌握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下统称中小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3月8日至20日,我局由局领导带队,兵分五路,采取座谈了解、检查督促、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全省11个市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调研期间,我们先后深入近60个县(市)、180多个企业,召开了近60个座谈会,对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总体感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促发展”的措施正在见效,特别是在高强度的投资拉动下,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明显。但是,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中小企业大幅下滑态势目前得以遏制,正处于企稳巩固阶段,主要支柱产业形势仍无大的好转,整体发展形势不容盲目乐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形势与现状。

长。尽管主要指标连续几个月出现回升,但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指标回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基数较低的缘故。可以说,我省中小企业尚未从根本上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速度还很缓慢,前景仍不明朗。

调研中发现,我省中小企业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一批企业出现停产倒闭,但也有一些企业化危为机,进一步发展壮大。当前的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

做大做强的信心和精神,出现了向外省转移发展的迹象。

涨5%左右。二是经营风险大。如农副产品加工业中乳品行业受河北“三鹿事件”的影响严重,大量企业至今尚未正常生产。我省著名的古城乳业集团,由于经营困难,目前已将原企业家的股权转让。三是投资不足。前几年受煤焦市场形势好的影响,再加上新兴产业利润率低,银行贷款、民间资本包括对外招商引回的资本仍然重点投向了传统产业及其深加工方面,新兴产业的投入则相对不足。四是政府重视不够。由于大多数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小,利润低,上缴税金少,政府的关注度还不高,有力的扶持措施还不配套。

3、管理制度改革滞后,成为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从我们考察的180多户企业来看,在管理体制上,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和业主制经营管理模式,投资主体单一化和产权结构一元化,80%企业处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同一,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状态。这种状况,一是切断了人力资源与货币资本的结合,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引进。二是不利于盘活社会资金,筹集企业发展资本,家族式产权是一种封闭的产权,产权流动性极差。使企业发展受到个人资本有限性和个人信用有限性的制约。我们深切地感到部分煤焦铁企业经营者在过去几年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积累了大量资本,但转型又缺少项目,一些好的项目又缺乏资金。因此,推动规范的股份制改革,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困难和问题。

宏观环境、政策因素造成的,有些是企业自身素质低产生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暴露了这些困难和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有:

1、发展环境仍不宽松。近年来,虽然省委、省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很多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突出表现在:一是政策落实不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政务环境出现了省、县两头热,部门冷的现象。地方政府热心创优环境,但一些手握审批权的职能部门态度不积极。随着问责制的深入,现在出现了部分官员怕担责任而行政不作为的现象。三是相关部门在融资、税收、环保、土地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存在事实上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抑制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四是用地难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国家对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控,相关建设用地审批的程序和要求也更加严格,且多用于城市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项目发展,中小企业用地普遍较为困难,“用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营不稳定,难融到资金。有些企业未来成长性较好,但目前经营困难,业绩不稳定,融资成为难题。三是有的企业用地属于集体性质或租赁用地,不能作为银行抵押资产,贷款困难。四是一些银行在对企业的资产抵押评估过程中,给予企业的评估值过低,导致企业贷款额有限、变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五是金融部门支持与企业的需求仍有差距。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各金融机构均设立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专设部门和机构,但有些金融部门过多地注重风险控制,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规模和进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3、技术创新能力弱。中小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人才流动性大,大量中小企业受资金、人才局限,技术研发能力弱。一些企业虽然生产规模较大,产值也较高,但由于产品技术研发跟不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很少。比如山西水塔老陈醋有限公司,企业规模很大,2009年销售收入4亿元,但是利润很少。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才缺乏。调查中,长治中德型材公司反映,该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塑钢异型材料生产厂家,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想扩大规模或异地开办分厂,苦于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难以发展。据调查分析,全省平均2.5个中小企业拥有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个中小企业只有1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统一,职能不统一,刚刚建立起来的服务体系遭到了冲击,基层干部普遍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受挫。现在一些地方连基本的统计数据都无法及时上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的决策,对中小企业的各种公共服务上出现了断档,弱化。

三、意见和建议。

为积极应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议如下:

1、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创优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的要求,尽早出台我省的具体实施意见,省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土地等相关部门,都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支持单个企业、单个项目、撒胡椒面等做法,立足于发挥好公共财政的作用,集中财力打造好中小企业转型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大对转型发展中的传统优势产业或特色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技术改造的财政支持。从企业层面讲,要彻底摆脱资源依赖思想束缚,通过转型谋求更大发展;要积极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抓紧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绿色低碳要求,坚持技术领先、装备先进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引进高级人才、先进技术、一流装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做优、做精、做专、做强。

3、创新思路、拓宽渠道,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要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一批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政策性、商业性、互助式会员制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升我省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强政银企合作。省政府要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海南省安排2000万元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要规范引导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要借同德化工上市的契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质量,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第三要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协调指导,使各类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合力。建议省政府发文,要求在市、县机构改革中对中小企业部门统一名称、统一职能,强化其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5、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政府作风。首先,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发展观,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摒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摒弃对中小企业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做法。要转变多年来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落实支持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创优市场环境为重点,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要改进考评标准,将中小企业发展列入政府考核目标责任制,真正做到把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目标协调起来,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再次,要大力宣传中小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掀起发展中小企业的浓厚氛围。

公司发展报告【篇5】

根据市政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主席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市文化产业“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2、产业布局逐渐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3、民营企业快速兴起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xx年突破10亿元。

4、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20xx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近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5、文化交易敢于创新

20xx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20xx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09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平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xx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以及人大、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重要决策会议。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具体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平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协调、咨询、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XX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1、修订产业规划。在《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2、推进产业立法。制定《XX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使用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3、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奖励。

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根据影响力的层次,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应给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在“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

(三)推进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1、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根据业绩实行奖励。

2、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3、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4、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实用人才

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3、保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近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4、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政府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提供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使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补贴政策。

公司发展报告【篇6】

一、基本情况

自去年2月以来,XX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北部山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在XX市几套班子领导的亲自组织、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下,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启动和推进。本次扶贫开发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前所未有的,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前所未有的。海珠、荔湾、黄埔、罗岗4个帮扶区,84个XX市直企事业帮扶单位,星河湾集团、合景泰富集团、雅居乐集团、南方石化集团、伟腾集团、保利地产、方圆集团、侨鑫集团、珠江投资9家知名企业和124家中小企业将扶贫开发视为“一把手”责任和头号民生工程狠抓落实。全市各镇、街确定的镇级扶贫开发项目(三批次合计)191个,总投资概算 18.8亿元;各挂钩帮扶单位与贫困村确定的20xx年村级帮扶项目693 个,总投资概算13.89 亿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扶贫机制开创新模式,在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六大新成果:民生保障跃上新台阶,集体经济提升新层次,镇村环境焕发新面貌,特色打造取得新成果,自我帮扶促进新发展,农民收入提上新水平。

根据因地制宜和“集中发展、集体收益”的原则,各帮扶单位立足各村实际,积极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开拓创新,通过资源开发、资金统筹、村企结合、集约建设、体外帮扶等途径和方式,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产业及项目,在帮扶工作中注重强化造血功能,努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许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统计,至今全市投入“双到”工作资金达4.72亿余元。目前,全市确定帮扶村集体经济类项目236个,总投资 9.69亿元,截至5月,252个已完工并开始产生效益。有 128条村集体年收入将达到十万元以上,脱贫比例达63.22 %。(其中,广州帮扶四镇已有114条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占93.44%;一镇三街自我帮扶已有13条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占16.45%)。在贫困户帮扶工作方面。我市共有贫困村201条,共有贫困户7953户23499人,纳入考核的贫困户3540户13265人。通过就业帮扶、农业种养帮扶、物资帮扶、培训就业帮扶、整合土地出租等具体帮扶措施,已有4953户贫困户共计14141人率先实现脱贫,其中考核的贫困户达2328户、 8992人(广州对口帮扶四镇1836户7278人,我市一镇三街帮扶492户1714人),人均年增收3237元,总体进度达58.6%。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和好做法,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部分村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等,自我脱贫、自求发展的意识不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为集体谋发展、谋利益的责任心不强,寻找发展出路的办法不多。

二是用地问题依然突出。用地指标紧缺,成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制约因素。去年 “一镇三街”确定的镇级扶贫开发项目用地指标缺口就达150亩,导致部分项目无法落地。不少的村级扶贫项目也因为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无法落地。此外,返还地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偿标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财政投入有待加大。由于资金投入相差大,广州对口帮扶四镇与我市自我帮扶的“一镇三街”工作进展不平衡:XX市帮扶122条村投入平均超过300万元,至今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率均超过60%;而由我市市直部门自我帮扶的79条村平均每村投入只有60万元,至今村集体脱贫率未达到20%,与广州对口帮扶四镇差距明显拉大。

四是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帮扶单位帮扶方法单一,重治标、轻治本,扶贫项目后续运营管理资金缺口大,脱贫村、户自我造血功能不强,返贫压力大。

五是扶贫资源有待整合。各种涉农资金来源渠道多、形式不同,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没有制定覆盖全市的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没有建立详细可操作的长、中、近的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库,存在整合力度不够,扶贫资源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的现象。

六是集体经济发展难度大。目前,村社普遍缺乏适合本村社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很多村社集体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发包出去的物业承包费较低,水源林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靠山吃山未能实现脱贫。受自然禀赋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限制,尤其是受流溪河水源保护政策的限制,部分贫困村至今无法落实合适的帮扶项目,村集体统筹项目推进难度大。

七是贫困户脱贫制约因素多。贫困户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都只有初中,缺乏文化知识,直接影响就业和创业。贫困户自有资金不足,无法引进优良品种技术和进行规模化生产,缺乏发展后劲。此外,农村贫困户因残疾或重大疾病造成劳动力缺乏,脱贫致富缺乏主体力量。

三、工作建议

根据中央、省和XX市的工作部署,扶贫开发已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工作重点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逐步转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在我市加快建设广州北部城市副中心和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建议如下:

(一)转变观念——提高发展村社集体经济认识。市、镇、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高度,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全方位认真审视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中,要切实解决几种思想问题:一是“轻视论”。不重视集体经济发展的思想,认为集体经济不重要,可有可无,只要搞好维稳、计生等日常工作即可。二是“依赖论”。主要表现为等、靠、要,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很困难,现在上级政府为每条村补贴到8万元,基本能够维持日常一运作,以后政府还会为村经济想办法的。三是“无能论”。认为集体没有资源和人才,难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此,各级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振奋精神,多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社集体经济。

(二)抓好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市、镇、村三级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由于以往没有制定长期连贯的扶贫开发计划与政策,扶贫开发工作往往呈现短期化、运动式现象。为此,应根据我市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分区功能,加强对镇村的分类指导,制定各村的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统筹城乡发展。要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必须把农村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纳入全市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的具体工作目标和时间表,把能够利用的资源,引导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使村社发展规划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处,调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克服目前一些地方“有分无统”“重分轻统”的做法,把集体的资源统筹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完善机制——建立扶贫工作机构,明确考核制度。现时市、镇都设有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但均属于临时机构,没有固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为了利于扶贫工作长期开展,建议市委、政府将市农业局扶贫开发办作为单列常设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负责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镇(街)设置扶贫开发办,负责镇(街)扶贫开发工作日常事宜,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协调。针对当前有个别单位淡化、弱化扶贫开发工作的现象,建议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班子参与扶贫工作责任考核、考评制度,把扶贫开发的成效作为干部、班子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加大投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要持续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切实把扶贫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建立扶贫开发工作本级财政经费保障机制。要争取XX市委、市政府继续实施各区、市各部门单位定点挂钩的扶贫政策;继续实施扶贫资金扶持政策,XX市、区两级继续按上年财政收入1%扶持山区镇村发展;继续实施各级财政对村公共管理经费补贴,力争根据贫困村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管理的工作难度,由XX市和本市两级财政按比例分级给予10-20万补助,并制定年度评定标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五)加强管理——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总结和发扬本次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打造一支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村干部队伍。要积极推广太平镇上塘村建立社会服务中心的做法,将镇、街的一些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职能向村、社下沉,方便群众办事。要增强村委会对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统筹能力与运作能力,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XX市开展扶持贫困村发展经济20多年来,出现了“扶贫-脱贫-返贫-扶贫”的扶贫怪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管理好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令其长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建立扶贫开发跟踪监管制度,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核查,真实地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集体资产现状及收益情况。这次扶贫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资产是巨大的,必须切实做好统计登记,科学管理,农业、财政、监察、基层建设、国土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监管作用,防止资产流失或贬值,不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同时,要制定一套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自我发展创收部分,允许提成作为村干部的生活补贴及福利待遇的奖励资金。

(六)用好土地——完善和用好征地政策,设立镇村扶贫开发区。一是落实农村征地返还地政策。积极争取土地返还用于统筹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征收返还地政策可与建立扶贫开发政策结合起来,由村或镇统筹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招商引资,建设厂房或商铺出租,收取稳定的租金。农村返还地所办的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和村一级的物业所产生的租赁税,镇街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村,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调整农村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款的管理办法。根据广东省农村征地补偿款管理办法,村集体征地补偿款部分由集体管理使用,不能全部分给农户,留存一部分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三是拓宽发展思路,研究设立或划定扶贫开发区,切实增强镇村造血功能。有条件的镇,为镇、村经济发展提供发展用地,在镇域范围内设立扶贫开发区,发展工业、旅游业等;没有条件发展的镇,在市高技术产业园、明珠工业园划定区域设立扶贫开发区,由山区镇用于扶贫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用地、资金、税收、统计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在镇村统筹发展项目中,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和帮扶单位、镇政府和村,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合作机制,保障镇、村出资者在资产、收益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形成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发挥长效机制。为此,要继续争取XX市每年每镇各安排100亩土地指标用于扶贫开发园区建设。

(七)结合整治——把农田水利整治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全面改善贫困村农业耕作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支持各村利用好政府的支持政策,提高退果还田的补偿标准,积极开展农田整治工作。把农田水利整治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通过把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进行农田水利整治,然后出租给农业经营企业或种田能手,增加的租金由集体和农户合理分成,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八)一户一法——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要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政策性、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一是切实做好就业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劳动力就业,争取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继续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和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和参加技能培训,解决今后就业问题;二是加大种养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销路等方面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收入。支持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在山区发展加工保鲜运销,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出路;三是完善贫困户社会保障。帮助贫困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应保尽保,享受合作医疗、养老等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当前,要做好扶贫政策与低保户政策的衔接,确保扶贫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四是提高各种政策补助标准。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帮助农村危破房改造;提高生态水源林保护地区的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农民资源性收入;五是建立一套发动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解困的工作机制。如定期公布贫困户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和帮扶等。

公司发展报告【篇7】

近年来,xx联社聚焦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采取扩大信贷投放、创新模式产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着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止12月末,支持小微企业户数达到xxx户,发放贷款金额xxx万元,其中:企业xx户,金额xxx万元;小微企业主贷款xx户,金额xxx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xx户,金额xxx万元。投向农村合作社成员用于安格斯牛养殖类贷款xx户,金额xx万元;向符合贷款条件的xxx家小微企业授信xxx万元。

1、创新信贷产品。

根据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特点,推出富商贷、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循保商户贷、携手商户贷、小企业循环贷、小企业联盟贷等信贷产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循环使用”的产品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存款、支付、结算、代理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2、扩大抵质押物范围。

积极采用“不动产抵押+其他补充担保措施”的组合担保方式,扩大抵押率,解决企业足额贷款问题。注重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判断,在第一还款来源覆盖充分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优质企业适当提高贷款比例。

3、创新还款方式。

积极拓宽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通过展期、期限重约、贷款重组、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区分外部原因导致的暂时困难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缺陷导致的困难,实行“一企一策”的风险化解策略,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采取分期偿还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加强融资成本管理。

结合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周期和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合理确定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充分压降内部管理成本,运用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带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2、严格收费管理。

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要求,进一步落实好服务价格相关政策规定,及时整改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酌情减免合法收费,不将尽职调查、押品评估等相关成本转嫁给客户,不对民营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任何费用。

1、优化信贷流程。

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优化审批流程,调整对风险控制无实质影响的审批条件,减少不必要审核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限要求,确保信贷审批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平。

2、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

加强支付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提高民营经济资金周转速度。不断丰富手机银行、企业网银、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服务功能。加快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扩大POS机具布放范围,对乡镇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覆盖率达100%。

1、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资产负债率高、产业层次低等特点,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底子薄、自有资本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现金流不足,达不到金融机构授信标准。

2、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较差。小微企业大多由个人或家族创建,未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3、抵押物不足,缺乏有效抵押品。抵押担保是小微企业取得贷款的最主要形式。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等问题。部分小微企业甚至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或者厂房都是租用的,根本无抵押物可言。

4、扎旗地区有部分开发商当时开发楼盘时办理“自建”手续,土地性质为“集体”或“划拨”,未缴纳土地出纳金,而现如今土地性质为“集体”或“划拨”根本无法补缴土地出让金,导致房屋业主无法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手续。

1、担保机构作用有限。担保机构普遍存在注册资本低、运转不规范、担保基金量小、协作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尤其是扎旗地区担保机构少且担保能力较弱,根本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保证。

2、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信用信息采集难度大,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一是创新产品模式,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持续提高信用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笔数、金额占比,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缓解企业到期还款压力。扩大担保品范围,增加专利权、商标权、股权、承包经营权等质押品的担保运用,有效解决担保难问题。

二是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围绕核心企业增信,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金融服务,形成“农村信用社+核心企业+经销商”“农村信用社+合作社+农牧户”等服务模式,盘活民营企业动产资源。

三是对能够带动和吸纳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增收等农牧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在信贷资金、利率定价上积极给予支持。

四是提供工商注册代办服务。主动对接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其签订具体业务合作协议,指定线下代办窗口,免费提供代办注册、变更、注销登记及后续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五是建议政府成立相应的技术、业务指导机构,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产品生产、销售等配套产业链条,缓解小微企业产品积压技术含量低问题,提升小微企业竞争力。

六是建议政府设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保证金账户,为小微企业无抵押担保品提供风险保障,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助金账户,对有一定困难的小微企业给予补助,对发展好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贷款贴息。

七是针对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信贷资金形成不良的贷款,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兜底支持。

公司发展报告【篇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实际,围绕“发展工业企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课题开展调研,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走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调研背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开门红”“开门稳”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园区和企业一线,主动靠前服务,上门倾听企业家诉求和呼声,认真梳理全市工业企业发展短板和弱项,分析我市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调研方式。先后于1月下旬、2月中旬分批次带队组织部门走访了x、x、x等工业园区重点项目、行业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察看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市场拓展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同时,通过现场解忧纾困,勉励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共同探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工作,基本达到了摸实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

三、发展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壮大经济的重要抓手。据统计,2021年,全市x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x元,其中民营规上企业x家、占比x%,民营经济从业人员x人、占全市规上企业劳动就业的x%。主要产业中,x家食品加工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实现产值x元。民营经济已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新能源产业领导小组》,相继研究出台了《x市企业奖励办法》《x市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的实施意见》《x市工贸企业应急保障金管理办法》、《x市工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工业企业制度》,进一步充实强化了工业发展领导力量。

(二)合理布局产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多次开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明确了我市工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立足本地资源,坚持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壮大产业经济。抓住新能源产业契机,引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业质量和产业层次。进一步明确近期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平台建设为主,远期以工业区为主承接产业的工业产业布局。

(三)扩大招商引资。今年初,我市制定了《2022年x市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x元工业项目招商预期目标。截止目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x、x、x等地对接洽谈招商,考察对接了x、x、x等项目,招商洽谈工业制造业项目x个,总投资x元,产业招商成效明显。

(四)突出项目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招商力度持续加大,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x、x、x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支撑带动作用正在增强。同时,每年市委、市政府还通过筛选一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作为“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项目实施。2021年度,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共安排x个项目,总投资x元,年度计划投资x元。经过几年蓄力,全市工业发展的稳健度、支撑力明显提升。

(五)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市积极出台各项工业企业发展纾困政策,先后设立有工业发展基金x元,用于发展扶持工业;

工贸企业应急保障资金x元,用于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x元,重点支持发展大宗物流项目引进、物流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发展等。上述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在培育新规上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鼓励投资技改、品牌创建、促进做大做强、支持困难企业资金周转等方面,发挥了较好支持激励作用。今年,我市还印发了《x市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引导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和x籍企业总部回归,推动有效投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六)加大帮扶力度。我市坚持实行厅级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单位挂钩帮扶规上工业企业制度,通过定期走访规上企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施工审批、融资贷款、用工等难题。持续重点跟踪服务x、x、x等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落实“一对一”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创新型企业集聚要素资源、超常规发展,支持消费类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融资难关。

四、问题及原因。通过走访调研及摸排,我市工业经济及工业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总量少。2021年,我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家,产值x元以上仅x家;

税收x元以上x家,税收x元以上x家,其余x家无税收。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龙头企业少、无大型企业;

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粗加工多、精加工少,科技含量水平高的企业几乎没有;

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没有实现生产到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多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造成停产减产。

(二)金融服务待提升。虽然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工业和软环境建设等工作高度重视,但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仍未得到太大改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造成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市依然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因资金受困,长期以来无法实施转型升级提升壮大,导致在缺少大项目拉动的情况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不了实质性的扩张。同时,金融部门在大环境影响下,对工业企业贷款不增还减、压贷减贷现象突出。部分银行金融部门为控制风险,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总量不增反降,有些企业运行正常也被压贷减贷,有的优质企业因为有效抵押物价值有限,或评估价低无法增贷,影响产能扩张;

部分涉及关联担保或民间借贷等债务纠纷的企业纷纷停产倒闭;

有的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产权证无法办理,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目前,政策性担保落实也较为困难,不少龙头企业盼望政府给予政策性担保支持。此外,金融部门为加强风控,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而使用“无还本续贷”、“无间贷”、“政府应急保障金”等扶持措施的企业列入“关注类”进行信用降级,并采取压缩授信规模或有计划削减贷款量等,给企业融资过程造成新的障碍和困难,致使政府政策性担保资金作用收效甚微。

(三)经济下行压力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人力、土地、物流等成本逐步提升,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企业生产和预期,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偏慢,传统特色产业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中高端产品偏少。以上问题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意见。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基本达到了摸实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及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大力实施精准帮扶。由于我市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企业普遍规模小,振兴工业发展也需像抓精准扶贫一样,抓好企业的精准帮扶,继续落实好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企业制度,扎实有效开展帮扶工作。针对个别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存在的政策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协调解决。工信、财政、税务、金融、住建、规划、审批、供电、园区等相关部门单位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产权办证、融资贷款、债务化解、技改、减负等实际困难问题,并结合“放管服”改革工作研究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良好营商环境营造,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引导企业创新创造。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尤其是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扩大以食品精深加工规模。支持龙头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重点跟踪服务x、x、x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重点要加快x、x、x等项目建设,加快投产、达产,实现产值入库,壮大总量,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业产业质量。

(三)落实企业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定期开展银企对接会,专题协调解决企业贷款问题,对我市民营企业申贷、续贷、扩贷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剖析,寻求破解。要继续向中央和省上级主管行积极争取,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支持企业融资贷款的办法。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应按现有贷款额度,不停贷、压贷、抽贷、断贷;

对使用政府应急保障金和金融部门出台的扶持困难企业的金融产品的企业,贷款银行要支持配合办理,对该类企业不再降低信用等级;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管理健全,负债水平合理,信用良好的企业,在自身抵押物贷款的基础上,银行应提供信用贷款。同时,提高抵质押物评估价值的抵押率,扩大可接受抵质押物的范围,让企业尽可能多贷款,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实现扩产生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公司发展报告【篇9】

我县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县的总体经济实力,而且关系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期,我们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的感受是:中小企业发展态势强劲,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发展前景比较广阔。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我县中小企业从80年代“五小”工业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发展,截止目前,无论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在全市全省都是举足轻重的。从调查情况来看,2004年,我县共有中小企业7969家,从业人数10.49万人,完成总产值116.44亿元,上缴税金3.05亿元。2005年上半年,型煤产量完成了9.2亿吨,占全市51.26%;生铁产量完成了107.6万吨,占全市71.73%;铸件产量完成了25.96万吨,占全市71.22%。共完成总产值72.78亿元,占全市41.64%;完成利润总额5.59亿元,占全市44.17%;上缴税金1.9亿元,占全市26.6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和总体实力是非常雄厚的,发展态势也是非常强劲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宏观调控的整体推进和新的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我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从煤炭业来看,目前,我县共有175座矿井,按照我省煤炭产业“关小、改中、建大”的要求,到2005年底,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矿井将全部关闭;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到2015年,将有三分之二的矿井资源枯竭。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可开采的资源已经非常有限,而且煤炭开采的门槛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严。从冶炼业来看,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多方挤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2007年300立方以下的高炉将全部关闭,1000立方以下高炉不再批建。按照这一政策要求,全县冶炼企业除了两个318立方高炉外,其余的高炉都在政策关闭范围。从铸造业来看,我县铸造业的发展起步虽然比较早,但到目前为止,除晨晖管业和金工铸业之外,其余的铸造企业都仍停留在原始的手工作业水平。而周边的高平、侯马、运城、临汾等地的铸造企业已经普遍采用了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们在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县的有利条件。从全县来讲,我县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主已经积蓄了雄厚的资金,具备了新建和技改扩建的条件;从全国来讲,中央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县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我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赢得了先机。为此,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必须正视我县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当前发展机遇,下大气力,动大手术,做大文章,迈大步子。二、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从我县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有利条件出发,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整合煤炭、提升冶铸、延伸机加、发展新兴”的要求,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注重数量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由资源型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切实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推进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发展目标为:以2004年指标为基数,到2010年底,全县中小企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增长106.89%,平均逐年递增12.88%;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增长104.08%,平均逐年递增12.62%;增加值达到80亿元,增长122.22%,平均逐年递增14.23%;工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增长104.55%,平均逐年递增12.67%;利税总额完成40亿元,增长347%,平均逐年递增23%;上交税金完成15亿元,增长392.51%,平均逐年递增30.44%。到2010年主要产品产量预计为:煤炭产量达到1500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生铁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钢材产量达到15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铸件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水泥产量达到150万吨,产值达到3.5亿元;发电量达到125亿度,产值达到25亿元。三、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实现上述目标,加快我县中小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必须按照全县争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走“整合、提升、延伸、发展”并举的道路。“整合”即整合煤炭。就是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24字改革方针,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在努力做到国家资源不浪费,资源性资产不流失,投资者权益不受损害,农村集体经济不受影响,农民既得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炭企业等采取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整合。二是整合煤炭资源。通过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方法,对现有小煤矿资源,已关闭矿井的剩余资源,零星边角资源和待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保护,尽快使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矿井,经过技术改造和采煤方法的改革,实际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以上。三是整合煤炭产业链。在煤变电、煤变焦、煤化工等方面,加快转化的速度,走一条以煤为原料,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增值增效的路子,力争到2010年建成两个150万吨、两个60万吨、二十个30万吨矿井,煤炭

公司发展报告【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获悉企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勉强留住的人才也因待遇问题容易跳槽。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员走后不转养老保险,根据养老保险政策等于给企业方面造成资金浪费。

2、单一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受限严重。省药品实行“三统一”,对市场竞争有很大影响。

3、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4、矿产品经营受地方政策影响,市场面窄,得不到公平买卖。各项收费增加,收费没有随矿产品市场调整,企业得不到优惠政策,从而发展困难。

5、民爆物品供应形成恶性竞争,爆破员培训费用高,民爆物品运输费用高。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7、村容村貌落后,村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小额贷款担保困难;教育和医疗水平差,缺乏好医生、教师。

二、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政府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

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3.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支部心连心、党员手拉手”活动,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形式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加大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要大力推行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规范建、逐步建等企业党组织组建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保障组织功能有效发挥。要重视和加大对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有一定影响力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把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创新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广泛开展企业党员“建言献策”、“三同三先”、评星定级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挑大梁、走前列、树标杆,搭建党员与企业管理层、党务工作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激发党员服务企业的热情。

公司发展报告【篇11】

一是通过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对接,提供相关信息,把中小企业、农村投资需求及时反馈给公司,通过经贸、工商联、就业、农业、林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探索,找准需求,发现小贷公司的经营切入点,这样,公司的服务对象、贷款规模才能有较好的拓展。

二是积极向省市反映,争取给予政策扶持。结合小贷公司实际困难,积极向省市反映如下情况:

1、一方面政府应结合小额贷款公司予以更多政策扶持,并促使其经营模式尽快成熟,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严格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杠杆率,并协调银行对一些资质好的公司给予同业拆借优惠利率。

2、小额贷款公司纳税可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公司能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与其加强业务合作。

3、对一些经营状况较好、服务三农和小企业成绩显著,需要补充资本的小额贷款公司经区县政府预审并报金融办同意可优先提前进行增资扩股。

公司发展报告【篇12】

根据市委、市政协及区委要求,区政协在近期对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存在的困难、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服务的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紧紧围绕“工业立市”、“全民创业”和“三大推进”战略,区政协领导对此项活动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了主席会议,研究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郝敬勉、副主席肖竹森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调研小组,制定了调研计划。为了使调研更具针对性,政协领导在调研前组织调研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x市《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xx区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有关领导讲话,分析了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调研组先后对安徽圣大集团、东方商城、金钟纸业、瑶海钢构、长源液压件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座谈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先后走访了市工商联和兄弟城区,学习其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组织召开了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胜华电缆、银舜房地产、润安运输公司等知名企业代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对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现将我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关建议和对策报告如下:

(一)、数量迅速增加。“十五”以来,我区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到目前为止全区民营企业户数2392户,个体工商户12219户。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46%,入库税金占工商税收52%,就业人员占全区就业总数63%。从以上数字看,我区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基本上形成了“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

(二)、规模日益扩大。xx区一批民营企业摒弃“小打小闹”的传统思维,坚持市场导向,实施规模经营,开始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全区民营企业实有资产上亿元的有6家,其中实有资产在2个亿以上的3家。金钟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民营化改制后,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不但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而且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上缴各种税金900多万元,利税合计1550万元,预计20xx年完成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突破x6万元。金钟目前生产能力为100吨,争取在“”期间发展成为年产30万吨的造纸生产基地。金钟未来的发展思路是通过做大做强,使金钟纸业发展成为资产总额10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以造纸业为龙头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金钟现象目前在xx区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通过改制,企业自主创业积极性大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我区其它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我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管理逐步升级。xx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步意识到企业内部实行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在注重经营者和员工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同时,已经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公司制”管理的转变。不少公司积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格按“公司法”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会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聘用高级管理人才,实行内部管理电子化和通讯程序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四)、领域不断拓展。xx区民营经济发展之初仅限于“作坊式”小本经营,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不少业主已不满足“店铺式”的经营,而是面向市场,求机发展,把目光转向工业生产,通过兴办实业进一步扩张实力,向股份制、集团化方向发展。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区54家规模民营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7家,有限责任公司3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家,其它形式8家,发展领域已涉及到钢铁、机械、电器、化工、轻工、纺织、服装、建材、造纸、食品加工等领域。

(五)、创新日渐增强。xx区民营企业在实现资本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些企业不仅有产销对路的好产品,而且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有的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长源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定点制造液压元件的重点企业、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已成为国内外的抢手货。近年来,我区民营企业的科技进步意识更加浓厚,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市场机制作用更加突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形成良好态势,科技企业发展日益成熟,对社会贡献令人瞩目,为响应“工业立市”战略立下汗马功劳。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本地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来看,与本市其他几个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环境不优。“经济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已成为党和政府及广大干群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优化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不遗余力,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全区人民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发展大局”观念,努力打造“开明、开放、宽松、宽容,奋力崛起、勇当先锋”的良好氛围,但在经济发展中“四乱”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投资及经营者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同时也败坏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其次,省、市、区制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要落实到实处,往往难度较大,一些部门、街道在执行政策时“亲商”不够,全局意识淡薄,部门、官僚意识浓厚,帮助、关怀、理解的少,索取的多,导致一些政策一执行起来就走样。

(二)、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对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一是现行金融体制滞后,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工程大项目,部分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抵押和担保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明显;二是金融机构缺乏,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足;三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不甚透明,难以搭建良好的银企互信关系,影响了融资。

(三)、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缺乏、职工素质不高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

(四)、电力设备不足。电力设施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求,如东方商城、圣大集团等业主反映企业因出现电力严重不足和供电难的原因,导致企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经营。

(五)、政策“重外轻内”。政策上的“重外轻内”现象导致相当部分有实力的内资企业流出外地。在调研中不少业主反映,目前政府对外地投资企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内地的投资企业得不到相应待遇,因而不得不将资金投向外地,在外省市谋求发展。

(六)、发展用地受限。发展用地紧张,使企业发展受限,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形成无地可供的尴尬局面,不得不放弃,招商引资难以落户。

1、利用盘活闲置资产或政府适当补贴租赁经营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征用土地项目,上规模难度较大,而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厂房或租赁土地(除耕地)则是解决用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要适量减少办公场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中心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和区域性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3、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培训,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企业要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另外可制定一些对人才优惠政策,用优厚的待遇或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一批适用人才。

4、进一步整治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整治“三乱”增加收费项目的透明度,教育各级干部做“亲商富商稳商”的表率;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审批程序;三是进一步改善政策发展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对改制企业、合资合作企业、新办企业进行引导和保护;四是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对税收标准就低不就高,该减免的减免,改返还的返还,做到放水养鱼,增强企业反展后劲;四是督促协调配合供电部门建立健全供电设施和对线路逐步改造,确保企业供电。

5、认真解决民营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一是及时为企业传递政策信息,让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及时为企业提供市场营销信息,使政策成为企业的耳目和助手;二是建立民营企业沟通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注重与民营企业进行联系与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反映和呼声,可聘请民营企业中的优秀代表作为政府经济顾问,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定期组织企民营企业进行广泛的横向交流,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并引导企业主加强同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支持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三是出台与省、市相配套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使区内高新企业能享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同等待遇。

6、政府在看重外资投资企业的同时,不能轻视内资企业。出台使内资企业能享受与外资企业的同等优惠的政策,创造“外资引进来,内资不外出”的良好局面。

7、注重培育特色形成品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绝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应该把产品上档次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目标,要在重视创新和质量、服务和信誉的市场观念引导下,力推名牌,力创精品,自始至终注意培育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产业、构筑特色群体。区划调整后,xx区域广阔,区位优势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具有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的许多优越条件。一是要巩固和发展现有的民营企业,帮助他们努力培育特色,尽快形成品牌,积极扶持市场;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引进新的民营骨干企业。二是大力发展以磨店乡东北部综合旅游开发为支撑的特色民营企业,紧紧抓住李鸿章、王亚樵的名人效应,以文化旅游为主线,打好旅游品牌。

民营经济在我区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全民创业”号召,为加快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对策,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努力扩大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为企业上规模经营提供条件。

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在全区逐步形成创业光荣和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是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地位。一手抓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一手抓优势企业,上规模重点企业。

五是为民营企业做好创业服务,政府为企业积极营造创业条件优、创业成本低的环境,用优惠政策、优质的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民营企业。

六是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提高企业主创业积极性,市、区可搞“工业立市”贡献奖和“全民创业”排头兵等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关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七是政府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领导,通过专门机构或工商联组织与企业多联系、多沟通、多引导,让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公司发展报告【篇13】

201X 年开始,我们就听到很多关于中国企业和企业老板们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不少人说,很多企业都经营不下去了,老板都不打算干下去了。媒体几乎每天都有报道,说某某公司老板卷钱跑了,某某公司老板移民了,还有更多老板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在媒体上几乎没有声音的中小企业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些企业的关键人物——我们通常说的老板——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想法?

易中公司成立至今已经 15 年了,我们通过培训服务和资讯产品每年接触大约五万家中小企业,我们深感企业和企业主的实际情况和媒体给出的图像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很不一致。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我们为之服务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但当搜寻这方面信息的时候,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关于这类企业和企业家的个案。因此,我们在 201X 年决定,每年做一次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调查。

201X 年第三届调查吸引了超过 1000 家的企业,覆盖工业品、消费品、加工定制、贸易、原材料、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7大行业,范围涉及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东北、西南和大西北8大经济区。

201X年的第一届调查我们仅涉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看法;201X 年的调查我们加入了对老板信心和老板心理状况的调查;201X 年我们在前面两项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了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关键指标的调查,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对中国经济贡献度超过 60% 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处境、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调查的成果——《201X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调查报告》也已经出版发行。

通过连续的中小企业调查研究,我们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有了更真实的认识,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一篇文章,用数据来解读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处境、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今天送给大家的是本次调查的整体结论:

中国中小企业晴雨表指数整体表现为“阴转晴”

如果我们使用自然界的现象为中国中小企业整体状况做一个刻度表,我们可以说企业处在暴雨、小雨、阴天,晴天和大晴天中。使用这样的表达,我们计算出来的中国中小企业“晴雨表”指数为 47,还处在阴天之中,但如果我们看 201X 年至今以及调查涉及的 64 个问题表现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在向好,是在阴转晴之中。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指数为 57,好过 201X 年,较大幅度好过201X 年,这预示着中小企业正从 201X—201X 年的低谷中走出。具体的调查指标让我们相信,大的宏观环境从 201X 年开始改善,新一届政府的新政策也在逐渐发挥作用。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健康度指数为 49,处于好坏参半的状况。一方面企业预期在 201X 年整体上收入和利润额有增长,但另一方面企业现金流紧张,利润率相对低下。具体来说,如果没有正常营业收入,64% 的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以维持企业超过半年的生存。此外,58% 的企业销售利润率低于 10%。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由对客户、产品和技术因素调查形成的中小企业成长潜力指数仅为 29,这充分表现了没有太多资源储备和处于抓机会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在未来投入上举步维艰。让我们不悲观的是,不少企业已有增加投入、改进增长潜力的意识。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由对企业战略、组织、决策、核算、考核、会议、报告等要素组成的管理成熟度指数为 50,也处在好坏参半的位置。这说明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升,但也说明中国中小企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作为“晴雨表”子指标之一的老板信心指数是所有子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为 62,而且从几年来的趋势看处于上升期。这说明中国中小企业老板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相对看好自己企业和中国经济的未来。信心将是他们和他们的企业战胜各种环境困难和自身弱势最好的武器。

“风大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这是一些人用来形容中国过去二三十年企业日子非常好过时的说法。我们的调查显示,风已经很多年不大了,而且未来也不会再大起来。大风把猪吹起来的机遇,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风小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老老实实养猪的时候。不断在产品、技术和客户开发上做投入,定期做好战略和组织调整,客观坚定地做好企业的重大决策,认真核算各项业务,通过人事考核、会议、报告体系全面地做好管理,是中小企业成长未来的必经之路。

换句话说,中国中小企业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从重视机会到重视优势,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重视速度到重视深度,从重视知名到重视口碑,从重视规模到重视效益。

公司发展报告【篇14】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__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11. 8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2.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依次为37.5亿元、107.1亿元和67.2亿元,三次产业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7.6%、57.6%和49.3%调整为今年的41.3%、59.6%和50.4%。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是全市民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20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5%,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

20__年,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增速达19.6%,高于gdp增速4.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9.2%,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3.3%。泸州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贡献,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1%。分产业看,民营第二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7%。

20__年,私营经济税收收入达5.6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增长60.6%,增幅高于全部税收27.1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比重达11.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个体经济税收收入达3.0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长4.4%,占全部税收比重达6.4%。民营经济税收已成为泸州财政重要的、稳定的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收入来源。

20__年,全市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企业合计户数为8.1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户数的90.7%。其中,私营企业8332户,同比增长7.9%,个体经营户7.2万户,同比下降3.6%。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企业合计注册资本金总量达111.4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部企业注册资本的40.5%。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97.3亿元,同比增长31.0%。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116.7万元。

民营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力促进农村部分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0__年,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21.2万人,新增0.7万人,增长3.2%。

20__年,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8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46.6%上升到56.5%,上升了9.9个百分点。

20__年,民营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44.1%,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65.9%,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161.4亿元工业增加值中,民营工业完成了94.1亿元,占58.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工业增加值90.3亿元,占比58.4%,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20__年,民营商业蓬勃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4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社会批发零售业的69.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社会批发零售业的72.2%。

尽管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1、民营企业素质不高,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表现在:一是私营个体企业业主大多学历不高,许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追求目标短期化,没有干大事业的气魄,影响了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部分私营业主仍采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没有健全的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也没有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既影响了企业信用的建立,也使企业经营起伏波动较大,更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多数企业未对职工进行专业培训,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也制约了企业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业主管理水平偏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用人机制陈旧,企业业主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基本是“有管无理、有战无术、有销无营”状况。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满足于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思进取。特别是有一些改制企业,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拚设备、拚消耗,不愿投资扩大再生产,不愿进行技术改造。还有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私营企业家开拓意识不强,客观上造成了私营企业竞争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3、民营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尽管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仍然偏小。20__年,全市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只有13.8万元。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小,使用的设备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淘汰下来的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4、民营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企业融资靠银行贷款很难,民间借贷风险大,成本高,私营业主大部分精力在组织资金,维持简单再生产,规模难以扩张,效益无法提高。主要原因是

民营企业有效资产不多,符合抵押资产较少,难以达到抵押贷款条件。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5、传统行业比重大,科技型企业少。目前我市民营经济中优势产业、行业与项目较少,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于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几个领域,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比较少。

6、政策落实困难,经营环境不尽人意。近几年,我市大力整治投资发展软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仍有一些难如人意的地方,机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民营企业用地、户口申报、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受到歧视,民营企业经营的行业限制范围大,在建设用地、银行贷款和税收等方面也多有不如。同时,由于体制、观念上的原因,一些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平等地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经营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无论经济基础还是发展环境都有了较大进步,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环境优,发展快,环境差,发展慢,这是经很多地区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一要优化政策环境,尽快清理并取消那些不平等政策,落实民营企业本应享有的待遇,在政策上体现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二要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强化服务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建立一种自强、自律、诚信、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机制,为遵纪守法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促成市场正当有序的竞争。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选择一些重点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率先突破,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从局部到全部,从个体到整体,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势。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波及效应”和“扩散效应”,推进民营经济的聚集化过程。要重点发展有传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服务业、信息产业、旅游业和高科技产业。要选择已成为龙头企业和支柱的大型企业、有发展潜力和填补产业空白的中小企业、外向型和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企业进行培植。要重点扶持已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目录的产品、出口创汇产品、高精尖技术产品和本地资源丰富的工业制成品等。

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必然选择。要根据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不同条件,科学制定和完善园区的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努力使园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企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板块。

如果按照早期温州那样的发展模式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话,想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必须实施超常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来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动员优势企业、骨干企业参与招商,使其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完善基础资料,排出重点项目,增强针对性,提高成功率。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多层次的招商活动,做足做细做实招商工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对民营企业要在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尽快壮大起来。在技改补贴方面,把民营企业的技改补贴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在建设项目方面,除国防以外的建设项目,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建设。在生产经营用地方面,要让民营企业参与竞标。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对民营企业申请对外经营权、开展进出口业务、招商引资、对外投资,都应大力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支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和承包技术项目,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除享受该企业的待遇外,国家给予其他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应同样享受。在税收方面,对民营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的产业,以及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安排下岗职工就业,要给予税收减免。

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积极建立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为民营企业信贷提供担保服务。政府部门应在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建立一条渠道,加强两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合作,突破民营企业的资金制约瓶颈,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民营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重要的是要加强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他们经营管理的素质。在企业的原始积累阶段,民营企业重视物质资本包括资金、技术等的积累,而对于人力资源这一软资本却投入很少。而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转型、提升的加速,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有了人才就能够实施科技开发,进行开拓创新。民营企业要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借助其科研力量合作开发项目;要积极购买专利技术,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减少技术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参入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公司发展报告【篇15】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各级、各部门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这篇大文章,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市政协安排我县政协于4月19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对****料厂等企业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县政府分管民营经济的副县长参加了调研活动,并向委员们通报了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委员们普遍认为我县民营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全县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200户,全县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到22815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利税8.2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39.5%。二是就业人员多。20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近10万人,个体私营业发放工资3.65亿元,人均月工资370多元。部分企业已参加社会劳动保险,民营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税收贡献大。年全县完成民营经济税收1.15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乡镇民营税收8883万元,增加3661万元。四是新上项目多。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新上项目共246个,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92%。五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增加13户,达到41户。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县民营经济总销售收入的31%。完成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119.4%,占全县民营经济总增加值的47%。六是门类齐全。我县民营经济以资源为依托,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主要有工作制造、建筑、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食宿餐饮、社会服务等八大门类。

当前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资金紧张。除少数几个大企业外,融资难仍是当前影晌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很好,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但由于缺少资金,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更谈不上扩大规模。也有的项目,因为资金困难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时竣工投产。二是发展用地难。当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致使一些好的项目无法落到实处。三是环境不宽松。近几年县里狠抓经济环境,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有一些部门不顾冠县实际承受能力,拿着上级的红头文件漫天执收执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思想观念滞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种片面认识。另外我县多数群众思想闭塞,对外界缺乏了解,缺乏信息,上项目无门路或者根本不会干,这是束缚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五是人才匮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携带者。我县每年都向外地输送大量人才,但本地留不住,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差,待遇较低。

委员们认为我县民营经济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公平竟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策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省、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开拓,狠抓固定资产投入和民营税收,狠抓发展重点,狠抓财源建设,在管理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力争使我县民营经济工作再上新强价。

(一)抓重点产业。要充分发挥********厂等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每个企业认真研究市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搞好产品定位和主攻方向,打造品牌。

(二)搞好产业规划。重点对轴承加工、棉纺织、机械及金属制品、木材加工、面粉加工等产业搞好规划,加强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树品牌,创名牌,拉长产业链条,发挥聚集效应,实现合理、有序、产业化生产,努力形成几大加工基地。

(三)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形成“洼地效应”。要给各单位定任务,加压力,创新招商方式。并积极挖掘社会闲散资金,搞股份制上新。

(四)抓管理、搞好企业摸底调查,建档立卡,深入企业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重点搞好民营企业的基础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以管理促进效益,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要经常举办企业厂长经理、营销、财会等培训班,努力使民营企业实现与现代管理制度接轨,与WTO接轨。

(五)抓环境治理,维护经济秩序。要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指示精神,认真清理对企业的收费项目,酌减收费标准,落实过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和做法,监督有关部门执收执罚行为,反映并解决好企业的投诉案件。

(六)加强领导,创新体制和机制。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目共睹,民营经济唱主角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县委、县政府要把民营经济列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乡镇一级建立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和作法,在各乡镇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或“发展委员会”组织机构,专门抓好民营经济工作,同时抓好企业党团基层组织和工会等群团工作。

1、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县工业项目的金融扶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2、建议上级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作欠发达县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基金。

3、帮助解决发展用地特别是园区用地问题,放宽政策,将城市规划区内的部分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降低收费标准,从快从速从优办理农转用手续。

4、建议市委、市政府多为***争取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建成“特区”,妥善解决垂直部门的根本利益与上级政策、红头文件的撞车问题,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5、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对****对口帮扶上多给予指导和关怀,特别是倾向上一些投资规模大、劳动密集型高、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通过帮扶促进***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4420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跳槽后辞职报告范本9篇
下一篇 : 2024体育活动总结(精品8篇)